国食药监保化[2011]500号-关于印发化妆品用乙醇等3种原料要求的通知

国食药监保化[2011]500号-关于印发化妆品用乙醇等3种原料要求的通知
国食药监保化[2011]500号-关于印发化妆品用乙醇等3种原料要求的通知

关于印发化妆品用乙醇等3种原料要求的通知-国食药监保化[2011]500号

2011年12月23日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规范化妆品原料技术要求,进一步提高化妆品质量安全,化妆品用乙醇等3种原料要求已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标准专家委员会审议通过,现予印发。

附件:1.化妆品用乙醇原料要求

2.化妆品用滑石粉原料要求

3.化妆品用甘油原料要求

附件1:

化妆品用乙醇原料要求

为规范化妆品原料技术要求,提高化妆品卫生质量安全,根据我国化妆品监管相关规定,编写《化妆品用乙醇原料要求》,本要求针对性地规定了乙醇的安全性要求及检验方法,其他相关要求及检验方法按相应规定执行。

1. 基本信息

1.1 名称

乙醇

1.1.1 INCI名称及其ID号

ALCOHOL

ID:65

1.1.2 INCI标准中文译名

乙醇

1.1.3 化学名称

乙醇(Ethanol)

1.1.4 《中国药典》中名称

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中名称:乙醇

1.1.5 常见别名

酒精

1.2 登记号

1.2.1 CAS登记号

64-17-5

1.2.2 EINECS登记号

200-578-6

1.3 分子式、结构式及分子量

分子式:C2H6O

结构式:

CH3CH2OH

分子量:46.07

1.4 性状及理化常数

无色澄清液体,具有特征性气味,味灼烈;易挥发,易燃烧,燃烧时显淡蓝色火焰。与水、甘油、三氯甲烷或乙醚能任意混溶。乙醇(95%)沸点:78.2℃,乙醇(95%)凝固点:-114.1℃,乙醇(95%)相对密度:0.8129(20℃)。

2. 技术要求

2.1 原料使用目的

乙醇在化妆品产品中可作为溶剂、消泡剂、粘度调节剂、收敛剂等使用。

2.2 原料适用范围

乙醇广泛用于化妆品中。

2.3 限量要求

2.3.1 乙醇含量要求

乙醇(φ/%)≥95.0(20℃)。

2.3.2 乙醇中相关组分限量要求

乙醇中甲醇体积分数(φ/%)≤0.2。

3. 检验方法

3.1 乙醇鉴别试验方法

参见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所载乙醇的鉴别试验方法(见附1)。

3.2 乙醇含量测定方法

乙醇样品含量(φ/%)≥95.0,则相对密度应≤0.8129(20℃)。

乙醇样品相对密度检验方法参见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所载相关内容(见附2)。

3.3 乙醇中甲醇体积分数的测定方法

3.3.1 色谱条件

以(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

起始温度40℃,维持12分钟,以每分钟10℃的速率升温至240℃,维持10分钟;

进样口温度为200℃;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280℃;

载气为氮气。

各组分色谱峰分离度应大于1.5。

3.3.2 溶液制备

对照溶液:精密量取无水甲醇(色谱纯)用乙醇样品稀释配臵成体积分数为0.2%的溶液。

取乙醇样品作为供试品溶液。

3.3.3 试验方法

精密量取对照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μl,分别注入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并记录测定结果。

3.3.4 乙醇样品中甲醇体积分数,按下式计算:

其中:φX:乙醇样品中甲醇体积分数,%;A X:供试品溶液中甲醇的峰面积;A R:对照品溶液中甲醇的峰面积。

附1:

乙醇鉴别试验方法

附1.1 取乙醇样品1ml,加水5ml与氢氧化钠试液(取氢氧化钠4.3g,加水使溶解成100ml)1ml后,缓缓滴加碘试液(取碘13.0g,加碘化钾36g与水50ml溶解后,加盐酸3滴与水适量使成1000ml,摇匀,用垂熔玻璃滤器滤过)2ml,即发生碘仿的臭气,并生成黄色沉淀。

附1.2 乙醇样品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乙醇对照品的图谱一致。

附2:

乙醇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附2.1 乙醇为易挥发液体,使用韦氏比重秤测定其相对密度。

附2.2 测定方法

取20℃时相对密度为1的韦氏比重秤,用新沸过的冷水将所附玻璃圆筒装至八分满,臵20℃的水浴中,搅动玻璃圆筒内的水,调节温度至20℃,将悬于秤端的玻璃锤浸入圆筒内的水中,秤臂右端悬挂游码于1.0000处,调节秤臂左端平衡用的螺旋使平衡,然后将玻璃圆筒内的水倾去,拭干,装入乙醇样品至相同的高度,并用同法调节温度后,再把拭干的玻璃锤浸入乙醇样品中,调节秤臂上游码的数量与位臵使平衡,读取数值,即得乙醇样品的相对密度。

如该比重秤系在4℃时相对密度为1,则用水校准时游码应悬挂于0.9982处,并应将在20℃测得的乙醇样品相对密度除以0.9982。

附件2:

化妆品用滑石粉原料要求

为规范化妆品原料技术要求,提高化妆品卫生质量安全,根据我国化妆品监管相关规定,编写《化妆品用滑石粉原料要求》,本要求针对性地规定了滑石粉的安全性要求及检验方法,其他相关要求及检验方法按相应规定执行。

1.基本信息

1.1名称

滑石粉

1.1.1 INCI名称及其ID号

TALC

ID:3119

1.1.2 INCI标准中文译名

滑石粉

1.1.3 化学名称

水合硅酸镁

1.1.4 《中国药典》中名称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名称:滑石粉

1.1.5 常见别名

滑石

1.2 登记号

1.2.1 CAS登记号

14807-96-6

1.2.2 EINECS登记号

238-877-9

1.3分子式、分子量及来源信息

1.3.1分子式和分子量

分子式:Mg3(Si4O10)(OH)2

分子量:379.29

1.3.2来源及制备信息

滑石粉是滑石矿石经机械加工磨成一定细度的粉体产品。

2. 技术要求

2.1 原料使用目的

滑石粉在化妆品中作为润滑剂、吸收剂、填充剂、抗结块剂、遮光剂等使用。

2.2 原料适用范围

滑石粉广泛应用于各种化妆品,特别是粉状化妆品中。

2.3 注意事项

在粉状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应使粉末远离鼻和口。

2.4 滑石粉中相关组分限制要求

滑石粉中不得检出石棉。

3. 检验方法

3.1 滑石粉鉴别试验方法

参见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所载滑石粉的鉴别试验方法(见附)。

3.2 滑石粉中石棉的测定方法

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9年4月26日,公布的《粉状化妆品及其原料中石棉测定方法(暂定)》(食药监办许函[2009]136号),对化妆品用滑石粉原料中的石棉进行测定。

附:

滑石粉鉴别试验方法

1. 取滑石粉样品粉末0.2g,臵铂坩埚中,加等量氟化钙或氟化钠粉末,搅拌,加95%~98%(w/%)硫酸5ml,微热,立即将悬有1滴水的铂坩埚盖盖上,稍等片刻,取下坩埚盖,水滴出现白色浑浊。

2. 取滑石粉样品粉末0.5g,臵烧杯中,加入盐酸溶液(4→10)10ml,盖上表面皿,加热至微沸,不时摇动烧杯,并保持微沸40分钟,取下,用快速滤纸滤过,用水洗涤残渣4~5次。取残渣约0.1g,至铂坩埚中,加入硫酸(1→2)10滴和氢氟酸5ml,加热至冒三氧化硫白烟时,取下冷却后,加水10ml使溶解,取溶液2滴。加镁试剂(取对硝基偶氮间苯二酚0.01g溶于4%氢氧化钠溶液1000ml中)1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4→10)使成碱性,生成天蓝色沉淀。

附件3:

化妆品用甘油原料要求

为规范化妆品原料技术要求,提高化妆品卫生质量安全,根据我国化妆品监管相关规定,编写《化妆品用甘油原料要求》,本要求针对性地规定了甘油的安全性要求及检验方法,其他相关要求及检验方法按相应规定执行。

1. 基本信息

1.1 名称

甘油

1.1.1 INCI名称及其ID号

GLYCERIN

ID:1077

1.1.2 INCI标准中文译名

甘油

1.1.3 化学名称

1,2,3-丙三醇(Propane-1,2,3-triol)

1.1.4 《中国药典》中名称

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中名称:甘油

1.1.5 常见别名

丙三醇

1.2 登记号

1.2.1 CAS登记号

56-81-5

1.2.2 EINECS登记号

200-289-5

1.3 分子式、结构式及分子量

分子式:C3H8O3

结构式:

H O

CH2CH CH2OH

OH

分子量:92.09

1.4 性状及理化指标

无色、澄清的黏稠液体;味甜,有引湿性,水溶液(1→10)显中性反应;本品与水或乙醇能任意混溶,在丙酮中微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均不溶;相对密度在25℃时不小于1.2569。

2. 技术要求

2.1 原料使用目的

甘油在化妆品产品中可作保湿剂、降粘剂、变性剂等使用。

2.2 原料适用范围

甘油广泛用于化妆品中。

2.3 限量要求

2.3.1 甘油含量要求

甘油含量(w/%)≥ 95.0

2.3.2甘油中相关组分限量要求

甘油中二甘醇含量(w/%)≤0.1

3. 检验方法

3.1 甘油鉴别试验方法

甘油样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77图)一致。

3.2 甘油含量测定方法

参见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所载甘油含量的测定方法(见附1)。

3.3 甘油中二甘醇的测定方法

参见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所载甘油中二甘醇的测定方法(见附2)。

附1:

甘油含量的测定方法

取甘油样品0.20g,精密称定,加水90ml,混匀,精密加入2.14%(g/ml)高碘酸钠溶液50ml,摇匀,暗处放臵15分钟后,加50%(g/ml)乙二醇溶液10ml,摇匀,暗处放臵20分钟,加酚酞指示液(取酚酞1g,加乙醇100ml使溶解)0.5ml,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红色,30秒内不褪色,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指按供试品所耗滴定液的量(ml)与空白试验中所耗滴定液的量(ml)之差进行计算】。样品中甘油含量按如下公式计算:

其中:

w:甘油含量,%;

c:氢氧化钠滴定液的浓度,mol/L;

V:氢氧化钠滴定液的用量,ml;

V0:空白试验氢氧化钠滴定液的用量,ml;

m:甘油样品质量,g;

92.1:甘油的摩尔质量,g/mol。

附2:

甘油中二甘醇的测定方法

附2.1 色谱条件

以(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或极性相近)的毛细管柱;

色谱柱起始温度为100℃,维持4分钟,以每分钟50℃的速率升温至120℃,维持10分钟,再以每分钟50℃的速率升温至220℃,保持6分钟;

进样口温度为200℃;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器温度250℃;

载气为氮气;

各组分色谱峰分离度应大于1.5。

附2.2 溶液制备

供试品溶液:取甘油样品约10g(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精密称定,臵25ml量瓶中,精密加入内标溶液(每1ml中含0.5mg正己醇的甲醇溶液)5ml,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对照品溶液:取二甘醇、正己醇和甘油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溶解并稀释,使每1ml溶液中含有二甘醇0.5mg;精密量取5ml,臵25ml量瓶中,精密加入内标溶液5ml,用甲醇稀释至刻度。

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取二甘醇、正己醇和甘油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含有甘油400mg,二甘醇和正己醇各0.1mg 的溶液。

3. 测试步骤

取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色谱图中各组分色谱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取对照品溶液重复进样,二甘醇峰面积和内标峰面积比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得大于5%。

依次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内标法以峰面积计算二甘醇含量。

甘油介绍

EINECS号: 200-289-5

17.9℃,相对密度1.2613。与水可无限混溶,无水甘油有强烈的吸水性。 甘油有微弱酸性,能与碱性氢氧化物作用,如与氢氧化铜作用可生成颜色鲜艳的蓝色甘油铜(可用来鉴别多元醇)。甘油与硝酸作用生成三硝酸甘油酯,又名硝化甘油,是一种烈性炸药。 由于甘油有吸水性,故常用于化妆品、皮革、烟草、食品及纺织品的吸湿剂和滋润剂。甘油还有润肠作用,可用于灌肠或制成栓剂医治便秘。硝酸甘油酯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心绞痛。硝化甘油可用作炸药和推进剂。甘油与二元酸反应可得醇酸树脂,广泛用于油漆和涂料中。 自然界中,甘油以酯的形式广泛存在。如各种动植物油脂都是甘油的羧酸酯,水解油脂便可得到脂肪酸和甘油。目前,甘油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制皂工业的副产物(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另一来源是由石油裂解气丙烯制备。 图为甘油结构式。

图甘油的酯化图。 工业上制备甘油单酯、甘油二酯的重要方法是利用油酯和甘油直接反应,得到甘 油单酯、甘油二酯和甘油三酯的混合物,再用蒸馏方法将甘油单酯分离出来,此 法能制得纯度达90%的甘油单酯。在实验中,将脂肪酸经过酰氯,再与甘油反应 来制取甘油酯。 甘油和无机酸也能发生酯化反应,最重要的是和硝酸反应。需在严格冷却的条件 下,将甘油滴入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酸中进行反应,生成三硝酸甘油酯(参见“硝 酸甘油酯”)。 含量分析高碘酸钠溶液的制备取偏高碳酸钠(NaIO4)60g,溶于含有120mL0.1mol/L硫醪的水溶液中,并用水定容至1000ml,溶解时不要力加热。如溶液不澄明,则经一 烧结玻璃漏斗过滤。将世溶液贮存于一有玻璃塞的遮光容器中。按如下方法检验 本试液的适用性。 吸取10ml放入一250ml量瓶中,用水定容后混合。取甘油约550mg溶于50ml 水中,用移液管加人上述稀高碘酸液50ml。另取稀高碘酸液50ml,加入盛有50 ml水的烧瓶中,以此作为对照。将各溶液静置30min,各加5ml盐酸和10ml碘 化钾试液(TS-192),旋动混合。再静置5min,加水100ml,用0.1mol/L硫代硫 酸钠液滴定,不断摇动,临将终点时加淀粉试液(TS-235)数滴,再滴定至终点。 耗用于甘油/高碘酸盐混合液和空白试液的0.1mol/L硫代硫酸钠的容积之比,如 在0.750~0.765之间,则符合适用要求。 操作准确称取试样约400mg,放入一600ml烧杯中,加水50ml稀释,加溴百里 酚试液(TS-56)数滴,并用0.2mol/L硫酸酸化到明显的绿色或绿黄色。用0.05mo l/L氢氧化钠中和至明显的蓝色终点(无绿色)。另用水50ml按上述操作进行中和, 以此作为空白试验。用移液管吸取上述高碘酸钠溶液50ml,加入到各烧杯中,缓

食药监许[2010]438号 化妆品用三乙醇胺原料要求

化妆品用三乙醇胺原料要求 为规范化妆品原料技术要求,提高化妆品卫生质量安全,根据《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编写《化妆品用三乙醇胺原料要求》,本要求针对性地规定了三乙醇胺的安全性要求及检验方法,其他相关要求及检验方法按相应规定执行。 1 基本信息 1.1 名称 三乙醇胺。 1.1.1 INCI名称及其ID号 TRIETHANOLAMINE; ID:3256。 1.1.2 INCI标准中文译名 三乙醇胺。 1.1.3 IUPAC名称及《中国药典》中名称 系统命名法名称:2,2,2″-三羟基三乙胺; 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中名称:三乙醇胺。 1.1.4 常见缩写 TEA(TRIETHANOLAMINE)。 1.2 登记号 1.2.1 CAS登记号 102-71-6。 1.2.2 EINECS登记号

203-049-8。 1.3 分子式、结构式及分子量 分子式:N(CH2CH2OH)3 结构式: 分子量:149.19 1.4 性状及理化常数 无色至微黄色的粘稠澄清液体;极易溶于水和乙醇,溶于二氯甲烷;相对密度:1.120~1.130;折光率:1.482~1.485。 2 技术要求 2.1 使用目的及适用范围 作为pH调节剂和碱化剂使用;也可与脂肪酸或硫酸酯反应后,分别作为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使用。广泛用于化妆品中。 2.2 限量要求 2.2.1 使用限量要求 三乙醇胺在非淋洗类化妆品中最大允许使用浓度2.5%;其他产品无要求。 2.2.2 三乙醇胺纯度要求 三乙醇胺(%)≥99.0。

2.2.3 三乙醇胺相关组分限量要求 三乙醇胺中二乙醇胺(%)≤0.50; 三乙醇胺中亚硝胺(μg/kg)≤50。 2.3 其他安全性要求 2.3.1 在化妆品中的使用限制 不得与亚硝基化体系一同使用。 2.3.2 储存、包装及运输要求 应存放于无亚硝酸盐的容器内,且应密封避光。 3 检验方法 本检验方法不是唯一的检验方法,但为该原料的仲裁检验方法。 3.1 鉴别试验方法 参见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所载三乙醇胺的鉴别试验方法(见附件1)。 3.2 含量测定方法 参见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所载三乙醇胺的含量测定方法(见附件2)。 3.3 三乙醇胺中二乙醇胺的测定方法 参见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所载三乙醇胺的检查项下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相关内容(见附件3)。 三乙醇胺鉴别试验方法

国食药监保化[2011]500号-关于印发化妆品用乙醇等3种原料要求的通知

关于印发化妆品用乙醇等3种原料要求的通知-国食药监保化[2011]500号 2011年12月23日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规范化妆品原料技术要求,进一步提高化妆品质量安全,化妆品用乙醇等3种原料要求已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标准专家委员会审议通过,现予印发。 附件:1.化妆品用乙醇原料要求 2.化妆品用滑石粉原料要求 3.化妆品用甘油原料要求

附件1: 化妆品用乙醇原料要求 为规范化妆品原料技术要求,提高化妆品卫生质量安全,根据我国化妆品监管相关规定,编写《化妆品用乙醇原料要求》,本要求针对性地规定了乙醇的安全性要求及检验方法,其他相关要求及检验方法按相应规定执行。 1. 基本信息 1.1 名称 乙醇 1.1.1 INCI名称及其ID号 ALCOHOL ID:65 1.1.2 INCI标准中文译名 乙醇 1.1.3 化学名称 乙醇(Ethanol) 1.1.4 《中国药典》中名称 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中名称:乙醇 1.1.5 常见别名 酒精 1.2 登记号 1.2.1 CAS登记号 64-17-5 1.2.2 EINECS登记号 200-578-6

1.3 分子式、结构式及分子量 分子式:C2H6O 结构式: CH3CH2OH 分子量:46.07 1.4 性状及理化常数 无色澄清液体,具有特征性气味,味灼烈;易挥发,易燃烧,燃烧时显淡蓝色火焰。与水、甘油、三氯甲烷或乙醚能任意混溶。乙醇(95%)沸点:78.2℃,乙醇(95%)凝固点:-114.1℃,乙醇(95%)相对密度:0.8129(20℃)。 2. 技术要求 2.1 原料使用目的 乙醇在化妆品产品中可作为溶剂、消泡剂、粘度调节剂、收敛剂等使用。 2.2 原料适用范围 乙醇广泛用于化妆品中。 2.3 限量要求 2.3.1 乙醇含量要求 乙醇(φ/%)≥95.0(20℃)。 2.3.2 乙醇中相关组分限量要求 乙醇中甲醇体积分数(φ/%)≤0.2。 3. 检验方法 3.1 乙醇鉴别试验方法 参见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所载乙醇的鉴别试验方法(见附1)。

化妆品化学成分的作用

化妆品化学成分的作用 油脂 油脂是油和脂的总称,油脂包括植物性油脂和动物性油脂。油脂主要成分为脂肪酸和甘油组成的脂肪酸甘油酯。 植物性油脂分三类,干性油、半干性油和不干性油。干性油如:亚麻仁油、葵花籽油;半干性油如棉籽油、大豆油、芝麻油;不干性油指的象橄榄油、椰子油、蓖麻油等。用于化妆品的油脂多为半干性油,干性油几乎不用于化妆品原料。常用的油脂有:橄榄油、椰子油、蓖麻油、棉籽油、大豆油、芝麻油、杏仁油、花生油、玉米油、米糠油、茶籽油、沙棘油、鳄梨油、石栗子油、欧洲坚果油、胡桃油、可可油等。 动物性油脂用于化妆品的有水貂油、蛋黄油、羊毛脂油、卵磷脂等,动物性油脂一般包括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和脂肪酸,他们和植物性油脂相比,其色泽、气味等较差,在具体使用时应注意防腐问题。水貂油具有较好的亲和性,易被皮肤吸收,用后滑爽而不腻,性能优异,故在化妆品中得到广泛应用,如营养霜、润肤霜、发油、洗发水、唇膏及防晒霜化妆品等。蛋黄油含油脂、磷脂、卵磷脂以及维生素A、D、E等,可作唇膏类化妆品的油脂原料。羊毛脂油对皮肤亲和性、渗透性、扩散性较好,润滑柔软性好,易被皮肤吸收,对皮肤安全无刺激;主要作用于无水油膏、乳液、发油以及浴油等。卵磷脂是从蛋黄、大豆和谷物中提取的,具有乳化、抗氧化、滋润皮肤的功效,是一种良好的天然乳化剂,常使用于润肤膏霜和油中。 1、蜡类 蜡类是高碳脂肪酸和高碳脂肪醇构成的酯。这种酯在化妆品中起到稳定性、调节黏稠度、减少油腻感等作用。主要应用于化妆品的蜡类有:棕榈蜡、小烛树蜡、霍霍巴蜡、木蜡、羊毛酯、蜂蜡等。 棕榈蜡精致产品为白色或淡黄色脆硬固体,具有愉悦的气味。主要成分为蜡酸蜂花醇酯和蜡酸蜡酯。在化妆品中主要提高蜡酯的熔点,增加硬度、韧性和光泽,也有降低粘性、塑性和结晶的倾向。主要用于唇膏、睫毛膏、脱毛蜡等制品。 小烛树蜡是一种淡黄色半透明或者不透明的固体。精致产品有光泽和芳香气味,略带黏性。主要成分为碳水化合物、蜡酯、高级脂肪酸、高级醇等。应用于唇膏等淀状化妆品中。 霍霍巴蜡是一种透明无臭的浅黄液体。主要为十二碳以上脂肪酸和脂肪醇构成的蜡酯。其特点不易氧化和酸败,无毒、无刺激,易于被皮肤吸收以及具有良好的保湿等作用。因此,广泛应用于润肤膏、面霜、香波、头发调理剂、唇膏、指甲油、婴儿护肤用品以及清洁剂等用品。

化妆品用聚丙烯酰胺原料要求和编制说明

附件7: 化妆品用聚丙烯酰胺原料要求 为规范化妆品原料技术要求,提高化妆品卫生质量安全,根据我国化妆品监管相关规定,编写《化妆品用聚丙烯酰胺原料要求》(以下称《要求》),针对性地规定了聚丙烯酰胺的安全性要求及检验方法,其他相关要求及检验方法按相应规定执行。 1. 基本信息 1.1 名称 聚丙烯酰胺 1.1.1 INCI名称及其ID号 POLYACRYLAMIDE ID:2401 1.1.2 INCI标准中文译名 聚丙烯酰胺 1.1.3 化学系统命名法名称 2-Propenamide, homopolymer;2-丙烯酰胺均聚物 1.2 登记号 1.2.1 CAS登记号 9003-05-8 1.2.2 EINECS号 202-173-7

1.3 化学通式和报道的平均分子量 化学通式:(C3H5NO)x 报道的平均分子量: 30,000-12,000,000 (Isacoff 1973) 8,000,000-20,000,000 (SNF 2000) 2. 技术要求 2.1 使用目的及适用范围 可用作成膜剂、粘合剂、润滑剂和发用定型剂等,广泛用于化妆品中。 2.2 限制要求 2.2.1 在化妆品中的使用限制要求 丙烯酰胺单体是化妆品中的禁用组分,不得作为原料添加到化妆品中,作为聚丙烯酰胺类原料中的杂质带入化妆品时,在驻留类护肤产品中,丙烯酰胺单体最大残留量为0.1mg/kg;在其他产品中,丙烯酰胺单体最大残留量为0.5mg/kg。 2.2.2 聚丙烯酰胺中丙烯酰胺单体的限量 应对聚丙烯酰胺中丙烯酰胺单体含量进行必要的安全性风

险评估分析,以保证产品在正常以及合理的、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安全危害。 3. 检验方法 3.1 鉴别试验方法 红外吸收光谱(溴化钾压片法),在波数3380cm-1、1660cm-1(酰胺)、1610cm-1、1460cm-1和1130cm-1附近有特征吸收峰。 3.2 聚丙烯酰胺中丙烯酰胺单体的测定方法 3.2.1 适用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化妆品用聚丙烯酰胺中丙烯酰胺单体(CAS:79-06-1)的方法。 3.2.2 方法提要 样品经过提取后,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以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进行监测,采用特征离子丰度比进行定性,丙烯酰胺与内标峰面积比定量。本方法对丙烯酰胺的检出限为0.00005 μg,定量下限为0.0002 μg;若取0.2 g样品测定,本方法对丙烯酰胺的检出浓度为0.005 mg/kg,最低定量浓度为0.025 mg/kg。 3.2.3 试剂和材料 除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去离子水。 3.2.3.1 丙烯酰胺,纯度≥ 99.0 %。 3.2.3.2 氘代丙烯酰胺(2,3,3-D3),纯度≥ 98 %。 3.2.3.3 醋酸铵。 3.2.3.4 乙腈,色谱纯。

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国食药监2019年第23号通告j

附件 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有源医疗器械可实现对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和治疗等功能,为了在临床使用中维持上述功能,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注册人需确定产品的使用期限。在该期限内,除了应保证产品安全使用,也应保证产品有效使用。同样,在该期限内,即意味着产品采用的所有风险控制措施仍然有效,已知剩余风险依然在可接受范围内。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研究人员分析产品使用期限,指导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注册人提交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的注册申报资料,同时指导审评人员对相关文件进行审查。 本指导原则是对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的一般性要求,注册申请人应根据申报产品的特性提交注册申报资料,判断指导原则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不适用内容应详述理由。注册申请人也可采用其他满足法规要求的替代方法,但应提供详尽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并参考了国外法规、指南和技术报告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认知水平和技术能力的不断提高,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修订。 —1 —

一、适用范围 按照我国相关医疗器械法规关于产品使用期限及有效期的要求,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应在注册资料中明确产品的使用期限并提供相关的验证资料。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有源医疗器械,既包括有源非植入类器械(医疗器械软件除外),也包括有源植入类医疗器械。 二、基本定义 (一)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是指由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注册人通过风险管理保证产品安全有效使用的期限,在该期限内产品能够维持其适用范围。 失效日期是使用期限的终止,该时间节点之后,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性将不能被保证。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自器械形成终产品之日起至失效日期止,既要考虑器械投入使用之前的时间段,也要考虑器械投入使用之后的时间段。 (二)有源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期限是指由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在上市前通过风险管理保证产品安全有效使用的预期期限,在该期限内产品能够维持其适用范围。 三、适用原则 有源医疗器械的某一安全相关特性或所声称的性能可能随时间推移而退化,则该器械需提供“使用期限”。在分析产品可能退化的特性时,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注册人应考虑风险分析的—2 —

甘油生产工艺

甘油的生产工艺 1理化性质 甘油又名丙三醇,外观与性状:无色粘稠液体, 无气味, 有暖甜味, 能吸潮。可混溶于乙醇,与水混溶。可溶解某些无机物。无毒,不刺激皮肤,眼睛,易燃烧。 2原料来源 本工艺的主要原料为丙烯,是有机化工的基本原料,源于石油,是通过炼油厂提炼石油过程中蒸馏分离出来的烯烃,通过再提炼而得,还有一部分是通过对石油提炼出来的重油等物质进过催化剂的裂解而得来的。 3产品用途 广泛用于纺织、印染、造纸、印刷、洗涤剂、日化、制酒、食品、卷烟、玻璃纸、搪瓷、石油、电子、橡胶、塑料、制革、化学、化纤等行业。主要用作保湿剂、保润剂、吸湿剂、润滑剂、柔软剂、软化剂、增稠剂、增塑剂、稀释剂、防冻剂等。 4生产工艺: 4.1在钯催化剂下,丙烯与氧在常压,160—180℃下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丙烯酯,反应式为: CH2=CHCH2 + 1/2O2 + CH3COOH CH2=CHCH2OCOCH3 + H2O 4.2在常压,60—80℃下以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醋酸丙烯酯经水解生成烯丙醇,反应式为: CH2=CHCH2OCOCH3 + H2O CH2=CHCH2OH + CH3COOH 4.3在0.1—0.3MPa,0—10℃下,烯丙醇和氯气生成二氯丙醇反应视为: CH2=CHCH2OH + Cl2CH2ClCHClCH2OH 4.4二氯丙醇与氢氧化钙发生造化反应生成环氧丙烷,反应式为: CH2ClCHClCH2OH + 1//2Ca(OH)2CH2CHCH2Cl + 1/2CaCl2 + H2O O

4.5环氧丙烷经90℃水解一小时用盐酸中和到为6为止冷却生成粗甘油,反应式为: CH2OH CH2 CHCH2Cl + H2O CHOH O CH2OH 4.6纯化,经中和的产品是甘油水的饱和食盐溶液加入少量多聚氯化铝净水剂静置过夜过滤去除不净杂质去除表层浮油再经浓缩,精馏得到产品 SiH4

国食药监械[2008]314号文

YZB/粤 -2008参考件——按照国食药监械〔2008〕314号文要求,以电刺激理疗仪为例 注:如果产品还涉及其他安全专用标准,建议以附录B的型式出现。 附录A 安全特征及适用性项目 A.1 刺激器主要安全特征 A.1.1 按防电击类型分类:Ⅰ类。 A.1.2 按防电击类型分类:具电刺激理疗功能,应用部分BF型。 A.1.3 按对进液的防护程度分类:IPX0(不防进液的封闭设备)。 A.1.4 按在与空气混合的易燃麻醉气或与氧或氧化亚氮混合的易燃麻醉气情况下使用时的安全程度分类:非AP/APG型。 A.1.5 按运行模式分类:连续运行。 A.1.6 刺激器的额定电压和频率:a.c.220V,50Hz。 A.1.7 刺激器的输入功率:60VA。 A.1.8 刺激器是否具有对除颤放电效应防护的应用部分:无。 A.1.9 刺激器是否具有信号输出或输入部分:无信号输出或输入部分。 A.1.10 永久性安装设备或非永久性安装设备:非永久性安装设备。 A.1.11 电气绝缘图:见图A.1。 A.1.12 GB9706.1-2007适用条款明细:见表A.2。 A.2 检验规则 A.2.1 刺激器的安全性能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A.2.2 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是刺激器交货时应进行的检验,应逐台进行,检验项目至少为GB9706.1-2007中18f)、 19、20,所检项目均应合格。 A.2.3 型式检验 型式试验样机为一台。检验项目应包括GB9706.1-2007适用的全部项目,所检验项目均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在检验的项目中若出现不符合本标准要求的项目时,应抽取双倍数量的刺激器,对不合格的项目进行重复检验,若仍有不符本标准的项目,则判为不合格。

甘油质量标准

上海标准文件 标题:甘油质量标准 分发部门:总经理室、质量技术部、生产制造部、物资部、行政部(存档) 甘油质量标准 本品为1,2,3-丙三醇。含C3H8O3不得少于95.0%。 【性状】本品为无色、澄明的黏稠液体;味甜,随后有温热的感觉。 相对密度本品的相对密度在25℃时不小于1.2569。 【鉴别】(1)取本品数滴,加硫酸氢钾0.5g,加热,即发生丙烯醛的刺激性臭气。 【检查】颜色取本品50ml,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与对照液(取比色用重铬酸钾液0.2ml ,加水稀释至50ml制成)比较,不得更深。 氯化物不得大于0.0015%。 硫酸盐不得大于0.002%。 脂肪酸与酯类消耗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不得过4.0ml 。 丙烯醛、葡萄糖与铵盐取本品5ml ,加10%氢氧化钾溶液5ml ,在60℃放置5分钟,不得显黄色或发生氨臭。 易炭化物取本品5ml ,在振摇下逐滴加入硫酸5ml,此时温度不得超过20℃,静置1小时后,如显色,与对照溶液(取比色用氯化钴溶液0.2ml、比色用重铬酸钾溶液1.6ml 与水8.2ml制成)比较,不得更深。 炽灼残渣遗留残渣不得过2mg 。 铁盐不得大于0.0002%。 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 【含量测定】取本品0.1g,精密称定,加水45ml,混匀,精密加入2.14%(W/V) 高碘酸钠溶液25ml,摇匀,暗处放置15分钟后,加50%(W/V)乙二醇溶液5ml,摇匀,暗处放置20分钟,加酚酞指示液0.5ml,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

2/2 甘油质量标准QA-QS-010 空白试验校正。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9.21mg的C3H8O3。 【贮藏】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有效期】自生产日期起两年。 【原辅料生产厂报告单检验项目】采购的原料供应商必须提供出厂检验报告,报告单上至少包括性状、鉴别、相对密度、脂肪酸与酯类、氯化物、硫酸盐、易炭化物、炽灼残渣、铁盐、重金属的项目 【原辅料进厂检验项目】性状、相对密度、炽灼残渣。 【原辅料进厂验收标准】应符合表1 表1

化妆品化学汇总

第一章香水 香水类化妆品的等级划分: 按香水的香精含量不同被划分为5种等级: 1、浓香水(又称香精),Parfum。香精含量为>20%,最为高级,香气十分持久(5-7小时),价格也较贵。 2、香水(Eau de paefum),香精含量为15%-20%,香气持续时间5小时以内价格中等偏上。 3、淡香水(Eau de toilette) ,香精含量为8%-15%,持续时间3小时,是目前消费量最大的香水种类,而且容量大,香型多种多样,价格中档,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4、古龙水(Eau de cologne),香精含量为4%-8%,持续时间1-2小时,男性香水则多半属于此等级的。 5、香露,香精含量为1%-3%,持续时间1小时以内,市面上的剃须水、花露水、香水剂等都属于这一等级,可给人带来神清气爽的感觉,但留香时间较短。 通常把香水的香气散发分成三部分: 头香、体香、基香。 头香(Topnote):对该香型香气的第一嗅感中最初的香气印象(也就是最开始闻到的香味)。人们首先能嗅感到的香气特征, 一般由香气扩散力较好的香料形成(持续0-10min)。好的香水开瓶就能闻到令人愉悦的头香,故有人形象的称其为“开瓶香”。头香又称“前调”。 体香(Midnote):香气的主体, 是在嗅感几分钟后的香气印象, 而且在相当长时间中保持稳定和一致, 是香气中重要组成部分, 是香型的主题,可持续2-4h。此时气味最浓,特征风味明确,是一款香水的精华部分。亦称“中调”。 基香(Basenote):香气的头香和体香挥发后留下的最后香气, 也是香气中最持久的部分, 这是由挥发性很低的香料或定香剂组成,可持续4h以上。香水的基香韵味悠长,给人留下余香缭绕的记忆。基香又称“尾香”或“后调”。 头香要求扩散力好, 飘逸动人, 富有感染力;体香需要丰润完美;尾香能后续持久, 赋予想象,耐人回味。一般好香水, 其头香、体香、基香都能清晰分明, 同时三层香气又流畅和谐统一。 香味如同音乐,只不过他是嗅觉的艺术。品闻香水同样需要一份宁静祥和的心境,才能细细品味其中的微妙。 香味香型的分类: 不同的人对香型的喜爱各异,有的人喜欢浓郁的花香, 有的人则喜欢淡雅、清新的花香。有的人喜欢沉静稳重的香气, 有的人则追求轻快、明亮、具有引诱力的时髦香气。

化妆品用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原料要求和编制说明

附件5: 化妆品用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原料要求 为规范化妆品原料技术要求,提高化妆品卫生质量安全,根据我国化妆品监管相关规定,编写《化妆品用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原料要求》(以下称《要求》),针对性地规定了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的安全性要求及检验方法,其他相关要求及检验方法按相应规定执行。 1. 基本信息 1.1名称 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 1.1.1 INCI名称及其ID号 SODIUM LAURETH SULFATE ID:2873 1.1.2 INCI标准中文译名 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 1.1.3 化学系统命名法名称 sodium 2-(2-dodecyloxyethoxy)ethyl sulphate ;2-(2-十二烷氧基乙氧基)乙基硫酸钠 1.1.4 常见俗名和缩写 常见俗名:乙氧基化烷基硫酸钠、聚氧乙烯醚月桂醇硫酸酯钠、聚氧化乙烯十二烷基醚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常见缩写:SLES(Sodium Lauryl Ether Sulfate) 1.2 登记号 1.2.1 CAS登记号 1335-72-4 3088-31-1 9004-82-4 (generic) 1.2.2 EINECS登记号 221-416-0 1.3 制备信息和化学通式 1.3.1 制备方法: 以环氧乙烷和月桂醇为原料生产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第一步,利用环氧乙烷对月桂醇进行乙氧基化;第二步,利用三氧化硫(SO3)或氯磺酸(ClSO3H)对醇醚进行硫酸化;最后,经过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生成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 1.3.2 化学通式 化学通式:CH3(CH2)11(OCH2CH2)nOSO3Na 2. 技术要求 2.1 使用目的及适用范围 具有去污、润湿、发泡、增溶、粘度调节等作用,广泛用于化妆品中,特别是香波、浴液、洗手液、洁面乳等清洁产品。 2.2 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相关组分限量要求 应对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中二噁烷含量进行必要的安全性风险评估分析,以保证产品在正常以及合理的、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安全危害。

儿童化妆品申报与审评指南(国食药监保化〔2012〕291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于印发儿童化妆品申报与审评指南的通知 国食药监保化〔2012〕29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单位: 为确保儿童化妆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做好相关产品申报与审评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了《儿童化妆品申报与审评指南》。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2年10月12日 儿童化妆品申报与审评指南 为规范儿童(含婴幼儿,以下称儿童)化妆品申报与技术审评工作,依据《化妆品卫生规范》、《化妆品行政许可申报受理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南。 一、适用范围 (一)本指南适用于儿童化妆品的申报与审评。儿童化妆品系指供年龄在12岁以下(含12岁)儿童使用的化妆品。 二、配方原则 (二)应最大限度地减少配方所用原料的种类。 (三)选择香精、着色剂、防腐剂及表面活性剂时,应坚持有效

基础上的少用、不用原则,同时应关注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四)儿童化妆品配方不宜使用具有诸如美白、祛斑、去痘、脱毛、止汗、除臭、育发、染发、烫发、健美、美乳等功效的成分。 (五)应选用有一定安全使用历史的化妆品原料,不鼓励使用基因技术、纳米技术等制备的原料。 (六)应了解配方所使用原料的来源、组成、杂质、理化性质、适用范围、安全用量、注意事项等有关信息并备查。 三、安全性 (七)申报企业应对儿童化妆品的安全性进行研究与评价,确保产品使用安全。 (八)申报企业应根据儿童的特点,对儿童化妆品所使用原料进行安全性风险评估。 (九)应结合产品的使用方式(如用后是否冲洗),加强对配方中使用香精、乙醇等有机溶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透皮促进剂等原料的儿童化妆品的安全性风险评估。 四、申报 (十)明示适用于儿童的化妆品,应按照《化妆品行政许可申报受理规定》规定的儿童化妆品要求申报。未明示适用于儿童的化妆品,其产品包装不得以图案或其他形式显示或暗示为儿童用化妆品。 (十一)作为儿童化妆品的申报资料,应包括基于安全性考虑的配方设计原则(含配方整体分析报告)、原料的选择原则和要求、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等内容。 (十二)配方整体分析报告应从安全性角度结合配方所使用原料进行分析。为便于申请人申报,本指南提供了儿童化妆品配方设计原则(含配方整体分析报告)示例作为参考,详见附件。 五、审评 (十三)对于申请人提交申报资料的完整性、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审评: 提供的申报资料应齐全,并符合有关资料要求;

化妆品用甘油原料要求

化妆品用甘油原料要求

化妆品用甘油原料要求 为规范化妆品原料技术要求,提高化妆品卫生质量安全,根据我国化妆品监管相关规定,编写《化妆品用甘油原料要求》,本要求针对性地规定了甘油的安全性要求及检验方法,其他相关要求及检验方法按相应规定执行。 1. 基本信息 1.1 名称 甘油 1.1.1 INCI名称及其ID号 GLYCERIN ID:1077 1.1.2 INCI标准中文译名 甘油 1.1.3 化学名称 1,2,3-丙三醇(Propane-1,2,3-triol) 1.1.4 《中国药典》中名称 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中名称:甘油 1.1.5 常见别名 丙三醇 1.2 登记号 1.2.1 CAS登记号 56-81-5 1.2.2 EINECS登记号 200-289-5

1.3 分子式、结构式及分子量 分子式:C3H8O3 结构式: CH2CH CH2OH H O OH 分子量:92.09 1.4 性状及理化指标 无色、澄清的黏稠液体;味甜,有引湿性,水溶液(1→10)显中性反应;本品与水或乙醇能任意混溶,在丙酮中微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均不溶;相对密度在25℃时不小于1.2569。 2. 技术要求 2.1 原料使用目的 甘油在化妆品产品中可作保湿剂、降粘剂、变性剂等使用。 2.2 原料适用范围 甘油广泛用于化妆品中。 2.3 限量要求 2.3.1 甘油含量要求 甘油含量(w/%)≥95.0 2.3.2甘油中相关组分限量要求 甘油中二甘醇含量(w/%)≤0.1 3. 检验方法 3.1 甘油鉴别试验方法 甘油样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77图)一致。 3.2 甘油含量测定方法 参见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所载甘油含量的测定方法(见附1)。

化妆品的化学成份及其危害

化妆品的化学成份及其 危害 https://www.360docs.net/doc/1d18998249.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一:化妆品中有哪些化学成份,及其作用? 答:1、甘草酚:美白2、泛醇:它又被称为“维生素原B5”(即维生素B5的前体)。3、甲壳素:强化保湿度;活化细胞组织,再生皮肤;保护皮肤;消炎杀菌。4、熊果素:美白淡化已经形成的黑色素5、甘草黄酮:甘草黄酮是从特定品种甘草中提取的天然美白剂,它能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又能抑制多巴色素互变和DHICA氧化酶的活性,是一种快速、高效、绿色的美白祛斑化妆品添加剂。6、活细胞酵素:将皮肤中的老化细胞消化分解,加速其正常的脱落程。7、丹参酮:有利于平衡肌肤酸碱度,收敛毛孔,补充水份,消炎杀菌等作用8、HA天然保湿因子:又称透明质酸,HA广泛存在于动物组织细胞间质和眼玻璃体中,主要的生理功能是保水和润滑。HA水溶液具有较强的黏弹性和润滑性,涂于皮肤表面,可形成一层保湿透气膜,保持皮肤滋润亮泽。小分子HA能渗透到真皮层,促进血液微循环,有利于皮肤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起到美容抗皱的保健作用。 HA可消除紫外线照射所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保护皮肤免受其害。HA通过促进表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受伤部位皮肤的再生。9、NMF保湿因子:与皮肤天然保湿成分相同,具有吸湿性,可维持肌肤正常含水量。10、玻尿酸:高效保湿功能,迅速改善皮肤松弛、促进胶原蛋白再生,阻挡自由基的破坏,提升细胞能量与修复能力。具抗老化、快速美白,淡化脸部黑斑、消除细纹、柔嫩明亮的效果。11、海藻素:含丰富的胶原成分及皮肤所需各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其分子量小,能快速吸收。植物萃取具调理作用,能改善血液循环,让皮肤更紧实,更具弹性。12、水解胶原蛋白:水解胶原蛋白是通过酶解方式,将复杂的螺旋状态的胶原蛋白分子羟化为极易分解的小分子多肽结构,易于人体吸收,生物利用度可大幅度提高。13、水解蛋白:有效成份可与肌肤产生相溶性和粘性,有利于营养物质渗透至皮肤中,令肌肤细致光洁,减少皱纹产生,避免皮肤老化。19、胶原蛋白:对皮肤有很好的营养性、亲和性、修复性、保湿性的作用。可补充人体流失的胶原蛋白、氨基酸,涵养皮肤水分,提高皮肤密度,修复皮肤组织,使皮肤柔软有弹性,润滑角质层,刺激皮肤微循环,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使皮肤光滑、亮泽,减少皱纹。14、天然蛋白:人体所需的基本蛋白质,能促进细胞生长和修复。15、卵磷脂:卵磷脂可高速皮脂正常分泌,在腺体壁形成乳化状态,不会阻塞毛孔而导致发炎。卵磷脂可使皮肤毛发得到营养滋润,从而让真皮组织充盈,增强表皮的张力,减缓和消除因表皮组织松驰而形成的皱纹,保持肌肤的水分平衡和皮肤组织弹性,充分显示出皮肤动人质感和娇嫩。16、神经酰胺:是一种能够保湿、抑制黑色素生成和防止皮肤粗糙的有用物质。17、神经酰胺脂质体:神经酰胺脂质体是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将提取得到的神经酰胺,经脂质体工序而制得的一种纯天然功能性化妆品添加剂。 二:可能有哪些危害成分,他们的伤害是什么? ①汞超标对人体的危害:1、会导致色素脱失;2、皮肤刺激;3、造成的皮肤损伤;4、造成体内的蓄积,从而引起肌体各种不良反应,最主要的就是中枢神经系统,如失眠乏力,记忆力不好,特别是情绪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 ②铅对人体的危害除了对皮肤有影响外,还会造成神经衰弱的表现,消化系统也会有一些症状,比如说便秘、食欲不振、厉害的话,肝功能可能有损害。

化学与化妆品

化学与化妆品 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121 吴洪成7102212022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妆品与生活早已息息相关,几乎成为大部分女性的生活必需品,然而对于化妆品的了解除了品牌和功能之外却寥寥无几。本文重在介绍化妆品的成分、分类、功用、影响等,联系化妆品中的化学知识,对化妆品进行更加本质的分析,从而进行选择。 关键词:化学化妆品化妆品成分 化妆品是每个人每天的必需品,它能起到清洁护肤、滋养健肤、修饰驻颜等作用。尤其受到爱美女性的青睐。但是,化妆品使用不当会对皮肤造成损害。因为,化妆品中蕴含污染物,化妆品中的色素、香料、表面活性剂、防腐剂、漂白剂、避光剂等,香水、防晒剂等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面对琳琅满目的化妆品,我们如何选择?面对五花八门的宣传品,又该如何鉴别?这除了需要冷静的头脑,还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从而能够剥去广告的外衣,洞悉化妆品的全貌,成为睿智的化妆品使用者。 1.化妆品的定义与分类 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如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修饰等目的的日用化学品。 化妆品可制成液状、水状、乳状、合剂、胶冻状、膏状、块状、笔状、气溶胶状等按其对人体的作用可分为:①护肤类:润肤霜、护肤霜、冷霜、珍珠霜、雪花膏等;②益发类:护发素、喷发胶、摩丝、生发剂等;③美容修饰类:爽身粉、胭脂、唇膏、眉笔、睫毛膏、指甲油、面膜等;④香水类:香水、花露水等; ⑤特殊用途类:脱毛、美乳、除臭、祛斑、防晒、烫发等。 2.化妆品的成分与影响 化妆品的主要成份是基质和辅粗。基质是油脂、蜡、滑石粉类、水、有机溶剂(如乙醇、甲苯等);辅料有乳化剂、助乳剂、香精、色素、防腐剂、抗氧化剂、营养成分。其他详细的成分和这些成分的主要功效下面详细阐述: 2.1化学香料 很多化妆品都有香味,除了产品本身的成分会有香味之外,也有厂家添加一些香料,90%的香料都含有酒精,因为这是香料中不可缺少的成分。而且,由于酒精容易挥发,在带走皮肤热量的同时也带走了皮肤的水分,使皮肤的天然保湿能力和免疫力降低,致使皮肤干燥。所以,干性与敏感皮肤的人不适合使用含有

国食药监注2008271号文化学药品技术标准

国食药监注[2008]271号 化学药品技术标准 一、制剂所用原料药和辅料的来源、质量控制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单独申请注册药物制剂的,研究用原料药必须具有药品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或者《医药产品注册证》,该原料药必须通过合法的途径获得。研究用原料药不具有药品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或者《医药产品注册证》的,必须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附件2规定:申请制剂的,应提供原料药的合法来源证明文件,包括原料药的批准证明文件、药品标准、检验报告、原料药生产企业的营业执照、《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销售发票、供货协议等的复印件。 基于该规定,对存在以下情况的注册申请将不予批准: 1.单独申请注册药物制剂,提供原料药虚假证明性文件的;申报生产时,原料药如系通过赠送途径获得而未能提供该原料药合法来源证明和供货协议的; 2.单独申请注册药物制剂,在药品注册过程中,所用原料药的批准文号已被废止的,或原料药生产企业已被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的; 3.制剂所用原料药由相同申请人或不同申请人申报,原料药申请已因现场核查被撤回或退回,或因其他各种原因不予不批准或予以退审的; 4.所用原料药、辅料的质量控制不能保证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例如对于注射剂所用原辅料未按照“化学药品注射剂基本技术标准”、“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等相关要求进行充分研究,原料药和辅料的质量达不到注射用要求的。 二、剂型、规格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1.药品规格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药品规格和包装规格管理的通知(食药监注函〔2004〕91号)》规定,药品规格的确定必须符合科学性、合理性和必要性的原则。申请的药品规格应当根据药品用法用量、剂型特点等合理确定,一般不得大于单次最大用量,也不得小于单次最小用量。 基于以上规定,经专家审评会议讨论确认存在以下情况的注册申请将不予批

甘油转化的主要产品及其市场分析

技术与市场 第18卷第6期2011年 近年来,能源紧缺问题日趋严峻,国际油价一路攀升,促使世界各国积极研发可再生的替代能源,而生物柴油作为一种极有发展前景的生物能源,其规模化生产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关注[1]。然而,每生产9吨生物柴油就有1吨的甘油粗产品生成,再加上传统的甘油(天然甘油、发酵甘油、合成甘油)产量,导致甘油的市场保有量将远远大于需求量。据估计,仅2010年甘油市场就已超过了1.2百万吨,对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低价粗甘油的有效综合利用已成为生物柴油产业一个严峻又关键的问题。而通过甘油转化而来的产品,如丙二醇、烯丙醛、环氧氯丙烷和丙酸等都有着较大的市场需求量,同时,又能降低一些化工产品对石化原料的依赖。因此,对这些高附加值产品进行市场分析就具有了极其重要的意义。1 甘油生产和市场分析 据市场调研机构Global Industry Analysts 公司在研究报告《甘油:全球战略商业报告》中指出,到2015年全球甘油市场的规模将达到44亿磅。其主要消费构成见表1[2]。 表1 甘油在不同领域的消费构成 按照上述的消费构成,全球的甘油生产和消费基本处于平衡状态。而随着生物柴油的不断投产,甘油的产量剧增,而消费量则增长得不明显。据2008年数据[3]显示,全球生物柴油的需求量和生产量急剧增加,如美国通过的能源法案要求生物柴油同从石油提炼的柴油混合销售,政府将对这种燃料提供300美元/吨的补贴;欧洲的生物柴油制造商由于得到政府的支持,加大生物柴油的生产力度,这就更增加了来自生产生物柴油所带来的甘油量。与此同时,由于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的甘油需求量却有所下降。 目前,我国国内甘油市场主要由天然甘油、发酵甘油、合成 甘油以及生物柴油副产甘油组成[4]。天然甘油所占比例最大,约为86.5%;发酵甘油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江苏、甘肃等地,由于技术与成本问题,其所占比重较小;合成甘油在我国主要是以环氧氯丙烷合成而得,随着环氧氯丙烷价格的上涨以及甘油价格的下滑,企业基本处于停产状态;而对于生物柴油的副产甘油,由于目前我国生物柴油的生产尚处于发展阶段,且其原料油多为地沟油等废油,经过高温破坏了其内部结构,所产甘油质量欠佳,因此,目前所占比重较小。随着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副产甘油未来必将对国内甘油市场格局造成较大影响,如生物柴油年产能超过10万吨的就有山东东营的华鹜集团、河北保定的香港亚洲生物燃油公司和湖北天门的华成生物科技公司等。且我国甘油消费结构也不够合理,在药品、化妆品工业以及聚氧酯工业方面的比例明显偏低,而在醇酸树脂生产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偏高。我国用于醇酸树脂的甘油约占49%,药品和化学品约占11.5%,烟草约为7.3%,其它为32.2%。基于全球化的考虑,我国将会是未来甘油的主要消费大国。因此, 不管是甘油生产,特别是精甘油(我国精甘油对国外的依存度很大)的生产,还是甘油的深加工都是该行业必须要预谋的问题,尤其是未来生物柴油的发展对于甘油市场各方面的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 基于甘油市场的预测和发展趋势,本文就甘油为原料的主要下游产品(包括丙二醇,烯丙醛,环氧氯丙烷和丙酸等)进行市场分析,这些产品在市场上均有着较大的市场需求量。2 甘油转化的主要产品和市场分析 一般来说,甘油的转化包括化学法和生物法[5],其中绝大多数以化学催化转化为主,催化产品据文献报道的可概括为两种,一是以甘油为仅有底物,在不同方法下转化成的像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乙二醇、二羟丙酮和合成气等产品;二是甘油与其它试剂结合,如氯化氢参与生成的环氧氯烷、与羧酸酯化生成的各酯类产品等。图1概括了从甘油转化而来的一些化学产品。 图1甘油转化的系列化学品 甘油转化的主要产品及其市场分析 顾黎萍,乐传俊 (常州工学院,江苏常州 213022) 摘 要:从甘油的生产及市场分析入手,对甘油转化的一些高附加值产品,如碳酸甘油酯、丙酸等进行市场分析及预测。 关键词:甘油;甘油转化产品;市场分析 doi:10.3969/j.issn.1006-8554.2011.06.209 应用领域消费百分构成(%) 化妆品、肥皂和医药 26醇酸树脂6食品和饮料8烟草业4纤维素薄膜3聚甘油酯12酯类11造纸业1其它用途12待销售 17 经营与管理

食药监局办公室主任兼保化处处长个人工作总结精选

食药监局办公室主任兼保化处处长个人工作 总结 20××年,在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本人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团结和带动身边同志,开拓创新、攻坚克难,较好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改进工作作风,增强自身修养 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行党纪国法和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道德修养,规范自身言行,培养健康情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家庭观、幸福观。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严格责任落实,强化担当意识,自觉查改庸懒散奢等方面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二、深入学习理论,力求学以致用 做到学习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放松,一年来,多次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学习培训活动,特别是参加了市委组织部第十九期干部主体班培训教育,增强了理论功底,进一步领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实践最新理论成果,提高了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了个人综合素养不断提高。 三、牢记宗旨意识,勇于开拓创新 一是践行长效治理,扎实推进量化分级管理。20××年是我市实施保化经营企业量化分级管理的第3年,一年来,始终将其作为贯通流通领域监管的主轴,

有条不紊持续推进。一季度对全市第二批45家A级企业进行了表彰授牌,进一步分解细化20××年工作任务,每季度对县区局开展情况跟踪督办,年底,克服机构改革带来的不利影响,召开专门会议,统一思想认识,抽调精干力量,对全市保化品经营企业进行了验收评定,按序时进度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将专项整治作为解决保化安全问题重要手段,在全市先后开展了保化品源头专项整治、保健食品委托加工等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市4家保化品生产企业以及批发、连锁经营总部等源头性企业逐一进行系统性检查,全市共立案查处化妆品案件9起,涉案金额二十余万元。 三是实施精细监管,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高度重视生产环节监管,每季度对生产企业进行一次全面深入检查,从质量体系建立、原料采购、内部自检、不合格产品处置等重点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年内2次对存在问题企业和县级监管责任人进行专题约谈,指出存在问题和隐患,督促企业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 四是树立服务理念,认真做好综合事务管理。11月,组织上安排我担任局办公室主任,面对千头万绪、繁多复杂的综合事务,能够充分调动全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搞好服务、提升政务、办好事务等方面作出了辛勤努力,年内共牵头完成省、市下达的近20项考核任务,全力做好政务公开、信用公示、权力梳理、公车改革、后勤保障等工作,保证了机关正常运转。 四、增强法治观念,坚持廉洁从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