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优秀优秀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优秀优秀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优秀优秀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本“顺民之性以养民”的深刻道理及其现实意义。

2掌握“类、固、致、易”等实词的多义性和“且、而”等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3学习本文设事明理的写法和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

4赏析文中“史笔”与“文辞”兼美的语言表现力。学习本文的讽喻性特点,理解作者的“养人术”。

[重点]文言基础知识用本文寓意。

[难点]理解郭橐驼这一人物形象。

[教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东晋陶渊明在归隐后就专门在房门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地熟人要桃树苗,“奉气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溪”就是生动的写照。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州沿岸种了很多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

种树柳江边”的说法。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还有极强的讽喻意义。

二、简介作者。

柳宗元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另一位领袖人物。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他的许多作品,体现了这个主张,为当时散文的写作树立了榜样,我国散文史上,他的贡献是很大的。创建的作品所达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是超过韩愈的。柳宗元的作品,由刘禹锡整理编成《柳河东集》,刘并作了序。

三、简介作品。

本文是寓言体的传记。名“传”,实际上时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捐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四、解题。从课文的题目我们可以获得那些信息?

明确:文体是一篇传记,主人公是一位橐驼,他的职业是种树。[引]一位底层的种树者能值得士大夫阶层的柳宗元作传,肯定有他与众不同的特点,文中的郭橐驼有哪些方面的特点?(启发;写人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写?)

[明确:形丑、性善、技高、理明。]

五、课文分析。

第一段:[注音]橐tuó偻lǚ

[注释] 橐tuó驼:骆驼。偻lǚ:脊背弯曲,即伛yǔ偻病。类:似,好像。号之:称他为。名:起名,名动。因舍其名:于是舍弃他的(原来)的名。舍,放弃。云:句末语气词。

[分析]1.本段“传”什么?

明确:仿史传体例,介绍人物身世。(段意)

2.郭橐驼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郭橐驼是一个平凡、朴实、具有丰富经验的植树能手。[评]这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本名已无人知晓。他“病偻”而驼背,相貌不如常人,却名闻乡里,以致有绰号流行。

①“隆然伏行”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

②为何郭橐驼要自称“驼”?

明确:表现了郭橐驼的豁达、身残而自信。

[简评]“甚善,名我固当”:指其病而为号,并不雅,但显得很亲切。驼竟以为起得很恰当,放弃自己原来的名字,这样自称起来。作者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豁达的性格,令人猜想在这豁达的背后,一定存在着某种自信,这也就增强了阅读的兴趣。作品通过简洁的叙述,生动的描写,使一个不同一般的“驼者”形象跃然纸上了。

[引]为什么这位驼者有着豁达的个性?驼自信什么?

第二段:[注音] 徙xǐ硕shuò蕃fán 窥kuī伺sì

[注释]业,以……为业,名意动。为观游:以(种树)作为观赏游玩的。卖果者:指种树卖果营利的人。争迎取养:争着把(他)接来,养在家中。指雇用郭橐驼。他植者:其他种树的人。虽:虽然。莫:无定代词,没有人,没有谁。如:赶得上。

[分析]1. 橐驼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明确:(1)从欢迎他的人看,作者举了两种有代表性的人物。一是搞观赏游玩的(精神方面),一是种树卖果的(物质方面)。这说明他种树从欢迎他的人看,可知驼种树既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观赏游玩),又能满足物质需要(种树卖果),这两种需求所种之树是大不相同的,因而暗示出橐驼技术的全面。

(2)种树为他带来的“际遇”---争迎取养。为什么“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早实以蕃”。这说明他的种树技艺高超,不仅所种的树不怕“移徙”,而且“他植者莫能如也”。由此可见,驼豁达的个性背后存在着自信的原因。

小结橐驼种树本领:A技术全面——两种人均能满足;B所带际遇——争迎取养;C技艺高超——不怕“移徙”;D他植者莫能如也。

2.这里写橐驼种树本领全面高超---“技高”,是种树行家,用了什么方法?

明确:从两方面--人、树(侧面、正面),侧重于侧面描写。

[述评]乡在京畿,名曰丰乐,颇有些传说色彩。作者先说橐驼种树为他带来的“际遇”──“争迎取养”,再说他身手不凡。说欢迎他的人,举了两种有代表性的。谈到了两种不同的需求,写出橐驼技术全面。说他技艺高超,也点出了两个方面。一是他种的树不怕“移徙”,有“树挪活”的神奇;二是他种的树具有全优的品质,枝繁叶茂,早熟多果。最后,用“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点染一笔,更增加了玄妙气氛。

段意:转入正题,道出郭橐驼是一个种树的行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继续学习课文。

第三段:

[注音] 孳zī莳shì长zhǎng

[注释]焉尔:语气词连用。全:保全。得:获得。害其长zhǎng:妨害它生长。硕茂之:使之硕茂。硕茂,这里是使动用法。早而蕃之:使它果实结得又早又多。早、蕃,这里也是使动用法。顾:回头看。爪:用爪抓破,名动。验:检验、察看。故不我若也:即“故不若我也”,宾语前置。何能为:即“能为何”,能做什么。宾语前置。

[分析]1. 郭橐驼种树有无“秘籍”,方法是什么?(也就是“种树最关键的道理是什么?”)

明确:面对好奇的询问,橐驼化神奇为平易,用谦和的语气娓娓道来。“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是总括种树经验,也暗含了全文的寓意。

2. 在这以下,他从几个层次上作了具体论述?

明确:先谈“木之性”,从理论上进行说明;次谈种植方法,从实践上进行总结。然后中间插入议论,重新强调了顺其自然的观点。接着,又从反面申述,批评“他植者”违反树木天性的做法,特别指出顾虑重重、过于用心的危害。最后,以“吾又何能为哉”发为感叹,在自谦中再次表明“种植之术”并不高深。结构图:

总括分述

1木之性(理论说明)

2种植方法(实践总结)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3顺其自然(议论)对比映衬 4他植者违反树木天性(反面申述)

5种树之术,并不高深(自谦明理)

3. 几方面说明种树的窍门?

明确:其莳也若子,其弃也若弃。

4.其他的种树人是怎样做的?

明确:不过则不及,太恩太勤。

[评] 两种种树方法形成鲜明的对比,哪种做法对哪种做法错不言自明。

5.这样写其他种树人对表现橐驼有什么作用?(即“用了什么方法表现橐驼?”)

明确:对比、映衬。(通过上下文内容或语意上的遥相呼应来强化表达效果的写法叫映衬。)

[述评]郭橐驼说的这一番话语,既是平凡朴素、毫不矫情的实情自谦,又是深远的哲理,类似老子的“道”。

6.理清作者写作意图。

我们再看看下文是否还是在写种树。(点明:下文已不是写种树。)

7.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什么?

明确:作者为他立传的目的并非只是为“驼”作传,而是另有深意。段意:橐驼谈种树经验。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继续学习课文。

第四段:[注音] 长zhǎng勖xù缫sāo豚tún飧sūn饔yōng [注释]子:对人的尊称,您。移之官理:即“移之于官理”,把它转用到做官治理政事这方面去。官理,官治,当官治民。理,治,统治。唐人避高宗名讳,改“治”为“理”。长zhǎng人者:指治理人民的官长,做官的。长,治理。人,民、老百姓。好烦其令:喜欢多发政令。烦,繁多。怜:爱。官命:官府命令。勖xù:勉励。获:收获,收庄稼。缫sāo:煮茧抽丝。而:通“尔”,你们。缕:线,这里指纺线织布。字:养育。遂:成,引申为喂大。豚tún:小猪。鸣鼓:使鼓鸣,即击鼓。鸣,动使动。木,梆子。辍饔飧以劳吏:停止吃饭来慰劳官吏。辍,停止。飧sūn,晚饭。饔yōng,早饭。且不得暇:尚且不得空闲。暇,空闲。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又怎么能使我们(自身)繁衍生息,安顿我们的身家性命呢?何以,即“以何”,凭什么。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而前置。蕃、安,这里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故

病且怠:所以穷困并且懈怠。病,穷困。吾业者:我所从事的行业。其亦有类乎:难道也有类似吗?其,通“岂”,难道。注:其,解为大概,该句译为大概也有类似吗?这样似乎更符合原意。

[分析]1. 课文为什么设计出“有问之”“问者曰”这样的问话者?

明确:这样造成一问一答的形式,自然地引出郭橐驼的话,也就是引出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

2. “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明确: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3.这一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过渡。转移话题,由谈种树转到谈政事上来。

4.郭橐驼是怎样评价、描述官吏烦令扰民的?用原文回答。

明确:评价:“然吾居乡……卒以祸。”“吾小人……病且怠。”描述官吏治民的:“旦暮吏来而呼……击木而召之。”(祸——呼、鼓、聚、击、召)

[评述] 郭橐驼先直陈其为祸:“而卒以祸”;而后描述了官吏烦令扰民的神情动作:来而呼曰,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5.“养树”和“养人”有何相通之处?

明确:“根拳而土易”“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爪其肤以验”“摇其本以观”——勤虑害树;“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

缕。字则幼孩,遂而鸡豚。”——繁政扰民。“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结构图:

根拳而土易虽曰爱之,促尔耕

旦视而暮抚其实害之;勖尔植

已去而复顾虽曰忧之,督尔获

爪其肤以验其实仇之。早缫而绪

摇其本以观早织而缕

字则幼孩

遂而鸡豚

勤虑害树繁政扰民

6.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观点?

明确:种树人有“勤虑害树”的错误,做官者也有“烦令扰民”之过。[引]“长人者好烦其令”就如勤虑害树一样,繁政扰民,从而将旦暮而来的官吏打入“他植者”行列。文章从种树之理谈到做官之理,其实谈种树是为了谈做官,这里同样是运用了映衬的手法。(通过上下文内容或语意上的遥相呼应来强化表达效果的写法叫映衬)这一点也反映作者写作思路上的严谨。

[述评] 结合中唐时期时代背景理解。

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

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竟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盘剥,民不聊生。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里关于繁政扰民有生动的表述:“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总评] 如果说在上一段中,问者的身份还比较隐晦,酷似一个求艺的人,那么在这一段中,他就渐而露出了作者的身影,表现出“别有用心”,以一种咨询的语气,根本扭转了话题。在这种默契的问答中,橐驼仍谦逊如故,明确表示“理,非吾业也”,然后以“外行”的身份试探着用他的种树理论衡量官吏的所作所为,比照之下,自然得出繁政扰民犹如勤虑害树的结论,从而将旦暮而来的官吏打入“他植者”的行列。这样,前面批评种树人的话,如“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等,自然也可以“移植”到这些扰民的官吏身上,而又尽在不言中。悍吏来乡,闹得鸡犬不宁,橐驼对这一场景的描绘细致入微,也不妨说他是一个以种树为掩护的政治观察家。

段意:在问答中将话题“移植”到政事上来。

第五段:[注音] 嘻xī

[分析]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何在?

明确:传其事以为官戒。

[述评]如果将这一段比作一出戏的尾声,那么,郭橐驼完成了使命,从旁门下场了。作者在形式上仍保留了问者的独立身份,写出了他“问养树,得养人术”的欣喜。由此可知,作者真正意图并不在谈种树,而在谈“养人”,借这种方式抨击了官吏繁政扰民的社会现象。文章最后一句(结语)“传其事以为官戒”,实际上表明了作传的真正意图是警示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让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承平之世。

段意:写问者的意外收获及作传目的。

二、总结全文。

1.归纳主题:顺民之性以养民的治道。

2. 写作特点:

1简洁而生动

在一篇文章中,简洁和生动是不容易共存的。这篇寓言式的人物传记,就写得既简洁又生动。简洁体现了史传的特点,生动则蕴含了文学的情趣。如第一段介绍人物,仅用“隆然伏行”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又用“甚善。名我固当”几个字,写出了人物的性格。这样,通过简洁的叙述,生动的描写,一个不同凡响的“驼者”形象,便跃然纸上了。在短短几句话中,这种史笔和文辞的完美结合,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语言表现力。

2对比与映衬

以“种树”喻“治民”是这篇传记写作的出发点,对比和映衬的写法也是这种寓言风格的需要。

对比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显现事物的差别,加强说理的力度,甚至收到不言自明的功效。本文中的对比,有叙事性的,如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有论述性的,如郭橐驼对自己种树方法的归纳和对“他植者”的批评。

映衬就是互相照应的写法,通过上下文内容或语意的遥相呼应,来强化表达效果。本文先谈“养树”,后论“养人”,这本身就是运用了映衬的写法。这样写,有关树和人的话题合而为一,互相补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在语意上相互映衬的例子,如郭橐驼谈“养树”一段,开头说“橐非能使木寿且孳也”,最后则以“吾又何能为哉”回应,在自谦之中,起到了强化观点的作用;论“养人”一段的首尾也是这样呼应的。3婉约而多讽

本文结尾一句道出了写作意图,那就是“传其事以为官戒”。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中国古代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它有着委婉含蓄的特点,也间杂着幽默的成分。柳宗元这篇人物传记,也是通过故事进行劝诫的,这决定了它“婉约而多讽”的风格。这种风格基本上是通过所传人物的话语表现出来的,如第四段,一个

“知种树而已”的驼者,欲止又言,在朴实的简单类比中,揭示出了吏

治的弊端,颇具讽刺意味。其中的一些话语,如“理,非吾业也”,“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婉转而幽默,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文言语法现象举例

(一)通假

⑴非有能蚤.而蕃之也(“蚤”通“早”)(4处)

⑵蚤缫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而”通“尔”,你们

的)

⑶其实雠.之(“雠”通“仇”,仇视)

⑷根拳.而土易(“拳”通“蜷”,蜷曲)

(二)古今异义

⑴故乡

..人号之“驼”(故,所以;乡,乡里)

⑵不抑耗其实

..而已(其,它们;实,果实)

⑶其实

..害之(其,那;实,实际上)

⑷见长人

..者好烦其令(长,管理;人,百姓)

⑸字而

..幼孩(字,抚育;而,你,你们)

⑹得养人

..术(养,治理;人,百姓)

(三)一词多义

⑴虽:他植者虽.窥伺效慕(即使,连词)

虽.曰爱之(虽然,连词)

⑵故:其土欲故.(旧,形容词)

故.不我若也(所以,连词)

⑶实:早实以蕃(结果实,动词)

不抑耗其实.而已(果实,名词)

其实.害之(实际上,副词)

⑷若:其置也若.弃(像,动词)

若.不过焉则不及(如果,连词)

故不我若.也(如,连词)

⑸然:隆然.伏行(……的样子,助词)

既然.已(这样,副词)

然.吾居乡(然而,连词)

⑹病:病.偻(害了……病,动词)

故病.且怠(困苦,形容词)

⑺者:有类橐驼者.(的样子,助词)

他植者.则不然(的人,助词)

则与吾业者.(的职业,名词)

⑻以:以.致其性焉尔(来,连词)

早实以.蕃(不译,连词)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把,介词)

⑼而:鸣鼓而.聚之(表承接,连词)

字而.幼孩(你,代词)

旦视而.暮抚(表并列,连词)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表转折,连词)

⑽且:无不活,且.硕茂(而且,连词)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尚且、还,连词)

故病且.怠(既……又,表示并列关系,连词)

⑾业:驼业.种树(以……为职业、从事于,动词)

理,非吾业.也(职业,名词)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⑴不知始何名.(叫)

⑵病.偻(生……病)

⑶名.我固当(命名)

⑷蚤实.以蕃(结果实)

⑸橐驼非不能使木寿.且孳也(活得长久)

⑹其莳也,若子.(抚育子女)

⑺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用手指甲抓)

⑻传.其事(记载)(《知识》H版归入“为动用法”,为……写传)

⑼其筑.欲密(用杵捣)

⑽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飧,吃晚饭;饔,吃早饭)

⑾故乡人号.之“驼”(给……起诨名)

2.动词作名词

⑴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

..及买果者(观赏游览的园林)

⑵或移徙

..(移栽的树)

3.名词作状语

⑴旦.视而暮抚(旦,在早上;暮,在晚上)

⑵而木之性日.以离矣(一天天)

4.使动用法

⑴非有能硕茂

..之也(硕,使……高大;茂,使……茂盛)

⑵非有能蚤.而蕃.之也(蚤,通“早”,使早;蕃,使……多结果)

⑶见长人者好烦.其令(使……繁多)

⑷而卒以祸.(使……遭祸)

⑸遂.而鸡豚(使……顺利地成长)

⑹鸣.鼓而聚.之(鸣,使……鸣响;聚,使……聚集)

⑺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蕃,使……多;安,使……安定) 5,意动用法

驼业.种树(以……为职业)

6.为动用法

⑴其培.之也(为……培土)

⑵忧.之太勤(为……担忧)

(四)句式

1.判断句

“……也”式

理,非吾业也.

2.倒装句

宾语前置

⑴故不我若也(“我若”,若我,如我)

⑵不知始何名(“何名”,名何,叫什么)

⑶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何以”,以何,用什么)

⑷吾又何能为哉(“何能为”,为何能,有什么本领)

1、省略句

以()为官戒也(省宾语“之”指其事)

课文总结:

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虽名为“传”,但并不是一般的人物传记,从内容上看,它是一篇借“传”立说的讽喻性寓言。文章由事及理,以小见大,极富哲理,通过贴切的比喻,鲜明的对比和恰当的类比,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我们阅读时应认真借鉴。

所谓寓言,即寓意于言。也就是通过讲故事来阐明道理。《种树郭橐驼传》是通过谈论种树之理,来阐明治国之道的。即文章以郭橐驼种树为喻进一步阐明为政要顺应民心,要使人民休养生息的政治观点。这反映了柳宗元期望建立安定的社会秩序,使老百姓能各务其业

而不受烦扰的改革愿望。

文章为把“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道理阐述得更深刻、更有说服力,运用了对比的写法。

作者先从种植的当与不当作对比。连用四个“欲”字句,概括了树木的本性,提示了种树的要领,并收到了“天者全而性得”的理想效果;而“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因而必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

作者次从管理的善与不善作比较。“勿动勿虑……若弃。”郭橐驼看似听之任之的做法里,却包含了“顺木之天”的大道理;而他植者好像无微不至地关心,但结果适得其反,“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概言之,作者围绕“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之纲,分述“己植”和“他植”。己植部分说明树木的本性,再说明“自己”如何按照树木的本性去栽培,做到“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他植部分则分述两种违背树木本性发展的做法,然后归结到“他植”不如“己植”,由此显示橐驼种树之道的正确。行文简洁,对比鲜明。

郭橐驼所讲的道理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写此文仅仅是为了种树吗?我们说不是,要郭橐驼讲种树之理是为了“移之官理”,是用“养树”和“治民”作类比。作者通过对话,将“养树”与“养人”作类比,把种树、管理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树”与“人”,虽为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养树”与“养人”也各有其特点,但尊重并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却是为实践所证明了的共同规律。因此,两者类比,既使人感到自然、亲切,也

使文章增强了哲理性、说服力。

另外,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开头的叙述,语言质朴明朗;后面两大段对话,多用排比对偶,说理深刻,尤其是在排比对偶句中,活画出各种逼真情状,令人理服心折。例如,写他植者“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几句,把一个“爱之太殷,忧之太勤”的种树者的蠢行刻画得栩栩如生。又如,写俗吏旦暮扰民的“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击木而召之”一段排比对偶句,难道不也把那纷纷扰扰,鸡犬不宁,百姓疲于奔命的情景都活画出来了吗?从语言上看,许多语句如串串珠贝、璀璨夺目,足堪欣赏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设计:黎令娥 教学目的: 1.掌握“偻”等18个文言实词,归纳“虽”、“因”、“且”、“焉”四个文言虚词的用法。 2.类比的写法,对比的手法。 3. 学习本文的讽喻性特点,理解作者的“养人术”。 [重点]文言基础知识用本文寓意。 [难点]理解郭橐驼这一人物形象。 [教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东晋陶渊明在归隐后就专门在房门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地熟人要桃树苗,“奉气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溪”就是生动的写照。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州沿岸种了很多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还有极强的讽喻意义。 二、简介作者。 柳宗元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另一位领袖人物。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他的许多作品,体现了这个主张,为当时散文的写作树立了榜样,我国散文史上,他的贡献是很大的。创建的作品所达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是超过韩愈的。柳宗元的作品,由刘禹锡整理编成《柳河东集》,刘并作了序。 三、简介作品。 本文是寓言体的传记。名“传”,实际上时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捐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四、解题。从课文的题目我们可以获得那些信息? 明确:文体是一篇传记,主人公是一位橐驼,他的职业是种树。 [引]一位底层的种树者能值得士大夫阶层的柳宗元作传,肯定有他与众不同的特点,文中的郭橐驼有哪些方面的特点?(启发;写人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写?) [明确:形丑、性善、技高、理明。] 五、课文分析。 第一段:[注音]橐tuó偻lǚ [注释] 橐tuó驼:骆驼。偻lǚ:脊背弯曲,即伛yǔ偻病。类:似,好像。号之:称他为。名:起名,名动。因舍其名:于是舍弃他的(原来)的名。舍,放弃。云:句末语气词。 [分析]1.本段“传”什么? 明确:仿史传体例,介绍人物身世。(段意) 2.郭橐驼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郭橐驼是一个平凡、朴实、具有丰富经验的植树能手。 [评]这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本名已无人知晓。他“病偻”而驼背,相貌不如常人,却名闻乡里,以致有绰号流行。 ①“隆然伏行”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 ②为何郭橐驼要自称“驼”? 明确:表现了郭橐驼的豁达、身残而自信。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导语: 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东晋陶渊明在归隐后就专门在房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地熟人要桃树苗,“奉气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就是生动的写照。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江沿岸种了很多柳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还有极强的讽喻意义。 2、解题: 本文名“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3、作家作品: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南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曾贬为永州司马,后任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柳宗元和韩愈齐名,并称“韩柳”,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宋代的“三苏”、欧、王、曾都以写散文着称,并称“唐宋八大家”。有《柳河东集》。 本文一篇寓言性传记文,借“传”立“说”,用种树之道,说治民之理。 4、人物形象: 郭橐驼是寓言中的虚构人物。为什么作者将他设计成生理上畸形的驼背人呢可能受庄子的影响,《庄子·达生》中承蜩的佝偻丈人,就是生理驼背与技艺精巧集中于一身的人物。一个身躯“拳曲”的人对生物自然生长受到扭曲、伤害有切肤之痛,因而更能体会顺应生物自然规律生长的可贵。 二、教学 1、学习文言,疏通文意,朗读。 (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勖(xù)病瘘(lǔ)病且怠(dài) B.豚(tún)抑耗(háo)织而缕(lǚ) C.孳(zī)窥伺(sì)实以蕃(fán) D.缫(sāo)飧饔(yōnɡ)长(zhǎnɡ)人者(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名我固当②驼业种树③早实以蕃④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⑤其筑欲密⑥长人者好烦其令⑦故病且怠 (3)完成课后练习题二。 参考答案: (1)A(“瘘”读“lǘ”) (2)①起名,作动词。②以……为业,作动词。③果实;蕃盛,多。④尽。⑤捣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教学目的: 学习文言文的语言表达;感悟寓言的深刻寓意;读写互动,学习寓言的写作。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法;提问引导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过好语言关。这篇文章共490余字,注解有60多处,大家预习时应该能读懂课文。读文言文时要特别注意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掌握它们的常用意义。 本文在语言上有一个特点,就是词性活用现象很丰富。下面老师就重点检测一下大家在这方面的掌握情况。 二、检测预习情况(投影): 三、引导学生提问 师:在预习中,大家对这篇文章的语句、文意等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学生提出一些字词等方面的问题,教师一一帮助解决;其中一学生提了一

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生1:我觉得本文的题目好像有点特殊。 师:“特殊”在什么地方? 生:我们平时读的传记,一般都是“某某人传”,而这篇传的题目在“郭橐驼传”前面还要加上“种树”两个字,是否有什么特殊的用意?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转向大家)大家平时读到过的传记,通常都是给怎样的人作传? 生(纷纷答):给名人、伟人作传。 师(插问):记录他们的什么情况? 生:记录他们的生平,至少记录他们的某一段比较有意义的人生经历。 师(追问):那么这篇传的“传主”是怎样一个人?作者记录了他的哪些情况? 生2:“传主”是郭橐驼,是一个驼背,没有名字,“郭橐驼”只是他的外号。 生3(补充):作者并没有记录他的生平事迹,只是记录了他的一种“种树”技艺。 (听过几位同学的发言后,教师总结。) 师:传记,通常记录名人、传人的生平事迹。而本文是给“郭橐驼”这个普通人作传,并且只是介绍了他的一种技艺,那么,柳宗元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传”?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研讨这篇《种树郭橐驼传》。 首先,我来指导大家朗读课文。 四、指导朗读 师:在朗读古文时,句读的准确停顿非常重要。你只有准确地判断出句中的停顿,才能准确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大家看看以下句子该怎样停顿。 (投影):

种树郭橐驼传优秀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本“顺民之性以养民”的深刻道理及其现实意义。 2掌握“类、固、致、易”等实词的多义性和“且、而”等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3学习本文设事明理的写法和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 4赏析文中“史笔”与“文辞”兼美的语言表现力。学习本文的讽喻性特点,理解作者的“养人术”。 [重点]文言基础知识用本文寓意。 [难点]理解郭橐驼这一人物形象。 [教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东晋陶渊明在归隐后就专门在房门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地熟人要桃树苗,“奉气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溪”就是生动的写照。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州沿岸种了很多树,曾留有“柳

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还有极强的讽喻意义。 二、简介作者。 柳宗元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另一位领袖人物。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他的许多作品,体现了这个主张,为当时散文的写作树立了榜样,我国散文史上,他的贡献是很大的。创建的作品所达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是超过韩愈的。柳宗元的作品,由刘禹锡整理编成《柳河东集》,刘并作了序。 三、简介作品。 本文是寓言体的传记。名“传”,实际上时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捐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种树郭橐驼传(语文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种树郭橐驼传(语文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的习惯。 二、了解封建统治者实行烦令造成扰民的社会弊端。 三、学习运用对比、类比这两种比较手法进行说理。 教学重点 烦令造成扰民的社会弊端。 教学难点 运用比较方法进行说理。 教时安排 二教时 教学步骤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作家作品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南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曾贬为永州司马,后任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柳宗元和韩愈齐名,并称“韩柳”,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

者,与宋代的“三苏”、欧、王、曾都以写散文著称,并称“唐宋八大家”。有《柳河东集》。 本文名“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 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政令烦出,民不聊生。这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本文借“传”立“说”,用种树之道,说治民之理。 2、人物形象 郭橐驼是寓言中的虚构人物。为什么作者将他设计成生理上畸形的驼背人呢?可能受庄子的影响,《庄子•达生》中承蜩的佝偻丈人,就是生理驼背与技艺精巧集中于一身的人物。一个身躯“拳曲”的人对生物自然生长受到扭曲、伤害有切肤之痛,因而更能体会顺应生物自然规律生长的可贵。 二、教学 1、学习文言,疏通文意(可先完成本环节,亦可与分析课文合起来,按自然段依次完成) (一)掌握课文有关文言实词、虚词的释义 (二)懂得课文中出现的文言语法

(三)在以上基础上理解文意 2、分析课文,学习比较(对比、类比) 第一自然段紧扣了题目中“郭橐驼”三个字,介绍主人公名字由来、形象特征。橐驼是个什么样的人? ①“隆然伏行”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 ②“甚善,名我固当”:指其病为号,不雅,但亲切。驼竟以为起得很恰当,且这样自称,勾勒出人物豁达性格。 总结:本节仿史传体例,介绍人物身世,通过简洁的叙述,生动的描写,一个不同一般的“驼者”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第二自然段写主人公的籍贯、职业、身份和技艺,紧扣题目“种树”两字,然后分三方面写他精于种树。首先,侧面烘托:“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然后,正面描叙主人公精于种树:“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藩。” 前半句强调种树或移栽树没有不成活的,隐含一个“寿”字;后半句强调种的树高大茂盛,且果实结得早、多,隐含一个“孳”。这句直叙主人公种树技艺之高明。又说明了“争迎取养”的原因。最后以对比手段来反衬郭橐驼精于种树:“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要求学生从本段中找出郭橐驼与“他植者”种树技艺相对比的语句。教师帮助梳理、归纳。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教学提纲

教学目标 1、感受橐驼的人物形象 2、掌握“名”等实词、归纳“虽”、“因”、“且”几个重点虚词的用法。 3、体会本文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与映衬的写法。 4、了解写作背景,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的道理。 教学重点 1、重点实词与虚词的掌握。 2、本文寓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在为了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我们提倡大量种树,你会种树吗?你想到过种树的方法中还蕴涵着更深刻的道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由谈种树,进而阐明深刻道理的文章。二、了解作者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人,世称“柳河东”(不过,和河东狮吼倒没关系)。又官至柳州刺史,并死于柳州,又称“柳柳州”。代表作:诗歌《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寓言《三戒》,游记《永州八记》,散文《捕蛇者说》。 2、上课思路 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他植者:逆木之本性,勤虑害树 现实:官吏繁政扰民 理想:顺民之性以养民 三、文题解读 1.题目怎么读? 2.“传”什么意义?说明了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 3.橐驼是什么意思? 4.这篇文章是写骆驼的吗? 5.郭橐驼是人的名字吗? 6.这个绰号是褒扬性的,还是侮辱性的? 7.喊人侮辱性的绰号好吗?作者为什么不喊他这个侮辱性的绰号,是轻视他吗?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8.这是一篇传记性的寓言,作者可以给她起个名字呀,比如叫郭靖,比如叫XXX(用班级里性郭的同学的名字)。 (体现他社会地位低。鲁迅笔下的阿Q也是这样,没有知道他的名字,也反映他的社会地位低。) 9.叫“郭瞎子”“郭瘸子”可以吗? (驼背有生理的原因,也有劳累的可能,我们常听说“压弯了背”“累弯了腰”这样的话,从驼背这个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辛劳的劳动者形象。) 10.文章为什么不叫“郭橐驼传”,而要在前面加上“种树”两个字? (突出郭橐驼的职业,文章没有写郭橐驼的一生,只是截取他种树这点来写得。) 四、研习课文 1.分析第一段 (1)第一段主要写什么的? (郭橐驼,扣了文题中的人物) (2)从几个方面写郭橐驼的? a. ①“隆然伏行”:四个字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这么少的文字把一个人物形象刻画的这么鲜明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大家用四个字,多几个也可以,把一个瞎子或者瘸子的形象刻画出来试一试。当然未必要刻画残疾的,刻画下你的同桌也可以。比较一下,我们就能发现作者的厉害了。

高二语文种树郭橐驼传教案华东师大版

高二语文种树郭橐驼传教案华东师大版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两位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两位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在古文理论上有相同的见解。但韩愈在排斥佛老、复兴儒学、提倡师道方面贡献较大,我们曾学过他的《师说》;而柳宗元则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如我们初中学过他的《捕蛇者说》,就反映了"苛政给人民带来重压"这一社会问题,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外一篇《种树郭橐驼传》。 二、作家作品(与学生交流资料,教师作以补充) 柳宗元(773-819年),“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河东解人(今山东运城县解州镇),世称柳河东。曾任唐朝礼部员外郎,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晚年居官柳州刺史,在柳江沿岸种了很多柳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一生创作600多篇作品,有诗有文,如《黔之驴》《小石潭记》《愚溪诗序》《捕蛇者说》《江雪》《渔翁》等,着有《柳河东集》。三、体裁与背景 本文名“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是柳宗元早年在长

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四、积累文言知识,梳理文意 1、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及停顿。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 3、检查自主学习篇的习题,教师答疑。 五、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种树郭橐驼传》以一个什么故事寄寓了什么道理 以郭橐驼用“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方法养树的故事,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深刻道理。 2、请学生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段大意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及作品写作背景。 2.积累“优、业、蕃、舒、顾”等文言实词的含义。 3.归纳“虽、因、且、焉”等虚词的义项。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自读自译课文,提高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2.背诵课文3、4两段。 德育目标 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顺应其天性,让其自由发展,少加人为干扰。 ●教学重点 1.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难点 分析作者是如何用种树之理来谈为官治民之道的。 ●教学方法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理应让学生充分自读,教师作相机点拨。 ●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东晋陶渊明在归隐后就专门在房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地熟人要桃树苗,“奉气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就是生动的写照。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江沿岸种了很多柳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还有极强的讽喻意义。 二、解题 本文名“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结合注释自读课文。 出示投影: (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勖(xù)病瘘(lǔ)病且怠(dài) b.豚(tún)抑耗(háo)织而缕(lǚ)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自己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自己)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的道理。 2、体会本文寓言式人物传记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与映衬的写法。 3、掌握“偻”等实词、归纳“虽”、“因”、“且”几个重点虚词的用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本文寓意的理解。 2、重点实词与虚词的掌握。 3、文言基础知识用本文寓意。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以学过的柳宗元诗歌导入,提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推荐作品里有一首七律叫《登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请问作者是谁?明确:柳宗元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政治失意,仕途不达的愁苦之情。 我们学习这首诗是说过“愁”是此诗的情感基调,作者的愁完全缘于自身的政治遭遇,从这一点可看出作者是一个关心政治的人,在这里他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他的情感,大家还可以思考一下,既然作者对政治比较敏感,那么他还能不能用其他的作品体裁去发表自己的政治远见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 2、作者简介

1、生卒:公元773年—公元819年,享年47岁,中唐时期文学家。 2、字号、称呼:字子厚。河东(永济)人,故有“柳河东”之称。唐代古文运动领袖,古文成就与愈齐名,世称“柳”。大力提倡古文运动,与唐代的愈、宋代的欧阳修、洵、轼、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819年病卒于任所,故有“柳”之称。 3、生平概括:柳宗元的一生可用16个来概括:早立远志,少有英才,关心政治、数遭贬谪。早立远志少年时代曾立下“颇慕古之大有为者”的志向。少有英才公元793年,21岁的柳宗元就中了进士,几年后又官至礼部员外郎。关心政治参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运动数遭贬谪805年,政治改革运动失败后,由礼部员外郎被贬为()刺史。被贬途中,又被贬为永州(零陵)司马。 3、背景简介、解题 社会背景:简单介绍了柳宗元的一生,这样一来大家对作者的印象便有了较为形象、深刻的了解,接着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柳宗元处于中唐时期,当时的社会现象可用四句话来概括:“富者兼地数万重,贫者无容足之活”官吏繁政扰民,百姓苦不堪言。总结起来,便是四个字:繁政扰民。写作时间。当时柳宗元在长安任职,因不满当时的社会现象,便作此文。 解题:课文的题目我们可以获得那些信息? 明确:文体是一篇传记,主人公是一位橐驼,他的职业是种树。 [引]一位底层的种树者能值得士大夫阶层的柳宗元作传,肯定有他与众不同的特点,文中的郭橐驼有哪些方面的特点?(启发;写人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写?)4、整体感知 请学生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段大意 (1)仿史传体例,介绍人物身世。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 一、导入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过好语言关。这篇文章共490余字,注解有60多处,大家预习时应该能读懂课文。读文言文时要特别注意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掌握它们的常用意义。 本文在语言上有一个特点,就是词性活用现象很丰富。下面老师就重点检测一下大家在这方面的掌握情况。 二、检测预习情况(投影): 三、引导学生提问 1、在预习中,大家对这篇文章的语句、文意等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2、如果没有学生提问,看来同学的预习效果不错,对课文的理解很到位。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文题,从课文的文题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传记)。(投影)齐读 本文是给“郭橐驼”这个普通人作传,并且主要只介绍了他的一种技艺,那么,柳宗元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传”?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研讨这篇《种树郭橐驼传》。 四、朗读感知课文,抓住关键问题,从最强信息切入对课文的阅读。 (一) 指导学生解读郭橐驼的“种树经”。 1、本文的传主是郭橐驼,作者从哪些方面为他作传? 姓名、形貌、籍贯、技能 2、他的形貌有何特点,他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上的残疾,从反映出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他是个驼背,乡里人给他取外号“驼”,他不仅不生气,还说“甚善,名我固当”,并且自己也叫自己“橐驼”。可见他很豁达、乐观,这种自信也许正暗示着他也许是个“世外高人”。形丑而豁达,身残而自信。 3、为什么他外形丑陋却能如此豁达,身体残疾却充满自信,是什么让他豁达,给了他自信?(郭橐驼有种树技艺高超,看来是:一技在手,自信自然有啊)橐驼种树种得极好,我把它概括为:天下奇绝。请一同学来读一读第二段,其他同学们来找一找“绝”在哪里?

《种树郭橐驼传》 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种树郭橐驼传 一、导入 从古至今,有很多很多的奇人异事。比如古有无盐,相貌丑陋,却以极高的德行赢得齐宣王的尊重而立为王后;今有文喜得,癖好吃活蛇,越毒越越觉得美味。大千世界,无所不有,今天我们要学习《种树郭橐驼传》。 二、作者柳宗元 题解: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生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世称柳柳州或柳河东。传记散文是其文学创作的重要部分,有《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梓人传》、《童区寄传》、《段太尉逸事状》等名篇。与寻常史传文不同,其传记散文往往借题发挥,指斥时弊,思想深刻,感情厚重,堪称奇文。 三、解惑(投影1):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过好语言关。这篇文章490余字,注解就60多处,应 解惑二词类活用:

补充:两个名词并列,前一个作动词用。可根据其在谓语的位置判断其词性。如项羽军霸上。讲解3时插入:乡里的人给他起那么难听的外号,他居然欣然接受,说:甚善,很好,给我起这个名字本来就很恰当。是不是自暴自弃啊?——豁达、自信。 解惑三:古今异议 其实: 1、不抑耗其实而已古义:它的果实 2、虽曰爱之,其实害之今义:实际情况是 故乡: 故乡人号之“驼”古义:故:所以乡:家乡今义:家乡 既然:(怎么读?) 既然已古义:已经这样今义:连词,表示先提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 解惑四: 1、旦视而暮抚旦:名作状,在早上 2、不亦善夫!吾问种树,得养人术。 不是很好吗!我请教养树(的方法),(却)得到了养民的法术。”传播这件事来作为官吏的戒示。 3、而木之性日以离矣本性 凡植木之性方法 则其天者全其性者得矣解释:那么它的天然(品质)保全而它的本性(就)不会丧失了。 4、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宾语前置(忌不自信) 5、以子之道,移之官理解释:把你的(种树)经验,挪到当官治民上 6、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怎么读?) 关于文章内容的问题,老师已经板书在白板上,我们将在梳理课文内容的过程中逐个地解决: 1、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是什么? 2、为什么即使别人模仿他种树的秘诀也达不到和他一样的效果? 3、为什么放纵比督促的结果好那么多呢? 4、为什么说“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这与本文主题有什么关联,在本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5、文章所用的是什么手法? 四、授业: 1、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是什么? 提示:真有这个人吗?仅仅写了他种树吗? 写了一个有种树绝技的人,通过揭秘他的种树经,并与他人种树的对比,由此阐明了一个道理。什么道理?在最后两段找,找出一个与“种树经”相应的词。PPT:种树绝技——种树经——养人术 那还是没能说明他写作本文的用意啊。我们回忆一下柳宗元传记散文的特点:其传记散文往往借题发挥,指斥时弊,思想深刻,感情厚重,堪称奇文。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优秀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 一、导入 从古至今,有很多很多的奇人异事。比如古有无盐,相貌丑陋,却以极高的德行赢得齐宣王的尊重而立为王后;今有文喜得,癖好吃活蛇,越毒越越觉得美味。大千世界,无所不有,今天我们要学习《种树郭橐驼传》。 二、作者柳宗元 题解: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生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世称柳柳州或柳河东。传记散文是其文学创作的重要部分,有《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梓人传》、《童区寄传》、《段太尉逸事状》等名篇。与寻常史传文不同,其传记散文往往借题发挥,指斥时弊,思想深刻,感情厚重,堪称奇文。 三、解惑(投影1):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过好语言关。这篇文章490余字,注解就60多处,应该在预习时能读懂课文。但有十来个同学的预习情况还是令老师崩溃。 这些意思我就不讲了,稍微点一些重要的语法现象。

解惑二词类活用: 补充:两个名词并列,前一个作动词用。可根据其在谓语的位置判断其词性。如项羽军霸上。讲解3时插入:乡里的人给他起那么难听的外号,他居然欣然接受,说:甚善,很好,给我起这个名字本来就很恰当。是不是自暴自弃啊——豁达、自信。 解惑三:古今异议 其实: 1、不抑耗其实而已古义:它的果实 2、虽曰爱之,其实害之今义:实际情况是 故乡: 故乡人号之“驼”古义:故:所以乡:家乡今义:家乡 既然:(怎么读) 既然已古义:已经这样今义:连词,表示先提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

解惑四: 1、旦视而暮抚旦:名作状,在早上 2、不亦善夫!吾问种树,得养人术。 不是很好吗!我请教养树(的方法),(却)得到了养民的法术。”传播这件事来作为官吏的戒示。 3、而木之性日以离矣本性 凡植木之性方法 则其天者全其性者得矣解释:那么它的天然(品质)保全而它的本性(就)不会丧失了。 4、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宾语前置(忌不自信) 5、以子之道,移之官理解释:把你的(种树)经验,挪到当官治民上 6、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怎么读) 关于文章内容的问题,老师已经板书在白板上,我们将在梳理课文内容的过程中逐个地解决: 1、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是什么 2、为什么即使别人模仿他种树的秘诀也达不到和他一样的效果 3、为什么放纵比督促的结果好那么多呢 4、为什么说“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这与本文主题有什么关联,在本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5、文章所用的是什么手法 四、授业: 1、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是什么 提示:真有这个人吗仅仅写了他种树吗 写了一个有种树绝技的人,通过揭秘他的种树经,并与他人种树的对比,由此阐明了一个道理。什么道理在最后两段找,找出一个与“种树经”相应的词。

原创精品课件 种树郭橐驼传 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作者及文章的思想内涵。 2、掌握“类、固、致、易”等实词的多义性和“且、而”等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习本文设事明理的写法。 2、掌握文章运用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 (三)德育渗透点 本文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社会现象而作,启发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它们修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 (四)美育渗透点 赏析文中“史笔”与“文辞”兼美的语言表现力。 二、学法引导 1、学生先阅读注释①,了解作者以及文章的主旨。 2、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疏通课文,尤其要注意一些文言现象,可以采用讨论方法,合作学习。3、学生对照课后题目,通过读课文,初步完成对课文的理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掌握多义词的用法。 2、学习文章运用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 3、学习文中设事明理的写法。 难点: 1、“史笔”与“文辞”兼美的语言表现力。 2、《种树郭橐驼传》一文深刻的思想意义。 解决方法: 1、师生合作研讨,尤其注意学生间的合作,教书做好点拨。 2、熟读全文,以读来促进理解。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师生互动设计 1、教书补充作者生平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增进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2、教师合理设置讨论题,启发学生读书思考。 3、学生自读课文,发现问题。与同学商讨研究,做好质疑准备。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同“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是到了唐代中期,已是危机四伏,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我们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可以看出封建朝廷苛征重税,人民不堪重负,“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

种树郭橐驼传完美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偻”等文言实词的意义,归纳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 2.学习课文中对比与类比的手法。 3.了解“养民”治国的的深刻道理及其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点 1.归纳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 2.学习课文中对比与类比的手法。 三、教学难点 了解“养民”治国的的深刻道理及其现实意义。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如果大家留心我们的周围环境会发现无论是城市街道还是校园空地中都种了不少花草树木,它们不仅能愉悦我们的心情,更能激发作家的创作灵感。历代文人墨客就长对喜爱的树木题诗吟咏。东晋陶渊明在归隐后就专门在房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浪咱们XX浣花溪时,也不忘在他的草堂中栽种些桃树,“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就是生动的写照。而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XX刺史后,在柳江沿岸种了很多柳树,曾留有“XX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我们今天将学的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从题目便可看出此文与树有关。那就让我们朗读课文,看看他写了关于树的什么事儿呢?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6页,自己朗读全文,在读的过程中注意结合注释与字典读准字音及断句。 生:自己朗读课文。 师:好,我请几位同学站起来朗读一下课文,大家看看有没有字音和断句不准的地方。(请三位同学分别读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第三至五自然段。读的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读音和断句)。 生:朗读课文。 师:嗯,请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全文并归纳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明确:第一自然段,介绍郭橐驼名字由来、形象特征以及籍贯、职业和他种树的高超技艺。 第二自然段,从郭橐驼与“他植者”种树的态度方法对比中,阐述种树之道在于顺天致性。

国家一等奖《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 新设计: 《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高中学生能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理解作品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从中汲取古人智慧。 教学目标: 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理解本文“设事喻理,借传立说”的写作手法,把握兼有传记和寓言故事特点的文体特征。 领会并学习柳宗元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学情分析: 所教班级学生经过高中一年多的文言文学习,能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浅近文言文。绝大多数学生能认真完成学案上的思考题,课堂上能比较积极地思考问题,并愿意与老师及同学们交流分享。但由于基础比较薄弱,课外阅读有限,存在思考问题不够深入,表述时内容不够明确的问题。 重点难点: 分析郭橐驼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 比较郭橐驼养树和“他植者”养树的不同之处,探究造成两者不同结果的深层原因。 理解“养树”和“养人”的关系,体悟“事”与“理”之间的联系。 思考探究“以为官戒”的内涵。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导入新课 教师:明确题目中的三个要素:种树、郭橐驼、传。 学生:回顾所学有关人物传记,调动知识积累,明确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关注文章题目的阅读意识。 活动2【活动】二、理清思路,梳理内容

教师提问:依照所学其他人物传记,本文依据文题,文章哪些内容符合一般传记的写法? 教师点拨:其他人物传记主要记叙传主生平主要事迹。如《张衡传》。 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对文章内容安排做分析。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本文“因事喻理”的特点。培养学生依据已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3【活动】三、思考交流,合作探究。 1、学生思考:郭橐驼其人有什么特殊之处。 学生静读文本,思考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重视文本依据文本分析的习惯。 2、思考交流,合作探究:“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的原因。 静读文本,思考,完成表格,交流,表达。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养成合作交流,互相激发思维的学习方式。 3、思考探究:“种树之道”与“为官之理”之间的联系。 提问:作者想借“植树之道”来说明什么道理?作者为什么想到“官理”? 诵读品味官吏们下乡扰民的语句。 认识到“长人者”与“他植者”的相似之处,认识到“繁政扰民”的危害性。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本文写作特点——因事说理。 4、思考探究:“传其事以为官戒”的内涵。 提问:“传其事”目的是为了“告诫官员”,作者想借为郭橐驼立传告诫官员们什么? 对柳宗元的人物传记类作品写作特点做一小结。 设计意图:学会运用“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深入理解写作目的——借传立说。 活动4【讲授】四、总结全文 本文借郭橐驼种树事来告诫当时的统治者,设事喻理,借传立说。 综观全文,我们应注意三点:一是无论种树或治民,都要“顺天致性”,而不宜违逆其道;二是想要顺天致性,必先掌握树木或人民究竟怎样才能“硕茂以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我申请的学科是高中语文,我今天试讲的考题是《种树郭橐驼传》(板书课题),下面是我的试讲内容。 《种树郭橐驼传》选自语文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选修),是唐代柳宗元的作品。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批评当时唐朝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行为,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 课型:讲授新课。 课时安排:共1课时。 教学环境:传统课堂。 根据高中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学习基础,并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柳宗元文章的特点,设计如下四个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概括其生平经历。 2、概括郭橐驼的人物形象。 3、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写作思路,总结段落大意。 4、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基础,确定如下教学重点及难点: 1、概括郭橐驼的人物形象。 2、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写作思路,总结段落大意。 3、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要求,重点讲授本节课的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新课导入 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东晋陶渊明在归隐后就专门在房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地熟人要桃树苗,“奉气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就是生动的写照。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江沿岸种了很多柳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还有极强的讽喻意义。 二、背景及作者简介 1.写作背景:

(完整word版)《种树郭橐驼传》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 修) 教学目标: 1、了解柳宗元的作品及写作背景。 2、归纳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点。 3、学习文章对比映衬的写法,领悟作者通过种树之理 来谈为官治民之道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知识点及领悟本文所阐述的道理。 教学课时:二课时 一、导入: 《直背》的故事。“一瞎子,一矮子,一驼子,吃酒争座,各曰:“说得大话的便做头一位”瞎子曰:“我目中无人,该我坐。”矮子曰:“我不比常(音同长)人,该我坐。”驼子曰:“不要争,算来你们都是直背(音同侄辈),自然该让我坐。”这个驼子很有意思,把自己的缺点当作优点来说 大话,看来是十分的自信。那么今天呢,我们就来欣赏一篇 新的文章,也是关于一个十分自信的驼子的文章--《种树郭 橐驼传》。 二、知人论世 (一)知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 西南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自小喜欢读书,四岁就熟读 了十几篇深奥的古代辞赋,10岁便能写出一手好文章,21

岁考取进士。曾贬为永州司马,后任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柳宗元和韩愈齐名,并称“韩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东集》。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江沿岸种了 很多柳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素 有“柳痴”称呼。 (二)明背景:本文名“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 强的寓言故事。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 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 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 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载, 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 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 税之”,民不聊生。(参照课文后赏析) 三、整体感知(参照课文赏析) 从课文的题目我们可以获得那些信息? 明确:文体是一篇传记,主人公是一位橐驼,他的职业 是种树。一位底层的种树者能值得士大夫阶层的柳宗元作传,肯定有他与众不同的特点,文中的郭橐驼有哪些方面的特点?--明确:形丑、性善、技高、理明。 第一部分(1-2):介绍人物身世、形貌、技能。 第二部分(3):郭橐驼谈种树经验,对比与他人种树的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教 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种树郭橐驼传》 一、导入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过好语言关。这篇文章共490余字,注解有60多处,大家预习时应该能读懂课文。读文言文时要特别注意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掌握它们的常用意义。 本文在语言上有一个特点,就是词性活用现象很丰富。下面老师就重点检测一下大家在这方面的掌握情况。 二、检测预习情况(投影): 三、引导学生提问 1、在预习中,大家对这篇文章的语句、文意等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2、如果没有学生提问,看来同学的预习效果不错,对课文的理解很到位。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文题,从课文的文题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传记)。(投影)齐读 本文是给“郭橐驼”这个普通人作传,并且主要只介绍了他的一种技艺,那么,柳宗元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传”?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研讨这篇《种树郭橐驼传》。 四、朗读感知课文,抓住关键问题,从最强信息切入对课文的阅读。 (一) 指导学生解读郭橐驼的“种树经”。 1、本文的传主是郭橐驼,作者从哪些方面为他作传? 姓名、形貌、籍贯、技能

2、他的形貌有何特点,他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上的残疾,从反映出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他是个驼背,乡里人给他取外号“驼”,他不仅不生气,还说“甚善,名我固当”,并且自己也叫自己“橐驼”。可见他很豁达、乐观,这种自信也许正暗示着他也许是个“世外高人”。形丑而豁达,身残而自信。 3、为什么他外形丑陋却能如此豁达,身体残疾却充满自信,是什么让他豁达,给了他自信?(郭橐驼有种树技艺高超,看来是:一技在手,自信自然有啊)橐驼种树种得极好,我把它概括为:天下奇绝。请一同学来读一读第二段,其他同学们来找一找“绝”在哪里?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无论是把树作为观赏的豪富人还是卖果子为生的人都争着雇佣他,可见他的技术很全面。“或移徙,无不活”,我们常说“树挪死,人挪活”,但郭橐驼种的树移植了还能活,这也是他奇特之处。“硕茂,早实以蕃”,他种的树枝繁叶茂,结果早且多,说明他种的树质量高,品质优。“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别人怎么都模仿不如他,这是他的独门本领。(投影) 看来,郭橐驼种树有“四绝”:一绝——技术全面;二绝——树挪能活;三绝——树品质优;四绝——独门本领。 4、郭橐驼种树有他的绝技,为什么?因为他有一本“种树经”(板书“种树经”)。他是怎样介绍自己的“种树经”的?自由朗读课文,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