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级政治历史期末考试试卷(2)

保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14年12月30日16:30—18:00】

外国语实验学校初中2014-2015学年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政治/历史

命题人:xxxxxxxxxxxxxxxxxxx 审题人: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组成,共5页;答题卡共2页。完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8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5小题,第1-24小题,每小题1.5分,共36分。第25-35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选一个最恰当的,不选、错选或多选均不能得分。)

1.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某学习小组准备暑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A.陕西蓝田 B.北京周口店 C.云南元谋 D.浙江河姆渡

2.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A.舜传位于禹 B.禹传子,家天下 C.秦始皇统一六国 D.汉武帝大一统

3.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这源于西周实行的()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4.春秋后期与越王勾践称霸有密切关系的成语典故是()A.一鸣惊人 B.卧薪尝胆 C.退避三舍 D.退避三舍

5.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下列情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可能生活在A.秦国 B.韩国 C.楚国 D.燕国()

6.李白在《古风》中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李白描绘秦王()A.自称皇帝,君临天下 B.10年征战,统一全国

C.任免官员,中央集权 D.焚书坑儒,思想专制

7.《全球通史》中描述:“新皇帝废除此前的王国和诸侯,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是指推行哪一制度?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世袭制()8. 中国银行行徽(下图l)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下图2),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9.贾谊在《治安策》中认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

侯而少其力。这一思想启发了西汉政府实施()

A.分封制 B.郡县制 C.推恩令 D.科举制

10.汉武帝采取的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

()A.统一文字 B.统一铸造五铢钱 C.开通大运河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11.下图是丝绸之路示意图,图中的第一个方框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它是 ( )

A.长安B.洛阳C.成都D.杭州

12.“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各族人民大团结,歌颂领袖毛泽东”这首《我们新疆好地方》既唱出了新疆人民对乡土的热爱之情,也唱出了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拥戴之意。历史上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的是() A.台湾府的设置B.伊犁将军的设置

C.驻藏大臣的设置D.西域都护的设置

13.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

③蜀国—221年—刘备—成都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

⑤吴国—222年—孙策—南京⑥吴国—222年—孙权—建业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14.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这场战役()

A.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关键一战 B.是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

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D.导致北方重新陷入割据状态

15.在中国古代,改名换姓非同小可,对皇帝来说尤其如此。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提倡学习汉族文化风俗,带头将自己的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这一举动带来的影响是()A.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了 B.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过程

C.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D.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16.我国古代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云南和贵州一带)得到初步开发是在()

A.秦朝时

B.西汉时

C.三国时

D.南朝时

17.下列朝代按时间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B.春秋—战国—三国—秦汉—两晋南北朝

C.战国—春秋—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D.战国—三国—秦汉—春秋—两晋南北朝

1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是()

A.统一国家的建立时期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时期

C.繁荣与开放时期

D.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时期

19.下列哪一观点体现老子的思想主张?()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B.“无为而治” C.“民贵君轻” D.“法治”

20.三国时期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联系的国家是()

A.吴国 B.蜀国 C.秦国 D.魏国

21.小曾同学收集了以下资料,请你为她所收集的资料拟定一个正确主题()

①“秦王扫六合” ②“伐无道,诛暴秦”③汉朝与匈奴的和战④汉通西域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经济重心的转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22假如况老师穿越到秦朝,在中央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那么她的职务应该是()

A. 丞相B.太尉 C.郡守 D.县令

23.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

24.清明节、端午节等,都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如果要论证这一点,下列最具说服

力的是 A.神话传说 B.历史书籍 C.政府声明 D.专家学者()

25.我国于2014年___月___日举行了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默哀仪式。()

A.12月13日

B.12月31日

C.12月3日

D.12月23日

26.因为与_____发生领土纠纷,俄罗斯被西欧国家孤立导致国内经济颓败,货币贬值。()

A.叙利亚

B.利比亚

C.乌克兰

D.伊拉克

27.我省于12月16日开通了________,大大缩短乘车时间,为川内出行带来方便。()

A.川藏公路

B.成渝动车客运专线

C.成绵乐客运专线

D.青藏铁路

28.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说明()

A.要学会换位思考

B.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C.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D.人与人之间需要团结协作

29.青春期给我们带来的烦恼与问题主要包括()

①生理的变化②青春的萌动③心理闭锁④独立意识过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0.当一个人遭遇困难需要帮助时,周围的人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是()

A.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B.理解关心,支持援助

C.幸灾乐祸,冷眼旁观

D.既合作又竞争

31.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只能成为我自己,所以我们要悦纳自我。那么,我们应该()

①悦纳自己的性别②悦纳自己的外表③悦纳自己的性格④悦纳自己的成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2.中国曾经是一个强盛的大国,但由于近代中国的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重视与世界各国的来往和交流,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这段历史事实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A.中国人愚昧无知 B.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交往

C.中国是一个大国

D.中国人不思进取

33.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要()

A.热爱生活

B.宽以待人

C.持之以恒

D.敢打敢拼

34.曾有人说:“在真相永无人知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最能显示他的品格”,这里的品格是指()

A.性格

B.习惯

C.独立

D.诚实

35.要与他人处好关系,耐心地倾听他人的讲话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们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这要求我们()A.边听边想自己的事情 B.研究对方的穿着打扮或面部表情

C.左顾右盼,注意其他事物

D.专心听别人讲话,适当给予积极反馈

二、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后面括号里正确填A,错误填B)

36.时间是公正的,它对每个人的意义都是一样的。()

37.同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成为稳定的习惯。()

38.认识自我时,不管采用什么评价方法,都应该以变化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认识自我

是一个从不太准确到比较准确的逐步深入的过程。()

39.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以及被尊重的需要只能通过交往来实现。()

40.微笑,是与陌生人交往的第一步,是社会交往中最有价值的面部表情。()

41.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说明只要我们制定计划就能成功。()

42.“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告诉我们认识自己时应该自我反省。()

43.人与人之间进行社会交往,建立友好人际关系的基本前提是平等待人。()

44.要想取得高分就必须制定很高的目标,目标越高越有动力。()

45.青少年在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会造成他的心理波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2分)

三、材料题(本大题4小题,共32分。)

46.(8分)小欣生性羞怯,总感觉不如别人,她在班上很少与同学交往,总是悄然而来,悄然而去。老师、同学为了改变她的状况,推举她当组长。她推辞不掉,只好硬着头皮应允下来。一段时间后,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她的工作能力提高了,自信心增强了,人也变得热情开朗,成了班上的活跃分子。

分析上述材料,运用课本所学知识简要回答:

(1)小欣担任组长后,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

(2)如果交往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会产生哪些不良后果?(4分)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47.(10分)李小坤和李小果是某中学同班同学,星期日他俩相约到新华书店买书,营业员是一位40岁左右的中年人。李小坤先开口说:“喂!给我拿一本《礼仪与交往》。”营业员没吭声。李小果说:“叔叔,您好,请帮我拿一本《中学生作文》,好吗?”营业员微笑着把书先给了李小果,李小果又说:“谢谢叔叔。”李小坤愤愤不平,说:“我先到的,为什么不先给我?”“你人是先到了,但是礼貌没到。”营业员解释说。李小坤羞愧不已。分析上述材料,运用课本所学知识简要回答:

(1)李小坤人先到了,为什么不能先买到书?(2分)

(2)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为什么要讲究文明礼貌?(6分)

(3)请你写出4个常用的文明礼貌用语。(2分)

48.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篪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摘自新华网(1)材料一所展示的图片可能发生在我国古代哪一个朝代?(1分)该事件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我们可以通过古代的哪一位史学家来了解这一段历史?(1分)

(2)根据所学知识,请分析一下最有可能通过材料二中的商路传播到西方的东西会有哪些?(1分)

(3)根据材料三所述,今天的丝绸之路更加注重什么?(1分)

(4)在丝绸之路的开发和利用方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1分)

49.综合探究:道德文化和法制文化是引领时代前进的旗帜。中华文化中的道德和法治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其独具风格的魅力打动和影响着世界。阅读下列材料:(8分)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材料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家思想;同时他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1分)儒家如此悲惨的境遇反而造就了另一学派繁荣局面的出现,这一学派是?(1分)

(3)材料三中汉武帝叫什么名字?(1分)他对儒家是什么态度?(1分)

(4)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

们的目的是什么?(1分)

(5)根据材料四,请问现代社会治国的方略是什么?(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