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动物学作业第五部分
上师大脊椎动物复习题剖析

1 名词解释1.脊柱:是由一块块脊椎骨相互关节和串联在一起的支持身体的棒状结构。
2.脊索:身体背部起支持作用的一条棒状支柱。
3.脊椎动物:有脊椎骨的动物,是脊索动物的一个亚门。
这一类动物一般体形左右对称,全身分为头、躯干、尾三个部分,躯干又被横膈膜分成胸部和腹部,有比较完善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高度分化的神经系统。
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等五大类。
4.逆行变态:动物从幼体发育成成体的过程中,失去一些重要的结构,形体变得更为简单,生活方式(游泳生活)也发生了显著差异(固着生活)的生长发育的现象,称为:逆行变态5.口吸盘:漏斗状,由环肌和纵肌构成,能做“活塞”状的活动,长有角质齿(锉舌),与漏斗内壁形成锉刀式的摄食器。
6.鳃囊:鳃裂中间扩张而成为鳃囊,其中生出许多鳃叶而形成鳃。
7.脑颅:保护脑和感觉器官的一组骨片组成的脑盒。
8.咽颅:支持和保护消化器官(颌、舌)和呼吸器官(鳃)的一组骨片组成的结构。
包括1对颌弓,1对舌弓,5对鳃弓。
9.卵生:体外孵化发育,胚胎发育营养来自卵黄。
10.卵胎生:体内受精发育,胚胎发育营养来自卵黄。
11.假胎生:母体子宫内发育,胚胎发育营养主要来自卵黄,但子宫内膜与卵黄囊膜形成类似胎盘(假胎盘),有物质交换,以幼体产出。
12.侧线:分布在头部和躯干部两侧的纵行浅沟,与神经纤维相连,能感受水波的震动。
13.韦伯氏器:鲤形目鱼类的前几块躯干椎的两侧有几块小骨,可在鳔与内耳之间传导声波,这些小骨称为韦伯氏器。
14.楯鳞:为软骨鱼类所特有,有表皮与真皮共同形成的,在身体表面多呈对角线排列,可使流经身体表面的水流流态平顺,减少漩涡,提高游泳速度。
15.硬鳞:为绝大多数硬骨鱼类所具有,由真皮形成。
一般为斜方形骨质板,上覆盖一层硬鳞质,可反射特殊亮光。
硬鳞坚硬,成行排列,鳞片间以关节凹凸相连接,影响活动灵活性。
16.骨鳞:为大多数硬骨鱼类所具有,由真皮形成。
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具弹性的半透明薄骨板,呈覆瓦状排列,前端插入真皮形成的鳞袋内,后端游离与表皮之下,侧缘为相邻的鳞片所覆盖,有利于身体运动。
动物学作业

一、绪论
P 12:1、4 、5 、7
二、原生动物
P57:1、3、4、5
解释名词:原生动物、细胞器(原生动物胞器)、排遗、胞内消化、包囊、变形运动、胞饮作用、滋养体、裂体生殖、孢子生殖、接合生殖、动纤系统、
简述:原生动物的营养类型和生殖方式。
疟原虫的生活史。
痢疾内变形虫的生活史。
三、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P66:2、3、4、5
解释名词:完全卵裂,不完全卵裂,端细胞法(裂体腔法),体腔囊法(肠腔法),后生动物,原口动物,后口动物
简述:比较生殖类型、生产类型和发育类型。
四、海绵动物
P76:1、2
名词解释:芽球生殖;逆转
五、腔肠动物
P96:1、2、3
解释名词:辐射对称、原始消化循环腔、刺细胞、网状神经系统(散射)、神经肌肉体系、世代交替、共肉、围鞘、一级隔膜、多态现象、
浮浪幼虫
六、扁形动物
P131:1、2、3、4、6、7、8、10
补充作业:
解释名词:两侧对称、皮肌囊、梯式、神经系统、原肾管、杆状体、牟勒氏幼虫、终寄主,中间寄主,合胞体,幼体生殖
简述:寄生虫更换寄主的意义。
比较常见寄生扁虫生活史的中间寄主和对应的幼虫期。
七、假体腔动物
P160:1、3、4、5、6、7、8
名词解释:角质膜、原体腔、头冠、兜甲、咀嚼囊、咀嚼器、休眠卵、隐生
八、环节动物
P193:1~10题。
名词解释:真体腔,同律分节,异律分节,后肾管,闭管式循环系统。
九、软体动物
P224:1-8题。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康城实验学校初二生物实验探究综合题专题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康城实验学校初二生物实验探究综合题专题一、实验探究综合题1.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野外考察时,拍摄了如下一些动物的照片,请你利用本学期所学的动物学知识,协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1)若将图中蝗虫和河蚌归为一类,其余为另一类,则分类依据是_______。
(2)一生中用过三种器官呼吸的动物是______(用字母表示)(3)真正的陆生生活的脊椎动物的是_____(用字母表示),原因是它们的______和_____完全摆脱了水的限制。
(4)A和C虽然都可以在空中飞行,但它们在呼吸和生殖发育过程存在较大区别:例如,两者都用____进行气体交换,但C还用_____辅助呼吸:生殖发育过程中,A区别于鸟类的主要特征是_____。
(5)河蚌利用______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蝗虫的呼吸器官是______。
(6)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______呼吸;成体生活在潮湿陆地上,也可生活在水中,主要用______呼吸,兼用______辅助呼吸。
这种发育方式叫______。
(7)请把上述六种动物按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______(用字母表示)。
2.如图A、B、C、D、E是常见的几种动物,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D生活在水中,用______呼吸,用______游泳,靠______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2)B的身体体表有______,具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水分蒸发等作用。
(3)A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______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生活,用______呼吸。
(4)E的身体呈______型,前肢变成______;它的身体内有发达的______与肺相通,有贮存空气,辅助呼吸的作用。
(5)C是哺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______。
(6)F类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______;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具有______。
(7)上述动物中,体温能保持恒定的是______(填字母)。
3.如图是鲫鱼的外形图,请据图填空:(1)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
上师大2014年6月动物学实验答题卷(A卷)(有大题题目)

8.
9.
(4)
(4)
二.问答题 (共40分)
1.简述蛔虫解剖的主要步骤(5分)
2.简述沼虾附肢的剪贴步骤(5分)
3.总结各类昆虫标本的制作方法,并简述一下(
10分)
4.简述家兔解剖的基本步骤(10分)
5.哺乳类头骨的特征与鱼类、 两栖类和爬行类比较有何进化趋势
上海师范大学标准试卷
2013 ~ 2014学年 第二学期 考试日期2014年月 日
科目:《动物学实验》
专业 本、专科年级班姓名学号
题号
-一-
-二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我承诺,遵守《上海师范大学考场规则》,诚信考试。签名
•标出下列图形中用线条所示部位的名称
(共60分,每空2分)
1.
2.
3.
4.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
2020-2021《动物学》期末课程考试试卷A(含答案)

2020-2021《动物学》期末课程考试试卷A 专业:日期:时间:120分钟,总分:100,闭卷(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亚种、品种; 2、“双名法”; 3、质膜、表膜、双重呼吸; 5、胼胝体0.5分,共20分)、我国四大海产是、、、;四大家鱼是、、、。
、鱼的体形主要有、、、。
、哺乳动物皮肤腺有、、和四种。
、动物体的四大组织是、、、。
、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而,可分为、和三部分。
、草履虫有两种细胞核:大核又称为,功能是、;小核又称为,功能是、。
、昆虫的口器有、、、和等五种类型。
、恒温动物包括、。
、鱼的洄游是鱼的一种、、的迁徙活动。
2分,共10分)、"鹊巢鸠占"的"鸠"指的是下列哪一种鸟().长耳鸮B.白腰草鹬C.绿头鸭D.红脚隼、淡水蚌类发育要经过哪个幼虫期?().钩介幼虫B.面盘幼虫C.担轮幼虫、大熊猫与小熊猫的关系是什么?().品种B.物种C.亚种、动物的繁殖方式有()A.裂殖B.再生C.孤雌生殖D.接合生殖E.芽殖5、哈士蟆是指的是哪种药用动物的干制品?()A.金钱白花蛇B.中国林蛙C.水蛭D.乌蛇四大题:写出下列结构首次出现的动物类群。
(共10分)1、辐射对称: 2、活动的上下颌:3、次生腭:4、原体腔:5、闭管式血液循环系统:6、脑桥:7、专门的运动器官: 8、膈肌:9、气管: 10、分节的附肢:五大题:问答题(共40分)1、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有哪些?(15分)2、简述两侧对称及中胚层在动物进化史上的意义。
(15分)3、简述羊膜卵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10分)2020-2021《动物学》期末课程考试试卷A答案专业:日期:,时间:120分钟,总分:100,闭卷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亚种:种内个体在地理和生态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形态上有一定差别的群体。
品种:经过人工选择,物种内部所产生的具有特定经济性状或形态的群体。
2、“双名法”:物种的学名是由属名和种名组成。
上师大普通生物学复习题(含答案).docx

一、名词解释(30分)1、系统、组织系统:由一些机能上有密切联系的器官,联合起来完成一定的生理机能而构成的结构。
组织: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的、机能相同的细胞群组成的结构,通常可分为上皮、结缔、肌肉、神经四大组织。
2、世代交替答:在一些动物体的生活史中,通常有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两个阶段,互相交替的现象。
2、变态、休眠、迁徙变态:在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成体与幼体出生时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有显著差异的发育形式。
休眠:是指动物体在遇到外界环境不适宜时,新陈代谢水平降低,逐步进入到昏迷状态,待环境条件好转后再复苏的一种生物学现象,是动物对不良环境一种适应。
迁徙:动物周期性的较长距离往返于不同栖居地的行为。
3、同律分节、异律分节同律分节:动物躯体及内部器官随分节而重复排列,所表现的体节结构和功能较为相似的现象。
异律分节:动物躯体的体节分化成若干部分,体内器官相应集中,所表现的机能也相应的分化和分工的现象。
比如:节肢动物。
4、寄生、共生寄生:是指一种动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长期地或暂时地生活在另一种动物的体内或体表,以获得营养,使对方受到损害的一种特定的动物间的生态关系。
共生: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
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
5、排泄、排遗排泄: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排泄器官排出体外,包括汗、尿液。
排遗:消化器官将没有消化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生理过程。
6、脊索、脊柱脊索:背部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纵行棒状结构,介于消化道和神经管之间,脊柱:山脊索演变而来(在高等脊索动物中),是山一块块脊椎骨相互关节和串联在一起的支持身体的棒状结构。
7、脑颅、咽颅脑颅:动物保护脑和感觉器官的一系列骨片组合起来形成的一个盒子。
咽颅:支持消化管前端的一组骨片,包括颌骨,舌骨和鲤骨。
8、三重调节鸟类的视觉器官很发达,是因为它通过独特的“二重调节”方式来实现的:(1).通过角膜调节肌调节角膜凸度;(2).通过睫状肌调节水晶体凸度;(3).通过环肌调节水晶体和视盲膜的距离。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在大鼠皮层神经元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动态测定中的应用

·530··实验研究·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在大鼠皮层神经元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动态测定中的应用武美娜李新毅白玮郭芬祁金顺【摘要】目的探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CSM)技术在动态测定神经元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中的应用。
方法采用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用LCSM测定给KCI前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动态变化。
结果培养神经元状态良好。
用LCSM准确、稳定、可靠地测出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动态变化。
结论LCSM在动态测定神经元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中具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显微镜检查,共焦;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皮层神经元UseofIasereonfocalscanningmicroscopyfordynamicstudyofintracellularcalciumconcentrationinratcor-ticalneuronsWUMei-na',LIXin一蚋,BAlWei,GUOFen,QIJin-shun.DepartmentofPhysiology,ShanxiMedicalUniversit)',Taiyuan030001.China【Abstract】ObjectiveTodocumentthepromisesoflaserconfocalscanningmicroscopy(LCSM)indynamicstudyofintraeellulafcalciumconcentration(『Ca邳)jnsubjeetedtodifferentdrugadministration.MethodsLCSMwasuse(1toinvestigatethedynamicchangeoffCa2qiinprimaryculturedcorticalbeforeandafterKCItreatment.ResultsTheculturedshowedgoodmorphologyandgrowthstatus.Accurate,stableandreliablemeasurementsofdynamic『Ca2+]iwereperformedusingI£SM.ConclusionLCSMtechniquemayshowpromisesformeasurementofdynamicchangeinfCa2+]i.【Keywords】Microscopy,COllfocal;IntraceUularcalciumconcentration;CortiealCa2+是细胞内最为重要的阳离子和第二信使之一。
上海师范大学动物学作业第六部分

[鸟类]一、名词解释1、飞羽:鸟类着生在翅膀上的羽毛。
初级飞羽:鸟类着生于掌、指骨上的羽毛。
次级飞羽:鸟类着生于尺骨上的羽毛。
三级飞羽:鸟类着生于肱骨上的羽毛。
小翼羽:鸟类着生于第2指骨上的羽毛。
2、双重呼吸:鸟类为了适应飞行生活而产生的运用气囊和肺进行的高效的呼吸方式。
3、三重调节:鸟类特有通过睫状肌角膜调节肌环肌调节视力的机制。
4、迁徙:鸟类每年集成大群在繁殖区与越冬区之间定期的、定向的、周期性的迁居现象。
5、候鸟:每年随季节的不同,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进行迁居的鸟类。
夏候鸟:夏季在某地繁殖,秋季迁徙至温暖地区过冬的鸟类。
冬候鸟:冬季在某地越冬,春季迁徙至繁殖地区繁殖的鸟类。
旅鸟:在某一地区既不越冬,又不繁殖,只是途经该区的鸟类。
留鸟:全年生活在栖息地而不进行迁徙的鸟类6、巢寄生:亲鸟将卵产在其它鸟巢中,由义亲代为孵化和育雏的生物学现象。
二、问答题1、鸟类是如何适应飞翔生活的?答:鸟类进化出了适应飞翔生活的九大特征:1.外形体表被覆羽毛,具有流线形的外廓,以活活飞行阻力。
2.皮肤薄而轻,缺乏皮肤腺具有多种表皮衍生物。
3.羽毛和角质喙是鸟类特有的皮肤衍。
4.骨骼轻而坚固,骨骼内充气(气质骨),以减轻体重,有愈合现象,以增加牢度。
5.肌肉与飞翔有关的胸大肌、胸小肌特别发达。
6.消化系统没有牙齿直肠短,不贮存粪便减轻体重。
7.呼吸系统是由肺和气囊构成双重呼吸系统。
肺部有9个气囊,减轻体重,增加浮力。
8.感觉器官,视觉发达。
9.神经系统大脑小脑发达,,使鸟类具有复杂的本能波动和学习能力。
2、鸟类是如何实现双重呼吸的?阐述其呼吸过程。
答:鸟类演化出有特殊的呼吸器官------气囊,分为前气囊与后气囊。
在呼吸过程中有2团气体参与一次呼吸运动,不论吸气与呼气都有气体交换的进行,气体经2次呼吸运动才能排除体外.。
具体呼吸过程如下:吸气时气体进入中支气管后,一部分气团进入后气囊,一部分进入次级支气管进入肺进行气体交换,原先在肺部完成气体交换的气体进入前气囊呼气时后气囊气体经次级支气管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肺部吸气时气体交换的气体进入前气囊,前气囊的气体排除体外。
大学动物学复习试卷及答案(整理的)

动物学试卷(一)一、选择题(每题0。
5分,共5分)1.原生动物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B)A.排除代谢废物 B。
调节水分平衡 C。
气体交换 D。
吸收营养2。
下列哪一项是原生动物的共有特征(C)A、身体微小,全部营寄生活的单细胞动物B、身体微小,全部水生的单细胞动物,营养方式多样化C、身体微小,分布广泛的单细胞动物,营养方式多样化D、身体微小,全部自由生活的单细胞动物,营养方式多样化3.营自由生活的的扁形动物是(B)A。
血吸虫 B.涡虫 C。
疟原虫 D。
猪肉绦虫4。
下列不是腔肠动物共同特征的是(A)A.结构复杂 B。
生活在水中 C。
身体内有消化腔 D。
有口无肛门5。
珍珠是蚌体的(C)分泌形成的A.外套膜与蚌壳之间 B。
贝壳的珍珠层 C.外套膜 D。
外套腔6。
初生体腔和次生体腔并存的动物是(D)A.腔肠动物门B.扁形动物门C.线虫动物门D.软体动物门7.无脊椎动物中开始出现真体腔的动物是(C)A.节肢动物 B。
原体腔 C。
环节动物 D.原腔动物8.发育过程中无节幼虫阶段的动物是(C)A。
头足纲 B.肢口纲 C.甲壳纲 D.腹足纲9.下面哪个是棘皮动物特有的(A)1A.水管系统B.混合体腔 C。
梯形神经系统 D。
网状神经系统10.头足纲与本门其它各纲动物的区别之一是(C)A无外壳 B.无外套膜 C.具腕和漏斗 D。
具发达的真体腔二、填空题(每空0。
5分,共10分)1.我国著名昆虫学家___陈世骧 __(1979年)提出3个总界六界系统,即_非细胞总界 _(包括病毒界)、原核总界(包括_细菌界_和_蓝藻界__)真核总界(包括植物界、动物界、_真菌界_)。
2。
_ 多孔__动物具有水沟系,水沟系是为了更好的_被_动滤食,由水沟系__单沟___型、__双沟___型和__复沟___型这三种类型,可以看出进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3.棘皮动物是_后_(原、后)口动物,是_无脊椎__动物最高等的群体。
特有_水管_系统,以_内陷法__法形成原肠腔,体腔囊法形成_中胚层_层.4。
上海师范大学动物学作业第三部分

一、名词解释1.内脏团:是软体动物内脏器官所在的部位,常位于足的背面。
大多数种类的内脏团为左右对称,但有的种类的内脏团扭曲成螺旋状,失去了对称性。
2.外套腔:软体动物包围内脏团的表皮。
3.外套膜:是软体动物内脏团背面的皮肤形成的膜状构造,常包围整个内脏团和鳃。
其外层上皮细胞的分泌物能形成贝壳。
4.开放式循环系统:血液不局限在血管中流动,而是充满整个体腔,内脏器官浸泡在血液中。
5.担轮幼虫:海产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的一种幼体形态,身体呈陀螺形,并被有担轮毛。
6.漏斗:乌贼的运动器官,位于头的腹面。
7.墨囊:是软体动物头足类体内连接肠道的一个器官,能分泌墨汁。
8.精荚:是雄性乌贼运送精子的一个特殊构造,交配时精荚被送入雌体中,然后精荚破裂,放出精子。
9.异律分节:在同律分节的基础上,体节又进行了分化和组合,使身体出现了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体段,提高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这种分节现象称异律分节。
10.节肢:指节肢动物的附肢,是实心的,内有肌肉,不仅分节,而且节与节之间有能活动的关节,大大提高了运动的灵活性。
11.外骨骼:节肢动物包被在身体外面的一层几丁质组织,有保护身体、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功能。
节肢动物的体表有一层坚硬的骨骼,主要由几丁质组成,称外骨骼。
它有保护身体和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
12.血腔:指开放式循环的动物的体腔,它们的体腔中充满血液,故称血腔。
13.书鳃:水生节肢动物的一种呼吸器官,如鲎。
15.绿腺:是节肢动物排泄器官的一种类型,是一种和后肾同源的腺体结构,这些腺体一般为囊状结构,一端是排泄孔,开口在体表与外界相通(如虾的排泄孔开口在大触角的基部),另一端是盲端,相当于残留的体腔囊与体腔管。
这一结构在甲壳类动物(如虾、蟹、水蚤等)中被称为绿腺;在蛛形纲中被称为基节腺。
14.书肺:蜘蛛的呼吸器官。
绿腺:甲壳动物的一种排泄器官,位于触角基部,也称触角腺。
16.马氏管:昆虫、蜘蛛等的排泄器官,为中、后肠交界处发出的许多细盲管,它们直接游离浸浴在血腔中,能大量吸收代谢分解产物,并通过消化道排出体外,具有高效的排泄功能。
上师大动物学实验骨骼系统

实验三脊椎动物骨骼系统的比较一. 目的要求通过观察脊椎动物的各纲代表动物(鲫鱼、蟾蜍、龟、家鸽、家兔)的骨骼结构,了解与掌握脊椎动物骨骼系统的一般特征;同时通过比较各纲代表动物的骨骼结构,了解脊椎动物骨骼系统的演变。
二. 材料和用具鲫鱼、蟾蜍、龟、家鸽、家兔的整体和部分骨骼标本。
三. 解剖与观察(一)鲫鱼的骨骼(图3-1)图3-1 鲫鱼的骨骼1. 头骨(1)围眶骨和鳃盖骨从侧面观察,围绕在眼眶周围的是围眶骨,每侧6块。
构成眶上缘的新月形小骨片称为眶上骨,其余的称为眶下骨。
鳃盖骨覆盖在鳃腔外面,位于头骨的后侧面,每侧有四块骨片,其中最大一块为主鳃盖骨,其前方是呈新月形的前鳃盖骨,下方是下鳃盖骨,间鳃盖骨则位于上述三骨片之间。
在头部的腹面,每侧有三条薄而长的骨片,平行附于下鳃盖骨,是鳃条骨(图3-2)。
图3-2 围眶骨和鳃盖骨(2)咽颅包括颌弓、舌弓和鳃弓。
按下列顺序观察各骨片及其彼此的联系。
a. 上颌上颌的骨片最显著的是前颌骨和上颌骨,前颌骨位于口裂的前端,构成口裂的上缘,为一对长形骨片,上颌骨位于前颌骨后方。
在上颌骨的后方和眼窝的下缘,有一组薄骨片,它们是翼骨、中翼骨、后翼骨和方骨,方骨前下方与下颌的关节骨相关节,中翼骨的前方有一块小骨为腭骨,腭骨前端与上颌骨相接。
舌颌骨和续骨属于舌弓的骨片,由于它们与颌弓联系紧密,故在此一并叙述。
舌颌骨颇大,呈三角形,位于前鳃盖骨内侧,大部被前鳃盖骨所遮盖,其背端以一倾斜的关节平头与头侧的凹窝相关节(凹窝由蝶耳骨、前耳骨和翼耳骨共同构成,留待脑颅部分观察),腹端接续骨和间舌骨。
续骨是一块棒状小骨,介于舌颌骨与方骨之间。
因此,舌颌骨起着维系脑颅和咽颅的重要作用。
b. 下颌由齿骨、关节骨和隅骨组成。
齿骨颇大,构成口裂的下缘。
关节骨位于齿骨的后端,近长方形,其后上方与方骨相关节。
隅骨呈三角形,紧贴在关节骨的下缘。
c. 舌弓包括间舌骨、上舌骨、角舌骨、下舌骨、基舌骨、尾舌骨、舌颌骨和续骨。
上海师范大学动物学作业第二部分

一、名词解释1.侧生动物:从原生动物演化而来,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没有组织和器官的分化,与其他多细胞动物缺少亲缘关系,水中常附着在岩石、贝壳、水草上营固定生活。
2.多孔动物:又称侧生动物。
同上。
3.领细胞:亦称领鞭毛细胞,为海绵动物和鞭毛纲的动鞭亚纲领鞭毛目特有的细胞。
领细胞具有一透明的细胞质突起形成的领,领的中央有一鞭毛,鞭毛打动引起水流,水中的食物颗粒和氧主要由领携入细胞内营细胞内消化。
4.中央腔:内层的领细胞围成一个较大的空腔。
5.胚层逆转:受精卵有丝分裂成8细胞,再分裂为16细胞,继续分裂成48细胞,进入囊胚期,囊胚的小细胞伸出鞭毛,大细胞一端形成开孔并向外包,里面变成外面形成两囊幼虫,然后小细胞内陷形成具有双层细胞成体。
6.生物发生律:也叫重演律,1866年德国人海克尔在《普通形态学》中提出“生物发展史可以分为两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7.后生动物:体壁上具特有的刺细胞,双胚层动物,动物全部水生,具有辐射对称的动物。
8.刺胞动物:又名后生动物。
同上。
9.辐射对称:身体只有上下之分,没有前、后、左、右之分,具有多条对称轴。
10.消化循环腔:后生动物内胚层细胞围成的空腔。
11.细胞外消化:食物在消化腔内消化。
12.细胞内消化:内胚层的皮肌细胞能伸出伪足将食物包起来,进行的消化。
13.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内含一个刺丝囊,囊内有毒液和一条刺丝,外侧有一刺针,当受到刺激时,刺丝翻出,射出毒液的细胞,其中刺细胞在触手部分布最多。
14.两侧对称:只有左右之分,具有一条对称轴。
15.中胚层:在内外胚层之间增添的一层细胞,称为中胚层。
16.原肾管:由身体两侧的外胚层内陷形成的原始排泄器官。
17.皮肤肌肉囊:表皮细胞、基膜、肌肉层紧贴在一起,构成了皮肤肌肉囊(体壁)。
18.焰细胞:原肾管的基本单位,中空,内有一束纤毛摆动,似火焰,故称焰细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动物学课程2012级各章练习题PPT教学课件

2020/12/11
11
第七章练习题(1)
1.进行动物实验时,必须向具有
的单位订购动物,必
须在具有
的设施内进行实验操作和饲养观察
动物。
2.避免直接在人身上进行实验,在生命科学研究的动物实验设计中
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
、
、
和
经济性。
3.动物实验中确定了使用动物的品种(品系)后,年龄和体
重、
、
状况和健康状况,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小鼠品系名称
毛色基因型
BALB/c TA1
2020S/1J2L/1/1J SSMU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是
。
7.在动物实验设计、实施和完成阶段,有关动物福
利和保护环境方面我们应该注重哪些?
8.用你学到和掌握的知识,简述保证动物实验结果
准确、可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0/12/11
13
第九章练习题(1)
1.动物的被毛常常会影响实验,被毛的去处方法常用
法、拔毛法、剪毛法和
法。其中对
动物刺激最小的是
法。
A、发热 B、变态 C、炎症 D、热原质 E、毒性 F、药效
13.环境温度偏低时,具有冬眠习性的动物是(
)。
A.猴2020/12/11 B.田鼠
C.豚鼠 D.猫
15
各章练习题参考答案(1)——绪论
1.我国第一部实验动物法规名称是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 2.动物福利法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善待活着的动物,减少死亡的痛苦 ; 3.普通动物只能用于教学试验、预初试验 ,不适用于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毕业论
。
A. 无任何可查到细菌的动物。 B. 无任何细菌的动物。
2004年上海师范大学无脊椎动物学考研真题

2004年上海师范大学无脊椎动物学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30分,每题3分)1. syn.nov.:2. 侧生动物∶3. 血腔∶4. 世代交替∶5. 皮肤肌肉囊∶6. 原肾管∶7. 受精囊∶8. 渐变态∶9. 领细胞∶10. 咀嚼囊∶二.填空题∶(40分,每空2分)1. 绦虫的成体具有三种类型的节片,分别为(1)、(2)和(3)2. 蛔虫体壁上皮为(4)上皮,身体两侧上皮向腔内突起形成(5),其内各具一条(6)。
3. 水螅体壁由两层细胞及两层间的(7)层构成。
4. 棘皮动物的口的形成方式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不一样,为(8)动物。
5. 软体动物的真体腔极度退化,仅残留有(9)、(10)和(11)6. 原生动物的分纲主要是根据(12)来划分的。
7. 在分类上,天牛、蠕象和螃虫分别属于昆虫纲的(13)目、(14)目和、(15)目8. 在分类上,海蜇、章鱼和蚂螨分别属于动物界的(16)门、(17)门和(18)门。
9. 从(19)动物开始出现了真体腔,从(20)动物开始出现中胚层三.是非题∶(在答卷纸上填写,是∶√,非∶×)(30分,每题1.5分)1. 草履虫的大核与生殖有关,小核与营养有关。
2. 海绵动物的中央腔有消化循环的功能。
3. 从进化上讲,腔肠动物是真正的两胚层动物,并有体腔出现。
4. 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由鳃进行呼吸。
5. 棘皮动物海参的棘刺是由中胚层形成的。
6. 中胚层的形成对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进化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7. 棘皮动物没有专门的循环系统,它的循环功能是靠水管系统来完成的。
8.不完全变态有幼虫期,完全变态不一定有幼虫期,但有蛹期。
9. 腔场动物的身体分化出了组织和器官,但没有系统的分化.10. 身体呈辐射对称的动物,总是比两侧对称的动物低等。
11. 沙蚕的疣足有呼吸功能,也有运动功能。
12.眼虫的眼点没有感光功能。
13. 苍蝇和蚊子的口器分别属于舐吸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
14. 初生体腔进一步发展,演化成次生体腔,同时动物也从低等进化到高等。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康城实验学校初二生物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单元测试汇编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康城实验学校初二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单元测试汇编一、选择题1.大多数扁形动物营寄生生活,与此功能相适应的是下列哪一器官特别发达?A.消化器官B.生殖器官C.运动器官D.呼吸器官答案:B解析:B【分析】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详解】与寄生生活相适应,营寄生生活的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的体内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生殖器官特别发达,如猪肉绦虫的每个妊娠节片中含有5万多个受精卵,蛔虫的生殖器官也非常发达,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4万个;这些寄生虫之所以具有如此发达的生殖器官,产下如此数量的受精卵,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
故选B。
2.“水螅涡虫在水中,自我介绍来交友。
水螅说有,水蚤来了跑不了。
对称是涡虫,感知刺激更有效。
”你能补全这个顺口溜吗?()A.刺细胞;辐射B.外套膜;两侧C.刺细胞;两侧D.外套膜;辐射答案:C解析:C【分析】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两侧对称(左右对称)、背腹扁平、体壁具有三胚层、无体腔、循环系统由口、咽、肠组成,无肛门。
【详解】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主要分布在触手上,利用来捕捉食物;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C正确。
故选C。
3.关于腔肠动物,下列哪一项是错的()A.珊瑚虫、海葵、海蜇是腔肠动物B.都是生活在水中C.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和食物残渣都由口进出D.腔肠动物一般是脊椎动物答案:D解析:D【分析】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水螅、海蜇、海葵、珊瑚虫等。
【详解】A.珊瑚虫、海葵、海蜇具有腔肠动物的特征,属于腔肠动物,A正确。
B.腔肠动物都是生活在水中,大多数种类生活在海洋中,如水母、海蜇、海葵、珊瑚虫等;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B正确。
上海师范大学生物专业—植物学期末考试填图题范围

脂肪和油滴:做花生种子的徒手切片,用苏丹Ⅲ染色,油滴呈现透明的成 红色。用I-KI染液,被染成黄色球状的颗粒为蛋白质糊粉粒。
•
四、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
7.晶体观察
吊竹梅茎横切 示针晶
空心苋茎横切 示簇晶
吊竹梅叶表皮
细胞壁
400倍
南瓜茎横切2×16倍 示全景
木质部 导管
维管束
髓腔
皮层厚 壁组织
• 练习:撕取洋葱鳞叶的内表皮进行临时封 片练习,注意盖盖玻片的方法。
细胞质 细胞核 细胞壁
洋葱表皮
•
四、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
3. 柿胚乳细胞,示胞间连丝
柿胚乳是一种贮藏组织,它的薄壁细胞是将贮藏的营养物质——半纤维素 沉积在细胞壁上,使其初生壁加厚形成,由于初生壁较厚,因此,胞间连丝较 明显。取柿胚乳永久制片,观察细胞壁和胞间连丝的形态和结构。
复表皮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气孔窝 气孔毛
气孔 气孔毛
气孔窝
木质部
形成层 韧皮部
夹竹桃叶横切示中 脉
百合花药(四分体阶段)
百合花药(成熟)
成熟花粉(雄配子体)
百合胚珠四核胚囊
荠菜胚发育
荠菜胚发育
(七)种子
1. 双子叶有胚乳种子: 如蓖麻种子 2. 双子叶无胚乳种子: 如大豆种子 3. 单子叶有胚乳种子: 如小麦种子 4. 单子叶无胚乳种子: 比较少见,如慈姑
•
四、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
2. 红辣椒果皮水封片的观察
用镊子撕取一块辣椒皮,用刀片刮去果肉细胞,将表皮制成临时装片,在 低倍镜下找一清晰区域,转到高倍镜观察细胞壁,可以看到细胞壁上有成对的 凹陷处,即是初生纹孔场和纹孔对存在的部位。红色颗粒是有色体。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康城实验学校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5经典测试卷(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 animals do you like? —I like dogs.A.What B.How C.Why D.When A解析:A【解析】句意:——你喜欢什么动物?——我喜欢狗。
考查特殊疑问词辨析题。
what问事/物,how 问方式,why问原因,when问时间;根据答语I like dogs可知问的是物,需用what提问,故选A。
2.—Where ________ the singer Liu Dacheng ________?—Shandong.A.do;come from B.does;fromC.is;from D.is;come from C解析:C【解析】句意:——歌手刘大成是哪里人?——山东。
be from或come from都表示“来自……”。
问句中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先排除A;B选项缺少实义动词;D选项中be动词与实义动词不能同时使用,故答案选C。
3.One of my friends ________ playing basketball.A.like B.likesC.want D.wants B解析:B【解析】句意:我的一个朋友喜欢打篮球。
like“喜欢”,常用like doing something,表示“喜欢做某事”;want“想要”,常用want to do something,表示“想要做某事”;One of加可数名词复数表示“…中的一个”,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根据句意,结合选项,故答案选B。
4.My father is very busy. He only ________ six hours a night.A.looks B.walksC.sleeps D.eats C解析:C【解析】句意:我爸爸很忙,他每晚只睡六个小时。
A. looks看起来;B. walks步行;C. sleeps睡觉D. eats吃。
由前句中“我爸爸很忙”可知一晚只“睡”六个小时,结合选项,故答案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五趾型四肢:动物为了适应陆地生活而形成的附肢,分为前肢和后肢,前肢由上臂、前臂、腕、掌、指组成,后肢由股、胫、跗、蹠、趾组成。
2、坚胸型: 蛙类,上乌喙骨平行排列的胸骨结构。
3、弧胸型:蟾蜍类,上乌喙骨交互排列的胸骨结构。
4、休眠:动物遇到不良环境时,新陈代谢水平降低,并使之进入麻痹状态,等到环境条件转变时再复苏的一种生物学现象。
5、门静脉:静脉用于收集回流血液而产生的2次毛细血管
6、口咽腔呼吸:两栖动物采用依靠口腔底部的颤动升降,并通过口咽腔粘膜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方式。
二、问答题
1.两栖类是如何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
答:1.形成五趾型附肢在陆地支持体重并完成运动;
2.用肺、皮肤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3.重吸收水分以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4.在陆地繁殖;
5.适应温度的变化;
6.演化出适应陆生的感官和神经系统。
2、五趾型四肢产生的意义?
答:解决了陆生动物失去水中浮力而出现的支撑身体重力的困难,提高了动物的运动能力,使陆生生活成为了可能。
3.两栖类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答:特点为分布狭窄,且不远离水源。
数量少,种类也少。
海洋及海岛上没有分布,沙漠上也极少分布。
原因: 1.两栖类生殖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在水中发育。
2.两栖类皮肤裸露,水分易受蒸发;重吸收水分的能力不强,水分保持能力微
弱。
3.皮肤湿润,担负起呼吸的主要作用,需要潮湿的环境。
由于繁殖,发育,呼吸,水分的保持等问题都还需要依靠水源来解决,所以两栖动物的分布受到水源的限制和束缚,分布狭窄,离不开水源。
[爬行动物]
一、名称解释
1、羊膜卵:指具有羊膜结构的卵,是爬行类、鸟类、卵生哺乳动物所产的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三层胚膜包围胚胎:外层称绒毛膜,内层称羊膜,另有尿囊膜。
2、胸廓:胸廓是由胸椎,肋骨及胸骨借关节,韧带链接而成,具有保护内脏,加强呼吸作用的功能。
3、端生齿:齿着生在颌骨的顶面的牙齿类型。
4、侧生齿:齿着生在颌骨边缘内测的牙齿类型。
5、槽生齿:齿着生在颌骨齿槽内的牙齿类型。
1、羊膜卵的特点和意义?
答:特点:1、具卵壳,可防止卵内水份蒸发,避免机械损伤和细菌侵袭。
卵壳上有大量小孔可透过空气,保证胚胎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具卵黄囊,可保证胚胎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还形成了尿囊,尿囊腔收集胚胎代谢所产生的尿酸等,尿囊膜上的毛细血管还承担着胚胎的呼吸。
3、但在胚胎发育期间,卵内出现羊膜、绒毛膜和尿囊膜等结构,为胚胎制造了局部的水环境,使得胚胎浸在羊水中,保证胚胎发育的在陆地上仍能顺利进行。
意义:羊膜卵的出现,使动物可以在陆地上繁殖和发育,无需象两栖类那样必须回到水中升值,摆脱了脊椎动物个体发育对水的依赖,使陆生动物进行陆上繁殖成为可能,成为真正的陆生动物。
2、为什么说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答:爬行类动物不仅解决了两栖类动物在路上生存时解决的;
1.演化出五趾型附肢在陆地支持体重并完成运动;
2.用肺、皮肤呼吸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3.利用重吸收水分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4.适应温度的变化;
5.适应陆生的感官和神经系统
五大问题外,爬行类动物还进化出了羊膜卵的繁殖方式和皮肤角质化防止水分的蒸发,使其陆上繁殖与活动都摆脱了水这个环境条件的限制,可脱离水源而生活,因此,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3、爬行动物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答:爬行动物分布于温度:18~30℃的热带环境中(曾在中生代广泛分布,数量多,种类多)。
爬行动物出现了羊膜卵的结构,胚胎在羊膜包裹的羊水中发育,因而生殖和幼体可以在陆地上进行。
皮肤角质化,形成骨板或鳞片,干燥而缺乏腺体,水分不易蒸发;同时,体内重吸收水分的能力得到了加强。
有效的减少水分散失。
这2个进化的出特点使爬行动物成为了第一个真正的陆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