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

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
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

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电视台高标清同播技术策略研究

(2009)

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研究报告编写组

2009年12月

版权声明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所有,2009年。

本文档是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关于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任何组织、机构或自然人均不得篡改或转意。

前言

高清是电视发展的主流趋势。当前,在国际上延续了几十年的标准清晰度电视正向高清晰度电视全面跃进。高清电视以高分辨率的图像、16:9的画面、环绕声的音响,极大地满足了观众对电视节目欣赏不断增长的需求。1998年,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播出数字高清电视,目前,高清电视在发达国家已逐步成为现实。

高清电视在我国也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其产业与市场正在快速成长。2005年中央电视台开播了我国第一个有线高清频道。随后,上海文广、电影频道等相继开播了有线数字电视付费高清频道。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首次全程进行高清信号的制作,对我国高清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发展高清电视,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对于拉动内需,带动高清电视机、机顶盒等电子制造业,以及内容制作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是广播电视系统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平板显示器消费市场已充分启动,传输通道具备,许多电视台已具备高清节目制作能力,电视节目生产已向高清迈进,可以说我国发展高清电视的时机与条件已经成熟。

为进一步推动高清电视的发展与普及,考虑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广电总局及时制定了我国高清电视发展的基本思路:抓住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换的战略机遇期,积极推进现有电视频道节目的标清电视与高清电视同播,逐步实现标清电视向高清电视的过渡。所谓高标清同播,就是把现有的频道节目,以标清和高清同播的方式来同时播出,实现现有节目逐步的高清化,而不是开办新的频道。高标清同播方式可以减少初期投入成本,并解决节目层面的源动力问题,解决高清频道产业化运营问题,是我国推进高清技术发展的新举措,也是广播电视由标清向高清过渡的必由之路。

2009年8月6日,总局发了58号文《广电总局关于促进高清电视发展的通知》,正式批准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和北京卫视、上海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湖南卫视等5个频道(后又增加黑龙江卫视、广东卫视、深圳卫视、浙江卫视等4个频道)在9月28日进行高标清同播。该文件的出台,使我国高清电视发展迅速跃上一个新台阶。不仅明确了高清发展的方式和时间表,而且通过新上9

个频道(加上原有的央视、电影、北京、上海4个高清频道,共13个高清频道),初步实现了高清电视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有利于在社会上形成高清收看的氛围,进而加快高清市场和产业的发展。

随着高清电视的发展,各级电视台将迅速构建高清制播系统,新建的高清制播系统将与原有的标清制播系统共同形成高标清混合制播体系。但是高清电视不仅是技术上的一场革新,而且会给电视节目制作工艺、配套标准、管理政策等方面带来重大变革。由于高清电视在画幅、清晰度、码率等方面与标清有根本的不同,因此在高标清同播方式下,如何处理好标清和高清的关系,兼顾高清和标清的收视效果,实现标清向高清的逐步平滑过渡,显得尤其重要。

为了进一步理清思路,做好全国高清电视发展的整体规划和统一实施,促进我国高清电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广电总局专门设立了“高标清同播技术策略研究及试验”项目,项目规定的主要研究任务是:完成高标清同播试验,撰写项目研究报告,提出科学合理的高标清同播技术策略,以及标清向高清逐步过渡的策略。江苏广电总台承担了该科研项目。

作为全国首批开展高标清同播的9家电视台之一,江苏广电总台结合项目研究,对高标清同播技术策略、实施手段等进行了深入思考,积极做好高标清同播技术筹备工作,并在9月28日顺利开播卫视高清频道。同时,项目组通过调研问卷和实地走访等形式,了解第一批高标清同播的其他8个台的详细情况,拿到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了研究、分析。项目组在综合9家电视台高标清同播实践宝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最后形成高标清同播技术策略研究报告。

该报告经过总局科技司组织的专家杜百川、丁文华、王联、孙苏川、张建平、宋宜纯、陈默、田方、杨勇、盛志凡、范创奇、贾占林、肖亮、徐济众、李迅、黄伟、傅峰春、霍秋林、邓向冬、姚永辉、常健、黄永洪、王亚明、孙奉明、李军、王赋生、鲁泳、韩钢、徐静等同志的讨论、修改和审定,作为广电总局《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的系列专题报告发布,希望为正在或将要开展高标清同播的电视台提供规范和指导,为厂家设计高安全、高质量、高效率、高管控的高标清同播网络化系统提供参考。

本报告指导单位: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

本报告的主要起草单位: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本报告的主要起草人:

王联张建平孙苏川肖亮盛志凡顾建国

薛兵何宁朱光荣吴昊王炯心李世萍

王珂张和林马晨阳沈劲松席鲁江汪波

李发枝徐忠强毛敏明梁枫葛加刚董璐

徐斌轩献

在项目研究和报告起草过程中,项目组先后参加了多次高标清同播峰会、论坛和研讨活动,包括10月6日华东电视技术协作体在厦门召开的高峰会议,12月4日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在哈尔滨召开的高标清同播专题峰会,12月10日中国影视协会在西双版纳召开的高标清同播论坛,12月22日总局科技司在北京召开的高标清同播技术规范研讨会。通过这些会议和研讨活动,项目组获得了各电视机构及业内厂商在高标清同播方面的素材和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各位专家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充实到研究报告中,对研究报告进行了修改、完善,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目录

1 概述 (1)

2 节目形态分析 (2)

2.1高标清同播比例要求 (2)

2.2各台卫视频道节目分析 (2)

2.3各台高标清同播情况分析 (3)

2.4各种形态节目同播特点分析 (4)

2.4.1 新闻类节目同播特点 (4)

2.4.2 综艺类节目同播特点 (5)

2.4.3 影视剧类节目同播特点 (6)

2.4.4 专题类节目同播特点 (7)

2.4.5 广告类节目同播特点 (8)

3 技术管理策略分析 (9)

3.1高标清同播质量要求 (9)

3.2高清节目制播码率策略 (9)

3.3高标清同播图像制作策略 (10)

3.4高标清同播图形字幕策略 (11)

3.5高标清同播特技制作策略 (12)

3.6高标清同播音频处理策略 (12)

3.7高标清同播幅型变换策略 (13)

3.7.1 幅型变换分析 (13)

3.7.2 下变换策略 (14)

3.7.3 上变换策略 (16)

3.7.4 多次变换策略 (18)

3.7.5 幅型变换的自动匹配 (20)

3.8高标清同播节目播出策略 (21)

3.9高标清同播质量控制策略 (21)

3.10高清节目磁带录制规范 (23)

3.11高标清同播制播流程设计方式 (24)

3.11.1 高、标清共享播出通道同播 (24)

3.11.2 高、标清采用独立播出通道分离播出 (25)

4 前期采集环节同播策略 (27)

4.1技术改造策略 (27)

4.2技术管理策略 (27)

4.2.1 构图策略 (27)

4.2.2 聚焦策略 (28)

4.2.3 照明、布景策略 (28)

4.2.4 曝光策略 (29)

4.2.5 轮廓校正 (29)

5 新闻制播环节同播策略 (31)

5.1技术改造策略 (31)

5.1.1 网络化制播方案 (31)

5.1.2 非网络化制播方案 (33)

5.2技术管理策略 (33)

5.2.1 拍摄构图策略 (33)

5.2.2 幅型变换策略 (34)

5.2.3 图形字幕策略 (34)

5.2.4 代理码率编辑策略 (35)

6 演播室环节同播策略 (36)

6.1技术改造策略 (36)

6.1.1 总体策略 (36)

6.1.2 同步策略 (37)

6.1.3 逐行策略 (38)

6.1.4 监视策略 (39)

6.1.5 视音频同步策略 (39)

6.1.6 网络化策略 (40)

6.2技术管理策略 (41)

6.2.1 拍摄构图策略 (41)

6.2.2 幅型变换策略 (41)

6.2.3 图形字幕策略 (42)

7 制作环节同播策略 (43)

7.1技术改造策略 (43)

7.1.1 非网络化高清制作系统 (43)

7.1.2 全高清制作网络 (43)

7.1.3 立足标清制作的高标清混编同播网络 (45)

7.2技术管理策略 (46)

7.2.1 幅型变换策略 (46)

7.2.2 上、下变换质量控制策略 (47)

7.2.3 图形字幕策略 (48)

8 播出环节同播策略 (50)

8.1技术改造策略 (50)

8.1.1 纯高清模式 (50)

8.1.2 独立同播模式 (52)

8.1.3 共享同播模式 (53)

8.2技术管理策略 (54)

8.2.1 节目编单策略 (55)

8.2.2 节目录播策略 (55)

8.2.3 节目直播策略 (56)

8.2.4 上下变换策略 (57)

8.2.6 节目监播策略 (59)

8.2.7 播出应急策略 (59)

9 音频制播策略 (61)

9.1技术管理策略 (61)

9.2高标清同播音频播出策略 (61)

9.3支持环绕声的制播系统改造策略 (62)

9.3.1 采用编码方式传输与交换的环绕声制播系统 (62)

9.3.2 采用分立多声道方式传输的环绕声制播系统 (63)

9.3.3 两种方式的优缺点比较 (64)

9.4在播出环节实现高标清同播音频处理策略 (64)

9.5在制作环节实现高标清同播音频制作策略 (65)

9.6高标清同播声画同步处理策略 (66)

9.7高标清同播电视节目响度一致性问题处理策略 (67)

9.8音频声道指配 (67)

1概述

本报告主要包括:节目形态分析、技术管理策略分析、前期采集环节同播策略、新闻制播环节同播策略、演播室环节同播策略、制作环节同播策略、播出环节同播策略、音频制播策略等八个部分。

节目形态分析通过调研,对9个高标清同播频道的节目形态组成,新闻、综艺、专题、影视剧、广告等不同节目形态的特点、制作难度等进行了分析,对不同形态节目的高标清同播实施情况进行了介绍。

技术管理策略分析按照兼顾高标清收视效果、推动高清发展的总体要求,对高清制播码率、图像制作、图形字幕、特技制作、音频处理、幅型变换、节目播出、质量控制、磁带录制规范、制播流程设计等高标清同播的技术管理策略进行了分析、总结和规范。

前期采集环节同播策略、新闻制播环节同播策略、演播室环节同播策略、制作环节同播策略、播出环节同播策略、音频制播策略对高标清同播环节的业务需求、流程进行分析,总结各个环节的技术改造策略和管理策略,重点对网络化架构下实现高标清同播的策略进行了阐述。

2节目形态分析

2.1高标清同播比例要求

按照国家广电总局要求,发展高清电视,主要采取现有频道高、标清同播过渡的方式,积极稳妥推进。高、标清同播,是指同一频道内容,同时采取高清和标清方式播出。同播的高清频道第一年度的节目同播率和高清播出率要高于50%,第二年度要高于70%,力争第三年度达到全高清播出。第一、二年度高清频道黄金时段(18:30-23:00)应该全部播出高清节目,高清时段播出的广告、气象等节目,也应做到高清播出。

2.2各台卫视频道节目分析

总局对节目同播率和高清播出率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考虑到原有制作体系存在的大量标清制作资源,以及卫视频道已经外购的标清影视剧节目情况,为了最大限度保护投资,减少高清发展初期的投入,同时满足总局要求,有必要对各种类型节目的播出量、节目特点、高标清同播实施难度等进行分析。

项目组对第一批实现高标清同播卫视频道的版面编排和节目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数据统计日期:2009年11月16日-11月22日)

由表格可见,影视剧占的比例最高,平均达到44%,其次是专题、新闻,最

后是综艺。其他类节目包括广告、宣传片、专题广告、信息类节目等,共占全天的21%左右。

各个台的情况不尽相同,在几个卫视频道中,江苏卫视播出的影视剧节目最多,北京卫视播出的新闻、专题栏目类节目最多,湖南卫视播出的综艺类节目最多,黑龙江卫视播出的其他类节目最多。

2.3各台高标清同播情况分析

第一批实现高标清同播的9个卫视频道,其对应不同类型节目的高清同播率如下表所示:

(数据统计日期:2009年12月14日)

注:1、该表格数据为人工观察统计得到,有一定的误差;

2、高清同播率=该类型节目高清同播时间/该类型节目在高清频道的总播出时间,

其中高清同播时间指的是既同播、又高清播出的时间。

根据上表,各节目类型高清同播比率由高到低分别是:

该排序基本反映了各类型节目实施高标清同播的难度。

2.4各种形态节目同播特点分析

2.4.1新闻类节目同播特点

虽然新闻类节目高清同播比率较高,但是这是由于我们只对新闻节目提出了演播室高清化的要求,目前首批开播高清频道的9家电视台全部实现了新闻演播室的高清化,但是实现新闻素材高清化的只有北京、湖南、黑龙江三个台。根据调研,新闻类节目无论在技术平台建设还是技术管理策略上,都是实施最困难的一个节目类型。

从技术平台来说,既有演播室高清制作、演播室高清服务器播出,又有ENG 前期采集、后期制作,还涉及到高清的SNG卫星连线等等,并且必须保证新闻的实效性,兼容不同宽高比画面构图,对技术系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从技术策略来说,新闻类节目特别是时政新闻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例如有时必须保证高标清画面上出现的领导人数量完全相同,按照这样的要求很难实现画面兼容取景。可以说,对于时政新闻类节目,宽高比变换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成为政治问题。

首批开播高清频道的9家电视台相应情况如下:

北京、湖南、黑龙江三个台实现了ENG自采新闻高清化,都采用4:3保护框进行取景,在标清播出时采用左右切边的模式进行下变换。包括央视在内其他六家电视台目前采用标清拍摄新闻素材,央视在国庆60周年直播时,采用了4:3

画幅的高清(对16:9的宽幅画面进行两边切边,同时用灰底填充)。

采集, 3

采集, 6

2.4.2综艺类节目同播特点

综艺类节目(包括体育赛事等)有直播、录播两种形式,直播节目与制作无关,只需要高清转播车、高清演播室和高清播出系统,实现起来较为容易,录播节目一般需要进行后期制作,实现难度要稍大一些。

从技术策略来说,综艺节目一般都偏重于娱乐,不涉及政治,因此画幅变换较为自由,可以根据导演的想法选择不同的变换模式。

首批开播高清频道的9家电视台相应情况如下:

大多数台都采用4:3保护框取景,在标清播出时采用左右切边模式进行下变换,保证在标清电视机上图像撑满电视机画面,但是在高清电视机上观看时构图不是很理想。中央台较多采用16:9构图取景,采用上下加黑边的模式进行下变换在标清频道播出,优点是不损失画面信息,不存在构图上的问题,缺点是标清电视机观看时,上下有两个黑边。

较多采用16:9构

2.4.3影视剧类节目同播特点

从实施的角度来说,影视剧类节目与台内制作流程无关,只需外购节目,配置高清播出系统就可以了,是实施难度最小的。

但是由于高清节目源稀缺,价格比较高,加上有的台已经签订了较长时间的电视剧购买协议,不容易变更,造成目前高清同播比率并不高。

影视剧类节目高标清同播的技术策略包括:购买一个版本还是两个版本?如果只购买高清版本,采用什么样的下变换策略?如果购买两个版本,如何解决在保证同播的情况下,分别进行缩编和广告插入的问题?如果只有标清版本,采用什么样的上变换策略?

首批开播高清频道的9家电视台相应情况如下:

1.只购买高清版还是同时购买高标清两个版本

除湖南卫视外,其他频道基本上都采用购买两个版本电视剧的方式。

购买一个版本的好处是效率较高、成本较低;购买两个版本的好处是高清版本的字幕打在16:9高清画面上,标清版本字幕打在标清画面下方镶黑边的位置上,确保两个版本特别是标清版本的收视效果达到最佳。

2.下变换模式

湖南卫视高清电视剧在标清频道播出时,大部分采用左右切边模式下变换播出,部分采用上下黑边的信箱模式下变换播出。

其他卫视基本上购买高、标清两个版本的电视剧,不存在下变换问题。标清电视剧制作、播出流程不变,高清电视剧以标清版本为参考进行缩编和插入广告,保证总时长的一致。

3.上变换模式

对于只有标清版本的,大多数采用左右加黑边的模式进行上变换在高清频道播出,但黑龙江台对于遮幅式标清电视剧,采用上下切边模式进行上变换在高清频道播出。

2.4.4专题类节目同播特点

与影视剧、综艺、文体等类型节目相比,专题类节目实现高标清同播难度较大,既有演播室口播,也有ENG采录,需要高清演播室、高清ENG、高清节目制作系统、高清播出系统的支撑。

从技术策略应用来说,专题类节目也比较灵活,在高标清同播的前期阶段,一般采用4:3保护框构图取景拍摄,采用左右切边模式下变换播出,对偏重于专题片性质的节目,则采用16:9构图,采用上下加黑边模式进行下变换。

首批开播高清频道的9家电视台相应情况如下:

大多数电视台采用全高清的制播体系进行专题类节目的高标清同播,采用左右切边模式下变换在标清频道播出。江苏卫视建设了高标清融合的制播体系,前期拍摄、演播室采用高清系统,制作环节在保留原有标清流程不变的基础上,通过标清工程文件的上变换,实现高清素材的自动识别、替换和高清节目的自动生成。少数电视台还没有完全实现专题节目的高清化制作,制作的标清节目采用左右黑边模式上变换播出。

2.4.5广告类节目同播特点

按照总局的要求,高清时段播出的广告、气象等节目,也应做到高清播出。广告类节目一般有几种播出方式:一是以素材方式直接在播出系统播出,二是串编打包后作为节目在播出系统播出,三是串编打包后插入节目与节目一起播出,四是串编打包后在演播室播出。由于与台内制作流程关系不大,因此实现起来比较容易,目前的问题是高清版的广告还比较少。

由于目前主要还是标清电视观众为主,因此广告商更加关注标清播出的收视效果。为此,一般采用高清、标清两个版本的方式进行广告节目的同播,对于暂时没有高清版本的,采用标清版本上变换的方式在高清频道播出。

首批开播高清频道的9家电视台相应情况如下:

大多数电视台采用两个版本播出的方式,个别电视台采用高清版本左右切边模式在标清频道播出,虽然流程上较为简单,但会造成画面信息的丢失。对于只有标清版本广告节目的,大多数采用左右加黑边的模式上变换,但也有少数电视台采用拉伸变形的方式进行上变换。

3技术管理策略分析

3.1高标清同播质量要求

电视的发展是先有黑白后有彩色,在彩色电视诞生之前,黑白电视已经得到广泛普及,彩色电视要想占领市场,必须与黑白电视兼容。因此设计彩色电视制式充分考虑黑白与彩色电视的兼容性,即当电视台播放彩色电视节目时,彩色电视机接收显示彩色图像,黑白电视机接收黑白图像。

与黑白、彩色电视的相互兼容不同,标清和高清是两种不兼容的电视制式,电视台播放高清节目时,标清电视机(机顶盒)无法接收,必须下变换后在标清频道播出,才能被标清电视机接收。标清、高清电视在宽高比、清晰度、伴音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特别是高清电视采用了与标清不同的16:9画幅,在充分体现电视画面效果的同时,也对高标清同播带来了复杂的宽高比管理问题。

在高、标清同播的方式下,必须兼顾高、标清的收视效果,但要完全做到高、标清收视效果的兼顾是不可能的,必须做到有所侧重。根据同一频道标清、高清观众数量的变化,我们把高标清同播分为前期阶段和中、后期阶段。在前期阶段,高清的到达率还不高,频道的收视份额、广告市场主要还在标清,因此在画面构图以及上下变换等策略上必须照顾大多数标清观众的欣赏习惯,确保标清观众的收视效果,同时兼顾高清的收视效果。相反,在中、后期阶段,已经发展了高清观众为主,这时就可以优先考虑高清观众的收视效果,同时兼顾标清观众的收视效果。

3.2高清节目制播码率策略

高清节目制播码流的选择必须兼顾质量和效率。码率选择低,会影响节目技术质量,特别是多代转码复制后的技术质量,码率选择高,有利于提高节目质量,但同时也带来成本的增大和生产效率的下降。参考EBU(欧广联)R124建议书,结合我国高清摄录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建议如下:

1)主流高清节目的采集和制作推荐采用4:2:2取样(亮度1920x1080像素,色度960x1080像素),在制作流程中不应进行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亚取样处理;

2)主流高清节目至少采用8比特量化,更高质量的节目采用10比特量化;

3)主流高清节目采用帧内编码时记录、制作码率推荐采用100Mbps或以上,采用帧间(长GOP结构)编码时码率不应低于50Mbps;

4)常规高清节目采用比MPEG2编码效率更高的帧内4:2:0取样(亮度1440x1080像素,色度720x540像素)算法时码率推荐采用50Mbps或以上,采用帧间(长GOP结构)编码4:2:0取样(亮度1440x1080像素,色度720x540像素或亮度1920x1080像素,色度960x540像素)时码率不应低于35Mbps。

主流高清节目制作编码格式及码率建议如下:

3.3高标清同播图像制作策略

按照《广电总局关于电视台高标清同播节目制作、播出技术要求的若干意见》,为最大程度减少幅型变化对高标清同播频道收视效果的影响,高标清同播的图像制作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制作用于同播的高清节目时,在一个节目内或一条新闻内,画面幅型比应当保持统一;二是制作用于同播的标清节目时,原则上不能上下遮幅,如果要制作上下遮幅的标清节目,图形字幕必须位于画面内;三是高清节目制作采用标清素材,在幅型变换时,不应当产生图像变形。

不同类型节目的图像制作策略建议如下:

1)新闻类节目

该类节目(包括外拍素材、高清演播室图像)按照高清格式制作时,建议采用16:9构图拍摄、制作,并兼顾4:3保护框。

2)重大事件转播

建议该类节目按高清格式,采用16:9构图拍摄、制作。

3)综艺、电视剧类节目

建议该类节目按高清格式,采用16:9构图拍摄、制作。

4)体育类节目

建议该类节目按高清格式,采用16:9构图拍摄、制作。根据节目需要,兼顾4:3保护框。

5)专题类节目

建议该类节目按高清格式,采用16:9构图拍摄、制作。根据节目需要,兼顾4:3保护框。

6)广告类节目

建议该类节目按高清格式,采用16:9构图拍摄、制作。在制作完成后,也可以提供高、标清两个版本。

3.4高标清同播图形字幕策略

图形字幕贯穿于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的各个环节,由于高标清画面的宽幅比不一样,如何在同播的高标清节目中将这些信息完整且美观地呈现出来,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在高标清同播的过渡期内,高清制作的节目大部分都要在标清电视频道播出,观众的收视仍以标清为主。在此环境下,高清节目下变换后,图文字幕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高清节目采用切边模式下变换:部分高清画面中的字幕会因切边而丢失,特技、图文元素因切边而不完整;

2)高清节目采用上下黑边(信箱)模式下变换:有效画面变小,字幕缩小像素降低,不符合观众收视习惯;

3)高清制作经下变换后字幕可能不够清晰。

为此,可制定如下基本策略:

1)采用16:9构图的高清节目,字幕的字体字号应兼顾标清收视效果,或另行制作标清版本字幕;

2)采用4:3保护框构图的高清节目,应将所有图形、字幕放在4:3的保护框内,避免因切边下变换造成部分高清画面中的字幕不完整;

3)在台内数字化、网络化成熟的条件下,推荐采用视音频与字幕分离制播方式,使高、标清节目的字幕清晰度、质量、效果都达到最佳。

3.5高标清同播特技制作策略

当高清下变换采用切边模式时,部分高清特技过程会因切边而变得不完整或出现时间误差,为此在高清节目特技制作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应避免采用突显画幅比例的特技效果,并谨慎处理从画面的角或边开始的特技。

2)对于在标清同播频道中使用左右切边方式下变换播出的高清节目,在特技制作过程中应兼顾使用4:3模式监看,防止在标清同播中出现问题。

3.6高标清同播音频处理策略

各台普遍实行立体声或双声道播出。除黑龙江、广东全部双声道播出外,其他台专题、综艺立体声制播,新闻等节目双声道播出。

目前各台高清频道音频播出的情况如下:

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白皮书(2017版)

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白皮书(2017版) 2016年,在电动汽车产量高速增长的带动下,全球及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行业创新加速,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各种新电池技术相继问世。作为最大的生产国以及最重要的应用市场,我国在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受益于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步伐加快,一批骨干企业快速成长,比亚迪公司锂离子电池产量目前已位居至全球第四。在此形势下,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编写了《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白皮书(2017版)》,全面梳理了2016年国内外锂离子电池产业创新进展,介绍了国际巨头和我国骨干企业的发展情况,分析了2016 年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生的重大事件,并对2017年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状况一、市场规模2016年,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预计达到378亿美元,同比增长16%,增速较2015年下滑了15个百分点,原因主要在于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增速明显下滑。按容量计算,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将首次超过90GWh,同比增长18%。容量增速高于产值增速,原因在于锂离子电池产品价格不断下滑。二、产业结构近两年,电动汽车市场开始爆发性增长,电动自行车占比稳步提升,而全球手机出货量平稳增长,便携式电脑、数码相机等消费电子产品逐步

退出市场,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按容量计算,2016年,消费型锂离子电池占比44.7%,比2015年的50%下降了5个百分点,占比首次跌破50%。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占比达到44.8%,首次超过消费型,而2015年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占比还只有40%。其他(储能&工业型)锂离子电池占比为10.5%,基本与2015年持平。三、区域分布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主要集中在中、日、韩三国,三者占据了全球97%左右的市场份额。从2015年开始,在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开始迅猛增长,2015年已经超过韩国、日本跃居至全球首位,2016年领先优势继续扩大。在新能源汽车带动下日本锂离子电池产量加快增长,韩国仍保持稳步增长,但增速放缓导致其占比持续下滑。1、日本:加速增长在全球电动汽车热销的带动下,以松下、汤浅等为代表的日本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继续向动力电池转型,带动日本锂离子电池产业呈现加速增长势头。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日本国内锂离子电池产量达到12.4亿只,创2010年以来的新高,同比2015年增长了27%。其中,动力型锂离子电池产量占比已经接近2/3,创历年来新高。从产值看,2016年日本国内锂离子电池行业销售产值达到3799亿日元(约2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2、韩国:平稳增长在经历了2015年的快速增长之后,2016年韩国锂离子电池产业保持稳步增

大数据产业生态

大数据产业生态 文|本刊记者张光明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日前发布了《大数据白皮书(2014)》。《大数据白皮书(2014)》对大数据产业生态做了详细的分析。 随着大数据技术不断演进和应用持续深化,以数据为核心的大数据产业生态正在加速构建。从实践情况看,大数据产业生态中主要包括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大数据处理服务提供商和数据资源提供商三个角色,分别向大数据的应用者提供大数据服务、解决方案和数据资源。 当前大数据产业还处于构建的初期,呈现规模很小、增速快的特点。据Wikibon 公司的报告,2013 年全球大数据市场总体规模为181 亿美元, 年度增幅达61%,预计到2017 年还 将维持30% 的年增速。 内容。其中,大数据基础软件和应用 软件是大数据解决方案中的重点内 容。当前,企业提供的大数据解决 方案大多基于Hadoop 开源项目,例 如,IBM 基于Hadoop 开发的大数据 分析产品BigInsights、甲骨文融合 了Hadoop 开源技术的大数据一体机、 Cloudera 的Hadoop 商业版等。 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中,主要 包括传统IT 厂商和新兴的大数据创 业公司。传统IT 厂商主要有IBM、 HP 等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甲骨文、 Teradata 等数据分析软件商。它们大 多以原有IT 解决方案为基础,融合 Hadoop,形成融合了结构化和非结构 化两条体系的“双栈”方案。通过一 系列收购来提升大数据解决方案服务 能力,成为这些IT 巨头的主要策略。 国际上也诞生了一批专门提 供非结构化数据处理方案的新兴创 业公司。这些公司包括Cloudera、 Hortonworks、MapR 等,它们主要基 于Hadoop 开源项目,开发Hadoop 商 业版本和基于Hadoop 的大数据分析 工具,单独或者与传统IT 厂商合作传统IT 厂商加快向大数据 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面向企业 用户提供大数据一站式部署方案,覆 盖数据中心和服务器等硬件、数据存 储和数据库等基础软件、大数据分析 应用软件以及技术运维支持等方面

最详细《2019产业互联网白皮书》解读

“产业互联网”已成为一个被广泛传播的流行词得到全社会的热点关注。 我们必须清晰认识到大势已至——政府要转型、产业要升级、金融要创新,以及科创板的推出、5G新技术的发展,这些力量正在聚合在一起,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着产业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我们也必须清晰认识到产业互联网的转型升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传统产业中积极突破创新,需要从企业家到“产业家”格局的思考和行动,也需要更多地研究借鉴以少走弯路、规避风险。 由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AMT(上海企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清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产技融创新平台结合多个产业互联网案例研究和咨询服务实践总结整理形成的《2019产业互联网白皮书》,系统总结中国产业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全面盘点产业互联网的前沿理论和最佳实践,为产业互联网转型提供实践指南。 本文将通过3个“三”、2个“五”、1个“12”、2个“100”带您一窥《2019产业互联网白皮书》的精华内容! 3个“三” 《2019产业互联网白皮书》是继2017版、2018版后的第三版

产业互联网的三层基础设施 产业互联网通过搭建“基础设施”进行连接和赋能。BAT、华为、移动、电信等提供了互联网时代适用于各行各业的通用基础设施,即跨产业的、通用性的技术服务平台。而产业互联网则通过深入研究产业场景,为垂直产业内的从业者提供集成性云服务,聚焦垂直产业链特点,解决垂直产业的痛点,成为该垂直产业的产业级基础设施。随着产业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成熟,在通用基础设施和产业级基础设施之间也会出现一些中间层基础设施,提供各个垂直产业平台间可复制的模块组件、可共享的服务和资源,从而为产业平台间的整合奠定基础。比如AMT产业互联网PaaS平台,可为各垂直产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在线交易结算、在线供应链金融等标准产品模块,同时通过PaaS平台可统一对接海关、物流、金融机构等相关的数据和资源,进一步可以帮助存在产业上下游关联的不同产业平台进行数据打通和连接整合,形成更大的产业链闭环。 产业互联网企业的三期估值 产业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阶段都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因此通过股权融资,适时的引入战略资本的力量,可有效推进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和市值提升。 在股权融资中,企业比较关心的是产业互联网公司该如何估值?白皮书总结了产业互联网企业三期估值的方法: 1)早期项目估值:早期项目一般商业模式未确定,凭借产业经验,创始人对于未来发展有大体思路。此阶段估值,首先看标杆。可以对标海内外同行,通过与同行各项创业要素的对比获得公司估值;如果公司属于行业首创,商业模式被认可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一定估值溢价。其次,看天资。在没有对标企业的情况下,考虑所在产业市场空间是否足够大,对于行业现有痛点的解决程度,市场空间越大、行业痛点越突出,估值越高;同时,产业互联网项目具有一定服务半径,创业企业所在区域产业密度是否足够,如果有1000亿市场空间则足够创业企业发展,是否是龙头企业转型、是否背靠大树、

工业大数据白皮书2017版

一张图读懂工业大数据 1. 工业大数据 工业大数据是指在工业领域中,围绕典型智能制造模式,从客户需求到销售、订单、计划、研发、设计、工艺、制造、采购、供应、库存、发货和交付、售后服务、运维、报废或回收再制造等整个产品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所产生的各类数据及相关技术和应用的总称。 工业大数据的主要来源有三类: 第一类是生产经营相关业务数据。主要来自传统企业信息化范围,被收集存储在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此类数据是工业领域传统的数据资产,正在逐步扩大范围。 第二类是设备物联数据。主要指工业生产设备和目标产品在物联网运行模式下,实时产生收集的涵盖操作和运行情况、工况状态、环境参数等体现设备和产品运行状态的数据。此类数据是工业大数据新的、增长最快的来源。 第三类是外部数据。指与工业企业生产活动和产品相关的企业外部互联网来源数据。 2. 工业大数据的地位 2.1 在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中的定位 工业大数据位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的关键技术标准的左侧,属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五大关键技术之一。

2.2与大数据技术的关系 工业领域的数据累积到一定量级,超出了传统技术的处理能力,就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方法来提升处理能力和效率,大数据技术为工业大数据提供了技术和管理的支撑。 首先,工业大数据可以借鉴大数据的分析流程及技术,实现工业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可视化。其次,工业制造过程中需要高质量的工业大数据,可以借鉴大数据的治理机制对工业数据资产进行有效治理。 2.3与工业软件和工业云的关系 工业软件承载着工业大数据采集和处理的任务,是工业数据的重要产生来源,工业软件支撑实现工业大数据的系统集成和信息贯通。 工业大数据技术与工业软件结合,加强了工业软件分析与计算能力,提升场景可视化程度,实现对用户行为和市场需求的预测和判断。 工业大数据与工业云结合,可实现物理设备与虚拟网络融合的数据采集、传输、协同处理和应用集成,运用数据分析方法,结合领域知识,形成包括个性化推荐、设备健康管理、物品

西安市产业发展白皮书正式发布- 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西安市产业发展白皮书正式发布 工业重振雄风服务业凌云而上 ——聚焦首次发布的《西安产业发展白皮书》 围绕着西安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目标,产业发展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内外城市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产业竞争,产业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直接来源。 “产业强市”需要寻求一条清晰的产业发展路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用了近两年时间,对我市主体产业、主体产业区和主要部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在系统分析和论证基础上,形成了西安市第一部《产业发展白皮书》,并于昨日正式发布。 对比篇 西安产业地位 ●《白皮书》原音 西安市产业竞争力综合指数为11.16,在副省级城市中排第13位(长春市因为部分数据空缺,不参与排名),前三位分别是深圳市、广州市和杭州市。 副省级城市产业竞争力综合指数 ●解读 从综合指数上看,西安市同沿海城市差距比较明显,但是与东北老工业城市哈尔滨和沈阳差距不大,与济南的差距也比较小。

综合指数由基础资源层、核心竞争层和产业表现层三个部分组成。 △基础资源层。整体上看,西安市基础资源指数为5.11,位列第12位,位于济南和哈尔滨之间。综合而言,西安市的人力资源较为丰富,但是资源瓶颈导致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有限,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同时注重财富积累,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 △核心竞争层。从三次产业结构看,西安市的三次产业结构合理,形成稳定的“三、二、一”格局。就西安目前而言,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所占比重较小,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够强劲,说明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发展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在副省级城市中,西安市拥有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均列第4位;高校规模列第3位,仅次于武汉和广州;科技竞争力列第6位。综合来看,西安市的创新力指数,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在第4位,进行创新活动的资源优势较为明显,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资源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 △产业表现层。企业整体表现一般,提升空间较大。截至2005年,西安市拥有上市公司18家,中国企业500强企业5家,在副省级城市中的位次均为第10位;截至2006年9月,西安市共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3个,在副省级城市中排第6位。 相对于丰富的资源,产业综合表现不佳,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14位(长春市因为多个指标数据空缺,暂不进入排名),相对于其丰富的基础资源,产业表现是差强人意的。从指标及位次上可以看出,西安市的经济总量规模较小,产业外向度不高。 ●不足 通过对选取的指标的分析处理发现,西安市产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科技实力强,经济(产业)弱”。 二是大企业集团缺位,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 三是名牌产品数量和影响力有待提高。 定位篇 产业新格局 ●《白皮书》原音 西安市工业及服务业主要产业可归类为先导产业、明星产业、金牛产业。

电信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2018年)

电信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
——网络软化下的战略选择 (2018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018年7月

版权声明
本白皮书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 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 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前言
人类历史正经历第四次工业革命,数字化的浪潮席卷全球。这促 使电信运营商开启了数字化转型的历程。电信运营商的数字化转型是 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技术的创新,其内涵也不断地得到丰富。近期, 网络软化技术的发展再次使得电信运营商的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得以 扩展。转型从前期主要聚焦于业务层,发展为业务层、网络层和内部 管理运营更加全面的数字化转型,并且,网络软化驱动的数字化转型 成为电信运营商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部分。
相比其前期单一的做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而言,网络软化使得电 信运营商的数字化转型不再仅停留于业务层转型,更需要展开对企业 内部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层次变革。因为,网络软化使得电信运 营商的业务交付方式发生根本改变,对其核心能力提出了挑战,也从 思维模式、价值理念到人员技能和运营模式等都对电信运营商提出了 全方位的转型要求。如何实现这样的全面转型是电信运营商在整个数 字化浪潮中必须要交出的一份答卷。
本报告聚焦于网络软化进程中电信运营商普遍面临的三大重要 问题,生态位选择、运营组织方式变革和人才队伍转型。报告力图为 电信运营商数字化转型给出一些新的方向性和具体性的建议,为政府 推动电信行业升级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网络软化将给业务创新带来极大的灵活性,网络业务的个性化也 将提升客户体验,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从而大幅提升网络价值。

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

中国企业 数字化转型白皮书
CHINESE ENTERPRISE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WHITE PAPER

什么是数字化转型
什么是 数字化转型
从2015年G20大会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大会议题以来,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新经济时代即数字经济时代政府及 产业界关注的重大课题。数字经济意味着数字化已经成 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数字化转型则是各类社会经济实 体进入数字经济的主要途径。

01|02
1.什么是数字化转型
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已经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路径。2010年以来,物联网、云计算、 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在各个行业带来了一道又一道的风口,但是这些技术究竟是如何影响着 我们的客户、企业的运营、企业的商业模式的?如何抓住这些新的机会趁势而上,打造数字经济时代的 新优势? 我们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就是企业借助数字化解决方案,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化、智能 化技术应用于企业,通过规划及实施商业模式转型、管理运营转型,为客户、企业和员工带来全新的数 字化价值提升,不断提升企业数字经济环境下的新型核心竞争能力。 今天的数字化转型是从昨天的互联网转型走来。互联网转型的基本出点是“连接”,数字化转型的基本 出发点是“虚实融合”、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数字化融合正在改变制造、零售、金融、建筑和房地产 等行业,新制造、新零售、新金融、新服务等数字化的新产业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数字化转型在企业的推行有五种基本类型,根据企业的数字化战略,企业可能选取其中一种或 多种数字化转型战略:
数字化营销转型:“两微一商”(微信、微博和电商)让数字化营销在中国企业中快速普及, 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成为数字化营销的重要创新利器; 数字化运营转型:以ERP为核心,包括CRM及SRM的数字化运营平台成为企业完善管理流 程、实现业务协作、提升决策透明度的重要基础; 数字化产品转型:数字化成为产品的新内核,远程连接、云体验和场景化体验给用户带来全新 的产品体验价值。数字化产品需要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为理念,以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 为手段,加快产品创新速度,快速满足产品个性化定制需求; 数字化服务转型: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实现产品远程连接、场景感知、需求预测、 远程诊断、主动服务,传统的响应型、低响应的服务需要加快向主动的、可预知的、实时感 知、快速适应的数字化服务转型。 数字化人才转型:数字化时代,需要实现流程、资产、设备与人员的数字化连接,亟需通过人 员赋能加快人员的数字化连接、协同、分析、决策能力,提升数字化时代人员的自治管理、自 主决策、自主经营、自我提升的能力。

传统广告公司数字化转型白皮书

传统广告公司数字化转型白皮书2017转型服务商璧合科技案例研究 本产品保密并受到版权法保护

分析范畴和分析方法 数字化营销:指借助于互联网络、电脑通信技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来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 本分析内容主要研究在数字营销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传统广告公司数字化转型的现状、难点以及典型厂商分析。 本分析内容涉及的关键字包括:传统广告公司、数字营销、数字化转型。 本分析内容研究的国家和区域主要包括:中国大陆,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分析方法 本内容中的资料和数据来源于对行业公开信息的研究、对业内资深人士和相关企业高管的深度访谈,以及易观分析师综合以上内容作出的专业性判断和评价。 本内容中运用Analysys 易观的产业分析模型,并结合市场研究、行业研究和厂商研究,能够反映当前市场现状,趋势和规律,以及厂商的发展现状。 易观千帆A3算法升级说明 易观千帆“A3”算法引入了机器学习的方法,使易观千帆的数据更加准确地还原用户的真实行为、更加客观地评价产品的价值。整个算法的升级涉及到数据采集、清洗、计算的全过程: 1、采集端:升级SDK 以适应安卓7.0以上操作系统的开放API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升级“非用户主观行为”的过滤算法,在更准确识别的同时,避免“误杀” 2、数据处理端: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实现用户碎片行为的补全算法、升级设备唯一性识别算法、增加异常设备行为过滤算法等 3、算法模型:引入外部数据源结合易观自有数据形成混合分析定义及分析范畴

CONTENTS 目录 中国广告行业数字化转型背景及现状 传统广告公司数字化转型难点转型服务商璧合科技案例研究 010203

开放云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

开放云服务产业发展 白皮书

前言 伴随着云计算技术步入成熟,其在政务、金融、教育、医疗以及工业等传统行业的应用不断深化,“企业上云”能够帮助其降本增效,促进传统业务的持续创新发展。然而,传统行业软件云化过程面临着应用架构的改造和商业模式的变革,对于独立软件提供商(ISV)而言仍缺乏足够的技术和人才积累,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ISV希望基础设施层服务提供商能够在现有云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开放云服务框架,通过开放其运维运营等服务接口和工具链,为传统行业软件云化赋能。 《开放云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旨在向产业界推广开放云服务理念,为ISV实现传统行业软件的快速云化和商业化提供参考,与业界共同构建健康繁荣的开放云服务生态体系。本报告将深入阐述开放云服务背景与概念,国内外开放云服务产业发展现状,开放云服务整体框架并进行相关分析。同时,通过研究分析国内开放云服务最佳实践案例,最终给出未来开放云服务产业发展建议。

目录 版权声明 (2) 一、开放云服务简介 (4) (一)开放云服务背景 (4) (二)开放云服务理念 (7) 二、开放云服务市场发展 (9) (一)“企业上云”政策环境 (9) (二)国内外开放云服务发展现状 (12) (三)国内外开放云服务生态环境 (21) 三、企业上云对开放云服务产业诉求分析 (26) (一)传统应用架构云化改造,亟需开放的开发框架支撑 (27) (二)传统软件云化,安全防护能力需加强 (28) (三)统一运维管理平台,实现基础设施资源和服务纳管 (29) (四)传统软件云化商业模式转变,ISV运营能力成关键 (30) (五)多云并存,更好的“管云”成为企业需求焦点 (30) (六)应用和数据云上灵活迁移 (31) 四、开放云服务总体框架及能力分析 (31) (一)开放云服务总体框架 (31) (二)多云适配 (32) (三)云化引擎 (32) (四)云化开发框架 (33) (五)统一运维管理平台 (34) (六)统一运营管理平台 (35) 五、开放云服务应用最佳实践 (36) (一)传统软件行业云化转型升级-用友云 (36) (二)媒体行业云化转型-“七彩云”融媒体平台 (43) 六、开放云服务发展建议 (48) (一)构建开放云服务生态体系,为行业软件云化赋能 (48) (二)发挥行业组织力量,打造最佳实践案例 (48) (三)推进形成事实标准,完善开放云服务标准体系建设 (48)

《数字政府白皮书——AI时代的数字政府发展指引》(PPT全文详解)

《数字政府白皮书——AI时代的数字政府发展指引》(PPT 全文详解) 数据观获悉,近日,在“2017互联网+智慧中国年会”——数字政府与互联网+政务服务论坛上,国脉研究院副院长金婧发表了在数字政府领域的研究成果《数字政府白皮书——AI时代的数字政府发展指引》报告,以下为详情(实录系根据现场速记和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金婧:今天我的主题是《AI时代的数字政府发展指引》。最近大家一直在谈论数字政府,那么数字化概念对大家来说已经不陌生了。从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艾伯特·戈尔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之后,数字国家、数字城市、数字社区等概念都出来了,世界各国将数字治理提升为国家治理,乃至全球治理的战略层面。通过这样一组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到近几年在人工智能、共享经济、公益方面出现了很多值得关注的变化。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实际上也在经历着数字化洗礼、网络化重塑和分权化再造,这种情况下我们政府治理模式也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国脉对于数字政府相关研究主要是从基本内涵与表现特征、发展模式与实践案例、评价体系和未来展望这三方面展开的。今天时间有限我就其中观点和要点与大家分享。 一、基本内涵与表现特征

▊信息社会具有一体化、社会联动性高、复杂不确定性的特征,这种背景下需要从三个维度来理解数字政府:○数字政府是一种不断演进的政府形态 在不同的技术条件、需求阶段、社会响应趋势下,其所表现出来的特色、价值和影响等均不一样,本质上,数字政府是在web2.0技术、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不同技术的作用下,不同服务模式的驱动与用户需求的倒逼下,逐渐生成的政府新形态。 ○数字政府是一种数据驱动的组织范式 本质是数据驱动,无论是治理精细化、服务个性化,其背后是对数据价值的挖掘与运营,作为数据驱动的组织,数据作为一种资产、能源和组织灵魂与依归,电子政府、网络政府、智能政府等都是不同的数据价值爆发阶段对数字政府的再 定义。 ○数字政府是一种社会创新的开源平台 数字政府的终极模式是公民社会的成熟与自组织,主动参与政府事务并分担责任贡献力量解决问题,类似于Appstore的应用市场模式将出现,政府以开源平台模式呈现自身能力与资源,为社会创新力量提供二次创新与开发的基础资源。通过数字政府演进路线图可以直观看到以2013年大数据为基点,所有应用、设备、需求都出现爆发式增长和转变,数字化形态也从信息数字化到业务数字化再到组织数字化转变,

中国数字化制造白皮书V7

中国数字化制造白皮书 White Paper of Digital Manufacturing in China 2011年3月

目录 摘要 (3) 1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制造之“惑” (4) 1.1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与变迁 (4) 1.2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制造瓶颈问题 (6) 1.3中国制造业提升制造能力的关键途径 (8) 2数字化制造的内涵及关键技术 (10) 2.1数字化制造的定义 (10) 2.2数字化制造关键技术 (12) 2.3数字化制造的价值 (23) 3数字化制造行业应用分析 (26) 3.1数字化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船舶行业的应用 (26) 3.2数字化制造技术在装备制造业的应用 (28) 3.3数字化制造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29) 3.4数字化制造技术在高科技电子行业的应用 (32) 4数字化制造应用路线图 (35) 4.1应用数字化制造的误区 (35) 4.2应用数字化制造的步骤 (36) 5数字化制造主要产品与解决方案概览 (37) 5.1数字化制造系统解决方案 (37) 5.2国内外数字化制造解决方案分析 (41) 6数字化制造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展望 (43) 6.1行业应用工具越来越丰富 (43) 6.2系统的易用性增强 (44) 6.3与其它信息系统的集成越来越紧密 (44) 6.4应用行业迅速扩展 (45)

摘要 中国制造业企业正处于调整和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但除了对核心技术的渴求外,制造企业的制造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提升制造企业的制造能力的关键途径就是利用数字化制造技术提升工艺规划、设计、仿真能力、工艺性布局和物流路线的设计和规划能力,提升质量设计水平。 本报告是e-works Research在深入分析制造企业对工艺规划、设计和仿真需求,并对目前主流的数字化制造解决方案进行深入了解后撰写而成。 本报告第一章阐述了中国制造企业正处于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的转型过程中,面临的诸如产品质量、交付周期、工艺设计和验证等诸多瓶颈问题,剖析了中国制造业的制造之“惑”。 在第二章中,e-works Research根据制造企业工艺规划、工艺设计和工艺仿真的需求对“数字化制造”这一概念进行了定义,详细分析了数字化制造中的关键技术以及制造企业应用数字化制造技术能够产生的价值。 第三章则重点阐述了数字化制造在航空/航天/船舶、装备制造、汽车以及高科技电子行业的应用重点以及应用价值,并分别介绍了在这四个行业中成功应用数字化制造技术的企业案例。 数字化制造技术并非高不可攀的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从被提出到日臻成熟,其核心目的都是利用信息技术在计算机上规划、设计和仿真整个生产加工过程,从而在实际产品被生产出来之前验证企业的工艺流程、物流布局、操作性能等信息,它并不受到企业规模、产品复杂程度的限制。在第四章中,e-works Research重点阐述了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应用误区以及成功应用数字化制造技术的步骤。 在第五章中,报告重点对目前市场中主流的数字化制造领域的软件以及解决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在众多的数字化制造软件及解决方案中,Siemens PLM Software是唯一具有全面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最后,报告对数字化制造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报告认为,数字化制造技术能够帮助中国制造企业解决困扰数十年的工艺规划、工艺设计、工艺管理的瓶颈问题,可以有效帮助制造企业提升制造能力。 e-works Research衷心希望,本报告能够对中国制造业提升制造能力、制造质量和制造效率,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

云游戏产业发展白皮书

云游戏产业发展白皮书——5G助力云游戏产业快速发展 (2019年)

5G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的融合作用于游戏产业,将为诸多领域带来颠覆性变革和发展机会。云游戏受网络传输能力制约,其使用场景多年来局限在电脑、电视等有线类终端,而移动用户的逐年上升和手游的火爆凸显了游戏移动化的需求。5G助力云游戏实现了向移动端的迁移,让用户在移动端侧玩3A级大型游戏成为可能。随着5G 时代来临,2019年被喻为云游戏元年。国际上,谷歌、微软、索尼等国际巨头相继发布云游戏产品,从云服务、游戏终端、应用、游戏外设、开发平台全产业链布局云游戏生态。国内则以三大运营商、华为、腾讯等企业为主力,逐步开始构建我国云游戏产业生态。 本白皮书深入解读了5G助力下云游戏的突破和变革,分析了其关键技术发展路线,梳理了5G时代云游戏产业结构和生态体系,探讨了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一、5G为云游戏注入发展新动力 (1) (一)游戏产业发展现状综述 (1) (二)云游戏发展现状综述 (4) (三)5G助力云游戏快速发展 (8) 二、5G时代云游戏关键技术 (11) (一)云端能力是5G云游戏实现的基础 (11) (二)网络能力是5G云游戏发展的关键 (13) (三)端侧设备优化是云游戏突破的重点 (16) 三、5G推动云游戏产业变革 (21) (一)5G时代云游戏市场规模预估 (21) (二)5G时代云游戏生态体系概述 (24) (三)5G时代云游戏产业情况剖析 (25) (四)5G推动云游戏产业格局变更 (28) 四、5G时代云游戏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3) (一)5G云游戏产业规模化还需要长时间培育 (33) (二)5G云游戏需要高质量游戏内容驱动 (34) (三)成本高昂是阻碍产业发展的内在原因 (35) (四)行业标准的缺失将影响产业发展进程 (36) (五)用户体验是云游戏能否普及的关键 (37) 五、5G时代云游戏产业发展建议 (39) (一)创造良好的云游戏发展环境 (39) (二)发展原生云游戏开发技术能力及应用推广 (39) (三)不断加强云游戏产业链上下游合作 (40) (四)稳步构建监管、防沉迷和安全治理和体系 (41) (五)加速推动我国5G云游戏相关标准的制定 (41) (六)加强云游戏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让中国技术和标准走出去 (42) (七)进一步推动产业链资源共享 (43) 附录云游戏应用和平台案例 (45) (一)中国移动咪咕快游 (45)

数字化创新与数字化转型的对比分析

“数字化创新”与“数字化转型”的对比分析 近年来,企业对“数字化”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企业管理者们开始逐渐了解各种新兴的数字化技术(例如云、移动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微服务、DEVOPS等)以及接受数字化的产品管理、组织变革的思想,不少企业成立了数字化部门,设立了首席数字官(CDO)的高管岗位。 企业的数字化进程远远不止于新技术的应用,而是组织再造和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在实际推进中,很多企业对于核心业务数字化和利用数字化进行商业创新这两个数字化举措,如何分别推进存在困惑。我认为,“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创新”是两种不同的企业活动,从理念、应用、技术、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区别,企业开展这两种活动,应该由不同的组织体系来承载,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下表是我对两个概念的分析对比:

企业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可以看作企业信息化的升级版,“信息化”和“数字化”从技术到方法存在差别,我过去有多篇文章论述,链接如下,在此不赘述。数字化转型基本假设是企业的核心业务(即客户、产品、价值链)并不发生实质性变化,只是:?客户交互更个性化 ?产品开发更市场化 ?供应链更柔性化 ?线性价值链变成网络状的价值生态 构造实时企业| 数字化转型之企业架构转型 IT战略规划| 数字化取代了信息化吗?不,是双模式 数字化转型| 新时代数字化实施的三个核心议题 数字化转型,首先得“数字化” 互联网时代的新兴公司,作为零售企业的阿里巴巴、作为汽车厂的特斯拉、作为旅行住宿服务的爱彼迎、提供互联网保险服务的众安保险、提供金融服务的蚂蚁金服等等,他们都是“原生的数字化公司”,具备了两项特点: 1.业务运营完全数字化 2.基于开放平台,通过API打造商业生态

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与趋势分析

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 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的发展阶段,目前正快速迈向数字社会。相对于以往,数字时代的到来引发了包括技术、经济、思维、生存等各方面跨越式巨变。农业社会生产要素是土地资源,生产方式为人工劳作;工业社会生产要素是矿藏与石油,生产方式为机械;数字时代生产要素是数据,生产方式为人工智能。这种不同以往的生产环境变化,促使全球各国在调整自己的国家战略。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企业数字化是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动选择。 国家政策上,2016年杭州G20峰会后数字经济首次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发展数字经济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战略目标。国家以“供给侧改革”为核心,陆续出台“智慧城市”、“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引领转型方向;同时由于国家竞争力提升,“一带一路”等政策也对企业提出了超越以往的要求。发展数字经济成为了我国的国家战略。 在科技赋能上,随着工业化、信息化、互联网领域科技的发展积累,已经呈现出深度融合,并催生深刻化学反应的趋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已逐渐成熟,并正以我们以往不可想象的手段,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这启发我们以更大的想象力,来借助科技的力量,重新审视企业的发展。 二、数字化转型的定义和内涵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通过新一代数字技术的深入应用,构建一个全感知、全联接、全场景、全智能的数字世界,通过对数字世界全方位的精

细把控,优化再改造物理世界的业务,对传统的管理模式、业务模式、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再塑,进而实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控制风险、转换新旧动能等目的。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即借助数字化技术,促进企业与组织能够在变革的数字化世界中创造更大的价值,从而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其核心内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企业数字化与传统的信息化有本质的区别。一是传统信息化主要涵义是“流程”的信息化,而数字化,主要涵义是“业务”的数字化。因此信息化主要负责部门是IT部门,而数字化,主要对象部门为业务部门,通常需要企业一把手来统筹。二是传统信息化更多的关注的是人和流程,而数字化强调的是人、物理世界、数字世界的连通与联动。 第二,数字化转型需要多学科、多技术支持,核心为数字孪生技术。数字孪生(Digital Twin)这个概念最早用于航空航天飞行器的健康维护与保障,指先在数字空间建立真实飞行器的模型,并通过传感器实现与飞行器真实状态完全同步,这样每次飞行后,结合现有情况和过往载荷,及时分析评估是否需要维修,能否承受下次的任务载荷等。现在这项模型的理念被广泛应用到各行业,实现物理世界的数字化,采用CPS (信息物理系统)的治理思路,实现人、机器、数字世界的联动智能治理。 第三,随着数字孪生的推进,数据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企业生产、流通、管理等通过数字孪生逐渐实现数字化,产生海量的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筛选、储存、分析、可

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9)

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电视台高标清同播技术策略研究 (2009) 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研究报告编写组 2009年12月

版权声明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所有,2009年。 本文档是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关于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任何组织、机构或自然人均不得篡改或转意。

前言 高清是电视发展的主流趋势。当前,在国际上延续了几十年的标准清晰度电视正向高清晰度电视全面跃进。高清电视以高分辨率的图像、16:9的画面、环绕声的音响,极大地满足了观众对电视节目欣赏不断增长的需求。1998年,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播出数字高清电视,目前,高清电视在发达国家已逐步成为现实。 高清电视在我国也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其产业与市场正在快速成长。2005年中央电视台开播了我国第一个有线高清频道。随后,上海文广、电影频道等相继开播了有线数字电视付费高清频道。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首次全程进行高清信号的制作,对我国高清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发展高清电视,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对于拉动内需,带动高清电视机、机顶盒等电子制造业,以及内容制作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是广播电视系统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平板显示器消费市场已充分启动,传输通道具备,许多电视台已具备高清节目制作能力,电视节目生产已向高清迈进,可以说我国发展高清电视的时机与条件已经成熟。 为进一步推动高清电视的发展与普及,考虑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广电总局及时制定了我国高清电视发展的基本思路:抓住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换的战略机遇期,积极推进现有电视频道节目的标清电视与高清电视同播,逐步实现标清电视向高清电视的过渡。所谓高标清同播,就是把现有的频道节目,以标清和高清同播的方式来同时播出,实现现有节目逐步的高清化,而不是开办新的频道。高标清同播方式可以减少初期投入成本,并解决节目层面的源动力问题,解决高清频道产业化运营问题,是我国推进高清技术发展的新举措,也是广播电视由标清向高清过渡的必由之路。 2009年8月6日,总局发了58号文《广电总局关于促进高清电视发展的通知》,正式批准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和北京卫视、上海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湖南卫视等5个频道(后又增加黑龙江卫视、广东卫视、深圳卫视、浙江卫视等4个频道)在9月28日进行高标清同播。该文件的出台,使我国高清电视发展迅速跃上一个新台阶。不仅明确了高清发展的方式和时间表,而且通过新上9

《幻境·2020中国沉浸产业发展白皮书》关键内容摘选

《幻境·2020中国沉浸产业发展白皮书》关键内容摘选 沉浸产业的现在和长期面临着三个最为主要矛盾: 如何进一步扩大“沉浸式”概念的认知(文旅商专业领域对于“沉浸式体验”概念的认知鲜有超过30%,而亲身经历过一次“沉浸式体验”的人群比重就更少,) 树立正确的“投资-开发-运营方法论”、 如何以更为专业的视野看待沉浸产业广袤的未来。 一、初步定义沉浸体验的概念、对沉浸设计方法论和沉浸产业进行解读; 1.沉浸体验能在诸多崛起的新型业态中以高达3800%的搜索增长量一枝独秀,是因为它提供给消费者的核心 价值与这个时代消费者独特的价值取向:个体感、存在感和价值感高度匹配。 2.沉浸体验是一种全新的网红型体验业态,常见于娱乐、展陈和文旅行业,可以为参与者带来炫耀、娱乐、社 交、成长等不同维度的价值。它的本意是形容人浸泡在水中的感受,而作为一种体验,它一改传统各类线下项目被动型的体验方式,通过各类个性化的模拟,包括:带入式情景、多感官包围、互动型叙事、社交需求实现和自我发现等方式创造出一个魔法圈,让参与的消费者能瞬时脱离现实环境,浸入到如同电影、游戏或梦境般的情境中,从而产生持续的临场愉悦感,并最终成为或成就梦想中的自我。 3.“沉浸体验深度模型”主要包含三个维度:(感官)包裹深度、(参与)叙事深度和互动深度。 A.(感官)包裹深度:虚拟现实; B.互动深度:参与者与沉浸环境中所有人与物的交互程度,人人之间交互最深; C.叙事深度:参与者与沉浸体验故事(或隐喻的故事)的关系,可分为:和故事不发生关系(或没有故事)、 看故事、部分参与叙事、作为主角主导叙事、现实与叙事无边界。 二、分析全球及中国本土沉浸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商业特点;

数字化转型-零售行业应用企业微信策略

数字化转型白皮书系列 零售行业应用企业微信策略

企业微信介绍 零售业的3大企业微信策略 将策略落地成实践 目录 生态系统功能介绍 3种销售相关的功能 客户连接及获取社交销售客户服务 何种企业适用? 六个步骤,量身定制您的解决方案实施阶段执行细节 010203

过去10年间,微信改变了人们的数字化生活方式和人际沟通方式。为了也给企业带来这样的改变,企业微信应运而生。企业微信让企业来连接员工,从而帮助他们便捷地进行个人和团队间的沟通。其丰富的开放平台架构让即使是最特殊的业务需求和场景也能得到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 微信的核心一直都是一对一的私人聊天,这是其最重要的使用场景,并且已从个人使用延展到了商业使用的范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它已经是业务交流中的主要沟通渠道。在企业中,此场景的最早使用者往往是销售人员。尽管看上去他们会反对新技术,事实上他们比营销团队更早采用和应用了微信。 现在,有了企业微信和客户个人微信的互通,零售品牌就有了让这些连接变得官方的机会,同时在整合数字化工具后,便可以赋能销售人员更加便捷地进行销售。 在本白皮书中,通过对三种企业微信策略的深度洞察,我们将剖析企业微信在实现客户连接和获取,通过社交销售策略进行线上销售,优化客户服务上的三类策略,帮助零售品牌了解早期使用者使用这些策略的成效。 引言 企业微信的目的是成为一款业务交流和内部办公数字化的革命性工具。对于销售团队,它可以支持客户获取和连接、客户服务和社交销售,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赋能销售人员。 “ ”

第一部分 企业微信介绍: 在开始前您应该了解的信息

腾讯微信团队的目的是将微信生态系统拓展到所有职业和私人生活领域。当数字化消融了品牌和终端用户之间的隔阂,企业微信的目标是进一步从企业内部消融隔阂,使企业可以在内外部都能智能地将正确的人员和信息进行连接,这让企业中的每一员都能担任服务和销售职能。 企业微信的设计目的是赋能企业来智慧和无缝地连接内部团队、亲密合作伙伴、供应链伙伴和终端客户。其最大的能力是平台的开放架构,这使得ISV(独立软件供应商)或开发合作伙伴能提供针对企业特定和独特业务需求的解决方案。每一个行业和企业都有独特的需求,而微信基本的开放性理念使得强大的以业务为核心的社交解决方案成为可能。开放生态系统的能力 企业微信生态系统赋能企业与内部团队、亲密合作伙伴、供应链伙伴和终端客户进行无缝连接。 “ ”

5G电信行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

5G 电信行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5G 新需求 (2) 1.1新的流量类型 (3) 1.2物联网 (3) 1.3AR/VR (5) 1.4关键任务型 (5) 1.5增强移动宽带 (5) 1.6数据层的性能 (6) 1.7网络效率 (6) 1.8运营效率 (7) 第二部分:5G 网络架构 (8) 2.1中国电信5G 目标网络架构——三朵云”网络总体架构 (9) 2.2中国联通构建AI 使能的CU-BE-Net2.0+ 新一代智能网络 (9) 2.3 中国移动提出“四新”5G智慧网络 (10) 第三部分:5G 网络演进策略 (11) 3.1中国电信5G 网络演进策略 (12) 3.2中国联通5G 服务化网络演进思路 (12) 3.3中国移动提出实施5G+ 计划 (13) 第四部分:5G 技术突破 (14) 4.1 5G 服务化架构及能力开放 (15) 4.2 4G/5G 互操作 (15) 4.3多网络融合 (15) 4.4多接入边缘计算 (15) 4.5网络切片 (16) 4.6人工智能技术 (16) 4.7分组核心:通论 (16) 4.8SDN (17) 4.9自动化、编排、报告和分析 (18) 第五部分:戴尔科技集团5G 实现 (19) 5.1数字化未来 (22) 5.25G 时代电信云 (33) 5.3NFV (35) 5.4边缘云网络 (36) 5.5灵动网络架构 (38) 5.6存储与大数据 (44) 5.7IoT/ 边缘计算 (55) 5.85G 增强型体验与案例 (57) 5.9戴尔科技集团在5G 的落地 (59)

第一部分: 5G 新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