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

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
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

中国企业 数字化转型白皮书
CHINESE ENTERPRISE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WHITE PAPER

什么是数字化转型
什么是 数字化转型
从2015年G20大会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大会议题以来,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新经济时代即数字经济时代政府及 产业界关注的重大课题。数字经济意味着数字化已经成 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数字化转型则是各类社会经济实 体进入数字经济的主要途径。

01|02
1.什么是数字化转型
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已经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路径。2010年以来,物联网、云计算、 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在各个行业带来了一道又一道的风口,但是这些技术究竟是如何影响着 我们的客户、企业的运营、企业的商业模式的?如何抓住这些新的机会趁势而上,打造数字经济时代的 新优势? 我们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就是企业借助数字化解决方案,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化、智能 化技术应用于企业,通过规划及实施商业模式转型、管理运营转型,为客户、企业和员工带来全新的数 字化价值提升,不断提升企业数字经济环境下的新型核心竞争能力。 今天的数字化转型是从昨天的互联网转型走来。互联网转型的基本出点是“连接”,数字化转型的基本 出发点是“虚实融合”、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数字化融合正在改变制造、零售、金融、建筑和房地产 等行业,新制造、新零售、新金融、新服务等数字化的新产业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数字化转型在企业的推行有五种基本类型,根据企业的数字化战略,企业可能选取其中一种或 多种数字化转型战略:
数字化营销转型:“两微一商”(微信、微博和电商)让数字化营销在中国企业中快速普及, 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成为数字化营销的重要创新利器; 数字化运营转型:以ERP为核心,包括CRM及SRM的数字化运营平台成为企业完善管理流 程、实现业务协作、提升决策透明度的重要基础; 数字化产品转型:数字化成为产品的新内核,远程连接、云体验和场景化体验给用户带来全新 的产品体验价值。数字化产品需要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为理念,以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 为手段,加快产品创新速度,快速满足产品个性化定制需求; 数字化服务转型: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实现产品远程连接、场景感知、需求预测、 远程诊断、主动服务,传统的响应型、低响应的服务需要加快向主动的、可预知的、实时感 知、快速适应的数字化服务转型。 数字化人才转型:数字化时代,需要实现流程、资产、设备与人员的数字化连接,亟需通过人 员赋能加快人员的数字化连接、协同、分析、决策能力,提升数字化时代人员的自治管理、自 主决策、自主经营、自我提升的能力。

企业数字化转型趋势
数字化转型给企业带来的挑战
行业特征识别与数字化 转型特征识别
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 驱动力、需求和挑战
DIGITIZATION
今天,绝大多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还在起步阶段。按照 业内的普遍共识,2016年才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元 年,90%以上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还处在初级阶段。但每 个行业都感受到了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把握 本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及时拟定数字化 转型策略才是企业赢取未来的关键。

03|04
2.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 动力、需求和挑战
企业数字化转型趋势
企业数字化转型市场洞察
市场洞察1:数字经济重塑企业生态
数字经济已经无所不在。中国信息化百人会的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 30.1%,规模达到22.4万亿元。针对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态势,国家政策层面即将发布数字经济发展战 略纲要,同时,国家层面正在发起“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 字经济交流与合作。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数字经济国家战略的实施,需要企业通过有效的数字化转 型,快速适应数字经济新生态、新模式。
市场洞察2:数字化转型加速产业融合
我们对20亿以上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调研表明,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已经步入深度融合的新阶段,数字化转 型已经为企业新共识。根据2017年下半年金蝶对全国50家二十亿以上的数字化转型灯塔客户初选企业的 调查,受互联网+及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推动,在全部50家企业中,96%的企业已经认识到数字化 对企业的市场、业务运营及商业模式已经带来重大影响。在这50家20亿以上的企业中,70%的企业将 在半年内启动全面的数字化转型规划,52%的企业已经在半年内启动数字化转型的试点或项目型计划。
市场洞察3:数字化转型重塑企业竞争优势
调查显示,创新商业模式,重构核心竞争优势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20亿以上营业规模的企 业,普遍在寻找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企业新旧发展动能转换的有效途径。在企业关注的未来核心竞争优 势中,商业模式本身并不能给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例如ofo首创的“单车共享”模式是全球第一个 无桩共享平台,但共享单车模式被快速模仿,商业模式创新本身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可持续竞争优势;同 时,单项能力的数字化转型也不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比如在线销售、传统电商或生产智能化等等单 一解决方案都难以给企业带来可持续竞争优势。企业要通过数字化转型构建核心优势,需要从新模式、 新业态、新生态进行全面的顶层设计,实施全面的数字化转型方案,确保数字化能力的全面提升。

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最新调查报告

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最新调查报告 1

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最新调查 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领域,也是中国企业发展中的必然过程,信息环境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竞争能力,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全面掌握企业信息化发展状况,是研究和推进中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也是IT企业制定发展策略和政 府制定相关政策的前提。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启动了<中国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状况调查>项目,并于底公布了调查结果。此次调查的对象是分布于各个行业的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838家企业。本次调查全面客观地反映了中国企业信息化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情况 1.硬件装备状况 (1)硬件平均拥有量 PC机的平均拥有量为265.2台,最多拥有2万台;笔记本电脑的平均拥有量为33.5台,最多拥有台;服务器的平均拥有量为33.5台,最多拥有2万台;集线器的平均拥有量为18.8台,最多拥有900台;各项设备的最低拥有量都是0台。 2

硬件的平均拥有量与企业规模相关。规模较大的企业硬件的拥有量较多。但服务器的情况有些特殊,大型企业的平均拥有量高于特大型企业。 硬件平均拥有量与行业的交叉分析显示:采矿企业PC拥有量遥遥领先,可能与此类企业的较大规模有关。交通运输邮政企业的笔记本电脑拥有量略高,可能与其工作移动性较高有关。(见表1) (2)PC百人拥有量 每百人PC平均拥有量为7.79台。分行业每百人PC拥有量,制造业中的电子和其它行业超过了平均值,分别为13.48台和8.97台,其中电子行业百人PC拥有量在所有行业中最高。拥有量超过了平均水平的还有建筑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采矿业的拥有量最低,只有3.7台,这可能与采矿业的职工结构有关。低于平均水平的行业还有机械、化工、医药、批发零售和社会服务业。还有,随着企业规模的减小每百人PC拥有量随之减少。 3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03-22 14:54中国国家企业网

为了系统、全面地了解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十五”规划情况,以指导和推动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于对520户国家重点企业和地方骨干企业的信息化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638份有效问卷(以下简称638户)。这些企业户数在全部企业中所占比重虽然不高,但其资产、销售、利润却占有相当比重,这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状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十五”趋势。现将本次调查结果和我们所做的分析报告如下: 一、638户企业基本情况 在所调查的企业中,分别有国家重点企业231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10户。 1.企业行业分布 被调查企业分布在机械、化工、纺织、电子、煤炭、汽车等33个行业(包括”未知”行业,凡未填报”隶属行业”一栏的企业归入此类,下同。)

2.企业地区分布 被调查企业覆盖除西藏、海南、新疆建设兵团以外的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如表1-2所示: 3.企业经济类型分布 被调查企业经济类型分布情况如表1-3所示:

4.企业规模分布 被调查企业规模分布情况如表1-4所示: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状况 1.大多数企业设有信息机构和信息主管 据调查统计:有488户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信息机构,占调查企业总数的76.5%;443户企业设有主管信息化工作的副经理、副厂长,占69.4%。在231户国家重点企业 中,85.7%的企业建立了专门信息管理机构,81%的企业设有信息主管。由此可见,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国家重点企业对信息化工作是比较重视的,是有组织保证的。 2.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情况 据调查统计:638户企业信息技术人员达到3929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4666人,占

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 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是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的一 个重要分项指标体系。这是我国推出的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信息化指标体系。 为了从效能上评估企业信息化水平、指导企业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经 过长时间研究,参考了国内外数十个方案的优长,提出了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企业信息化指标 体系。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综述 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是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的一个重要分项指标体系。这是我国推出的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信息化指标体系。 为了从效能上评估企业信息化水平、指导企业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经过长时间研究,参考了国内外数十个方案的优长,提出了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其中《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业经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印发全国试行。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南。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是为了正确和客观地评价中国企业信息化水平,引导企业信息化建立在有效益、务实、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它从宏观上指导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在微观上,使企业更准确地认识信息化的内涵,明确信息化的目的,制定正确的信息化战略,为企业信息化具体实施提供切实的帮助。同时也为政府了解企业信息化状况和进行相关决策服务。 企业信息化指标的作用 ·评测信息化水平 ·咨询、校验 ·避免浪费和错误 ·为企业信息化保驾护航 ·规避风险 ·引导IT服务商的行为 ·为评级提供依据企业信息化指标的指导思想 ·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指标的指导思想 ·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 ·符合中国国情 ·承认企业的特别的、个性化的信息化需求特点 ·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1. 目的性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任务出发,旨在引导企业信息化

最详细《2019产业互联网白皮书》解读

“产业互联网”已成为一个被广泛传播的流行词得到全社会的热点关注。 我们必须清晰认识到大势已至——政府要转型、产业要升级、金融要创新,以及科创板的推出、5G新技术的发展,这些力量正在聚合在一起,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着产业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我们也必须清晰认识到产业互联网的转型升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传统产业中积极突破创新,需要从企业家到“产业家”格局的思考和行动,也需要更多地研究借鉴以少走弯路、规避风险。 由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AMT(上海企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清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产技融创新平台结合多个产业互联网案例研究和咨询服务实践总结整理形成的《2019产业互联网白皮书》,系统总结中国产业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全面盘点产业互联网的前沿理论和最佳实践,为产业互联网转型提供实践指南。 本文将通过3个“三”、2个“五”、1个“12”、2个“100”带您一窥《2019产业互联网白皮书》的精华内容! 3个“三” 《2019产业互联网白皮书》是继2017版、2018版后的第三版

产业互联网的三层基础设施 产业互联网通过搭建“基础设施”进行连接和赋能。BAT、华为、移动、电信等提供了互联网时代适用于各行各业的通用基础设施,即跨产业的、通用性的技术服务平台。而产业互联网则通过深入研究产业场景,为垂直产业内的从业者提供集成性云服务,聚焦垂直产业链特点,解决垂直产业的痛点,成为该垂直产业的产业级基础设施。随着产业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成熟,在通用基础设施和产业级基础设施之间也会出现一些中间层基础设施,提供各个垂直产业平台间可复制的模块组件、可共享的服务和资源,从而为产业平台间的整合奠定基础。比如AMT产业互联网PaaS平台,可为各垂直产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在线交易结算、在线供应链金融等标准产品模块,同时通过PaaS平台可统一对接海关、物流、金融机构等相关的数据和资源,进一步可以帮助存在产业上下游关联的不同产业平台进行数据打通和连接整合,形成更大的产业链闭环。 产业互联网企业的三期估值 产业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阶段都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因此通过股权融资,适时的引入战略资本的力量,可有效推进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和市值提升。 在股权融资中,企业比较关心的是产业互联网公司该如何估值?白皮书总结了产业互联网企业三期估值的方法: 1)早期项目估值:早期项目一般商业模式未确定,凭借产业经验,创始人对于未来发展有大体思路。此阶段估值,首先看标杆。可以对标海内外同行,通过与同行各项创业要素的对比获得公司估值;如果公司属于行业首创,商业模式被认可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一定估值溢价。其次,看天资。在没有对标企业的情况下,考虑所在产业市场空间是否足够大,对于行业现有痛点的解决程度,市场空间越大、行业痛点越突出,估值越高;同时,产业互联网项目具有一定服务半径,创业企业所在区域产业密度是否足够,如果有1000亿市场空间则足够创业企业发展,是否是龙头企业转型、是否背靠大树、

电信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2018年)

电信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
——网络软化下的战略选择 (2018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018年7月

版权声明
本白皮书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 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 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前言
人类历史正经历第四次工业革命,数字化的浪潮席卷全球。这促 使电信运营商开启了数字化转型的历程。电信运营商的数字化转型是 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技术的创新,其内涵也不断地得到丰富。近期, 网络软化技术的发展再次使得电信运营商的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得以 扩展。转型从前期主要聚焦于业务层,发展为业务层、网络层和内部 管理运营更加全面的数字化转型,并且,网络软化驱动的数字化转型 成为电信运营商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部分。
相比其前期单一的做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而言,网络软化使得电 信运营商的数字化转型不再仅停留于业务层转型,更需要展开对企业 内部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层次变革。因为,网络软化使得电信运 营商的业务交付方式发生根本改变,对其核心能力提出了挑战,也从 思维模式、价值理念到人员技能和运营模式等都对电信运营商提出了 全方位的转型要求。如何实现这样的全面转型是电信运营商在整个数 字化浪潮中必须要交出的一份答卷。
本报告聚焦于网络软化进程中电信运营商普遍面临的三大重要 问题,生态位选择、运营组织方式变革和人才队伍转型。报告力图为 电信运营商数字化转型给出一些新的方向性和具体性的建议,为政府 推动电信行业升级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网络软化将给业务创新带来极大的灵活性,网络业务的个性化也 将提升客户体验,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从而大幅提升网络价值。

国内企业信息化现状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从七十年代开始起步,八十年代进行铺垫,九十年代中、后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1.意识上 随着体制转轨,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企业深切体会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发展也基本达成共识。总体上看,认识在不断提高,但在实际操作上的重视程度各个企业却相差很大。 2.需求上 1)成长企业信息化建设起点高,老企业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 改革开放后新成长起来的企业由于技术装备智能化水平高、市场观念和现代管理意识强,其信息化建设基础较好,很多企业在创建时就把信息化建设考虑在内。这些企业无论在信息化水平还是在信息化应用效果方面都比传统老企业具有明显优势。 2)企业效益好、外向型企业、具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大中型企业信息化需求较为强烈,效益不好、竞争领域相对狭窄以及小型企业信息化的需求相对不旺。 企业竞争环境越复杂、竞争压力越大,越要求企业信息化达到较高水平,但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保证程度及其实施效果。 3.应用深度上 1)基础应用的普及面较宽,重大信息工程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各种规模企业绝大部分都用上了微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许多大中型企业拥有相当多的信息技术设备,也培养和储备了一些自己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但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如MIS、MRPⅡ、ERP、CIMS等普及率低、水平也相对落后,有些企业应用效果不好。 2)信息化建设出现分层 目前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和运用的分布很不均衡。企业的中间技术层,尤其是设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已经初步实现计算机管理;但企业的决策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依旧很薄弱,基本停留在形象工程上,相关的报表满天飞;另一方面企业的末梢,如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计算机基本上是空白,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也即是目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战术层的居多,而企业的决策层和战略层是相当薄弱的,也是下一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点。 3)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因行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存在差异。

中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实践

中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实践白皮书

目录 前言:关于本白皮书 (3) 1.数字化转型战略:业务导向,数据驱动 (4) 1.1. 业务转型推动数字化转型 (4) 1.2. 数据驱动的运营:目标与路径 (5) 2.数字化基础设施与能力:实现数据资产全生命周期赋能 (5) 2.1. 拥抱产业物联网,强化数据资产生成与利用 (6) 2.2. 云架构与平台模式: (7) 2.3. 数据分析与AI应用,完成由数据到洞察的转变 (9) 2.4. 技术融合,数字孪生与数字主线赋能端到端智能运营 (10) 3.DPLS业务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优化生态体系的价值创造 (11) 3.1. 优化既有业务运营,提高效率与质量 (12) 3.2. 创新与差异化体验创造客户价值 (14) 3.3. 迈向新的商业模式与运营模式 (15) 4.展望未来 (18) 4.1. 智能化运营走向深入,对企业的运营模式影响深远 (18) 4.2. 变革将成常态,数字化转型成为长期持续的过程 (19) 4.3. 迈向拉动式经济,重构价值创造流程与生态体系 (19) 附录1. 名词与缩略语 (21) 附录2. 参考文献: (22)

前言:关于本白皮书 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践行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的运营水平与竞争力,已经成为 各国企业角力全球市场的重要议题。为此,多国政府推出了鼓励和推动本国企业数 字化转型的相关政策。在国内,旧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企业面临迫切的转型压 力,而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的业务转型,成为中国企业提高运营水平,迈向新增长模 式的重要路径。数字化协会常年关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致力于为已经踏上或即将 开启数字化转型之旅的企业,提供可供借鉴理论框架与实践案例,为中国企业的数 字化转型贡献力量。 数月之前,我们发布了?中国数字化白皮书?。作为学会数字化转型系列白皮书的开 篇,对于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大环境、转型的必要性及价值,以及数字化转型的 方法与路径等做了探讨。应广大会员要求,我们继续推出其续篇,将聚焦于数字化 转型的先进企业的转型实践,与大家分享。 我们的研究方法:汇集协会内相关领域的专家,首先基于行业内外影响力标准,进 行数字化转型案例企业的提名,然后通过会议讨论和投票模式进行筛选,确定入选 企业。在此基础上,对于相关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路径与实践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将 不同案例企业的成功实践进行汇总,获得跨行业的最佳实践,并结集成册,形成此 篇?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践白皮书?。本白皮书中,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分析 讨论主要涵盖转型战略,数字化基础设施与能力,以及基于数字化产品全生命周期 系统(DPLS)的运营优化与创新,具体结构如图1。 图1. 数字化转型分析模型 后续,我们还将陆续推出一系列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希望借此引发更加广泛的 关于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化运营的讨论,并为致力于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提供借鉴。

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

中国企业 数字化转型白皮书
CHINESE ENTERPRISE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WHITE PAPER

什么是数字化转型
什么是 数字化转型
从2015年G20大会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大会议题以来,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新经济时代即数字经济时代政府及 产业界关注的重大课题。数字经济意味着数字化已经成 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数字化转型则是各类社会经济实 体进入数字经济的主要途径。

01|02
1.什么是数字化转型
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已经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路径。2010年以来,物联网、云计算、 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在各个行业带来了一道又一道的风口,但是这些技术究竟是如何影响着 我们的客户、企业的运营、企业的商业模式的?如何抓住这些新的机会趁势而上,打造数字经济时代的 新优势? 我们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就是企业借助数字化解决方案,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化、智能 化技术应用于企业,通过规划及实施商业模式转型、管理运营转型,为客户、企业和员工带来全新的数 字化价值提升,不断提升企业数字经济环境下的新型核心竞争能力。 今天的数字化转型是从昨天的互联网转型走来。互联网转型的基本出点是“连接”,数字化转型的基本 出发点是“虚实融合”、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数字化融合正在改变制造、零售、金融、建筑和房地产 等行业,新制造、新零售、新金融、新服务等数字化的新产业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数字化转型在企业的推行有五种基本类型,根据企业的数字化战略,企业可能选取其中一种或 多种数字化转型战略:
数字化营销转型:“两微一商”(微信、微博和电商)让数字化营销在中国企业中快速普及, 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成为数字化营销的重要创新利器; 数字化运营转型:以ERP为核心,包括CRM及SRM的数字化运营平台成为企业完善管理流 程、实现业务协作、提升决策透明度的重要基础; 数字化产品转型:数字化成为产品的新内核,远程连接、云体验和场景化体验给用户带来全新 的产品体验价值。数字化产品需要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为理念,以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 为手段,加快产品创新速度,快速满足产品个性化定制需求; 数字化服务转型: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实现产品远程连接、场景感知、需求预测、 远程诊断、主动服务,传统的响应型、低响应的服务需要加快向主动的、可预知的、实时感 知、快速适应的数字化服务转型。 数字化人才转型:数字化时代,需要实现流程、资产、设备与人员的数字化连接,亟需通过人 员赋能加快人员的数字化连接、协同、分析、决策能力,提升数字化时代人员的自治管理、自 主决策、自主经营、自我提升的能力。

中国企业信息化战略与实施

中国企业信息化战略与实施(图)"信息化"是一种新兴生产力。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中国企业"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实施,"信息化"概念一时间铺天盖地,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家庭信息化、农村信息化、5+1工程…… 然而在中国企业信息化战略潮流之下,企业作为独立的利润中心,对"信息化"应该如何认识、如何面对呢? 一、中国企业信息化战略剖析 (一)什么是中国企业信息化战略? 顾名思义,信息化是围绕信息而生的一种手段,体现了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整体过程,其关键在于合理运用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对于企业来讲,信息化建设更突出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支撑品牌管理、生产管理、渠道管理等企业管理分支的手段和过程,其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市场和企业的内、外部客户。 (二)中国企业信息化战略意义何在? 作为中国大多数的本土企业,特别是集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传统行业,共性的问题是企业规模大、人员多、流程复杂,在现有的管理模式之下,决策随机、效率低下、信息散乱、资源浪费的现象普遍,生产、销售过程难以管控,客户获取、维系手段落后,企业跨越式发展遭遇瓶颈。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标准、通过科学的过程管控得以改善和解决。信息化不仅是一项技术,而更是一种管理理念,是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与必要条件。 (三)中国企业信息化战略建设可为企业带来什么? 1、提升管理水平,与国际化、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接轨。 2、实现企业资源利用最大化,形成核心竞争力。 3、弥补管理漏洞,提高企业各层级执行效率。 4、建立科学化预算、经营、分析体系,规避财务风险。 5、建立系统化营销体系和客户服务体系,提高企业的市场获取和

传统广告公司数字化转型白皮书

传统广告公司数字化转型白皮书2017转型服务商璧合科技案例研究 本产品保密并受到版权法保护

分析范畴和分析方法 数字化营销:指借助于互联网络、电脑通信技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来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 本分析内容主要研究在数字营销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传统广告公司数字化转型的现状、难点以及典型厂商分析。 本分析内容涉及的关键字包括:传统广告公司、数字营销、数字化转型。 本分析内容研究的国家和区域主要包括:中国大陆,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分析方法 本内容中的资料和数据来源于对行业公开信息的研究、对业内资深人士和相关企业高管的深度访谈,以及易观分析师综合以上内容作出的专业性判断和评价。 本内容中运用Analysys 易观的产业分析模型,并结合市场研究、行业研究和厂商研究,能够反映当前市场现状,趋势和规律,以及厂商的发展现状。 易观千帆A3算法升级说明 易观千帆“A3”算法引入了机器学习的方法,使易观千帆的数据更加准确地还原用户的真实行为、更加客观地评价产品的价值。整个算法的升级涉及到数据采集、清洗、计算的全过程: 1、采集端:升级SDK 以适应安卓7.0以上操作系统的开放API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升级“非用户主观行为”的过滤算法,在更准确识别的同时,避免“误杀” 2、数据处理端: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实现用户碎片行为的补全算法、升级设备唯一性识别算法、增加异常设备行为过滤算法等 3、算法模型:引入外部数据源结合易观自有数据形成混合分析定义及分析范畴

CONTENTS 目录 中国广告行业数字化转型背景及现状 传统广告公司数字化转型难点转型服务商璧合科技案例研究 010203

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白皮书

观点提要: — “以人为本”的信息化建设原则—— 调动组织内外全员创造性: ?协同能力随处可见 ?需要更熟悉的环境,以实现无缝协作 ?集中的事务提醒 ?有效应对非结构化数据 借助商业智能应对复杂性: ?赋予全员以决策能力 ?BI系统要更人性化 ?更加行业化的BI ?端到端的整合 ?注意投资保护 构建密切的客户关系: ?使用相关性强、直观易用的工具提高生产率 ?充分发挥整合解决方案的优势,全面满足企业各个部门的应用需求 ?利用新的构建客户关系的手段 服务器与客户端均衡并重: ?改变现有的信息化建设只重视后台的局面 ?桌面的管理和优化 ?移动终端的安全性挑战 建立动态的企业信息化应用架构: ?虚拟化下资源动态调整和应用快速部署 ?SOA让应用的全生命周期变得敏捷起来 ?云计算———实现动态企业信息化架构的最佳途径 1

目录 一、复杂而急剧变化的企业环境 1.1从道琼斯成分股变化看产业变迁 (3) 1.2企业环境变得日趋复杂而剧变 (4) 二、挑战:从环境复杂性中规避风险与寻找机会 2.1CEO面对的挑战 (5) 2.2CIO面对的新挑战 (6) 三、中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分析 3.1国内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7) 3.2国内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7)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新机遇 (8) 3.3以人为本—— 四、从与流程融合走向以人为本 4.1回归以人驱动业务之企业本源 (10) 4.2以人为本才能驾驭业务的复杂性 (12) 4.3借助以人为本的IT建设从复杂性中获益 (13) 五、建立以人为本的信息化 5.1调动组织内外全员创造性 (14) 5.2借助商业智能应对复杂性 (14) 5.3构建密切的客户关系 (15) 5.4服务器与客户端均衡并重 (16) 5.5建立动态的企业信息化应用架构 (16) 5.6以人为本的企业信息化应用架构 (17) 六、结论 6.1结论 (20) 2

《数字政府白皮书——AI时代的数字政府发展指引》(PPT全文详解)

《数字政府白皮书——AI时代的数字政府发展指引》(PPT 全文详解) 数据观获悉,近日,在“2017互联网+智慧中国年会”——数字政府与互联网+政务服务论坛上,国脉研究院副院长金婧发表了在数字政府领域的研究成果《数字政府白皮书——AI时代的数字政府发展指引》报告,以下为详情(实录系根据现场速记和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金婧:今天我的主题是《AI时代的数字政府发展指引》。最近大家一直在谈论数字政府,那么数字化概念对大家来说已经不陌生了。从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艾伯特·戈尔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之后,数字国家、数字城市、数字社区等概念都出来了,世界各国将数字治理提升为国家治理,乃至全球治理的战略层面。通过这样一组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到近几年在人工智能、共享经济、公益方面出现了很多值得关注的变化。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实际上也在经历着数字化洗礼、网络化重塑和分权化再造,这种情况下我们政府治理模式也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国脉对于数字政府相关研究主要是从基本内涵与表现特征、发展模式与实践案例、评价体系和未来展望这三方面展开的。今天时间有限我就其中观点和要点与大家分享。 一、基本内涵与表现特征

▊信息社会具有一体化、社会联动性高、复杂不确定性的特征,这种背景下需要从三个维度来理解数字政府:○数字政府是一种不断演进的政府形态 在不同的技术条件、需求阶段、社会响应趋势下,其所表现出来的特色、价值和影响等均不一样,本质上,数字政府是在web2.0技术、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不同技术的作用下,不同服务模式的驱动与用户需求的倒逼下,逐渐生成的政府新形态。 ○数字政府是一种数据驱动的组织范式 本质是数据驱动,无论是治理精细化、服务个性化,其背后是对数据价值的挖掘与运营,作为数据驱动的组织,数据作为一种资产、能源和组织灵魂与依归,电子政府、网络政府、智能政府等都是不同的数据价值爆发阶段对数字政府的再 定义。 ○数字政府是一种社会创新的开源平台 数字政府的终极模式是公民社会的成熟与自组织,主动参与政府事务并分担责任贡献力量解决问题,类似于Appstore的应用市场模式将出现,政府以开源平台模式呈现自身能力与资源,为社会创新力量提供二次创新与开发的基础资源。通过数字政府演进路线图可以直观看到以2013年大数据为基点,所有应用、设备、需求都出现爆发式增长和转变,数字化形态也从信息数字化到业务数字化再到组织数字化转变,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调查及分析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调查与分析(一)(霍国庆王能元)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呈现出企业个体之间的差异,也体现出信息化的共性。我国企业信息化有哪些特征?存在哪些问题与不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企业信息资源集成管理”课题组(以下简称本课题组)从企业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角度出发,深入调查并详细分析了我国企业信息化规划、信息机构、信息结构重组、信息成本、业务流程重组以及企业信息系统的基本情况,希望能为我国企业CIO提供有用的决策数据与理论参考。 1 样本企业基本信息 本次问卷调查(见附件一)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共获得有效问卷27份。以下是样本企业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企业属性与企业规模。 表1样本企业的属性 表2样本企业的规模 2信息化规划 根据本课题组的问卷分析结果(见附件二),24家企业的战略规划中包含信息战略规划,占样本总数的88.9%;20家企业制定了专门

的信息化规划,占样本总数的74%;被调查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内容则主要包括信息化目标、信息技术管理、信息化愿景、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化战略、信息化预算、知识管理、信息化组织和信息化环境等(见图1)。这些数据说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步入战略管理阶段,多数企业已经确立了信息战略意识,但从信息化规划的内容来看,我国企业的信息化规划还远不成熟,应付的思维还比较严重。 图1 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内容 3信息机构 为了适应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需要和响应不同信息部门的要求,我国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大多陆续建立了一系列信息组织,诸如隶属于董事会的战略咨询委员会和行业政策研究室、隶属于企业总部的战略规划部门(或企划部门)和竞争情报部门、隶属于宣传部门的信息传播组织、隶属于R&D部门的技术图书馆和科技情报室、隶属于办公室的文书/记录管理部门、隶属于工会组织的工会图书馆、隶属于人事部门的档案馆、隶属于总部或单独建制的IT中心和(或)电子商务部门以及隶属于各类分支机构、事业部、子公司乃至基层企业的信息组织等。这些信息组织没有能够像财务系统那样统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信息功能系统,它们分属企业的不同部门,为了赢得企业决策层的关注和认可并进而寻求生存与发展,彼此之间常常围绕资源配置和权利地位等敏感问题展开竞争,其结果不仅使冗余和重复建设愈演愈烈,而且也严重滞后了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本课题组就企业信息部门的设置问题进行了调查,表1是调查结果(详见附件二)。 表1 接受调查企业信息部门分布图

国内企业信息化现状

国内企业信息化现状 国内企业信息化现状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从七十年代开始起步,八十年代进行铺垫,九十年代中、后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体制转轨,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企业深切体会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发展也基本达成共识。总体上看,认识在不断提高,但在实际操作上的重视程度各个企业却相差很大。 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促使企业向信息化寻求出路,信息技术的成熟及成本下降也使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许多大中型企业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都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今后几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与此同时,网络化发展为中小企业利用信息,迅速崛起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其信息化建设的热情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并不逊色。 改革开放后新成长起来的企业由于技术装备智能化水平高、市场观念和现代管理意识强,其信息化建设基础较好,很多企业在创建时就把信息化建设考虑在内。这些企业无论在信息化水平还是在信息化应用效果方面都比传统老企业具有明显优势。 2)企业效益好、外向型企业、具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大中型企业信息化需求较为强烈,效益不好、竞争领域相对狭窄以及小型企业信息化的需求相对不旺。 企业竞争环境越复杂、竞争压力越大,越要求企业信息化达到较高水平,但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保证程度及其实施效果。 目前我国各种规模企业绝大部分都用上了微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处理

和辅助管理。许多大中型企业拥有相当多的信息技术设备,也培养和储备了一些自己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但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如MIS、MRPⅡ、ERP、CIMS等普及率低、水平也相对落后,有些企业应用效果不好。 目前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和运用的分布很不均衡。企业的中间技术层,尤其是设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已经初步实现计算机管理;但企业的决策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依旧很薄弱,基本停留在”形象工程”上,相关的报表满天飞;另一方面企业的末梢,如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计算机基本上是空白,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也即是目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战术层”的居多,而企业的”决策层”和”战略层”是相当薄弱的,也是下一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点。 总的来看,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企业管理水平高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相对较高;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企业管理落后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相对较低。 2000年”企业上网年”,很多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绝大多数企业起到的作用仅仅是停留在媒体的简单扩充上,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深层的挖掘,尤其是电子商务的运用上还非常落后。 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的研究上取得一定的成绩,尤其是在体系的建立上的研究已经到达了一定的深度,但是在相关技术转换为产品,相关产品转换为产业的程度较低,很多的科研成果被科研院所束之高阁,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成效。已经转换的技术,因企业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或规模较小或相关的政策扶持较少,没有形成整体的规模效果。 随着企业计算机技术运用的不断深入,不同软件间,尤其是不同部门间的数据信息不能共享,设计、管理、生产的数据不能进行交流,数据出现脱节,即产生”

中国数字化制造白皮书V7

中国数字化制造白皮书 White Paper of Digital Manufacturing in China 2011年3月

目录 摘要 (3) 1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制造之“惑” (4) 1.1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与变迁 (4) 1.2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制造瓶颈问题 (6) 1.3中国制造业提升制造能力的关键途径 (8) 2数字化制造的内涵及关键技术 (10) 2.1数字化制造的定义 (10) 2.2数字化制造关键技术 (12) 2.3数字化制造的价值 (23) 3数字化制造行业应用分析 (26) 3.1数字化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船舶行业的应用 (26) 3.2数字化制造技术在装备制造业的应用 (28) 3.3数字化制造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29) 3.4数字化制造技术在高科技电子行业的应用 (32) 4数字化制造应用路线图 (35) 4.1应用数字化制造的误区 (35) 4.2应用数字化制造的步骤 (36) 5数字化制造主要产品与解决方案概览 (37) 5.1数字化制造系统解决方案 (37) 5.2国内外数字化制造解决方案分析 (41) 6数字化制造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展望 (43) 6.1行业应用工具越来越丰富 (43) 6.2系统的易用性增强 (44) 6.3与其它信息系统的集成越来越紧密 (44) 6.4应用行业迅速扩展 (45)

摘要 中国制造业企业正处于调整和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但除了对核心技术的渴求外,制造企业的制造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提升制造企业的制造能力的关键途径就是利用数字化制造技术提升工艺规划、设计、仿真能力、工艺性布局和物流路线的设计和规划能力,提升质量设计水平。 本报告是e-works Research在深入分析制造企业对工艺规划、设计和仿真需求,并对目前主流的数字化制造解决方案进行深入了解后撰写而成。 本报告第一章阐述了中国制造企业正处于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的转型过程中,面临的诸如产品质量、交付周期、工艺设计和验证等诸多瓶颈问题,剖析了中国制造业的制造之“惑”。 在第二章中,e-works Research根据制造企业工艺规划、工艺设计和工艺仿真的需求对“数字化制造”这一概念进行了定义,详细分析了数字化制造中的关键技术以及制造企业应用数字化制造技术能够产生的价值。 第三章则重点阐述了数字化制造在航空/航天/船舶、装备制造、汽车以及高科技电子行业的应用重点以及应用价值,并分别介绍了在这四个行业中成功应用数字化制造技术的企业案例。 数字化制造技术并非高不可攀的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从被提出到日臻成熟,其核心目的都是利用信息技术在计算机上规划、设计和仿真整个生产加工过程,从而在实际产品被生产出来之前验证企业的工艺流程、物流布局、操作性能等信息,它并不受到企业规模、产品复杂程度的限制。在第四章中,e-works Research重点阐述了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应用误区以及成功应用数字化制造技术的步骤。 在第五章中,报告重点对目前市场中主流的数字化制造领域的软件以及解决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在众多的数字化制造软件及解决方案中,Siemens PLM Software是唯一具有全面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最后,报告对数字化制造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报告认为,数字化制造技术能够帮助中国制造企业解决困扰数十年的工艺规划、工艺设计、工艺管理的瓶颈问题,可以有效帮助制造企业提升制造能力。 e-works Research衷心希望,本报告能够对中国制造业提升制造能力、制造质量和制造效率,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

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其信息化程度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关键。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从早先的MRP,到目前逐渐深入和扩展的ERP,再到方兴未艾的电子商务,组成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大致历程。 内部资源相对丰富 企业信息化既受到企业内部资源的限制,同时也受到企业外部基础设施的制约。从目前情况看,企业内部资源相对来讲已不再是信息化的瓶颈,而外部基础设施却明显不足。 从硬件资源看,CCID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企业中台式机、打印机的拥有率几乎为100%,服务器的拥有率也超过了50%。大型企业中有近4成的企业电脑拥有量在100台以上,并且预购率仍然很高,这说明台式机已从耐用品逐渐演变为易耗品(见图1)。 在企业硬件资源中,联想的台式机和服务器、Epson的打印机、梅兰日兰的UPS、3的交换器、Cisco的路由器有很高的渗透率(见图2)。

在网络建设方面,目前已有近一半的企业拥有局域网,对于暂时没有局域网的企业,表示未来三年内会建立自己局域网的逾4成。在外部网建设方面,贸易企业的外部网拥有率较高(35.1%),其次是石油、电子企业,上述三行业的外部网建设好于其他行业。在所调查的企业中,33.8%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网站和独立域名。(见图3) 从软件资源看,目前,企业所拥有的软件资源主要集中在操作系统、系统维护软件、办公自动化软件和财务软件等基础软件上。(见表1) 表1:企业软件资源拥有情况 软件 操作系统 杀毒软件 网管软件 办公自动化软件 生产及管理自动化软件 拥有率% 98.9 90.8 22.4 89.7 15.6

2020年(发展战略)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

(发展战略)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从七十年代开始起步,八十年代进行铺垫,九十年代中、后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1.意识上 随着体制转轨,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企业深切体会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化能够促进企业发展也基本达成共识。总体上见,认识于不断提高,但于实际操作上的重视程度各个企业却相差很大。 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促使企业向信息化寻求出路,信息技术的成熟及成本下降也使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的积极性进壹步提高。许多大中型企业于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均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今后几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和此同时,网络化发展为中小企业利用信息,迅速崛起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其信息化建设的热情和大中型企业相比且不逊色。 2.需求上 1)成长企业信息化建设起点高,老企业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 改革开放后新成长起来的企业由于技术装备智能化水平高、市场观念和现代管理意识强,其信息化建设基础较好,很多企业于创建时就把信息化建设考虑于内。这些企业无论于信息化水平仍是于信息化应用效果方面均比传统老企业具有明显优势。 2)企业效益好、外向型企业、具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大中型企业信息化需求较为强烈,效益不好、竞争领域相对狭窄以及小型企业信息化的需求相对不旺。企业竞争环境越复杂、竞争压力越大,越要求企业信息化达到较高水平,但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企业于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保证程度及其实施效果。

3.应用深度上 1)基础应用的普及面较宽,重大信息工程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各种规模企业绝大部分均用上了微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许多大中型企业拥有相当多的信息技术设备,也培养和储备了壹些自己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但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如MIS、MRPⅡ、ERP、CIMS等普及率低、水平也相对落后,有些企业应用效果不好。 2)信息化建设出现"分层" 目前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和运用的分布很不均衡。企业的中间技术层,尤其是设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已经初步实现计算机管理;但企业的决策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依旧很薄弱,基本停留于"形象工程"上,关联的报表满天飞;另壹方面企业的末梢,如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计算机基本上是空白,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出中间大,俩头小的格局,也即是目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仍处于"战术层"的居多,而企业的"决策层"和"战略层"是相当薄弱的,也是下壹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壹个重点。 3)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因行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存于差异。 总的来见,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企业管理水平高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相对较高;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企业管理落后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相对较低。 4)企业上网数量逐渐增多,可是应用网络进行交易的少 2000年"企业上网年",很多企业均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可是绝大多数企业起到的作用仅仅是停留于媒体的简单扩充上,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深层的挖

数字化创新与数字化转型的对比分析

“数字化创新”与“数字化转型”的对比分析 近年来,企业对“数字化”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企业管理者们开始逐渐了解各种新兴的数字化技术(例如云、移动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微服务、DEVOPS等)以及接受数字化的产品管理、组织变革的思想,不少企业成立了数字化部门,设立了首席数字官(CDO)的高管岗位。 企业的数字化进程远远不止于新技术的应用,而是组织再造和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在实际推进中,很多企业对于核心业务数字化和利用数字化进行商业创新这两个数字化举措,如何分别推进存在困惑。我认为,“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创新”是两种不同的企业活动,从理念、应用、技术、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区别,企业开展这两种活动,应该由不同的组织体系来承载,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下表是我对两个概念的分析对比:

企业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可以看作企业信息化的升级版,“信息化”和“数字化”从技术到方法存在差别,我过去有多篇文章论述,链接如下,在此不赘述。数字化转型基本假设是企业的核心业务(即客户、产品、价值链)并不发生实质性变化,只是:?客户交互更个性化 ?产品开发更市场化 ?供应链更柔性化 ?线性价值链变成网络状的价值生态 构造实时企业| 数字化转型之企业架构转型 IT战略规划| 数字化取代了信息化吗?不,是双模式 数字化转型| 新时代数字化实施的三个核心议题 数字化转型,首先得“数字化” 互联网时代的新兴公司,作为零售企业的阿里巴巴、作为汽车厂的特斯拉、作为旅行住宿服务的爱彼迎、提供互联网保险服务的众安保险、提供金融服务的蚂蚁金服等等,他们都是“原生的数字化公司”,具备了两项特点: 1.业务运营完全数字化 2.基于开放平台,通过API打造商业生态

《中国小微企业白皮书》发布

广发银行发布国内首个小微企业健康指数,推小微金融创新惠及千万 “生意人” ——广发银行在京发布《中国小微企业白皮书》1月6日,广发银行携手国际知名调研机构在京发布《中国小微企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并推出国内首个“小微企业健康指数”,为科学评估小微企业生存状态、构建小微企业健康度量化分析奠定基础。据介绍,本次白皮书调研工作历时近一年,覆盖环渤海、长三角以及珠三角三大经济圈,重点选取小微企业数量最集中的12个城市、中小微企业占比最高的15个行业进行调研,以最大限度反映我国小微企业真实生存状态和金融需求。 广发银行小微企业健康指数显示,三分之一中国小微企业“综合健康指数”低于基准值,处于“亚健康状态”,经营发展较为困难。医药、文体用品及器材、鞋包行业指数偏低,经营压力较重。“行业竞争激烈”、“成本压力大,利润低”、“整体经济环境不好”、“税负过重”以及“融资难”是目前我国小微企业经营发展面临的五大共性问题。金融服务对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广发银行行长利明献表示:“小微企业数量庞大,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一国经济健康程度的晴雨表。但是由于规模小,小微企业抵御宏观经济波动和行业竞争冲击的能力较弱,在发展过程中亟需多方面资源支持。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中流砥柱在支持小微金融发展方面责无旁贷。广发银行一向积极推动小微金融创新,以扶持我

国中小微企业发展为己任。广发银行发起本次调研并发布白皮书,就是希望深度挖掘中国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服务需求,为推动小微金融创新、助力小微企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小微企业呼唤个性化金融服务 本次调研从小微企业不同经营周期以及不同行业两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求进行了深入专业的洞察。 据《白皮书》显示,处在不同经营周期的小微企业,往往在经营心态和融资动机两个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对金融产品服务的需求重点也有较大差异。 如处于生存期(3年以下)的企业经营信心低,融资需求高,更偏向信用贷及时效性高的产品;步入平稳期(3-7年)的企业健康指数明显上升,融资需求旺盛,融资频率较高,需要循环授信类产品,对POS设备以及企业现金管理服务的需求开始上升;处于扩张期(7-10年)的企业扩张性需求以及转型需求最高, 信贷需求强烈,对企业资金管理服务需求较大。而步入10年以上(成熟期)的企业“信心指数”表现最佳,但“信贷指数”下降,偏好低利率抵押性贷款产品,对供应链资源整合服务以及企业资产管理需求较大。 从调研结果来看,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普遍呈现周期短、金额小、频次高、时间急的特征,不仅需要更个性化的信贷产品,也亟需个性化的综合金融服务产品,以支持企业健康发展。这对金融机构的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