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蒸馏 萃取和分液课时作业

1.1.3蒸馏 萃取和分液课时作业
1.1.3蒸馏 萃取和分液课时作业

1.1.3蒸馏萃取和分液课时作业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双选题)下列有关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中,正确的是( )

A.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晶体采用蒸发的方法

B.除去酒精中含有的少量水采用蒸馏的方法

C.将碘晶体中含有的少量沙子除去采用蒸馏的方法

D.从碘水中获得碘的晶体采用过滤的方法

解析:本题物质的分离问题实质属于除杂问题。

答案:AB

2.下列各项操作错误的是 ( )

A.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的操作可选用分液漏斗,而后静置分液

B.进行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端流出,上层液体则从上口倒出

C.萃取、分液前需对分液漏斗检漏

D.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需将上面的塞子拿下(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

解析:萃取的基本操作是本题考查的内容。

答案:A

3.下列仪器:①容量瓶,②蒸馏烧瓶,③漏斗,④燃烧匙,⑤天平,⑥分液漏斗,⑦胶头滴管。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A.①③⑤B.②④⑦

C.①②⑥ D.②③⑥

解析:容量瓶是用来配制溶液的;燃烧匙是少量固体和液体反应的仪器;天平是用来称量物质质量的仪器;胶头滴管是用来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

答案:D

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杂质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 KCl溶液I2酒精,萃取

B KNO3K2SO4Ba(NO3)2溶液,过滤

C Cu CuO 盐酸,过滤

D CaCO3CaO H2O,过滤

解析:酒精与水互溶,不能用作萃取剂,可以改为四氯化碳或苯等。

答案:A

5.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操作不正确的是( )

A.除去N2中的少量O2,可通过灼热的Cu网后,收集气体

B.除去FeCl3溶液中Fe(OH)3沉淀可以过滤

C.除去乙醇中的少量NaCl,可用蒸馏的方法

D.重结晶不能用于提纯物质

解析:C项中蒸馏得乙醇,即除NaCl;D项中重结晶可用于提纯物质。

答案:D

6.下列每组中的两对物质,都能用分液漏斗分离且油层由分液漏斗上口倒出的是( ) A.汽油和水、四氯化碳和水

B.汽油和水、苯和水

C.食用油和水、醋酸和水

D.葡萄糖和水、酒精和水

解析:A项中四氯化碳比水重,分液时油层从下口倒出;B项中都不互溶,且两组中的有机物都比水轻,分液时均从上口倒出;C项中醋酸与水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D项中都是均相体系(溶解在一起),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答案:B

7.下列分离和提纯的实验中,所选用的方法或仪器不正确的是( )

序号 A B C D

实验目的制取蒸馏水分离水和植物油分离食盐水与泥

从浓食盐水中得到氯

化钠晶体

分离方法蒸馏分液萃取蒸发

选用仪器

解析:A项中的仪器为带有支管的蒸馏烧瓶,A项正确;水和植物油不能互溶,需采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故B项正确;蒸发食盐水得到氯化钠晶体所用仪器为蒸发皿,故D项正确。

答案:C

8.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C.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完全蒸干

D.洗涤沉淀的方法是向漏斗中加水,使水没过沉淀,等水流完后再重复操作几次

解析:在蒸发结晶操作中,当蒸发皿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把剩余液体蒸干。

9.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涉及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海带灼烧成灰应在坩埚中进行;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碘的苯溶液在分液漏斗中位于上层,应待下层液体放出后从上口倒出;分离碘并回收苯应用蒸馏的方法,用水浴加热能控制温度,温度太高碘易升华。

答案:D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检验Cl-的试剂是硝酸银和硝酸

B.检验SO2-4的试剂是氯化钡和盐酸

C.检验CO2-3的试剂是盐酸、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钙

D.向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即可证明有SO2-4

解析:向含Ag+或CO2-3、SO2-3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也会生成白色沉淀,D错误。

答案:D

11.下列萃取与分液结合进行的操作(用CCl4为萃取剂,从碘水中萃取碘)中错误的是( ) A.饱和碘水和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后,塞上上口部的塞子,用一手压住分液漏斗上口部,一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

B.静置,待分液漏斗中液体分层后,先使分液漏斗内外空气相通(准备放出液体)

C.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全部下层液体沿承接液体的烧杯内壁慢慢流出

D.最后继续打开活塞,另用容器承接并保存上层液体

解析: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须从上口倒出。

答案:D

12.现有三组溶液:①含有水分的植物油中除去水分;②回收碘的CCl4溶液中的CCl4;③用食用酒精浸泡中草药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

解析:植物油与水互不相溶,用分液法分离;碘溶解在CCl4中,要分离得到CCl4应采用蒸馏的方法;酒精提纯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是利用其在酒精中溶解度大的性质,属萃取。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10分)已知乙醇的沸点为78.3 ℃,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且在78.15 ℃时与水可形成95.57%(体积分数,下同)的恒沸混合物(即水和酒精可同时挥发)。酒精中的水可加入生石灰除去,反应如下:CaO+H2O===Ca(OH)2,CaO 和Ca(OH)2均不溶于酒精。

某化学活动小组要用35%的酒精制取无水酒精,设计了如下四种方案。

方案一:对35%的酒精直接蒸馏得无水酒精。

方案二:先对35%的酒精蒸馏得95.57%的酒精,再加入生石灰,然后进行蒸馏得无水酒精。

方案三:用CCl4对35%的酒精进行萃取,然后对酒精的CCl4溶液进行蒸馏得无水酒精。

方案四:向35%的酒精中直接加入生石灰,然后进行蒸馏得无水酒精。

请对四种方案进行评价,回答下列问题:

(1)最好的方案是________,错误的方案是________,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余方案的不足是________。

(3)用最好的方案进行实验时,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

(4)蒸馏操作中要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三项即可)。

解析:酒精与水可形成95.57%的恒沸混合物,直接蒸馏无法得无水酒精。CaO和Ca(OH)2都是不溶于酒精、难挥发的固体,95.57%的酒精中加入生石灰再蒸馏可以制取无水酒精。若向35%的酒精中直接加入生石灰进行蒸馏,水太多,消耗生石灰太多。酒精与水混溶,不能用CCl4萃取。故四个方案中最好的是方案二,错误的是方案一和方案三。

蒸馏时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温度计和酒精灯。蒸馏操作中要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冷凝水的流向,加热时温度的控制,为保证蒸气的及时冷却,还应该先通冷凝水后加热。

答案:(1)方案二方案一和方案三方案一,酒精与水可形成95.57%的恒沸混合物,直接蒸馏无法得无水酒精;方案三,酒精与水混溶,不能用CCl4萃取

(2)方案四的酒精中水太多,要消耗大量的生石灰

(3)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温度计和酒精灯

(4)温度计水银球要在烧瓶支管口处;冷凝水要下口进上口出;加热时要适当调整酒精灯的位置,以控制温度;先通冷凝水后加热(回答三项即可)

14.(10分)工业酒精是含水约4%的液态乙醇。向工业酒精中加入生石灰,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CaO+H2O===Ca(OH)2],且生成物不溶于乙醇。要在实验室中将工业酒精转化为无水乙醇,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填写代号)________。

A.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后过滤

B.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后蒸馏

C.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分液

(2)在你选择需要加热的实验方法中,需用的玻璃仪器除酒精灯以外,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方法的实验步骤里,紧挨加热之前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并且对此要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酒精灯作热源,在加热过程中要适量调整酒精灯的上下或左右位置,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CaO、Ca(OH)2是不溶于酒精、难挥发的固体,酒精是易挥发的液体。因此,由蒸馏的定义及适用情形,可知采用蒸馏最佳。

(2)蒸馏操作中的玻璃仪器,不要答铁架台。在蒸馏操作中,为了确保馏出的蒸气及时得到冷却,要先向冷凝管内通冷却水,然后才能进行加热。为了提高冷却效果,一般采取逆流操作。

(3)进行蒸馏操作时,要根据组分沸点,使蒸馏烧瓶内的支管口保持恒温。温度的显示靠温度计,温度的调节可通过控制热源的强弱来实现。

答案:(1)C

(2)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向冷凝管内加冷却水使水从冷凝管的下口进,上口出

(3)使蒸馏烧瓶内的支管口处保持某一恒温

15.(10分)已知A、B、C、D四种物质的一些物理性质如下表。

A B C D

分散到水中悬浊液无色溶液液体分层,且下层为无色

油状液体

无色溶

熔点/℃ 1 452 -21.3 -11.5 801

沸点/℃ 1 703 78.9 117 1 210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若已知A与D不发生反应,且均不与水反应。

①欲从A、D的混合物中分离提纯D,需进行的操作:a溶解;b________(填操作名称,下同);c________。

②上述a、b、c操作过程中均需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为________。

(2)从B的水溶液中分离出B的操作名称为________。

(3)从C与水的混合物中分离提纯C,所需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

解析:(1)①根据题中信息可知,A不溶于水,D溶于水,因此,欲从A、D的混合物中分离提纯D,首先要进行过滤,得到D的溶液,再蒸发结晶即可得到D。②溶解、过滤和蒸发结晶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2)B与水互溶,但其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差较大,因此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3)C与水不互溶,因此从C与水的混合物中分离提纯C,可采取分液的方法。分液时需要用到分液漏斗和烧杯。

答案:(1)①过滤蒸发结晶②玻璃棒(2)蒸馏(3)分液漏斗、烧杯

16.(11分)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洋植物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

海藻――→灼烧海藻灰――→浸泡悬浊液――→①含I -

的溶液――→②X ――→③Y ―→晶态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将上述流程②③设计成如图所示实验。

已知: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 2+2KI===2KCl +I 2。

(1)写出提取流程中①③实验操作的名称:①____________,③________。

(2)四氯化碳是无色、密度比水大的液体。F 中下层液体的颜色为________色,上层液体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

(3)从F 中得到碘单质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解析:(1)从实验流程看①操作为过滤,③操作为萃取。(2)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后,上层液体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KCl 。(3)分液后得到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用蒸馏的方法可得到I 2。

答案:(1)①过滤 ③萃取 (2)紫 KCl (3)分液、蒸馏

17.(11分)某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大量的K +

、Cl -

、Br -

,还有少量的Ca 2+

、Mg 2+

、SO 2-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这种废液来制取较纯净的氯化钾晶体及液溴(Br 2),他们设计了如下流程图(提示:图中“……”是使Br -

变为Br 2的反应过程)。

试剂a 须从以下试剂中选择:饱和Na 2CO 3溶液、饱和K 2CO 3溶液、KOH 溶液、BaCl 2溶液、Ba(NO 3)2溶液、稀盐酸。请根据以上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②、③、④、⑤的名称依次是________(填字母) A .萃取、过滤、分液、过滤、蒸发结晶 B .萃取、分液、蒸馏、过滤、蒸发结晶 C .分液、萃取、过滤、过滤、蒸发结晶 D .萃取、分液、分液、过滤、蒸发结晶 (2)除去无色液体Ⅰ中的Ca

2+

、Mg

2+

、SO 2-

4,选出a 所代表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至pH =7”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填名称)。

(4)操作⑤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酒精灯外还有________(填仪器名称)。

解析:(1)由流程图知,无色液体Ⅰ中含有K+、Cl-、Ca2+、Mg2+、SO2-4,无色液体Ⅲ中只含有K+、Cl-,则试剂a的作用是除去Ca2+、Mg2+、SO2-4。操作①是萃取,操作②是将互不相溶的两液体分开——分液,操作③是将沸点不同的两液体分开——蒸馏,操作④是将溶液与沉淀分离——过滤,操作⑤是将KCl从其水溶液中提取出来——结晶。(2)除杂时,除杂试剂应过量,且不能引入新杂质。除去Ca2+,用K2CO3溶液;除去Mg2+,用KOH 溶液;除去SO2-4,用BaCl2溶液。所以除去KCl溶液中的Ca2+、Mg2+、SO2-4,只要满足加BaCl2溶液在加K2CO3溶液之前即可。(3)由以上分析知,溶液中还含有杂质CO2-3和OH-,所以需用盐酸来中和过量的KOH及K2CO3。(4)由于操作⑤的实验步骤是蒸发结晶,蒸发时需要用到蒸发皿,蒸发皿需要放在铁圈上,需用酒精灯加热和玻璃棒搅拌。所以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还有玻璃棒。

答案:(1)B (2)BaCl2溶液、饱和K2CO3溶液、KOH溶液(或KOH溶液、BaCl2溶液、饱和K2CO3溶液或BaCl2溶液、KOH溶液、饱和K2CO3溶液) (3)中和过量的KOH及K2CO3稀盐酸(4)玻璃棒

分液漏斗的分类及使用方法(附萃取操作)

分液漏斗的分类及试用方法(附萃取操作) 一、分液漏斗分为:球形分液漏斗(如图1a)、梨形分液漏斗(如图1b)、梨形刻度分液漏斗(如图1c)(一般:上面的塞子称为活塞,下面颈脖子上的塞子称为旋塞) 图1a 图1b

图1c 二、分液漏斗用于气体发生器中控制加液,也常用于互不相溶的几种液体的分离。 梨形分液漏斗多用于分液操作使用,球形分液漏斗多用于滴加反应液使用。 三、使用注意事项 1、球形分液漏斗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使用前玻璃活塞应涂薄层凡士林,但不可大多,以免阻塞流液孔。使用时, 左手虎口顶住漏斗球,用姆指食指转动活塞控制加液。此时玻璃活塞的小槽要与漏斗口侧面小孔对齐相通,才便加液顺利进行。 2) 作加液器时,漏斗下端不能浸入液面下。 3) 无论选用何种形状的分液漏斗,加入全部液体的总体积不得超过其容量的 3/4。 2、梨形分液漏斗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②混合液体倒入分液漏斗,将分液漏斗置于铁圈上静置

③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再打开旋塞,使下层液体(水)从分液漏斗下端放出,待油水界面与旋塞上口相切即可关闭旋塞; ④把上层液体(油)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注意:若用梨形分液漏斗进行萃取操作:振荡时,活塞的小槽应与漏斗口侧面小孔错位封闭塞紧。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颈流出,上层液体要从漏斗口倾出。 注意:分液漏斗洗干净后把塞子拿出来,不要插在分液漏斗里面,尤其是要进烘箱前;长期不用分液漏斗时,应在活塞面加夹一纸条防止粘连。并用一橡筋套住活塞,以免失落。 四、安装 盛有液体的分液漏斗,应妥善放置,否则玻塞及活塞易脱落,倾洒液体,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正确的支架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将其放在用石棉绳或塑料膜缠扎好的铁环上,铁环则牢固地被固定在铁支台的适当高度(见图2);另一种是在漏斗颈上配一塞子,然后用单爪夹牢固地将其夹住并固定在铁支台的适当高度(见图3)。但不论如何放置,从漏斗口接受放出液体的容器内壁都应贴紧漏斗颈

《蒸馏和萃取》教案

《蒸馏和萃取》教学教案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课时2 教学目标①掌握蒸馏和萃取的原理和操作 ②掌握蒸馏和萃取在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③掌握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④掌握冷凝管、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 教材分析重点蒸馏和萃取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难点学会对混合物采取合理的分离和提纯方法教具课件、课本、习题资料 教学过程【课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粗盐的提纯,通过除杂过滤的方法可得到比较纯 的盐水,大家想想如果我们要把盐水变成淡水,该怎么做呢?看过电影《少年派》的举个手,派在海上漂泊的时候是怎么获得可饮用的淡水的呢?当年郑和下西洋,那么长一段时间,他们是怎么解决长期在海上漂泊的吃水问题? 【展示】用课件放照片,加深了解。 【提问】在做汤的时候,大家观察过锅盖吗?锅盖上有水珠,这水珠与汤不同,这水珠什么成分呢?为什么会有水珠呢? 【学生】这是因为汤沸腾之后,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锅盖而凝成水珠附于锅盖。【讲解】那么这是个什么过程呢?这个过程在化学上我们称为蒸馏,是一种分离 混合物的方法,那么是分离什么样的物质呢? 【学生】分离沸点不一样的混合物。 【过渡】是的,所以蒸馏是一种分离提纯的方法,上节课学过过滤和蒸发两种分 离提纯的方法,本节课将学习另外两种分离提纯的方法:蒸馏和萃取。 1.蒸馏的原理 【讲解】蒸馏原理:互溶的液体沸点不同,加热使沸点低的液体组份汽化,再冷 凝为液体加以收集,以分离液体混合物。 【提问】那蒸馏和蒸发一样的吗,有哪些地地方不同呢? 【学生】蒸馏需要将蒸发出来的液体冷凝,蒸发是物理现象,蒸馏是物质提纯的 方法。 【讲解】是的,蒸发和蒸馏有本质性的区别,(放映ppt)通过这个表格来了解 它们的区别: 蒸发蒸馏 实 验 装 置 图 原理液体汽化的过程 利用沸点不同,沸点低的先汽化,在冷凝成液 体收集 本质物理现象物质提纯方法 目的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为了收集蒸汽的冷凝液体

《蒸馏和萃取》知识总结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3课时蒸馏和萃取 知识点一:蒸馏 1. 原理:利用互溶的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2. 实验仪器 ①蒸馏烧瓶:蒸馏烧瓶属于烧瓶类。 蒸馏烧瓶与普通烧瓶不同的地方,在于瓶颈部位有一略向下的支管,它是专门用来蒸馏液体的容器。蒸馏烧瓶有减压蒸馏烧瓶及常压蒸馏烧瓶2类。常压蒸榴烧瓶也分支管在瓶颈上都、中部和下部的3种,蒸馏沸点较高的液体,选用支管在瓶颈下部的蒸馏烧瓶,沸点较低的则用支管在上都的蒸馏烧瓶。而支管位于瓶颈中部者,常用来蒸馏一般沸点的液体。 蒸馏烧瓶的规格以容积大小区别,常用为150mL和250mL 2种。 ②冷凝器:冷凝器又叫冷凝管,是用来将蒸气冷凝为液体的仪器。 冷凝器根据不同使用要求有多种结构不同的类型。内管有直型(如图1-3 中所示)、蛇形和球形3种。直型冷凝器构造简单,常用于冷凝沸点较高的液体,蛇形冷凝管特别适用于沸点低、易挥发的有机溶剂的蒸馏回收。而球形者两种情况都适用。 冷凝管的规格以外套管长度表示,常用为200 mm、300 mm、400 mm、500 mm 和600 mm等几种。 直形冷凝器使用时,既可倾斜安装,又可直立使用,而球形或蛇形冷凝器只能直立使用,否则因球内积液或冷凝液形成断续液柱而造成局部液封,致使冷凝液不能从下口流出。 ③应接管:也叫尾接管或称接受器又名牛角管。它与冷凝器配套使用,将蒸馏液导入承接容器。 应接管的弯角约为105°,便于和蒸馏烧瓶支管75"角相配,安装后二者保持平行。 应接管的规格以上口外径和长度表示,常用为18×l50mm、25×180mm和 30×200mm 3种)。

萃取和分液实验报告范本

Screen and evaluate the results within a certain period, analyze the deficiencies, learn from them and form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萃取和分液实验报告

编号:FS-DY-30009 萃取和分液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萃取分液的基本原理。 (2)熟练掌握分液漏斗的选择及各项操作。 二、实验原理: 利用某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在利用分液的原理和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药品:碘水、CCl4 器材:分液漏斗、100ml烧杯、带铁圈的铁架台、20ml 四、实验步骤: 1、分液漏斗的选择和检验: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检查完毕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上; 2、振荡萃取:用量筒量取10 ml碘水,倒入分液漏斗,

再量取5 ml萃取剂CCl4加入分液漏斗,盖好玻璃塞,振荡、放气;需要重复几次振荡放气。 3、静置分层:将振荡后的分液漏斗放于铁架台上,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怀内壁; 4、分液:调整瓶塞凹槽对着瓶颈小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轻轻旋动活塞,按“上走上,下走下”的原则分离液体; 五、实验室制备图: 六、实验总结(注意事项): 1、分液漏斗一般选择梨形漏斗,需要查漏。方法为:关闭活塞,在漏斗中加少量水,盖好盖子,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看是否漏水。 2、将溶液注入分液漏斗中,溶液总量不超过其容积的 3/4; 3、振荡操作要领:右手顶住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倒置振荡;振荡过程中要放气2—3次,让分液漏斗仍保持倾斜状态,旋开旋塞,放出蒸气或产生的气体,使内外压力平衡; 4、要及时记录萃取前后的液面情况及颜色变化;振荡前,

萃取和分液-教案

《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方面面。其中的部分内容如粗盐的提纯,蒸馏初中已经介绍过。教材“萃取”这部分内容实际包含萃取和分液,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实验来介绍萃取和分液。所以萃取和分液是高一学生入学后首次接触的新知识,要求相对较高。通过学习使得学生对不同类型混合物的分离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使实验技能进一步提高。 学情分析 我们是农村学校,优生少,差生多,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中下层次的居多,基础较差,底子薄,实验能力极为薄弱,有些同学初中基本没做过实验。 设计理念 教材“萃取”这部分内容实际包含萃取和分液,由于概念比较抽象,如果按教材顺序介绍,学生往往难以理解,经常混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更不会将它们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现在通过比较直观的实验探究和问题探究学习新知识,先学习分液,再学习萃取,最后学习从碘水中提取碘。这样就使得难点得以分解,通过循序渐进的探究性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再由实验引申到知识点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并学会实验操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会区别分液漏斗与普通漏斗、长颈漏斗,了解分液漏斗的常见种类和适用范围,学会使用分液漏斗。 ②初步学会分液和萃取的基本操作,理解其适用范围。 ③学会应用萃取和分液操作从碘水中提取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循序渐进的实验设计,逐渐提高观察、比较、分析、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逐渐形成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萃取和分液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萃取的原理 教具准备 实验仪器:普通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球形、梨形)、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铁架台、烧杯。 实验药品:碘单质、四氯化碳、蒸馏水、酒精、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实验、演示、讨论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混合物分离和提纯方法?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过滤、蒸发和蒸馏 【过渡】今天我们再学习两种混合物分离和提纯方法。 【实验探究一】分别将三种溶剂混合:蒸馏水与四氯化碳、蒸馏水与苯、蒸馏水与酒精,观察它们互溶及密度大小情况,并记录现象 (设计意图:可以通过观察它们的互溶性,理解怎样的混合物适用分液,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四氯化碳和苯的颜色和闻闻味道,并指出这两种试剂的毒性。)【学生活动】动手做实验,观察、讨论并分析 【讨论】如何将分层的混合物分离?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倾倒法或者用胶头滴管吸取

强烈推荐2.s1-1-2蒸馏和萃取知识点精华

强烈推荐2.S1-1-2蒸馏和萃取知识点精华(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1S 1-1-2 蒸馏和萃取 一、蒸馏 1. 原理 利用混合物中个组分的沸点不同,除去液态混合物中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的方法。 2. 仪器及装置图 3.注意事项 (1)蒸馏时,在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或沸石,防止液体暴沸。 (2)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先通冷凝水,再加热,蒸馏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再停止通冷却水。 (3)分离多种液体时使用蒸馏烧瓶和温度计,且温度计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制取蒸馏水则用烧瓶即可,无需温度计) (4)烧瓶中所盛液体体积一般应介于其容积的1/3 ~2/3 之间。 (5)给蒸馏烧瓶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 (6)装置组装顺序:从下到上,从左到右。 4.应用(制取蒸馏水) 二、萃取和分液 1.原理 (1)萃取 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 (2)分液 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例如:分离四氯化碳和水) 2.实例(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1)仪器: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 (2)步骤 1

3.注意事项及说明 (1)分液漏斗使用前一定要检漏,方法如下: 在分液漏斗中注入少量的水,塞上瓶塞,倒置看是否漏水,如不漏,正立后把瓶塞旋转1800,再倒置看是否漏水。 (2)萃取剂必须具备的三点性质 ①萃取剂与水互不相溶 ②萃取剂和溶质不发生反应 ③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3)分液操作的注意事项 ①振荡时,要不时旋开活塞放气,以防止分液漏斗内压强过大引起危险。 ②分液时,要将上口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保证漏斗内外气压相同,同时使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使液体顺利流下。 ③下层液体要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要从上口倒出。 (4)常见萃取剂 苯、汽油:无色液体,难溶于水,密度小于水。 四氯化碳:无色液体,难溶于水,密度大于水。 (5)溴、碘的性质 均易溶于有机溶剂,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 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红色;溴的四氯化碳呈橙色。 (6)由于酒精与水互溶,故酒精一般不做萃取剂。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萃取和分液

《萃取和分液》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 二、实验器材 药品:番茄、植物油、碘水、酒精 仪器:铁架台、研钵、玻璃棒、烧杯、铁圈、分液漏斗、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 三、实验改进要点 1、以往的实验改进都从仪器中着手,我这次的实验改进从药品着手。实验药品来源于生活,用番茄汤作为要萃取的对象,选择了植物油这一绿色萃取剂,实验药品简约化,充分体现化学的社会价值,让化学实验绿色化、生活化。 2、另一个改进是多步实验易于学生理解。教材“萃取”这部分内容实际包含萃取和分液,教材是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实验来介绍萃取和分液。以往按照教材这种编排来介绍萃取和分液,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二者还是不能理解,经常混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现改为通过设计多步实验学习,先学习分液,再学习番茄汤中色素的萃取,最后学习从碘水中提取碘。这样就使得难点得以分解,而且学生能将新旧知实很好的联系起来。 四、实验设计思路 从生活情境中引入,利用番茄汤中油层现象,理解萃取的实质并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五、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番茄色素的提取的实验现象,理解萃取的基本原理。掌握萃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在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通过番茄红素性质信息的搜索,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实验带来的乐趣,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实验教学内容 本节课从生活情境中引入,以番茄汤为起点,学习分液萃取的原理和操作。 七、实验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展示图片】你有喝过西红柿汤吗?它的营养成份很高哦。 (二)环节一:体验分液 【展示图片】油里不小心混了水,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分离方法?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这种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分液,介绍分液漏斗的结构及操作。 (三)环节二:体验萃取 为什么番茄汤加了油之后,上层的油层颜色也变深了呢?这层色素可是大有好处的(展示图片),这是番茄汤中的有色物质进入到了油层之中,我们把这种

蒸馏和萃取教案

《蒸馏和萃取》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①掌握蒸馏和萃取的原理和操作 ②掌握蒸馏和萃取在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③掌握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④掌握冷凝管、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 教材分析重点蒸馏和萃取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难点学会对混合物采取合理的分离和提纯方法教具课件、课本、习题资料 教学过程【课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粗盐的提纯,通过除杂过滤的方法可得到比较纯 的盐水,大家想想如果我们要把盐水变成淡水,该怎么做呢看过电影《少年派》的举个手,派在海上漂泊的时候是怎么获得可饮用的淡水的呢当年郑和下西洋,那么长一段时间,他们是怎么解决长期在海上漂泊的吃水问题 【展示】用课件放照片,加深了解。 【提问】在做汤的时候,大家观察过锅盖吗锅盖上有水珠,这水珠与汤不同,这 水珠什么成分呢为什么会有水珠呢 【学生】这是因为汤沸腾之后,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锅盖而凝成水珠附于锅盖。【讲解】那么这是个什么过程呢这个过程在化学上我们称为蒸馏,是一种分离混 合物的方法,那么是分离什么样的物质呢 【学生】分离沸点不一样的混合物。 【过渡】是的,所以蒸馏是一种分离提纯的方法,上节课学过过滤和蒸发两种分 离提纯的方法,本节课将学习另外两种分离提纯的方法:蒸馏和萃取。 1.蒸馏的原理 【讲解】蒸馏原理:互溶的液体沸点不同,加热使沸点低的液体组份汽化,再冷 凝为液体加以收集,以分离液体混合物。 【提问】那蒸馏和蒸发一样的吗,有哪些地地方不同呢 【学生】蒸馏需要将蒸发出来的液体冷凝,蒸发是物理现象,蒸馏是物质提纯的 方法。 【讲解】是的,蒸发和蒸馏有本质性的区别,(放映ppt)通过这个表格来了解 它们的区别: 蒸发蒸馏 实 验 装 置 图 原理液体汽化的过程 利用沸点不同,沸点低的先汽化,在冷凝成液 体收集 本质物理现象物质提纯方法 目的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为了收集蒸汽的冷凝液体

1.1.3蒸馏-萃取和分液课时作业

1.1.3蒸馏萃取和分液课时作业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双选题)下列有关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中,正确的是( ) A.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晶体采用蒸发的方法 B.除去酒精中含有的少量水采用蒸馏的方法 C.将碘晶体中含有的少量沙子除去采用蒸馏的方法 D.从碘水中获得碘的晶体采用过滤的方法 解析:本题物质的分离问题实质属于除杂问题。 答案:AB 2.下列各项操作错误的是 ( ) A.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的操作可选用分液漏斗,而后静置分液 B.进行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端流出,上层液体则从上口倒出 C.萃取、分液前需对分液漏斗检漏 D.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需将上面的塞子拿下(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 解析:萃取的基本操作是本题考查的内容。 答案:A 3.下列仪器:①容量瓶,②蒸馏烧瓶,③漏斗,④燃烧匙,⑤天平,⑥分液漏斗,⑦胶头滴管。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A.①③⑤B.②④⑦ C.①②⑥ D.②③⑥ 解析:容量瓶是用来配制溶液的;燃烧匙是少量固体和液体反应的仪器;天平是用来称量物质质量的仪器;胶头滴管是用来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 答案:D 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杂质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 KCl溶液I2酒精,萃取 B KNO3K2SO4Ba(NO3)2溶液,过滤 C Cu CuO 盐酸,过滤 D CaCO3CaO H2O,过滤 答案:A

5.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操作不正确的是( ) A.除去N2中的少量O2,可通过灼热的Cu网后,收集气体 B.除去FeCl3溶液中Fe(OH)3沉淀可以过滤 C.除去乙醇中的少量NaCl,可用蒸馏的方法 D.重结晶不能用于提纯物质 解析:C项中蒸馏得乙醇,即除NaCl;D项中重结晶可用于提纯物质。 答案:D 6.下列每组中的两对物质,都能用分液漏斗分离且油层由分液漏斗上口倒出的是( ) A.汽油和水、四氯化碳和水 B.汽油和水、苯和水 C.食用油和水、醋酸和水 D.葡萄糖和水、酒精和水 解析:A项中四氯化碳比水重,分液时油层从下口倒出;B项中都不互溶,且两组中的有机物都比水轻,分液时均从上口倒出;C项中醋酸与水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D项中都是均相体系(溶解在一起),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答案:B 7.下列分离和提纯的实验中,所选用的方法或仪器不正确的是( ) 序号 A B C D 实验目的制取蒸馏水分离水和植物油分离食盐水与泥 沙 从浓食盐水中得到氯 化钠晶体 分离方法蒸馏分液萃取蒸发选用仪器 故B项正确;蒸发食盐水得到氯化钠晶体所用仪器为蒸发皿,故D项正确。 答案:C 8.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C.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完全蒸干 D.洗涤沉淀的方法是向漏斗中加水,使水没过沉淀,等水流完后再重复操作几次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第3课时蒸馏与萃取

第3课时蒸馏与萃取 一、蒸馏 1.原理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________不同,除去液态混合物中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杂质的方法。 2.制取蒸馏水 (1)仪器及装置图 (2)实验操作 ①检验Cl-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中产生_____。说明自来水中含有Cl-。 ②蒸馏 在100 mL烧瓶中加入约________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__________(或沸石),按上图连接好装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加热烧瓶,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 ③再次检验Cl- 取少量收集到的液体加入试管中,然后滴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内__________。说明制得的蒸馏水不含Cl-。 二、萃取和分液 1.原理

(1)萃取 利用物质在________的溶剂里__________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 (2)分液 将____________的液体分开的操作。 2.主要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1)加萃取剂 用量筒量取10 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________,然后再注入4 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发现溶液分层。____________在下层。 (2)振荡萃取 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________,左手握住________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3)静置分层 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液体分层。上层为____,无色;下层为_______,显______色。 (4)分液 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上的________打开(或使塞上的________对准______),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________拧开,使下层液体沿__________流下。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________倒出。

《蒸馏和萃取》知识总结教学提纲

《蒸馏和萃取》知识 总结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3课时蒸馏和萃取 知识点一:蒸馏 1. 原理:利用互溶的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2. 实验仪器 ①蒸馏烧瓶:蒸馏烧瓶属于烧瓶类。 蒸馏烧瓶与普通烧瓶不同的地方,在于瓶颈部位有一略向下的支管,它是专门用来蒸馏液体的容器。蒸馏烧瓶有减压蒸馏烧瓶及常压蒸馏烧瓶2类。常压蒸榴烧瓶也分支管在瓶颈上都、中部和下部的3种,蒸馏沸点较高的液体,选用支管在瓶颈下部的蒸馏烧瓶,沸点较低的则用支管在上都的蒸馏烧瓶。而支管位于瓶颈中部者,常用来蒸馏一般沸点的液体。 蒸馏烧瓶的规格以容积大小区别,常用为150mL和250mL 2种。 ②冷凝器:冷凝器又叫冷凝管,是用来将蒸气冷凝为液体的仪器。 冷凝器根据不同使用要求有多种结构不同的类型。内管有直型(如图1-3中所示)、蛇形和球形3种。直型冷凝器构造简单,常用于冷凝沸点较高的液体,蛇形冷凝管特别适用于沸点低、易挥发的有机溶剂的蒸馏回收。而球形者两种情况都适用。 冷凝管的规格以外套管长度表示,常用为200 mm、300 mm、400 mm、500 mm和600 mm等几种。 直形冷凝器使用时,既可倾斜安装,又可直立使用,而球形或蛇形冷凝器只能直立使用,否则因球内积液或冷凝液形成断续液柱而造成局部液封,致使冷凝液不能从下口流出。 ③应接管:也叫尾接管或称接受器又名牛角管。它与冷凝器配套使用,将蒸馏液导入承接容器。 应接管的弯角约为105°,便于和蒸馏烧瓶支管75"角相配,安装后二者保持平行。

应接管的规格以上口外径和长度表示,常用为18×l50mm、25×180mm和30×200mm 3种)。 使用时,应接管的上口通过单孔橡胶塞与冷凝器的下端管口相连。应接管的下口直接伸入承接容器内。 ④温度计:温度计是用于测量温度的仪器。其种类很多,有数码式温度计,热敏式温度计等。而实验室中常用为玻璃液体温度计,简称温度计。 温度计可根据用途和测量精度分为标准温度计和实用温度计2类。标准温度汁的精度高,它主要用于校正其它温度计。实用温度计是指所供实际测温用的温度计,主要有实验用温度计、工业温度计、气象温度计、医用温度计等。中学常用棒式工业温度汁。其中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为100°C,水银温度计有量程为200°C和量程为360°C两种规格。 使用时应选择适合测量范围的温度计。严禁超量程使用温度计。禁止用温度汁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用完后应擦拭干净,装入纸套内,远离热源存放。 ⑤锥形瓶:充当承接容器,由于口径较小,能减少液体挥发,比烧杯适合作承接容器。也有人把锥形瓶与应接管的组合称为接收器。 【要点提示】实验注意事项 ①蒸馏装置的连接应按由下至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蒸馏烧瓶配置温度计时,应选用合适的橡胶塞,特别要注意检查气密性是否良好。加热时应放在石棉网上,使之均匀受热。 ③用水作冷却介质,将蒸气冷凝为液体。冷凝水的走向要从低处流向高处,即如图1-3所示下口进水,上口出水,千万不能将进水口与出水口接反(注意:冷水的流向要与蒸气流向的方向相反)。 ④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液泡应完全浸入液体中,但不得接触容器壁。测蒸汽温度时液泡应在液面以上。测蒸馏馏分温度时,液泡应略低于蒸馏烧瓶支管(精确地说,温度计的液泡的上缘要恰好与蒸馏瓶支管接口的下缘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1-3所示)。

《萃取和分液》优质教案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三课时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萃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萃取的原理,掌握“萃取-分液”实验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 1.在活动过程中,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合作的技巧和责任。提高观察、类比、探究、思考、概括的能力。 2.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体会如何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 3.通过给萃取下定义和描述实验现象,培养语言智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案”填写,使学生形成较好的科学品质。 2.通过化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3.通过亲自实验,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爱上做实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萃取的原理及规范操作。 难点:萃取剂的选择原则及萃取的规范操作。 三、教学方法 1.“体验—讨论—总结”教学,学生分组实验通过体验萃取、讨论萃取剂的选择原则总结出萃取的定义。 2.“自学—观察—模仿”教学,学生通过看书自学、观看教学录像、自己动手操作总结出“萃取—分液”的操作要领。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萃取: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进行分离或提纯的方法。

分液:利用两种液体互不相溶、密度相差较大进行分离或提纯的方法。 附: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讲解化学实验安全规则 海水净化——蒸馏,海水晒盐——蒸发,从原理上谈蒸馏、蒸发的区别与联系。蒸馏引入冷凝管,落实蒸馏操作。海水晒盐得到粗盐,复习初中学过的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 第二课时: 粗盐杂质有可溶性的和不可溶的。溶解、过滤、蒸发后,得到的是NaCl吗?利用溶解性表,以SO42-检验为例讲解离子检验。利用溶解性表,将可溶性杂质变成不溶物除去。学生做实验,重点体会检验时取用少量样品,除杂时用过量试剂。可适当引导学生思考除杂试剂的加入顺序问题。 第三课时: 萃取。最后布置作业:通过对3节化学实验课的体会,同学们谈谈对本章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人们对科学规律的发现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反复观察、探究和验证逐步完成的。化学研究主要用的是实验方法,所以,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化学实验所必须的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关键。”的理解。

蒸馏、萃取和分液

第3课时蒸馏、萃取和分液 [学习目标定位] 1.通过制取蒸馏水,学会蒸馏的原理和基本操作。2.初步学会Cl-的检验方法。3.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的实验,学会萃取和分液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一蒸馏 1.蒸馏 (1)蒸馏实验原理 蒸馏是指把液体加热汽化,蒸气重新冷凝成液体的过程。根据混合物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利用蒸馏可以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2)实验仪器装置 指出图中序号所示各仪器的名称 蒸馏实验中所用的主要仪器的作用: 蒸馏烧瓶——可以用于加热的反应容器,在加热时要垫石棉网; 冷凝管——用于冷凝蒸气使之成为液体; 牛角管又叫承接器——将蒸馏出的液体转移至锥形瓶中; 锥形瓶——用来接收冷凝出的液体。 (3)实验注意事项 ①蒸馏装置的连接应按由下到上、由左到右的顺序。 ②气密性检查 连接好装置,在冷凝管的出口处接一橡胶管,并将橡胶管插入水中,将烧瓶微热,水中有气泡产生,冷却到室温,橡胶管中有一段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③用水作冷却介质,将蒸气冷凝为液体。冷凝水的流向要从低处流向高处,即下口进水,上口出水。 ④加入碎瓷片(或沸石)是为了防止蒸馏烧瓶内液体暴沸。 2.制取蒸馏水的实验操作 (1)检验Cl-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几滴稀HNO 3和几滴AgNO 3溶液,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自来水中含有Cl - 。 (2)蒸馏 在100mL 烧瓶中加入约1 3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按上图连接好装置,向冷凝管中 通入冷水,加热烧瓶,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后,收集蒸馏水。 (3)再次检验Cl - 取少量收集到的液体加入试管中,然后滴入几滴稀HNO 3和几滴AgNO 3溶液,试管内无沉淀。说明制得的蒸馏水不含Cl - 。 归纳总结 1.蒸馏实验装置的改进 当用蒸馏的方法分别获取几种沸点不同的液体时,应该用温度计控制收集沸点不同的馏分,装置改进如下: 说明 (1)温度计的液泡(水银温度计的液泡又称水银球)不能浸入液体中,应放于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精确地说,温度计的液泡上缘要恰好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的下缘在同一水平线上)。 (2)制取蒸馏水时可以不使用温度计,因为水的沸点是100℃,加热至沸腾即可,可以不通过温度计控制。 2.Cl - 的检验方法 (1)试剂:稀硝酸、硝酸银溶液。 (2)现象: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3)以氯化钠为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 +AgNO 3===AgCl ↓+NaNO 3。 1.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正确的是( ) A.某溶液――→加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 - B.某溶液――→加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SO 2- 4 C.某溶液 ――→ 加氢氧化钠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 2+ D.某溶液――→加稀硫酸 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说明原溶液中有CO 2- 3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了典型离子的检验。

萃取和分液实验报告

萃取和分液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萃取分液的基本原理。 (2)熟练掌握分液漏斗的选择及各项操作。 二、实验原理: 利用某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在利用分液的原理和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药品:碘水、CCl4 器材:分液漏斗、100ml烧杯、带铁圈的铁架台、20ml 四、实验步骤: 1、分液漏斗的选择和检验: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检查完毕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上; 2、振荡萃取:用量筒量取10 ml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再量取5 ml萃取剂CCl4加入分液漏斗,盖好玻璃塞,振荡、放气;需要重复几次振荡放气。 3、静置分层:将振荡后的分液漏斗放于铁架台上,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怀内壁; 4、分液:调整瓶塞凹槽对着瓶颈小孔,使漏斗内外空 气相通,轻轻旋动活塞,按“上走上,下走下”的原则分 离液体; 五、实验室制备图:(见右图) 六、实验总结(注意事项): 1、分液漏斗一般选择梨形漏斗,需要查漏。方法为: 关闭活塞,在漏斗中加少量水,盖好盖子,用右手压住分 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 力振荡,看是否漏水。 2、将溶液注入分液漏斗中,溶液总量不超过其容积的3/4; 3、振荡操作要领:右手顶住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倒置振荡;振荡过程中要放气2-3次,让分液漏斗仍保持倾斜状态,旋开旋塞,放出蒸气或产生的气体,使内外压力平衡; 4、要及时记录萃取前后的液面情况及颜色变化;振荡前,上层为黄色,下层为无色;振荡静置后,上层为无色(或淡黄色),下层为紫色;

5、萃取剂的选择 a.溶质在萃取剂的溶解度要比在原溶剂(水)大。 b.萃取剂与原溶剂(水)不互溶。 c.萃取剂与溶液不发生发应。 6、按“上走上,下走下”的原则分离液体是为了防止上层液体混带有下层液体。 七、问题: 1、如果将萃取剂换成苯,实验现象是否相同使用哪种有机溶剂做萃取剂更好些为什么

蒸馏萃取和分液-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练习

1.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实验装置与操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蒸馏烧瓶内的自来水中 B.冷凝管中的水流方向是从下口进入,上口排出 C.实验中需要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片碎瓷片,防止出现暴沸现象 D.蒸馏烧瓶必须垫石棉网加热 解析:制取蒸馏水可以不使用温度计,若使用,则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支管口附近。 答案:A 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使用分液漏斗分液时,可将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 B.蒸馏实验必须使用温度计 C.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 D.粗盐提纯时,当蒸发到剩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 解析:B项,并不是所有的蒸馏实验都使用温度计,如制取蒸馏水时就可不用。 答案:B 3.在盛有等体积水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苯(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四氯化碳和酒精,振荡后静置,出现如下图所示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加入的是CCl4,②加入的是苯,③加入的是酒精 B.①加入的是酒精,②加入的是CCl4,③加入的是苯 C.①加入的是苯,②加入的是CCl4,③加入的是酒精 D.①加入的是苯,②加入的是酒精,③加入的是CCl4 解析:ρ(CCl4)>ρ(水),ρ(苯)<ρ(水),且两者均与水不互溶,而酒精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答案:C 4.现仅有下列仪器:烧杯、铁架台(带铁圈)、三脚架、分液漏斗、石棉网、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和圆底烧瓶,从缺少仪器的角度分析,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①过滤②蒸发③萃取④蒸馏 A.①②B.②④ C.①④D.③④ 答案:C 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过滤时,不可将悬浊液从烧杯直接倒入漏斗中 B.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C.分液操作时,先将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D.萃取操作时,可以选用CCl4或酒精作为萃取剂从溴水中萃

萃取和分液实验报告范本(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7573-34 萃取和分液实验报告范本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萃取和分液实验报告范本(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萃取分液的基本原理。 (2)熟练掌握分液漏斗的选择及各项操作。 二、实验原理: 利用某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 取出来,在利用分液的原理和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药品:碘水、CCl4 器材:分液漏斗、100ml烧杯、带铁圈的铁架台、 20ml 四、实验步骤: 1、分液漏斗的选择和检验: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检查完毕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上; 2、振荡萃取:用量筒量取10 ml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再量取5 ml萃取剂CCl4加入分液漏斗,盖好玻璃塞,振荡、放气;需要重复几次振荡放气。 3、静置分层:将振荡后的分液漏斗放于铁架台上,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怀内壁; 4、分液:调整瓶塞凹槽对着瓶颈小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轻轻旋动活塞,按“上走上,下走下”的原则分离液体; 五、实验室制备图: 六、实验总结(注意事项): 1、分液漏斗一般选择梨形漏斗,需要查漏。方法为:关闭活塞,在漏斗中加少量水,盖好盖子,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看是否漏水。 2、将溶液注入分液漏斗中,溶液总量不超过其容积的3/4; 3、振荡操作要领:右手顶住玻璃塞,左手握住活

《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中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在课程内容标准中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中是这样规定的:让学生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等实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并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实施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的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的思维活跃,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好奇心强,同时以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知识储备上,他们已经熟悉了过滤和蒸发这两种固体液体的分离方法,但对于两种都是液体的混合物如何分离还不太明确,有这方面的学习渴望,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对实验现象及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也需要教师不失时机的引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萃取的原理 (二)教学难点萃取的操作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萃取原理,掌握萃取的实验操作。 2、练习萃取和分液操作。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安全问题的分析,让学生对实验探究有进一步的认识 2、通过对初中常见物质分离与提纯以及分离提纯物质一般方法的复习巩固,培养学生综合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验设计和评价辨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组织学生完成实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白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体验成功的乐趣。 2、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实验仪器和实验设计的巧妙,感受化学之美 四、教学用品、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 (一)教学用品 药品:50ml分液漏斗、试管、烧杯、铁夹台、铁圈、玻璃棒、CCl4、碘、酒精。 (二)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实验探究 (三)主要教学方法启发、诱导、阅读、讨论、实验探究、练习 五、教学流程示意图

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蒸馏、萃取和分液

一、考点突破 蒸馏、萃取和分液是物质分离的基本方法。这部分内容主要在选择题和夹杂于综合实验题中考查。本讲我们主要的学习目的是: 1. 掌握蒸馏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技能。 2. 掌握萃取、分液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技能。 3. 加深对物质分离和提纯的理解。 二、重难点提示 蒸馏与萃取的实验原理、操作方法和实验注意事项。 引入: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大,但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其中易供人类使用的淡水不足1%。 如何获得淡水资源? 一、海水淡化的原理——蒸馏

蒸馏: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使低沸点组分蒸发,再冷凝,以分离整个组分的操作过程。 插入视频──蒸馏水的制取和石油的分馏 问题: ①温度计的作用和位置?(控温以显示加热范围,如:自来水蒸馏时温度≈100℃水银球在支管口处) ②产物收集方式?(冷凝收集) ③自来水蒸馏后蒸馏瓶内物质?(在100℃时难以挥发,不挥发的杂质) ④冷凝管中水流方向?(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⑤为什么加碎瓷片?(防暴沸) 想一想:对于互溶的液体,我们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如果分离油与水这种不互溶的液体,还能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吗? 插入视频—柴油和水的分离 二、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并分液 实验步骤: 1. 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2. 把10毫升碘水和4毫升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3. 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4. 把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静置,分层。 5. 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6. 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下层溶液。 7. 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想一想: 1. 碘易溶于酒精,能否用酒精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2. 萃取之后用什么方法将有机溶剂与溶质进一步分离开来? 3. 试管中盛有已分层的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液,但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油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 知识点1:蒸馏、萃取等实验基本操作 例题1 下列关于蒸馏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蒸馏操作的主要仪器是:蒸馏烧瓶、酒精灯、铁架台、冷凝管、锥形瓶、牛角管、温度计等 B. 蒸馏操作使用的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到液体内 C. 在蒸馏烧瓶内放入少量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暴沸 D. 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是下口进、上口出 思路导航:蒸馏操作中,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目的是为了测定馏分蒸气的温度,故B项错误。 答案:B 例题2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使用分液漏斗分液时,应将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 B. 蒸馏实验不一定使用温度计 C. 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 D. 过滤(如图)时,可将悬浊液从烧杯直接倒入漏斗中 思路导航:蒸馏实验并非一定需要温度计,如蒸馏水的制取;过滤时应将液体沿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中,不可直接倾倒。 答案:D 例题3 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图如下:

蒸馏、萃取和分液 课时练习(学生版)

第一节第3课时《蒸馏、萃取和分液》课时练习 1. 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 A. 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②④ 2.[鄂尔多斯市2020-2020学年期中]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时,正确的操作是( ) A.上层液体从漏斗下口放出 B.分离液体时,将漏斗拿在手上进行分离 C.分离液体时,应先将分液漏斗颈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分液漏斗上的小孔 D.若分液时不小心有少量上层液体流下来,补救措施是用滴管将其从烧杯中吸出 3.下列括号中的分离方法运用得当的是( ) A. 植物油和自来水(蒸馏) B. 水溶液中的食盐和碘(分液) C. CaCO3和CaCl2(溶解、过滤、蒸发) D. 自来水中的杂质(萃取) 4. [2020- 2020中央民族大学附中月考]下列关于实验基本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B. 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C. 将浓硫酸倒入盛水的量筒中稀释成稀硫酸 D. 使用容量瓶、分液漏斗前,先检查是否漏水后洗涤干净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从碘水中提取单质碘时,不能用无水乙醇代替CCl4 B. 进行如图1操作后,实验现象为: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C. 利用如图2装置可以分离CCl4和水 D. 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密度必须比水大 6.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蒸馏时,应将温度计水银球浸入液体中 B. 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C. 用蒸馏法使白酒中的乙醇与水分离开 D. 用分液漏斗分离汽油和水,水和汽油分别用两个烧杯在下口接 7.丙酮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可与水以任意体积比互溶,密度小于1 g·mL-1,沸点约为55 ℃,分离水和丙酮时最合理的方法是 ( ) A. 蒸发 B. 分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