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实验电子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电子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电子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电子教案

篇一:有机化学实验 12级时间4月13日第1-3节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一般知识一.实验目的:有机化学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随着新的实验技术不断出现,这门实验课程正在向用量少、效率高、绿色化的方向发展。通过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有机实验的基本原理,有机物的合成、分离、鉴定的一般方法;加深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养成“预习(包括查阅文献)-准备-实验-记录-”的实验习惯,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计算机的使用能力。二.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规则:为使有机实验有条不紊、安全地进行,必须遵循以下规则: 1、熟悉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学会正确使用水、电、煤、通风厨、灭火器等,了解实验事故的一般处理方法。作好实验的预习工作,了解所用药品的危害性及安全操作方法,按操作规程,小心使用有关实验仪器和设备,若有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 2、实验前,认真清点、检查玻璃仪器;实验中,安全合理的使用玻璃仪器;实验后,洗净并妥善保管玻璃仪器,尤其应学会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 3、实验时,要保持实验室和桌面的清洁,认真操作,遵守实验纪律,严格按照实验中所规定的实验步骤、试剂规格及与用量来进行。若要改变,需经教师同意方可进行。 4、实验药品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药品标签,按需取用,避免浪费;取完药品后要迅速盖上瓶塞,避免搞错瓶塞,污染药品。不要任意更换实验室常用仪器(如天平、干燥器、折光仪等)和常用药品的摆放位置。 5、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要集中思想,避免大声喧哗,不要在实验室吃东西。 6、实验中和实验后,各类固体废物和液体废物应分别放入指定的废物收集器中。 7、离开实验室前,应检查水电煤是否安全关闭。三.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安全知识:有机化学实验很大程度上由玻璃仪器、实验试剂和电器设备等组成,如果操作不当,会对人体、环境造成伤害,实验试剂往往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易腐蚀、毒性高等特点,玻璃仪器与电器设备使用不当亦可发生意外事故。因此,有机化学实验室是一个潜在的、高危险性的场所。 1、防火实验操作要规范,实验装置要正确,对易燃、易爆、易挥发的实验药品要远离明火,不可随意丢弃,实验后应专门回收。若一旦发生火灾,应先切断电源、煤气、移去易燃易爆试剂,再采取其它适当方法灭火,如:灭火器,石棉网或黄沙覆盖,或用水冲等。 2、防爆仪器装置要正确,常压蒸

馏及回流时,整个系统不能密闭;减压蒸馏时,应事先检查玻璃仪器是否能承受系统的压力;若在加热后发现未放沸石,应停止加热,冷却后再补加;冷凝水要保持畅通。有些有机物遇氧化剂会发生猛烈的爆炸或燃烧,操作或存放应格外小心。 3、防中毒绝大多数有机实验试剂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对有刺激性或者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尽量安排在通风厨,或有排风系统的环境中进行,或采用气体吸收装置。有毒或有较强腐蚀性的药品应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程进行,不能用手直接拿或接触这类化学药品,不得入口,或接触伤口,亦不可随便倒入下水道。实验中若发现有头晕、头痛等中毒症状,应立即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休息,严重者应送医院。 4. 防化学灼伤强酸、强碱和溴等化学药品接触皮肤均可引起灼伤,使用时应格外小心。一旦发生这类情况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如下方法处理:酸灼伤:眼睛灼伤用1%NaHCO3溶液清洗;皮肤灼伤用5% NaHCO3溶液清洗。碱灼伤:眼睛灼伤用1%硼酸溶液清洗;皮肤灼伤用1%~2%醋酸溶液清洗。溴灼伤:立即用酒精洗涤,再涂上甘油,或敷上烫伤油膏。灼伤较严重者经急救后速去医院治疗。 5. 防割伤和烫伤在玻璃仪器的使用和玻璃工的操作中,常因操作或使用不当而发生割伤和烫伤现象。若发生此类现象,可用如下方法处理:割伤:先要取出玻璃片,用蒸馏水或双氧水清洗伤口,涂上红药水,再用纱布包扎;若伤口严重,应在伤口上方用纱布扎紧,急送医院。烫伤:轻者涂烫伤膏,重者涂烫伤膏后立即送医院。四.有机化学实验废物的处置: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和实验结束后往往会产生各种固体、液体等废物,为提倡环境保护,遵守国家的环保法规,减少对环境危害,可采用如下处理方法: 1.所有实验废物应按固体、液体,有害、无害等分类收集于不同的容器中,对一些难处理的有害废物可送环保部门专门处理; 2.少量的酸(如盐酸、硫酸、硝酸等)或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在倒入下水道之前必须被中和,并用水稀释。 3.有机溶剂必须倒入带有标签的废物回收容器中,并存放在通风处。 4.对无害的固体废物,如:滤纸、碎玻璃、软木塞、氧化铝、硅胶、硫酸镁、氯化钙等可直接倒入普通的废物箱中,不应与其他有害固体废物相混;对有害固体废物应放入带有标签的广口瓶中。 5.对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的化学品,处置之前要用适当的方法在通风橱内进行分解。 6.对可能致癌的物质,处理起来应格外小心,避免与手接触。五.常用的玻璃仪器和实验装

置: 1.常见玻璃仪器及实验装置参见教材。 2.使用玻璃仪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使用时要轻拿轻放,以免弄碎;(2)除烧杯、烧瓶和试管外,均不能用火直接加热;(3)锥形瓶、平底烧瓶不耐压,不能用于减压系统;(4)带活塞的玻璃器皿用过洗净后,在活塞与磨口之间垫上纸片,以防粘连而打不开;(5)温度计的水银球玻璃很薄,易碎,使用时应小心。不能将温度计当搅拌棒使用;温度计使用后应先冷却再冲洗,以免破裂;测量范围不得超出温度计刻度范围。 3.安装实验装置应注意以下几点:(1)所用玻璃仪器和配件要干净,大小要合适;(2)搭建实验装置时应按照从下向上、从左到右原则,逐个装配。(3)拆卸时,则按从右到左,从上到下原则,逐个拆除。(4)常压下进行的反应装置,应与大气相通,不能密闭。(5)实验装置要求做到严密、正确、整齐、稳妥。磨口连接处要呈一直线。 4.玻璃仪器的清洗:玻璃仪器用毕后应立即清洗,一般的清洗方法是将玻璃仪器和毛刷淋湿,蘸取肥皂粉或洗涤剂,洗刷玻璃器皿的内外壁,除去污物后用水冲洗;当洁净度要求较高时,可依次用洗涤剂、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清洗;也可用超声波振荡仪来清洗。必须反对盲目使用各种化学试剂或有机溶剂来清洗玻璃器皿,这样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可能带来危险,对环境产生污染。 5. 玻璃仪器的干燥,干燥玻璃仪器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自然干燥:将仪器倒置,使水自然流下,晾干。烘干:将仪器放入烘箱内烘干,仪器口朝上;也可用气流干燥器烘干或用电吹风吹干。有机溶剂干燥:急用时可用有机溶剂助干,用少量95%乙醇或丙酮荡涤,把溶剂倒回至回收瓶中,然后用电吹风吹干。六.实验记录和实验:实验预习:实验目的了解本实验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涉及的化学反应(主、副反应)、反应机理、操作原理所用试剂(包括所用试剂的性质及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操作步骤了解每一步操作的目的、意义、实验中的关键步骤及难点画出主要的反应装置图、写出仪器名称实验记录:对实验的全过程进行仔细观察。如反应颜色的变化,有无沉淀及气体出现,固体的溶解情况、以及加热温度和加热后反应的变化等。实验报告:除预习报告中的内容外,还应逐一解释实验现象计算产率对实验进行讨论和总结● 对实验结果和产品进行分析● 写出做实验的体会● 分析实验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对实验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4. 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设备七.有机化学的文献资料:有机化学的文献资料非常丰富,在此

只作简单介绍: 1. 工具书,2. 期刊杂志,3. 化学文摘,4. 网上资源 5月4日第1-3节实验二卤代烃的反应一. 实验目的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和鉴别方法。二. 实验原理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是卤代烃的主要化学性质。其化学活性取决于卤原子的种类和烃基的结构。叔碳原子上的卤素活泼性比仲碳和伯碳原子上的要大。在烷基结构相同时,不同的卤素表现出不同的活泼性,其活泼性次序为:RI RBr RCl RF。乙烯型的卤原子都很稳定,即使加热也不与硝酸银醇的溶液作用。烯丙型卤代烃非常活泼,室温下与硝酸银的醇溶液作用。隔离型卤代烃需要加热才与硝酸银的醇溶液作用。卤代烷与碱的醇溶液共热,分子中脱去卤化氢等小分子形成双键的反应叫消除反应。三. 主要试剂及实验装置 1-氯丁烷、2-氯丁烷、叔丁基氯、氯化苯、碘化钠、丙酮、硝酸银、乙醇溴乙烷、氢氧化钠、硝酸四. 实验步骤 3. 溴乙烷(卤代烃)水解取1支试管,加2滴溴乙烷和2mL 5%氢氧化钠溶液。先用水浴加热几分钟后直接在石棉网上加热,(溴乙烷的沸点38℃较低,为了减少溴乙烷的蒸发,加热要缓慢)。边加热边不断摇动试管,冷却室温后,从中取出一部分水溶液,滴加 3 mol/L 硝酸,边滴加边用pH 试纸检查,一支滴加到溶液呈中性或若酸性为止。再滴加几滴5% 硝酸银水溶液。有何变化?五. 实验结果及现象解释 5月11日第1-3节实验三阿贝折光仪的操作及保养方法液体化合物折光率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 1.了解测定折光率对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实用意义; 2. 掌握使用阿贝折光仪的测定方法。二. 实验原理: 折光率是液体化合物一个有用的物理常数。通过测定折光率可以判断有机化合物的纯度和鉴定未知物。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光从介质A(空气)射入另一介质B时,入射角α与折射角β的正弦之比称为折光率(n),见图2- sinαn = sinβ 对于一个确定的化合物,其折光率常受温度和光线的波长等两个因素影响。所以表示折光率时必须注明测定时的温度和光线的波长。一般以钠光作为光源(波长为589nm,以D表示),在20℃时测定化合物的折光率,故折光率以下式表示: n20D=1.4892 一般温度升高1℃,液体化合物的折光率降低 3.5×10-4~5.5×10-4。为了便于不同温度下折光率的换算,一般采用 4.5×10-4为温度常数,用下列式子进行粗略计算:ncorrect=nobserved+0.00045×(t-20.0) t:为测量时的温度例如,乙酸在16℃时测量的折光率为 1.37317,20℃时的折光率为:n20D=1.37317+0.00045×

(16.0-20.0)=1.37137 三. 阿贝折光仪(Abbe)及操作步骤测定液体化合物折光率常用的仪器是阿贝折光仪,其结构见图2 操作步骤: 1.开启恒温水浴,通入恒温水(一般为20℃或25℃),若未连接恒温水浴,此项操作可免去。 2.当恒温后,松开锁钮,开启下面棱镜,使其镜面处于水平位置,滴入1~2滴乙醇或甲醇于镜面上,合上镜面,促使难挥发的污物移走,再打开棱镜,用丝巾或擦镜纸轻轻擦拭镜面。 3.轻轻打开棱镜,用滴管将2~3滴待测液均匀地滴在下面的磨砂面棱镜上,要求液体无气泡并充满视场,关紧棱镜。若测定易挥发样品,可用滴管从棱镜间小槽滴入。 4.调节反光镜和小反光镜,使两镜筒视场最亮。 5.旋转棱镜转动手轮,使在目镜中观察到明暗分界线。若出现色散光带,可调节消色散棱篇二:《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1) (2)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1)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2)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3) 篇三:《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1)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1)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2)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3)

大学化学教案

大学化学教案 篇一:大学有机化学 第一章绪论 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及有机化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认识有机化学与生产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通过对共价键理论及其本质的学习,达到掌握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基本理论的目的。掌握碳原子正四面体概念,掌握共价键属性,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步骤。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组成和性质的特点。 难点是利用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对共价键的理论解释。 第一节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有机化合物是指碳氢化合物以及从碳氢化合物衍生而得的化合物。 2、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结构特征.合成方法和理化性质等的化学。 一、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1、分子组成复杂 组成元素不多,但数目庞大,结构相当复杂。 2、同分异构现象 例如:乙醇和甲醚分子式为:C2H6O 但化学结构不同。乙醇 CH3CH2OH 甲醚 CH3OCH3 3、容易燃烧 绝大多数有机物都是可燃的。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难溶于水(特殊例外)

很多有机物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原理依据,相似相溶原理,与水形成氢键的能力差。 5、熔、沸点低 许多有机物在室温时呈气态和液态,常温下呈固态的有机物其熔点一般也很低。例如:尿素132.7°C 葡萄糖146°C。 6、反应速率较慢 经常需要几小时、几天才能完成,为了加速反应,往往需加热、光照或使用催化剂等。3 7、反应复杂,副反应多 往往同一反应物在同一条件下会得到许多不同的产物。所以就降低了主要产物产率。 特殊例外:乙醇易溶于水、四氯化碳可灭火等。 三、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有机化学是有机化学工业的理论基础;研究天然有机化合物、发展染料、合成药物、香料、生产乙炔、石油化工产品的开发利用;生物学、医学等等都需要有坚实的有机化学知识。 第二节共价键的一些基本概念 一、共价键理论 1、价键理论 1 (1)原子轨道重叠或电子配对 基本理论在无机化学中已经介绍了,由一对电子形成的共价键叫做单键,用一条短直线表示,如果俩个原子各有二个或三个未成键的电子,构成的共价键则为双键或叁键。 例如: 4 H CC

有机化学实验电子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电子教案 篇一:有机化学实验 12级时间4月13日第1-3节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一般知识一.实验目的:有机化学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随着新的实验技术不断出现,这门实验课程正在向用量少、效率高、绿色化的方向发展。通过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有机实验的基本原理,有机物的合成、分离、鉴定的一般方法;加深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养成“预习(包括查阅文献)-准备-实验-记录-”的实验习惯,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计算机的使用能力。二.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规则:为使有机实验有条不紊、安全地进行,必须遵循以下规则: 1、熟悉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学会正确使用水、电、煤、通风厨、灭火器等,了解实验事故的一般处理方法。作好实验的预习工作,了解所用药品的危害性及安全操作方法,按操作规程,小心使用有关实验仪器和设备,若有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 2、实验前,认真清点、检查玻璃仪器;实验中,安全合理的使用玻璃仪器;实验后,洗净并妥善保管玻璃仪器,尤其应学会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 3、实验时,要保持实验室和桌面的清洁,认真操作,遵守实验纪律,严格按照实验中所规定的实验步骤、试剂规格及与用量来进行。若要改变,需经教师同意方可进行。 4、实验药品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药品标签,按需取用,避免浪费;取完药品后要迅速盖上瓶塞,避免搞错瓶塞,污染药品。不要任意更换实验室常用仪器(如天平、干燥器、折光仪等)和常用药品的摆放位置。 5、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要集中思想,避免大声喧哗,不要在实验室吃东西。 6、实验中和实验后,各类固体废物和液体废物应分别放入指定的废物收集器中。 7、离开实验室前,应检查水电煤是否安全关闭。三.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安全知识:有机化学实验很大程度上由玻璃仪器、实验试剂和电器设备等组成,如果操作不当,会对人体、环境造成伤害,实验试剂往往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易腐蚀、毒性高等特点,玻璃仪器与电器设备使用不当亦可发生意外事故。因此,有机化学实验室是一个潜在的、高危险性的场所。 1、防火实验操作要规范,实验装置要正确,对易燃、易爆、易挥发的实验药品要远离明火,不可随意丢弃,实验后应专门回收。若一旦发生火灾,应先切断电源、煤气、移去易燃易爆试剂,再采取其它适当方法灭火,如:灭火器,石棉网或黄沙覆盖,或用水冲等。 2、防爆仪器装置要正确,常压蒸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精品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精品教案

选修有机化学基础 【必修考纲要求】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3.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5.了解上述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类型。 6.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7.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考查重点】 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类、油脂等简单有机物的性质;基本反应类型;有机物鉴别、检验和分离 【选修考纲要求】 (一)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 3.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4.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5.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6.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二)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 3.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5.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6.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三)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1.了解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2.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氨基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4.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有机化学》教案

《有机化学》教案 使用教材:曾昭琼主编《有机化学》第四版 主讲教师: 第一章 绪 论 学习要求 1.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2.了解共价键理论,掌握共价键的键参数。 3.了解有机化合物按碳架和官能团分类的方法。 第一节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一.有机化合物(Organic compounds)与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的涵义 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有机化学——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is the study of carbon compounds and their derives. 二、有机化学的产生和发展 1828年以前:有机物和无机物严格区分; 1828年:德国化学家魏勒(F. W?hler)制得尿素: 氰酸 异氰酸 (NH 4)2SO 4 + 2KOCN 2NH 4OCN + K 2SO 43 + HO C N 重排 NH 3 + O C “I must tell you that I can prepare Urea without requiring a kidney or an animal, either man or dog.” 1845年,柯尔伯(H. Kolber) 制得醋酸; 1854年,柏赛罗(M. Berthelot)合成油脂类化合物; 1857年,凯库勒(F. A. Kekulé)和库帕(A. S. Couper)分别提出提出四价的碳原子; 1861年,布特列洛夫提出了化学结构观点; 1865年,凯库勒提出了苯的结构式; 1874年,范特霍夫(J. H. van ’t Hoff)和勒贝尔(J. A. Le Bel)分别提出碳四面体学说; 费歇尔(E. Fischer)开创了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新时代;……

大学有机化学总结电子教案

有机化学复习总结 一、试剂的分类与试剂的酸碱性 1、自由(游离)基引发剂在自由基反应中能够产生自由基的试剂叫自由基引发剂(free radical initiator),产生自由基的过程叫链引发。如: Cl2、Br2是自由基引发剂,此外,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甲酰、偶氮二异丁氰、过硫酸铵等也是常用的自由基引发剂。少量的自由基引发剂就可引发反应,使反应进行下去。 2、亲电试剂简单地说,对电子具有亲合力的试剂就叫亲电试剂(electrophilic reagent)。亲电试剂一般都是带正电荷的试剂或具有空的p轨道或d轨道,能够接受电子对的中性分子,如:H+、Cl+、Br+、RCH2+、CH3CO+、NO2+、+SO3H、SO 3、BF3、AlCl3等,都是亲电试剂。 在反应过程中,能够接受电子对试剂,就是路易斯酸(Lewis acid),因此,路易斯酸就是亲电试剂或亲电试剂的催化剂。 3、亲核试剂对电子没有亲合力,但对带正电荷或部分正电荷的碳原子具有亲合力的试剂叫亲核试剂(nucleophilic reagent)。亲核试剂一般是带负电荷的试剂或是带有未共用电子对的中性分子,如:OH-、HS-、CN-、NH2-、RCH2-、RO-、RS-、PhO-、RCOO-、X-、H2O、ROH、ROR、NH3、RNH2等,都是亲核试剂。 在反应过程中,能够给出电子对试剂,就是路易斯碱(Lewis base),因此,路易斯碱也是亲核试剂。 4、试剂的分类标准 在离子型反应中,亲电试剂和亲核试剂是一对对立的矛盾。如:CH3ONa + CH3Br→CH3OCH3 + NaBr的反应中,Na+和+CH3是亲电试剂,而CH3O-和Br-是亲核试剂。这个反应究竟是亲反应还是亲核反应呢?一般规定,是以在反应是最先与碳原子形成共价键的试剂为判断标准。在上述反应中,是CH3O-最先与碳原子形成共价键,CH3O-是亲核试剂,因此该反应属于亲核反应,更具体地说是亲核取代反应。 二、反应类型 三、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 如果一个反应不是一步完成的,而是经过几步完成。则在反应过程中会生成反应活性中间体(active intermediate)。活性中间体能量高、性质活泼,是反应过程中经历的一种“短寿命”(远小于一秒)的中间产物,一般很难分离出来,只有比较稳定的才能在较低温下被分离出来或被仪器检测出来(如三苯甲烷自由基),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是真实存在的物种。 1、碳自由基(carbon free radical) 具有较高能量,带有单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自由基。自由基碳原子是电中性的,通常是SP2杂化,呈平面构型。能使其稳定的因素是P-π共轭和σ-P共轭。 自由基稳定性的次序为: 在自由基取代、自由基加成和加成聚合反应中都经历自由基活性中间体。 2、正碳离子(carbocation) 具有较高能量,碳上带有一个正电荷的基团,叫正碳离子,又称碳正离子。正碳离子通常是SP2杂化,呈平面构型,P轨道是空的。能使其稳定的因素有(1)诱导效应的供电子作用;

大学有机化学试题(AB)及答案电子教案

有机化学试题A 选择题 1.用括号内的试剂和方法除去下列各物质的少量杂质,不正确的是 A、苯中含有苯酚(浓溴水,过滤) B、乙酸钠中含有碳酸钠(乙酸、蒸发) C、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 D、溴乙烷中含有醇(水、分液) 2.下列物质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 A、B、C2H2C、CH3 D、CH3COOH 3.(CH3CH2)2CHCH3的正确命名是 A、3-甲基戊烷 B、2-甲基戊烷 C、2-乙基丁烷 D、3-乙基丁烷 4.手性分子是指在分子结构中,当a、b、x、y为彼此互不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称此分子为手性分子,中心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下列分子中指定的碳原子(用*标记)不属于手性碳原子的是 A、苹果酸 B、丙氨酸C H3CH COOH NH2 C、葡萄糖D CH CH2 CHO OH OH 5.某烷烃发生氯代反应后,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的一氯代烃,此烷烃是 A、(CH3)2CHCH2CH2CH3 B、(CH3CH2)2CHCH3 C、(CH3)2CHCH(CH3)2 D、(CH3)3CCH2CH3 6.有—CH3,— OH,—COOH,—C6H5四种基团,两两结合而成的有机化合物中,水溶液具有酸性的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2H6和C4H10一定是同系物 B、C2H4和C4H8一定都能使溴水退色 C、C3H6不只表示一种物质 D、单烯烃各同系物中碳的质量分数相同

8.常见有机反应类型有:①取代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消去反应 ④酯化反应 ⑤加聚反应 ⑥缩聚反应 ⑦氧化反应 ⑧还原反应,其中可能在有机分子中新产生羟基的反应类型是 ( ) A 、①②③④ B 、⑤⑥⑦⑧ C 、①②⑦⑧ D 、③④⑤⑥ 9.乙醛和新制的Cu (OH )2反应的实验中, 关键的操作是 ( ) A 、Cu (OH )2要过量 B 、NaOH 溶液要过量 C 、CuSO 4要过量 D 、使溶液pH 值小于7 10.PHB 塑料是一种可在微生物作用下降解的环保型塑料,其结构简式为: n O CH C 2H 5C O 。下面有关PHB 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PH B 是一种聚酯 B 、PHB 的单体是CH 3CH 2CH(OH)COOH C 、PHB 的降解产物可能有CO 2和H 2O D 、PHB 通过加聚反应制得 11. 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且其水解产物也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糖类是 ( ) A 、葡萄糖 B 、麦芽糖 C 、蔗糖 D 、淀粉 12. “茶倍健”牙膏中含有茶多酚,但茶多酚是目前尚不能人工合成的纯天然、多功能、高效能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净化剂。其中没食子儿茶素(EGC )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关于EGC 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共面 B 、1molEG C 与4molNaOH 恰好完全反应 C 、易发生加成反应,难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 D 、遇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13.化合物丙可由如下反应得到: 丙的结构简式不可能是 ( ) A 、CH 3CH (CH 2Br )2 B 、(CH 3)2C Br CH 2 Br C 、C 2H 5CH Br CH 2 Br D 、CH 3(CH Br )2CH 3 14.某有机物甲经氧化后得乙(分子式为C 2H 3O 2Cl );而甲经水解可得丙,1mol 丙和2mol 乙反应的一种含氯的酯(C 6H 8O 4Cl 2)。由此推断甲的结构简式为 ( ) O —OH OH OH OH

有机化学教案职称用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110173 1.课程代码:2.课程名称:有机化学 3.学时/学分:68/4 4.开课系(部)、教研室:基础化学教研室 5.先修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 6.面向对象:制药工程、科学教育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1.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 2. 课程目标: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合成和反应的一门科学,是应用化学专业学生限选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为后继的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碳原子的三种杂化; 2、有机化合物中共价键断裂的方式及诱导效应,共价键的本质; 3、熟悉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特性。 (二)教学具体内容 概述、碳原子的三种杂化、诱导效应、有机化合物中共价键断裂的方式、有机化合物的构造式的表示方式、价键理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碳原子的三种杂化;有机化合物中共价键断裂的方式;诱导效应; 教学难点:诱导效应。 第二章烷烃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烷烃碳原子的杂化状态及结构特点、烷烃的构象异构及其产生原因。 2、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和普通命名法。 3、熟悉烷烃的构象异构烷烃中的碳原子是以sp3杂化轨道与另一碳原子或氢原子沿轨道对称轴方向“头对头”重叠形成C—Cσ键和C—Hσ键。 4、了解乙烷的构象异构;普通命名法 (二)教学具体内容 烷烃的组成和定义、烷烃命名法、sp3杂化、已烷的构象、烷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自由基反应历程与自由基稳定性、Wurtz法合成烷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烷烃碳原子的杂化状态及结构特点;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教学难点:烷烃中的碳原子的sp3杂化;烷烃的优势构象。 1 / 79

《有机化学基础》全部教案图文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新人教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认 识 有 机 化 合 物 衡东一中高二化学备课组 主备:梁晓丹 审核:贺天明

【课题】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目标】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原子团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探究法,练习法 【媒体选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思考与交流】 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 2.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氰酸(HCNO)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 组成元素:C 、H、O N、P、S、卤素等 有机物种类繁多。(2000多万种)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有机化合物链状化合物 脂肪化合物 环状化合物脂环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 1.链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如:

正丁烷正丁醇 2.环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它又可分为两类:(1)脂环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如: 环戊烷环己醇 (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如: 苯萘 二、按官能团分类: 什么叫官能团?什么叫烃的衍生物? 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P.5表1-1 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所生成的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 可以分为以下12种类型: 练习: 1.下列有机物中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 2.〖归纳〗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变形练习〗下列有机物中(1)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2)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 (3)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

苏教版化学《有机化学基础》全册教案

江苏省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课时安排】共13课时 第一节:1课时 第二节:3课时 第三节:2课时 第四节:4课时 复习:1课时 测验:1课时 讲评:1课时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重点】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 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思考与交流】 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 2.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氰酸(HCNO)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 组成元素:C 、H、O N、P、S、卤素等 有机物种类繁多。(2000多万种)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有机化合物链状化合物脂肪 环状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 1.链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如: CH3CH2CH2CH3CH3CH2CH2CH2OH 正丁烷正丁醇

2.环状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它又可分为两类: (1)脂环化合物: 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如: 环戊烷 环己醇 (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如: 苯 萘 二、按官能团分类: 什么叫官能团?什么叫烃的衍生物? 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P.5表1-1 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所生成的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 可以分为以下12种类型: 练习: 1.下列有机物中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 ) 2.〖归纳〗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变形练习〗下列有机物中(1)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2)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 (3)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 OH NO 2 CH 3 CH 2 —CH 3

有机化学题库电子教案

有机化学习题精选 第二章烷烃 选择: 1.引起烷烃构象的原因是() A. 分子中的双键旋转受阻 B. 分子中的单双键共轭 C. 分子中的两个碳原子围绕碳碳单键作相对旋转 D. 分子中有吸电子基团 2.丁烷的最稳定构象是() A. 全重叠式 B. 部分重叠式 C. 对位交叉式 D. 邻位交叉式 3.下列化合物沸点最高的是() A、2-甲基己烷 B、庚烷 C、2-甲基庚烷 D、3,3-二甲基戊烷 4.化合物HOCH2-CH2OH的稳定构象是() A. B. C. D. 5. CH3CH22CH22CH3 CH3CHCH3CH2CH3 CH3 化合物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为() A、3-甲基-3-乙基-6-异丙基辛烷 B、2,2-二乙基-5-异丙基庚烷 C、2,2,5-三乙基-6-甲基庚烷 D、2,6-二甲基-3,6-二乙基辛烷 第三章烯烃 选择: 1.下列具有顺反异构体的是() A、FCH=CH2 B、CH3CH2CH=CHCH3 C、CH3CH=C(CH3)2 D、(CH3)2C=C(CH3)2 2.下列烯烃氢化热最大的是() A、反-3-己烯 B、2-甲基-2-戊烯 C、顺-3-己烯 D、2,3-二甲-2-丁烯 3.下列哪种烯烃的氢化热最小?() A.E-2-丁烯B.Z-2-丁烯C.1-丁烯D.异丁烯 4. CH-CH3 化合物在过氧化合物存在下与HBr反应,主要产物是( ) A.1-苯基-2-溴丙烷B.1-苯基-1-溴丙烷C.1-苯基-3-溴丙烷D.邻溴苯基丙烷

5. CH3 化合物 H3C C(CH3)3 H H H 命名为( ) A.(2Z,4E)-4-叔丁基-2,4-己二烯B.(2E,4Z)-3-叔丁基-2,4-己二烯C.(2Z,4E)-3-叔丁基-2,4-己二烯D.(2E,4Z)-4-叔丁基-2,4-己二烯6.关于烯烃的催化加氢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催化加氢反应是在催化剂表面进行的B.催化加氢反应是定量进行的C.催化加氢反应是反式加成D.催化加氢反应是放热的 方程式: 1.CH3CH=CCH2CH32622 H2O CH3 2.CH3CH=CCH2CH33 CH3 3.CH3CH=CCH2CH CH3 HBr / ROOR 4.CH3CH=CH2 + Cl2 500o C 5.CH3CH2CH=CH2 + H2SO4 2 第四章炔烃二烯烃 选择: 1.丁二烯与下列烯烃衍生物进行Diels-Alder反应最活泼的是() CH2Cl CN CH3OCH 3 A. B. C. D. 2.下列二烯烃氢化热最小的是() A. 1,2-丁二烯 B. 1,4-戊二烯 C. 1,3-丁二烯 D. 1,3-戊二烯 3.下列二烯烃最稳定的是() A. 1,2-丁二烯 B. 1,4-戊二烯 C. 1,3-丁二烯 D. 1,3-戊二烯 4. 下列碳正离子最稳定的是()

有机化学习题电子教案

有机化学习题

第一章绪论 1. 下列分子中碳原子杂化方式均为SP2的是( ) A.CH3CH≡CH B. CH2=C=CH2 C. CH2 =CHCH=CH2 D. CH3CH2OCH3 2.对于π键和σ键的描述下列错误的是() A. σ键是由两个成键原子轨道向着两个原子核间的连线发生最大重叠所形成的共价键 B. π键是由两个相互平行的P轨道侧面相互重叠而成的键 C. σ键和π键都可以单独存在于一共价键中。 D. σ键关于轴对称,而π键关于平面对称 3.根据当代有机的观点,有机物应该是 ( ) A. 来自动植物的化合物 B. 来自于自然界的化合物 C. 人工合成的化合物 D. 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4. 环烷烃的环上碳原子是以哪种轨道成键的? ( ) A.sp2杂化轨道 B. s轨道 C. p轨道 D. sp3杂化轨道 5. C?—X键的极性和极化性大小次序是C—F>C—Cl>C—Br>C—I。 A.正确 B.错误 6. 氯原子即氯游离基。

A. 正确 B.错误 7. 亲电试剂为Lewis碱。 A.正确 B. 错误 8. 下列化合物偶极矩为零的是() A.CH3Cl B.H2O C.CH3OH D.CH4 9.在甲基碳正离子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是()。 A.SP杂化 B. SP2杂化 C.SP3杂化 D.不杂化 10. 下列基团中,不属于烃基的是( ) A. -CH(CH3)2 B.-CH=CH2 C. -OCH3 D. PhCH2- 第二章烷烃 1. 多选题:( 2.0分) 对于CH3CH2CH2CH(CH3)CH2CH(CH2CH3)CH2CH2CH3 下列命名正确的是() A. 4-ethyl-6-methylnonane B. 6-ethyl-4-methylnonane C. 6-甲基-4-乙基壬烷 D. 4-甲基-6-乙基壬烷

人教版 化学选修5 有机化学 全书教案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靖江市第一中学苏勇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课时安排】共13课时 第一节:1课时 第二节:3课时 第三节:2课时 第四节:4课时 复习:1课时 测验:1课时 讲评:1课时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重点】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 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思考与交流】 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 2.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氰酸(HCNO)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 组成元素:C 、H、O N、P、S、卤素等 有机物种类繁多。(2000多万种)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有机化合物链状化合物脂肪 环状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 1.链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如: CH3CH2CH2CH3CH3CH2CH2CH2OH

正丁烷 正丁醇 2.环状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它又可分为两类: (1)脂环化合物: 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如: 环戊烷 环己醇 (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如: 苯 萘 二、按官能团分类: 什么叫官能团?什么叫烃的衍生物? 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P.5表1-1 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所生成的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 可以分为以下12种类型: 练习: 1.下列有机物中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 ) 2.〖归纳〗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变形练习〗下列有机物中(1)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2)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 OH NO 2 CH 3 CH 2 —CH 3

大学有机化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及有机化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认识有机化学与生产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通过对共价键理论及其本质的学习,达到掌握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基本理论的目的。掌握碳原子正四面体概念,掌握共价键属性,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步骤。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组成和性质的特点。 难点是利用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对共价键的理论解释。 第一节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有机化合物是指碳氢化合物以及从碳氢化合物衍生而得的化合物。 2、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结构特征.合成方法和理化性质等的化学。 一、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1、分子组成复杂 组成元素不多,但数目庞大,结构相当复杂。 2、同分异构现象 例如:乙醇和甲醚分子式为:C2H6O 但化学结构不同。 乙醇CH3CH2OH 甲醚CH3OCH3 3、容易燃烧 绝大多数有机物都是可燃的。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难溶于水(特殊例外) 很多有机物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原理依据,相似相溶原理,与水形成氢键的能力差。 5、熔、沸点低 许多有机物在室温时呈气态和液态,常温下呈固态的有机物其熔点一般也很低。 例如:尿素 132.7°C 葡萄糖 146°C。 6、反应速率较慢 经常需要几小时、几天才能完成,为了加速反应,往往需加热、光照或使用催化剂等。 3 7、反应复杂,副反应多 往往同一反应物在同一条件下会得到许多不同的产物。所以就降低了主要产物产率。 特殊例外:乙醇易溶于水、四氯化碳可灭火等。 三、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有机化学是有机化学工业的理论基础;研究天然有机化合物、发展染料、合成药物、香料、生产乙炔、石油化工产品的开发利用;生物学、医学等等都需要有坚实的有机化学知识。 第二节共价键的一些基本概念 一、共价键理论 1、价键理论

高中化学鲁科版《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课时安排】共13课时 第一节:1课时 第二节:3课时 第三节:2课时 第四节:4课时 复习:1课时 测验:1课时 讲评:1课时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重点】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 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思考与交流】 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 2.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氰酸(HCNO)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 组成元素:C 、H、O N、P、S、卤素等 有机物种类繁多。(2000多万种)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有机化合物链状化合物脂肪 环状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 1.链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如: CH3CH2CH2CH3CH3CH2CH2CH2OH 正丁烷正丁醇 2.环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它又可分为两类: (1)脂环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如: OH

环戊烷环己醇(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如: 苯 萘 二、按官能团分类: 什么叫官能团?什么叫烃的衍生物? 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P.5表 1-1 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所生成的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 可以分为以下12种类型: 1.下列有机物中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 2.〖归纳〗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变形练习〗下列有机物中(1)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2)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3)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 NO2CH3CH 2 —CH3 OH CH = CH2 CH3 CH3 COOH CH3 CH3 OH COOH C —CH3 CH3 CH3 OH

有机化学教案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教案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教案(续页) 教学活动及板书设计 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的建立 “生命力”学说 有机化学奠基于在18世纪中叶。 1828年德国科学家魏勒(Wohler F) 实现了通过人工的方法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特征是它们都有C,即都是碳化合物。 绝大多数还含有H。 有的还含有O、N、S、P、卤素。 有机化合物认为是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二、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1、同分异构现象 例如分子式为C4H8,有五种结构 2、可燃性 3、熔点低 4、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5、反应慢,副产物多 有机化学就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分离提纯、应用以及变化规律的化学。 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构造式 电子式 构造简式 键线式 六、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按碳架分类 1、链状化合物 2、碳环化合物 ⑴脂环族化合物 ⑵芳香族化合物 (3)杂环化合物 (二)按官能团分类 官能团是决定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反应主要发生在官能团及其相关部位。 具有相同的官能团的化合物具有类似性质。

烷烃 只含C和H两种元素的化合物称为烃 烷烃(alkane) 一、烷烃的同系列和异构 每两个烷烃分子之间相差CH2和CH2的倍数,这一系列的化合物叫做同系列 各个化合物彼此互称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isomers) 练习:C6H14己烷的同分异构体 碳原子和氢原子的分类 伯碳:只与一个碳原子相连接; 仲碳:与两个碳原子相连接; 叔碳:与三个碳原子相连接; 季碳:与四个碳原子相连接。 三、烷烃的命名 命名最初是根据其来源、性质、构造而定的。 沼气--甲烷酒精--乙醇蚁酸--甲酸安息香酸--苯甲酸 普通命名法: 十以内的用天干表示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烷 十一碳以上的用中文数字表示 低级烷烃:为了区别异构体,常用“正”、“异”、“新”来表示 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系统命名法: 烷基的概念 烷烃分子中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下的基团 命名方法:选母体,定编号,写名称 1)找一条最长的碳链为主链,作母体,数碳数,称某烷 2)支链作为取代基,从离取代基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保证位次和最小(最低序列) 3)如果有几种不同的取代基小的在前,大的在后 四、烷烃的结构 1、碳原子的四面体构型及分子模型 五、烷烃的物理性质 沸点(boiling point)同系列中,分子量增加,沸点越高, 同碳数的异构体中,带支链的沸点较低 熔点(melting point)直链烷烃的熔点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含偶数碳的烷烃升高得快。 密度,烷烃的密度小于1 溶解度,烷烃不溶于水,能溶于有机溶剂 六、烷烃的化学性质

最新有机化学知识精讲与系统总结电子教案

各基因吸(给)电子次序如下: —F,—Cl,—Br,—I,—OCH3,—OH,—C6H5,—CH=CH2,—H,—CH3,—C2H5,—CH(CH3)2,—C (CH3)3。 等;带负电荷的基团具有高度给电子性,如—O-、—S-等。 价键不饱和度愈大,吸电子性愈强,如 —C≡CR>—CR=CR2>—CR2—CR3,=O>—OR,≡N>=NR>—NR2。 电子诱导效应(—I)大小顺序如何? 【例5】比较ClCH2COOH(Ⅰ)、CH3COOH(Ⅱ)、CH3CH2COOH(Ⅲ)三种化合物的酸性。 解:吸电子能力—Cl>—H>—CH3;取代基吸电子能力大,使酸根负离子稳定,酸性大;故酸性次 序为(Ⅰ)>(Ⅱ)>(Ⅲ)。 (2)共轭效应 在共轭体系中由于π电子离域,电子云密度平均化,体系内能降低,因而更加稳定,这种效应叫共 轭效应。其特点是: ①共平面性共轭体系中各σ键必须能在同一平面上,参与共轭的p轨道才能互相平行交叠; ②键长平均化共轭链愈长,单键双键的键长愈接近。苯环中键长完全相等; ③能量降低降低的能量叫共轭能,如丁二烯为14.6kJ/mol;苯为 151kJ/mol;萘为 255kJ/mol; ④折射率较高紫外吸收λmax变长; ⑤通过共轭链传递电子云正负极性交替分布,很少减弱。 共轭体系有以下两种类型: ②p—π共轭有三种:

(3)σ—π,σ—p超共轭—C(CH3)3在苯环上的定位效应及致活效应均小于CH3,是由于—CH3与苯环有3个σ—π超共轭效应。σ—p超共轭可用来解释游离基及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次序。例如,【例2】指出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酸性最强? A.C2H5OH B.C2H5SH C.D. 解:S—H键的离解能比O—H键小,硫醇、硫酚的酸性比醇和酚强, 【例7】比较水中CH3NH2、(CH3)2NH、(CH3)3N、NH3的碱性。 解:从给电子诱导效应来看,碱性顺序应为叔胺>仲胺>伯胺>NH3。但实测结果是:(CH3)2NH>CH3NH2>(CH3)3N>NH3。其解释是由于氢键的存在增加了共轭酸的稳定性,从而增加了碱性。故 而在氯仿中测得的三种丁胺的碱性次序则为: (C4H9)3N>(C4H9)2NH>C4H9NH2 因氯仿中无氢键作用,故其次序与推测一致。而在水溶液中仍为:仲>伯>叔。 分子中吸电子基团减弱碱性。如(CF3)3N没有碱性,碱性很弱,邻苯二甲酰亚胺由于二个吸 电子基团加上离域,使得N上的H带有酸性,以致能与碱金属成盐: 共轭效应也能增加碱性,比如胍的共轭酸由于离域得到高度稳定: 故胍是强碱。 【例1】比较新戊烷(Ⅰ)和正戊烷(Ⅱ)的沸点和熔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