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

设计人:王淑娥审核人:朱闺齐时间:2011年1月

温馨寄语:相信自己,我一定能行!

一、学习目标:

1、利用拼音,通过查找工具书,正确认读“矗立、戎装、凹凸、守候、鸵鸟、匕首、商贸、芝麻、美轮美奂”这些词语。借助工具书理解“栩栩如生、不计其数、崇山峻岭、五彩缤纷、美轮美奂”等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哪些内容,能说出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积累课文第一自然段,能仿写“望着……就仿佛看到了……仿佛听到了……”

4、能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二、学法指导:

1、收集有关丝绸之路和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2、认真阅读课文,识记生字词,理解生词。

2、结合阅读提示,以读为主,读读、议议、再读读。和大家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主要语句,说说自己从文中知道的丝绸之路以及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

三、知识链接:

段万翰,以编著文献图书而著名,编著了《世界五千年》(二)和(五),还编著了《天翻地覆三十年》(二)。

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

因此得名。丝绸之路不仅是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道路有关。

课前积累

丝绸之路,一条促进东西方贸易的交流之路,一条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驼队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灿烂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历史与文明。

自主学习

课文语言生动,向我们介绍了有关丝绸之路的知识。我要认真读一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

我要把课文中的生字词圈出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并结合上下文想想“栩栩如生、不计其数、崇山峻岭、五彩缤纷、美轮美奂”等词语的意思。

1、我会给下列加点的字注上正确的拼音。

矗.立高鼻凹.眼凹凸.守候.、鸵.鸟、匕.首、商贸.、芝.麻、美轮美奂.2、我能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能运用其中的两个造句。

()()如生浩浩()()五彩()()()罗绸()()山()岭美()美()精神()()不计()()3、我会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2)没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

(3)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4)高大陡峭的山岭。()

(5)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

三、通过自主学习,我知道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我想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并和大家交流一下。

通过预习,我还有一些不理解的问题,我想提出来,希望同学们能为我解答。

合作探究

1、通过学习,课文中的一些语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丝绸之路有了更深层的了解,我想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和大家交流一下。

我找到的是第段的这些语句,从这些语句中,我体会到了。我想带着我的理解再来读读这句话。

2、通过学习,我发现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很美。作者采用想象的手法,勾起了我们无限的遐想,我想积累下来。我还想试着仿写“望着……就仿佛看到了……仿佛听到了……”这个句式。

望着就仿佛看到了仿佛听到了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有很多收获,我想说一说。

拓展延伸:

我搜集了有关丝绸之路的一些资料和故事,想与大家一起分享。当堂检测: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蒙.古( méng měng )好.客(hǎo hào)似.乎(sì shì) 戎.装 (róng xū) 芝.麻( zī zhī) 矗.立(chù zhí)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仿写句子:望着高高的五星红旗,我仿佛看到了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走丝绸之路

我走丝绸之路 发表时间:2013-06-25T17:32:46.81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6月总第86期供稿作者:◆李良英[导读] 整节课下来,通过再现丝绸之路,使学生对张骞这位古代英雄敢于冒险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浅谈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李良英河南省商丘市第七中学476000 摘要:如果对已有的理论和成果不加任何质疑地全盘接受,人类将永远停滞不前。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甘当培养土,让学生这棵“创新”的幼苗茁壮成长。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插上灵动的翅膀,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由地飞翔。关键词:历史教学学生课堂主角仅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现代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要求。再者,历史学科本身就具有不可再现性,这无形当中使很多学生认为历史遥不可及,如同雾里看花,而导致他们对历史学科失去学习的兴趣,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我认为课改势在必行。那么怎样才能把握中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学古而知今,让他们认识眼前的这个世界呢?下面我浅述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运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拉近了古与今的距离。穿越时空的隧道,古老的历史不再面目可憎,更多显示了它的神秘莫测,令人顿生探究的欲望。在设计“我走丝绸之路”这节活动课时,我利用自制的课件,展示了广褒的沙漠,缓慢而行的驼队,默默驻立的城堡,飘逸的飞天,再配以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用这种美丽的画面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时,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就显示出了它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为了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路,我还向学生展示了西部有关人文地貌现状的图片及有关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以供学生们参考,并鼓励他们尽情发挥想像。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果对已有的理论和成果不加任何质疑地全盘接受,人类将永远停滞不前。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甘当培养土,让学生这棵“创新欲望”的幼苗茁壮成长。让学生的创造思维插上灵动的翅膀,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由地飞翔。为了引发学生创新思想的火花,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流畅自如地运用智慧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在讲这一课时我用了这样的导入语:“谜一样的丝绸之路,千百年来总为人们所津津乐道,那来往于这条古中西交通要道,踏着孤寂、悠扬驼铃的古驼队,创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类奇迹呢?今天我们就共同穿越时光的隧道,通过“走访丝绸之路”来揭开她神秘的面纱。”然后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古丝绸之路图,西汉与西域经济交流简表,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等。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思考对丝绸之路的新的利用途径。老师介绍这些地区大多地处边陲,但自古山川奇伟,而且少数民族聚集其中,拥有众多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名城,更有着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以及各种丰富的物质资源,这些地区是中华民族史册上的灿烂明珠。在此基础上老师提问,“如果让你作为一个西部大开发的总设计师,你以为丝绸之路还有没有新的利用途径呢”?学生通过激烈的讨论,畅所欲言,课堂气氛活跃。这样不知不觉中,学生走近了历史,感知了历史,在教师启发之下,创新思想就出现在课堂上了。学生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角。 三、彼此间的竞争机制,相互间的密切合作 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资料共享,共同完成“新丝绸之路”的设计图,并选派一名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激发了学习兴趣的学生回答不仅大胆,而且考虑周全。也许他们的想法不免幼稚,甚至有点异想天开,但他们的大胆创新,有时会让成人汗颜,谁又能说将来最具创造力、最具发展前途的人不会出现在他们中间呢?对于回答精彩的同学,老师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大家的回答简直太精彩了,我想不久的将来,在你们的建设和规划下,古老的丝绸之路会成为商业旅游业的一个新的亮点”。教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会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 张骞出使西域,沿途经过了很多少数民族政权,至今那里仍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地,那么在开发当地的时候,应该怎样去处理民族关系问题呢?让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利用他们在课外搜集来的材料,在共享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答出: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风俗习惯、照顾他们的民族感情等相关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学生的爱心将会发挥得淋漓尽致,不知不觉当中教师也就完成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这要比那种刻板的思想教育效果好得多。同时也可以结合时事,让学生们明白只有各民族和睦相处了,国家才能稳定。当今国际社会很多国家都是由于民族关系处理不当,引发了民族冲突而导致的战争。而我们国家这么稳定,各兄弟民族和睦相处,就是由于我们国家实行了非常合理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才换来的。 整节课下来,通过再现丝绸之路,使学生对张骞这位古代英雄敢于冒险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了解了祖国多彩的民族风情,感悟祖国大家庭的和睦,培养了学生浓厚而真挚的爱国情感。新的课改要求,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就要求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及时完成角色的转换,把舞台交还给学生。“把握学生的好胜心理,鼓励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敢于反弹琵琶,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然后从各小组中评出“最佳设计”和“最佳口才”奖,这不但能极大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还能培养他们的历史分辨能力、自我挑战的能力。同时,相互间的合作,也拉近了他们彼此间的距离,加强了他们相互间的合作能力,这无疑会对他们今后在人生道路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情感价值感提供良好的帮助。

《丝绸之路》课文原文

《丝绸之路》课文原文 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公元前115年,一个天高气爽的早晨。 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士兵们循着铃声望去,远处出现了一支骆驼队,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 “来了!来了!”安息国士兵欢呼起来。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了命令。 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成夹道欢迎的阵势。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中国使者从骑着的骆驼上下来,右手高擎节杖,满面笑容,大步向前走去。将军翻身下马,立正高呼:“本将军奉命率官兵欢迎大汉国使者!”中国使者抱拳,作揖还礼:“有劳将军远迎。我是博望侯张骞的副使,谨代表大汉皇帝向安息

国国王陛下致敬!”将军还礼表示感谢。 中国使者指着身后的骆驼队,说道:“这是大汉皇帝敬赠安息国国王陛下的一点薄礼。”只见每峰骆驼的背上都驮着两个大包袱。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 安息国将军高兴地连连点头,说道:“盼望已久的大汉使者终于到了!我谨代表安息国国王陛下,向大汉皇帝的使者赠礼。”他把手一招,四名士兵送上两个大礼盒。打开一看,里面装着许多特别大的鸟蛋,每个足有斤把重。这是当时中国没有的鸵鸟蛋。 中国使者正要道谢,将军又把手一招,走上两个人来,原来是魔术师。打头的一个拔出一把匕首,插入自己嘴里,顿时吞了下去。只见他一拍肚子,匕首又从嘴里吐了出来。第二个则张开大口,喷出一团又一团火苗。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都看得惊呆了。将军含笑说道:“今天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特地让他们前来助兴。” 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这仅仅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交流的生动一幕。张骞在此之前,于公元前138年曾历尽艰险出使过西域。公元前119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

2.《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认识"矗凹"等七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 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1.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3.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 4.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5.集体交流 (预设: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如果个人学生没有找到,可以再讨论) (二)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国与中国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 2.小组汇报表演,再读文章. 3.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怎样的心情?学生充分交流. (预设:学生通过文章对两国人民一些动作表情的描写,例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

重走丝绸之路

山美版品德与社会 《重走丝绸之路》 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走进世界”第4条“通过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体会是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带来的影响”的要求编写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现代“亚欧大陆桥”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给人们生活带来的重大影响。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知识目标 (1)探究丝绸之路的路线和作用。 (2)了解现代丝绸之路(新亚欧大陆桥)的作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古代丝绸之路和亚欧大陆桥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导语:同学们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是什么打开了中国通向世界的大门吗?这就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走向世界之路,它是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其伟大创造力和灿烂文明的门户,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璧之路。这节课让我们踏着憧憬的脚步,重温着历史之路。板书课题。重走丝绸之路

2、课件出示丝绸之路的路线示意图,提出探究话题:丝绸之路经过哪些地方?小组内找一找,划一划,并交流你的发现。 3、全班交流 预设:1.长安2.玉门关3.敦煌4.大宛---- 【设计意图:了解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区域以及丝绸之路在当时发挥的巨大作用】 二、展示资料,交流探究(20分钟)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古代丝绸之路的资料。 (2)教师进行资料知识点的补充总结,重点介绍丝绸之路的重要城镇。出示相关课件 (3)学生讨论为什么这条路被称作“丝绸之路”? 小结: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因此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 (4)探讨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预设:1.引进了黄瓜、葡萄、石榴 2.引进了汗血宝马 3.引进了舞蹈、音乐、佛教 4.促进了经济交流 【设计意图: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以及对当时东西方经济、文化的巨大影响。】 三、交流故事加深理解(9分钟) 1、导语: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你知道这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是谁开辟的吗?引导学生交流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故事。 预设:两次出使西域。 2、是呀,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中国和西方物质文化交流。在中国历史上还有谁也出使过西域? 学生交流玄奘出使西域的故事。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教案

2﹡丝绸之路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加深对“丝绸之路”历史意义的了解。 教学具准备: “丝绸之路”地图及相关图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 (1)把句子读通顺。 (2)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1)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 (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隆重 ①找出有关句子: ◇“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②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 (2)热情。 ①找出有关句子:课文第8~12自然段。 ②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③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 ◇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高兴…… ◇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了…… 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海上丝绸之路则以中国东南沿海为起点,经东南亚、南亚、非洲、最后到达欧洲。 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丝绸之路,概括地讲,是自古以来,从东亚开始,经中亚,西亚进而联结欧洲及北非的这条东西方交通线路的总称。丝绸之路,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义。这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桥梁。 世界地质公园秦岭终南山北麓有一条古道,名“神仙路”又称“古丝绸之路”,是一条最为古老的长安连通西域的陆上丝绸之路,该路历史遗迹众多,沿途有唐僧留下的数不完的圣迹及传说,现保存

最完好的一段地处陕西省户县石井镇钟馗故里欢乐谷内,其余路段虽古迹不再,多有毁弃和断阻,但如今相当一部分依然供当地乡民耕作和行走,是难得的丝绸之路历史遗迹,是的古丝绸之路考古遗址。 正如“丝绸之路”的名称,在这条逾7000公里的长路上,丝绸与同样原产中国的瓷器一样,成为当时一个东亚强盛文明的象征。各国元首及贵族曾一度以穿着用腓尼基红染过的中国丝绸,家中使用瓷器为富有荣耀的象征。此外,阿富汗的青金石也随着商队的行进不断流入欧亚各地。这种远早于丝绸的贸易品在欧亚大陆的广泛传播为带动欧亚贸易交流做出了贡献。这种珍贵的商品曾是两河流域各国财富的象征。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铁器、金器、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 技术西传 21世纪初已知最古老的印刷品:唐代的《金刚经》就发现于敦煌。造纸术曾经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这种技术似乎只有东亚及南亚部分国家才有发达的造纸工业。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纸制品开始在西域以及更远的地方出现。最终造纸术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中国古代印刷术也是沿著丝路逐渐西传的技术之一。在敦煌、吐鲁番等地,已经发现了用于雕版印刷的木刻板和部分纸制品。其中唐代的《金刚经》雕版残本如今仍保存于英国。这说明印刷术在唐代至少已传播至中亚。13世纪时期,不少欧洲旅行者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将这种技术带回欧洲。15世纪时,欧洲人谷腾堡利用印刷术

2丝绸之路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及意义。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东西,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西游记视频展示)。刚才的镜头大家都很熟悉,对,是《西游记》。会唱的同学一起唱,不会唱的同学一起把拍子打起来!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丝绸之路)。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丝绸之路,那么今天的丝绸之路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领略一番丝路的风光。在欣赏的同时,想想丝路风光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美,西域风情,荒漠……)是啊!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来开辟的呢? 二、丝绸之路的开辟 【问题】如此具有西域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开辟的呢?(汉,张骞)

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幻灯)。他告别当时的汉武帝,一路西行,出使西域。现在就让驼铃声带领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吧!(录像)正是有张骞这样的先行者,才开通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线路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同学们请看地图。 三、丝绸之路的线路 (幻灯)这是一张丝绸之路的线路图,请找到丝路的起点。 【问题一】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什么地方?(长安) 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是当时汉朝的都城,就像今天我们的首都北京。当时各地丝绸和其他的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组成商队,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之后分南北两路,北路从玉门关出发(春风不度玉门关),经过西域、中亚,到达西亚和欧洲;南路从阳关出发(西出阳关无故人),同样经过西域、中亚,到达罗马和阿拉伯国家,再到欧洲;南路的另一路则是到达印度。《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走的就是南道中的这条道路。 【问题二】设想你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你会经过今天哪些国家和地区?南道会经过哪些国家和地区?北道又会经过哪些国家和地区?四人小组合作,小组作好记录。(幻灯片:世界政区图) 南道: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意大利、沙特阿拉伯、印度、孟加拉、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等; 北道: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 可见路途非常的遥远。 【问题三】观察线路图,你认为在当时我国境内的丝路上有哪些重要的城市和地区呢?(长安、楼兰、敦煌等)(幻灯) 我们从这张图片中发现现在的敦煌非常的凄凉,而当时的敦煌却是非常的繁华。敦煌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是中原通往西域交通要道的“咽喉之道”,是丝绸之路上

2、《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 设计人:王淑娥审核人:朱闺齐时间:2011年1月 温馨寄语:相信自己,我一定能行! 一、学习目标: 1、利用拼音,通过查找工具书,正确认读“矗立、戎装、凹凸、守候、鸵鸟、匕首、商贸、芝麻、美轮美奂”这些词语。借助工具书理解“栩栩如生、不计其数、崇山峻岭、五彩缤纷、美轮美奂”等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哪些内容,能说出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积累课文第一自然段,能仿写“望着……就仿佛看到了……仿佛听到了……” 4、能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二、学法指导: 1、收集有关丝绸之路和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2、认真阅读课文,识记生字词,理解生词。 2、结合阅读提示,以读为主,读读、议议、再读读。和大家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主要语句,说说自己从文中知道的丝绸之路以及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 三、知识链接: 段万翰,以编著文献图书而著名,编著了《世界五千年》(二)和(五),还编著了《天翻地覆三十年》(二)。 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

因此得名。丝绸之路不仅是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道路有关。 课前积累 丝绸之路,一条促进东西方贸易的交流之路,一条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驼队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灿烂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历史与文明。 自主学习 课文语言生动,向我们介绍了有关丝绸之路的知识。我要认真读一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 我要把课文中的生字词圈出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并结合上下文想想“栩栩如生、不计其数、崇山峻岭、五彩缤纷、美轮美奂”等词语的意思。 1、我会给下列加点的字注上正确的拼音。 矗.立高鼻凹.眼凹凸.守候.、鸵.鸟、匕.首、商贸.、芝.麻、美轮美奂.2、我能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能运用其中的两个造句。 ()()如生浩浩()()五彩()()()罗绸()()山()岭美()美()精神()()不计()()3、我会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2)没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 (3)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4)高大陡峭的山岭。() (5)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重走丝绸之路教案

重走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给人们生活带来的重大影响。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相互合作能力。 知识目标 (1)探究丝绸之路的路线和作用。 (2)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进一步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重点难点: (1)探究丝绸之路的路线和作用。 (2)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进一步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通过上网等图径搜集有关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法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加强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你们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是什么打开了中国与世界交流的大门吗? 生:丝绸之路 师:这就是古代路上丝绸之路,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阻隔,回

到古代,去探访一下源远流长的──丝绸之路。 生齐读课题:重走丝绸之路 师:关于丝绸之路你了解哪些? 学生交流丝绸之路 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因为我国运往西方的物品主要是以丝绸为主,因此称为丝绸之路。重新踏上丝绸之路,我们得先了解一下丝绸之路的路线啊,通过地图大家能找出丝绸之路的路线吗?二、交流探究丝绸之路路线 这条路东起中国古都长安(今西安)、西至地中海东岸。 丝绸之路,由()出发,主要经由(),到达()。 预设:南道:由(长安)出发,主要经由(敦煌、楼兰),到达(印度洋)。 中道:由(长安)出发,主要经(敦煌)到达(地中海各国)北道:由(长安)出发,主要经(敦煌)到达地中海各国师点评:咱们同学真是有一双慧眼,大家都发现古丝绸之路不只有一条。我们再来看一下。【课件展示】 三、小组合作探究: 师:丝绸之路的来历我们明白了,路线我们也了解了,你们知道吗?在这条昔日的丝绸古道上,遍布着历史上遗留下的名胜古迹。这里有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有“鸟的王国”之称的青海鸟岛;有如诗如画的“塞上江南”;老师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幻灯片) 你们对丝绸之路的哪方面感兴趣啊?请同学们根据搜集的资料跟

第二课 丝绸之路(教案)

《丝绸之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古朴、典雅、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商贸、芝麻、精神饱满、美轮美奂”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二、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点及面、由情入理地阐明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课文描写细腻生动,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栩栩如生。作者接着概述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的促进与繁荣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四、教学难点: 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引入:祖国的西部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灿烂的历史文化。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其中光辉的一页。 2、介绍丝绸之路。(课件2) 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道路有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认读生字。(课件3) 矗立凹陷戎装循着鸵鸟 匕首贸易芝麻美轮美奂 (2)理解词语。(课件4、5)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文中指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那一峰峰骆驼与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姿态各异,非常生动逼真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文中指迎候中国使节的安息国兵马不计其数,显得极有声势。万余大军,边境守候,充分反映了安息国对中国来使的重视与尊重。 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文中指中国赠送的绫罗绸缎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绫罗绸缎均为丝织品。丝绸之路的商品,以中国丝绸为主,在古代的中亚、西亚以至非洲、欧洲都被视为珍品。古希腊人克特西阿斯就称中国为“塞勒斯”,意即丝国。一位古罗马作家说:丝国人制造宝贵的花绸,它的色彩像野花一样美,它的质料像蛛丝一样纤细。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丝绸之路横贯欧亚,所经之地,有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有一望无垠的大漠荒野和盐碱沼泽。文中用此词意在说明路途遥远。 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文中用来形容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艺术,由于汲取了西方文化的长处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 遐想:漫无边际地想象。 (3)通读课文。

行走丝绸之路的各色人等

丝绸之路不仅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贡献,更造就了一批果敢、坚强的丝路人物。他们之中,有张骞、班超、王玄策这样的杰出使者,有李广利、高仙芝统帅的军队,有法显、唐玄奘等伟大僧侣,有为国远嫁的细君、文成这样的公主。 在往来丝绸之路的人群中,最能表达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莫过于使节和军旅了,前者传递和平信息,后者举起战争旗号。不同民族之间经常意见不一,冲突无可避免。其实如张骞和班超这样的使节,他们的出使对不同国家而言有着不同的意义。对大月氏、乌孙和西域诸国而言,张骞和班超是和平使节,但对于匈奴而言,他们绝非亲善大使。事实上班超后来成了西域地区的战地指挥官。 在丝绸之路上,最动人的莫过于和亲公主的送迎队伍。中国历代王朝,为了与其他国家或民族维持良好关系,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册封首领,二是和亲。西汉时,中国与乌孙和亲,因为乌孙是当时西域最强大的国家。龟兹王绛宾也想与汉朝和亲,但自知没有资格,所以就在乌孙王翁归靡与西汉公主解忧所生的女儿第史从长安返回乌孙经过龟兹的时候扣留了她,希望娶第史为妻。吐蕃首领松赞干布认为自己的地位和实力比吐谷浑更强大,于是派使要求唐朝和亲。公元640年唐太宗派出文成公主,实行了和亲政策。 商人是丝绸之路上的活跃群体,是丝绸之路交通的重要推动力量,对沟通东西方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汉唐时期,著名的中亚商人是粟特人,他们组成商队往返中国与中亚地区,他们信仰祆教,祆教领袖同时就是商队的首脑。他们不仅为中国和西方提供了新鲜的货物,也给中西方带来了特殊的文化。 在丝绸之路上,不为利益只为福音和真理,而且不畏艰险往来各地的是宗教僧侣。他们之中,以佛教僧侣最多,既有来自西域向中国传播佛教的高僧如鸠摩罗什,也有中国高僧如法显、玄奘前往印度学习佛教教义和经籍。此外,东来的还有摩尼教僧侣、景教僧人。粟特人的商队首领往往就是祆教领袖,在历史文献的记载中称他们为“萨宝”。西行的也有道教高士,如长春真人丘处机。 诗人的存在,为丝绸之路增添一层浪漫气息。丝绸之路是文化、物产、艺术交流之路。中国古代的艺术,接受外来影响甚多,其中沿丝路东来的艺术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海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2﹡丝绸之路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加深对“丝绸之路”历史意义的了解。 教学具准备: “丝绸之路”地图及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 (1)把句子读通顺。 (2)简要说明理由。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1)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2)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 四、总结升华,领会现代意义 1.激疑:望着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望着这座群雕,作者情不自禁地引起了对往日商贸繁荣的遐想。同学们,从这些首尾似乎重复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生发。 作业训练: 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板书设计: 友谊之路:互赠礼品 2﹡丝绸之路交流之路:经济、文化交流伟大之路 激发遐想:与开头照应 教学反思:

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中国运的)。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名称的由来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时张骞和东汉时班超出使西域开辟的以洛阳为起点。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张骞开辟行走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 历史意义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

2丝绸之路

第十册语文(科目)教案设计课题 3 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情感目标认任识本课8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教学难点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课时安排 1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 (1)把句子读通顺。 (2)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

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1)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 (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隆重。 ①找出有关句子: ◇“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②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 (2)热情。

丝绸之路

新丝绸之路与新海上丝绸之路 (一)新海上丝绸之路 一.新丝绸之路的历史传承与构想 21世纪以来,中央先后部署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西部地区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丝绸之路复兴的前景日渐光明。2005年,“欧亚经济论坛”在西安召开,两年一度的国际论坛成为我国推进丝绸之路复兴的重要多边舞台。2007年,我国与中亚七国1计划共同投入192亿美元建设“现代丝绸之路”。2008年,我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中亚四国联合发起丝绸之路区域项目,共有19个国家响应,各国在日内瓦签署意向书,决定再为复兴丝绸之路投入430亿美元。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完整阐述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这一构想既与古老的丝绸之路一脉相承,又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在历史坐标系上,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内涵。 首先,在新技术条件下,丝绸之路具备复兴的客观条件。古老的陆路运输技术不足以承载产生规模效益的运输量。但是铁路和公路运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陆地运输的成本。据测算,从我国连云港到荷兰鹿特丹,如果通过丝绸之路,运输距离可比海运缩短9000多公里,时间缩短近一个月,运费节约近1/4。此外, 古丝绸之路必须避开山地与沙漠,路线选择范围有限,经济、社会效益不高。而今天,我们的技术水平已经能把铁路修到世界屋脊。因此,与古丝绸之路相比,新丝绸之路覆盖的面积将更广,路线更密集,也更发达,从而可以在更广泛的区域内把资源与市场串联起来。 其次,新丝绸之路构想充分兼顾了国际、国内两方面的战略需求。从国际角度看,丝绸之路两端是当今国际经济最活跃的两个主引擎:欧洲联盟与环太平洋经济带。丝绸之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处在两个引擎之间的“塌陷地带”,发展经济与追求美好生活是本地区国家与民众的普遍诉求。这方面的需求与两大经济引擎通联的需求叠加在一起,共同构筑了丝绸之路复兴的国际战略基础。从国内角度看,我国当前的发展需要兼顾地区平衡,并着力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复兴丝绸之路能带动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西部地区,有望形成新的开放前沿。

重走丝绸之路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对沿线城市影响的调查 一千多年前,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治和经济的版图上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来自扬州大学各个学院的11名同学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凝结在一起,主动学习了解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它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我们意气风发,怀着青春梦想,决定重走丝绸之路,并调查民众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了解情况,以及它对沿线城市发展的影响。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暑期社会实践,让不了解“一带一路”的人主动去了解;让知道一点的人进一步去了解;激发民众的建设热情;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了解“一带一路”对中国沿线城市的影响,并提出一点建议。 我们主要采取两种方式进行调查:社会问卷调查和采访当地居民(主要是老者)。 现象分析: 一、在洛阳做了100份问卷,有57%的人认为洛阳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应该作为重点城市去发展。在西安做了100份问卷,则有86%的人认为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而且它们也都各自打着“丝绸之路第一城”的旗号对外宣传。后来通过网络了解,不仅在“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名号的争夺方面两个城市存在竞争,在经济发展发面也是激烈异常。 这表明“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提出对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然而仔细分析,我们发现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沿线城市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同质化竞争、协调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落实平台以及对国家战略构想理解不深不透等负面倾向。于是出现了沿线城市经济活动无序竞争现象。这也不是西安洛阳各例问题,已成为普遍问题,比如新疆将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甘肃欲建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宁夏拟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 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①战略定位相似、同质化竞争;②缺乏有效平台和载体;③亟待顶层设计出台;④省际政策协调匮乏。 解决方法便是对症下药。除此之外,还建议加强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对应的文化软实力同步跟进。 二、在荐福寺小雁塔,我们采访了一位当地老者,他这样说“搞文化的就应该来西安,想赚钱的别来西安”。他也说,来西安做这个实践来错了地方,经济战略在西安普通群众中反响非常小,而且经济时刻在变没有定数,还是研究文化的好。这一看法不敢苟同,我很赞同不来个十次西安枉为中国人这一说法,毕竟西安曾是汉唐盛世的帝都,文化古都的地位无法取代。但是对于西安,发展才是硬道理,经济是关键的指标,它可以重点从旅游业、出版业、餐饮业等服务业领跑经济,因地制宜。“一带一路”战略反响小,主要是现在还只是一个构想,没有完备全面的规划,更不谈实施。牵动方方面面,任重而道远。所以研究丝路经济,自觉承担起新一代大学生的责任极有必要。 听了老人的讲话,我们不禁感到有点不知所措。网络调查发现,“一带一路”是中国本轮走出去的战略重点;金砖四国开发银行和亚投行的成立会为“一带一路”提供金融支持;随着APEC会议的召开,“一带一路”水到渠成,规划出台已箭在弦上。我们了解后,心中的疑虑烟消云散了。任何新战略新政策的出台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