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未完成》

《此生未完成》
《此生未完成》

《此生未完成》

品。悟。

敬告读者:此文章的部分内容来自于豆瓣评论,后续稍加个人观点。

本书作者于娟,女,32岁,出生于1979年,祖籍山东济宁,海归,博士,复旦大学优秀青年教师,一个2岁孩子的母亲,乳腺癌晚期患者。2009年12

月确诊为乳腺癌后,写下一年多病中日记,在日记中反思生活细节,并发出"买车买房买不来健康"的感叹,引起网友的热议和关注。2011年4月19日凌晨3

时许,于娟辞世。

短短的几行字,是于娟的个人简介,而短短文字的后面,却是一个乐观坚

强并相信奇迹的女儿、妻子和妈妈。"人生最痛苦的事有三种:晚年丧子,中年丧妻,幼年丧母,如果我走了,我的父母、丈夫还有孩子,就会面临这些痛苦,所以我要坚强地活下去。"于娟说。

再远的飞行也要着陆,再长的旅行总会回家。

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一位母亲、女儿和妻子的生命日记。

2009年12月于娟确诊患乳腺癌后,写下一年多病中日记,在日记中反思

生活细节,并发出"买车买房买不来健康"的感叹,引起网友关注和众多媒体热议。于娟于2011年4月19日凌晨去世,众多网友在网上进行追悼。一个年轻

生命,在生死的边缘,用生命写下病中日记。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于娟完全

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权情,赤裸裸的去反思和写作。所有的浮躁沉淀了,

所有的伪装剥离了,所有的喧嚣远去了,所有的执着放下了。只有一个普通的

女子,普通的女儿、妻子、母亲对生命最单纯的感悟。在这个故事里,很多读

者看到的不是于娟,而是自己。

记录黑暗是残酷的,尤其在感到属于自己的那盏生命油灯一点点黯淡之时。但于娟决定完完整整写下这段生命中最黑暗最苦痛的日子,也是她认为过去32

年最有意义的日子

--《三联生活周刊》

"我想给儿子土豆留下些什么"。正是带着这样的信念,于娟在病中也坚持

辅导孩子。而在生命日记中展现她的喜忧,写下她的感悟,不是矫揉造作、不

是宣传作势,而是一个母亲要给她的孩子留给一份礼物。

--《人民日报》

其(于娟)病痛的苦楚、人性的感悟,读来令人泪下,其实是一本最好的人

生教材,教会我们如何去热爱生命,如何去抵挡困难。

--《中国日报》

这位风华正茂的女博士,在博客上残酷、冷静而理性地记录下自己对人生

的理解,对健康、财富、亲情等人生追求的感悟。这些提前到来的参悟,也许

会对那些仍在苦苦追求的人们带来一种别样的启迪。

--《齐鲁晚报》

"三十岁之前的的努力更多是因为自己有着太多的欲望和执著,从没有"只

要活着就好"的简单。我不是高僧,若不是这病患,自然放不下尘世。这场癌症却让我不得不放下一切。如此一来,索性简单了,索性真的很容易快乐。若天

有定数,我过好我的每一天便是。若天不绝我,那么癌症却真是个警钟:我何

苦像之前的三十年那样辛勤地做蚍蜉。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

有一样可以带去。"

我一直在想执着和执著的区别。什么事奋斗的坚定,什么是豁达的心境。

每一个受到释道儒三家的交合影响的人,怎样去参透一生的混沌,让人迷茫。

执着是表象的坚定,执著是内心的的"拿着",那才是真正应该放下的东西。拿

得起,放得下,皆轻轻,皆空空,算不算活明白了。

许是太年轻,许是愚钝,我总不知道在茫茫人海中甚至在我所结识的所谓

朋友中如何去筛选真正的朋友。有一天突如其来的癌症席卷了我的全部,散尘

扬土,洗沙留金。我只需静静躺着,闭眼养神,便可以分辨哪些是真正的朋友,哪些是所谓的朋友。这对我来说,是件大幸事。癌症一事,让我知道,若有后事,谁是我应该付出的人。朋友访我或是不访,都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当

他得知我生病的消息后的第一反应,眼神表情乃至电话语气网络留言里端倪尽出,你会觉得世间很多人情世故是那么的让你淡然一笑。

多少擦肩而过,多少相依一生,人性体悟,不禁泪下如雨。

第一次知道有一种施舍叫"无畏施"。但凡身处困境的人,看到我的处境便

会从内心身处泌分一种小巫见大巫的甜,从而觉得自己的苦不算什么,自己的

痛不算什么,自己正在经历的那些如山挫折其实无非蚁丘而已。我很愿意做无

畏施,因为无畏施不会让我现实更痛苦,反而会带来很多精神的欣慰与安悦,

同为世人,若是有人从我这份罪里得到无畏,那么我这份痛也算没有白痛。

"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里逃生、死死生生之后,我突然觉得一生轻松。不想去控制大局小局,不想去多管闲事,我不再有对手,不再有敌人,我也不

再关心谁比谁强,课题也好,任务也罢,暂且放着。时间的一切,隔岸看花、

云淡风清。

人之一生,犹如赶路,背负行囊马不停蹄,从起点到终点,从生到死,奔

波劳碌中也遇人无数。能有缘遇到,同路,并肩走上一程,即算缘分和幸事。

然而人生的残酷在于,绝少或者没有人能一路相陪。如果有,那么其中一个为

了对方而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因此,哪怕是父母、夫妻、挚友都难逃此寰。所以,人,注定了要学会一个人走。

长大,对我来说是一个慢慢把年少轻狂时否定不屑的东西重新捡起来审视

深味,然后心悦诚服,与万千年之前说出这短短数语的古人隔空莞尔共鸣。"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

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

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

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摘自于娟博客

不知道其他看了这句话后什么感受,我看这句话时共鸣颇深。常常一个情景,一句感叹,一点重合,一次恍然。不仅仅是古人的短短数语,还有那些我们听过无数遍的善良真诚信任这些美丽的字眼,但是因为听过太多遍,抑或者现实中有太多其他因素,这些常识性的东西反而被我们置之一旁,而去孜孜不倦的追求名利权情,以为那就是人生的快乐所在。只是我还是年少轻狂,不甘返璞归真,总还想着去挣一挣,奔一奔,我想也许于老师说的我懂,只是我越不过自己心里的坎将懂的付诸实践,也许有人要说,这样,你还是未懂。

有时候,夜深人静独自一人,或者喧嚣人群繁琐关系中,会不禁感到四周孤冷而顾自抱肩,往往情不自禁的想,这个世界,真正无私爱你疼你对你好的人,有几个?或者,这个要求太高,退一步说,这个时间真正将心比心平等相待你对他好他对你好不以怨报德自私自利的又有几个?好人纵有,却藏于茫茫伪君劣物里,需得大浪淘沙机缘竭尽。得此好人真友前又有多少明朗暗礁吃亏上当被骗欺负,哪里有至亲家人来得容易,来的贴己,来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般心无二意?更因这这般,却娇宠着我们如此没心没肺地被爱被疼心安理得,等至明白,却,树欲静而风不止。

《此生未完成》这本书我看了很久,不是在咬文嚼字,而是在深深的体会字里行间的真真实实,那种不追逐名与利和权势的高雅,清淡的世间生活,拿起来,放下来,缓缓心情接着走的意志,由衷的平然升起敬佩之情。她走了,父母在女儿的遗愿中又重新寻回了属于他们的女儿;丈夫光头懂了,他有一个相敬如鬓的妻子;儿子土豆也在愉悦中了知了亲情,虽然他只有两岁,但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他永远铭记。也许这样的人生不遥远,只在话下,近的触手可及。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读到了这本书——《此生未完成》,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已经去世的癌患病人,可在她的文字里却丝毫感受不到悲伤和绝望的味道,全文都是满满的正能量。即使病痛将她苦苦折磨,她却反将这种苦痛化作无所畏惧的精神时刻感动着每一个读者。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让我懂得了生命是支撑我们灵魂的支架。只有活着,我们才能在父母渐渐苍老的时候,为他们遮风挡雨;只有活着,我们才能与朋友一起在成长的道路上努力,看到彼此成功的微笑;只有活着,我们才能享受生活给你带来的各种喜怒哀乐。于娟老师在书中一边对着生命反思一边给世人们忠告,不要过度消费自己的身体。这让我敲响了自己的警钟,我也反思到自己有很多很不好的生活习惯务必要改掉。她还用自己幽默的语言讲述了病房里的故事,平日里卖馄饨的阿姨想要跳黄浦江自杀时,看到穿制服的人本能地想起躲避城管的日子,条件反射撒腿就结果跑自杀未遂;家在农村的56床阿姨将润滑油当成农药喝下去后,全家老少有人扶头、有人抠喉、开着一辆拖拉机跳跃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将她赶紧送往县医院的情形。虽说看这些文字轻松愉快,可是看完之后都会让人沉思,生命这么可贵,高兴都还来不及呢,你怎么舍得就这样离开呢? 我在眼里,于娟老师是个很优秀的人,她拥有幸福的家庭和渊博的知识,是很难得的人才。谁能如此从容的面对明明幸福触手可及却

无能为力的遭遇,但她又是普通的女儿、妻子、母亲。作为女儿,还没能多陪陪父母,最重要的幸福已经没有时间享用,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作为妻子,没办法和丈夫走到最后,又是多么苦痛;作为母亲,孩子应该是她在世上最艰难最不舍的存在,因为血浓于水谁也不能否认,没有机会看他慢慢长大又会有多么的无力。 “再大的苦痛,都会过去。凡事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看完整本书,我便将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生命太脆弱了,它随时可能终止,所以我们每时每刻都要感恩,要热爱生活,要勇敢面对。在挫折困难还未来的时候,就该时刻警惕。当阴霾围绕身边的时候,就该用更大的力量去打败它。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力量,真希望能有更多的读者从中得到正能量。

赤壁赋相关读后感苏轼赤壁赋读后感

赤壁赋相关读后感苏轼赤壁赋读后感 北宋大文豪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后人称之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下面是向各位推荐的赤壁赋相关读后感,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的文人中,有很多令我景仰不已的人物,但其中只有两个人是我心目中能称之为仙的,一个是诗仙李白,另一个就是古人才 子的典型代表----苏轼。而他的《赤壁赋》,这篇我最喜欢的散文,可称得上古文中的经典。赤壁,本来不是古战场所在地。自然雄浑的山势,奔腾咆哮的江水,在秋江月明之夜,显得分外安详。这种动静相兼的自然景观,构成了赤壁秋夜特有的韵味。苏轼面对客人的洞箫,无言以对,禁不住灵魂的黯然,无奈之中,只说了一句,“何为其然也”。想借此,掩饰住自己外在的沉默与内在的喧腾。而客人的回答,却又加深了这种沉默的态势:一世枭雄曹操,当年挥戈赤壁,那气象,那阵容,那不可一世的辉煌,而今安在?或许,任何丰功伟绩,在时间面前,都微不足道。任何生命,在时间面前,都绝对无依。任何人,无论伟大,无论渺小,在时间的追赶下,最终走向虚无。 与其在尘世苦苦挣扎,抛却人性与生命,为那虚幻不存的东西,不惜扼杀,摧毁,甚至葬身荒野,远不如渔樵江渚。侣鱼虾,友麋鹿,驾扁舟,举匏尊,寄蜉蝣,渺沧海,如果有可能,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这当然仅仅是想象。事实上是根本不可能的,这种不可

能,就导致了人的困惑性,生命的内在价值究竟何在。所以,在生命的自我走向里,任何得意都有失意,任何失意,当然也可能有得意,但人生更多的时候,是无奈。无奈之际,我们除了把情绪或者情感自我转向以外,还有什么呢?当年徐文长在政治上失意之后,情感扭转遇到误区,不得不对自己下手,对自己下手不成功之后,又不得不把这种自戕的心理转到对艺术的顽强追思,正是因为这种追思,我们今天的书画苑囿里,才有了一朵潇洒飘逸的不死之花。苏轼在此,借客人之口,表达出自己的基本人生态度。仕途不顺,不如求归。归隐,是失败文人们的崇高妄想。当年陶渊明在政治上误入歧途之后,很快矫正自己的心理视角,赶紧回家,过上真正苦闷的幸福生活:物质与精神的悍然决斗,使得老陶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更加自我完善,咬牙切齿地走向不归的远方。 苏轼在此,不得不再一次展现自我的基本情愫:在这逃亡的路上,真的有自我的尽头吗?苏轼内心没底。内心没底的苏轼又不得不再次面对。这是一种矛盾,自我与他我的矛盾。 __解决这种矛盾呢?这又回归到了宗教。宗教,在苏轼的生命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宗教总是在苏轼无助的时候,从幕后走了出来,充当了精神教父。在苏轼对客人的回答中,几乎都是宗教伦理的翻版,这其中,有佛教,也有道教。苏轼在这种自我解嘲的辩论中,展现出苏轼对生命二元的理解,也表达出苏轼对生命本我的尊重与正视:水,逝者如斯,却未尝往;月,盈虚如彼,却卒莫消长。从变者而观,天地不能一瞬;从不

此生未完成(深度好文)

一个天资聪颖的女孩,她从小就成绩优异还很努力,于是她一步步考上名校,进修研究生,出国深造。 回国后,她成为复旦大学年轻的讲师,也走进幸福的婚姻,生儿育女。 爱情事业双丰收,在她成为人生赢家后,命运却和于娟开了个玩笑。 32岁的她,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 更残忍的是,她只剩下一年半的时间。 她就是优秀的海归博士于娟,得知病情后的她,将生病后的生命感悟写成了书——《此生未完成》,给无数人带来了启示。 在生命的最后,于娟时常思考人为什么活着? 她在博客中说: 我也曾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事情拼了命扑上去,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的傻事。 “若天有定数,我过好我的每一天就是。若天不绝我,那么癌症却真是个警钟:我何苦像之前的三十年那样辛勤地做蝂捊。 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

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活着就是王道,如是记之。” 死去元知万事空,或许人只有走到最后一步才能真正的看清生命的意义吧!就像于娟说的那样,名利权情没有一样可以带去的。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她感悟道: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都是浮云。 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于娟:人生最痛苦的事有三种:晚年丧子,中年丧妻,幼年丧母,如果我走了,我的父母、丈夫还有孩子,就会面临这些痛苦,所以我要坚强地活下去。 故事的最终,于娟溘然长逝。 此生未完成,这五个字写的是无尽的遗憾。 然而,和走在于娟同一条路的人,越来越多。当然,不包

《赤壁赋》读后感

《赤壁赋》读后感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是一种淡然;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是一种洒脱;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是一种自在。 喜欢赤壁赋,喜欢作者的这种淡然的处世态度,喜欢他洒脱的处事情怀,喜欢他对回归自我,寻找心灵净土的那种执着的追求。大自然,是造物者出色的杰作,心向往之处,在大自然中徜徉时,让我有了物与我同在,遨游于天地的感觉。有时候觉得活着挺累,每天学会笑脸迎人,没笑强笑,干着不喜欢干的事,没有自我,接触大自然,就可以卸下了虚伪的面具,纯真的笑容,在脸上显现。在自然中,可以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用烦,大自然帮助我们回归自我,找到心灵的那份净土。与大自然的幽静,清雅相比,这个世界就有点疯狂了。 当今世界物欲横流,人们都在追求那些所谓的金钱,权利,由此,啃老族出现了,富二代出现了,人人渴望自己的爸爸是李刚;穿名牌的多了,穿不起名牌,就穿假名牌,因为名牌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它可以满足人们的虚荣心,脚踩李宁耐克鞋,就像踩着别人似地,简直高人一等,结婚买钻戒,越大越好,有面子,攀比之风愈演愈烈,名牌、钻戒被人捧起来了,价格越来越高,人们追求她的意愿也越来越

强烈,然后就开始不择手段的挣钱,捞钱,管他贪不贪,犯法不犯法,这年头有钱就是大爷,有几个能像比尔?盖茨那样搞个裸捐什么的,把自己挣得钱回馈社会。 同时追风的多了,在网络上,凤姐以一种恶作剧的形式登场,是炒出来的名人,好多人开始关注凤姐,开始想,凤姐为什么会红?应为她能够有看点,恶搞的力量也挺强的,大家纷纷效仿,也来网络恶搞,哎,一切的背后都是名和利,而后,网络红人越来越多了,农民工旭日阳刚上了春晚,搞网络有前景了,商家纷纷投入网络市场,获取利益钱财的地方,就是人最多的地方。 追求过后就会发现,人生如梦,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也许你就需要转一下身,回顾想一下经历的,你所追求的,是不是你没想要的。浪子回头金不换,及时的回归自我,活出自己,才是对的。之所以向往赤壁赋中苏轼描绘的生活,是因为他能够自由自在的生活,无拘无束,没有压迫,没有烦恼,心态平和,满足生活,人生由自己主导,为自己而活,当今社会不再是充满战争火焰的社会,我们国泰民安,不用像保尔一样,整个一生都要祖国的解放而奋斗,我们可以幸福的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必每天去追逐名利,追逐金钱,有吃有喝就好,做点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事情,何必执着与那些如过眼云烟的东西呢?一个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必执着于追逐那些带不走的东西呢?人生又是何其短暂,

高中读后感:读《后赤壁赋》有感1000字

高中读后感:读《后赤壁赋》有感1000字 苏轼作《前赤壁赋》三月后,又重游赤壁,写下了寓意有所迥异 的《后赤壁赋》。宋代的唐庚认为“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 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巴金曾说读《前赤壁赋》,能够给 人一种潇洒神奇、出尘绝俗的美;同样,读《后赤壁赋》,它也能够 把我们带入一个陶然忘忧、随缘自适的自由天地。 第一段苏轼交代当时的时间背景,用短短的几句,对眼前景物稍 作描写,就突显出时令的特征。萧瑟冬景中,仰望明月,俯看人影, 触景生情,由乐而歌。“人影在地”衬孤月之明。“顾而乐之,行歌 相答”写出我与游伴心领神会、陶醉其中的怡然自得之态。这般“月 白风清”的良辰美景,该如何消受? 所以在第二段,同游者愿意献出家中刚刚捕获的珍鱼,而苏轼回 到家又意外获得妻子珍藏的美酒。有明月,有佳客,有美酒、有珍肴,为再游赤壁提供的兴致与条件。“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寥寥十六字,声形并茂,神采飞扬。“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写出了一派惊涛拍岸、猛浪若奔,怪石嶙峋、犬牙差互的惊险景象,给人以壮阔雄伟的美,而“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则体现出一幅 高山吐月、流光空明,江潮渐退、暗礁峥嵘的柔婉奇秀的意境。“曾 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这个句即景抒情,明讲自然景色变 化之快,暗示人生在世之短。 第三段,苏轼着力描写赤壁之景与自己的行动。“江山不可复识”是此次赤壁冬景描写的基础,表现出一幅赤壁冬景的山水画。除了客 观的描写,“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 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更表现出苏轼的勇气,与居高临下的气势,寄托着苏轼的壮志豪情,同时把景物与游者行动融合为一体,互相加 深了彼此描写的生动。苏轼面对月夜山河的苍茫景色,不禁忧从中来,将郁抑之情凝聚于长啸之中,感情由乐转悲。长啸之后的寂静悲伤, 使苏轼不敢久留,重新回到船上,放任一叶扁舟从流飘荡,表现出随

于轮回中探寻——《我与地坛》(史铁生)、《妞妞》(周国平)、《此生未完成》(于娟)读后感

于轮回中探寻 ——关于生命与死亡的读书札记 死亡,亦是花朵,不过是墨色渲染了孤寂,注定不属于此凡间罢了。生命之花,在寒风呼啸中依旧绽放得绚烂夺目。 忽然就注意到死亡——这个似乎不属于我们的词语。这并不是对生活失去信心的表征,而恰恰是对生命的一种理性的思考与追问:生与死,究竟何在? 总是有些触目惊心的文字却无法被遗忘。记得刚刚读完《妞妞》的那个晚上,我找不到心灵的方向,一不小心就很轻易地迷失在了这个太过深奥的哲学问题中。《妞妞》展现出的是一位斗士般的父亲,毫不掩盖地与死神正面交锋,意图挽救自己罹患绝症的小小女儿。悲剧的结局却成了人生中最惨烈、也是最痛苦的无奈,就像书里周国平与死神的那场在精神世界中尸横遍野的斗争一般。当黑夜降临,那像是梦魇般的文字仍会在我脑海中浮现。这并非噩梦,它只是安静地来,又安静地去,只留下一个背影让我沉思。 我想问,在这世上,有多少热爱生命、渴望生命的人只能无奈地离去,而又有多少人选择放弃生命,提前结束一生?究竟是怎样的经历才能促成如此的结局? 我们要热爱生命,并且热爱生活的本质。自杀,是一个多么懦弱而可悲的行为。如果一个人不珍视他的生命、正视他的生活,他就对不起那些身患重疾躺在床上挣扎着、渴望多活哪怕一天的重症患者;他对不起那些拥有强烈生存欲望的亡灵;他更对不起自己的父母,他们历尽苦辛将他带到这个世上,而他却在一切远远未结束之时选择弃权。 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你将如何度过今天?我们唯有用温暖守护生命,用觉照守护健康,让生命的光彩在时间之巅完美演绎! 我又问,人生的意义是在自己眼中还是在别人眼中?人生的意义究竟要怎样去评判,庸庸碌碌的一生与默默付出的一生,又该怎样去理解? 《妞妞》中周国平曾发出这样一段疑问:“一个婴儿刚出生就夭折了,他究竟一无所失,还是失去了他应该享有的漫长的一生?一个老人寿终正寝了,他究竟失去了他曾经享有的漫长的一生,还是一无所失?生命的得失究竟应怎样衡量,怎样去计算?”这件事本身就是无法言明的,因为它取决于个人的人生态度。重要的是你,也仅仅是你,愿意如何为生命绽放光彩,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过好一生。人生中也不曾区分主配角,因为一个真正的演员,即使是配角,他也会将这个人物演得淋漓尽致,不为别人的赞誉,只是为艺术本身乃至生活的一再追求,无论怎样的角色,都对演出的价值做出了重要的展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说,人生的意义不光在于过好自己的生活,也在于帮助他人,并为自己带来欢乐、被感激的成就感以及成就自我的无限感动。 我紧追不舍:若真如此,既然我生前所得到的一切荣耀、财富与权力,在我死后对我来说毫无意义,这样的人生重点又在何处? 有的人选择沉默着腐烂,有的人选择愤世嫉俗发牢骚,有的人真正怀着良知与责任去实践。于娟曾质问道:“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我们生而为人,降临到这个世界上,我们被馈赠、被关爱,但是我们也有义务将关爱传递。要知道,尘埃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我们留下的,可以是小到对他人的一点帮助,也可以是大到对国家发展乃至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点微薄之力。 正如《此生未完成》的作者于娟,那在病痛中仍挣扎着写的日记,只为了留下一点人生

中学青年党校年度工作总结【可编辑版】

中学青年党校年度工作总结 中学青年党校年度工作总结 XX年,我们按照青年党校工作计划和上级的有关要求,积极认真地开展青年党校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对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学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观看战胜雪灾、抗震救灾的纪事报道,观看奥运比赛,体会奥运精神,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经过青年党校努力,培养了一大批入党积极分子,他们的思想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为遵守纪律,关心集体,爱护公物,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表率。几年来,我们办了8期青年党校培训班,有3000多名学生写了入党申请书,培养了45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了32名学生预备党员,在各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做好青年党校、教育培养学生、发展学生党员工作方面我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青年党校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已经达成了共识,搞好青年党校工作,不只是为了发展几个党员,而是让学生从高中时期就开始接受党的基本知识教育,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我们从“以人为本”的观点出发,按上级党委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了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培养发展学生党员,是党占领思想教育阵地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和造就党的后备力量的重要渠道,也是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一项伟大工程。它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所以我们把在青年学

生中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培养和发展党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来抓。通过青年党校开展大量的教育培养工作,学生思想面貌焕然一新,遵守纪律,爱校如家,关心集体,积极进取,各方面工作都有一定起色,良好的校风已经形成。 二、教育活动跟得上,思想观念变化大,理想促思想。做好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是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性工作,是壮大党的队伍的重要途径。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经常不断的把那些具备党员条件的优秀青年吸收到党内来,对于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对于保障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高素质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把学生追求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位在人生追求的至高点上。我们充分的认识到,发动学生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写入党申请书,就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教育,也是学校对进步同学的一次充分肯定和信任。学校开展了迎全运“创文明校园,做文明使者”活动,各班列出了十种不文明现象,让同学引以为戒,自觉杜绝。征集十大文明行为,制作宣传栏,倡导全体师生都做文明使者;帮助困难同学,献爱心活动的开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通过开展活动学生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校园环境保持好了、宿舍文化上档次了、学习氛围浓厚了、思困生减少了。除了我们以人为本、全面、全员、全程管理的效果外,人生至高点的教育作用是不可磨灭的。教育活动跟得上,思想观念变化大。

赤壁赋读后感

赤壁赋读后感 篇一:赤壁赋>读后感 苏子前《赤壁赋》依在下看来,说明了两点:一是对稀缺性资源,或竞争性资源,或有物权的资源,其一,不能去争,因为或力有不逮,争之枉然,或得罪于人,引祸上身;其二,不应去争,或得不偿失,或得而复失,或得之又如何?!二是公共资源,或非稀缺性、竞争性资源,或尚未明确物权的资源,应该多而且不灭(或曰永恒),如山水与明月,你可以尽情地多看几眼,多呼吸几口,或者说只要你愿意,简直可以岔着搞,这是不会有什么非异的,也不会招致怨恨的。不过值得说明的是,山水如今已成稀缺性、竞争性和有物权的资源了,欣赏是要付费的,而且所费不低;但在宋时,大抵是free 的,可以尽情享用。以此看来,我们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完全是什么宣传的——全面提高啊。以上两点,很有些于世无争、与人方便,居高临下、超然物外的意思,很高、很雅、很潇洒! 苏子之《赤壁赋》,无论是从文学艺术上,还是从哲学思想上,那都冇得说,前人的分析与夸赞已汗牛充栋了,我也没必要狗尾续貂了,但现实生活里,是欣赏者众,笃行者无(而不是少),即使是佛道,乃至作赋者本人,概莫能外。难道是作为最高级、最智慧动物的人,愚钝而不开化吗?非也。问题的关键恰恰是,除了最高级、最智慧限定语之外,人就一动物(这简直俗不可耐,但也是没办法的事)。是动物就要生存,而生存是要资源的,这些资源除了免费、开放性质的非稀缺性、竞争性资源之外,绝大部分都是要钱、甚至要命的稀缺性、竞争性资源啊!明月毕竟只可怡情,而不能饱肚矣。这决定了人往往是“被”型的,而非自我的。更何况,人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活得好一点!佛不是还要争一柱香吗?所以,即使象苏子这样美轮美奂之赋,大概也无法智人于既昏、救民于水火啊! 篇二:赤壁赋读后感 (赤壁赋》是一篇怎样的作品呢?初读它的人,会为其文辞华美而打动;再读它的人,会为其体现的哲学人生观而打动。但假如读者能再多一些知识,懂得运用孟子“知人论世”的方法,就会进一步为苏东坡的人格而折服。 写《赤壁赋》时,苏轼正处于他一生多次贬官生涯之初: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一些不利于百姓的措施而贬官黄州。事实上,苏轼和王安石是好朋友。但是,正如夫子所言,“君子群而不党”,苏轼就不愿加人“新党”,并且由于新法实施中出现诸多弊病,他抗言直谏,就被贬了官。(不过,后来新党倒台,司马光等旧党上场,召回苏轼,而苏轼又因为反对旧党全废新法而再度被贬?到海南食芋饮水去了。真不知王安石对此作何感想。)贬了官的人应该很郁闷啊,但是苏轼不,他又是吟诗又是吊古,又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丝毫不以处江湖之远为苦。(赤壁赋》就是他第一次游赤壁时写下的。虽然大家现在都说这个赤壁搞错了、真正的赤壁应该在哪儿哪儿,可苏东坡不知道呀,他也不必知道,只要有这份心情,哪里都可以是赤壁。 于是苏子就这样与客泛舟于“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赤壁之下了。风月无边,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最新范文5篇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最新范文5篇 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不是纯历史的视角,这是对天才的礼赞,也是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他的这部作品中,涵盖了探险、战争、音乐、文学、哲学、社会等方方面面。那么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怎么去写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范文5篇,希望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范文一 爸爸在很久以前就向我介绍过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本书了,但是我一直都没有看。这次放假,老师要求我们看,而我也正好想完成看这本书的心愿。于是用了两天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同时也看了一本茨威格的传记:《触摸人类的心灵——茨威格》。两本书看下来我对茨威格和他笔下的人物都有了些了解,其中给我的印象最深的便是描写托尔斯泰的《逃向苍天》。 这是我所读过所有中唯一一篇使用剧本体裁的“人物传记”——这也许是作者的用意——注释、前言、后记、茨威格的传记里,无不提到了托尔斯泰未能完成的一个剧本,其中的主人公影射的正是托尔斯泰本人。他未完成结尾,就是因为他不知道该怎样结束、自己该怎样继续生活下去。茨威格的这一篇剧本,正帮他补全了最后的一幕——从托尔斯泰本人的经历、遭遇、波折,到离家出走,最后从容地投向死亡的怀抱,奔向了苍天。托尔斯泰作为一位革命者,同时作为一个地位显赫的伯爵,自然是十分矛盾和相互冲突的,而他也是对自己伯爵的贵族身份感到厌恶。不过,他的家人们都沉迷于眼前,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导致了他八十三岁离家出走、奔向自由的结局。

而在他做出这个决定前,曾有两个学生拜访过他——这两个学生,中代表正是俄罗斯的所有革命者:俄罗斯的革命者,多慢是响应他的号召,行动起来的。正是这两个学生,使他坚定了出走的觉醒。他们尖锐地指出了托尔斯泰内心的矛盾:“……您为什么总是在口头上夸夸其谈,而不去身体力行您自己的主张呢?……”这恰好体现了革命这门的想法:尊敬他,但又不赞成他的主张。但这并不遮掩了他的伟大。虽然他的晚年是在焦虑、痛苦和矛盾中度过的,但是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找回了自己。 在从前,他为别人想的太多,完全不考虑自己的感受,而最后——在那一瞬间,他又变回了从前的他,他决定了自己的命运,在他临死前,一句话说明了他的决心与凄凉:“多少年来我一直怕死,我怕我不能躺在自己的床上死去……但是现在,或许死神正在这房间里等我呢,而我却无所畏惧地向他走去。” 走向信仰的路上固然辛苦,而在到达了信仰后又不被人理解更加痛苦。不过,正如的最后一句所说的那样:“如果他不为我们这些人去受苦受难,那么列夫.托尔斯泰就永远不可能像今天这样属于全人类。”茨威格和托尔斯泰都是一样的,都是为自由而生,为自由而战,为自由而逝去。他们都已自己的方法奔向苍天、逃脱这个已无自由,已不平等的世界。群星先是迎接了托尔斯泰,接着迎接了茨威格。他都已登上群星的圣殿,在天空闪耀。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范文二 茨威格的这种历史叙述方法,与《万历十五年》有所相似,但是这种不拘一格的历史叙述方式,的确与众不同。而且历史叙述的切入点更是别具一格。虽然我们不太赞成他的历史观,但是他对历史的洞悉非常细腻,英雄或者天才对历史的推动也是作用巨大。他所观察考察的历史细腻的多,但是有时候微观之下,并

最新-于娟《此生未完成》经典语录 精品

于娟《此生未完成》经典语录 篇一:读于娟的《此生未完成》有感读于娟的《此生未完成》有感前天去邻居家做客,她热情地给我推荐了一本她老公所在出版社新近推出的一本新书,书名叫《此生未完成》,是复旦大学青年女教师于娟的遗作。 翻开书本,首先引起我兴趣是两页关于于娟的生活照。 照片上的女子面容娟秀、体格健壮,每一张都洋溢着甜美幸福的笑容。 很难想象这样美丽的生命会罹患癌症,并在前不久的2019年4月19日离开了人世。 我翻看这本凝结着作者心血的遗作,似乎还能感受于娟残留的体温。 对于癌症,我们并不陌生。 因为根据目前的现状,只要患上癌症,就如同宣告了死刑,只是执行的时间或长或短罢了。 我认识的人当中只要确诊为癌症的,好像都没有超过两年就离开了人世,其中还包括我敬爱的外公。 记得最后一次见外公活着的样子是在他离世的前一个月,那时候他已经被鼻咽癌折磨的不成样子了,形容憔悴,说话已经是很困难了。 因为是过年,儿孙们好不容易都聚在一起,外公还是强打着精神坐在火炉旁边只为看着我们。 虽然当时我们都很热情地看望他、安慰他、鼓励他,可是并不能真切地体会当时他作为癌症晚期病人所承受的痛楚,也想象不出。 现在,当我读着于娟对自己在病中所承受的那些痛苦的描述,我才真正体会到外公当时是多么的不容易,他在病痛折磨面前是多么地坚强!于娟至少还可以倾诉、写出来,而我的外公因为患的是鼻咽癌,他没有办法述说,恶性肿瘤几乎堵住外公的气管和食管。 不仅不能说话,就是吃东西也是异常地困难,更不用说晚期癌症扩散病人的那种蚀骨销髓般的疼痛。 现在想想真是太对不起外公了,让他承受了那么大的痛苦,却一点也不能为他分担。 感谢于娟,她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将癌症病人的苦痛那么真实的展现在我们

《此生未完成》 读后感

学会珍惜懂得生活 ----- 读于娟的《此生未完成》感悟道家有句话叫做“大死之后才能大生”,是指没有经历过生死考验的人是无法真正明白活着的意义,事实上大多数人是在稀里糊涂的过日子,而很少思考生命的意义何在。于娟在发现疾病之前在不停为自己设定一个又一个目标,从硕士到留学,到博士,到副教授,我相信如果她不得乳腺癌,接下来很快就会锁定教授、博导,等等,其实这个过程是目前社会的潮流所在,是绝大多数人所认可的价值观,于娟的生命轨迹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缩影,所以于娟患病才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很多人在担心自己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于娟。常人眼中身患绝症是不幸至极,但在我看来她又是幸运的,她有近两年的时间来思考死亡,她在离世之前有过两次死里逃生的经历,最后她在生命弥留之际已经看淡了生死,死亡在她看来已经不再那么可怕。 于娟用濒死的生命告诉我们: 应珍惜现在的生活 虽则我们的生活条件一般,但至少我们的生活没有大起大落;虽则我们的物质生活不甚丰富,但至少我们可以享受“成就学生,快乐自己”的精神生活。学会珍惜,善待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应爱惜身体 身体是工作生活的本钱,有一个好的身体,才能工作、才能很好地生活。快乐地享受生活,离不开一个健康的身体。正如于娟老师她理性总结的之所以她得癌症的原因是:1、饮食习惯;2、熬夜;3、

压力山大,突击任务,降低了身体的抵抗力。作为一个男人,既是家庭的顶梁柱,又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如果连自己的身体都不晓得好好珍惜,又何谈家庭的重担、社会的责任。所以说,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毕竟这才是你自己的。 应珍爱家庭、关爱家人 家庭在人的一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你工作与生活的永远港湾和坚强后盾。作为一个男人,更应该时时刻刻心心念念着自己的家庭,自己背后的支撑着自己站直的家人。 应珍惜友情 同事情、同学情、朋友情不能无,友情是一生成长的伴侣。 生活中还有太多的感受还需我们慢慢的体会…合上书,心里依然久久不能平静。愿于娟安息。让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 于娟的忠告: “若天有定数,我过好我的每一天就是。若天不绝我,那么癌症却真是个警钟:我何苦像之前的三十年那样的辛劳。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我想我之所以患上癌症,肯定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累积的结果。”

《此生未完成》

《此生未完成》 品。悟。 敬告读者:此文章的部分内容来自于豆瓣评论,后续稍加个人观点。 本书作者于娟,女,32岁,出生于1979年,祖籍山东济宁,海归,博士,复旦大学优秀青年教师,一个2岁孩子的母亲,乳腺癌晚期患者。2009年12 月确诊为乳腺癌后,写下一年多病中日记,在日记中反思生活细节,并发出"买车买房买不来健康"的感叹,引起网友的热议和关注。2011年4月19日凌晨3 时许,于娟辞世。 短短的几行字,是于娟的个人简介,而短短文字的后面,却是一个乐观坚 强并相信奇迹的女儿、妻子和妈妈。"人生最痛苦的事有三种:晚年丧子,中年丧妻,幼年丧母,如果我走了,我的父母、丈夫还有孩子,就会面临这些痛苦,所以我要坚强地活下去。"于娟说。 再远的飞行也要着陆,再长的旅行总会回家。 … 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一位母亲、女儿和妻子的生命日记。 2009年12月于娟确诊患乳腺癌后,写下一年多病中日记,在日记中反思 生活细节,并发出"买车买房买不来健康"的感叹,引起网友关注和众多媒体热议。于娟于2011年4月19日凌晨去世,众多网友在网上进行追悼。一个年轻 生命,在生死的边缘,用生命写下病中日记。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于娟完全 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权情,赤裸裸的去反思和写作。所有的浮躁沉淀了, 所有的伪装剥离了,所有的喧嚣远去了,所有的执着放下了。只有一个普通的 女子,普通的女儿、妻子、母亲对生命最单纯的感悟。在这个故事里,很多读 者看到的不是于娟,而是自己。

记录黑暗是残酷的,尤其在感到属于自己的那盏生命油灯一点点黯淡之时。但于娟决定完完整整写下这段生命中最黑暗最苦痛的日子,也是她认为过去32 年最有意义的日子 --《三联生活周刊》 "我想给儿子土豆留下些什么"。正是带着这样的信念,于娟在病中也坚持 辅导孩子。而在生命日记中展现她的喜忧,写下她的感悟,不是矫揉造作、不 是宣传作势,而是一个母亲要给她的孩子留给一份礼物。 --《人民日报》 其(于娟)病痛的苦楚、人性的感悟,读来令人泪下,其实是一本最好的人 生教材,教会我们如何去热爱生命,如何去抵挡困难。 --《中国日报》 这位风华正茂的女博士,在博客上残酷、冷静而理性地记录下自己对人生 的理解,对健康、财富、亲情等人生追求的感悟。这些提前到来的参悟,也许 会对那些仍在苦苦追求的人们带来一种别样的启迪。 --《齐鲁晚报》 "三十岁之前的的努力更多是因为自己有着太多的欲望和执著,从没有"只 要活着就好"的简单。我不是高僧,若不是这病患,自然放不下尘世。这场癌症却让我不得不放下一切。如此一来,索性简单了,索性真的很容易快乐。若天 有定数,我过好我的每一天便是。若天不绝我,那么癌症却真是个警钟:我何 苦像之前的三十年那样辛勤地做蚍蜉。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 有一样可以带去。" 我一直在想执着和执著的区别。什么事奋斗的坚定,什么是豁达的心境。 每一个受到释道儒三家的交合影响的人,怎样去参透一生的混沌,让人迷茫。 执着是表象的坚定,执著是内心的的"拿着",那才是真正应该放下的东西。拿 得起,放得下,皆轻轻,皆空空,算不算活明白了。

赤壁赋读后感

赤壁赋读后感 赤壁赋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精心整理的赤壁赋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赤壁赋读后感1 《核舟记》讲,苏轼此文中“赤壁”为赤鼻矶,因此得名“文赤壁”,而三国“赤壁”为“武赤壁”。所以说这篇文章中“客”理论是建立在虚无的基础上。“客”与“苏子”未曾发现,而是误认,但我们如今在意的是文章本身的价值,所以这一点可不必在意。 另一点。客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措辞颇有些古韵,不过我的关注点在“美人”。注释说“指他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若联系下文,感叹“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何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以我浅薄的认识,可以理解为自己所追求的离自己尚远,曹孟德那种枭雄都未能实现统一,更何况自己只是“山野村夫”呢? 后面苏轼的话令人有些费解。按我的意思,下面该是“安贫乐道”,在自己的现状允许的情况下,做一个优雅的隐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类的鸡汤。一看苏轼的回答,这才发觉客人是

在感叹生命短暂。不过生命短暂又与曹孟德何关。细想大概是感叹如此枭雄也留不住常胜,保不住命。苏轼的回答却是又让我懵了:“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天地在变化,人亦变。可天地也不变化,人却还在变化啊?江水流,可大江仍在;月阴晴,月亮也还在。只是人在时时变化、变更罢了。苏轼却认为若从江月不变的角度看,人亦不变。他的观点可是定格一瞬?不知。 最后却是十分好的。听之声,看之景,取之不尽,共同享有,不亦乐乎?苏子的境界,实在是吾辈不及的啊。 赤壁赋读后感2 夜读《前赤壁赋》,反复咀嚼,不能入睡,叹服于苏子的见解和境界。古往今来,人们追求“大、久、美”的精神境界而不可得,无奈于生命的短暂,哀叹于人生的虚无,“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昔曹孟德横槊赋诗,何其慷慨?一战败于孔明周郎,何其惨烈?一世之雄,而今安在?想到这里,心中不免生出一股沮丧和凄凉,“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认为,万物都有表象和实质,如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又如月,“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表象虽千变万化,而其背后作为本质的“道”却是是永恒无尽的。“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人生寿命的长短、功名、富贵也都是相对的,因而短暂虚无,唯有道是绝对的,遵从道、顺应道、享受道才能达到“大、久、美”;

此生未完成的读后感范文5篇

此生未完成的读后感范文5篇 此生未完成的读后感1 读完了于娟的《Being alive is a gift...此生未完成一个母亲、妻子、女儿的生命日记》,没有在‘读完了’三个字前添加‘带着沉重的心情’,是因为读的不是书,不是情节,不是故事,而是于娟的心境。结局,固然凄美,但是于娟想向读者传达的是一种洒脱,一份乐观,一丝对生命意义的思索。 书中讲述了一个“知识改变命运”的女子,一个拥有留洋经历和博士学位的复旦大学青年教师,一个拥有幸福家庭,一个拥有爱她、疼她的父母、丈夫及她爱的儿子的女人,在癌症晚期对往事的追忆、对生命的向往,要知道,她是在极其痛苦的治疗过程完成这本遗作。 谨将书中一些自认为动情的描述,跃然于此文中,共赏共鸣。 “我曾经的野心是两三年搞个副教授来做做,于是开始玩命想发文章搞课题,虽然对实现副教授的目标后该干什么,我非常茫然。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事情拼了命扑上去,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的傻事。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备注,土豆是她儿子的小名。“小时看杂书,喜欢华词丽句,后喜人行文巧思,再后来欣赏文人文风品行,到后来,却发现,读书,要读的是别人的思想,花鸟鱼虫固然是天然趣,仁孝廉礼立的是忠义魂,此间要参透的,是高尚悲悯的人性,矜贵持重的品行,洞明豁达的修养,锲而不舍的理想与追求。”“不知道在忙什么,反正总是在忙就是了。有人会和你谈股票,有人会和你谈利率、谈房市、车市、外汇市场,也有人和你谈化妆品、谈美食,甚至,有人和你谈情说爱,有人告诉你他的专业就是陪你谈心,他们叫心理医生。没有人陪你谈哲学。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距离哲学太远,还是,我们距离哲学的人太远。” 娟姐,希望你在天堂里,完成未了的梦想。 此生未完成的读后感2 本来以为这是一本挺沉重的书,毕竟是一位面对死亡威胁的作者在生命为数不多时候的作品。读了开篇就发现着实不然,轻快的笔风和时不时对自己病情,身边的人的调侃让人很难想象这是癌症晚期患者的文章。光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敬佩。不是所有人,在面对死亡时都能如此坦然。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子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使劲,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

赤壁赋读后感两篇

赤壁赋读后感两篇 写《赤壁赋》时,苏轼正处于他一生多次贬官生涯之初: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一些不利于百姓的措施而贬官黄州。下面就是XX分享的赤壁赋读后感两篇,一起来看一下吧。 赤壁赋读后感篇一苏轼在政治上是一个失意的人,谪迁伴随着他的一生,直到被发配到海南——这个在宋朝确实是“天涯海角”的地方。最后虽逢大赦,却客死在北归的路上,一代文豪的悲惨命运令后人哀叹不已。也许是穷而后工的原因吧,苏轼虽然命途多舛,却留下了那一篇篇富含哲理的文章,令后人称赞。《赤壁赋》就是这样的一篇蕴含哲理的佳作。 起初,朋友相陪在江上游乐,景致很好。但是朋友吹和的箫曲却带来了痛楚和凄凉。朋友认为,人的一生过于短暂,英雄豪杰也不过享有一时的名声和地位,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我们的追求、希望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朋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种人生感慨是非常痛苦的,也是消极的。 说到赤壁,说到曹操,让我也想到了《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细细地想来,其实这阕词的内容和情感与《赤壁赋》似有异曲同工之妙。滚滚长江向东流,一去不再回头,多少英雄豪杰像浪花般消逝,是非成败,都是短暂的,只有青山依然存在,每天日升日落。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

惯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古今往事,都成了笑谈。 这阕词的上阕也表达了一种对英雄豪杰、功名伟业消逝的叹息,唯一长久的只有自然的江河,与《赤壁赋》中客人的话有些相似。但是下阕情感转折,它纵观历代兴亡盛衰,以英雄豪杰的成败得失抒发感慨,表现出一种旷达超脱乃至“大彻大悟”式的历史观和人生观,这与《赤壁赋》中苏轼回答客人的话观点又有些相近。 下文中苏轼认为客人的观点太消极,站在历史的和变化的立场看问题,人生当然是非常短暂的,但是站在不变的立场看问题,我们和万物同在,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有太过分的要求,“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苏轼的遭遇和冤屈令我们同情,但是他的那种豁达的胸襟更值得我们叹服。人不管在怎样的环境里,都应该乐观的面对人生、充分地享受生活。像苏轼那样,既不用羡慕长江没有穷尽,也不用哀叹人生的短促。人生是短暂的,那么我们就应该珍惜这短促的人生。“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不管我们曾经取得过多么辉煌的成就,最终都不会摆脱死亡的命运,这是自然的规律,强求只会成为笑柄,唯一能做的也就是曹操曾经写的“养怡之福,可得永年”,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这曹操早已经看透。 既然死亡不可避免,人生起伏不可避免,我们要做的就

《此生未完成》-优秀读书笔记

《此生未完成》读书笔记 《此生未完成》读书笔记篇1 这是一个在生命即将结束之前的人写的一本书。这本书曾感动了无数人,也通过这本书,让许多人明白了生命的伟大。这本书就是生命日记——《此生未完成》。 《此生未完成》这本书讲到了她住院期间的点点滴滴以及对生命的感悟。这里面的故事有的令人开怀大笑,也有的令人悲伤掉泪,让我们为一个个逝去的生命而扼腕叹息。 我看到里面说:她的病情已经无法挽回,需要将一种管子从腋下插到离她心脏最近的地方来维持生命。也许一般人到这个地步,就已经坚持不住了,但是于娟却在书里写了这样一句话:为了插这个管子,我的胳肢窝都被捅成蜂窝煤了。看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但也因为于娟乐观的心态而对她产生由衷的敬意。 在这本书中,有几句话值得我们深思,重新体会对生命的认识。比如:“活着才是王道”,“无所谓病痛,人没有不能承受的痛苦,还活着,我就已经很知足了”。从这些话中,我能感受到于娟对生命的不舍,也让我明白了:我们应该珍惜生命,毕竟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容易,不要做出一些无知的举动,给关心你的人带来痛苦和无尽的悲伤。记得我常在报纸上看到,许多孩子因为和父母的意见达不成一致而选择轻生,这样实在是在浪费生命。想想看,连经受了无数化疗、放疗折磨的于娟都能用坚强乐观的态度活下去,那我们又有什么

理由不活在这世上呢? 在于娟写完这些感悟后没多久,她就因为癌扩散,抢救无效而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在这本书的最后,我们看到于娟是眼角带着泪水离开的。是啊,于娟还是留着许多遗憾离开这个世界的,不过我也希望她能在天堂过好。 《此生未完成》读书笔记篇2 认真地看完于娟的《此生未完成》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于娟,曾获挪威奥斯陆大学经济学硕士,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生前在复旦大学执教,正当她学业有成,羽翼丰满,刚要振翅高飞的时候,却被无情的病魔夺去了年轻的生命,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 书中大量的文稿是于娟在身患重病的时候,坚持在她的博客里写的,所以被称作是于娟的.生命日记。文中真实而详细地记录了她与病魔抗争的心路历程,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乐观、她的坚强、她对生命的珍视、对亲人深深的爱,虽然走在生与死的边缘,正如她自己说的那样,就象是黑夜里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坠入无边的深渊,但她却还在想着如何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她的无畏施,她对自己患病原因的分析,以及她的博文都是为了帮助别人,警醒世人,她希望可以对他人有益,哪怕有一个人受益也是好的。文中我们感受到了她非同寻常的苦痛,但更多的是感受到了她孱弱的躯体里无比强大的内心世界,令人震憾,感人至深,发人深思! 在生命弥留之际,她的人生感悟值得我们深思。“在生不如死九

《此生未完成》经典语录

《此生未完成》经典语录 人越是长大,越是不知道自己要得是什么,越是不知道想要什么就越是会去拼命想自己到底要什么。 ——于娟《此生未完成》也许任何东西,得到之前,不要轻言珍贵,失去之前,不要轻言轻贱。 ——于娟《此生未完成》二十几岁的时候,觉得人生冗长,善待自己最重要,于是爱自己甚至爱别人。 如今想来,善待自己不是给自己多买几盒价格不菲份化妆品那么简单,宽容他人才是最好的善待自己的方式。 既然上善若水,那么自心间流出的大爱大善,自会延绵回转到自己。 ——于娟《此生未完成》世上很多事,经历之前你会认为非常可怕惊骇,而确确实实落在你头上,需要你迎头赶上,你会知道,万事无非如此。 世上万事并不可怕,你认为可怕的次数多了,也就成了可怕。 对过程的定见,需要智慧;对必来的世事人情,则需要勇气。 ——于娟《此生未完成》有时候,夜深人静独自一人,或者喧嚣人群繁琐关系中,会不禁感到四周孤冷而顾自抱肩,往往情不自禁的想,这个世界,真正无私爱你疼你对你好的人,有几个?或者,这个要求太高,退一步说,这个时间真正将心比心平等相待你对他好他对你好不以怨报德自私自利的又有几个?好人纵有,却藏于茫茫伪君劣物里,需得大浪淘沙机缘竭尽。 得此好人真友前又有多少明朗暗礁吃亏上当被骗欺负,哪里有至亲家人来得容易,来的贴己,来的鞠躬尽瘁死而。 ——于娟《此生未完成》生固欣然,死亦无憾。 花落还开,水流不断。

《此生未完成》三十岁之前的的努力更多是因为自己有着太多的欲望和执著,从没有只要活着就好”的简单。 我不是高僧,若不是这病患,自然放不下尘世。 这场癌症却让我不得不放下一切。 如此一来,索性简单了,索性真的很容易快乐。 若天有定数,我过好我的每一天便是。 若天不绝我,那么癌症却真是个警钟:我何苦像之前的三十年那样辛勤地做蚍蜉。 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我一直在想执着和执著的区别。 ——于娟《此生未完成》”有人选择沉默着腐烂,有人选择愤世嫉俗发牢骚,有人真正怀着良知慈悲去做事——于娟《此生未完成》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于娟《此生未完成》生与死,前者的路对我来说,犹如残风蚕丝;而死却是太过简单的事。 不仅简单,而且痛快舒畅,不用承受日夜蚀骨之痛。 但是死,却是让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亲人们承受幼年丧母、中年丧妻和老年丧子之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