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两边的和与差

三角形两边的和与差
三角形两边的和与差

证明:

假设构成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a、b、c,且a、b、c大小任意;

①先证明:a+b>c;

因为a、b、c都为正数,所以要使得a+b>c成立,只需证明(a+b)^>c^2,即:

(a+b)^2-c^2>0;

据余弦定理:c os

C=(a^2+b^2-c^2)/2ab=[(a+b)^2-c^2-2ab]/2ab;

移项得:(a+b)^2-c^2=2ab(2+cosB);

对于等式的右边:cosB在角B取值范围内的值为(-1,1);

所以1<(2+cosB)<2;

又因为a、b都是正数;

所以2ab(2+cosB)>0,即(a+b)^2-c^2>0,即a+b>c;

②对于a+c>b和b+c>a的情况证明是类似的;

综上所述: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的距离是第三边,所以第三边的是最短的。另外两边不是线段,所以不是最短的

a+b>c

就能得到a>b-c即b-c

三角形任意两边和大于一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目标: 1.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学难点:对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创设情境 1.出示:课本63页例3情境图。 (1)这是小明同学上学的路线。请大家仔细观察,他可以怎样走?(2)在这几条路线中哪条最近?为什么? 2.大家都认为走中间这条路最近,这是什么原因呢? 请大家看,连接小明家、商店、学校三地,近似一个什么图形?连接小明家、邮局、学校三地,同样也近似一个什么图形?那么走中间这条路,走过的路程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走旁边的路走过的路程实质上是三角形的另两条边的和,根据刚才大家的判断,走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要比第三边大,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

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三、实验探究 1、剪出下面4组纸条(单位:cm)。 (1)6、7、8。(2)4、5、9。 (3)3、6、10。(4)8、11、11。 用每组纸条摆三角形。 请大家随意拿三根来摆三角形,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1)(4)能摆成三角形,(2)(3)不能摆成三角形。 2、进一步探究三根小棒在什么情况下摆不成三角形。请不能摆成三角形的同学说出不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的长度。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摆不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寻找原因,深入思考。 再请能摆成三角形的学生汇报用哪些尺寸的小棒摆成了三角形。学生汇报。 3、师生归纳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巩固练习 1.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三条边的一个规律,你能用它来解释小明家到学校哪条路最近的原因吗? 2. 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6——8题 四、反思回顾 在这节课里,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知识?是怎样学习的?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5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主备教师设计使用教师修改 教学目标 1. 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 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提高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的兴趣。 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教学难点:引导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教学 准备 不同长度的小棒、纸条或学生自己的铅笔等。 创设的主要问题情景 出示:课本82页例3情境图。 (1)这是小明同学的路线。请大家仔细观察,他可以怎样走? (2)在这几条路线中哪条最近?为什么? 合作探究 教学时,可先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从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哪条路最近呢?”“这是什么原因?”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接着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实验、探究。引发学生对三角形边的关系的思考。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课本82页例3情境图。 (1)这是小明同学的路线。请大家仔细观察,他可以怎样走? (2)在这几条路线中哪条最近?为什么? 2.大家都认为走中间这条路最近,这是什么原因呢? 请大家看,连接小明家、商店、学校三地,近似一个什么图形?连接小明家、邮局、学校三地,同样也近似一个什么图形?那么走中间这条路,走过的路程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走旁边的路走过的路程实质上是三角形的另两条边的和,根据刚才大家的判断,走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要比第三边大,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 二、实验探究 1.师:这个猜想对不对,有没有道理,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适合呢?请同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借助学具,或以其他的方式来证明。小组长要组织好小组同学的分工协作,并做好记录,小组成员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2.让学生完全自由的用自己的方法去研究,教师注意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证明方法并作适当指导。 3.小组汇报交流。 在小组汇报时先让学生充分地说自己的理由,老师则随时思考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4.师生归纳:通过同学们刚才的实验论证,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应用深化 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三条边的一个规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通伏小学张永恒 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册P82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能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获得成功体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难点:探索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你能告诉大家什么是三角形吗? 生: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师:不错,那么三条线段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能(不能) 师:那我们就来围围看吧。谁愿意上来围?(两生上台演示——评析) 2、师:看来,有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有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那下面我们大家都来围围三角形,好不好? 二、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 (一)围三角形,创建研究素材 1、师:(1)同桌两人合作,每次从5根小棒中任取3根来围三角形,将围的情况记录在白纸上。要求分工合作:一人围,一人记录。 2、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3、反馈:学生汇报能和不能围成的情况(教师板书记录) 师:还有吗?情况不少,我们就用省略号来表示吧! [检测错误情况——对同学们汇报上来的能和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各种情况,对照自己的记录,看看谁还有意见?]

(二)思考讨论,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能不能围成三角形看来跟三条线段的什么有关?(长度),那么究竟怎么样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怎么样的三条线段又能围成三角形,下面我们先通过自己观察、思考,再与同桌进行讨论来发现其中的奥秘。 2、学生讨论(教师参与) 3、反馈 层次1: 师:下面我们先来看怎样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 (1)生:我们发现两边的和小于(等于)第三边就不能围成三角形。比如2+2小于5,就不能围成三角形。(师板书:2+2<5,) 师:真的吗?来围给我们看看?(生上台围,展示) (2)师:是不是所有的情况都是小于呢? 生:我们发现两边的和等于第三边也不能围成三角形。3+3等于6,就不能围成三角形。(师板书:3+3=6) 师:也请你围给我们看看?(生展示) 检验其余记录下来的情况。(师生齐算,板书算式) 层次2: (1)列举发现 师指着板书:这些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生:我们发现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就能围成三角形。如2+3>4,这样就能围成三角形。(师板书) 师:谁有不同发现? 生:我们认为必须每两条边相加和大于第三条边才能围成三角形。比如2+3>4、2+4>3、4+3>2(师板书) 哪些组还有不同发现? 生:我们认为最短的两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就能围成三角形。如只要2+3>4,就能围成三角形。 师:还有吗?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中进一步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以及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2)、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1)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会从美观和实用的角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2)学会从全面、周到的角度考虑问题。(3)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观察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三角形教具等。 教学过程: 一、出示书62页例3并提出问题(课件展示) 师:同学们刚才通过互相帮助,共同总结出了三角形的特征,概括出了三角形的定义,现在小明遇到了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帮他解决吗? 出示图片:这是小明家、学校、商店、邮局的位置图,你们能看出这张图与以上我们所学知识有什么关联吗?(各段路围成三角形)哪两个三角形呢? (生指)小明从家到学校有几种走法可以到达?对上路中路围成的三角形来说,走上路就是走?走中路就是走三角形的什么?(第三条边)今天,小明刚巧要做卫生,想快点到学校,他走哪条路最近?(中路)师:为什么?(两条边的和比第三条边长) 师板书: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师:还有别的想法吗?师:看来同学们都认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 师:那同学们反过来想一想,是不是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这样的三条线段也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呢?我们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进行边的测量 二、合作探究

三角形特性与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三角形特性与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9页信息窗2红点问题和40页第一个红点问题,自主练习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并且知道三角形各个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让学生弄清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它判断给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和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总结概括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4.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各个部分;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三边关系中的“任意两边”。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用小木条做就的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学生课前准备好的,每人一套)、不同长度的小木棒。 教学过程: 一、拟定导学提纲,自主预习 (一)创情板题示标导学 1、创情板题 谈话:星期天,笑笑和淘气来到了施工现场,我们也去看一看吧。请看大屏幕(播放20秒录像),【录像内容包括:现实的施工场面,工地上塔吊机在繁忙的工作。】录像后出示信息窗2:

师:仔细观察信息窗里的信息,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问题: 问题1:建筑工地上的塔吊为什么设计成三角形? 问题2:这些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都不一样,三角形有多少种类型的? 问题3:什么样的三条边才能够组成三角形呢? 过渡语: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借助这些问题的解决,来认识三角形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及三边关系) 2.出示学习目标 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和定义,三角形各个部分的名称;弄清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并能判断给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和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实验过程中要积极动手操作参与合作探究。 (3)在学习过程中要按照自学指导的要求操作学习,并积极动脑思考指导中的问题。】 3.自学指导

小学数学2011版本小学四年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启发,学生经历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的过程,体会“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猜测—验证—总结”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 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不能构成三角形 二、学情分析: 1、关于教材:在教学中,教师利用情景图(小明上学路线图)首先提出“你怎么知道小明上学走中间这条路最近”这个话题与学生交流。有的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理由,有的学生根据已有的“两点间线段最短”的知识解释原因。接着,学生观察由路线图抽象成的三角形,理解直走的路是这个三角形的一条边,拐了弯的路是这个三角形两条边的和。进而,引导学生联系刚才的判断——直走的路比拐了弯的路近,对“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提出联想或猜想。这样,学生面对“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这一新问题,很自然地得到:三角形两条边的和比另一条边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采取与学生一起从起点情境出发往上看目标的方法,鼓励学生联系已有知识与经验进行形象的加工和改造,大胆提出新的猜想(或联想),再由学生想办法来验证猜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引导思维”,经历“猜想、假定、确定”的过程,体验“冒险、创造、发现”的喜悦。 2、关于学生: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即学生学会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猜想,在操作中验证,在交流中发现,并将“学习猜想的方法”与“学习验证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学生获取的不仅仅是知识

本身,更重要的是态度、思想、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 探究能力,对他们后继知识的学习有较大的影响,也可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前准备: 1、学生: ①预习方案: 1、先量一量小棒或吸管的长度,再任意选取它们来拼摆三角形,并记录拼摆的情况。 2、在拼摆三角形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2:搜集资料: 2、教师: ①课件:自制多媒体课件(借鉴百度文库“) ②文本: ③视频资料: ④教具;小棒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大胆猜测 导语: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小明。他正从家里出发赶往学校。请 回答从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线?哪一条最近?(指明回答),【课件出示教材82 页例3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 (1)为什么大家都认为中间这条路最短? 预设生1:因为第1条和第3条路线拐弯了,绕远路,所以中间这条最近。 生2:我生活中这样走过,中间的这条路线最短。

三角形边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案

三角形边的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例 3(77 页)三角形边的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能判断给定长度的 三 条线段是否能围成三角形。 2.技能目标:通过猜想验证、合作探究,算一算、比一比,经历发现“三角 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能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生 活中处处有数学。 3.情感目标:体验“做数学”的成功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探索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 边” 的性质。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三角板、每人一套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吗?大家任意画 一个三角形。有人说姚明一步能走 3 米 ,你相信吗? 师:怎样的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师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是不是 有三条线段就一定能围城三角形呢?大家猜一猜,能围城三角形的三条 线段有没有什么要求或条件? 师:能围城三角形的三条线段有没有什么要求呢?也就是三角形 三条边的长度之间有没有什么特点呢?如果有,是什么特点呢?这就 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三角形里的问题: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出示:有人说姚明一步能走 3 米 ,你相信吗?不急,学了这节课老师相信你们就有答案 了。

二、动手操作,发现问题 师:三角形有几条边?用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生:能或不能 师: 4 根小棒你最多能摆几个三角形? 列举所有可能性。 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好的( 3 厘米、 4 厘米、 5 厘米、 8 厘米、 9 厘米)的小棒,任意取 3 根围三角形,记录好每次所用小棒的长度,以 及能否围成三角形,填好表格 第一根小棒长第二根小棒长第三根小棒长能否围成三角形 2、学生汇报: (活动要求: 1、用自己面前的小棒来围。 2、小棒需首尾相连。 3、 围好后观察自己和别人围的情况。学生动手操作) 生汇报自己摆的情况。 三、探究原因比较交流 (一)探究三根小棒有时围不成三角形的原因。 每个小组用刚才没摆成三角形的小棒合作进行研究 师:有的没摆成三角形,猜一猜可能跟三角形的什么有关?(生: 跟边有关。师:这个摆不成的三角形,它的边怎么了?生:太短了。你指 的是一条边吗?换另一条较短工边进去学生又发现可以变成一个三角形。(二)汇报交流 引导生小结出:(比较小棒的长度)因为有两根小棒的长度的和 小于第三根小棒的长度,所以用它们围不成一个三角形。 师出示:两根小棒长度之和小于第三根小棒长度时,围不成三角形 是这样的吗?这是咱们研究得出的第一个规律。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我们的三根小棒也围不成一个三角形,它们长度之间的关系是:两根小

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第一节新授 师:你们面部表情告诉我,你们特别高兴。我也很高兴。因为今天我们教室里多了很多听课的老师,我们的确应该感到自豪。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绝对不只是带着耳朵、眼睛来的,咱们更重要的是带着脑子和嘴巴,所以今天咱们一起讨论,一起研究,好不好?希望这节课下来之后,你所说的话要比我说的话多,如果你让我说的话多了,那你们可就太吃亏了,时间都让我给占了,每人都要争取有发言的机会,好吗?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知道什么叫三角形吗? 师:你们的小手举得这么高,老师知道你们肯定都能回答,噢——对了,如果用小棒代替线段,围一个三角形要用几根小棒?(三根) 师:给你三根小棒,你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二、合作探究 1、拿出一号学具袋,用学具袋中的小棒动手摆一个三角形。 师:拿出二号学具袋,再用里边的小棒摆一个三角形。(学生动手摆) 学生发现:不能摆成三角形 师:这说明什么?(不是任意的三根小棒就能围成三角形) 师:你说能不能围成三角形与三角形的什么有关?(边)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看看怎样的三条边能围成三角形,好吗? 师:请前后四人为组,把刚才你们用过的小棒放在一起,任取三根小棒看看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能围成三角形的,量一量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各是多少,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也量一量各边的长度,然后把结果报给组长,组长要负责填好表格,比一比那个组人物完成的又快又好(学生动手围) 交流展示: 在展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只有当三角形的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时才能围成三角形。 设计对白: 师:(边板书边问)当“两条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时”,才能围成三角形,你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材分析: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人教板)四年级下册中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是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三角形三边的特征。同时,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为学生角的分类提供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启发,学生经历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的过程,体会“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猜测—验证—总结”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 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不能构成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大胆猜测 导语: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小明。他正从家里出发赶往学校。请回答从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线?哪一条最近?(指明回答),【课件出示教材82页例3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 (1)为什么大家都认为中间这条路最短? 预设生1:因为第1条和第3条路线拐弯了,绕远路,所以中间这条最近。 生2:我生活中这样走过,中间的这条路线最短。 生3:我在图中通过测量得出中间的这条路线最短。 师总结: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了自己的感受。那么,如果我们将小明家、邮局、学

校这三个位置看成是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C。他们之间的距离看作是三角形的什么?(指名回答) (2)刚才我们都说中间的路比起经过邮局的路要远。也就是说AC边比AB和AC的和要长。假如A、C位置保持不变,B点可以移动,试想一下,怎样操作使得AB加AC的距离与AC的距离相差变小? 预设:B点往AC线段靠近。(靠近:可以联系上节课学习三角形高的定义。在这里只要学生能感受靠近的感觉。) 课件演示B点向AC线段近。(B点还未在AC线段上) 现在你会选择哪一线段走到C点?为什么?(指明回答。再次让学生感受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猜想一下,当B点在哪的时候,使得AB和BC的距离等于AC距离呢?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从刚开始到现在这个图形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生:刚才都是三角形,现在变成了一条直线,不是一个三角形。 你觉得什么时候三边能组成一个三角形?什么时候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 预设生:当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时候能组成一个三角形。两条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时候不能组成三角形。 适时提问:只有一组两边的长度的和大于第三条边就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例如:长为6cm、3cm、3cm的小棒能摆成一个三角形吗?)此时,启发学生,应是任意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二、合作交流探究验证 通过推理,我们认识到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当两条边之和与第三条相等时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那么,现实生活中,是不是与我们猜测、推理的一样呢?让我们一起动手实践一下吧! 在这里,老师给每一组都准备了长短不一的小棒,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从中选择三根小棒作为三角形的三边,量出它们的长度,拼一拼,最后由小组中的记录员记录实验结果。(小棒的长度:9cm、7cm、6cm、5cm、2cm) 能围成三角形小棒的长度(单位:厘米)理由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案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探索,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掌握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 3、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猜测----验证----总结”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操作、探索,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发现问题 同学们是个爱帮助别人的孩子吗? (电脑出示例3图):看,小明正准备去上学呢!这是他上学的路线图,看一看,他上学的路线有几条? 走哪条路距离最近? 你怎么知道的? 请大家再看看图,他上学的这几条路线围成两个什么图形? 那么,能不能围,跟三角形的什么有关系呢? 对,三角形的边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板书课题) 二、实践操作,探究学习 1.电脑出示:例题 一起探究1厘米能否围成三角形? 2.动手操作。说明操作要求: (1)从学具袋中拿出操作材料; (2)在作业纸上有不同的线段,请你用两根小棒去围一围,看看是否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3)将数据和结果填写在表格中,能围成的用√表示,不能围成的用×表示。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第一层次:发现不能围成的原因。 (1)同学们通过动手实践,发现2厘米的小棒不能围,确定吗?咱们再来验证一下。(课件演示) 为什么围不成?你会用一个数学关系式表示出它们的关系吗? (2)3厘米也不能围成,是什么原因呢?(课件演示) (3)提出:1厘米、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都围不成。大家观察这三道算式,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 出示:两边之和≤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 第二个层次:猜想,初步得出三角形边的性质。 同学们猜想一下,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呢?(大于) 这个猜想对不对呢?这需要进行验证。看看这些能围成三角形的边,是不是具备这样的关系? 指着4厘米,问:当第三根小棒是4厘米的时候,谁能来说一说? 同时课件进行演示,得出:4+3>6。 指着5厘米,问:那5厘米?得出:5+3>6 那么下面就依次类推了。课件依次出现:6+3>6 …….. 9+3>6 第三个层次:引发矛盾,突破难点。 指着表格,质疑:你们有没有发现问题啊?咱们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得出9厘米不能围,可是9+3>6呀,这符合我们刚刚得出的结论啊? (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明确:只通过一组来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全面吗?那应该怎么说? 引导学生得出“任意”两字。 第四个层次:再次验证,明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下面我们利用这个结论再来验证一下,这些能围成三角形的三边,是不是都具备这样的关系? 学生交流,集体汇报。 通过再次验证后,发现它就是一条正确的结论。一起读一遍。 第五个层次:找出判断不能围成的简捷方法。 在这些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三边中,它们也应该有几组算式?那我们在判断它能否围成的时候,是不是要把三组算式都找出来啊? 引导学生明确:只要找到一组不符合能围成的条件就可以了。 谁能快速地说出‘10’不能围成的原因? 三、深化认知,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四、全课小结,从考虑问题要全面,引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小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4.5.2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师:真的吗?来围给我们看看?(生上台围,展示) (2)师:是不是所有的情况都是小于呢? 生:我们发现两边的和等于第三边也不能围成三角形。2+4等于6,就不能围成三角形。 师:也请你围给我们看看?(生展示) 检验其余记录下来的情况。(师生齐算,板书算式) 层次2: (1)列举发现 师指着板书:这些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生:我们发现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就能围成三角形。如2+3>4,这样就能围成三角形。(师板书) 师:谁有不同发现? 生:我们认为必须每两条边相加,和大于第三条边才能围成三角形。比如2+3>4、2+4>3、4+3>2(师板书) 哪些组还有不同发现? 生:我们认为最短的两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就能围成三角形。如只要2+3>4,就能围成三角形。 师:还有吗? (2)辨析 师:各自说说理由吧! 生:因为如果只考虑一种情况是不行的,有时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也不能围成三角形。 师:举个例子呢?引导学生引用“不能”的情况来反证。 生:比如在刚才不能围成的情况中:2+6>3、6+3>2、2 +3<6,出现了两个大于的情况,但只要存在两边和小于(等于)第三边的情况,也不能围成三角形。所以只考虑一种情况是不行的。 师:那么为什么最短的两条线段的和大于最长的线段就能围成三角形呢? 生:因为最短的两条线段的和大于最长的线段,那么另外两组边加起来肯定比这一组长。意思是如果2+3>4,那么2+4肯定>3,4+3肯定>2。 (师用实物在黑板上演示) 小结:因为只要最短两边的和大于了最长的边,那么其他任意两边的和都会大于第三条边的。所以你们两组的观点实际上是一致的。这也就是三角形三边关系的一个重要结论: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三条边的一个规律,你能用它来解释小明家到学校哪条路最近的原因吗? 2.请学生独立完成86页练习十四的第4题: 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组小棒下面画“√”。(单位:厘米) 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 (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关系来检验。) 你能用下图中的三条线段组成三角形吗?有什么办法? 3.根据3、3、6这题延伸。要求:拿掉一根3厘米的线段,再重新配一根其它长度的线段,使它们能围成三角形。(取整厘米数) 如果拿掉的是6分米,那么配上的一根最短应该是几?最长可以是几?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关于三角形三边关系还有值得我们探索的地方,比如三角形任意两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教案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页. 教学目标: 1.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的兴趣. 学具:不同长度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课本82页例3情境图. (1)这是小明同学上学的路线.请大家仔细观察,他可以怎样走? (2)在这几条路线中哪条最近?为什么? 2.大家都认为走中间这条路最近,这是什么原因呢? 请大家看,连接小明家、商店、学校三地,近似一个什么图形?连接小明家、邮局、学校三地,同样也近似一个什么图形?那么走中间这条路,走过的路程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走旁边的路

走过的路程实质上是三角形的另两条边的和,根据刚才大家的判断,走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要比第三边大,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 我们来做个实验. 二、实验探究 1.实验1: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 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5根小棒,请大家随意拿三根来摆三角形,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随意拿三根小棒不一定都能摆成三角形.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摆不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寻找原因,深入思考. 2.实验 2:进一步探究三根小棒在什么情况下摆不成三角形. (1)每个小组用以下四组小棒来摆三角形,并作好记录.小棒组别 能或不能摆成三 角形 任意两边的和是否大于第三边

4+5○6 6+5○4 4① +6○5 ②4+6○4 4+4○6 ③3+3○6 6+3○3 2+3○6 6+3○2 2④ +6○3 (2)观察上表结果,说一说不能摆成三角形的情况有几种?为什么? (3)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又有什么规律? (4)师生归纳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应用深化 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三条边的一个规律,你能用它来解释小明家到学校哪条路最近的原因吗? 2.请学生独立完成86页练习十四的第4题: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组小棒下面画“√”.(单位:厘米) 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关系来检验.) 你能用下图中的三条线段组成三角形吗?有什么办法? 3.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木棒.

小学三年级数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教案

课题: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汇英小学颜良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三角形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大于第三边。 2、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字知识解聘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并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每生5根不同长度的纸条 教学方法: 观察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设境导入 小明和我们一样每天都按时上学,请看小明到学校的线路图(课件示)小明上学共有几条路线?有一天小明起来晚了,你们猜猜他肯定会走哪条路去学校?为什么?

观察路①和路②围成的是一个什么图形?路和②路③又是一个什么图形?根据大家的判断,走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要比第三边大,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条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板书: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第三边 二、实验探究 1、实验1 用三组纸条摆三角形(比赛) 第1、4小组的纸条:6、7、8(厘米) 第2、5小组的纸条是:4、5、9(厘米) 第3、6小组的纸条是:3、6、10(厘米) 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让第2、3、5小组的代表说说原因。 教师不公平的原因:给我们组的纸条有的不够长,所以让第1、4小组赢了。 师:那么你们小组要求换哪一条纸条教师帮助你们,让你们再次比赛,超过第1、4小组好吗?那请组长上来选一选,换一换。 师示4根红色8(厘米)长的纸条 2、实验2:找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特点。 请各小组拼拼各自的纸条,要求围成三角形,并完成桌面上的表格,看哪一组完成的又快又好。

最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四年级下册数学周记 5月20日星期三天晴 我是一个“数学白痴”,可同时我也是一个小小数学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遇到数学问题,今天我又遇到数学问题了。 今天早上,我们全家都吃妈妈烙的饼,我要吃2张饼,爸爸要吃3张饼,妈妈要吃2张饼,妹妹只需要1张。这时妈妈开口问我怎样才能尽快吃到饼呢?需要几分钟呢?我立马想到的就是一张一张的烙,但是烙一张饼的一面大约需要花3分钟,我得等到啥时候才能吃到我想要的饼呀?我又想啊,妈妈买的那个平底锅那么大,一次只烙一个饼,真是太浪费平底锅的空间了,倒不如一次多烙几个饼来得更快些。“妈妈,一个平底锅最多能烙几个饼?”妈妈回答说“最多只能烙2个饼”。听到妈妈这么说我就开始放心地开始计算了。一次烙两张饼的一面需要3分钟,烙2面就需要6分钟了,总共需要烙8张饼,8张饼可以分为4个的2张饼,所以可以用两张饼同时烙所需要的时间6分钟乘以4就等于24分钟了。全部的算式是: 2 × 3=6(分钟),8 ÷ 2=4(个),4 × 6=24(分钟)。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妈妈,在一旁的爸爸也听到了,与妈妈一起说:“算对了,太棒了”!我也高兴地笑了。 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这使我深深的喜欢上了数学。它散发出迷人的魅力,让我为之痴迷。 5月20日星期三天晴 一天,有一位老师想测试一下他的学生数学学的怎么样。于是,他便在一次上数学课时说:“我给你们每人一张纸,在上面写任意的4个数,我敢说每人写的数中有两个数的差可被3整除!”同学们不信,于是老师便发纸。不一会儿,大家都写好了。 当同学们一个个念所写的数时,老师都能找出差能被3整除的两个数。没有一个同学例外!如:20xx、1765、1736、1376……两数之差都可以被3整除。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任意一个自然数被3除,余数只能有3种可能,即余0、1、2。如果把自然数按被3除后的余数分类,只能分为3类。 而老师让同学们写的是4个数,那么必然有两个数的余数相同。余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大数减小数),所得的差,当然能被3整除了!同学们明白后纷纷向老师投去钦佩的目光。同学们,你们不想试一试吗? X月X日星期X 天X 这一周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我知道了三角形由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组成,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我还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设计的,比如工地上的塔吊,塔吊的身体是由很多的三角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学设计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东华镇北河小学苏贵军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启发,学生经历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的过程,体会“三角形任意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猜测—验证—总结”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 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不能构成三角形。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在新课标中指出“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认识简单几何体的特性。”同时,处于本学段的学生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已有较强的思维意识,其中包括猜测、推理能力。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设计成四个部分:情境创设,大胆猜测;小组合作、探究验证;强化运用,加深理解;全课总结。 一、情境创设,大胆猜测。 导入语: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小明。他正从家里出发赶学校。请回答。 从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线?哪一条最近?(指明回答) (1)为什么大家都认为中间这条路最短? 预设生1:因为第1条和第3条路线拐弯了,绕远路,所以中间这条最近。 生2:我生活中这样走过,中间的这条路线最短。 生3:我在图中通过测量得出中间的这条路线最短。 师总结: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了自己的感受。那么,如果我们将小明家、邮局、学校这三个位置看成是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C。他们之间的距离看作是三角形的什么?(指名回答) (2)刚才我们都说中间的路比起经过邮局的路要远。也就是说AC边比AB和AC的和要长。假如A、C位置保持不变,B点可以移动,试想一下,怎样操作使得AB加AC的距离与AC的距离相差变小? 预设:B点往AC线段靠近。(靠近:可以联系上节课学习三角形高的定义。在这里只要学生能感受靠近的感觉。) 课件演示B点向AC线段近。(B点还未在AC线段上) 现在你会选择哪一线段走道C点?为什么?(指明回答。再次让学生感受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猜想一下,当B点在哪的时候,使得AB和BC的距离等于AC距离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我试图让学生无形中运用数学猜想、极限的思想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基础)知识讲解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基础)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 理解三角形及与三角形有关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文字、符号语言及图形表述方法. 2. 理解并会应用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 3. 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学会它们的画法. 4. 对三角形的稳定性有所认识,知道这个性质有广泛的应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三角形的定义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要点诠释: (1)三角形的基本元素: ①三角形的边:即组成三角形的线段; ②三角形的角:即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③三角形的顶点:即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 (2)三角形的定义中的三个要求:“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 (3)三角形的表示: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为A 、B 、C 的三角形记作“△ABC ”,读作“三角形ABC ”,注意单独的△没有意义;△ABC 的三边可以用大写字母AB 、BC 、AC 来表示,也可以用小写字母a 、b 、c 来表示,边BC 用a 表示,边AC 、AB 分别用b 、c 表示. 要点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之差小于第三边. 要点诠释: (1)理论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三边关系的应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若两条较短的线段长之和大于最长线段的长,则这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反之,则不能组成三角形.当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可求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 (3)证明线段之间的不等关系. 要点三、三角形的分类 【高清课堂: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三角形的分类】 1.按角分类: ?? ?? ???? 直角三角形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

2019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4.5.2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课型新授使用人 主备人修改人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第82例3练习十四第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能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获得成功体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探索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不同长度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出示:课本82页例3情境图。 (1)这是小明同学上学的路线。请大家仔细观察,他可以怎样走? (2)在这几条路线中哪条最近?为什么? 2.大家都认为走中间这条路最近,这是什么原因呢? 请大家看,连接小明家、商店、学校三地,近似一个什么图形?连接小明家、邮局、学校三地,同样也近似一个什么图形?那么走中间这条路,走过的路程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走旁边的路走过的路程实质上是三角形的另两条边的和,根据刚才大家的判断,走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要比第三边大,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让我们来做个实验。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师:同学们,能不能围成三角形看来跟三条线段的什么有关?(长度),那么究竟怎么样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怎么样的三条线段又能围成三角形,下面我们先通过自己观察、思考,再与同桌进行讨论来发现其中的奥秘。 2.学生讨论(教师参与) 3.反馈 层次1: 师:下面我们先来看怎样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 (1)生:我们发现两边的和小于第三边就不能围成三角形。比如2+3小于6,就不能围成

《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说课

《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说课 版本: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包含两个知识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和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而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教学中我重点探讨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三角形的特征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进行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到:三根小棒有时能围成三角形,有时围不成三角形,从没有围成三角形的两种情况中猜想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猜测——验证——总结的学习习惯。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我采取“操作←→观察←→讨论”的模式进行教学,主要的教学思路设计是:游戏活动发现问题……动手操作,引发猜想……实践探索,进行验证……运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 二、教学关键的处理 1、设置矛盾,激发兴趣。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围三角形的活动中出现多种围的结果,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游戏:围三角形 要围成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条线段?出示四种颜色的小棒红色(10cm)、蓝色(6cm)、绿色(5cm)、黄色(4cm)各数根,让学生任选三根在规定的时间内围成一个三角形。 这时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有的同学围成了三角形,有的同学围不成三角形。那么,教师就可以指出:看来不是随随便便的三条线段就可以围成三角形的,让我们来研究为什么三根小棒有时围不成三角形呢?另一种情况是学生不断调换小棒,最后所有的学生都围成了三角形,这时教师可以追问:是不是只要有三根小棒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呢?其实学生在调换小棒时就无意中发现了三根小棒有时围不成三角形,老师的提问可以引起他的思考,使学生的无意发现变成有意识的探究。 2、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研究三根小棒有时围不成三角形的原因: 请一些没有围成三角形的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前面实物投影仪上进行展示。(1)教师先选取其中一份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的作品。指着作品说:哪位同学能帮他想想办法,怎样围成一个三角形?在老师的诱导下,有的学生会说“把那两根小棒再斜一下,教师演示小棒的移动,让学生观察思考,发现:这两根小棒的长度和小于第三根。在这里通过动态演示两根小棒“斜摆”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围不成的原因在于“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小于第三根小棒”,自然将学生的眼光吸引到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上;

新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新编人教版精品教学资料 4.5.2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课型新授使用人 主备人修改人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第82例3练习十四第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能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获得成功体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探索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不同长度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出示:课本82页例3情境图。 (1)这是小明同学上学的路线。请大家仔细观察,他可以怎样走? (2)在这几条路线中哪条最近?为什么? 2.大家都认为走中间这条路最近,这是什么原因呢? 请大家看,连接小明家、商店、学校三地,近似一个什么图形?连接小明家、邮局、学校三地,同样也近似一个什么图形?那么走中间这条路,走过的路程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走旁边的路走过的路程实质上是三角形的另两条边的和,根据刚才大家的判断,走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要比第三边大,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让我们来做个实验。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师:同学们,能不能围成三角形看来跟三条线段的什么有关?(长度),那么究竟怎么样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怎么样的三条线段又能围成三角形,下面我们先通过自己观察、思考,再与同桌进行讨论来发现其中的奥秘。 2.学生讨论(教师参与) 3.反馈 层次1:

师:下面我们先来看怎样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 (1)生:我们发现两边的和小于第三边就不能围成三角形。比如2+3小于6,就不能围成三角形。 师:真的吗?来围给我们看看?(生上台围,展示) (2)师:是不是所有的情况都是小于呢? 生:我们发现两边的和等于第三边也不能围成三角形。2+4等于6,就不能围成三角形。 师:也请你围给我们看看?(生展示) 检验其余记录下来的情况。(师生齐算,板书算式) 层次2: (1)列举发现 师指着板书:这些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生:我们发现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就能围成三角形。如2+3>4,这样就能围成三角形。(师板书) 师:谁有不同发现? 生:我们认为必须每两条边相加,和大于第三条边才能围成三角形。比如2+3>4、2+4>3、4+3>2(师板书) 哪些组还有不同发现? 生:我们认为最短的两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就能围成三角形。如只要2+3>4,就能围成三角形。 师:还有吗? (2)辨析 师:各自说说理由吧! 生:因为如果只考虑一种情况是不行的,有时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也不能围成三角形。 师:举个例子呢?引导学生引用“不能”的情况来反证。 生:比如在刚才不能围成的情况中:2+6>3、6+3>2、2 +3<6,出现了两个大于的情况,但只要存在两边和小于(等于)第三边的情况,也不能围成三角形。所以只考虑一种情况是不行的。 师:那么为什么最短的两条线段的和大于最长的线段就能围成三角形呢? 生:因为最短的两条线段的和大于最长的线段,那么另外两组边加起来肯定比这一组长。意思是如果2+3>4,那么2+4肯定>3,4+3肯定>2。 (师用实物在黑板上演示) 小结:因为只要最短两边的和大于了最长的边,那么其他任意两边的和都会大于第三条边的。所以你们两组的观点实际上是一致的。这也就是三角形三边关系的一个重要结论: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三条边的一个规律,你能用它来解释小明家到学校哪条路最近的原因吗? 2.请学生独立完成86页练习十四的第4题: 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组小棒下面画“√”。(单位:厘米) 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 (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关系来检验。) 你能用下图中的三条线段组成三角形吗?有什么办法? 3.根据3、3、6这题延伸。要求:拿掉一根3厘米的线段,再重新配一根其它长度的线段,使它们能围成三角形。(取整厘米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