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区居家养老的政策分析

中国社区居家养老的政策分析
中国社区居家养老的政策分析

中国社区居家养老的政策分析 作者:钱宁 学海 2015 年 04 期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问题 2012 年和 2013 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随着 1952 年和 1953 年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期,中国社会迎来了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截至 2012 年底, 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 1.94 亿,比上年增加 891 万,占总人口的 14.3%,其中 80 岁及以上高 龄老年人口达 2273 万人,2013 年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 2 亿大关,达到 2.02 亿,老龄化水平 将达到 14.8%。①而到 2020 年底,中国 60 周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 2.43 亿,2025 年将突破 3 亿。②而 80 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在 2020 年将达到 3067 万人,占老年人口的 12.37%。 ③b5E2RGbCAP 与此相比,中国人均 GDP 按 2013 年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率 6.1932 计算,2013 年中国 GDP 约合 91849.93 亿美元,人均 GDP 约为 6767 美元,世界排名约 83 位。④因而,从人口老 龄化的经济条件来看,中国还属于中下等收入国家,无论是政府财政能力还是公民个人与家 庭的收入水平,解决养老问题的经济能力还比较弱。老龄人口规模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以及“未富先老”成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这 一特征越来越成为影响老年人福利的重要因素。就此而言,21 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 的老龄社会。p1EanqFDPw 作为全球老龄问题最严峻的国家之一,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现代 化发展、城市化进程并存”⑤,面临复杂而充满变数的社会环境。从经济转轨与人口老龄化 的关系来看,中国社会经济体制由国家控制的计划经济向由市场调节的开放经济体制的转 变,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经济关系,也使人们的经济生活进入高风险社会。市场变动使人 们的工作和收入处于不稳定状态;大量农村人口流动到城市打工谋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 式和收入方式,使得以传统的家庭为基础的经济活动方式和生活保障机制,演变成靠不稳定 的打工收入来维持,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即使在物质生活相对富裕的人 群中,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就像 2008 年全球性经济危机所造 成的世界性金融资产价值缩水,直接影响了世界各国数以亿计的个人和家庭的储蓄和收入, 他们的养老计划遭遇巨大风险。在中国经济转轨中,如何应对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 高风险性,以满足每一个公民在年老时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这个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 求之一,却成了人们未来养老的最大挑战之一。”⑥DXDiTa9E3d 社会转型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主要特征,既是社会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的转变,也是社会结构从封闭向开放、社会形态从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农村社会向工业化、城 市化社会、社会价值取向与利益格局从一元向多元转变的过程。在这里,“社会转型是指社 会发展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整体的全面的结构过渡状态,它包括社会结构的转换,社会体制的 更新,社会利益的重组与价值观念的嬗变。”⑦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原有的政治、经济、
1 / 10

文化、日常生活的一致性被打破,固有的价值观和生活信念发生动摇,传统的生活方式和行 为习惯开始改变,现代的和多元化的社会正逐步取代传统的、单一性的社会,从而造成了社 会的传统因素和现代因素杂然并存。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相互碰撞,各种不确定性增加 并引起各种社会失序现象大量发生。贫富差距扩大、腐败滋生、城乡二元体制下不平等的发 展,以及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下岗失业、医疗、教育和住房问题,职业风 险和生活安全问题,就与经济的快速增长,大规模的城市化,物质的丰裕和各种现代性的符 号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中国社会转型期独特的景观和问题。RTCrpUDGiT 在这样一个各种矛盾交错,问题叠加的社会转型期,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社会 福利体制的转型对老年福利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应对未富先老和计划生育政策下家 庭结构的变化产生的养老问题,保护老年人的权益,增加他们的生活福祉,让老年人同其他 人群一样能够分享社会进步的成果,防止因为社会变迁和政治经济制度体制的变革而使老年 人被边缘化,以及由于政府财政支付方式和支付能力、个人收入的变化,而使他们不能体面 而有尊严地安度晚年。实现社会所期待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 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理想目标,就成为当下政府和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治理责任。但是, 由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挑战,以及工业化、城市化所带来的家庭结构、收入结构、居住方式 和生活观念的变化,这一目标的实现将面临种种障碍。5PCzVD7HxA 从政府方面来看,建立一个能够有效应对老龄化社会到来的全国养老体系,发展养老事 业,不仅是一个需要巨大的财政经济支持的体制,也是一个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政策支 持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综合性社会工程。由于社会转型期所存在的各种矛盾与问题,因此 政府很难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来建立这样的体系,难以独力承担起 老龄化社会问题的治理责任。然而,就建立市场化的养老制度而言,尽管在市场经济体制建 立起来后,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国有经济也开始积累起一定数量 的财富来为改善民生提供支持。但是,以市场化的方式提供商业性养老服务,对于未富先老 的中国老龄化社会而言,一个月平均收费 3000-4000 元的中低档养老机构床位,对城镇退休 职工养老金 2000 元左右的平均水平,显然是难以承受的负担。而对于居住农村的老年人,要 想用月平均不到 800 元的养老金来购买商业性服务,更是不可能的事。jLBHrnAILg 在这个意义上,“未富先老堵住了完全商业化道路”⑨,通过个人购买服务来享受较高 的福利对大多数老年人是不现实的。xHAQX74J0X 再从作为第三部门的非营利组织⑩所能提供的服务来看,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是改 革开放以来社会转型的产物。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非营利组织快速成长,在推进社会治 理,发展社会福利,促进社会服务多元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成长时间短,社会尚 未形成有助于非营利组织良性运行的环境和制度规范;非营利组织自身也存在某些缺陷,聚 集社会资源、服务社会能力较弱,参与人口老龄化问题治理过程中常常力不从心,无法在社 会转型期发挥更大作用,尤其是无法应对“未富先老”情境下的养老问题。LDAYtRyKfE 基于上述老龄化问题治理的难题,在社会转型期内要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在中国特定 的语境下,需要政府在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同时,调动市场资源和社会资源来共同实现人口老 龄化问题的治理愿景。对此,中国政府制定的“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政府引导与社会参 与相结合,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政策指导、资金支持、市场培育和监督管
2 / 10

理,”“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 老服务体系,创建中国特色的新型养老模式”的政策主张和治理框架(11),明确了应对老龄 化的基本原则。Zzz6ZB2Ltk 社区居家养老政策人口老龄化的治理思路和实践 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是一种将居家养老和社区照顾结合的社会养老体系。这一体系 的核心是基于家庭照顾功能的发挥,来解决养老问题的社会福利政策思路。这一政策思路的 来源,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是传统家庭养老的老年福利模式在现代社会的延伸。它不同于 传统家庭养老的地方,是将依靠家庭及个人的力量赡养老人的方式,与政府、社会组织和社 区的资源相结合,既要发挥家庭在照料老人,满足其日常生活需要和精神情感需要方面的优 势,又根据现代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所造成的家庭结构变化、家庭功能弱化,无法继续 家庭养老方式的现实,将社会化养老的理念和方法注入家庭养老过程中,为家庭养老提供社 会支持,增强家庭养老的福利功能。dvzfvkwMI1 从老年福利发展的趋势来看,居家养老作为一种解决现代社会服务过于注重正式机构 “院舍照顾”带来的非人性、缺乏精神慰籍和亲情、财政不堪重负的弊端而采取的老年社会 政策,最初起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英国的社会福利改革形成的社区照顾福利政策导向。按 照这一政策的基本构想,“社区照顾是指社区中的各方面成员——家人、亲戚、朋友、邻 居、志愿者和社区领袖等组成的非正式网络,协同各种正式的社会服务机构,在社区内对需 要照顾的人提供服务的过程。”(12)居家养老正是将家庭养老和社区照顾相结合的产物。它 能够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也能够解决政府财政负担不起,商业化养老机构费用过高、个人 和家庭承担不起的矛盾,因而成为一项能够被大多数家庭和老年人接受,同时又能够较好地 解决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家庭结构小型化、社会工薪阶层化所带来的养老矛盾,促进 老年人福利发展的社会福利政策。rqyn14ZNXI 因此,所谓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就是按照社区照顾的理念和方法,对那 些有意愿居家养老或没有能力入住养老院的家庭和老年人提供社会服务,让他们能够在自己 所熟悉的、亲情化、社区化的环境中,以较低的费用接受由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和部分商 业化机构提供的服务。这不仅满足老人基本生活照料的需要,也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的娱乐与 精神文化满足。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了“到 2020 年,全面建 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 体系。养老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13)的社会 养老服务体系以及全面建设的具体要求。并且按照“9073”的养老居住分配格局:即 90%的老 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通过个人购买服务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养 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来实现绝大多数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的目标。EmxvxOtOco 政府主导下,以社区为依托,居家养老为核心的治理思路,在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的实践中取得积极进步。截至 2010 年底,全国各类收养性养老机构已达 4 万个,养老床位达 314.9 万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社区日间照料服务逐步推进,建成具有日间照料功 能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 1.2 万个,留宿照料床位 1.2 万张,日间照料床位 4.7 万张。以保障 三无、五保、高龄、独居、空巢、失能和低收入老人为重点,借助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提
3 / 10

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14)SixE2yXPq5 在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具体实践中,全国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运作模 式、服务内容、操作规范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创新,积累了大量经验,形成了多种模式。其 中,以地方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政府支持社区居家养 老的模式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天津、重庆、成都、武汉等城市社区得到较为普遍的 运用,这一模式在其他地区也开展了积极探索和试点。以南京市鼓楼区政府向社会组织“心 贴心老年服务中心”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例,2003 年,南京市鼓楼区开展了社区居家养 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创建了“居家养老服务网”,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民间组织运 作”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形成了以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运作模式实施社会化养老服务 的体系。“居家养老服务网”以项目委托的方式委托社会组织“心贴心服务中心”具体运 作,为独居老人家庭免费提供起居梳洗、买菜做饭、打扫居室、清洗衣被、陪同看病等生活 照料服务。为构建新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经验,被称为“中国式城市养老的鼓楼样 本”(15)。6ewMyirQFL 在具体运作中,鼓楼区政府通过年度财政预算,每年投入一定的经费向“心贴心老年人 服务中心”购买居家养老的服务。最初主要针对社区内有特殊困难的老人,再逐步过渡到社 区内所有有社会实际需求的老人。在资金投入方面,项目启动之初,鼓楼区民政局出资 15 万 元,由“心贴心服务中心”组织实施,向全区 100 位独居老人提供免费的居家养老服务,随 后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将服务对象扩大到其他老年人。截至 2012 年,投入已达近 400 万,为 全区 7000 多人(户)提供了免费或低偿服务,实现了对孤寡、独居和困难老人免费服务的全覆 盖。(16)kavU42VRUs 另一个具有实践探索意义的经验,是大连市沙河口区开展的结合贫困老年人的照顾需求 和失业女工再就业需求开展的居家养老探索。大连是东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既是人口老龄 化的重点地区,也是经济体制改革中下岗失业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该市沙河口区在探索社 区居家养老服务路径和方法的过程中,创建了“家庭养老院”模式,把社区老年人的养护需 求和大龄失业女工的就业需求结合起来,在社区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养老院”,吸收 失业女工到养老院就业,为困难老人提供养老服务,谋求增进这两个困难群体的福利。家庭 养老院实际上是以家庭为服务单位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也是“4050”失业女工的再就业机 制。从制度设计上看,大连市通过“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政策,引导各种资源向养老服务汇 集,形成以政府津贴为主要渠道,对孤寡老人、“三无老人”和其他部分弱势困难老人承担 起福利照顾职责;同时,为慈善机构和有意愿的企业提供政府津贴和种子资金,引导它们进 入养老服务业,创办“家庭养老院”,形成多元化的社会资源整合机制,使社区居家养老服 务事业能够持续发展。从实际效果看,大连市在政府主导、财政支持的前提下,以家庭养老 院建在自己家中、社会多方提供支持的模式,使老年人在维持原有的生活环境、社会网络和 亲情关系的前提下,获得了更多的社区服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区内 4050 人员 的再就业问题,推进了社区福利的发展。(17)y6v3ALoS89 最后再来看上海市发展老年人福利,运用多种手段综合治理老龄化问题的实践。上海是 我国较早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城市,也是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如何治理老
4 / 10

龄化带来的问题,上海市的做法是“依托社区向老年人提供综合性服务,实行规范化和标准 化管理”,(18)全方位打造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到 2012 年底,全市 17 个区县共有 231 家社区 助老服务社、3.2 万名社区居家养老工作人员,为 27.2 万名居家老年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 务,约占本市户籍老年人口的 8%,为其中的 25.1 万名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12.6 万名老年人 经评估得到养老服务补贴,约占服务总人数的 46%,年度补贴资金总额约 2.9 亿元;14.6 万名 老年人自费购买服务,约占服务总人数的 54%。另有近 1 万名老年人将养老服务补贴带入养老 机构。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313 家,为 1.1 万多名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 服务;开设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 492 家,受益老年人 5.4 万名。(19)M2ub6vSTnP 在提供日常居家养老服务的同时,上海市还从积极老龄化的理念出发,实施“老伙伴” 计划,在全市开展“为 10 万名高龄老人提供家庭互助服务”活动。所谓“老伙伴”计划即是 在政府倡导支持下,在老年人中组织志愿服务的互助活动,由低龄老人充当志愿者,为高龄 独居老人电话访问和上门探访服务。截至 2012 年底,“老伙伴”计划共有 10.55 万名高龄老 人成为受益人,共 2.13 万名老年志愿者参与计划;完成电话访问 654.18 万次,上门探访 189.93 万次。(20)与此同时,为丰富社区居家养老的内涵和外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治理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新局面,该市还开展了为社区中有需求的独居老人、重病老人、高龄老人 和离休干部提供家庭病床服务,为居家重度失智困难老人提供人道救助;实施“适老性改造 工程”,为 1000 个低保困难老年人家庭提供居室适老改造服务,组织志愿者帮助低保困难老 年人家庭改善包括安全性、无障碍、整洁性等内容的室内居住环境;开办老年大学,推动老 年教育发展;组织双月为老服务,为社区的老年人提供免费便民服务。通过这些项目的开 展,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形式多样化、内涵更丰富,在治理老龄化问题,推动老年福利发展 中作出了积极探索。0YujCfmUCw 综上所述,社区居家养老作为一项基本的老年社会福利政策,在中国特定的政治体制、 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中,作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方案,在各地的实践中得到了推广 和应用。在实施这一政策的过程中,基本形成了在政府主导下,以社区为依托,社会各方面 参与,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共同治理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中国特色老年福利发展模 式。这一模式的基本价值是采取国家动员的形式,调动政府和社会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同时 引导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形成合力,以社会化的方式共同治理人口老龄化这一时代性的难 题。作为一项世纪性的社会工程,这一探索有重大实践意义。其一是它积极地回应了中国社 会在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背景下,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人均 GDP 较低而提前进入 老龄社会的“未富先老”状态下的养老需求;其二是它强化了政府责任,明确社会的义务, 引入市场机制,以多元化的方式、多样化的探索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取得了具有创新 性的经验。但是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构不是一些试点,一些经 验的积累就可以完成的。中国社会转型尚未完成,新旧问题的叠加和各种矛盾的冲突在很大 程度上会制约社区居家养老政策的推进,并且消解其所取得的成果。分析这一政策实施面临 的困难,进一步发展创新政策思路,完善政策体系,就成为本文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eUts8ZQVRd
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政策发展完善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5 / 10

社区居家养老作为一项治理养老难题的社会福利政策,在各地的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积 极的成果和可供借鉴的经验。总结这一政策的实践经验,我们看到,虽然在试点或局部的推 进中,其治理效果已经显现,但是,随着实践的深入,一些深层次问题也开始显露出来,并 制约着这个政策的推行。sQsAEJkW5T 首先,作为具有国家动员特征的社会政策,目前开展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计划,主要是 以项目制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注入一定的财政资源与行政资源来支持和推动的。这种 带有明显的传统政治体制和行政运作方式自上而下的路径依赖特点的做法,一方面具有行动 迅速,初期效果明显,操作较为简单的优势。另一方面,它也容易产生行政运作的主观性和 过大的财政负担,造成社区和服务对象过度依赖政府资源,丧失自我发展、立足社区自主解 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性,陷入行政福利陷阱。一旦行政部门因领导人更换,工作重心转移, 工作思路发生变化,或者财政供给发生困难,整个服务计划和服务体系的运行就会发生困难 甚至“停摆”,造成不利的后果。从近二十年的实践来看,一些地方在实施社区居家养老服 务项目时,开始轰轰烈烈,继而艰难维持,最后冷冷清清,甚至不了了之。这样的教训不乏 案例,需要从制度体制建设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等方面加以解决。GMsIasNXkA 其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需要有完善的社会服务体制来支撑的社会工 程,不是仅凭政府支持或某些爱心人士或企业的公益慈善之举,应当由社区自己来完成的事 项。上海的经验表明,多部门联动、社区、企业与社会组织多方参与,提供综合服务,形成 合作共治,是构建社区居家养老体系的保障。而综合服务、合作共治局面的形成,如果没有 完善的社会服务体制来支撑,也是很难持续发挥综合效益。在这个问题上,由于社会转型中 的社会服务体制存在诸多变数,新旧体制交错所产生的不确定性,我们对社会服务的性质、 地位、功能作用存在认识上的混乱,缺乏对社会服务体制建设的顶层设计。没有将社会服务 放到与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同等重要,在国家社会福利体系建设中必不可少,在社会政策的制 定与实施中起关键作用的地位来认识。常常错误地认为,社会服务是社会自己的事,或者只 是一些“婆婆妈妈”、无足轻重的生活琐事,不必要去加以建设和维护。而在一些人眼中, 社会服务还被看作是花钱而不带来效益的消费,过多的社会服务甚至会挤占有限的资源,影 响经济发展。在这些偏见中,社会服务变得无足轻重,在资源的获取上异常艰难,在实际的 行动中缺乏动力。正是因为这些认识和当前社会福利体制转轨不彻底、制度建设不完善等因 素结合在一起,导致了社会服务体系的碎片化,整合社会资源能力弱,功能不健全,难以为 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更多的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缺乏系统的、可持续发 展的能力,常常局限在简单的日常生活照料和短期的、低水平的服务上,限制了其功能的发 挥,难以承担起更多的老龄化问题治理责任。TIrRGchYzg 其三,与社会服务体制不完善直接相联系的另外一个因素,是社区居家养老政策的实 施,缺乏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机构作为组织载体来开展服务。政府在推行居家养老政策的过程 中,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来为居家老人提供照顾。因而,社会服务机 构,特别是民办社会服务机构在实现居家养老政策目标过程中,起着组织保障的作用。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十多年时间里,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的改 革不断深化,政府机构转移出来的许多公共服务职能需要社会组织来承担,社会发展产生出 来新的社会服务需求也需要社会组织来承担。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社会组织有了极大发
6 / 10

展。据民政部的权威数据,截至 2013 年底,全国共有社会服务机构 156.2 万个,各类社区服 务机构 25.2 万个(21)。这些社会组织在为民众提供各种服务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 看到,就全国 68.3 万个基层社区(含农村村委会 58.9 万个,村民小组 466.4 万个;城市居委 会 94620 个,居民小组 135.7 万个)的数量来看,社会组织的服务和社区服务机构还远未能够 覆盖所有社区。而从这些机构的服务能力来看,缺乏专业人才,组织制度规范不健全,获取 资金的渠道和能力有限,制约了其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发挥组织平台的作用。7EqZcWLZNX 最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还受到来自社区自身的困扰。社区是一个基于互助与合 作的自组织体系,社区服务是以社区自助和互助合作功能发挥为基础的治理过程。互助合作 产生自组织性,使社区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协调社区内外关系,开展有目的的活动来满足 所需。在这个意义上,社区的自组织性是解决社区问题的关键。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服 务作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治理方式和福利政策,从根本上讲,需要社区自我组织起来, 确立社区为本的主体意识,形成合作互助的机制,在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其他组织力量 的支持协助下,为老年人提供社区照顾。然而,在整个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受工业化、城 市化和市场经济多种因素的影响,个人本位的价值观主导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社区的互助合 作精神和共同体意识遭到破坏。人们不再把社区看作自己生活的基础和归属,社区照顾的基 础发生了动摇,由社区来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环境条件也改变了。在这样的情景中,社区很难 成为居家养老的依托,社区居家养老体系建设面临基础空化,陷入只能由外部力量来介入, 并由之主导的被动局面。克服这种被动局面,通过社区建设来恢复其自组织功能,就成为完 善并深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使之成为治理老龄化问题的有效方式所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 题。lzq7IGf02E 基于上述问题的社会政策分析,本文给出的政策建议是:第一,在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构建新型国家治理体系的背景下,政府职能转变,改革行政管理体制需要释放更大的行政空 间给社区,推进社区自治,让社区和社会组织有更多的机会发挥自组织功能,夯实居家养老 服务的社会基础,使其自主开展社区服务,为改善社区福利,增进老年人生活福祉,治理人 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创造好的社会条件。zvpgeqJ1hk 第二,明确社会服务在社会福利发展和社会政策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社会服务体系 建设置于行政制度和法律框架中,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活动提供制度性保障,使之成为整个 社会服务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NrpoJac3v1 第三,培育和发展专业化的社区服务组织,对它们赋权,提供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改 变政府主导下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减少政府行政干预,使政府与社区的关系由主导与服 从、管理与被管理变为服务社区、支持和协助社区自主开展服务的合作伙伴关系。1nowfTG4KI 第四,在社区建设中打造服务型社区,通过居家养老服务和其他社区服务的发展,建设 服务型社区来改变社区行政化趋势,增加居民对社区认同和归属感,使居家养老服务成为连 接个人和家庭与社区关系的纽带。fjnFLDa5Zo ①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编写:《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2014 年 3 月 31 日。 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218851736.html,/Article_Show.asp?ArticleID=9415。tfnNhnE6e5 ②中国国务院国发[2013]35 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7 / 10

③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14 年 2 月 23 日。 ④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方网站。 ⑤窦玉沛:《建设中国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力推现代养老服务业发展》,《社会福利》 2012 年第 6 期。 ⑥参考消息网 2014 年 10 月 3 日:“英媒:中国‘未富先老’提高退休年龄是必然趋 势”。 ⑦邴正、钟贤巍:《当代社会发展趋势与中国社会的结构转型》,《北方论丛》2004 年 第 5 期。 ⑧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全国基 线报告》,2013 年 6 月,引自财新网(https://www.360docs.net/doc/218851736.html,)。HbmVN777sL ⑨罗遐、陈武:《我国社区居家养老发展存在的问题》,《长春大学学报》2013 年第 3 期。 ⑩非营利组织(NPO)在中国的语境下,实际上包含了由国家出资举办非营利机构即事业单 位和由民间出资举办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参见李培林《社会治理与社会体制改革》,《新华文 摘》2014 年第 22 期)。本文所说的非营利组织仅指后者。V7l4jRB8Hs (11)参见《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12)钱宁主编: 《社区建设中的社会工作探索》 ,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 年,第 161 页。 (13)中国国务院国发[2013]35 号:《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14)中国国务院国办发[2011]60 号:《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 年)》。 (15)李凤琴、陈泉辛: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索——以南京市鼓楼区政府向“心 贴心老年服务中心”购买服务为例》,《西北人口》2012 年第 1 期。83lcPA59W9 (16)李翔:《社会潜入理论视角下城市居家养老同题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4 年 第 4 期。 (17)大连市沙河口区民政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 《养老产业的社 区福利运作模式:家庭养老院——以大连市沙河口区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为背景》 ,来源: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网站,2008 年 8 月 6 日。mZkklkzaaP (18)张奇林、赵青:《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展探析》,《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1 年第 13 卷第 5 期。AVktR43bpw (19)《2012 年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书》,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市民政科 学研究中心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218851736.html,。ORjBnOwcEd (20)《2012 年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书》。 (21)民政部:《2013 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报告》,来源:民政部门户网站,2014 年 6 月 17 日。 作者介绍:钱宁,哲学博士,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士生 导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昆明 6500912MiJTy0dTT
本文档来源于第一 文库网:https ://www.wenku https://www.360docs.net/doc/218851736.html,/news/1 51B19C5FFE49 657.html
gIiSpiue7A
8 / 10

9 / 10

10 / 10

居家养老实施方案

居家养老具体实施方案 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居家养老服务的具体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流程、需要的设施设备及工具和其他注意事项。 一、指导思想 以关注社会养老事业,改善困难老年人生活条件为目的,以专业化服务为主要服务形式,以满足老年人群日益增强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特困、高龄、病残、空巢、孤寡老人为重点,遵循“真诚、关爱、沟通、服务”的基本理念,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其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新机制、新途径、新方法,向社区居家老年人开展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安全看护、精神慰藉、文化娱乐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使老人更幸福,社会更和谐。重点保障老年人中的高龄老人和特殊群体老人,逐步惠及全体老年人,努力为老人提供最理想的养老选择。 二、服务原则 坚持“政府倡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全民关怀”的工作思路,建立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使老年人获得生活上的照料和便利,精神上的关爰和慰藉,各种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1、坚持政府主导与扶持,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原则; 3、坚持为老服务与推动再就业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先面向特殊群体后逐步扩大的原则;

5、坚持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与社区义务服务、邻里互助相结合的原则; 6、坚持根据不同需求,提供相应养老服务项目的原则; 7、坚持实行低偿、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三、服务对象 本项目居家养老服务面向居家老人,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分为低偿服务和有偿服务。低偿服务的对象具有满洲里户籍的“三无”老人及老年群体中的高龄老人、特殊群体老人;有偿服务的对象为有经济来源并需要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或者社区居民。 四、服务方式 1、全托服务: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全天候起居、生活照料、专业护理、康复理疗、精神文化服务,分为全护理、半护理、一般护理; 2、日托服务: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不住宿的日间照料服务; 3、上门服务: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养老护理员上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护理服务。 五、服务内容 从实际出发,本项目构建以家庭为核心,以集中养老服务为支撑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以上门照料服务为主、集中照料服务为辅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一)有效利用、整合现有服务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养老服务

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方案

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方案 目录 一、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背景 我国人口老龄化国情 实现“老有所养”的现实选择 养老服务的客观需求 扩大就业渠道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二、开展社区居家养老的现实意义 三、社区居家养老的概念及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 五、社区居家养老面临的主要问题 六、加强我区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对策和建议 政府推动,初始动力行政化 社会参与,服务内容广泛化 家庭支持,提倡亲情关怀 七、总结

进入21世纪,我国迎来了人口迅速老龄化的时代,如何面对迅猛而来的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老龄福利事业的新途径、新办法,已势在必行。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社会福利和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养老职能将更多地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社区为老服务的开展,由此产生的社会化居家养老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传统的中国养老模式以家庭养老为主,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的实行,导致了社会转型下的人口的老龄化、家庭小型化、核心化趋势。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老年人口超过1.77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3.26%。到本世纪中叶,这个数字将会上升到4亿左右,即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目前人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的比例已经达到49.7%,而8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家庭占家庭总数的17.95%。在这种趋势下,家庭养老模式渐渐无法满足养老的需要,无法应对老龄社会的挑战。 一、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背景 首先,我国人口老龄化国情。1999年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1%。汹涌而来的白发浪潮对我国养老福利事业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使尚未形成完善体系的我国养老服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山东社科院人口学研究所调研组与机构养老相比,社区居家养老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养老模式,同时也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最大短板。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发展,是“十三五”期间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提升社会养老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学研究所对山东省东、中、西部的48个社区及1200名60周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专项问卷调查,调研组认为,当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供需错位。老年群体作为异质性群体,存在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目前,老年人对体育娱乐、上门看病、文化学习和助餐等服务的需求和利用率较高,需求比分别 为%、%、%和%。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对上门看病和助餐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对体育娱乐和学习活动方面的需求不断减少;男性对于上门看病服务需求最高(%),而女性则对体育娱乐活动的需求最高(%)。但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供给数量、质量或结构上较为趋同,多以提供日常生活服务为主,缺少专业化的医疗保健和精神文化服务。(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医养资源结合不够。随着老年人身体机能的下降、患病几率的增加,他们对自身健康更为关注,对医疗和日常保健的需求也更为迫切,但目前医养结合不足导致老年人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其主要表现有:一是对

医养结合重视不足,%的老年人有1种及以上慢性病,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和运动系统疾病,但是只有%的老年人建立了社区健康档案;二是缺少专业人才,目前有九成以上的社区缺乏医疗健康服务人员,包括全科医生和专业护理员;三是基层医疗机构缺乏执行力度,只能为老年人开展定期体检、举办健康讲座等常规服务,上门看病、康复护理、心理咨询、应急救助等专业性较强的服务无法提供;四是老年人健康意识相对薄弱,社区健康管理滞后,缺乏正确合理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引导。(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扶持力度不足。虽然近年来政府增加了扶持支持政策,但养老服务政策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一是老年人基本保障水平仍有待提升,目前山东省老年人主要收入来源为退休金(或养老金),平均水平为1863元,城市平均水平为2377元,农村平均水平仅为1343元,购买服务的能力相对不足;二是城乡和地区差异明显,农村地区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地区,东部地区所享受的各项补贴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三是服务设施不足,虽然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的数量增速明显,但由于运行机制障碍和政府补贴不足导致作用发挥受限;四是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目前只有%的社区拥有养老服务平台,难以实现老年人需求和养老服务资源的无缝对接。(四)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不足。目前,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仍存在一些体制和政策障碍:一是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的政策有待完善;二是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机制及配套法规不健全;三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监管薄弱。此外,社区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服务机构以及

中国人寿递增型养老保险条款

国寿递增型终身养老保险 投保条件 第一条凡年龄在四周岁至五十九周岁者,均可作为本保险的被保险人。 第二条对于未满18周岁的被保险人,应由其父母作为投保人,向保险人投保本保险。 对于18周岁以上(含18周岁)的被保险人,可由其本人或经本人书面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后,由其亲属、朋友作为投保人,为其向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下称保险人)投保递增型终身养老保险(下称本保险)。 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也可以作为投保人,为其职工向保险人投保本保险。但须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 保险期限 第三条本保险自保险单签发并缴付首期保险费的次日零时起生效,至保险责任履行完毕时止。 缴费期和领取期 第四条本保险的缴费期分十年、二十年两种。投保人在投保时任选一种,但以缴费期满时被保险人年龄不超过七十周岁为限。 第五条约定开始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有50、55、60、65、70周岁,由投保人在投保时选定。领取 期自保险单上约定开始领取养老金年龄的保险生效日的对应日起至被保险人身故时止。 保险责任

第六条在保险单有效期间,保险人对被保险人负有下列责任: 1、被保险人生存至保险单上约定养老金领取年龄的保险生效日的对应日,可开始领取养老金,养老金每年领取一次,直至被保险人身故时止。 2、被保险人的养老金领取数额从第二年开始,每年按保险单所列明的第一年养老金领取额的5%递增。 3、被保险人因遭遇意外伤害事故或自保险单生效之日起180天之后因疾病死亡,保险人给付相当于保险单所列明的第一年养老金领取额10倍的身故保险金予受益人,保险单效力即行终止。 4、在缴费期内,被保险人因遭遇意外伤害事故导致本保险所定义的“身体高度残疾“,保险人自豁免保险费后,保险人仍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次月起对被保险人豁免以后剩余缴费期的全部保险费, 负责上述1至3款责任。 5、在缴费期内,被保险人未满18周岁者,其父母均因意外伤害事故身亡或自保险单生效之日起四周年后均因疾病身亡,保险人自发生死亡事故的次月起对被保险人豁免以后剩余缴费期的全部保险费。如果被保险人父母之一发生上述身故事件,保险人自发生死亡事故的次月起对被保险人豁免以后剩余缴费期的一半保险费。 豁免保险费后,保险人仍负责上述1至3款责任。 除外责任 第七条对下列情事之一所致被保险人的死亡或身体高度残疾,保险人不负第六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 实施方案 为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结合社区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2018年底前完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卫生保健、精神慰藉、文体娱乐等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做到老年人满意,社会认可度高。 二、配套设施 (一)场所地址:待定 (二)硬件设施:大型开水机1台、电视机1台,棋牌桌椅4套、书架2组、老年人读物500册、健身设施1套、洗衣机1台、折叠床6张、办公桌椅2套、老年椅50把、电脑1台、打复印一体机1台、大3P空调1台、座机1部、茶水杯50台、办公耗材若干、急救箱及药品1套。 (三)软件培训:邀请专业人士对服务中心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带领服务中心人员开展服务工作至正常运行。 三、服务内容

(一)餐饮服务:公开送餐热线,长期与一家正规餐饮店保持合作管理,为有需求的老年人开展送餐服务。 (二)卫生保健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健咨询和服务,并定期组织义诊机构到社区开展眼科、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项目的健康体检。 (三)文体娱乐服务:配备饮水设备、电视、棋牌、老年人读物和健身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固定舒适的文体娱乐场所。 (四)家政服务:长期与老年理发店合作,每周二、四下午14点-18点,在社区开展理发服务;配备洗衣机、洗衣用品,为老年人提供洗衣服务。 (五)日间休息服务:配备6张以上的折叠椅,供老年人临时休息。 (六)老年人社会保障服务:为老年人提高医疗、养老政策宣传服务,协助老人办理医疗报销、养老金年检、80岁高龄津贴申请等服务。 四、运行管理 (一)人员配置:服务中心配备专职管理人员1人,原则上由社区“两委”干部轮岗,专职服务人员2名,原则上由居民小组长、党小组长及党员居民代表担任,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须有健康证、服务期间统一着装,并发放一定补贴;因特殊情况产生的临时用工按照80元/人/天发放务工补助。

浅谈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浅谈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内容摘要: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做好老年人养老保障问题迫在眉睫。中国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了种种问题。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集传统家庭养老与现代养老之优点而产生的养老模式。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目前我国养老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剖析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探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可持续的发展出路。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老龄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的比例超过7%,该国家或地区就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或地区。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①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居世界首位。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居世界首位,到本世纪中叶,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4 亿。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长,加上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的不断下降,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的养老保障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我国现行的养老方式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家庭养老方式。随着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四位老人、一对年轻夫妇以及一个未成年小孩”的家庭结构模式,使得老年抚养的比例将从2000 年的10.1%上升到2050 年的33%。②在人口流动频繁的今天,导致家庭物质供养、生活照料以及精神安慰等方面严重缺乏,依靠现有的养老方式难以实现养老目标。在这样的形势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应运而生。 一、当前养老服务模式的困境 (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增大。中国的老龄化有其自身特点,其中老年人口规模 ①中国统计年鉴 ②老龄社会应先破解养老难题[N].工人日报.2007-1-8.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可行性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可行性研究 国老龄办《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我国老龄化趋势和DS街老年人需求现状 我国是全球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据推测,直到21世纪末我国老年人的比例都将始终维持在30%左右。我国的养老问题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家庭成员虽然仍是老人最主要的照顾资源,但家庭的照顾功能正逐渐弱化,所以居家照顾必须配以适当的社区照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既符合当前我国国情的需要也满足老年人不想脱离原有熟悉环境的意愿,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过渡养老形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但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比重偏低、质量不高,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广州市政府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也十分重视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通过政府购买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形式在全市每个街道建立起由专业社工组合成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尝试以专业的社会服务方式,将专业社工引进居民社区。其中DS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是属于广州市黄埔区的一条街道之中的专业性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DS街总面积13.10平方千米,辖内共设4个社区居委会。户籍总人口18331人,流动人口45490人。DS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是由广州市广大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并运作,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而特别举办的社会福利性服务项目,是广州市推进社会管理服务改革创新中产生的惠民工程。中心内设有多功能大厅、青少年活动室、婚姻家庭活动室、长者活动室、就业辅导室、个案工作室、心理咨询室、电子阅览室,偶到服务区等区域。针对当地社区居民的需求开设了家庭、长者、青少年、残障人士、就业辅导、志愿者培训与服务、文娱康乐七大服务平台。其中长者部的设立是针对DS街辖区内的老年人的需求,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 辖内60岁以上常住户口的老年人约2200多人,常住人口18600多人,即约占辖内常住人口的11%,常住老年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较高。其中60-69岁的中低龄老年人的比例高,占了总数的56%;70-79岁的占了总数的28%;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占了总数的16%。中心运行一年之中主要着重于辖内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的摸底以及中心的宣传工作,长者部通过调查、探访、外展活动等方式对辖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进行了总结。 1、长者有健康维护的需求 目前DS街绝大部分老人都是居家养老。长者服务的重心是老年医疗服务,社区医疗服务成为社区老年服务的核心需求。在大部分的调查对象看来,他们的健康状况良好,而有慢性疾病或重病大部分的老人希望得到更好的生活照料和医疗保障。 2、自我价值体现的需求 退休对长者来说是新的开始,许多达到退休年龄的长者希望通过丰富的文娱活动继续展现自我价值。由于许多长者过去忙于事业无暇做自己喜欢的事,现在难得闲下来,因此他们希望能够好好享受生活,书法绘画、唱歌跳舞、外出旅游等成为他们新的生活安排。 3、社会参与的需要 长者有表达意愿、维护利益、发挥作用的需要。从探访中发现,辖区内长者在退休后自文体运动,包括:太极拳、腰鼓、柔力球等,并参加到各种公益性的演出当中,这也说明了长者的社会参与程度比较高。 4、社区照顾的需要

中国人寿:养老养生社区呼之欲出

中国人寿:养老养生社区呼之欲出 发布时间:2013-11-26 12:43:15 作者:李画刘书勇/摄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中国人寿养老养生社区项目模拟图。

在城市,大多数老年人能靠退休金颐养天年,但养老生活品质不能保证。 中国人寿养老养生社区项目模拟全景图。 编者按: 保险公司参与养老社区建设,中国人寿不是最早布局者,也不是最早建成者,但其提出的“养老养生+健康管理”模式却令人耳目一新。在苏州阳澄湖半岛低调摘牌拿地之后,中国人寿的养老养生社区即将破土动工。 近日,《中国保险报》记者独家访问公司高层,试图撩开中国人寿阳澄湖半岛项目的神秘面纱,项目诸多细节系首次对外披露。这项中国寿险龙头企业的大手笔投资,将为保险业参与养老产业探索出一种独具特色的商业运作模式。

2013年8月8日下午,中国人寿成功竞得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的“苏地2013-G-58”号地块。在此242亩范围之内,将建成中国人寿国内首个养老养生社区。 何为“养老养生” 在成功竞得土地后,中国人寿目前专门成立国寿(苏州)养老养生投资公司,养老养生社区将于2014年正式动工,如果工程顺利,2016年首批居民可入住社区。 和其他养老社区不同,中国人寿首次提出了“养老养生+健康管理”概念。对此,分管中国人寿养老养生投资的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杨华良在接受《中国保险报》专访时说,养老养生更多是一种全过程连续服务的概念。 “保险业投资发展养老养生产业,一定要结合保险资产负债特征,特别要用足保险这一独特的金融功能来进行系统性安排。我们并不认为养老只是针对失能或短期卧床老人的医疗康复护理等最后一个阶段的任务,保险公司通过推出其保险关联产品,完全可以将养老服务前置二十年。”杨华良说。 据卫生部对十个城市的上班族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员工占比高达48%,其中北京达到75.3%,上海达到73.5%,广东达到73.4%。杨华良说,中国人寿希望结合保险产品将养老的服务节点前移。因此,在中国人寿的养老发展思路中,贯穿人的生命周期的养生和健康管理将被纳入服务范畴,直接惠及所有有需要的保单持有人。 所谓养老养生产业,是指为满足客户的生理和心理不同层次和不同性质的各类需求而提供商品、设施及服务的综合性产业集群,涉及到医疗护理、健康管理、文化娱乐、休闲

国寿补充养老保险产品计划书

团体年金(万能型)计划书

第一部分如何建立企业补充养老计划 1.1.1 依法合规原则 企业补充养老计划的建立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采用经有关监管部门核准的产品作为计划载体,养老保险计划的计划模式、资金来源、出资方式、资金运用方式和渠道、权益归属规则、领取方式等必须依法合规,保证养老保险计划的平稳、合法运营。1.1.2 公平合理原则 企业补充养老计划必须科学合理,对不同类别员工采用与之相对应的福利标准,在科学、合理的平均水平基础上,充分考虑人员的岗位、职位、贡献度等因素给予标准的浮动。 1.1.3 有效激励原则来 企业补充养老必须体现激励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对大多数员工应给予具备市场竞争力且替代率充足的补充养老保险标准,整体水平略高于本地区、本行业大多数企业的水平,对特殊贡献人员给予特别标准和补偿,从而提高员工的离职机会成本,增强骨干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性。

1.1.4 平稳过渡原则 建立以补充养老保险为主要形式的员工养老保险计划,必须充分考虑贵公司原有各种形式养老保险计划的情况,妥善处理新老员工福利平衡问题,对公司中的新、中、老员工用不同方式纳入养老保险计划,实现新老办法的有机衔接和过渡。 1.1.5 统一管理原则(适用于统括业务) 企业补充养老计划的管理要符合贵公司整体经营管理的特点,采用集中统一管理的模式,实现总部对各下属单位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和调节,从制度上服从和推进公司一体化管理。 ?为每一位员工建立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 ?个人账户可分设为“单位交费”部分和“个人交费”部分,用以记录企业和员工个人向补充养老保险计划交纳的相应资金额度。 ?个人账户资金的职能是通过储蓄实现生命周期内的平滑消费,筹资方式是基金积累式。个人账户模式可有效避免“以新养老”模式下的再分配职能对储蓄职能的挤压,避免造成资金积累不足,有利于资金通过有效的投资实现增值,从而保证员工退休后的补充养老保险收入的持续和稳定。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调查报告

昆明市五华区社区居家养老现状调 查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昆明市五华区社区居家养老现状调查研究小组 2015年9月

目录一、研究背景 (一)国际背景 (二)国内背景 二、研究内容 三、社区居家养老的影响 四、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五、研究的方案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三)调查过程 六、调查对象及地点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地点 七、调查结果分析 八、小结 (一)社区居家养老调查结果 (二)小组意见措施 九、参考文献 十、附录

摘要 本文主要从目前昆明市五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及老人生活所存在的需求入手对昆明市五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结合问卷法与访谈法从对居家养老的了解程度、日常生活照料状况、医疗卫生需求方面进行了困境分析,并以社会工作的视角从政府、社区和社会三方面提出了关于推进金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几点建议。 翻译: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uhua district community home care service and the existing needs of the elderly living in Wuhua District, Kunming district community home care service status were vestigated, combined with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meth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me are, daily life care, health needs analysis, and social 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overnment, community and social three aspects of the Jinhua city community home care services.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机构五华区 一、研究背景 (一)国内背景

A社区老年人服务社区工作方案设计

A社区老年人服务社区工作方案设计 一、调查背景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龄化现象已成为中国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诚然,中国已开始对老龄化加以关注,并作出相应的措施。然而,现有的养老服务体系、政策仅处于初级阶段,各个社区、地方对其落实不到位,存在许多的不足生,不仅未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此外,身体功能退化、身边无子女或子女无法全身心的照顾老人的现象也愈来愈突出,这就导致了空巢现象普遍存在并不断恶化,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客观必然现象。A社区的老人对该社区而言是一个规模相当的群体,对养老、心灵关怀、居住、保险、医疗有着较大的需求,对该社区产生一定的压力。社区需要解决老年人的基本问题以确保老年人安享晚年。 二、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旨在通过对老年人的家庭、经济、所享受的服务等多方面情况的了解,发现现有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并挖掘老年人及其家庭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程度及其要求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服务内容多样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以逐渐解决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以及改善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不足,增强其服务的质量,从而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高质量的服务,使其幸福、健康、愉悦地度晚年,以达到减少社会、社区与家庭负担 三、调查对象:A社区10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四、问卷调查的具体内容 (一)、针对被调查者及其家庭的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及环境、经济情况、身体自理及健康程度、文化程度、所享受的社会保障、参与社区文化娱乐等方面进行基本情况的了解; (二)、在此基础上对被调查者所享受的居家养老服务状况进行调查,主要从被调查者享受过哪些养老服务、对居家养老的意见和建议、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程度及其评价与要求等方面进行调查,以了解现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优缺点及其原因,从而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五、调查方式 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1、问卷调查:在A社区发放份居家养老需求服务状况的问卷; 2、访谈调查:对第一期进行的问卷进行筛选后,将问题严重、存在疑惑的对象 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以获取全面、真实的信息。 六、居家养老服务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及相关政策措施不完善,国家对老年人权益与老年社区建设未进行重视与立法并未对其进行广泛的宣传且未对此发展做出长期规划与对社区此方面设备进行大规模的投入。这些都由于缺乏政府、政策的支持与自我定位不正确导致。 (二)、社区居家观念落后,服务意识相对薄弱,一些职能部门和社区管理服务部门对开展和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认识不足,观念落后。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我国的城市养老职能已经由家庭为主逐步转变为以社会为主;更没有认识到社区居家养老是符合我国未富先老国情的需要。此外,全民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认识不够。除此之外,社区缺乏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大力宣传,未全面的倡导社区养老志愿者服务的积极参与。

对社区居家养老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社区居家养老问题的几点思考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主要服务形式,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其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与医疗服务。 据调查,福建省浦城县辖17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1.5万人。全县有60岁以上老年人5.8万人,占总人口的15.2%,其中65岁以上老人有41146人、80岁以上的老人有7770人、90岁以上老人958人、百岁以上老人10人;有老年人协会293个、会员5860余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0.65%;有县老年大学1所、乡镇老年学校9所、老干部活动中心1个、社区老年人服务站3个、老年活动广场4个、健身中心(房)8处、老年活动室20个、老年文体队12支;光荣院1个、军干所1个、社会福利院1个、农村敬老院17所、民办社会养老服务机构3个。 从古到今,人们认为养老是家庭问题,“养儿防老,是社会传承的“孝文化,但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作为一个老龄化社会,当人们老有所养遇到问题时,养老便逐渐演化为社会间题,它不断对我们传统的养老模式提出挑战。 目前养老方式主要有三种:社会养老、社区养老、家庭养老。家庭养老方式由于个体差异等各方面的原因,这种方式逐渐暴露出种种弊端,这些弊端需要社会养老和社区养老来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明确规定:“发展社区服务,逐步建立适应老年人需要的生活服务、文化体育活动、疾病护理与康复等服务设施和网点”。这不仅从根本上明确了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的主要问题,而且也为开展和加强我县社区养老助老服务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 一、居家养老服务的类型、形式和内容 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民族传统为支撑,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基本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也就是说老年人可以生活在自己熟悉的住所和环境中,政府不必花过多的资金建设集中的养老机构和设施,只是在老年人所生括的社区范围内实行各种上门服务,为老年人提供购物、清扫、护理等日常的生活照料。 (一) 居家养老的类型

有关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的文献综述

有关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使我国早已进入多老少子的格局,社区社会养老模式逐步转变为社会焦点本文将从概念界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对策建议等几大方面将近年来我国学者针对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做一概述。 关键词:老龄化;社区养老;服务 引言 我国1999年已进入老龄社会,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经占总人口的14.9%。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随着我国家庭的“小型化”和“高龄化”的趋势,家庭养老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样的前提下,社区居家养老呗提上日程,并且越来越被受到重视。目前各地的居家养老的实践层出不穷,并且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如何构建适合时代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也更是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对我国现有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可以使我们理清目前的研究成果,同时为未来研究指明方向,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和建设的不断发展。 正文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涵的界定 有关社区居家养老的内涵界定,学术界的观点不尽相同。王锦成社区居家养老定义为:由社区提供居住在家的老年人一系列或户内或户外的养老服务。从而构建一个符合老年人自身意愿又切实可行的居家养老体系[1]。而陈赛权给出的定义则是:居家养老是建立在个人、家庭、社区以及国家的基础之上,以家庭为载体,以社区网络为依托,以国家制度、政策和法律为保障,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陈赛权认为居家养老应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和精神慰藉为主要服务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服务形式[2]。学者祁峰则认为,居家养老是与我国传统家庭养老紧密联系的新型养老方式,指在城市的各个社区建立相应的居家养老服务站,人们可以向服务站申请医疗、家政服务,由服务站派服务员到家中提供各种有偿服务的养老方式[3]。

养老产业地产解读

养老产业地产解读 每栋大楼都有不同颜色,老人可以根据颜色辨别自己家在哪个门栋,每位老年人佩戴着紧急呼叫的胸卡,无障碍设计遍布居屋和小区。十多栋大楼都用连廊连接,做到风雨无阻,每栋楼还配有多名管家,遇到紧急 情况,可以随时向管家求助。 这是一个新兴老年社区,与其独特功能相应的是,由于这类产品的前景之大,引发了保险公司、民营资本敏锐的投资目光。 保险公司谋建“养老网络” 泰康人寿在四川先后援建了4个养老院,这是泰康人寿试水养老地产的一步而已。而记者从相关人士处了解到,泰康人寿将整合国内的一些疗养院和寻觅新的地产项目,来逐步建立自己的养老网络。 在北京昌平的一家非常高规格的疗养中心就有泰康人寿的进入。其中的颐养中心采用了会员制的方式,有20万-60万不等的会员资格,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成为会员后,可以在这个风景如画的疗养院享有居住权。泰康资产管理公司有关人士也表示:目前养老公寓是泰康人寿进行直投的一个重点业务,养老院作为建立养老体系过程的一个渠道,其可以和补充养老、保险等完全结合起来,是一种固定资产,可以作为行业的一种延伸。而且该人士认为,就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养老业在中国将是

一个朝阳行业,因此也是目前泰康人寿的一个战略方向。泰康人寿今后将成立一个专业的管理养老院的运营公司来运作。 除此之外,事实上,他们已经自开炉灶,泰康人寿旗下的泰康置地是泰康人寿进入地产领域的另一平台。其一直将养老地产作为投资写字楼之外的一个重要业务模块。泰康置地在北京、上海开发养老社区,同时还在一些核心城市寻找土地资源。这家公司成立于2006年,其公司成立的战略目标就是成为中国最大的以养老社区业务为核心的专业地产开发运营公司。但这家公司从成立至今,都一直对媒体保持缄默。除却2006年完成北京金融街及CBD两栋甲级写字楼的投资交易之外,鲜有 媒体关注这家公司。 但我们了解的情况,泰康人寿在北京投资的老年公寓项目属于泰康人寿 直投的项目,并没交给泰康置地。 泰康人寿进入养老地产的野心从来就没有掩饰,其董事长陈东升就曾表示,进入养老产业,投资设立养老院已成为泰康人寿三大发展战略之一。另据透露,保监会有关方面也在做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实体的相关规划设 计。 想投身于养老地产不仅是泰康人寿一家保险公司,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总裁杨超就提交了《《关于大力支持 养老社区建设的提案》。 民间资本觊觎“养老”蛋糕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国寿松鹤养老保险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国寿松鹤养老保险 [承保年龄]6个月至64周岁的城乡居民均可作为被保险人。被保险人本人或对其具有保险利益的人可以作为投保人。 [缴费方式] 保险费交付方式分为一次性交年交2种,分期交费的期间分为5年、10年、15年或20年和自保险生效之日起至约定养老金开始领取日5种,由投保人在投保时选择。 [保险利益]1、在合同约定的养老金开始领取日前被保险人身故,保险人按所交的保险费(不计利息)与现今价值数额较高的给付身故保险金。2、在合同约定的养老金开始领取日后被保险人身故,保险人按所交的保险费(不计利息)给付身故保险金。3、在合同约定的养老金开始领取日及以后被保险人生存,保险人依约定于每年的年生效对应日按保险单载明保险金额的10%给付养老金,直至被保险人身故。4、自合同约定的养老金开始领取日起,被保险人生存每届满10年,保险人另给付敬老祝寿保险金,首次给付标准为保险单载明保险金额的50%,以后每次的给付标准在前次给付金额的基础上按保险单载明金额的50% 增加。 [投保示例]30岁投保10000元保额,分十五年缴清

保险费,每年交2487元,55岁开始领取养老金……假设被保险人生存至95岁,共可领回127305元:1、55周岁后每年领取养老金1000元,至95岁共领取40000元;2、每届满十年领取一次敬老祝寿保险金,即65岁领取5000元、75岁10000元、85岁15000元、95岁20000元。3、95岁后公司给付身故保险金2487元*15年=37305元。4、假设被保险人在55岁前不幸身故,公司无息返还所交保险费或更多。 [产品特色]1、缴费方式灵活,领取年龄自定。2、养老金开始领取日前,保障步步高升,身价只涨不跌。3、养老金领取无限期,每十年另给付一次祝寿金。4、祝寿金每十年递增“保额的50%”。5、一人持单两代受益,保费返还,用“利息”换取“养老金”。6、借款权益解决客户燃眉之急。 以上简介仅供参考,一切权益以保险条款为准。

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合作方案

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合作方案.

“管一家”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 一、建设背景 目前国内老年人口数量已大于2亿,山西省老年人口数量已经突破500万,

2035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超出4亿。在我国老年人口迅速增加的大背景下,由10个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正式颁布实施。指出“以信息服务网络整合建设为依托,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化”。加快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系统,加快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山西汉唐文成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刻理解国家政策和社区服务特点的基础上,以“以社区为依托,老龄人群为服务对象,企事业服务机构为网点,社区义工为补充,为老服务网络中心为支撑,建立全方位的信息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为指导意见,基于我公司强大的信息交互平台开发而成,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集成了外围各种呼叫终端。 二、平台介绍 借助于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有效整合通讯网络、智能呼叫、互联网等科技手段,以信息化、智能化呼叫救助服务平台为支撑,以建立老年人信息数据库为基础,以提供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家政服务为基本服务内容,以社区为依托,有效整合社会服务资源为服务主体,建立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居家养老管理平台是专业的养老院(公寓)管理软件产品,主要应用于:养老院、敬老院、养老福利院、老年公寓、老年康复中心、酒店式养老公寓等。功能包括

--集人事管理、仓库管理、老人管理、护理管理、费用管理、老人银行、接待 管理、变更记录、统计查询、健康监控、智能呼叫、基础管理等综合管理为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该系统,养老院可将各职能部门、服务单元以及外部市场连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行快速、高效的信息收集和业务处理,为养老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提供适时、准确、可靠的决策依据,提高经营管理效能,增强养老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居家养老管理平台还可以实现以养老院(公寓)为中心,把服务延伸到居家养老,拓展了养老院(敬老院/公寓)的业务范围,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本方案结合养老院(公寓)管理的工作的特点,以实现满足“电子政务、服务行政、服务社会、服务老龄”为宗旨,以安全建设为基本原则,为量身打造一 套适用、有效的电子政务平台,并通过各种网络安全手段为主管部门提供从物理隔绝走向逻辑隔离的可靠解决方案。 三、功能介绍

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1]

日间照料运营实施方案 为加快南岸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做好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提高辖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营造和谐文明的社区人文环境,更好的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社区内居家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目的,特制订日间照料运营实施方案如下: 一基本形式 以街道牵头,外包机构负责运营的方法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主要服务形式,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其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使区内老人既不需离开家,生活又能得到照顾,先重点保障老年人中的高龄老人和特殊群体老人,再逐步惠及全体老年人。努力为老人提供最理想的养老选择。 二服务对象 1、无偿低偿服务对象。主要包括年满70周岁以上城镇“三无”、“低保”(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且身边无子女照顾的低保老人、重点优抚对象,以及百岁老人等。优先满足辖区内的“三无老人”、“五保老人”、“特困老人”、“空巢老人”、“失智老人”等养老服务需求,如有闲置的日托全托床位才能接收其他社会老人。对于辖区满足条件的此类老人乙方给予享受任何服务20%的优惠。 2、有偿服务对象。有一定经济能力、生活能够自理或者需要上门照料等服务的老年人,以自费的形式购买服务。 三、服务内容

以老人的生活需求为重点,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护理等服务,同时兼顾老年人文化娱乐、学习教育、体育健身、精神慰藉和法律咨询等服务,服务内容可逐步拓展。 安全保障服务:主要通过相应的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助老服务员、社区工作者、邻里和志愿者的作用,对老人住所定期进行安全排查,排除和预防安全隐患,保障老人安全生活照料服务:主要包括日间托老、购物、配餐、送餐、陪聊、护理等生活照顾服务和洗衣、打扫卫生、家电维修等一般家政服务。 医疗保健服务:主要通过医疗服务机构,为社区老人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教育、疾病防治、康复治理、医疗讲座等服务。 其它类型服务:主要包括文体娱乐、精神慰藉、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 四、服务方式 日间照料:社区设立日间照料服务室,为老人提供托管照顾、午休餐饮、康复娱乐等日间照料服务。 上门服务:服务对象是社区全体老人,重点是年龄超过80周岁的高龄、空巢、孤寡老人且身患残疾的老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体弱老人。 志愿服务:充分挖掘社区现有资源、整合相关低保人员、义工、志愿者等社会资源建立助老志愿服务队伍,义务为老年人提供日常起居照料、精神慰藉、法律援助、政策宣传等服务。 邻里互助:以养老服务中心为纽带,在邻里之间开展为空巢老人当管家的活动,“生活管家”负责老人日常生活服务,与老人聊天,陪送看病,打扫卫生等等。 五、政府购买服务 (一)享受条件 70周岁以上且被政府列入低保、优抚救助对象的空巢老人可享受政府购买的服务。(二)享受标准 无偿服务对象每人每月可享受10-20小时的上门服务;为南湖社区辖区内“三无老人”等

中国社区居家养老的政策分析

中国社区居家养老的政策分析 作者:钱宁 学海 2015 年 04 期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问题 2012 年和 2013 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随着 1952 年和 1953 年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期,中国社会迎来了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截至 2012 年底, 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 1.94 亿,比上年增加 891 万,占总人口的 14.3%,其中 80 岁及以上高 龄老年人口达 2273 万人,2013 年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 2 亿大关,达到 2.02 亿,老龄化水平 将达到 14.8%。①而到 2020 年底,中国 60 周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 2.43 亿,2025 年将突破 3 亿。②而 80 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在 2020 年将达到 3067 万人,占老年人口的 12.37%。 ③b5E2RGbCAP 与此相比,中国人均 GDP 按 2013 年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率 6.1932 计算,2013 年中国 GDP 约合 91849.93 亿美元,人均 GDP 约为 6767 美元,世界排名约 83 位。④因而,从人口老 龄化的经济条件来看,中国还属于中下等收入国家,无论是政府财政能力还是公民个人与家 庭的收入水平,解决养老问题的经济能力还比较弱。老龄人口规模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以及“未富先老”成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这 一特征越来越成为影响老年人福利的重要因素。就此而言,21 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 的老龄社会。p1EanqFDPw 作为全球老龄问题最严峻的国家之一,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现代 化发展、城市化进程并存”⑤,面临复杂而充满变数的社会环境。从经济转轨与人口老龄化 的关系来看,中国社会经济体制由国家控制的计划经济向由市场调节的开放经济体制的转 变,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经济关系,也使人们的经济生活进入高风险社会。市场变动使人 们的工作和收入处于不稳定状态;大量农村人口流动到城市打工谋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 式和收入方式,使得以传统的家庭为基础的经济活动方式和生活保障机制,演变成靠不稳定 的打工收入来维持,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即使在物质生活相对富裕的人 群中,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就像 2008 年全球性经济危机所造 成的世界性金融资产价值缩水,直接影响了世界各国数以亿计的个人和家庭的储蓄和收入, 他们的养老计划遭遇巨大风险。在中国经济转轨中,如何应对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 高风险性,以满足每一个公民在年老时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这个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 求之一,却成了人们未来养老的最大挑战之一。”⑥DXDiTa9E3d 社会转型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主要特征,既是社会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的转变,也是社会结构从封闭向开放、社会形态从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农村社会向工业化、城 市化社会、社会价值取向与利益格局从一元向多元转变的过程。在这里,“社会转型是指社 会发展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整体的全面的结构过渡状态,它包括社会结构的转换,社会体制的 更新,社会利益的重组与价值观念的嬗变。”⑦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原有的政治、经济、
1 /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