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二季度护理质量分析报告

年第二季度护理质量分析报告
年第二季度护理质量分析报告

2015年第二季度护理质量分析报告

大内科质控小组在2015年4月-6月对内科系统6个临床护理单元进行专项护理质量检查,内容包括病区管理质量、病区消毒隔离质量、优质护理服务及责任制整体护理、分级护理质量、护士行为规范、核心制度、健康教育、重点环节应急管理流程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检查与督导,对各科室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下一季度进行追踪反馈,以达到持续改进。

二、本季度各项护理质量检查结果

分析:

一、病区管理质量

1、主动服务及提供的便民措施不够。

2、护士对护理标准(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标准)掌握不全面。(内一科神经内一科内二

科神经内二科儿科感染科)

3、晚间基础护理有待加强。(内一科神经内一科内二科神经内二科感染科)

4、探陪人员较多,病区不够安静、整洁。(内二科神经内一科神经内二科儿科)

5、药品有裸放现象。

6、床单元个别物品较多,放置不规范。

7、护士仪表不够端庄。

原因分析:

1、护士责任心不强,护士长缺乏督导。

2、护士对学习护理常规、流程、标准积极性不够。

3、病房管理未达到连续性管理,应人人参与病房管理。

4、护士消极参与晚间基础护理,过度依赖家属。

整改措施:

1、组织学习病房管理制度和治疗室有关工作制度,要求,对照标准,查找不足,自我整改。

2、各病区加强宣教,病区内禁止吸烟,每天通风两次,提高病员及家属参与病区管理的意

3、护士要提高学习护理常规、流程、标准的积极性。

4、护士积极参与晚间基础护理,减少对家属的依赖。

二、病区消毒隔离质量

存在问题

1、个别护理人员操作前后未洗手或手消毒,洗手依从性不够。(内一科神经内一科内二

科神经内二科儿科感染科)

2、床单元终末消毒不规范,未执行一桌一抹布,

3、未全面落实湿式清扫。(内一科神经内一科神经内二科)

4、静脉输液未做到一人一巾,锐器盒过满,超过四分之三。

6、紫外线灯管累计时间错误。

7、消毒液(75%酒精)未标注开瓶日期,启封抽吸的液体未标注开瓶日期。

1、护士责任心不强。

2、护士对消毒隔离制度的认识及掌握不够,未领会消毒隔离的重要性。

3、护士长缺乏督导。

整改措施

1、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无菌技术操作有关内容,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对开启使用中

的消毒液以及无菌罐的有效期进行学习,强化观念无菌

2、加强管理,加强工作责任心,护士长做到定期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考核结果与奖金挂

3、加强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督查,做到洗手指征人人掌握,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4、加强对护理人员消毒隔离制度的培训。

三、优质护理、责任制整体护理

存在问题:

1、护士知晓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和内涵,但不熟练,而且未完全应用到工作中去。

2、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已启动,有待加强。

3、责任护士对所管患者“十知道”掌握不全面。

4、护士对本专科疾病的护理常规掌握不全面,责任护士不能准确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

整体护理,评估未实施动态管理,护理诊断不全面,采取的护理措施少,对病人生活照顾少。

原因分析:

1、护士对优质护理及责任制整体护理认识不深刻,不能完全运用到工作中

2、未形成管理模式。

3、护士长缺乏引导及督导。

整改措施

1、培训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和内涵,做到人人知晓。

2、逐步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达到患者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逐步提高。

3、加强责任护士工作责任心,加强对病人的生活照顾。

4、对病人的“十知道”情况熟练掌握,做好基础护理。

5、加强对病人的评估、诊断,实施动态评价管理。

四、分级护理质量

存在问题:

1、责任护士对患者的阳性体征掌握不全面。

2、夜班巡视不及时,未按照分级护理标准巡视病人。

3、对病人生活照顾少。

4、专科护理观察指标未全面掌握,采取的护理措施少。

5、护理常规各科基本掌握,但不全面。

原因分析:

1、护士对分级护理制度内容基本掌握或掌握不全面。

2、未真正按照分级护理制度进行工作。

3、护士责任心不够,护士长缺乏督导。

整改措施

1、组织学习分级护理制度的内容,并能应用到实践中去。

2、严格执行分级护理要求,按时巡视病房。

3、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及时记录

4、加强责任护士工作责任心,对病人的“十知道”情况熟练掌握,做好基础护理。

5、全面掌握专科护理指标,护理措施全面。

五、护士行为规范

存在问题:

1、主动服务意识不够,微笑服务不到位,上午治疗期间红灯呼叫多。

2、对于患者的特殊检查告知不全。

3、护士手机上班未调震动。

4、实习护士上班时护士站玩手机

整改措施:

1、各病区要加强护理服务规范及护士礼仪培训。

2、强化服务理念并切实用到平时的工作中去。

3、加强对实习护士的培训与督导。

六、核心制度

存在问题:

1、考核护士核心制度没有完全掌握

2、临床护理工作中不能把核心制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不能完全运用核心制度规范

工作。

整改措施:

1、加强核心制度的培训并应用到工作中。

2、组织护理人员对护理核心制度、预案、流程的学习,并进行考核。

七、健康教育

存在问题:

1、病人不全面掌握与其疾病相关安全防护知识并有相应防范措施。

2、病人对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

3、护士对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不全面。

整改措施:

1、做好健康教育宣教,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做好治疗护理、检查及手术前的解释工

作,征得同意方可实施。

2、完善健康宣教手册。

八、重点环节应急管理流程质量

存在问题:

1、护理计划单终末病例未进行目标评价,未做到动态评估,跌倒坠床评估单未按要

求及时评价。

2、护理诊断不全面。

3、责任护士对潜在的危险因素没有预见性,急诊转入病人未及时去除急诊腕带。

原因分析:

1、护士缺少评估意识,未做到动态评估。

2、对潜在的危险因素没有预见性。

整改措施:

1、加强各种风险评估单、护理计划单的培训,做到动态评估,及时进行目标评价。

2、加强对特殊患者如危重患者、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的管理,做好重点病人、重点

环节的监管,确保安全。

通过每月质控提出的整改措施及二级医院的标准,对照护理质量标准的要求,对各项护理工作严要求高标准,通过全体护士的共同努力,护理工作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护士长要加强管理的力度,科室规范管理的各项措施要实施,经常出现的护理问题要寻找解决方法,将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人人参与管理,使各项工作逐步规范化。

手术质量与安全分析报告模板

2018年第一季度 XX 科手术质量与安全分析报告一、住院重点手术质量控制指标图表分析 (一) 髋、膝关节置手术 表 1质控指标情况 序号指标上季度本季度1总例数11 2死亡例数00 3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00 1.2 1 0.8 0.6 0.4 0.2 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 上季度本季度 (二)椎板切除术或脊柱融合相关手术 表 2质控指标情况 序号指标上季度本季度1总例数42 2死亡例数00 3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00 (三)。。。。。。 二、 2018年第 1季度科室手术质控指标 (一)手术数据统计

表3三四级手术比例 三四级手术比例(%) 上季度50.28 本季度56.88 三四级手术比例(%) 5856.88 56 54 52 50.28 50 48 46 上季度本季度 表4第一季度科室重点质控指标 1 月 2 月 3 月术中输血例数231手术时间超过 3 小时例数867术前平均住院日(天) 3.2 2.5 2.1。。。。。。。。。。。。。。。。。。。。

第一季度科室重点质控指标 98 87 7 6 6 5 43 3.2 2.5 32 2.1 21 1 3 小时例数 术中输血例数手术时间超过术前平均住院日 1 月2月 3 月 表5科室手术质量与安全指标统计 月份上季度本季度 质控指标例数(例)百分比例数(例)百分比 ( %)( %)死亡 非计划再手术 并发症 伤口感染 总手术量 表6 并发症种类及例数 并发症例数发生率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 败血症 出血或血肿 伤口裂开 猝死 呼吸衰竭 骨折 生理代谢紊乱 肺部感染 人工气道意外脱出

季度护理质量检查分析评价整改指导

2008年第一季度护理质量检查分析 3月4日至26日,院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对全院5个护理单元的工作从16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检查,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20份,平均满意度87.13%,发放患者满意护士调查表20份,评出2名患者最满意的护士。基础护理合格率95%,急救物品完好率100%,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3%,常用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三基理论考核合格率96.3%,患者最满意的护士:杨欣、杨萍萍 好的方面:1、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2个科室为98%。2、基础护理质量明显提高。3、消毒隔离、抢救室工作质量维持在较高水平。4、整体环境比以前有改善。 存在问题:1、新招聘护士对护理工作核心制度、整体护理及急救知识掌握不全。2、护理标识(床头卡、健康教育处方)不全。3、重点护理工作流程落实不到位。4、护理文件书写的及时性未做到。5、实习护生劳动纪律较差。4、病区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整改措施:1、在护士长例会上详细反馈此次检查结果,明确存在问题,提出整改要求。2、制定下发《2007年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内容》,重点落实护理工作流程,护士长带头模范执行,加强监督检查考核。 3、组织专场安全教育讲课,明确护理标识的重要性,要求各科护理标识统一、齐全。 4、对护理文件书写的限时性给予明确要求:当班完成,特殊情况完成时间不超过24小时。 5、召开新来院护士专题会

议,总结前期工作,指出存在问题,对以后工作提出要求,对本次“三基”考核不及格护士进行补考。6、对满意度高的护士提出表扬,对有明显缺陷的科室找护士长谈话。 护理部 2008年3月29日 2008年第二季度护理质量检查分析 6月17日至25日,院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对全院5个护理单元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好的方面:1、病人普遍反应用水难的问题得以解决。2、基础护理质量明显提高。3、消毒隔离、抢救室工作质量维持在较高水平。4、整体环境比以前有改善。4、新上岗护理人员病人满意度较高。 二、存在问题:1、各科输液卡落实不到位。2、配药室存在无关人员进出现象。3、重点护理工作流程落实不到位。4、护理文件书写的及时性未做到。5、实习护生劳动纪律较差。4、病区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三、整改措施:1、在护士长例会上详细反馈此次检查结果,明确存在问题,提出整改要求。2、妇产科带头落实输液卡的问题,重点落实护理工作流程,护士长带头模范执行,加强监督检查考核。3、重

2015年第二季度护理质量分析报告

2015年第二季度护理质量分析报告 大内科质控小组在2015年4月-6月对内科系统6个临床护理单元进行专项护理质量检查,内容包括病区管理质量、病区消毒隔离质量、优质护理服务及责任制整体护理、分级护理质量、护士行为规范、核心制度、健康教育、重点环节应急管理流程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检查和督导,对各科室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下一季度进行追踪反馈,以达到持续改进。 时间 项目 实际完成 预期目标 2015年第二季度 分级护理合格率 85.17% 95% 急救物品完好率 100% 100% 健康教育知晓率 96.92% 90% 消毒灭菌合格率 100% 100% 2015年2季度护理目标完成情况 75.00% 80.00%85.00%90.00%95.00%100.00%105.00%分级护理 急救物品 消毒灭菌 健康教育 实际完成 预期目标 二、本季度各项护理质量检查结果 时间 病区管理 病区消毒隔离质量 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分级护理 护士行为规 范 核心制度 健康教育 重点环节应急管理流程 二季度 82.67 92.83 84.5 85.17 95 91 96.92 96.33 分析: 一、病区管理质量 存在问题: 1、 主动服务及提供的便民措施不够。

2、护士对护理标准(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标准)掌握不全面。(内一科神经内一科内二 科神经内二科儿科感染科) 3、晚间基础护理有待加强。(内一科神经内一科内二科神经内二科感染科) 4、探陪人员较多,病区不够安静、整洁。(内二科神经内一科神经内二科儿科) 5、药品有裸放现象。 6、床单元个别物品较多,放置不规范。 7、护士仪表不够端庄。 原因分析: 1、护士责任心不强,护士长缺乏督导。 2、护士对学习护理常规、流程、标准积极性不够。 3、病房管理未达到连续性管理,应人人参和病房管理。 4、护士消极参和晚间基础护理,过度依赖家属。 整改措施: 1、组织学习病房管理制度和治疗室有关工作制度,要求,对照标准,查找不足,自我整改。 2、各病区加强宣教,病区内禁止吸烟,每天通风两次,提高病员及家属参和病区管理的意 识 3、护士要提高学习护理常规、流程、标准的积极性。 4、护士积极参和晚间基础护理,减少对家属的依赖。 二、病区消毒隔离质量 存在问题 1、个别护理人员操作前后未洗手或手消毒,洗手依从性不够。(内一科神经内一科内二 科神经内二科儿科感染科) 2、床单元终末消毒不规范,未执行一桌一抹布, 3、未全面落实湿式清扫。(内一科神经内一科神经内二科) 4、静脉输液未做到一人一巾,锐器盒过满,超过四分之三。 6、紫外线灯管累计时间错误。 7、消毒液(75%酒精)未标注开瓶日期,启封抽吸的液体未标注开瓶日期。 原因分析: 1、护士责任心不强。 2、护士对消毒隔离制度的认识及掌握不够,未领会消毒隔离的重要性。

手术质量与安全分析总结

碧江区妇幼保健院产科手术质量与安全分析 手术质量与安全在医疗质量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手术质量与安全体现了科室手术质量的水平,也体现了手术医师的技术。同时手术质量与安全与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关系重大,因此要不断提高及改进手术质量,保证手术安全,从而不断提到医疗质量。 一.科室重点手术数据统计基本情况 我科今年一、二、三、四季度实施的重点手术中,我们分别对手术相关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数据统计,包括了:手术例数、死亡例数、术后感染例数、术后并发症例数、非计划再次手术例数。统计如下表 (表一) 2017年我科四季度的总共施行重点手术例84,其中死亡例数为0例,术后感染4例,术后并发症5例,非计划再次手术1例。 二. 手术质量与安全指标趋势分析

(一)手术后并发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我院四个季度重点手术的术后并发症数据统计是5例,占前二位的是:术后感染;术后出血。 (二)手术后并发症原因进行分析。 我们分别对在几个季度中占手术后并发症前三位的:术后感染、术后出血及其他原因进行了统计: 手术后并发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术后感染造成,而产科出血是医院“非计划再次手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应积极寻找术后感染的原因,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减少术后感染、术后出血的发生,控制并发症上升趋势,提高手术质量。 1.手术后感染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从术后感染统计表可以看出术后感染在二、三季度较第一季度有下降,但第四季度稍比第三季度上升,因此不能减弱对术后感染预防力度。 2.术后出血变化趋势分析 医院术后出血的并发症在今年发生在引起并发症的只有一例,系术后观察及处理方面要高度重视,稍有出血就积极处理,处置的手段和方法应更稳妥和有效。 3. 术后切口裂开变化趋势分析 根据统计的相关数据及术后切口裂开比例,作出了三个季度术后切口裂开例数变化趋势图: 非计划再次手术为第二季度发生一例,为术后出血所致。

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分析报告

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分析报告 ,二??九年一季度, 新乡市金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二??九年四月二日 2009年一季度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分析报告 2009年以来~在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下~我公司认真履行《质量承诺责任书》中所作的承诺~促使质量管理体系各个环节的良好运行~有关部门、员工各负其责~保证了医疗器械产品的安全、有效。为进一步做好质量安全工作~现对一季度质量安全工作做一分析~报告如下: 一、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质量安全 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我公司经营管理的核心~围绕这一中心工作~根据国家对医疗器械监管的法规和医疗器械生产的基本要求~我们建立了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为提高其运行效率~进一步保证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的万无一失~我们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在体系运行的事环节查找和解决问题~使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升级~进一步保证了医疗器械产品安全性、有效性。 二、落实质量安全生产责任制 明确质量管理体系各环节的责任~落实质量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负责人及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抓好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检验中的每一个技术要求~落实奖惩~使全体员工把产品质量作为公司的生命线~并把这一理念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三、抓好质量安全培训~“以质量安全为中心”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

根据公司培训计划~我们定期对生产管理、车间、质管、销售等部门员进行培训~内容涉及质量安全的方方面面~使“以质量安全为中心”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 四、质量安全生产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 严禁违规操作、违法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都按照公司规定的各项操作规程进行~各项规章制度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五、企业原材料采购情况 原材料采购是保证质量安全的第一道关口~质量管理科认真履行了对采购供—1— 应环节的监督管理职责~对采购合同进行抽查~对购进原材料逐批验证~对仓储环节定期检查~保证了原材料符合产品技术标准的要求。 六、保证生产设施、设备状态良好 生产管理科负责生产设施的维修保养~根据公司规章制度及有关规程~对各种生产设备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状态良好~对设备故障~在接到报修后~及时维修~保证生产进度、保证产品质量。 检验设备的状态良好是检验可靠性的保证~我们定期对检验设备进行校验~保证各种检验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七、认真执行注册产品标准 公司办公室定期组织各部门学习、研究、分析注册产品标准~查找在生产、检验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对不符合项目进行整改。对不符合产品标准的~严禁流入下道工序,对设备加强监控~发现问题~立即报修~确保产品质量的符合性、稳定性。 八、加强生产过程控制~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精品)护理质量总结分析报告

护理质量总结分析报告 1月份重点检查内容:1、检查护理文件中医书写情况 2、加强护士素质教育、行为着装规范化 3、检查护士科内考试 存在问题: 1、未能体现中医辩证施护,中医护理记录不规范,个别文件仍未建立,已经书写的未达到要求和规定的标准。 2、检查护士行为、着装规范化:个别护士头发不整;当班护士未戴胸牌;个别护士未按要求着装,穿杂色裤子;个别当班护士戴戒子、手链;有几名护士未戴口罩入处置室。 3、护士理论考核,个别护士基本知识掌握不牢靠,不扎实,技术考核,年轻护士业务还需加强。 纠偏措施: 1、已责令科内护士进行中医相关知识学习,按要求和标准整改。跟踪检查科护士的文件书写,力求完好率、达标率100%。 2、护士着装及行为严格要求,严加督促,如再次发现严加惩罚。3、对理论和技术操作考核不合格的护士采取重新考试、考核的方式,强化年纪轻、经验少、理论不扎实,技术不过关的护士三基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 六病区2012元月份 护理质量总结分析报告 2月份重点检查内容: 1、护士三基三严理论考试。 2、护理操作规范化。 3、院感执行情况。 4、护士着装情况。 存在问题: 1、护士理论考试有个别人对理论知识不熟练。

2、个别科室护士用后止血带放处置车上,一名护士处置时未洗手。 一名护士抽血未带口罩。 3、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有混放现象。 4、个别护士夜间未换工作裤,头发未盘。 纠偏措施: 1、督促护士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并在小早会上对掌握不牢的人 员进行提问。 2、护理操作要规范化。严格无菌操作,洗手是第一程序,也是最 后一项程序,用后要物品归位。 3、加强对院感知识的学习。 4、护士的着装问题。一定要按护理部的要求去做,注重团队意识 和美学意识。 六病区2012年2月份 护理质量总结分析报告 3月份重点检查内容: 1、重患护理,护理质量到位情况。 2、考核护士对病人的宣教情况(入院宣教及相关知识) 3、护理病志检查。 存在问题: 1、检查病房患者,一名患者胃肠减压期间,口腔有异味,有分泌 物现象。护理人员为病人口护不到位。病人床单位不整洁,有 杂色被。 2、询问病人对医院规章制度疾病相应知识的了解,个别家嘱因轮 换护理,对规章制度及相应知识不了解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与护 理。 3、检查护理病志 (1)·体温单:入院时间11:24,体温划在14:00,少一次体温、

医疗质量与安全量化指标一季度分析总结

医疗质量与安全量化指标 季度分析总结 为加强我院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控制体系,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长效机制,促进医疗质量提升,今年重新制定了我院医疗质量与安全量化指标,通过对一季度医疗质量与安全量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现将情况分析如下: 1、认真落实了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特别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本季度发现妇科、麻醉科术前讨论、疑难病例讨论不规范,经过认真学习讨论,讨论记录及格式规范。体现持续改进。 2、加强病历书写的管理,按照《2010版四川省病历书写规范》进行书写,实行科室自查、医务科抽查等二级管理。甲级病历率95%。 3、持续提高诊断、治疗质量。包括:诊断准确,治疗安全、及时、有效、经济。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8%;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6%;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85%;平均住院日6.7天;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1天;病床使用率80.2%。均符合医院规定。 4、合理检查、规范治疗,但儿科有些病人使用药品不合理,止咳平喘药一个病人使用偏多。抗生素使用,妇科、产科使用规范,抗生素使用率符合要求低于60%,但儿科抗生素使用率达90%左右,妇科一类切口抗生素使用也不符合规定,儿科限制级、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微生物培养与送检率未达到医院要求,经医院质量委员会讨论,并制定抗生素使用办法补充规定,并将对抗生素不合理使用予以一定经济处罚。处方书写,处方合格率98.8%。 5、规范治疗,提高治疗水平。认真落实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手术按分级管理制度进行。严格执行手术术前讨论制度。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9%;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2%。 本季度无麻醉意外,及麻醉并发症。一季度开展新技术3例,已通过医疗质量委员会及伦理委员会论证。并将两个2011年及2012年新技术转入常规技术。 6、急诊抢救工作及时,由上级医师进行指导或主持。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5分钟;急诊留观时间≤48小时。急救设备完好,能满足急救工作需要。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急诊检验项目和放射报告要求30分钟内出报告。本季度无输血病人。 7、医学影像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临床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并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常规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生化等血清项目报告发出时间≤150分钟;免疫、生化等检查报告发出时间≤6小时。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 7、贯彻落实《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药师要严格把关,处方合格率98.2%。 8、落实医院感染的监测、诊断和报告制度。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于24小时内上报,并及时查找感染原因,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医院感染率在1.39%,医院感染无漏报。 高考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阶段,我们要学会给高三的自己加油打气

2017年度护理学质量汇总分析持续改进报告

2017年护理质量汇总分析持续改进报告2017年重症医学科护理工作始终坚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全面护理质量管控,依据年初修订的护理质量标准,按照护理部质量目标考核实施细则,每月不定期进行督查,利用PDCA循环达到持续改进临床护理质量,不断提升护理内涵和服务水平。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一、2017年度护理质量汇总情况 表1:2017年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评价汇总达标情况 二、2017年度护理质量达标情况分析

图表1:2016-2017年各项护理指标同比监测情况: 从图表1可以看出,2017年与2016年相比,质量上升的有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书写,ICU患者十大安全质量目标;与2016年相比下降的有病区管理、危重症护理质量、责任制整体护理,优质护理服务,健康教育质量;其中下降最大的是病区管理;急救药械管理使用安全核查表,与2016年无可比性,且未达标。2016年4月开始实行输血安全核查表,因此2017年与之前的分值无可比性。 图表2:2016-2017年病区管理工作落实情况

图表3:2016-2017年基础护理落实情况 图表4:2016-2017年危重症护理落实情况 图表5:2016-2017年责任制整体护理落实情况

图表6:2016-2017年ICU患者十大安全质量目标落实情况 图表7: 2016-2017年优质护理服务落实情况

图表8:2016-2017年消毒隔离合格率 图表9:2016-2017年护理文书质量

图表10:2017年健康教育落实情况 图表11:2017年急救物品、药品合格率 图表12: 2017年输血安全核查

2018科室第二季度医疗质量分析总结

2018年xx科第二季度全面质量分析总结 科室医疗质量安全是医院考核科室运行情况的重要容。现将2018年第二季度xx科医疗质量运行情况总结如下: 月份入院 人数 出 院 人 数 平均 住院 日 人均 费用 药占 比 耗占 比 抗菌 药物 使强 度 病床 使用 率 门诊 人次 4月 5月 6月 1、出入院人数、平均住院日、病床使用率分析: 2018年第二季度我科出入院人数、人均费用情况看,我科二季度出院385例患者,较去年同期出院增加,较第一季度减少。 2018年第二季度我科平均住院天数7天,完成医院规定目标值(<10天)。但有3例住院超过30天患者,应继续加强平均住院日监管。 我科病床使用率反映病床的一般负荷情况,该指标超标,说明病床超负荷工作,存在一定的医疗安全隐患,应严格把控住院指征,达出院指征者及时出院,加强病区医疗安全管理。 通过改进,6月份病床使用率较前有所下降。 2、合理用药 数据分析:第二季度每月药占比不达标,超出医院规定。国家基药使用比例偏低,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合格 1)存在问题: 药占比超标;抗生素用药不合理 2)原因分析 门诊处方剂量过大,出院带药剂量过大。腹膜透析液使用量大。 3)整改措施: 加强学习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定期培训抗生素合理用药的,严格评估患者病情,使用疗程及使用剂量方面严格评估把控。 加大对抗菌药使用监管,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规医师用药指征。 规出院带药,不超剂量开药,严格执行医院规定。 4)效果评价 通过整改,6月份药占比明显下降,较前明显改善。 3.临床路径分析 临床路径管理:2018年第二季度临床路径管理入径率达标,完成率需进一步提高,继续加强临床路径管理。 二、病历书写质量 第二季度科室病历自查及医院督查存在以下问题: 1.首页、眉栏及相关表格填写不全,有空缺。 2.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月经婚育史、输血史有缺项或填写不全。 3.知情同意方面:空白或填写不完整,“知情告知”履行不充分 4.病程记录中记录上级医生对病情的分析及诊疗意见过于简单;改换重要医嘱原因未说明;病历书写不及时;归档逾期现象较普遍;运用术语不规、不准确(如病程记录中常常出现“继观”,未写明观察的重点容)。 5.病历存在复制粘贴现象,且粘贴错误十分普遍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分析总结

———人民医院2014年度医疗质量与安全 工作总结 2014年我院在医院党委及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院职工的努力下,我院医疗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门诊病人数和住院病人数都比往年大幅度的增加。在病人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医院领导班继续以创建“三级医院”为核心工作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始终把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不断地完善工作制度,加大监督力度,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 一、加强管理组织,更新各相关规章制度。 为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我院成立并加强了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组织框架,完善了医疗质量安全工作中的制度及流程。并对全院的医疗质量安全工作进行有效的督导、评价。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度改进方案,持续改进。 二、医疗管理、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学习检查情况。 (一)医疗管理 为继续贯彻我院“三级综合医院工作”,院领导统筹安排,医院多次多方式组织学习了“三级医院”的考核标准,并进行分部门、分类别,归类总结,制定了若干医疗管理工作制度,再次更新了《州人民医院制度汇编》,基本覆盖了全院的工作流程。为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不定期督导检查发现,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与安全意识较上年度有明显改善。 (二)学习、活动情况

坚持业务学习,规治疗技术室我院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的主要方式。我院每年都派出部分科室骨干到知名院校及医院进修学习,增强了我院诊疗技术水平,提高了医疗安全。 (三)医疗质量与安全检查 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狠抓医疗质量管理及医疗安全,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从业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是医院的首要任务。我院自开展“创建三级医院”后,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小组按照相关规章制度不定期的对科室进行督导检查。检查部分环节如下: 1.病历质量书写规情况。 我院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对我院2014年1-11月份归档病历进行抽查,共抽查了3856份病历,覆盖全院各临床科室,涉及了病历中的各相关环节,包含病案首页、出入院记录、病程记录、麻醉记录、手术记录、相关知情同意书、授权委托书、各种检查化验单、会诊记录单等。督查中发现部分病历存在缺项情况(患者的基本个人信息填写不全、疾病编码填写不完整、既往史、个人史和既往史描述过简、病程记录容不规、知情同意书上未注明签字日期、知情同意书未让患者签名并按手印、知情同意书上书写容有缺陷、有辅助检查报告单而无医嘱等相关问题)。 病历分级汇总如下:

5月份护理_安全与质量控制总结与分析报告

五月份护理安全与质量控制总结及分析 护理部现对五月份各项护理质控检查情况进行分析汇报,希望科室护士长按照科室存在问题及时进行分析,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式,及时进行整改。根据检查结果及护理部制定六月份工作重点及时进行科内质控安排。 一、护理质量控制总结及分析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护理安全目标管理及质量指标质控方面 护理安全目标管理方面: 1、五月份护理不良事件共发生:2例 2、使用药物发生错误的发生率:0 %。 3、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0 4、急救物品完好率:95% 5、院内压疮发生率:0 6、非计划拔管发生率:0 7、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 8、留置导尿管泌尿系感染发生率: 0 9、药物外渗发生率:0 (二)护理质量控制工作重点督导情况反馈 5月 份护 理部 质控 检查 汇总 100% 98% 96% 94% 92% 90% 88% 86% 84% 82% 80% 100% 100% 100% 100%

二、专项质控存在问题一)优质护理存在问题: 1、妇产科11 床不知饮食指导 2、普外科14 床功能锻炼未指导,病人不会做 3、呼吸内科11 床单元不整洁有皮屑,床把未收回,晨间护理不到位 4、儿科6 床病人家属不知药理作用,护士未做健康宣教 5、门诊输液病人核对身份时未核对年龄 二)患者满意度 消化内科94% 、神经内科94% 、呼吸内科94% 、妇产科94% 三)急救物品管理存在问题如下: 1、药品在近效期内(未保证药品在6 月内):ICU(654-2 、立止血、付肾素)、产房(硫酸镁、高糖、速尿、立止血)、儿科(速尿、羟乙基淀粉)、胸泌外科(胺碘酮) 2 、抢救药品用后未及时补充完整,处于100% 应急状态:内科1(胺碘酮)、妇产科少阿托品 1 支 3、内科一无接线板 4、护士长质控未及时开展:妇产科。 5、药品放置不规范,从左边放置:手术室(速尿)。 6 、氧气袋不充盈及吸引器上有灰尘:儿科。 7、棉签使用后无开包的时间:儿科。 四)消毒隔离 1、外科1:皮试液配制未注明配制时间及日期,无菌包未按先后顺序放置。 2 、外科2:酒精到期未及时更换,治疗台桌面放置不规范药物不能做到现配现用,湿化瓶未干燥保存。 3、内科1:使用中的酒精过期,终末处理不及时。锐器盒未及时封口,体温表浸泡盘未加盖。 4 、内科2:体温表浸泡盘未加盖,终末处理不及时。治疗台桌面放置不规范, 锐器盒未加盖使用。 5、儿科:使用中的碘伏过期,混化瓶到期未及时更换。

第二季度护理质量分析报告记录

第二季度护理质量分析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2015年第二季度护理质量分析报告 大内科质控小组在2015年4月-6月对内科系统6个临床护理单元进行专项护理质量检查,内容包括病区管理质量、病区消毒隔离质量、优质护理服务及责任制整体护理、分级护理质量、护士行为规范、核心制度、健康教育、重点环节应急管理流程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检查与督导,对各科室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下一季度进行追踪反馈,以达到持续改进。 一、根据护理部年初制定护理质量目标与实际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对比 时间 项目 实际完成 预期目标 2015年第二季度 分级护理合格率 85.17% 95% 急救物品完好率 100% 100% 健康教育知晓率 96.92% 90% 消毒灭菌合格率 100% 100% 2015年2季度护理目标完成情况 75.00% 80.00%85.00%90.00%95.00%100.00%105.00%分级护理 急救物品 消毒灭菌 健康教育 实际完成 预期目标 二、本季度各项护理质量检查结果 时间 病区管理 病区消毒隔离质量 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分级护理 护士行为规 范 核心制度 健康教育 重点环节应急管理流程 二季度 82.67 92.83 84.5 85.17 95 91 96.92 96.33 分析: 一、病区管理质量

1、主动服务及提供的便民措施不够。 2、护士对护理标准(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标准)掌握不全面。(内一科神经内一科内二 科神经内二科儿科感染科) 3、晚间基础护理有待加强。(内一科神经内一科内二科神经内二科感染科) 4、探陪人员较多,病区不够安静、整洁。(内二科神经内一科神经内二科儿科) 5、药品有裸放现象。 6、床单元个别物品较多,放置不规范。 7、护士仪表不够端庄。 原因分析: 1、护士责任心不强,护士长缺乏督导。 2、护士对学习护理常规、流程、标准积极性不够。 3、病房管理未达到连续性管理,应人人参与病房管理。 4、护士消极参与晚间基础护理,过度依赖家属。 整改措施: 1、组织学习病房管理制度和治疗室有关工作制度,要求,对照标准,查找不足,自我整改。 2、各病区加强宣教,病区内禁止吸烟,每天通风两次,提高病员及家属参与病区管理的意 识 3、护士要提高学习护理常规、流程、标准的积极性。 4、护士积极参与晚间基础护理,减少对家属的依赖。 二、病区消毒隔离质量 存在问题 1、个别护理人员操作前后未洗手或手消毒,洗手依从性不够。(内一科神经内一科内二 科神经内二科儿科感染科) 2、床单元终末消毒不规范,未执行一桌一抹布, 3、未全面落实湿式清扫。(内一科神经内一科神经内二科) 4、静脉输液未做到一人一巾,锐器盒过满,超过四分之三。 6、紫外线灯管累计时间错误。 7、消毒液(75%酒精)未标注开瓶日期,启封抽吸的液体未标注开瓶日期。

最新科室第二季度医疗质量分析总结资料

2018年xx 科第二季度全面质量分析总结 科室医疗质量安全是医院考核科室运行情况的重要内容。现将2018年第二季度xx 科医疗质量运行情况总结如下: 1、出入院人数、平均住院日、病床使用率分析: 2018年第二季度我科出入院人数、人均费用情况看,我科二季度出院385例患者,较去年同期出院增加,较第一季度减少。 2018年第二季度我科平均住院天数7天,完成医院规定目标值(<10天)。但有3例住院超过30天患者,应继续加强平均住院日监管。 我科病床使用率反映病床的一般负荷情况,该指标超标,说明病床超负荷工作,存在一定的医疗安全隐患,应严格把控住院指征,达出院指征者及时出院,加强病区医疗安全管理。 通过改进,6月份病床使用率较前有所下降。 2、合理用药 数据分析:第二季度每月药占比不达标,超出医院规定。国家基药使用比例偏低,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合格 1)存在问题: 药占比超标;抗生素用药不合理 2)原因分析 门诊处方剂量过大,出院带药剂量过大。腹膜透析液使用量大。 3)整改措施: 加强学习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定期培训抗生素合理用药的,严格评估患者病情,使用疗程及使用剂量方面严格评估把控。 加大对抗菌药使用监管,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规范医师用药指征。 规范出院带药,不超剂量开药,严格执行医院规定。 4)效果评价 通过整改,6月份药占比明显下降,较前明显改善。 3.临床路径分析 临床路径管理:2018年第二季度临床路径管理入径率达标,完成率需进一步提高,继续加强临床路径管理。 二、病历书写质量 第二季度科室病历自查及医院督查存在以下问题:

1.首页、眉栏及相关表格填写不全,有空缺。 2.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月经婚育史、输血史有缺项或填写不全。 3.知情同意方面:空白或填写不完整,“知情告知”履行不充分 4.病程记录中记录上级医生对病情的分析及诊疗意见过于简单;改换重要医嘱原因未说明;病历书写不及时;归档逾期现象较普遍;运用术语不规范、不准确(如病程记录中常常出现“继观”,未写明观察的重点内容)。 5.病历存在复制粘贴现象,且粘贴错误十分普遍 6.重要辅助检查报告单结果未记入病程中或会诊单 原因分析 1.对病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薄弱 2.主管医师忙于应对患者,无暇顾及病历书写,且疏于对下级医师指导 3.个别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够强,表现在询问病史不够详细,或遗漏主要病史,查体不认真;在对病人诊治过程中,观察病情不够仔细等情况。 4.下级医师在查房过程中对上级医师的指导和意见没有认真记录,在病程记录中不能如实反映,显得病历书写细节空洞,缺乏真实性。下级医师对患者的日常检查不到位,不能将各项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紧密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病情,使病历书写过程中患者的病情没有得到真实记录。 改进措施 (1)要求科室人员认真学习《病历书写规范》、《住院病历质量评分标准》,重视病历书写质量,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书写病历。 (2)加强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应做到人员、制度、措施三“落实”,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每月不定期抽查现诊病历进行考评并记录,对于病历存在不足之处督促书写人及时整改,严把出科关,杜绝丙级病历。 三、医院感染管理 1、医院感染病例 第二季度医院感染病例2例,该例患者为上呼吸道感染,结合患者病情及病

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分析报告

XX医学院附属医院 2013年度质量与安全主要监测指标分析报告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和实施细则(2011版)》和三好一满意的目标要求,我院于2012年底制定并下发了了我院2013年监测指标体系。监测指标体系包括105项。2013年我院从监测指标105项中重点检测了30项指标,通过一年的运行监测均达到了年初制定的目标值,具体总结分析如下。 一、重要指标的监测结果及分析 1. 平均住院日2013年度平均住院日为天。其中,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分别是天、天、天、天。各季度平均住院日呈递增趋势。从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提高了天。 原因:医保病人期望痊愈后出院;门诊未确诊,入院后确诊时间长;夏秋季节外出人员增多,导致车祸、工伤、纠纷等期望得到高额补偿而长期住院的患者人数增多。2013年冬季雾霾天气增多,空气环境质量下降,加之温度降低,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等住院患者增多。 建议:住院诊疗期间,实施多阶段病情评估制,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确保诊疗的及时性;完善规范化诊疗制度并严格执行;规范诊疗行为,积极开展临床路径诊疗模式。

2. 药品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例2013年度药品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例平均为%,符合低于≤45%的指标要求。其中,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药品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例平均分别为%、%、%、%,均符合低于≤45%的指标要求。 月份 1 2 3 4 5 6 指标 月均药占比(%) 月份 7 8 9 10 11 12 指标

月均药占比(%) 3. 住院单病种管理2013年度,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均是第四季度最高,分别是天、元;其次是第二季度,分别是天、元;第三季度最低,是天,元。

第二季度护理质量分析2014.2

第二季度护理质量分析 本季度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对各科室护理质量进行大检查,对检查结果反馈,下面就护理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一、存在问题: 分级护理管理: 1、个别患者头发凌乱,有异味,指甲长、有污垢。 2、个别床单位脏乱不平整、不清洁。 3、个别患者信息卡填写不完整。 4、使用中的多条管路凌乱交错,无标识,不清洁。 5、使用中的监护仪表面不清洁。 病房管理: 1、个别科室个别科室操作盘无整理,操作盘无整理。 2、病房地面脏、乱,病房床单元脏乱, 3、个别科室卫生间有臭味,、卫生间用物随意乱标。 4、病室不安静,陪伴人多,声音大。 5、医疗垃圾桶无加盖、地上有污迹。 6、、治疗车上用物使用后无及时处置。 7、窗帘不清洁,不整齐。 急救物(药)品: 1.心电监护仪器表面不清洁、导线乱未整理。。 2、使用后的用物、仪器无及时清洁消毒、归位。 3、抢救车上作用物品无及时整理 4、外借仪器无记录。 5、维修仪器无记录。 医院感染管理 1、个别科室的治疗室操作台上的酒精用完未盖上盖,瓶口暴露在空气中。 2、有些科室无菌包用塑料包装带包装。 3、个别科室用完的输液器针尾未分离 4、在科室中可发现生活垃圾桶中有医用垃圾,医疗废物桶无加盖,2、个

别科室的医疗废物交接单没有收集者的签名。。 5、无菌物品柜有灰尘, 6、个别医务人员护理操作、换药未戴口罩。 7、个别科室的安尔碘开启后未签名和写有效期。 护理安全管理 1.部分药品无原盒包装,混装,药品囤积过多。 2.使用后的空氧气筒存放在走廊。 3.使用后的空血袋无及时归还化验室保存。 4.提问护士标准预防概念回答不完整、 5.护士不了解病人的皮肤情况。 6.输液器使用后针头无分离放入锐器盒。 7.偏瘫病人床头无防跌倒警示标识。心衰病人无评估表,无使用意外事件警示标识。 8.长期医嘱护士签字潦草,短期医嘱有有执行护士无签名 9、提问护士输血查对制度、输液、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回答不完整。 10、医疗垃圾桶内有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内有医疗垃圾,医疗垃圾桶周围有医疗垃圾。 护理书写 1.体温单入院时间记录错误、底栏漏记体重,血压,体温漏连线并有涂改。楣栏手术日期未记录 2.迁床医嘱未及时执行 3.执行“取消”医嘱无记录执行时间,未使用红笔签字,无签名 4.皮试结果无记录在体温单、医嘱单上面。 5.术后首次记录漏记录手术麻醉苏醒时间。 6.体温单页面有污迹,底栏漏记录、。 7、临床护理记录单页码填写错误,术后首页未记录麻醉方式。。 健康教育 1、病人不知道责任护士和医生姓名。 2、病人不了解所患疾病的病因和诱因。 3、病人住院能够离院。 4、病人不了解主要用药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5、病人不了解特殊检查、治疗的目的。

医疗质量管理及安全分析报告

医疗质量管理及安全分析报告 上半年我院医疗工作总体来说运行相对平稳,未发生重大医疗纠纷事件。质控管理部门积极调动院科两级医疗质控组织功能,在临床医疗质量环节管理、及病历质量提高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加强科室质控的同时,定期进行自查整改。现结合职能部门对各科室多次督(抽)查结果的分析讨论,把发现的主要问题,反馈如下: 一、问题及原因 1、检查结果显示,仍有部分科室对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主要就是对医疗三级检诊、疑难、死亡病例讨论等条款执行不够严格。由于相关人员对医疗核心制度的掌握不够牢靠,在医疗实务中对所产生的偏差,无法做到及时感知与纠正。医务人员的日常医疗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科主任及上级医师常因工作繁忙而顾此失彼,未能及时予以指导,造成现场质控流失。 2、病历书写不够严谨,集中表现在部分病例:首程诊断依据不足,鉴别诊断不充分,病程记录中,对药物的疗效及疾病转归缺乏讨论,改换重要医嘱原因未说明等。总之,部分医师病案书写在完整性及内涵表达方面有待提高。这主要就是部分医务人员偏重于技术操作与诊疗结果,忽视了对医疗过程的记录,未能按要求完成病历书写,另外,客观上也存在对医疗文书书写能力把握的欠缺。病历书写不及时、“知情告知”履行不充分、归档逾期现象较普遍,这跟科主任及部分人员对病历及时性、医患权益等重要性认识不足,责任心不够强有关;当然,

院部对责任追究制的落实不够严格以及随着医院的扩张,医师超负荷运转也会导致这一问题变得突出。 3、科室质控与要求仍有不少差距,对一些“老问题”的解决似乎缺少对策,效果不显。分析原因可能就是被检科室对上级质控部门反馈的意见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没有进行认真分析,也未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加以落实。只有检验科、影像科科室质控执行较好,有日常质控工作记录。 4、对急诊科的建设作了专项自查,从结果瞧并不乐观,涉及的问题也主要就是急诊病历书写、各种记录欠规范,在留观病历甲级率、诊断符合率及处方合格率方面的控制与要求有差距。由于急诊科人员相对不固定,科室质控难以贯彻,其连续性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5、医务科,作为主管医疗质量的职能部门,医院的基础医疗质量存在如此突出的问题,责无旁贷。主要就是对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指导不足,督查监管不到位。但客观原因较多,主要有:1、职责不清。到医务科后,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凡与医字沾边的,都找医务科,医务科要花大量的精力从事这些不沦不类的事务工作。2、领导对医务科工作重视不够,人员配备长期奇缺、很多工作根本无法开展。 二、整改措施 1、核心制度的有效落实就是医疗质量的根本保证,各级医务人员一定要熟练掌握,并在医疗服务中认真遵照执行。对有缺陷者的整改,科室要有具体要求,同时追踪整改效果 2、各级医师应提高对疾病的分析讨论、鉴别与判断能力,提高病

护理质控检查结果分析记录

护理质控检查结果分析记录 科室手术室日期2014.9.11 检查方式抽查参加人员强粉霞雷晓杰王玉英王君美 检查内容□病房管理:护士长管理;环境;设施;探视;护士行为规范。 □护理安全:安全制度;身份识别;用药安全;护患沟通;管道管理;坠床与跌倒;压疮;护理不良事件;信息安全。 □基础护理与重症管理:基础护理;重症护理。 □感染管理:治疗室管理;消毒效果监测;无菌物品管理;手卫生;消毒隔离。 □急救管理:急救车;急救药品;急救技能;急救设备。 □护理文件书写:体温单;危重症护理记录单;医嘱单;出入量记录;交接班报告;输血记录。 □核心制度落实情况: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护理交接班制度等。□健康教育:入院宣教;疾病指导;饮食指导;检查指导;用药指导;术前宣教;术后宣教;出院指导。 □手术安全核查执行情况; □分级护理、护理常规、优质护理、整体护理落实情况。 存在问题1、一手术间有一包棉签未注明开包时间.。 2、部分使用后的针头未放入锐器盒内。 3、值班人员手术用物准备不齐。 4、临床教学:(1)护生对专科知识掌握不好。(2)出科考核在学生出科前未考核完。 原因分析1、个别护士无菌观念不强。 2、个别医务人员院感意识不强。 3、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 4、护生基础较差,带教老师专科知识讲解不全面,未及时抽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个别带教老师责任心不强。 整改措施1、抽查核心制度落实情况。 2、加强院感知识的培训。 3、护士长加强督导检查。 4、护士长加强带教老师的管理,护士长和总带教老师经常督促检查教学工作。 效果评价上月质量检查相比: 1、无菌观念和院感意识有所加强。 2、护理人员责任心有所加强。 3、带教老师责任心有所加强,出科考核已及时完成,教学资料记录规范。 护理质控检查结果分析记录

医疗质量与安全分析报告范文

医疗质量与安全分析报告范文 篇一:医疗质量管理及安全分析报告 上半年我院医疗工作总体来说运行相对平稳,未发生重大医疗纠纷事件。质控管理部门积极调动院科两级医疗质控组织功能,在临床医疗质量环节管理、及病历质量提高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加强科室质控的同时,定期进行自查整改。现结合职能部门对各科室多次督(抽)查结果的分析讨论,把发现的主要问题,反馈如下: 一、问题及原因 1.检查结果显示,仍有部分科室对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主要是对医疗三级检诊、疑难、死亡病例讨论等条款执行不够严格。由于相关人员对医疗核心制度的掌握不够牢靠,在医疗实务中对所产生的偏差,无法做到及时感知与纠正。医务人员的日常医疗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科主任及上级医师常因工作繁忙而顾此失彼,未能及时予以指导,造成现场质控流失。 2.病历书写不够严谨,集中表现在部分病例:首程诊断依据不足,鉴别诊断不充分,病程记录中,对药物的疗效及疾病转归缺乏讨论,改换重要医嘱原因未说明等。总之,部分医师病案书写在完整性及内涵表达方面有待提高。这主要是部分医务人员偏重于技术操作和诊疗结果,忽视了对医疗过程的记录,未能按要求完成病历书写,另外,客观上也存在对医疗文书书写能力把握的欠缺。病历书写不及时、“知情告知”履行不充分、归档逾期现象较普遍,这跟科主任及部分

人员对病历及时性、医患权益等重要性认识不足,责任心不够强有关;当 然,院部对责任追究制的落实不够严格以及随着医院的扩张,医师超负荷运转也会导致这一问题变得突出。 3.科室质控与要求仍有不少差距,对一些“老问题”的解决似乎缺少对策,效果不显。分析原因可能是被检科室对上级质控部门反馈的意见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没有进行认真分析,也未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加以落实。只有检验科、影像科科室质控执行较好,有日常质控工作记录。 4.对急诊科的建设作了专项自查,从结果看并不乐观,涉及的问题也主要是急诊病历书写、各种记录欠规范,在留观病历甲级率、诊断符合率及处方合格率方面的控制与要求有差距。由于急诊科人员相对不固定,科室质控难以贯彻,其连续性也会受到一定 * 。 5.医务科,作为主管医疗质量的职能部门,医院的基础医疗质量存在如此突出的问题,责无旁贷。主要是对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指导不足,督查监管不到位。但客观原因较多,主要有:1、职责不清。到医务科后,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凡与医字沾边的,都找医务科,医务科要花大量的精力从事这些不沦不类的事务工作。2、领导对医务科工作重视不够,人员配备长期奇缺、很多工作根本无法开展。 二、整改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