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美国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方案图表

2016 美国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方案图表
2016 美国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方案图表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五个区别

.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五个区别 1)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年龄的区别: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2)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起病时体重的区别: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 (3)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临床症状的区别: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4)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区别:1型与2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就急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就慢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而2型糖尿病除可发生与1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外,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合并高血压也十分常见。因此2型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的机会远远超过1型糖尿病人,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不同点。 (5)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的区别: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口服降糖药一般无效。2型糖尿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便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当然当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胰岛B细胞功能趋于衰竭或出现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时,也是胰岛素的适应症。 对于那些通过临床表现很难判断是那种类型糖尿病的患者,常常需要进一步的检查。这些检查包括: 空腹及餐后2小时胰岛素或C肽检查:可以了解患者体内胰岛素是绝对缺乏还是相对缺乏。 各种免疫抗体的检查:如GAD抗体、ICA抗体等,这些抗体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糖尿病是否于免疫有关。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糖尿病管理工作计划

糖尿病管理工作计划 篇一:糖尿病管理工作计划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速2型糖尿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慢性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而慢性病的防治的重心则在基层基层,慢性病的基层预防是慢性病防治最有效的手段,基层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慢性病防治的效果。为此我院将慢性病防治工作纳入基层卫生室的考核目标,创造支持性的环境,走“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道路。根据上级慢性病防治相关文件的要求,特制定今年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对糖尿病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登记建档工作,制定慢病管理工作制度,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基层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我院为核心,村卫生室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县疾控中心管理、评价我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各村卫生室随访管理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基层居民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糖尿病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基层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达到90%以上; 2、建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 三、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工作制度;对基层一般人群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基层建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1、糖尿病的检出 利用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基层卫生院的诊疗、基层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糖尿病患者。2、糖尿病患者的登记 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建档并规范化管理。 3、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综合治疗方

所有1型糖尿病和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都需用胰岛素治疗

所有1型糖尿病和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都需用胰岛素治疗。根据病情的需要,不同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剂型、剂量、次数也各不相同。现谨向您介绍胰岛素的十种用法: 1.一天用一次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其药效持续的时间约为12小时,故一般糖尿病患者每天需要注射两次。但若患者的胰岛功能损害较轻,仅仅是白天三餐后的血糖较高,而夜间不进食情况下的空腹血糖控制得较好,可于早餐前注射一次中效胰岛素。相反,若患者白天的血糖控制的较好,仅空腹血糖高,如肥胖、晚餐进食过多或清晨时血糖明显升高的糖尿病患者,可在睡前注射一次中效胰岛素,注射的剂量按每公斤体重0.2单位计算。患者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可使胰岛素作用的高峰期正好出现在早餐前。这有利于患者控制清晨高血糖。 2.睡前用一次中效胰岛素,白天口服降糖药:身体超重的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后容易发胖。此类患者若血糖不太高,白天可口服3次双胍类降糖药,以降糖、降脂、降体重,然后睡前再注射一次中效胰岛素,以对抗胰岛素抵抗引起的清晨高血糖。 3.一天用两次中效胰岛素:此用法适用于空腹和餐后血糖轻度升高的患者。这样使用胰岛素后,若患者的空腹血糖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而餐后血糖仍然高,可改用诺和灵30R,一日注射两次。 4.一天用两次诺和灵30R或50R:此用法适用于大部分以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要症状的糖尿病患者。该制剂为人胰岛素,其优点是:吸收性能好,作用强。患者可根据餐后血糖的高低,适当增减胰岛素R的比例,一般该制剂一天只需注射两次。但它也有不足之处,即对午餐后的高血糖控制不佳,故午餐后血糖高的患者在使用诺和灵的同时,还需加用一次口服降糖药。 5.一天用3次短效胰岛素:此用法适用于血糖很高且初次使用胰岛素、或出现严重感染及刚做过手术的糖尿病患者。其优点是:患者可根据餐前血糖和进食量来调节胰岛素的用量,且用药后患者较少出现低血糖;其缺点是:对夜间和清晨高血糖控制不佳。 6.早餐前和午餐前用短效胰岛素,晚餐前用诺和灵30R:此用法适用于一天使用两次诺和灵30R的血糖控制不佳者。此用法的优点是: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提高疗效,避免患者发生低血糖。早餐、中餐前使用短效胰岛素可控制两餐后的血糖,用诺和灵30R来控制晚餐后和夜间的血糖比较符合人体分泌胰岛素的生理状况。 7.三餐前用短效胰岛素,睡前用中效胰岛素:此用法适用于老年或劳动强度大、饮食不规律的糖尿病患者、或早餐前和午餐前用短效胰岛素、晚餐前用诺和灵30R的清晨血糖控制不佳者。三餐前用短效胰岛素控制餐后血糖,睡前用中效胰岛素或长效基因重组胰岛素(甘

糖尿病管理工作计划

糖尿病管理工作计划 导读:糖尿病管理工作计划【1】 一、工作目标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对糖尿病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登记建档工作,制定慢病管理工作制度,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基层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我院为核心,村卫生室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县疾控中心管理、评价我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各村卫生室随访管理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基层居民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糖尿病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基层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达到90%以上; 2、建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

健康教育记录。 三、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工作制度;对基层一般人群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基层建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1、糖尿病的检出 利用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基层卫生院的诊疗、基层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糖尿病患者。2、糖尿病患者的登记 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建档并规范化管理。 3、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综合治疗方案,判断患者需要的管理类别进行随访和管理,并填写《基层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对糖尿病患者实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当患者出现符合转诊情况的病情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村卫生室(站)继续治疗和随访。帮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支持。 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1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和检出。 按照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通过日常诊疗、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糖尿病高危人群。 2、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和干预

糖尿病管理工作计划规划方案.docx

糖尿病管理工作计划 糖尿病管理工作计划【1】 一、工作目标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对糖尿病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登记建档工作,制定慢病管理工作制度,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基层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我院为核心,村卫生室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县疾控中心管理、评价我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各村卫生室随访管理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基层居民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糖尿病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基层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达 到90%以上; 2、建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 记录、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 三、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工作制度;对基层一般人群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基层建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1、糖尿病的检出 利用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基层卫生院的诊疗、基层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糖尿病患者。2、糖尿病患者的登记 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建档并规范化管 理。 3、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综合治疗方 案,判断患者需要的管理类别进行随访和管理,并填写《基层 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对糖尿病患者实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 当患者出现符合转诊情况的` 病情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村卫生室(站)继续治疗和随访。帮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支持。

糖尿病自我管理问卷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调查问卷 一、有关人口社会学和疾病的一般情况 1、您是否被医师明确诊断患有糖尿病? 0-否(您不属于本次调查的目标人群,请退出调查,感谢您的配合!) 1-是 2、您被医师明确诊断患有哪型糖尿病? 1)Ⅰ型糖尿病2)Ⅱ型糖尿病 3)不清楚 3、您的年龄:_______岁 4、您的性别:1)男2)女 5、婚姻状况:1)未婚2)已婚3)丧偶4)离婚 6、受教育程度: 1)小学及以下2)初中3)高中/中专4)大专5)本科6)硕士及以上7、家庭人均年收入情况: 1)≤1000元2)1001~3000元3)3001~5000元4)5001~9999元5)≥10000元 8、从您被初次确诊为糖尿病开始,到现在已经有多少年了?______年(填写具体年数) 9、您最近一次测量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如何? 1)<7.0% 2)在7.0~9.0%之间3)≥9.0% 4)不清楚 10、您最近一次测量的空腹血糖(HbA1c)水平如何? 1)≤7.8mmol/L 2)空腹血糖>7.8mmol/L 3)不清楚 11、您目前采用采用何种药物治疗方法? 1)口服降糖药2)注射胰岛素3)以上二者皆有4)以上二者皆无 12、您有无出现过以下糖尿病并发症情况:(可多选)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高渗性昏迷3)低血糖昏迷 4)眼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5)心脑血管病6)神经病变 7)下肢坏疽病变8)性功能障碍9)无以上情况

13、您是否因为患有糖尿病而接受过专业的心理治疗? 0)否1)是

二、来自医务人员的自我管理支持情况 1、在饮食方面,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或健康宣教人员等各种类型的医务人员)给过您下列哪条建议?(可多选) 1)培养低脂饮食习惯 2)限制摄入复合碳水化合物/复合糖类食物 3)降低热量的摄入总量,以控制体重或减肥 4)多吃纤维含量高的食物 5)多吃水果/蔬菜(每天不低于5种) 6)少吃糖(如:甜食、饮料、糖果等) 7)其它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有,请列出) 0)从未接受过来自医务人员的饮食建议 2、在运动方面,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或健康宣教人员等各种类型的医务人员)给过您下列哪条建议?(可多选) 1)每天进行中等强度的锻炼(如:快步走、游泳、爬山、骑自行车等) 2)每周至少3次、每次持续时间不低于30分钟的活动(包括“散步”等) 3)将锻炼融入您的日常生活中(例如:爬楼梯代替乘电梯、离目的地还有一个街区时就提前下车/ 停车改为步行等) 4)进行特定类型的锻炼,并达到一定的耗能、时长和强度 5)其它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有,请列出) 0)从未接受过来自医务人员的运动建议 3、在监测体内糖含量水平方面,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或健康宣教人员等各种类型的医务人员)给过您下列哪条建议?(可多选) 1)定期在家中进行血糖自我监测 2)定期到医院利用静脉血和专门的生化测量仪器测量血糖水平 3)定期到医院测量尿中的糖含量水平 4)其它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有,请列出) 5)从未接受过来自医务人员的糖含量水平监测的建议 4、在药物治疗方面,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或健康宣教人员等各种类型的医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 作者黄德锋 1型糖尿病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患者的10%以下。1型糖尿病患者是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的,也就是说患者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且终身使用。原因在于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 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即我们常说的“胰岛素抵抗”,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只是一种相对缺乏,还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来达到治疗作用。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鉴别点: 一、年龄的区别: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二、起病时体重的区别: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

常或偏低。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 三、临床症状的区别: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四、急慢性并发症的区别: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就慢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而2型糖尿病除可发生与1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视网膜病还常合并高血压病。因此2型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的机会远远超过1型糖尿病人,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不同点。 五、临床治疗的区别: 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口服降糖药一般无效。2型糖尿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便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当然当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胰岛B细胞功能趋于衰竭或出现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时,也是胰岛素的适应症。对于那些通过临床表现很难判断是那种类型糖尿病的患者,常常需要进一步的检查。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五个区别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五个区别 1)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年龄的区别: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2)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起病时体重的区别: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 3)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临床症状的区别: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4)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区别:1型与2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就急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就慢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而2型糖尿病除可发生与1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外,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合并高血压也十分常见。因此2型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的机会远远超过1型糖尿病人,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不同点。 5)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的区别: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

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的效果评价

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的效果。方法采用该中心2014年1—12月就诊的2型糖尿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就诊的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对患者采取强化管理和一般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随访两年后的血糖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自我管理评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对照组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管理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并发症 2型糖尿病是社区中常见的慢性疾病,有资料表明,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到9 240万,其患病率高达9.7%[1]。社区门诊在糖尿病患者的诊疗、用药指导、随访管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对患者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2014年1—12月通过社区强化管理和一般管理的比较,对血糖控制情况、自我管理情况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中心就诊的2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62例,女性患者118例;年龄58~82岁,平均(73.6±5.7)岁;病程6~17年,平均(9.4±3.2)年。 1.2 纳入标准 年龄>18岁;该社区居民;符合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无冠心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牙周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 1.3 排除标准 非2型糖尿病者;合并有严重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严重疾病的患者;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合并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无法沟通、不能配合的患者。 1.4 管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社区公共卫生工作规范》要求做好患者的血糖监测、定期

“患者自我管理册”在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患者自我管理册”在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社区护理是控制糖尿病的有效手段,通过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治意识、普及 健康知识、科学指导用药等,对维持患者血糖稳定及预防并发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设计和发放“患者自我管理册”,便于慢病随访信息采集和医患沟通,约束患者加强自我管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是加强社区慢病管理的重要措施。 标签:患者自我管理册;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1]。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患病人群的95%以上。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13年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共有3.82亿人患糖尿病,预计到203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可能达4.71亿[2]。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3]。由于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较低,缺乏相应的知识,使得该病得不到有效控制。普及健康保健知识、加强护理干预、促进患者的自我管理,多渠道应用提高市民健康素养是有效控制糖尿病的重要途径。作为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人员,结合多年糖尿病随访情况,谈谈“患者自我管理册”在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1 “患者自我管理册”的形成 健康素养指个体获取、处理和理解保健知识和服务,并做出适宜健康决策的能力[4]。2015年,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基于一项在上海开展的健康素养干预实验[5],与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开展糖尿病健康素养调查。调查过程中,使用的《糖尿病健康素养调查表》,设计科学、内容完备。该社区中心开展糖尿病护理干预,为约束患者加强自我管理,以《糖尿病健康素养调查表》项目为基础,结合慢病管理实践,形成“患者自我管理册”。 2 “患者自我管理册”的制作 2.1 建立健康档案 性别、出生年月、病史、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用药情况、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信息,评估患者病情,以便随访。 2.2 “患者自我管理册”设计 是“患者自我管理册”几个大字,大字的下方是“我的健康我做主”几个斜体大字,下面是姓名。这种设计的意途是让患者觉得健康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翻开封面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由红、黄、绿3种颜色绘制的血糖表。表格的上方是“我的血糖值”几个大字,表格下方是注意事项:绿色代表安全,空腹血糖6.2 mmo/L 以下;黄色代表不安全空腹血糖 6.3~7.5 mmol/L,红色代表危险空腹血糖7.5 mmol/L以上。我们这次的管理对象是“血糖控制不佳”者,所以当“我” 翻开封面

2016AACEACE共识声明:糖尿病综合管理方案

2016 AACEACE 共识声明:糖尿病综合管理方案 2016 年1 月,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 )和美 国内分泌学会(ACE )共同更新了2 型糖尿病综合管理方案,指南内容涵盖生活方式干预、总体指导原则及相关药物组合。指南发表于《Endocrine Practice 》。指南要点概括如下。 基本原则 1、生活方式治疗,包括药物辅助减重,是治疗 2 型糖尿病的关键。 2、应根据个体化制定A1C 目标。 3、血糖控制目标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4、根据患者个体特征、医疗费用对患者的影响、处方限制 以及患者的个人喜好选择个体化治疗方式。 5、优先选择低血糖风险最小化的治疗方案。 6、优先选择体重增加风险最小化的治疗方案。 7、初始药物费用只是总医疗费用的一部分,后者还包括必 要的监测费用、控制低血糖风险以及体重增加风险的费用、保证治疗安全性的费用等。 8、本方案的分层治疗基于初始A1C 水平。 9、联合用药治疗时应选择具有互补作用机制的药物。 10、综合治疗包括血脂、血压以及相关并发症的治疗。 11、治疗期间需要经常评估治疗效果(如每 3 个月一次)直

至病情稳定,之后可降低评估频率。 12、治疗方案应尽可能简单以提高依从性。 13、本方案包含的糖尿病治疗药物均经过FDA 批准。 血糖控制根据个体化制定A1C目标? A1C三6.5% :针对无严重疾病并存及低血糖发生风险较低的患者。 ? A1C > 6.5% :针对合并严重疾病以及有低血糖发生风险的患者。 生活方式治疗生活方式治疗从营养咨询和教育开始。所有患者应保持以植物类为基础的饮食习惯;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避免反式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摄入,以努力达到并保持最佳体重。超重/肥胖患者应限制热量摄入以达到减 重5%-10% 的目标。 结构化咨询(每周或每月一次的特定减肥课程)以及替代饮食已被证明比标准的办公室咨询更有效。 体力活动是减肥和维持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定期的体育锻炼,包括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可以改善血糖控制、血脂水平和血压,降低跌倒和骨折的风险,并提高功能能力和幸福感。体力活动方案应包括150 分钟/周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爬楼梯)和力量训练。患者应根据自身耐受情况逐渐增加活动强度。

中国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处方专家共识

中国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处方专家共识(2017年版)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9.7%~11.6%,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糖尿病作为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赖于自身管理。有效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支持(diabetes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support,DSME/S)是协助糖尿病患者管理和维持自身健康行为的基础。我国的糖尿病教育管理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最初是医护人员组织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授课,模式单一,患者学习比较被动。随着国外的成功经验不断引入,以专业人员小组授课、个体化自我管理技能培训及病友同伴教育相结合的DSME模式开始出现。但目前我国糖尿病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内容单调(以书本知识为主)、讲者随意性强、缺少系统评估和随访、教育与行为改变脱节、脱离患者需求、缺乏个体化的教育和饮食、运动计划以及制订的DSME计划无法很好地落实等。 研究显示,DSME处方可改善治疗质量。为了指导广大医护工作者更加规范、科学地运用指南,结合个体化需求,选择合适时机,量化确定自我管理的内容、目标、预期效果,与患者一起制订实施计划,确定复诊时间,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组织

专家编写“中国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处方专家共识”。本共识将从DSME处方的定义、理论依据、内容、形式、实践流程、应用时机、团队与技术这七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自我管理处方的定义 自我管理处方是一种个体化的糖尿病教育管理工具,将2型糖尿病全方位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以处方形式综合为一体,且随着处方的实施和不断改进,能将DSME/S延续并形成持续支持的糖尿病教育管理行为改变闭环。因此自我管理处方既是DSME/S的实践工具,也是DSME/S的支持形式之一。自我管理处方应由有资质的糖尿病教育者或教育护士主导制订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患者行为改变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具有综合性、个体化、易操作、可持续改进的特点,是协助医务人员实施糖尿病教育管理与支持以及指导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的实操性工具。 二、自我管理处方的理论依据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治疗要求患者具有高度的自我管理能力,DSME/S理论的应用对患者的临床、社会心理和行为等方面均有积极的影响。自我管理处方的设计以DSME/S为理论基础,为了达到患者的行为改变,加入相关的健康管理与行为改变理论,如健康信念模型(health belief model)、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the

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的效果分析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的效果分析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综合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等相关指标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6月在我院住院的80例临床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40)和对照组(n=40),干预组在使用常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强化综合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糖尿病的健康宣教。整个干预过程是6个月,观察综合管理前后两组患者糖尿病防治知识及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结论:糖尿病综合管理可以明显增加患者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了解及增强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等代谢紊乱,并且能够有效的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关键词】2型糖尿病综合干预健康管理 Study on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n blood glucose and other related indexe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clinically confirmed type 2 diabetes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n = 40) and the control group (n = 40).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egular drugs while strengthening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and providing diversified health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hospital.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health education on conventional diabetes. The whole process of intervention was 6 months. Before and after the health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the knowledge of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the ability of self-managemen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s well as the comprehensive control objectives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2 hours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nd the difference of hypoglycemia incidence.Results & Conclusion: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diabetes can increase the knowledge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abetes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self-management of diabetes. It can als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metabolic disorders such as blood glucose an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Keyword] Type 2 diabetes,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Health management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表现,可影响全身大、小血管及神经,造成多种脏器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1]。宁光教授团队在中国 18 岁以上的人群中调查的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分别达到11.6%和 50.1%[2]。然而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达标率却不及1/3[3],呈“三低一高”的现状。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干预在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中是无可替代的,可以控制血糖,预防和延缓并发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 文章目录*一、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二、糖尿病会引起哪些并发症*三、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1、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 1.1、年龄的区别: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1.2、临床治疗的区别: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口服降糖药一般无效。2型糖尿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便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当然当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胰岛B细胞功能趋于衰竭或出现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时,也是胰岛素的适应症。 1.3、临床症状的区别: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2、1型糖尿病的病因 2.1、自身免疫系统缺陷 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2.2、遗传因素 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6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研究提示:1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2.3、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 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能引起1型糖尿病。这是因为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有病毒感染史,而且1型糖尿病的发生,往往出现在病毒感染流行之后。如那些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1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2.4、其他因素 如牛奶、氧自由基、一些灭鼠药等,这些因素是否可以引起糖尿病,科学家正在研究之中。 3、2型糖尿病的病因 3.1、遗传因素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 【导读】1型糖尿病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发病年龄主要在35岁以前。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1型糖尿病患者如能坚持合理使用胰岛素,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1型糖尿病,又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或青少年糖尿病,易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的10%以下。1型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在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的情况下,就会引起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出现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呢? 1、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2、遗传因素: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六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科学家的研究提示:1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3、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也许令你惊奇,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能引起i型糖尿病。这是因为i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得过病毒感染,而且i型糖尿病的“流行”,往往出现在病毒流行之后。病毒,如那些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i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4、其他因素:如牛奶、氧自由基、一些灭鼠药等,这些因素是否可以引起糖尿病,科学家正在研究之中。 1型糖尿病的症状 1、多尿 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0mmol/L),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2、多饮 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 3、多食 多食的机制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倾向是葡萄糖利用率(进出组织细胞前后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降低所致。正常人空腹时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缩小,刺激摄食中枢,产生饥饿感;摄食后血糖升高,动静脉血中浓度差加大(大于0.829mmoL/L),摄食中枢受抑制,饱腹中枢兴奋,摄食要求消失。然而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或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虽然血糖处于高水平,但动静脉血中葡萄糖的浓度差很小,组织细胞实际上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刺激摄食中枢,引起饥饿、多食;另外,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泄,因此机体实际上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亦引起食欲亢进。 4、体重下降糖尿病患者尽管食欲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体重下降,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消耗过多,呈负氮平衡,体重逐渐下降,乃至出现消瘦。一旦糖尿病经合理的治疗,

中国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处方专家共识

中国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处方专家共识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9.7%~11.6%[1,2],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糖尿病作为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赖于自身管理[3,4]。有效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支持(diabetes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support,DSME/S)是协助糖尿病患者管理和维持自身健康行为的基础[5]。我国的糖尿病教育管理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最初是医护人员组织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授课,模式单一,患者学习比较被动。随着国外的成功经验不断引入,以专业人员小组授课、个体化自我管理技能培训及病友同伴教育相结合的DSME模式开始出现[6]。但目前我国糖尿病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内容单调(以书本知识为主)、讲者随意性强、缺少系统评估和随访、教育与行为改变脱节、脱离患者需求、缺乏个体化的教育和饮食、运动计划以及制定的DSME计划无法很好地落实等[7,8,9,10]。 研究显示,DSME处方可改善治疗质量[11]。为了指导广大医护工作者更加规范、科学地运用指南,结合个体化需求,选择合适时机,量化确定自我管理的内容、目标、预期效果,与患者一起制定实施计划,确定复诊时间,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组织专家编写"中国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处方专家共识"。本共识将

从DSME处方的定义、理论依据、内容、形式、实践流程、应用时机、团B2∫持瘟频幕驹颍焊攀鲎苋攘靠刂啤⒑侠泶钆湟辰峁埂⑻逯毓芾怼⒑侠矸植汀⑹澄锒嘌⑴氲鞣绞健⑻鹞都恋取#?)个性化食谱:需要考虑患者的饮食习惯制定个性化食谱。(3)食物量的衡量和估算:利用食物交换份、手掌法则、食物模型等方法和工具,帮助患者理解食物"份"的概念,学会并应用粗略估算食物大小的方法。(4)饮食技巧:根据患者的饮食行为问题及饮食管理的疑惑,教给患者实用的饮食技巧,如外出就餐技巧、食物选择技巧、认识食物标签、血糖生成指数及血糖负荷指数表、碳水化合物计算等。 4.运动管理: 运动锻炼在糖尿病患者的全面管理中占重要地位。规律运动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减轻体重,提升幸福感。如有运动禁忌证,可能需要转诊至专业运动康复师咨询并获取专业建议。 自我管理运动处方包括:(1)个性化运动方案:运动方案设定原则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选择适合患者运动条件的运动形式,并尽量达到降糖或降脂的效果。设定运动目的:如增加机体糖代谢、脂代谢、增强骨骼肌力量、发展平衡能力等;确定运动时机:如餐后1小时;制定运动项

1型及2型糖尿病鉴别要点

1慢性肾衰竭CRF:各种原因致肾脏慢性进行性损害使其不能维持基本功能临床以代谢产物和毒素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异常等表现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2急性肾衰竭ARF:各种原因引起肾功能在短时间内(数小时至数天)急剧进行性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3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间初次发现的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分娩后六周重新复查:糖尿病正常血糖空腹血糖损害糖耐量异常 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糖尿病代谢紊乱加重时,脂肪分解加速,大量脂肪酸在肝经β氧化产生大量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血清酮体积聚超过正常水平时称为酮血症,大量消耗体内储备碱若代谢紊乱进一步加剧,超过机体的处理能力时,便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5黎明现象:晚间血糖控制较好,也无低血糖发生,凌晨以后逐渐升高原因:黎明时分皮质醇、生长激素等分泌增多 6蛋白尿:每日尿蛋白含量持续超过150mg,蛋白质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分类:小球性蛋白尿>2g/d;小管性蛋白尿<2g/d 混合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组织性蛋白尿 7代谢紊乱症候群:常被描述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 8糖尿病足:部位踝及踝关节以下足部血液供应不足及神经营养不良足部皮肤发生紫绀,缺血性溃疡,不易愈合常合并感染,可继发化脓性骨髓炎 9正常人尿量1500 ml/d 何谓多尿大于2500 ml/d 何谓少尿小于400 ml/d 何谓无尿小于100 ml/d夜间尿量持续超过750ml称为夜尿增多 10糖尿病分型:1型糖尿病T1DM 2型糖尿病T2DM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含八类,数十种类型妊娠期糖尿病 1糖尿病急性并发: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3低血糖4乳酸酸中毒\5感染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2.感染: 化脓性结核真菌 2糖尿病慢性并发症:1、大、中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中风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2、微血管病变,微血管——介于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直径≤100μm的毛细血管3、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颅神经病变4、眼部病变,白内障青光眼屈光改变(近视或远视)虹膜睫状体病变5、皮肤病变,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皮下出血和瘀斑糖尿病足部位踝及踝关节以下6、感染 3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期: Ⅰ期:高滤过期糖尿病初期Ⅱ期:组织学变化病程>5年,GFR正常,AER正常Ⅲ期:肾病早期:尿AER在20-200ug/min,GFR开始↓Ⅳ期:临床肾病AER>200ug/min,尿白蛋>300mg/24h,尿蛋白>0.5g/24h,GFR明显↓,血压升高、浮肿,肾功能减退Ⅴ期: 尿毒症GFR↓↓,10ml/min,Cr↑、BUN↑,血压↑ 4糖尿病治疗原则: 早期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治疗措施个体化的原则。治疗目标:1.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糖尿病症状2.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维持良好健康和劳动能力,保障儿童生长发育,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降糖、降脂、降压、抗凝五驾马车——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口服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健康教育两个火箭——基因治疗、移植 5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出现空腹血糖升高,有以下3 种可能的原因: 夜间胰岛素剂量不足夜间血糖长时间升高黎明现象晚间血糖控制较好,也无低血糖发生,凌晨以后逐渐升高原因:黎明时分皮质醇、生长激素等分泌增多Somogyi 效应—先出现低血糖,继而发生反应性高血糖原因:夜间胰岛素剂量过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