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之路

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之路
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之路

众所周知,在高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面积扩大、农村人口净流出、公共资源倾斜,不可避免的会导致农村空心化,并最终走向衰落。乡村旅游由于其能够直接将乡村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长动力,起到美化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村产业能力的作用,而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将它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一剂良药。特别是今年7月底,国家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乡村旅游将迎来更多机遇。

事实上,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安徽的西递宏村、江西的婺源、

成都的五朵金花、陕西的袁家村和马嵬驿、浙江的安吉……我们随口都能说出很

多知名的旅游乡村。也有很多城市人背着行囊走在了去往乡村的路上,他们或是

寻找一个古镇、山村租下一栋民居,按着自己的喜好进行改造,当起了民宿老板;或是承包数顷良田,种菜养鸡,当上了农场主;再有抱负的就是弄出了像裸心谷

这样的乡村休闲极品。但不能否认,中国的乡村旅游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产业

链条过短,产业体系不健全;旅游业态单一,规模化程度较低;旅游产品同质,

分工协作水平低;低价恶性竞争,服务质量不稳定……

归结起来,最主要的还是乡村旅游产业化水平低,产业是乡村旅游得以持续

发展的动力,要想做大乡村旅游最关键的是打通一产、二产、三产的联系,形成

产业链。

? ? ? ?一、做好一产:一地一品,发展高效精细农业

农业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产业基础,因为特色农业既是乡村旅游的景观营造,

也是休闲体验的内容,消费的对象。一村一品、一镇一韵,是现代农业走向规模化、精致化、社会化、差异化的重要形式之一。一个地区形成一种产业特色,一

个农户发展一种主导产品,有利于形成明确的专业分工,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依存,构建现代农业经济的整体框架,保持以农为本的本色。而建立单一农产品为

主的专业性农场,可以有效的提高农产品产量,形成农业和观光两用园,是乡村

旅游的主力军。

日本的精致农业闻名世界,发展注重“大而专”。一些地区的无土栽培和温室

大棚精细化堪比园艺盆景。而普通农户只种植1-2个品种,一般作为商品出售。专业性的农场则会同时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农业,如葡萄公园农场,可以将葡萄

园景观的观赏、采摘、制品,以及与葡萄有关的品评、写作、绘画、摄影、体验、竞赛与季节、庆典活动融为一体。

?

二、联动二产:打造IP,深化旅游商品开发

旅游商品开发是将乡村资源转化为经济盈收最直接的方式,一般可以被分为

食品、用品和工艺品。当地特色物产、民俗文化、艺术都可以作为创作和制作元素,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

1.结合产业特色,打造产品品牌

中国旅游产品缺乏特色,往往各大旅游景点销售的旅游商品千篇一律。如今

中国农产品已建立“国家地理标志”体系,进一步增强文化版权和知识产权意识,

打造产品IP,形成专属的旅游商品或产品品牌,可以更好的保护乡村旅游产业,

提升产品价值。

在很多发达地区,都非常注重打造本地品牌,所生产的特色旅游商品也限定

只在本地销售,可以有效的刺激旅游者进行消费,打响知名度。如日本山梨县的

葡萄酒产业,通过倡导“日本的葡萄酒只用100%日本葡萄”,以提高本土葡萄酒

的民族品牌形象和抵制国外原酒的入侵。此外山梨县还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检测标准,山梨县葡萄酒生产商协会也允许自产葡萄酒标注“山梨县产”标志。

2.发挥创新创意,深化产品开发

强化旅游商品的开发深度,通过发挥文化创意,创新方式方法,丰富旅游商

品的开发种类,提高产品附加值与文化内涵。

以日本富田农场的第一花世界为例,它是北海道最着名的花卉农场,以薰衣

草为主,种植了150种花卉,形成五大景观花田,每年4-10月来自世界各地

的游人络绎不绝。除了农业观光和鲜花销售,农场还开设了制造香水与粹取熏衣

草精油的工厂,更自行研发了五花八门的熏衣草各加工制品,如富田香水、香皂、线香、沐浴球、熏衣草糖、蜂蜜、熏衣草咖啡……农场内商品销售处达8个。

三、做大三产:丰富配套,形成主题产业集聚

现阶段中国的乡村旅游还是以“农家乐”为主,所谓“农”字就是依托农业(渔业、牧业等)资源;“家”就是主要以家庭为经营单位,具有农家的人情氛围,“乐”就是以农事之乐,采摘之乐,乡情之乐,民俗之乐,乐在其中。乡村的自然景观、人文风貌、民居建筑、生活情趣、农事民俗等元素构成了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物。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乡村旅游的需求也在提高,但乡村

旅游的主要活动还是吃农家饭、赏农家景、做农家活、住农家屋。

旅游是一个产业链,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康、养、学,要做好

乡村旅游各大要素缺一不可。要提高旅游产业化,必须吃有味、住舒心、行便捷、游有景、购有物、娱有乐,更重要的是形成产业的集聚,围绕一大核心功能进行

突破,做大做强做出主题,依据地方最大特色,打造主题小镇。

1.美食主题小镇

以美食为核心特色,吸引来自城市周边甚至全国的饕餮食客。以近两年声名

鹊起的袁家村为例,汇聚了陕西知名的特色小吃,袁家村酸奶、羊血粉丝汤、麻

辣粉等一批村中品牌在日益深入关中人心中同时,美名甚至还远传巴蜀等地。在

关中大院中将陕西传统美食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高峰期日接待游客量可达18

万人次。

2.民宿主题小镇

将废弃或闲置的农舍进行改造,使其具有文化特色,形成特殊的居住体验。

近几年中国乡村民宿发展迅速,以浙江莫干山的洋家乐为代表成为标杆,在《纽

约时报》评选出的全球最值得一去的45个地方中排名第18位。

3.养生主题小镇

以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温泉、药材等资源,面向养生养老群体打造的疗养

胜地。如日本北海道的“农业综合休养地”、熊本县的“老年农村公寓”等。

4.艺术主题小镇

以工艺品制作、美术创作、电影、戏剧等艺术为题,形成产品生产、相关节

庆为主导的旅游小镇。日本的利贺就是由日本戏剧大师铃木忠志掌管的戏剧王国,38年间建起了大大小小六个剧场。其中有两个是室外剧场,两个是传统的日本

民居合掌屋改造的室内剧场。每年大量的观众、剧团、评论家、政客和名人来到

这里观看戏剧,参加利贺夏季国际戏剧节,使利贺声名远扬。

乡村旅游前景广阔,因地制宜,开创各自的特色,延伸旅游产业链,才能让

新乡村旅游产业化的道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亲近大自然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地域 辽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国内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做以预判,同时期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乡村旅游积极稳步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村旅游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一、乡村旅游背景及意义 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观念 通过城市居民的参与活动,把先进的科技知识带到乡村,有利于科技推广;

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之路

众所周知,在高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面积扩大、农村人口净流出、公共资源倾斜,不可避免的会导致农村空心化,并最终走向衰落。乡村旅游由于其能够直接将乡村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长动力,起到美化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村产业能力的作用,而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将它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一剂良药。特别是今年7月底,国家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乡村旅游将迎来更多机遇。 事实上,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安徽的西递宏村、江西的婺源、 成都的五朵金花、陕西的袁家村和马嵬驿、浙江的安吉……我们随口都能说出很 多知名的旅游乡村。也有很多城市人背着行囊走在了去往乡村的路上,他们或是 寻找一个古镇、山村租下一栋民居,按着自己的喜好进行改造,当起了民宿老板;或是承包数顷良田,种菜养鸡,当上了农场主;再有抱负的就是弄出了像裸心谷 这样的乡村休闲极品。但不能否认,中国的乡村旅游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产业 链条过短,产业体系不健全;旅游业态单一,规模化程度较低;旅游产品同质, 分工协作水平低;低价恶性竞争,服务质量不稳定…… 归结起来,最主要的还是乡村旅游产业化水平低,产业是乡村旅游得以持续 发展的动力,要想做大乡村旅游最关键的是打通一产、二产、三产的联系,形成 产业链。 一、做好一产:一地一品,发展高效精细农业 农业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产业基础,因为特色农业既是乡村旅游的景观营造, 也是休闲体验的内容,消费的对象。一村一品、一镇一韵,是现代农业走向规模化、精致化、社会化、差异化的重要形式之一。一个地区形成一种产业特色,一 个农户发展一种主导产品,有利于形成明确的专业分工,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依存,构建现代农业经济的整体框架,保持以农为本的本色。而建立单一农产品为 主的专业性农场,可以有效的提高农产品产量,形成农业和观光两用园,是乡村 旅游的主力军。 日本的精致农业闻名世界,发展注重“大而专”。一些地区的无土栽培和温室 大棚精细化堪比园艺盆景。而普通农户只种植1-2个品种,一般作为商品出售。专业性的农场则会同时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农业,如葡萄公园农场,可以将葡萄 园景观的观赏、采摘、制品,以及与葡萄有关的品评、写作、绘画、摄影、体验、竞赛与季节、庆典活动融为一体。 二、联动二产:打造IP,深化旅游商品开发

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征求意见稿)

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 (2009-2015年) (征求意见稿) 乡村旅游具有资源潜力大、覆盖面广、受益群体多、市场需求旺盛、综合带动性强等特点,对拉动社会消费、促进农民就地现代化、优化乡村经济社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提升文化传承与文明程度、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促进乡村旅游更好更快发展和转型升级,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进一步发挥乡村旅游对拉动消费、促进增长、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特殊功能,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特殊背景下,特编制此发展纲要。 一、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实现产业联动和以城带乡的重要途径,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满足游客旅游文化消费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各类乡村风光,宣传文化和生活吸引,开展乡村观光、休闲、度假和体验性旅游活动,对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和弘扬民族文化,丰富和优化我国旅游产品

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市场结构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着力点。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实现城乡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对接,实现城乡、区域的统筹协调发展,使广大农民立足自身实际,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特色化,增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就地走向现代化,开创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径。 (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是破解当前经济发展难题,扩大内需和刺激消费的重要手段。乡村旅游既可以拉动广大的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市场,也可以培育广大农民旅游消费的能力,形成巨大的农民旅游消费市场,通过城镇和乡村两大旅游消费市场的开拓,成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 (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是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业可以有效带动相关旅游服务要素发展,促进农副产品品种、品质结构的调整和农副产品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无公害发展,带动乡村旅店经营、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运输业、装修业、建筑业和文化产业等的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现传统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有效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有效利用农村人力资源,吸纳老弱妇等弱势群体就业,实现农民就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分析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分析 日期:2006年5月16日点击:138 现代乡村旅游市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我国的乡村旅游一般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一、乡村旅游的相关概念 (一)乡村旅游的定义 西班牙旅游学术界将乡村旅游分为传统乡村旅游和现代乡村旅游。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来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虽然传统的乡村旅游对当地会产生一些有价值的经济影响,并增加了城乡交流机会,但它与现代乡村旅游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传统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在假日进行;没有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没有给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当地的金融环境。实际上,传统的乡村旅游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都广泛存在,在中国常常把这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归类于探亲旅游。 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旅游者。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给当地增加了财政收入,还表现在给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给当地衰弱的传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具有现代人特色的旅游者迅速增加。现代旅游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手段。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乡村旅游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中国学者一般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农民所拥有的土地、庭院、经济作物和地方资源为特色,以为游客服务为经营手段的农村家庭经营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农家乐”的概念。去年在贵州举行的乡村旅游国际论坛上,中国专家们形成了一个比较统一的意见,认为我国的乡村旅游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一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以此提高乡村旅游的品位丰富性;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三是乡村旅游的目标

中国乡村旅游的十大发展模式0204192342

中国乡村旅游的十大发展模式 一、乡村度假休闲型(农家乐型) 是指地处城镇周边的乡村,利用离城市近、交通便利的条件,以乡村生态景观、乡村文化和农民的生产生活为基础,以家庭为具体接待单位,开展旅游活动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的特点是:投资少、风险小、经营活、见效快。发展这种模式必须注意:一是要做好规划,防止产品简单重复;二是挖掘文化内涵,提升产品的品位;三是推行行业质量标准,规范服务;四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 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花乡、重庆市南岸区石牛片区、浙江省安吉县报福镇、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镇、青海省循化县积石镇、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麦积镇后川村、河南省栾川县重渡沟村、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石河镇东沟村、湖南省湘潭县响水乡青竹村、天津市蓟县穿芳峪乡毛家峪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市铁厂沟天山村、陕西省汉阴县城关镇大兴村等。 二、依托景区发展型 是指把附近旅游景区的部分服务功能分离出来,吸引周边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农民还可以为游客提供旅游商品和农副产品,从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周边农村发展的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是必须临近重点景区;二是游客量较大;三是周围农民具备旅游意识和服务意识。发展这种模式应注意:要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定的服务功能;培养农民的旅游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对从业农民的组织和引导。 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湖北省秭归县周坪乡、北京市房山区十

渡镇、广东省信宜市旺将村、山东省五莲县靴石村、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迎水桥镇、福建省泰宁县水际村江西省宜春市明月山风景区温汤镇、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南强村、山西省壶关县桥上乡、浙江省余姚市大岚镇、西藏自治区定日县扎西宗乡、安徽省石台县大演乡、湖南省中方县中方镇荆坪村、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四家乡等。 三、旅游城镇建设型 是指在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把旅游开发与城镇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建设旅游小城镇,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发展这种模式应该具备的条件:一是居住条件、基础设施具有一定基础;二是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旅游吸引力大。这种发展模式应注意:要对小城镇进行科学规划,确保规划实施不走样;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要多渠道增加投入,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农民参与小城镇建设的积极性,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云南省腾冲县和顺镇、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云南省大理州喜州镇等。 四、原生态文化村寨型 是指利用当地原生态的村寨文化资源,包括当地居住环境、建筑、歌舞等独特性,以保护为主,因势利导开发旅游,促进乡村发展的模式。这种发展类型必须是当地村寨是原汁原味的,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这种发展模式要注意:一是做好整个村寨旅游发展规划;二是引入市场开发机制,促进旅游开发;三是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着重强调对当地原生态环境的保护。 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贵州省凯里市三棵树镇南花村、广东省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加上市场经济营造的激烈竞争的氛围,导致城市居民向往宁静的田园生活和美好的乡间环境,乡村旅游应运而生。20世纪80年代,西班牙开始发展现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随后,乡村旅游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农村地区迅速发展,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中国的乡村旅游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自我发展和20世纪90年代的倡导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了21世纪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迄今为止,学者们对它进行了研究,并创造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相关研究还有待深入。现将近年来国内关于乡村旅游研究的文章综述如下。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与兴起研究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研究 关于乡村旅游的概念,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学者,都作了很多种界定。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被社会各界普遍认可的说法。不同的专家学者所关心的领域和重点不同,因而对于什么是乡村旅游,其观点和看法各有侧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Bramwell&LaneB (1994)认为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与农业的旅游活动,而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在假日步行、登山和骑马等活动,探险、运动和健康旅游,打猎和钓鱼,教育型的旅游,文化与传统旅游以及一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1]何景明,李立华(2002)给出了狭义的乡村旅游的概念: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2] 杜江 (1999)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3] 王兵 (1999)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及传统的民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活动。[4] 肖佑兴 (2001)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即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旅游形式。[5] 通过对现有一些乡村旅游概念的比较和分析,乡村性应该是界定乡村旅游的最重要因素。因此,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如果对这个乡村旅游概念中“乡村性”这个特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就可能导致乡村旅游概念的模糊。 (二)乡村旅游发展动因研究 任何旅游活动产生的动力都来自于需求市场和旅游动机两个方面,乡村旅游的兴起也同样如此。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三大背景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三大背景 1.1双康时代下休闲旅游需求提升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 国民闲暇时间不断增加,目前中国工薪阶层全年享受的节假 日已有114天,这意味着中国公民出游机会的增加。与此同 时,国内的一些学者提出了中国进入“双康”旅游时代的概念, 即“小康”+“健康”,在小康时代,人们更加关注健康旅游问 题,健康已成为现代人旅游活动的主要动机之一[1]。休闲与 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人对健康的理解已不再停留在身 体机能正常、体格健壮、精力充沛的层面上,还包括情绪健康、 精神健康、思想健康以及社会健康等多方面的健康指标,人们 能够在休闲的过程中达到“心闲体静”、“心宽体健”的目的。 这种健康意识的提升具体就表现在旅游者期望通过参与旅游 活动得到身心的愉悦,对旅游环境、旅游活动、旅游服务也提 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乡村旅游作为现代休闲旅游的一种 重要形式能够满足旅游者利用短期假日得到愉悦身心,休闲 娱乐以及康体健身等多种功能需求,也正是广大旅游者的休 闲需求刺激了中国乡村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 1.2和谐社会中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2006年10月,国家领导人又做出了关 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提 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城 乡和谐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 文化等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促进城乡和谐发展能够起 到积极的作用,而且越来越多的政府领导者认识到发展乡村 旅游的重大意义,国家旅游局将2007年的旅游主题确定为 “中国和谐城乡游”,提出“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的 口号,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提出发展乡村旅游是统筹城乡 发展的重要举措,发展乡村旅游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重要载体,浙江省旅游局局长纪根立在2006中国乡村休闲旅 游高峰论坛上表示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消除社会不和谐因 素、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活动 的开展成为城乡和谐发展的纽带,能够凸显好山好水好资源, 有利于营造农村旅游大环境,开展文明生态富裕村创建活动, 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 发展。 1.3新农村建设为旅游业提供发展机遇 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着重提出了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区 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桎梏,此次党中央部署了八个方面的主要 工作以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由此可见国家领导人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与此同时,国家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名单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名单 (61个) 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拔山村 济南市长清区双泉镇西坦村 济南市章丘市官庄镇朱家峪村 济南市历城区西营镇拔槊泉村 青岛市李沧区九水路街道毕家上流社区 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山色峪社区 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晓望社区 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街道东麦窑社区 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中郝峪村 淄博市桓台县荆家镇伊家村 淄博市高青县开发区蓑衣樊村 淄博市沂源县张家坡镇阳三峪村 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兴隆庄村 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湖沟村 枣庄市滕州市张汪镇大宗村 枣庄市台儿庄区马兰屯镇北闸村 烟台市长岛县南长山街道鹊嘴村 烟台市莱阳市姜疃镇濯村 烟台市蓬莱市大辛店镇木兰沟村

烟台市刘家沟镇马家沟村 烟台市招远市辛庄镇孟格庄村 潍坊市安丘市柘山镇张家宅村 潍坊市青州市王坟镇侯王村 潍坊市青州市王府街道井塘古村 潍坊市临朐县九山镇牛寨村 济宁市泗水县泗张镇王家庄村 济宁市邹城市石墙镇上九山村 济宁市微山县南阳镇南阳村 济宁市微山县南阳镇王苏白村 济宁市金乡县羊山镇羊山东四村 泰安市岱岳区道朗镇里峪村 泰安市肥城市仪阳镇刘台村 泰安市东平县东平街道塘坊民俗旅游度假村泰安市东平县银山镇南唐子村 威海荣成市俚岛镇烟墩角村 威海市荣成成山镇西霞口村 威海荣成市成山镇河口村 威海市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汪疃镇汪疃村威海市乳山市海阳所镇小青岛村 日照市五莲县五莲山旅游区小榆林村 莱芜市雪野旅游区雪野镇房干村

莱芜市雪野旅游区雪野镇王老村 莱芜市钢城区辛庄镇城岭村 临沂市沂南县铜井镇竹泉村 临沂市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 临沂市沂水县泉庄镇尹家峪村 临沂市费县大田庄乡周家庄村 临沂市平邑县地方镇九间棚村 临沂市蒙山旅游区柏林镇李家石屋村 临沂市兰陵县卞庄镇代村 德州市齐河县安头乡塚子张社区 德州市武城县四女寺镇四女寺村 聊城市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湖西街道姜堤村滨州市经济开发区杜店街道狮子刘村 滨州市无棣县埕口镇水沟村 滨州市邹平县码头镇邵家村 滨州市三河湖镇小王村 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东平村、 菏泽市牡丹区马岭岗镇穆李村 菏泽市巨野县董官屯镇舒王庄村 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王营村

当前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趋势

当前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趋势 新时代下的中国乡村旅游 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总趋势是: 乡村旅游已超越农家乐形式,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个性化休闲时代到来,乡村旅游产品进入创意化、精致化发展新阶段。 乡村旅游出现了以下特点: 乡村旅游的全域化、特色化、精品化 许多地方往往共同规划、协调发展,以全村、全镇、全县范围来做乡村旅游。在推动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为避免同质化竞争、取得差异化优势,各个村镇实行诸如“一村一品”“一户一业态”的差异化发展策略,深挖潜力,精心设计,打造精品,使乡村旅游呈现出特色化、精品化的特点。 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 四川成都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先行者,“五朵金花”是其代表。现在乡村旅游很快,走在前列的有诸如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等。江苏省出现了一系列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山东省扶持力度很大,每一个县都做乡村旅游规划,省政府给予每县乡村旅游规划资金支持,另外,市县级政府还要追加支持经费。浙江省面对较多的境内外高消费客源,发展出了像裸心谷这样的高端乡村旅游产

品。北京市郊区,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也很快,出现了很多新业态,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势头。 从乡村旅游到乡村生活的新理念 一部分游客到乡村已不再是单纯的旅游,而是被乡村的环境所吸引,在当地较长时间地生活和居住,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北京等大都市,也出现在包括如河南这样的省份。部分退休的年长人士,不愿意长期住在城市,一年中往往有数月栖居于乡间。他们认为乡村的生态环境好,能更好地亲近自然和享受有机生态食品。河南有的农场已针对这种需求进行规划。从乡村旅游发展到乡村生活,国外典型的国家之一是日本。日本的退休人士和一些在城市工作的人士,他们一年中有较长一段时间居住在乡村。 中国乡村旅游的十大新业态 01国家农业公园 国家农业公园,是农业--乡村旅游的高端形态,是中国乡村休闲和农业观光的升级版。它可以是一个县、市或者多个园区相结合的区域,也可以是单独的一个大型园区,应该具备农业资源代表性突出的特点,通常须要包括传统农耕文化展示区、现代农业生产区、民风民俗体验区三大基本组成区域。它是集农业生产、农业旅游、农产品消费为一体,以解决三农问题为目标的现代新型农业旅游区。

中国乡村旅游研究的主要方向及进展

中国乡村旅游研究的主要方向及进展 [摘要]本文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着手,通过对乡村旅游研究现有文献分析,主要阐述了乡村旅游概念与内涵的研究,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和扶贫研究等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中国乡村旅游今后应加强的几个研究领域。 [关键词]乡村旅游;研究方向;“三农问题”;进展 本文依据已经出版发表的乡村旅游中文文献,试图对国内的乡村旅游研究现状进行初步综述和讨论。通过归纳分析目前中国乡村旅游主要研究方向与进展,寻求对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具有指导和启示作用的理论成果,并展望其发展趋势。 1 对乡村旅游概念和内涵的研究 目前,乡村旅游有多种称谓,常见的有“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田园旅游”、“绿色度假旅游”等近十种称谓。 1.1 乡村旅游内涵的探讨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对象系统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乡村旅游以乡村社会文化、经济、生态环境、农业生物等自然与人文景观为旅游资源,其核心是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的、明显区别于城市景观的乡村自然生态景观。 1.2 作为旅游产品的乡村旅游 从国际观光的角度来看,乡村旅游产品是指在乡村旅游资源有优势的当地社区开发的,能满足旅游者体验乡村生态环境、丰富民俗和乡村文化知识等需求,并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的旅游产品。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就是要将旅游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控制到最低限度,同时转移农村剩余社会劳动力,增加社区农民收入,尽量发挥其有利影响。 突出乡村文化的旅游产品及旅游活动形式涵盖文化旅游、观光农业、农家乐、民俗体验、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多个层面,以显性和隐性的文化形式表现出来,例如乡村居民、生活方式、风俗节庆、民间传说、乡村建筑、历史文化等,这些文化形式能无障碍地被游客所感知。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三大背景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三大背景 1、1双康时代下休闲旅游需求提升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 国民闲暇时间不断增加,目前中国工薪阶层全年享受的节假 日已有114天,这意味着中国公民出游机会的增加。与此同 时,国内的一些学者提出了中国进入“双康”旅游时代的概念, 即“小康”+“健康”,在小康时代,人们更加关注健康旅游问 题,健康已成为现代人旅游活动的主要动机之一[1]。休闲与 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人对健康的理解已不再停留在身 体机能正常、体格健壮、精力充沛的层面上,还包括情绪健康、 精神健康、思想健康以及社会健康等多方面的健康指标,人们 能够在休闲的过程中达到“心闲体静”、“心宽体健”的目的。 这种健康意识的提升具体就表现在旅游者期望通过参与旅游 活动得到身心的愉悦,对旅游环境、旅游活动、旅游服务也提 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乡村旅游作为现代休闲旅游的一种 重要形式能够满足旅游者利用短期假日得到愉悦身心,休闲 娱乐以及康体健身等多种功能需求,也正就是广大旅游者的休 闲需求刺激了中国乡村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 1、2与谐社会中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 与谐社会的重要任务,2006年10月,国家领导人又做出了关 于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提 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城 乡与谐发展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 文化等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促进城乡与谐发展能够起 到积极的作用,而且越来越多的政府领导者认识到发展乡村 旅游的重大意义,国家旅游局将2007年的旅游主题确定为 “中国与谐城乡游”,提出“魅力乡村、活力城市、与谐中国”的 口号,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提出发展乡村旅游就是统筹城乡 发展的重要举措,发展乡村旅游就是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的 重要载体,浙江省旅游局局长纪根立在2006中国乡村休闲旅 游高峰论坛上表示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消除社会不与谐因 素、促进社会与谐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活动 的开展成为城乡与谐发展的纽带,能够凸显好山好水好资源, 有利于营造农村旅游大环境,开展文明生态富裕村创建活动, 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 发展。 1、3新农村建设为旅游业提供发展机遇 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着重提出了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三农”问题一直就是困扰中国区 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桎梏,此次党中央部署了八个方面的主要 工作以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由此可见国家领导人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与此同时,国家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析

世界比较普遍的乡村旅游已经有50余年历史。中国的乡村旅游也已经有20余年历史,经历了从对资源的简单利用到综合利用再到深入挖掘的三个阶段;乡村旅游项目也实现了产业升级、休闲方式升级、景观升级、全时升级等的不断提升。 据统计,在城市居民小长假出游选择中,选择乡村旅游的占70%以上。不少县的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占当地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的比例已达到和超过50%。据《光明日报》2012年7月26日报道,截至2011年底,我国农家乐数量超过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2万家,年接待游客超过6亿人次。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已超过1500亿元,带动1500万农民受益。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2010年国务院一号文件专门强调“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2011全国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乡村旅游作为国内旅游的基础工程来抓,把乡村旅游作为发展国内旅游的主战场,摆上突出位置抓实抓好。 一、中国现阶段乡村旅游主要发展模式 从经营内容来看,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主要有以下七种模式。 (1)田园农业旅游模式:即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主要类型有:田园农业游和田园观光游等。 (2)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主要类型有:农耕文化游、民俗文化游、乡土文化游和民族文化游等。 (3)农家乐旅游模式:即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主要类型有:农业观光农家乐、民俗文化农家乐、民居型农家乐、农事参与农家乐、食宿接待农家乐、休闲娱乐农家乐等。 (4)村落乡镇旅游模式: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旅游。主要类型有:古民居和古宅院游、民族村寨游、古镇建筑游、新村风貌游等。 (5)休闲度假旅游模式: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

中国乡村旅游的十大新业态

乡村旅游,是中国旅游发展新热点,是最具潜力与活力的旅游板块之一。截止2014年底,我国共有农家乐200万家,乡村旅游重点村有10.6万个,全年接待乡村旅游游客近12亿人次,乡村旅游每人次平均消费266元,旅游收入达到3200亿元,3300万农民直接受惠。 一、新时代下的中国乡村旅游 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总趋势是:乡村旅游已超越农家乐形式,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个性化休闲时代到来,乡村旅游产品进入创意化、精致化发展新阶段。 乡村旅游出现了以下特点: (1)乡村旅游的全域化、特色化、精品化 许多地方往往共同规划、协调发展,以全村、全镇、全县范围来做乡村旅游。在推动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为避免同质化竞争、取得差异化优势,各个村镇实行诸如“一村一品”“一户一业态”的差异化发展策略,深挖潜力,精心设计,打造精品,使乡村旅游呈现出特色化、精品化的特点。 (2)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

四川成都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先行者,“五朵金花”是其代表。现在乡村旅游很快,走在前列的有诸如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等。江苏省出现了一系列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山东省扶持力度很大,每一个县都做乡村旅游规划,省政府给予每县乡村旅游规划资金支持,另外,市县级政府还要追加支持经费。浙江省面对较多的境内外高消费客源,发展出了像裸心谷这样的高端乡村旅游产品。北京市郊区,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也很快,出现了很多新业态,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势头。 (3)从乡村旅游到乡村生活的新理念 一部分游客到乡村已不再是单纯的旅游,而是被乡村的环境所吸引,在当地较长时间地生活和居住,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北京等大都市,也出现在包括如河南这样的省份。部分退休的年长人士,不愿意长期住在城市,一年中往往有数月栖居于乡间。他们认为乡村的生态环境好,能更好地亲近自然和享受有机生态食品。河南有的农场已针对这种需求进行规划。从乡村旅游发展到乡村生活,国外典型的国家之一是日本。日本的退休人士和一些在城市工作的人士,他们一年中有较长一段时间居住在乡村。 从乡村旅游到乡村生活,这是一大发展新趋势。因此我们有必要更新我们对乡村及乡村旅游的认识:第一,重新认识乡村,全面认识乡村在生态上、文化上、生活方式上的特色和优势;第二,要复兴乡村,乡村现在面临着一个复兴的问题。从事乡村规划建设的人,应该有一种复兴乡村的使命。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三大背景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三大背景 1。1 双康时代下休闲旅游需求提升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 国民闲暇时间不断增加,目前中国工薪阶层全年享受的节假 日已有114天,这意味着中国公民出游机会的增加。与此同 时,国内的一些学者提出了中国进入“双康”旅游时代的概念, 即“小康"+“健康",在小康时代,人们更加关注健康旅游问 题,健康已成为现代人旅游活动的主要动机之一[1]。休闲与 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人对健康的理解已不再停留在身 体机能正常、体格健壮、精力充沛的层面上,还包括情绪健康、 精神健康、思想健康以及社会健康等多方面的健康指标,人们 能够在休闲的过程中达到“心闲体静"、“心宽体健”的目的. 这种健康意识的提升具体就表现在旅游者期望通过参与旅游 活动得到身心的愉悦,对旅游环境、旅游活动、旅游服务也提 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乡村旅游作为现代休闲旅游的一种 重要形式能够满足旅游者利用短期假日得到愉悦身心,休闲 娱乐以及康体健身等多种功能需求,也正是广大旅游者的休 闲需求刺激了中国乡村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 1。2 和谐社会中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2006年10月,国家领导人又做出了关 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提 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城 乡和谐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 文化等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促进城乡和谐发展能够起 到积极的作用,而且越来越多的政府领导者认识到发展乡村 旅游的重大意义,国家旅游局将2007年的旅游主题确定为 “中国和谐城乡游”,提出“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的 口号,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提出发展乡村旅游是统筹城乡 发展的重要举措,发展乡村旅游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重要载体,浙江省旅游局局长纪根立在2006中国乡村休闲旅 游高峰论坛上表示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消除社会不和谐因 素、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活动 的开展成为城乡和谐发展的纽带,能够凸显好山好水好资源, 有利于营造农村旅游大环境,开展文明生态富裕村创建活动, 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 发展。 1.3 新农村建设为旅游业提供发展机遇 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着重提出了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区 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桎梏,此次党中央部署了八个方面的主要 工作以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由此可见国家领导人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与此同时,国家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张学习 摘要 我国乡村旅游从起源到发展至今,学者们对于乡村旅游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不少成果。通过对当前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现状的梳理,从乡村旅游者、乡村旅游中利益相关者、乡村旅游市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等方面评述了我国乡村旅游研究进展。 关键字:乡村旅游;研究热点 Abstract Scholars have made many achievements in the rural tourism researches in China from the origin of rural tourism till now.Through combing domestic rural tourism research status, from rural tourists, in the interests of stakeholders in rural tourism, rural tourism market,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 the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hina's rural tourism. Keywords: Rural tourism;Research focus 伴随着乡村旅游活动的蓬勃发展,近几年乡村旅游也迅速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重点研究领域,人们发现发展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针对目前乡村旅游的研究如火如茶,无孔不入。笔者通过对近五年来关于乡村旅游的文献的梳理发现,乡村旅游研究已经进入深层次领域,在早期关于概念、产品、模式、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如今的乡村旅游研究涉及面广且有相当的深度。 一、乡村旅游中旅游者方面的研究

浅析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浅析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世界比较普遍的乡村旅游已经有50余年历史。中国的乡村旅游也已经有20余年历史,经历了从对资源的简单利用到综合利用再到深入挖掘的三个阶段;乡村旅游项目也实现了产业升级、休闲方式升级、景观升级、全时升级等的不断提升。 据统计,在城市居民小长假出游选择中,选择乡村旅游的占70%以上。不少县的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占当地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的比例已达到和超过50%。据《光明日报》2012年7月26日报道,截至2011年底,我国农家乐数量超过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2万家,年接待游客超过6亿人次。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已超过1500亿元,带动1500万农民受益。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2010年国务院一号文件专门强调“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2011全国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乡村旅游作为国内旅游的基础工程来抓,把乡村旅游作为发展国内旅游的主战场,摆上突出位置抓实抓好。 一、中国现阶段乡村旅游主要发展模式 从经营内容来看,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主要有以下七种模式。 (1)田园农业旅游模式:即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

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主要类型有:田园农业游和田园观光游等。 (2)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主要类型有:农耕文化游、民俗文化游、乡土文化游和民族文化游等。 (3)农家乐旅游模式:即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主要类型有:农业观光农家乐、民俗文化农家乐、民居型农家乐、农事参与农家乐、食宿接待农家乐、休闲娱乐农家乐等。 (4)村落乡镇旅游模式: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旅游。主要类型有:古民居和古宅院游、民族村寨游、古镇建筑游、新村风貌游等。 (5)休闲度假旅游模式: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主要类型有:休闲度假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 (6)科普教育旅游模式:利用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产品展览馆、农业博览园或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

国内乡村旅游的现状及对策

国内乡村旅游的现状及对策 文章来源自3 e d u教育网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多元化休假制度日渐成熟以及旅游者消费观念的不断提升,我国旅游市场正经历着结构性升级:传统的观光旅游逐渐丧失其市场垄断地位,代表现代旅游价值取向的乡村旅游成为旅游市场新的热点之一。 但有一些地方的乡村旅游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1.1乡村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中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从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的阶段。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旅游、城郊休闲游,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提升农村精神文明程度、丰富旅游产品、增强旅游业发展的活力、满足国内外游客的旅游文化消费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1.2政府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机遇 2006年初,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主要的要求。[2]为了深入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精神,更好地发挥旅游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优势和作用。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全国旅游主题为“2006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3] 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将共同推进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十一五”期间,建成具有乡村旅游示范意义的100个县、1000个乡镇和10000个村,使已有的乡村旅游项目得到明显提升和完善,基本形成种类丰富、档次适中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和特色突出、发展规范的乡村旅游格局,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旅游消费的需求。总地来看,我国乡村旅游市场空间和需求潜力较大,发展前景良好。[1] 1.3近年来乡村旅游红火 近年来,我国各地农村旅游发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目前中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人民币。[4] 2.乡村旅游主要存在的弊端 2.1经营理念陈旧 在经营理念上,还停留在特别看重菜品质量、味道和价格,而对于旅游接待地吸引游客至关重要的一些因素:特色(农家风味)、环境(绿化环境)、服务(服务水平)却没有放在重要位置。经营者乐意在主体建筑上花钱,而不愿在治理、美化环境方面下功夫;乐意在量上投入,而不愿意在经营特色、服务质量上花钱。主张少投入,多产出;采购质劣价低的菜品欺骗顾客,甚至克扣斤两;目光短浅的井底意识还表现在不愿走出本地去做比较,学习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的要求不强烈;单兵独战的多,团结协作,致力于树立景区形象的意识不强。 2.2营销渠道单一 在招徕客源上,过于迷信“回头客”和口碑传播,对朋友关系的依赖也说明经营户的宣传促销意识还停留在原始的、被动的认识上。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意识和要求不强,这很难适应旅游市场竞争的形式。 2.3市场竞争意识不强 经营者经营理念与游客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市场竞争意识不强,尤其需要专业的培训、指导和政府的引导。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近郊旅游休闲形式,有其特殊发展规律和经营模式。要让农民一家一户在实践中去摸索经验需耗费太大的成本,容易动摇经营者的自信。对于当地政府来讲,自发的、分散的、粗放的小农个私经营形式,其产业意义不大。对大众游客来讲,没有

中国乡村旅游:类型、模式与政策导向

中国乡村旅游:类型、模式与政策导向 我国 25年来通过发展旅游直接受益的贫困人口约有7000万人左右,约占全部贫困人口的1/3。贵州省已经有近70万多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消除贫困。乡村旅游为农民提供了第二个收入来源,带来更多的就业,从而减少了人口的流失,它还把城市的新观念带到乡村。农民实现了“零距离就业,足不出户挣钱”。 一、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类型 总结四川、北京与贵州的经验发现我国乡村旅游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是:① 有景点依托;② 亲情服务,“家”的感觉;③ 强大的客源组织与分配能力;④良好的区位:在距离市中心1~2个小时车程的地带乡村旅游的成功概率最高。我国乡村旅游最典型的代表是成都“农家乐”和贵州“村寨游”,分别代表都市依托和景区依托两种类型的乡村旅游。 (一)成都“农家乐”模式 成都“农家乐”是都市依托型乡村旅游的代表,类似的还有北京的民俗村等。其主要特点是依托城市大市场,发展周末休闲度假旅游。特色类型包括:① 农家园林型:以郫县友爱乡农科村为代表.依托花卉、盆景、苗木、桩头生产基地,这是“农家乐”的发源地。② 观光果园型:以龙泉驿的书房村为代表。以水蜜桃、枇杷、梨子为依托,发展以春观桃(梨)花、夏赏鲜果的花果观光旅游,,使旅游收入已经大大超过果品收入。③ 景区旅舍型:以远效区都江堰的青城后山等自然风景区为代表。在景区附近的低档次农家旅舍受到中低收入游客的欢迎。④ 花园客栈型:以新都县农场改建的泥巴沱风景区等为代表。把农业生产组织转变成为旅游企业,在农业用地上通过绿化美化,使之成为园林式建筑。此外还有养殖科普型、农事体验型、川西民居型等。 政府通过免收管理费和税费、对农家户进行培训以及实行“三证”管理和实行统一收费标准等方式给予扶持,同时采取星级管理、卫生环保整顿和推进规模、打造品牌一系列措施推进了成都“农家乐”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贵州“村寨游”模式 贵州省开展的民族乡村旅游主要是依托特色村寨及其群落开发的乡村深度体验型产品,这种旅游产品文化的特性非常突出,前期主要吸引的是一批文化探秘的境外游客和研究学者,但随着国际乡村旅游市场的发展,国内旅游者“返璞归真,回归自然”需求的增加,这种结合了传统的文化旅游活动与村寨田园风光的乡村旅游产品表现出特有的发展潜力。在黔东南州巴拉河流域的众多民族村寨中,朗德上寨被文化部授予了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民间艺术乡”、“露天民族民俗博物馆”、“全国重点文件保护单位”等称号,旅游者可以从建筑、饮食、服饰、节日、生产、娱乐、礼仪、道德、信仰等方面窥见苗岭山区的文化和历史。这种模式属于景区依托型,主要依托民族村寨或其他大型旅游景点来开展的乡村旅游方式。 在贵州省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中,以平坝县“天龙屯堡模式”最具代表性。依托明代遗存的典型屯堡村落的特殊优势,天龙村开创了“政府 +公司+旅行社+协会”四位一体的旅游开发模式,大力发展屯堡文化游,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路子,各方面按照分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