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制种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玉米制种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玉米制种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制种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1.玉米瘤黑粉病

1.1症状特点及发病规律此病是局部侵染病害,凡具有分生能力的任何地上部分幼嫩组织,如气生根、茎、叶、雄穗、雌穗等都可以被侵染发病,形成大小形状不同的菌瘤。雄花大部分或个别小花形成长圆形或角状菌瘤;雌穗发病在果穗上半部或个别籽粒上形成菌瘤,严重的全穗形成大的畸形菌瘤。菌瘤外表是一层银白亮膜,有光泽,内部白色,肉质多汁,以后遂渐变成灰白色,后期变成黑灰色,最后破裂,散出大量黑粉(即冬孢子)。病菌以冬孢子在土壤中、地表、粪肥上及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种子表面带菌对病害的远距离传播有一定作用。此外,病菌也能从伤口侵入。冬孢子在玉米生育期内可进行多次再侵染,在玉米抽雄期蔓延最快,形成发病高峰,直到玉米成熟后停止侵染。

1.2发病环境条件玉米在全生育期内都可以感染瘤黑粉病,尤其以抽雄前后一个月内为盛发期,如遇干旱,又不能及时灌溉,造成生理干旱,抗病力弱,利于发病;苗期高温多湿、人工去雄作业、虫害及暴风雨过后,造成大量伤口,都会严重发病;连年制种田及高密植田或灌溉时间间隔长,造成水分时少时多,以及偏施过量氮肥,都会削弱植株抗病力,使病害发生较重。品种抗性:一般紧凑型品种较抗病,披散型品种抗病差;硬粒玉米较抗病,马齿型次之。

1.3防治方法:防治此病采用减少菌源、选用抗病亲本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1.3.1 减少病源彻底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带出田外深埋;进行秋深翻整地,把地面上的菌源深埋地下,减少初侵染源;避免用病株沤肥,粪肥要充分腐熟。与非谷类作物轮作倒茬2~3年。

1.3.2 利用抗病自交系用于生产,选用抗病品种,尽量选择紧凑型品种、硬粒型品种。

1.3.3化学防治:用含有粉锈宁成分的种衣剂包衣或拌种;在可见叶10—12叶喷施好立克3毫升/亩,喷施2次;或在玉米抽雄前喷50%多菌灵150克/亩或5%福美双150克/亩,防治1~2次,可有效减轻病害。

1.3.4 加强栽培管理,根据品种特性合理密植,提高田间通风透光性,避免偏施、过施氮肥;灌水及时,特别是抽雄前后易感染期必须保证水分充足;及时彻底防治玉米螟等害虫;人工去雄尽量不要造成大的伤口,均可减轻病害。

2.玉米红蜘蛛

2.1症状及发生规律:红蜘蛛一般在抽穗之后开始为害玉米,红蜘蛛刺吸作物叶

片组织养分,致使被害叶片先呈现密集细小的黄白色斑点,以后逐渐退绿变黄,最后干枯死亡。被害玉米子粒秕瘦,造成减产。玉米红蜘蛛成虫在根际土缝内潜伏越冬。早春气温上升后红蜘蛛出土,集中于一些杂草上取食、繁殖,待玉米出苗后,再通过风吹、爬行等途径,转移到附近的玉米苗上为害。高温、干旱、少雨条件下发作严重。

2.2防治方法:

2.2.1消灭越冬场所:及时彻底清除前茬作物秸杆及田埂、排沟杂草,达到消除

红蜘蛛寄主和越冬场所的效果。

2.2.2建立田间保护带:在制种田四周及田埂、排沟杂草上喷施专用杀螨剂,形

成保护带,防止虫害向田间蔓延。

2.2.3栽培防治:增加灌水次数,提高田间湿度,消除高温干旱红蜘蛛易发作的

环境条件。

2.2.4药剂防治:玉米拔节期用

3.8%阿维菌素1000倍液或哒螨灵800—1000倍液等专用杀螨剂在制种田四周及田埂、排沟杂草上喷施1—2次,形成保护带;田间发现红蜘蛛危害后,喷药时应先从外围向中心病株喷施,不能来回串喷,防止虫害蔓延到全田。

2.2.5生物防治:在化学防治时注意保护天敌。

3.玉米蚜虫

3.1玉米蚜虫可危害多种禾本科作物及杂草。苗期以成蚜、若蚜群集在心叶危害,

抽穗后危害穗部,吸收汁液,妨碍生长,还能传播多种禾本科谷类病毒。在我团

以玉米灌浆期危害最为严重。

3.2防治方法

3.2.1及时清理田间地头杂草。

3.2.2授粉结束后及时砍除父本行,增加田间通风透光,也便于进行药物喷施防

治蚜虫。

3.2.3在玉米心叶期有蚜株率达50%、百株蚜量达2000头以上时,可用吡虫灵

1000—1500倍液,或2.5%敌杀死2500倍液均匀喷雾,可有效防治蚜虫。

4.玉米螟

4.1、为害症状:玉米螟幼虫造成的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

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就钻入雄花为害,往往造成雄花

基部折断。雌穗出现以后,幼虫即转移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蛀入穗轴或食害

幼嫩的子粒。另有部分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取食髓部,使茎秆易被大

风吹折。受害植株子粒不饱满,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无子粒,造成严重减产。

玉米螟以幼虫在玉米秆和玉米芯中越冬,部分幼虫在杂草茎秆中越冬。

4.2、虫害发生的条件因素:上一代虫口基数的多少,是影响玉米螟为害轻重的

重要因素。虫口基数大,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往往造成严重的为害。玉米

螟适于高温高湿条件下生长发育。玉米品种不同,被害差异很大,甜糯型玉米及茎杆含糖高的品种易被危害。

4.3、防治方法

4.3.1清理田园,越冬代羽化前处理完田内玉米茎秆和穗轴。并清除杂草等越冬寄主,这是消灭玉米螟的基础措施。

4.3.2化学防治:在心叶末期应及时进行防治。可用3%呋喃丹颗粒剂每亩2千克对5倍细砂,制成毒砂,撒在玉米心叶,可有效防治。

5.玉米顶腐病

玉米顶腐病是我国的一种新病害,主要由土壤中的串珠镰刀菌引发。顶腐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危害损失重,潜在危险性较高,症状表现为单果穗小,籽粒不饱满。

5.1病症:

玉米从苗期到成株期都可发生顶腐病,症状复杂多样。典型发病严重病株表现症状:苗期病株生长缓慢、茎基部变灰、变褐、变黑,叶片边缘失绿,出现黄色条斑,叶片皱缩、扭曲、重病苗枯萎死亡。植株生长中后期叶茎部腐烂后仅存主脉,中上部完整但多畸形,呈蒲扇状。以后生出的新叶顶端腐烂,叶片短小,叶尖枯死或残缺不全,叶片边缘常出现刀削状缺刻和黄色条纹。成株期病株多矮小,顶部叶片短小,残缺不全,皱褶扭曲,有时上部叶片不展开,卷曲成牛尾状,雌穗小,多不结实,茎基部节间短,茎杆上有病烂斑块,腐烂部分有害虫蛀道状裂口,纵切面可见内部黑褐色腐烂。病株根系不发达,主根短小,根毛细而多,呈绒毛状根冠变褐腐烂。高湿时,病部出现粉白色霉状物。发病轻的苗心叶有黄条,茎基内部变褐、变黑,生长缓慢。

5.2防治方法:

5.2.1、加快铲趟进度,促进玉米秧苗的提质升级。要充分利用晴好天气加快铲趟进度,排湿提温,消灭杂草,以提高秧苗质量,增强抗病能力。

5.2.2、及时追肥。玉米生育进程进入大喇叭口期,要迅速对玉米进行追施氮肥,尤其对发病较重地块更要做好及早追肥工作。同时,要做好叶面喷施锌肥和生长调节剂,促苗早发,补充养分,提高抗逆能力

5.2.3、科学合理使用药剂。对发病地块可用广谱杀菌剂进行防治,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加硫酸锌肥,或70%甲基托布津加硫酸锌肥5 00倍液喷施,锌肥用量应根据不同商品含量按说明用量的四分之三,用背负式喷雾器将喷头拧下,沿茎灌入,每病株灌施50-100毫升药液

5.2.4、对严重发病难以挽救的地块,要及时做好毁种。

《玉米制种技术》教案

《玉米制种技术》教案 第一课时:制种前的准备 近年来,每年都有一大批杂交种因质量不达标而报废处理,严重影响了制种户的积极性和种子经营单位的经济效益,杂交玉米种子质量滑坡现象严重。在大田玉米生产上,常常因种子质量低劣使得杂种优势减弱或丧失,用种户与种子生产单位因质量问题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既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又影响种子生产单位的效益与信誉度。玉米制种只有严格遵循制种技术规程才能生产出高产优质的种子。 1.1 隔离区选地与隔离配制杂交种的地块称为杂交制种隔离区。隔离区的数目因繁殖类别而不同。配制单交种,需设置三个隔离区,即二个自交系繁殖区和一个杂交种制种区;配制三交种需设置三个亲本自交系繁殖区,但是在配制单交种及三交种时,隔离安全,母本去雄及时、彻底,而制种区的父本自交系也可以继续使用,只需三个隔离区即可。配制双交种需四个隔离区。为保证隔离区制种安全,其隔离的方法一般分为空间隔离、时间隔离、障碍物隔离。 空间隔离:就是在隔离区的四周一定距离内不许种植其他品种的玉米,以防外来花粉的串杂。自交系繁殖隔离区空间隔离应不少于500m,单交制种区不少于400m,双交制种区不少于300m,南北向150~200m。在多风地区,特别是隔离区设在其他玉米的下风处或地势低洼处,应适当加大隔离距离。 时间隔离:就是把隔离区制种玉米的播种期与邻近周围其他玉米的播期错开,一般春播玉米错期35~40天,夏播玉米错期25~30天,但要依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灵活掌握。 障碍物隔离:就是利用山岭、房屋、林带等自然屏障当作隔离带,达到防止外来花粉串粉混杂的目的。也可以在隔离区周围种植高梁、麻类等高秆作物隔离,但高秆作物的行数不宜太少,自交系繁殖区,高秆作物行数不少于100行,制种区在50m以上,且高秆作物应适当早播,加强管理,以保证在玉米抽穗时高秆作物的株高超过玉米的高度。也可种植父本行带(30行、行距0.75m)当作隔离。 隔离区除了保证隔离安全外,还应选用土质肥沃,地力均匀,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旱涝保收的地块,保证植株生长整齐,抽雄一致,便于在短期内完成田间去杂和母本去雄,并保证质量。

夏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夏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玉米是柘城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 5.33万hm2左右,随着各项配套栽培技术的落实,近几年单产、总产持续增高,为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在农技服务过程中,发现部分群众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防治不及时、对各种病虫害症状辨别不清等现象,为帮助广大农民识别玉米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现将柘城县发生较为普遍的几种病虫害发生症状及防治技术简述如下。 1 主要病害及防治危害夏玉米的病害主要有粗缩病、褐斑病、 茎腐病等 [1] 。 1.1粗缩病 近几年来玉米粗缩病发生较为普遍,特别是大蒜茬、玉油菜 茬发生较为严重。病株在 5?6片叶时,叶背部叶脉上产生长短不一的蜡白突起,叶色浓绿、宽短、硬脆,叶片用手擦有一种粗糙感,病株节间明显缩短,严重矮化,上部叶片密集丛生,呈对生状。 防治方法:玉米粗缩病主要由灰飞虱传播,在防治时要适时 调节玉米播期,使玉米苗期错开灰飞虱的盛发期。在玉米出苗前后,用 2.5%联苯菊酯 2 500 倍液或 10%吡虫啉 1 500倍液喷雾防 治 1? 2 次,并结合玉米苗期间苗去除病株 [2] 。 1.2褐斑病 玉米的叶片、叶鞘及茎秆都可受到褐斑病危害。染病后先在

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以叶和叶鞘连接处病斑最多,常集中成行,最初为黄褐色或红褐色小斑点,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到梭形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叶片上病斑白色透明,在叶鞘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叶细胞组织呈坏死状,散出黄褐色粉。茎上染病多发于节的附近。 防治方法:预防褐斑病主要注意选种耐病品种,并实行 3 年 以上轮作,在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组织并深翻土壤。施肥要施足底肥,适时追肥,一般在玉米四至五叶期追施苗肥,可追施尿素或氮磷钾复合肥 150?225 kg/hm2。药剂防治可在玉米四至五片叶期,用 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 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 1 000 ?1 500 倍液喷雾。 1.3弯孢霉叶斑病 弯孢霉叶斑病又称黄斑病,全生育期各叶均可感病,高峰期在8月下旬,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25?35 C)。抽雄期易感病,普遍表现为褪绿水清小点,后扩为卵圆、椭圆形,中白周褐色。 防治方法:预防此病结合褐斑病用药,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 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 1 000 ? 1 500 倍液,另加 5%代森锰锌,每隔 7 d 用药 1 次,连续用药 2? 3 次。 1.4茎腐病 茎腐病为全株表现症状的病害,在玉米乳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期,一般由下部叶片向上逐渐扩展,呈现青枯状,有的病株在雨后出现急性症状,全株急骤青枯,病株茎基部变软,内部空松,遇风易倒折。剖茎检查,骨部空松,茎基部可见到红色病症。

玉米制种技术

玉米制种技术 玉米制种技术 1隔离 玉米楼盘制种地块必须与其它玉米种植隔离,防止其它(非繁育的自交系或杂交种的)地块玉米花粉在玉米开花授粉期间传入育苗地块以保证玉米种子的纯度。 1.1空间隔离 制种宗地空间隔离不得少于500米,隔离区内不得种亦不得其它玉米。1.2时间隔离:授粉期错开时间错开不得少于15天。 1.3屏障隔离:就是借助山谷、树林、村庄等自然屏障或人为设等措施防止其它玉米花粉在玉米开农牧花授粉期间传入制种地块。 2整地施肥2.1整地 耕层深度应不低于25cm应深耕细耙,整平耙匀,上虚下实。2.2施肥 应根据宅基地肥力状况施肥,一般667施有机肥201*kg;基肥667施复合肥25kg、尿素10-15kg。 3播种 3.1品种选择 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适宜本地种植的品种。3.2播量播期 春季制种适宜播期为5月,地膜覆盖可提前10-15天;夏季养羊适宜播期为7月下旬。母本每穴2粒种子、父本每穴3粒种子,覆土厚度2-3cm。 3.3播种墒情

播种之时土壤墒情要好,土壤湿度差时要造墒播种。3.4株行距 母本株距22-23cm,父本株距25cm,父、母本行距均为60cm左右。母本667密度4000株左右,父本667密度1000株左右。 3.5父母本行比:数目父母本行数比例一般为1:4-5。4田间管理 4.1间定苗 4叶期应间苗,5-6叶期应定苗。4.2追肥 应在大喇叭口期667追施尿素20kg。4.3去除杂株 应分别在4-5叶的苗期和抽雄前检查田间杂株,在雄穗散粉前彻 底去除杂株,杂交制种田制及杂株率不超过0.3。 4.4去雄 在母本抽雄前5-7天开始去雄,要求带2片顶叶去雄,杂交制种 田在抽雄前几天和抽雄始期、盛期、末期分几次进行母本调查,分别 求解出去雄不及时、不干净和未去雄的百分比,以平均数则表示,母 本散粉株率不得约2。 4.5人工辅助授粉 在散粉期每日上午9-11时,使用弥雾机吹动父本,或使用茀蕨拉 绳等方法振动父本以辅助授粉,必要时可以人工传粉辅助授粉。 4.6浇水拔节后需水量猛增,泥炭应视土壤墒情及时浇水。多雨年份还要注意排涝。5花期的预测与更动 5.1花期预料方法 叶片比较法:基因型先观察两个亲本在当地的总叶数,生长期间 调查制种田块两亲本的实际叶片数,如果母本比父本中途发育1-2片叶,丫蕊可算就能比父本提早开花2-5天,这就符合母本等父本的原则。大多数亲本自交系叶片增长速度相近。只要生长年后,尚未长出 的母本叶片比父本少1-2叶,就表示两表示亲本的花即便相遇。否则 可能将不能相遇。

玉米制种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制种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1.玉米瘤黑粉病 1.1症状特点及发病规律此病是局部侵染病害,凡具有分生能力的任何地上部分幼嫩组织,如气生根、茎、叶、雄穗、雌穗等都可以被侵染发病,形成大小形状不同的菌瘤。雄花大部分或个别小花形成长圆形或角状菌瘤;雌穗发病在果穗上半部或个别籽粒上形成菌瘤,严重的全穗形成大的畸形菌瘤。菌瘤外表是一层银白亮膜,有光泽,内部白色,肉质多汁,以后遂渐变成灰白色,后期变成黑灰色,最后破裂,散出大量黑粉(即冬孢子)。病菌以冬孢子在土壤中、地表、粪肥上及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种子表面带菌对病害的远距离传播有一定作用。此外,病菌也能从伤口侵入。冬孢子在玉米生育期内可进行多次再侵染,在玉米抽雄期蔓延最快,形成发病高峰,直到玉米成熟后停止侵染。 1.2发病环境条件玉米在全生育期内都可以感染瘤黑粉病,尤其以抽雄前后一个月内为盛发期,如遇干旱,又不能及时灌溉,造成生理干旱,抗病力弱,利于发病;苗期高温多湿、人工去雄作业、虫害及暴风雨过后,造成大量伤口,都会严重发病;连年制种田及高密植田或灌溉时间间隔长,造成水分时少时多,以及偏施过量氮肥,都会削弱植株抗病力,使病害发生较重。品种抗性:一般紧凑型品种较抗病,披散型品种抗病差;硬粒玉米较抗病,马齿型次之。 1.3防治方法:防治此病采用减少菌源、选用抗病亲本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1.3.1 减少病源彻底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带出田外深埋;进行秋深翻整地,把地面上的菌源深埋地下,减少初侵染源;避免用病株沤肥,粪肥要充分腐熟。与非谷类作物轮作倒茬2~3年。 1.3.2 利用抗病自交系用于生产,选用抗病品种,尽量选择紧凑型品种、硬粒型品种。 1.3.3化学防治:用含有粉锈宁成分的种衣剂包衣或拌种;在可见叶10—12叶喷施好立克3毫升/亩,喷施2次;或在玉米抽雄前喷50%多菌灵150克/亩或5%福美双150克/亩,防治1~2次,可有效减轻病害。 1.3.4 加强栽培管理,根据品种特性合理密植,提高田间通风透光性,避免偏施、过施氮肥;灌水及时,特别是抽雄前后易感染期必须保证水分充足;及时彻底防治玉米螟等害虫;人工去雄尽量不要造成大的伤口,均可减轻病害。 2.玉米红蜘蛛 2.1症状及发生规律:红蜘蛛一般在抽穗之后开始为害玉米,红蜘蛛刺吸作物叶

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玉米栽培技术操作要点 针对我区去年夏秋连旱,土壤封冻时底墒严重不足,将会影响今年春播生产的不利条件,建议今春玉米种植要以保墒耕种为主体,力争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为全年农业丰产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整地方法:(一)顶凌耙耢:四月初土壤解冻3-4公分昼消夜冻时,对秋整地未起垄地块开始顶凌耙耢保墒整地,以后每消一层耙一层,交错进行,切断毛管水,使化冻后的土壤水分蒸发损失减到最小。(二)原垄卡种:原垄卡种最好有深松基础,首先要用深松铲勾一下,播前耢掉豆茬把玉米卡种到暄土层,防止有豆茬时卡种漏风。用沉些的木房子或5个粗的角铁做成复式耢子(五层或三层),达到把垄耢平,垄形还有耢掉茬子的程度。 二、播种及准备:(一)芽试:准备工程细沙和花盆,大盆100粒,小盆50粒,上覆2公分沙子,用笤帚挡一下水,用塑料薄膜盖上,三天露锥浇点水,5-6天查苗,达到芽率即可使用。(二)播量:精品德美亚每平方米10粒,即65公分垄15公分1粒,普品每平米11粒,即14公分1粒。(三)播深:3-5公分。土壤水分特别好,3公分都是湿土时,就播3公分;里头有干土,就播5公分,要播到湿土上;如果干土层太深,要在播种器前面带个铲把干土刮掉,保证种子播到湿土上,否则出苗不齐。(四)播量调试:窝闫式播种机不用玉米排种,把排种刀拿掉,用大豆排种轮单粒下种,调整到要播的量,有的13,有的16即可。有条件的可用30%石墨粉+70%滑石粉拌种,60斤种子拌0.7公斤,增加种子滑度,保证播种量。注意限定播种速度,保证与试播时一致,速度过快容易洒不出种子。(五)肥料准备:公顷施肥量二胺200公斤+尿素300公斤(100公斤用作种肥、200公斤用作追肥)+50-100公斤硫酸钾+15-20公斤硫酸锌。其中种肥施入种下3-5公分;注意沙土地、高岗地多施氮、钾肥,相应减磷肥,洼地增施磷肥。(六)注意进行田间检查:播种时看小轮压过之后的米间落粒是否10粒查播量;用小铲切一下横断面,查播深是否3-5公分,施肥深度是否种下3-5公分。 三、田间管理:(一)播后苗前封闭灭草。最好随时播随时打药,正好土壤湿乎,播种覆土是可预留1-1.5公分覆土量,播时浅点。用2,4-D、玉农乐、嗪草酮等。(二)机械灭草。草一见牙就可进行。(三)垄沟深松。分两次进行,第一次12公分,第二次10公分,加起来25公分,可有效防止雨水地表径流,实现蓄水保墒。(四)中耕。要求三次,6叶前全部完成。第一次开口垄,以不压苗为宜,限制速度;第二次碰头土,用夹犁进行;第三次封严土,玉米5-6叶时进行,需尽量多上土。(五)根际追肥。结合三次中耕进行,在两个翼铲之前卡一道夹子,距苗2-3公分冲个沟,使肥随管下来时落在沟里,一上土正好盖上,追肥深度苗下5-7公分。(六)人工拿大草。大的苍耳、灰菜、苋菜等用刀割掉即可,以防草籽形成影响下年。(七)化控矮化。打矮壮素的关键时期是:玉米10叶—大喇叭口期(张开没有形成),切忌棒上叶没分出来时用药。(八)防大斑病。玉米高70-80公分左右,车最后能进地时多喷施多菌灵、百菌清等预防。 四、收获。可机械收棒、秸秆粉碎;有条件上烘干塔的可直接首粒;水分过大的可上冻后收获,但注意上冻后收获易影响下年整地。

玉米制种技术

实习总结 酒泉先锋种业 武腾 系别和班级: 农业系 10作物生产技术 实习时间: 2012年4月二十日到2012年十月二十日实习地点: 酒泉先锋公司三坝基地 校外指导教师: 牛字强

目录 一、实习公司简介 二、实习基地 三、实习感受 四、实习内容 1、选地隔离 2、确定玉米制种播期与父母本合理错期 3、制种地播种技术 4、花期预测及其调节 5、田间管理及严格去杂去劣 6、母本严格及时去雄 7、父本的砍除 8、抓好病虫害防治 9、收获与晾晒

一、实习公司简介 公司概况 登海先锋种业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由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登海种业”)和美国杜邦公司所属先锋海外公司“先锋”)共同投资组建的合资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注册资本668万美元。其中,登海种业占51%股份;先锋公司占49%股份。公司的注册地点为山东省莱州市,另在北京注册有北京分公司,负责运营管理和对外联络;在甘肃省酒泉市注册有生产性的分公司,并建立了一个大型现代化种子加工厂。 酒泉分公司 酒泉分公司是公司的生产性分支机构,设于甘肃省酒泉市,占地面积150亩,包括一个全自动化的种子加工厂、高标准的种子检验室和办公区。种子加工线的主要仪器和设备均从国外进口,选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型。种子加工工艺和流程包括果穗烘干、脱粒、精选、分级和种子包衣包装。建厂工作现已完成大部分主体工程。 二、实习基地介绍 三坝基地:占地面积五千亩,共六个生产队。基地一个主任,五个老技术员,四个实习生。我所管辖的队是一队,总面积九百亩,一共五十二户农户,除了我还有我师傅牛自强,也就是我的指导老师。 三、实习感受 半年的时光在我们的一生中有时候很短有时候很长,当你漫不经心时它很长,可当你仔细去度过每一天时它是短暂的,我在酒泉实习半年学到了很多,经历了很多,这些经历都是在学校中无法涉及的存在,我感谢学校能给我这个机会,我相信在未来当我迷茫时,那些帮助我的人的话语会像幻灯片一样在我脑海中飘荡激烈我勇往直前,给我坚持下去的信念。 四、实习内容 1、选地隔离 配制杂交制种的地块称为杂交制种的隔离区。隔离区除了保证隔离安全外还应选用土质肥沃地力均匀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地块。可保证植株生长整齐抽雄一致便于田间去杂和母本去雄在短期内完成并保证质量。 安全隔离室在隔离区的四周一定距离内不得种植其他品种的玉米以防止外来花粉的串杂。自交系繁殖隔离不能少于400米双交制种区不能少于300米南北向150-200米。在多风的地区特别是隔离区设在其他玉米的下风处或地势低洼的地方应加大隔离区。 时间隔离是把隔离区制种玉米的播期与领近周围其他玉米的播期错开。 一般春播玉米错期35-40天但要依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灵活掌握。

杂交玉米的制种技术要求

2014年杂交玉米的制种技术要求 在总结历年制种的基础上,以确保种子质量为核心,以提高制种产量的效益为目的,以标准化管理的手段,特制订如下技术措施。 一、区域与隔离要求 1、区域:制种应选择在水利条件良好,能排能灌的中上等肥力田块,杜绝用下等肥力、低洼积水的田块制种,制种区域要求连片集中,杜绝插花种植和分散种植。 2、隔离要求:制种区域周围要求上风500米,下风300米内不得种植其他玉米,做到安全隔离。 二、适时播种 1、抓住播种节令:以自然村为单位,统一播种期,缩短播种时间,3月20前播种,47日内结束,必须在4月20日前播种完毕。 2、提高播种质量:为确保种子出苗关,要求父本每塘播种3-4粒、母本每塘播种3-4粒;旱地做到墒平土细,水田开沟埋墒达到排灌自如;坚持拉线打塘,消灭底下害虫以及防除杂草。 3、种子处理:严格筛选亲本种子,去除杂粒、霉烂和不能发芽的籽粒。 三、标准化种植 1、种植规格:南北向开墒,宽、窄行种植,110-120厘米下线,线两边打塘,大行80厘米,行距40-50厘米左右。 2、行比:行比要求5:1,副本单行种植。杜绝乱种现象。 3、花期调解:父本提前5-7天播种,然后在播种母本种子时必须喷洒敌杀死、异草净,然后盖膜,出苗后及时破膜、封口。(每户可以在自己田块边缘地多种植一些父本以便产量的提高)。 四、严格除杂 除杂分三次进行:第一次结合定苗除杂,原则上去大、小苗,每塘

留两苗;第二次在抽雄前组织专人进行除杂;第三次在收获时严格筛选除杂。 五、去雄、授粉 1、去雄:采用2-3片叶超前去雄,要求去雄期间田间看不到母本熊穗,做到及时、干净、彻底、不留尾巴,无残枝存在。 2、授粉:母本开始吐丝后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可以授到花丝萎焉为佳。 六、彻底砍除父本 散粉结束后,及时、彻底砍除父本,坚持父本花粉散完一批砍除一批,不留隐患。 七、科学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1、科学施肥:播种前一个月以农家肥2000-2500公斤/亩,拌磷肥50公斤混合、堆沤后作底肥,播种时全部采用复合肥20公斤/亩作种肥,做到种、肥分开;认真做好看田、看苗施肥,苗期以中耕管理为主,不施提苗肥,拨节孕穗期间应根据长势、长相施肥,一般每亩施碳铵20公斤,并拌磷肥40公斤,钾肥5公斤,中上等等肥力田块,叶色浓绿可以不施。 2、病、虫害防治:整个生育期间必须以防治锈病为中心,做到统防统治,特别处于拔节期间孕穗期必须防治锈病2-3此,采用三唑酮20%乳油喷洒。注意防治茎腐病,玉米螟,蚜虫,粘虫等病虫害。 八、收贮与收购 1、收贮:选择晴天,适时收获;及时晾晒,防止霉烂。 2、收购:晒干后及时、足额交售种子;收购时按国家质量标准,纯度、水分、发芽率任何一项指标达不到国家标准,均不予收购入库。 云南京滇种业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四月一日

玉米制种技术

近年来,每年都有一大批杂交种因质量不达标而报废处理,严重影响了制种户的积极性和种子经营单位的经济效益,杂交玉米种子质量滑坡现象严重。在大田玉米生产上,常常因种子质量低劣使得杂种优势减弱或丧失,用种户与种子生产单位因质量问题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既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又影响种子生产单位的效益与信誉度。玉米制种只有严格遵循制种技术规程才能生产出高产优质的种子。 1 制种前的准备 1.1 隔离区选地与隔离配制杂交种的地块称为杂交制种隔离区。隔离区的数目因繁殖类别而不同。配制单交种,需设置三个隔离区,即二个自交系繁殖区和一个杂交种制种区;配制三交种需设置三个亲本自交系繁殖区,但是在配制单交种及三交种时,隔离安全,母本去雄及时、彻底,而制种区的父本自交系也可以继续使用,只需三个隔离区即可。配制双交种需四个隔离区。为保证隔离区制种安全,其隔离的方法一般分为空间隔离、时间隔离、障碍物隔离。 空间隔离:就是在隔离区的四周一定距离内不许种植其他品种的玉米,以防外来花粉的串杂。自交系繁殖隔离区空间隔离应不少于500m,单交制种区不少于400m,双交制种区不少于300m,南北向150~200m。在多风地区,特别是隔离区设在其他玉米的下风处或地势低洼处,应适当加大隔离距离。 时间隔离:就是把隔离区制种玉米的播种期与邻近周围其他玉米的播期错开,一般春播玉米错期35~40天,夏播玉米错期25~30天,但要依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灵活掌握。 障碍物隔离:就是利用山岭、房屋、林带等自然屏障当作隔离带,达到防止外来花粉串粉混杂的目的。也可以在隔离区周围种植高梁、麻类等高秆作物隔离,但高秆作物的行数不宜太少,自交系繁殖区,高秆作物行数不少于100行,制种区在50m以上,且高秆作物应适当早播,加强管理,以保证在玉米抽穗时高秆作物的株高超过玉米的高度。也可种植父本行带(30行、行距0.75m)当作隔离。 隔离区除了保证隔离安全外,还应选用土质肥沃,地力均匀,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旱涝保收的地块,保证植株生长整齐,抽雄一致,便于在短期内完成田间去杂和母本去雄,并保证质量。 1.2 制定播期调节预案在详细调查父母本花期的基础上,合理制定父母本播期预案;以确保花期相遇,这是制种成败的关键。花期相遇是指母本的吐丝期与父本的散粉期相遇。如果双亲花期相同或母本花期比父本早2~3天,父母本可同期播种;如两亲的花期相差在5天以上就需要调节播期,使其花期相遇。调节方法是,选播花期较晚的亲本,隔一定天数,再播另一亲本。如果母本吐丝盛期比父本散粉盛期早2~3天,则是最理想的花期相遇,这是因为母本花丝的生活力一般可以保持6~7天,而父本散粉时间较短,(一般4~5天,同时花粉在田间仅能存活数小时),因此调节播期要掌握“宁可母等父,不要父等母”的原则。应当注意的是,双亲花期相差的天数,并不等于播种期相差的天数,因为早播的亲本,由于前期温度低,生长慢,所以错期的天数应比花期相差的天数多几天,一般是父母本播期相差的天数是花期相差天数的1.0~1.5倍,如果双亲花期相差6~7天,则播期要错开12~14天。 父母本播种期调节的方法是根据两个亲本的生育期的相差天数和叶片数来进行,即:若父本比母本抽穗期早,父母本错期播种相差天数应该是父、母本抽穗期相差天数加上4~5天。但是根据生育期来调节播期往往受天气变化、耕作条件的影响,不够十分准确,而根据父、母本的叶片数来调节播种期比较可靠。比如:两个亲本全生育期的叶片总数相同,则先播母本,等母本出苗长出1~2片叶时再播父本,便可保证花期相遇;若父本比母本抽穗晚,则就早播父本,早播的天数应是两亲本抽穗期相差天数再减去4~5天;若父母本生育期基本相同,可将母本早播3~4天或者把母本种子浸种8~12小时,再与父本同时播种。

玉米常见的十大虫害汇总

玉米常见的十大虫害汇总 1、玉米蓟马蓟马在玉米上发生 2 代,行孤雌生殖,主要是成虫取食玉米造成为害,主要是苗期为害重,玉米和中茬玉米在6 月下旬已过心叶期或心叶末期时,蓟马便转向处于苗期的夏播玉米和高梁上为害。形态特征雌成虫分长翅型、半长翅型和短翅型。体小,暗黄色,胸部有暗灰斑。前翅灰黄色,长而窄,翅脉少但显着,翅缘毛长。半长翅型翅长仅达腹部第 5 节,短翅型翅略呈长三角形的芽状。卵肾形,乳白至乳黄色。若虫体色乳青或乳黄,体表皱榴有横徘隆起颗粒。蛹或前'蛹'体淡黄色,有翅芽为淡白色,蛹块羽化时呈褐色。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合理密植,适时浇灌,及时清除杂草,有效减轻蓟马为害。(2)药物防治:当蓟马为害严重时应及时喷施药剂进行防治,可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 倍液,或22%毒死蜱.吡虫啉乳油2500 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 倍液喷雾。(3)人工防治:对于已形成“鞭状”的玉米苗,可用锥子从鞭状叶基部扎入,从中间豁开,让心叶恢复正常生长。 2、黏虫玉米黏虫为迁飞性、暴食性害虫,为当前玉米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黏虫食性很杂,尤其喜食玉米叶片,使之形成缺刻,大发生时常将叶片吃光,仅剩光秆,造成绝 收。危害特点黏虫繁殖力强,产卵部位有选择性,在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上卵多产在枯叶尖部位。幼虫孵化后,集中在喇叭口 内取食嫩叶叶肉,3 龄食叶成缺刻,5 龄食量最大,可将叶片

吃光。在玉米上多栖息在喇叭口、叶腋和穗部苞叶中。有假死性,3龄后有自残现象,4 龄以上能群集迁移扩大危害。幼虫取食活动以傍晚、清晨及阴雨天最盛。成虫喜取食蜜源植物,对黑光灯和糖醋酒混合液有很强趋性。黏虫喜温暖高湿条件。降雨一般有利于发生,但大雨、暴雨和短时间的低温,不利于成虫产卵。生长茂密、地势低、杂草多的玉米田发生重。防治方法(1)药剂防治:在黏虫幼虫3 龄前每亩用20%杀灭菊酯乳油 15~45 克对水50 公斤喷雾,或用5%灭扫利1000~1500 倍液,或40%氧化乐果1500~2000 倍液,或10%大功臣2000~2500 倍液喷雾防治。 (2)生态防治:在低龄幼虫期以灭幼脲1~3 号防治,不杀伤天敌,对农作物安全,用量少不污染环境。在黏虫羽化盛期用黑光灯和糖醋酒混合液诱集成虫。3、玉米粘虫玉米粘虫是一种玉米作物虫害中常见的主要害虫之一。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行军虫,体长17-20 毫米,淡灰褐色或黄褐色,雄蛾色较深。以幼虫暴食玉米叶片,严重发生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一年可发生三代,以第二代危害夏玉米为主。天敌主要有步行甲、蛙类、鸟类、寄生蜂、寄生蝇等。形态特征卵长约,半球形,初产白色渐变黄色,有光泽。卵粒单层排列成行成块。老熟幼虫体长38mm 。头红褐色,头盖有网纹,额扁,两侧有褐色粗纵纹,略呈八字形,外侧有褐色网纹。体色由淡绿至浓黑,变化甚大;在大发生时背面常呈黑色,腹面淡污色,背中线白色,亚

简述杂交玉米制种应掌握的技术要点

简述杂交玉米制种应掌握的技术要点 邮寄地址: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新西南巷6号南阳市种子技术服务站 简述杂交玉米制种应掌握的技术要点 王华 河南省南阳市种子技术服务站河南省南阳市473000 摘要:本文从杂交玉米制种的播前准备、确定播期、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在实际生产中杂交玉米制种应掌握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并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杂交玉米、制种、综合管理技术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玉米育种和生产实践表明,通过玉米杂交制种推广品种可使玉米产量增加43%~60%,真正掌握和确保杂交玉米制种环节,从而为提高生产打下坚实基础做好铺垫。 1.播前准备 1.1选好制种田,做好安全隔离 制种田是玉米杂交种生产的源头,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层肥沃、排灌方便、集中连片的田块,在实际生产中,充分利用时间、区域差异相结合。空间隔离要求制种区与其他玉米田块的空间拉开一定距离,时间差异要求两种玉米种植期拉开一定时时间,一般春天大概拉开35d左右,夏播错开25d左右。屏障是利用自然山川林带等作为隔离带。 1.2选种 为保证播种质量,要筛选出特大粒、秕粒、破碎粒和霉粒,播种前选择晴天晾晒2~3d,以提高种子发芽力。 2.确定父母本播种期、确保花期相遇 2.1播种期确定要以“母本雌花抽穗,父本雄花散粉”为原则,使母本抽丝盛期与父本散粉盛期相遇。两亲本花期一致或母本抽丝比父本早3d的可同时播种;父本开花散粉比母本早7~10d的应先种母本,10~15d后种父本,或母本1叶1心和2叶1心时再播种父本;父本开花散粉比母本抽丝迟7~10d的,父本应早播5~7d或父本浸种后和母本同期播种;父本可分2期、3期播种以延长父本散粉,以确保授粉提高结实率。 2.2父本与母本的种植比例 为使父本有充足的花粉提供给母本,应根据父、母本株型确定适宜的行比,一般来说杂交种的父本花粉量比较大,父母本的种植行比例可安排在1:4或1:5;若父本植株较高,花期较长,花粉量较大,父母本的种植行比可以扩大到1:7~1:8;若父本花粉较少,父母本的种植行比可减少至到1:2~1:3。 3.田间管理 3.1苗期管理 在三叶一心时间苗,五叶一心时定苗,定苗时去掉病苗、弱苗、小苗、畸形苗,留生长健壮、均匀一致种苗,母本亩保苗4500~5000株左右,父本亩保苗1000~1200株。保证育苗生长,防虫防害。 3.2穗期管理 3.2.1去杂去劣:是保证杂交玉米种子纯度一个重要环节,在拔节期至抽穗期去杂,尤其要注意去除父本杂株,俗话说“母本杂一株,父本杂一片”。拔节期除杂要拔除不良苗种,尽量做到田间植株保持高度一致。抽雄初期去杂,在抽雄前后逐株根据株型、叶片长短、花丝颜色、花药色泽去掉特殊的变异株、可疑株。

制种玉米技术要点

制种玉米技术要点 一、选地隔离 杂交制种田与生产田不同,它的四周必须有严格的隔离区,这是保证杂交种子纯度的前提。隔离分为空间隔离、时间隔离和障碍隔离。 1、空间隔离在生产实践中,多数利用山区等自然条件,进行空间隔离,保证了种子纯度上更安全更可靠。隔离应严格按标准进行,根据国家标准,采用空间隔离时,杂交玉米制种田与其它玉米花粉来源地水平距离应不少于300米;甜、糯玉米和白玉米应在400米以上。在多风地区,特别是隔离区设在其他玉米的下风处或地势低洼处,应适当加大隔离区。 2、时间隔离时间隔离就是采用提前或延迟播种的方法错开制种田母本的吐丝期和邻近玉米的散粉期,以达到安全隔离的目的。一般情况下,春播玉米约需错期40天,夏播玉米错期25—30天左右。 3、屏障隔离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高杆作物隔离,即在四周种植高杆作物(如高粱、红麻)形成人工屏障进行隔离。制种区应在50米以上,自交系繁殖区100米以上,高杆作物应比制种田早播10—15天。另一种是自然屏障隔离。如利用山岭、房屋、林带等自然障碍物作隔离,达到防止外来

花粉串粉混杂的目的。 二、整地施肥, 1、整地、施肥是播种前的必备工作,也是基础性工作。制种田应选择无检疫病害、地势平坦、地力均匀、土质肥沃、排灌方便、集中连片的耕地。充分了解土壤养分情况,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确定施肥种类和数量。近年来,玉米制种田重茬较严重,土壤中某些营养元素严重缺乏,施肥应当注重针对性,避免盲目性。 三、规格播种 玉米制种的播种工作是整个制种工作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严格按技术要求进行。 (1)调节父母本花期:制种区父母本花期相遇是制种成败的关键,花期相遇是指母本的吐丝期与父本的散粉期相遇,如果双亲花期相同或母本花期比父本早2—3天,父母本可同期播种,两亲的花期相差在5天以上就需要调节播期,先播花期较晚的亲本,隔一定天数,再播另一亲本。如果母本吐丝盛期比父本散粉盛期早2—3天,则是最理想的花期相遇,这是因为母本花丝的生活力一般可以保持6 天,掌握“宁可母等父,不要父等母”的原则。应当注意的是,双亲花期相差的天数,并不等于播种期相差的天数,因为早播的亲本,由于前期温度低,生长慢,所以错期的天数应比花期相差的天数多几天,一般是父母本播期相差的天数是花期相差

种植玉米的技术要点

种植玉米的技术要点 1.单粒播种:精品种子质量高,机播建议精量播种,亩播5000-6000粒,仍然要间苗,如何使用单粒点播专用播种机亩播4400粒 即可,不用间苗。 2.按照要求的密度定苗。很多人不舍得间苗,造成密度过大,使得田间表现不佳,黑龙江一般种植密度亩保苗3300-3500为宜。 3.增施磷钾肥:玉米高产要求有相应的养分、水分供应,建议使用10公斤的二胺和钾肥做底肥或苗期施入,可以促苗早发,提高抗 逆性,为高产打下基础。 4.加强中后期管理:要重视大喇叭口肥的施用,建议每亩施用尿素25公斤以上。如果土壤干旱,施肥要结合浇水。 5.适当晚收:玉米完全成熟之前收获会降低籽粒重,造成严重减产,因此要等玉米完全成熟时收获,以提高千粒重,提高玉米品质,最大程度地获得好的产量。 1种植地选择 玉米植株高大,具有水肥需要量大且不耐涝的特点。因此,种植玉米最好选择土质疏松、通透性、排水性能良好的肥沃土壤。砂质 土虽然通透性好,但肥力差、水肥保蓄能力弱;黏土则通气性不好, 整地质量差,不易耕作。理想的土壤是壤质土壤。另外,玉米的耐 盐能力弱,当全耕层土壤全盐量达0.41%、氯离子达0.061%时,生 长不良。因此,盐碱较重的土壤,要进行改良。 2整地 为打破前犁底层,为根系生长提供适宜的土壤条件,前茬收获后深耕灭茬,耕深为23~27cm,随后进行镇压耙耱,以保证田面平整, 提高土壤蓄水保墒的能力。如果水利条件好,可在土壤上冻前进行

1次灌溉,一方面可以通过冻融交替来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另一方面可以调节用水高峰,以利于春耕整地 播种。 3底肥施用 一般而言,高产玉米应基肥与追肥相结合,即氮肥总用量的40% 用于基肥,而磷、钾肥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因为氮肥是速效肥料, 而且玉米在整个生育期都需要吸收氮素;而磷肥属缓效性肥料,其有 效养分的释放速度比较慢,在施入土壤后不仅能满足当季作物的需要,而且其肥效还可以维持3~4年;钾肥虽是速效肥料,但由于玉米 植株在苗期对K的吸收速度比较快,在吐丝后玉米植株基本停止对 K的吸收,所以氮肥宜用于基肥,磷、钾肥宜一次性施入土中。 玉米目标产量为11.25t/hm2的地块施有机肥37.5t/hm2,施化学 肥料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分别为675~900、1200~1500、 300~450kg/hm2.其中,尿素、硫酸钾也可分别用碳酸氢铵、氯化钾 进行代替,用量分别为1800~2250、225~375kg/hm2.另外,生产上 可施用锌、锰、钼、硼等微量元素肥料,防止玉米发生缺素症。各 微量元素的施用方法具体如下:作基肥时锌肥用量为 15.0~22.5kg/hm2,锌肥在土壤中的残效期较长,一般每隔2~4年施 用1次即可。玉米质量检测表明,锌对玉米的品质有负影响。因此,如果土壤不缺锌,尽量避免施用锌肥。钼肥可施用含钼10%的钼酸 盐下脚料7.5~15.0kg/hm2;硼肥主要用作基肥,用量为15kg/hm2;锰 肥一般用含硼工业矿渣,用量为75~150kg/hm2.操作时将其与其他 基肥同时撒入土壤表面,再通过耕地翻入土中即可。 4品种选择 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差异较大,选择品种时要注意品种的适宜种植范围,在保证玉米全生育期为无霜期条件下,尽量选用生育期较长、优质、抗当地主要病虫害的品种。另外,为满足市场对玉米的 不同要求,根据生产目的选择不同用途的良种。 5种子处理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

课程安排1.玉米杂交种生产技术操作程序2.玉米杂交制种田的播种3.玉米制种田去杂去劣 4.杂交制种田的母本去雄 5.玉米大面积制种田实地参观与调查 6.玉米制种田材料收获 成绩考核100=平时表现40分+实验报告60分平时表现:出勤、迟到、早退情况及田间操作等实验报告:包括实验题目、实验时间、实验地点、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回答问题、收获与体会等。 实验一、玉米杂交种生产技术操作程序 试验目的:通过对玉米杂交种生产技术操作程序的学习,初步了解玉米杂交种生产的各主要环节,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内容玉米杂交种生产必须保证质量(纯度、发芽率、净度、水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玉米杂交种制种的产量,为了提高制种质量和产量,在整个杂交制种过程中,必须做到安全隔离,规范播种,严格去杂去劣,做好花期预测及调节,及时去雄,收获前和收获后要及时降水,种子收获后正确存放,避免混杂。 一、安全隔离 隔离方式有空间隔离、时间隔离、屏障隔离与作物隔离四种。隔离区采用四种隔离方式的安排方法如图所示。 为确保隔离区安全,在春玉米区一般采用空间隔离的方法。制种田除了要符合安全隔离条件以外,还要求土壤肥沃,旱涝保收,田块成片、方整。同时,管理要精细,力求达到高产。 二、规范播种 ? 种子处理:播前对亲本种子进行精挑细选,挑出与亲本种子不一样的种子,挑选后晒种,包衣或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

(二)播种: 地温要求:播种应在5厘米土层,低温稳定在10-12℃时进行;播期:一般在沈阳地区4月20日-5月15日,最适在4月25日-5月5日;在地温允许情况下,尽可能早播。覆土:5cm;种肥分开:以防烧种;? 踩好底格子与顶格子:保证出苗。错期播种:制种田要根据父母本的生育期调整播种期,一般做法是按正常播期播种母本,错前或错后分两期播种父本 (三)调节播期 ? 制种区父、母本花期相遇,是玉米杂交制种成败的关键。父、母本花期相遇的标志是:母本雌穗抽丝比父本雄穗散粉早2-3天。当父、母本的花期协调,达到良好的杂交结实效果,则可以同期播种,不必调节播期。如母本开花期过早或比父本晚,就必须调节播种期。实行错期播种,要先播开花较晚的亲本,隔一定日数再播另一个亲本。错期播种的天数,因杂交组合杂交亲本生育期早晚、播种季节的天气情况、土壤等条件而异。对新引进的杂交种,必须事先了解和掌握双亲在当地生长发育进程及开花习性,确定错期,才能大面积制种,否则会由于父、母本花期不遇或错期不当造成杂交制种失败。 (四)调节播期的方法 ? 父、母本花期相差3天以内,生育期长的亲本在播种前一天晚上浸种与另一亲本同期播种。 ? 父、母本花期相差3天以上错期天数,按父、母本花期相差天数乘以1.5-2.0,所得的乘积即错期天数。 ?

夏玉米的种植技术要点

夏玉米的种植技术要点 一、整地 夏玉米在前作收获后,抢时早播是关键,一般不要求深耕,这是因为深耕后,土壤沉实时间短,播种出苗遇雨土壤塌陷,易引起倒伏及断根;且深耕后土壤蓄水多,遇雨不能及时排除,容易发生涝害,发生黄苗、紫苗现象,造成减产。我省夏玉米种植区,耕地深度以13-17厘米为宜,或趁墒免耕直播,出苗后灭茬。 二、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包括晒种和浸种。种子经过精选后(剔除混杂、小秕、病虫籽),种前选晴天晒2-3天,利于提高发芽势,提早出苗,减轻黑穗病。浸种可促进种子发芽

整齐,出苗快、苗齐。方法有冷水浸泡12-24小时;50℃的温水浸泡6-8小时;500倍磷酸二氢钾液浸泡8-12小时,均可达到同样的效果。浸种时注意,饱满硬粒型种子时间可长些,秕粒、马齿型种子宜短。没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在旱地播种不用浸种,以防土壤干旱影响出苗。浸过的种子要摊晾,阴干后用药剂拌种,如用40%乐果乳油1公斤,对水6公斤,拌种200公斤,可防治各类地下害虫;用种子量0.05%的硫酸铜粉末拌种可防治黑粉病和丝黑穗病。 三、适时早播 玉米播种有“春争日,夏争时”、“夏播争早,越早越好”的说法。我省的夏玉米播种时间一般在5月底至6月上中旬。玉米对温度的反应很敏感,灌浆期最适宜的日平均温度应在23℃左右,而安徽省9月中下旬的日平均温度已降到20℃左右,对灌浆不利。为满足玉米各生育阶段对温度要求,必须使其提前进入灌浆期,适时提早玉米播种期,以减轻和预防后期低温危害。 四、提高播种质量 1、适当增加播种量。“有钱买种,无钱买苗”,增加播种量是留壮苗、保密度的基础。玉米的每亩播种量要根据计划密度、播种方式、种子大小、发芽率高低、土壤情况以及地下害虫情况而定。相同密度,条播比点播的播种量要大;种子大或发芽率低的播种量要大;土壤条件差或地下害虫较多的播种量要大。一般要求3粒种子保1棵苗。大田的合理密度,原则上要掌握:株型紧凑和抗倒品种宜密,

【精品】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 一、玉米大斑病 1.症状: 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严重时叶片枯焦.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此外,有一种发生在抗病品种上的病斑,沿叶脉扩展,为褐色坏死条纹,一般扩展缓慢。夏玉米一般较春玉米发病重。 2。发病规律: 病原菌在田间残留病株上越冬(可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两种形态),为第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发病适温20-28℃.条件适宜时,病菌繁殖迅速,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此病流行程度除与玉米品种感病有关外,主要由环境条件(雨水、湿度)决定. 3。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良种; 2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 3 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多菌灵500倍或用50%退菌特800-1000倍,或用8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每亩用药液50~75公斤,隔7~10天喷药一次,共防治2~3次。 二、玉米小斑病

自苗期到后期都可发生。自下部叶片开始,出现褐色半透明水渍状小斑,逐渐向上蔓延,以玉米抽穗时最多。病斑扩大后呈黄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赤褐色晕纹。后期严重时,叶片枯死.在潮湿时病斑上产生黑色绒毛状物. 2.发病规律: 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也可越冬,但成活率低.菌丝发育适温为28-30℃,孢子萌发适温为26-32℃。河南省夏玉米地区病害流行的关键时期是7-8月份,月平均气温25℃以上,降水多,病害易流行.玉米连茬种植,土壤肥力差,播种过迟等易于发病。 3.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抗病杂交品种有郑单2号、商单4号、丹玉6号等;自交系有吉63、辽1311、自330等. 2。实行轮作倒茬制度避免玉米连作,秋后深耕土壤,深埋病残体,消灭菌源。在玉米播种前及早处理完秸秆。 3.加强栽培管理早播早管,增施有机肥,穗期追施氮肥,加强中耕、排水等田间管理,以增强植株抗病力. 4.药剂防治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90%代森锰锌800倍液,每亩用50-75千克,隔7-10天喷1次,共防2-3次。 三、玉米圆斑病

玉米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23076446.html, 玉米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作者:夏桂梅 来源:《吉林农业》2016年第10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何预防玉米病虫害已经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玉米在我国种植面积非常广阔,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和小麦。但是玉米在实际的种植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病虫害的困扰,如果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就会为确保玉米的高产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针对当前国内玉米病虫害的种类与防治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玉米;防治病虫害;高产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https://www.360docs.net/doc/223076446.html,ki.jlny.2016.19.039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种植玉米这方面应该加强重视,对于玉米经常出现的病虫害一定要做到防患于未然,通过不断的研究新品种,研制高产品种来提升玉米的产量。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科研部门已经研发出了很多具有特性的玉米种子,与传统的玉米种类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可以有效地防治各种虫的侵害,可见科学有效的预防玉米病虫害对于推动玉米产量的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玉米病虫害的种类与防治 1.1玉米大、小斑病与防治 玉米的大、小斑病主要表现症状是在叶片上,有的时候也会侵害到叶鞘和苞叶,如果侵害到了叶鞘和苞叶就会对玉米的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症状是由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为长棱形大斑,这种疾病最终会导致叶片枯萎而死。针对这种疾病主要的防治方法可用药剂对感病的玉米进行处理,一般会选用40%克瘟散乳剂500~10000倍液,然后进行喷洒,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可控制病情的发展和蔓延[1]。 1.2玉米丝黑穗病与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以玉米的果穗和天花为主要的传染源,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所以这种疾病非常可怕,玉米一旦大面积染病,必将会造成大面积的减产,会对农民造成很大的经济影响,所以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拔除病株,集中烧毁。可选用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3%~0.5%用药量进行拌种。 1.3玉米青枯病与防治 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病时期就是灌浆期,这种疾病爆发性强,一旦有玉米患有此病,就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在短时间内爆发,大面积玉米感染玉米青枯病将会对农民造成很大的经济损

作物育种学II基本知识点精讲

玉米育种学基本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2、一环系在育种中,通常将从地方品种、综合品种以及改良群体中选出的自交系为一环系 3、二环系从自交系杂交种后代中选育出的自交系为二环系 4、顶交种 5、三交种 6、双交种 7、玉米自交系从一个玉米单株经过连续多带自交,结合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遗传上相对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 8、杂种优势模式 12、测验种 13、测交种 14、轮回选择 15、糯玉米 16、甜玉米 17、超甜玉米 18、杂种优势群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经过反复重组,种质互渗而形成的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有利于基因频率较高有较高、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种性优良的育种群体。 19、杂交种 20、马齿型玉米 21、硬粒型玉米 22、普通甜玉米 23、一般配合力 24、特殊配合力 二、填空题 1、我国在目前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玉米育种的总体目标是:大幅提高产量、同时改进籽粒品质、增强抗性、以充分发挥玉米在食用、饲用和加工等方面多用途特点,为国内外市场提供新型营养食品。 2、我国在目前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高产、优质、多抗普通玉米育种的

总体目标是: 、 、 。 3、玉米起源的“三成分”理论认为现代玉米起源于有种质渐渗、自然选择、人工进化。 4玉米品质育种的分类包括:高产育种,抗病育种,品质育种 和其它特殊目的品质育种。 4.根据开花授粉习性,玉米属于异化授粉—作物。 6.栽培玉米有条染色体,是倍体作物 5.玉米的杂交、自交授粉过程主要包括,。 7、马齿型玉米或硬粒型玉米与甜玉米杂交,其杂种F1代表现为: ,杂种F2代呈分离比例。 8、甜玉米与糯玉米杂交,其杂种F1代表为:, 杂种F2代呈比例。 9、马齿型玉米或硬粒型玉米与糯玉米杂交,其杂种F1代表现为: ,杂种F2代呈分离比例。 10、玉米胚乳淀粉层颜色性状的遗传主要受 基因与基因所控制,胚 乳色泽有现象。 12、玉米对小斑病T小种的抗性遗传主要表现为,而对O小 种的抗性遗传主要表现为,受隐形主基因rhm 基因所控制。14、目前育种工作中所选育普通甜玉米主要是由隐形纯合su1su1 基因或 su2su2 基因所控制的,超甜玉米主要是由纯合隐性基因所控制的,加甜基因se必须是在su1su1 基因的遗传背景下才能发挥作用。 15、栽培玉米种的染色体组是和。体细胞染色体数是 。 19、优良的玉米自交系必须具备下列条件:⑴农艺性状好、⑵配合力高、 ⑶产量高、⑷纯合度高。 20、选育自交系的基本材料有:地方品种、各种类型的杂交种、 综合品种以及经轮回选择的改良群体。 21、选育玉米自交系是一个连续套袋自交并结合结合严格选择的过程。 22、通常将从地方品种、综合品种以及从改良群体中选育出的自交系称为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