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乙二醇产能统计

全球乙二醇产能统计

2013年国际乙二醇产能统计分析

截止到2013年底,据统计全球乙二醇产能达到2922.1万吨。其中全球71.55%的产能主要集中在亚洲以及中东地区,亚洲及中东乙二醇产能为2090.8万吨。其次北美地区乙二醇产能537万吨,占全球乙二醇总产能的18.38%;第三位的是欧洲地区,欧洲地区乙二醇产能为226.7万吨,约占全球总产能的7.76%。南美乙二醇产能为67.6万吨,仅占全球总产能的2.31%。

2013年国际MEG产能分布统计图

按乙二醇生产企业划分,其中最大的乙二醇生产企业SABIC拥有产能578万吨,约占全球产能19.9%,装置主要集中在沙特阿拉伯;其次是陶氏,陶氏以359.5万吨的年产能位居全球第二,装置主要分布在加拿大,美国,科威特;第三位是中石化,产能在2013年底达到264.7万吨,装置主要是在中国;排在第四位的是台塑,其年产能205万吨,主要分布在台湾和美国,第五位是壳牌176.5万吨,装置分布在美国,荷兰,新加坡,加拿大,中国。

行业现状 乙二醇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

乙二醇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 崔小明 (中国石化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研究院,102550) 摘要:分析了国内外乙二醇的生产消费现状及市场前景。 从总体上看,世界乙二醇的生产能力已出现了过剩的态势,而我国乙二醇产品的自给率只有约28.0%,因此我国除进口乙二醇以及对现有乙二醇生产装置进行挖潜改造以外,应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扩大装置的生产规模,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强我国乙二醇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从根本上缓解我国乙二醇的供需矛盾。 关键词:乙二醇生产消费市场 乙二醇(简称EG)又名甘醇、乙撑二醇,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有机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酯纤维、防冻剂、不饱和聚酯树脂、润滑剂、增塑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炸药等,此外还可用于涂料、照相显影液、刹车液以及油墨等行业,用作过硼酸铵的溶剂和介质,用于生产特种溶剂乙二醇醚等,用途十分广泛。 目前国内外大型乙二醇的工业化生产都采用环氧乙烷直接水合即加压水合法的工艺路线,生产技术基本上由英荷Shell、美国Halcon-SD以及美国UCC三家公司所垄断。近年来,随着聚酯纤维、聚酯塑料和防冻液等对乙二醇的旺盛需求,人们开始致力于乙

二醇新合成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Shell公司、UCC公司、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等相继开发了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制乙二醇生产技术;Halcon-SD、UCC、Dow化学、日本触媒化学以及三菱化学等公司相继开发了碳酸乙烯酯法制乙二醇生产技术;另外,由于世界石油资源的短缺和天然气资源相对丰富,美国UCC以及日本宇部兴产等公司也开展了由合成气制乙二醇新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其中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和碳酸乙烯酯法被认为是今后乙二醇最有发展前景的工业化生产方法。 1 世界乙二醇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1,2] 1.1 生产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聚酯市场消费的急剧增长,世界乙二醇生产发展迅速。1993年世界乙二醇的总生产能力只有9 600 kt/a,1996年增加到11 200 kt/a,2001年达到14 330 kt/a,2003年进一步增加到15 862 kt/a,其中北美地区的生产能力为5 065 kt/a,世界乙二醇总生产能力的31.9%;西欧地区的生产能力为1 576 kt/a,占总生产能力的9.9%;中东地区的生产能力为2 674 kt/a,占总生产能力的16.9%;日本的生产能力为925 kt/a,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5.8%;亚太地区(不含日本)的生产能力为4 059 kt/a,占总生产能力的25.6%,其他地区的生产能力为 1 563 kt/a,占总生产能力的9.9%。Dow化学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乙二醇生产厂商,2003年生产能力达到2 195 kt/a,占世界乙二醇总生产能力的13.8%;其次

乙二醇与丙二醇比较

乙二醇 1. 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CAS号107-21-1 中文名称乙二醇 英文名称Ethylene glycol 别名甘醇 分子式C2H6O2;HOCH2CH20H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有甜味、粘稠液体 分子量62.07蒸汽压 6.21kPa/20 C闪点:110C -13 .2 C 沸点: 197.5 C溶解性与水混熔点 八、、 溶,可混溶于乙醇、醚等 密度相对密度(水=1)1.11 ;相对密度(空气=1)2.14 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主要用途用于制造树脂、增塑剂,合成纤维、化妆品和炸药,并用作溶剂、配制发动机的抗冻剂 2. 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中毒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昏厥,并可有眼球震颤,淋巴细胞增多。口服后急性中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轻者似乙醇中毒表现,重者迅速产生昏迷抽搐,最后死亡;第二阶段,心肺症状明显,严重病例可有肺水肿,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第三阶段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肾功能衰竭。人的本品一次口服致死量估计为1.4ml/kg(1.56g/kg)。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8.0 ?15.3g/kg(小鼠经口); 5.9 ?13.4g/kg(大鼠经口); 1.4ml/kg(人经口,致死)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12mg/m3(连续多次)八天后2/15只动物眼角膜混浊、失 明;人吸入40%乙二醇混合物9/28人出现短暂昏厥;人吸入40%乙二醇混合物加热至105C 反复吸入14/38 人眼球震颤,5/38 人淋巴细胞增多。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 实验室监测方法 品红亚硫酸法《化工企业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变色酸法《化工企业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

热封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薄膜标准编制说明

《热封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 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热封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标准编制小组 二○一三年十月

1、任务来源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2013年第二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2013]102号)的要求由安徽国风塑业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金源复合集团有限公司、汕头市贝斯特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标准化研究院承担《热封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行业标准制定的起草工作,2014年完成标准制定工作。 2、背景 普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属于结晶性聚合物,PET经过熔融挤出拉伸取向后,具有较大程度的结晶,故普通聚酯薄膜不具备热封性能。必须和其他可热封材料复合才能进行热封制袋,复合等工序不仅大大增加成本,同时还产生挥发性溶剂造成大气污染,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无论在印刷复合还是建筑工程领域都希望减少加工工序带来的环境污染。在此环境下,热封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应运而生,其无需涂胶即可热封制带,避免了复合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且减少了复合工序,提高生产效率,受到客户的欢迎。 因热封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性能优异,生产和使用的厂家越来越多,但因无统一标准,市场较为混乱,且随着时间推移程逐渐加重事态,从而影响了行业的正常发展,为创建一个健康发展的行业环境急需制定《热封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行业标准,可规范行业生产,促进产业的技术进步和质量提高。为更好的使我国热封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与国际接轨,提供了技术支持。

从标准制定项目批准起,标准起草小组先后进行了标准编制工作的基础调研、资料搜集、项目研讨会、征求意见等工作,具体工作进程见下表: 主要工作进程表 4、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其所做的工作 1.安徽国风塑业股份有限公司

年产20万吨乙二醇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

年产20万吨乙二醇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2) 1.1项目概况 (12) 1.2设计依据 (12) 1.3设计原则 (12) 1.4产品规模及方案 (13) 1.4.1项目规模 (13) 1.4.2产品方案 (13) 1.5原料来源 (14) 1.6辅助设计软件 (14) 第二章技术经济 (16) 2.1 工程概况 (16) 2.2 设计依据 (16) 2.3主要经济数据 (16) 2.4表格 (16) 第三章总图运输 (18) 3.1设计依据 (18) 3.1.1.设计法规和标准、规 (18) 3.2设计围 (20) 3.3厂区概况 (20) 3. 3.1厂址位置 (20) 3. 3.2厂址交通条件 (21) 3.3.3 环境治理条件 (24) 3.3.4 产业基础条件 (25) 3. 3.5 公用工程条件 (25) 3.3.6 人力资源条件 (26) 3.4总平面布置 (27) 3.4.1总平面布置的一般要求 (28)

3.4.2 总平面布置的要求 (31) 3.4.3 厂区总体布局概述 (32) 3.4.4 总平面布置的各项技术指标 (32) 3.4.5 工艺装置的布置 (33) 3.4.6 辅助生产及公用工程设施 (33) 3.4.7 仓储设施的布置 (33) 3.4.8 运输设施的布置 (34) 3.4.9 生产管理及生活服务的设施 (34) 3.5 场运输设计 (36) 3.5.1 厂运输设计要求 (36) 3.5.2 本厂运输设计 (37) 第四章化工工艺及系统 (38) 4.1项目背景 (38) 4.2生产工艺的选择 (40) 4.2.1工艺方案的比较 (40) 4.2.2工艺方案的确定 (41) 4.3工艺简要流程图: (42) 4.3.1环氧乙烷生产 (42) 4.3.2乙二醇生产 (43) 4.4工艺路线简介 (43) 4.4.1环氧乙烷生产工段 (43) 4.4.2二氧化碳吸收工段 (49) 4.4.3乙二醇生产工段 (53) 4.4.4乙二醇精制工段 (63) 4.4.5乙二醇生产全流程 (65) 4.5催化剂的选择 (65) 4.5.1银催化剂的选择 (65) 4.5.2负载型双核桥联配合物催化剂 (66) 4.5.3碳酸乙烯酯水解催化剂 (66)

2018年中国乙二醇市场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2018年 中国乙二醇市场前景分析 一、乙二醇概述 1、产品性质 又名甘醇、“1,2-亚乙基二醇”简称 EG。无色无臭,有甜味粘稠液体,对动物人均有毒性。乙二醇主要用于制聚酯涤纶,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抗冻剂等。乙二醇是中国进口量最大的化工品。全球一半(中国90%)以上的乙二醇都用于中国的聚酯生产。随着国聚酯、化纤产品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乙二醇的主要生产国和最大消费国,其产量占世界总量的20%,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50%左右,然而国乙二醇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每年需大量进口。 2、乙二醇上游产业链的分析 从目前全球商业化生产路线来看,根据主要使用原料不同,乙二醇合成工艺分为三大类:煤头,气头,油头。 ●气头:乙烷→乙烯→乙二醇 ●油头:石脑油→乙烯→乙二醇 ●煤头:煤→ CO →乙二醇

油头路线和气头路线的主要区别在于用于合成乙烯的原料是天然气还是原油(石脑油裂解)。从全球来看,油头的石脑油裂解路线依然占据主要位臵,占比 65%左右,气头乙二醇主要集中在中东,占比 25%左右,国煤头乙二醇还在快速发展中,目前占比 5%,未来占比将会进一步提高。 3、乙二醇的主要用途: 乙二醇主要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防冻剂、不饱和聚酯树脂(UPR)、以及润滑剂、增塑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炸药等,用途十分广泛。 乙二醇生产的涤纶是世界上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化纤品种,占世界化纤产量的80%以上,而世界化纤产量中的67%来自于中国,其中绝大多数是涤纶。中国的涤纶产销大量用于衣料、床上用品、各种装饰布料、国防军工特殊织物等纺织品以及其他工业用纤维制品。

根据统计,全球 2016 年聚酯需求占乙二醇下游需求的 85.3%,防冻剂需求占比达13.4%;由于中国是全球主要聚酯生产国,中国 2016 年聚酯需求占下游需求的 92.8%,防冻剂需求 2.8%。随着防冻剂等其他下游领域需求的发展,2020年预计全球聚酯占乙二醇下游需求占比 79.5%,防冻剂占比 10.2%。(图表如下:) 二、乙二醇价格的影响因素 1.国际原油走向,亚洲乙烯行情; 以石脑油生产乙二醇路线技术最为成熟,应用最广,但非常依赖石油资源,我国乙二醇生产路线主要以石脑油裂解制乙烯为主,石脑油是炼油的主要产品之一,因此石脑油的价格与原油价格密切相关,石脑油乙烯制的成本主要决定于油价。 2.宏观走向: 国际经济宏观景气及国产业发展状况,直接影响乙二醇原料及销售价格。 3.港口库存 港口库存的变化直接反应了下游聚酯工厂的生产需求和贸易商的投机需求,因此港口库存的走势和乙二醇价格的走势也有着密切的关联。 4.终端产销率情况 5. 关联产品PTA市场走势

煤制乙二醇产业发展状况

煤制乙二醇产业发展状况

————————————————————————————————作者:————————————————————————————————日期:

煤制乙二醇产业发展状况-企业管理论文 煤制乙二醇产业发展状况 引言 乙二醇又名甘醇、乙撑二醇,是简单和最重要的脂肪族二元醇,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它主要用来生产聚酯纤维(PET)、塑料、橡胶、聚酯漆、胶粘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乙醇胺以及炸药。也大量用作溶剂、润滑剂、增塑剂和防冻剂等。 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大宗基本化工原料,是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多元醇。 1煤制乙二醇 煤制乙二醇“即以煤代替石油乙烯生产乙二醇,即CO气相催化合成草酸酯和草酸酯催化加氢合成乙二醇”(简称“煤制乙二醇”)。 我国乙二醇产品主要用于生产聚酯、防冻液、粘合剂、油漆溶剂、耐寒润滑油、表面活性剂和聚酯多元醇等[1]。聚酯系列产品耗用的乙二醇占世界产量的大部分。第二大用途是用于生产防冻液及化工中间产品的原料等,55%的乙二醇水溶液在-40℃时结冰。乙二醇的单甲醚或单乙醚是很好的溶剂,可溶解纤维、树脂、油漆和其他许多有机物。此外还可用于涂料、照相显影液、刹车液以及油墨等行业,用作过硼酸铵的溶剂和介质,用于生产特种溶剂乙二醇醚等。 2煤制乙二醇发展优势 2.1技术现状 目前国内以煤为原料制备乙二醇,主要有三条工艺路线: a、直接法:以煤气化制取合成气(CO+H2),再由合成气一步直接合成乙二醇。此技术的关键是催化剂的选择,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实现工业化。

b、烯烃法:以煤为原料,通过气化、变换、净化后得到合成气,经甲醇合成,甲醇制烯烃(MTO)得到乙烯,再经乙烯环氧化、环氧乙烷水合及产品精致最终得到乙二醇。该过程将煤制烯烃与传统石油路线乙二醇相结合,技术较为成熟,但成本相对较高。 c、草酸酯法:以煤为原料,通过气化、变换、净化及分离提纯后分别得到CO 和H2,其中CO通过催化偶联合成及精制生产草酸酯,再经与H2进行加氢反应并通过精制后获得聚酯级乙二醇的过程。该工艺流程短,成本低,是目前国内受到关注最高的煤制乙二醇技术,通常所说的“煤制乙二醇”就是特指该工艺。 2.2成本现状 由表可得,当原油价格降至20美元/桶时,“煤制乙二醇”技术路线生产乙二醇的成本与石油路线相当。 当前世界石油制乙二醇的生产企业依然占主流。2011年~2012年期间,国内乙二醇各种生产工艺产能占比如下:石油制法为83%,生物质制法为12%,煤制法为5%,但在国际油价长期上升、煤价下跌的情况下,煤制乙二醇的远景更好。2013年~2015年,随着煤制乙二醇技术的逐渐成熟,企业将更加青睐这种制法。 2.3宏观经济政策现状

乙二醇酸度的测定

乙二醇酸度的测定按GB/T 4649-2008的规定进行测定 序号指标名称 指标 优级品一级品合格品 1 外观 无色透明 无机械杂质 无色透明 无机械杂质 无色或微黄色 无机械杂质 2 乙二醇质量≥99.8% 99.0% 3 色度(铂-钴号) 加热前,号≤ 加盐酸加热后,号≤ 5 20 10 - 40 - 4 密度(20℃),g/cm3 1.1128~1.1138 1.1125~1.1140 1.1120~1.1150 5 沸程(在0℃,0.1013Mpa) 初馏点,℃≥ 干点,℃≤ 196 199 195 200 193 204 6 水分(质量分数)/% ≤0.10 0.20 - 7 酸度(以乙酸计)/% ≤0.001 0.003 0.01 8 铁(质量分数)/% ≤0.00001 0.0005 - 9 灰分(质量分数)/% ≤0.001 0.002 - 10 二乙二醇(质量分数)/% ≤ 0.1 0.8(1.0)- 11 醛质量分数(以甲醛计)/% ≤ 0.0008(0.001)- - 12 紫外透光率,% 220nm ≥ 275nm ≥ 350nm ≥ 75(70) 92(90) 99(98) - -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用乙二醇酸度的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工业用乙二醇酸度的测定,其最小检测浓度为0.0002%。 2、方法原理 试祥中的酸性物质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酚酞指示剂变微红色。反应式如下: O H ONa CO R NaOH OH CO R2 + - - → + - - 3、仪器与试剂 锥形瓶:容积500 mL,带开口磨口塞和氮气吹管,如图。 3.1 量筒:100 mL, 3.2 碱式滴定管:容积5mL,分度为0.02 mL,[讲解:为什么要用微量滴定管?]

全球乙二醇市场分析

煤制乙二醇现金流如何? 全球乙二醇市场分析 A、供需及产能分布 全球供需格局 近年来,随着全球聚酯产品市场消费急剧增长,乙二醇生产发展较迅速。2003年,全球乙二醇总生产能力只有1586.2万吨,2006年达到1879.73万吨,2009年进一步增加到2215.1万吨。2010年,随着中国以及中东地区多套新建或扩建乙二醇生产装置投产,生产能力又得到了很大提高,全球产能扩大至2467万吨。截至2015年年底,全球乙二醇产能达到2951万吨,产量为2495万吨,产能利用率为84.5%,总消费量为2561万吨,供需基本平衡。 不过,对比全球供应及需求分布可以发现,亚洲与中东地区供需分配存在明显不平衡性。亚洲地区乙二醇总产能占全球总量50%左右,需求占比则达到80%以上;中东地区总产能占全球总量29%左右,需求占比仅为4%。因此,目前亚洲是全球乙二醇进口需求最大的地区,中东为最大的出口地区。 乙二醇生产装置上一轮集中投产出现在2009—2010年,近几年投产速度明显放缓,2011—2014年,全球乙二醇生产装置投产数量不多。2010年,全球乙二醇增速达到11%,随后2011—2014年增速均低于5%,2015年开始新产能投放速度加快,2015—2017年,全球投放市场的乙二醇产能累计达691万吨,其中煤制乙二醇为294万吨。近几年国际市场传统的石化线路的乙二醇产能投资明显放缓,预计相对集中的投放周期会在2018年以后出现。 从乙二醇区域分布来看,全球78%的产能主要集中在亚洲以及中东地区,2016年,亚洲、中东地区产能分别为1855.7万吨、1086.1万吨;其次为北美地区,产能为498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13.3%;接下来是欧洲地区,产能为224.6万吨,约占全球总产能的6%;南美产能为82.6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2.2%。 从全球乙二醇产能企业分布来看,由于生产技术和原料等方面限制,行业集中度较高。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全球最大的乙二醇生产企业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拥有产能664万吨,约占全球总产能的17.7%,装置主要集中在沙特阿拉伯;其次是陶氏化学,以359.5万吨的年产能位居全球第二,装置主要分布在加拿大、美国、科威特;居于第三位的是中石化,产能在2016年达到324.4

乙二醇性质、生产方法、安全技术

乙二醇 乙二醇的填充模型 乙二醇(ethylene glycol)又名“甘醇”、“1,2-亚乙基二醇”,简称EG。化学式为(HOCH2)?,是最简单的二元醇。乙二醇是无色无臭、有甜味液体,对动物有毒性,人类致死剂量约为1.6 g/kg。乙二醇能与水、丙酮互溶,但在醚类中溶解度较小。用作溶剂、防冻剂以及合成涤纶的原料。乙二醇的高聚物聚乙二醇(PEG)是一种相转移催化剂,也用于细胞融合;其硝酸酯是一种炸药。 目录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用途 制法 包装和贮运 健康危害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实验室监测方法 环境标准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用途 制法 包装和贮运 健康危害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实验室监测方法 环境标准

物理性质 CAS号107-21-1 中文名称乙二醇 乙二醇的球棍模型 EINECS 登录号203-473-3 InChI编码InChI=1/C2H6O2/c3-1-2-4/h3-4H,1-2H2 英文名称Ethylene Glycol,Mono ethylene glycol,MEG,EG. 英文别名: glycol, 1,2-ethanediol. 别名甘醇 分子式:C2H6O2; 结构简式:HO-CH2CH2-OH 分子量:62.068 冰点:-12.6℃ 沸点:197.3℃ 密度:相对密度(水=1)1.1155(20℃);相对密度(空气=1)2.14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甜味、粘稠液体 蒸汽压:0.06mmHg(0.06毫米汞柱)/20℃ 闪点:111.1℃ 粘度:25.66mPa.s(16℃)[1] 溶解性:与水/乙醇/丙酮/醋酸甘油吡啶等混溶,微溶于醚等,不溶于石油烃及油类,能够溶解氯化锌/氯化钠/碳酸钾/氯化钾/碘化钾/氢氧化钾等无机物。 表面张力:46.49 mN/m (20℃)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坯(以下简称"瓶坯")产品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切片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色母、色油经过干燥、塑化、注塑,再经过迅速冷却生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480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 GB 4806.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树脂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5009.156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预处理方法通则 GB 968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31604.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通则 GB31604.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高锰酸钾消耗量的测定 GB31604.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脱色试验的测定 GB31604.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总迁移量的测定 GB31604.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食品模拟物中重金属的测定 GB31604.4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锑迁移量的测定 GB/T23887 食品包装容器及材料生产企业通用良好操作规范。 QB/T 1868-2004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碳酸饮料瓶 QB 2357-1998 聚酯(PET)无汽饮料瓶 QB/T 2665-2004 热灌装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 3 要求 3.1 原辅材料要求 3.1.1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切片应符合GB 4806.6规定的要求。 3.1.2 色母、色油应符合GB 9685及其他国家有关标准和相关规定的要求。 3.2 感官 感官要求应符合GB4806.7中4. 2规定的要求。 3.3 外观 外观应符合表1规定 表1外观

2018年乙二醇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8年乙二醇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报告摘要: ●全球乙二醇以油头为主,我国煤制乙二醇技术进步快提升自给率 全球乙二醇市场一直以石脑油制法为主,目前全球产能约3,,600万吨,其中油头、气头合计占比约86%。乙二醇产能约占50%。我国乙二醇极度依赖于进口,2017年我国乙二醇表观消费量1,489万吨,进口量872万吨,对外依存度达59%。受制于我国“缺油少气多煤”的能源格局,我国大力推广煤制乙二醇装置,近几年国内煤制乙二醇产能不断增加。截止目前,我国乙烯法乙二醇产能为637万吨,煤制乙二醇产能为430万吨,产能占比超过40%。到2019年我国有望再投产175万吨左右的煤制乙二醇,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甲醇自给率。通过技术改进,多数煤制法厂家的产品质量已达到聚酯级,在聚酯市场的掺混比例有望进一步提升,将进一步拓宽煤制乙二醇的应用范围。 ●下游聚酯产能迎投放高峰,乙二醇高景气将持续 乙二醇下游应用主要为聚酯生产,占乙二醇消费量的95%。下游聚酯需求的快速增长拉动乙二醇价格增长,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国内乙二醇市场表现强势,在2018年4月价格一度达到8,230元/吨的高位,目前仍维持在7,500元/吨左右,较去年同期增长5%。2018年-2019年为聚酯产能投放的高峰,预计分别投放产能约为600万吨和200万吨,将拉动乙二醇需求204万吨和68万吨,复合增速达8.7%,下游的强劲需求将使乙二醇保持高景气度。 ●煤制乙二醇成本优势明显,国际油价走高提升煤制乙二醇竞争优势 经测算,由于原料的不同,煤制法乙二醇的边际成本远低于石脑油制法。在当前时点以油价80美金/桶和煤价640元/吨测算,平均每吨煤制乙二醇成本约为4,800元/吨,油头乙二醇成本约为7,000元/吨,单吨净利润相差超过1,500元。而近期受美国制裁伊朗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大涨,乙二醇价格预计进一步升高,煤制乙二醇的竞争优势将愈发显著。 ●投资建议:推荐华鲁恒升,关注阳煤化工、新疆天业 在高油价环境,煤制乙二醇的成本优势将进一步体现,我们重点推荐具备55万吨煤制法产能的华鲁恒升,同时建议关注60万吨煤制法工艺的阳煤化工和25万吨的新疆天业。乙二醇价格每涨1,000元,华鲁恒升、阳煤化工和新疆天业EPS 分别增厚0.22元、0.22元和0.17元。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煤制法乙二醇质量未达聚酯级的风险。

2018年中国乙二醇市场发展前景研究分析

2018年中国乙二醇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作者:————————————————————————————————日期:

2018年 中国乙二醇市场前景分析 一、乙二醇概述 1、产品性质 又名甘醇、“1,2-亚乙基二醇”简称 EG。无色无臭,有甜味粘稠液体,对动物人均有毒性。乙二醇主要用于制聚酯涤纶,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抗冻剂等。乙二醇是中国进口量最大的化工品。全球一半(中国90%)以上的乙二醇都用于中国的聚酯生产。随着国内聚酯、化纤产品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乙二醇的主要生产国和最大消费国,其产量占世界总量的20%,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50%左右,然而国内乙二醇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每年需大量进口。 2、乙二醇上游产业链的分析 从目前全球商业化生产路线来看,根据主要使用原料不同,乙二醇合成工艺分为三大类:煤头,气头,油头。 ●气头:乙烷→乙烯→乙二醇 ●油头:石脑油→乙烯→乙二醇 ●煤头:煤→ CO →乙二醇

油头路线和气头路线的主要区别在于用于合成乙烯的原料是天然气还是原油(石脑油裂解)。从全球来看,油头的石脑油裂解路线依然占据主要位臵,占比 65%左右,气头乙二醇主要集中在中东,占比 25%左右,国内煤头乙二醇还在快速发展中,目前占比 5%,未来占比将会进一步提高。 3、乙二醇的主要用途: 乙二醇主要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防冻剂、不饱和聚酯树脂(UPR)、以及润滑剂、增塑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炸药等,用途十分广泛。 乙二醇生产的涤纶是世界上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化纤品种,占世界化纤产量的80%以上,而世界化纤产量中的67%来自于中国,其中绝大多数是涤纶。中国的涤纶产销大量用于衣料、床上用品、各种装饰布料、国防军工特殊织物等纺织品以及其他工业用纤维制品。

乙二醇详细资料

乙二醇 乙二醇,又名甘醇。化学式HOCH2—CH2OH。一种简单的二元醇。无色无臭、有甜味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用作溶剂、防冻剂以及合成聚酯树脂等的原料。乙二醇对动物有毒性,人类致死剂量估计为1.6 g/kg,不过成人服食30毫升已有可能引致死亡。 目录[隐藏] 理化常数 健康危害 急救措施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实验室监测方法 环境标准 [编辑本段] 理化常数 CAS号107-21-1 中文名称乙二醇 EINECS 登录号203-473-3 英文名称Ethylene glycol

分子立体模型 别名甘醇 分子式C2H6O2;HOCH2CH20H 分子量62.07 熔点-13.2℃沸点:197.5℃ 密度相对密度(水=1)1.11;相对密度(空气=1)2.14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有甜味、粘稠液体 蒸汽压 6.21kPa/20℃ 闪点:110℃ 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醚等 稳定性稳定 主要用途用于制造树脂、增塑剂,合成纤维、化妆品和炸药,并用作溶剂、配制发动机的抗冻剂 [编辑本段]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国内未见相品急慢性中毒报道。国外的急性中毒多系因误报。吸入中毒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昏厥,并可有眼球震颤,淋巴细胞增多。口服后急性中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轻者似乙醇中毒表现,重者迅速产生昏迷抽搐,最后死亡;第二阶段,心肺症状明显,严重病例可有肺水肿,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1];第三阶段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肾功能衰竭。人的本品一次口服致死量估计为1.4ml/kg(1.56g/kg)。 [编辑本段]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2018年乙二醇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乙二醇行业分 析报告 2018年12月

目录 一、乙二醇工艺多样,各有优劣 (4) 二、全球乙二醇开工率八成以上,产销极不均衡 (6) 1、全球乙二醇成本差异大,中东和美国优势明显 (8) 2、我国乙二醇进口主要来自中东、台湾和加拿大 (9) 3、全球乙二醇产能扩张集中在我国、美国和中东 (10) 三、我国煤制乙二醇快速扩张,进口依赖度大幅下降 (11) 1、我国煤制乙二醇产能快速增长,2019年占比有望超过50% (12) 2、我国乙烯法乙二醇集中在三桶油,煤制乙二醇产能分散 (15) 3、未来两年我国乙二醇产能将大幅增长 (16) 四、不同工艺乙二醇成本差异大,煤炭路线成本居中 (17) 1、石油路线制乙二醇路线成本分析 (17) 2、乙烷裂解制乙烯再制乙二醇路线成本分析 (19) 3、合成气制乙二醇成本分析分析 (22) 4、煤价VS乙烯价格,我国煤制乙二醇具有一定成本优势 (24) 五、乙二醇下游以聚酯为主,需求增长稳定 (25) 1、全球聚酯纤维近5年复合增速 4.98% (26) 2、全球聚酯瓶片近5年消费复合增速 4.51% (26) 六、乙二醇期货的推出有利于提高其市场有效性 (27) 七、相关企业 (29) 八、主要风险 (30)

本报告以我国推出乙二醇期货为契机,深入分析全球及我国乙二 醇供需情况,不同乙二醇工艺的成本比较,认为我国合成气制乙二醇成本居中,具有发展潜力。 乙二醇工艺多样,各有优劣。当前乙二醇工业生产路线大致分为 乙烯法和煤基合成气草酸酯法,其中乙烯法根据乙烯来源的不同又可 以分为石脑油裂解制乙烯、乙烷裂解制乙烯(石油伴生气、页岩气) 和MTO制乙烯,而合成气草酸酯法根据合成气来源可分为煤制合成 气、天然气制合成气和电石炉尾气制合成气。 全球乙二醇开工率八成以上,产销极不均衡。2016年全球乙二醇产能2137万吨,产量2651万吨,整体开工率84.8%,近10年全球乙二醇消费增速约4.67%,整体开工率82~88%之间波动。我国、中东是近几年全球乙二醇产能增长的主要地区,未来我国和美国将成为乙二醇 产能的主要增长地区。我国占全球乙二醇消费量的50%,产量占比仅24%,中东产量占比30%,而消费占比仅4%,产销的极不平衡导致全球乙二醇贸易量占总消费量的比例达到35%,我国和中东分别为最大的进口和出口地区。 我国煤制乙二醇快速扩张,进口依赖度大幅下降。截止目前,我国乙二醇产能1069万吨,同比增长26.7%,预计2018年我国乙二醇产量667万吨,同比增长19.2%,净进口量993.6万吨,同比增长13.8%,自给率预计约40.8%,近10年我国乙二醇自给率提升了14.3pct。预计2019和2020年我国乙二醇新增产能分别为446和380万吨,到2020年底我国乙二醇产能将达到1895万吨,其中合成气制乙二醇占比约55%;

ASTM D 6210–03 重载发动机全调配乙二醇基质的发动机制冷剂的标准规范

Designation:D6210–03 Standard Speci?cation for Fully-Formulated Glycol Base Engine Coolant for Heavy-Duty Engines1 This standard is issued under the?xed designation D6210;the number immediately following the designation indicates the year of original adoption or,in the case of revision,the year of last revision.A number in parentheses indicates the year of last reapproval.A superscript epsilon(e)indicates an editorial change since the last revision or reapproval. 1.Scope 1.1This speci?cation covers the requirements for fully-formulated glycol base coolants for cooling systems of heavy-duty engines.When concentrates are used at40to60%glycol concentration by volume in water of suitable quality,(see Appendix X1),or when prediluted glycol base engine coolants (50%volume,%minimum)are used without further dilution, they will function effectively during both winter and summer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corrosion,cavitation,freezing,and boiling. 1.2This speci?cation is intended to cover the requirements for engine coolants prepared from virgin or recycled ethylene or propylene glycol. 1.3The coolants governed by this speci?cation are catego-rized as follows: Coolant Type Description I-FF Ethylene glycol base concentrate II-FF Propylene glycol base concentrate III-FF Ethylene glycol predilute(50vol%) IV-FF Propylene glycol predilute(50vol%) 1.4Coolant concentrates meeting this speci?cation do not require any addition of Supplemental Coolant Additive(SCA) until the?rst maintenance interval when a maintenance does of SCA is required to continue protection in certain heavy duty engine cooling systems,particularly those of the wet cylinder liner-in-block design.The SCA additions are de?ned by and are the primary responsibility of the engine manufacturer or vehicle manufacturer.If they provide no instructions,follow the SCA supplier’s instructions. 1.5This speci?cation does not cover extended service interval coolants. 1.6The values stated in SI units are to be regarded as standard.The values given in parentheses are for information only. 1.7This standard does not purport to address all of the safety concerns,if any,associated with its use.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user of this standard to establish appro-priate safety and health practices and determine the applica-bility of regulatory limitations prior to use. 2.Referenced Documents 2.1ASTM Standards: D1126Test Method for Hardness in Water2 D1293Test Method for pH of Water2 D3306Speci?cation for Glycol Base Engine Coolant for Automobile and Light Duty Service3 D4327Test Method for Anions in Water by Chemically-Suppressed Ion Chromatography2 D5828Test Method for Compatibility of Supplemental Additives(SCA)and Engine Coolant Concentrates3 3.General Requirements 3.1Concentrated and prediluted coolants shall meet all of the respective requirements of Speci?cation D3306. 3.2The coolant concentrate mixed with water or the predi-luted coolant,when maintained with maintenance doses of SCA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ngine manufacturer’s recommen-dations,and those on the product label,shall be suitable for use in a properly maintained cooling system in normal service for a minimum of two years(see Appendix X1). 4.Additional Requirements 4.1The coolant concentrate or prediluted coolant addition-ally shall provide protection in operating engines against cavitation corrosion(also termed liner pitting)and against scaling of internal engine hot surfaces.Hot surfaces typically are within the engine head,head spacer,upper cylinder liner,or liquid cooled exhaust manifold.ASTM has test methods under development for both cavitation corrosion and hot surface scaling.Until these procedures are approved as ASTM stan-dards,the mandatory requirements of Annex A1shall apply. 4.2Both the concentrated and prediluted coolants shall contain less than50ppm sulfate ion. 1This speci?cation is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ASTM Committee D15on Engine Coolants and is the direct responsibility of Subcommittee D15.07on Speci?cations. Current edition approved May10,2003.Published July2003.Originally approved https://www.360docs.net/doc/226926698.html,st previous edition approved in1998as D6210-98a. 2Annual Book of ASTM Standards,V ol11.01. 3Annual Book of ASTM Standards,V ol15.05. 1 Copyright?ASTM International,100Barr Harbor Drive,PO Box C700,West Conshohocken,PA19428-2959,United States.

全球乙二醇生产现状

全球乙二醇生产现状 1.1 全球乙二醇产能情况 2010年,全球乙二醇总产能达到2823.5万吨,亚洲依然是产能最大的地区,占总产能的45%;中东地区近年大量的新建、扩建装置使其产能达到了全球的25.8%,是第二大乙二醇生产地区;其次是北美地区占20%。整体统计而言,2010年新增乙二醇产能117.5万吨,产能的增长率将达到4.1%,乙二醇市场进入一个调整整理阶段。 表4.1 2010年全球主要乙二醇装置产能统计表 单位:万吨/年

21 Indian Glycols 预计2011年乙二醇全球总产能将达到3014.5万吨,亚洲依然是产能最大的地区,占总产能的48%;中东地区产能将达到了全球的26.5%,是第二大乙二醇生产地区;其次是北美地区占17.5%。整体统计而言,预计2011年新增乙二醇产能191万吨,产能的增长率将达到6.3%。 1.2 全球乙二醇市场消费分析 2010年全球乙二醇表观消费量为2243万吨,主要用于生产聚酯、防冻液、不饱和聚酯树脂等。 在乙二醇消费方面,全球84.5%的乙二醇产品用于生产聚酯产品,10%用于生产防冻液,5.5%用于其他的产品生产(不饱和聚酯树脂、胶乳表面涂层等)。亚洲依然是主要的消费地区占总消费的64%,其中90%以上用于生产聚酯产品,6%用于防冻液生产。第二大消费地区在北美占总消费量的19%,其中65%用于生产聚酯产品,25%用于生产防冻液。其次是西欧地区占总消费量的10.1%,其中65%用于生产聚酯产品,27%用于生产防冻液。

聚酯纤维占52.1%,PET瓶子占24.5%,抗冻剂占11.4%,工业用乙二醇占5.4%,PET薄膜占3.6%,其他产品占3%。 亚洲地区乙二醇绝大部分用于生产聚酯,约占消费总量的91.6%,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用于生产防冻液和其它产品的分别仅占5.2%和3.2%;北美地区消费结构不同于亚洲地区,用于生产聚酯的约占60%,而用于生产防冻剂的比例高达25%,用于其它用途的比例达15%,用途较亚洲地区较为平均;西欧地区用于生产聚酯的约占63.7%,也远低于亚洲地区的比例,用于生产防冻剂的比例约占17.6%,而用于其它用途则高达18.7%。 2011年全球乙二醇表观消费量预计将达到2355万吨,与2010年同比增长5%,主要用于生产聚酯、防冻液、不饱和聚酯树脂等生产。 内容摘自六鉴网(https://www.360docs.net/doc/226926698.html,)发布《乙二醇上下游市场分析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