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麻醉药

第二章 麻醉药
第二章 麻醉药

第二章麻醉药

第一节全身麻醉药

麻醉药分为全身麻醉药(General Anesthetics)和局部麻醉药(Local Anesthetics)两大类。

一、分类

全身麻醉药根据给药途径可分为吸入麻醉药(Inhalation Anesthetics)亦称挥发性麻醉药(Volatile Anesthetics)和静脉麻醉药(Intravenous Anesthetics)。

(一)吸入麻醉药

吸入麻醉药是一类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或易挥发的液体。临床常用的吸入麻醉药有:氧化亚氮(Nitrous Oxide)、麻醉乙醚(Anesthetic Ether)、氟烷(Halothane, Fluothane)、甲氧氟烷(Methoxyflurane),恩氟烷(Enflurane),异氟烷(Isoflurane),七氟烷(Sevoflurane),地氟烷(Desflurane)等。氟烷、甲氧氟烷、恩氟烷、异氟烷等的麻醉作用强于乙醚,且不燃不爆,为临床常用吸入麻醉药。

(二)静脉麻醉药

临床常用的静脉麻醉药有:硫喷妥钠(Thiopental Sodium)、海索比妥钠(Hexobarbital sodium)、氯胺酮(Ketamine)、羟丁酸钠(Sodium Hydroxybutyrate)等。

第二节局部麻醉药

最早的局麻药是从古柯树叶中分离出的一种生物碱,称为可卡因(Cocaine古柯碱)。由于其水溶液不稳定、毒性强等缺点,对其进行结构改造,发展了合成局麻药。

一、局部麻醉药的化学结构类型及常用药物

局麻药的化学结构类型有:芳酸酯类、酰胺类、氨基酮类、氨基醚类、氨基甲酸酯类等。

(一)芳酸酯类:盐酸普鲁卡因、盐酸丁卡因等。

1.盐酸普鲁卡因(Procaine Hydrochloride)

化学名:4-氨基苯甲酸-2-(二乙氨基)乙酯盐酸盐

合成路线:以对硝基甲苯为原料,经重铬酸或空气氧化为对硝基苯甲酸,再与β-二乙氨基乙醇酯化,用二甲苯共沸脱水制得硝基卡因,以铁粉及酸性条件下还原制得普鲁卡因,成盐后即得。

性质:

(1)稳定性:

分子中含有酯键,易被水解。水解后生成对氨基苯甲酸和二乙氨基乙醇,失去局麻作用。其水溶液水解速率受温度和pH的影响较大。在pH3~3.5时最稳定,在碱性、中性及强酸性条件下易水解。

结构中有芳伯氨基,其水溶液易被氧化变色,当pH增大和温度升高均可加速氧化,紫外线、氧、重金属离子可加速氧化变色。

(2)显芳香第一胺鉴别反应。

结构中有芳伯氨基,具有重氮化-偶合反应,在稀盐酸中与亚硝酸钠反应生成重氮盐,再加碱性β-萘酚试液生成猩红色偶氮染料。

(3)盐酸普鲁卡因水溶液加氢氧化钠试液,析出白色沉淀,加热,变为油状物;继续加热,发生的蒸汽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热至油状物消失后放冷,加酸酸化析出白色沉淀。

2。盐酸丁卡因(Tetracaine Hydrochloride)

化学名:4-(丁氨基)苯甲酸-2-(二甲氨基)乙酯盐酸盐结构中不含芳伯氨基,无重氮化反应。其水溶液加稀硝酸即显黄色。盐酸丁卡因溶于醋酸钠液中,与硫氰酸铵液混合,可生成白色结晶,水洗、干燥后,熔

点约为131°。

麻醉作用比普鲁卡因强约10倍,穿透力强,但毒性也较高。

(二)酰胺类:

利多卡因(Lidocaine)、丙胺卡因(Prilocaine)、甲哌卡因(Mepivacaine)、布比卡因(Bupivacaine)、罗哌卡因(Ropivacaine)等。

1.盐酸利多卡因(Lidocaine Hydrochloride)

化学名:2-(二乙氨基)-N-( 2,6-二甲基苯基)乙酰胺盐酸盐一水合物

合成路线:以间二甲苯为原料,经与混酸硝化得2,6-二甲基硝基苯,再以铁粉盐酸还原生成2,6-二甲基苯胺,在冰醋酸中与氯乙酰氯反应生成2,6-二甲基氯代乙酰苯胺,在苯中与过量的二乙胺反应,生成游离的利多卡因,成盐后即得.

性质:

(1)分子结构中有酰胺键,由于邻位两个甲基的空间位阻作用,对酸、碱均较稳定,不易被水解。

(2)分子中有叔胺结构,与三硝基苯酚试液生成沉淀。

(3)本品游离碱可与某些金属离子生成有色络盐,例如加硫酸铜试液显蓝紫色。

利多卡因的局麻作用强与普鲁卡因两倍,且穿透力强。利多卡因也用于治疗心律不齐。

2.盐酸布比卡因(Bupivacaine Hydrochloride)

化学名为1-丁基-N(2,6-二甲苯基)-2-哌啶甲酰胺盐酸盐。为长效局部麻醉药,麻醉作用比利多卡因强4倍,作用持续时间较长(5h)。

(三)氨基酮类、氨基醚类、氨基甲酸酯类等氨基酮类,

氨基酮类例如达克罗宁(Dyclonine)、法立卡因(Falicaine)。氨基醚类,例如:奎尼卡因(Quinisocaine)。氨基甲酸酯类,例如:地哌冬(Diperodon)。

二、局部麻醉药的构效关系局部麻醉药结构类型较多,可概括为以下基本结构

I为亲脂性部分,可为芳烃或芳杂环,而以苯环作用最强。苯环上引入给电子基团例如氨基等可使活性增强。II为中间连接部分,X可为O、NH、CH2等,n=2、3时局麻作用好。III为亲水性部分,通常为仲胺或叔胺。好的局麻药,分子的亲脂性与亲水性间应有适当的平衡,即应有一定的脂水分配系数。

复习测试题见:仉文升、雷小平主编,《药物化学应试指南》17~29页。

复习题(平时作业)

1.说明麻醉药分类,各类举出一种有代表性的药物名称?

2.局麻药按化学结构类型分为那几类,每类举出一种药物名称。

3.简述局麻药的构效关系。

4.分析盐酸普鲁卡因的结构,讨论化学性质与其结构的关系。

5.分析盐酸利多卡因的结构,讨论稳定性与其结构的关系。

6.盐酸普鲁卡因的化学结构与盐酸丁卡因有何不同?

7.写出盐酸普鲁卡因的合成路线。

8. 4-氨基苯甲酸-2-(二乙氨基)乙酯盐酸盐是那个局麻药的化学名?写出其结构式。

9.举出两种临床常用吸入麻醉药,两种临床常用静脉麻醉药。

第六章 神经阻滞麻醉

第六章神经阻滞麻醉 将局部麻醉药注入神经丛、神经干周围,暂时阻断其向中枢和外周传导冲动的功能,从而产生局部区域感觉、运动功能的消失,称为神经阻滞麻醉。 第一节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1 适应证 颈部手术如甲状腺腺瘤、囊腺瘤切除术;气管切开术、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甲状舌骨屡等皮肤及皮下浅表手术;颈部椎板减压。 2 禁忌证 呼吸道不能保持通畅的颈部手术;小儿及不合作者均不能选择颈丛阻滞麻醉。 二解剖 颈神经丛分浅丛和深丛,由颈1-4(C l-4)脊神经前支组成。脊神经出椎间孔后,经过椎动脉后面到达横突尖端,过横突后,这些分支与上下相邻的脊神经分支连接,形成一系列的环。浅丛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从筋膜下穿出至表面,其分支主要支配皮肤和浅表结构;深丛在斜角肌间隙与臂丛神经处于同一水平,并同为椎前筋膜覆盖,主要支配颈部肌肉和其他深部组织。麻醉时浅丛、深丛神经均应给予阻滞,才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颈神经丛阻滞范围包括整个颈部、头的后部、肩及胸上部,犹如披肩样范围。 三操作步骤 (一)穿刺点定位 1 深丛 C2穿刺点在乳突下约1.5 cm、向后约 1cm处;C4穿刺点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交会点;C3穿刺点在C2-4连线的中点。 2 浅丛在C4穿刺点。 (二)操作程序根据手术部位选择不同的颈丛阻滞点和局麻药剂量。

1 三点法颈前阻滞法:传统的颈深丛阻滞法。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两上肢自然下垂、紧贴躯干;在肩背部垫一薄枕便于暴露颈部穿刺部位。用记号笔标记C2、C3、C4;消毒铺巾,左手示指尖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7#注射针头依次穿刺;C4横突比较浅、进针2一3 Cm即可触及颈椎横突,患者述有异感更可确认,针尖稍稍退离骨质避免损伤骨膜,左手拇、示、中指固定针头,右手持含局麻药注射器注药,注药前、中、后注意轻轻回抽,观察有无血液或其他回流液;然后再行C2、C3阻滞。浅丛阻滞可在C4深丛阻滞完成后将穿刺针退至皮下组织,突破胸锁乳突肌腹(将胸锁乳突肌提起便于操作)分别向头端及尾端各注人局麻药4一5ml,单侧总量不超过10ml。 2 改良一点法颈丛阻滞法:选C4一点深丛加浅丛阻滞。 (三)局麻药 0.25%布比卡因、0.375%罗哌卡因系长效局麻药,常用于颈深丛阻滞。1%利多卡因维持麻醉作用时间短,较少单独使用,可与0.25%布比卡因或0.375%罗呱卡因配置成混合液用于深丛和浅丛阻滞。 四、意外与并发症 (一)全脊麻 是最严重的并发症,系局麻药误注人蛛网膜下腔,引起脑室内扩散,导致颈脊神经广泛阻滞。 1 症状 注药后立即出现意识消失、呼吸停止、血压下降等症状,甚至心跳骤停。 2 处理 立即面罩加压供氧或紧急气管插管,人工通气;循环支持,补液、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动物常用麻醉药及应用

动物常用麻醉药及应用 舒泰麻醉剂使用说明书简要说明: 舒泰是一种新型分离麻醉剂,它含镇静剂替来他明和肌松剂唑拉西泮。在全身麻醉时,舒泰能够保证诱导时间短、极小的副作用和最大的安全性。在经肌肉盒静脉途径注射时,舒泰具有良好的局部受耐性。舒泰是一种非常安全的麻醉剂。适用范围 用于犬、猫和野生动物的保定及全身麻醉。应用剂量麻醉前给药 注射舒泰前15分钟按以下剂量给予硫酸阿托品犬:0.1mg/kg ,皮下注射猫:0.05mg/kg ,皮下注射诱导麻醉剂剂量 犬:7—25mg/kg ,肌肉注射5—10mg/kg ,静脉注射 犬:10—15mg/kg ,肌肉注射5—7.5mg/kg ,静脉注射 麻醉维持时间:根据剂量不同,从20到60分钟不等。维持麻醉剂量 建议给予初始剂量的1/3—1/2 ,静脉注射。野生动物:使用详细说明 灵长类动物(平均值)肌肉注射..........................4—6mg/kg 。猫科动物(平均值)肌肉注射..........................4—7.5mg/kg 。犬科动物(平均值)肌肉注射..........................5—11mg/kg 。熊科动物(平均值)肌肉注射..........................3.5—8mg/kg 。牛科动物(平均值)肌肉注

射..........................3.5—33mg/kg 。灵猫科动物(平均值)肌肉注射..........................2.5—6mg/kg 。小鼠(平均值)肌肉注射..........................50—75mg/kg 。大鼠(平均值)肌肉注射..........................50—75mg/kg 。豚鼠(平均值)肌肉注射..........................20mg/kg 。仓鼠(平均值)肌肉注射..........................50mg/kg 。应用指南 为了获得需要的麻醉药浓度,可将含有效成分的冻干粉与总量无菌溶液混合(舒泰20:20mg/ml ;舒泰50:50mg/ml ;舒泰100:100mg/ml )。野生动物需要投掷注射时,可将减少加入溶剂,从而使舒泰浓度提高到400mg/ml 。应用禁忌 用有机磷盒氨基酸酯进行系统治疗的动物。严重的心机能和呼吸机能不全。胰脏功能不全。患严重高血压。 注意事项 舒泰只能用于动物。 建议麻醉前12小时禁食。 动物处于麻醉恢复期时应保证环境黑暗和安静。注意麻醉动物的保暖,防止热量过度散失。与其他药物的配伍禁忌 不要与以下药物一起联合应用: *吩噻嗪类药物(乙酰丙嗪、氯丙嗪等),一起应用抑制心肺功能和引起体温降低。 *氯霉素,一起应用引起麻醉药物的清除率。贮存 舒泰冻干粉在至少2年内是稳定的。

常用麻醉药大全

常用xx 1、丙泊酚注射液 名称:丙泊酚注射液 曾用名:力蒙欣 【适应症】本品适用于诱导和维持全身,也用于加强监护病人接受机械通气时的镇静,也可用于麻醉下实行无痛人工。 【性状、成分】白色等渗静脉注射液,每毫升含双异丙酚10毫克,同时内含精制大豆油、精制蛋黄卵磷脂、甘油和注射用水等。 【吸收、分泌、清除】力蒙欣是一种起效迅速(30秒)、短效的全身药,通常从麻醉中复苏迅速。力蒙欣一次冲击剂量后或输注终止后,可用三室开放模型来描述。首相具有迅速分布(半衰期2-4分钟)、迅速消除(半衰期30-60分钟)的特点。力蒙欣分布面广,并迅速从机体消除(总体消除率1.5-2升/分钟)。用力蒙欣维持麻醉时,血药浓度逐渐接近已知给药速率稳态值。当输注速率在推荐范围内,它的药代动力学呈线性。 【用法、用量】使用力蒙欣通常需要配合使用镇痛药。力蒙欣可辅助用于脊髓和硬膜外麻醉,并可与常用的术前用药、神经肌肉阻断药,吸入和镇痛药配合使用。 A成人:麻醉诱导成人初始剂量每10秒约给药4ml(40mg),直至临床体征表明麻醉起效。大多数年龄小于55岁的成年病人大约需要2.0-2.5mg /kg的力蒙欣。超过该年龄需适当减量。ASAIII级和IV级病

人,给药速率应更低,每10秒约2ml(20mg)。麻醉维持持续输注或重复单次注射给予力蒙欣都能够达到较好的麻醉维持效果。麻醉维持所需的给药速率有明显的个体差异,通常4-12mg/kg/h的速率能维持令人满意的麻醉。重复单次注射给药应根据临床需要,每次给予力蒙欣2.5ml(25mg)至5.0ml(50mg)的量。ICU镇静用于接受人工通气强化监护病人的镇静时,应持续输注力蒙欣。通常在 0.3-0.4mg/kg/h的输注速率范围内,能获得令人满意的镇静效果。人工流产手术术前以1 / 37 2.0mg/kg剂量衽麻醉诱导,术中若因疼痛刺激病人有肢体活动时,以0.5mg/kg的剂量追加。 B小孩:力蒙欣不建议用于年龄小于3岁的儿童。麻醉诱导用于小儿麻醉诱导时,剂量应根据年龄和/或体重调节。年龄超过8岁的多数病人。麻醉诱导需要约2.5mg/kg。低于这个年龄所需剂量可能更大。ASAIII级和IV级的小儿建议使用较低的剂量。麻醉维持持续输注或重复单次注射给予力蒙欣,维持麻醉所需的给药速率在个体之间有明显差异,通常9-15mg/kg/h给药速率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麻醉效果。【给药方式】未稀释的力蒙欣也可直接用于输注。当使用未稀释的力蒙欣直接输注时,建议使用微量泵或输液泵,以便控制输注速率。力蒙欣也可以稀释后使用,但只能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稀释度不超过1:5(2mg/ml)。用于麻醉诱导时,力蒙欣可以大于20:1的比例与0.5%或1%的利多卡因注射液混合使用。稀释液庆在给药前无菌

第二章 麻醉药

第二章麻醉药 第一节全身麻醉药 麻醉药分为全身麻醉药(General Anesthetics)和局部麻醉药(Local Anesthetics)两大类。 一、分类 全身麻醉药根据给药途径可分为吸入麻醉药(Inhalation Anesthetics)亦称挥发性麻醉药(Volatile Anesthetics)和静脉麻醉药(Intravenous Anesthetics)。 (一)吸入麻醉药 吸入麻醉药是一类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或易挥发的液体。临床常用的吸入麻醉药有:氧化亚氮(Nitrous Oxide)、麻醉乙醚(Anesthetic Ether)、氟烷(Halothane, Fluothane)、甲氧氟烷(Methoxyflurane),恩氟烷(Enflurane),异氟烷(Isoflurane),七氟烷(Sevoflurane),地氟烷(Desflurane)等。氟烷、甲氧氟烷、恩氟烷、异氟烷等的麻醉作用强于乙醚,且不燃不爆,为临床常用吸入麻醉药。 (二)静脉麻醉药 临床常用的静脉麻醉药有:硫喷妥钠(Thiopental Sodium)、海索比妥钠(Hexobarbital sodium)、氯胺酮(Ketamine)、羟丁酸钠(Sodium Hydroxybutyrate)等。

第二节局部麻醉药 最早的局麻药是从古柯树叶中分离出的一种生物碱,称为可卡因(Cocaine古柯碱)。由于其水溶液不稳定、毒性强等缺点,对其进行结构改造,发展了合成局麻药。 一、局部麻醉药的化学结构类型及常用药物 局麻药的化学结构类型有:芳酸酯类、酰胺类、氨基酮类、氨基醚类、氨基甲酸酯类等。 (一)芳酸酯类:盐酸普鲁卡因、盐酸丁卡因等。 1.盐酸普鲁卡因(Procaine Hydrochloride) 化学名:4-氨基苯甲酸-2-(二乙氨基)乙酯盐酸盐 合成路线:以对硝基甲苯为原料,经重铬酸或空气氧化为对硝基苯甲酸,再与β-二乙氨基乙醇酯化,用二甲苯共沸脱水制得硝基卡因,以铁粉及酸性条件下还原制得普鲁卡因,成盐后即得。

常用麻醉药大全

常用麻醉药 1、丙泊酚注射液 名称:丙泊酚注射液 曾用名:力蒙欣 【适应症】本品适用于诱导和维持全身,也用于加强监护病人接受机械通气时的镇静,也可用于麻醉下实行无痛人工。 【性状、成分】白色等渗静脉注射液,每毫升含双异丙酚10毫克,同时内含精制大豆油、精制蛋黄卵磷脂、甘油和注射用水等。 【吸收、分泌、清除】力蒙欣是一种起效迅速(30秒)、短效的全身药,通常从麻醉中复苏迅速。力蒙欣一次冲击剂量后或输注终止后,可用三室开放模型来描述。首相具有迅速分布(半衰期2-4分钟)、迅速消除(半衰期30-60分钟)的特点。力蒙欣分布面广,并迅速从机体消除(总体消除率1.5-2升/分钟)。用力蒙欣维持麻醉时,血药浓度逐渐接近已知给药速率稳态值。当输注速率在推荐范围内,它的药代动力学呈线性。 【用法、用量】使用力蒙欣通常需要配合使用镇痛药。力蒙欣可辅助用于脊髓和硬膜外麻醉,并可与常用的术前用药、神经肌肉阻断药,吸入和镇痛药配合使用。 A成人:麻醉诱导成人初始剂量每10秒约给药4ml(40mg),直至临床体征表明麻醉起效。大多数年龄小于55岁的成年病人大约需要2.0-2.5mg /kg的

力蒙欣。超过该年龄需适当减量。ASAIII级和IV级病人,给药速率应更低,每10秒约2ml(20mg)。麻醉维持持续输注或重复单次注射给予力蒙欣都能够达到较好的麻醉维持效果。麻醉维持所需的给药速率有明显的个体差异,通常 4-12mg/kg/h的速率能维持令人满意的麻醉。重复单次注射给药应根据临床需要,每次给予力蒙欣2.5ml(25mg)至5.0ml(50mg)的量。 ICU镇静用于接受人工通气强化监护病人的镇静时,应持续输注力蒙欣。通常在0.3-0.4mg/kg/h的输注速率范围内,能获得令人满意的镇静效果。人工流产手术术前以2.0mg/kg剂量衽麻醉诱导,术中若因疼痛刺激病人有肢体活动时,以0.5mg/kg的剂量追加。 B小孩:力蒙欣不建议用于年龄小于3岁的儿童。麻醉诱导用于小儿麻醉诱导时,剂量应根据年龄和/或体重调节。年龄超过8岁的多数病人。麻醉诱导需要约2.5mg/kg。低于这个年龄所需剂量可能更大。ASAIII级和IV级的小儿建议使用较低的剂量。麻醉维持持续输注或重复单次注射给予力蒙欣,维持麻醉所需的给药速率在个体之间有明显差异,通常9-15mg/kg/h给药速率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麻醉效果。 【给药方式】未稀释的力蒙欣也可直接用于输注。当使用未稀释的力蒙欣直接输注时,建议使用微量泵或输液泵,以便控制输注速率。力蒙欣也可以稀释后使用,但只能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稀释度不超过1:5(2mg/ml)。用于麻醉诱导时,力蒙欣可以大于20:1的比例与0.5%或1%的利多卡因注射液混合使用。稀释液庆在给药前无菌制备,6小时内稳定。 【禁忌症】(1)已知对"力蒙欣"过敏者禁用。(2)妊娠妇女。(3)哺乳期妇女(国外资料)。(4)产科麻醉。(5)颅内压升高或脑循环障碍。(6)

第六章 麻醉解剖学

第六章麻醉解剖学 Ⅰ名词解释 1.颈丛:由第1~4颈神经的前支组成,一次互相吻合成3个神经袢并发出分枝。P141 2.臂丛:由颈5~8及胸1神经的前支组成,颈4及胸2细支有时也有参与,可分为上干、中干和下干。P143/P703 3.声门裂:又称声门,是指两侧声劈和杓状软骨基底部之间的裂隙。为喉腔最狭窄部位,但小儿喉腔呈漏斗状,其最狭窄部位在声门裂下方的环状软骨水平。P155 4.腰丛:由第12胸神经前支、第1~4腰神经前支构成,分支包括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和闭孔神经等。P157 5.骶丛:由腰骶干(L4~5)以及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的前支组成。P159 6.腋鞘:由颈部的颈深筋膜椎前层向下外方延续包绕腋血管和臂丛构成,也称颈腋管。 P164 Ⅱ选择题 A1/A2型题 1.三叉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其三大分支为: A.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B.颏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C.颊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D.颧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E.眶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答案:A 2.面神经由茎乳孔出颅,向前穿入腮腺,先分为上、下两干,再各分为数支并相互交织成丛,最后呈扇形分为多少组分支,支配面肌。 A.3组 B.4组 C.5组 D.6组 E.7组

答案:C 3.颈内动脉营养大脑半球的前2/3和间脑前半部,主要分支有: A.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脉络丛前动脉和后交通动脉 B.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脊髓动脉和后交通动脉 C.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和后交通动脉 D.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小脑上动脉和后交通动脉 E.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 答案:A 4.喉咽位于喉口和喉的后方,是咽腔的最下部分,在喉口的两侧各有一个深窝,是异物易滞留的部位,气管插管不当时,也易误入此处,称为 A.咽扁桃体窝 B.梨状隐窝, C.腭扁桃体窝 D.隐窝 E.咽隐窝 答案:B 5.有关胸膜顶及肺尖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位于锁骨内l/3的上方 B.其最高点距锁骨上方2~3cm C.在颈根部施行臂丛阻滞麻醉时,可以在锁骨内侧1/3上方进针,不会发生气胸D.行锁骨上臂丛阻滞麻醉时,一般在锁骨中点上方1~1.5cm 进针,但仍有可能发生气胸 E.行颈内静脉穿刺时也有发生气胸的危险 答案:C 6.颈丛的组成 A.颈丛由第l~4颈神经的前支及胸1神经的前支组成 B.颈丛由第l~5颈神经的前支 C.颈丛由第l~6颈神经的前支 D.颈丛由第l~4颈神经的前支组成

麻醉药理学终结版(整理后)大三下

麻醉药理学:是药理学的一个分支,是麻醉常用药物(全 麻、局麻、肌松药)的药理学。 效价强度:达到某一效应所需要的剂量或浓度。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同一计量的某一药物对不同组织器官引起不同的反应称为。。。 副反应:副作用:是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构效关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其效应的关系 时效关系:药物效应与时间的关系 量效关系:药物的剂量与其效应的关系 MAC:“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指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能使50%的病人或动物对伤害性刺激不再产生体动反应(逃避反应)时呼气末潮气内麻醉药的浓度。 首关消除:某些药物口服后,经肠壁或(和)肝内药物代谢酶的作用,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这一现象称为首关消除 肝肠循环:药物经胆汁排泄时,一些药物被小肠重吸收进入血循环,称为肝肠循环 蓄积中毒:反复用药,药物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毒,称为蓄积中毒。 治疗指数(TI):常以药物的LD50与ED50的比值表示药物的安全性,称为治疗指数。 催眠药:凡能促进和维持近似生理睡眠的药物 镇静药:仅能消除烦躁、恢复平静情绪的药物 静输即时半衰期:静脉输注中,任一时间停止输注,血浆药物浓度下降50%所需的时间。 血气分配系数: 指分压相等,即气体扩散达动态平衡时, 麻醉药在两相中的浓度比值。 静脉麻醉药:凡经静脉途径给予的全身麻醉药,统称为静脉麻醉药。 丙泊酚输注综合征(PIS):在大剂量、长时间输注丙泊酚时可能引起代酸、高脂血症、肝脏脂肪浸润和肌肉损伤及难治性的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局部麻醉药:是一类能可逆地阻断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的条件下,使有关神经支配的部位出现暂时性、可逆性感觉丧失的药物。 第二气体效应:同时吸入高浓度气体和低浓度气体时,低浓度气体的肺泡气体浓度计血中浓度的提高速度,较单独使用相等的低浓度气体快。 氟芬合剂:又叫英诺佛:是氟哌利多与芬太尼以50:1的比例配成神经安定镇痛Ⅱ型合剂,可增强麻醉效应。并可预防术后呕吐及不安等不良反应。适合年老体弱,心血管,危重,及休克病人的麻醉。 药物:是用于治疗、诊断、预防疾病或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科学 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甚或引起不利于患者的反应 副反应: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的无关的作用 半数有效量:药物引起半数实验动物发生阳性反应的剂量 半数致死量:药物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效能: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全麻药的效能通常指它所能达到的最大的麻醉深度 全麻药的作用包括:镇痛、镇静、催眠、遗忘、肌松、意识消失等诸多方面 表观分布容积:体内总药量与零时间血药浓度的比值 催化药物代谢的酶大致可分为三种:微粒体酶系、非微粒体酶系、肠道菌丛的酶系统 酶诱导作用:一些药物可诱导肝药酶的数量或活性增加药物的排泄是药物作用彻底消除的过程 肾是主要的排泄器官,次要的有胆道、肺、乳腺、汗腺清除率:单位时间内将血液内某种药物全部清除的血浆量 清除半衰期:指机体消除一般药物的时间,又称终末半衰期 药物治疗的方法:等剂量等间隔多次给药、负荷量和维持量方案、间歇用药和冲击方法、个体化治疗 骨骼肌松弛药:是一类能选择性地作用于骨骼肌神经肌接头,与N2胆碱受体相结合,暂时阻断了神经肌肉之间的兴奋传递,从而产生肌肉松弛作用。也称神经肌肉阻断药 钙通道阻滞药:是指在通道水平上选择性的阻滞Ca2+经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内,从而降低细胞内Ca2+浓度药物 首关消除:某些药物口服后,经肠壁或(和)肝内药物代谢酶的作用,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这一现象称为首关消除 肝肠循环:药物经胆汁排泄时,一些药物被小肠重吸收进入血循环,称为肝肠循环 蓄积中毒:反复用药,药物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毒,称为蓄积中毒。 治疗指数(TI):常以药物的LD50与ED50的比值表示药物的安全性,称为治疗指数。 催眠药:凡能促进和维持近似生理睡眠的药物 镇静药:仅能消除烦躁、恢复平静情绪的药物 静输即时半衰期:静脉输注中,任一时间停止输注,血浆药物浓度下降50%所需的时间。 静脉麻醉药:凡经静脉途径给予的全身麻醉药,统称为静脉麻醉药。 丙泊酚输注综合征(PIS):在大剂量、长时间输注丙泊酚时可能引起代酸、高脂血症、肝脏脂肪浸润和肌肉损伤及难治性的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局部麻醉药:是一类能可逆地阻断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的条件下,使有关神经支配的部位出现暂时性、可逆性感觉丧失的药物。1、药物的被动转运包括(简单扩散)、(滤过)和(易化扩 散)。 2、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有利于(吸收),但不利于进一 步(转运)。 3、静脉推注后,药物在机体内经(5个半衰期)达到基本 消除。 4、恒速静脉输注欲使血药浓度达到稳态水平需(5个半 衰期)。 5、不良反应又可分为(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 (继发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特异性反应)等。 6、溶解的药物以被动转运的方式吸收。脂溶性大、极 性小、分子量不大的药物易跨过生物膜。跨膜转运的速 率与细胞膜两侧的浓度差、吸收面积成正比。 7、生物利用度的含义应包括吸收速率和吸收程度。但 实际工作中只用来说明药物吸收的程度或药物进入全 身循环的量。F=AUC(口服)/AUC(静注)×100% 8、表观分布容积Vd即体内总药量X0与零时间血药浓 度C0的比值 9、药物代谢以肝最为重要,肾是主要的排泄器官,吸 入麻醉药主要从肺排出。 10、吗啡对中枢神经系统镇痛作用的特点:高选择性、 高效、范围广、作用较持久,同时伴有镇静作用。 1、除(肌肉)和(脂肪组织)外,(胃壁)和(肺组织) 也是贮存芬太尼的重要部位。停止给药后,(胃壁)贮 存的芬太尼释出到肠道碱性环境中被再吸收进入循环; 贮存于(肺组织)的芬太尼在肺通气灌注比例改善后, 也被释放到循环中,从而形成(第二个峰值)。 2、瑞芬太尼的静输即时半衰期始终在(4min)以内。 是作用时间最短的镇痛药。消除半衰期9.5min,用于小 手术。 3、芬太尼及其衍生物中,以(舒芬太尼)的镇痛作用 最强。 4、快速静注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可引起(胸壁和腹壁肌 僵硬)而影响通气。 1、(异氟烷)是目前较理想的吸入全麻药,其突出优点: 对循环影响小,毒性低 2、(地氟烷)为肌松作用最强,(氟化麻醉药)对心血 管功能影响小。 3、恶性高热是麻醉期间罕见的严重并发症,以(氟烷) 和(琥珀胆碱)合用引起者最多 1、硫喷妥钠麻醉时BIS(即双频谱指数)保持在(55) 以下,患者很少在术中觉醒。 2、硫喷妥钠用在(心功能不全)、(严重高血压)、(低 血容量)以及正在使用(β受体阻断药)的病人,可引 起血压严重下降。 3、丙泊酚对呼吸有明显抑制作用,表现为(呼吸频率 减慢),(潮气量减少),有时出现(呼吸暂停),应予高 度重视。 4、丙泊酚诱导时最明显的副作用是(呼吸)与(循环 抑制)。此外,也可引起(注射部位疼痛)和(局部静 脉炎)。 5、硫喷妥钠(目前主要用于全麻诱导、抗惊厥和脑保 护) 6、美索比妥麻醉效价为硫喷妥钠的2.5~3.0倍。硫戊 比妥的麻醉效价为硫喷妥钠的1.1倍。 7、丙泊酚的成分(10%(w/v)豆油、1.2%卵磷脂和 2.25%甘油作溶媒的1%乳剂(w/v)) 8、由于氯胺酮兴奋边缘系统,可导致苏醒期病人出现 (精神运动性反应),与麻醉性镇痛药复合应用时,则 引起显著的呼吸抑制 9、依托咪酯突出的优点是对心功能无明显影响。 1、于不同部位注射局麻药后,血药浓度递减顺序依次 为(肋间)>(骶管)>(硬膜外)>(臂丛)>(蛛 网膜下系)>(皮下浸润)。 2、局部浸润、周围神经阻滞时,肾上腺素的浓度以(1 ︰20万(5μg·ml-1))为宜。 3、罗哌卡因对(感觉纤维)的阻滞优于(运动纤维), 患者术后运动障碍迅速消失。 4、局麻药的作用机制:目前公认的是受体学说:局麻 药通过对细胞膜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直接作用,从而 抑制钠内流,阻断动作电位的产生。 5、局麻作用药物浓度自低至高,痛觉消失最先,依次 为冷热、触觉和深部感觉,最后才是运动功能。 6、由于中枢抑制性神经元对局麻药较敏感,首先被局 麻药所抑制,引起脱抑制而出现兴奋现象。局麻药引起 的惊厥是抑制的减弱,而不是兴奋的加强。 1、MAC具有哪些特点? MAC有以下特点:1、肺泡内药物浓度容易反复、频繁、 精确地测定;2、对各种伤害性刺激MAC几乎不变;3、 个体差异、种属差异都较小;4、性别、身长、体重以 及麻醉持续时间等均不明显影响MAC。5、此外,麻醉 药的MAC可以“相加”0.5+0.5=1MAC。 2、影响MAC的因素: ①种属、刺激种类、酸碱状态、麻醉时程,性别,pH 等对MAC无明显影响; ②使MAC上升的因素:体温高(不大于42℃);高钠; 长期嗜酒; ③使MAC下降的因素:体温低;低钠;妊娠;低O2; 低Bp;老年人;MCA下降;术前服镇静药;术前大量 饮酒;某些药物; 3、MAC的意义 ①MAC越小,效价强度越高②吸入麻醉药的比较,通 常在同一MAC下进行③MAC可作为吸入全麻药的镇 痛效价强度指标。 4、药物的非特异性作用机制有哪些? 非特异性作用机制一般是药物通过其理化性质,而与药 物的化学结构无明显关系: ①改变细胞外环境的pH 如碳酸镁抗溃疡; ②螯合作用如重金属中毒使用二巯丙醇; ③渗透压作用如硫酸镁利泻、甘露醇脱水; ④通过脂溶性影响神经细胞膜的功能如全麻药的作 用、膜稳定药、膜易变药的作用; ⑤消毒防腐如酸类、醛类、卤素类、重金属化合物、 表面活性剂等。 5、药物的特异性作用机制有哪些? ①对酶的影响如新斯的明和他汀类降血脂药; ②对离子通道的影响如钙拮抗药、局麻药; ③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储存如色甘酸钠通过稳 定肥大细胞; ④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如补充生命代谢物质的铁、胰 岛素等; ⑤影响核酸代谢许多抗癌药及抗生素均属此类; ⑥影响免疫机制如免疫血清、疫苗、免疫增强药(左 旋咪唑)、免疫抑制药(环孢霉素)等; ⑦通过受体相当多的药物作用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受 体而产生的。 6、口服给药进入体循环的量常小于所给剂量的原因有 哪些? 口服给药后,进入体循环量常小于所给剂量,因为:1、 一些水溶性差的药物剂型,达到结肠前仅释放了一小部 分药物;2、极性大的药物吸收受到了限制,3、有些药 物存在着明显的首关消除等等。 7、影响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⑴药物与血浆蛋白结 合⑵组织器官的贮积作用⑶各种屏障对药物分布的影 响①血-脑脊液屏障②胎盘屏障⑷体液PH对药物分部 的影响。 1、论述吗啡的药理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1)镇痛镇静;(2)抑制呼吸; (3)镇咳;(4)缩瞳、恶心、呕吐等。 2、消化道有止泻和致便秘的作用。 3、心血管系统扩张阻力及容量血管,可引起体位性 低血压 2、吗啡的临床用途有哪些? 1、镇痛适于各种疼痛,尤为急性锐痛,治胆绞痛、肾 绞痛宜与阿托品合用。 2、心源性哮喘除输氧及用强心苷外,静注可产生良好 效果。 3、止泻常选用阿片酊或复方樟脑酊 4、麻醉前给药及复合麻醉可缓解疼痛和焦虑情绪。大 剂量(1mg/kg)曾用于心脏手术复合麻醉,现已被芬太尼 及其衍生物取代。 3、吗啡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1、一般不良反应:眩晕、恶心、呕吐、呼吸抑制、便 秘、排尿困难、嗜睡、心动过缓、体位性低血压; 2、依赖性:连用3~5天可产生耐受性,一周以上可成 瘾。 3、急性中毒昏迷、呼吸深度抑制、瞳孔极度缩小或呈 针尖样大,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可人工呼吸、吸氧、纳 洛酮。 4、吗啡的禁忌症有哪些? 呼吸衰竭、颅内压增高和颅脑损伤病人、支气管哮喘、 肺源性心脏病代偿失调、严重肝功能障碍病人,哺乳妇、 待产妇、婴儿禁用。 5、哌替啶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急性中毒表现为呼吸抑制、嗜睡、进而昏迷、血压下降; 偶有阿托品样中毒症状:瞳孔散大、心动过速、烦躁、 谵妄甚至惊厥,然后转入抑制。对中毒出现的兴奋等症 状,纳洛酮可使其加重(只能地西泮或巴比妥对抗)。 禁忌证同吗啡。 6、纳洛酮的临床用途有哪些? 用于麻醉性镇痛药急性中毒,或术后因阿片类药物引起 的中枢抑制的拮抗,对脑梗死、急性乙醇中毒、镇静催 眠药中毒也有一定的疗效。 7、曲马朵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偶见头晕、出汗、恶心、呕吐、排尿困难等。少数患者 可见皮疹、低血压等变态反应。剂量过大抑制呼吸,久 用可成瘾。静注太快可出现面红、出汗,短暂心动过速。 禁与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合用,孕妇及哺乳妇不宜使用。 一、吸入麻醉药的理想条件: 1.理化性质稳定: 2.无刺激性; 3.可控性强: 4.麻醉 作用强:5.诱导苏醒迅速、平稳、舒适。6.有良好的镇 痛、肌松、安定、遗忘作用。7.抑制异常应激反应(调 节),保持内环境稳态。8.代谢率低,代谢产物无明显药 理作用和毒性。9.安全范围大,毒性低,不良反应少而 轻:10.设备简单,使用方便,药源丰富,价格低廉 二、麻醉的分期: 第1期(镇痛期):小手术 第2期(兴奋期)合称诱导期——尽量缩短 第3期(手术麻醉期)1、2、3、4级 第4期(延髓麻痹期) 缩短2期,妥善掌握3期,绝对避免4期 三、第二气体效应的定义、机理及意义? 定义:同时吸入高浓度气体(N2O)和低浓度气体(如氟 烷)时,低浓度气体的肺泡气浓度和血中浓度提高的速 度,较单独使用相等的低浓度时为快。N2O 为第一气 体,氟烷为第二气体. 机理:N2O被大量摂取导致: 1. 浓缩效应:肺泡缩小、氟烷浓度加大、入血增快 2. 增量效应:产生较大负压、被动性吸气(含麻醉 药)增加 意义:1. 加快诱导 2. 降低第二气体浓度,减少其不良反应 3. 对抗第二气体的心血管抑制作用 恩氟烷的药理作用 1、神经系统:全麻效能高,强度中等。用于重症肌无 力病人有突出优点。 2、循环系统:抑制作用,血压下降,平行关系,作为 麻醉深浅的标志。 3、呼吸系统:明显抑制 4、其他:抑制为肠道蠕动和腺体分泌,麻醉后恶心、 呕吐少。降低眼内压,适用于眼科手术。可用于糖尿病 人。 恩氟烷的临床应用 可用于各种年龄,各个部位的大小手术。对糖尿病、嗜 铬细胞瘤、重症肌无力及眼科手术具有明显的优点 恩氟烷的不良反应: 1、抑制呼吸、循环 2、中枢兴奋不宜使用过高浓度, 不宜过度通气。3、肝损害4、肾损害 异氟烷的临床作用:各种年龄、各个部位以及各种疾病 的手术,包括一些其他麻醉药不宜使用的疾病,如癫痫、 颅内压增高、重症肌无力、嗜铬细胞瘤、糖尿病、支气 管哮喘;还可用于控制性降压 异氟烷的不良反应:1循环、呼吸衰竭2对呼吸道有刺 激性,诱导期有咳嗽、屏气,故一般不用于麻醉诱导3 深度麻醉手术出血增加 N2O的药理作用 全麻效能低,有较强的镇痛作用,肌松作用差,可使脑 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多,颅内压升高,对心肌有直接 抑制作用,增加离体血管平滑肌的反应性,改变合用的 麻醉药的心血管作用,很少引起心律失常,对呼吸道无 刺激,对肝、肾、胃肠和子宫无明显作用。 氧化亚氮的临床应用: 1复合麻醉的常用药2与神经安定镇痛药合用,即为神 经安定麻醉3镇痛 N2O的不良反应 1、缺氧 2、闭合空腔增大、3骨髓抑制 氧化亚氮的禁忌症:肠梗阻、气胸、空气栓塞、气脑造 影等体内有闭合性空腔的病人;麻醉装置的氧化亚氮剂 量计、氧流量计不准确时禁用。 四、异氟烷与安氟醚相比有以下特点: 1、理化性质更稳定,但有刺激性气味,血/气分配系数 1.4,诱导并不快。 2、MAC低(1.15%),苏醒较快。 3、无惊厥性棘波和肢体抽搐。 4、颅内压增高程度轻、短(过度通气控制) 镇痛、肌松作用同enf;加快肌松药消除。 5、任何麻醉深度,对迷走神经抑制强于交感抑制。 6、循环抑制轻:1-2MAC,CO无明显减少;心血管安 全性大,心脏麻醉指数大5.7;BP下降主要与SVR(全 身血管阻力)有关;不减慢浦肯野纤维的传导;不增加 心肌对CA(儿茶酚胺)敏感性。——可合用AD(肾 上腺素)。 7、呼吸抑制较轻:舒张支气管,轻度降低肺顺应性 8、对肝、肾无明显损害(尚需资料进一步证明) 9、可降低成人眼内压,程度弱于安氟醚 10、对子宫平滑肌影响不大,深麻醉时有明显抑制 11、不升高血糖——可用于糖尿病病人 12、代谢率约2%,不发生还原代谢,不产生自由基 13、临床应用广:无肯定禁忌证;控制性降压。 1、静脉麻醉药与吸入麻醉药相比具有哪些优缺点? 1、使用方便,不需要特殊设备; 2、不刺激呼吸道,病人乐于接受; 3、无燃烧、爆炸危险; 4、不污染手术室空气; 5、起效快,甚至可在一次臂-脑循环时间内起效。 2、硫喷妥钠的临床应用:由于有呼吸、循环抑制作用, 抗镇痛效应,以及苏醒后嗜睡延长,现以不单用,主要 用于全麻诱导、抗惊厥和脑保护 3、硫喷妥钠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主要有血压骤降、呼吸抑制、喉痉挛等并发症。个别病 人可出现变态反应或类变态反应。若误注入动脉内,可 引起动脉强烈收缩,如处理不及时,可造成肢体坏死。 对于卟啉症病人,硫喷妥钠也可诱发急性发作。 4、硫喷妥钠的禁忌症有哪些?1、呼吸道梗阻或难以保 证呼吸道通畅的病人;2、支气管哮喘;3、卟啉症(紫 质症);4、严重失代偿的心脏病和其他心血管功能不稳 定患者,如未经处理的休克、脱水等。 5、丙泊酚的临床应用:主要用于麻醉诱导、镇静及麻 醉维持,还适用于短小手术的麻醉,用于手术后ICU病 房病人的镇静 6、丙泊酚的不良反应:呼吸循环抑制,也可引起注射 部位疼痛和局部静脉炎 7、氯胺酮的临床应用:有明显镇痛作用,主要适用于 短小手术、植皮与更换敷料、清创、小儿麻醉以及血流 动力学不稳定病人的麻醉诱导 8、氯胺酮的禁忌症有哪些? 禁用于高血压、肺心病、肺动脉高压、颅内压升高、心 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精神病等患者。 9、氯胺酮的不良反应有哪些?1、精神运动反应2、 心血管系统失代偿的休克病人或心功能不全的病人 可引起血压剧降,心动过缓,甚至心跳停止。 3、其他呃逆、恶心、呕吐、误吸,有时喉痉挛或支 气管痉挛。耐受性和依赖性。 10、羟丁酸钠的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儿童、老人和不宜 用硫喷妥钠的危重病人做静脉诱导麻醉,用于麻醉维 持,须与镇痛药复合应用 11、羟丁酸钠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1、运动系统反应诱导和苏醒期可出现锥体外系症 状,多数均可自行消失。 2、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唾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动物麻醉剂及麻醉剂量

动物麻醉方法及给药剂量 一、动物麻醉的目的 1.清醒状态的动物虽然更加接近其生理状态,但是试验过程中的各种强刺激容易引起动物大脑皮质的抑制,使动物机体发生生理机能障碍影响到实验的结果。甚至引起动物死亡或休克。 2.防止动物伤害实验操作者。 3.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麻醉是动物保护所必需采取的措施。 二、麻醉的类型和方法 1.全身麻醉的方法: 吸入麻醉:吸入麻醉是将挥发性麻醉剂或气体的麻醉剂经过动物的呼吸道进入体内产生麻醉的效果。常见的麻醉剂有乙醚、安氟醚、三氟乙烷等,其中乙醚因麻醉深度容易掌握、安全、动物容易恢复等优点,使用最为广泛。 1)大鼠、小鼠、豚鼠的乙醚麻醉:将含有乙醚的棉球/纱布放在大烧杯中,将动物放入,封口。动物先兴奋后抑制,自行倒下。当动物角膜反应迟钝,肌肉紧张度降低时,即可取出动物。如果动物逐渐恢复肌肉紧张(挣扎),可重复麻醉一次,待平静后即可开始试验。如果试验时间较长,可将动物固定在其口鼻处放置含有乙醚的棉球或纱布,并在实验中注意动物的反应,适时追加乙醚的吸入量,以维持麻醉的深度和实践。 2)猫、兔的乙醚麻醉:将动物放进内装含有乙醚的棉球/纱布的麻醉瓶中,封口。经过1~2min,从动物后腿依次出现麻痹现象,而后失去运动能力,表明动物进入麻醉状态。4~6min后可以将动物麻醉,如观察到动物倾斜不能站立、跌倒时,说明动物已经深度麻醉,立即取出动物,这时动物肌肉松弛、四肢紧张度降低,角膜反射迟钝,皮肤痛觉消失,可进行试验。3)犬的乙醚麻醉:首先将犬用绳子绑定,根据犬的大小选择适合的麻醉口罩,将纱布/棉花放到口罩内,加入乙醚。一人固定犬的前后肢,另一人用膝盖顶住犬的胸颈处,一手捏住头颈(注意力量,防止窒息),将口罩套在犬嘴上。开始乙醚用量可大一些,之后逐渐减少。犬开始兴奋后出现挣扎、呼吸不规则现象,而后呼吸逐渐平稳,肌肉紧张度逐渐消失,角膜反射迟钝,对皮肤刺激无反应,此时可开始试验。

常用麻醉药大全

常用XX 1、丙泊酚注射液 名称:丙泊酚注射液 曾用名:力蒙欣 【适应症】本品适用于诱导和维持全身,也用于加强监护病人接受机械通气时的镇静,也可用于麻醉下实行无痛人工。 【性状、成分】白色等渗静脉注射液,每毫升含双异丙酚10毫克,同时内含精制大豆油、精制蛋黄卵磷脂、甘油和注射用水等。 【吸收、分泌、清除】力蒙欣是一种起效迅速(30秒)、短效的全身药,通常从麻醉中复苏迅速。力蒙欣一次冲击剂量后或输注终止后,可用三室开放模型来描述。首相具有迅速分布(半衰期2-4分钟)、迅速消除(半衰期30-60 分钟)的特点。力蒙欣分布面广,并迅速从机体消除(总体消除率 1.5-2升/分钟)。用力蒙欣维持麻醉时,血药浓度逐渐接近已知给药速率稳态值。当输注速率在推荐范围内,它的药代动力学呈线性。 【用法、用量】使用力蒙欣通常需要配合使用镇痛药。力蒙欣可辅助用于脊髓和硬膜外麻醉,并可与常用的术前用药、神经肌肉阻断药,吸入和镇痛药配合使用。 A成人:麻醉诱导成人初始剂量每10秒约给药4ml (40mg),直至临床体征表明麻醉起效。大多数年龄小于55岁的成年病人大约需要2.0-2.5mg /kg的力蒙欣。超过该年龄需适当减量。ASAIII级和IV级病人,给药速率应更低,每 10秒约2ml (20mg)。麻醉维持持续输注或重复单次注射给予力蒙欣都能够达到较好的麻醉维持效果。麻醉维持所需的给药速率有明显的个体差异,通常4-12mg/kg/h的速率能维持令人满意的麻醉。重复单次注射给药应根据临床需要,每次给予力蒙欣2.5ml (25mg)至5.0ml (50mg)的量。ICU镇静用于接受人工通气强化监护病人的镇静时,应持续输注力蒙欣。通常在0.3-0.4mg/kg/h 的输注速率范围内,能获得令人满意的镇静效果。人工流产手术术前以 2.0mg/kg剂量衽麻醉诱导,术中若因疼痛刺激病人有肢体活动时,以0.5mg/kg 的剂量追加。

002麻醉用药练习与习题

第二章麻醉用药 练习题 一、最佳(单项)选择题 1. 盐酸普鲁卡因可与NaNO2液反应,再与碱性β-萘酚反应生成猩红色偶氮化合物沉淀。依据是() A. 因为生成NaCl B. 第三胺的氧化 C. 酯基水解 D. 有芳伯胺基 E. 芳环亚硝化 2. 下列属于局部麻醉药的是() A. 硫喷妥钠 B. 盐酸氯胺酮 C. 氟烷 D. 羟丁酸钠 E. 丁卡因 3. 同时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局部麻醉药是() A. 羟丁酸钠 B. 盐酸氯胺酮 C. 盐酸普鲁卡因 D. 硫卡因 E. 盐酸利多卡因 4. 下列不属于局部麻醉药的结构类型的是() A.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 B. 丁酰苯类 C. 酰胺类 D. 氨基醚类 E. 氨基酮类 5. 硫卡因是普鲁卡因的() A. 电子等排体 B. 同分异构体 C. 同系物 D. 立体相似物 E. 几何异构体 二、X型(多项)选择题 1. 普鲁卡因具有如下性质( ) A. 易氧化变质 B. 水溶液在弱酸性条件下相对稳定,中性、碱性下水解速度加快 C. 可发生重氮化-偶联反应 D. 氧化性 E. 弱酸性 2. 局部麻醉药的结构类型有( ) A.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 B. 酰胺类 C. 氨基醚类 D. 巴比妥类 E. 氨基酮类 3.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局部麻醉药的基本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 A. 亲脂性部分 B. 亲水性部分 C. 中间连接部分 D. 六元杂环部分 E.凸起部分 4. 下列属于局部麻醉药的是( ) A. 达克罗宁 B. 奥沙西泮 C. 保泰松 D. 罗哌卡因 E. 地哌冬 5. 下列为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的有( ) A. 布他卡因 B. 阿替卡因 C. 罗哌卡因 D. 奎尼卡因 E. 二甲卡因 三、填空题

麻醉药习题

第二章麻醉药 【学习要求】 一、掌握氟烷,盐酸氯胺酮,盐酸普鲁卡因的名称,结构特点,理化性质,贮存方法。 二、熟悉硫喷妥钠,羟丁酸钠,盐酸利多卡因的名称,结构特点,理化性质,贮存方法。 三、了解麻醉乙醚,盐酸丁卡因,盐酸布比卡因的名称,结构特点,理化性质,贮存方法。 四、熟悉局部麻醉药的构效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全身麻醉药 一、吸入麻醉药 氟烷,麻醉乙醚 二、静脉麻醉药 盐酸氯胺酮,硫喷妥钠,羟丁酸钠 第二节局部麻醉药 一、芳酸酯类局部麻醉药 盐酸普鲁卡因,盐酸丁卡因 二、酰胺类局部麻醉药 盐酸利多卡因,盐酸布比卡因 三、局部麻醉药的构效关系 【学习指导】 麻醉药可分为两大类:全身麻醉药和局部麻醉药。 一、全身麻醉药 全身麻醉药是一类能够广泛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暂时导致人的意识、感觉和反射逐渐消失,特别是导致痛觉消失,骨骼肌松弛或部分松弛,以利于外科手术进行的药物。根据给药途径又可分为吸入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 (一)吸入麻醉药 氟烷

氟烷为无色、易流动的重质液体;有类似氯仿的香气,味甜。相对密度1.871~1.875。性质稳定,不易燃,但遇光、热和湿空气能缓缓分解,生成氢卤酸。经氧瓶燃烧法进行有机破坏后,吸收于稀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氟化钠,加茜素氟蓝试液和醋酸—醋酸钠缓冲液,再加硝酸亚铈试液,即形成蓝紫色螯合物。不溶于硫酸,加入等体积硫酸后,因比重大于硫酸,则沉于底部,形成两层。 本品应遮光,密封,在阴凉处保存。 麻醉乙醚 麻醉乙醚为无色澄明,易流动的液体;有特臭,味灼烈,微甜。有极强的挥发性及燃烧性。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火能爆炸。在光照和空气中可发生自动氧化,生成过氧化物、醛等杂质,颜色逐渐变黄。过氧化物为不易挥发的油状液体,遇热易爆炸。过氧化物及醛等对呼吸道有刺激性,因此氧化变质的麻醉乙醚绝不可供药用。 本品应遮光,几乎满装,严封或熔封,在阴凉避火处保存。 (二)静脉麻醉药 盐酸氯胺酮 盐酸氯胺酮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水溶液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本品应密封保存。 硫喷妥钠 硫喷妥钠为淡黄色粉末;有似蒜臭,味苦;露置空气中极易吸湿。与氢氧化钠溶液煮沸,不产生氨臭;与吡啶—硫酸酮试液反应显绿色,上述性质可与非含硫巴比妥药物区别。遇氢氧化钠试液及醋酸铅试液,即生成白色铅盐沉淀,加热后分解生成硫化铅黑色沉淀。灼烧后残渣显钠盐和硫化物的反应。水溶液放置后(尤其遇二氧化碳)易分解析出沉淀,加热分解更快,因此注射用硫喷妥钠采用100份硫喷妥钠与6份无水碳酸钠混合的灭菌粉末,临用时以灭菌注射用水配制。 本品应遮光,严封或熔封保存。 羟丁酸钠 羟丁酸钠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微臭,味咸;有引湿性。水溶液加三氯化铁试液显红色;加硝酸铈铵试液显橙色。 本品应遮光,密封保存。

常用麻醉药大全

常用麻醉药大全 常用麻醉药 1、丙泊酚注射液 名称:丙泊酚注射液 曾用名:力蒙欣 【适应症】本品适用于诱导和维持全身,也用于加强监护病人接受机械通气时的镇静,也可用于麻醉下实行无痛人工。 【性状、成分】白色等渗静脉注射液,每毫升含双异丙酚10毫克,同时内含精制大豆油、精制蛋黄卵磷脂、甘油和注射用水等。 【吸收、分泌、清除】力蒙欣是一种起效迅速(30秒)、短效的全身药,通常从麻醉中复苏迅速。力蒙欣一次冲击剂量后或输注终止后,可用三室开放模型来描述。首相具有迅速分布(半衰期2-4分钟)、迅速消除(半衰期30-60分钟)的特点。力蒙欣分布面广,并迅速从机体消除(总体消除率1.5-2升/分钟)。用力蒙欣维持麻醉时,血药浓度逐渐接近已知给药速率稳态值。当输注速率在推荐范围内,它的药代动力学呈线性。 【用法、用量】使用力蒙欣通常需要配合使用镇痛药。力蒙欣可辅助用于脊髓和硬膜外麻醉,并可与常用的术前用药、神经肌肉阻断药,吸入和镇痛药配合使用。 A成人:麻醉诱导成人初始剂量每10秒约给药4ml(40mg),直至临床体的2.0-2.5mg /kg岁的成年病人大约需要55征表明麻醉起效。大多数年龄小于

常用麻醉药大全 力蒙欣。超过该年龄需适当减量。ASAIII级和IV级病人,给药速率应更低,每10秒约2ml(20mg)。麻醉维持持续输注或重复单次注射给予力蒙欣都能够达到较好的麻醉维持效果。麻醉维持所需的给药速率有明显的个体差异,通常4-12mg/kg/h的速率能维持令人满意的麻醉。重复单次注射给药应根据临床需要,每次给予力蒙欣2.5ml (25mg)至5.0ml(50mg)的量。 ICU镇静用于接受人工通气强化监护病人的镇静时,应持续输注力蒙欣。通常在0.3-0.4mg/kg/h的输注速率范围内,能获得令人满意的镇静效果。人工流产手术术前以2.0mg/kg剂量衽麻醉诱导,术中若因疼痛刺激病人有肢体活动时,以0.5mg/kg的剂量追加。 B小孩:力蒙欣不建议用于年龄小于3岁的儿童。麻醉诱导用于小儿麻醉诱导时,剂量应根据年龄和/或体重调节。年龄超过8岁的多数病人。麻醉诱导需要约2.5mg/kg。低于这个年龄所需剂量可能更大。ASAIII级和IV级的小儿建议使用较低的剂量。麻醉维持持续输注或重复单次注射给予力蒙欣,维持麻醉所需的给药速率在个体之间有明显差异,通常9-15mg/kg/h给药速率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麻醉效果。【给药方式】未稀释的力蒙欣也可直接用于输注。当使用未稀释的力蒙欣直接输注时,建议使用微量泵或输液泵,以便控制输注速率。力蒙欣也可以稀释后使用,但只能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稀释度不超过1:5(2mg/ml)。用于麻醉诱导时,力蒙欣可以大于20:1的比例与0.5%或1%的利多卡因注射液混合使用。稀释液庆在给药前无菌制备,6小时内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