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谱遥感技术及发展

高光谱遥感技术及发展
高光谱遥感技术及发展

遥感技术与系统概论

结课作业

高光谱遥感技术及发展

高光谱遥感技术及发展

摘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无论在遥感平台、遥感传感器、还是遥感信息处理、遥感应用等方面,都获得了飞速的

发展,目前遥感正进入一个以高光谱遥感技术、微波遥感技

术为主的时代。本文系统地阐述了高光谱遥感技术在分析技

术及应用方面的发展概况,并简要介绍了高光谱遥感技术主

要航空/卫星数据的参数及特点。

关键词:高光谱,遥感,现状,进展,应用

一、高光谱遥感的概念及特点

遥感是20 世纪60 年代发展起来的对地观测综合性技术,是指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1]。所谓高光谱遥感,即高光谱分辨率遥感,指利用很多很窄的电磁波波段(通常<10nm)从感兴趣的物体获取有关数据;与之相对的则是传统的宽光谱遥感,通

常>100nm,且波段并不连续。高光谱图像是由成像光谱仪获取的,成像光谱仪为每个像元提供数十至数百个窄波段光谱信息,产生一条完整而连续的光谱曲线。它使本来在宽波段遥感中不可

探测的物质,在高光谱中能被探测。

同其它传统遥感相比,高光谱遥感具有以下特点:

⑴波段多。成像光谱仪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区内有数十甚至数百个波段。

⑵光谱分辨率高。成像谱仪采样的间隔小,一般为10nm 左右。精细的光谱分辨率反映了地物光谱的细微特征。

⑶数据量大。随着波段数的增加,数据量呈指数增加[2]。

⑷信息冗余增加。由于相邻波段的相关性高,信息冗余度增加。

⑸可提供空间域信息和光谱域信息,即“图谱合一”,并且由成像光谱仪得到的光谱曲线可以与地面实测的同类地物光谱曲线相类比。近二十年来,高光谱遥感技术迅速发展,它集探测器技术、精密光学机械、微弱信号检测、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于一体,已成为当前遥感领域的前沿技术。

二、发展过程

自80 年代以来,美国已经研制了三代高光谱成像光谱仪。1983 年,第一幅由航空成像光谱仪

(AIS-1)获取的高光谱分辨率图像的正式出现标志着第一代高光谱分辨率传感器面世。第一代成像光谱仪(AIS),由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管理局(NASA)所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设计,共有两种,AIS-1(1982 年~1985 年,128 波段)和AIS-2(1985 年~1987 年,128 波段),其光谱覆盖范围为1.2~2.4μm。1987 年,由NASA 喷气推进实验室研制成功的航空可见光/红外光成像光谱仪(AVIRIS)成为第二代高光谱成像仪的代表。与此同时,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竞相投入力量研究成像光谱仪。在AVIRIS 之后,美国地球物理环境研究公司(GER)又研制了1 台64 通道的高光谱分辨率扫描仪(GERIS),主要用于环境监测和地质研究。其中63 个通道为高光谱分辨率扫描仪,第64 通道是用来存储航空陀螺信息。第三代高光谱成像光谱仪为克里斯特里尔傅立叶变换高光谱成像仪(FTHSI),其重量仅为35kg,采用256 通道,光谱范围为400~1050nm,光谱分辨率为

2~10nm,视场角为150°。而于1999 年和2000 年发射升空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 和Hyperion)都已经成为主要的应用

数据来源。在国内,成像光谱仪的研制工作紧跟国际前沿技术,目前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先后研制成功了专题应用扫描仪、红光细分光谱扫描仪FIMS、热红外多光谱扫描仪TIMS、19 波段多光谱扫描仪AMSS、71 波段的模块化航空成像光谱仪MAIS、128 波段的OMIS 以及244 波段的推扫式成像仪PHI 等。此外,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于2002 年随“神州”三号飞船发射升空,这是继美国1999 年发射EOS 平台之后第二次将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送上太空,从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航天载成像光谱仪的国家。经过20 世纪80 年代的起步与90 年代的发展,至90年代后期,高光谱遥感应用由实验室研究阶段逐步转向实际应用阶段。迄今为止,国际上已有许多套航空成像光谱仪与少数几个卫星成像光谱仪处于运行状态,在实验、研究以及信息的商业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发展程度

1.高光谱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程度

随着成像光谱仪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光谱遥感数据处理技术发展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高光谱

遥感波段数众多,致使其数据量也呈指数增加,海量的数据给研究人员的分析和应用带来不便。人们通过大量的科研实践,发展了新的数据处理方法来适应成像光谱数据做定量分析。

(1)基于纯像元的分析方法

①基于光谱特征的分析方法。基于光谱特征的分析方法主要从地物光谱特征上出发,表征地物的特征光谱区间和参数。这种方法普遍用于MSS 和TM 图像的处理和分析应用中。高光谱遥感中的吸收谱线较传统的遥感更为细化和连续,一些在传统遥感的光谱曲线中不可分的特征变得显著起来。所以许多研究人员沿用了这种方法,这一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地面实测的地物光谱曲线来区分地物。“光谱匹配”是利用成像光谱仪探测数据进行地物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

②基于统计模型的分类方法。基于统计模型的分类方法主要是对高光谱数据样本的总体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对样本采样点统计分布特征的分析可以帮助识别不同的目标物。按照距离来度量模式相似性的几何分类法和基于Bayes 准则的最大似然法是统计模式识别的两种基本方法。(2)基于混合像元的分析

由于传感器空间分辨率的限制以及地物的复杂多样性,遥感影像中的像元大多数都是几种地物的混合体,而它的光谱特征也就成了几种地物光谱特征的混合体。如果将该像元作为一种地物分析,势必会带来分类误差,不能真实地反映地面情况。概括起来,混合模型有线性光谱混合模型、非线性光谱混合模型和模糊模型三种。线性混合模型假定混合像元的反射率为它的端元组分的反射率的线性组成,这种模型较为简单,因而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模型。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正交子空间投影方法(OSP),他们将224 个波段的AVIRIS 影像数据去掉噪声较大的波段后得到158 个波段,再针对五种主要地物类型,采用OSP 方法得到5 个分量影像,每个分量各表示一种地物类型的分布情况。经检验,成图的分类结果与地面观测是一致的。这一方法既考虑了混合光谱问题,又考虑了数据压缩问题,还在处理过程中加入了去噪声的操作,是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混合像元处理技术。

2.高光谱应用的发展程度

(1)在地质方面的应用

地质是高光谱遥感应用中最成功的一个领域[4]。由于高光谱遥感光谱分辨率(10nm)高的特点,在地质方面主要利用其探测岩石和矿物的吸收、反射等诊断性特征,从而进行岩石矿物的分类、填图和矿产勘查。目前,从高光谱遥感数据中提取各种矿物成分信息的主要技术方法有[3]:光谱微分技术、光谱匹配技术、混合光谱分解技术、光谱分类技术、光谱维特征提取方法、模型方法等。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利用MAIS 在河北张家口地区的实验中地对该地区新生界全新统、更新统、中生界侏罗纪张家口群、下元古界红旗营子群及花岗片麻岩、蛇绿岩脉、辉石类岩脉采用不同的图像处理方法获得了较为精确的岩石地层识别分类,证明了高光谱遥感在岩石出露较好区域进行岩类定性识别和大比例尺填图的可能;王润生、甘甫平等人在成像光谱矿物填图技术与应用示范课题中,对新疆东天山地区开展区域面积性矿物填图和西藏驱龙地区开展矿化蚀变矿物填图应用示范,取得了与地面一致的应用效果,矿物识别率和识别正确率均达到85%以上。(2)在植被检测中的应用

高光谱遥感由于具有极高的光谱分辨率,在植被

研究中的应用已使得植被遥感的范围被扩大到生态意义上[5]。通过对来源不同的植被高光谱遥感数据采取相应的技术处理后,可将其用于植被参数估算与分析,植被长势监测以及估产。

目前比较常用的有:

①植物的“红边”效应:“红边”是位于红光低谷及红光过渡到近红外区域的拐点,通过其位臵和斜率的特征来体现。是植物光谱曲线最典型的特征,能很好地描述植物的健康及色素状态。当绿色植物叶绿素含量高、生长活力旺盛时,“红边”会向红外方向偏移,当植物患病时叶绿素减少,“红边”会向蓝光方向移动。植物缺水等原因造成叶片枯黄,“红边”会向近红外方向移动。当植物覆盖度增大时“红边”的斜率会变陡。②植被指数:植被指数是利用遥感光谱数据监测地面植物生长和分布、定性、定量评估植被的一种有效方法(Bannari 等,1995)。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人们已经提出了几十种植被指数,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土壤调整植被指数SAVI 等等。目前,植被指数已广泛用来定性和定量评价植被覆盖及其生长状况。

(3)在农业中的应用

高光谱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快速、精确地获取作物生长状态以及环境胁迫的各种信息,从而相应调整投入物资的投入量,达到减少浪费,增加产量,保护农业资源和环境质量的目的。使用高光谱遥感数据估计作物的农学参数主要有两类方法:一是通过多元回归方法建立光谱数据或由此衍生的植被指数与作物农学参数之间的关系;二是通过作物的红边参数来估计作物的物候性状及其农学参数。高光谱遥感凭借其极高的光谱分辨率为精细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和数据来源。

作物生长信息的提取:

作物生产中, 准确、迅速、经济地判断作物氮营养状况, 进而确定氮肥需要量, 对提高作物的实时精确施肥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 随着相关领域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氮素营养诊断的

测试技术正由传统的实验室常规测试向田间直接无损测试方向发展; 同时测试水平正由定性

或半定量的手工测试向精确定量的智能化方向发展。目前, 针对作物氮素诊断的智能化无损测试技术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其中较成熟

的技术方法主要有便携式叶绿素仪法和遥感系统中应用的高分辨率多光谱近地测量技术。这两项技术都是基于当作物氮素发生变化时, 其光谱反射特性发生改变的基础上, 但在具体的应用中两者又有所不同。相对于传统的低光谱分辨率遥感(通常指光谱分辨率在0. 1 μm以上)而言, 高光谱分辨率遥感( 光谱分辨率在0. 1 μm以下)数据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成像通道数量的增加和成像波段的变窄。从而使植被遥感的监测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获取子像元(最终光谱单元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 使得遥感应用着重于在光谱维上进行空间信息展开,定量分析地球表层生物物理化学过程和参数[6-7]。通过高光谱遥感植被指数技术可以提取植被冠层结构定量信息。蒲瑞良[8]等用小型机载成像光谱仪( CASI)测得的航空高光谱分辨率数据(光谱范围约417~ 800 nm )估计森林族叶化学成分浓度, 最后用导数光谱的多项式逐步回归方程进行分析。对于总叶绿素, 最佳的R2值来自二阶微分光谱的三项式回归方程(R2 = 0. 944), 此方程包含的中心波长分别为748、507和735 nm, 而对于全氮的最佳R2 值来自一阶微分光谱的三项式方程( R2

=0. 933), 中心波长分别为780、764和566 nm。结果表明:使用光谱方式的CASI数据及NDVI值提取植被信息, 结合光谱微分技术能明显地改善森林族叶化学成分的估算精度。吴长山等[9-10]分析了水稻、玉米多时相的群体以及叶片光谱特征与叶绿素密度(单位面积农作物的叶绿素含量, 等于叶绿素含量与鲜叶生物量的乘积)的关系,得出这几种农作物的导数光谱在近红外波段762 nm处与叶绿素密度具有高度相关性。王柯[11]等的实验数据表明540、680和740~ 1070 nm 的光谱数据在水稻所有的生长阶段都与叶片氮浓度相关显著。

作物长势监测:

作物的反射光谱特征主要由叶片中的叶肉细胞、叶绿素、水分含量和其他生物化学组分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形成的, 受叶色、叶片结构及水分状况、叶片的生理生化性质、植株形态及长势长相等因素的影响[12]。可见光波段反射率主要受叶绿素等各种色素的影响, 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则由叶片水分状况起决定作用, 不同的植物、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时期, 以及同一作物的不同

健康状况, 其光谱反射特性均不一样。因此研究作物不同生长条件下的光谱特性与这些生理指标的关系, 就可以实时的监测作物的长势和进

行苗情诊断, 从而科学地指导农事活动。高光谱遥感以其超多波段、光谱分辨率高等特点被用来反演叶子各组分含量, 监测作物的生长状况[13]。

王延颐[14]用美制的EXOTECH 100A 四通道光谱仪在试验田分析了水稻各生育期( 分蘖

盛期、穗分化期、齐穗期、灌浆期及乳熟期) 在一些特征太阳光谱波段( 400、500、670、800、900 nm) 反射波谱特征, 结论是: 稻田光谱与水稻长势的相关性较好, 在水稻灌浆期, 稻田光谱与水稻理论产量的相关性也较好, 尤其是800 nm的反射光谱值。实验也已经证明用高光谱分辨率数据能够估计叶子化学成分[15]。浦瑞良和宫鹏使用多元统计和光谱导数技术评价小型机载成像光谱仪( CASl)数据用于估计冠层生化浓度(总叶绿索、全氮和全磷) 的潜力和效率。Peterson等运用航空成像光谱仪( AIS)对森林冠层中氮和木质素含量进行了监测[16]。为了探索植物叶片氮素遥感诊断的可能性, 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科学家就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 寻

找氮素的敏感波段及其反射率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的表现。研究发现许多植物在缺氮时无论是叶片还是植物冠层水平的可见光波段反射率都有增加, 对氮含量变化最敏感的波段在530~ 560 nm区域[17-19]。冯伟[20]通过分析小麦叶片糖氮比与冠层高光谱参数的定量关系, 确立小麦叶片糖氮比的定量监测模型, 与传统的破坏性取样及实验室化学分析方法相比, 该研究为小麦叶片糖氮比的定量分析提供了一种无损、快速的技术途径, 同时也拓展了作物生理参数遥感监测的研究领域。研究结果对于小麦植株生长特征及碳氮代谢参数的实时监测和精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为遥感技术_在精准农业中的可能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作物胁迫监测:

李德成等[21]模拟酸雨对水稻叶片反射光谱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酸雨会引起水稻叶片反射光谱可见光区和中红外区的反射率升高, 近红外区的反射率降低, 相应的反射率比值也随之变化, 一阶和二阶导数光谱蓝移, 且上述变化的程度与酸雨的酸度、水稻的品种和生育期有关。这一结果也表明遥感技术监测酸雨污染作物是

可行的。另外, 高光谱遥感亦可用于监测重金属对作物的胁迫, 在某些植被类型中, 蓝移还与重金属含量偏高有关。水稻受重金属铬和铜污染伤害后, 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反射光谱方面变化

都比较显著, 特别是铬和铜拌土生长的水稻在

分蘖期受到的影响最明显。植物光谱的导数实质上反映了植物内部物质(叶绿素及其它生物化学成分)的吸收波形变化。可以通过植物的光谱特性监测植物(作物)的各种缺素症和病虫害[22]。估算植被(作物)初级生产力NPP与生物量:

冠层的理化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森林的初级生产力(NPP)。比如叶面积和氮含量通过控制光合作用和传输速率来影响NPP。已经证明在不同的温带森林区, 矿物氮的含量有助于估计年NPP。张良培等[23]利用样本NDVI和测量所得的生物量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相关系数在0. 7以上, 黄熟期叶绿素的损失会在可见光波段表现出来, 在出穗期的R1100和R1200可用于生物量估算。Hame等[24]结合地面调查和高分辨率图像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建立了预测生物量的模型, 然

后再直接应用到低分辨率的AVHRR图像上, 成功地估算了面积达几百万平方公里的欧洲以针

叶树占优势的北方针叶林的生物量,并且估算的精度超出了预先的期望。同样, 在农作物上也可以利用这种技术方法, 测定作物的初级生产力NPP与生物量。高光谱遥感同样可以用于估计农作物产量, 可以综合上述各种功能以及有关的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农作物产量的估计, 随着新的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出现, 遥感估产的精确性也得到了提高。杨庆锋等[25]分析了小麦光谱特征与干物质积累量的相关关系, 说明通过遥感手段监测冬小麦的群体质量是可行的, 该研究为高光谱遥感技术在监测小麦的群体质量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樊科研等[26]以ASDF ieldSpec光谱仪实测大田中不同生育期加工番茄的冠层高光谱及其产量, 采用单时相线性逐步回归和复合回归, 首次建立了加工番茄高光谱与产量的估算模型, 对加工番茄的产量进行了遥感估测。

估算光能利用率和蒸散量:

理论和实验都证明植物冠层的光合有效辐射与反射率有联系。高光谱遥感所得的APAR(光合有效辐射)比LAI(叶面积指数)能更可靠地估计作物生物量, 因为作物的光合作用过程直接把APAR

能量转换成干物质, 因此APAR是作物初级生产力的一个较好的指标。张良培等通过分析光合背景物质土壤光谱信号的特点, 认为利用对光

谱信号一阶导数的运算就能对混合光谱中的土壤信号进行压缩, 由此计算APAR(在波长726.

3 nm处)能更客观地反映实际。H all等[27]基于反射率曲线的二阶导数与光合有效辐射APAR的相关关系, 对陆地植被的APAR进行了估计。研究表明, 可直接反演二向反射模型, 用卫星和地面测量的光谱数据估算叶子的生物物理参数LAI和FAPAR(Kuusk, Patrice& Bicheron)。

作物品质遥感监测预报:

中国对优质农作物有巨大需求, 部分优质农作

物产品供不应求或依赖进口。通过监测作物生长过程而进行调优栽培, 优化作物分类收获、分级收购加工体制, 提高作物品质监控水平是保证

作物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28]。遥感技术的发展为作物品质信息的监测和预报提供了快捷、低廉、无损检测的手段。近期研究重点是区域性的遥感模型与农学模型链接, 农作物品质遥感- 农学监测复合模型研制。综合考虑土壤因子、气象因子等, 通过监测作物干旱、过量施氮、病虫害、

倒伏等作物品质的限制性因子, 监测作物的生

长和营养状况, 链接遥感数据和作物模型, 利用光学、热红外、雷达数据相互补充, 充分考虑遥感数据和非遥感数据结合, 有望建成实用化和

商业化的作物品质监测预报系统, 以指导作物

分类收获, 分级收购、加工或贮藏; 对农作物产品实现优质优价, 为粮食期货和参与国际粮食

贸易提供决策信息, 大大缩短粮食加工企业的

检测化验时间并降低成本。在现阶段采用 感粗分级筛选+ 实验室精测试可能成为定单农业中质量控制和降低成本的重要模式, 受到粮食

收购、加工等部门和企业用户的重视和

期待[28]。

(4)在大气和环境方面的应用

大气中的分子和粒子成分在太阳反射光谱中有强烈反应,这些成分包括水汽、二氧化碳、氧气、臭氧、云和气溶胶等。传统宽波段遥感方法无法识别出由于大气成分的变化而引起的光谱差异,而波段很窄的高光谱则能够识别出这种光谱差异。此外,高光谱遥感可以对人们周围的生态环境情况做出定量的分析。环境污染是近年来人们比较关注的环境问题,利用高光谱技术可以探测

到污染地区的化学物质异样,从而确定污染区域及污染原因;高光谱图像也可用来探测危险环境因素,例如,精确识别危险废矿物,编制特殊蚀变矿物分布图,评价野火的危险等级,识别和探测燃烧区域等。

(5)高光谱遥感军事应用

由于高光谱遥感在地面目标识别方面的优势, 很早就被应用于军事领域并且逐步取代了多光谱遥感成为主要侦察手段。

战场详细侦察:

高光谱遥感仪器能够在连续的工作波段上同时对目标进行探测, 可直接反映出被测物体的精细光谱特征, 分辨目标表面的成分与状态, 可得到空间探测信息与地面实际目标之间存在的精确对应关系.以色列的科学家利用CASI 高光谱成像光谱仪在特拉维夫市进行了研究[29], 从CASI 图像中选择典型的地物作为端元数据, 对河流、沙土、路面、植被等地物都取得了很好的识别效果. 美国海军设计的高光谱成像仪, 可在0. 4~ 2. 5 μm 光谱范围内提供210 个波段的光谱数据, 可获得近海环境目标的动态特性, 例如海水的透明度、海洋深度、海流、海底特

征、水下危险物、油泄漏等成像数据, 为海军近海作战提供参考[30]。美国提出了数字化地球研究, 目标是建立全球地表每平方米的数据库, 包括

目标和背景特征光谱在内的多种参数. 数据库

建立以后, 全球任何地方的军事目标都会处于

其监控和打击之下。

识别伪装目标:

在军事目标侦察、识别伪装方面, 高光谱遥感能够依据背景与伪装目标不同的光谱特性发现军

事装备; 通过光谱特征曲线, 可反演出目标的组成成分, 从而揭露与背景环境不同的目标及其

伪装.绿色伪装材料检测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利用植被红边效应, 植被在680~ 720 nm 反射率急剧升高, 通过检测其位臵和斜率的特征就

可以识别植被的种类和状态[31]. 现有绿色伪装

材料的光谱曲线大体上可以与植被相吻合, 在

多光谱侦察条件下能够满足伪装要求, 但是在

高光谱细微的分辨能力下,经过伪装的目标便无所遁形。刘凯龙等[32]的红边作为基本识别特征, 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9% 以上。

探测计算目标真实温度和发射率:

在目前热红外探测中, 用Planck 定律将发

红外光谱的研究与发展

红外光谱的发展与展望 红外光谱一般分为近红外(Near InfraredSpectrum),中红外(Middle Infrared Spectrum)和远红外(Far Infrared Spectrum)三个区域,波长分别为780)3000nm, 3000)25000nm和25)50Lm。众所周知中红外光谱是广泛应用的一种分析手段。近红外光谱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在理论上和应用受到重视,其主要原因在于该区内的吸收是O)H、N)H、C)H等基团的振动吸收。这些吸收谱带复杂,多为合频吸收,且吸收强度较弱,难以在分析上应用。近年来,随着仪器制造技术的发展,新的光谱理论和光度分析新方法不断建立,特别是化学计量学的深入研究和广泛使用,促进了NIR分析技术的复兴和发展。 1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根据NIR光谱的发生机理,使用的NIR分析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透射测定法使用于透明样品的分析,透射光强度与物质量间的吸收关系符合比尔定律。 2.漫透射测定法试样中含有光散射物质(折射率与基体材料不同的小颗粒),光在穿透分析样品时,除了吸收外还有多次的散射,在这个过程中比尔定律不适用。 3.反射测定法近红外光照射到样品表面后,根据样品表面状态和结构的不同,光线可以有规则的反射、漫反射和透反射三种。这种方法常用于粗糟和粉末状样品的测定。目前市场上常见的NIR光谱仪大多属于反射型尤其是漫反射型,有个别的专用的NIR分析仪器是在UV/IR光度计基础上改进的NIR透射型分析仪。NIR 和MIR一样,反映的是分子的振动频谱,其结果直接与分子的内部结构、分子官能团及分子状态有关,从NIR谱中同样可以得到分子的定量定性信息。与MIR不同的是NIR反射谱还可以得到一系列物理性质,如密度、粒子尺寸、纤维直径、大分子聚合度等特殊信息。根据NIR光谱发生的机理可知NIR谱带较弱,这样给长光程试样池特别是粘滞样品、流体试样的在线分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得分析时不需要对分析样品进行复杂预处理,池长对分析结果影响较小,定量分析的范围大等优点。NIR光谱分析的另一个特点是光源强度较大,探测器的反应灵敏度较高,因而检测信噪比高,尤其在散射效应强时,散射/吸收比高。在反射和散射NIR中,高的信噪比,可以得到良好的线性关系,对分析样品的外观宽容度大,既可以用于清澈的气、液、固样品的测定,又可对粉末状、糊状、丝状和不规则状样品的分析。NIR分析还有价格便宜耐用的透明材料(一般的光学玻璃)作为分析窗口,便于实现快速、实时、在线分析和控制。光纤传感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为NIR分析技术提供了长距离检测传输、遥测、遥控等应用的可能性,特别是在有毒、易爆、放射性及其它难以直接测量的样品或现场更有意义。NIR光谱在使用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结构复杂,谱图重叠多,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中必须采用一定的数据处理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在定量分析中,导数光谱的应用可明显的消除基线漂移的影响,二阶导数可消除基线倾斜所造成的误差,两个相邻波长的一阶导数之比,可对光谱重叠和光谱干扰进行校正。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是进行多组分分析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波长点和波长间隔,可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验证分析结果。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square PLS)则是一种全光谱分析方法,该法充分利用了多个波长下的有用信息,不须刻意的选择波长,并且能滤去原始数据的噪音,提高信噪比可解决一些有交互影响的非线性问

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引言 高光谱遥感技术,又称成像光谱遥感技术,是20世纪最后20年中遥感领域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它将传统遥感的成像技术和物理中的光谱分析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图像和光谱二合一(图谱和一)的优势,在探测物体空间特征的同时,研究地球表层物质特征,识别其类型,进行物质成分分析。十几年来,高光谱成像技术和理论一直是遥感对地观测领域内一个活跃的研究和发展方向,随着本世纪初多个星载高光谱成像仪器的发射和实用化机载商业系统的出现,高光谱遥感图像数据开始进入主流遥感数据源的行列,越来越多的用户将在资源管理、农林矿业调查、环境监测等方面发现其独特的作用。 高光谱遥感技术属于多学科交叉技术,主要由信息获取系统——“成像光谱仪”或“高光谱成像仪”和高光谱图像数据处理系统两大部分组成。成像光谱仪的突出特点是:光谱分辨力高、空间分辨力高,波段数多,数据量大,因此高光谱图像数据包含的地物信息更加丰富,要充分发挥高光谱数据的潜能,必须深刻全面地了解要测量的地表物质的光谱特性及其与高光谱传感器的真实测量值之间的关系,并开发适合高光谱数据特点的严密、精确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理论。正是高光谱成像设备性能的不断提高和高光谱遥感图像数据处理技术的进步促进了高光谱遥感技术实用化的进程,这两大支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是该技术的应用能否走向辉煌的保证。 1.高光谱遥感的原理 任何物质都会反射、吸收、透射和辐射电磁波,且不同的物体对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吸收、反射或辐射特性是不同的,物质的这种对电磁波固有的波长特性叫光谱特性,是由物质本身包含的原子、分子与电磁波的关系决定的,因此分析物质的光谱曲线是识别物质的有效手段。遥感成像光谱学所研究的波长范围包括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以及中-热红外波段,在可见光、近红外和短波红外波段,地表物质以反射太阳光能量为主,固体盐矿物质、水体、植被、冰雪、土壤等物质都有诊断性识别信息的特征谱,而在热红外区,地表物质以热辐射为主,其辐射光谱也可以作为矿物岩石等的物质识别的判据[ ]。本文主要介绍反射光的高光谱图像。 反映物质差别的特征光谱的吸收峰或反射峰的宽度一般在5~50nm左右[ ],且越精细的物质分类需要越高的光谱分辨力,而传统的多光谱遥感数据源的光谱分辨力(几十到几百nm)显然无法满足需要,必须采用高光谱图像数据,例如图1为三条光谱曲线,分别属于健康叶面,病害叶面和松软土地,其中土地和叶面的光谱差别很大,利用多光谱数据就可以区分,而两种状况的叶面光谱差别比较小,只能利用光谱分辨力更高的数据才能区分。目前国际上典型的高光谱成像仪,包括我国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高光谱成像仪的光谱分辨力都优于5-20nm,基本满足地物分类的要求。 图1 光谱曲线与相应的地物波长 反射率

高光谱遥感技术及发展

遥感技术与系统概论 结课作业 高光谱遥感技术及发展

高光谱遥感技术及发展 摘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无论在遥感平台、遥感传感器、还是遥感信息处理、遥感应用等方面,都获得了飞速的 发展,目前遥感正进入一个以高光谱遥感技术、微波遥感技 术为主的时代。本文系统地阐述了高光谱遥感技术在分析技 术及应用方面的发展概况,并简要介绍了高光谱遥感技术主 要航空/卫星数据的参数及特点。 关键词:高光谱,遥感,现状,进展,应用 一、高光谱遥感的概念及特点 遥感是20 世纪60 年代发展起来的对地观测综合性技术,是指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1]。所谓高光谱遥感,即高光谱分辨率遥感,指利用很多很窄的电磁波波段(通常<10nm)从感兴趣的物体获取有关数据;与之相对的则是传统的宽光谱遥感,通 常>100nm,且波段并不连续。高光谱图像是由成像光谱仪获取的,成像光谱仪为每个像元提供数十至数百个窄波段光谱信息,产生一条完整而连续的光谱曲线。它使本来在宽波段遥感中不可

探测的物质,在高光谱中能被探测。 同其它传统遥感相比,高光谱遥感具有以下特点: ⑴波段多。成像光谱仪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区内有数十甚至数百个波段。 ⑵光谱分辨率高。成像谱仪采样的间隔小,一般为10nm 左右。精细的光谱分辨率反映了地物光谱的细微特征。 ⑶数据量大。随着波段数的增加,数据量呈指数增加[2]。 ⑷信息冗余增加。由于相邻波段的相关性高,信息冗余度增加。 ⑸可提供空间域信息和光谱域信息,即“图谱合一”,并且由成像光谱仪得到的光谱曲线可以与地面实测的同类地物光谱曲线相类比。近二十年来,高光谱遥感技术迅速发展,它集探测器技术、精密光学机械、微弱信号检测、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于一体,已成为当前遥感领域的前沿技术。 二、发展过程 自80 年代以来,美国已经研制了三代高光谱成像光谱仪。1983 年,第一幅由航空成像光谱仪

高光谱成像检测技术

高光谱成像检测技术 一、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简介 高光谱成像技术是近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基于非常多窄波段的影像数据技术,其最突出的应用是遥感探测领域,并在越来越多的民用领域有着更大的应用前景。它集中了光学、光电子学、电子学、信息处理、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先进技术,是传统的二维成像技术和光谱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一门新兴技术。 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定义是在多光谱成像的基础上,在从紫外到近红外(200-2500nm)的光谱范围内,利用成像光谱仪,在光谱覆盖范围内的数十或数百条光谱波段对目标物体连续成像。在获得物体空间特征成像的同时,也获得了被测物体的光谱信息。 高光谱成像技术具有超多波段(上百个波段)、高的光谱分辨率(几个nm)、波段窄(≤10-2λ)、光谱范围广(200-2500nm)和图谱合一等特点。优势在于采集到的图像信息量丰富,识别度较高和数据描述模型多。由于物体的反射光谱具有“指纹”效应,不同物不同谱,同物一定同谱的原理来分辨不同的物质信息。 二、高光谱成像系统的组成和成像原理 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硬件组成主要包括光源、光谱相机(成像光谱仪+CCD)、装备有图像采集卡的计算机。光谱范围覆盖了200-400nm、400-1000nm、900-1700 nm、1000-2500 nm。 CCD 光源光栅光谱仪成像镜头

光谱相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准直镜、光栅光谱仪、聚焦透镜、面阵CCD。 高光谱成像仪的扫描过程:面阵CCD探测器在光学焦面的垂直方向上做横向排列完成横向扫描(X方向),横向排列的平行光垂直入射到透射光栅上时,形成光栅光谱。这是一列像元经过高光谱成像仪在CCD上得到的数据。它的横向是X方向上的像素点,即扫描的一列像元;它的纵向是各像元所对应的光谱信息。 同时,在检测系统输送带前进的过程中,排列的探测器扫出一条带状轨迹从而完成纵向扫描(Y方向)。

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苏雄200910835319 集宁师范学院化学系09级化学3班内蒙古乌兰察布市 012000 摘要 波数13000~10cm-1或波长0.75~1000μm之间称为红外区,在此范围内的物质吸收红外辐射后,因分子振动、转动、或晶格等运动产生偶极矩变化,形成可观测的红外光谱。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进程和红外光谱技术分析速度快,分析效率高,分析成本低,测试重现性好等特点。红外光谱技术在制浆造纸工业中木素的定性和结构分析、木素的定量分析、研究纤维素的结晶结构、测定纸浆Kappa 值等,以及在临床医学和药学方面,农业方面,以及食品方面在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环境科学中水环境监测、固体环境监测、气体环境监测,石油工业中对于油品成分,含量等方面的分析有广泛应用。 关键词 红外光谱;特点;应用 引言 分子振动、转动、或晶格等运动产生偶极矩变化,形成可观测的红外光谱。红外光谱广泛应用于分子结构的基础研究和化学组成的分析领域, 对有机化合 物的定性分析具有鲜明的特征性。因此,红外光谱有化合物“指纹”之称,是鉴定有机化合物和结构分析的重要工具。由于其专属性强各种基因吸收带信息多,固可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定性和定量分析[1]。由于用红外光谱作样品分析时基本不需要处理,且不破坏和消耗样品,自身又无环境污染,因而被广泛运用,目前红外光谱广泛已应用于制浆造纸工业、临床医学和药学方面、农业方面、食品方面、环境科学、石油工业等学科领域,并随着技术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受到重视。 1、红外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红外吸收光谱是由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同时伴随转动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因此,红外光谱的吸收峰是有一定宽度的吸收带。物质吸收红外光应满足两个条件,即辐射应具有刚好能满足物质振动能级跃迁时所需的能量;辐射与物质之间有偶合作用。因此当一定频率的红外光照射分子时如果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与其一致,同时分子在振动中伴随有偶极矩变化,这时物质的分子就产生红外吸收。

高分辨率遥感卫星介绍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有哪些 高分辨率遥感可以以米级甚至亚米级空间分辨率精细观测地球,所获取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可以清楚地表达地物目标的空间结构与表层纹理特征,分辨出地物内部更为精细的组成,地物边缘信息也更加清晰,为有效的地学解译分析提供了条件和基础。随着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资源日益丰富,高分辨率遥感在测绘制图、城市规划、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环境资源监测等领域得到了飞速发展。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的领先遥感卫星数据机构,而且是整合全球的遥感卫星数据资源,分发不同性能、技术应用上可以互补的多种卫星影像,包括光学、雷达卫星影像、历史遥感影像等各种卫星数据服务,各种专业应用目的的图像处理、解译、顾问服务以及基于卫星影像的各种解决方案等。遥感卫星影像数据贯穿中国1960年至今的所有卫星影像数据,是中国遥感卫星数据资源最多的专业遥感卫星数据服务机构,提供多尺度、多分辨率、全覆盖的遥感卫星影像数据服务,最大限度的保证了遥感影像数据获取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一、卫星类型 (1)光学卫星:worldview1、worldview2、worldview3、worldview4、quickbird、geoeye、ikonos、pleiades、deimos、spot1、kompsat系例、spot2、spot3、spot4、spot5、spot6、spot7、landsat5(tm)、Sentinel-卫星、landsat(etm)、rapideye、alos、kompsat系例卫星、planet卫星、北京二号、高景一号、资源三号、高分一号、高分二号、环境卫星。 (2)雷达卫星:terrasar-x、radarsat-2、alos雷达卫星、高分三号卫星、哨兵卫星 (3)侦查卫星:美国锁眼卫星全系例(1960-1980) 二、卫星分辨率 (1)0.3米:worldview3、worldview4 (2)0.4米:worldview3、worldview2、geoeye、kompsat-3A (3)0.5米:worldview3、worldview2、geoeye、worldview1、pleiades

遥感技术综述

遥感技术综述 遥感是指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一般指运用传感器/遥感器对物体的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的探测,并根据其特性对物体的性质、特征和状态进行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的科学技术。遥感技术是从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判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技术。它是60年代在航空摄影和判读的基础上随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综合性感测技术。任何物体都有不同的电磁波反射或辐射特征。 一、遥感技术的基本内容 遥感可按数据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的整个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分类。遥感技术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传感器研制、数据获取、数据处理、信息提取和遥感应用。从这几方面的内容可见,遥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产物。 二、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海洋、气象、水文、军事、环保等领域。在未来的十年中,预计遥感技术将步入一个能快速,及时提供多种对地观测数据的新阶段。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都会有极大的提高。其应用领域随着空间技术发展,尤其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发展及相互渗透,将会越来越广泛。 1、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 遥感地质找矿是遥感信息获取含矿信息提取以及含矿信息成矿分析与应用的过程。(1) 遥感岩石矿物识别 遥感岩矿识别技术非常适宜于植被稀少基岩裸露区的区域性地质。 (2) 矿化蚀变信息提取 矿化蚀变信息提取技术对于地质工作程度低的西部地区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区域化探扫面的功效,具体运用时应注意多种矿化蚀变信息提取方法的结合。 (3) 地质构造信息提取 (4) 植被波谱特征的找矿应用 高植被覆盖区遥感地质找矿可以结合植物波谱信息和植物地球化学方法来进行实践证明,对寻找隐伏矿床卓有成效但目前仍主要处于研究阶段。 2、在土地荒漠化监测中的应用 20世纪70年代,国外开始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荒漠化的监测。如阿根廷完全基于遥感手段对土地荒漠化的状态进行了评估;Tripathy等利用MSS和印度资源卫星(IRS)数据对印度古尔伯加的土地荒漠化进行了评价;Michael等应用遥感技术结合土地荒漠化的理论,通过对荒漠化动态变化规律的监测编制土地退化野外调查手册。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利用国外卫星数据进行资源调查和灾害环境的监测80年代初期开始运用遥感技术进行有关土地荒漠化的资源调查 三、遥感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光谱信息成像化,雷达成像多极化,光学探测多向化,地学分析智能化,环境研究动态化以及资源研究定量化,大大提高了遥感技术的实时性和运行性,使其向多尺度、多频率、全天候、高精度和高效快速的目标发展。

高光谱成像检测技术.

高光谱成像检测技术 、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简介 高光谱成像技术是近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基于非常多窄波段的影像数据技术, 其最突出的应用是遥感探测领域, 并在越来越多的民用领域有着更大的应用前景。 它集中了光学、光电子学、电子学、信息处理、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先进传统的二维成像技术和光谱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一门新兴技术。 技术,是高光谱成像 技术的定义是在多光谱成像的基础上,在从紫外到近红外(200-2500nm 的光谱范围内,利用成像光谱仪,在光谱覆盖范围内的数十或数百条光谱波段对目标物体连续成 像。在获得物体空间特征成像的同时, 也获得了被测物体的光谱信息。 高光谱成像技术具有超多波段(上百个波段、高的光谱分辨率(几个nm 、波 段窄(<1-2入光谱范围广(200-2500nm和图谱合一等特点。优势在于采集到的图像信息量丰富, 识别度较高和数据描述模型多。由于物体的反射光谱具有“指纹” 效应, 不同物不同谱, 同物一定同谱的原理来分辨不同的物质信息。、高光谱成像系统的组成和成像原理 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硬件组成主要包括光源、光谱相机(成像光谱仪+CCD 、装备有图像采集 卡的计算机。光谱范围覆盖了200-400nm 、400-1000nm 、900-1700 nm 、1000-2500 nm。

CC D 朮源「一光栅壯谱以 —a I \、 「维电移台 . 样品 A CCD。 光谱相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准直镜、光栅光谱仪、聚焦透镜、面阵

高光谱成像仪的扫描过程:面阵CCD探测器在光学焦面的垂直方向上做横向排列完成横向扫描(X方向,横向排列的平行光垂直入射到透射光栅上时,形成光栅光谱。这是一列像元经过高光谱成像仪在CCD上得到的数据。它的横向是X方 向上的像素点,即扫描的一列像元;它的纵向是各像元所对应的光谱信息。 同时,在检测系统输送带前进的过程中,排列的探测器扫出一条带状轨迹从而完成纵向扫描(丫方向。 1\ 综合横纵扫描信息就可以得到样品的三维高光谱图像数据。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7-18T10:13:52.5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6期作者:闫福盛 [导读] 摘要: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技术的飞跃,研究其在测绘中的应用,对于提升整体测绘效果具有极为关键的意义。 青海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技术的飞跃,研究其在测绘中的应用,对于提升整体测绘效果具有极为关键的意义。本文首先概述了相关内容,分析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割方法,并就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望对相关工作的开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技术;测绘;应用 1前言 随着测绘工作条件的不断变化,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其相关课题展开深入研究与探讨,以期用以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与实践。基于此,本文从概述相关内容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2概述 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在勘察中最先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初步查明已建成地段或各建筑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将工程地质条件某要素采用不同的颜色、符号,按照精度要求标绘在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并结合勘探、测试和其他勘察工作的资料,编制成工程地质图。 在设计之前,工程地质工作者要详细查明测区工程地质条件的空间分布规律。工程地质测绘中,要查明各种性质不同的岩石分布变化规律、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自然地质现象、工程地质现象等。通过观察区内的地质条件、查阅以往勘察资料、施工编录或通过访问,按一定比例尺如实地把它们反映在地形地图上,作为工程地质预测的基础提供设计部门使用,并编制工程地质图。 3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割方法 3.1基于像元的分割方法 阈值法是最简单的图像分割算法,一般单波段影像是由不同灰度级的像元所组成的,这一点可以从图像的直方图上明确看出,不同的灰度级都有对应的像元数量,选择合理的阈值就可以将图像分割为若干对象区域[2]。这种方法原理简单,不需要先验知识,设计容易且速度快,特别是当影像上感兴趣目标所在区域的灰度值与周围相差很大时,能有效地执行分割。但是当影像中像元间的灰度差异较小,或者灰度范围重叠较大时,这种方法的结果往往不够理想。根本原因,就是阈值法只考虑了像元灰度这一单一属性,忽略了其他诸多信息,所以这种方法在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分割时,难以扩展到多波段彩色空间,因此较少被采用。 3.2基于边缘检测的分割方法 基于边缘检测的分割方法通常是寻找影像中灰度值突变的地方来确定局部区域的边缘。这种突变可以通过对影像灰度变化求导来检测到边缘位置,例如一阶导数的峰值点和二阶导数的零点位置。常用的一阶算子有Roberts,Prewitts,Sobel算子等,二阶算子有Laplacian,Canny等。由于这些算子对噪声异常敏感,因此在对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前要先进行影像滤波,但实际上滤波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边缘检测的精度。边缘检测法的另一个难点是在于生成一个封闭边界,特别是在边界模糊或者边界过多时,很难获得一个理想的闭合边界。 3.3基于区域的分割方法 基于区域的分割方法主要是依据像素之间的相似性来形成局部区域,从而获取分割结果。这类方法按照分割方向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区域生长,另一类是区域分裂(与合并)。区域生长是从影像中选取若干像元作为种子,然后从这些种子出发,选取适当的相似性度量,来对种子邻域的像元进行判断,将相似的邻域像元与对应种子连接,如此重复,直到所有像元被归并到相应的种子区域中。而区域分裂是从整幅影像出发,将同质性较差、异质性较强的区域分裂开,形成子区域,然后继续对子区域进行区域分裂,如此重复,直至所有子区域都被视为满足条件的同质区域,则分裂停止,在分裂的基础上,也可以结合区域合并共同应用。基于区域的方法对噪声不敏感,而且容易扩展到多波段的遥感影像上,因此,这类方法在遥感中常常被采用。 该类方法随着德国DefiniensImaging公司商业化遥感影像处理软件易康(eCognition)的诞生,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易康软件中基于面向对象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分形网络演化算法(FNEA),结合模糊分类的理论,通过多参数的调节来不断的优化多尺度分割的结果,是目前该类算法中效果最好的。 3.4基于物理模型的分割方法 影像的物理模型是从影像的成像过程得来的,物理模型描述了影像数据与真实地表特征、大气作用、光照条件及成像硬件设备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于高分辨率影像而言,由于其丰富的地表细节信息,使得外界条件变化,包括太阳光照射、阴影等因素,对其成像过程产生较大影响,加之“同物异谱”和“异物同谱”现象的存在,使得获取较好的影像分割结果变得异常困难。因此,通常的基于物理模型的方法,都要求满足一定的约束和条件,因此在应用中受到很大局限。但是,由于物理模型具有严格的解析意义,因此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 4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 4.1利用卫星遥感正射影像图修测原有地形图 在修测地形图前要对数据进行认真分析,根据数据的情况确定修测更新技术方案,若地物变化部分超过50%,原有数据利用价值不大,则采用全面更新的作业模式;若地物变化部分不超过50%,则采用利用卫星遥感正射影像图修测更新的作业模式。这里主要讲修测更新的作业模式。 4.1.1原图数据处理 若数据格式与测图单位的不一致,则要将原数据转换为修测软件能接受的数据格式;若原图数据是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1980西安坐标系的数据,则要首先进行坐标系数据转换,转换成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的数据,并补充完善周边数据进行裁切确保满幅。 4.1.2原图数据文件与卫星遥感正射影像叠加 利用空中三角测量成果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制作正射影像图,将原图数据与正射影像图进行叠加,在正射影像图上对原有数据按图式

高光谱遥感技术的介绍及应用

高光谱遥感技术的介绍及应用在20世纪,人类的一大进步是实现了太空对地观测,即可以从空中和太空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通过非接触传感器的遥感进行观测。最近几十年,随着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与遥感密切相关学科技术的飞速发展,遥感正在进入一个以高光谱遥感技术、微波遥感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时代。本文简要介绍了高光谱遥感技术的特点、发展状况及其在一些领域的应用。 1 高光谱遥感简介 1.1高光谱遥感概念 所谓高光谱遥感,即高光谱分辨率遥感,指利用很多很窄的电磁波波段(通常<10nm)从感兴趣的物体获取有关数据;与之相对的则是传统的宽光谱遥感,通常>100nm,且波段并不连续。高光谱图像是由成像光谱仪获取的,成像光谱仪为每个像元提供数十至数百个窄波段光谱信息,产生一条完整而连续的光谱曲线。它使本来在宽波段遥感中不可探测的物质,在高光谱中能被探测。 高光谱遥感技术是近些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遥感技术,它是集探测器技术、精密光学机械、微弱信号检测、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在成像过程中,它利用成像光谱仪以纳米级的光谱分辨率,以几十或几百个波段同时对地表地物像,能够获得地物的连续光谱信息,实现了地物空间信息、辐射信息、光谱信息的同步获取,因而在相关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1.2高光谱遥感数据的特点 同其他常用的遥感手段相比,成像光谱仪获得的数据具有以下特点: 1)、多波段、波段宽度窄、光谱分辨率高。波段宽度< 10 nm ,波段数较多光谱遥感(由几个离散的波段组成)大大增多,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可达几十到几百个。如A VIRIS在0. 4~214 波段范围内提供了224 个波段。研究表明许多地物的吸收特征在吸收峰深度一半处的宽度为20~40 nm。这是传统的多光谱等

近红外光谱分析及其应用简介

近红外光谱分析及其应用简介 1、近红外光谱分析及其在国际、国内分析领域的定位 近红外光谱分析是将近红外谱区(800-2500nm)的光谱测量技术、化学计量学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基础测试技术交叉结合的现代分析技术,主要用于复杂样品的直接快速分析。近红外分析复杂样品时,通常首先需要将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与样品的结构、组成或性质等测量参数(用标准或认可的参比方法测得的),采用化学计量学技术加以关联,建立待测量的校正模型;然后通过对未知样品光谱的测定并应用已经建立的校正模型,来快速预测样品待测量。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首先在农业领域应用,随着化学计量学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80年代以来逐步受到光谱分析学家的重视,该项技术逐渐成熟,90年代国际匹茨堡会议与我国的BCEIA等重要分析专业会议均先后把近红外光谱分析与紫外、红外光谱分析等技术并列,作为一种独立的分析方法;2000年PITTCON 会议上近红外光谱方法是所有光谱法中最受重视的一类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已经成为ICC(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ere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国际谷物科技协会)、AOA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nalytical Chemists美国公职化学家协会)、AACC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ereal Chemists美国谷物化学家协会)等行业协会的标准;各发达国家药典如USP(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美国药典)均收入了近红外光谱方法;我国2005年版的药典也将该方法收入。在应用方面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已扩展到石油化工、医药、生物化学、烟草、纺织品等领域。发达国家已经将近红外方法做为质量控制、品质分析和在线分析等快速、无损分析的主要手段。 我国对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起步较晚,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了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到了90年代,石化、农业、烟草等领域开始大量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但主要是依靠国外大型分析仪器生产商的进口仪器。目前国内能够提供完整近红外光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一体化测图系统PixelGrid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一体化测图系统PixelGrid 北京四维空间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概况介绍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一体化测图系统PixelGrid(以下简称“PixelGrid”)是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十一五”重大科技成果,获得2009年度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 为将这一重大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2008年开始,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参股单位北京四维空间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成果转化和产品化,并开展销售。 该软件是我国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以及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程的主力软件, 被誉为国产的“像素工厂”。 PixelGrid以其先进的摄影测量算法、集群分布式并行处理技术、强大的自动化业务化处理能力、高效可靠的作业调度管理方法、友好灵活的用户界面和操作方式,全面实现了对卫星影像数据、航空影像数据以及低空无人机影像数据的快速自动处理,可以完成遥感影像从空中三角测量到各种比例尺的DEM/DSM、DOM等测绘产品的生产任务。 PixelGrid软件主界面。 二、主要特点 PixelGrid系统以现代摄影测量与遥感科学技术理论为基础,融合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采用基于RFM通用成像模型的大范围遥感影像稀少或无控制区域网平差、基于旋转/缩放不变性特征多影像匹配的高精度航空影像自动空三、基于多基线/多重特征的高精度DEM/DSM自动提取、等高线数据半自动采集及网络分布式编辑、基于地理信息数据库等多源控制信息的高效影像地图制作、基于松散耦合并行服务中间件的集群分布式并行计算等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是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制的一款类似“像素工厂”(ISTAR PixelFactoryTM)的新一代多源航空航 天遥感数据一体化高效能处理系统。

红外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

红外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

目录 一、摘要 (2) 二、红外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3) 三、红外技术的应用 (4) 1、红外热像仪 (4) 2、红外光谱仪 (4) 3、红外传感器 (5) 四、红外技术的发展前景 (5) 1.红外技术的发展及主要应用领域 (5) 2.红外技术产业的主要领域方向 (6) 五、对红外技术课堂的意见及建议 (7)

摘要 红外技术的英文名称是:Infrared Technique。红外技术的内容包含四个主要部分,红外辐射的性质,红外元件、部件的研制、把各种红外元、部件构成系统的光学、电子学和精密机械、红外技术在军事上和国民经济中的应用。 红外技术发展的先导是红外探测器的发展。60年代激光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红外技术的发展,促使出现新的探测器件和新的辐射传输方式,推动红外技术向更先进的方向发展。 红外应用产品种类繁多,应用广泛。红外线自1800年被发现以来,人们对她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目前已经开发出了众多的应用产品,从医疗、检测、航空到军事等领域,几乎处处都能看到红外的身影。本文选择了红外热像、红外通讯、红外光谱仪、红外传感器等几个比较大的产品领域做介绍。红外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的广阔,在军用和民用领域都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安防领域、消防领域、电力领域、企业制程控制领域、医疗领域、建筑领域、遥感领域等。 最后,提出对这门课程的意见及建议。我认为每节课都应有具体的任务,明确的目的和要求,每节课都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课堂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教学形式是实现教学目的一种手段,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 关键字:红外辐射外探测器红外线

高光谱应用研究综述

浙江师范大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 课程名称:遥感理论与技术 开课时间: 2014-2015年第一学期 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学科专业自然地理学 学号2014210580 姓名张勇 学位类别全日制硕士 任课教师陈梅花 交稿日期2015年1月21日 成绩 评阅日期 评阅教师 签名 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制

高光谱遥感应用研究综述 张勇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环境与科学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摘要:高光谱遥感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谱像和一的遥感前沿技术。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由于其本身的特点,使其获得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本文阐述了高光谱遥感的特点、优势,以及在航空及航天领域的发展情况,列举了几种典型高光谱成像仪的光学系统原理和主要技术指标。在此基础上,概述了高光谱遥感在植被生态、大气环境、地质矿产、海洋、军事等领域的应用情况。最后对高光谱遥感发展趋势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低反射率目标遥感、高信噪比、高空间分辨率及宽覆盖范围等方面。 关键字:高光谱遥感;应用;成像光谱以;研究综述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Zhang Yong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 Abstract: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developed in the late twenty years, is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of remote sensing. Because of its characters,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has been attached importance to and used widl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and development situation are presented in the fields of aviation and aerospace. Several typical hyperspectral imager optical system principle and the main technical indicators are particularized. At the same time, the applications with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in vegetation ecology, atmospheric science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marine and military fields are summarized. Th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are given in the end,including the remote sensing of low reflectivity target, high signal-to-noise ratio,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and wide coverages. Keywords: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application;imaging spectrometer 1 引言 遥感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对地观测综合性技术,是指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1]。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无论在遥感平台、遥感传感器、还是遥感信息处理、遥感应用等方面,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目前遥感正进入一个以高光谱遥感技术、微波遥感技术为主的时代。本文系统地阐述了高光谱遥感技术在分析技术及应用方面的发展概况,并简要介绍了高光谱遥感技术主要航空/卫星数据的参数及特点。 1.1高光谱遥感简介 高光谱遥感技术又称为成像光谱技术,是指利用很多很窄的电磁波波段从感兴趣的物体

附红外吸收光谱(IR)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附红外吸收光谱(IR)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一、红外吸收光谱的历史 太阳光透过三棱镜时,能够分解成红、橙、黄、绿、蓝、紫的光谱带;1800年,发现在红光的外面,温度会升高。这样就发现了具有热效应的红外线。红外线和可见光一样,具有反射、色散、衍射、干涉、偏振等性质;它的传播速度和可见光一样,只是波长不同,是电磁波总谱中的一部分。(图一)、波长范围在0.7微米到大约1000微米左右。红外区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近红外区<0.7到2微米,基频红外区(也称指纹区,2至25微米)和远红外区(25微米至1000微米)三个部分。 1881年以后,人们发现了物质对不同波长的红外线具有不同程度的吸收,二十世纪初,测量了各种无机物和有机物对红外辐射的吸收情况,并提出了物质吸收的辐射波长与化学结构的关系,逐渐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与此同时,分子的振动――转动光谱的研究逐步深入,确立了物质分子对红外光吸收的基本理论,为红外光谱学奠定了基础。1940年以后,红外光谱成为化学和物理研究的重要工具。今年来,干涉仪、计算机和激光光源和红外光谱相结合,诞生了计算机-红外分光光度计、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和激光红外光谱仪,开创了崭新的红外光谱领域,促进了红外理论的发展和红外光谱的应用。 二、红外吸收的本质 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状态之中,分子经光照射后,就吸收了光能,运动状态从基态跃迁到高能态的激发态。分子的运动能量是量子化的,它不能占有任意的能量,被分子吸收的光子,其能量等于分子动能的两种能量级之差,否则不能被吸收。 分子所吸收的能量可由下式表示: E=hυ=hc/λ 式中,E为光子的能量,h为普朗克常数,υ为光子的频率,c为光速,λ为波长。由此可见,光子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与波长成反比。 分子吸收光子以后,依光子能量的大小,可以引起转动、振动和电子能阶的跃迁,红外光谱就是由于分子的振动和转动引起的,又称振-转光谱。

高光谱成像国内外研究与应用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感官得到了延伸,认识事物的能力也不断的提高,其中光谱成像和雷达成像成为其中的佼佼者,高谱和图像使人们能够在大千世界更好的认识到事物。高光谱成像技术作为一项优点显著,实用的成像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经过深入的研究和发展如今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高光谱遥感是当前遥感技术的前沿领域,它利用很多很窄的电磁波波段从感兴趣的物体获得有关数据,它包含了丰富的空间、辐射和光谱三重信息。高光谱遥感的出现是遥感界的一场革命,它使本来在宽波段遥感中不可探测的物质,在高光谱遥感中能被探测。 高光谱成像技术是基于非常多窄波段的影像数据技术,其中最突出的应用是在遥感探测领域,并在民用领域有着更大的应用前景。 本文通过分析介绍高光谱图像的成像原理,探讨了高光谱图像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其应用。

1.高光谱图像成像原理及特点 1.1高光谱遥感基本概念 高光谱遥感是通过高光谱传感器探测物体反射的电磁波而获得地物目标的空间和频谱数据,成立于20世纪初期的测谱学就是它的基础。高光谱遥感的出现使得许多使用宽波段无法探查到的物体,更加容易被探测到,所以高光谱遥感的出现时成功的是革命性的。 1.2高光谱图像成像原理 光源相机(成像光谱仪+ccd)装备有图像采集卡的计算机是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硬件组成,其光谱的覆盖范围为200-400nm,400-1000nm,900-1700nm,1000-2500nm。其中光谱相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准直镜,光栅光谱仪,聚焦透镜以及面阵ccd。 其扫描过程是当ccd探测器在光学焦面的垂直方向上做横向扫描(x),当横向的平行光垂直入射到投身光栅是就形成了光栅光谱,这是象元经过高光谱仪在ccd上得出的数据,它的横向式x方向上的像素点也就是扫描的象元,它的总想是各象元对应的信息。在检测系统输送前进是排列的他测器完成纵向扫面(y)。综合扫描信息即可得到物体的三围高光谱数据。 1.3高光谱遥感的特点 (1)波段多且宽度窄能够使得高光谱遥感探测到别的宽波段无法探测到的物体。 (2)光谱响应范围更广和光谱分辨率高使得它能够更加精细的发硬出被探测物的微小特征。 (3)它可以提供空间域和光谱域信息也就是“谱像合一”。 (4)数据量大和信息冗余多,由于高光谱数据的波段多,其数据量大,而且和相邻波段的相关性比较高就使得信息冗余度增加很多。 (5)高光谱遥感的数据描述模型多能够分析的更灵活。经常使用的3种模型有:图像,光谱和特征模型。 1.4高光谱的优势 随着高光谱成像的光谱分辨率的提高,其探测能力也有所增强。因此,与全色和多光谱成像相比较,高光谱成像有以下显著优著: (1)有着近似连续的地物光谱信息。高光谱影像在经过光谱反射率重建后,能获取与被探测物近似的连续的光谱反射率曲线,与它的实测值相匹配,将实验室中被探测物光谱分析模型应用到成像过程中。 (2)对于地表覆盖的探测和识别能力极大提高。高光谱数据能够探测具有诊断性光谱

高光谱在遥感技术的应用

高光谱在遥感技术的应用 高光谱遥感技术(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的兴起是20世纪80年代遥感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之一.作为当前遥感的前沿技术,高光谱遥感在光谱分辨率上具有巨大的优势。,随着高光谱遥感技术的日趋成熟,其应用领域也日益广泛。本文主要阐述高光谱遥感的特点和主要应用。 1 高光谱遥感 孙钊在《高光谱遥感的应用》中提到,高光谱遥感是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利用成像光谱仪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1]高光谱遥感具有较高的光谱分辨率,通常达到10~2λ数量级。[2] 1.1 高光谱遥感特点 综合多篇关于高光谱的期刊文章,总结高光谱具有如下特点: (1)波段多,波段宽度窄。成像光谱仪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区内有数十甚至数百个波段。[3]与传统的遥感相比,高光谱分辨率的成像光谱仪为每一个成像象元提供很窄的(一般<10nm) 成像波段,波段数与多光谱遥感相比大大增多,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可达几十到几百个,且在某个光谱区间是连续分布的,这不只是简单的数量的增加,而是有关地物光谱空间信息量的增加。[4] (2)光谱响应范围广,光谱分辨率高。成像光谱仪响应的电磁波长从可见光延伸到近红外,甚至到中红外。[5]成像光谱仪采样的间隔小,光谱分辨率达到纳米级,一般为10nm 左右。精细的光谱分辨率反映了地物光谱的细微特征。 (3)可提供空间域信息和光谱域信息,即“谱像合一”,并且由成像光谱仪得到的光谱曲线可以与地面实测的同类地物光谱曲线相类比。在成像高光谱遥感中,以波长为横轴,灰度值为纵轴建立坐标系,可以使高光谱图像中的每一个像元在各通道的灰度值都能产生1 条完整、连续的光谱曲线,即所谓的“谱像合一”。 (4)数据量大,信息冗余多。高光谱数据的波段众多,其数据量巨大,而且由于相邻波段的相关性高,信息冗余度增加。 (5)数据描述模型多,分析更加灵活。高光谱影像通常有三种描述模型:图像模型、光谱模型与特征模型。 1.2 高光谱遥感的优势 高光谱遥感的光谱分辨率的提高,使地物目标的属性信息探测能力有所增强。因此,较之全色和多光谱遥感,高光谱遥感有以下显著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