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金庸小说中的传统文化

谈金庸小说中的传统文化
谈金庸小说中的传统文化

谈金庸小说中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在金庸笔下融为一炉。儒释道墨法,皆为中国先秦诸子思想文化的最高结晶,让我们通过《天龙八部》,一览其悠久绵长的魅力。

“天龙八部”之名出自佛经,包括了八种神道怪物,这也注定了天龙八部成为一部佛教思想宣传片。天龙八部通过萧峰命运的转折变化,传达了佛家众生平等,普度众生的思想。萧峰是生于辽国长于大宋的契丹人。从佛家的思想来看,中原群雄的行为就是属于过分执着于对世俗的追求,拘泥于狭隘的民族主义,盲目排斥外族,简单认为本民族绝对是正义的,而少数民族一定是凶残嗜杀的。这注定了萧峰一生的悲剧性。当萧峰是契丹人的身份被揭穿时,江湖群雄马上把各种恶行都归到这本是大仁大义的英雄身上,并以最快的速度纠集起来对他进行追杀,原因无他,只因他是契丹人。这正是儒家正统观念“夷人性恶”,“尊夏贬夷”,“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表现。萧峰为了民族大义,自杀身亡。这些形象,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一种最高的人生价值观,正是儒家思想的光辉所在。

《天龙八部》里,武功最高的,大约要算那扫地僧了吧,须臾间制服两大不世高手,令慕容博萧远山死而后复生终于将其点化,却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称得上是金庸小说里一等一的高人,其胸怀之博大,早已经看破名利生死。诚然,金大侠是无法给这位高僧取任何名字的,庄子所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实在是真正的美只能由人感受,却不好描述。扫地僧隐居於少林藏经阁,日常功课是扫地。清静无为,反对斗争,这不就是道家思想的最高体现吗?

虚竹无心争斗,不想成为武林高手,反而最后能够天下无敌。虚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少林和尚,他对武艺看的很淡,只是把武艺看成强身健体的运动,而从来没有想过要提升武艺,成为绝顶高手。他对一切采取的都是淡然的态度,最后却得到了一切别人挖空心思、拼上老命都得不到的福报。他是怎样做到这一切的?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虚竹没有威仪,不会处理政务,但他德性厚重。灵鹫宫九宫部署都愿意为他而死,对他心悦诚服——这是天山童姥做不到的。最后,所有人都联合起来,造了她的犯。虚竹的德性就像大地一样,所以能够无言而教、不令而行。这不是德行德性的力量。虚竹因为一念救人,所以胡乱解开珍龙棋局;又因为一念救人,所以救走了天山童姥,学会了天山折梅手和天山六阳掌;又因为没有分别心,坚决救人,又从李秋水那里学会了小无相功。并因吸取了二人的内力,成为天下内力最强的高手。

段誉出身大理皇室,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加之宋朝时期,推崇儒家文化,官方哲学以理学和心学为主,因此,作为大理世子的段誉,一直以来就受到很多儒家思想的影响。从个人来说,他又对一些儒家经典,比如《周易》有着浓厚的兴趣。其次,大理国本身崇尚佛学,还有万佛之国之称,历史上,又有很多代皇帝放弃帝位出家为僧。而段誉从小就受到佛教文化的熏陶,他本人也十分崇尚佛学。这样一来,就造成他性格中软弱迂腐的一面,就比如他想以和平之理规劝神农帮,反被胁迫服下断肠散。同时,也使他产生了儒家的仁人之心,佛家的戒杀戒嗔,慈悲为怀。

反观慕容复,被上一代的因果缠身,最后因复国屡屡受挫而发疯。他一心一意以祖传训诫为重,欲兴复大燕的国家大业,为人心机颇重、城府极深,为了达成目的不择手段。继承家传绝招“斗转星移”,是以此招而立下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威名。逆势而为的结果只能是最后众叛亲离,千方百计条条不成,以至于精神失常。老子说:道法自然。他妄想以一人之力实现一国之复兴,忙碌半生,目标仍是镜花水月遥不可及,有一痴情表妹却又难以相爱,可以说是事业爱情两头空。

金庸小说深受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这些传统文化共同在金庸小说中营构出了一种睿智而和谐的人生。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2009届毕业论文题目: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点:青海贵德函授站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 2006级 姓名:王春燕 指导教师:陈良煜 教研室主任:高斌 成教院院长:蒋东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摘要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而盛唐诗则是这高峰的顶点。李白是中国最深入人心的伟大诗人之一。他最让人诗兴焕发,才华灵动,神气飘逸,心胸俊爽。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顶峰。李白,正是站在这顶峰上的一颗奇松。 就个性而言,李白是酷爱自由、任侠放纵,崇尚自然,蔑视权贵的人,他的思想较复杂,儒、佛、道、仙、侠等对他有影响。他又是一个极为自负的人,对自己的才能极为自信,这就使他的诗歌充满了豪迈、奔逸、洒脱不羁的特点。 他运用诗较多,且最有个性的是古题乐府,歌行及绝句。李白的乐府虽用古题,却又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借古题写现事,有鲜明的时代精神;二是用古题来抒写自己的情怀,这类诗中李白将自己强烈的主观感受与情绪融入诗中。除了古题乐府外,李白写得最能体现其特点的还有歌行体(或称七言歌行)。李白的歌行体诗歌将叙事与抒情结合,把抒情诗的创作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其特点是感情强烈,一气直下,纵笔挥洒,淋漓酣畅。李白的绝句,大都写得清新自然,而又含蓄丰富,有无尽情思。 关键词:浪漫主义;意象;清新

目录 一前言―――――――――――――――――――――――――1 二主观浪漫主义色彩强――――――――――――――――――1 三想象与喷发式的感情表达相结合―――――――――――――3 四意象的壮美和优美―――――――――――――――――――5 (一)李白诗的壮美意象――――――――――――――――5 (二)李白诗的优美意象――――――――――――――――6 五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7 参考文献―――――――――――――――――――――――――9

从金庸小说看中国传统思想

从金庸武侠小说看儒道佛三家思想的体现 金庸,原名查良镛,华人最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获得者,华人作家首富。金庸与古龙、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金庸是著名的华人作家,他的武侠小说中充满了中国传统的哲理思想,而金庸本人在写武侠小说的时候也同样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宗教和哲理思维来思考人生和主人公的命运。儒道佛思想对金庸小说影响很大。这不是真正哲学意义上的儒家、道家、佛家,只是视其人生观与世界观,气质与人格与儒家道家佛家相近似。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最主要的哲理思想是儒家、道家和佛学禅宗,儒家的学说是为人处世的东西,强调的是我们做人的准则。儒家可细分为经学和理学,经学重书本,讲章句训诂;理学重心性,讲义理修养,讲礼仪、伦常。道家的主要概念是属于哲学范畴,充分反映了古人对人类世界观宇宙观的智慧结晶。金庸的宗教思想实质上由儒入道,由道入佛的。开始是采用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哲学来塑造他的梦想。在对儒家彻底失望后,金庸开始人生哲学的探索之旅。 首先,儒家思想。儒家讲求积极入世,为政治出力,再加上儒家的礼仪教化要求人谦恭有礼,做人应当做到翩翩浊世佳公子的境界,所以在这一方面,我认为是《书剑恩仇记》,故事中的主角陈家洛就是儒家的典型代表。《书剑恩仇录》亦称《书剑江山》。从名字上看充满了儒生的诗卷气,而其中的主人公陈家洛更是十足的儒生气质。首先他的父亲就是当时大儒,学问非凡,在这种熏陶下他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金庸有意或无意的总是在其中穿插着儒家思想,他待人的行为,处事的原则,甚至是他微笑的样子,金庸都尽可能的带着“有礼”二字,再加上这部作品是金庸的处女作,我国教育中的儒家思想早已深深刻在金老的心里,他当然会尽量运用自己熟悉的思想贯穿在作品当中,主人公陈家洛无论是对待对霍青桐和香香公主的爱情,还是在对待反清的事业上面都是优柔寡断,无法取舍,以至于最后造成了爱人的枉死,事业的功败垂成。正是秀才造反,十年难成;秀才恋爱,误人误己!其中虽提到道家之“庄子”,更从庄子的《逍遥游》中领悟了高超的武功,但从陈家洛所领悟的角度来看,也仅是从儒生对庄子文章的角度欣赏其神思华美、虚灵缥缈而已,并未入门。如此十足儒生气的主人公,在其后作品中再未出现。其后的《碧血剑》、《飞狐外传》、《雪山飞狐》系列,一直到《射雕英雄传》之前,都是儒家思想为主导的阶段,不过是从小儒到大儒,从文彩飞扬的小儒生如陈家洛,到近乎文盲的朱家、郭解之流的大侠客胡一刀、苗人凤、胡斐,其间小说主题包含较多狭隘的民族主义与忠义思想,尤其是陈家洛在《书剑恩仇录》里仅仅是为了汉人的江山而反清,如在第十一回“高塔入云盟九鼎,快招如电显双鹰”中陈家洛对乾隆道:“正是,做汉人的皇帝,不是满清的皇帝。”正明明白白体现了那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碧血剑》中李岩对李自成的失望和尽忠义之死,尤其是在第二十回“空负安邦志,遂吟去国行”中李岩叫道:“大家坐下,我自有主张,万岁爷待我不薄,‘造反’二字,万万不可提起。”然后从容

金庸小说的爱情观

金庸小说的爱情观 陈曦 外国语学院 1308班 【摘要】:恋爱婚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金庸的武侠小说是现当代新武侠小说的代表,他的小说不仅是武侠也是言情。金庸每本著作都会有关于男女间的爱情,在人的一生当中,最令人痛苦和幸福的可以说是就是爱情,在其爱情故事中,人物个性的缺点、人性弱点的制约、人性机缘的巧拙以及人类命运的悲欢交织在一起。所以,对于金庸的爱情观,我们大致有了了解,在不断深读中可以慢慢体会出来。 【关键词】:爱情观;金庸;武侠 金庸小说作为20世纪新武侠小说的代表,在华人世界中的流行和风靡可谓是文坛奇迹。他的小说之所以受人欢迎不仅由于触及侠义、生死的人生话题,更因为他笔下的情爱世界精彩纷呈,具有独特魅力。从而体现了他的爱情观。 一、浪漫主义爱情观 所谓浪漫主义爱情观,就是物质不会决定爱情的最终结果,但绝对会决定爱情的走向。没有物质的爱情纯粹,但虚渺。有物质做基础的爱情。从古至今,我们知晓凡是文学人的爱情观点都是不现实的,带有空想的浪漫主义爱情观。金庸一生结过三次婚,说明金庸现实中爱情不是完美的。金庸年轻时的抱负就希望自己的爱情是一见钟情的,能从一而终与白头偕老的漫主义爱情观。可人不是生在真空的,现实中金庸爱情生活是不如意的,金庸的大儿子为了阻止金庸与母亲的离婚,而以自杀来抗争。加之金庸又是性情中人,而且也是多情之人,用现代派的的观点来说他是感情用事的人。 金庸追求的是浪漫主义的爱情,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看出,例如《鹿鼎记》中的“美刀王”胡逸之对阿珂之母陈圆圆痴情不已,为了能看上陈姑娘一眼,他扮成农夫去三圣庙做了伙计,二十三年中他只与陈姑娘说了三十九句话,而陈姑娘却蒙在鼓里。 可以说,金庸的这种爱情观不仅不现实而且容易支离破碎,仿佛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但是他体现在小说里就是一种别样的浪漫情调,梦幻般静美真实。 二、完美主义爱情观 金庸在武侠作品中的爱情描写完全是完美主义的爱情观。他的小说始终以完美主义爱情为线索。例如,郭靖与黄蓉(《神雕英雄传》),令狐冲与任盈盈(《笑傲江湖》),段誉与王语嫣(《天龙八部》)。在金庸作品中,完美主义爱情观是作品的主线,也是贯穿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命脉。他的十多部小说中,可以说每部都涉及完美主义爱情观点。 同时,金庸在作品中用完美主义的爱情观表写手法来体现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坚韧意志,金庸作品中描写男女的爱情的经历都是刻骨铭心,千古绝唱的。金庸塑造的“侠骨柔肠”的男人形象来突出完美主义爱情观如《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对黄蓉的爱的产生,首先是基于

浅析金庸小说中的爱情世界

爱恨嗔痴——浅析金庸小说中的情爱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1201 张瑶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初读金庸小说,摄我心魄的是其荡气回肠的故事情节:江湖诡谲,侠客囿于刀光剑影;世事变幻,义士斗在人心险恶。然则再读之时,却又生出另一种痴醉的情愫。醉心于回环缜密的行文结构,醉心于世俗和人性的描写,也醉心于小说中关于情爱的展露。 细细读来,金庸小说中的爱情描写,多半是关于单恋和失恋的。痴情人儿心恋的对方,却是早已心有所属,他们并非是与爱无缘,却恰恰印证了这样一句话:他们于不对的时间,不对的地点,遇到了那个“直教人生死相许”的人罢了。到最后,落得个凄凄惨惨戚戚,了结悲剧,让人感伤叹惋。 纵观当下,如今的红尘有多少唯美的爱情故事,又有多少倾其一心弄得一身鳞伤的失恋。是否每个人都能找到那携手一身的幸福,我不敢说,也不知道。可是那珍藏锁于心中轻易不得触碰的失恋只怕每个人都有过。平日我们浮现笑容,而一旦思恋泛起涟漪,那种噬心之痛便溢于言表,终究知道寂寞和痛楚是会相伴一生的。“于是那些害单相思,恋爱失恋的人便着手写下情辞感人的诗句,或把这段幽情化为伟大的艺术作品。我们才能够读到这么多缠绵悱恻,伤离别,想从前,魂牵梦萦的诗篇和歌曲。也或许这就是为什么那心愿已偿,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人写下来的歌曲几乎是寥寥无几。”1 在金庸的十五部小说中,单恋失恋之人数不胜数。 《越女剑》中越女阿青对人到中年的范蠡暗自倾心,却未料到范蠡的心中有的只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西施,再也容不下他人。 《飞狐外传》中程灵素对胡斐是情深意切,从初时相赠蓝花,到末了临死时仍想出办法救了胡斐一命,她至始至终是这样默默爱着胡斐。胡斐却是糊涂心遇上犹豫人。他之于程的爱毫无察觉,满拟遇上心爱之人,却不知袁紫衣身处红尘佛国之间

传统文化与金庸小说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四个字,贯概十四部小说,构成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凡有华人处,必能见到金庸的武侠小说,此等境遇,对于武侠小说而言,可谓空前,也必将绝后。若要归结原由,正如小说的内容一般,包罗万象,见仁见智,但至少有一点,那便是文化的认同。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代代传承,乃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根基。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真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读本。倘若寻章摘句,按部就班,只怕能够集合成一部国学巨著,此处只是浅尝则止,窥见一斑。 先要说的是琴,也即音乐。音乐由来已久,据说皇帝命伶伦为律,听闻凤凰的鸣声而制成十二律。十二律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弹奏音乐最常用的乐器是琴。传说神农氏用桐木制造了五弦琴,能够弹奏出宫商角徵羽五种音调,后来周文王添了两弦,音调为少宫和少商,改良为七弦琴。在小说《倚天屠龙记》第一回中,郭襄在少室山遇见弹琴的何足道,何足道弹的便是七弦琴,书中叫做焦尾琴。原是东汉左中郎将蔡邕以烧焦的桐木制造。二人先后弹了数首曲子,其中有两首都是出自《诗经》。《考槃》出自《卫风》,是一首隐士之歌。表现的是大丈夫在山涧之间自由游荡,独来独往,无拘无束,固然寂寞无伴,形容憔悴,却又志向高洁,永不改变。《蒹葭》出自《秦风》,说的是和美人隔水分离,相思之极,想象如见。在小说《碧雪剑》中,阿九思念袁承志,弹的曲子是《子衿》,同样出自《诗经》,表达的是男女相思之情,“一日不见,如隔三月”。小说《笑傲江湖》的名字就来源于书中的一首同名曲子,据说曲谱中间的一大段,取自嵇康的“广陵散”。嵇康是三国时魏国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为“竹林七贤”之一。他厌恶烦琐礼教对人的束缚,提倡“越名教而任自然”,不为统治者所容,慷慨负死。临终之前曾弹奏一曲,便是《广陵散》,并叹息道:“广陵散从此绝矣!”书中的曲洋挖掘了二十九座古墓,才由蔡邕的墓中觅到了曲谱。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古琴还有伏羲离徵、黄帝清角、庄子橘梧、李斯龙腮、司马相如绿绮、赵飞燕凤凰、赵孟頫震馀等。 其次要说的是棋。古代说的棋大多指围棋。通常的棋盘,横竖各十九轨,三百六十一子。古人采用坐标的方式记录棋谱,方法众多。《天龙八部》中段延庆指点虚竹下棋,采用的是《忘忧清乐集》中的法子,将棋盘分为上平去入四个区域。《笑傲江湖》中提到了两个围棋古局,一个是《烂柯谱》,一个是《呕血谱》。前者出自于南朝梁任昉的《述异记》,说的是晋人王质到石室山上伐木,看见几个童子在那里下棋,便停下来观看。后来吃了童子

金庸笔下的爱情爱情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也许正是受这种传统理念的影响,金庸笔下的爱情,但凡经历悲剧的打造,就变得悲情丛生,震撼人心。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金庸作品虽然多“大侠”,却处处辜负女人。 60年前,1955年2月8日,香港,“金庸”出生。刚过而立之年的查良镛把“镛”字拆成金庸二字,化作笔名,开始在《新晚报》连载武侠小说处女作《书剑恩仇录》。此后数十年,从《天龙八部》到《鹿鼎记》,他瑰丽博大的武侠世界,让文化生活为其缠绕,话语体系为其敞开,至今不衰。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金庸作品侠和义的背后,爱情可谓最是唯美动人。“人生匆匆数十载,唯一不变的唯有一个情字。”犹记神雕侠侣结尾两鬓已斑白的杨过如此感慨。 杨过和小龙女最终做了神仙眷侣,也许他知道,也许他不知道,也许他装作不知道,程英和陆无双为他负尽青春抛尽韶华,公孙绿萼为他刹那芳华无悔殉情,他们背影远去的尽头,还有一个情窦初开的郭襄为他呓语:“相思相见知何日?”从此,为他天涯思君,念念不忘…… 从此,你知道发生了什么吗?武林中有多了一个武林大派——峨眉派! 哈哈哈、、、、、、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作品,如果算上短篇《越女剑》是为十五部,但其笔下的爱情却有千般形态,引人万般思索。细读每一部,爱情的描写,不是只有两情相悦、郎情妾意,更多的时候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些爱情的主人公们,或为爱孤独一生,或为爱牺牲成全,或为爱青灯古佛,最终的结局大多总是令人神伤的,那些悲剧的爱情和错爱,总是让人为之心疼而又心酸。 单恋——相忘江湖梦平生 情生痴,痴生怨,怨成仇。 我们无从得知,金庸的内心究竟经历过怎样的一种情感煎熬,可以如此洞彻世间之情。有人说,是因为夏梦。夏梦是谁?下面让我们谈谈夏梦这个女人! 夏梦,原名杨蒙,是1950-1960年代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公司首席女演员,名冠当时“长城三公主”之首。 甫时的香港,她是公认的唯一一位可与奥黛丽.赫本相媲美的女明星,姿艳绝代, 容华无双,清丽卓伦……外形艳而不媚,贞静平和,娴雅大方,兼之身材高挑。 “上帝的杰作”是人们赋予她的美誉,也曾是金庸心中最美好的那个女子,他曾说:“西施怎样美丽谁也没见过,我想她应该长得像夏梦才名不虚传……生活中的夏梦真美,其艳光照得我为之目眩;银幕上的夏梦更美,明星的风采观之就使我加快心跳,魂儿为之勾去。”但人间事常难遂人愿,金庸虽仿唐伯虎入华府之故事,委身长城做一名小编剧,但夏梦早已名花有主,恨不相逢未嫁,最终未能携手。 三毛说:“金庸小说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写出一个人类至今仍捉摸不透的、既可让人上天堂又可让人下地狱的‘情’字。而不了解金庸与夏梦的这一段情,就不会读懂他在小说中‘情缘’的描写。”金庸作品中的爱情,在俠之大义下,或离别,或悲伤,或牺牲,或错爱,即使圆满结局,依然未必与幸福同等。 “如果你深深爱着的人,却深深的爱上了别人,有什么法子?”,除了无言的退出离开,

金庸小说中的爱情

金庸小说中的爱情模式 孔庆东 可能有的朋友听了会觉得惊讶,说金庸,那不是写武侠小说的吗?借助武侠小说来谈爱情,这合适吗?在很多朋友看来,武侠小说不就是写那些英雄豪杰们没日没夜地打架、杀人、喝酒,不就写这些的故事吗?从这些故事里边要探讨爱情,是不是好像是让李逵来绣花,让张飞来画画,让窦尔敦唱小曲,是不是不合时宜?其实我告诉大家,历史上的张飞他还真会画画,而且专画美人,张飞是以画美人见长的。在杀场上能够浴血奋战,给人一个非常粗豪这样形象的人,他同时也可以非常秀雅,非常文雅。 而上述我所提出来的这种担忧,其实正是我们社会上很多人对武侠小说误解的一种反映。很多人以为武侠小说就是武打小说,我们很多中学老师没收学生的书就说不许看武打小说,所谓武打小说在他们理解起来就是暴力文学,教孩子怎么打架的教科书,就是粗制滥造的低俗文学。而这些朋友不了解,武侠小说也好,通俗小说也好,其实只是我们给文学分的类,只是文学中的某一个类别,这些类别只是说它们有不同的特点,而不是说它们在艺术价值上有高有低,通俗小说不见得它不高雅,不见得不严肃,而那些所谓的非通俗小说,我们想想发表在所谓严肃刊物上的那些小说,它们都是精品吗?它们都高雅吗?不是说你写某一种类别的东西,就决定了你的高下,就好像我们大家从事的工作,当教授就一定高雅吗?在木樨地卖馒头就一定低俗吗?这可不见得。所以类别只是一种特点上的划分,而不能决定它的高下,看文学作品跟看人一样,不能看表面上的名目。比如大家看我今天穿这衣服,不能代表我就会武功,其实我不会打架,我连我的夫人都打不过,我可能只能打过我家那只猫。所以不能只看这个表面现象,武侠小说里面它就不能写出非常精彩的爱情吗?我想读过武侠小说的人,会对这个问题有非常清楚的认识,特别是金庸的武侠小说。金庸的武侠小说当然是一流的武侠小说,这个是毫无疑问的,没有人会对这个提出疑问。但是,我们不去讲他的武侠,就看金庸小说里边的爱情,从这个角度看,也可以说金庸的小说是一流的爱情小说。今天我们可以说金庸写爱情之广,写爱情之深,写爱情之奇,可以跟世间任何言情大师一决高下。所以今天我们《百家讲坛》的这一讲,就来看看金庸笔下爱情的深广性和它的典型性。 金庸小说的爱情模式之一 英雄美人式 一般的武侠小说都是以男性为绝对中心的,《射雕英雄传》也不例外。它的主要人物是男性的,郭靖,这是它所要塑造的成长的一个大侠,周围有什么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加上江南七怪,还有全真派,一大堆人。但是我们看,从小说主人公郭靖的成长历程来看的话,郭靖比较笨,主人公比较笨,用我们今天的话说,智商大概是三四十、五六十,就是他学东西非常慢,人家学一遍、几遍就会,他几十遍都不会,他的好处就是永远地学下去,永远地练下去,直到会。如果不是他后来认识了黄蓉,如果不是靠着黄蓉一路引领他,帮助他,甚至是护导他,郭靖就不可能后来武艺大成,成为一代大侠。作为一个英雄人物,郭靖是远远没有诸葛亮的智慧,岳飞那种胆略,排兵布阵这些方面他都是外行,大事小事都是黄蓉领导着丐帮,或明或暗地指点他,一到紧急时刻都是黄蓉帮他想出一个奇妙的招数,化险为夷。所以说没有黄蓉,郭靖就不能正常地成长。所以说黄蓉在小说中的作用实际上是郭靖的“精神辅导员”、“政治导师”,很像一个班里边,一个学习比较差的男生,这老师给他安排一个学习很好的女生,是班里的学委加团支部书记,所以这个郭靖才能正常地成长,而这种描写是此前的武侠小说中从来没有过的,所以说郭靖与黄蓉两个人的合作是力量与智慧的合作。而力量与智慧哪个重要?智慧当然要比力量更重要,所以郭靖这个人物是在黄蓉的映照下完成的。 我们再从人物语言上进行分析,《射雕英雄传》中女性的语言压倒男性的语言。因为在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他是中国继屈原之后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在李白的诗歌作品把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采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他的诗歌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因此我们在学习、研读、欣赏李白的诗歌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抓住李白诗歌的特色。李白诗歌有哪些方面的艺术特色呢? 一、李白诗歌的主观浪漫主义色彩强 李白诗歌除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如《上李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以大鹏自喻可已非庄子式的逍遥以自适的大鹏,而是要引起震动惊怪的大鹏,足见其气势不凡,在这不凡的浩大气势里,体现出傲世独立的气概和人格力量。他在《行路难》中说:“行路难,行路难”说明作者面对眼前的现实的时候,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岐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使作者感到自已前途一片茫然。但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由于他有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最终使他再次摆脱了岐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将会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此诗句在气势上波澜起伏,跳跃纵横,既显示了诗人对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苦闷、愤郁和不平,又突出表现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暴发强烈的感情,使李白诗抒情方式有鲜明特点。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这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飚和喷溢的火山。如《宣州谢眺楼饯别》: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流水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追求功名是李白一生的理想。在当时危机四伏的社会现实中,腐败王朝的江河日下,李白被权贵排挤出朝来。诗人感到徒有回天之志,却毫无用武之地。只好在诗中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郁愤情怀。又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一开始便把浓烈的情怀抒写出来。接着便是抑制不住的感情浪潮的喷发:“君不能狸膏全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满腔忿慨喷薄而出,滚滚滔滔。抒发了对当时社会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的强烈愤慨。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李白应永王李璘的招聘加入永王幕府。本想以平叛立军功,却不料永王被肃宗认定为叛乱。永王兵败被杀,李白以“附逆”被判流放夜郎。在《与史郎中钦

金庸小说与文学的乌托邦精神

金庸小说与文学的乌托邦精神 作者:谢有顺 到中国目前为止,金庸依然是读得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同时也是一位争议很大的作家。金庸的小说创造了一个“成人的童话”,也呼应了一种文学的乌托邦精神。首先,他写出了一种超越现实的可能性,使他笔下的“江湖”,成了现代人的精神避难所,也使那些在单一的现实中生活的读者,多经历了一种快意、忘我的纸上人生。其次,他召唤了一种英雄哲学,尤其是那些孤独的英雄,往往以个人之力化解江湖、民族乃至国家之间的干戈。这种英雄气概,正是乌托邦精神。 从金庸的小说看文学与精神乌托邦的关系,我们就知道,文学也是一门学问——人生的学问、生命的学问。金庸把这种人生的学问充分通俗化,由此创造了一个后人难以超越的文学奇迹。 如何评价金庸小说 曾有学者指出,判断一个作家的作品有没有大众影响力,有没有持久的生命力,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看他所创造的人物、语言有没有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比如,我们说一个人像林黛玉,意思就是指她多愁善感,而不需特别注释说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人物。 据说,金庸的《笑傲江湖》在许多东南亚国家连载时,甚至当时一些东南亚国家议会竞选,议员争辩时直接就说你这个人是岳不群,或者是左冷禅。不少人平时也说,你这人像韦小宝,或者某某人和某某人“华山论剑”,说这话时,既不需要解释韦小宝、岳不群是谁,也不用解释“华山论剑”是什么意思,这表明金庸小说所创造的人物和语言,已经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金庸小说还称得上在另外一种路径上创造了中国文学某种不凡的高度和影响力。比较金庸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你就会发现,金庸在当时的武侠小说中所显露出来的自由主义精神,是多么难得。 金庸的小说创作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比如《射雕英雄传》中,郭靖为欧阳锋的蛤蟆功所伤,在牛家村的暗室里面呆了七天七夜,每时每刻都惊心动魄。金庸说,这种写法是受到了西方戏剧的影响。戏剧的特点就是在非常有限的舞台上,要把人生的各种冲突、各样的人安排上来,这种叙事方法,是中国传统小说所匮乏的。 同时,金庸还传承了很多传统文化的东西。金庸小说在语言上颇具古白话小说的神韵。他不仅长于讲故事,在构造情节、塑造人物,并追索生命的价值方面,他都是具有较高文学修养的。不能因为他的小说通俗,就否认他写作中把通俗小说雅化的努力。金庸的雅俗共赏不该成为他的弱点,他是真正走通了一条创造性与大众性相融合的写作路子。 金庸小说的雅与俗 金庸小说里面,有很多俗文学的因子。我和金庸有过几次接触,也曾当面问过他,他本人从不讳言说自己的小说是通俗小说,也不讳言他写小说是为了娱乐大众。但凡是俗文学,几乎都有类型化的特征,金庸小说也不例外。我简单列举几个类型化的故事模式,大约就可

对金庸小说中爱情模式的解读

第32卷第1期Vol.32No.1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012年3月20日Mar.202012 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2.01.009 摘要:金庸小说以写侠为主,但往往用回肠荡气的爱情故事贯穿,有的短小精悍,有的洋洋洒洒数百万 言。归结起来,金庸小说中的爱情不外乎英雄人格、爱情至上、复仇、单相思等模式。 关键词:金庸;爱情小说;英雄人格;人性;复仇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2)01-0034-03武侠小说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早在汉初司马迁的《史记》中的游侠、刺客就有武侠小说的痕迹。但是无论是唐传奇还是明清小说如《水浒传》、《七侠五义》甚或现当代的许多武侠小说,都鲜有对爱情故事的描写。只是从梁羽生以来,爱情描写才成为武侠小说中的常情常态。金庸是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他创造了中国武侠小说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尤其是他武侠小说中的爱情描写,从日常的卿卿我我到绝境中的生死相依,从本能冲动到因情入魔,不一而足。通过这些或者清丽爽劲或者哀婉凄凉的爱情故事,我们可以约略把握金庸先生大侠爱情观的基本特征。 一 与古龙的浪子风流和梁羽生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观不同,金庸笔下的爱情是真实的、健康的、活泼的生命本能,不需要压抑,也不需要掩饰。而且在金庸的笔下,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总是交错着各种爱恨情仇,冲突不断。在爱情与诸多因素的冲突中,往往总是情占上风。总结一番,有如下几种冲突直接体现了金庸的爱情观。 (一)情与礼的冲突 这个古老的主题在金庸笔下发掘得更深,杨过竟然要娶自己的“师父”,公然向世俗挑战。更惊世骇俗的也许是纪晓芙,她早被父亲配与武当六侠殷梨亭为妻,但未过门就被杨逍擒去,生下一女,虽然是为杨逍所逼失身,虽然对殷梨亭心怀歉意,但她却倾心于杨逍的男性魅力,对这段孽缘全无悔意。情为何物,真令人难以琢磨,但可以确信这是金庸武侠小说中备受推崇的“性情中人”的一个特点,就是要尊重 自己的心灵,珍惜心灵流露的真情,不必担心别人的目光,不必以情博礼。 (二)情与仇的冲突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大侠都有博大的胸怀,以德报怨,最常见就是“以情消怨”。最值得评说的也许是《雪山飞狐》留下的那个悬念:胡斐的那一刀会劈下去吗?也许不劈的可能性更大,虽说胡斐和苗人凤有杀父之仇,但人间有更重于狭义恩仇的事情,且不说两人都是豪气干云的大侠,自会惺惺相惜,单说胡斐为了心上人也绝对不会亲手杀死她的父亲。 (三)情与理的冲突 金庸笔下的侠客表现出强烈的反传统意识,郭靖不顾师父反对,爱上“小妖女”黄蓉;张翠山与黑道上的天鹰教主之女殷素素对天起誓:“倘若你没好下场,我也跟你一起没好下场”。情与礼的冲突是道德层面上的,情与理的冲突是心理层面的,几千年的道德积淀为一种审美心理,以理制情是美,退让是美,牺牲是美。因此,侠客在爱情生活中的适情任意、敢作敢为、我行我素,才更让无力挣脱中庸之道、道学面孔的读者快意销魂。 (四)情与义的冲突 在侠客的感情生活中,这是最深刻的矛盾。也许情和义都是至高无上的,谁也不该压倒谁。张翠山发现爱妻殷素素正是害得师兄俞岱岩终身残废的责任者之一,他若成全手足之义,就要杀妻为师兄报仇,但殷素素既与自己恩爱多年,情义不能两全,所以他既不肯割舍情也不能抛弃义,只有自杀一途,摆脱这解不开的死结。 收稿日期:2011-12-23 作者简介:杨紫玮(1984—),女,河南开封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西方文论。 对金庸小说中爱情模式的解读 杨紫玮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34 ·

论影响金庸武侠小说创作的因素

论影响金庸武侠小说创作的因素 一、金庸传奇般的经历 (一)家族渊源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查家是江南的名门世家,他的先祖查慎行(金庸在其作品《鹿鼎记》第一回的注释中对其身世有具体论述)是清代的著名诗人,官居翰林。他的大儿子克建、二弟嗣口、三弟嗣庭都是翰林,堂兄嗣韩是榜眼,侄儿查升是侍讲,也都是翰林,当时称为“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门户科第甚盛。金庸的祖父查文清是光绪丙戌年进士,曾在江苏做过知县,任职期间清正廉明,后因对洋教士欺压中国百姓敢于仗义干涉,因此而辞官。金庸的父亲查枢卿是受过西洋教育的一位大地主。 从查慎行到查文清,查家的人物不仅博学多才,而且重气节,正直刚烈。这种传统在金庸日后的小说中,有着透彻的体现。同时,金庸作品中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他笔下侠义英雄们那种关注民族、国家命运的热心,似乎也与他先辈的精神一脉相承。 (二)家道巨变 在海宁沦陷前夕,金庸的父母带着全家逃难,渡过钱塘江,在对岸的余姚庵东镇(现归慈溪市)落脚。“他的家乡袁花饱受日寇的蹂躏,昔日繁华的江南古镇成了一片废墟,他家的房子也在战火中化为灰烬,历多少代积累起来的藏书等统统荡然无存,一个历六百年绵延不绝的书香门第、曾经显赫的家族就此中落了。”[1]在庵东镇,金庸的母亲徐禄不幸得了急性菌痢,因无医无药,不久病亡。而此时的金庸却远在浙南山区丽水碧湖镇,多年后才得知母亲病亡的消息。幼年丧母是人生至痛,这是他永远无法弥平的伤痕。而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正在香港打拼的金庸,又听到了父亲又以“抗粮、窝藏土匪、图谋杀害干部”罪被处决的噩耗,他哭了三天三夜,有半年时间他都沉浸在痛苦之中。 金庸年少而痛失双亲,成为独自在异乡为生计打拼的孤儿,其命运不能不说是悲惨的。我们不难发现,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绝大多数主人公不是幼年丧父就是父母双亡,然后独自一人历尽千辛万苦闯荡江湖。这与他的亲身经历应该有着不可忽略的联系。 (三)自幼多艰 1937年11月,日军从杭州湾登陆,金庸所就读的嘉兴中学在校长张印通带领下南迁,历尽艰辛徒步跋涉近两个月,到达浙南山区丽水碧湖镇。从此与家人隔绝,过上了由政府提供救济的生活。1940年,在省立临时联合高中上高一的金庸因在学校壁报上撰文讽刺训导主任沈乃昌而被开除,后来在原校长张印通等的帮助下于进入衢州中学。1941年,在衢州中学,金庸因积极参与反对训育主任杨筠青的学潮,曾被列入“过激学生”的黑名单,又差点被开除。后来太平洋战争爆发,在战火中,他首次离开家乡,开始了自己人生旅程上的奋斗与游历。离开浙江后,不久考入重庆政治大学国际法专业。在重庆他又闯了祸,因为不满校内的所谓“职业学生”(其实是国

金庸小说人物评价

郭襄: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她是金庸小说中最寂寞的人。 也许只有找不到对手的独孤求败、隐居华山侧的风清扬,这两人的孤寂内心、凄凉情怀才差可仿佛。 郭襄出生之时,正值元兵围攻襄阳之际,初履人世,便受尽磨难,被杨过抢走,落入赤练仙子李莫愁之手,饮豹乳,困死人墓,又险些在绝情谷遭毒手,后来一度又被金轮法王绑架。作为峨眉派开山祖师的郭襄,武功如何不知道,从其传人灭绝师太身上看,可能也是一代高手,况且她还和张三丰、无色和尚一起听过《九阳真经》。但在小说《神雕侠侣》中,她的武功不值一提,智谋也不过尔尔,她的智勇还不到她的父母的智勇加起来除以二,行走江湖是靠了父母的威名。但她行为言谈之中,神定气闲,从容不迫,自有一种只可远观的清芬淡雅。她的结局是出家当尼姑,开创了峨眉一派。 郭襄是一个落寞的人,她的结局只能是出家,因为她的眼界实在太高了。她的外公是目无余子的东邪黄药师,父亲是号称一代大侠的郭靖,母亲是机变无双的黄蓉,心仪之人又是神雕侠北狂杨过,就连她的敌人也是一代宗师金轮法王。她心地善良,人缘不错,有时甚至憨态可掬,但在她的内心深处,别人只怕也无以入她眼中,即使是琴棋剑三绝的昆仑三圣何足道如此人物,在她也不过是过眼烟云,你能要她嫁给谁去?母亲黄蓉的身世与她相似,但黄蓉更清醒,更入世,所以她嫁给了傻小子郭靖,恐怕普天之下古往今来只有李太白能与郭襄匹配(苏东坡只会说说健身气功,不会剑法,呵呵)。 郭襄用情之深之苦,在金庸小说中是无出其右的。她不会像李莫愁用杀人的方式渲泄,也不会如公孙绿萼一死了之,又没有仪琳从小就青灯黄卷的心如死灰,更没有令狐冲和段誉的运气,一个有任盈盈补缺,一个最终如愿以偿。她的情若浓若淡,其实是浓极而淡,丝丝缕缕,无以化解。相比之下,生死相许的爱情也许更容易些。因此,金庸小说中最令人动容的一句对话,就是她在少林寺和无色互相打听杨过消息时说的:“郭襄望着远处山峰,自言自语:…几时方能见着他啊。?” 郭靖黄蓉在桃花岛诀绝,黄蓉对自己说:“蓉儿,蓉儿,你可千万别寻死啊!”读到这里,令人涕泪沾襟,不可自抑。可面对郭襄,如在夜深人静之际,洞箫响起,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不绝如缕,你只能悄悄合上书本,惘然自失,惆怅无比。 郭襄客串在《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中,着墨并不多,但她却是最使我难以释怀、最使我挂念的人物。她是镜花水月,其人其情,美艳不可方物,只能把酒向青天,永远无处着落。 令狐冲:浪子风姿英雄本色 西晋皇族欲向阮籍提亲,阮籍大醉三个月,媒人不得与言,废然而返。令狐冲拒绝当日月教副教主,情形与阮籍相似。只是令狐冲是正面跟任我行发生冲突,情势更加惊人。是以《笑傲江湖·拒盟》中任我行与令狐冲的言辞交锋,是金庸小说中最惊心动魄、最令人回肠荡气的一段对话。 令狐冲得上官云赠“寿比南山,福泽无穷”四字,忍不住嗤一声冷笑,“委决不下”之心,“突然一片明亮,再无犹豫”,说出两件事:一是决不能将恒山一派带入日月教,二是求教主将其女儿盈盈许配给他。而任我行也是非常之人,竟然全部答应,眼看可以两全其美,令狐冲却还是拒绝加入日月教,并决心与任我行“誓死周旋”,说得斩钉截铁,绝无半分转圜余地。“一时朝阳峰上,群豪尽皆失色”。 当时任我行扫平五岳剑派,“炙手可热势绝伦”,要恒山派全军覆灭只是举手之劳,但他

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1、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主要内容: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 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三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着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 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艺术特点: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 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思想内容: 热爱祖国,忧国忧民。《春望》诗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用“花溅泪”、“鸟惊心”描述自己的亡国之恨。无知的花、鸟尚且如此,诗人的痛苦不言而喻。诗人有关心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 魏中龑 摘要:金庸武侠小说的价值,是可以从多方面来审视的,本文仅从文化意蕴来进行一些分析。金庸武侠文坛的地位是因其作品的实际价值而确定的,他的作品既超越了前辈、也超越了同辈武侠作家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实际突破了“武侠”的园囿,儒家的强烈社会责任感,道家的游心于自然,佛家的明世旷达都在其中有深刻的体现。本文旨在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义进行透视,从而探究金庸的武侠人物所包涵的厚重的传统文化之美、尤其是儒家文化之美。并且,本文还将就传统文化在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存在形态稍作分析。 关键词:金庸,隐士,郭靖,传统文化,西方文学 引言:金庸,原名查良镛,当代著名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代宗师”和“泰山北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1] 金庸博学多才。就武侠小说方面,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凡历史均有篡改,在政治、古代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电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书画、诗词典章、天文历算、阴阳五行、奇门遁甲、儒道佛学均有涉猎。本文便是从其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对金庸小说蕴涵的文化内涵做简要分析。 一、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 任何文学艺术都是某种特定民族文化的载体,演绎着特定民族的思想和情感历史。中国的传统文学艺术样式里,就浸透着以儒、道、佛为代表和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从传统武侠小说到现代新派武侠小说,其间虽有武侠与义侠、庙堂与江湖、历史与玄幻、神魔与侠客等方面的差异与演变,但其精神内蕴,始终都脱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思想。金庸武侠小说的创作,是武侠小说发展史上一个几乎无法逾越的里程碑,它浓厚迷人的文化意味,是完全可以当作文化小说来阅读的。不论是引人人胜的棋理、酒道、花艺、画趣、书法、琴技,还是奥妙无尽的易理禅宗,甚至是妙趣横生的野史传奇,无不令人在茶余酒后消闲解闷之中受益良多。那充满睿智的幽默更是令人绝倒,显示了金庸举重若轻、游刃有余的高超技法。 具体来看,金庸时常会将小说中的武功描写与中华民族的文艺和传统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琴棋书画、九宫八卦、医道、用毒皆可为传世神功,形成了“雅化”的武功。如《天龙八部》中,段誉在山谷中习得的逍遥派神功凌波微步,便是由伏羲八卦演化而来,只是段誉每每将其当做逃命的本领,却令人忍俊不禁。又如《飞狐外传》中毒手药王,就曾凭用毒之道,与天下第一高手苗人凤相斗相惜,之后其幼徒程灵素也很好的发扬了其师的毒技与仁心。而最最能体现武功描写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则当数朱子柳与霍都的那场打斗,一阳指与书法的完美契合!朱子柳出手即是一帖《房玄龄碑》,笔势圆劲流丽,出招外柔内刚。每次看到此处都会想即使是褚遂良再世,只怕也写不出朱夫子此时的心境。遥想当年房玄龄辅佐李世民削平群雄,定社稷之功;而此日朱子柳之战,关乎国家命运,民族气节。他以此帖开笔,意仿贤相之能,既合乎其大理宰相的身份,又挥洒出一战定鼎的决心。其后笔锋更胜,草书之轻狂,篆鼓之古朴,铁钩银划,杀得霍都狼狈不堪,令人拍案叫绝!而最后以春秋古篆石鼓文收笔,于霍都扇上题下“尔乃蛮夷”四个大字,更是酣畅淋漓,让人胸怀为之一舒!

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文化

浅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文化 侠文化就是以侠客义士为主角,以歌颂侠义精神为主旨的文学作品。 纵览当世的书林侠本,唯独金庸先生笔下“侠”才算是我的最爱。究其根源,我才发觉,原来金庸先生的“侠”及与之相连的作品背景,不仅包含着迷人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更蕴涵着深厚的民族精神。作者借“侠”写义,寓文化于技巧,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得互为启发,相得益彰。看遍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当真是让我收益匪浅。 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是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的。在认识侠文化之前,我们可以追溯到侠的最早起源。 侠之名,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蠹》篇。先秦法家人物代表韩非子评“儒以文乱法,侠以武乱禁”。他给侠下的定义是:“其带剑者,聚徒首,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 韩非子这段话,概括了中国之侠的一些特征:目无法纪,聚终藏奸,好武扬名,擅长暗杀,尽管统治者与世俗舆论视“侠”为仇乱,但韩非子也不得不承认侠在民间的认可与赞同。 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思想十分活跃,在对侠的认识上也各有不同。虽儒、道、墨思想学说都与侠有关,但就金庸现实的笔下之侠来分析,有儒家之侠,道家之侠,以及佛家之侠。下面我就这三种侠来谈谈我的看法。 金庸笔下的儒家之侠,是以“为国为民,牺牲自我”为代表的,主要以《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碧血剑》中的袁承志,以及《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为代表。儒家学说是一典型的“社会本位”论,即是处处一家、国、天下为念。儒家学说的根本则在于想要造就明君,即使没有明君也要寄希望于忠臣良将,乃至没有忠臣良将,乃至没有忠臣良将在只能寄希望于“替天行道,打抱不平”的侠士了。也就是我们的传奇小说中的在民间锄强扶弱,惩恶扬善,救黎明百姓于水深火热中的大英雄了。 新武侠小说将作品的主人公写成民主英雄,参与国家大事,挽救民族危亡,称得上是儒学传统的新潮典范了。儒家之侠的本质特征是“为国为民”,方为“侠之大者”。其一,必须参与民族、国家的大事,成为挽救民族危亡的大英雄。其二,“为国为民,牺牲自我”。因而民族民族大于个人,国家重于自我,在儒家而言,是天经地义的了!其三,

金庸小说中男女婚恋关系所折射的价值观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 金庸小说中男女婚恋关系所折射的价值观研究 金庸是中国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是现今公认的文学大师,其武侠创作涉及历史,人文,医学,爱情,哲学等诸多领域,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和价值取向,一经问世便在华人世界备受推崇。在其后的几十年流传过程中,其作品影响日益深远,而专门研究金庸作品的“金学”亦随之诞生。 一、“金学”的发展历程 专门研究金庸作品的“金学”,始于港台。最早提供相关信息的是章巽在1988年4 月30日《文艺报》发表的《台港“金学”一瞥》,其后有古远清的述评《台湾的“金学”研究》(《通俗文学评论》1994年第1 期) 和《香港的“金学”研究》(《通俗文学评论》1997年第1期)。丁进在《“金学”的四个相关学科》一文中谈到:金庸研究的相关学科为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新武侠小说、通俗文学和红学(《通俗文学评论》1997年第 1 期);他在《金庸小说研究史略》一文中,第一次描述了金庸研究的发展过程(《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陈墨的《“金学”引论》一文,从雅俗之辨、名实之辨、冷热之辨三方面谈到“金学”的学科建设(《通俗文学评论》1993年第 3 期)。朱寿桐也写有《谈金庸研究的学术建构》(《嘉兴学院学报》2003 年第2期)一文。赵汀阳的《能成“学”的文学作品》,用不长的篇幅揭示出一个规律:要构成“学”,就必须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而且可以不断扩展谈论范围,以至形成一个路路相通、层层相关的“话语网”。这种“学”虽然可以有学术的成份,但其主要性质是一个广义的文化交流场所,并不是非常专业的学术。像莎士比亚的戏剧,《红楼梦》和金庸的武侠系列就可能成为“学”(《博览群书》1996年第9 期)。王一川《文化虚根时代的想象性认同——金庸的现代性意义》一文则认为:金庸为处于现代文化虚根危机中的中国人提供了一种象征性的文化认同模式,金庸小说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价值系统的现代性风貌,为现代多元文化格局中的价值建构确立了一种“和而不同”的理想范型(《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 5 期)。作家研究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研究都应该和可以成为一门学科。纵观20世纪中国学术史,能够成为一门学科的作家研究实在很少。而像金庸这样的优秀作家的研究,完全可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金庸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繁荣通俗文学创作,框架20世纪中国文学史,而且还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建构21世纪的文化形态。 二、大陆“金学”研究现状和瞻望 近几年来大陆的金庸研究确实出现良好的征兆,也发生某些内在而深刻的“质变”。诸如人们的文学观念正在悄悄发生变化,金庸被排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之列,并从大众读者中走上神圣的学术讲坛。1999年3月,金庸还被浙江大学文学院聘为院长。尽管如此,我们也应该看到,它仍存有很多的问题。虽然金庸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排名榜上名列第四,虽然把金庸研究与《红楼梦》研究相提并论,称之为“金学”,可当代出版的那么多文学史,为什么不把他写进去,难道武侠小说“不登大雅之堂”的陈旧观念依然是那么根深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