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电子工程教学大纲微机电系统-2017

机械电子工程教学大纲微机电系统-2017
机械电子工程教学大纲微机电系统-2017

《微机电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10132024

课程英文名称: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

课程总学时:16 讲课:1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微机电系统是制造工程领域的最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也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前沿技术。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兴起的工程科学前沿,是当前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它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工程领域、信息工程领域、医学工程领域、武器装备领域和日常生活中高新技术产品制造领域等,因此,对从事制造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学习和掌握该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制造工程领域技术的新发展,掌握一定的制造工程领域的最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微小机械的设计和制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或了解微机电系统的相关基础知识,为后续工作中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将微机电系统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传授给学生。并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微机电系统领域理论体系及相关产品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掌握微机电系统的概念、技术范畴;了解微机电系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掌握微机电系统的设计方法与理念。

3. 掌握典型微机电系统的制造技术方法的原理及关键问题,针对具体加工对象选择相应的方法。

4. 能适当选择微机电系统的测量技术方法,了解相应的原理。

5. 了解微机电系统的发展动态,以及在高新技术领域与国防领域的应用。

(三)实施说明

1. 结合MEMS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实际,更新教学内容,特别要注重微机电技术发展中新技术的应用。

2. 开展实际工程案例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3. 课堂教学要与教师科研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先修课程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理论、机械原理与设计理论、测试技术基础、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等。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课外作业:以每个章节内容为单元,实行具有设计性的大作业制。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期末考核采用大作业、期末报告或论文形式考核。

2.考核目标:采用课堂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阶段性考核使学生掌握各个环节与阶段的知识,通过最终结业考核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或理解课程系统化知识体系。

3.成绩构成:出勤+平时大作业+期末考核,综合评定。

(七)参考书目

《微机电系统设计与制造》,刘晓明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

《微型机械导论》,王琪民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年

《微机电系统》,梅涛、伍小平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

《微机电系统技术基础》,石庚辰、郝一龙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年

二、中文摘要

主要讲授微机电系统的相关内容,包括微机电系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性、范畴和发展现状,以及在微机电领域内最新的发展趋势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微机电系统的设计方法,制造的基本原理与常用的方法,微机电系统的测量技术,典型微机电系统的原理、构成和制造的工艺过程等,以及微机电系统的在各个行业中应用与发展等问题。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部分微机电系统概述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 微机电系统技术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2) 微机电系统的研究领域;

3) 实现微机电系统的关键技术;

4) 了解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

5) 微机电系统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重点:

微机电系统的概念与技术范畴。

难点:

微机电系统与传统机械系统的异同。

第2部分微机电系统的常用材料及半导体微加工技术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 微机电系统的常用材料;

2) 半导体微加工技术;

3) 硅材料微机电加工技术。

重点:

体工艺和面工艺的原理和特点。

难点:

依据微机电系统对象选择相应的制造方法。

习题:

关于典型微机电系统零件的半导体加工工艺选择方面的问题等。

第3部分微机电系统的LIGA及微宏加工技术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 LIGA工艺;

2) 微宏加工技术。

重点:

LIGA工艺和典型微宏加工技术的原理。

难点:

依据微机电系统对象选择相应的制造方法。

习题:

关于典型微机电系统零件的加工工艺选择方面的问题等。

第4部分微机电系统的系统级及器件级设计方法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微机电系统设计概述;

2)微机电系统的系统级设计;

3)微机电系统的器件级设计。

重点:

了解机械系统级设计,微机电系统的器件级设计。

难点:

微机电系统与传统机械系统设计的原理与方法论上异同问题等。

习题:

进行一个典型的微机电系统的产品器件级设计。

第5部分微机电系统的工艺设计及建模和仿真技术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微机电系统的工艺设计;

2) 微机电系统的建模和仿真技术的应用;

3) 微机电系统的CAD。

重点:

微机电系统的工艺设计等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难点:

微机电系统与传统机械系统工艺设计的原理与方法论上异同问题等。习题:

进行一个典型的微机电系统的产品工艺设计。

第6部分微机电系统检测技术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 微机电系统检测技术的基本方法;

2) 微几何量测量;

3) 微机电材料特性检测。

重点:

了解典型测量方法的测量原理,典型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等,传感器选择方法。

难点:

扫描隧道显微测量、微机电的图像测量技术原理等。

习题:

对典型微机电的测量方案进行拟定。

第7部分典型微机电系统的组成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微型传感器。主要包括:微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分类;微传感器的材料和封装技术;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传感原理及实现;视觉传感器、触

觉传感器技术;多传感器信息处理技术、智能化传感器技术;

2)微执行器。主要包括:微执行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组成;静电微执行器工作原理及技术。

重点:

了解典型微机电的基本原理,明确使用领域与场合,合理选择加工方法和拟定工艺路线。

难点:

各种典型微机电的原理和依据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制造工艺和封装技术等。

习题:

典型微机电的工艺规程设计、制造方法的选择和新方法的原理设计。

第8部分微机电系统的应用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 微机电系统在汽车中的应用;

2) 微机电系统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

3) 微机电系统在医学中的应用;

4) 微机电系统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

重点:

了解微机电系统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如微机电引信、微陀螺等的应用。

难点:

实例与行业的关系性问题。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建设工程合同管理 二、学分:3 三、先修课程: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及精神 四、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课程是网络教育考试的一门必修专业课。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应用法律的思想方法作为经济活动的行动指南。设立本门课程的目的是:在法律精神的指导下科学地管理建设工程合同、维护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及社会公众利益、促进社会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掌握有关的经济法律精神及中心内容并应用于建设工程实践是其最终目的和任务。 五、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合同法律基础 一、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对合同法律基础有基本的认识。了解该课程的基本框架。本章要了解有关经济法律的基本精神。理解经济法律的有关基本概念。重点掌握经济法律的几大基本制度。 二、课程内容 经济法、经济法的效力、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法人制度、代理制度、财产所有权和债权制度、担保制度、实效制度。 第二章合同法总则 一、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体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基本精神。了解合同的基本框架。本章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法律精神。理解合同的基本内容及原则。重点掌握合同的订立、成立及履行。 二、课程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合同、合同的订立、成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变更、合同的转让、违约的责任。 第三章建设工程合同概述 一、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建设工程合同的综和观念。本章要了解建设工程合同的法律依据。理解建设工程

合同的构成及特征。重点掌握建设工程合同订立 要点。 二、课程内容 建设工程合同的概念及特征、合同的种类、合同订立的基本程序及内容、分辨几种典型的违法合同。 第四章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及管理 一、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的综和观念。本章要了解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的概念及特征。理解合同订立的程序及内容。重点掌握合同主体 的权利、义务内容…。 二、课程内容 工程勘察、设计概念、工程勘察、设计招投标概念、合同订立的程序及内容、合同的管理内容。 第五章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 一、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的意识。了解施工招投标的基本框架。本章要了解建设工程实行招投标制的意义及作用。理解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的基本过程。重点掌握招标、投标文件的编制方法及基本内容。 二、课程内容建设工程招投标概念、招投标的实行范围、实行招投标的程序、招标、投标文件的基本内容及行文方式。 第六章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一、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订立的基本认识。了解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框架。本章要了解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概念及特征。理解合同组成的基本内容。重点掌握《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基本内容及行文方式。 二、课程内容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概念及特征、合同协议、合同的通用条款、合同的专用条款、《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 第七章FIDIC 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教学大纲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英文名称:Information system project management 课程编号:2414265 开课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开课学期:第5期 学分/周学时:3/3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为管理类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本门课程围绕一个实际的信息系统项目展开,介绍从立项到收尾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既能学习到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熟悉信息系统项目开发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又能快速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从而指导实际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工作。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现代信息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 先修课程:管理学。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是指把各种系统、方法和人员结合在一起,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的各项工作。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本课程包括项目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和采购管理等项目的整个过程管理。

5.教学时数及课时分配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张友生.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 2.左美云。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5 3.杨小平、余力. 项目管理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2 4.覃征等《软件项目管理》(第2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5 5.梁世连。工程项目管理(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5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明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因此面授课教师除了要有教学经验之外,还要一定的实践经验,最好是“双师型”教师讲授,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

微机电系统文献综述

基于Galerkin法分析微梁的动态响应 一、课题研究背景 1.MEMS的概念 MEMS是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的英文缩写,是指将微结构的传感技术、致动技术和微电子控制技术集成于一体,形成同时具有“传感-计算(控制)-执行”功能的智能微型装置或微型系统[1]。 随着技术的兴起和发展,MEMS已成为继微电子技术之后在微尺度研究领域中的又一次革命。MEMS通过力、电、磁等能量的转换来实现自身的特有功能,涉及多种物理场的互相耦合,因此它是一个多能量域耦合作用的极其复杂的系统。 2.MEMS的特点 一般地说MEMS具有以下几个非约束性的特征: (1)MEMS器件体积小、重量轻、耗能低、惯性小、谐振频率高、响应时间短。尺寸在毫米到微米范围之内,区别于一般宏(Macro),即传统的、大于1cm 尺度的“机械”,并非进入物理上的微观层次。(2)以硅为主要材料,机械电器性能优良:硅的强度、硬度和杨氏模量与铁相当,密度类似于铝,热传导率接近钼和钨。基于(但不限于)硅微加工技术制造。 (3)批量生产大大降低了MEMS 产品成本。用硅微加工工艺在一片硅片上同时可制造出成百上千个微型机电装置或完整的MEMS,批

量生产使性能价格比比之传统“机械”制造技术大幅度地提高。(4)集成化。可以把不同功能、不同敏感方向的多个传感器或执行器集成于一体,或形成微传感器阵列、微执行器阵列,甚至把多种功能器件集成在一起,形成复杂的微系统。微传感器、微执行器和微电子器件集成在一起可制造成可靠性、稳定性很高的MEMS。 3.MEMS的研究领域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MEMS的研究和开发更是为了在微观领域探索新原理、开发新功能、制造新器件。由于MEMS具有体系小、重量轻、能耗低、集成度高和智能化程度高等一系列优点,MEMS的研究领域不仅与微电子学密切相关,而且还广泛涉及到机械、材料、光学、流体、化学、热学、声学、磁学、自动控制、仿真学等学科,技术影响遍及包括各种传感器件、医疗、生物芯片、通信、机器人、能源、武器、航空航天等领域[2-5],所以MEMS技术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技术。 MEMS的研究包括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和应用与开发研究。MEMS 理论基础研究主要包括由于尺寸的微小型化、结构材料以及加工方法的不同带来的一些新的理论问题。结构尺寸效应和微小型化理论,如:力的尺寸效应、微结构表面效应、微观摩擦机理、热传导、误差效应和微构件材料性能等等。尺寸减小到一定程度,有些宏观物理量甚至要重新定义,随着尺寸减小,需要进一步研究微结构力学、微动力学、微液体力学、微磨擦学、微电子学、微光学和微生物学等。 4.MEMS的应用

液气压传动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液气压传动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着重讨论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基本原理、特点及应用。液气压传动与控制技术是机械设备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各个领域,而且随着液压、气动元件制造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不仅在作为一种基本的传动形式上占有重要地位,而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控制手段。 本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较熟练地掌握液气压传动与控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液压与气动系统具有初步的分析与应用的能力,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及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任务: 1.学习液压阀、泵、马达、缸、液压辅件、气动元件、气动附件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特点、选用、维护、使用、常见故障及排除; 2.掌握液压与气压技术的基本理论;液压系统、气动系统的基本设计。具有在实际工作中能设计和分析液压系统并排除常见故障的初步能力。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应安排在、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之后进行,学生应具有机械识图、机械设计制造方面的基本知识,为学习本课程打好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求: 了解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应用与发展,工作原理,系统的组成及其优缺点。 重点: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难点: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 (一)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二)液压传动的应用与发展 (三)液压传动与控制的优缺点

第二章液压流体力学基础 教学要求: 本章是液压传动的理论基础,重点有两个,一是静力学基本方程,学生应能够正确应用该方程,二是动力学三个基本方程,学生应掌握三个方程的应用,并能利用方程解决具体问题,熟悉管路系统压力损失计算,其它内容可做一般了解。 重点: 1.静力学基本方程 2.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 难点: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 教学内容: (一)工作介质 (二)液体静力学 (三)流体动力学 (四)液体流动中的压力损失 (五)孔口及缝隙流量特性 (六)液压冲击和气穴现象 第三章液压泵与液压马达 教学要求: 本章介绍液压系统中用到的泵及马达,学生应掌握各种型式的泵与马达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泵主要性能参数的计算;熟悉常用的齿轮泵、柱塞泵、叶片泵及马达的结构,了解如何选用液压泵及马达。 重点: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难点: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齿轮泵与齿轮马达 (三)叶片泵与叶片马达 (四)柱塞泵与柱塞马达 第四章液压缸 教学要求: 液压缸是系统的执行元件,本章重点是活塞式液压缸,学生应掌握活塞式缸的结构,性能特点,能对主要尺寸进行计算及校核,了解各种缸的结构特点,能正确选定缸的类型。 重点:活塞式液压缸的性能特点 难点:如何正确选定缸的类型 教学内容: (一)液压缸的类型和特点 (二)液压缸的结构 (三)液压缸的设计与计算 (四)液压缸常见故障及分析

《 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大纲

黄河交通学院 工程造价本科《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英文名称:招投标与合同管理Project Bidding and Contract Management 课程编码:03011121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 适用专业:工程造价 学时数: 52 ;其中:理论学时: 42 ;实践学时:0 ;学分数: 3 ; 编写人:韩露;审定人:; 一、课程简介 1. 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学科必修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系统了解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的过程和应注意的环节,掌握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基本要求;具备从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初步能力;成为既懂工程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2. 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学习,要求学生建立工程合同的整体课程结构体系,掌握合同法及其相关法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工程招标投标的制度和基本方法,专业合同(包括工程监理合同、勘察设计合同、施工合同以及FIDIC合同等)及其示范文本的主要内容、工程索赔与反索赔等。具备独立编制工程项目招标文件、资格预审文件、投标文件以及编制主要专业合同文件的能力。 3. 课程教学内容 本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吸收了近年来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方面研究和实践的新成果编写而成。本书共分为七章,内容包括建筑市场相关法规、工程招标投标概论、工程施工投票、国际工程承包、施工合同管理、建设工程相关合同管理、工程施工索赔管理。 (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工程估价》、《建筑企业管理》、《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等。 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1. 学时分配建议表 学时分配建议表 (1)教材 《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刘黎红,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参考书目 《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实务》崔东红,肖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刘志杰,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第二版)林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微机电系统课程

1、何谓MEMS,Sensors,Actuators,Transducers. MEMS通常指的是特征尺度大于1μm、小于1mm,结合了电子和机械部件,并用IC 集成工艺加工的装置。它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高科技领域,并集约了当今科学技术的许多新兴成果。 Sensors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Actuators是自动化技术工具中接收控制信息并对受控对象施加控制作用的装置。 执行器也是控制系统正向通路中直接改变操纵变量的仪表,由执行机构和调节机构组成。 Transducers是将信源发出的信息按一定的目的进行变换。 微机电系统(MEMS,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是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平台。 微机电系统基本上是指尺寸在几厘米以下乃至更小的小型装置,是一个独立的智能系统,主要由传感器、作动器(执行器)和微能源三大部分组成。 传感器(英文名称:transducer/sensor)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执行器是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执行机构和控制阀组合体。它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是接受来自调节器发出的信号,以其在工艺管路的位置和特性,调节工艺介质的流量,从而将被控数控制在生产过程所要求的范围内。 转换器(converter)是指将一种信号转换成另一种信号的装置。信号是信息存在的形式或载体。在自动化仪表设备和自动控制系统中,常将一种信号转换成另一种与标准量或参考量比较后的信号,以便将两类仪表联接起来,因此,转换器常常是两个仪表(或装置)间的中间环节。 详细介绍: 一、(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MEMS)微机电系统基本上是指尺寸在几 厘米以下乃至更小的小型装置,是一个独立的智能系统,主要由传感器、作动器(执行器)和微能源三大部分组成。微机电系统涉及物理学、化学、光学、医学、电子工程、材料工程、机械工程、信息工程及生物工程等多种学科和工程技术,为系统生物技术的合成生物学与微流控技术等领域开拓了广阔的用途。微机电系统在国民经济和军事系统方面将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民用领域是医学、电子和航空航天系统。美国已研制成功用于汽车防撞和节油的微机电系统加速度表和传感器,可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节油10%。仅此一项美国国防部系统每年就可节约几十亿美元的汽油费。微机电系统在航空航天系统的应用可大大节省费用,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并将导致航空航天系统的变革。

软件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软件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软件工程导论》是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属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讲述建造软件系统的基本方法、技术、流程、工具及规范等。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实用的开发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各领域的基本内容和发展动向;学习用工程化的方法开发软件项目,初步掌握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流程、准则、标准和规范。本门课程为将来从事软件开发学生的软件工程师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适用于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等从事软件开发的本科专业。课程教学目的、要求: (一)从教学内容上,应使学生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软件与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软件危机与软件工程。掌握个人软件开发过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了解软件开发模型及结构化软件设计方法,以及软件质量保证基本内容。(二)从能力方面,应使学生通过对软件工程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学习和课后练习,培养学生养成规范化个人开发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按照软件工程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来设计和开发软件。 (三)从教学方法上,在课堂理论教学中,采用学生可以理解的软件开发素材,通过一边实践一边讲解的方法,讲解软件过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通过学生完成与实践结合的作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逐步植根于学生头脑中。 三、相关课程及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等程序设计课程,学习应在学生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基础上进行。本课程为后续的“软件制造工程”和“软件设计工程”等课程打下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总学时:32学时 (一)绪论1学时 1、软件工程及其重要性 2、软件开发需要软件工程 3、软件工程课程体系架构(需要什么软件工程) 、课堂的组织、学习方法、章节安排与考核4. 要求学生了解软件工程的起源,软件工程在软件开发中的作用,了解软件工程课程体系。 (二)软件与软件工程4学时 1、软件及软件分类 2、软件工程的由来及概念 3、软件生命周期 4、软件开发与软件开发方法 5、软件工程工具和环境 6、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介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目录 一、学科基础课 (1) 1.《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1) 2.《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17) 3.《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27) 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 (34) 5.《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41) 6.《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55) 7.《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64) 8.《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74) 二、专业主干课 (82) 1.《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82) 2.《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95) 3.《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08) 5.《互换性及技术测量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19) 6.《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28) 7.《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36) 8.《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大纲 (145) 9.《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153) 三、专业方向选修课 (164) 1.《计算机辅助三维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64) 2.《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教学大纲 (174) 3.《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180) 4.《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91) 5.《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210) 6.《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216) 7.《机械制造技术装备》课程教学大纲 (223) 四、专业任意选修课 (230) 模块1 (230) 1.《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30) 2.《电机拖动》课程教学大纲 (236) 3.《数控机床检测及维修》课程教学大纲 (247) 4.《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57) 5.《工业机器人》课程教学大纲 (263) 6.《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272) 模块2 (280) 1.《UG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280) 2.《快速成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86) 3.《汽车原理与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293) 4.《有限元软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305) 5.《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大纲 (312) 6.《自动机与自动线》课程教学大纲 (320)

《工程合同管理》教学大纲

《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大纲 一、学习领域定位: 本课程是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工程项目招投标的相关内容,以及对建筑合同进行管理的方法;作为工程造价管理这个行业的一部分,项目的招投标和合同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进行造价控制的关键。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能达到以下要求: 1、熟悉工程项目招标与投标的过程。 2、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知晓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内容和方法。 3、掌握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方法。 二、学习目标(预期学习成果): 1、能力目标: (1)能够进行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对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做出判断,并给出正确的做法; (2)初步具备编制招投标文件的能力,并掌握相关的方法; (3)了解建设工程合同的内容,并初步具备管理合同的能力。 2、知识目标: (1)熟悉工程项目招标与投标的过程。 (2)知晓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内容和方法。 (3)掌握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方法。 3、素质目标 (1)具有熟知、领会、判断并最终掌握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 (2)具有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3)具有合理利用与支配资源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5)具有计划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学习内容: 整个课程划分为8个学习单元。 (1)8个学习单元:分别是:工程招投标概述、工程项目施工招标、工程

项目投标、建设工程开标、评标、定标与签订合同、工程施工合同、工程施工合同的履行与索赔、工程其他合同以及工程合同体系与合同策划。每个学习情境包括2-4个学习任务: 基于行动导向的学习领域设计—学习单元构建表 学习单元情境名称学习任务技能训练 学习目标参考 学时 知识目标技能目标 一工程招投标与 合同管理 基本概念 (1)了解建筑 市场的概念。 (2)了解建设 工程项目承发 包。 (3)了解合同 法律基础。 (1)领会建筑市 场的含义、特点、 计价特征。 (2)了解建设工 程项目承发包的 组成。 (3)了解合同法 律基础。 8 二工程项目施工 招标 招标流程 招标文件的内 容和编制方法 招标人的工作 (1)熟知招标 的流程。 (2)熟悉招标 文件的内容和 编制方法。 (3)招标人的 工作 (1)具备编制招 标文件的基本能 力。 (2)熟悉招标人 的工作 12 三工程项目投标投标人的工作 投标文件的组 成和编制方法 (1)了解投标 人的工作。 (2)掌握投标 文件的组成和 编制方法。 (1)掌握投标文 件的组成和编制 方法。 12 四建设工程开建设工程开标(1)熟悉建设(1)掌握开标 6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 开课院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任课教师:冯玉强,马维忠,路杨,刘鲁宁,邵真 先修课程: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生产运作管理 适用学科范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 学时:32 学分:2 开课学期:秋季学期开课形式:中文授课 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1].Kroenke, David, Deborah Bunker, and David Nigel Wilson. Experiencing MIS. 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8. [2].黄梯云,李一军. 管理信息系统.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门课程采取教师讲授和案例讨论两个主要环节,以帮助学生理解以信息系统为基础的企业变革、企业变革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以及如何利用新的信息系统实现新的管理理念、支持新的管理手段等实践性问题。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旨在让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新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使他们有能力、有信心在管理实践中创造性地使用不断涌现的新技术,为他们成为信息时代的新型管理人才或继续从事信息系统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主要内容: 本课程将采用由美国学者David M. Kroenke 教授所编写的《Experiencing MIS》,以及国内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始人黄梯云所编写的《管理信息系统》为主要参考教材。课程主要包括五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介绍(包括引言、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和组织战略三个章节),第二部分介绍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包括硬件和软件、数据库应用、数据通讯三个章节),第三部分对信息系统在企业内、外

19《电子制造工程训练》 课程教学大纲-电封-夏卫生-check

《电子制造工程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中英文) 中文名称:电子制造工程训练 英文名称:Course Exercise in 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二、课程编码及性质 课程编码:1306061 课程性质:实践环节(必修) 三、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3周 学分:3 四、先修课程: 电子制造技术基础、微连接原理、电子组装技术、印刷线路板设计、电子制造可靠性与失效分析 五、授课对象 本课程面向电子封装技术专业本科学生开设,也可供微电子工程专业本科生选修。 六、课程教学目标 电子制造工程训练课程设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针对下一代移动通信设备、柔性/纳米电子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或者物联网等领域中电子产品,进行创新概念设计与创新工程训练,通过这一教学环节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专业设计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未来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提出概念设计方案以及可行的制程工艺方案; 2、学习并掌握半导体工艺路线、封装结构与热管理、电子封装与组装、基

板技术以及可靠性、先进封装技术等专业知识,并撰写设计报告; 3、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思想; 4、在设计工作中培养、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协调能力。 表1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先进电子产品的发展方向,熟悉半导体工艺路线,能够针对未来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提出概念产品设计方案; 2、开展封装结构设计以及封装热管理分析,通过仿真分析进行概念产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评估; 3、熟练运用电子封装技术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知识,完成封装工艺设计,对可能存在的微连接问题进行分析; 4、熟练使用电子组装技术的基础知识,完成电子制造过程中的基板工艺,焊膏印刷、元器件贴装、回流焊等SMT工艺设计; 5、利用电子可靠性及失效分析理论,对产品进行可靠性评估,并指定返修工艺方案。 教学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对整个电子制造过程有全面清晰的了解,并针对先进封装技术

《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造价专业《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Bid and Tender and Contract of Project 课程编号:b268 适用专业:工程造价(高职3年) 总学时数:54 其中:理论讲授学时54 学分:3.0 一、制订大纲的依据 1999年教育部组织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专门课程基本要求》和《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的要求,制定本教学大纲。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阐述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的程序、方法和经验,以及建设工程合同与合同管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解国内、国际工程招标投标的基本程序、方法及合同管理,把学生培养成为新世纪的能与国际接轨的高级经营管理职业技术人才。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1、了解工程承包活动基本知识

2、熟悉施工招标程序 3、熟悉施工投标程序 4、掌握投标报价技巧 5、了解合同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 6、熟悉工程施工合同的谈判和签订过程 7、理解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词语定义及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及协调双方关系条款 8、掌握工程承包风险与施工索赔 9、了解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相关内容 三、内容与教学要求: 上篇工程招标投标 第一章工程承包活动基本知识 1、教学内容: (1)概述 建筑市场工程项目建设程序工程承包含义及内容 (2)工程承包方式 工程承包分类按不同类型划分工程承包方式 (3)承包商的资格 承包商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承包商分类建筑施工企业资质建筑施工企业经营者应具备的素质 (4)工程承发包活动的管理 建筑市场管理机构及其职能招标投标管理机构承发包单位的资质管理建筑市场行为管理 2、重点、难点: 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程序、工程承包分类 难点:无 3、教学基本要求:

《智能系统集成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智能系统集成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智能系统集成控制技术》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是一门紧密结合工程实际的技术性课程,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以计算机、自动化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向建筑行业的应用和渗透。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智能建筑的内涵和发展趋势,初步掌握智能建筑各个子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设计方法和工程实施步骤,以及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方法和技术。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目前国内、外楼宇智能化管理的动态和发展趋势; 2、理解楼宇智能化的的技术基础,包括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 3、掌握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并能进行简单的维护和保养。三、教学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概述...... 4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智能建筑的组成;熟悉智能建筑的支持技术;掌握智 能建筑的功能及特点;了解智能建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智能建筑的组成;智能建筑的支持技术。第一节智能建筑概述 一、智能建筑的组成 二、智能建筑的支持技术第二节国内外智能建筑的动态与发展趋势

一、智能建筑的功能与特点 二、智能建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二章楼宇智能化的关键技术……8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件的作用;熟悉楼宇智能化系统的各种关键技术;熟悉各种典型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熟悉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功能;了解楼宇智能化集成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重点和难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件的作用;各种典型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 第一节楼宇智能化的技术基础 一、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二、各部分的作用 三、算机控制、网络、通信三大技术 第二节典型BA系统设备 一、各种典型传感器和执行器 二、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结构 三、工作原理及应用 第三节楼宇智能化系统的集成技术 一、系统集成的概念 二、常用楼宇智能化技术 三、分散控制技术 第三章智能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 10 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楼宇自动化系统组成及监控功能;熟悉楼宇自动化系统各个子系统的工作原理,并掌握各子系统监控系统的组成及其监控功能;熟悉监控系统常用设备;了解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在智能楼宇内的集成与联网;掌握楼宇自动化系统各个子系统的实现方法。 重点和难点:楼宇自动化系统各个子系统的工作原理,并掌握各子系统监控系统的组成及其监控功能;楼宇自动化系统各个子系统的实现方法。 第一节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一、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二、自动化系统的监控功能 第二节暖通空调监控系统 一、暖通空调监控系统组成 二、暖通子系统工作原理 第三节建筑给排水监控系统 一、建筑给排水监控系统组成 二、建筑给排水监控系统工作原理 第四节供配电监测系统 一、供配电监测系统组成 二、供配电监测系统工作原理第五节照明监控系统 一、照明电监测系统组成 二、照明电监测系统工作原理第六节电梯监控系统 一、电梯电监测系统组成二、电梯电监测系统工作原理第七节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

电子工程设计教学大纲2015修订版V1.1

电子工程设计2015修订教学大纲 V1.1 电子工程设计实验室 2015.10

“电子工程设计I-1”实践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Electronic Engineering Training I-1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 课程编码:0007488 学时:45 学分:1.5 时间安排:第5学期 一、课程地位与教学目标 课程地位:“电子工程设计”是由“电子工程设计I-1”、“电子工程设计I-2”、“电子工程设计I-3”三门课程组成的小型综合设计课程群。 课程教学目标:课程以小型电子系统的设计训练为载体,使学生了解产品研发的一般过程,掌握产品设计的基本方法,积累初步的实际工作经验,具备解决解决本专业领域内复杂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为从工科大学生向工程师的角色转换做好准备。 “电子工程设计-1”包括产品研发过程、产品设计方法的学习和工程实现基本技能的训练两方面的教学内容。前者使学生知道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切入点、工作环节和工作方法,具备工程实施过程的掌控能力。后者使学生具备实现设计意图的基本技能,为更彻底、更高效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奠定基础,为使解决方案更完善创造条件。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指标点3-1 掌握电气及电子元器件知识,能用于设计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指标点4-3 能够利用信息综合手段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解释,并得出有效结论。 二、内容、要求与安排 电子工程设计I-1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在一个学期内分5次(每次9学时)完成。安排如下: 1、产品设计一般过程、基本方法的了解及专门工艺知识的学习,5学时,采用集中课堂授课的方式完成。 该部分学习如何根据设计任务书进行需求分析、方案筛选和具体的书面设计,学习实现书面设计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学习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元器件选择的原则,学习电路焊接的基本知识。 2、电路原理图设计训练(利用CAD软件绘制原理电路设计图),8学时,该部分内容在实验室采用边讲解边操作的方法完成。 3、印刷电路板设计训练(利用CAD软件绘制印刷电路设计图),8学时,该部分内容在实验室采用边讲解边操作的方法完成。主要学习印刷电路图设计中元器件布局、走线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和利用计算机进行印刷电路图设计的方法。 4、简单电路模块的设计、组装、焊接、调试训练。该部分进行电源电路模块、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模块,控制信号驱动电路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分3次(共计24学时)在实验室完成。

《工程合同管理》教学大纲

《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大纲一、学习领域定位:本课程是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工程项目招投标的相关内容,以及对建筑合同进行管理的方法;作为工程造价管理这个行业的一部分,项目的招投标和合同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进行造价控制的关键。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能达到以下要求: 1、熟悉工程项目招标与投标的过程。 2、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知晓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内容和方法。 3、掌握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方法。二、学习目标(预期学习成果): 1、能力目标:(1)能够进行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对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做出判断,并给出正确的做法;(2)初步具备编制招投标文件的能力,并掌握相关的方法;(3)了解建设工程合同的内容,并初步具备管理合同的能力。 2、知识目标:(1)熟悉工程项目招标与投标的过程。(2)知晓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内容和方法。(3)掌握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方法。3、素质目标(1)具有熟知、领会、判断并最终掌握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2)具有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3)具有合理利用与支配资源的能力;(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5)具有计划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三、学习内容:整个课程划分为8个学习单元。(1)8个学习单元:分别是:工程

招投标概述、工程项目施工招标、工程 项目投标、建设工程开标、评标、定标与签订合同、工程施工合同、工程施工合同的履行与索赔、工程其他合同以及工程合同体系与合同策划。每个学习情境包括2-4个学习任务:基于行动导向的学习领域设计—学习单元构建表学习目标学习参考情境名称学习任务技能训练单元学时知识目标技能目标(1)领会建筑市(1)了解建筑场的含义、特点、市场的概念。计价特征。(2)了解建设(2)了解建设工工程招投标与工程项目承发程项目承发包的基本概念一8 合同管理包。组成。(3)了解合同(3)了解合同法法律基础。律基础。(1)熟知招标的流程。(1)具备编制招招标流程(2)熟悉招标标文件的基本能文件的内容和工程项目施工招标文件的内力。二12 编制方法。招标容和编制方法(2)熟悉招标人(3)招标人的的工作招标人的工作工作(1)了解投标人的工作。(1)掌握投标文投标人的工作(2)掌握投标件的组成和编制三工程项目投标12 投标文件的组文件的组成和方法。成和编制方法编制方法。(1)掌握开标四建设工程开建设工程开标(1)熟悉建设6 的流程标、评标、定建设工程施工工程开标;标与签订合同评标(2)熟悉评标(2)熟悉建设的相关工作定标与签订合工程施工评标同;(3)熟悉定标与签订合同;(1)了解施工合同文件的组成及类型施工合同文件。(1)能够对

微机电系统工程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

微机电系统工程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微机电系统工程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 容学什么 微机电系统工程专业在光、机、电技术一体化方面的优势和研究成果为微机电系统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系在微纳米和微机电系统如微泵、微传感器、微加速度计等一系列微器件的设计、制造、工艺、测试以及基础理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它的研究领域还有:微陀螺和微惯导系统、微光学器件、微测量技术、小飞机、小卫星和微米卫星、纳米摩擦学以及光盘机读写头微型机构等。 微机电系统工程专业专业培养,微机电系统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微机电系统工程专业是以机、电技术,尤其是微机械为基础的,综合多种学科领域技术的新型交叉学科。主要培养从事微机电系统工程方面的设计制造,生产运行科技开发和技术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 微机电系统工程专业培养要求 微机电系统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微机电系统工程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微机电系统工程发展方向;具有从事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微机电系统工程专业知识技能 1.掌握微机电系统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了解微机电系统工程的发展方向; 3.掌握微机电系统工程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 4.具有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5.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交流沟通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归纳、整理、分析、设计、撰写论文的基本能力、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1] 微机电系统工程专业主干课程,微机电系统工程专业理论课程 微机电工程材料、微机电器件与系统、微机械学、微纳米测量与测试技术、微细加工技术、现代传感技术、精密工程制造基础和光存储技术等。 微机电系统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包括主要课程实习、设计(毕业论文)等。

管理系统工程教学大纲

《管理系统工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0941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必修、选修学时32学分2 适用专业电子商务、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环境技术等。 Ⅰ大纲本文 一、课程内容 (一)管理系统工程基本观点 1.系统思想、系统分类 2.系统工程观点 3.管理系统工程发展及应用 (二)管理系统工程方法和步骤 1.管理系统工程基本方法概述 2.Hall三维结构 3.管理系统工程工作步骤 (三)明确问题与系统调查 1.明确问题 2.系统详细调查 (四)系统环境分析 1.环境分析目的与意义 2.环境因素分类 3.环境分析的内容 4.系统环境分析举例 (五)系统结构分析 1.系统结构分析概述 2.系统结构分析内容 3.系统结构分析举例 (六)系统目标分析 1.目标分析的作用和要求 2.目标体系的建立 3.多目标分析 4.系统目标分析举例 (七)系统备选方案的综合 1.备选方案综合的原则 2.备选方案体系的确立 3.系统约束条件的确立 4.系统目标、备选方案和约束条件的关系 5.系统备选方案综合举例 (八)系统定量分析方法 1.系统定量分析方法概述

2.系统预测、决策、仿真和优化的关系 3.系统预测、决策、仿真和优化综合运用举例 (九)系统定量分析的模型化技术 1.系统模型的概念、举例 2.系统建模的理论和方法 3.系统建模的步骤和原则 4.模型的检验、运用 5.系统建模举例 (十)系统最终方案的综合、评价与实施 1.方案的确定及综合评价 2.方案的完善 3.方案的实施 4.系统方案的确定、评价与实施举例 (十一)管理系统工程案例分析 1.问题的描述 2.定性分析 3.备选方案的综合 4.定量分析 5.方案的确定与评价 二、课外作业内容 每一章布置1~3道习题供学生课外练习,以巩固所学内容。习题来源可从教材或相关参考书中选取。习题的类型可以是概念题、案例分析题、建模题和计算题等。 对于每次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在课堂上予以讲解,对于大型的管理系统工程案例分析题和建模题可安排专门的习题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随时提问,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针对课程中的某些重点和难点问题灵活组织课堂讨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巩固教学内容。 三、实验无 四、实习或上机内容无 五、课程设计内容无 六、建议选用的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系统工程》,汪应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参考书:《新编系统工程简明教程》,钱颂迪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系统工程引论》,王众言乇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1991 《经济系统工程》,赵松山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Ⅱ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管理系统工程是一门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它是根据系统的观点,按照科学的步骤,综合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管理学、运筹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方法和技术,解决各类系统的各个阶段复杂的“硬工程”或“软工程”的管理问题,使该系统在整体目标上达到优化的方法论性质的工程技术。 管理系统工程课程所包含和涉及内容十分丰富,许多内容本身又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本课程将从一个更高的视点上认识这些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这些知识在解决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工程问题时是如何相互配合和综合应用的。因此,本课程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概论性质的课程,对更全面地掌握和运用已学和未学的相关课程的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机械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修读方式:必修 学时:16 学分:1学分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或同修课程:工程图学、理论力学、金工实习等 一、课程简介 《机械工程导论》是机械工程学科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机械工程学科的总纲,也是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本课程以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为目的,旨在使学生对机械工程的相关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因本课程内容非常丰富但课时数有限,在内容上不要求精深而要求全面,尽可能将今后四年的知识给学生以非常具体的感性认识,解决学生专业教育问题,增加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本课程简明介绍机械工程概况及涉猎领域、机械工程简史、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机构及机械零部件、机械设计方法、机械制造基本概念、先进制造技术等内容。 二、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对机械工程的相关知识和本专业的专业学习概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增强专业学习的兴趣,具有明确专业学习方向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绪论 1. 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内容,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对机械工程涉猎的领域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要求:了解机器、机械、机械工程的基本概念;了解机械的分类、机械产品的基本要求;机械工程的主要内容;机械工程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2. 教学内容 (1) 机械与机械工程 (2) 机械工程导论的基本内容 (3) 机械工程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3.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二)机械工程简史及其发展

1. 目的和要求 通过机械工程历史及发展,说明机械工程在国民经济及社会的发展中的重要的作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学科。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和世界机械发展简史 (2)掌握现代机械工程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 教学内容 (1) 中国机械发展史简介 (2) 世界机械发展史简介 (3) 现代机械工程 (4) 现代机械工程展望 3.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三)机械基础知识简介 1. 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对机械的基础知识,包括力学、材料、液压和气压、机构、机械零部件、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现代机械设计方法有大致的了解。 教学要求: (1) 了解国内外力学发展史及概况,了解力学在科技发展与工程应用中的作用与地位 (2) 了解常用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应用和研究的总趋势;了解新型工程材料及其应用;了解材料成形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场合;了解材料成形的先进技术及发展趋势 (3) 理解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了解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液压与气压传动的优缺点及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4) 了解机构的组成,常用的机械零部件的类型及应用场合 (5) 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了解典型现代设计方法的概念、基本思想及理论基础、设计步骤 2. 教学内容 (1) 工程力学发展概况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2) 工程材料的种类与性能、常用金属材料种类及成型方法 (3) 液压与气压传动的概况及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4) 机构的组成及在机械中的应用,常用机械零部件的分类及应用 (5) 常规机械设计方法和现代机械设计方法 3. 教学方法和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