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轮复习学案带答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轮复习学案带答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轮复习学案带答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考纲要求

3-5 生态系统要求

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二、考点梳理

考点1、生态系统的概念

1、概念:由与周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2、空间范围:有大有小,其中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的和的总和

3、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和。

4、功能: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和。

例1、根据图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

D.蛇属于四级消费者

变式1如图表示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间的关系,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表示生态系统,b表示群落,c表示种群,d表示个体

B.一片鱼塘中所有的动植物可用c表示

C.b的未来发展趋势可通过年龄组成来预测

D.d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考点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包括、和)和能量(包括和)

2、生产者

(1)同化类型:型

(2)生物组成:包括进行光合作用的和以及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3)地位:

(4)作用:

3、消费者

(1)同化类型:型

(2)生物组成:包括、、和。

(3)地位:

(4)作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此外,消费者对植物的和等具有重要作用。

4、分解者

(1)同化类型:型

(2)生物组成:主要是,还有。

(3)地位:

(4)作用:将动植物的遗体、排泄物和残枝落叶中分解成,返回到无机环境中。

思考:

1、植物都是生产者吗?举例说明。

2、动物都是消费者吗?举例说明。

3、细菌都是分解者吗?举例说明。

例2、下列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②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③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④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部来自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变式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自养型生物一定都是生产者,生产者就是绿色植物

B.能够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生物是分解者

C.动物都是消费者

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变式3、如图代表某一生态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食物链、食物网

B.生产者和分解者缺一不可

C.能量流动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进行

D.图示细菌与植物间的箭头指向,表明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均可循环利用

考点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高中阶段仅指捕食链)

(1)形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的关系而形成的联系

(2)基本模式:+

(3)书写原则:(起点)→动物→动物→动物

(4)环节:一般不超过个环节

2、食物链

(1)形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的。

(2)功能:是生态系统和的渠道

例3、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使其组成成分增多,食物网变得复杂,抵抗

力稳定性增强

C.如果土壤受到污染,鹰体内的污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

D.狼依据野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野兔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说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必须依靠信息的传递

变式4、如图是某小岛上食物网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食物网由__________条食物链构成,猫头鹰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

(2)该小岛上所有的猫头鹰构成一个________。

(3)在此食物网中,猫头鹰和蛇的关系是__________。

(4)对猫头鹰而言,从绿色植物获取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

__________________。

(5)流入食草的昆虫的能量,一部分在昆虫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了,另一部分则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4、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与判断

(1)在食物链中,若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则其他生物数量如何变化?

(2)若食物链中“天敌”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如何变化?

(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另一种生物的变化情况应视具体食物链

而定。例如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若蚱蜢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蜥蜴减少,蛇

也减少,则鹰就更多地捕食兔和食草籽的鸟,从而导致兔及食草籽的鸟减少。在

这里必须明确鹰并非只以蛇为食,所以蛇的数量的减少并不会造成鹰的数量减少,

它可以依靠其他食物来源而维持数量稳定。

(4)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线路分析所得结果不同时,应遵循以下规律:A、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应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B、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其他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用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C、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且其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则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例4、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在一个湖泊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的相互关系。请据图中所列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①湖泊中浮游植物→小鱼→大鱼的食物链,

属于__________关系。

②夏天湖水深处光量减少,而湖表面浮游植物因光增强

而增加,属于__________关系。

③湖水矿质营养不足,引起浮游植物数量减少,属于________关系。

④夏天湖水深处含氧量下降,而湖中分解者活动旺盛,属于_________________关系。

(2)如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①若狼被捕杀,数量首先会减少的是_______ 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美洲狮的食物2/3来自鹿,其余来自浣熊,则一只美洲狮体重每增加3 kg,至少需要消耗青草______kg。

三、高考再现

1.(2014海南单科,16,2分)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

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2.(2014海南单科,17,2分)用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数量构建的金字塔分别称为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在某一栎林中,第一营养级生物为栎树,第二营养级生物为昆虫,第三营养级生物为蛙、蜥蜴和鸟,第四营养级生物为蛇。该栎林数量金字塔的示意图是( )

3.(2012海南单科,18,2分)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

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

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

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

4.(2012浙江理综,5,6分)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

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

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

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

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5.(2014课标Ⅱ,31,9分)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

种群甲乙丙丁戊

能量 3.5612.8010.300.48226.50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和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6.(2014安徽理综,29Ⅱ,14分)一片玉米农田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1)同种植单一品种相比,在不同田块种植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不同品种,可增加,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若玉米和大豆间作(相间种植),可提高土壤肥力,原因是。(2)玉米螟幼虫能蛀入玉米茎秆和果穗内取食。若调查玉米螟幼虫的密度,应采用的方法。甜菜夜蛾幼虫

也取食玉米

,玉米螟和甜菜夜蛾的种间关系是。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的分布区出现重叠,两种玉米螟依靠不同的性信息素维持。

(3)取两份等质量同品种的玉米粉,一份经发酵做玉米馒头,另一份煮玉米粥,这两份食物中所含能量较少的是。

(4)纤维素分解菌可用于玉米秸秆还田。用染色法鉴别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的菌落周围会形成透明圈,其大小能反映。

7、(2014大纲卷)现有A、B两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其生物组成和光照条件见下表。一段时间后,发现A瓶的生态系统较B瓶的稳定。

注:“+”表示有,“-”表示无。

请回答:

(1)A瓶中微生物、浮游藻类、水草和浮游动物共同组成了一个_______ __ _,浮游藻类和水草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 _。

(2)一段时间后,B瓶中浮游藻类的种群密度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

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

(3)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4海南卷)某果园发生了虫害,该虫害是由害虫A引起的。害虫招来了一种小蜂和一种小鸟,小蜂把卵产入害虫A体内,孵出的小蜂幼虫吃空虫体后羽化飞出,再攻击害虫A的其他个体。小鸟特别喜食害虫A,也捕食小蜂。在体内有小蜂幼虫的害虫A中,有些个体常疯狂地摇摆身体,因而容易被小鸟发现而被捕食。回答下列问题:

⑴小鸟和小蜂的种间关系是。

⑵小鸟捕食疯狂摇摆的害虫A,对A种群的生存(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

理由是。

⑶体内有小蜂幼虫的害虫A摇摆身体为小鸟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在生态系统中,信息对种间关系就有

作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

四、知识网络构建

五、检测反馈

1.(2015云南玉溪一中第二次月考,24)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若甲数量增加,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2.(2014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质检,55)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结构的是( )

A.树→虫→鸟

B.在某一群落食物网中,鹰占据两个营养级

C.狼属于消费者

D.金丝桃因能分泌海棠素,使误食的动物变盲或致死,而使多数动物避开这种植物

3.(2014山东师大附中一模,27)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③植物都是生产者④动物都是消费者⑤异养

型生物都是消费者

A.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⑤

4.(2014河南焦作月考,28)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稻田生态系统中( )

A.水稻害虫的密度将下降

B.营养级数增多

C.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可能增加

D.物种多样性上升

5.(2014北京顺义一模,4)如图是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全部生物构成群落

B.鹰与鼬的种间关系为竞争与捕食

C.能量在该食物网中按箭头方向流动

D.植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6.(2014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月考,34)(15分)下表是生物学工作者收集到的某湖区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表示存在食物关系)。请据下表和图回答问题:

被食者

绿藻螺蛳水草鲫鱼轮虫

捕食者

螺蛳√√

鲫鱼√√√√

轮虫√

(1)表中全部生物的总和构成了。鲫鱼与轮虫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2)若由于某种原因螺蛳全部死亡,轮虫的种群数量在短时间内将,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

(3)假如鲫鱼的食物有1/5来自轮虫,1/5来自螺蛳,1/5来自水草,2/5来自绿藻,能量流动效率按10%计算,该鲫鱼增重2 kg需消耗绿色植物kg。

(4)如图是对引进某经济鱼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绘出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调查该经济鱼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在t2时期该鱼的种群数量是该河流对该鱼的。

(5)鸡粪是优良的鱼类饲料,适量的投入可以给鱼提供食物,从而提高鱼的产量。向河流中少量投入鸡粪对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如果投入鸡粪过多,将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浮游植物大量增殖,原因是鸡粪分解产生。

答案、15. (1)4 三、四(2)种群(3)捕食和竞争(4)绿色植物→鼠→猫头鹰(5)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16.(1)①生物间的相互②无机环境对生物的作用和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反作用③无机环境对生物的作用④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反作用(2)①蝗虫一方面浣熊的数量会上升,另一方面鹿和蝗虫处于同一个营养级,是食物的竞争者②175

高考再现答案:

1.D 土壤微生物以腐生为主,所以多数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B正确;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成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这些成分可被农作物再利用,C正确;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D错误。

2.B 分析生态系统的数量金字塔需要参考生物个体的大小。第一、二营养级分别是栎树(体型很大)和昆虫,所以第二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于第一营养级的,A错误;与第二营养级生物相比,第三营养级生物含有的能量少,并且生物个体较大,所以第三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少于第二营养级的,同理可知蛇的数量会更少,故选B。

3.B 本题考查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相关知识。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与按蚊之间也是寄生关系。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是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鱼类以藻类为食,二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鱼类与藻类生活在同一空间会因争夺生存空间、氧气等有限的生存条件而产生竞争。

4.D 此题考查食物链中生物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由植物、旅鼠及其天敌形成的食物链为植物→旅鼠→旅鼠的天敌,此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A正确;三种生物都生存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都存在环境容纳量(K值),并且种群数量都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B正确;旅鼠的种群数量变化主要是由食物和天敌的变化引起的,C正确;在这三种生物所形成的食物链中,捕食者数量的增多,必然会引起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减少,这属于负反馈调节,D错误。

5.答案(9分)(1)(3分) (2)捕食(1分) 消费者(1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群落无机环境(每空1分,共4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解析(1)根据能量传递效率的规律,戊的能量最多,为生产者,其次是乙、丙,因两者能量值相差较小,两者处于同一营养级,为初级消费者,甲为次级消费者,丁为三级消费者。(2)从食物网可知甲与乙的种间关系为捕食,种群丁为消费者或三级消费者。(3)生态系统的功能:①物质循环;②能量流动;③信息传递。碳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

6.答案(14分)(1)遗传(基因)多样性根瘤菌与大豆共生形成根瘤,具有固氮作用(2)样方法竞争生殖隔离(3)玉米馒头(4)刚果红菌株产酶能力或酶活性强弱

解析(1)种植不同品种的玉米,增加了遗传多样性;玉米与大豆间作,因为大豆与根瘤菌共生形成根瘤,能固氮,可提高土壤肥力。(2)玉米螟幼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故采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甜菜夜蛾幼虫和玉米螟幼虫都取食玉米,故它们的种间关系为竞争;两种玉米螟依靠不同的性信息素,进行各自的种群繁衍,维持生殖隔离。(3)玉米粉经发酵过程消耗了有机物,而煮玉米粥时,高温导致酶变性失活,呼吸作用不能进行,有机物几乎没有被消耗。(4)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透明圈大小能反映细菌的产酶能力或酶活性强弱。

7【答案】(1)生物群落(1分)竞争(1分)

(2)降低(1分)没有光照,藻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降低(1分)氧气与食物不足(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最终分解成无机物(2分)

【解析】(1)一定区域中全部生物的总和构成生物群落,因此A瓶中的微生物、浮游藻类、水草和浮游动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浮游藻类和水草都为生产者,会争夺光照、生态瓶中的无机盐等,因此两者为竞争关系。

(2)B瓶缺乏光照,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一段时间后浮游藻类的种群密度将降低;藻类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但使其数量减少,也会导致瓶内O2含量减少,而浮游动物以植物为食,因此浮游动物会因食物和氧气不足导致其种群密度降低。

(3)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最终分解成无机物,重新供生产者利用。

8【答案】(1)捕食和竞争(2)有利小鸟捕食了体内有虫卵的小蜂,减少了害虫的数量,减少了对小蜂的侵害(3)调节

【解析】(1)根据题干可知,小蜂吃害虫,小鸟捕食害虫A和小蜂,因此小鸟和小蜂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2)捕食者吃掉的大多数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和年幼的个体,客观上促进了种群的发展。(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

检测反馈答案

1.D 结合图根据生物体所含有机物总量可知,图中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故若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乙数量增加,丁的数量减少,丙的数量增加,选D。

2.D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所以A、B、C属于生态系统的结构,D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结构。

3.A 化能合成细菌是生产者,①错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②正确;菟丝子是消费者,③错误;蚯蚓等腐食性动物是分解者,④错误;异养型生物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⑤错误。

4.C 除去杂草后,杂草与水稻的竞争减弱,所以水稻可以固定更多的光能,C正确。

5.A 构成群落的生物不仅包括动植物,还包括环境中的微生物,A错误。

6.答案(1)生物群落双向的(2)减少降低(3)92 (4)标志重捕法最大容纳量

(5)自我调节能力N、P等元素解析(1)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所有生物的全部个体。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鲫鱼与轮虫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2)根据生物间的关系绘制食物网如图所示:螺蛳和轮虫都是鲫鱼的食物,当螺蛳全部死亡后,鲫鱼需要捕食更多的轮虫,从而导致轮虫数量下降。

生物种类的减少,使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3)鲫鱼增重2 kg,可从5条

食物链获得能量,根据比例计算共需消耗植

物:2×1/5÷(10%)2+2×1/5÷(10%)2+2×1/5÷10%+2×2/5÷10%=92(kg)。(4)鱼

类活动范围大,适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此曲线表示“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变化,t2时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K值,K值即环境容纳量。(5)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若投入鸡粪过多,导致水体有机物增多,有机物被分解后产生较多的N、P,从而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doc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生态系统生物功能类群及其地位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因为: (1)生态系统的组成可分为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两大部分,生物成分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依据它们各自代谢类型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特征而划分的。因此,将它们统称为三大功能类群,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各不相同。 (2)三大功能类群之间以及它们与非生物部分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是研究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基础。 (3)三大功能类群之间以及它们与非生物部分之间的联系,是渗透普遍联系辩证观点的教育素材,人作为消费者的一员,是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观点的教育素材。 2.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教学内容也是本节的重点知识,因为: (l)尽管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但它们组分中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食物的关系,也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的这种复杂的营养关系构成了食物链、食物网,这就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功能的结构基础,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网)的各个营养级而流动的。掌握了有关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知识,就为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3)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分析过程,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中渗透着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3.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的难点知识,因为 (l)食物链是生物间单方向的食物联结,食物网是生物间多方向的食物联结,而营养级是食物链上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所以有的生物会占有不同的营养级。三个概念之间有相互包容的成分,也有本质的不同,要加以区分。 (2)三个概念在被运用解答新的问题情景时,容易出现混淆,应在对食物网中某一生物的营养级分析时加以区分。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思路 1.首先复习生态系统的概念,把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生物群落的概念加以区分,突出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点,指出生态系统的研究中心就是它的结构和功能,由此引出生态系统结构的学习课题。并引导学生分析: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首先要研究清楚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然后还要研究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联系(即营养结构)。 2.学习生态系统的成分时,首先结合教材中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该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无机环境要素和生物组成,列举出这些成分;再引导学生从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的角度对这些成分进行分类,给出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的名称。最

【教学设计】《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分析: 1.生态系统生物功能类群及其地位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因为: (1)生态系统的组成可分为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两大部分,生物成分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依据它们各自代谢类型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特征而划分的。因此,将它们统称为三大功能类群,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各不相同。 (2)三大功能类群之间以及它们与非生物部分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是研究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基础。 (3)三大功能类群之间以及它们与非生物部分之间的联系,是渗透普遍联系辩证观点的教育素材,人作为消费者的一员,是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观点的教育素材。 2.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教学内容也是本节的重点知识,因为: (l)尽管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但它们组分中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食物的关系,也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的这种复杂的营养关系构成了食物链、食物网,这就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功能的结构基础,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网)的各个营养级而流动的。掌握了有关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知识,就为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3)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分析过程,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中渗透着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3.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的难点知识,因为 (l)食物链是生物间单方向的食物联结,食物网是生物间多方向的食物联结,而营养级是食物链上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所以有的生物会占有不同的营养级。三个概念之间有相互包容的成分,也有本质的不同,要加以区分。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课程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讨论食物链和食物网。 2.能力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思维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制作图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整体的系统。 (2)初步形成生态学的观点,确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 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 2.教学难点 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三、教学过程 导入:向学生展示生态瓶和有关资料、图片,引出什么是生态系统,并讲解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共同探讨的话题。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范围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范围 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提问:动物园里饲养着各种动物,也栽培了多种植物。一个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是一个生态系统吗?全部的动物和植物是一个生态系统吗?教师强调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统一整体,引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⑴提问为什么生态瓶内的小鱼能长时间存活?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①生态瓶有哪些成分?②生态瓶内各成分的关系怎样?(板书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2)以上我们探究了小型生态系统,如果我们把生态瓶放大到池塘生态系统(图片展示),试 1、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 错。举例:寄生植物菟丝子属于消费者。可以捕捉虫子猪笼草属于消费者。 2、生产者一定是植物。 错。举例:硝化细菌可以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光合细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它们也属于生产者。 3、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 错。举例:腐生性动物如蚯蚓、蜣螂等属于分解者。 4、所有微生物都是分解者。 错。举例:自养型微生物(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 寄生型微生物(如人皮肤上的真菌)一些共生型微(如根瘤菌)属于消费者。 腐生型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 板书展示,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并补充概念图。 总结:正是由于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紧密联系,才使生态系统成为一个统一整体。 过渡:展示生活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不同的生物,提问学生不同的生物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引出食物链的概念。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1)课件展示草原生态系统,让学生找出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等生物之间的关系,并请学生以箭头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引出食物链的概念。(板书) 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比较分析不同的食物链,提问: ①、食物链中箭头表示什么含义? ②、每条食物链包含生态系统中那些成分?

人教版.1《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教材分析:虽然学生学过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这些都不足以让学生明确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能真正理解“系统”的含义;后3节课的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又都是通过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流动来实现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既具体阐述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通过营养而发生联系,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生态系统的含义,而且更是后面所学内容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区别营养结构与空间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的营养功能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通过学习相邻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 三.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功能地位,营养结构及营养级的知识。 四.教学难点: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在食物链中后一营养级生物对前一营养级生物的积极作用。 五.教学设计思路的理论依据:从个性到共性和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规律,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六.学法指导:学生应尽量联系自已最熟知的一个具体生态系统,如一个水库或温州市景山森林生态系统,甚至在课外到学校附近的某一个生态系统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来分析、理解并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和作用,以及营养结构及其功能。 七.教师的教法:通过师生互动对话和生生合作讨论、共同探究有关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和营养结构的知识为主,以有关PPT课件为辅完成教学目标。尽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比较和归纳出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进而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让学生参与完成课堂练习,实现教学反馈与调整。 八.教学课时:1学时 九.教学过程: 板书教学过程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一)营养成分 (依次打开第1至4张PPT,播放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图片,最后播放课本中的池塘生态系统的图片) 讲述:我们前面学习了根据空间上生活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和不同生物的生物学特征的差异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在空间上的结构。那么,如果根据生物群落中不同生物类群在物质和能量流动过程中所起的不同营养功能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又会是怎样的呢?(板书:见左侧。并打开第5张PPT)而构成这一结构的营养成分又有哪些呢?(板书:见左侧。并打开第6张PPT)请同学们根据这些或你们最熟知的一个具体生态系统,回想一下什么叫生态系统。 师问:什么叫生态系统? 生答:(略) 讲述:(根据学生对生态系统概念的描述,板书:见左侧)这就是生态系统的两大营养成分。(引导学生继续讨论,并分析在非生物成分中有哪些具体成分与生物群落有着最密切的关系) 师问:在非生物成分中有哪些具体成分与生物群落有着最密切的关系?(让学

人教版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盖玥 一、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的内容,是生态学的基本内容,在知识构建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联系密切。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2.讨论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教学难点 1.阐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2.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准备 1课时 图片和MV视频资料的搜索以及下载处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完善。 四、教学方法

在学生已掌握了种群、群落知识的基础上,教师通过简图的形式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得出生态系统的概念。然后借助直观的图片、视频资源给学生创造轻松快乐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学生丰富想象,细致观察,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学习创造思维空间,提供表达时机,从而呈现最佳学习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讲述法,阅读指导法以及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讨,敢于创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我认为本节课做得比较成功的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学中采用的文字、图片、音频等均恰到好处的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并活化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学习效率不言而喻。二是教师及时的引导和有效问题设计为师生之间的谈话创造了空间,利于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获知。三是教学内容的过度衔接流畅,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利于思维空间的转化,便于知识的联系和理解。 不足之处在于课堂教学节奏把握的不好,出现“前松后紧”的状况。由此导致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有些紧,学生的讨论以及合作学习活动时间有些仓促,使得课堂知识的反馈评价没有实现。 七、板书设计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概念 个体种群 无机环境群落 (整体性)

生态系统的结构 教学设计

教学阶段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依据 第一阶段 播放视频,导 入新课 播放腾格尔的《天堂》 展示课题名称,进入 本堂教学欣赏音乐,观看 优美画面。 创设情境,激 发兴趣。 心理学认为:动 机、兴趣、情感、 意志、性格等非 智力因素也是影 响学生学习的重 要因素。教学中 渗透科学、技术 与社会(STS)教 育。 第二阶段 图片展示,回顾概念1.展示6种类型生态 系统。 2.展示枯木、池塘森 林、生物圈 3.通过问题:这些生 态系统有哪些相似的 地方。引导、总结生 态系统的概念 观看幻灯片。 观看幻灯片 观察分析总结 了解生态系 统。 认识生态系 统的范围 理解生态系 统概念 符合由具体到抽 象的认知规律。 第三阶段 主动探索、师生交流、探究生态系统的成分1、通过生态系统概 念导入生态系统的组 成成分。 生物群落即为各种生 物;无机环境即为非 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物之间不是孤立 的,而是有食物联系; 思考、分析、总 结。 踊跃发言。 说出组成生 态系统的组 成成分。培养 学生观察、实 践能力。 为生态系统 的成分分类 作铺垫。 观察、思维与口 头表达能力、实 践能力是生物科 学素养的组成部 分。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的过程必须 经过知识的“同

引导质疑,合作学习,建构生态系统模型即营养结构。 2、展示池塘生态系统 图解。 (1)生态系统中有哪 些生物 (2)它们各有什么重 要的作用 (3)能不能将这些生 物分分类。 (4)分析这些生物之 间的食物关系 引导学生总结 通过问题展示生产 者、消费者、分解者 个案分析。①所有生 产者都是绿色植物吗 ②消费者之间有差别 吗③细菌都是分解者 吗 3、资料分析一: 资料分析二: 资料分析三: 疑问:①生产者与消 费者联系的纽带是什 么②生态系统的生产 观察 讨论 阅读教材、对教 材信息处理。 学生讨论总结概 念 学生分组讨论思 考、汇报。 阅读、思考、讨 论 思考、分析 阅读、思考、分 析、总结 分组讨论、绘制、 学生自学、思 考对生态系 统成分归类。 应用概念,全 面分析。 对教材内容 适当补充、归 类,有利于理 解掌握。 通过自主探 究,总结,利 于教材的理 解和掌握 通过解惑,找 到生物成分 之间的联系 通过分析掌 化”阶段。 阅读是终身学习 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阅读,培养 深入本质,抓关 键、抓条理的自 学能力,促进学 生的学习能力提 高,有利于学生 的终身发展。 进一步利用图 文,创造情境, 开展教学。 合作学习是探究 学习的重要形 式。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要经历 “顺应”过程。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轮复习学案带答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考纲要求 3-5 生态系统要求 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二、考点梳理 考点1、生态系统的概念 1、概念:由与周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2、空间范围:有大有小,其中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的和的总和 3、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和。 4、功能: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和。 例1、根据图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 D.蛇属于四级消费者 变式1如图表示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间的关系,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表示生态系统,b表示群落,c表示种群,d表示个体 B.一片鱼塘中所有的动植物可用c表示 C.b的未来发展趋势可通过年龄组成来预测 D.d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考点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包括、和)和能量(包括和) 2、生产者 (1)同化类型:型 (2)生物组成:包括进行光合作用的和以及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3)地位: (4)作用: 3、消费者 (1)同化类型:型 (2)生物组成:包括、、和。 (3)地位: (4)作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此外,消费者对植物的和等具有重要作用。 4、分解者 (1)同化类型:型 (2)生物组成:主要是,还有。 (3)地位:

(4)作用:将动植物的遗体、排泄物和残枝落叶中分解成,返回到无机环境中。 思考: 1、植物都是生产者吗?举例说明。 2、动物都是消费者吗?举例说明。 3、细菌都是分解者吗?举例说明。 例2、下列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②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③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④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部来自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变式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自养型生物一定都是生产者,生产者就是绿色植物 B.能够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生物是分解者 C.动物都是消费者 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变式3、如图代表某一生态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食物链、食物网 B.生产者和分解者缺一不可 C.能量流动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进行 D.图示细菌与植物间的箭头指向,表明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均可循环利用 考点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高中阶段仅指捕食链) (1)形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的关系而形成的联系 (2)基本模式:+ (3)书写原则:(起点)→动物→动物→动物 (4)环节:一般不超过个环节 2、食物链 (1)形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的。 (2)功能:是生态系统和的渠道 例3、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使其组成成分增多,食物网变得复杂,抵抗 力稳定性增强 C.如果土壤受到污染,鹰体内的污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设计 发布者:黄英迈发布日期:2011-06-08 11:14:20.0 一、教材分析: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学理念,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有关生物圈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基础上学习的,已经知道了在生物界中影响生物的因素有两大类:一类是光、温度、水分、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也具备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等。有了以上知识的储备,再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内容,就容易的多了。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为后面学习生态系统调节、类型,以及最大的生态系统等内容做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生态系统的资料(包括图片、网上的文字资料等),课堂上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即在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②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收集整理资料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分析交流等活动,增强学生保护生物及环境的意识,产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 ①生态系统的组成②食物链和食物网。 难点:生产者的学习和生态系统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小型的水族箱,里面生活着小鱼和水草 学生: 收集各种图片或拍摄各种风景照片,记录一周来所食用的食物名称 五、教学过程: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常州市安家中学张秀红2008.3 指导思想: 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做生态瓶实验并由此探究相关的问题;结合自主性学习,让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去思考影响生态系统的因素及其综合作用的结果。从中得出生态系统的成分及生物之间的关系,教学采用讨论多边互动的形式,即教师巧妙地结合试验及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下展开师生之间的共同讨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方式下来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恰到好处地画龙点睛并有目的、有计划、有次序地进行课堂教学。 理论依据: 依据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容易受好奇心的驱使,对探究未知的结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系统能够存在的表现形式,也是生态系统功能能够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因此只有理解并掌握了生态系统的结构,才能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才能从宏观的角度去理解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才能理论联系实际,把本章的前后知识串成线、联成网,为进一步的学习和解题打下基础。生态系统的结构方面的知识能把微观和宏观的知识有机地统一起来,(特别是新陈代谢方面的内容),起到纽带的作用。 背景分析: 1、学习主题的位置分析: 本课的内容来自人教版《生物》第二册第八章“生物与环境”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教材第八章是以生态系统为框架,主要讲述了生态因素,种群与群落,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稳定性等知识,主要体现宏观的生态学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是第八章的一个重点,是衔接生态系统类型与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并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一个平台,埋下了一个伏笔。

2014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第33讲生态系统的结构 [考纲要求]生态系统的结构(I)。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1. 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 范围:有大有小。 3. 结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惑]生态系统各种组成成分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联系在一起,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统一整体。[来源:学§科,网Z§X§X§“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2. 生产者:自养生物。 3. 消费者:主要指动物。 4. 分解者: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 [判一判] 1. 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但主要类群是绿色植物(V ) 2. 消费者都是动物,都营异养生活(X )提示消费者还可以是寄生或共生的微生物。 3 .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X ) 提示细菌种类繁多,各种成分都可以做,如硝化细菌做生产者、寄生细菌做消费者、腐生细菌做分解者。 4.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X ) 提示消费者为非必备成分。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连一连] [技巧](1)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第一营养级必须为生产者。 ⑵消费者级别=营养级级别—1。 (3)分解者不占据营养级。 考点一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 在下表中比较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

费 者 的生物和营寄生 生活的生物(如 菟丝子) 物质循环,有利 于植物的传粉和 种子的传播 成分 分 解 者 营腐生生活的微 生物及腐食性的 动物(如蚯蚓、蜣 螂) 通过分解作用将 生物遗体、排遗 物分解为无机 物,供生产者重 新利用 异养型 物质循环 中的关键 成分 .确定下面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C.丙可以为甲提供无机盐 D.丙不属于食物链 答案 B 解析 从图中三种成分的关系可以判断出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分 解者可 以将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盐被生产者利用。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分解者不参 与食物链的构成。 2.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B. 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 C. 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D.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 答案 C 解析 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但不一定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细菌不可以进行光合 作用,其进行的是化能合成作用;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如蚯蚓属于分解者;分解者都是 腐生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它们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细菌是生物,不属于非生 物的物质和能量。 技法提炼 生态系统四种组成成分的判断技巧 1. 先据双向箭头“ ”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 再判断两者中有“ 3”个指出箭头的 D 为“生产者”,有“ 3”个指入箭头 误区类型 特例 细菌都是 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特殊 「 分解者 消费者 动物都是 蚯蚓、蜣螂、秃鹰及某些种类的软体动物是以动植物残 消费者 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生产者都疋 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 绿色植物 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植物都是 t \ .、八.~ X 生丿者 菟丝子等一些寄生植物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易错警示生态系统成分的误区类型与特例 1 ?如图表示生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的是 A. 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 B. 丙属于次级消费者 F 列相关叙述中,错误 ( )

初中九年级科学下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

初中九年级科学下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分析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能量关系,概述能量流动的特点。 3、以碳循环为例,说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 4、概述生态系统的功能及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归纳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特点,培养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正确认识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通过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运输和传递的,渗透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食物链与食物网。 2、以食物链和食物网为基础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及其特点。 ◆难点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及其特点。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分析法、归纳法。 五、教学资源 PPT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课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要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旧课提问:(1)生态系 统的概念是什么?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 系统是什么?(2) 生态系统的组成分 为哪两部分?它们 各自包括了哪些成 分? 认真思考,回 答提问: (1)在一定自 然区域内,所 有生物及其生 活的环境共同 构成生态系 统。地球上最 大的生态系统 是生物圈。(2) 生态系统由生 物和非生物环 境两部分组 成。生物包括 植物、动物、 承上启下, 既巩固已 学知识,又 为学习新 知识做铺 垫。

微生物。非生物环境包括:阳光、水分、空气、温度、土壤等。 导入新课讲述:我们已经知道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 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具有各自的生态功 能,那么,生态系统 中各种成分的关系 如何?它们之间的 关系对生态系统会 产生怎样的影响? 这是本节课需要进 一步探讨的问题。 思考,讨论, 进入新课学 习。 问题导入, 明确学习 任务,激发 学习兴趣。 食物链和食物网1、活动:分析草原 生态系统中部分生 物的关系 ppt展示:图23-4 草原生态系统中的 各种生物(不完全)。 提出下列问题,引导 学生思考: (1)草原上的植物 在生态系统中有什 么作用? (2)草原上的各种 动物与草原上的植 被有什么关系? (3)草原上的各种 动物之间存在着什 观察、思考、 讨论、回答: (1)草原上的 植物通过光合 作用制造有机 物,供给该生 态系统中的各 种动物利用。 (2)吃与被吃 的关系。 (3)草原上的 各种动物之间 的关系是捕食 关系,如青蛙 捕食蝗虫,而 培养学生 观察、分 析、解决问 题的能力。 在“做中 学”增强学 生学习的 兴趣。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

课题:生态系统的组成 棣花中学白博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你所熟悉的生态系统及其基本成分。 2、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富集的过程及其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及探究能力、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了解生物、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你所熟悉的生态系统。 2、说出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 3、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食物链、食物网和生物富集 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等 教学流程: 1.新课导入:

师:十月国庆长假就快到了,许多人都想乘此机会到大自然中去,拥抱大自然,与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从而放飞自己的心灵,舒展一下疲惫的身心。(点击,学生观看大屏幕)同学们,假如你现在正置身于这样优美的环境中时,你会看到什么呢?你会听到什么呢?你又会想到什么呢? 生:(略)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溪水淙淙,虫鸣鸟唱。 师:这时候,你会想到过这些环境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吗?有没想过这些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呢?其实它们之间的关系就象一张无形的大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起来畅游这奇妙的“生命之网”(点击,生态系统的组成)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到86页。 2.新课讲授: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板书)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探讨生态系统的成分。那么什么叫生态系统呢?我们知道生物和环境是统一的整体,就象我们校园内的池塘一样。其实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块山地,一个池塘,一个小花园,广阔的沙漠,海洋,甚至整个地球等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个生态系统。师: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什么叫生态系统吗?(板书)1.生态系统 生:(预设回答)所谓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里,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师:那么生态系统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下面让我们来观看大屏幕(点击),并分组讨论下面的问题:这是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它有哪些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这些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看哪个小组讨论的最热烈,讨论的结果最准确。每个小组的同学可以以卡片上的结构来想象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板书)2.生态

优质课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1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成分 2、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2、尝试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 2、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 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种类对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 讨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2、教学难点: 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讨论式、讲解法、归纳法、 五、教具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等。 六、教学程序 导入: 【老师】第二章学习了种群与群落分别是什么呢? 【学生】种群是同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集合,而群落是全部生物的集合。 【老师】如果再加上无机环境呢? 【学生】生态系统 【老师】很好,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新课推进: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范围 【老师】对于生态系统的概念,同学们要理解,不能死记硬背。大家能不能说说,要成为生态系统,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学生】生物和无机环境;有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可让学生适当举例) 【老师】请大家看看88页左侧的问号,动物园里饲养着各种动物,栽培了各种植物,那么动物动物园能称为一个生态系统吗?为什么? 【学生】不能,因为不同动物是分开饲养的,彼此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不是一个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3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

第3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理解生态系统三种成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 3.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食物链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 2.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生态系统生物功能类群及其地位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因为: (1)生态系统的组成可分为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两大部分。生物成分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依据它们各自代谢类型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特征而划分的。因此,将它们统称为三大功能类群,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各不相同。 (2)三大功能类群之间以及它们与非生物部分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是研究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基础。 (3)三大功能类群之间以及它们与非生物部分之间的联系,是渗透普遍联系辩证观点的教育素材,人作为消费者的一员,是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观点的教育素材。 2.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教学内容也是本节的重点知识,因为: (l)尽管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但它们组分中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食物的关系,也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的这种复杂的营养关系构成了食物链、食物网,这就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功能的结构基础,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网)的各个营养级而流动的。掌握了有关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知识,就为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3)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分析过程,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中渗透着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3.食物链、食物网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的难点知识,因为: 食物链是生物间单方向的食物联结,食物网是生物间多方向的食物联结。两个概念之间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营养级的确定。掌握简单的食物网简图。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学生读书、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知识迁移、归纳能力。 2.通过食物网的有关问题,培养学生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对生态系统各成分间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学习,进行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教育。 2.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可知生态系统是一个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生物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掌握食物网的绘制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简单的食物网简图。 [解决办法] (1)从具体的食物网再到抽象的文字食物网简图,使学生明确食物链、食物网的文字表示方法。 (2)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掌握食物网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 2.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1)是不是只有通过捕食关系才能构成食物链?

(2)为什么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五个? [解决办法] (1)给学生大概介绍三种食物链,说明捕食食物链是最主要的形式。 (2)能量在生态系统的流动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为10—20%,超过五个营养级,其能量一般不足以维持生物的生存了,这个问题可留待学习了能量流动规律后回答。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阅读指导法、讲述法、谈话法。 五、教具准备 池塘生态系统的挂图、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的文字表达简图等(上述图及板书可由银幕显示)。多媒体教学器材。 六、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阅读课文,提出疑问。 2.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问,学生回答。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以往的知识,回答有关食物网的问题。 4.学生思考,并提出有关问题。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多媒体教学银幕显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理解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营养级的确定,掌握简单的食物网简图。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复习提问: 在一阴湿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如果将最后一句改为“这些生物共同构成______,则答案又是什么呢?(群落)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高平市第一中学校李红霞 1教材分析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研究的是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生态系统,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知识,主要体现宏观的生态学的内容。《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第五章的一个重点,是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学习打基础,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埋下了一个伏笔,也是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2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学习目标的要求较高, 本节中食物链和生态瓶学生在初中生物中已有了解,从教学内容上看通俗易懂,学生通过自学也能基本掌握教材的重点,但是,要深入领会生态系统在结构各组成成分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理解“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并领会普遍的生物学规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就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多收集与本节有关日常生活例子,便于理解。 3教学目标 3.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 (3)阐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间的相互关系,理解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4)分析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食物网。 3.2过程与方法 (1)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生物学上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构建生物学上的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的能力;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2)理解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整体性原理; (3)理解“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规律,提高解决生态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点; (2)培养普遍联系和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能力以及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教学重点与难点 4.1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关系; (2)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与食物网。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尝试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联系。 4、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能力目标: 收集、交流不同生态系统的资料 能根据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观察或分析有关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加强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中不同组成成分的作用。 难点: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播放优美的图片,背景音乐是“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同学们,再上课之前先让我们来放松一下。 看了刚才的录象,假如你现在正置身于这些优美的环境中,这时

你会看到什么呢?你会听到什么呢?你会想到什么呢? 学生回答自己的看法。 通过课题的导入,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存在着很多的生物,生物和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认识到生物和环境是统一的整体。 二、授课过程: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通过导入新课,我们可以知道生物和环境是个统一的整体。像这样,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无机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大家能举一些生态系统的例子吗? 生: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块山地、一个池塘、一个小花园等等,都可以看做一个个生态系统。 师:那么一群鱼、一瓶矿泉水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呢? 生:不是 师:怎样才能被称为一个生态系统呢? 学生通过讨论回答可以知道生态系统必须是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师:生态系统与地域大小有关系吗? 生:没有。 学生通过举例说明,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使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有大有小,一个池塘是一个生态系统,一个水滴也可以是一个生态

2021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一轮课时作业:29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二十九)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基础练] 1.(2019·湖南怀化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唯一的生产者,所以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消费者的存在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成分 D.生态系统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除了绿色植物,还有化能合成细菌、光合细菌等自养型生物;消费者通过自身新陈代谢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又可以被生产者利用,所以加快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都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B[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属于分解者,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属于消费者,自养型的细菌属于生产者;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利用,但是释放出来的能量,只能供给分解者自身生命活动需要或散失;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营腐生生活的蜣螂、秃鹫也是分解者。] 3.(2019·湖北孝感模拟)根据图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光、CO2、H2O等→绿色植物→细菌 ↓↑ 蝉→螳螂→黄雀→蛇 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图示生物可以形成的食物链: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细菌 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 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 A[图示中既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细菌属于分解者,不占据营养级,与蝉不是竞争关系;蛇属于四级消费者,位于第五营养级。] 4.(2019·山西太原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