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D可靠性框图建模

系统可靠性建模与预计

系统可靠性建模与预计某型欠压保护电路的建模

一.课程设计目标 1.复习可靠性建模和预计的理论方法; 2.基本掌握工程实例可靠性建模和预计过程; 3.明白任务可靠性建模与任务之间的相关性; 二.课程设计内容 1.课程设计原理: 某型电源的欠压保护电路 图1 欠压保护电路 电路原理: a.当该型电源电压正常时,系统电源电压信号Vi较高,二极管P2截止,VB > VC,运放Y输出为高电平,晶体管T导通,继电器J吸合,V0为低电平; b.当该型电源电压欠压时,系统电源电压信号Vi较低,相应的二极管P2导通,将B点电位箝位,VB< VC,运放Y输出为低电平,晶体管T截止,继电器J释放,V0为高电平。 该型电源正常时,输出V0为低电平,继电器J吸合; 电源欠压时,输出V0为高电平,继电器J释放,引起整机跳闸。 2.课程设计内容: a.建立欠压保护电路的基本可靠性框图。

b.针对误动故障和拒动故障,任选一种情况作为任务故障进行分析,建立欠压保护电路的任务可靠性框图。 c.预计欠压保护电路的MTBF。 d.根据建立的任务可靠性框图预计欠压保护电路的MTBCF。 条件说明: 以电路图中的元器件作为基本单元(方框)建立基本可靠性框图。 以电路图中的元器件及其特定故障模式作为基本单元(方框)建立任务可靠性框图 三.课程设计 1.建立基本可靠性框图 基本可靠性框图:用以估计产品及其组成单元故障引起的维修及保障要求的可靠性模型。系统中任一单元(包括储备单元)发生故障后,都需要维修或更换,都会产生维修及保障要求,故而也可把它看作度量使用费用的一种模型。基本可靠性模型是一个全串联模型,即使存在冗余单元,也按串联处理。 由此可得欠压保护电路的基本可靠性框图如图所示: 图2 基本可靠性框图 2.建立任务可靠性框图 任务可靠性框图:用以估计产品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完成规定功能的程度,描述完

(整理)安全性可靠性性能评价

3.3 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评价 3.3.1主要知识点 了解计算机数据安全和保密、计算机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系统性能评价方面的知识,掌握数据加密的有关算法、系统可靠性指标和可靠性模型以及相关的计算方示。 3.3.1.1数据的安全与保密 (1)数据的安全与保密 数据加密是对明文(未经加密的数据)按照某种加密算法(数据的变换算法)进行处理,而形成难以理解的密文(经加密后的数据)。即使是密文被截获,截获方也无法或难以解码,从而阴谋诡计止泄露信息。数据加密和数据解密是一对可逆的过程。数据加密技术的关键在于密角的管理和加密/解密算法。加密和解密算法的设计通常需要满足3个条件:可逆性、密钥安全和数据安全。 (2)密钥体制 按照加密密钥K1和解密密钥K2的异同,有两种密钥体制。 ①秘密密钥加密体制(K1=K2) 加密和解密采用相同的密钥,因而又称为密码体制。因为其加密速度快,通常用来加密大批量的数据。典型的方法有日本的快速数据加密标准(FEAL)、瑞士的国际数据加密算法(IDEA)和美国的数据加密标准(DES)。 ②公开密钥加密体制(K1≠K2) 又称不对称密码体制,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其中一个密钥是公开的,另一个密钥是保密的。由于加密速度较慢,所以往往用在少量数据的通信中,典型的公开密钥加密方法有RSA和ESIGN。 一般DES算法的密钥长度为56位,RSA算法的密钥长度为512位。 (3)数据完整性 数据完整性保护是在数据中加入一定的冗余信息,从而能发现对数据的修改、增加或删除。数字签名利用密码技术进行,其安全性取决于密码体制的安全程度。现在已经出现很多使用RSA和ESIGN算法实现的数字签名系统。数字签名的目的是保证在真实的发送方与真实的接收方之间传送真实的信息。 (4)密钥管理 数据加密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密钥的安全性。密钥的管理包括密钥体制的选择、密钥的分发、现场密钥保护以及密钥的销毁。 (5)磁介质上的数据加密

故障树与可靠性框图

故障树与可靠性框图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故障树与可靠性框图 故障树分析 (FTA)的历史 故障树分析 (FTA)是可靠性和安全分析的另外一种技术。1962年美国贝尔实验室为美国空军在民兵导弹发射控制系统而发展了该理论,以后被Boeing公司引进并扩展。故障树分析是许多建立在运筹学和系统可靠性之中的符号"逻辑分析方法"的其中一种方法。其他方法包括可靠性框图( RBDs)。? 什么是故障树图 (FTD)? 故障树图 ( 或者负分析树)是一种逻辑因果关系图,它根据元部件状态(基本事件)来显示系统的状态 (顶事件)。就像可靠性框图 (RBDs),故障树图也是一种图形化设计方法,并且作为可靠性框图的一种可替代的方法。 一个故障树图是从上到下逐级建树并且根据事件而联系,它用图形化"模型"路径的方法,使一个系统能导致一个可预知的,不可预知的故障事件(失效),路径的交叉处的事件和状态,用标准的逻辑符号(与,或等等)表示。在故障树图中最基础的构造单元为门和事件,这些事件与在可靠性框图中有相同的意义并且门是条件。 故障树和可靠性框图 FTDs 和RBDs最基本的区别在于RBD 工作在"成功的空间",从而系统看上去是成功的集合,然而,故障树图工作在"故障空间"并且系统看起来是故障的集合。传统上,故障树已经习惯使用固定概率(也就是,组成树的每一个事件都有一个发生的固定概率) 然而可靠性框图对于成功(可靠度公式)来说可以包括以时间而变化的分布,并且其他特点。 画故障树:门和事件 故障树是由门和事件(块)建立,通常在故障树中运用最多的两个门与门和或门。例如,由2个事件 (或块or blocks)组成一个顶事件 (或一个系统)。如果任何一个事件的发生都引起顶事件发生,那么这些事件(块)用一个或门连接。再者,如果两个事件同时发生才能引起顶事件的发生,那么它们用与门连接。用一个可视化的例子,假设由组件A和B组成系统的一个简单案例,任何一个组件发生故障都会导致系统故障。系统可靠性框图RBD是串联结构组成,(),如图所示:

工业产品系统可靠性仿真建模方法及仿真算法

1999年11月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第11期 工业产品系统可靠性仿真建模方法及仿真算法α 焦国太,谭迎新 (华北工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山西太原030051) 摘要: 根据一般工业产品的可靠性结构特点,从系统可靠性仿真模拟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通用 的可靠性仿真建模的方法,并给出了以该建模方法为基础的仿真算法软件编制框图,该仿真算法的特 点是仿真速度快. 关键词: 系统;可靠性;仿真;模型 T he E stab lish ing of Si m u lati on M odels and P rocedu res on R eliab ility of Indu stry P roduct System s J I AO Guo2tai,TAN Y ing2x in (N o rth Ch ina In stitu te of T echno logy,T aiyuan030051) Abstract: In th is paper,acco rding to the reliab ility con structu re featu res of general in2 du stry p roducts,a m ethod of si m u lati on models and p rocedu res on reliab ility of indu stry p roducts are estab lished.O n th is basis,the b lock diagram of si m u lati on p rocedu res is given.It is very fast to calcu late the reliab ility of general indu stry p roducts by u sing the estab lished si m u lati on p rocedu res. Keywords: system;reliab ility;si m u lati on;model 借助于计算机进行工业产品系统的可靠性统计仿真模拟,是研究高可靠工业产品系统可靠性的最先进和最有前途的方法.充分利用组成系统的分系统、设备、部件、组件、单元甚至零件和元器件的试验信息进行系统的可靠性统计仿真模拟,可以克服可靠性计算和可靠性验证试验中存在的局限性,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试验经费.文献[1,2]中采用失效树或可靠性框图的结构函数作为可靠性仿真的逻辑关系式,从方法上来说并不存在什么问题,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仿真速度慢,因为在每次仿真运行中根据组成系统的各单元的寿命分布类型产生寿命抽样值以后,都要按由小到大的顺序对其进行排序,然后还要按寿命顺序逐个设置各单元的状态,并按系统的结构函数计算系统的状态,直到计算出系统的失效状态为止.这样势必要耗去大量的机时,尤其当组成系统的单元特别多时,仿真速度会更慢.本文提出的方法就旨在解决这样的问题. 1 有关概念的提出 系统可靠性是表示系统总体可靠性高低的一种可靠性数量指标,它和系统的寿命密切相关.所谓寿命,对于可修复产品来说,是指一个产品相继两故障间的工作时间,对于不可修复产品来说,则是指产品出故障前的工作时间.系统的寿命显然取决于组成系统的各单元的寿命,当各单元的寿命一定时,系统的寿命也随之确定,因此系统寿命与各单元寿命之间必然存在某种逻辑关系.为了便于进行系统可靠性仿真模拟及建模,特提出如下概念: α

可靠性建模资料整理

软件可靠性建模 1模型概述 1.1软件可靠性的定义 1983年美国IEEE计算机学会对“软件可靠性”作出了明确定义,此后该定义被美国标准化研究所接受为国家标准,1989年我国也接受该定义为国家标准。该定义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1)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软件不引起系统失效的概率; (2)在规定的时间周期内,在所述条件下程序执行所要求的功能的能力; 其中的概率是系统输入和系统使用的函数,也是软件中存在的故障的函数,系统输入将确定是否会遇到已存在的故障(如果故障存在的话)。 软件失效的根本原因在于程序中存在着缺陷和错误,软件失效的产生与软件本身特性、人为因素、软件工程管理都密切相关。影响软件可靠性的主要因素有软件自身特性、人为因素、软件工程管理等,这些因素具体还可分为环境因素、软件是否严密、软件复杂程度、软件是否易于用户理解、软件测试、软件的排错与纠正以及软件可靠性工程技术研究水平与应用能力等诸多方面。 1.2软件可靠性建模思想 建立软件可靠性模型旨在根据软件可靠性相关测试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得出软件可靠性的预测值或估计值,下图给出了软件可靠性建模的基本思想。 图软件可靠性建模基本思想

从图中可以看出软件失效总体来说随着故障的检出和排除而逐渐降低,在任意给定的时间,能够观测到软件失效的历史。软件可靠性建模的目标如下:(1)预测软件系统达到预期目标所还需要的资源开销及测试时间;(2)预测测试结束后系统的期望可靠性。 1.3软件可靠性建模基本问题 软件可靠性建模需要考虑以下基本问题: (1)模型建立 模型建立指的是怎样去建立软件可靠性模型。一方面是考虑模型建立的角度,例如从时间域角度、数据域角度、将软件失效时刻作为建模对象,还可以将一定时间内软件故障数作为建模对象;另一方面是考虑运用的数学语言,例如概率语言。 (2)模型比较 在软件可靠性模型分类的基础上,对不同的模型分析比较,并对模型的有效性、适用性、简洁性等进行综合权衡,从而确定出模型的适用范围。 (3)模型应用 软件可靠性模型的应用需要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是给定了软件的开发计划,如何选择适当的模型;二是给定了软件可靠性模型,如何指导软件可靠性工程实践。 软件系统的失效历史可以通过对测试得到的失效数据分析获得,而实际情况中,人们最为关注的是软件未来的失效趋势。软件可靠性模型基本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之上,所以,即使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软件的可靠性进行预计,也只是一种预测,这种预测的不确定性是许多未知原因交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软件可靠性模型的预测只能以概率形式表示。 1.4软件可靠性模型的特点 (1)与使用的程序设计语言无关。软件可靠性的应用与选用什么程序设计语言来编写软件之间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对于根据同一个规格说明书,不管你用什么程序设计语言软件来编写软件,同一个软件可靠性模型应给出同样的估测结果。 (2)与具体用到的软件开发方法无关。软件开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许多的人为因素,从而使得对软件的质量难以进行预测。为了保证预测的精度,不妨假设待估测的软件系统是用最坏的软件开发方法开发出来的。 (3)测试方法的选择问题。实际上是无法通过彻底的测试来获得完全可靠的软件,所以不得不采用有限的测试,那么目标就是用最少的测试以求最大限度的软件可靠性。

可靠性预计技术讲义

航天产品 可靠性建模与预计技术讲义 陈 晓 彤 二○○一年八月

1.前言 建模与预计是用于估计所设计产品是否符合规定可靠性要求的一种方法。建模的目的是为了对产品进行可靠性分析,特别是为了进行可靠性预计。任务可靠性预计是估计产品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完成其规定功能的概率。基本可靠性预计是为了估计由于产品不可靠导致的对维修与后勤保障的要求。当同时进行这两种预计时,它们可为判明特别需要强调和关注的方面提供依据,并为用户权衡不同设计方案的费用效益提供依据。 建模和预计应该在研制阶段的早期进行,以便于设计评审,并为产品可靠性分配及拟定改正措施的优先顺序提供依据。 当产品设计条件、环境要求、应力数据、失效率数据、工作模式发生重要变更时,应当及时修正可靠性模型和重做可靠性预计。 2.可靠性建模技术 2.1. 可靠性建模的要求 2.1.1.基本可靠性模型 基本可靠性模型包括一个可靠性框图和一个相应的可靠性数学模型。基本可靠性模型是一个串联模型,包括那些冗余或代替工作模式的单元都按串联处理,用以估计产品及其组成单元引起的维修及后勤保障要求。基本可靠性模型的详细程度应该达到产品规定的分析层次,以获得可以利用的信息,而且失效率数据对该层次产品设计来说能够作为考虑维修和后勤保障要求的依据。 2.1.2.任务可靠性模型 任务可靠性模型包括一个可靠性框图和一个相应的数学模型。任务可靠性模型应该能描述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产品各单元的预定用途。预定用于冗余或代替工作模式的单元应该在模型中反映为并联结构,或适用于特定任务阶段及任务范围的类似结构。任务可靠性模型的结构比较复杂,用以估计产品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任务可靠性模型中所用产品单元的名称和标志应该与基本可靠性模型中所用的一致。 只有在产品既没有冗余又没有代替工作模式情况下,基本可靠性模型才能用来估计产品的任务可靠性。然而,基本可靠性模型和任务可靠性模型应当用来权衡不同设计方案的效费比。 对于导弹来说,系统级、分系统和设备级一般是串联模型。 2.2. 可靠性建模的步骤 2.2.1.定义产品 a.规定产品故障判据 应该规定每种状态下的故障判据判据。 b.规定条件 规定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产品各单元所遇到的环境和工作应力。还应规定各单元的占空因数或工作周期。占空因数是单元工作时间与总任务时间之比。工作周期应当描述预期的持续时间,以及从产品分配给操作者直至损坏或返回后勤的某一时间周期及在这个期间内的一系列事件。后勤周期应当描述维修、运输、贮存等事件的预期持续时间及

软件可靠性模型综述(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软件可靠性模型综述 可靠性是衡量所有软件系统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不可靠的软件会让用户付出更多的时间和金钱, 也会使开发人员名誉扫地。IEEE 把软件可靠性定义为在规定条件下, 在规定时间内, 软件不发生失效的概率。该概率是软件输入和系统输出的函数, 也是软件中存在故障的函数, 输入将确定是否会遇到所存在的故障。 软件可靠性模型,对于软件可靠性的评估起着核心作用,从而对软件质量的保证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般说来,一个好的软件可靠性模型可以增加关于开发项目的效率,并对了解软件开发过程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工作基础,同时也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因此,对于如今发展迅速的软件产业,在开发项目中应用一个好的软件可靠性模型作出必要的预测,花费极少的项目资源产生好的效益,对于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1软件失效过程 1.1软件失效的定义及机理 当软件发生失效时,说明该软件不可靠,发生的失效数越多,发生失效的时间间隔越短,则该软件越不可靠。软件失效的机理如下图所示:

1)软件错误(Software error):指在开发人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失误,疏忽和错误,包括启动错、输入范围错、算法错和边界错等。 2)软件缺陷(Software defect):指代码中存在能引起软件故障的编码,软件缺陷是静态存在的,只要不修改程序就一直留在程序当中。如不正确的功能需求,遗漏的性能需求等。 3)软件故障(Software fault):指软件在运行期间发生的一种不可接受的内部状态,是软件缺陷被激活后的动态表现形式。 4)软件失效(Software failure):指程序的运行偏离了需求,软件执行遇到软件中缺陷可能导致软件的失效。如死机、错误的输出结果、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响应等。 从软件可靠性的定义可以知道,软件可靠性是用概率度量的,那么软件失效的发生是一个随机的过程。在使用一个程序时,在其他条件保持一致的前提下,有时候相同的输入数据会得到不同的输出结果。因此,在实际运行软件时,何时遇到程序中的缺陷导致软件失效呈现出随机性和不稳定性。 所有的软件失效都是由于软件中的故障引起的,而软件故障是一种人为的错误,是软件缺陷在不断的测试和使用后才表现出来的,如果这些故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便不可避免的会

安全性可靠性性能评价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3.3 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评价 3.3.1主要知识点 了解计算机数据安全和保密、计算机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系统性能评价方面的知识,掌握数据加密的有关算法、系统可靠性指标和可靠性模型以及相关的计算方示。 3.3.1.1数据的安全与保密 (1)数据的安全与保密 数据加密是对明文(未经加密的数据)按照某种加密算法(数据的变换算法)进行处理,而形成难以理解的密文(经加密后的数据)。即使是密文被截获,截获方也无法或难以解码,从而阴谋诡计止泄露信息。数据加密和数据解密是一对可逆的过程。数据加密技术的关键在于密角的管理和加密/解密算法。加密和解密算法的设计通常需要满足3个条件:可逆性、密钥安全和数据安全。 (2)密钥体制 按照加密密钥K1和解密密钥K2的异同,有两种密钥体制。 ①秘密密钥加密体制(K1=K2) 加密和解密采用相同的密钥,因而又称为密码体制。因为其加密速度快,通常用来加密大批量的数据。典型的方法有日本的快速数据加密标准(FEAL)、瑞士的国际数据加密算法(IDEA)和美国的数据加密标准(DES)。 ②公开密钥加密体制(K1≠K2) 又称不对称密码体制,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其中一个密钥是公开的,另一个密钥是保密的。由于加密速度较慢,所以往往用在少量数据的通信中,典型的公开密钥加密方法有RSA和ESIGN。 一般DES算法的密钥长度为56位,RSA算法的密钥长度为512位。 (3)数据完整性 数据完整性保护是在数据中加入一定的冗余信息,从而能发现对数据的修改、增加或删除。数字签名利用密码技术进行,其安全性取决于密码体制的安全程度。现在已经出现很多使用RSA和ESIGN算法实现的数字签名系统。数字签名的目的是保证在真实的发送方与真实的接收方之间传送真实的信息。 (4)密钥管理 数据加密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密钥的安全性。密钥的管理包括密钥体制的选择、密钥的分发、现场密钥保护以及密钥的销毁。 (5)磁介质上的数据加密

预测模型可靠性的模糊数学评价方法

收稿日期:2003-11-10 作者简介:许康(1969-),男(汉族),江苏宜兴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油气储运与热能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文章编号:1000-5870(2004)04-0102-03 预测模型可靠性的模糊数学评价方法 许 康,张劲军,陈 俊,李鸿英 (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北京102249) 摘要:预测模型的可靠程度是通过预测结果中分布规律的可信度体现出来的。针对常见的预测模型可靠性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将预测模型预测结果的可信概率定义为预测模型的可靠度,提出了一种评价预测模型的新方法。在新方法中,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对预测结果的可信程度进行了评价,建立了预测结果可信度与预测结果相对误差绝对值之间的隶属函数关系,并将模糊数学与可靠性理论相结合,给出了求解预测模型可靠度的计算公式。以含蜡原油粘温关系模型为例,对新方法的评价过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对同一种油样采用不同的隶属函数,或对不同油样采用同一个隶属函数,所得预测模型的可靠度均不相同,这说明该方法具有通用性。关键词:含蜡原油;粘温关系;预测模型;可靠度;评价方法;模糊数学;隶属函数中图分类号:O 159 文献标识码:A A new assessment method for reliability of prediction model with fuzzy mathematics XU Kang,ZHANG Jin -jun,CH EN Jun,LI Hong -ying (College of Petr oleum Engineer ing in the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China,Beij ing 102249,China) Abstract :T he distribution of the authentic forecast results can embo dy the fiduciar y level o f the prediction model.T he probability o f the authentic for ecast results obtained by t he prediction model w as defined as the fiduciary lev el o f prediction model.A new method for assessment of t he fiduciary level of prediction model was proposed.In or der to assess the fiduciary lev el of the for ecast results,a membership function for describ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 een the fiduciary lev el and absolute value of relative err or of fo recast results was established on the theory of fuzzy mathematics.By using the fuzzy mat hemat ics and reliabilit y theory ,the formula to calculate the fiduciary level of the pr edict ion model w as provided.A prediction model for waxy o il viscosity was taken as an ex ample to prov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assessment method.T he r esults show that the fiduciary levels of prediction model are different fo r the same o il sample with the different membership function or for the different oil sample with the same membership function. Key w ords :w ax y oil;viscosity -temperature r elationship;prediction model;reliabilit y;assessment method;fuzzy mathe -matics;membership function 我国生产的原油80%以上属于含蜡原油,其组成复杂,粘度及粘温关系的变化规律往往不能用纯液体的粘度模型进行描述。原油粘度及粘温关系 直接影响其管道输送的摩阻,是管输工艺设计及运行管理所需的重要基础数据。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了若干含蜡油粘度模型,这些模型都是基于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的经验模型,对于预测模型预测结果的可靠程度,常见的方法是用大量的预测结果与实测值之间的(绝对或相对)误差的平均值和其中最大 值来说明。但是预测结果是否 准确可信 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预测结果的 准确可信 与 不可信 之间没有一个明显的界限,对预测结果可信程度的评 价用常规的数学方法不能解决,需要引入模糊数学的理论。对于使用预测模型进行预测时获得可信的预测结果的概率(可靠度),用常用的预测模型的评价方法是无法得出的。因此,笔者根据模糊数学和可靠性理论提出一种评价预测模型可靠性的新方法,介绍新方法的评价过程。 2004年 第28卷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28 No.4 第4期 Journal of the U niversity of Petroleum,China Aug.2004

可靠性及系统性能评价

两个部件的可靠度R 均为0.8,由着两个部件串联构成的系统可 靠度为:0.64;由这两个部件并联构成的系统的可靠度为:0.96。 串联系统: 设系统各个子系统的可靠性分别用R1,R2,R3、、、、、,Rn 表 示,则系统的可靠度R=R1*R2*R3*、、、、、*Rn 。 如果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失效率分别用R1,R2,R3、、、、 Rn 表示,则系统的失效率为R=R1+R2+、、、、+Rn 。 并联系统: 系统的可靠性R=1-(1-R1)*(1-R2)*、、、、、*(1-Rn )。 系统的失效率R=∑=n j j R 1111 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 )与失效率的关系为:MTBF=1/R 。 内存按字节编址,地址从90000(H )到CFFFF (H ),可以通过 内存容量的计算公式:内存容量=终止地址-起始地址+1, 内存容量=CFFFF (H )-90000(H )+1=40000(H )=256KB 。 基于Windows 、Linux 和UNIX 等操作系统的服务器称为开放系 统。开放系统的数据存储方式分为内置存储和外挂存储两种,而外挂 存储又根据连接方式分为直连式存储和网络话存储,目前应用的网络

化存储方式有两种,即网络接入存储和存储区域网络。 开始系统的直连式存储(DAS) 网络接入存储(NAS)是将存储设备连接到现有的网络上,来提供数据存储和文件访问服务的设备。DAS服务器是在专用主机上安装简化了的瘦操作系统文件服务器。 存储区域网络(SAN)是一种连接存储设备和存储管理子系统的专用网络。 廉价磁盘冗余阵列RAID RAID分为0~7这8个不同的冗余级别,其中RAID0级无冗余校验功能;RAID1采用磁盘镜像功能,磁盘容量的利用率是50%;RAID3利用一台奇偶校验盘来完成容错功能。所以如果利用4个盘组成RAIDS阵列,可以用3个盘用于有效数据,磁盘容量的利用率为75%。RAID0的磁盘容量利用率是最高的。 P239 项目段式管理页式管理段页式管理划分方式 虚地址 虚实转换 主要优点简化了任意增长和收缩的 数据段管理,利于进程间共消除了页外碎片结合了段与页的有点 便于控制存取访问

软件可靠性模型综述

软件可靠性模型综述 可靠性是衡量所有软件系统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不可靠的软件会让用户付出更多的时间和金钱, 也会使开发人员名誉扫地。IEEE 把软件可靠性定义为在规定条件下, 在规定时间, 软件不发生失效的概率。该概率是软件输入和系统输出的函数, 也是软件中存在故障的函数, 输入将确定是否会遇到所存在的故障。 软件可靠性模型,对于软件可靠性的评估起着核心作用,从而对软件质量的保证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般说来,一个好的软件可靠性模型可以增加关于开发项目的效率,并对了解软件开发过程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工作基础,同时也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因此,对于如今发展迅速的软件产业,在开发项目中应用一个好的软件可靠性模型作出必要的预测,花费极少的项目资源产生好的效益,对于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1软件失效过程 1.1软件失效的定义及机理 当软件发生失效时,说明该软件不可靠,发生的失效数越多,发生失效的时间间隔越短,则该软件越不可靠。软件失效的机理如下图所示: 1)软件错误(Software error):指在开发人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失误,疏忽和错误,包括启动错、输入围错、算法错和边界错等。 2)软件缺陷(Software defect):指代码中存在能引起软件故障的编码,软件缺陷是静态存在的,只要不修改程序就一直留在程序当中。如不正确的功能需求,遗漏的性能需求等。3)软件故障(Software fault):指软件在运行期间发生的一种不可接受的部状态,是软件缺陷被激活后的动态表现形式。 4)软件失效(Software failure):指程序的运行偏离了需求,软件执行遇到软件中缺陷可能导致软件的失效。如死机、错误的输出结果、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响应等。

可靠性、有效性 、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

1 目的 为确保产品在使用寿命周期内的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以下简称RAMS),建立执行可靠性分析的典型方法,更好地满足顾客要求,保证顾客满意,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集团产品的设计、开发、试验、使用全过程RAMS的策划和控制。 3 定义 RAMS: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 R——Reliability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的概率度量亦称可靠度。 A——Availability有效性:是指产品在特定条件下能够令人满意地发挥功能的概率。 M——Maintainability可维护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维修性的概率度量亦称维修度。 S——Safety安全性:是指保证产品能够可靠地完成其规定功能,同时保证操作和维护人员 的人身安全。 FME(C)A:Failure Mode and Effect(Criticality)Analysis 故障模式和影响(危险)分析。 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指可修复产品(部件)的连续发生故障的平均时间。 MTTR平均修复时间:指检修员修理和测试机组,使之恢复到正常服务中的平均故障维修时间。 数据库:为解决特定的任务,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的数据的集合。 4 职责 4.1 销售公司负责获取顾客RAMS要求并传递至相关部门;组织对顾客进行产品正确使用和维护的培训;负责产品交付后RAMS数据的收集和反馈。 4.2 技术研究院各技术职能部门负责确定RAMS目标,确定对所用元器件、材料、工艺的可靠性要求,进行可靠性分配和预测,负责建立RAMS数据库。 4.3 工程技术部负责确定能保证实现设计可靠性的工艺方法。 4.4 采购部负责将相关资料和外包(外协)配件的RAMS要求传递给供方,并督促供方实现这些要求。 4.5制造部负责严格按产品图样、工艺文件组织生产。 4.6动能保障部负责制定工装设备、计量测试设备的维修计划并实施,保证其处于完好状态。

软件可靠性的评价准则

软件可靠性的评价准则 迄今为止,尚无一个软件可靠性模型对软件的不同特性和不同使用环境都有效。已公开发表的100余种软件可靠性模型,表达形式不同,适应性各异,与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有较大差异。而且,新模型还在不断发表。因此,在进行软件可靠性预计、分析、分配、评价和设计之前,对软件可靠性模型进行评价及选择与软件项目相符或相近的模型非常重要。通过建立有效的评价准则,在考虑它们与各种软件的关系的基础上,对拟评价的可靠性模型就有效性、适应性和模型能力等进行评价,判定它们的价值,比较它们的优劣,然后选择有效的软件可靠性模型。另一方面,在可接受的模型之间无法做出明确的选择时,可根据模型的使用环境等,在模型评价准则的基础上,进行模型择优。当然,软件可靠性模型的评价不仅依赖于模型的应用,还依赖于理论的支持和丰富的、高质量可靠性数据的支持。软件可靠性模型的评价最早始于1984年Iannino、Musa、Okumoto和Littlewood所提出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结合后人的工作,形成了基本的软件可靠性评价准则集。它们是软件可靠性模型比较、选择和应用的基础。 准则一:模型预测有效 软件可靠性模型最重要的评价指标是模型预测的有效性。它根据软件现在和过去的故障 行为,用模型预测软件将来的故障行为和可靠性水平。它主要通过能有效描述软件故障随机过程特性的故障数方式对模型进行描述与评价。基于软件故障时间特性的随机过程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而且这两种方法相互重叠。 要确定软件可靠性模型预测的有效性,首先要比较模型预测质量。这种比较通常通过相 对误差法、偏值、U图法、Y图法、趋势法等方法进行。故障数度量是一种在工程上被广泛应 用的方法。此外,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数据集合所做出的中位线图形来评价模型预测的有效性。如果一个模型产生的曲线最接近于0,则该模型是最优的。而且,这种有效性测定方法有效地克服了规范化图形评价与具体软件项目之间的联系,保证了它的独立性。 用给定可靠性数据对软件可靠性模型进行比较时,必须考察拟合模型与观察数据的一致 性和符合性。当然,根据拟合模型进行采样,是否可以获得足够的观察数据非常重要。拟合优度检验是一种系统地表达并证明观察数据和拟合模型之间全局符合性的方法,使用最广泛的是x2检验。 1.准确性 软件可靠性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可用前序似然函数来测定。设观察到的失效数据对应于软 件相继失效之间的时间序列t1,t2,..,ti-1,并用这些数据来预测软件在未来可能的Ti,即希 望得到Ti的真实概率密度函数Fi(t)的最优估计值。假设以t1,t2,...,ti-1为基础预测Ti的 分布Fi(t)的概率密度函数 @@42D11000.GIF;表达式1@@ 对Ti+1,Ti+2,...,Ti+n的这种向前一步预测,即进行了n+1次预测之后的前序似然函数为 @@42D11001.GIF;表达式2@@ 由于这种度量常常接近于0,所以常用其自然对数进行比较。假定比较的两个软件可靠性 模型分别为A和B,则对它们进行n次预测之后的前序似然比为 @@42D11002.GIF;表达式3@@

软件性能测试和可靠性测试2

软件性能测试和可靠性测试<2> 一、选择题 1. 关于软件性能测试的指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 A.系统的响应时间通常是指该系统所有功能的平均响应时间或者所有功能的最大响应时间 B.响应时间是一个合理且准确的性能指标,其绝对值可以直接反映软件性能的高低 C.对于无并发的应用系统而言,吞吐量与响应时间成严格的反比关系 D.吞吐量不能无限的增大,关键原因在于资源利用率不能无限的提高 这道题您没有回答: ×这道题分数为:2 B 2. 下列测试方法中与性能无关的是 ______。 A.性能测试B.并发测试 C.失效恢复测试D.安全性测试 这道题您没有回答: ×这道题分数为:2 D 3. 下列关于压力测试和负载测试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A.压力测试和负载测试都需要对软件施加业务压力 B.压力测试是指不断增加软件的业务压力,探测软件在保证预定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的情况下所能负担的最大压力 C.负载测试的目的是利用压力找出潜在的缺陷 D.压力测试的目标是探测软件处理能力的极限 这道题您没有回答: ×这道题分数为:2 A 4. 担任软件性能测试中最核心的技术力量的角色是 ______。 A.开发人员B.经理 C.设计人员D.分析人员 这道题您没有回答: ×这道题分数为:2

C 5. 性能下降曲线的分析中,主要针对的性能指标是 ______。 A.响应时间和并发用户数B.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C.系统响应时间和应用延迟时间D.并发用户数和资源利用率 这道题您没有回答: ×这道题分数为:2 B 6. 在压力测试时,软件通常会处于性能下降曲线的哪个区间 ______。 A.性能轻微下降区B.性能平坦区 C.性能急剧下降区D.其他区间 这道题您没有回答: ×这道题分数为:2 A 7. 在软件可靠性测试时,人们关注的核心是 ______。 A.软件错误B.软件缺陷 C.软件失效D.软件故障 这道题您没有回答: ×这道题分数为:2 C 8. 软件可靠性测试的目的是 ______。 A.通过测试揭示软件中的缺陷 B.修改发现的缺陷 C.提高软件可靠性 D.通过受控的软件测试过程来预测软件在实际运行中的可靠性 这道题您没有回答: ×这道题分数为:2 D 9. 当软件的各部件组成逻辑都相对简单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软件可靠性分析通常最 好选择运用下面哪一种软件可靠性分析方法 ______。 A.故障树分析B.严酷度分析

可靠性习题(答案)

答案……10页 系统可靠性习题 学号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第一章习题 1-1 如图所示,有三个阀门连在一起。阀门如发生故障,水便不能通过。设三个阀门发生故障的概率均为p。求水能流过a、c的概率。 图1-1 1-2 判断系统是否正常工作,采用“多数表决”,即有两个或三个单元正常工作,系统就可正常工作。如各单元的可靠工作概率为R,表决器可靠工作概率为1,求系统的可靠工作概率。 工作单元 图1-2 2/3多数表决系统 1-3 信号机灯泡使用时数在1000小时以上概率为0.2,求三显示信号机三个灯泡在使用1000小时后最多有一个坏了的概率。 1-4 在某个车站电气集中设备中有800个继电器。设在某段时间里每个继电器的故障率为0.005。求在这段时间内不多于10个继电器故障的概率。 1-5 某产品先后通过A、B、C三种机器加工,这些机器的偶然故障及人为原因将影响产品质量。产品是否合格只有在生产全过程终了时才能检查出来。根据统计资料,三种产品的合格率分别为

30%,40%和20%。假设机器独立运转,求产品的合格率。 1-6 计算机内第K个元件在时间T内发生故障的概率等于P K(K=1,2……n)。所有元件的工作是相互独立的,如果任何一个元件发生故障计算机就不能正常工作。求在时间T内计算机正常工作的概率。 1-7 电路由电池Ⅰ与两个并联的电池Ⅱ、Ⅲ串联而成。设电池Ⅰ、Ⅱ、Ⅲ损坏的概率分别为0.3、0.2和0.2,各个电池损坏与否是独立的。求电路由于电池损坏而发生故障的概率。 1-8 电路由五个元件联接而成,设各个元件发生故障是独立的,已知元件1、2发生断路故障的概率各为0.2,元件3、4、5发生断路故障的概率为0.5,求: ⑴由于元件1或2发生断路故障而电路断路的概率; ⑵由于元件3、4、5都发生断路故障而电路断路的概率; ⑶由于任何元件发生断路故障而电路断路的概率。 第二章习题 2-1 有两种零件,一种寿命分布呈指数型,平均寿命为1000小时;另一种寿命分布呈正态型,平均寿命为900小时,标准离差为400小时。现打算在100小时的使用时间内尽量不发生故障,问选择哪一种零件为宜? 2-2 某种产品的寿命服从指数分布,λ为5*10-4/小时,求100小时内与1000小时内的可靠度。2-3 失效服从指数分布时,为使1000小时的可靠度在80%以上,失效率必须低于若干? 2-4 某产品寿命服从指数分布,投入运用到平均寿命时,产品可靠度为多少?说明什么问题? 2-5 某铁路机车信号系统可靠度服从指数分布,投入运用后,平均四年,35,040小时失效一次,若调好后用一个月(720小时),问可靠度是多少?若调好后用了四年,可靠度又是多少? 2-6 一种晶体管的使用寿命(单位:小时),分布密度为: 100/x2x≥100 Φ(x)= 0 x<100 设某种仪器内装三个上述晶体管,求: ①使用的最初150小时内设有一个晶体管损坏的概率; ②这段时间只有一个晶体管损坏的概率; ③ε0的分布函数及其图形。 2-7 某设备平均故障时间为4000小时,试求其连续使用500小时的可靠度。如要求该设备连续运行的可靠度为95%,问可期望其运行多少时间(设备失效服从指数分布)。 2-8 在可靠性试验中,产品损坏概率为0.05,试验100件产品,求: ①损坏5件的概率;

可靠性建模分析

目录 系统可靠性建模分析 (2) 摘要 (2) 关键词 (2) 1.可靠性框图 (2) 2.典型的可靠性模型 (3) 2.1串联模型 (3) 2.2并联模型 (4) 2.3旁联模型 (4) 2.4r/n(G)模型 (5) 2.5复杂系统/桥联模型 (6) 图1:自行车的基本可靠性与任务可靠性框图 (3) 图2:典型可靠性模型 (3) 图3:串联可靠性框图 (4) 图4:并联可靠性框图 (4) 图5:旁联可靠性框图 (5) 图6:r/n(G)系统可靠性框图 (5) 图7:桥联系统示例原理图及可靠性框图 (6) 图8:复杂系统实例 (7) 表1:复杂系统完全列举 (7)

系统可靠性建模分析 [摘要] 为了设计、分析和评价一个系统的可靠性和维修性特征,就必须明系统和它所有的子系统、组件和部件的关系。很多情况下这种关系可以通过系统逻辑和数学模型来实现,这些模型显示了所有部件、子系统和整个系统函数关系。系统的可靠性是它的部件或系统最底层结构单元可靠性的函数。 一个系统的可靠性模型由可靠性框图或原因——后果图表、对所有系统和设备故障和维修的分布定义、以及对备件或维修策略的表述等联合组成。所有的可靠性分析和优化都是在系统概念数据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的。 [关键词]可靠性框图,串联,并联,表决,复杂系统,可靠度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个单元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对于系统管理者而言,系统完成预期任务可靠性以及对系统维修特征等因素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这时就需要借助于系统逻辑及数学模型德理论进行评价分析。本文就是基于可靠性框图(RBD)理论对系统可靠性建立常见的数学分析模型,并结合一些实际例子予以解释说明。 1.可靠性框图 可靠性框图(RBD)是用一种图形的方式显示了系统所有成功或故障的组合,因此系统的可靠性框图显示了系统、子系统和部件的逻辑关系。目前跟据建模目的可分为基本可靠性模型和任务可靠性模型,并用RBD表示出来。 基本可靠性模型是用以估计产品及其组成单元可能发生的故障引起的维修以及保障要求的可靠性模型。可以看到,该模型是对系统每个单元发生故障都进行考虑维修,故其是一个大的串联模型,即使是冗余单元,也都按照串联处理。明显的,贮备单元越多,系统的基本可靠性越低。 任务可靠性模型是用以估计产品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描述完成任务过程中产品各单元的预定作用并度量工作有效性的一种可靠性模型。其体现的是对任务完成的可靠度,故系统中对某一单元的冗余数越多,改子单元可靠性也就越大。图1给出了一辆自行车的基本可靠性框图和任务可靠性框图(只对简单的关键地方进行了分析,具体内容不作为实际衡量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