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N 下的5G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设计探究

SDN 下的5G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设计探究
SDN 下的5G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设计探究

SDN 下的5G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设计探究

随着4G 移动通信系统在我国得到普遍的使用,信息的传输和储存量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但是,随着人们对网络需求的不断变化,对网络所具有的服务性能进行改进和更新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所以,5G 移动通信系统被开发出来了。5G 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采取了大量的智能技术来提高信息的传输和安全性。

一、SDN 概述

1.1 SDN 独特构架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SDN 技术也不断的深入,随之也出现了SDN 相关网络框架的设计理念。对于该构架的设计分三个部分,分别是控制层、应用层以及基础设施层。对于应用层,主要是相关各类用户的业务信息,它通过将控制层与应用层相互连接,实现通过应用层的共性,给用户制定独特的网络需求服务。这样用户就可以实现自行管理和控制网络访问了。对于SDN 的控制层,它主要包含了SDN 中的各类控制器。各控制器通过与平面接口相互连接,然后就可以实现与基础设备的交互了,最后通过接受层对有关设备的信息交互进行上报,进而就可以获得该设备的状态了。控制层主要是通过对各个设备进行信息和命令的传输,就可以实现对整个网络的控制与管理。对于SDN 的基础设施层来说,主要是通过各类设备转发数据,然后利用开放接口命令实现对控制层的服务。首先在实行转发设备时,要在受到控制层的命令和信息,才能对用户需要的信息数据进行转发、分类、

更新或修改等操作,这样能够将网络向更简便化的方向发展。

1.2 SDN 的关键技术

SDN 的关键技术主要有网络控制器和交互协议,还有SDN 的可扩展技术等。对于SDN 中的网络构成主要包括转发数据平面和控制平面之间的交互,还有就是应用平面和控制平面之间的协议。对于目前的技术,主要还是对数据转发和控制平面的交互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且很多人都是比较认可Open Fow 形式的协议,它能够实现将数据设备以及数据转发等信息进行合理的控制与管理。对于SDN 构架来说SDN 控制器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它能够实现上层应用和底层转发设备的相互连接。该控制器包含了很多重要的技术,它能够对整个SDN 网络系统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虽然SDN技术具有较为高效和变通的管理技术,但是对于多个交互实现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严重的影响了网络的完整性。所以,对SDN 实施了可扩展技术,它主要是将各个控制器间的主动与被动流标以及负载均衡进行有效的结合。

二、在SDN 下的5G 网络构架设计

2.1 5G 云构架的设计

在5G 移动通信网络结构的设计中,引用云计算和SDN技术,进而提出5G 无线以太网系统的构架,它主要是将核心网络进行简化分组,进而实现网络管理的高效与快速发展。该框架主要有分布式局域云、接入云以及集中式本地云这三个部分构成。而分布式局域云是有不同的接入云数据组成一个或多个信息数据中心,然后对用户移动设备进行分布式的管理。接入云主要是有本地疏导和SDN 控制器、路由器

和Open Fow 以及接入点组成。还有就是集中式本地云,它主要是由策略控制与计费、集中式MME 和IMS 组件、客户服务器等组成,随着用户对信息的认证就可以实现对数据的集中管理。

2.2 5G 多种控制器的设计

在SDN 基础下的5G 多层网络设计,主要由SDN 相关智能内容和分层编程网络构架组成。它主要包括网络控制部分、用户、基站等部分构成。该构架主要是将多个基站资源进行合理的划分,实现虚拟分层,进而实现无线资源的管理,之后就是将移动管理、服务链、策略等费用实现集中性的管理。对于SDN相关的移动网络信息分层布局构架的建立,主要由总控制器和有关分发的业务等部分构成。它主要通过接收在网络状态下的信息运行,然后实施更新路由、调用信息命令或是重定向客户到高效的网络性能资源分发点,进而实现应用程序和网络状态的自动状态转化,这样就能够提高用户对服务质量的感知了。三、结语

利用SDN技术发展5G移动通讯网络已经成为了未来通信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对于移动通讯技术的改革,不仅是通讯领域的创新,更是我国战略稳定发展的保障。该网络构架,对于现今的数据储存与传输进行分离,还有对应用与控制层的分离,都将会对信息资源的传输和利用带来更高的效率,而且会提高网络设备和技术的使用年限,进而实现经济成本的节约。

系统架构设计(模板)

XX项目 项目编号: 系统架构设计

目录 1、概述 (4) 1.1.系统的目的 (4) 1.2.系统总体描述 (4) 1.3.系统边界图 (4) 1.4.条件与限制 (4) 2、总体架构 (4) 2.1.系统逻辑功能架构 (4) 2.2.主要协作场景描述 (5) 2.3.系统技术框架 (5) 2.4.系统物理网络架构 (5) 3、数据架构设计 (5) 3.1.数据结构设计 (5) 3.2.数据存储设计 (6) 4、核心模块组件概要描述 (6) 4.1.<组件1>编号GSD_XXX_XXX_XXX (6) 4.1.1.功能描述 (6) 4.1.2.对外接口 (6) 4.2.<组件2>编号GSD_XXX_XXX_XXX (6) 4.2.1.功能描述 (6) 4.2.2.对外接口 (6) 5、出错处理设计 (6) 5.1.出错处理对策 (7) 5.2.出错处理输出 (7) 6、安全保密设计 (7) 6.1.网络安全 (7) 6.2.系统用户安全 (7) 6.3.防攻击机制 (7) 6.4.数据安全 (7) 6.5.应用服务器配置安全 (7) 6.6.文档安全 (8) 6.7.安全日志 (8) 7、附录 (8) 7.1.附录A外部系统接口 (8) 7.2.附录B架构决策 (8) 7.3.附录C组件实现决策 (8) 修订记录

1、概述 1.1.系统的目的 [必须输出] [请明确客户建立本系统的目的,建议引用需求说明书的内容。]

[必须输出] [描述系统的 ●总体功能说明 ●设计原则 ●设计特点] 1.3.系统边界图 [必须输出] [请明确本系统的范围及与其它系统的关系,划分本系统和其他系统的边界。同时描述本系统在客户整体信息化建设中的规划及定位情况,系统的设计必须遵守客户的信息化建设思路及规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需画出本系统在客户信息化建设中的定位关系图。] 1.4.条件与限制 [可选项] [列出在问题领域,项目方案及其它影响系统设计的可能方面内,应当成立的假设条件,包括系统的约束条件。以及系统在使用上或者功能上的前提条件与限制。] 2、总体架构 2.1.系统逻辑功能架构 [必须输出] [系统总体架构图解释建议的系统方案,并描述其根本特征,主要描述系统逻辑功能组件之间的关系,就系统级架构画出模型。并针对每一组件给出介绍性描述。] 2.2.主要协作场景描述 [可选项] [描述系统组件之间的主要协作场景。]

网络基础架构设计方案实例

网络基础架构 公司现用的网络结构如下 Internet 所有客户端都处于工作组状态 根据现有环境状况来看存在以下危害: ●不能对外提供Web、FTP之类的服务 ●账号管理困难 ●安全性差,易受攻击或入侵 ●可管理、可维护性差 需求分析 域环境可以解决存在系统危害问题 1、权限管理比较集中,管理成本大大下降。 . 域环境,所有网络资源,包括用户,均是在域控制器上维护,便于集中管理。所有用户只要登入到域,在域内均能进行身份验证,管理人员可以较好的管理计算机资源,管理网络的成本大大降低。 防止公司员工在客户端乱装软件, 能够增强客户端安全性、减少客户端故障,降低维护成本。 2、安全性加强。

有利于企业的一些保密资料的管理,比如说某个盘某个人可以进,但另一个人就不可以进;哪一个文件只让哪个人看;或者让某些人可以看,但不可以删/改/移等,可以封掉客户端的USB端口,防止公司机密资料的外泄。 使用漫游账户和文件夹重定向技术,个人账户的工作文件及数据等可以存储在服务器上,统一进行备份、管理,用户的数据更加安全、有保障。当客户机故障时,只需使用其他客户机安装相应软件以用户帐号登录即可,用户会发现自己的文件仍然在“原来的位置”(比如,我的文档),没有丢失,从而可以更快地进行故障修复。 卷影副本技术可以让用户自行找回文件以前的版本或者误删除的文件(限保存过的32个版本)。在服务器离线时(故障或其他情况),“脱机文件夹”技术会自动让用户使用文件的本地缓存版本继续工作,并在注销或登录系统时与服务器上的文件同步,保证用户的工作不会被打断。 方便用户使用各种资源。可由管理员指派登录脚本映射分布式文件系统根目录,统一管理。用户登录后就可以像使用本地盘符一样,使用网络上的资源,且不需再次输入密码,用户也只需记住一对用户名/密码即可。 并且各种资源的访问、读取、修改权限均可设置,不同的账户可以有不同的访问权限。即使资源位置改变,用户也不需任何操作,只需管理员修改链接指向并设置相关权限即可,用户甚至不会意识到资源位置的改变,不用像从前那样,必须记住哪些资源在哪台服务器上。 SMS(System Management Server)能够分发应用程序、系统补丁等,用户可以选择安装,也可以由系统管理员指派自动安装。并能集中管理系统补丁(如Windows Updates),不需每台客户端服务器都下载同样的补丁,从而节省大量网络带宽。 Active Directory工作原理和优点 活动目录Active Directory存储了有关网络对象的信息,并且让管理员和用户能够轻松地查找和使用这些信息。 Active Directory使用了一种结构化的数据存储方式,并以此作为基础对目录信息进行合乎逻辑的分层组织。 Active Directory使用目录形式的数据存储 目录包含了有关各种对象(用户、用户组、计算机、域、组织单位(OU)以及安全策略) 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被发布出来,以供用户和管理员的使用。 目录存储在被称为域控制器的服务器上,并且可以被网络应用程序或者服务所访问。一个域可能拥有一台以上的域控制器。每一台域控制器都拥有它所在域的目录的一个可写副

中国移动5G+探索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答案

探索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1、2012 年 7 月,为挖掘大数据的价值 ,阿里巴巴集团在管理层设立 ()一职 ,负责全面推进“数据分享平台”战略 ,并推出大型的数据分享平台。 A首席数据官 B.首席科学家 C.首席执行官 D.首席架构师 2、整个 MapReduce的过程大致分为Map 、 Shuffle 、 Combine 、()? A.Reduce B.Hash C. Clean D. Loading 3、在 Spak 的软件栈中 ,用于交互式查询的是 A.SparkSQL B.Mllib C.GraphX D. Spark Streaming 4、在数据量一定的情况下, MapReduce是一个线性可扩展模型,请问服务器数量与处 ( ) 理时间是什么关系 ? A数量越多处理时间越长

B.数量越多处理时间越短 C.数量越小处理时间越短 D.没什么关系 5、下列选项中 ,不是 kafka 适合的应用场景是 ? A.日志收集 B.消息系统 C.业务系统 D.流式处理 6、大数据的多样性使得数据被分为三种数据结构 ,那么以下不是三种数据结构之一的是 A.结构化数据 B.非结构化数据 C.半结构化数据 D.全结构化数据 7、下列选项中 ,不是人工智能的算法中的学习方法的是? A.重复学习 B.深度学习 C.迁移学习 D.对抗学习

8、自然语言处理难点目前有四大类,下列选项中不是其中之一的是 A.机器性能 B.语言歧义性 C.知识依赖 D.语境 9、传統的机器学习方法包括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半监督学习,其中监督学习是学习给定标签的数据集。请问标签为离散的类型,称为分类 ,标签为连续的类型,称为什么? A.给定标签 B.离散 C.分类 D.回归 10 、中国移动自主研发、发布的首个人工智能平台叫做() A.九天 B.OneNET C.移娃 D.大云 11 、HDFS 中 Namenodef的Metadata的作用是? A.描述数据的存储位置等属性 B.存储数据

无线移动通信与物联网的应用与研究

无线移动通信与物联网的应用与研究 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的迅速发展,不但能给予用户最基本的业务支持,还可提供更加便捷的高科技业务。无线移动通信与物联网相结合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1 无线移动通信网络 与传统的3G 网络相比,4G网络可以高效地实现语音、图像以及数据传送,将不同的无线平台以及不同频带的无线网络有效地连接在一起,实现数据传送的无缝连接,同时可靠地实现在高速移动环境下的快速数据传送。 图1中可以看出4G系统是一个集成广播电视网络、无线蜂窝网络、卫星网络、无线局域网、蓝牙等系统与固定的有线网络融为一体的系统结构,各种类型的接入网通过多媒体接入系统都能够无缝地接入基于IP的核心网,形成一个公共的、灵活的、可扩展的平台。 根据目前对4G特性的研究,忽略具体的无线通信技术和空中接口,将4G系统视为全IP环境下的通用无线网络。其抽象化的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2 物联网结构研究(如图3) 为了实现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与物联网的有效结合,物联网应该具备以下特征:(1)需要整体且全面的对物体进行感知,利用二维码或是RFID 智能标签实现对物体的实时信息读取。(2)能够实现有效的数据传输,并能有效地克服距离的障碍,从而进行远端识别。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网络,能够即时的传送各类物体的信息。(3)具备一定的可控性,通过智能识别功能,能够对物体实现精确识别,并利用计算机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获取到所需要的信息。为了充分地实现这些功能,需要具备相应的关键技术,比如数据的实时分析处理技术、智能识别技术等。现阶段物联网公认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感知层,用以连接传感器或RFID等电子标签;第二层为网络层,主要实现各类数据的有效传输;第三层是应用层,用于面向用户。

《G网络架构设计》白皮书

IMT-2020(5G)推进组 5G网络架构设计白皮书 目录 引言P1 5G网络:挑战与机遇P2 5G网络架构设计P4 5G网络代表性服务能力P8 5G网络标准化建议P15 总结和展望P17 主要贡献单位P18 IMT-2020(5G)推进组于2013年2月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联合推动成立,组织架

构基于原IMT-Advanced推进组,成员包括中国主要的运营商、制造商、高校和研究机构。推进组是聚合中国产学研用力量、推动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和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平台。

IMT-2020(5G)推进组 5G网络架构设计白皮书2

IMT-2020(5G)推进组 5G网络架构设计白皮书 随着5G研究的全面展开并逐步深入,业界就环境,为不同用户和垂直行业提供高度可定制化5G场景形成基本共识:面向增强的移动互联网应的网络服务,构建资源全共享、功能易编排、业用场景,5G提供更高体验速率和更大带宽的接入务紧耦合的综合信息化服务使能平台。 能力,支持解析度更高、体验更鲜活的多媒体内5G国际标准化工作现已全面展开,需要尽容;面向物联网设备互联场景,5G提供更高连接快细化5G网络架构设计方案并聚焦关键技术方密度时优化的信令控制能力,支持大规模、低成向,以指导后续产业发展。本白皮书从逻辑功能本、低能耗IoT设备的高效接入和管理;面向车和平台部署的角度,以四维功能视图的方式呈现联网、应急通信、工业互联网等垂直行业应用场了新型5G网络架构设计,并提炼了网络切片、移景,5G提供低时延和高可靠的信息交互能力,支动边缘计算、按需重构的移动网络、以用户为中持互联实体间高度实时、高度精密和高度安全的心的无线接入网和能力开放等5G网络代表性服务业务协作。能力。白皮书最后提出了5G网络架构和技术标准面对5G极致的体验、效率和性能要求,以及化工作的推进建议。 “万物互联”的愿景,网络面临全新的挑战与机 遇。5G网络将遵循网络业务融合和按需服务提供 的核心理念,引入更丰富的无线接入网拓扑,提 供更灵活的无线控制、业务感知和协议栈定制能 力;重构网络控制和转发机制,改变单一管道和 固化的服务模式;利用友好开放的信息基础设施 1

三大运营商的组织架构

中国移动: 高效的母子公司结构 由于此前的重组没有带来实质性影响,中国移动的组织结构保持相对稳定。和 其他两家运营商不同,中国移动建立了母子公司的组织结构——所有子公司均 为独立法人。我们认为这种结构的优势在于: ●总部扮演决策者的角色,而非执行推动者 ●所有子公司均有根据市场变化调整执行的灵活性 ●子公司约40%的税款缴至地税局,60%缴至国税局,这有助于中国移动与地方政府保持良好的 关系 图1: 中国移动总部精简的结构(17个部门) 中国电信: 平衡的前后端型结构 中国电信2005年将组织结构转变成独立的前端和后端结构;前端部门包括政企客户、家庭客户以及个人客户部门。后端部门包括其他支持和行政单位。根据与业内人士的沟通,我们理解中国电信仍维持“集体决策”的机制,这意味着,任何重要决定在执行前必须得到所有相关部门的同意。我们相信这样的机制确保了决策的适用性,并能得到更好贯彻,虽然代价是效率降低。 图2: 中国电信总部平衡的前后端型结构(22个部门) 中国联通: 部门数量更多,协同效应更少 在与中国网通合并后,中国联通总部拥有28个部门,18个直属单位以及2家独立公司。而相比之下,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仅分别有22个和17个部门。图3中的灰体字部门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所没有的部门。据我们估算,中国联通总部层面现有近100个部门主管(包括副主管),而中国移动还不到50个。我们认为,这不仅是因为中国联通的部门数量更多,而且各个部门的主管数量也更多。我们相信这样的结构是旨在平衡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各自的利益,但这将导致效率低下,原因如下:1)相似部门的职能重叠;2)当一项决策涉及多个部门时,缺乏明确的责任归属;3)内部矛盾和协调的成本。从这个意义上,我们预计中国联通将需要2-3年的时间来理顺其工作流程。 从组织架构看三大电信运营商 一、中国联通 1)集团33个职能部门,另五个职能部门二级部门; 2)12个三产公司; 3)一个移动网络公司; 4)31个省分公司。 二、中国电信 1)集团22个职能部门; 2)31个省级子分公司; 3)另有中电信欧洲公司、澳门公司、股份公司、通信服公司、信元公司、中英海底光缆公司等; 4)其他参股公司、三产公司、物业公司等。 三、中国移动 1)集团19个职能部门,二级部门四个;

中国电信:5G SA安全增强SIM卡白皮书

中国电信:5G SA安全增强SIM卡白皮书5G SA安全增强SIM卡白皮书 中国电信发布《5G SA安全增强SIM卡白皮书》,旨在明确用户卡的发展方向,为产业链合作伙伴提供5G卡的技术要求与参考指导,共促5G商用深入推进。 《5G SA安全增强SIM卡白皮书》的几个要点: (1)为满足不同行业的安全可靠接入要求,3GPP R15 R16 规范新增了用户隐私保护、5G 移动性管理、 GBA 认证等5G关键技术; (2)白皮书根据3GPP规范制定,以实现电信运营商和行业合作伙伴要求的安全性接入和可靠性连接等关键要求; (3)5G卡根据3GPP规范,为满足5G用户及多样化的5G移动业务要求,增加了5G移动性管理、用户身份隐私保护、安全认证加强、GBA认证、5G接入控制、 5G USAT事件等功能; (4)白皮书主要增加了SUCI机制和GBA机制,基于SA核心网络,面向智能制造、车联网、远程医疗、智慧城市等行业应用领域,满足更高安全增强需求; (5)SUCI计算方案:利用高安全等级算法对用户身份加密后再传输,可保护接入连接设备用户的身份隐私,避免被跟踪攻击; (6)5G SA安全增强SIM卡,新增的 GBA 功能,为行业合作伙伴应用提供统一的业务接入认证能力,可创建安全数据通道,满足差异化安全需求; (7)基于5G网络,GBA认证较传统的短信认证、账密认证等方式,安全性更高,非常适合5G车联网等安全要求高的场景; (8)5G卡与网络之间采用双向认证机制,防止鉴权过程中的卡和网络仿冒; 可以看到,5G安全增强卡主要将面向有更高安全需求的行业应用场景,此外,移动性管理的增强,有利于终端服务能力的提升,适用于5G SA 低时延业务。 面向普通2C大众市场,4G用户无需换卡,只要更换成5G 手机,就能在5G信号已覆盖的区域使用5G业务。

整体架构网系统设计方案

整体架构网系统设计 方案 1.1概述 此方案主要是为了优万网络的整体网络规划,提前设计好网络会更好的让采购进行,让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调整,相关技术人员的招聘与学习也会随此方案的方向进行调整。方案的设计主要是在满足公司需求的情况下,尽量的节省资金,我们要求用合适的价格,建设稳定的网络。 1.2系统互联框架 游戏行业的整体架构网,在业界基本上有着固定的模式,主要分为三部分 1.办公室网络(主要用于公司办公及运营中心的人员对游戏分区及会员中心的访问) 2.会员中心(提供会员注册、冲值、及与游戏分区的数据交换) 3.游戏分区(主要给游戏用户提供一个稳定的游戏环境) 大致如下图: 如上图所示,公司办公网、会员中心、游戏分区,这三个网络全部需要通过VPN line连接起来,上图仅仅只显示出了一个游戏分区,可能到实际的情况中,我们需要开设数十个以上

游戏分区,此中间会包含电信和网通的区,所以会员中心、官网,一般都建议采用双线机房。上图中并未画出下载服务器的布署,后面我会在相关的章节中写明此资源的需求及需要考虑的情况。 1.3路由冗余 路由冗余系统主要是针对目前办公网和各地的IDC连接来设计的,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主要的运营商为电信和网通,他们之间的互联互通是存在一些问题(丢包多,延迟高,个别网络不可达等),因此,我们在设计办公网到各地的访问时,需要考虑路由冗余的问题,路由冗余主要是利用多条链路来保证网络在一条链路出现物理故障的时候,另一条链路可以自动切换,保证网络的实时稳定性。路由冗余的方法有很多种来实现,考虑到性价比,我们还是使用网关或办公网多层交换机路由优先级的方式来实现,具体实现的方法我们在后续的办公网子系统中来写明实施方案。 1.4VPN冗余 在中国,由于各种原因,经常会出现IDC之间的中间链路不通的情况,例如:机房有,,这三个的VPN都是互通的,互联网经常会出现IDC之间不通的情况,比如:至的VPN 是通的,但至可能就会断网,但至确是通的。 基于此情况,能否设计出在至是断的情况下,通过的链路自动冗余到。经过一些资料的查证(针对netscreenVPN路由器),只可以达到上述的要求。(关于VPN的实现我还需要查证一些资料)经过查证,netscreen 的防火墙利用hub and spoke的模式即可实现VPN 冗余的功能。 1.5IP地址规划 IP地址的规划,是一个合理的架构网设计的基础,合理的设置IP地址,对于未来长远规划是否能有效实施有着关键作用,并且对于以上的路由VPN的冗余是否能有效实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公司目前IP地址的现状如下: 网网段192.168.0.0/24 所有地址全部为C类地址,由于主要是开发,在一些网络的高可用性方面并未开始设计和使用,所以网络的结构非常简单。到运营期,我们公司的网络的高可用性方面将会属一个主要技术解决方案之一,所以,这就会牵涉到IP地址的规划,以满足我们的需求。 此章节,我们只描述大致的IP子网的规划,从整个面来描述,后面每个子系统的实施方案中,将会写明每个结点的IP地址的分配。 整个IP子网的规划如下图:

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赵利民

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赵利民 发表时间:2019-11-08T11:22:22.893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13期作者:赵利民[导读]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移动通信技术简单来讲是一种全网覆盖类的无缝连接网络,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能够构建一个良好的应用平台,充分挖掘物联网的使用价值,物联网技术被界定为未来发展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经济点,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移动通信技术简单来讲是一种全网覆盖类的无缝连接网络,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能够构建一个良好的应用平台,充分挖掘物联网的使用价值,物联网技术被界定为未来发展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经济点,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移动通信技术,能够为物联网连接提供便利,具有较强的数据通信能力,现已融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物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重点阐述了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应用引言 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发展过程中,物联网当前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如今世界上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将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作为自身主要经济增长点。在我国,当前我国众多学者针对物联网技术展开了重点研究。众所周知,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带来了诸多便利,物联网技术也在其中,移动通信技术如何在物联网中广泛应用成为当前物联网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1物联网技术的特点 1.1实时性 物联网是一种能够综合多种感知技术的现代信息化技术类型,其应用能够更好的控制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物联网技术中包含着很多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感知设备,从使用性能来看传感器设备是独立存在的信息来源,企业发展过程中,借助物联网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起到促进作用,和其他信息采集形式相比,物联网传感器能够实时的进行数据获取,实时性使物联网技术在我国各行各业的监测设备操控过程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实现物品的自我管理。 1.2多样性 互联网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技术性强等特点与现代化信息产业的发展相一致,同时物联网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通信效果,自主地进行信息识别,对网络资源进行整理,操控无线网络技术内容,因此,其应用能够实现基础服务形态的多元化发展。 1.3包容性 物联网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通常是通过多个基础信息网络来作为物质保证的,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全面突出物联网的包容性特点,通过其应用来促进社会发展领域和行业发展机制的有机结合,构建一个良好的技术架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创造无限的发展机遇,现已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热点。 1.4智能化 从物联网的技术性能分析,智能化处理是其最主要的应用优势,能够对物体和工作进行智能化管控,通过传感器和处理模块之间的结合来做好工作信息的采集,派发管理指令,实现智能化管理的目标,在当下信息技术引领的新时代,智能化技术应用已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物联网的智能化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值得工作人员开放。 2物联网的基本组成结构 根据我国对物联网技术的定义可知,物联网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1)信息感知与控制部分。如图1所示,信息感知与控制部分属于物联网结构中的最底层,也是物联网之间与各种物体相互接触的部分,此部分由各种控制器与传感器组成。在信息感知控制结构运行过程中,需要功能是为了对物体的相关信息进行感知了解,并且根据自身所了解的信息按照一定的格式传输到信息网络中。而控制部分的主要功能便是为了从物联网中的信息传输网络接受控制信息,以便使物体能够满足人们所需求的状态。(2)信息传输网络部分。在物联网结构中,信息传输网络部分属于该结构的中间层,此结构的物理组成分别是由各种信息传输网构成,例如计算机互联网、无线局域网、移动网络等等,它的主要功能是要将不同控制节点以及信息感知能够相互连接成网。此结构的主要功能除了要将不同控制节点与信息感知相互互联成网之外,还需要对其进行信息安全管理与传输管理,与此同时还需要为物联网的上层信息应用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资源。(3)信息应用部分。在物联网中,信息应用部分处于其最高层次,此结构的存在是为了实现管理功能与监控定位功能,由各种应用系统与应用程度组成。由于物联网中涉及海量信息,因此物联网必须通过云计算等技术才能够实现对数据的管理与应用。针对物联网而言,信息应用部分是人与物联网的主要结构,可以通过此部分对物体的信息进行查询,或者对物体进行监控与定位。 图1物联网基本组成结构 3移动通信技术在互联网中的应用 3.1移动通信管理平台 物联网涉及到的人、物联系复杂多样,需要一个能够进行综合管理的平台保证其高效工作。移动通信管理平台能够实现物联网的大多数工作需求,能整合处理物联网中的信息流,形成高效信息链。能对物联网包含的设备、端口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做好故障检查与维护工作,保证物联网的稳定运行。然而目前的移动通信管理平台,需要进行部分调整升级,采用先进的技术、模式,对用户进行分区标识,加强信息的安全,提高工作水平。

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探讨

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16-12-08T15:55:48.6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9月下27期作者:蔡子奇韦国开 [导读] 摘要:移动通信能够实现无缝覆盖、接入方便的移动通信网络为物联网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介绍了物联网的相关概念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重点论述了移动通信系统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方式以及需要做出的改进,并展望了其将来的应用。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 523129 摘要:移动通信能够实现无缝覆盖、接入方便的移动通信网络为物联网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介绍了物联网的相关概念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重点论述了移动通信系统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方式以及需要做出的改进,并展望了其将来的应用。 关键词:物联网;移动通信;应用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发展,移动通信技术逐渐地在物联网中得以广泛的应用,满足了物联网的物质基础需求。物联网作为近几年方兴未艾的新兴产业,其信息节点具有广泛性和移动性的特点,现代通信技术承载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网络4G的推广功能日趋成熟是最好体现,这无疑会使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更加宽广。现代移动通信网络系统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两者的融合必然会给物联网的推广带来更广阔的前景。 一、物联网相关概念 物联网在狭义上指物品到物品的互连,并实现物品具有虚拟个体的标识,实现物品智能化无缝链接识别和管理;广义上的物联网就是在物品到物品、人到物品、人到人实现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融合,达到将一切事物数字化、网络化,并通过各种新的服务模式使各种信息技术融入到我们的社会行为中,使信息化在人类社会综合应用达到更高的境界。 二、物联网组成结构 物联网由信息感知和控制部分、信息传输网络部分以及信息应用这三部分组成。位于最底层的是信息感知和控制部分,这一部分是由几种不同的传感器和对应的控制器组成的,可以直接接触到各种物体的部分。其中信息感知部分主要用来感知物体的一些信息,然后将感知到的信息以特定的格式传输到信息传输网络当中。而控制部分则用来控制接收到的物体信息,使得物体状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位于中间位置的是信息传输网络部分,网络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办公用到的局域无线网、互联网以及移动通信网,该部分主要用来将感知到的各种信息连接成网络,以安全的管理信息传输网和信息管理,为信息应用提供信息资源。位于最上层的是信息应用部分,组成部分是各种应用程序和系统,主要用于定位联网的各种实体,同时监督控制和管理这些联网物体。在物联网中涉及到大量不同的物体信息,因此在信息和数据的管理以及应用中通常会采用云计算以及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通过信息应用部分,人们可以获取物联网上的各种物体信息,从而实现对物体的定位和监控。 三、物联网系统独有的特点 1、对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 物联网上的传感器难以计数,每个传感器定时采集信息,不断地积累,形成海量的信息,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将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要形式的信息传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实现物-物、人-物之间的信息联网,同时节点的移动性也更加广泛。 2、对信息传输的安性和网络的可靠性要求甚高 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将现有的互联的计算机网络扩展到互联的物品网络,从技术角度上来说,就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物、人-物进行智能化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新兴网络。同时保证信息传输和使用中不被非法获取,并实现人们对相关物品的远程监控。 3、物联网智能技术 物联网提供传感器链接的同时,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能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要求,发挥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 四、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目前,随着移动通信4G 业务的普及和广泛应用,移动通信技术能够支持的业务范围越发广泛,为物联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实例有:各运营商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开展的物流业务、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车辆及货物智能管理系统、移动支付业务、汽车制造商与运营商合作推出的基于移动通信系统的车载信息网络等。 1、通信在物联网中应用的形式 信的组成部分包括:移动终端、传输网络和网络的管理和维护等,在物联网中应用移动通信技术的形式包括:移动通信终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移动通信传输网络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移动通信网络管理平台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在物联网中应用移动通信终端时,移动通信终端一般是作为物联网信息接入的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会随着网络信息节点的移动而移动,使得信息节点和网络的通信不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过比较物联网节点信息感知终端和移动通信终端这二者的作用和工作形式,用于物联网信息节点感知的终端完全可以用移动通信终端来代替。在物联网中应用移动通信传输网络,仅可以使各个移动的信息节点能够互相连接,还可以实现信息的远距离传输,物联网中的信息传输网络也需要满足这种需求。因此,在物联网中完全可以使用移动通信传输网络来达到物联网信息传输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将物联网承载在现有的移动通信网上来使用。移动通信网络管理平台主要是为了维护和管理网络设备、网络性能以及用户的业务,从而保证网络系统能够可靠、安全地运行,在物联网网络系统运行中正好也需要这种功能,因此在物联网安全管理中同样可以借助移动通信网络管理平台的工作方式和原理,来实现对物联网的管理和维护 2、通信在物联网改进中的应用 通信和物联网在某些功能和结构上有一定的共同性,在物联网中可以广泛地应用移动通信技术。由于移动通信的各种技术最终是为语音通信服务的,当前用到的4G业务也增加了数据通信的功能,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还不能直接地在物联网中应用,还需要加以改进。在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终端只有数据和语言的通信功能,还不能感知和控制物品的信息,因而也不能在物联网上直接使用。改进的方

大型网络平台架构设计方案

大型网络平台架构设计方案

目录 1网站的性能瓶颈分析 (1) 2系统架构设计 (3) 2.1总体思路 (3) 2.1.1负载均衡 (3) 2.1.2WEB应用开发架构思路 (3) 2.1.3数据存储的设计思路 (3) 2.1.4不同网络用户访问考虑 (4) 2.2总体架构 (5) 2.2.1网站的系统分层架构 (5) 2.2.2网站的物理架构 (6) 2.2.3网站的开发架构 (7) 2.2.4网络拓扑结构 (8) 2.3架构涉及技术的详解 (9) 2.3.1负载均衡 (9) 2.3.2缓存 (15) 2.3.3页面静态化 (19) 2.3.4数据库配置及优化 (20) 2.3.5文件存储 (21) 2.3.6网络问题解决方案 (24) 2.3.7WEB应用开发架构设计思路 (26) 2.4系统软件参数优化 (30) 2.4.1操作系统优化 (30) 2.4.2tomcat服务器优化 (31) 2.4.3apache服务器优化 (33) 2.4.4Nginx服务器的优化 (33) 3WEB服务架构评测 (34) 3.1测试环境 (34) 3.1.1网络环境 (34)

3.1.2服务器配置 (35) 3.1.3软件环境 (35) 3.2测试结果 (40) 3.2.1单个TOMCAT的WEB服务器 (40) 3.2.2Nginx+2个TOMCAT的WEB服务器 (41) 3.2.3Nginx+2个TOMCAT的WEB服务器+缓冲 (42) 3.3测试结果分析 (43) 3.4评测结果 (44) 4配置选型 (45) 4.1网络带宽 (45) 4.2架构和硬件配置选型 (46) 4.2.1硬件配置参考 (46) 4.2.2Web架构和硬件选型 (47) 4.3硬件扩容策略 (48) 4.3.1增加服务器 (48) 4.3.2增加存储 (48) 4.3.3升级服务器 (48) 4.3.4网络扩容 (48) 5附录:一些主流网站的真实数据 (49)

网络系统结构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网络系统结构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1.1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LAN )按照采用的技术、应用的范围和协议标准不同分为共享局域网与交换局域网 1.2局域网特点: 1. 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 2. 提供高数据传输速率(10Mbps-10Gbps)、低误码率的高质量数据传输环境 3. 成本低,易于建立、维护和扩展 1.3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1.4主机(host)包括用户终端设备(个人计算机、数字设备)、服务器,是资源子网的主要组成单元 1.5资源子网: 组成:主计算机系统、终端、终端控制器、连网外部设备、各种软件资源、网络服务 功能: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和网络服务 1.6通信子网: 组成: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其他通信设备功能:完成网络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 1.7通信控制处理机:在网络拓扑结构中成为网络结点 1?作为与资源子网的主机、终端的连接接口,将主机和终端连入网络 2. 作为通信子网中的分组存储转发结点,完成分组的接收、校验、存储、转发等功能,实现将源主机报文准确发送到目的主机的作用 1.8通信线路:通信控制处理机与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控制处理机与主机之间提供通信信道,计算机网路采用多种通信线路,如电话线、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通信信道、微波与卫星通信信道等 1.9局域网与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 )、城域网与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 )、广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是通过路由来实现的 1.10介入城域网方式:局域网、电话交换网(PSTN)、有线电视网(CATV )、无线城域网(WMAN )、无线局域网(WLAN ) 1.11广域网的基本概念: 1. 广域网建设投资大、管理困难,一般由电信运营商负责组建与维护 2. 电信运营商提供接入广域网的服务与技术,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传输服务,因此广域网是一种公共数据网络( Public Date Network,PDN 3. 用户可以在公共数据网络商开发各种网络服务系统,用户使用广域网的服务必须向广域网运营商购买服务 1.12广域网技术主要研究的是远距离、宽带、高服务质量的核心交换技术 1.13广域网发展: 1. 早期,人们利用电话交换网PSTN的模拟信道,使用调制解调器完成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低速数据通信 2.1974年X . 25分组交换网出现 3. 随着光纤开始应用,一种简化的X . 25协议的网络:帧中继(Frame Replay, FR)网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联通 5G 服务化网络白皮书

中国联通5G服务化网络白皮书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网络技术研究院 2018年6月

目录 15G服务化网络发展背景 (1) 1.1 5G时代多元化的业务需求 (1) 1.2 当前移动网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2) 25G服务化网络关键功能 (3) 2.1 服务化网络系统框架 (3) 2.2 服务化网络的能力开放 (5) 2.3 服务化网络的管理维护 (6) 35G服务化网络云化实现 (6) 3.1 云化架构是服务化网络的基础 (6) 3.2 服务化网络的NFV模版设计 (7) 45G服务化网络演进思路 (9) 5总结与展望 (10) I 版权所有?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2018

中国联通5G 服务化网络白皮书 1 5G 服务化网络发展背景 1.1 5G 时代多元化的业务需求 5G 时代,移动网络将不仅为传统的人人通信提供支持,同时将提供大量前所未有的新兴行业的后向合作,业务的发展趋势逐渐由基于现有技术和大众市场的核心应用,转向基于全新技术和面向垂直行业研发和探索的应用。 图1-1 5G 技术框架 未来不同服务对于网络的要求是多样化的,例如智能家居、智能电网、智能农业和智能秒表需要大量的额外连接和频繁传输小型数据包的服务支撑,自动驾驶和工业控制要求毫秒级时延和趋于100%的可靠性,而娱乐信息服务则要求固定或移动宽带连接。上述服务需求表明5G 网络需要更加灵活以支撑不同环境下的业务需求。 为适配未来不同服务的需求, 5G 网络需要更灵活更开放的弹性架构,能快速部署和变更,并提供高效灵活的管理能力,以便为未来的不同行业需求做出快速的响应和调整。 人对人人对物物对物

信息安全整体架构设计

信息安全整体架构设计 1.信息安全目标 信息安全涉及到信息的保密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可用性(Availability)。 基于以上的需求分析,我们认为网络系统可以实现以下安全目标: 保护网络系统的可用性 保护网络系统服务的连续性 防范网络资源的非法访问及非授权访问 防范入侵者的恶意攻击与破坏 保护信息通过网上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 防范病毒的侵害 实现网络的安全管理 2.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2.1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框架 通过人、管理和技术手段三大要素,构成动态的信息与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WPDRR模型,实现系统的安全保障。WPDRR是指:预警(Warning)、保护(Protection)、检测(Detection)、反应(Reaction)、恢复(Recovery),五个环节具有时间关系和动态闭环反馈关系。 安全保障是综合的、相互关联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人、管理和技术三大要素的结合。

支持系统安全的技术也不是单一的技术,它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在整体的安全策略的控制和指导下,综合运用防护工具(如:防火墙、VPN加密等手段),利用检测工具(如:安全评估、入侵检测等系统)了解和评估系统的安全状态,通过适当的反应将系统调整到“最高安全”和“最低风险”的状态,并通过备份容错手段来保证系统在受到破坏后的迅速恢复,通过监控系统来实现对非法网络使用的追查。 信息安全体系基本框架示意图 预警:利用远程安全评估系统提供的模拟攻击技术来检查系统存在的、可能被利用的脆弱环节,收集和测试网络与信息的安全风险所在,并以直观的方式进行报告,提供解决方案的建议,在经过分析后,了解网络的风险变化趋势和严重风险点,从而有效降低网络的总体风险,保护关键业务和数据。 保护:保护通常是通过采用成熟的信息安全技术及方法来实现网络与信息的安全,主要有防火墙、授权、加密、认证等。 检测:通过检测和监控网络以及系统,来发现新的威胁和弱点,强制执行安全策略。在这个过程中采用入侵检测、恶意代码过滤等等这样一些技术,形成动态检测的制度,建立报告协调机制,提高检测的实时性。 反应:在检测到安全漏洞和安全事件之后必须及时做出正确的响应,从而把系统调整到安全状态。为此需要相应的报警、跟踪、处理系统,其中处理包括封堵、隔离、报告等子系统。 恢复:灾难恢复系统是当网络、数据、服务受到黑客攻击并遭到破坏或影响后,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如容错、冗余、备份、替换、修复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系统恢复正常。

从技术角度看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与物联网

从技术角度看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与物联网 物联网从技术上来说可以分为三层:传感层、通信层和应用层。在通信层,需要将传感层采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安全可靠地通信和传输,在《常见物联网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解析》一文中已经介绍了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本文将介绍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与物联网。 近距离无线通信对于物联网而言固然重要,不过,由于物联网是建立在多种网络融合的基础之上的,它的信息节点具有广泛性和移动性的特点,因此移动通信技术对于联网技术对物联网发展同样关键。移动通信是指通信的双方,至少有一方是在移动中进行的通信,包括固定点与移动点、移动点与移动点之间的通信。 物联网的相关概念与其它网的关系 首先科普一下1G到4G的发展 1G 1986年,第一套移动通讯系统在美国芝加哥诞生,采用模拟讯号传输,模拟式为代表在无线传输采用模拟式的FM调制。1G主要系统为AMPS,另外还有NMT及TACS,有着A 网和B网之分。大块头的大哥大风靡一时。 2G 相较于只能应用于一般语音传输,且语音品质低、讯号不稳定、涵盖范围不够全面的1G 网络,第二代移动通信则具备高度的保密性,系统的容量也在增加,同时从这一代开始手机也可以上网了。随着2G的诞生,移动通信标准争夺也开始了。2G主流的几个网络制式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Mobile CommunicaTIon),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移动电话标准,较之以前的标准最大的不同是它的信令和语音信道都是数字式的。TDMA:时分多址(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则是把时间分割成周期性的帧(Frame),每一个帧再分割成若干个时隙向基站发送信号,在满足定时和同步的条件下,基站可以分别在各时隙中接收到各移动终端的信号而不混扰。 3G

中国移动GSM网络结构

名词解释(简介) 1、MS(Mobile Station)移动台,包括:移动设备ME和SIM卡。 2、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基站收发信机,负责无线信号的收发。 3、BSC(Base Station Controller)基站控制器,处理所有与无线信号有关的工作:小区切换、无线资源管理等。 4、MSC(Mobile Service Switching Center)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为移动用户提供交换功能,负责移动用户的呼叫建立。MSC与VLR总是合并在一起。 5、GMSC(Gateway MSC)MSC关口局,连接MSC和其它网络如PSTN。 6、VLR(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拜访位置寄存器,临时存放在该地的手机用户的用户数据,是临时的HLR。 7、HLR(Home Location Register)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是一个数据库,其中存放着全部归属用户的信息,负责向VLR发送用户数据。 8、AUC(Authentication Center)鉴权中心,用于对用户身份的鉴别。 9、EIR(Equipment Identity Register)移动台设备识别寄存器,用于储存及鉴别移动台的设备身份。 10、OMC(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enter)操作维护中心,提供人机界面实现对系统设备的监测和控制功能。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由移动交换系统NSS、基站子系统BSS、操作维护子系统OMS 和移动台MS构成。下面具体描述各部分的功能。 1、移动交换系统NSS NSS主要完成交换功能以及用户数据管理、移动性管理、安全性管理所需的数据库功能。 移动交换系统由移动交换中心MSC、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拜访位置寄存器VLR、设备识别寄存器EIR、鉴权中心AUC和短消息中心SMC等功能实体构成。 MSC:GSM系统的核心,完成最基本的交换功能,即完成移动用户和其他网络用户之间的通讯连接;完成移动用户寻呼接入、信道分配、呼叫接续、话务量控制、计费、基站管理等功能;提供面向系统其他功能实体的接口、到其他网络的接口以及与其他MSC互连的接口。 HLR:是系统的中央数据库,存放与用户有关的所有信息,包括用户的漫游权限、基本业务、补充业务及当前位置信息等,从而为MSC提供建立呼叫所需的路由信息。一个HLR 可以覆盖几个MSC服务区甚至整个移动网络。 VLR:VLR存储了进入其覆盖区的所有用户的信息,为已经登记的移动用户提供建立呼叫接续的条件。VLR是一个动态数据库,需要与有关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进行大量的数据交换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当用户离开离开该VLR的控制区域,则重新在另一个VLR登记,原VLR将删除临时记录的该移动用户数据。在物理上,MSC和VLR通常合为一体。 AUC:是一个受到严格保护的数据库,存储用户的鉴权信息和加密参数。在物理实体上,AUC和HLR共存。 EIR:存储与移动台设备有关的参数,可以对移动设备进行识别、监视和闭锁等,防止未经许可的移动设备使用网络。 2、基站子系统BSS BSS是NSS和MS之间的桥梁,主要完成无线信道管理和无线收发功能。BSS主要包括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信台BTS两部分。 BSC:位于MSC与BTS之间,具有对一个或多个BTS进行控制和管理的功能,主要完成无线信道的分配、BTS和MS发射功率的控制以及越区信道切换等功能。BSC也是一个小交换机,它把局部网络汇集后通过A接口与MSC相连。 BTS:基站子系统的无线收发设备,由BSC控制,主要负责无线传输功能,完成无线与有线的转换、无线分集、无线信道加密、跳频等功能。BTS通过Abis接口与BSC相连,通过空中接口Um与MS相连。 此外,BSS系统还包括码变换和速率适配单元TRAU。TRAU通常位于BSC和MSC之间,主要完成16 kbps的RPE-LTP编码和64 kbps的A律PCM编码之间的码型变换。 3、操作维护子系统OMS OMS是GSM系统的操作维护部分,GSM系统的所有功能单元都可以通过各自的网络连接到OMS,通过OMS可以实现GSM网络各功能单元的监视、状态报告和故障诊断等功能。 OMS分为两部分:OMC-S(操作维护中心-系统部分)和OMC-R(操作维护中心-无线部分)。OMC-S用于NSS系统的操作和维护,OMC-R用于BSS系统的操作和维护。 4、移动台MS MS是GSM系统的用户设备,可以是车载台、便携台和手持机。它由移动终端和用户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