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食品教学大纲教学教材

功能性食品教学大纲教学教材
功能性食品教学大纲教学教材

功能性食品教学大纲

《功能性食品》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文):Functional Food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48

学分:3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对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科专业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食品专业方向学生的一门专业课。功能性食品被誉为“21 世纪的食品”,它是当今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的前沿学科,涉及到化学、生化、医学、药学、食品工程等众多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和发展,将前面所学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知识综合运用,利用我国食品资源、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和开发出保障人类健康的功能性食品,成为功能性食品研究、开发、管理、生产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1、系统地学习和理解与功能性食品科学相关的基础知识;

2、了解或掌握各类功能性因子或成分的生理功能;

3、了解各类功能性食品资源的特点;

4、了解或掌握各类功能性食品的作用机制;

5、理解和掌握功能性食品的设计原则;

6、了解我国各类功能性食品的评价方法;

7、为学生从事有关功能性食品的生产、科学研究和产品创新打下基础。

三、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功能性食品学,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综合科学,涉及功能性食品生物化学、营养学、生物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内容,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应用及市场状况。

(二)教学内容:

1.掌握功能性食品的概念或定义;

2.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演替过程;

3.了解功能性食品基本特征及分类;

4.了解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功能因子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功能因子的概念(在功能性食品中起生理作用的成分。又叫生

理活性成分或有效成分);

2. 了解功能因子的种类;

3. 理解功能因子产生功能作用的原因及功能因子的构效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功能性碳水化合物

1. 主要内容:功能性碳水化合物的来源及功能特性。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多糖构效关系,膳食纤维的概念,低聚糖的概

念等。

第二节氨基酸、活性肽与活性蛋白质

1.主要内容:氨基酸、活性肽及活性蛋白质的特殊生理功能。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按基酸及半必需氨基酸的基

本概念,活性肽、活性蛋白质、高F值低聚肽的概念。

第三节功能性油脂

1.主要内容:了解功能性油脂对现代病的防治作用、功能性油脂的种类

及部分功能性油脂的生理功能。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多不饱和脂肪酸概念、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来源及

应用。

第四节维生素与矿物质

本节与《食品酶学》及《食品营养学》内容重复。在此仅作一般提示。

第五节其他活性物质

1.主要内容:黄酮类、醇类、核酸、皂苷、生物碱、褪黑素等的功能活

性。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黄酮类、醇类、核酸、皂苷、生物碱、褪黑素

等的来源及应用。

(三)课后练习

用表格归纳你感兴趣的6-8种功能因子的生理功能。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

第三章功能性食品资源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上章学到的功能因子都来源于什么食品资源;

2.了解现有的功能食品资源已开发出的功能性食品的现状,以便为进一

步从事功能性食品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及生产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功能性食品的植物资源

1.主要内容:根及根茎、茎类、叶类、花类、果类及全草类功能性食品

资源。

2.基本概念及知识点:植物来源的功能因子的种类及基本特点及开发利

用基本现状。

第二节功能性食品的动物资源

1. 主要内容:牛初乳、林蛙及林蛙油、鹿茸、蝮蛇、蜂蜜、鸡内金、

蚂蚁资源。

2. 基本概念及知识点:动物来源的功能因子的种类、基本特点及开发

利用基本现状。

第三节功能性食品的微生物资源

1. 主要内容:真菌类资源。

2. 基本概念及知识点:冬虫夏草、蜜环菌、茯苓及红曲霉真菌的特点

及应用等。

第四节功能性食品的海洋资源

1. 主要内容:海洋资源保健功能与陆生生物的共同处及其特殊性。

2. 基本概念及知识点:海马、海龙、珍珠母与珍珠、螺旋藻的来源及

开发利用。

(三)课后练习

查阅1-2篇功能性食品资源利用的研究论文。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

第四章功能性食品评价原理及方法

(一)目的与要求:

功能性食品评价的基本内容,即卫生学、稳定性、毒理学及功能学评价。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毒理学评价

1. 主要内容:毒理学评价的四阶段。

2. 基本概念及知识点:卫生部《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

法》。普通食品原料和(或)药食两用原料毒理学评价的特点。

第二节功能学评价

1. 主要内容:功能学评价的内涵。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功能学评价的基本要求、设计原则及结果判

定。

(三)课后练习

查阅1篇功能性评价原理及方法的研究论文。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

第五章增强免疫力的功能性食品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免疫的基本概念;

2.了解免疫力对人体健康的意义;

3.了解增强免疫的功能性食品的开发;

4.了解增强免疫的功能性食品的评价。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免疫及免疫机制

1. 主要内容:了解免疫、免疫分类、免疫系统及免疫机制。。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免疫、抗原、抗体概念。

第二节增强免疫力的功能性食品的开发

1. 主要内容:多糖类及免疫球蛋白等增强免疫的功能性食品。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纯多糖、杂多糖、免疫球蛋白。

第三节增强免疫力的功能性食品的评价

1. 主要内容:增强免疫力的功能性食品的评价方法。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免疫抵制剂。

(三)课后练习

查阅1篇增强免疫力的功能性食品开发的研究论文。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

第六章减肥功能性食品

(一)目的与要求:

1. 了解肥胖发生的原因;

2. 了解减肥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原则;

3. 了解减肥功能性食品的评价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肥胖症概述

1. 主要内容:了解肥胖的分类、测定、代谢特征及与人体健康的关

系。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肥胖症,常用测定方法、糖代谢异常与糖尿

病。

第二节减肥功能性食品的开发

1. 主要内容:了解开发原则及具有减肥作用的功能因子。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脂肪动员,无碳水化合物的减肥食品与人体健

康。

第三节减肥功能性食品的评价

1. 主要内容:了解减肥性功能食品的评价指标。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了解指标内涵及测定方法。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实践环节:

减肥(及改善胃肠道功能性)食品制作,2学时。

课后练习:

查阅1篇减肥功能性食品的开发的研究论文。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及实验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

第七章辅助降血脂的功能性食品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脂类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2.了解脂类摄入不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了解脂类代谢规律及脂类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机理对开发该类功能性食

品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血脂与高血脂症

1. 主要内容:血脂的组成及存在形式。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血脂及高血脂的概念,

第二节脂质代谢

1. 主要内容:了解脂质的消化、吸收场所。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类脂、胆盐的概念。

第三节脂类与人体健康

1. 主要内容:必需脂肪酸与人体健康,低脂脂食品与人体健康。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必需脂肪酸,低脂食品的类型。

第四节辅助降血脂功能性食品的开发

1. 主要内容:理解调节脂质代谢作用功能性因子及其食品开发在整个

功能性食品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了解磷脂、膳食纤维、壳聚糖等及其的开发现

状。

第五节辅助降血脂的功能性食品的评价

1. 主要内容:了解该评价的常用生化指标。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TC、TG等的含义。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实践环节:

调节血脂功能性食品制作,2学时。

课后练习:

查阅1篇辅助降血脂的功能性食品开发的研究论文。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及实验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

第八章辅助降血糖的功能性食品

(一)目的与要求:

1.进一步了解糖尿病的概念及糖尿病的危害;

2.了解辅助降血糖的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原则;

3.了解辅助降血糖功能性食品的评价。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糖尿病概论

1. 主要内容:糖尿病的分类及糖尿病的危害。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糖尿病。

第二节辅助降血糖的功能性食品的开发

1. 主要内容:开发原则。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铬、锌。

第三节辅助降血糖的功能性食品的评价

1. 主要内容:评价原则。

2. 基本概念:空腹血糖。

(三)课后练习

查阅1篇辅助降血糖的功能性食品的研究论文。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

第九章延缓衰老的功能性食品

(一)目的与要求

1. 认识衰老是人体的客观规律及世界性高龄化社会已形成、延缓衰老

是人们的共同愿望;

2. 理解老年人生理功能的变化;

3. 理解或掌握延缓衰老的功能性食品的设计与开发。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1. 主要内容:了解老年人五大循环系统的变化。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

第二节衰老理论

1. 主要内容:重点了解自由基学说。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自由基。

第三节延缓衰老的功能性食品的设计开发

3. 主要内容:了解该类食品开发应着眼于的三个方面。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SOD、CAT、VE及微生态因子等。

3. 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利用富含延缓衰老的功能因子设计开发该类产

品。

第四节延缓衰老的功能性食品的评价

1. 主要内容:了解试验原则和方法。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试验类型。

(三)课后练习

设计一种延缓衰老的功能性食品配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

第十章缓解体力疲劳的功能性食品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疲劳的概念

2. 了解疲劳产生的机理

3. 了解疲劳的表现及消除

4. 理解营养与疲劳的关系

5. 了解常见的缓解体力疲劳的功能性食品原料

6.了解运动饮料等缓解体力疲劳的功能性食品的设计原料

7. 了解缓解体力疲劳的功能性食品的评价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疲劳产生的机理

1. 主要内容:了解疲劳的分类、疲劳的判断、中枢疲劳的产生机理、

不同运动代谢的特点及营养补充要点。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疲劳、体力疲劳、精神疲劳、病理疲劳。

第二节缓解体力疲劳的功能性食品的开发

1. 主要内容:了解该食品开发的原料及产品、工艺流程设计原则。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物活性肽、碱性饮料。

第三节缓解体力疲劳的功能性食品的评价

1. 主要内容:评价原则。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宏观评价指标,生化评价指标。

(三)课后练习

设计一种缓解体力疲劳的功能性食品配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

第十一章改善胃肠道功能的功能性食品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胃肠道功能调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 了解改善胃肠道的功能性食品的开发

3. 了解改善胃肠道的功能性食品的评价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胃肠道功能及其调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 主要内容:了解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胃肠道功能障碍对营养素消

化吸收的影响、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胃蛋白酶、胰α-淀粉酶、肠道菌群。

第二节改善胃肠道功能的功能性食品的开发

1. 主要内容:了解调节胃肠道的功能性食品及其它改善胃肠道功能性

食品的开发。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微生态制剂及其分类等。

第三节改善胃肠道功能的功能性食品的评价

1. 主要内容:了解促进消化吸收、改善肠道菌群、润肠通便及保护胃

粘膜的功能性食品的评价。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有益菌、有害菌、低有害菌,了解以上四方面

的试验项目及结果判定。

(三)课后练习

设计一种改善胃肠道功能的功能性食品配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

第十二章辅助改善记忆力的功能性食品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学习与记忆的基本概念

2. 了解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

3. 了解营养素与学习、记忆及记忆障碍的关系

4. 了解辅助改善记忆的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及评价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习与记忆的基本概念

1. 主要内容:了解学巴甫洛条件反射学说及记忆的分类。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学习、记忆。

第二节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

一般性了解神经回路等二学说及生化等二机制。

第三节营养素对学习与记忆的影响及对记忆障碍的治疗

1. 主要内容:一般性了解营养素与学习、记忆及记忆障碍的关系。

2. 基本概念:可逆性痴呆症。

第四节辅助改善记忆的功能性食品的开发

1. 主要内容:了解该类功能性食品开发应重点考虑的因素。

2. 基本概念:“脑黄金”。

第五节辅助改善记忆的功能性食品的评价

学生自学了解。

(三)课后练习

设计一种辅助改善记忆的功能的功能性食品配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

第十三章其他功能性食品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军用食品及其功能特性

2. 了解宇航食品及其开发前景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军用食品及其功能特性

1. 主要内容:了解军用食品的一般特性、发展现状及其功能化。

2. 基本概念:军用食品。

第二节宇航食品及其开发前景。

1. 主要内容:了解宇航环境特点及营养要求、宇航食品的特点、类

型、现状及开发前景。

2. 基本概念:宇航食品。

(三)课后练习

调查现有哪些军用、宇航食品。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

六、教材及参考书

1、钟耀广《功能性食品》.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郑建仙.《功能性食品》.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3、金宗谦. 《保健食品的功能评价与开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4、刘景圣、孟宪军主编.《功能性食品》.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

大纲制定人:张文娜大纲审定人:

大纲批准人:制定时间:2012年5月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开课单位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 二、课程代码与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050113015 课程名称:食品安全学 三、开课对象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 四、课程性质 专业主干必修 总学时48学时;3学分。理论48学时。 五、教学任务与目标 《食品安全学》课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必修课。 1.了解食品安全知识,让学生来解释所涉及的各种食品的检查,以确定其是否适宜供人食用的成分; 2.理解GMP、SSOP、IS22000等管理体系的构成和特点。理解食品安全检测的概念,理解色谱法、生物芯片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聚合酶链检测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3.掌握掌握细菌、真菌、寄生虫、病毒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农药、兽药、食品添加剂、有机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植物性、动物性有毒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包装材料纸、金属、塑料、印油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概念,熟悉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检测技术、管理方法和法律法规。 六、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具备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知识基础和能力。 七、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本章重点讲授环境污染物与食品安全。教学内容:(1)食品安全性的概述:食品安全的历史观;食品安全现代内涵;人类对食品安全性认识的过程;化学物质的毒性与饮食风险;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2)世界和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国内外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3)环境污染物与食品安全: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物;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的控制;食品污染的控制;(4)食品安全性检测方法:传统培养检测方法;生物化学检测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 2、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回答法、图示法、习题法。 教学手段:传统讲解、多媒体。 第二章化学成分源食品安全问题6学时 1、教学内容 本章重点讲授农药、兽药残留,教学内容:(1)违禁非食品物质添加剂:违禁非食品物质添加剂的危害;违禁非食用物质添加剂的毒性作用;违禁非食品物质添加剂的评价;几种典型非食用物质添加剂:吊白块;苏丹红; 三聚氰胺;工业用甲醛;(2)农药残留:农药残留的来源;农药残留的危害;农药残留限量;(3)兽药残留:兽药残留来源;兽药残留危害;兽药

食品分析教学大纲

《食品分析》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 【课程中文名称】食品分析 【课程英文名称】Food Analysis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程 【课程得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45学时,实践9学时) 【周学时】3 【总学分】3 【建议开课学期】6学期 二、课程目得及教学要求 【课程目得】 食品分析就是研究各类食品组成成分得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定食品品质得一门技术性学科。食品得营养价值与安全性就是食品最基本得两大要素,而食品分析就是监控食品营养价值与安全性得基本手段。 按照课程内容可分为分析方法概述、一般营养成分检测与安全性检测等三大块内容。分析方法概述中主要包括样品得采集及预处理方法、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与食品得物理检测法等基本分析手段;一般营养成分检测中主要包括水分、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酸度与灰分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得测定;安全性检测主要包括食品添加剂、限量元素与有毒有害物质检验等内容。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得学习,掌握食品组成成分检测得方法与原理,掌握基本得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分析报告得撰写;了解食品分析中样品得处理方法以及样品分析得一般预处理方法;学生获得食品分析系统得理论知识体系;为日后从事食品生产、质量与安全控制、科研与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以讲授为主,讨论、汇报、视频为辅。其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重视学生得自学能力、知识得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培养,尽可能开展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即能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又能运用于实际生活、指导实际生活。 【成绩考核方式】 考试,总评成绩=20%(作业+课堂表现)+10%考勤+10%期中成绩+60%期末成绩。 三、教学安排 四、章节基本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1)食品分析得概念与作用 2)食品分析得任务与研究内容 3)食品分析得方法 4)国内外食品分析标准简介

《营养保健食品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功能性食品》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621211 英文名称:Functional Food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 2. 适用专业及课程性质 选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3. 课程目的 功能性食品在我国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养生、食疗的功能性食品原料十分丰富,如何用现代的科学理论与手段,对传统功能性食品进行加工处理,提高我国功能性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使我国的传统功能性食品走向世界,以满足人们健康长寿的愿望是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的食品工业研究的重点。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1.5、学时为30 5. 建议先修课程 《生理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加工学》。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功能性食品(第1版).刘景圣,孟宪军.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参考书目: (1)保健食品设计原理及其应用(第1版).周俭主.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2)保健食品生产实用技术(第1版).邓舜扬.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 2001. (3)功能食品(第1版).郑建仙.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相对于注入式教学提出的,启发式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在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 (2)互动式教学: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坦诚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说服甚至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查 成绩评定:考查课:根据课后资料查阅、课堂讨论和论文。 9. 课外自学要求 完成每节课的习题、作业; 通过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手段查阅与功能性食品有关的资料进行课外学习。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大纲

《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使用) 一、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 本大纲根据食品工艺学教程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编制。 二、实验课程简介 食品工艺学实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学完《食品工艺学》理论课程基础上的一门专业实践课。本实验课程包括酸奶、乳饮料、果汁饮料、面包、蛋糕、蛋黄酱等产品的加工实验内容。在实验预习中也鼓励学生按组的形式根据基本工艺和基本配方从原料选择、配方制定、工艺优化、理化指标测定及经济核算几方面独立设计实验。 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把所学的食品工艺学、食品机械、食品微生物、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分析等本专业开设的多门课程进行综合运用,强调创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从原料到成品食品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不同加工手段或工艺对食品质量和经济技术指标的影响等。 学生通过加工不同类型的食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性认识加强,即熟悉了各种食品的工艺,也能学习和掌握有关食品加工设备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四、教学文件及教学形式: 教学文件:自编实验讲义 教学形式:学生操作 五、本课程实验所需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一)主要设备 1、电炉 2、家用多功能粉碎机 3、培养箱 4、水浴锅 5、天平 6、粉筛 7、不锈钢桶8、和面机9、冰箱10、烤炉11、打蛋器12、秤13、不 锈钢盆14、蛋糕烤模15、烤盘16、高压灭菌锅 (二)低质易耗品 1、试管 2、移液管 3、皮筋 4、保鲜膜 5、一次性塑料杯 6、小碗

(三)实验材料 1、鲜奶 2、水果 3、面粉 4、鸡蛋 5、糖 6、食品添加剂 7、油脂 六、考核办法 根据实验进行过程中学生实验操作情况,给予具体的评分;结合预习报告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确定实验的总成绩。最后在学生的课程实习总成绩中,实验课程成绩占总成绩60%。

公共营养师培训教学大纲

公共营养师培训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的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职业道德的正面影响 企业文化的功能 职业道德对增强企业凝聚力、竞争力的作用 职业道德是人生事业成功的保证 文明礼貌的具体要求 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 对诚实守信基本内涵的理解 办事公道的具体要求 勤劳节俭的现代意义 企业员工遵纪守法的要求 团结互助的基本要求 创新的道德要求 第二部分生理学基础 血糖的的影响因素 消化腺组成 化学性消化概念 淀粉的化学性消化 蛋白质的化学性消化 唾液的作用 影响胃排空因素 胃液的主要成分 胰液的主要成分 蛋白质的消化解剖部位 碳水化合物的化学性消化解剖部位 脂肪的消化过程 胃酸的作用 蛋白质、脂肪、糖吸收的主要部位 胰液的主要作用 胆汁的作用 蛋白质、脂肪、糖吸收的形式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 影响钙吸收的因素 人体合成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K的部位 第三部分营养学基础 营养保健产业的发展历史 基础代谢的概念 限制氨基酸的含义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脂类的分类 脂类的营养价值评价

食用油脂在烹调中的作用 维生素A缺乏及过多的症状 维生素D的缺乏或过症状 维生素E的缺乏或过症状 维生素B1的缺乏或过多的症状 维生素B2的的缺乏症状 制定婴儿适宜摄入量的方法 烟酸缺乏症状 能量代谢与氧在营养中的作用 维生素B12的生理功能 叶酸缺乏的症状 蛋白质的消化率 蛋白质的生物价 限制氨基酸及特殊氨基酸 食用油脂在烹调中的作用 必需脂肪酸的食物来源 血糖生成指数的含义 钙缺乏的临床表现 钾缺乏的临床表现 钾缺乏的原因 缺铁的症状 缺铁的化验指标 儿童缺碘的疾病谱 锌的食物来源 锌的生理功能 铬的生理功能 氟的生理功能 氟的食物来源 脱水常见的原因 体内水的排出器官 膳食纤维的概念 高膳食纤维食物可以预防的疾病 食物营养价值的评价 谷类结构和营养素分布 谷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谷类烹调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 大豆及其制品营养特点 去除豆类的抗营养因素的方法 大豆发芽大豆成分的变化 水果的营养特点 蔬菜中影响其它食物中钙与铁的吸收的物质酸性食品的概念 碱性食品的概念 畜肉的营养特点

焙烤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焙烤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焙烤食品工艺学 英文名称:Baking Food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焙烤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是食品工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重要专业必修课。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焙烤食品加工工艺学的综合基础理论,了解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开发利用,使学生在学习本书的基础上能够进行焙烤食品的加工工艺研究。3.适应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4.学时与学分:总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6学时,实验18学时,学分3分。 5.先修课程:食品化学、食品原料学、食品加工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添加剂学 6.推荐教材:李里特,江正强,卢山编著,焙烤食品工艺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参考书目:李新华,董海州主编,粮油加工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设具有设计性、趣味性的实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验中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8.考核方式:该课程为考试课,考核总成绩为考试成绩、实验成绩与平时表现(作业、考勤等)之和。成绩评定办法为: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20%+考试成绩×70%。 二、教学内容及能力要求 绪论 了解和掌握焙烤食品加工学的范畴,发展历史与现状,焙烤食品的分类,以及其在我国食品工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章焙烤食品原料学 第一节小麦粉 第二节油脂 第三节乳及乳制品 第四节糖 第五节蛋制品 第六节酵母 第七节疏松剂及面团改良剂 了解和熟练掌握焙烤食品加工常用原料的种类、特性及其在焙烤食品中的作用。 第二章饼干生产工艺 第一节饼干的分类及加工工艺 第二节面团的调制 第三节面团的辊轧与成型 第四节饼干的烘烤与冷却 了解饼干的分类,熟练掌握饼干的加工工艺。 第三章面包生产工艺 第一节概述

食品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食品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食品质量管理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选修专业课之一,计划在第六学期进行。 本课程应先修高等数学,应用概率统计,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后进行。 该课程是为食品生产和经营管理直接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民以食为天”,食品质量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内容之一,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食品质量更是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对食品质量和食品质量的研究与相关知识普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学习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人们认识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有助于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社会安定,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竞争力,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益,推动食品贸易的发展。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只有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质量开拓市场,以质量巩固市场,才能取得丰厚的利润和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食品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以现代食品质量管理科学的观点,系统阐述食品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重点介绍食品质量管理基础,食品质量控制与数理统计方法、质量的经济性与质量成本管理、食品质量检验管理等内容。同时,还介绍现代食品质量管理的新方法和发展动态,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掌握食品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与食品企业相关的产品设计、生产、商贸流通和管理等工作服务。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选修专业课之一。是为食品生产和经营管理直接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民以食为天”,食品质量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内容之一,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食品质量更是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对食品质量和食品质量的研究与相关知识普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学习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人们认识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有助于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社会安定,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竞争力,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益,推动食品贸易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如何保证并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已成为食品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只有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质量开拓市场,以质量巩固市场,才能取得丰厚的利润和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食品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品质量管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的管理。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正确掌握食品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处理食品生产与流通中的质量问题。

600多个精品课程课件网络资源

600多个精品课程课件网络资源 收录日期: 2007-03-16 (部分内容已严重陈旧或已淘汰) 1 2005食品卫生检验教案讲稿 2 2005最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贯彻实施手册 3 Catalysts for Fine Chemical Synthesis 4 FDA农药分析手册 5 FDA食品法规(2001版) 6 Food Additives Date Book 7 Food Outlook 英文版 8 HACCP原理与实施第二版 9 Instrumental Analysis 10 Molecular Components of Cells 11 WTO法律专题 12 安徽建筑工程学院大学物理实验精品课程 13 安徽建筑工程学院无机与分析化学精品课程 14 安徽科技学院精品课程 15 白兰地工艺学 16 包装技术课件 17 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实施手册 18 保健食品原料手册 19 贝类油脂化学与工艺学 20 病理学实验指导-大连医科大学 21 仓储与配送管理-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 22 长春工业大学精品课程 23 长春师范学院教学课件 24 长效酸奶技术 25 常见中毒急救手册 26 常用分子生物学软件中文说明 27 常用天然提取物质量标准参考手册2003 28 常用药物辅料手册 29 成都大学精品课程建设 30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精品课程 31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精品课程 32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方剂学精品课程 33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统计学精品课程 34 大连水产学院大学.物理精品课程 35 大连水产学院精品课程 36 大连水产学院水产动物生理学精品课程 37 大连水产学院水生生物学精品课程 38 大连水产学院养殖水环境化学精品课程 39 大学基础化学 40 大学物理 41 大学物理

功能性食品教学大纲

《功能性食品》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文):Functional Food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48 学分:3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对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科专业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食品专业方向学生的一门专业课。功能性食品被誉为“21 世纪的食品”,它是当今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的前沿学科,涉及到化学、生化、医学、药学、食品工程等众多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和发展,将前面所学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知识综合运用,利用我国食品资源、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和开发出保障人类健康的功能性食品,成为功能性食品研究、开发、管理、生产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1、系统地学习和理解与功能性食品科学相关的基础知识; 2、了解或掌握各类功能性因子或成分的生理功能; 3、了解各类功能性食品资源的特点; 4、了解或掌握各类功能性食品的作用机制; 5、理解和掌握功能性食品的设计原则; 6、了解我国各类功能性食品的评价方法; 7、为学生从事有关功能性食品的生产、科学研究和产品创新打下基础。 三、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功能性食品学,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综合科学,涉及功能性食品生物化学、营养学、生物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内容,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应用及市场状况。 (二)教学内容: 1.掌握功能性食品的概念或定义; 2.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演替过程; 3.了解功能性食品基本特征及分类; 4.了解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功能因子

《食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Food Analysis)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课程学时:32 课程学分:2 课程代码: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食品化学,仪器分析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食品分析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限定选修课程,是根据食品的特点,利用分析仪器和分析方法,对食品的品质和卫生进行分析检验的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 食品分析是研究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和食品安全的一门科学,任务是依据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运用各种科学技术,按照制订的技术标准,对食品工业生产中的物料(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以及成品、副产品等)主要成分及其含量和有关工艺参数及污染与残留物及掺假等指标进行检测。 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解析和在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方法考察、分析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以及实验技能和设计能力。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食品中一般成分分析为主,兼顾食品添加剂和有害物质分析。 本课程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食品分析检验的历史与发展方向。 2.理解食品分析检验在食品工业与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3.掌握食品分析检验的内容。 4.熟练掌握怎样选择一种食品分析检验的方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食品分析检验的性质、性质 第二节食品分析检验的内容 第三节食品分析检验的方法及其发展方向

第二章食品分析检验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食品分析检验的国内外标准与法规及其发展。 2.理解食品分析检验方法选择的重要性。 3.掌握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方法,会处理实验数据。 4.熟练掌握样品的概念,样品预处理的原理。 主要内容: 1 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 2 分析方法的选择 3 国内外食品分析标准简介 4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第三章水分的测定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水分测定的新方法及其发展。 2.理解食品中水分测定的重要性。 3.掌握重量法的原理及操作。 4.熟练掌握干燥法测定水分的原理及适用范围。 主要内容: 1 概述 2 水分的测定方法 第四章无机元素的测定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无机元素测定的新方法及其发展。 2.理解食品中无机元素测定的重要性。 3.掌握灰化方法,重量法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及操作。 4.熟练掌握几种重要矿物元素、限量元素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技术。主要内容:

功能性食品教学大纲教学教材

功能性食品教学大纲

《功能性食品》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文):Functional Food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48 学分:3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对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科专业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食品专业方向学生的一门专业课。功能性食品被誉为“21 世纪的食品”,它是当今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的前沿学科,涉及到化学、生化、医学、药学、食品工程等众多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和发展,将前面所学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知识综合运用,利用我国食品资源、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和开发出保障人类健康的功能性食品,成为功能性食品研究、开发、管理、生产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1、系统地学习和理解与功能性食品科学相关的基础知识; 2、了解或掌握各类功能性因子或成分的生理功能; 3、了解各类功能性食品资源的特点; 4、了解或掌握各类功能性食品的作用机制; 5、理解和掌握功能性食品的设计原则; 6、了解我国各类功能性食品的评价方法; 7、为学生从事有关功能性食品的生产、科学研究和产品创新打下基础。 三、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功能性食品学,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综合科学,涉及功能性食品生物化学、营养学、生物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内容,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应用及市场状况。 (二)教学内容: 1.掌握功能性食品的概念或定义; 2.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演替过程; 3.了解功能性食品基本特征及分类; 4.了解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0709《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108学时)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 0111009 2.课程名称:食品工艺学 3.学时/学分:108学时/6学分实训:2周/2学分 4.先修课程:食品生物化学、食品添加剂、食品微生物、食品营养与卫生等课程 5.面向对象: 07级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专科生 6.开课系(部):食品与化工系 7.教材、教学参考书: 教材:《食品工艺学》赵晋府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食品工艺学》夏文水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我院食品检验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及操作。 本课程为本专业学生将来从事食品科研、产品开发、工业生产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工作等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基本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七章,对不同章节的教学要求分别叙述如下: 第一章绪论(3学时) 教学内容: 1.食品加工、食品工艺学的概念 2.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3.食品工艺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食品加工、食品工艺学的概念

2.了解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及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食品的原料和材料(8学时) 教学内容: 1.植物性食品原料(果蔬、谷物)的组成成分及其对加工品质量的影响 2.动物性食品原料(肉、乳)的组成成分及其对加工品质量的影响 教学要求: 1.掌握植物性食品原料的组成成分及其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2.掌握动物性食品原料的组成成分及其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第三章罐藏食品工艺(12学时) 教学内容: 1.罐藏食品的发展与分类 2.罐藏食品的加工工艺流程,每道加工工序与罐藏食品质量的关系 3.各种果蔬类罐头和肉禽类罐头的加工工艺及其操作要点 教学要求: 1.了解罐藏食品的分类 2.掌握各种果蔬类罐头和肉禽类罐头的加工工艺及其操作要点 第四章软饮料工艺(12学时) 教学内容: 1.软饮料的概念和分类及其发展简史 2.软饮料用水、各种软饮料的配料、包装容器及材料等的具体要求 3.碳酸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4.果汁和蔬菜汁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各操作单元对本饮料的影响 教学要求: 1.掌握软饮料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各类软饮料用水的处理方法 3.掌握碳酸饮料及果蔬汁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第五章乳制品工艺(12学时) 教学内容:

(完整版)食品加工技术教学大纲

《食品加工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食品加工技术 学时:共72学时,理论课程46学时,实验课26个学时 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 教材和参考书:《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工艺学》 一、课程学时分配 理论课课时分配

实验课课时分配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了各类食品的加工技术和加工原理等方面的知识。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实训一体化的专业课,通过对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训技能练习,使学生在获得广泛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常见食品加工技术的基本专业技能,培养应用型的的食品专业技术人才。本课程共计72学时,其中理论讲授46学时,实验26时。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 使学生掌握食品加工基本技术和加工原理,在参教学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指导生产,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能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产品开发、资源利用、工程设计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食品生产与开发的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分析、果蔬贮藏与加工工艺、畜产品加工工艺、发酵食品工艺、焙烤制品工艺、饮料工艺、实习训练,等 就业面向:食品加工领域的生产与管理工作。

四、主要教学章节 绪论 一、食品加工概述 二、食品加工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项目一果蔬食品加工技术任务一罐制品加工技术 一、罐制品加工基本原理 二、罐藏容器 三、果蔬罐头加工技术 四、常见的质量问题与控制 专项实训一糖水桃罐头的制作 任务二干制品加工技术 一、干制品加工基本原理 二、干制方法与设备 三、干制技术 四、干制品的包装与贮藏 专项实训二干制胡萝卜粒的制作 任务三糖制品加工技术 一、糖制品加工基本原理 二、糖制品分类

食品营养学课程含试验内容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学》课程(含实验内容)教学大纲 四、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1学时) (1)食品营养学的研究内容(2)食品营养与食品加工(3)国内外的营养状况 (4)营养与膳食问题(5)我国食品营养工作的发展 第二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1学时) (1)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与吸收(2)脂类的消化与吸收(3)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 (4)维生素的消化与吸收(5)矿物质的消化与吸收(6)水的吸收(7)消化系统概况(8)营养素的体内运输(9)消化产物的排泄 第三章能量(2学时) (1)能量与能量单位(2)能值及其测定(3)影响人体能量需要的因素(4)能量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5)能量的供给与食物来源(6)基础代谢(7)人体能量消耗的测定方法(8)能量代谢失衡 第四章碳水化合物(2学时) (1)碳水化合物的功能(2)食品中重要的碳水化合物(3)食品加工对碳水化合物的影响(4)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5)碳水化合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6)功能性低聚糖第五章脂类(2学时) (1)脂类的功能(2)脂类的组成及其特征(3)脂肪在精练加工过程中的变化(4)脂类在食品加工、保藏中的营养问题(5)脂肪的营养评价(6)脂类的供给量和食物来源(7)脂肪在体内的动态变化(8)具有特殊功效的脂类(9)必需脂肪酸、磷脂(11)胆固醇的健康作用及其过量危害 第六章蛋白质和氨基酸(2学时) (1)蛋白质的组成和分类(2)蛋白质的功能(3)氨基酸与必须氨基酸(4)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5)蛋白质的互补作用(6)蛋白质和氨基酸在食品加工时的变化(7)蛋白质的摄取与食物来源(8)蛋白质在体内的动态变化(9)氮平衡(10)具有特殊功效的肽与氨基酸 第七章维生素(2学时) (1)维生素概述(2)水溶性维生素(3)脂溶性维生素(4)维生素在加工时损失的一般情况(5)维生素与健康 第八章矿物质(2学时) (1)矿物质概述(2)矿物质功能(3)食品的成酸与成碱作用(4)食品中的矿物质(5)食品加工对矿物质含量的影响(6)重要的矿物质元素(7)矿物质与健康 第九章水和膳食纤维(2学时) (1)水的功能(2)水的需要量及其来源(3)膳食纤维的主要成分(4)膳食纤维的作用(5)膳食纤维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6)膳食纤维的摄取与食物来源 第十章营养与膳食平衡(2学时)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发酵食品工艺学(Fermented Food Technology) 课程编号:FFT205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选修 总学时:44,其中(理论学时,20 ;实践学时:24 )学分:2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责任单位:生物食品学院 先修课程: 一、课程性质、目的 发酵食品工艺学是以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发酵基础为支撑,利用微生物细胞的特定性状,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食品、保健品或添加剂的一门科学技术。它不但是支撑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技术,同时也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手段。为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该课程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发酵食品工艺学》以发酵和酿造食品的工业化生产为主,注重现代生物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对各类产品的发酵、酿造技术和食品工业废弃物的生物学处理进行了论述,为学生从事该领域的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熟悉食品发酵与酿造的生产的一般过程,掌握发酵与酿造食品,如酒精发酵与酿酒、氨基酸与有机酸发酵、发酵豆制品、酶制剂等生产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了解食品发酵与酿造工业的发展状况及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情况。 二、课程主要知识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发酵食品的概念二、发酵食品的种类三、发酵食品的特点四、发酵食品的发展历史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发酵食品的概念、种类、特点及发展历史。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重点:发酵、发酵食品的概念 第二章发酵食品与微生物 第一节发酵食品与细菌 一、乳酸菌二、醋酸菌三、枯草杆菌四、棒杆菌 第二节发酵食品与酵母 一、酵母的繁殖方式二、酵母的糖代谢三、常见的酵母种类 第三节发酵食品与霉菌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食品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掌握发酵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的判别方法和用途,生产出优质发酵食品。 重点:发酵食品常用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

《食品分析与检测》教学大纲

《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0059 学时:68 学分:4 适用对象:食品类专业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 考核要求:理论考核和实验技能考核。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康臻主编——《食品分析与检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 张意静主编——《食品分析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 黄晓钰等主编——《食品化学综合实验》,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 周光理主编——《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汪浩明主编——《食品检验技术(感官评价部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是食品工程及相关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食品分析与检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知道食品一般成分的测定,食品添加剂的测定,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测定以及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本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开设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能够熟练掌握一门技术,为今后就业奠定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通过上述基本教学步骤,使学生能够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食品分析的基本方法、样品的制备方法及数据结果的处理; 2.掌握食品分析与检验相关仪器、设备的构造原理和操作技术。

3.掌握食品一般成分如水分、酸度、脂肪、蛋白质、还原糖及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方法。 4.了解食品添加剂及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原理。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1.基本内容 第一节食品分析的目的和任务 第二节食品分析的内容和范围 第三节食品分析检验的方法 第四节国内外食品分析检验技术发展动态与进展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食品分析的发展概况及食品分析在食品工业、技术监督中的重要性,明确食品分析的意义,食品分析的内容,掌握食品分析的任务。 3.教学重点难点: 食品分析检验的方法 4.教学建议: 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验设备的投入。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4302238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修读学期第五学期学分 2 学时32 课程英文名称Food Safety 适用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 先修课程微生物学A、食品工艺学、无机及分析化学A、食品化学、 仪器分析 二、课程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程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教育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食品安全的理论知识以及食品安全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毕业后能够具备从事食品安全的理论及动手能力。 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解析和在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方法考察、分析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以及实验技能和设计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 《食品安全学》课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必修课。 1. 了解食品安全知识,让学生来解释所涉及的各种食品的检查,以确定其是否适宜供人食用的成分。 2. 理解GMP、SSOP、IS22000等管理体系的构成和特点。理解食品安全检测的概念,理解色谱法、生物芯片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聚合酶链检测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3. 掌握掌握细菌、真菌、寄生虫、病毒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农药、兽药、食品添加剂、有机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植物性、动物性有毒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包装材料纸、金属、塑料、印油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概念,

熟悉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检测技术、管理方法和法律法规。 四、课程学时学分、教学要求及主要教学内容 (一)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 章节主要内容总学 时 学时分配 讲授实践 第1章绪论 2 2 0 第2章化学成分源食品安全问题 4 4 0 第3章生物源食品安全问题 4 4 0 第4章各类食品的安全与卫生 4 4 0 第5章公共健康与生物安全视野下的食品安全 4 4 0 第6章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产品 4 4 0 第7章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 4 4 0 第8章食品毒理学与安全性评价 2 2 0 第9章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体系 2 2 0 第10章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 2 2 0 (二) 课程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人类对食品安全性认识的过程; 2. 了解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 3. 了解世界和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4. 要求了解食品安全性检测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环境污染物与食品安全。 2. 教学难点:食品安全性检测方法。 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小组讨论。 教学主要内容: 1. 食品安全性的概述:食品安全的历史观;食品安全现代内涵;人类对食品安全性

《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食品工艺学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及代码:食品工艺学 07021309 英文名称: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课程学分与学时:3 学分/48学时(理论学时:32学时实验学时:16学时)先修课程:食品微生物或微生物、生物化学或食品化学。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食品工艺学是研究食品加工和保藏的一门科学,作为食品科学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和学位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探讨食品资源利用、原辅材料选择、保藏、加工、包装、运输以及上述因素对食品质量、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食品保藏和加工的专业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食品领域的专业课程或从事食品科研、产品开发、工业生产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组协作讨论设计实践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食品的加工概念 一.食物与食品 二.加工工艺 三.食品加工工业 第二节食品加工原料的特性和要求 一.食品原料主要组成 二.影响原料加工的因素 三.食品原料的储藏与保鲜 第三节食品的质量因素及其控制 一.食品的质量因素 二.变质的影响因素 三.食品保藏的原则 第四节食品工业的发展及其前景 第五节食品工艺学的主要研究范围内容

第二章食品的脱水加工 第一节食品干藏原理 一.水分活度对食品的影响 二.食品的干藏原理 第二节食品液体的浓缩 一.膜浓缩 二.蒸发浓缩 三.冷冻浓缩 四.浓缩对食品品质的影响以及合理浓缩途径的选择第三节干燥 一.食品干燥过程特性以及干燥机制 二.干燥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三.食品的干燥方法 四.干燥食品的贮藏 第三章食品的热加工和杀菌 第一节热加工原理 一.罐头食品的腐败及腐败菌 二.微生物的耐热性 三.酶的耐热性 四.热加工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五.热加工时间的推算 六.罐头食品的一般加工工艺流程 第二节热烫 一.热烫的目的和影响因素 二.热烫方法 第三节巴氏杀菌 一.巴氏杀菌的目的 二.包装产品的巴氏杀菌方法 三.未包装产品的巴氏杀菌方法 第四节商业杀菌工艺 一、包装食品的高温杀菌 二、超高温杀菌 三、微波杀菌 四、高压杀菌 五、其他杀菌方法 第四章食品的腌渍和烟熏保藏 第一节食品腌渍 一.腌渍过程的扩散和渗透 二.腌渍方法及有关因素的控制

《食品加工安全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加工安全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4301322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 修读学期第六学期学分 2 学时32课程英文名称Safety Control in Food Processing 适用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先修课程食品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学、食品工艺学、食 品安全学、食品添加剂 二、课程的地位及作用 食品加工安全控制是本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程,是食品生产及服务行业食品安全管理的关键,也是食品质量与安全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设能够使学生了解认识食品企业质量控制体系及其应用,能够让学生把诸如食品工厂设计、食品工艺学、食品安全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学、食品添加剂、食品毒理学与安全性评价等课程内容理论结合实际,切切实实地实践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安全控制问题,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的关键技术,为提高食品企业质量管理,解决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打好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习和掌握食品行业国际通行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各类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 2. 学会在现代食品加工企业中如何正确使用食品安全控制规则、标准和技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能力,以便发展食品工业,生产安全食品,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四、课程学时学分、教学要求及主要教学内容 (一)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

学时分配章节主要内容总学时 讲授实践第1章食品加工相关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3 3 0 第2章肉制品加工的安全控制 4 4 0 第3章乳制品加工的安全控制 4 4 0 第4章蛋制品加工的安全控制 3 3 0 第5章水产品加工的安全控制 3 3 0 第6章果蔬加工过程的安全控制 4 4 0 第7章饮料生产的安全控制 4 4 0 第8章粮食及其制品加工安全控制 4 4 0 第9章速冻食品加工的安全控制 3 3 0 (二) 课程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食品加工相关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HACCP原理,ISO 9001标准体系,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定义; 2. 学习实施HACCP的前提条件和步骤,ISO 22000:2005标准与HACCP系统的关系,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特点; 3. 掌握ISO 22000:2005标准的适用范围和实施标准的益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整合调整阶段的关键点及实施。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ISO 22000:2005标准与HACCP系统的关系。 2. 教学难点: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整合调整阶段的关键点及实施。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问答法。 教学主要内容: 1. HACCP原理简介; 2. 实施HACCP的前提条件和步骤; 3. ISO 22000:2005标准的主要目标; 4. 标准的适用范围; 5. 实施标准的益处; 6. 标准简介; 7. ISO 22000:2005标准与HACCP系统的关系; 8. ISO 9000标准体系; 9. ISO 9001标准体系;10.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标准的定义;11.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特点;12. 理想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功能性食品教学大纲

功能性食品》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文):Functional Food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 课) 学时:48 学分:3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对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科专业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食品专业方向学生的一门专业课。功能性食品被誉为“21 世纪的食 品” ,它是当今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的前沿学科,涉及到化学、生化、医学、药学、食品工程等众多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和发展,将前面所学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知识综合运用,利用我国食品资源、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和开发出保障人类健康的功能性食品,成为功能性食品研究、开发、管理、生产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1、系统地学习和理解与功能性食品科学相关的基础知识; 2、了解或掌握各类功能性因子或成分的生理功能; 3、了解各类功能性食品资源的特点; 4、了解或掌握各类功能性食品的作用机制; 5、理解和掌握功能性食品的设计原则; 6、了解我国各类功能性食品的评价方法;

7、为学生从事有关功能性食品的生产、科学研究和产品创新打下基础。 三、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功能性食品学,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综合科学,涉及功能性食品生物化学、营养学、生物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内容,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了解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应用及市场状况。 (二)教学内容: 1.掌握功能性食品的概念或定义; 2.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演替过程; 3.了解功能性食品基本特征及分类; 4.了解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功能因子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功能因子的概念(在功能性食品中起生理作用的成分。又叫生理活性成 分或有效成分); 2.了解功能因子的种类; 3.理解功能因子产生功能作用的原因及功能因子的构效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功能性碳水化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