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支气管哮喘

第七章 支气管哮喘
第七章 支气管哮喘

第七章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支气管哮喘如诊治不及时,随病程的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缩窄和气道重塑。而当哮喘得到控制后,多数患者很少出现哮喘发作,严重哮喘发作则更少见。来自全球哮喘负担的数据表明,尽管从患者和社会的角度来看,控制哮喘的花费似乎很高,但不正确的治疗可导致哮喘反复发作,治疗费用将会更高。因此,合理的防治至关重要。为此,世界各国的哮喘防治专家共同起草,并不断更新了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GINA目前已成为防治哮喘的重要指南。

[流行病学]

全球约有1.6亿患者。各国患病率不等,国际儿童哮喘和变应性疾病研究显示13~14岁儿童的哮喘患病率为0-30%,我国五大城市的资料显示同龄儿童的哮喘患病率为3%~5%。一般认为儿童患病率高于青壮年,老年人群的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成人男女患病率大致相同,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约40%的患者有家族史。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哮喘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患者个体过敏体质及外界环境的影响是发病的危险因素。哮喘与多基因遗传有关,同时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

许多调查资料表明,哮喘患者亲属患病率高于群体患病率,并且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其亲属患病率也越高。目前,哮喘的相关基因尚未完全明确,但有研究表明存在有与气道高反应性、IgE调节和特应性反应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在哮喘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环境因素中主要包括某些激发因素,如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二氧化硫、氨气等各种特异和非特异性吸入物;感染,如细菌、病毒、原虫、寄生虫等;食物,如鱼、虾、蟹、蛋类、牛奶等;药物,如普萘洛尔(心得安)、阿司匹林等;气候变化、运动、妊娠等都可能是哮喘的激发因素。

(二)发病机制

哮喘的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可概括为免疫-炎症反应、神经机制和气道高反应性及其相互作用。

1.免疫-炎症机制

免疫系统在功能上分为体液(抗体)介导的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均参与哮喘的发病。

(1)抗原通过抗原递呈细胞激活T细胞,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主要是Th2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IL)-4、IL-5、IL-10和IL-13等进一步激活B 淋巴细胞,后者合成特异性IgE,并结合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细胞表面的IgE受体。若变应原再次进入体内,可与结合在细胞的IgE 交联,使该细胞合成并释放多种活性介质导致平滑肌收缩、黏液分泌增加、血管通透性增高和炎症细胞浸润等。炎症细胞在介质的作用下又可分泌多种介质,使气道病变加重,炎症浸润增加,产生哮喘的临床症状,这是一个典型的变态反应过程。

根据变应原吸入后哮喘发生的时间,可分为速发型哮喘反应(IAR)、迟发型哮喘反应(LAR)和双相型哮喘反应(OAR)。IAR几乎在吸入变应原的同时立即发生反应,15~30分钟达高峰,2小时后逐渐恢复正常。LAR约6小时左右发病,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天。而且临床症状重,常呈持续性哮喘表现,肺功能损害严重而持久。LAR是由于气道慢性炎症反应的结果。

(2)活化的Th(主要是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以直接激活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肺泡巨噬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使之在气道浸润和聚集。这些细胞相互作用可以分泌出许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构成了一个与炎症细胞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使气道收缩,黏液分泌增加,血管渗出增多。根据介质产生的先后可分为快速释放性介质,如组胺;继发产生性介质,如前列腺素(PG)、白三烯(LT)、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等。

肥大细胞激活后,可释放出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F)、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NCF)、LT等介质。肺泡巨噬细胞激活后可释放血栓素(TX)、PG、PAF等介质。进一步加重气道高反应性和炎症。

(3)各种细胞因子及环境刺激因素亦可直接作用于气道上皮细胞,

后者分泌内皮素-1(ET-l)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并活化各种生长因子,特别是转移生长因子-β(TGPβ)。以上因子共同作用于上皮下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使之增殖而引起气道重塑。

(4)由气道上皮细胞、包括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黏附分子(AMS)可介导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白细胞由血管内转移至炎症部位,加重了气道炎症过程。

总之,哮喘的炎症反应是由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关系十分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

2.神经机制

神经因素也被认为是哮喘发病的重要环节。支气管受复杂的自主神经支配。除胆碱能神经、肾上腺素能神经外,还有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NANC)神经系统。支气管哮喘与β肾上腺素受体功能低下和迷走神经张力亢进有关,并可能存在有。一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反应性增加。NANC能释放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神经介质如血管活性肠肽(VIP)、一氧化氮(NO),及收缩支气管平滑肌的介质如P物质、神经激肽,两者平衡失调,则可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3.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

表现为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是哮喘患者发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普遍认为气道炎症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重要机制之一,当气道受到变应原或其他刺激后,由于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参与,气道上皮的损害和上皮下神经末梢的裸露等而导致气道高反应性。AHR常有家族倾向,受遗传

因素的影响。AHR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共同病理生理特征,然而出现AHR者并非都是支气管哮喘,如长期吸烟、接触臭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也可出现AHR。

有关哮喘发病机制总结于图2-7-1。

[病理]

疾病早期,因病理的可逆性,肉眼观解剖学上很少器质性改变。随着疾病发展,病理学变化逐渐明显。肉眼可见肺膨胀及肺气肿,肺柔软疏松有弹性,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内含有黏稠痰液及黏液栓。支气管壁增厚、黏膜肿胀充血形成皱襞,黏液栓塞局部可出现肺不张。显微镜下可见气道上皮下有肥大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浸润。气道黏膜下组织水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支气管内分泌物贮留,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纤毛上皮细胞脱落,基底膜露出,杯状细胞增殖及支气管分泌物增加等病理改变。若哮喘长期反复发作,表现为支气管平滑肌肌层肥厚,气道上皮细胞下纤维化、基底膜增厚等,致气道重构和周围肺组织对气道的支持作用消失。

[临床表现]

(一)症状

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严重者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发绀等,有时咳嗽可为唯一的症状(咳嗽变异型哮喘)。哮喘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至数天,用支气管舒张药或自行缓解。某些患者在缓解数小时后可再次发作。在夜间及凌晨发作和加重常是哮喘

的特征之一。有些青少年,其哮喘症状表现为运动时出现胸闷、咳嗽和呼吸困难(运动性哮喘)。

(二)体征

发作时胸部呈过度充气状态,有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但在轻度哮喘或非常严重哮喘发作,哮鸣音可不出现。心率增快、奇脉、胸腹反常运动和发绀常出现在严重哮喘患者中。非发作期体检可无异常。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痰液检查

如患者无痰咳出时可通过诱导痰方法进行检查。涂片在显微镜下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

2.呼吸功能检查

(1)通气功能检测:在哮喘发作时呈阻塞性通气功能改变,呼气流速指标均显著下降,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率(1秒钟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以及最高呼气流量(P EF)均减少。肺容量指标可见用力肺活量减少、残气量增加、功能残气量和肺总量增加,残气占肺总量百分比增高。缓解期上述通气功能指标可逐渐恢复。病变迁延、反复发作者,其通气功能可逐渐下降。(2)支气管激发试验(brorichial provocation test,BPT):用以测定气道反应性。常用吸入激发剂为乙酰甲胆碱、组胺、甘露糖醇等。吸入激发剂后其通气功能下降、气道阻力增加。运动亦可诱发气道痉挛,使通气功能下降。一般适用于通气功能在正常预计值的70%以上的患者。如FEV1下降≥20%,可

诊断为激发试验阳性。通过剂量反应曲线计算使FEV1下降20%的吸入药物累积剂量(PD20-FEV:)或累积浓度(PC20-FEV1),可对气道反应性增高的程度作出定量判断。

(3)支气管舒张试验(brorichial dilation test,BDT):用以测定气道可逆性。有效的支气管舒张药可使发作时的气道痉挛得到改善,肺功能指标好转。常用吸入型的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及异丙托溴铵等。舒张试验阳性诊断标准:①FEV1较用药前增加12%或以上,且其绝对值增加200ml或以上;②PEF较治疗前增加60L/min或增加≥20%。

(4)呼气峰流速(PEF)及其变异率测定:PEF可反映气道通气功能的变化。哮喘发作时PEF下降。此外,由于哮喘有通气功能时间节律变化的特点,常于夜间或凌晨发作或加重,使其通气功能下降。若24小时内PEF或昼夜PEF波动率≥20%,也符合气道可逆性改变的特点。

3.动脉血气分析

哮喘发作时由于气道阻塞且通气分布不均,通气/血流比值失衡,可致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02)增大;严重发作时可有缺氧,PaO2降低,由于过度通气可使PaCO2下降,pH上升,表现呼吸性碱中毒。若重症哮喘,病情进一步发展,气道阻塞严重,可有缺氧及CO2滞留,PaCO2上升,表现呼吸性酸中毒。若缺氧明显,可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4.胸部X线检查

早期在哮喘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通气状态;在缓解期多无明显异常。如并发呼吸道感染,可见肺纹理增加及炎性浸润

阴影。同时要注意肺不张、气胸或纵膈气肿等并发症的存在。

5.特异性变应原的检测

哮喘患者大多数伴有过敏体质,对众多的变应原和刺激物敏感。测定变应性指标结合病史有助于对患者的病因诊断和脱离致敏因素的接触。

(1)体外检测:可检测患者的特异性IgE,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清特异性IgE可较正常人明显增高。

(2)在体试验:①皮肤过敏原测试:用于指导避免过敏原接触和脱敏治疗,临床较为常用。需根据病史和当地生活环境选择可疑的过敏原进行检查,可通过皮肤点刺等方法进行,皮试阳性提示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②吸入过敏原测试:验证过敏原吸入引起的哮喘发作,因过敏原制作较为困难,且该检验有一定的危险性,目前临床应用较少。在体试验应尽量防止发生过敏反应。

[诊断]

(一)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有下列三

项中至少一项阳性: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③昼夜PEF变异率≥20%。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二)支气管哮喘的分期及控制水平分级

支气管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非急性发作期。

1.急性发作期

是指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症状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所致。哮喘急性发作时其程度轻重不一,病情加重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故应对病情作出正确评估,以便给予及时有效的紧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时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4级,见表2-7-1。

表2-7-1哮喘急性发作的病情严重度的分级

2.非急性发作期(亦称慢性持续期)

许多哮喘患者即使没有急性发作,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有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咳嗽、胸闷等),肺通气功能下降。过去曾以患者白天、夜间哮喘发作的频度和肺功能测定指标为依据,将非急性发作期的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间歇性、轻度持续、中度持续和重度持续4级,目前则认为长期评估哮喘的控制水平是更为可靠和有用的严重性评估方法,对哮喘的评估和治疗的指导意义更大。哮喘控制水平分为控制、部分控制和未控制3个等级,每个等级的具体指标见表2-7-2。

[鉴别诊断]

(一)左心衰竭引起的喘息样呼吸困难

过去称为心源性哮喘,发作时的症状与哮喘相似,但其发病机制与病变本质则与支气管哮喘截然不同,为避免混淆,目前已不再使用“心源性哮喘”一词。患者多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和二尖瓣狭窄等病史和体征。阵发性咳嗽,常咳出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可闻及广泛的湿啰音和哮鸣音,左心界扩大,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及奔马律。病情许可作胸部X线检查时,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征,有助于鉴别。若一时难以鉴别,可雾化吸入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或静脉注射氨茶碱缓解症状后,进一步检查,忌用肾上腺素或吗啡,以免造成危险。

表2-7-2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控制水平的分级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多见于中老年人,有慢性咳嗽史,喘息长年存在,有加重期。患者多有长期吸烟或接触有害气体的病史。有肺气肿体征,两肺或可闻及湿啰音。但临床上严格将COPD和哮喘区分有时十分困难,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入激素作治疗性试验可能有所帮助。COPD也可与哮喘合并同时存在。

(三)上气道阻塞

可见于中央型支气管肺癌、气管支气管结核、复发性多软骨炎等气道疾病或异物气管吸入,导致支气管狭窄或伴发感染时,可出现喘鸣或类似哮喘样呼吸困难、肺部可闻及哮鸣音。但根据临床病史,特

别是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以及痰液细胞学或细菌学检查,胸部X线摄片、CT或MRI检查或支气管镜检查等,常可明确诊断。

(四)变态反应性肺浸润

见于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浸润、多源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等。致病原为寄生虫、原虫、花粉、化学药品、职业粉尘等,多有接触史,症状较轻,患者常有发热,胸部X线检查可见多发性、此起彼伏的淡薄斑片浸润阴影,可自行消失或再发。肺组织活检也有助于鉴别。

[并发症]

发作时可并发气胸、纵膈气肿、肺不张;长期反复发作和感染或并发慢支、肺气肿、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和肺源性心脏病。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但长期规范化治疗可使哮喘症状能得到控制,减少复发乃至不发作。长期使用最少量或不用药物能使患者活动不受限制,并能与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

(一)脱离变应原

部分患者能找到引起哮喘发作的变应原或其他非特异刺激因素,立即使患者脱离变应原的接触是防治哮喘最有效的方法。

(二)药物治疗

治疗哮喘药物主要分为两类

1.缓解哮喘发作

此类药物主要作用为舒张支气管,故也称支气管舒张药。(1)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简称β2激动剂):β2激动剂主要通过激动呼吸道的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增加,游离Ca2+减少,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是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常用的短效β受体激动剂有沙丁胺醇(salbutamol)、特布他林(terbutaline)和非诺特罗(fenoterol),作用时间约为4~6小时。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有福莫特罗(formoterd)、沙美特罗(Salmaterol)及丙卡特罗(procaterol),作用时间为10~12小时。长效β2激动剂尚具有一定的抗气道炎症,增强黏液一纤毛运输功能的作用。不主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单独使用,须与吸入激素联合应用。但福莫特罗可作为应急缓解气道痉挛的药物。肾上腺素、麻黄碱和异丙肾上腺素,因其心血管副作用多而已被高选择性的β2激动剂所代替。

用药方法可采用吸入,包括定量气雾剂(MDI)吸入、干粉吸入、持续雾化吸入等,也可采用口服或静脉注射。首选吸入法,因药物吸入气道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局部浓度高且作用迅速,所用剂量较小,全身性不良反应少。常用剂量为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MDI,每喷100μg,每天3~4次,每次1~2喷。通常5~10分钟即可见效,可维持4~6小时。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如福莫特罗4.5μg,每天2次,每次一喷,可维持12小时。应教会患者正确掌握MDI吸入方法。儿童或重症患者可在MDI上加贮雾瓶(spacer),雾化释出的药物在瓶中停留数秒,患者可从容吸入,并可减少雾滴在口咽部沉积引起刺激。干粉吸入方法较易掌握。持续雾化吸入多用于重症和儿童患者,使用方法简单,易于

配合。如沙丁胺醇5mg稀释在5~20ml溶液中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一般口服用法为2.4~2.50g,每日3次,15~30分钟起效,但心悸、骨骼肌震颤等不良反应较多。β2激动剂的缓释型及控制型制剂疗效维持时间较长,用于防治反复发作性哮喘和夜间哮喘。注射用药,用于严重哮喘。一般每次用量为沙丁胺醇0.5mg,滴速2~4μg/min,易引起心悸,只在其他疗法无效时使用。

(2)抗胆碱药:吸入抗胆碱药如异丙托溴铵(ipratropine bromide),为胆碱能受体(M受体)拮抗剂,可以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兴奋性而起舒张支气管作用,并有减少痰液分泌的作用。与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有协同作用,尤其适用于夜间哮喘及多痰的患者。可用MDI,每日3次,每次25~75μg或用l0。一1 50μg/ml的溶液持续雾化吸入。约10分钟起效,维持4~6小时。不良反应少,少数患者有日苦或口干感。

近年发展的选择性M,、M3受体拮抗剂如泰乌托品(曝托澳钱tiotropiumb:。mide)作用更强,持续时间更久(可达24小时)、不良反应更少。

(3)茶碱类:茶碱类除能抑制磷酸二酶酶,提高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浓度外,还能拮抗腺苷受体;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强呼吸肌的收缩;增强气逆纤毛清除功能和抗炎作用。是目前治疗哮喘的有效药物。茶碱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具有协同作用。

口服给药:包括氨茶碱和控(缓)释茶碱,后者且因其昼夜血药浓度平稳,不良反应较少,且可维持较好的治疗浓度,平喘作用可维持12~

24小时,可用于控制夜间哮喘。

一般剂量每日6~10mg/kg,用于轻一中度哮喘。静脉注射氨茶碱首次剂量为4~6mg/kg,注射速度不宜超过0.25mg/(kg.min),静脉滴注维持量为0.6-0.8mg/(kg.h)。日注射量一般不超过1.0g。静脉给药主要应用于重、危症哮喘。

茶碱的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心血管症状(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及尿多,偶可兴奋呼吸中枢,严重者可引起抽搐乃至死亡。最好在用药中监测血浆氨茶碱浓度,其安全有效浓度为6~15μg/。l。发热、妊娠、小儿或老年,患有肝、心、肾功能障碍及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尤须慎用。合用西咪替丁(甲氰咪狐)、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药物等可影响茶碱代谢而使其排泄减慢,应减少用药量。

2.控制或预防哮喘发作

此类药物主要治疗哮喘的气道炎症,亦称抗炎药。(l)糖皮质激素:由于哮喘的病理基础是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糖皮质激素是当前控制哮喘发作最有效的药物。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增强平滑肌细胞月2受体的反应性。可分为吸入、口服和静脉用药。

吸入治疗是目前推荐长期抗炎治疗哮喘的最常用方法。常用吸入药物有倍氯米松(bedomethasone,BDP)、布地奈德(budesonide)、氟替卡松(fluticasone)、莫米松(momethasone)等,后二者生物活性更强,作用更持久。通常需规律吸入一周以上方能生效。根据哮喘病情,吸入剂

量(BDP或等效量其他皮质激素)在轻度持续者一般200~500μg/d,中度持续者一般500~1000μg/d,重度持续者一般>1000μg/d(不宜超过2000μg /d)(氟替卡松剂量减半)。吸入治疗药物全身性不良反应少,少数患者可引起口咽念珠菌感染、声音嘶哑或呼吸道不适,吸药后用清水漱口可减轻局部反应和胃肠吸收。长期使用较大剂量(>1000μg/d)者应注意预防全身性不良反应,如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骨质疏松等。为减少吸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可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控释茶碱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合使用。

口服剂:有泼尼松(强的松)、泼尼松龙(强的松龙)。用于吸入糖皮质激素无效或需要短期加强的患者。起始30~60mg/d,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至≤10mg/d。然后停用,或改用吸入剂。

静脉用药:重度或严重哮喘发作时应及早应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注射后4~6小时起作用,常用量100~400mg/d,或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80~160mg/d起效时间更短(2~4小时)。地塞米松因在体内半衰期较长、不良反应较多,宜慎用,一般10~30mg/d。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然后改口服和吸入制剂维持。

(2)LT调节剂:通过调节LT的生物活性而发挥抗炎作用,同时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可以作为轻度哮喘的一种控制药物的选择。常用半胱氨酰LT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montelukast)10mg、每天1次。或扎鲁司特(zafirlukast)20mg、每日2次,不良反应通常较轻微,主要是胃肠道症状,少数有皮疹、血管性水肿、转氨酶升高,停药后可恢复正常。

(3)其他药物:酮替酚(ketotifen)和新一代组胺H1受体拮抗剂阿司咪唑、曲尼斯特、氯雷他定在轻症哮喘和季节性哮喘有一定效果,也可与β2受体激动剂联合用药。

(三)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急性发作的治疗目的是尽快缓解气道阻塞,纠正低氧血症,恢复肺功能,预防进一步恶化或再次发作,防止并发症。一般根据病情的分度进行综合性治疗。

1.轻度

每日定时吸入糖皮质激素(200~500μg BDP);出现症状时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可间断吸入。效果不佳时可加用口服β2受体激动剂控释片或小量茶碱控释片(200mg/d),或加用抗胆碱药如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吸入。

2.中度

吸入剂量一般为每日500~1000μg BDP;规则吸入β2激动剂或联合抗胆碱药吸入或口服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亦可加用口服LT拮抗剂,若不能缓解,可持续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或联合用抗胆碱药吸入),或口服糖皮质激素(<60mg/d)。必要时可用氨茶碱静脉注射。

3.重度至危重度

持续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或合并抗胆碱药;或静脉滴注氨茶碱或沙丁胺醇。加用口服LT拮抗剂。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如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或甲泼尼龙或地塞米松(剂量见前)。待病情得到控制和缓解后(一般3~5天),改为口服给药。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

碱失衡,当pH值<7.20时,且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时,应适当补碱;可给予氧疗,如病情恶化缺氧不能纠正时,进行无创通气或插管机械通气。若并发气胸,在胸腔引流气体下仍可机械通气。此外应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等。

(四)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一般哮喘经过急性期治疗症状得到控制,但哮喘的慢性炎症病理生理改变仍然存在,因此,必须制定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根据哮喘的控制水平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表2-7-3)。

表2-7-3哮喘的治疗方案

对哮喘患者进行哮喘知识教育和控制环境、避免诱发因素贯穿于整个治疗阶段。对于大多数未经治疗的持续性哮喘患者,初始治疗应从第2级治疗方案开始,如果初始评估提示哮喘处于严重未控制,治疗应从第3级方案开始。从第2步到第5步的治疗方案中都有不同的哮喘控制药物可供选择。而在每一步中缓解药物都应该按需使用,以迅速缓解哮喘症状。

其他可供选择的缓解用药包括:吸入型抗胆碱能药物、短效或长效口服β2激动剂、短效茶碱等。除非规律地联合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否则不建议规律使用短效和长效β受体激动剂。

由于哮喘的复发性以及多变性,需不断评估哮喘的控制水平,治疗力法则依据控制水平进行调整。如果目前的治疗方案不能够使哮喘得到控制,治疗方案应该升级直至达到哮喘控制为止。当哮喘控制维持至少3个月后,治疗方案可以降级。通常情况下,患者在初诊后1~

3个月回访,以后每3个月随访一次。如出现哮喘发作时,应在2周至1个月内进行回访。对大多数控制剂来说,最大的治疗效果可能要在3到4个月后才能显现,只有在这种治疗策略维持3到4个月后,仍未达到哮喘控制,才考虑增加剂量。对所有达到控制的患者,必须通过常规跟踪及阶段性地减少剂量来寻求最小控制剂量。大多数患者可以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但一部分难治性哮喘患者可能无法达成同样水平的控制。

以上方案为基本原则,但必须个体化,联合应用,以最小量、最简单的联合,副作用最少,达到最佳控制症状为原则。

(五)免疫疗法

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前者又称脱敏疗法(或称减敏疗法)。由于有60%的哮喘发病与特异性变应原有关:采用特异性变应原(如螨、花粉、猫毛等)作定期反复皮下注射,剂量由低至高,以产生免疫耐受性,使患者脱(减)敏。例如采用标化质量(standard quality,SQ)单位的变应原疫苗,起始浓度为1OO SQ-U/ml,每周皮下注射一次,15周达到维持量,治疗1~2年,若治疗反应良好,可坚持3~5年。脱敏治疗的局部反应发生率约5%~30%(皮肤红肿、风团、瘙痒等),全身反应包括荨麻疹、结膜炎/鼻炎、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以及过敏性休克等,有个别报道死亡者(死亡率1/10万以下),因而脱敏治疗需要在有抢救措施的医院进行。

除常规的脱敏疗法外,季节前免疫法,对于一些季节性发作的哮喘患者(多为花粉致敏),可在发病季节前3~4个月开始治疗,除皮下

注射以外,目前己发展了口服或舌下(变应原)免疫疗法,但尚不成熟。

非特异性疗法,如注射卡介苗、转移因子、疫苗等生物制品抑制变应原反应的过程,有一定辅助的疗效。目前采用基因工程制备的人工重组IgE单克隆抗体治疗中、重度变应性哮喘,已取得较好效果。

[哮喘的教育与管理]

哮喘患者的教育与管理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在医生指导下患者要学会自我管理、学会控制病情。应为每个初诊哮喘患者制定防治计划,应使患者了解或掌握以下内容:

①相信通过长期、适当、充分的治疗,完全可以有效地控制哮喘发作;

②了解哮喘的激发因素,结合每个人具体情况,找出各自的促激发因素,以及避免诱因的方法;③简单了解哮喘的本质和发病机制;④熟悉哮喘发作先兆表现及相应处理办法;⑤学会在家中自行监测病情变化,并进行评定,重点掌握峰流速仪的使用方法,有条件的应记录哮喘日记;⑥学会哮喘发作时进行简单的紧急自我处理方法;⑦了解常用平喘药物的作用、正确用量、用法、不良反应;⑧掌握正确的吸入技术(MDI或spacer用法);⑨知道什么情况下应去医院就诊;⑩与医生共同制定出防止复发,保持长期稳定的方案。

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对患者进行长期系统管理,包括鼓励哮喘患者与医护人员建立伙伴关系,通过规律的肺功能监测(包括PEF)客观地评价哮喘发作的程度,避免和控制哮喘激发因素,减少复发,制定哮喘长期管理的用药计划,制定发作期处理方案和长期定期随访保健,改善患者的依从性,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修订防治计

划。

[预后]

哮喘的转归和预后因人而异,与正确的治疗方案关系密切。儿童哮喘通过积极而规范的治疗,临床控制率可达95%。轻症容易恢复;病情重,气道反应性增高明显,或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不易控制。若长期发作而并发COPD、肺源性心脏病者,预后不良。

(钟南山)

重症哮喘题库1-1-8

重症哮喘题库1-1-8

问题: [单选,A1型题]以下是重症型哮喘的临床表现,但除外() A.呼吸困难,可出现胸腹矛盾运动,三凹征 B.呼吸困难,常端坐呼吸、大汗淋漓 C.呼吸频率大于30分钟 D.脉率110分钟、常有交替脉 E.脉率120/分钟、常有奇脉 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时,患者休息状态下也存在呼吸困难,端坐呼吸;说话受限,只能说字,不能成句。常有烦躁、焦虑,发绀、大汗淋漓。呼吸频率常30分钟,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双肺满布响亮的哮鸣音,脉率120分钟。常有奇脉。PEFR或FEV150%正常预计值或本人平时最高值,或100L 分钟或疗效2小时。PEF昼夜变异率30%。吸入空气情况 下,PaCO245mmHg,PaO250mmHg,SaO291%~92%、pH降低。除上述重度哮喘的表现外,危重哮喘(重症哮喘)患者还表现为:严重呼吸困难,呼吸浅快,常被迫端坐,甚至出现胸腹矛盾运动或三凹征;不能讲话,嗜睡或意识模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沉默肺);心动徐缓、奇脉;动脉血气表现为严重低氧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患者呼吸可能很快停止,于数分钟内死亡。重症哮喘时脉率120/分钟、常有奇脉,但不会出现交替脉。故答案选择D。

问题: [单选,A1型题]以下患者体征中,符合重型哮喘的表现为() A.呼吸困难,一般伴有出现潮式呼吸 B.端坐呼吸、存在哮鸣音甚至沉默肺 C.呼吸频率大于25分钟 D.脉率110分钟、常有交替脉 E.意识清晰、语言流畅

问题: [单选,A1型题]心源性哮喘与支气管哮喘不同点在于() A.慢性、阵发性、季节性发作史 B.呼气性呼吸困难 C.肺部听诊哮鸣音 D.心脏无特殊体征 E.咳粉红色泡沫痰 心源性哮喘与支气管哮喘的不同点是前者咳粉红色泡沫痰,因为心源性哮喘是急性肺水肿,粉红泡沫痰是其典型特征。两者均可呈慢性、阵发性、季节性发作,均呈呼气性呼吸困难,肺部均闻及哮鸣音。并非瓣膜病或非先天性心脏病时,心源性哮喘也无心脏特殊本征。故答案选择E。 (辽宁11选5 https://www.360docs.net/doc/2618601220.html,)

支气管哮喘试题

支气管哮喘复习题 一、选择题 1、诊断支气管哮喘的主要依据是: A、反复发作的呼吸困难伴哮鸣音 B、血中嗜酸性细胞增高 C、气道激发试验阳性 D、皮肤敏感试验阳性 2、参与速发型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免疫细胞为: A、血小板 B、肥大细胞 C、T淋巴细胞 D、巨噬细胞 3、支气管哮喘典型的临床表现: A、反复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B、胸闷 C、干咳 D、胸痛 4、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病人血气分析二氧化碳分压增高提示: A、病情好转 B、出现呼碱 C、病情恶化 D、没有临床意义 5、关于外源性哮喘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有已知的过敏原 B、常在童年、青少年发病 C、多有家族过敏史 D、为?型变态反应 E、多由体内感染灶引起 6、支气管哮喘发作时不会出现: A、FEV1/FVC%下降 B、MMFR降低 C、RV、FRC增加 D、RV/TLC%增加 E、PEF增加 7、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哮喘的机制,下列哪项不正确: A、抑制炎症反应 B、减少组胺合成 C、增加β受体和PGE受体的数量 D、抑制磷脂酶A2,阻止LTS、PGS、TX和PAF的合成 E、抑制胆碱能受体 8、某患者近年来反复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被迫坐起,坐起后呼吸困难减轻,其最大可能诊断: A、心源性哮喘 B、支气管肺癌 C、慢性支气管炎 D、变态反应性肺浸润 9、女性,35岁,哮喘急性发作时体检发现过度充气体征,与肺气肿十分相似,此时最好的 鉴别方法是: A、拍摄胸片 B、测定RV、TLC,计算RV/TLC% C、高分辨CT D、经皮肺活检 E、给予舒张气道药物,待呼吸困难缓解后再拍胸片,测定RV、TLC 10、男性,35岁,中度哮喘患者,就诊时下述指标对于判断哮喘程度更为准确的是: A、心率加快,110次/分 B、房性早搏2次/分 C、血压升高148/90mmHg D、奇脉 E、房室传导阻滞 11、女性,20岁,反复发作性喘息10年,多于夏季发作。3天前闻油漆味后出现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吸入B2受体激动剂呼吸困难不能缓解来就诊。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为了客观地评价此患者的病情,最简单和客观的检查方法是: A、拍胸片 B、测定峰流速 C、测定最大通气量D动脉血气分析E、心电图 12、男性,20岁,既往有支气管哮喘史,突然发生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大汗,持续5小 时,静点氨茶碱不能缓解来诊。查体:BP16/10.67Kpa(120/80mmHg),心率130次/分。双肺布满哮鸣音。紧急处理应选择: A、大剂量青霉素静脉滴注 B、吗啡皮下注射 C、静推呋塞米 D、静点甲基泼尼松龙 E、静推毛花甙丙 13、女性,25岁,反复哮喘发作10余年,平时常有夜间憋醒,肺内有哮鸣音存在。此次因 重度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治疗,好转出院时医生嘱长期应用抗哮喘药物,应选择以下哪一种? A、口服抗生素 B、泼尼松 C、口服氨茶碱

小儿哮喘持续状态的诊治

哮喘持续状态或称哮喘危重状态诊断, 系指哮喘急性严重发作, 经及时合理一般剂量的β2 受体激动剂和氨茶碱不见缓解, 病情持续发展者。属于哮喘重度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关于哮喘持续时间, 以往规定> 12- 24 小时, 有争议。儿童哮喘持续状态的诊断不以持续时间为准。哮喘持续状态常常出现在致敏原或其他致喘因素持续存在、气道感染、脱水、广泛气道阻塞、皮质激素依赖、情绪过分紧张、β2 受体下调等情况下发生。哮喘持续状态临床指标: ①精神、神志: 焦虑, 烦躁不安、恐惧、谵妄、进而嗜睡、意识模糊、语音低微、不能说话; ②喘憋、端坐、抬肩、盗汗、高音调喘鸣音, 进而呼吸微弱、沉静、紫绀加重、面白、肢凉, 胸腹矛盾运动; ③心率增快→缓慢、不齐→停搏;④PEF( 最大呼气流量)< 100 L/ min, 若< 40 L/ min, 为严重衰竭指征;⑤ PaCO2> 0.67kPa。治疗方法! 1控制感染! 1.1抗感染是治疗哮喘持续状态的首要步骤, 可静脉给适当的抗生素, 最好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给药, 无条件做药敏试验的可给青霉素及病毒哩, 青霉素的剂量是120-240万u/次, 每日二次病毒咗剂量是10-15mg/公斤/日。 1.2补液, 补液可纠正脱水酸中毒, 失水可使疾粘稠形成痰栓阻塞小支气管加重呼吸困难。故补液可纠正失水, 对祛痰平喘很重要。为哮喘持续状态下最有效的祛痰方法。根据患儿失水程度按5-100ml/Kg/日用. 1/3-1/5含钠液, 纠正呼吸性酸中毒以改善通气功能来纠正。有代谢性酸中毒者用5%碳酸氢钠2-4ml/公斤, 稀释成等渗液后静脉滴入。待哮喘缓解能进食停止输液, 抗生素改用肌注或者停用。 2支气管扩张剂的应用! 2.1 氨茶硷! 可扩张大小支气管改善粘膜纤毛清除功能, 增强隔肌和其他呼吸肌收缩力, 增强肺及体循环加速钙外流, 防止CA 2+跨膜内流使细胞内CA 2+水平降低, 平滑肌松驰改善通气, 剂量为2-4ml/次加入10%葡萄糖30-50ml缓慢推入,病情好转改口服给药, 因氨茶碱半衰期短, 服药问隔勿超过6 小时, 若在6 小时内用过氨茶硷其开始剂量应减量, 必须注意服用氨茶硷期间不要同时口服复方新诺明, 有文献报导复方新诺明能引起氨茶硷血药浓度增高, 上升可达1倍以上。其机理可能是复方新诺明与氨茶硷竞争性地与蛋白结合有关。

哮喘持续状态与急救

哮喘持续状态与急救 哮喘持续状态或称哮喘危重状态,为哮喘急性严重发作,经合理应用拟交感神经药物和茶碱类药物仍不见缓解,病情进行性加重,可发生至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是临床呼吸道急诊。 [病因和发病机理] 病因 (一)呼吸道感染 SA发作的重要因素是感染,气道敏感性增高,迷走神经感受器释放介质,且β/α受体比值降低,管腔痉挛加重,且痰栓致继发感染,哮喘难以缓解。显性失水增加;常伴大汗;饮水过少,茶碱应用利尿丢失水分等。 (二)酸碱平衡失调气道阻塞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呼酸、代酸,对支扩剂疗效差,加重管腔痉挛。 (三)其他过敏原持续存在;肾上腺皮质激素、支扩药用药不当;肾上腺皮质皮质功能不全。 二、发病机理 SA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三大系统:呼吸、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明显的功能障碍。 三、[临床表现] 一、呼吸衰竭 喘鸣、呼吸困难和通气严重受限是主要表现:呼吸无力,胸廓过度充

气,辅助肌呼吸,哮鸣音减弱或消失,全身呈衰竭状态,血气分析呈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呼酸和代酸。 二、心血管系统 心率加快或减慢,低血容量变化和肺水肿,奇脉;心电图示心动过速,心律失常,严重者心肌缺血。 三、中枢神经系统 神情惊慌、烦躁、意识障碍、甚至抽搐、昏迷。 病危指征:1.神志不清;2.明显脱水;3.严重三凹征;4.哮鸣音和呼吸音减弱或消失;5.血压明显下降;6.吸入40%氧仍有紫绀;7.血PH <7.25,呈现低氧血症,CO2潴留;8.PEF<33%正常预计值;9.对吸入β2激动剂无反应。 四、并发症 (一)呼吸骤停、猝死。 (二)气胸、纵隔气肿。 (三)肺不张、肺气肿、继发感染性肺炎。 (四)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甚至出现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五、导致SA的危险因素与死亡关系 (一)对哮喘治疗药物依从性差,不按医嘱用药; (二)对急性发作的严重度估计不足,注意间隙发作的患者,均可发生SA; (三)过度依赖β2受体激动剂或使用β2受体阻滞剂和激素以来的慢性哮喘。

支气管哮喘教学大纲

支气管哮喘概述 教学要求 一、熟悉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二、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类型、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发症 三、掌握本病的防治方法,重点为发作期的治疗。 一、特征: (一)病理特征:一种气道的慢性炎症,主要有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细胞参与,在受到激发因子刺激时具有气道高反应性(BHR)。 (二)临床特征: 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发或治疗后缓解。 二、病因及机制: 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主要病因有过敏、感染、食物、药物、气候变化、运动等。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可概括为免疫-炎症反应、神经机制和气道高反应性及相互作用。 三、临床表现: (一)典型症状:诱因;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或胸闷;可伴咳嗽、咳痰。 (二)体征:广泛哮鸣音、呼气时间延长、肺过度充气体征。严重者心率增快、奇脉、胸腹反常呼吸(示膈肌疲劳)、紫绀。 (三)不典型表现:久治不愈的咳嗽(干咳)、肺部未闻哮鸣音(原因?)。 四、有关检查:

1、肺功能检查:可了解病情程度和观察治疗效果。必要时作气道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呼气峰流速。 2、血气分析:呼吸衰竭判断。 3、胸片检查:排除其它疾病,有无并发气胸。 4、变应原检测:结合病史有助于对患者的病因诊断和脱离致敏因素的接触。 5、其它:如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痰检等。 五、诊断: 1.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 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 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 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有下列三项中至少一项阳性: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 ml; 3)昼夜PEF变异率≥20 %。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病情评价: 1、非急性发作时:根据发作频率、药物治疗来分。 2、急性发作时:依发作时症状、体征和有关检查来分,尤其是重度和危重者。

重度哮喘发作的定义

根据GINA和我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哮喘急性发作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型4级。见表1。 表1 哮喘急性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 (一)重度哮喘发作:患者休息状态下也存在呼吸困难,端坐呼吸;说话受限,只能说字,不能成句。常有烦躁、焦虑、紫绀、大汗淋漓。呼吸频率常>30次/min,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双肺满布响亮的哮鸣音,脉率>110 次/min。常有奇脉。使用?2-激动剂后PEFR或FEV1<50%正常预计值或本人平时最高值,或<100L/min,或疗效<2小时。PEF昼夜变异率>30%。吸入空气情况下,PaCO2>45mmHg,PaO2<50mmHg,SaO2<91–92%,pH降低。 (二)危重哮喘发作:又称为致死性哮喘,除上述重度哮喘的表现外,患者常不能讲话,嗜睡或意识模糊,呼吸浅快,胸腹矛盾运动,三凹征,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沉默肺),心动徐缓,动脉血气表现为严重低氧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提示危险征兆,患者呼吸可能很快停止,于数分钟内死亡。原因可能为广泛痰栓阻塞气道,呼吸肌疲劳衰竭,或并发张力性气胸、纵隔气肿。总体上根据其临床特点,危重哮喘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表2)。 1.缓发持续型(致死哮喘I型)此型多见于女性,约占致死性哮喘的80%~85%。患者症状控制不理想,常反复发作,或长时间处于哮喘持续状态不能缓解,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病情进行性加重,在几天甚至几周内恶化,以迟发性炎症反应为主,病理改变为气道上皮剥脱,粘膜水肿、肥厚,粘膜下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粘液栓堵塞。 2.突发急进型(致死哮喘II型)此型较少见,主要发生在青壮年,尤其是男性病人。病情突然发作或加重,若治疗不及时,可于短时间内(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内)迅速死亡,故也称

支气管哮喘历年真题

A,反复发作性咳嗽、喘息,经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后难以缓解 B.反复发作性咳嗽、咳痰、喘息,经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后可缓解 C.反复发作性咳嗽、喘息,经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后可缓解或自行缓解 D.反复发作咳嗽、咳痰、喘息,经支气管扩张剂和抗生素治疗后方可缓解 E.反复发作性咳嗽、咳痰、喘息,经支气管扩张剂和抗生素治疗后仍难缓解 C zy2005-2-047关于支气管哮喘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 A.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喘息、吸气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多数患者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 B.支气管哮喘是支气管粘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反复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多数患者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 C.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反复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多数患者虽经治疗仍不能缓解 D.支气管哮喘是支气管粘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反复喘息、吸气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多数患者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 E.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多数患者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 E l2005-1-058支气管哮喘发病的最主要临床特点是 A.反复发作性咳嗽、喘息,经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后难以缓解 B.反复发作性咳嗽、咳痰、喘息,经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后可缓解 C.反复发作性咳嗽、喘息,经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后可缓解或自行缓解 D.反复发作性咳嗽、咳痰、喘息,经支气管扩张剂和抗生素治疗后方可缓解 E.反复发作性咳嗽、咳痰、喘息,经支气管扩张剂和抗生素治疗后仍难缓解 C zl1999-2-029.引起支气管哮喘发作和反复发作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遗传因素 B.支气管粘膜下迷走神经感受器敏感 C.β受体功能低下 D.气道变应性炎症

《内科学》第9版-呼吸系统疾病第四章支气管哮喘

目录hxxt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

顼?土 ?:貧? . 电:牛―礴”潛貝倒器揪冠舞塾珞 :责峰 ?宀' ^kkyx2OI8 第四章支气管哮喘 ^kkyx2018 支气管哮喘 ( bronchial asthma ) 简称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 性 疾病。主要特征包括气道慢性炎症,气道对多种刺激因素呈现的高反应性 , 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 限,以 及随病程延长而导致的一系列气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 急、胸闷 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病人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根据全 球和我国哮 喘防治指南提供的资料,经过长期规范化治疗和管理 ,80%以上的病人可以达到哮喘的临 床控制。 【流行病学】 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全球约有 3 亿、我国约有 3000 万哮喘病人。各国哮喘患 病 率从 1% -18%不等,我国成人哮喘的患病率为 1.24%,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一般认为发达国家哮 喘患病率 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哮喘病死率在 (1.6-36.7)/10万, 多与哮喘长期控制不 佳、最后一次发 作时治疗不及时有关,其中大部分是可预防的。我国已成为全球哮喘病死率最高的国 家之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 ) 病因 哮喘是一种复杂的 、具有多基因遗传倾向的疾病 ,其发病具有家族集聚现象 , 亲缘关系越近 ,患病 率 越高。近年来,点阵单核昔酸多态性基因分型技术,也称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GWAS )的发展给哮喘 的 易感基因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目前采用 GWAS 鉴定了多个哮喘易感基因 ,如 YLK40JL6R 、PDE4DJL33 等。具有哮喘易感基因的人群发病与否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深入研究基因 - 环境相 互作用将有助于 揭示哮喘发病的遗传机制。 环境因素包括变应原性因素,如室内变应原 (尘購、家养宠物、蟬螂) 、室外变应原 (花粉、草粉) 、 职业性变应原(油漆、活性染料)、食物(鱼、虾、蛋类、牛奶)、药物(阿司匹林、抗生素)和非变应 原性因 素,如大气污染、吸烟、运动、肥胖等。 (二)发病机制 哮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可概括为气道免疫 - 炎症机制、神经调节机制及其相互作用 。 1-气道免疫 - 炎症机制 ( 1) 气道炎症形成机制 : 气道慢性炎症反应是由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共同参与、 相 互作用的结果。 外源性变应原通过吸入、食入或接触等途径进入机体后 , 被抗原提呈细胞内吞并激活 T 细胞。一 方 因子如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活性神经肽、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转 成了一个与炎症细胞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 , 导致气道慢性炎症。近年来认识 中不仅发挥着终末效应细胞的作用,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Thl7 细胞在 面, 活化的辅助性 Th2细胞产生白介素 IL )如 IL-4JL-5 和 IL-13 等激活 B 淋巴细胞并合成特异性 IgE,后者 结合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表面的 交联,使该细胞合成并释放多种活性介质 IgE 受体 。若变应原再次进入体内 ,可与结合在 细胞表面的 IgE , 导 致气道平滑肌收缩、黏液分泌增加和炎 症细胞浸润 , 产生哮 喘的临床症状,这是一个典型的变态反应过程。另一方面 , 活化的辅助性 Th2 细 胞分泌的 IL 等细胞因子 可直接激活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等 , 并使之聚集在气道。这 些细胞进一步分泌多种炎症 化生长因子 (TGF )等,构 到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发病

重症支气管哮喘症状鉴别常规

重症支气管哮喘症状鉴别常规 【临床表现】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也有部分患者发作开始就非常严重,或常规治疗后仍不缓解,临床上常称为重症支气管哮喘。由于支气管严重阻塞,可威胁生命,需要积极救治。 【病因及主要病理生理改变】 患者基本致病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接触外源性变应原,如吸人花粉、油烟、尘螨等,摄入 牛奶、海鲜等食物以及接触变应原如化妆品、药物等;重症哮喘发作诱因很多,同前基本明确的有以下几种:变应原或其他刺激因素持续存在、运动、呼吸道病毒感染可使哮喘患者气 道反应性进一步增高,引起哮喘发作.呼吸道细菌感染并不引起过敏反应,但是由于气道分泌物增多,可以加重气道狭窄,使哮喘发作或加重,其他还有精神心理因素、药物、气候等。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是气道综合性病理生理变化的结果.包括炎症基础和气流阻塞两方而,气道炎症是由多种炎症和结构细胞、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参与并相互作用形成.累及大、小气道和肺组织.并引起气道高反应性;气流受阻主要是由气道平滑肌功能失调异常收缩、支气管黏膜水肿、黏膜下炎症细胞浸润、腺体分泌亢进引起分泌物堵塞,以及逐渐加重的气道重塑等多种原因引起。 【院前急救】 1.吸氧。 2.吸入β2受体激动剂。 3.脱离变应原。 4.去除诱发因素。 【急诊检查】 (一)肺功能 1.呼气峰流速(PEF),应用峰流速仪测定。PEF<60%个人 最佳值,或PEF变异率(PEFR)>30%诊断为重度支气管哮喘发作。 2.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 FEV1<60%个人最佳值,或FEV1变异率>30%诊断为重度支气管哮喘发作。 (二)动脉血气分析或无创脉搏氧饱和度 低氧血症是重症哮喘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所以监测血氧

哮喘危重状态处理要点

哮喘危重状态 哮喘危重状态,又称之为哮喘持续状态(status asthmaticus)是指哮喘发作时,经常规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和糖皮质激素等哮喘缓解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不缓解,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的严重哮喘发作。 [诊断] 1..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大汗淋漓和烦躁不安。甚者 端坐呼吸、语言不连贯、严重紫绀、意识障碍及心肺功能不全的征象。 如完全不能说话或意识丧失,则为哮喘危急状态。 2.体征:呼吸浅快,紫绀,辅助呼吸肌活动增强,两肺广泛哮鸣音。如呼吸减 慢,肺部听诊呼吸音遥远或听不到哮鸣音。循环系统体征包括心动过速 和奇脉。 3.血气分析:危重哮喘早期表现为低氧血症和低碳酸血症,如进一步恶化则出 现PCO2增高。 [治疗] 1.氧疗:密闭面罩或双鼻导管提供较高浓度的湿化氧气,以维持氧饱和度≥95%。 初始吸氧浓度以40%为宜,氧流量约4~5L/分。 2.β2受体激动剂:①吸入治疗,氧气驱动,氧气流速6~8L/分。第1小时20 分钟1次,以后据病情每1~4小时重复吸入。剂量:每次沙丁胺醇2.5~5mg 或特布他林溶液5~10mg,加适量生理盐水。②部分危重症或无法使用吸入治疗者静脉用药。剂量:沙丁胺醇15mg/kg缓慢静脉注射10分钟以上;病情严重静脉维持滴注,剂量为1~2mg/(kg·min),最大不超过5mg/(kg·min)。3.糖皮质激素:①)琥珀酸氢化考的松4~8mg/kg或甲基泼尼松龙0.5~2mg/kg, 静脉注射,每4~6小时1次,病情缓解后可改用口服泼尼松1~2mg/(kg·d)(每天最大量60mg),如连续用药超过7天,逐渐减量。②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悬液0.5~1mg/次。 4.抗胆碱药:剂量:溴化异丙托品250mg,加入β2受体激动剂溶液雾化吸入, 治疗间隔时间同β2受体激动剂。 5.氨茶碱:负荷量4~6mg/kg(最大250mg),静脉滴注20~30分钟,滴注维持

支气管哮喘历年真题

xl2007-2-058.支气管哮喘发病的最主要临床特点是 A,反复发作性咳嗽、喘息,经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后难以缓解 B.反复发作性咳嗽、咳痰、喘息,经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后可缓解 C.反复发作性咳嗽、喘息,经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后可缓解或自行缓解 D.反复发作咳嗽、咳痰、喘息,经支气管扩张剂和抗生素治疗后方可缓解 E.反复发作性咳嗽、咳痰、喘息,经支气管扩张剂和抗生素治疗后仍难缓解 C zy2005-2-047关于支气管哮喘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 A.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喘息、吸气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多数患者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 B.支气管哮喘是支气管粘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反复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多数患者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 C.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反复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多数患者虽经治疗仍不能缓解 D.支气管哮喘是支气管粘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反复喘息、吸气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多数患者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 E.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多数患者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 E l2005-1-058支气管哮喘发病的最主要临床特点是 A.反复发作性咳嗽、喘息,经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后难以缓解 B.反复发作性咳嗽、咳痰、喘息,经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后可缓解 C.反复发作性咳嗽、喘息,经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后可缓解或自行缓解 D.反复发作性咳嗽、咳痰、喘息,经支气管扩张剂和抗生素治疗后方可缓解 E.反复发作性咳嗽、咳痰、喘息,经支气管扩张剂和抗生素治疗后仍难缓解 C zl1999-2-029.引起支气管哮喘发作和反复发作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遗传因素 B.支气管粘膜下迷走神经感受器敏感

支气管哮喘2

支气管哮喘2 17.男性,14岁。受凉后咳嗽,喘息2天,自服红霉素、氨茶碱(剂量不详)症状无缓解。无心脏病史。体检:口唇发绀,全身大汗,双肺可闻哮鸣音,心率120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最可能的诊断是: A.心源性哮喘 B.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C.急性支气管炎 D.过敏性肺炎 E.重症支气管哮喘 (E)患者年轻,受凉后急性气促,双肺哮鸣音,发绀,全身大汗,要考虑重症支气管哮喘。心源性哮喘可以发绀、气促,但应有心脏病病史,体检可闻及肺底湿啰音;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发病年龄一般较大,肺底部可有湿啰音;急性支气管炎可以咳嗽、咳痰,但一般无明显缺氧;过敏性肺炎一般有过敏史,干、湿性啰音局限于患侧肺叶。 18.男性,20岁。支气管哮喘发作2小时。体检:神清,口唇稍发绀,明显呼吸困难,双肺有广泛哮鸣音;WBC 8.0 109/L,N 0.82,此时可能已发生下列哪一种情况?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PaO2降低,PaCO2正常或稍低 E.PaO2明显降低,PaCO2明显升高 (D)患者哮喘发作时间短,口唇稍发绀,双肺有广泛哮鸣音,提示气道尚通畅,有缺氧,但二氧化碳无潴留。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一般都发生在严重哮喘,持续时间长,患者气道痉挛和被分泌物阻塞,可出现二氧化碳潴留,血气分析示PaO2明显降低,PaCO2明显升高。 19.男性,30岁。哮喘急性发作已2天,自服氨茶碱、吸入倍氯米松气雾剂无效就诊。体检:患者神志恍惚,紫绀,有奇脉,两肺满布哮鸣音,心率120次/分。其紧急处理应当是: A.静脉推注氨茶碱并监测血药浓度 B.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和 2-受体激动剂 C.吸氧、静脉注射琥珀酰氢化可的松、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溶液D.静脉滴注抗生素和注射支气管舒张剂 E.大量补液,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C)氢化可的松为速效作用激素制剂,较地塞米松起效快,在哮喘急性重度发作紧急处理时更为适用。因患者未接受有效治疗,故首先应用激素和支气管舒张剂。 20.男性,26岁。哮喘重度发作前来急诊。体检见患者张口、端坐呼吸,大汗淋漓,叙述病史仅能说些单词或短语而不连贯。为评价病情,下列体征中哪一项预示病情严重? A.两肺广泛响亮哮鸣音

第七章 支气管哮喘

第七章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支气管哮喘如诊治不及时,随病程的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缩窄和气道重塑。而当哮喘得到控制后,多数患者很少出现哮喘发作,严重哮喘发作则更少见。来自全球哮喘负担的数据表明,尽管从患者和社会的角度来看,控制哮喘的花费似乎很高,但不正确的治疗可导致哮喘反复发作,治疗费用将会更高。因此,合理的防治至关重要。为此,世界各国的哮喘防治专家共同起草,并不断更新了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GINA目前已成为防治哮喘的重要指南。 [流行病学] 全球约有1.6亿患者。各国患病率不等,国际儿童哮喘和变应性疾病研究显示13~14岁儿童的哮喘患病率为0-30%,我国五大城市的资料显示同龄儿童的哮喘患病率为3%~5%。一般认为儿童患病率高于青壮年,老年人群的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成人男女患病率大致相同,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约40%的患者有家族史。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哮喘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患者个体过敏体质及外界环境的影响是发病的危险因素。哮喘与多基因遗传有关,同时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 许多调查资料表明,哮喘患者亲属患病率高于群体患病率,并且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其亲属患病率也越高。目前,哮喘的相关基因尚未完全明确,但有研究表明存在有与气道高反应性、IgE调节和特应性反应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在哮喘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环境因素中主要包括某些激发因素,如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二氧化硫、氨气等各种特异和非特异性吸入物;感染,如细菌、病毒、原虫、寄生虫等;食物,如鱼、虾、蟹、蛋类、牛奶等;药物,如普萘洛尔(心得安)、阿司匹林等;气候变化、运动、妊娠等都可能是哮喘的激发因素。 (二)发病机制 哮喘的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可概括为免疫-炎症反应、神经机制和气道高反应性及其相互作用。 1.免疫-炎症机制 免疫系统在功能上分为体液(抗体)介导的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均参与哮喘的发病。 (1)抗原通过抗原递呈细胞激活T细胞,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主要是Th2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IL)-4、IL-5、IL-10和IL-13等进一步激活B 淋巴细胞,后者合成特异性IgE,并结合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重症哮喘的处理

重症支气管哮喘的处理 【诊断标准】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病人一旦出现以下表现即可考虑重度和危重患者:以单音节方式说话,或因呼吸困难不能说话;大汗淋漓,呼吸频率>30次/分,呼吸节律异常;心率>120次/分或脉率变慢或不规则;常有奇脉(收缩压下降);辅助呼吸肌运动及三凹征,胸腹矛盾运动;哮鸣音响亮、弥漫,甚而减弱至消失;神志出现改变,如精神错乱,嗜睡或昏迷。 【治疗原则】 危重型哮喘一般需转入ICU治疗,处理原则如下: 1.氧疗吸氧浓度一般30%-35%,必要时增加至35%-50%,维持 Spo2>90%。 2.静脉补液保证每天足够的液体入量和能量,防止痰液过于粘稠, 必要时加用气道内湿化治疗。 3.雾化吸入β2激动剂,可联合应用抗胆碱能药物吸入。 4.静脉点滴氨茶碱,负荷量4-6mg/kg,维持量,监测其血药浓度, 安全血药浓度范围6-15mg/L。 5.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琥珀酸氢考(400-1000mg/d),甲基强的松 龙(80-160mg/d)。无激素依赖的患者3-5天病情控制后停用,给予续贯口服继而吸入治疗;有激素依赖者延长静脉应用激素时间。 6.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7.避免严重的酸中毒,PH值<时应适量补碱。

8.经氧疗及全身应用激素、雾化吸入β2激动剂等药物治疗后,病情 仍持续恶化,出现:神志改变,呼吸肌疲劳,血气分析PaCO2由低于正常转为正常或>45mmHg需考虑机械辅助通气。可先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若无效则给予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机械通气策略的选择:①充分镇静②可根据病情的需要酌情加用PEEP ;③对于维持正常通气容积所需压力(气道峰压与平台压)过高的患者可适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策略,此时通常需要应用较大剂量的镇静剂,一般不用肌松剂。③机械通气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维持PaO2在60mmHg以上,因危重型患者常躁动、焦虑、严重缺氧和负有氧债,机械通气开始时短时间内应给予100%O2,待度过危象和患者安定后再根据临床情况PaO2来调整吸氧浓度于50%以下。 9.应密切观察机械通气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如低血压、气压伤等。 在哮喘症状缓解后及时撤机。 10.防治呼吸道感染。 11.祛除痰液。

2019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呼吸系统练习题及答案:支气管哮喘

2019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呼吸系统练习题及答案:支气管哮喘 一、A1 1、在鉴别支气管哮喘与心源性哮喘时,下列哪项支持后者 A、两肺布满哮鸣音 B、病史 C、两肺底湿啰音 D、发热 E、X线胸片肺纹理增强 2、诊断支气管哮喘的依据是 A、血中嗜酸粒细胞增多 B、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C、血清IgE 升高 D、反复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伴哮鸣音 E、气道激发试验阴性 3、支气管哮喘与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的鉴别最有价值的是 A、肺气肿体征 B、两肺普遍哮鸣音 C、对支气管解痉剂的反应 D、长期咳嗽,咳痰,喘息病史 E、呼气期带喘鸣的呼吸困难 4、下列哪项能引起支气管哮喘发作 A、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B、腺苷酸环化酶 C、环磷酸腺苷 D、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 E、克伦特罗(氨哮素) 5、引起支气管哮喘发作,释放生物活性物质的细胞是 A、浆细胞 B、肥大细胞 C、柱状上皮细胞 D、肺泡Ⅰ型细胞 E、肺泡Ⅱ型细胞 6、对内源性支气管哮喘,下述哪项不正确 A、少有家族过敏史 B、常终年发作 C、发作缓解后肺部听诊亦常有啰音 D、痰常为脓性 E、发作期间血清IgE 水平常增高 7、支气管哮喘发作时,下列哪种因素能降低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 A、酸中毒 B、缺氧未纠正 C、感染未控制 D、未并用糖皮质激素 E、未充分补液

8、哮喘严重发作时,下列哪项是通气不足的可靠指标 A、弥漫性哮鸣音 B、明显发绀 C、呼气性呼吸困难 D、PaO2<60mmHg E、PaCO2>50mmHg 9、支气管哮喘病人PaCO2增高,提示 A、没有临床意义 B、病情好转 C、病情严重 D、发作早期 E、呼吸性碱中毒 10、下列哪种物质能引起支气管哮喘发作 A、环磷酸腺苷 B、环磷酸鸟苷 C、肺内β受体兴奋的介质 D、前列腺素E2 E、血液中IgG 11、典型支气管哮喘发作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 A、吸气性呼吸困难,双肺哮鸣音 B、呼气性呼吸困难,双肺哮鸣音 C、端坐呼吸,两肺密布中小水泡音 D、呼气性呼吸困难,两肺散在干湿性啰音

内科学题库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

内科学题库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 单选题: 1.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的最重要的病理基础是 A.β受体功能低下 B.迷走神经张力高 C.遗传因素 D.气道炎症 E.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标答: D) 2.抑制哮喘气道炎症的首选药物是 A.拟肾上腺素类药物 B.黄嘌呤类药物 C.色甘酸钠 D.糖皮质激素 E.酮替芬 (标答: D) 3.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血气分析二氧化碳分压增高提示 A.病情好转 B.出现呼碱 C.病情恶化 D.没有临床意义

E.出现心衰 (标答: C) 4.支气管哮喘发作时肺部叩诊呈 A.鼓音 B.浊音 C.清音 D.过清音 E.实音 (标答: D) 5.支气管哮喘与心源性哮喘难以鉴别时,宜用 A.舒喘灵 B.西地兰或毒毛旋花子甙 C.氨茶碱 D.度冷丁 E.地塞米松 (标答: C) 6.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副作用中,下列哪项错误 A.咽部不适 B.声音嘶哑 C.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 D.菌群失调 E.继发感染

(标答: C) 名词解释: 1.咳嗽变异性哮喘 (标答: 非典型性哮喘发作可以发作性胸闷或顽固性咳嗽为唯一的临床表现,无喘息症状者又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简答题: 1. 简述危重哮喘的处理 (标答: 危重哮喘的处理如下:(1)氧疗与辅助通气(2)解痉平喘① 2受体激动剂,②氨茶碱,③抗胆碱药(3)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4)抗生素的使用(5)糖皮质激素:可选用泼尼松、琥珀酸氢化可的松、甲基泼尼松琥珀酸钠。(6)并发症的处理) 病例分析: 患者,男性,40岁,于4日前出现咳嗽,少量痰液,伴低热,前天夜间突起气促,胸闷,带哮鸣音的呼吸困难,被迫坐起,大汗,面色苍白。有哮喘病史5年。查体:P:120次/分,BP:120/75mmHg,胸廓饱满,两肺满布哮鸣音。心率快,律齐。肝脾不大。胸透示双肺区透亮度增加。经吸氧、抗感染及重复多次应用氨茶碱未奏效。目前患者仍呼吸困难,唇紫绀,大汗。根据以上病例,请回答: 完整诊断是什么?

第六节 支气管哮喘

第六节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的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全球约有1.6亿患者,各国患病率在1%~13%不等,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2000年中国城区儿童哮喘病率调查显示儿童哮喘患病率为1.97%,2年现患率为1.54%。70%~80%的儿童哮喘发病于5岁以前,约20%的患者有家族史,特应质或过敏体质(atopy)对本病的形成关系很大,多数患者有婴儿湿疹、过敏性鼻炎和(或)食物(药物)过敏史。儿童哮喘如诊治不及时,随病程的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狭窄和气道重塑。因此,早期防治至关重要。为此,世界卫生组织(WHO)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心肺血液研究所制定了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方案,该方案不断更新,目前已成为防治哮喘的重要指南。 【发病机理】 哮喘的发病机理极为复杂,尚未完全清楚,与免疫、神经、精神、内分泌因素和遗传学背景密切有关。 1.免疫因素气道慢性炎症被认为是哮喘的本质。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大量临床病理研究发现,无论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哮喘患者均存在气道慢性炎症性改变。新近的研究表明哮喘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为: Ⅰ型树突状细胞(DCⅠ)成熟障碍,分泌IL-12不足,使T H0不能向T H1细胞分化;在IL-4诱导下CDⅡ促进T H0细胞向T H2发育,导致T

第23讲危重哮喘的抢救

危重哮喘的抢救 钮善福 危重哮喘为哮喘突发性严重发作,或因伴呼吸功能不全的慢性哮喘急性发作引起失代偿急性严重缺O2伴CO2潴留所致严重酸中毒,如不及时合适的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危重哮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而上升。在过去10年中南欧的哮喘病人增加1倍,全世界约有1.5亿哮喘患者,每年死于哮喘达18万,在美国八十年代以来的哮喘死亡率翻了一番。 一、危重哮喘发生的有关因素 主要有抗原或刺激性物质突然大量暴露或持续存在;呼吸道感染得不到控制;长期应用的糖皮质激素突然减少或停用;气道痰栓填塞或并发肺不张;或因发生气胸、纵膈气肿等并发症;精神和社会因素;较重哮喘拖延处理等。 二、危重哮喘的病理和病理生理 哮喘急性发作过程,多种炎症细胞及其炎症介质导致广泛支气管痉挛、粘膜及粘膜下炎症、严重水肿和嗜酸粒细胞浸润、基底膜增厚、粘液腺增生和气道内潴留粘液栓使管腔狭窄,气道阻力增加,吸入气多于呼出气,肺泡气潴留,肺泡过度充气扩张功能残气,残气和肺总量,以及残气占肺总量百分比显著增加,严重时可使肺泡氧分压降低和二氧化碳分压上升。哮喘发作期间,由于气道阻塞部位和程度不一,各部肺泡潴留气量不同,从而使吸入气在肺内分布显著不匀,各部肺泡内压不等,对肺泡周围毛细血管血流灌注产生不同影响,肺内血流分布更不匀,引起通气与血流灌注比例严重失调;粘液栓阻塞性肺小叶不张和肺实质炎症加重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增加肺内分流,导致低氧血症。危重哮喘因气道陷闭使肺泡过多充气,胸腔内压增加,用力呼气时,胸腔内压更高,右心回心血量减少;在强有力的负压吸气期,血液回心血量增加,右心充盈,室间隔移向左心室,舒张期左心室充盈不完全;同时吸气期巨大负压不利收缩期心室排空,相当于心室后负荷增加。肺过度充气时肺动脉压升高,右心后负荷增加。上述各种因素对心肺血管的影响,使吸气期心搏出量及收缩压下降更突出,出现奇脉。 哮喘发作时,低氧血症主要是由于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所致,而肺内分流和弥散功能降低加重缺氧。动脉血氧降低刺激化学感受器,使呼吸频率增加,幅度加大。哮喘发作初期,通气可代偿性增加,动脉血CO2分压降低伴呼吸性碱中毒。当危重哮喘时,气道阻力可大于健康者l0~20倍;在高度肺充气接近肺总量下,使潮气呼吸在压力—容积曲线平坦上部进行,需较大的经肺压改变才可有较足够的潮气量;由于呼气末肺泡容积大、弹性回缩力大,肺泡内正压,呼气末气道口压力高于大气压,即产生呼气末内源性正压(PEEPi),故在吸气初胸腔充气前需克服PEEPi才能将气体吸入,增加吸气作功;在肺高充气下,吸气肌下仅要克服肺弹性回缩力,还要克服胸廓的弹性回缩力。当呼吸功大为增加,持续时间长,易产生呼吸肌疲劳;又因过度充气的肺泡血流灌注减少,增加生理死腔,从而发生肺泡通气不足,血二氧化碳潴留,缺氧更为严重,发生混合性酸中毒,危及心脏停搏。 三,危重哮喘的这诊断依据 重度哮喘患者的临床表现常由较快转为浅快呼吸,出现呼吸肌疲劳,患者取前倾位,胸廓膨隆,辅助呼吸肌参与活动,胸腹呼吸矛盾,危重者呈现“三凹症”,胸廓活不明显,广泛

哮喘持续状态与急救

哮喘持续状态与急救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呼吸科陈坤华教授 哮喘持续状态(Status Asthatics,SA)或称哮喘危重状态,为哮喘急性严重发作,经合理应用拟交感神经药物和茶碱类药物仍不见缓解,病情进行性加重,可发生至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是临床呼吸道急诊。 你知道促使SA发作最重要的病因是什么吗? [病因和发病机理] 一、病因 (一)呼吸道感染 Bernton提出促使SA发作的重要因素是感染,气道敏感性增高,迷走神经感受器释放介质,且β/α受体比值降低,管腔痉挛加重,且痰栓致继发感染,哮喘难以缓解。 (二)机体失水高度呼吸困难,不显性失水增加;常伴大汗;饮水过少,茶碱应用利尿丢失水分等。 (三)酸碱平衡失调气道阻塞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呼酸、代酸,对支扩剂疗效差,加重管腔痉挛。 (四)其他过敏原持续存在;肾上腺皮质激素、支扩药用药不当;肾上腺皮质皮质功能不全。 二、发病机理 SA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三大系统:呼吸、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明显的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一、呼吸衰竭

喘鸣、呼吸困难和通气严重受限是主要表现:呼吸无力,胸廓过度充气,辅助肌呼吸,哮鸣音减弱或消失,全身呈衰竭状态,血气分析呈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呼酸和代酸。 二、心血管系统 心率加快或减慢,低血容量变化和肺水肿,奇脉;心电图示心动过速,心律失常,严重者心肌缺血。 三、中枢神经系统 神情惊慌、烦躁、意识障碍、甚至抽搐、昏迷。 病危指征:1.神志不清;2.明显脱水;3.严重三凹征;4.哮鸣音和呼吸音减弱或消失;5.血压明显下降;6.吸入40%氧仍有紫绀;7.血PH<,呈现低氧血症,CO2潴留;<33%正常预计值;9.对吸入β2激动剂无反应。 四、并发症 (一)呼吸骤停、猝死。 (二)气胸、纵隔气肿。 (三)肺不张、肺气肿、继发感染性肺炎。 (四)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甚至出现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五、导致SA的危险因素与死亡关系 (一)对哮喘治疗药物依从性差,不按医嘱用药; (二)对急性发作的严重度估计不足,注意间隙发作的患者,均可发生SA;(三)过度依赖β2受体激动剂或使用β2受体阻滞剂和激素以来的慢性哮喘。(四)食物过敏导致哮喘; (五)既往曾有危重哮喘发作过去史,在48小时重复去过急诊室或多次住院;(六)突然开始的严重呼吸困难。 在用药物治疗SA时,一定要明确哪些药物对于该病人是一线用药物,哪些药物需慎用,还有哪些药物是禁用。 [治疗] 一、目的 (一)尽快缓解气道阻塞,排出C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