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含中药炮制)部分

合集下载

2007年执业药师考试考点汇总与解析-中药药剂学(5)

2007年执业药师考试考点汇总与解析-中药药剂学(5)

☆☆☆☆考点111:中药炮制学概述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药的需要和药物⾃⾝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艺、规格标准、历史沿⾰及其发展⽅向的学科。

《黄帝内经》约为战国时期的著作。

到宋代,雷撰成《雷公炮炙论》三卷,是我国第⼀部炮制专著。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载药1892种,其中有 330味中药记有"修治"专项,综述了前代炮制经验。

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的"制造资⽔⽕"中指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味反失……".明代缪希雍撰的《炮炙⼤法》是我国第⼆部炮制专著,收载了439种药物的炮制⽅法。

清代张仲岩著《修事指南》为我国第三部炮制专著,收录药物232种。

☆☆☆☆考点112:中药炮制的⽬的及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1.中药炮制的⽬的:(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2)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3)增强药物疗效;(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的部位和趋向;(5)便于调剂和制剂;(6)有利于贮藏及保存药效;(7)矫味矫臭,有利于服⽤;(8)提⾼药物净度,确保⽤药质量。

2.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1)炮制对含⽣物碱类药物的影响:如醋制延胡索,使原以游离形式存在植物中、难溶于⽔的⽌痛和镇静有效成分延胡索⼄素和延胡索丑素等,与醋酸结合⽣成醋酸盐,能溶于⽔,从⽽增强了⽌痛效果。

但有些⼩分⼦⽣物碱如槟榔碱,⼀些季铵类⽣物碱如⼩檗碱也能溶于⽔,在切制及炮制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与⽔接触的时间,以免⽣物碱损失。

各种⽣物碱的耐热性不同。

有的在⾼温下不稳定,可产⽣⽔解、分解等变化,以达到解毒、增效的⽬的,如草乌中剧毒的乌头碱在⾼温条件下⽔解成毒性⼩得多的乌头原碱;马钱⼦中的⼠的宁在加热条件下转变为异⼠的宁等,保证了临床⽤药安全有效。

有的药物,如⽯榴⽪、龙胆草、⼭⾖根等,其所含有效物质⽣物碱遇热活性降低,影响疗效,则应少加热或不加热,以⽣⽤为宜。

中药专业知识一(中药学部分)第一节课第一章和第二章

中药专业知识一(中药学部分)第一节课第一章和第二章

教学目的❤掌握作者、成书年代、学术价值。
对应教材第12页
第一章 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 5.《本草纲目》
公元 1578年,共五十二卷,卷首附图1100余幅,载药1892种 。李时珍。
自然属性,分为十六部,六十类,不分三品。 该书不仅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将本草学的发展提 高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而且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 等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 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思考:为何称为“纲目”。 6.《本草纲目拾遗》 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作者: 赵学敏。 专为补遗、正误《本草纲目》而作,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 》未收载的716种; 总结了16~18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而且还保存了大量今 已散佚的方药书籍的部分内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
《本草纲目》 明代李时珍
1892 图1100余副,方11000余首;突出中医辨证用药特色; 按自然属性分类;对世界医药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草纲目拾 遗》
《中华本草》
清代赵学敏
921 新增716种;补充、修订《本草纲目》;按自然属性分类
当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
34卷
总结了中华民族2000余年来的传统医学成就;共34卷 (10册)
中药鉴定学占60分
A型题:24道(1分一道)
B型题:48道(0.5分一道)
X型题:12道(1分一道) ——共计60分
中药化学占40分
A型题:16道(1分一道)
B型题:32道(0.5分一道)
X型题:8道(1分一道) ——共计40分
药事管理与法规
执 业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药 师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中药药剂学

中药药剂学

药典外标准
• 部颁药品标准-有法律约束力
– 1963:西药174种,其中制剂97种 – 1974:抗生素及其制剂102种
• 部颁药品卫生标准 • 地方标准:已废除(2001.12.1)
药品管理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 – 1985.7.1 – 2001.12.1 – 2002.9.15 实施条例
药剂学的发展:古代
两宋时代(AD960~1279) AD1076 设立了太医院卖药所(后改称太平惠民局)及 修合药所(后改称和剂局) AD1080 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制剂规范中成药 788种
明清时代(AD1368-1911) 李时珍 AD1518-1593《本草纲目》 剂型近40种
药剂学的发展:近代
• 新药审批办法 – 1985.7.1 新药审批办法:卫生部 – 1999.5.1 SDA修订 新药指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 – 2002.12.1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 GLP:药品非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 GCP: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 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 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第一章 绪论
中药药剂学概述 药剂学的发展 药物剂型的分类 药物剂型选择原则 药剂工作的依据
1.1 概述
基本概念
• 药剂学(Pharmaceutics)
– 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 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性和技术性学科。
• 中药药剂学:
–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 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 应用性和技术性学科。
• 胃肠给药 • 非胃肠给药
– 注射 – 皮肤 – 黏膜 – 呼吸道

中药药剂学重点

中药药剂学重点

中药药剂学重点中药制剂与剂型1.概念中药药剂学:研究的内容:配制理论(基本理论、处方设计)、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2.剂型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3.制剂根据药品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

研究制剂制备工艺和理论的科学,称为制剂学。

第一节中药制剂的剂型分类与选择一、中药制剂的原料制备中药制剂的原料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总提取物、有效部位、有效成分)。

1.中药材2.中药饮片饮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

该定义强调了中药饮片作为药品的法定地位。

3.中药提取物凡是经过一定的提取方式从植物、动物、矿物中制得的用于制剂生产的挥发油、油脂、浸膏、流浸膏、干浸膏、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等均为提取物。

有效部位:是指从单一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一类或数类成分组成的提取物,其中结构明确成分的含量应占提取物的50%以上三、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一)、根据疾病防治需求起效快慢:静脉打针>吸入给药>肌内打针>皮下打针>直肠或舌下给药>口服液体制剂>口服固体制剂>皮肤给药。

急症患者:注射剂、气雾剂、舌下片、滴丸(水溶性基质)等速效剂型慢性病患者:丸剂、片剂、膏药及长效缓释制剂皮肤疾患:软膏剂、涂膜剂、洗剂、搽剂腔道病变:栓剂、灌肠剂二)、根据药物性质有效成分易为胃肠道破坏,或不被胃肠道吸收,或对胃肠道有刺激性,或因肝脏首过效应易失效者——不宜设计为口服剂型(多选题)。

活性成分间易产生沉淀等配伍变化的组方,含水中不溶、难溶或不稳定成分的药物——不宜设计制成注射剂、口服液等水性液体制剂。

三)、根据“用、产、带、运、贮”五方便的要求方便服用、有利生产、适于携带、便于运输、利于贮藏。

第二节中药制剂卫生与稳定性一、制剂卫生一)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标准1.制剂通则、品种项下要求无菌的制剂及表示无菌的制剂和原辅料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064.3.5课程名称:中药药剂学Pharmaceutic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开课(二级)学院:中药学院课程性质:必修课学分: 5 分学时: 70 学时前期课程:中药炮制学、物理化学等授课对象:中药学专业(本科)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考试。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中药药剂学》是中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通过对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要求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了解国内外药剂学进展概况及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性能和使用保养方法等内容。

Pharmaceutic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is an important specialty subject for pharmacy students. The learning requirements for students are as the following, a) to master the definition, characteristics, production arts and quality control of the common dosage form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b)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related theory of modern pharmaceutics, c) to understand the progress of this subject inside and outside China, and the structure, feature, usage, and maintenance of some equipments.大纲内容:一、前言【课程目的】《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024年执业中药师考试大纲中药药剂学40448

2024年执业中药师考试大纲中药药剂学40448

2024年执业中药师考试大纲中药药剂学(含中药炮制)部分:中药药剂学(含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学问和技能是执业药师必备的中药学专业学问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须要,中药药剂学(含中药炮制)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中药药剂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学问和基本理论。

2. 中药制剂单元操作(粉碎、浸提、分别、精制、浓缩、干燥、混合、制粒、灭菌等)的基本原理、方法与应用。

3. 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质量要求与检查。

4. 中药制剂常用辅料的类型及其主要品种的性质、特点与应用。

5. 中药制剂新技术与新型给药系统及其特点和应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6. 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常用稳定措施及试验方法。

7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学问与应用。

8. 中药制剂配伍变更的基本理论学问。

9. 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学问,常用炮制方法、辅料及其应用要点。

10常用中药饮片质量要求、炮制作用及应用。

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中药药剂学、剂型、制剂、成方制剂、饮1. 常用术语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处方药、非处方药、新药、GMP一.中药药剂学与中(一)中药药剂学及等术语药剂型选择其发展(1)历代主要中药剂型理论及中药制2. 历史回顾与现状剂相关文献(2)中药制剂剂型、技术、辅料探讨与应用现状(1)基质的要求(二)栓剂的基质要求与类型(2)基质的类型、代表品种及其性质(1)栓剂的制法(2)热熔法的制备要点与应用(三)栓剂的制备制备方法(3)润滑剂的种类与选用(4)置换价及其计算(四)栓剂的质量要(1)质量要求质量要求与检查(2)融变时限检查求与检查方法(1)特点与分类(一)基本要求特点与分类(2)不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1)空胶襄的原料与辅料1. 硬胶褒剂的制备(2)空胶囊的规格及其选用(3)药物的处理、填充与应用(1)软胶囊的囊材十—、胶囊剂(二)胶囊剂的制备组成(2)软胶襄对充填物的要求2. 软胶囊的制备(3)滴制法、压制法制备软胶囊的操作要点与应用(4)中药软胶囊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其缘由(三)胶囊剂的质量质量要求与检查水分、崩解时限、装要求与检查量差异要求(一)基本要求分类与特点(1)分类十二、丸剂(2)特点(二)水丸 1. 水丸的赋形剂水丸赋形剂的常用品种与选用(1)水丸对药粉的要求2. 水丸的制备(2)泛制法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及应用(3)起模方法(1)类型1. 蜜丸的类型、蜂蜜(2)蜂蜜的要求与选择的选择与炼制(3)炼蜜的目的、(三)蜜丸(含水蜜规格、要求与选用丸)(1)塑制法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及应2. 制备用十二、丸剂(2)水蜜丸的制备方法及要点1. 浓缩丸的分类与(1)分类(2)饮片的处理原(四)浓缩丸饮片的处理原则则2. 浓缩丸的制备制法与应用1. 糊丸(1)常用的赋形剂(五)糊丸和蜡丸(2)制法与要点2. 蜡丸制法与要点(1)常用基质的要求与种类1. 常用基质、冷凝液(2)冷凝液的要求、及药物的分散状态种类与选用(六)滴丸(3)滴丸中药物的分散状态十二、丸剂(1)制备要点与应2. 滴丸的制备用(2)影响滴丸圆整度的因素(1)包衣目的(七)丸剂的包衣包衣的目的与种类(2)包衣种类及包衣材料十三、颗粒剂十四、片剂(1)溶散时限、水(八)丸剂的质量要分的要求质量要求与检查(2)重量差异、装求与检查(一)基本要求特点与分类量差异及装量检查的适用性(1)特点(2)分类(1)制备工艺与应1. 可溶颗粒的制备用(2)不同制粒方法(二)颗粒剂的制备12混悬颗粒3泡腾颗粒(三)颗粒剂的质量质量要求与检查要求与检查(一)基本要求帮点与分类及其应用制备要点制备要点与应用溶化性、水分、粒度要求及检查方法(1)中药片剂的特点、类型(2)片剂的分类1稀释剂与汲取剂1适用范围、主要品种及其应用(二)片剂的辅料2润湿剂与黏合剂尸三、主要品种及其应用3崩解剂4. 润滑剂1. 制备工艺(1)崩解机理、主要品种及其应用(2)崩解剂的加入方法运用目的、主要品种及其应用浸膏片与半浸膏片的制备要点与应用(1)中药原料处理(三)中药片剂的制的一般原则(2)制颗粒的目的备2湿制颗粒压片法(3)湿颗粒的干燥(4)干颗粒的质量要求(5)压片前干颗粒的处理及挥发性成分的加入方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6)压片(含片重计算)3. 干制颗粒压片法方法及要点4. 粉末干脆压片法方法及要点5. 压片过程与片剂片剂成型机制成型6. 压片过程中可能松片、裂片、粘冲、发生的问题及解决片重差异超限、崩解方法时间超限的缘由(1)包衣的目的与1. 包衣的目的、种类种类与要求(2)片心及衣层的质量要求2. 包衣的方法与设包衣方法备(四)片剂的包衣(1)糖衣物料及包衣工序与操作要点3. 包衣物料与包衣(2)薄膜衣物料及操作包衣操作要点(3)肠溶衣物料及包衣操作要点(1)片剂检查项目十四、片剂(五)片剂的质量要检查项目及要求(2)片重差异、崩求与检查解时限及发泡量要求1. 气雾剂的特点与特点与分类/刀\.大来2. 吸入气雾剂的汲吸人气雾剂的汲取(一)基本要求取与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因素十五、气雾剂(1)组成3. 气雾剂的组成(2)常用附加剂(3)抛射剂及其作用(二)气雾剂的制备制备方法(1)制备工艺流程(三)气雾剂的质量质量要求与检查要求与检查1. 特点、分类及质量要求(一)胶剂2. 胶剂的制备1. 膜剂的特点、分类与质量要求(二)膜剂十六、其他剂型 2. 膜剂的制备常用成膜材料与制(三)涂膜剂备工艺锭剂、炎剂、线剂、(四)其他传统剂型褽剂、糕剂、丹剂、条剂、钉剂、棒剂1. 缓释制剂(一)药物新型给药系统 2. 控释制剂3. 靶向制剂4. 前体药物制剂十七、药物新型给药系统与制剂新技术 1. 环糊精包合技术(二)中药制剂新技术2. 微型包囊技术3. 固体分散技术(2)抛射剂充填方法及选用质量检查项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1)特点与分类(2)质量要求(1)原辅料的种类,辅料的作用(2)制备要点(1)特点与分类(2)质量要求(1)常用成膜材料及其他辅料(2)制备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1)常用成膜材料与附加剂(2)制备工艺流程应用特点(1)特点与类型(2)不宜制成缓释制剂的药物特点与类型特点与类型特点与相宜药物(1) 13-环糊精包合物的作用(2)�-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1)特点与应用(2)常用包囊材料(3)单凝合法、复凝合法制备微囊的原理及其操作要点(1)固体分散体的特点类型与常用载体(2)固体分散体的制备与应用(1)易水解和易氧化的药物类型1. 影响中药制剂稳(2)影响中药制剂(一)中药制剂稳定定性的因素稳定性的因素(3)制剂的包装与性的影响因素及其贮藏要求稳定措施(1)延缓药物水解2. 提中学药制剂稳的方法定性的方法(2)防止药物氧化的方法十八、中药制剂的稳(1)长期试验法与定性加速试验法试验要J占、、、(2)经典恒温法的原理、试验步骤与计(二)中药制剂稳定中药制剂稳定性的算性的试验方法常用试验方法(3) CRH与中药固体制剂吸湿性(4)中药固体制剂防湿措施(5)半衰期和有效期的计算(1)生物药剂学及其探讨内容十九、生物药剂学与(一)生物药剂学药物体内过程及其(2)药物的汲取、药物动力学概论影响因素分布、代谢与排泄(3)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因素(1)药物动力学及十九、生物药剂学与其探讨内容(二)药物动力学常用术语与参数(2)隔室模型、生药物动力学概论物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体内总清除率(三)药物制剂的生生物利用度与溶出物利用度度(3)生物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的计算(4)单室模型单(多)剂量静注、静脉滴注、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一时间关系计算公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1)生物利用度的计算及其评价指标(2)需测定溶出度的药物,溶出度的测定方法与常用参数(3)溶出度与生物利用度的相关性二十、药物制剂的配伍变更药物配伍变更探讨(1)探讨目的(一)基本要求的目的与类型(2)配伍变更的类型11. 物理的配伍变更1常见变更及缘由2. 化学的配伍变更1常见变更及缘由三)药剂学的配伍�压射剂的配伍变1常见变更及缘由4. 试验及处理方法(一)基本要求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二十一、中药炮制绪、人U 么(二)中药炮制的目的与作用11. 中药炮制的目的I-_-(1)试验方法(2)处理方法(1)炮炙与炮制(2)《雷公炮炙论》、《炮炙大法》和《修事指南》的作者、成书年头和学术价值(1)降低或消退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2)变更或缓和药物的性能(3)增加药物疗效(4)便千调剂和制I 剂1(5)变更药物作用的部位(1)对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的影响(2)净制、切制、2. 中药炮制的作用加热、辅料炮制与临床疗效(3)对含生物碱类、昔类、挥发油类、鞣质类成分饮片质量的影响(1)洒、醋、食盐水、米泭水的作用与(三)中药炮制的常1. 液体辅料用量(2)姜汁、黑豆汁、用辅料蜜、油的作用与用量2. 固体辅料麦蚨、米、土、河砂、滑石粉、始粉的作用(1)净度、片型、(四)饮片的质量要质量要求色泽、气味的要求求和贮藏保管(2)水分及有毒成分的限量(一)净制净制的目的与方法(1)净制的目的(2)净制的方法1. 饮片类型薄片、厚片、斜片、段、丝、块(1)软化药材的方法(淋、洗、泡、漂、二十二、净制与切制润)(二)切制与干燥(2)软化程度的检2. 切制与干燥方法查方法(3)不同类型药材切药机的选用(4)千燥方法与条件二十三、炒法(一)清炒法 1. 炒黄牛劳子、芬子、王不留行、莱服子、苍耳子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山植、枙子炮制方2. 炒焦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大蓟、蒲黄、荆齐炮3. 炒炭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积壳、苍术炮制方1. 数炒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2. 米炒斑婺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3. 土炒白术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二)加辅料炒马钱子、骨碎补炮制4. 砂炒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5. 滑石粉炒水蛭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6. 始粉炒阿胶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大黄、黄连、当归、炮制方法、辅料用(一)酒炙量、成品性状与炮制薪蛇作用甘遂、延胡索、乳香、炮制方法、辅料用(二)醋炙量、成品性状与炮制香附作用二十四、炙法杜仲、黄柏、泽泻、炮制方法、辅料用(三)盐炙量、成品性状与炮制车前子作用炮制方法、辅料用(四)姜炙厚朴量、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五)蜜炙黄苠、甘草、麻黄、炮制方法、辅料用批把叶量、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炮制方法、辅料用(六)油炙淫羊霍、蛉蚧量、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炮制方法、留意事(一)明缎臼矶、牡蜗、石决明项、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十五、缎法(二)缎洋赌石、自然铜、炉甘炮制方法、成品性状石与炮制作用炮制方法、留意事(三)扣锅缎血余炭项、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何首乌、黄芩、地黄、炮制方法、辅料用(一)苤,、、、量、成品性状与炮制黄精作用二十六、蒸煮熘法炮制方法、辅料用(二)煮藤黄、川乌、附子量、成品性状、炮制作用及解毒机理(三)熘苦杏仁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炮制方法、辅料用(一)复制半夏量、成品性状、炮制作用与解毒机理炮制方法、品质要(二)发酵六神曲求、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三)发芽麦芽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二十七、其他制法炮制方法、成品性状(四)制霜巴豆、西瓜霜与炮制作用炮制方法、辅料用(五)煨肉豆翘量、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六)提净芒硝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1. 中药剂型的分类不同分类方法及所涉及的剂型(二)中药剂型的分类与选择(1)剂型与疗效2. 中药剂型的选择(2)剂型选择基本原则(1)药典的性质、作用药典、部(局)颁药(2) 《中国药典》的沿革、组成及相关(三)药品标准品标准及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内容(3)部(局)颁药品标准的性质和作用1. 药品卫生标准及(1)药品卫生标准其可能被微生物污(2)药品可能被微(一)基本要求染的途径生物污染的途径2. 制药环境的空气(1)空气净化技术(2)净化级别及其净化适用范围1. 灭菌参数在灭菌D值、Z值、F值及氏值在灭菌中的意中的意义与应用义与应用(1)灭菌方法的分类与灭菌机理二、药剂卫生(2)干热灭菌法的特点与应用(3)热压灭菌法、(二)灭菌方法与无流通蒸汽灭菌法和菌操作煮沸灭菌法的特点2. 常用灭菌方法与应用(4)过滤除菌法的特点与应用C 5) 6oc。

中药炮制与药剂学

中药炮制与药剂学
用度。
降低或消除毒性
对有毒中药进行炮制,可以降 低或消除其毒性,保证用药安
全。
改变药性
通过炮制处理,可以改变药物 的性质,如寒、热、温、凉等 ,以适应不同的治疗需求。
便于制剂和贮藏
炮制后的中药更便于制成各种 剂型和贮藏,有利于药物的保
存和运输。
中药炮制的基本原理
药物成分的转化
通过加热、解等化学反应, 使药物成分发生转化,生成新 的有效成分或降低毒性成分。
发展方向
未来中药炮制与药剂学将更加注重药材 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加强炮制工 艺的传承和创新,推动中药制剂的现代 化和国际化。
VS
前景展望
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和国际认可度的 提高,中药炮制与药剂学将在医疗保健、 新药研发、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 的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
谢谢聆听
04
03
药物剂型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设计原则
药物剂型设计应遵循安全、有效、稳 定、方便等原则,同时要考虑生产成 本和市场需求等因素。
设计方法
药物剂型设计包括处方设计、制备工 艺设计、质量控制设计等方面,需要 运用药剂学、药理学、化学等多学科 知识,采用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 合的方法进行。
中药炮制与药剂学的结合与应
药物剂型的分类及特点
固体剂型
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具有剂量准确 、稳定性好、携带方便等特点。
气体剂型
液体剂型
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等,具有药物分散 度大、吸收快、作用迅速等特点。
如气雾剂、喷雾剂等,具有药物直达作用部 位、奏效迅速等特点。
02
01
半固体剂型
如软膏剂、凝胶剂等,具有保护创面、润滑 皮肤等作用。

中药炮制学-第二章

中药炮制学-第二章

二、中药炮制学的基本任务
(一)探讨炮制机理
炮制机理—药物炮制的科学依据和药物炮制的作用 包括:减毒 增效 缓和药性 增加新药效
(二)改进炮制工艺 迫切性、科学性
发展方向:机械化 自动化
科学化
(三)制订饮片质量标准
⑴ 利用现代实验手段---客观化、数据化
一枝黄花 ⑵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增补质量标准
丁香
(3)探索出更能突出饮片特色的质量标准
中药炮制学的任务
--继承、整理、创新、发展
继承和整理传统文献 研究中药炮制的原理 研究中药炮制的方法 研究炮制品质量标准
三、中药炮制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中医药基础理论
中药化学 药理学
中药鉴定学
分析化学 分子生物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
生物药剂学
第二节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古代炮制术语
苦酒:醋。 汤洗:热水洗。 陈壁土:多年东壁土,得晨之阳光,
得少火,补中焦脾胃之气。
古代炮制术语
煮散:打成颗粒(宋代以前)。 饮片:旧指切制成一定规格形状的药
材;现指直接用于临床的处方原料。
总结

中药炮制 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 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 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 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 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 学科。

总结

中药炮制专注:
《雷公炮炙论》 《 炮炙大法》
“黄芩、黄连、黄柏、知母,病在
头面及手梢皮肤者,须用酒炒之,
借酒力以上腾也;咽之下,脐之上, 须酒洗之;在下生用…”
《十药神书》
元· 葛可久
首次提出炭药止血的理论,“大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药剂学(含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是执业药师必备的中药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中药药剂学(含中药炮制)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中药药剂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中药制剂单元操作(粉碎、浸提、分离、精制、浓缩、干燥、混合、制粒、灭菌等)的基本原理、方法与应用。

3.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质量要求与检查。

4.中药制剂常用辅料的类型及其主要品种的性质、特点与应用。

5.中药制剂新技术与新型给药系统及其特点和应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6.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常用稳定措施及试验方法。

7.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应用。

8.中药制剂配伍变化的基本理论知识。

9.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知识,常用炮制方法、辅料及其应用要点。

10.常用中药饮片质量要求、炮制作用及应用。

四、浸提、分离与精制、浓缩与干燥(一)浸提
1.浸出过程与影响因素
(1)中药的浸出过程
(2)影响浸提的主要因

2.常用的浸提溶剂与浸
提辅助剂
(1)常用浸提溶剂的性
质、特点与应用
(2)常用浸提辅助剂及
其应用
3.常用浸提方法
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
回流法、水蒸气蒸馏
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的
特点与应用
(二)分离与精制
1.常用分离方法
(1)沉降分离法、离心
分离法的特点与选用
(2)滤过分离方式及影
响滤过速度的因素
(3)常用滤过方法与应

2.常用精制方法
水提醇沉法、醇提水沉
法、吸附澄清法、大孔树
脂吸附法、盐析法、透析
法的基本原理、应用及操
作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