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能力测试对照表

平衡能力测试对照表

平衡能力测试对照表

1无法双腿站立 X

2 可在外力下站立(10s) IX

3 可独自站立(10s) VIII

4 可独自站立(30s) VII

5 可闭眼双腿站立(10s) VI

6 可闭眼双腿站立(30s) V

7 可单腿站立(10s) IV

8 可单腿站立(30s) III

9 可闭眼双腿站立(10s) II

10 可闭眼双腿站立(30s) I

健康科学系

康复保健协会

2014年3月19日

平衡能力测试方案

平衡能力测试方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平衡能力测试方案 一、测试名称:平衡能力测试 二、测试器材:平衡仪、秒表、有色胶带、米尺、角度测量仪 三、测试环境:实验室,室内温度和湿度相对适宜、通风、无干扰、场地安全 四、测试步骤: 1. 准备工作 1)受试者同意进行测试,了解受试者既往健康史,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身体健康筛选检查,如基础心率、血压及心理状况的测试,若有异常,不得进行测试。除此之外,应该对受试者躯干、测试中主要参加运动的身体部位进行功能性评定,包括关节活动度、柔韧性、平衡能力的测试。如有需要,测试前获取受试者或监护人书面同意。 2)准确记录受试者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所属残障类型和程度以及最近情绪状况等。 3)测试者需要做好的工作:检测仪器是否可以正常运行,排除测试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向受试者提供关于测试过程的详细步骤和运动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存在的危险等有关信息,包括测试结束后的整理活动,测试前事先通知受试者,正常饮食和休息,以避免身体状况不稳定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4)测试包括静态平衡测试和动态平衡测试。静态平衡测试可通过单腿站立计时完成,动态平衡测试可直接在平衡仪器上完成或通过直线行走完成。需要做准备的是在平坦的地面上用有色胶带贴出长五米、宽十厘米的直线。

2.正式测试 1)静态平衡测试:分别对双腿进行单腿支撑站立的计时。测试者给出“开始”的口令,受试者单腿站立,双手自然放松于体侧。提膝上抬左腿或右腿,尽量将大腿抬平,小腿放松下垂,以支撑脚移动或抬起的脚落地为动作的结束,测试者记录站立时间。2)动态平衡测试:用平衡仪器测试时,受试者做好准备动作后开始测试,按下仪器显示屏开始按钮,受试者单腿站立,目光平视仪器显示屏,使重心移动的轨迹尽量保持在中心。左右腿各进行三次,每次持续测试两分钟。测试结束后,正确操作仪器调出测试结果并做好记录。用直线行走测试时,测试者给出“开始”的口令,受试者站在直线的一端向另一端双脚交替行走,双脚均需踩在直线上,方为有效。记录行走5米所需的时间及双脚分别偏离直线的次数,如中途完全离开直线前进,记录偏离角度。3)测试时,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影响受试者注意力。 4)结束测试。 3.整理活动 平衡仪测试结束后,受试者可能会出现类似在平衡仪上的不稳定感,如有出现需稍作休息。 4.注意事项 1)测试中,受试者的安全第一,平衡仪器上的测试需要做好保护措施。 2)测试时,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影响受试者注意力。

平衡能力的训练

平衡能力的训练 发表者:华东 一、基本概念 平衡就是指人体所处的一种稳定状态,以及不论处在何种位置、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即当人体重心垂线偏离稳定的支持面时,能立即通过主动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使重心垂线返回到稳定的支持面内,这种能力称为平衡能力。恢复平衡能力就是指训练时着重要求维持人体平衡,所采取的各种训练措施。通过这种训练,能激发姿势反射,加强前庭器官的稳定性,从而改善平衡功能。 二、维持平衡功能的因素 (一)人体具有保持身体位置安定的能力即稳定力,在身体最小的摆动下身体能保持姿势。 (二)再随意运动中能调整姿势 (三)能安全有效地对外来干扰做出反应,保持动态稳定性 三、平衡的种类 平衡可分为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 1.静态平衡就是指人体在无外力的作用下,保持某一姿势,自身能控制身体平衡的能力,主要依赖于肌肉的等长收缩及关节两侧肌肉协同收缩来完成、 2.动态平衡在外力作用于人体或身体的原有平衡被破坏后,人体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姿势来维持新的平衡的一种能力,主要依赖肌肉的等张收缩来完成,如平衡板上的站立训练. 四、平衡功能障碍的原因 1.视觉 2.前庭功能 3.本体感觉效率 4.触觉的输入与敏感度. 5.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6.视觉及空间感知能力. 7.主抗肌与拮抗肌的协调动作. 8.肌力与耐力. 9.关节的灵活度与软组织的柔韧度. 五、平衡功能的评定 平衡障碍严重程度分级 级别特征 伸直下肢时不能坐 1 能在伸直下肢的情况下坐着 2 能手膝位站立 3 能双膝跪立 4 能双足站立

5 一腿前一腿后地站着时能将身体重心从后腿移到前腿 6 能单膝跪立 7 能单腿站立、 脊髓损伤患者平衡障碍的评定 级别评判标准 0 不能根本不能采取座位 1 差能在极短时间内采取坐位,但 不能维持 3 尚可可采取坐位,但不能上举,不能抗 推 4 良两上肢向前上方举时,仍能保 持平衡,但稍推即不稳定 5 优对不甚强烈的推有翻正反应能 保持平衡,但强力推时有不够稳定的现象 6 正常正确地坐着时对来自各个方向的 用力推均有正确的翻正反应,并能保持平衡。 六:基本原则 平衡训练的基本原则: (1)从最稳定的体位通过训练逐步进展至最不稳定的体位。 (2)从静态平衡进展至动态平衡。 (逐步加大平衡难度,破坏站立平衡训练与在平衡板上训练,诱发患者平衡反应。) (3)支撑面积由大到小 (4)身体重心由低到高 (5)自我保持平衡到破坏平衡时维持训练 (6)训练时由睁眼到闭眼 七:恢复平衡功能锻炼 平衡与姿势就是相互关联的、前者取决于支撑面的大小与重心就是否落在支撑面上,要么平衡,要么失衡,后者就是指人体的任何位置,可以在某一姿势下需要较多肌群的收缩来维持,否者必然自动调整姿势以保持平衡、 1;平衡训练的顺序 (1) 系统地有顺序的进行: (2) 坐位平衡→爬行位平衡(手膝跪位)→双膝跪位(长跪位)→立位平衡 (3) 从容易做的动作开始: 1)最稳定位置→最不稳定体位 2)人体支撑面积由大→小 3)身体重心由低→高 4)静态平衡训练→动态平衡训练 2;偏瘫病人坐位平衡训练 1.倒向肘部支撑的一侧 患者向侧方倾过去,直到肘部接触到治疗床,然后自己在坐直.

老年人如何锻炼平衡能力防止摔倒

老年人如何锻炼平衡能力防止摔倒 老年人如何锻炼平衡能力防止摔倒标签:预防老年人摔倒南医三院创伤骨科朱立军shoulderclub 分类:预防老年人摔倒系列讲座2008-12-17 07:58 老年人如何锻炼平衡能力防止摔倒随着年龄的增加,平衡锻炼有助于防止摔倒和骨折。如果你的平衡能力比较好,并且还想保持着的话,就需要尝试这些平衡锻炼;如果你遭遇平衡问题或某一骨科疾病的话,就需要锻炼你的平衡能力,但首先要看医生。在一周的大部分时间里,平衡锻炼至少一天一次。起初用一只手扶着椅子或墙,锻炼一段时间后,可用手指触及物体的表面就可以了。锻炼期间,如果你感到不稳,就找个人站在你的附近1.抬腿锻炼l 稍微抬起一只腿离开地面l 坚持五秒钟l 至少重复五次l 轮换另外一只腿脚趾触地锻炼l 跨开双脚至肩膀的宽度,双手向前抬高至肩膀的高度l 向前伸出你的右臂和左足,用你脚趾触及地板l 返回当初的姿势,伸出另外的上肢和下肢作同样的锻炼至少重复五次3.单腿站立锻炼l 跨开双脚至肩膀的宽度伸直双手l 抬起左腿,并屈曲。坚持五秒钟。l 重复五次,然后轮换另外只腿。l 随着锻炼水平的提高,可以整天锻炼单腿站立,即使在洗刷盘碟、读报纸或

看电视时。做的越多,稳定的水平就越高。4.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非竞争性的可自我调节比较文雅的身体锻炼。锻炼时,可慢慢地轻柔地按照一系列动作去做。每个动作或姿势要自然进入下一个。研究表明太极拳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防止摔倒。长期太极拳锻炼者可以提高膝关节的稳定,增加身体平衡能力。尽管太极拳是一种安全的锻炼,但是在学习前,还是考虑和你的医生谈谈,尤其是你有关节、脊柱或心脏的问题时。

平衡能力测试方案

平衡能力测试方案 一、测试名称:平衡能力测试 二、测试器材:平衡仪、秒表、有色胶带、米尺、角度测量仪 三、测试环境:实验室,室内温度和湿度相对适宜、通风、无干扰、场地安全 四、测试步骤: 1. 准备工作 1)受试者同意进行测试,了解受试者既往健康史,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身体健康筛选检查,如基础心率、血压及心理状况的测试,若有异常,不得进行测试。除此之外,应该对受试者躯干、测试中主要参加运动的身体部位进行功能性评定,包括关节活动度、柔韧性、平衡能力的测试。如有需要,测试前获取受试者或监护人书面同意。 2)准确记录受试者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所属残障类型和程度以及最近情绪状况等。 3)测试者需要做好的工作:检测仪器是否可以正常运行,排除测试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向受试者提供关于测试过程的详细步骤和运动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存在的危险等有关信息,包括测试结束后的整理活动,测试前事先通知受试者,正常饮食和休息,以避免身体状况不稳定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4)测试包括静态平衡测试和动态平衡测试。静态平衡测试可通过单腿站立计时完成,动态平衡测试可直接在平衡仪器上完成或通过直线行走完成。需要做准备的是在平坦的地面上用有色胶带贴出长五米、宽十厘米的直线。 2.正式测试 1)静态平衡测试:分别对双腿进行单腿支撑站立的计时。测试者给出“开始”的口令,受试者单腿站立,双手自然放松于体侧。提膝上抬左腿或右腿,尽量将大腿抬平,小腿放松下垂,以支撑脚移动或抬起的脚落地为动作的结束,测试者记录站立时间。 2)动态平衡测试:用平衡仪器测试时,受试者做好准备动作后开始测试,按下仪器显示屏开始按钮,受试者单腿站立,目光平视仪器显示屏,使重心移动的轨迹尽量保持在中心。 左右腿各进行三次,每次持续测试两分钟。测试结束后,正确操作仪器调出测试结果并做好记录。用直线行走测试时,测试者给出“开始”的口令,受试者站在直线的一端向另一端双脚交替行走,双脚均需踩在直线上,方为有效。记录行走5米所需的时间及双脚分别偏离直线的次数,如中途完全离开直线前进,记录偏离角度。 3)测试时,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影响受试者注意力。 4)结束测试。 3.整理活动 平衡仪测试结束后,受试者可能会出现类似在平衡仪上的不稳定感,如有出现需稍作休息。 4.注意事项 1)测试中,受试者的安全第一,平衡仪器上的测试需要做好保护措施。 2)测试时,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影响受试者注意力。 5.评价:动作发展分级 1)静态平衡 分级1级2级3级4级5级 动作单腿几乎不能平 稳站立单腿基本平 稳站立,但身 体严重晃动, 需要手臂张 开保持平衡 单腿可平稳 站立,但身体 稍有晃动,偶 尔需要上臂 帮助 单腿完全平 稳站立,但持 续时间较短 单腿完全平 稳站立,并可 持续一段时 间

人体平衡能力测试

老年人摔倒莫急扶 老年人因机体衰老、神经、肌肉等功能退化,协调性差以及判断失误甚至疾病等多种原因,易致跌倒。若遇老年人跌倒时,一定要弄清情况,不要急于搀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加重对跌倒者的伤害,严重者会致命。具体来说,一旦遇到老年人摔倒的情况,首先要上前询问,看意识是否清醒,粗略判断摔倒的环境与原因,是主观摔倒还是客观因素造成的(还要排除碰瓷假摔,不要惹祸上身)。可先询问姓名、年龄、摔倒的原因与当时的感受;其次判断摔倒着的手脚能否活动,最好可先让其试着自己站起来,方法是先让其平躺,再屈膝,能做起后翻转成跪姿,然后慢慢地双手支撑缓慢站起。如上述任何一项都不能做,则直接打120求救,不可擅自贸然行动。 老年人起床法:1.先眨眼数秒钟;2.分别活动手和脚各10秒钟;3.缓慢坐起,活动颈肩臂30秒钟;4.坐在床沿上,双腿下垂,活动膝、踝关节30秒钟;5.站起后靠近床沿活动腰部30秒钟(要左右或旋转,但不可做弯腰动作);6.慢慢迈步向前走几步后再用正常速度行走,绝不可站起来就跑!因为人体在休息的时候,迷走神经兴奋,血管扩张,若立即站立,则血液下沉,交感神经尚未兴奋,很容易造成大脑缺血或诱发心源性猝死等危险。 附:人体平衡能力测试 平衡能力是人体的一项重要生理功能,特别对于中老年人更为重要。可以预测和预防衰老及摔倒性疾病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人体平衡的维持是一个神经肌肉综合活动过程,人体平衡功能受到视觉、本体感觉和前庭感觉系统三方面影响。人体平衡功能的测量对某些疾病,特别是神经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其涉及范围包括临床诊断治疗、康复医学、老年医学、运动医学以及特种行业。平衡是指人体处在一种姿势或稳定状态下以及不论处于何种位置时,当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动地调整并维持原有姿势的能力。前者属于静态平衡,后者属于动态平衡。平衡能力的感觉来源于前庭、视觉和躯体感觉。前庭觉提供有关身体在一个不动的参照系统中的定位以及身体运动时加速的情况;视觉不仅提供我们周围环境的信息,也能提供身体的运动和方向的信息;躯体感觉又由肌肉、关节、肌腱等处的感受器产生。最终各方面的信息都传入中枢神经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后,再经锥体束发出随意运动的冲动,指挥肌肉-骨骼系统以随时纠正身体的位移与偏差,达到身体的平衡与姿势的稳定。常用的人体平衡测试法有传统主观观测法、量表法和压力平板测试法等。 传统的主观观测法操作简单易行方便直观快捷,但过于粗略主观,缺乏客观量化标准,只能用于疑有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的初步筛查;量表法易于量化,便于对照,但操作繁琐耗时,且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误差较高;压力平板测试操作简单快捷,但专业性强,费用较高,适宜研究运用。 1.闭目直立试验又称昂白试验(Romberg’s test)。是用来检查前庭平衡功能是否正常方法。受检者站立稳定,为前庭功能正常者。异常结果前庭周围性病变时,躯干倾倒方向朝向前庭破坏的一侧,与眼震慢相方向一致;中枢性病变时,躯干倾倒方向与眼震慢相不一致。Romberg氏检查法又叫闭目直立检查法(RombergTest),测试时要求受检者两足并拢直立、闭目,两臂前举,以观察受检者睁眼及闭目时躯干有无倾倒发生;强化Romberg检查法要求受检者两足一前一后、足尖接足跟直立,观察受检者睁、闭眼时身体的摇摆情况;单腿直立检查法要求受检者单腿直立,先睁眼,后闭眼,最长维持时间订为30秒。传统主观观察法操作简单,但也较为粗略和主观,缺乏客观统一的标准,不能判断平衡障碍的类型、特点及严重程度,只适用于临床上对疑有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初步的粗略筛选与测试。 需要检查人群前庭功能不平衡。Rpmberg氏病,又称Parry -Rombery氏综合征,进行性面偏侧萎缩症。病因未明。可能为遗传疾病。认为是植物神经系统的中枢性或周

动平衡仪的原理与应用

动平衡仪仪的原理与应用 动平衡仪,久经考验的动平衡技术推出的一款便携式现场动平衡仪。兼备现场振动数据测量、振动分析和单双面动平衡等诸多功能,简捷易用,是企业预知生产、保养、维修,尤其是精密机床、主轴、电机、磨床、风机等设备制造厂和振动技术服务机构最为理想之工具。 旋转机械是机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防和国民经济众多领域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转子不平衡是旋转机械中的常见问题,也是诱发转子系统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开展动平衡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工程应用价值。 但随着电子计算机和测试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动平衡技术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其研究成果对推动旋转机械向高速、高效、高可靠方向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关转子动平衡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平衡测试、非对称/非平面模态转子平衡、无试重平衡、自动平衡等技术领域。

方法/步骤

1. 1 现场平衡概念和必要性常用机械中包含着大量的作旋转运动的零部件,例如各种传动轴、主轴、电动机和汽轮机的转子等,统称为动平衡仪回转体。 在理想的情况下回转体旋转时与不旋转时,对轴承产生的压力是一样的,这样的回转体是平衡的回转体。 不平衡产生: 但工程中的各种回转体,由于材质不均匀或毛坯缺陷、加工及装配中产生的误差,甚至设计时就具有非对称的几何形状等多种因素,使得回转体在旋转时,其上每个微小质点产生的离心惯性力不能相互抵消,离心惯性力通过轴承作用到机械及其基础上,引起振动,产生了噪音,加速轴承磨损,缩短了机械寿命,严重时能造成破坏性事故。 为此,必须对转子进行平衡,使其达到允许的平衡精度等级,或使因此产生的机械振动幅度降在允许的范围内。 2. 2 1、定义1)静平衡

轻艇专项运动员站姿及坐姿之静态平衡能力检测 吴唯平 王令仪

1 *通讯作者:王令仪 Email: tennis01@https://www.360docs.net/doc/26362674.html,.tw 地址:东华大学体育与运动科学系,(970)花莲市华西路123号 轻艇专项运动员站姿及坐姿之静态平衡能力检测 吴唯平 王令仪* 国立东华大学体育与运动科学系 投稿日:2011/06/22 ; 审查通过日:2011/08/31 摘 要 前言:本研究比较轻艇运动员与体育系学生在坐姿静态平衡能力之COP 参数差异。方法:以12名男性轻艇竞速运动员及12名男性体育系学生为受试者。站姿静态平衡能力使用单脚站立测验并分别以开眼、闭眼、惯用脚、非惯用脚四种情境进行测试。坐姿静态平衡能力受试者须搭配四种不同尺寸的平衡测试椅进行测试。测力板与KwonGRF 软件撷取压力中心位置坐标。统计方法使用独立样本t 考验,比较轻艇竞速运动员与体育系非专长生在各项测试中静态平衡能力之差异,统计水平订为α=0.05。结果:在开眼、闭眼惯用脚之站姿平衡测试中,轻艇竞速运动员之COP 前后向平均位移速度及平均位移速度显著小于体育系非专长生 (P <0.05)。在座椅长28公分×宽2.5公分×高4公分之坐姿平衡测试中,轻艇运动员之COP 左右向最大位移量显著小于体育系非专长生 (P <0.05);在座椅长28公分×宽2.5公分×高10公分之坐姿平衡测试中,轻艇运动员之COP 平均偏移半径及COP 左右向最大位移量显著小于体育系非专长生 (P <0.05);在座椅长28公分×宽5公分×高4公分之坐姿平衡测试中,轻艇运动员之COP 左右向平均位移速度显著小于体育系非专长生 (P <0.05);在座椅长28公分×宽5公分×高10公分之坐姿平衡测试中,轻艇运动员之COP 左右向最大位移量、前后向最大位移量及左右向平均位移速度显著小于体育系非专长生 (P <0.05)。结论:轻艇运动员坐姿静态平衡能力较体育系非专长生佳,尤其是左、右向之平衡能力。 关键词:坐姿平衡、压力中心、轻艇运动员 壹、绪论 轻艇竞速 (canoe sprint) 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认可之正式项目,运动员必须在水面上并且无障碍的场地中,划着轻艇,以最快的速度达成目标距离。因此轻艇运动员必须具备优秀的肌力、肌耐力、心肺耐力、及平衡能力。轻艇竞速所使用之船艇在重量、长度有一定的规范,但在宽度上并无限制,所以为了使运动员所划行之轻艇在水面上能达到最快速度,轻艇船型设计为窄长且底部略呈倒金字塔状,以方便切水减少阻力,也因此轻艇竞速是一项需要高度平衡能力的运动,初学者刚接触轻艇竞速运动,在练习坐上船的动作时,不论练习者身 体素质的异同,必定会因为抓不到平衡而翻船,因此 能够开始在水面上划行进行划桨动作练习的轻艇运动员,应已提升了良好的平衡控制能力。然而,过去虽有文献指出轻艇竞速运动员需要良好的平衡控制能力(李诚志,1994),但并无实证研究针对轻艇竞速运动员做出平衡能力之检测。 在生物力学研究中探讨平衡能力常以重心、支撑基底或足底压力中心 (center of pressure, COP) 作为分析的要素。而静态平衡便是在静态动作中维持重心投影点在支撑基底内,因此,在静态动作中足底压力 中心的偏移量愈小可推论其静态平衡较佳(成戎珠、苏芳庆、林纯彬、何金山,1997;江劲政、相子元,2000;Verhagen et al., 2005),人体在静态平衡的维持上通常会藉由躯干与下肢肌肉活动使用不同的平衡策略以维持重心在支撑基底内,如:髋关节策略、踝关节策略,以控制重心与压力中心的变化(Horak & Kuo,

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系统

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系统 刘崇,任立峰,史建伟,杜洁,赵焕彬 摘要:平衡是人体一项重要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平衡能力对于维持各种姿势、进行各种活动以及对外界干扰产生适宜的反应尤其重要。那么在进行体育运动过程中,平衡能力就更为重要,特别是在技能主导类难度项群的项目中,所以平衡能力的准确测定在国民体质监测、运动选材及平衡能力训练过程中具有现实意义。文章较详细地介绍了目前人体平衡测试系统的研究现状,得出到目前为止对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仅局限于单一的利用平衡量表或平衡测试仪,还没有几种测试方法的结合或配备其他一些辅助方法来综合反应人体平衡能力,比如步态、足底压力以及下肢肌肉力量等测试等手段,还未形成一个完善、合理和科学评价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平衡能力;评价系统;研究进展;综述文献 刘崇,任立峰,史建伟,杜洁,赵焕彬.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系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2):363-367 引言 人体平衡能力研究是当前国际学术界相对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已经涉及到医学、体育学、计算机等多个学科。对于平衡能力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到目前已有150 多年的历史。在过去的150 多年时间里,对人体平衡能力的评定方法在不断的增加,测试结果也越来越精确和量化。 1 学术背景 目前一个完善、合理和科学的评价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体系还未形成,因此人体平衡能力评价体系的形成已是当务之急。 2 目的 介绍有关平衡评定的研究进展,借此提高国内专业人员对平衡的关注。 3 资料和方法 3.1 文献检索 检索人及检索时间:第一作者,2008-07 完成检索工作。 检索文献时限:英文资料的检索时间范围为1988/2008 ,中文资料的检索时间范围为1988/2008。 检索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网址。维普数据库,网址。ScienceDirect 。 检索关键词:英文关键词为“balance ability”, 中文关键词为“平衡能力,平衡功能”。 检索文献类型:研究原著,综述。 检索文献量:总计157 篇。 3.2 检索方法 纳入标准:①文章所述内容应与人体平衡能力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 排除标准:①重复性研究。②Meta 分析。 文献选择:计算机初检得到380 篇文献,中文280 篇,英文100 篇。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因研究目的与此文无关的115 篇,内容重复性的研究55 篇,Meta 分析53 篇,共保留33 篇文献进行综述。

老年人平衡能力测试表

老年人平衡能力测试表 老年人平衡能力测试表用来评估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和跌倒的风险。测定后将各个测试项目的得分相加得到总分,根据总分来判断平衡能力和跌倒的风险大小。 一、静态平衡能力 (说明:原地站立,按描述内容做动作,尽可能保持姿势,根据保持姿势的时间长短评分,将得分填写在得分栏内) 评分标准:0分:≥10秒; 1分:5~9秒; 2分:0~4秒 小提示:在做闭眼练习时应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最好旁边有人保护,以免不慎跌倒。 二、姿势控制能力 (说明:选择一把带扶手的椅子,站在椅子前,坐下后起立,按动作完成质量和难度评分,将得分填写在得分栏) 评分标准:0分:能够轻松坐下起立而不需要扶手; 1分:能够自己坐下起立,但略感吃力,需尝试数次或扶住扶手才能完成; 2分:不能独立完成动作。 (说明:找一处空地,完成下蹲和起立的动作) 评分标准:0分:能够轻松坐下、蹲下、起立而不需要扶手; 1分:能够自己蹲下、起立,但略感吃力,需尝试数次或扶住旁边的固定物体才能完成;

2分:不能独立完成动作。 三、动态平衡能力 (说明:设定一个起点,往前直线行走10步左右转身再走回到起点,根据动作完成的质量评分,将得分填写在得分栏) 评分标准: 0分:平衡能力很好,建议做稍微复杂的全身练习并增加一些力量性练习,增强体力,提高身体综合素质。

1~4分:平衡能力尚可,但已经开始降低,跌倒风险增大。建议在日常锻炼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提高平衡能力的练习,如单腿跳跃、倒走、太极拳和太极剑等。 5~16分:平衡能力受到较大削弱,跌倒风险较大,高于一般老年人群。建议开始针对平衡能力做一些专门的练习,如单足站立练习、“不倒翁”练习、沿直线行走、侧身行走等,适当增加一些力 量性练习。 17~24:平衡能力较差,很容易跌倒造成伤害。建议不要因为平衡能力的降低就刻意限制自己的活动。 刻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运动如走楼梯、散步、坐立练习、沿直线行走等,有意识地提高自 己的平衡能力,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做一些康复锻炼。运动时最好有家人在旁边监护以确保 安全。同时还应该补充钙质,选择合适的拐杖。 注:运动应从简单的开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综合锻炼的效果(如太极拳)往往好于单一练习。 ●金鸡独立 睁眼或闭眼,双手叉腰,一腿弯曲,一腿站立尽可能长的时间。也可以两腿轮流做单腿跳跃,以增强腿部力量。每天早晚各跳10分钟(每次跳20个,两次之间休息30秒钟)。 ●“不倒翁”练习 挺直站立,前后晃动身体,脚尖与脚跟循环着地以锻炼下肢肌肉,达到控制重心的目的。 ●坐立练习 站在椅子前反复缓慢起立坐下,坐立练习时可以将一个纸盘放在头顶上,尽量保持不掉下,以增强平衡性。 ●沿直线行走 画一条直线,向前迈步时,把前脚的脚后跟紧贴后脚的脚趾前进,步行的轨迹尽量和直线重合。在向前行走到10~20步后,把身子转过来按照同样的方式走回去。行走时,可以将一个纸盘放在头顶上,尽量保持不掉下,以增强平衡性。 ●侧身走 俗称“蟹步”,顾名思义,就是像螃蟹一样横着走。 ●倒着走 找一块平坦的空地作为练习场所,倒着走并尽量保持直线。

动平衡测量原理

动平衡测量原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刚性转子的平衡条件及平衡校正 回转体的不平衡---回转体的惯性主轴与回转轴不相一致; 刚性转子的不平衡振动,是由于质量分布的不均衡,使转子上受到的所有离心惯性力的合力及所有惯性力偶矩之和不等于零引起的。 如果设法修正转子的质量分布,保证转子旋转时的惯性主轴和旋转轴相一致,转子重心偏移重新回到转轴中心上来,消除由于质量偏心而产生的离心惯性力和惯性力偶矩,使转子的惯性力系达到平衡校正或叫做动平衡试验。 动平衡试验机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动平衡试验机是用来测量转子不平衡量的大小和相角位置的精密设备。一般由机座部套,左右支承架,圈带驱动装置,计算机显示系统,传感器限位支架,光电头等部套组成。 当刚性转子转动时,若转子存在不平衡质量,将产生惯性力,其水平分量将在左右两个支撑上分别产生振动,只要拾取左右两个支撑上的水平振动信号,经过一定的转换,就可以获得转子左右两个校正平面上应增加或减少的质量大小与相位。 在动平衡以前,必须首先解决两校正平面不平衡的相互影响是通过两个校正平面间距b,校正平面到左,右支承间距a, c,而a, b, c 几何参数可以很方便地由被平衡转子确定。 F1, F2: 左右支承上的动压力;P1, P2 : 左右校正平面上不平衡质量的离心力。m1, m2 : 左右校正平面上的不平衡量;a, c : 左右校正平面至支承间的距离 b : 左右校正平面之间距离;R1 R2: 左右校正平面的校正半径 ω:旋转角速度 单缸曲柄连杆机构惯性力测量方法 活塞的速度为 活塞的加速度为 我的论文中的对应表达式与以上两个式子不同: 测量系统机械结构 惯性力测量机的机械系统主要包括驱动机构、摆架。驱动机构通过联轴节带动曲轴达到额定测量转速。摆架支承测量曲柄连杆机构,使之在惯性力作用下产生振动。

平衡能力测试方案

平衡能力测试方案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平衡能力测试方案 一、测试名称:平衡能力测试 二、测试器材:平衡仪.秒表、有色胶带.米尺.角度测量仪 三.测试环境:实验室.室内温度和湿度相对适宜、通风.无干扰.场地安全 四.测试步骤: 1?准备工作 1) 受试者同意进行测试,了解受试者既往健康史,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身体健康筛选检 查,如基础心率.血压及心理状况的测试,若有异常,不得进行测试。除此之外, 应该对受试者躯干.测试中主要参加运动的身体部位进行功能性评定,包括关节活动度、柔韧性、平衡能力的测试。如有需要,测试前获取受试者或监护人书面同 意 。 2) 准确记录受试者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所厲残障类型和程度以及 最近情绪状况等。 3) 测试者需要做好的工作:检测仪器是否可以正常运行,排除测试环境的不安全因 素;向受试者提供关于测试过程的详细步骤和运动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存在的危险等有关信息,包括测试结束后的整理活动,测试前事先通知受试者,正常饮食和休息?以避免身体状况不稳定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4)测试包括静态平衡测试和动态平衡测试。静态平衡测试可通过单腿站立计时完成, 动态平衡测试可直接在平衡仪器上完成或通过直线行走完成。需要做准备的是在平坦的地面上用有色胶带贴出长五米.宽十厘米的直线。 2?正式测试

1)静态平衡测试:分别对双腿进行单腿支撑站立的计时。测试者给出''开始^的口令, 受试者单腿站立,双手自然放松于体侧。提膝上抬左腿或右腿,尽量将大腿抬平, 小腿放松下垂.以支撑脚移动或抬起的脚落地为动作的结束,测试者记录站立时 间。 2)动态平衡测试:用平衡仪器测试时,受试者做好准备动作后开始测试,按下仪器显示屏开始按钮,受试者单腿站立,目光平视仪器显示屏,使重心移动的轨迹尽量保 持在中心。左右腿各进行三次,每次持续测试两分钟。测试结束后,正确操作仪器 调出测试结果并做好记录。用直线行走测试时,测试者给出“开始■的口令,受试者 站在直线的一端向另一端双脚交替行走,双脚均需踩在直线上,方为有效。记录行 走5米所需的时间及双脚分别偏离直线的次数,如中途完全离开直线前进,记录偏 离角度。 3)测试时,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影响受试者注意力。 4)结束测试。 3?整理活动平衡仪测试结束后.受试者可能会出现类似在平衡仪上的不稳定感,如有出现需稍作休 4?注意事项 1)测试中,受试者的安全第一,平衡仪器上的测试需要做好保护措施。 2)测试时,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影响受试者注意力。 5?评价:动作发展分级

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

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前????言 本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行业标准《老年人能力评估》(MZ/T 039-2013)、《??成都市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等国家及地方评估标准,结合本中心实际服务情况修订而成。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老年人能力评估的评估对象、评估指标、评估实施及评估结果。 本标准适用于需要接受养老服务的老年人。 2术语和定义 老年人 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 能力 个体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 日常生活活动 个体为独立生活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具有共同性的身体动作群,即进行衣、食、住、行、个人卫生等日常活动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精神状态

个体在认知功能、行为、情绪等方面的外在表现。 感知觉与沟通 个体在意识水平、视力、听力、沟通交流等方面的主观条件。 社会参与 个体与周围人群和环境的联系与交流状况。 3评估对象 需要接受养老服务的老年人。 4评估指标 一级指标共5个,包括日常生活活动、精神状态、感知觉与沟通、社会参与、年龄。 二级指标共26个,参见表1。日常生活活动采用Barthel指数分级1)进行评定,包括10个二级指标;精神状态包括3个二级指标;感知觉与沟通包括4个二级指标;社会参与采用“成人智力评定量表”进行评定,包括5个二级指标;年龄包括四个年龄阶段。各项指标的评分标准参见附录A“老年人能力评估表”。 老年人能力评估指标 5评估实施 评估环境 1)Barthel指数分级(Barthel Index,BI)是用来评定日常生活活动的工具,由评估员通过询问被评估者或主要照顾者,对每 个项目进行评定,具体的评定项目及计分方法参见附录A。

平衡能力的测试方法

Romberg静态平衡能力测试法 本研究采用Romberg静态平衡能力的测试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平衡能力的测试。在测试前,排除研究对象因病、受伤等其它有可能导致影响测试结果的外在因素,尽量控制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具体测试方法:受试者赤脚闭目站立,一只脚抬起屈膝,脚尖放于另一只脚脚后跟处,脚尖不得接触地面,两臂自然下垂。在受试者发出开始计时信号后,测试员开表计时。每位受试者测三次求其平均值作为最终测试的结果,增加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减少实验误差。 强化 Romberg 征实验 测试方法:测试分为睁眼与闭眼两种,测试时受测者采用两足前后站立,足尖接足跟的直立方式,站立好睁眼或闭眼后开始计时,两脚有移动或身体出现失稳时停止计时。测试时保持环境安静。时间记录以秒为单位,测试分 3 次进行,取最大值。 闭目单足站立实验 参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成年人部分)》中闭眼单脚站立的测试标准: 受试者两臂侧平举,两腿并拢直立,脚尖向前。当听到口令时,受试者闭眼的同时用习惯支撑脚站立,另一腿屈膝提脚,使脚离开地面,抬起脚不得与另一腿发生接触。计时从离地脚离地开始到离地脚落地或支撑脚移动为止。以“秒(s)”为单位记录站立时间,记录统一保留小数点后 3 位。测试3次,两次测试之间间隔 5 分钟以上,取最佳成绩。 测试要求: (1)当离地脚触地、支撑脚移动停表; (2)测试时有人保护; (3)在测试过程中,受试者不能睁眼; (4)测试人员站在受试者的正面进行测试。 2、平衡木行走 参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中走平衡木的测试标准: 受试者站在“起点线”后的平台上,面向平衡木,双臂侧平举,当听到“开始”的 口令后,两脚交替向“终点线”前进。测试人员在受试者起动的同时开表计时,并跟随 受试者向“终点线”前进,同时注意观察受试者的动作,防止发生意外。当受试者任意 一个脚尖超过“终点线”时,立即停表。测试 2 次,取最好成绩。记录以秒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 3 位。 测试要求: (1)测试前,受试者脚尖不得超过“起点线”; (2)中途落地者须重新测试; (3)测试人员要注意保护受试者; (4)测试人员站在受试者的侧前方进行测试。 起立行走测试 测试3次,取平均值

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详]

Word格式 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前言 本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行业标准《老年人能力评估》(MZ/T 039-2013)、《成都市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等国家及地方评估标准,结合本中心实际服务情况修订而成。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老年人能力评估的评估对象、评估指标、评估实施及评估结果。 本标准适用于需要接受养老服务的老年人。 2术语和定义 2.1老年人 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 2.2能力 个体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 2.3日常生活活动 个体为独立生活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具有共同性的身体动作群,即进行衣、食、住、行、个人卫生等日常活动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4精神状态 个体在认知功能、行为、情绪等方面的外在表现。 2.5感知觉与沟通 个体在意识水平、视力、听力、沟通交流等方面的主观条件。 2.6社会参与 个体与周围人群和环境的联系与交流状况。 3评估对象 需要接受养老服务的老年人。 4评估指标 4.1一级指标共5个,包括日常生活活动、精神状态、感知觉与沟通、社会参与、年龄。 4.2二级指标共26个,参见表1。日常生活活动采用Barthel指数分级1)进行评定,包括10个二级指标;精神状态包括3个二级指标;感知觉与沟通包括4个二级指标; 1)Barthel指数分级(Barthel Index,BI)是用来评定日常生活活动的工具,由评估员通过询问被评估者或主要照顾者,对每 个项目进行评定,具体的评定项目及计分方法参见附录A。

社会参与采用“成人智力评定量表”进行评定,包括5个二级指标;年龄包括四个年龄阶段。各项指标的评分标准参见附录A“老年人能力评估表”。 老年人能力评估指标 5评估实施 5.1评估环境 评估环境应清洁、安静、宽敞、光线明亮、空气清新、温度适宜,至少有三把椅子和一张诊桌、4-5个台阶,以供评估使用。 5.2评估时间 在申请人提出申请的30日内完成评估。对评估结果有疑问者,在提出复评申请的7日内进行再次评定。 5.3评估提供方 5.3.1评估机构由*****居家服务中心负责委派或指定评估员对老年人进行评估。 5.3.2评估员为经过专门培训并获得资格认证的专业人员,受评估机构的委派,对老年人进行评估。 5.4评估方法 5.4.1评估员在指定地点对老年人进行评估,每次评估应由两名评估员同时进行。5.4.2评估员通过询问被评估者或主要照顾者,按照附录A“老年人能力评估表”进行逐项评估,并填写每个二级指标的评分。 5.4.3评估员根据各个一级指标的分级标准,确定各一级指标的分级,填写在“老年人能力评估表”中。

机械动平衡

机械动平衡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转子不平衡的危害。 2.巩固转子动平衡的理论知识。 3.掌握动平衡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动平衡机进行刚性转子动平衡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为DPH-I型智能动平衡机,如图6-1所示,测试系统由计算机、数据采集器、高灵敏度有源压电力传感器和光电相位传感器等组成。当被测转子在部件上被拖动旋转后,由于转子的中心惯性主轴与其旋转轴线存在偏移而产生不平衡离心力,迫使支承做强迫震动,安装在左右两个硬支撑机架上的两个有源压电力传感器感受此力而发生机电换能,产生两路包含有不平衡信息的电信号输出到数据采集装置的两个信号输入端;与此同时,安装在转子上方的光电相位传感器产生与转子旋转同频同相的参考信号,通过数据采集器输入到计算机。 图 6-1 DPH-I型智能动平衡机结构简图 计算机通过采集器采集此三路信号,由虚拟仪器进行前置处理,跟踪滤波,幅度调整,相关处理,FFT变换,校正面之间的分离解算,最小二乘加权处理等。最终算出左右两面的不平衡量(g),校正角(°),以及实测转速(r/min)。 DPH-I型智能动平衡机有关内容简介见附录Ⅲ。 三、实验原理 由于转子结构不对称、材质不均匀或制造和安装不准确等原因,有可能会造成转子的质心偏离回转轴线。当其转动时,会产生离心惯性力。惯性力将在构件运动副中引起附加动压力,使机械效率、工作精度和可靠性下降,加速零件的损坏。当惯性力的大小和方向呈周期性变化时,机械将产生振动和噪音。因此,在高速、重载、精密机械中,为了消除或减少惯性力的不良影响,必须对转子进行平衡。 转子平衡问题可分为静平衡和动平衡两类。 对于轴向尺寸b 与径向尺寸D 的比值b/D ≤ 0.2,即轴向尺寸相对很小的回转构件(如砂轮、叶轮、飞轮等),常常可以认为不平衡质量近似的分布在同一回转平面内。因此只要在这个一回转面内加上或减去一定的质量,便可使转子达到静平衡。 当转子的b/D≥0.2(如电机转子、机床主轴等),或工作转速超过1000 r/min时,应考虑

平衡能力测试方案精编WORD版

平衡能力测试方案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平衡能力测试方案 一、测试名称:平衡能力测试 二、测试器材:平衡仪、秒表、有色胶带、米尺、角度测量仪 三、测试环境:实验室,室内温度和湿度相对适宜、通风、无干扰、场地安全 四、测试步骤: 1. 准备工作 1)受试者同意进行测试,了解受试者既往健康史,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身体健康筛选检查,如基础心率、血压及心理状况的测试,若有异常,不得进行测试。除此之外,应该对受试者躯干、测试中主要参加运动的身体部位进行功能性评定,包括关节活动度、柔韧性、平衡能力的测试。如有需要,测试前获取受试者或监护人书面同意。 2)准确记录受试者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所属残障类型和程度以及最近情绪状况等。 3)测试者需要做好的工作:检测仪器是否可以正常运行,排除测试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向受试者提供关于测试过程的详细步骤和运动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存在的危险等有关信息,包括测试结束后的整理活动,测试前事先通知受试者,正常饮食和休息,以避免身体状况不稳定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4)测试包括静态平衡测试和动态平衡测试。静态平衡测试可通过单腿站立计时完成,动态平衡测试可直接在平衡仪器上完成或通过直线行走完成。需要做准备的是在平坦的地面上用有色胶带贴出长五米、宽十厘米的直线。 2.正式测试 1)静态平衡测试:分别对双腿进行单腿支撑站立的计时。测试者给出“开始”的口令,受试者单腿站立,双手自然放松于体侧。提膝上抬左腿或右腿,尽量将大腿抬平,小腿放松下垂,以支撑脚移动或抬起的脚落地为动作的结束,测试者记录站立时间。2)动态平衡测试:用平衡仪器测试时,受试者做好准备动作后开始测试,按下仪器显示屏开始按钮,受试者单腿站立,目光平视仪器显示屏,使重心移动的轨迹尽量保持在中心。左右腿各进行三次,每次持续测试两分钟。测试结束后,正确操作仪器调出测试结果并做好记录。用直线行走测试时,测试者给出“开始”的口令,受试者站在直线的一端向另一端双脚交替行走,双脚均需踩在直线上,方为有效。记录行走5米所需的时间及双脚分别偏离直线的次数,如中途完全离开直线前进,记录偏离角度。3)测试时,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影响受试者注意力。 4)结束测试。 3.整理活动 平衡仪测试结束后,受试者可能会出现类似在平衡仪上的不稳定感,如有出现需稍作休息。 4.注意事项

【CN109999404A】一种分级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98722.2 (22)申请日 2019.04.15 (71)申请人 江南大学 地址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 号 (72)发明人 蒋玉宇 孙平平 郭建兰 彭义茭  邹雪琼 刘姝岐  (74)专利代理机构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 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代理人 林娟 (51)Int.Cl. A63B 6/00(2006.01) A63B 26/00(2006.01) A63B 23/10(2006.01) (54)发明名称一种分级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级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属于康复保健领域。所述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用于训练人体整体平衡能力、前后平衡能力、和/或左右平衡能力,所述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上具有可充气气囊图形,所述可充气气囊图形根据所对应人体平衡能力的不同包括不同的图形。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具有可充气气囊图形且可充气气囊图形根据所对应人体平衡能力的不同包括不同的图形的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解决了现有的平衡训练装置不易在人群中普及和便捷使用的问题,采用训练垫上自由行的简单训练方式,可在自然状态的行走中锻炼人体平衡能力,训练难度低,且成本较现有的平衡训练装置低, 易于普及。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4页CN 109999404 A 2019.07.12 C N 109999404 A

1.一种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用于训练人体整体平衡能力、前后平衡能力、和/或左右平衡能力,所述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上具有可充气气囊图形,所述可充气气囊图形根据所对应人体平衡能力的不同包括不同的图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用于训练人体整体平衡能力,所述可充气气囊图形的底面图形为等底面积类别图形;当所述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用于训练人体前后平衡能力时,所述可充气气囊图形的底面图形为等横径类别图形;当所述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用于训练人体左右平衡能力时,所述可充气气囊图形的底面图形为等纵径类别图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等底面积类别图形为底面积均为16πcm2的图形,其底面图形包括:半径为4cm的圆形、底边长为4πcm高为8cm的等 腰三角形、底边长为8cm高为4πcm的等腰三角形、 两条对角线长为的菱形、对角线长分别为横长8cm和纵长4πcm的菱形、对角线长分别为横长4πcm和纵长8cm的菱形中的任意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包括信号指示装置连接及两条气体通道,两条气体通道分别连接两组气囊,两组气囊分别为底面图形为半径为4cm的圆形和底边长为8cm高为4πcm的等腰三角形的可充气气囊,每个可充气气囊上分布五个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导线由气体通道集合至导线接口M处,通过接口M与信号指示装置连接,两条气体通道通过接口a、a’分别与外接充气装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等横径类别图形为横径均为8cm的图形,其底面图形包括:半径为4cm的圆形、底边长为8cm高为8cm的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8cm高为4πcm的等腰三角形、两条对角线长为8cm的菱形、对角线长分别为横长8cm和纵长4πcm的菱形中的任意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包括信号指示装置连接及两条气体通道,两条气体通道分别连接两组气囊,两组气囊分别为底面图形是底边长为8cm高为4πcm的等腰三角形和两条对角线长为8cm的菱形的可充气气囊,每个可充气气囊上分布五个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导线由气体通道集合至导线接口N处,通过接口N与信号指示装置连接,两条气体通道通过接口b、b’分别与外接充气装置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纵径类别图形为纵径均为8cm的图形,其底面图形包括:半径为4cm的圆形、底边长为8cm高为8cm的等腰三角形、底边长4πcm高为8cm的等腰三角形、两条对角线长为8cm的菱形、对角线长分别为横长4πcm和纵长8cm的菱形中的任意两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包括信号指示装置连接及两条气体通道,两条气体通道分别连接两组气囊,两组气囊分别为底面图形为底边长4πcm高为8cm的等腰三角形和两条对角线长为8cm的菱形的可充气气囊,每个可充气气囊上分布五个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导线由气体通道集合至导线接口P处,通过接口P与信号指示装置连接,两条气体通道通过接口c、c’分别与外接充气装置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 2 CN 109999404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