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预备定理证明

相似三角形预备定理证明
相似三角形预备定理证明

课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预备定理)

教学目标:1 ?掌握预备定理以及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断两三角形相似;

2 ?在探索相似三角形预备定理过程中,感受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 分析解决

问题的方法;

3?通过思考交流与教师启发,获得探索问题的乐趣,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与原动力。

教学重点: 预备定理的证明与应用。 教学难点: 预备定理的证明。 教学方法: 启发+探究+讲授

教学手段: 常规教学用具,计算机及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出示情境问题:

1、 什么叫相似三角形?什么叫相似比?

2、 如图,矩形草坪长20m 宽10m 沿草坪四 周有1m

宽的小路。小路的内外边缘所围成的 矩形相似吗?

□—''~:—:—A ?—'—>:—?—A

3、 如图两个三角形相似吗?若相似,你是若 何判

断的,相似比是多少?若不相似,也请说 明。

4、 思考:如图:在AA BC 与厶DEF 中,/ A= / D, Z B=Z E ,请问 AA BC 与△ DEF 是否相似? 明确指出:

本节课将研究如何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断 两三角形相似。

板书课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设 情 境

复习相似形 的有关概

思考回答问题:

念,明确否 1、2 口答 定两图形相 3题可能的方法:

似,指出一 ⑴直觉(引导有理有

个不满足的 据);

条件即可, ⑵度量角与边,再计

而冃疋两图 算(指引这种方法简 形相似,则 单易于操作,但有时 需要所有对 会对结果的精确程度 应角相等, 质疑)

对边成比 ⑶根据格点特性计算 例。 (积极鼓励)

而随后的思 考,是为了 给学生点引 一下,预备 定理为什么 叫预备定

理,后继学

教案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相似三角形判定的预备定理。由于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已有所提高,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因此,需要通过理论上的证明得到判断定理。

而,定理证明之前还没有判定两三角形相似的定理。只能引导学生考虑用定义来证明。即证明三个角对应相等,三条边对应成比例。不仅复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而且为后面的证明打下基础。后继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转化为预备定理可以很大程度上简化证明。

为了解决好定理证明,首先通过情境复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通过矩形草坪与网格三角形问题,辅助计算深层次回忆定义。并且,定理的发现,采用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让学生在证明定理之前,对定理已产生了一定的认可度,也好能深层思考定理证明。而在定理分析中,辅助几何画板追踪技术,给学生非常直观的将形内线段推倒三角形一边上视觉刺激,通过闪烁突出平行线分三角形两边成比例图形,突破定理证明难关,给学生学习应用本定理证明的思维方法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三角形预备定理证明

课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预备定理) 教学目标:1 ?掌握预备定理以及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断两三角形相似; 2 ?在探索相似三角形预备定理过程中,感受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 分析解决 问题的方法; 3?通过思考交流与教师启发,获得探索问题的乐趣,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与原动力。 教学重点: 预备定理的证明与应用。 教学难点: 预备定理的证明。 教学方法: 启发+探究+讲授 教学手段: 常规教学用具,计算机及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出示情境问题: 1、 什么叫相似三角形?什么叫相似比? 2、 如图,矩形草坪长20m 宽10m 沿草坪四 周有1m 宽的小路。小路的内外边缘所围成的 矩形相似吗? □—''~:—:—A ?—'—>:—?—A 3、 如图两个三角形相似吗?若相似,你是若 何判 断的,相似比是多少?若不相似,也请说 明。 4、 思考:如图:在AA BC 与厶DEF 中,/ A= / D, Z B=Z E ,请问 AA BC 与△ DEF 是否相似? 明确指出: 本节课将研究如何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断 两三角形相似。 板书课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创 设 情 境 复习相似形 的有关概 思考回答问题: 念,明确否 1、2 口答 定两图形相 3题可能的方法: 似,指出一 ⑴直觉(引导有理有 个不满足的 据); 条件即可, ⑵度量角与边,再计 而冃疋两图 算(指引这种方法简 形相似,则 单易于操作,但有时 需要所有对 会对结果的精确程度 应角相等, 质疑) 对边成比 ⑶根据格点特性计算 例。 (积极鼓励) 而随后的思 考,是为了 给学生点引 一下,预备 定理为什么 叫预备定 理,后继学

相似三角形预备定理证明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 课题: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预备定理) 教学目标:1 ?掌握预备定理以及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断两三角形相似; 2 ?在探索相似三角形预备定理过程中,感受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思考交流与教师启发,获得探索问题的乐趣,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与原动力。 教学重点:预备定理的证明与应用。 教学难点:预备定理的证明。 教学方法:启发+探究+讲授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用具,计算机及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出示情境问题: 1、什么叫相似三角形?什么叫相似比? 2、如图,矩形草坪长20m,宽10m,沿草坪四周有 1m宽的小路。小路的内外边缘所围成的矩形相似吗? C 创设情境3、如图两个三角形相似吗?若相似,你是若何判断的, 相似比是多少?若不相似,也请说 4、思考:如图:在△ ABC 与厶DEF中,/ A= / D,/ B= / E,请问△ ABC 与厶DEF 是否相 似? 复习相似形 的有关概 思考回答问题:念,明确否 1、2 口答定两图形相 3题可能的方法:似,指出一 ⑴直觉(引导有理有个不满足的 据);条件即可, ⑵度量角与边,再计而冃疋两图 算(指引这种方法简形相似,则 单易于操作,但有时需要所有对 会对结果的精确程度应角相等, 质疑)对边成比 ⑶根据格点特性计算例。 (积极鼓励) 而随后的思 考,是为了给 学生点引一 下,预备定理 为什么叫预备 定理,后继学

D 明确指出: 本节课将研究如何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断两三 角形相似。 板书课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出示特殊题组: 1、如图,在等边三角形厶ABC中,DE//BC,并交于 点D、E,那么△ ADE与厶ABC相似吗?为什么? 口答1题; 发现证明预备疋理2、如图,在Rt△ ABC 中,/ BAC=90 ° , DE//BC,并交于点D、E,那么△ ADE与厶ABC相 似吗?为什么? AD (提示:可设D k) AB 若将特殊三角形的条件去掉,变成一般的三角 形呢? 3、如图,在△ ABC中,DE//BC,并交于点D、E, 那么△ ADE 与厶ABC 相似吗?为什么? 通过计算回答;并认识 到关键是计算: DE BC 在教师的启发下思考讨 论,体会线段转移的来 龙去脉。 预案: 1 : 过D 作 DF//AC 习中的有关 判定定理都 要转化为预 备定理即以 证明,从而感 受预备定理 的学习价值。 题组中的1、 2题,让学生 从简单推理与 计算推理两个 方面认识理解 这种图形。尤 其是计算推理 中所涉及的设 未知数的方 法,应用非常 广泛。而题三 需要深入思 考,更反衬出 题3分析方法 的重要性。 通过题3的 启发引导,

相似三角形预备定理证明学习资料

课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预备定理) 教学目标:1.掌握预备定理以及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断两三角形相似; 2.在探索相似三角形预备定理过程中,感受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思考交流与教师启发,获得探索问题的乐趣,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与原动力。 教学重点:预备定理的证明与应用。 教学难点:预备定理的证明。 教学方法:启发+探究+讲授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用具,计算机及课件

组织学生思考: (1)△ADE与△ABC满足“对应角相等”吗?为什么? (2)△ADE与△ABC满足对应边成比例吗? 由“DE//BC”的条件可得到怎样的比例式?(3)本题的关键归结为“只要证明什么”?(4)根据以前的推论,如何把DE移到BC 上去,即应添怎样的辅助线?(EF//AB) 教师板演证明过程 由此得到预备定理: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所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2:过E作EF//AB 找关键字词,记忆定 理 层层递进, 突破难点, 提高学生的 分析推理思 维能力。 通过分析定 理,促进理 解。 定理应用与巩固例题选讲: 例如图,D为△ABC的A B边上的一点,过 点D作DE//AC,交BC于E,已知BE:EC=2: 1,AC=6CM,求DE的长以及 DA BD 的值。 E B C A D 在学生思考后,得出: (1)平行线既可得相似三角形,又可得线段 成比例; (2)这种判断两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比起定义 方便多了,但是局限性很大: 我们能否将这个问题转化为预备定理图形加 以说明呢? 练习: 1、如图,DG//EH//FI//BC,请找出图中所有 的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口述思路:根据平行 线得相似三角形,进 而根据相似比求DE; 根据平行线得线段成 比例求 DA BD 在教师启发下进行解 题反思 通过对例题 的分析,设 置与平行线 有关的截三 角形两边成 比例定理以 及预备定 理,注意所 得的比的差 别,落实好 重点。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预备定理 》

18.5.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预备定理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预备定理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 过程方法:在探索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过程中,体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在探索相似图形的性质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品质. 【教学重点】预备定理的证明与应用 【教学难点】预备定理的证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活动1 回顾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定义既是判定也是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出示问题:如图,DE//BC, △ADE 与△ABC 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 学生猜想:相似。能得到△ADE ∽△ABC 吗?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并提出问题,组织学生思考. (1)△ADE 与△ABC 满足“对应角相等”吗?为什么? (2)△ADE 与△ABC 满足对应边成比例吗?由“DE ∥BC ”的条件可得到哪些线段的比相等? (3)根据以前学习的知识如何把DE 移到BC 上去?(作辅助线DF ∥AC )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要证△ADE ∽△ABC 只需证∠A=∠A ,∠B=∠2,∠C=∠3←——由平行得 =AD AE DE AB AC BC ?=?? 由DE ∥BC 得相似定义 只需证出:DE AD BC AB =或DE AE BC AC = 由于DE 、BC 不在同一直线上,故可以通过做辅助线平移DE ,将DE 、BC 放在同一直线上 证明: 过D 点作DF ∥AC 交BC 于F ∵DE ∥BC ,DF ∥AC ∴四边形DFCE 是□ ∴DE=CF ∵DF ∥AC ∴CF AD BC BD = ∴DE AD BC BD = ∵DE ∥BC ∴=AD AE BD AC ∵DE ∥BC ∴∠A=∠A ,∠1=∠B ,∠2=∠C ∴△ADE ∽△ABC BC DE AC AE AB AD ==∴21F E B C A D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预备定理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一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表示方法及性质, 2 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和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 “预备定理” 3 会用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 “预备定理”进行有关判断及计算 学习重点:会用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进行有关判断及计算 学习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推导过程 学习过程: 活动一,自学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1仔细研读数学书29页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见学案) ⑴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⑵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3.如图在△ABC 与△DEF 中, ①∵ ∠ =∠ , ∠ =∠ , ∠ =∠ ∴△ABC~△ ②∵△ABC~△DEF ∴∠ =∠ , ∠ =∠ , ∠ =∠ ③若△ABC~△DEF ,若A=30°∠B=30°则∠F= ° ④若△ABC~△DEF ,相似比为1:2,则△DEF 和△ABC 的相似比为 。若BC=2,则EF= ⑤若△ABC~△DEF ,相似比等于1,则△ABC △DEF 活动二探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 ①如图,任意画两条直线l 1、l 2,再画三条与l1、l2相交的平行线l3、l4 、l5.分别度量l3、l4 、l5 在l1上截得的两条线段AB,BC 和在l2上截得的两条线段DE,EF 的长度, 计算 ②任意平移l5,再度量AB,BC ,DE,EF 的长度. 再计算 ③归纳: 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 两个基本图形 EF DE BC AB 与,DF DE AC AB 与,DF EF AC BC 与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4.4(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教学目标 1.知道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有关概念,知道相似比为1的相似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会读、会用 “∽”符号;能准确写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与对应边的比例式; 2、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的预备定理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 3、综合运用所学两个定理,来判定三角形相似,计算相似三角形的边长. 4、了解判定定理1的证题方法与思路,应用判定定理l. 一、复习 1.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它在形状上、大小上有何特征? 2.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有什么关系? 3、复习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文字表述及基本图形) 本节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相关判定定理. 二、学习新课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我们把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作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之一. [说明]相似三角形的本质特征是“具有相同形状”,它们的大小不一定相等,这是和全等三角形的重要区别.两个三角形形状相同,就是他们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相似比的概念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k ,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 [说明]①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具有顺序性. ②全等三角形的相似比为1,这也说明了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殊情形. 注:在证两个三角形相似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 类似地,如果两个边数相等的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如图,111,ABC A B C ??是相似三角形,则111,ABC A B C ??相似可记作ABC ?∽111A B C ?.由于 111 2 AB A B =,则ABC ?与111A B C ?的相似比111 2 AB k A B = =,则111A B C ?与ABC ?的相似比,112A B k AB == . C 1 B 1 A 1 C B A

相似三角形预备定理

相似形 本章教学目标 本章的主要内容分为“比例线段”和“相似三角形”,“比例线段”主要介绍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的概念及判定成比例线段的一些定理,“相似三角形”主要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比和比例,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相似三角形等概念,掌握比例基本性质、合比性质和等比性质,较熟练运用上述性质进行比例和变形,灵活应用平行线分比例线段定理,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进行计算和简单的证明. 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在实际中应用广泛.本章较多地运用了类比的方法、矛盾转化的方法,这些方法对培养我们探求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 核心知识 一、知识结构 二、主要内容 1.比例线段及其性质 (1)比例线段: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

线段. (2)比例的性质 ①比例基本性质:=ad=bc ②合比性质:== ③等比性质:==…0…==(b+d+…+n≠0) 2.平行线分比例线段 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线段成比例. 3.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判定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4.三角形相似预备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它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的三边对应成比例. 5.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平行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定义法,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叫相似三角形(有了判定定理后,就不用定义判定了). (3)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4)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5)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6)直角三角形判定: ①以上方法均可 ②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与斜边与另外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和斜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形相似 ③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6.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三、本节常用的解题方法 1.运用中间量变量解题 对于比较复杂的比例关系,有时不能由一对相似三角形直接得出,这时可采用一种中间代替方法,即要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预备定理)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预备定理) 一、学习目标 1.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 2.会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和“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与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2.难点: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的应用. 三 知识链接 (1)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的内容是什么? (3)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 在△ABC 与△A ′B ′C ′中, 如果∠A=∠A ′, ∠B=∠B ′, ∠C=∠C ′, 且 k A C CA C B BC B A AB =' '=''=''. 我们就说△ABC 与△A ′B ′C ′相似,记作△ABC ∽△A ′B ′C ′,k 就是它们的相似比. 反之如果△ABC ∽△A ′B ′C ′, 则有∠A=∠A ′, ∠B=∠B ′, ∠C=∠C ′, 且 A C CA C B BC B A AB ' '= ''=''. (4)问题:如果k=1,这两个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 四 、探索新知. 1 问题:如果△ABC ∽△ADE,那么你能找出哪些角的关系?边呢? 2 、思考 如图27.2-3,在△ABC 中,DE ∥BC ,DE 分别交AB ,AC 于点D ,E 。 问题: (1) △ADE 与△ABC 满足“对应角相等”吗?为什么? (2) △ADE 与△ABC 满足对应边成比例吗?由“DE ∥BC ”的条件可得到哪些线段的比相等? (3) 根据以前学习的知识如何把DE 移到BC 上去?(作辅助线EF ∥AB ) 你能证明AE:AC=DE:BC 吗? (4)写出△ABC ∽△ADE 的证明过程。 (5) 、归纳总结: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成的三角形与原来三角形相似。 五、例题讲解 例1(补充)如图△ABC ∽△DCA ,AD ∥BC ,∠B=∠DCA . (1)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 (2)写出所有相等的角; (3)若AB=10,BC=12,CA=6.求AD 、DC 的长. 分析:可类比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来寻 找相似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对于(3)可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求出AD 与DC 的长. 解: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梳理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汇总 重点、难点分析: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性质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2、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判定解决实际应用的问题是难点。 一、重要定理 (比例的有关性质): 二、有关知识点: 1.相似三角形定义: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相似三角形的表示方法:用符号“∽”表示,读作“相似于”。 3.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截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5.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1)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如下: 反比性质: c d a b = 更比性质:d b c a a c b d ==或 合比性质:d d c b b a ±=± ?=?=bc ad d c b a (比例基本定理)

6.直角三角形相似: (1)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7.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3)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5)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8.相似三角形的传递性 如果△ABC∽△A1B1C1,△A1B1C1∽△A2B2C2,那么△ABC∽A2B2C2 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基本模型 A字型 X字型反A字型反8字型 母子型旋转型双垂直三垂直 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变化模型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预备定理》

【教学目标】 18.5.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预备定理 知识技能:掌握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预备定理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 过程方法:在探索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过程中,体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在探索相似图形的性质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品质. 【教学重点】预备定理的证明与应用 【教学难点】预备定理的证明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活动 1 回顾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定义既是判定也是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出示问题:如图,DE//BC, △ADE与△ABC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 学生猜想:相似。能得到△ADE∽△ABC吗?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并提出问题,组织学生思考. (1)△ ADE 与△ ABC满足“对应角相等”吗?为什么? (2)△ADE与△ABC 满足对应边成比例吗?由“DE∥B C”的条件可得到哪些线段的比相等?(3)根据以前学习的知识如何把DE 移到BC 上去?(作辅助线DF∥AC)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要证△ADE∽△ABC A 只需证∠ A=∠A,∠ B=∠2,∠ C=∠3←——由平行得 AD AE = DE 相似定义 1 2 AB AC BC 由DE∥BC得 只需证出:DE AD BC AB 或DE AE BC AC D E B F C 由于DE、BC 不在同一直线上,故可以通过做辅助线平移DE,将DE、BC 放在同一直线上 证明: 过D 点作DF∥AC交BC于F ∵DE∥BC,DF∥AC ∴四边形DFCE是□ ∴DE=CF ∵DF∥AC ∴ CF AD BC BD DE AD ∴ BC BD ∴ AD = AE BD AC AD AE DE AB AC BC ∵DE∥BC ∴∠A=∠A,∠ 1=∠B,∠2=∠C ∴△ ADE∽△ABC ∵DE∥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