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如何上好手工课

小学美术如何上好手工课
小学美术如何上好手工课

小学美术如何上好手工课

要想上好美术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手工课。

手工制作是低年级美术课的常见课型,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手脑协作水平,使用工具水平,团结协作精神以及创造求新的意识。

那如何上好一节美术手工课呢?

激情引趣,表现主题——赏析感悟、交流探索——总结技法,创作实践——展示评价,促动提升——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一、激情引趣,表现主题——导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情绪将影响其学习的效果,教师通过欣赏、猜谜、故事、设疑、比赛、谈话、游戏等有趣的手段导引教学,创设最佳教学情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主题学习中,明确教学任务。

1.直观欣赏,创设情境。直观、唯美的画面配上悠扬的乐曲总能给人心灵的震撼,引人入境,所以通过欣赏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如《让我的飞机上蓝天》一课,伴着优美的乐曲,一架架飞机翱翔于天际,学生内心充满对蓝天、飞机的向往,激发了学习动力。

2.设疑激趣学生有了疑惑才会产生好奇,会想方设法去解决,所以教师能够巧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如《个性数字》一课,教师上课伊始向学生出示了带来的神秘礼物——T恤,报纸和毛笔,给学生设了悬念“老师为什么要送这些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教师用这些材料分别作成了数字3、1、5,巧妙揭示主题。

3.范例表现手工课最能激发学生强烈兴趣的,莫过于教师制作的精致巧妙的手工作品直观表现给学生,教师的范样做得好,孩子的作品也会相对应水涨船高。如《漂亮的小钟表》一课,学生猜完谜语后,教师出示神秘的礼物——用方便面筒和彩纸、木筷等制作的小花钟,学生的情绪一下被激起,教师顺势揭示教学内容——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小钟表。

二、赏析感悟,交流探索

美术是直观的艺术,高品质内容的欣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鉴赏水平、激发想象创造,丰富学生的感知水平。并通过赏析,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中,相互交流,探索总结制作方法,或提出质疑,达到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的目的。

1.创意欣赏,分析方法

新颖的、有创意的作品,最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其一探究竟。能够是教师范作、生活中的创意,也能够是富有个性的学生作品。如《漂亮的小钟表》一课,在学生掌握制作方法后,我组织学生欣赏利用生活中废旧材料制作的小钟表作品,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废旧材料是如何利用加工来实行设计制作的,拓展了学生对媒材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对设计制作的新思路。而欣赏的学生作品是身边的同学或是同龄孩子做的手工作品,不是高不可攀的艺术家的作品。所以在很大水准上鼓舞孩子们:“他能完成这样的作品,我为什么不能?我肯定能做得比他好!”这样孩子的创作欲望被激发,就更有信心完成有自己个性的作品。

2.拆中求学,自主探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按照常规的模式一步一步的教往往教师很累,而且效率低,作品如出一辙。相反孩子之间的交流模仿效果更好。所以把一步一步地教,改为将作品发给小组,让学生在拆——装的反复过程中,自主探究制作技巧更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如《多彩的拉花》一课,我将事先做好的几种拉花下发给各组,引导学生将拉花拆开看一看用了什么形状的纸,怎样做的,然后再重新装好,也能够自己试着做一做,一堂课下来,学生学会了四、五种拉花的做法。

三、总结技法,创作实践

做手工课上,学生的制作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是制作技巧方面不是光靠探究就能够掌握的,所以教师的总结、示范是极为重要的(尤其低年级)。针对学生的质疑和

学生自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提示和总结、演示。当摆在眼前的难题迎刃而解的时候,学生就会大胆、充满自信的实行创作了。而且还要持续提醒孩子做事要全神贯注、保持安静,制作要有条理,求质量同时还要求讲速度。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动手水平。

1. 边探究边总结技法:能够在学生探究做法的同时,即时将学生探究的结果实行总结、提要。如《花点心》一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范例的做法,并即时将学生的答案实行总结提要为揉、搓、捏、压、剪、卷、印、叠加等方法,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保障。

2. 巧妙演示总结技法:巧妙的演示既能解决突破教学重难点,还能给学生以智慧的启迪。如《会变的盒子》一课,我将几个废旧纸盒剪、折、拼成各种形象引导学生联想,然后加上毛线、彩纸粘贴,最后画上图案,一个有趣的纸盒玩具就做好了。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纷纷拿出盒子实行创意,一个个富有创意的纸盒作品就诞生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手工虽然有趣好玩,但要想做的完美、逼真还是有相当难度的,所以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教师的辅导是必须的,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辅导中掌握一些窍门和必要的方法。如有些学生的学前教育不到位,导致入学时不会使用剪刀、胶棒等美术工具材料的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所以低年级的手工课教学教师不但要演示讲解一些基本的技法,还要针对动手水平较弱的学生给予具体指导。

3. 欣赏比较总结技法:也能够将成功作品与失败作品对比,总结出失败的原因,避免学生再次出现失误。

4. 分工合作:有些制作过程繁琐复杂,一个人兼顾制作有困难,这时可采用分工合作。例如《动物乐园》的制作,必须多人合作,有的制作背景图,有的捏制小动物,有的制作植物等。这样一来,作业的时间相对缩短,作业的质量也提升了,学生的技能也增长了。通过合作,还能促动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一起完成任务,能够让每个学生都理解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

四、展示评价,促动提升

作品展示评价是美术教学中尤为重要的环节,通过作品展评,能够给予学生极大的满足感、成功感,同时在与其他作品的比较、评价中,发现自己作品的优缺点,借鉴他人的长处,激发求进感,有助于提升自身的美术技能和素养。

1、给出评价量规,自行评价:教师能够依据手工制作的几个要素(如色彩的搭配、制作的精细水准、创意水准、媒材的使用等)给出相对应的评价标准和分值,便于学生自行评价,促动自我调整。

2、展示作品,自我推介:能够采用师生推荐和自荐的方式,培养学生要敢于展示、推荐自己的作品,还要能够简述自己的制作方法和意图,针对低年级教师能够给出一些词语或句子让学生模仿,(如:我使用了……等媒材,采用了剪贴/组合/……的方法制作,表现的是……)促动学生使用美术语言实行表达的提升。

3、举办展览,相互交流:教师能够组织学生举办作品展览,发表对别人作品的看法也是审美水平的体现,学生在展览中发现别人作品中闪光点时,同时也会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能够学习到别人的制作过程和制作技巧,利于学生即时地对自己实践实行调整,取百家之长,酿自家之酿,促动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

五、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手工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完成一件作品,而是教会学生一种技能,让学生逐渐树立和形成动手美化生活的良好意识和水平,所以,手工课的结尾应让学生走出课堂创作,见识更多生活中的实例,发散思维,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水平。

1、欣赏拓思:结尾的欣赏一定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技法更丰富、形式更新颖、更具趣味性的作品,能够激发学生去尝试,开启创造的智慧之门。例如《装扮蛋壳》一课,以

用彩纸剪贴、彩笔描绘的方法,将蛋壳制作成各种形象,结尾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形式的蛋壳艺术,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其中一些可操作的内容也激发了学生尝试探索的欲望。

2、留疑拓思:保留一些疑问留给学生,教师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探索,拓展思维空间,保持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如《台历、挂历的设计》一课,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日历,结尾设置疑问:“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还能够用来设计制作什么?”激发学生对使用废旧材料的思考。必须注意的是教师设置的疑问一定要在下节课给予学生交流的时间和解答,否则就失去了结尾留疑的价值。

手工教学的教学资源都来源于生活,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驰骋天地,需要我们持续去挖掘,充分发挥“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使我们的每个学生都能够成为巧手艺术家。

小学美术观评课报告

小学美术观评课报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小学美术观评课报告 经过这段时间的听课活动,我真的收获很多。四位风格不同的美术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也给我今后的美术教学指明了方向。现将我的听评课学习和感受总结如下。 一、观课总结 在学生学习方面,四位美术教师的课都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体现,也是美术教学的必要。如付老师在《汉字中的象形文字》一课中,先是出示了几个象形文字,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谈了对象形文字的感受以及如何猜出它们的,这就是在引导孩子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这一引导,使学生从感受中领悟,在领悟中学习,有学有得,学生爱学乐学,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学习。四位老师运用了不同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如王老师《对称的美》一课中注重了与数学学科的融合;孟老师《走进春天》把音乐引进了课堂,活跃了美术课的气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关键,这里涉及两个问题:第一,目标是否科学合理。第二,教学过程和内容是否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四位老师的教学中目标与内容高度一致,而且目标达成度很高,这两者其实是具有因果关系的,目标与内容高度的一致,因此,学生的目标达成度就很高。在创作环节,学生的优秀表现足以证明这一点。 以上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丰富自己的教学活动。 二、观察结果分析

四位老师的备课都很充分,以导入为例,作为一个老师大概要怎样去备课,怎样去吸引学生,一个好的导入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产生学习兴趣,觉得美术课有趣,就会带给学生一种身心的愉快,比较喜欢盼望上这个课程,也可以减轻同学们在其他课程的压力。如孟老师的《走进春天》中,将孩子们熟悉的歌曲《春天在哪里》引入课堂,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热情,而且课堂气氛非常强烈,互动效果也好,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是,这样的教学设计很适合这个阶段的学生。 三、观课收获 听了四位老师的课,我收获了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探究习惯。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和观察习惯。《对称的美》一课中,王老师结合课文让孩子们用铅笔随心所欲地画各种对称图形,让学生自由的发挥,不刻意的去强调画面的内容的优劣,评价以肯定为主。 2.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丰富的想像力。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或"临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最终都是大同小异。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如我听《汉字中的象形文字》一课,付老师让大家尽量敞开心扉,大胆想象,大胆着笔,画出自己最想画的、最喜欢画的一切。这里的大胆想象最为重要,想象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儿童心目中的太阳五彩缤纷,五花八门,内容丰富。 3. 注重调动学生综合学习的积极性。素质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的需要强度,并依赖目标诱因的出现,提高学生需要的自我意识水平,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手工制作课程教案

科技、手工制作课程教案 方燕 一、活动目的 校本课程之一“手工制作”的开设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为一部分有特长的同学提供一个展示个性才艺的机会和空间,使他们的一技之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活动要求 1、按时参加活动,不得迟到早退。 2、严格遵守纪律,认真完成作品。 3、保持教室清洁卫生。 三、活动内容 运用一些用过的纸杯、彩纸及家里用剩的布料和纸张等材料制作一些手工制品。培养学生的节约和废物利用意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适时让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考核方式 让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制作一件废物利用的手工制品。

教学课时一课题 美丽的石头人 教学目标1、运用画、粘贴、剪拼等技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装饰石头娃娃。 2、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在石头上粘贴。 教学媒体无 课前学生准备自制的石头模特、大小不一的鹅卵石若干、毛笔、水彩颜料、胶泥、胶水、皱纹纸、即时贴、毛线、布料、剪刀等辅助材料。 教学流程1、请同学们观赏石头模特的表演,引导观察娃娃的服装。 2、讨论:你喜欢哪个娃娃?他有什么特点?服装是怎么做 的?颜色搭配如何? 3、请学生帮助设计服装。 4、简单向学生介绍制作材料及注意事项。 5、学生自由选择材料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用不同 的方法制作出不同的作品。 6、制作好的作品陈列在展台,学生互相欣赏。 7、学生随音乐,进行石头模特表演。 教学效果反馈

教学课时二课题 剪贴画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教会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来创造美,进一步学习拼贴画的创作知识,掌握剪、抽、拼、贴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不同质地、不同色泽、不同花纹的布角料,运用不同的剪裁法,可获得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形象,将这些形象加以拼和贴,用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画,就称之为布贴画。 教学媒体 课前学生准备布角料、剪刀、胶水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学习。 欣赏一些优秀装饰画作品,师生共议:用具有装饰风格绘画来装点居室,以各种特殊材料制成的画或壁饰来装点居室,不仅会使你的家别具一格,独创新意,而且在装饰过程中,将真正体会到发现和创造的愉快。今天我们利用不同质地、不同色泽、不同花纹的布角料,运用不同的剪裁法,变废为宝,创造生活中的美。 二、新课讲授。 1、布料与纸相比,有什么不同?(老师活动)质地不同,纹理不同,厚薄不同,花纹不同。(学生活动) 2、布贴画图稿的选色设计,根据现有布料的不同色样和纹理,设计出与之相附的底稿。 3、欣赏范作,讲解布贴画的制作方法: ⑴打底稿。将自己设计的画面构思用铅笔画在白纸上。 ⑵布料剪裁。按照画面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的颜色进行裁剪,裁剪时把所画的底稿放在布料上操作,以确保造型的准确;同时在裁剪时要注意到布料的纹理朝向。 ⑶拼贴画面。将裁剪好的布料按照刚开始的设计进行拼贴。 4、局部示范制作,让学生注意其中的操作过程,尤其是在剪裁时造型的把握。另外,在拼贴画面时,要注意到布料的色彩差异,在个别地方可留出适当的空隙,使画面看上去疏密得当,更富生机。在拼贴时注意要到纹理的走向,让学生明白不同的纹理朝向会导致不同的作业效果,使得布料的纹理更好地为整个贴画作品服务,增强视觉效果。

手工制作课

手工制作课 时间:2016-08-17 09:19:16 | 作者:常帅帅 下午,那节被同学们视为“千年等一回”的手工制作课,在向我们姗姗走来。 当上课铃声响过之后,同学们便屏息凝神地等待着一个重量级的人物登场。门嘎吱一声推开了,教室里立刻响起炸雷般的掌声。当老师一声令下“开始吧”,同学们便迫不及待地拿出彩纸、橡皮泥、剪刀,甚至五谷杂粮,满心欢喜地做起来。我也兴致勃勃地拿出了家伙。 我先自报家门,我做的是一幅用卡纸和绘画共同组成的《蝴蝶纷刀图》。我先用剪刀剪出几个小蝴蝶,再拿出了一张白纸画上一些草和花朵。再……不知不觉中,课堂上又出现了人声鼎沸的景象,原来同学们的作品相继问世了。我的作品因出了一点小差错,没能上得了那“赏宝桌”,但这种悲哀很快被我想看别的作品那种欢喜给冲到九霄云外。 我麻雀似的跳上讲台,趴到那已有许多件“珍宝”的赏宝桌上。随即一幅琳琅满目的景象映入眼帘,看!那朵花向我们绽开了笑脸;“助人为乐让我如此美丽”的橡皮泥标语映入眼帘;一盏盏色彩鲜艳的彩灯笼“大放光芒”;一张张窗花为这场活动增光添彩;两只老鼠圆溜溜的眼睛四处张望;还有那一根根七色彩带在为这场活动缓缓扬起,一道彩虹飞扬于教室间;飞机2号正在试着起飞,飞翔在教室里边边角角,参观同学们的制作多么迷幻;花篮子里一簇一簇色泽鲜艳的花探出了头,哦!里面装的不仅是花,还有那一张张天真可爱的笑脸;“秉烛夜游”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可爱的小熊在画纸上展现了出来,和另一张上的少女携手走在这绚丽的教室中;一双草鞋做得栩栩如生,勾起对《爸爸的草鞋》那优美旋律的怀念…… 眼前的景象让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一个手工迷幻世界,手工制作像一幅七彩的画勾起对童年七彩的回忆…… 虽然那堂课已经过去可那一声声欢笑和惊喜,仍在我的脑海中不断回荡着……

《小学美术欣赏课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美术欣赏课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研究的选题 小学美术课的大多数课程类型都是孩子们所喜欢和主动接受的,但欣赏课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总是一个让很多美术教师都很困惑的课题类型,在这种美术课中很多美术教师都不能找到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无法在此种类型的课中有新的突破和提高。上欣赏课学生也提不起兴趣来学习。那如何解决这些困惑呢?很多孩子不喜欢上欣赏课,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问为他们对老师所介绍的作品毫无所知。 美术教育作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一们必修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里所提出的“美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和“全面发展”,明确了美术课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性质、任务,是艺术素养的教育,不是专业技术的教育,它应着眼于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家,因此,小学美术教育应强调艺术素养的提高,而美术欣赏则是美术教育中对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提高判断能力最有效和最重要的途径。 通过几年来对美术课本的总体分析发现,除了工艺课和绘画课外,教材的审美内容约占总课时的20%,并设有专题欣赏和随堂欣赏两部分内容,这就向我们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不但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向学生传授绘画的基本技能,还要求在有限的课时内通过美术欣赏课来加强对学生审美素质的教育,培养他们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欣赏教学方法,美术欣赏课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创造力。其中美术欣赏课是专门引导学生开展审美活动的课程,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长期以来,美术教学一直停留在传播一些基本技能为唯一目的的现状上。对于美术欣赏的重视不够,一些教师的思想里就日渐丧失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这一重要的教育目的,偏离美术素质教育的宗旨。 欣赏课在绘画技能和其他能力的培养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创作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等。要达到这一目的,一方面要通过绘画基础训练,另一方面就是通过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使他们开阔视野,提高他们对美的鉴赏及审美情操。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针对美术欣赏课有效策略的研究,寻找正确有效的方法,深层次的诱导,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 欣赏课仅让学生了解某个艺术家的生平简介和理解某件作品的特点是不够的,艺术作品的产生有特定的时代文化背景,又与艺术家本人的才能、性格等有直接关系,这些都应该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这样学生才能对艺术家及其作品有个较全面和立体的认识。使学生在美术欣赏课中受到多方面的教育,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如果能进一步调动学生自发思考自主探究,创新才能成为可能,因为创新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具有探究精神,这也是美术欣赏课要达到的目的。 学生在上美术欣赏课时都有一个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过程,最初是从他们个人的角度开始的。他们觉得画得“像”的就是好。而有些看起来不“美”的作品却被老师当成世界名画加以介绍。正是这些反差,他们渐渐会发现艺术品并不是

手工制作课程教案

手工制作课程教案. 2016—2017学年度 科技、手工制作课程教案

一、活动目的 校本课程之一“手工制作”的开设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为一部分有特长的同学提供一个展示个性才艺的机会和空间,使他们的一技之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活动要求 1、按时参加活动,不得迟到早退。 2、严格遵守纪律,认真完成作品。 3、保持教室清洁卫生。

三、活动内容 运用一些用过的纸杯、彩纸及家里用剩的布料和纸张等材料制作一些手工制品。培养学生的节约和废物利用意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适时让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考核方式 让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制作一件废物利用的手工制品。 教学课时一 美丽的石头人题课

、运用画、粘贴、剪拼等技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装饰石头娃教学目、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获得快的情绪体验 教学重点、难在石头上粘贴 教学媒 自制的石头模特、大小不一的鹅卵石若干、毛笔、水彩颜料课前学生准胶泥胶水皱纹纸即时贴毛线布料剪刀等辅助材料 、请同学们观赏石头模特的表演,引导观察娃娃的服装 、讨论:你喜欢哪个娃娃?他有什么特点?服装是怎么的?颜色搭配如何 、请学生帮助设计服装 、简单向学生介绍制作材料及注意事项 、学生自由选择材料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用不的方法制作出不同的作品教学流 、制作好的作品陈列在展台,学生互相欣赏、学生随音乐,进行石头模特表演教学效果反

教学课时二剪贴画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会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来教学目造美,进一步学习拼贴画的创作识掌握剪抽拼贴的方法技 巧 不同质地、不同色泽、不同花纹的角料,运用不同的剪裁法,可获得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形象,将这些形教学重点、难加以拼和贴,用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画,就称之为布贴画 教学媒体布角料、剪刀、胶水课前学生准备 一、导入新课学习。教学流程 欣赏一些优秀装饰画作品,师生共议:用具有装饰风格绘画来装点

(完整word版)手工制作教案

《手工》校本课程计划与教案 授课教师:杨敏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每周五校本课程 手工方课程的开设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具灵活性、可塑性,因而学生非常乐意参加。地方课程的开设,在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美术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现将本学期美术小组的活动安排制定如下: 一、活动目的 本学期开设的手工地方课程活动为一部分有特长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个性才艺的机会和空间,使他们的一技之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以点带面,促进全校的美术活动。进一步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及创造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二、活动要求 1、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并保持室内清洁。 2、每周五下午第二节课开始活动,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美术室。 3、美术小组成员应严格遵守纪律,不准在美术室大声喧哗,不准做与美术学习无关的事。 4、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都应按时完成。 5、爱护美术教室内的设施和用品。 三、活动内容

1、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平面剪贴和立体手工制作 2、卡纸和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均可作为创作材料 3、给学生自己创作作品的时间和空间。 4、欣赏优秀手工作品,开拓学生眼界。 5、及时用相机拍摄活动内容。(集体或个人) 四、定期举办美术比赛 举办美术展览,交流、回顾、总结学习成果,为同学们提供表现自己实力,增强自信心的舞台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要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学生大胆构思,不拘一格,精心绘制,多出佳作,在校内展出以起到示范作用。 五、备注 附:教学进程和教案 博爱小学地方课程备课(填年度学期) 一、教学进程 有趣的吊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表现物象的形态特征;运用剪、对折、粘贴制作吊饰;有目的的排列。 2、过程与方法: (1)在比较中,感受民间饰物造型、色彩、花纹特点; (2)在探索中学习吊饰的设计方法; (3)在“尝试运用”中掌握制作方法。

小学美术的手工课评课稿

小学美术的手工课评课稿 小学美术的手工课评课稿 导语: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美术的手工课评课稿,以供参考。 一、教学设计妙 本节课根据鸟的形态美、动态美、颜色美依次展开教学。在形态美这一环节中梁老师充分利用书中的范作,通过欣赏、分析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画、摄影等的画种。让学生充分感受形式多样的鸟的表现手法。其次,在讲授动态美时,梁老师又巧妙地结合教具,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自主地发现鸟的各种动态,并在游戏中轻而易举掌握鸟的结构。 二、学生范作妙 如今的美术范画多数都是欣赏大师们的作品或是把书本中学生作业编辑到课件中,今天,梁老师则是推开了黑板,几张用油画棒描绘的漂亮的'范画跃然眼前,这一时刻,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激情完全被释放,孩子们情不自禁的发出啧啧赞美声,纷纷评述了自己的观点,教师也轻松地完成了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而且深刻领悟到自己作业时的要求。 三、书本使用妙 “美术课需要用到美术书吗?”说实在的确让老师们在设计教学环节中很纠结。多数的美术展示课几乎没有看到老师们使用本书,因为所有书本中的范作范画、名师赏析都放置在PPT中,真的没有必要。可反言之,书本对于学生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看书更直观更亲切更有思考空间,所以,对于常态课而言使用书本这一环节还是必不可少,梁老师的这堂课几次重复使用书本,欣赏书中的作品来讲授贯穿知识还是让我们体会到书本的真正妙处。 下面几点思索与老师们共勉 1、在板书设计上不妨把课题写的高点,有更多空间展示学生的作品。也可以把‘形态美、动态美、颜色美’纳入到板书内容中。 2、讲授鸟的动态这一环节时通过教师的启发,让学生进行拼一拼、摆一摆,我想会更有效地拼贴出各种姿态的鸟。 3、学生作业要求中可以加入鸟的生活环境,让作业更加丰富、饱满。

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案 课题:纸片插接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新的手工制作知识及掌握基本的插接技巧。 2、引导学生在欣赏造型与色彩中勇于发表独特见解。 教学重难点: 1、插接图形的造型设计。 2、插接技巧的了解与掌握(插接方法与摆设形状)。 教具学具:彩色卡纸、扑克牌、剪刀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在上几个学期的美术课中,上过很多的手工课,学到了许多新的制作方法。(请几个学生讲讲学过什么样的方法:粘、剪、卷……)。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制作方法——插接(纸片插接)。 2、欣赏、对比,发现新的纸工技法 欣赏制作精美的插接作品。(扑克牌插接、几何形插接、水果形插接及粘贴式的立体桥梁作品。) 请学生观察这些纸艺作品与以往的手工课制作纸艺作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这些作品都巧妙的利用了插接方法。 3、师问:观察作品并告诉老师哪些比较好看,为什么? 生答:纸片的图形十分漂亮,颜色丰富,搭配和谐。 4、教师边示范制作,边讲解:刚才我们经过观察,已经发现了这课要学习的内容——纸片插接制作的一些要点,现在老师把具体的制作步骤示范,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其中的制作技法要点。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1、提醒学生插接的底座一定要牢固,可选择井字格形结构。若想插接得越高,底座建议做大些。 2、要求色彩搭配合理。 四、作业评价

五、小结:今天我们又学到了一种新的纸艺制作方法,知道了利用插接也可以做出精美的纸艺作品,其实还有很多的方法我们还没学到,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多动动手,你们就慢慢会发现这其中的美,并且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把这种美制作出来。 课题:点、线、面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学生在游戏中认识点、线、面,了解三者的关系,并运用点、线、面三个好朋友,自由表达自己情感中的画面,在合作、探究、参与的学习氛围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学生对点线面的认识,并学会用其创作表现。 2、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的具象描写思维模式,用抽象的语言表现画面。 教具学具:各种能体会出点线面的物体、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画室里正在上演精彩的表演。我们快去看看!旁白:看!舞台的布幕徐徐拉开了。第一场表演是……。 设问: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 设问:这幅画里有哪些形状?(各种各样的点、线、面) 2、新授: (1)介绍点、线、面的知识。 设问:地球在宇宙中,显得怎样? 设问:当我们在近处看地球时,它显得怎样? (2)学习运用小物品制作点、线、面的方法。 师:画室里的表演正在进行着,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去欣赏。 设问:看着画面,你有什么感觉? 设问:你觉得画家在画的时候,在想些什么呢? 设问:画家是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画出这幅画? 设问:我们还能用哪些不同的方法、材料来画画呢? (3)知识点:点、线、面是美术世界的基本元素、真正主人。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论文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论文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又有其特定的内含和规律。笔者通过实践与探索,积累了一些开展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理性认识与实施策略。 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许多时候会增加一些欣赏内容。然后教师往往以自己的爱好选择作品,从而一味地追求“纯艺术”,忽视了学生的已有认识与欣赏水平及欣赏的心理倾向。因此,在学生欣赏的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要选择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相贴近,要选择与儿童的认知和欣赏水平相接近的,以接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能激发儿童兴趣的作品;要选择的是本身富有儿童情趣的、易于儿童接受与理解的作品。为此,可采取以下策略: 1、课前对收集的欣赏作品进行挑选、归类,同时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题材。 2、把所要欣赏的内容进行“童化”的加工、处理。 3、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作为补充材料。

在美术欣赏中,教师往往在课始出示范作后,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欣赏成了“讲赏”。而通过教师的讲,学生充其量只是对作品作解剖麻雀式的理解而已。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为此,可采取的教学策略是: 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 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的感觉); 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

优秀美术评课稿

艺术之美源于生活 阅读提示:这堂由殷老师执教的《学习鉴赏美术作品》一课属于高一美术鉴赏课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心理,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鉴赏对生活中美的感受。 首先,余老师从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构思,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风趣幽默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习惯,以培养表现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殷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 一、图片导入: 1、《高铁准时到站》周文斗 2、《向日葵》梵高 3、《水禽图》八大山人 4、《格尔尼卡》毕加索 通过让学生试着感受并理解这几个艺术作品,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并着眼找到角度和方法去理解美术作品,并进一步思考该怎样去欣赏品鉴美术作品。二、授课 名画欣赏 1 阎立本(唐)《步辇图》,先从画面立意和人物描绘让学生说出其理解和感受,再从整体画面分析绘画技法,时代背景,加强学生理解。 2陈坚(近代)《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 南京》 3朱耷(清)《孔雀图》 4李焕民(近代)《初踏黄金路》 5学生诗朗诵《阿尔的太阳》 5知识点填空(学案) 三、小组讨论 分两组对不同作品进行品鉴欣赏,并有代表发言展示 四、欣赏家乡之美,感受心灵震撼 五、知识点总结 (学案) 六、动手环节: 手绘口罩展示:学生自己创意口罩并展示解说创作出发点,拉进艺术品与学生的距离感。 在课堂上,余老师以他特有的幽默自然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新奇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让人感受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

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领域的领悟

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领域的领悟 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4.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5.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

小学美术课评课完整版

小学美术课评课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美术课《漂亮的纸袋》评课稿 澄迈县仁兴学校松运小学符小凤 这节由符老师执教的《漂亮的纸袋》一课,是三年级的一节课。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 首先,从符老师的备课、教具、课件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的进行活动和组织形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能很好的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感受利用各种材料来制作所带来的形式美感,学习制作方法,培养创新、合作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符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 一、实物与游戏导入。通过用塑料袋与纸袋的比较,引出环保知识;用变魔术的方法,引出课题。 二、观察分析。让学生欣赏并分析教师所展示的范作,找出装饰纸袋的装饰手法,主动探究出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三、欣赏分析,讨论构思。引导学生观察范作与图片,找出纸袋装饰图案的表现主题。 四、思考方法,动手制作。以小组的形式先思考后制作,同学间互相配合,互相帮助。 五、作品展示,知识延伸。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的装饰手法和创作意图,教师归纳总结加以评价。 在课堂上,符老师以她特有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合

作、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在新课改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让人感到耳目一新。本节课的亮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能够抓住学生活泼、好玩、好动的心理,利用比较与变魔术的方法导入,在课的一开始就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这里来,为整堂课的集中进行提供了一个前提保障。其次,在讲授新课部分,丰富有效的教具,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并且极大地展示了讲授的基本功,也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视觉上有所收获,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创作思路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再次,“互助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符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实施了这一方式。最后,这节课分别以环保的形式来开头与结尾,很好的做到了首尾呼应。 由于美术课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美术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也是不同的,因此,我在赏评这节课的时候,认为本节课也相应的存在一些遗憾,归纳如下:首先,作为一门动手性极强的学科,美术课的示范教学是指学生理解制作方法,掌握技能的重要环节,示范教学贵在“活”字,活而得法,往往事半功倍,符老师在此环节上有些疏忽了。最后,符老师在作品展示环节中只考虑到展示评价好的学生作品,而忽略了对较差的学生作品的点评。因为教师在评价环节中,对较差的学生作品的评价也能对学生做出很好的警示作用。 总之,符老师的这堂美术课,为我们如何上好手工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其中的很多教学环节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也给了我很多的启示与自我反省的机会,对我改善今后的教学将是一个很大的推动。

小学美术手工二年级《小画框》公开课教案

小画框
教学目标: 1.感受画框对绘画作品及其他平面艺术作品的装饰美感。 2.学习应用纸质材料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小画框。 3.通过对小画框的设计制作,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美术应用 能力,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画框的基本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能设计、制作富有创意的小画框。 设计意图: 《小画框》是一堂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美术应用能力及立体造型能力的手工课。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和欣 赏画框对绘画及其他平面作品的装饰美感。因此我在课依始便运用画框小故事配以制作画框的录象激发学生对画框兴趣,接 着让学生画自己以前印象中的画框,再出示用手工制作的独特的小画框,是学生发现两者的不同之处,进行改造创新,而同 龄人的作品也无疑给学生更多的设计灵感和自信。最后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发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鉴赏能力。b5E2
RGbCAP
新美术教育理念让我们认识到,小学美术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培养美术专业人才,会欣赏美,能应用美术知识去美化生 活及创造力的培养比能完成一幅严谨的素描、色彩作品更为重要。p1EanqFDPw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彩色卡纸(或质地较厚的挂历纸、彩色纸等)、自己的绘画作品(或照片)一幅 (教师):课件、自制小画框范作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趣味导入 [结合生活,利用故事与片段的欣赏,激发学习兴趣] 1.教师边向学生讲述画框的小故事,同时并配以播放制作画框的全过 2.引出课题:小画框。 二.欣赏练习,实践提高 [感触体验,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画框的样式和特点] 1.请学生谈谈你生活中见过的画框样式极其特点。 2.教师出示各种画框的实物。 3.让学生把见过的最喜欢的画框简单地画出来。 4.学生介绍自己的初稿作品 三.赏析探究,学习制作 [学以致用,学生思维得到反馈与拓展开发] ----出示自制的精美小画框。 师:老师这也有个独特的画框,你能猜出是商店里买的还是自己动手做的呢? 生:学生回答 程。

小学美术手工制作课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手工制作课教学设计:匠心独具巧编纸篮一教学背景: 江西省铅山县古镇河口,江南四大名镇之一。铅山的林业,茶业等资源非常丰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日益发展,铅山以毛竹为原材料的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结合的加工业逐渐繁荣,尤以武夷山等地的竹编花篮等工艺品更是远销国内外,享有盛誉。“五一”期间,本人带领学生来到了竹制品工厂,让学生先睹为快,大饱眼福,观看了工艺品整个制作程序,并让工艺品大师手把手教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快乐。回校后,我们以纸代竹,进行竹篮的再度创作,学生的情绪空前高涨,有很强的创作欲望。 二教学对象:小学3——6年级学生 三活动材料:不同颜色的彩色卡纸3——4张,铅笔,双面胶,透明胶,美工刀,剪刀,60厘米长直尺,彩带,贴纸等。 四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欣赏了解我国民间传统的竹编艺术。 2 学习纸编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间艺术,热爱劳动人民的真挚情感。 4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勤于思考,善于创新,敢于创作的精神。

五教学难,重点: 1 纸篮的编制方法,技巧和松紧等力度的掌握。 2 创作出造型独特,色彩协调,有特色装饰的个性作品。 六教学过程 (一)欣赏: 1 学生回忆工艺品竹篮制作的整个程序,并通过投影机播放伴有音乐的整个制作过程,让学生进入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好奇并萌发强烈的创作欲望。 2 我们以纸代竹能编制出那么漂亮的作品吗?观看过程中老师分析每个环节的要点和基本技能。播放结束后,让学生讨论并总结整个制作程序。 “破”竹——编制篮底——编制篮身——“锁”口——制作提手——装饰点缀(二)借鉴 1 裁纸带(同传统工艺中的“破”竹):把各种彩卡全部裁成2厘米宽的纸带,以备编制用。 要求:纸带要裁的均匀,平直。 (三)展示: 老师展示自己精心创作的造型,风格,装饰等不同的几款作品。(学生惊讶,好奇,

小学美术评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在本次普通中小学美术、书法学科优质课教学评选活动中,丁老师的参赛课题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第16课《画夜景》。 丁老师是市级骨干教师,我校美术学科带头人,从教19年来一直辛勤耕耘在教学一线,致力于美术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画夜景》一课最初是上学期区教研室主抓美术教研工作的推荐,作为优秀美术教师代表,参加我市美术骨干教师引领课活动时的作课内容。当时在评课活动中,我市美术学科教研员老师和听课教师对丁老师的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因为在我市美术骨干教师引领课上的突出表现,丁老师有幸作为市小学美术教师的代表参加本次省优质课教学评选活动。 为了能使丁老师在本次大赛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接到参赛通知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由美术教师和主抓教学的领导组成备课团队,全力以赴帮助丁老师共同解决备课和试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我们还邀请市美术教学的专家和名师一起参与丁老师的听课和评课。在一次次的教案修改、团队磨课和试讲中,丁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日趋完善和成熟,可以说:今天最终呈现在各位专家面前的《画夜景》一课是我们备课团队集体力量和智慧的结晶。 《画夜景》一课中丁老师的教学环节紧紧围绕美来设计,以审美为核心,突出了美术的学科特点,体现了《美术课程标准》中的理念和要求,条理清晰,难点的突破循序渐进,整堂课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丁老师的课堂教学呈现出以下几个特色: 1、教师基本功扎实。作为一个将近二十年教龄的一线美术教师,

丁老师熟悉一年级——六年级的所有美术教材,练就了高超的绘画功底,正如我市教研员崔荣老师在评课中所说:“随时都能示范都能画,貌似信手拈来,实则功力深厚。” 2、教师具有亲和力,深受孩子们喜欢。 丁老师是一位充满童心童趣,能够和孩子平等对话,非常具有亲和力的好老师。她的课堂一开始在以小魔术引入的同时设计了精美的面具,使魔术更加有神秘感;接下来丁老师展示了很多漂亮的夜景图,让学生发现夜景的美,描述夜景的美,感知夜景的美,勾起学生美好的回忆……教师生动的语言、亲切的教态,加上灵活多变的授课形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为儿童世界里天马行空的无限创造力提供了可能。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创作和展示。这种形式培养了学生人人参与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绘画能力及学习绘画的积极性,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符合新课标教育理念。 总之,《画夜景》一课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比较合理,使学生由课堂伊始的感受美到到新授部分和老师一起发现美、分析美直至最后调动自己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创造美,在观赏夜景的美中达到高潮,激发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水到渠成完成了绘画创作,在轻松自然,积极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突破了本课教学中的难点,顺利完成了整堂课的教学任务。 面对此次大赛给我们提供的宝贵机会,丁老师和她的备课团队都倍感珍惜,但虽然我们已拼尽全力,受备课团队成员对美术教学的认

美术手工的教学设计

美术手工的教学设计 美术手工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及文化的学习,了解面具的文化内涵。在制作面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与审美能力。 2、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协作能力,又培养互助精神。 3、鼓励学生在制作面具的过程中,胆大心细,充分发挥想象,设计出有新意的作品。 教学重点: 对面具制作材料的理解以及对材料的综合理解来设计出有想法的面具。 教学难点: 让学生设计制作出有个性、艺术效果独特的面具教学方法:直观交流法、启发引导法、小组探究合作法。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师:汇报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有关面具的资料。(有关面具的由来,发展史,面具的样式------)师:同学们搜集的资料非常好。面具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品,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面具最初用于对妖魔鬼怪的驱赶,对图腾的崇拜,对英雄的歌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在的面具已不仅仅用于祭祀,而是成为戏剧、舞

蹈表演的道具和在我们生活中已经成为一种装饰物来美化我们的生活。 那么,怎样去自己设计制作充满现代感的面具呢?这一节 课,就让我们一起去研讨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揭开面具神秘的面纱。 二、欣赏面具表演,激发兴趣 师:要想制作出有艺术品味、独特的面具,首先让我们要了解一下在各种场面中见到的面具吧。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显示不同地域在各项活动中见到的面具,按照它们的艺术功能进行的分类。以此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分组讨论,总结规律: 师:通过刚才对面具艺术的欣赏,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能说出面具的种类吗?(跳神,节日祭祀,生命礼仪,戏剧)师:对于面具的种类,我们已有了大概的了解,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面具的都运用哪些材料呢?在观看的同时你要想一想你想用什么材料去制作,注意观察它们都在突出的是哪个部位?(出示课件,展示各种材料制作出来的面具)师:通过欣赏面具,我们发现只要我们用心去想,生活中的任何东西都能做成面具。那么,这些面具在设计造型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去分析:首先:五官夸张;性格多样;色彩丰富;装饰性强。 四、提出要求,小组讨论: 师:不同的地域和民族由于审美方面的差异,在面具的艺术造型

浅谈欣赏评述课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教学实施

浅谈欣赏评述课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教学实施 发表时间:2014-10-30T10:26:03.35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9月总第132期供稿作者:任艳丽[导读] 学生就不会对欣赏作品产生距离感,而是感到很有吸引力,欣赏的兴趣也就又提上来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有了,还怕学不好吗? 任艳丽山东省平度市白埠镇白埠小学266725 欣赏评述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才能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而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种“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欣赏课的正确认识,认为欣赏就是看看,不重要,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欣赏的教学研究。改变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然后了解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选择合适的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油油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等常常使他们感到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只会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 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 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在欣赏教学的不同组织形式中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欣赏课三类。 一、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就是围绕某个欣赏课题进行整堂欣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如小学美术中《中国古代建筑欣赏》就是关于“宫殿、宗教建筑、园林”的整堂专题欣赏课,还有《中国画》、《外国儿童美术作品欣赏》等等。 在美术专题欣赏课欣赏中,教师往往让学生看着作品图片,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可想而知,学习效率很低。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为此,可采取的教学策略是: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初步的感觉;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4.必要时,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二、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结合教学内容穿插进行的欣赏,也就是在进行绘画、工艺等教学的同时,插入有关大师或同龄人的作品进行欣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学生掌握某种美术技能,出示一些合理范画,也是随堂欣赏的教学过程。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一种平等、博爱、宽容、引导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身心能够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鼓励学生从每个不同角度欣赏和感受,教师不轻易批评学生的欣赏不正确,让每位同学都能轻松地讲出自己的感受、观点,在全班同学激烈的争论中,让美内化、升华。如在《巧妙的组合》一课中,有的学生让为西班牙画家米罗这幅《太阳、人和鸟》不好看,什么都不像,有的学生认为好看。这时,教师不用评论学生的审美水平低或高,对或错,只要当好中间人,让学生去争论。在争论中逐渐加深对抽象画的认识,接受大小不等的几何色块组成的画面也是一种美的形式。 三、现场欣赏课。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例如:组织儿童参观美术作品展览。 有些学校的学生,外出参观的机会较少,可根据具体情况尽可能提供现场欣赏的机会。比如《各种各样的树》这一课时,就可以带学生到校园里走一圈,欣赏一下校园里各种各样的树,加强他们的直观认识。学校里就有那么多不同的树,何况大自然呢。既加深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又有利于之后的绘画教学。 另外,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许多时候会增加一些欣赏内容。然后教师往往以自己的爱好选择作品,忽视了学生的已有认识与欣赏水平及欣赏的心理倾向。因此,在学生欣赏的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要选择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相贴近,要选择与儿童的认知和欣赏水平相接近的,以接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能激发儿童兴趣的作品;要选择的是本身富有儿童情趣的、易于儿童接受与理解的作品。为此,可采取以下策略:1.课前对收集的欣赏作品进行挑选、归类,同时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题材。2.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作为补充材料。这样,学生就不会对欣赏作品产生距离感,而是感到很有吸引力,欣赏的兴趣也就又提上来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有了,还怕学不好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