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答案

【篇一:八年级物理课本中的想想议议参考答案(上)】lass=txt>1、生活中,我们常常采用一些粗略的方法来测量长度。人

体的哪些部位可以作为“尺”,用来估测长度?比一比,看看谁知道

的最多。用这些“尺”来估测某个物体的长度。(p13)解答:“一拃”(约15cm)、“一步”(约60cm)、“一庹”(约1.60m,成人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之间的距离),可以利用这些“尺”估测长度。

2、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图1.2-1所示的运动及类似的运动。想想看,人们根据什么说这些如图所示的物体是运动的?(p16)

解答:因为它们相对于另一个作为参考的物体发生了位置的变化。

3、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

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如图)。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

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尾你才发现,实际上你乘

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列车却向相反方向开去了。请你

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p17)

解答:是因为前后的观察,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开始所选择的参

照物是旁边的列车,由于这列火车与旁边的火车发生了位置变化,

所以会觉得自己所乘坐的火车运动了。而当旁边的列车开过后,选

择地面作为参照物,却发现,自己所乘坐的火车与地面并没有发生

位置变化,所以才发现,实际上自己乘坐的列车并没有开动。

4、试说明图1.2-5甲、乙两图中的人与战机选什么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选什么为参照物是静止的。(p18)

解答:甲: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以扶梯为参照物,人是

静止的。

乙: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机是运动的;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是

静止的。

5、学校运动会上,短跑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1)在比赛过程中,你是如何判断谁跑得快的?

(2)运动员跑完全程后,裁判员是怎样计算成绩的?你与裁判员所用的方法一样吗?为什么?

(3)小聪同学的100m 跑成绩为17s,小明同学的50m跑成绩为

8s,要知道他俩谁跑得快,应该怎样办?(p19)

解答:(1)通过相同时间所跑得路程来判断谁跑的快的。

(2)根据每个运动员跑步所用的时间来计算成绩的;

裁判员与(1)中的判断方法是不一样的。他是利用运动员通过相同

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来判断谁跑得快。

(3)比较单位时间内谁通过的路程大,谁就跑得快。v小聪

=100m/17s=5.88m/s ;v小明=50m/8s=6.25m/s 。

6、如图1.3-3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甲图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乙

图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p21)

解答:甲图中汽车速度始终保持不变,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乙图

中的汽车速度越来越

快,做的是加速运动。

7、我们在媒体上常常可以看到“两地车程1小时“之类的说法,请

你说说”车程“一词在这里的含义。(p22)

解答: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用的时间。

8、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如图 2.1-1);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如图2.1-2)。观察、体验、总结物体发声

时的共同特征。(p27)

解答:物体发声时都要振动。

9、用一张桌子做实验。一个同学轻敲桌子(不要使附近的同学听

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由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p29)

解答:固体能够传声。

10、自然界中的声现象实在是太多了。除了人类,动物中也有不少

是利用声的高手。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p38)

解答:大象用人类听不到的次声波来进行交流;蝙蝠利用发出的超

声波的反射确定目标的位置;海豚利用超声波进行交流;白蚁用自

己的头叩击洞壁产生的声音,通知巢中的蚁群立即撤退。

11、你周围常有那些噪声?请说说自己的感受并找到这些噪声的来源。(p42)

解答:我们周围的噪声可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建筑噪声、社会生

活噪声。

12、自制的温度计是根据什么道理来测量温度的?怎样用自制温度

计测量温度?(p48)解答:它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先把该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内,待液柱稳定后,在玻璃管内

液面位置标上0℃,再将该温度计放入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待液柱

稳定后,在玻璃管内液面所在位置标上100℃,并在0℃~100℃刻度之间等分100份,每一份为1℃。再将标好刻度的该温度计,放入被测液体中,待液柱稳定后,读出玻璃管内液面所对的可读值,就测

出了该液体的温度。

13、(1)如图3.2-5所示,ef、fg、gh各段分别表示温度怎样变化?物质是在吸热还是在放热?物质处于什么状态?(p56)

解答: ef:温度逐渐降低,放出热量,为液态。

fg:温度不变,放出热量,固液共存态。

gh:温度逐渐降低,放出热量,为固态。

(2)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经达到-52.3℃,这时还能使用水银

温度计吗?为什么?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液体温度计?

解答:不能使用水银温度了。常见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

原理工作的。因为水银的凝固点为-39℃,此时该地区的温度低于

水银的凝固点,水银已经处于固态,所以无法使用。应该使用酒精

温度计。

解答:(1)放入热水中,会看到塑料袋慢慢变鼓了。这是由于里面

的酒精预热汽化,使塑料袋内出现大量的酒精蒸汽而膨起。

(2)从热水中拿出过一会,塑料袋又会慢慢变瘪。这是由于里面的

酒精蒸汽,遇冷液化所致。

15、着火点是物质可以燃烧的最低温度。纸的着火点大约是183℃,就是说,当纸的温度达到183℃,时,它会自动燃烧起来。普通煤炉的火焰温度约600℃。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500℃。那么,能

用纸做的锅在火上把水烧开吗?取一张光滑的厚纸,照图那样做成

一个小纸锅。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

水面上的纸。过一会水就会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试说明纸锅为

什么不会燃烧。(p60)

解答:一般情况下水沸点100℃,就是说只要有液态水在,它的温

度不会超过100℃。燃烧需要的三要素: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纸的着火点大约为183℃,而里面的水导致纸的温度不能达到它的着火点。所以纸不会燃。

16、(1)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有什么感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p60)

解答:会感觉凉。这是因为涂在手背上的酒精蒸发,要吸收热量,

使皮肤温度降低,而感觉凉。

(2)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有

什么变化?如果温度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度数会变化吗?并做简单的解释。

解答:用扇子扇玻璃泡涂了酒精的温度计,会看到该温度计的读书

变小了;而扇玻璃泡未涂酒精的温度计,其读数是不会变化的。这

是因为,涂了酒精的温度计,用扇子扇时,玻璃泡上的酒精蒸发吸热,使玻璃泡内液体温度降低,导致读数变小的。

17、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再将试管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又

会看到什么现象?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p64)解答:放入热水中时,会看到固态的碘升华,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充满整个试管。放入凉水

中时,会看到碘蒸气凝华,形成的碘晶体附着在试管壁上。

18、如图4.1-5所示,为小孔成像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回答:(1)小孔成像是怎样形成的?

(2)它的成像有什么特点?(p70)

解答:(1)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它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当v>u时,成放大的像;当v<u时,成缩小的像;当 v=u时,成等大的像。

19、有时,黑板反射的光会“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这是什么原因

造成的?请画出这种现

象的光路。为了保护同学们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改变

这种状况的建议。(p75)解答:这是黑板发生镜面反射造成的。

1.让黑板表面更粗糙,尽可能减少出现镜面反射;

2. 改变入射光源的位置;

3. 拉上窗帘。

20、如左图所示,起初茶碗看起来是空的,但当你慢慢往茶碗中倒

水时,就会发现碗中原来还藏着一枚硬币(如右图)。请简要说明

为什么放入水后就能看到碗中的硬币了?

解答:原来看不到硬币,是由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碗的边沿

挡住了硬币反射的光,所以看不到。当向碗中慢慢倒入水的时候,眼

睛能够看到硬币了。

原因是:硬币反射的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水面方向偏折,所以人逆着折射光线就可以看到硬币了,所看

到的实际是硬币的虚像。

21、如果没有三棱镜,也可以用图4.5-2所示的装置来进行光的色

散实验。在深盘中成一些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镜的下部浸

入水中。让一束阳光照射在水下的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墙或白纸上。观察现象,并回答问题。(p85)

(1)白光是单一色光吗?若不是它是由什么色光组成的?

(2)这个色散过程中,设计到了哪些光学知识?

解答:(1)白光不是单一色光,它是由红、橙、黄、绿、蓝、靛、

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2)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22、太阳离我们非常远,射到地面的阳光可以看做平行光。想一想,怎样利用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p92)

解答: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用一张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直

到在白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光斑到透

镜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该凸透镜的焦距。

23、查看上表的数据,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

个比较大?成缩小的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由此你

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凸透镜所成的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有没有倒

立的虚像?(p98)

解答:(1)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物距小于像距;(2)成缩小的

像时,物距大于像距;结论: 2倍焦距处是像分大小的地方,1倍

焦距处是像分正倒、虚实的地方,凸透镜所成的像没有正立的实像,没有倒立的虚像。

24、取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只手握住一个,通过两个透镜看

前面的物体,如图所示,调整两个放大镜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

楚为止。物体变大了还是变小了?把两个放大镜的位置前后对调,你

有什么新的发现?为什么要用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p104)

解答:物体变大了,前后对调,物体就变小了,因此只有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时我们才能看到远处物体变大了。若两透镜焦距相等,则看到的物体大小几乎不变,起不到望远镜望远的作用。

【篇二:八年级上册物理书后练习答案】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1)物体在BD间的平均速度为 m/s.

(2)相邻两段时间内的路程差为 cm。

二、声现象

1.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

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

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

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 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

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声呐

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

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khz到

______khz。

(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

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

离s1是______。(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

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

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为

______。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

2. (2)请按示例的要求说出控制噪声的三个环节中的一个,并举出

一个相应的实例。示例:吸声。实例:佩戴防噪声耳塞。

答:________________。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

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

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

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请回答: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三、物态变化

1.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

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9所示的图象。

(1)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的熔点是℃,在第2min

末该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

“固液共存状态”)。

(2)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

内能增大。

(3)比较图中AB段和CD段可知,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段吸收

的热量较多。

2.实验设计的严密性、操作的规范性等都很重要,每一个环节都会

影响实验结果。

(1)两容器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酒精和水,室温下放置几天

后,两者的质量都明显减少,且酒精减少得更多,如图甲所

示。某同学由此得出“酒精比水蒸发得更快”的结论。但是

另一位同学认为不能得出该结论,其理由是实验中没有控制

相同,因此无法比较蒸发快慢;

3.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上升到80℃时,每隔

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4min后停止读数,其数据

记录如下表所示。

(1)常用温度计是利用的原理制成的。

(2)从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3)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13中画出水温随时

间变化的图像。

/min

0 1 2 3 4 5 6 7

/℃

80 84 88 92 96 96 96 96

四、光现象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

(1)用平面镜做实验(填“能”与“不能”);

(2)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做实验,其好处是: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我们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

(1)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

同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若移去玻

璃板后面的蜡烛,并在其位置放置一光屏,则在光屏上(选填“能”

或“不能”)观察到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的像。

(2)实验结果表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

到平面镜的距离。

3、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

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

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

(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

位置。

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

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

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透镜及其应用

1.如图所示是上课经常使用的投影仪,请按要求回答.

(1)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灯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屏幕上的像比较模糊(与投影片无关),调整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我们需要让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

的是

(2)其中的一次实验情景如图15 所示,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透镜的方向移动(“远离”或“靠近”) .

3、关于凸透镜: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王聪同学先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

如图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由于蜡烛火焰的高度不合适,

在光屏上得到如图所示不完整的像,要得到蜡烛火焰完整的像,应

蜡烛向调节;

(3)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教室里

的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①现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16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若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应放置______。

②如图16所示,,现要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蜡烛应向______移动,光屏应向_____移动。(填“左”或“右”)

六、质量与密度

1.在“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定小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

请指出以上设计中缺少的两个重要步骤和某个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要求详细叙述操作过程并将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加注字母。

2. (2010年重庆,17题)五一节,教物理的晓丽老师在解放碑百

货店买了一个金灿灿的

a.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

在水平位置平衡;

c.将饰品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水和饰品的总体

d.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e.将饰品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在水

平位置平衡。请你帮组同学们回答下面五个问题: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a、b (余下步骤请用字母序号填出);

(2)在调节平衡螺母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16甲

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端调节(选填“左或右”),直到指着指

向分度盘的中央。

(3)用调好的天平称量饰品的质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

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6乙所示,则饰品的质量是g;用细线

拴好饰品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如图16丙所示,则饰品的体积

是 cm3;

(4)通过计算可知饰品的密度为 g/cm3,由此可以确定饰品不是

纯金的;(5”适量的水”的含义是

3.现有甲、乙两种不同规格的量筒,如图17,若要量取35ml的水,

应该选取_________量筒,请在所选量筒上画出液面所在的位置.

4、为确定某种未知液体的“身份”,物理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明

的实验小组,他们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多次测量。某次的操作如下:

(1)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

大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6甲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为 g。(2)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

面达到的位置如图16乙所示,则该液体的体积v为 ml。尽管体积

测量方法正确,但大家在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时,发现液体

的体积测量值比它的实际值要(选填“偏大”或“偏小”)。

(3)他们对测量方法进行修正后,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

量结果作出了“m-v”图像,如图17所示。由图像可知该液体的密

度为g/cm3;通过查表对照知该液体。

【篇三:八年级物理课本中的想想议议参考答案(下)】3,分别在a、b、c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感受手推门的难易程度

有什么不同。(p4)

解答:在a处推门是最容易的,在c处推门是最难的,这说明力的

作用点不同,其作用效果也是不同的。

2、飞机投放的物资,受到地球对它的重力作用,会落向地面。你能

举出几个例子来证明重力的存在吗?如果没有重力,我们的生活会

是什么样子?(p9)

解答:(1)水往低处注;(2)抛向空中的篮球最终会落回地面;(3)利用重垂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如果没有重力,那么:①水就不

会往下流;②向上抛出去的东西不会落回地球;③人无法走路;④

周围的空气会逃离地球。

3、我们站在地面上,脚朝下,站得很稳。但地球是球形的,在我

们脚下“下”的南美洲居民,好像是脚朝“上”的(图7.3-5)他们为什

么也站得很稳呢?想想看,通常我们所说的“下”指的是什么方向?( p11)

解答:我们所说的“下”指向地心的方向;背离地心的方向叫做向上。

4、(1)如图8.1-3,拨动簧片,把小球与支座之间的金属片弹出时,小球并没有随金属片飞出.你能说说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吗?(2)行驶中的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身体会前倾;汽车实然开动时,乘客身体会向后仰。想想看,身体向前倾、向后仰的原因是什么?

(p18)

解答:(1)金属片被弹出时,上面的金属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

静止状态,所以不会随金属片飞出。(2)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的

脚已随车停止运动,而身体的上部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身

体会前倾。同样的道理,当汽车突然开动时,乘客的脚已随车开始

运动,而身体的上部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因此身体会向后仰。

5、图8.3-5的三幅图中,哪些是要增大摩擦的?哪些是要减小摩擦的?通过什么方法增大或减小摩擦?(p25)

解答:根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我们知道:可以通过改变压力或

接触面的性质来改变摩擦力的大小。(1)要让自行车更快地停下来,可以用力捏闸;(2)体操运动员上器械前,会在手上涂防滑粉;这

些都是通过增大压力或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例子。(3)在冰壶运动中,运动员是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

擦的。

6、小小的蚊子能轻而易举地用口器把皮肤刺破(图9.1-1),重重

的骆驼却不会陷入沙中(图

9.1-2)这是为什么?(p29)

解答:(1)蚊子的口器对皮肤的压力虽然不大,但由于口器十分尖锐,因而能轻易刺穿皮肤;(2)骆驼虽重,但脚掌面积很大,因而

不会深陷沙中。

7、图9.1-4所示的四幅图中,哪些地方要增大压强?哪些地方要减小压强?它们是通过什么办法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 p31)

解答:要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

要减小压强:可以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推土机的推土铲刀、篆刻刀的刀口做得很锋利,破窗锤的敲击端做

成锥状,这些是通

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铁轨下面铺放枕木,推土机用宽大履

带来支承,这些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推土机:具有宽大的履带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采用增大面积的

方法来减小压强;铁轨:铺在乙根根枕木上是在压力一定时采用增

大地面的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铁轨对路基的压强。

8、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你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潜水艇都用

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为什么?

解答:没见过。带鱼生活在深海中,受到海水压强较大,一旦到浅

水或水面处,带鱼的身体结构将不适应低压强的环境,不能生存。

潜水艇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是用来抵抗深水中的巨大压强。

9、根据计算压强的公式,说一说,液体的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系?

是什么关系?跟所取得面积有关系吗?

解答: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和所处的深度有关;同种液体内部

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

强越大。液体的压强跟所取的面积无关。

10、工程师为什么要把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

解答:水对水坝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水坝下部受到的压强

胶其上部要大,拦河坝要起到挡水的作用,所以水坝下部要做得更

结实。

11、图9.2-6上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它们各有什么功能?想想看,它们是怎样利用连通器的特点来实现自己的功能的?( p36)

解答:利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释,设想在连通器底部有一个小薄塑

料片ab,当液体不流动时,薄小塑料片ab处于平衡状态,则两侧

受到的液体压强应相等,根据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可知:连通器

上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那么液体就会产生流动,直至各容器的液面相平为止。

12、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是由于液体能够流动。空气

也能流动,我们周围是否存在超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你能举出几

个实例或者做几个简单的实验,来证实或否定大气压强的存在吗?

解答:我们周围存在朝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

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可以证实大气压强的存在。用吸管吸饮料时,大气压的作用使饮料上升到嘴里;塑料吸盘靠大气压的作用紧贴在

光滑的墙面上等。

213、屋顶的面积是45m,大气对屋顶的压力有多大?这么大的压

力为什么没有把屋顶压塌

呢?

由于屋顶上下表面都受到相等哦大气压力的作用,上下表面的压力

互相平衡,所以不会把屋顶压塌。

14、抽水机也叫水泵。图14.3-6画出了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

水机的工作图。你能对照这两幅图说出它们的工作过程吗?

解答:

活塞式抽水机工作过程:提起活塞时,阀门a关闭,大气压迫使水

推开阀门b进入圆筒;下压活塞时,阀门b关闭,活塞下面的水推

开阀门a涌到活塞上面;再提起活塞时,阀门a关闭,它上面的水

从出水管流出,

大气压迫使水推开阀门b进入圆筒。

离心式水泵工作过程:水泵启动前,

先往原壳里灌满水。起动后,叶轮在电

机的带动下高速旋转,泵壳里的水也随

叶轮高速旋转,同时被甩入出水管中,

这时叶轮转轴附近压强减小,大气压迫

使低处的水推开底阀,沿着进水管进入

泵壳。进来的水又被叶轮甩进水管??,

这样不断地把水抽到高处。

15、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

但是有的物体要上浮,有的却要下沉,

这是为什么?你能画出图14.6-1中物体

所处几种状况下受力的情况吗?

解答:取决于物体受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浸在液体中的物体,

当它受到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它受到浮力小于所受重力时,物体下沉;当它所受的浮力与所受的重力相等时,物体悬浮在

液体中,或漂浮在液面上。如下图:

16、假如由你来设计一个可以载人的带吊篮的气球,气球里充的是

氢气,为了使乘客能降回地面,你打算采用什么办法?如果气球里

充哦不是氢气而是热空气,你又打算用什么办法?

解答:为了使充氦气的气球降回地面,可以放出球内的一部分气球,使气球体积缩小,浮力减小。为了使充热空气的气球降回地面,只

要停止加热,气球就会缩小体积,减小浮力。

17、(1)图11.1-2是力做功的两个实例。想一想这些做功的实例中,有什么共同点?

(2)图11.1-3是力没有做功的两个实例。想一想力为什么没有做功?(p63)

解答:(1)共同点是一方面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另一方面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2)图11.1-3甲乙两图中,虽然对物体用了力,但物体没有在这

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故这时力没有做功。

18、不同的物体做相同的功,所用的时间可能不同,时间短的做功快。

不同物体做功的时间相同,它们做功的多少可能不同,在相同时间内,做功多的物体,做功比较快。

图11.2-1中他们爬相同的楼时,做功相等吗?做功的快慢相同吗?( p65)

解答:他们爬相同的楼时,假设他们的质量(或所受的重力)相等,则做功相等,做功的快慢不同。

19、我们用路程与时间之比“”表示运动的快慢,也就是速度;用做

功与时间之比“”表示做功的快慢,也就是功率。想一想,在物理学

中或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场合需要表示一个物理量变化的快慢?我

们是怎样表示的?

解答:了解比值是物理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在其他方面也有许多

应用。物理学中,振动次数与时间之比表示振动的快慢,熔化温度

与时间之比表示熔化快慢等;在生活中,从媒体经常可以听到经济

增长率、人口增长率都表示物理量变化的快慢。

20、某段道路的标志牌显示:小型客车最高行驶速度不得超过

100km/h;大型客车、载货汽车最高行驶速度超过80km/h。用物理

学的术语解释,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行驶速度进行限制?为什么在

同样的道路上,不同车型的限车速度不一样?为什么骑车速度不要

太快?( p68)

解答:机动车(质量不变时)的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越不容易

刹车,因此要对车辆的速度加以限制,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机动车在同样的路面上行驶时,假设速度相同,质量越大,动能也

就越大,所以大型客车,载货汽车的限制速度比小型客车更小。

在人和自行车的质量一定时,骑车速度越快,所具有的动能越大,

越不容易刹车,容易出交通事故,因此骑车速度不要太快。

21、如图12.2-1,大人利用滑轮将重物吊到二楼,孩子想帮忙,却

把自己吊了上去。想想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笑话?你能解释其

中的道理吗?(p81)解答:使用定滑轮不省力却能改变力的方向,人对滑轮所施的最大拉力为人的重力;大人的重力大于重物的重力

而小孩的重力小于重物的重力,所以把自己吊上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