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君子观的当代价值

孔子君子观的当代价值

蔡章田

孔子开创了中国教育的先河。他的教育教化是要读书人立大志,做君子。以做君子为教育教化目标,以如何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教育教化内容,以有教无类、学而时习之的方法、水滴石穿的坚持精神,努力培养出社会欢迎、受人尊重的谦谦君子。

在孔子、老子、孟子等先贤的不懈努力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君子文化。君子是孔夫子对他的三千多弟子和他所教化的受众讲得最多的。孔子当年四处奔波,四处游说,就是要教化人们,做君子,远小人。他的得意弟子在《论语》记载中讲了最多的也就是如何做君子,君子应如何做。可以说,孔子是君子文化的创立者,君子内涵的定义者,君子风范的倡导者和力行者。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本是事物的根本。本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孔子强调的是仁义礼智信。礼与仁是

孔子强调的本。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所以仁是孔子强调的本。

人是在社会中生活。人要生活就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生活难免会有矛盾和误会,处之不当,极易失和。因此,孔子强调,“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是不迁怒,不二过的。就是要加强自身修养,善于理解人。人人都能严格要求自已,善待他人,构建和谐社会才能成为现实。

君子不仅是善待他人的人,更是严于律己和十分好学的人。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

君子修身,有许多戒定。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不好色,不争斗,不贪得无厌,离君子就近了。

“君子患而不费,劳而不怒,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君子是任劳任怨、有追求但不贪求、处世泰然、威严而不骄横的人。一句话,君子是中庸平和之人。

孔子提倡做君子,不做小人,他在很多时候是把君子和小人相对照提出的要求。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的义利观可以说影响了中国社会几千年。君子可舍身取义,小人则见利忘义。

“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做学问是为明礼明道,而不是追求个人名利。这是好学的君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胸怀宽广,为人坦荡,不忧不惧。小人多有利已之心,心胸狭窄,所以常有忧愁。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为人做好事善事,能够牺牲自已而成全他人。小人则专坏人好事。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做人有自已的原则立场,能和不同的人和睦相处,但绝不与坏人同流和污。小人就没有什么立场,有利的就能粘在一起。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穷不坠青云之志,是君子。安贫乐道为君子,人一穷就胡作非为就是典型的小人。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别人,遇到矛盾时君子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小人只从别人身上找原因。责己严,待人宽。说到底,君子是有责任有担当之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