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血清、血浆三者区别

血液、血清、血浆三者区别

血液、血清、血浆三者区别血液加入抗凝剂后分成,上层是血浆,下层是红细胞血液自然凝固后淡黄色液体为血清

血清和血浆的区别是:血清中没有纤维蛋白原。

1 / 1下载文档可编辑

血浆血清管的区别

血清、血浆和采血管知识 血浆一般只用于检验凝血功能及血沉 全血一般用于血液分析,如血常规,血型鉴定等 除了上面的,血清基本都可以胜任! 一般情况下,血清能做的血浆也可以做,他们之间的差别在于血清缺乏某些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3等 全血其实一般用的都是细胞,比如做糖化血红蛋白,人白细胞抗原等试验就需要用到全血中的细胞 一、血清与血浆: 1、血清 血清是血液凝固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如将血液自血管内抽出,放入试管中,不加抗凝剂,则凝血反应被激活,血液迅速凝固,形成胶冻。凝血块收缩,其周围所析出之淡黄色透明液体即为血清,也可于凝血后经离心取得。在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块,所以血清中无纤维蛋白原,这一点是与血浆最大的区别。而在凝血反应中,血小板释放出许多物质,各凝血因子也都发生了变化。这些成分都留在血清中并继续发生变化,如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并随血清存放时间逐渐减少以至消失。这些也都是与血浆区别之处。但大量未参加凝血反应的物质则与血浆基本相同。为避免抗凝剂的干扰,血液中许多化学成分的分析,都以血清为样品。 (1)血清的基本成分是: [血清蛋白] 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TTT、ZTT。[有机盐] 肌氨酸酐、尿素氮、尿酸、肌氨酸酐·净化值。 [糖质] 血糖、Glycohemoglopin。 [脂质] 胆固醇、三甘油脂、β-脂蛋白、HDL胆固醇。 [血清酵素] GOT、GPT、γ-GTP、LDH(乳酸脱水酵素)、淀粉酶、碱性碳酸酶、酸性碳酸酶、胆素脂酶、醛缩酶。 [色素] 胆红素、ICG、BSP。 [电解质] 钠(Na)、钾(K)、钙(Ca)、氯(Cl)。 [激素] 甲状腺荷尔蒙、甲状腺刺激荷尔蒙。 (2)血清主要作用: ●提供基本营养物质: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物、脂类物质、核酸衍生物等,是细胞生长必须的物质。 ●提供激素和各种生长因子: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类固醇激素(雌二醇、睾酮、孕酮)等。生长因子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生长因子等。 ●提供结合蛋白:结合蛋白作用是携带重要地低分子量物质,如白蛋白携带维生素、脂肪、以及激素等,转铁蛋白携带铁。结合蛋白在细胞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提供促接触和伸展因子使细胞贴壁免受机械损伤。 ●对培养中的细胞起到某些保护作用:有一些细胞,如内皮细胞、骨髓样细胞可以释放蛋白酶,血清中含有抗蛋白酶成分,起到中和作用。这种作用是偶然发现的,现在则有目的的使用血清来终止胰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因为胰蛋白酶已经被广泛用于贴壁细胞的消化传代。血清蛋白形成了血清的粘度,可以保护细胞免受机械损伤,特别是在悬浮培养搅拌时,粘度起到重要作用。血清还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和离子,他们在代谢解毒中起重要作用,如seo3,硒等。

生化检验辅导:血清与血浆、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别

血液凝固后1~2小时,血凝块会发生回缩,并释出淡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清。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前者缺乏参与凝血过程被消耗掉的一些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但增添了少量血液凝固时由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释放出来的化学物质,血清不可以再凝。 全血包括液体成分的血浆和分散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离开血管的全血经抗凝处理后,通过离心沉淀,所获得的不含细胞成分的液体,即血浆。离体的血液凝固之后,经血凝块聚缩所释出的液体,即血清。粗略地说,血清与血浆的区别,主要在于血清不含有纤维蛋白原。 我国血糖测定主要以静脉血为主,毛细血管末梢血为辅,而动脉血应用较少。静脉血样又分全血及血浆,因全血中葡萄糖被红细胞利用,全血血糖比血浆、血清血糖低15%.静脉血清测定值与血浆相当。用于具体诊断时主张用静脉血浆测定,便携式血糖计采毛细血管全血测定,用于平常快速自我血糖监测。 全血内红细胞的葡萄糖被利用,故全血血糖测定值比血浆值低15%左右。现多采用血浆测定血糖,不少医院采用静脉血清,其测定值与血浆相当。我曾经记得那本书上看到测空腹血糖,则末梢快速血糖值和静脉血糖基本一致,而餐后血糖则末梢快速血糖较静脉血糖略高,以后者为准。还请各位老师指正。全血的葡萄糖比血浆值低确实存在,但原因和楼上所说的不同,血浆也好,血清也好,都是从全血中分离出来的,但测定值时,我们说的是体积比,即一定体积内的葡萄糖含量,实际上我们指的葡萄糖都是溶解在体液中的,不包括被利用的或已摄入组织中的,除非取血后放置一定时间,还要在适当的温度下,不能过低,这时候红细胞才可能再利用葡萄糖,其实这时候,体外的葡萄糖利用由于条件,尤其是激素的变化,已不可能等同于体内。由于全血中红细胞占据了一定的体积,使实际含有葡萄糖的液体部分减少,相当于被稀释,故含量有所下降,这和高脂血症(较严重时)血钠水平降低是一个道理,血浆由于比血清多含一些蛋白,所以含量也略低一些,但差别不应很大。动脉血和静脉血葡萄糖的区别,包含组织摄入的差别,所以从理论上说,各组织的葡萄糖也是不同的,但差别可能不大,我没看过这方面的资料,末梢血糖除了以上谈论的影响因素和实验方法影响外,还有组织液的影响,这时采取的血糖肯定会含有组织液,所以可能比实际值略低一些,但差别很难统计,故在取血时,一定要保证取血部位温暖,血要自然流出才好。当然,这些都是纸上谈兵,不知是不是有实际意义。血清葡萄糖水平较血浆葡萄糖水平稍低。血清葡萄糖的水平加上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葡萄糖才能等于血浆葡萄糖水平。另外动脉血血糖高于全血血糖,全血血糖高于静脉血血糖,这是由于动脉血经过微循环时组织细胞要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缘故。 1、动脉血糖>静脉血糖,与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有关。 2、全血血糖<血浆血糖,与红细胞所占的容积效应有关。 3、血流通畅的毛细血管血糖与动脉血糖接近。 4、毛细血管全血血糖<静脉血浆血糖,空腹状态下差别小,餐后状态下差别大。

血清血浆全血

从网上摘录的: 做IVD临床试验遇见最多问题就是临床样本的收集,;1、血液样本的基本分类:;血液样本分为全血、血浆、血清三种;全血不加抗凝剂而自然凝固后分离出来的,不含纤维蛋;2、血浆与血清的区别:采取血浆的优点是可以立即分; 3、全血与血浆的区别:全血与血浆含水量不同,医学;如果拿到一份血液样本该如辨别它是哪种血液样本类型;告诉你一个简单的方法,看采血管帽的颜色,真空采血; 做IVD临床试验遇见最多问题就是临床样本的收集,临床样本有许多种,其中包括血液、尿液、粪便、痰液、脑脊液、宫颈脱落细胞、精液等,种类很多,但最常使用的是血液,下面蜂巢工作室(贝长号Newbeehive1986)小编为大家简单介绍下血液样本。 1、血液样本的基本分类: 血液样本分为全血、血浆、血清三种。简单表示即:血细胞+血浆=全血。全血加抗凝剂后离心分离出来的淡黄色液体=血浆。 全血不加抗凝剂而自然凝固后分离出来的,不含纤维蛋白原的淡黄色液体=血清。血浆中含有血细胞及其有形成分及多种生理物质和代谢产物。 2、血浆与血清的区别:采取血浆的优点是可以立即分离血细胞而无须待血样本自然收缩,这样可以避免凝血及样本运输过程中产生溶血。血浆与血清中丙

种转氨酶、总胆红素、尿素氮、钙、二氧化碳、肌酸激酶(CK)、葡萄糖等的含量无明显差别。而碱酶(AKP)、钠(Na+)、白蛋白(ALB)、尿酸(UA)、甘油三酯(TG)等物质,二者间有一定差异,但无临床意义。 3、全血与血浆的区别:全血与血浆含水量不同,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全血中水占81%,而血浆中水占93%。血中某些可溶于水的物质如葡萄糖、尿素氮等,用血浆测定比用全血测定高,尤以红细胞压积显著升高。目前临床检验用血样本,除血细胞检查、血培养等少数项目用全血外,其它生化、免疫、肿瘤标记物等检测多采用血清或血浆测定。这是由于血清或血浆中的生理成分与机体组织间液比较接近,更能真实地反应机体的生理情况,反映其病理改变也更灵敏。 如果拿到一份血液样本该如辨别它是哪种血液样本类型呢? 告诉你一个简单的方法,看采血管帽的颜色,真空采血管一般分为以下几种颜色: 1.红色头盖管(无添加剂的干燥真空管):采血管内壁均匀涂有防止挂壁的药剂(硅油)。它利用血液自然凝固的原理使血液凝固,等血清自然析出后,离心使用。主要用于血清生化(肝功、肾功、心肌酶、淀粉酶等)、电解质(血清钾、钠、氯、钙、磷等)、甲状腺功能、药物检测、艾滋病检测、肿瘤标志物、血清免疫学。可以理解就是装血清的管子。 2.橘红色头盖管(促凝管):采血管内壁均匀涂有防止挂壁的硅油,同时添加了促凝剂。促凝剂能激活纤维蛋白酶,使可溶性纤维蛋白变成不可溶性的纤维

血浆与血清的区别

血浆与血清的区别 血清 血液凝固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如将血液自血管内抽出,放入试管中,不加抗凝剂,则凝血反应被激活,血液迅速凝固,形成胶冻。凝血块收缩,其周围所析出之淡黄色透明液体即为血清,也可于凝血后经离心取得。在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块,所以血清中无纤维蛋白原,这一点是与血浆最大的区别。而在凝血反应中,血小板释放出许多物质,各凝血因子也都发生了变化。这些成分都留在血清中并继续发生变化,如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并随血清存放时间逐渐减少以至消失。这些也都是与血浆区别之处。但大量未参加凝血反应的物质则与血浆基本相同。为避免抗凝剂的干扰,血液中许多化学成分的分析,都以血清为样品。 血浆 相当于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是血液的重要组成分,呈淡黄色液体(因含有胆红素)。血浆的化学成分中,水分占90~92%,溶质以血浆蛋白为主。血浆蛋白是多种蛋白质的总称,用盐析法可将其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三类。血浆蛋白质的功能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组成血液缓冲体系,参与维持血液酸碱平衡;运输营养和代谢物质,血浆蛋白质为亲水胶体,许多难溶于水的物质与其结合变为易溶于水的物质;营养功能,血浆蛋白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可用于合成组织蛋白质或氧化分解供应能量;参与凝血和免疫作用。血浆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状态存在,正负离子总量相等,保持电中性。这些离子在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血浆的各种化学成分常在一定范围内不断地变动,其中以葡萄糖、蛋白质、脂肪和激素等的浓度最易受营养状况和机体活动情况的影响,而无机盐浓度的变动范围较小。血浆的理化特性相对恒定是内环境稳态的首要表现。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主要在于血清不含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能转换成纤维蛋白,具有凝血作用 药动实验大部分情况下用血浆,一般血浆药物浓度能反映药物的分布情况,也比血清量多一些。药代动力学不仅仅是做血中的药物浓度,还要做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主要测血浆中的药物浓度,但是如果血浆中中含有的抗凝剂影响药物浓度的测定,就应使用血清样品。 血浆的制备:将采取的血浆置含抗凝剂(如:肝素、草酸盐、枸橼酸盐、EDTA、氟化钠等)试管中,混合后,2500~3000rpm离心5min,取上清液即为血浆。 血清的制备:将采取的血浆在室温下至少放置30min到1h,待凝结出血饼后,用细竹棒或玻璃棒轻轻拨去血饼,然后以2500~3000rpm离心5-10min,取上清液,即为血清。 血浆、血清、全血的优缺点: 血浆与血清中的药物测定值通常是相同的,而且血成分更能接近于组织液,测定血浆与血清中药物浓度比全血更能反映机体的具体情况 优点缺点

20160120 临床血液标本的分类与区别

做IVD临床试验遇见最多问题就是临床样本的收集,临床样本有许多种,其中包括血液、尿液、粪便、痰液、脑脊液、宫颈脱落细胞、精液等,种类很多,但最常使用的是血液,下面蜂巢工作室(贝长号Newbeehive1986)小编为大家简单介绍下血液样本。 1、血液样本的基本分类: 血液样本分为全血、血浆、血清三种。简单表示即:血细胞+血浆=全血。全血加抗凝剂后离心分离出来的淡黄色液体=血浆。 全血不加抗凝剂而自然凝固后分离出来的,不含纤维蛋白原的淡黄色液体=血清。 血浆中含有血细胞及其有形成分及多种生理物质和代谢产物。 2、血浆与血清的区别:采取血浆的优点是可以立即分离血细胞而无须待血样本自然收缩,这样可以避免凝血及样本运输过程中产生溶血。血浆与血清中丙种转氨酶、总胆红素、尿素氮、钙、二氧化碳、肌酸激酶(CK)、葡萄糖等的含量无明显差别。而碱酶(AKP)、钠(Na+)、白蛋白(ALB)、尿酸(UA)、甘油三酯(TG)等物质,二者间有一定差异,但无临床意义。 3、全血与血浆的区别:全血与血浆含水量不同,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全血中水占81%,而血浆中水占93%。血中某些可溶于水的物质如葡萄糖、尿素氮等,用血浆测定比用全血测定高,尤以红细胞压积显著升高。目前临床检验用血样本,除血细胞检查、血培养等少数项目用全血外,其它生化、免疫、肿瘤标记物等检测多采用血清或血浆测定。这是由于血清或血浆中的生理成分与机体组织间液比较接近,更能真实地反应机体的生理情况,反映其病理改变也更灵敏。 如果拿到一份血液样本该如辨别它是哪种血液样本类型呢? 告诉你一个简单的方法,看采血管帽的颜色,真空采血管一般分为以下几种颜色: 1.红色头盖管(无添加剂的干燥真空管):采血管内壁均匀涂有防止挂壁的药剂(硅油)。它利用血液自然凝固的原理使血液凝固,等血清自然析出后,离心使用。主要用于血清生化(肝功、肾功、心肌酶、淀粉酶等)、电解质(血清钾、钠、氯、钙、磷等)、甲状腺功能、药物检测、艾滋病检测、肿瘤标志物、血清免疫学。可以理解就是装血清的管子。 2.橘红色头盖管(促凝管):采血管内壁均匀涂有防止挂壁的硅油,同时添加了促凝剂。促凝剂能激活纤维蛋白酶,使可溶性纤维蛋白变成不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多聚体,进而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凝块,如果想快点出结果时,可采用促凝管,一般5分钟内可使采集的血液凝固。一般用于急诊生化。也是装血清的! 3.金黄色头盖管(含有惰性分离胶及促凝剂的采血管):管壁经过硅化处理,并涂有促凝剂可加速血液的凝固,缩短检验时间。管内加有分离胶,分离胶管具有很好的亲和性,起到隔离作用,一般即使在普通离心机上,分离胶能将血液中的液体成分(血清)和固体成分(血细胞)彻底分开并积聚在试管中形成屏障。离心后血清中不产生油滴,因此不会堵塞机器。主要用于血清生化(肝功、肾功、心肌酶、淀粉酶等)、电解质(血清钾、钠、氯、钙、磷等)、甲状腺功能、药物检测、艾滋病检测、肿瘤标志物、PCR、TORCH、血清免疫学检测等。还是装血清的! 4.绿色头盖管(肝素抗凝管)含有肝素钠或肝素锂的采血管,肝素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粘多糖,带有强大的负电荷,具有加强抗凝血酶III灭活丝氨酸蛋白酶的作用,从而阻止凝血酶的形成,并有阻止血小板聚集等多种抗凝作用。肝素管一般用于急诊生化、TORCH、血流变的检测,检验血标本中的钠离子时,不能使用肝素钠管,以免影响检测结果。也不能用于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因肝素会引起白细胞聚集。终于见到血浆了^.^ 5.紫色头盖管(含有乙二胺四乙酸以及其盐的采血管):乙二胺四乙酸是一种氨基多羧基酸,可以有效地鳌合血液中的钙离子,鳌合钙会将钙从反应点移走将阻止和终止内源性或外源性凝血过程,从而防止血液凝固,与其他抗凝剂比较而言,其对血球的凝集及血细

2014年护理资格知识:血清与血浆最重要的区别解析

1.血清与血浆最重要的区别是 ( A ) A.血清中缺乏纤维蛋白原 B.血清中含有大量的清蛋白 C.血清中缺乏球蛋白 D.血浆中缺乏某些凝血因子 E.血浆中含有血小板释放物 2.床上擦浴适宜的水温是 ( B ) A.32~34℃ B.36~40℃ C.41~45℃ D.47~50℃ E.55~60℃ 3.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护理要点,错误的是: ( D ) A.术后术侧肢体一般取外展中立位 B.避免髋关节内收和旋转 C.肢体下垫软枕,使膝、髋关节稍屈曲 D.6小时后可撤除软枕,伸直患肢 4.关于尿糖,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B ) A.尿糖阳性肯定血糖升高 B.尿糖阳性是由于肾小管不能将糖全部重吸收 C.尿糖阳性肯定有糖代谢紊乱 D.根据尿糖阳性即可诊断糖尿病 E.班氏试剂只检查尿中有无葡萄糖 5.多数SARS病毒感染者,可检出SARS病毒特异性抗体一般在感染或发病后 ( B ) A.2天左右 B.10天左右 C.12天左右 D.14天左右 E.21天左右 6.疥疮是疥螨引起的皮肤病,易在下列哪种人群中流行 ( B ) A.集体人群 B.集体和家庭 C.儿童集体 D.学生集体 E.密集人群 7.粒细胞缺乏症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 ( D ) A.2.0×109/L B.1.5×109/L C.1.0×109/L D.0.5×109/L 8.颞下颌关节脱位行复位后用颅颌绷带固定时间为 ( D ) A.1~2周 B.3~4周 C.4~5周

D.2~3周 E.5~6周 9.潮式呼吸的表现特点是: ( B ) A.有规律地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个短时期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反复交替B.呼吸由浅慢到深快,然后再由深快到浅慢,经过一段时间的呼吸暂停后,又重复以上周期性呼吸,周而复始 C.呼吸由浅慢到深快,然后再由深快到浅慢,反复交替 D.有规律地呼吸几次后,呼吸由浅慢到深快,突然停止呼吸,反复交替,周而复始 10.补益药宜何时服最好 ( C ) A.饭后服 B.睡前服 C.饭前服 D.上午服 E.下午服 11.护患关系不包括: ( C ) A.工作关系 B.信任关系 C.上下级关系 D.治疗关系 12.下列哪项不是胰腺部分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 C ) A.胰瘘 B.胆瘘 C.肠瘘 D.胆道感染 13.产前检查时间应从何时开始: ( D ) A.孕3月 B.孕4月 C.孕5月 D.从确诊早孕开始 14.使用超声雾化器时,水槽中的水温不应超过 ( C ) A.40℃ B.50℃ C.60℃ D.70℃ E.80℃ 15.大量饮水后尿量增多,主要是由于 ( B ) A.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B.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囊内压降低 E.醛固酮分泌减少 16.角膜移植手术为预防排斥反应术后应使用哪一种眼液: ( B ) A.匹鲁卡品眼液 B.可的松眼液

血清、血浆、采血管知识

血清、血浆和采血管知识 一、血清与血浆: 1、血清 血清是血液凝固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如将血液自血管内抽出,放入试管中,不加抗凝剂,则凝血反应被激活,血液迅速凝固,形成胶冻。凝血块收缩,其周围所析出之淡黄色透明液体即为血清,也可于凝血后经离心取得。在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块,所以血清中无纤维蛋白原,这一点是与血浆最大的区别。而在凝血反应中,血小板释放出许多物质,各凝血因子也都发生了变化。这些成分都留在血清中并继续发生变化,如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并随血清存放时间逐渐减少以至消失。这些也都是与血浆区别之处。但大量未参加凝血反应的物质则与血浆基本相同。为避免抗凝剂的干扰,血液中许多化学成分的分析,都以血清为样品。 (1)血清的基本成分是: [血清蛋白] 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TTT、ZTT。 [有机盐] 肌氨酸酐、尿素氮、尿酸、肌氨酸酐·净化值。 [糖质] 血糖、Glycohemoglopin。 [脂质] 胆固醇、三甘油脂、β-脂蛋白、HDL胆固醇。 [血清酵素] GOT、GPT、γ-GTP、LDH(乳酸脱水酵素)、淀粉酶、碱性碳酸酶、酸性碳酸酶、胆素脂酶、醛缩酶。 [色素] 胆红素、ICG、BSP。 [电解质] 钠(Na)、钾(K)、钙(Ca)、氯(Cl)。 [激素] 甲状腺荷尔蒙、甲状腺刺激荷尔蒙。 (2)血清主要作用: ●提供基本营养物质: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物、脂类物质、核酸衍生物等,是细胞生长必须的物质。 ●提供激素和各种生长因子: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类固醇激素(雌二醇、睾酮、孕酮)等。生长因子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生长因子等。 ●提供结合蛋白:结合蛋白作用是携带重要地低分子量物质,如白蛋白携带维生素、脂肪、

最新血浆和血清的区别

血浆与血清的区别: 血清是血液从体内取出后发生凝血后的上层澄清液体,凝血的主要反应是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所以血清中不再含有纤维蛋白原。而血浆是血液从体内取出加入抗凝剂后离心得到的上清液,抗凝剂的存在阻断了凝血链式反应,是凝血过程受阻,纤维蛋白原还存在于其中。另外,血浆中再加入钙离子可使其再凝,而血清则不会。 血浆是离开血管的全血经抗凝处理后,通过离心沉淀,所获得的不含细胞成分的液体,其中含有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能转换成纤维蛋白,具有凝血作用),若向血浆中加入钙离子,血浆会发生再凝固,因此血浆中不含游离的钙离子。血清是离体的血液凝固之后,经血凝块聚缩释出的液体,其中已无纤维蛋白原,但含有游离的钙离子,若向其中再加入钙离子,血清也不会再凝固。此外,血浆与血清的另一个区别是:血清中少了很多的凝血因子,以及多了很多的凝血产物。另外,血清中含有特异性免疫抗体(如抗毒素或凝集素)的免疫血清(抗菌素血清)。 血清钙中蛋白结合钙占47%,游离钙占53%,游离钙包括离子钙和非离子钙,只有离子钙有生理活性。 “抗体存在于血清”和“抗体存在于血浆”有什么区别吗? 血清中无纤维蛋白原,在凝血反应中,血小板释放出许多物质,各凝血因子也都发生了变化。这些成分都留在血清中并继续发生变化,如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并随血清存放时间逐渐减少以至消失。这些也都是与血浆区别之处,大量未参加凝血反应的物质则与血浆基本相同 最好详细解释一下血清与血浆的区别,谢过各位大虾! 血清 血液凝固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如将血液自血管内抽出,放入试管中,不加抗凝剂,则凝血反应被激活,血液迅速凝固,形成胶冻。凝血块收缩,其周围所析出之淡黄色透明液体即为血清,也可于凝血后经离心取得。在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块,所以血清中无纤维蛋白原,这一点是与血浆最大的区别。而在凝血反应中,血小板释放出许多物质,各凝血因子也都发生了变化。这些成分都留在血清中并继续发生变化,如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并随血清存放时间逐渐减少以至消失。这些也都是与血浆区别之处。但大量未参加凝血反应的物质则与血浆基本相同。为避免抗凝剂的干扰,血液中许多化学成分的分析,都以血清为样品。 血浆 相当于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是血液的重要组成分,呈淡黄色液体(因含有胆红素)。血浆的化学成分中,水分占90~92%,溶质以血浆蛋白为主。血浆蛋白是多种蛋白质的总称,用盐析法可将其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三类。血浆蛋白质的功能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组成血液缓冲体系,参与维持血液酸碱平衡;运输营养和代谢物质,血浆蛋白质为亲水胶体,许多

临床血液标本的分类与区别

临床血液标本的分类与区别 1、血液标本的基本分类: 血液标本分为全血、血浆、血清三种。简单表示即:血细胞+血浆=全血。全血加抗凝剂后离心分离出来的淡黄色液体=血浆。 全血不加抗凝剂而自然凝固后分离出来的,不含纤维蛋白原的淡黄色液体=血清。 血浆中含有血细胞及其有形成分及多种生理物质和代谢产物。 2、血浆与血清的区别:采取血浆的优点是可以立即分离血细胞而无须待血标本自然收缩,这样可以避免凝血及标本运输过程中产生溶血。血浆与血清中丙种转氨酶、总胆红素、尿素氮、钙、二氧化碳、肌酸激酶(CK)、葡萄糖等的含量无明显差别。而碱酶(AKP)、钠(Na+)、白蛋白(ALB)、尿酸(UA)、甘油三酯(TG)等物质,二者间有一定差异,但无临床意义。 3、真空采血管的选择:你知道什么颜色的管检测什么项目吗?抽错了管有的项目可是无法检测喽? (紫色):EDTAK2:用于血常规、血型、网织红细胞计数、糖化血红蛋白(GHb)、T淋巴亚群、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HLA-B27)。 (蓝色):枸橼酸钠1:9:用于凝血实验(PT、APTT、FIB、TT、D-Dimer)(黑色):枸橼酸钠1:4:用于血沉(ESR)。 (红色):促凝管:用于生化项目(肝功、肾功、血脂、血糖、心肌酶、电解质、淀粉酶、脂肪酶、胆碱酯酶等)。

(黄色)促凝管:免疫项目的检测(肿瘤标志物、甲状腺功能、性激素、输血前五项、乙肝五项、肺炎支原体、结核杆菌抗体、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T等)。 (绿色)肝素钠肝素锂:血流变。微量元素七项(铜铅镉铁锌钙镁),请用微量元素专用管。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血清和血浆的差别

血清和血浆的差别 血清 血液凝固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如将血液自血管内抽出,放入试管中,不加抗凝剂,则凝血反应被激活,血液迅速凝固,形成胶冻。凝血块收缩,其周围所析出之淡黄色透明液体即为血清,也可于凝血后经离心取得。在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块,所以血清中无纤维蛋白原,这一点是与血浆的区别。而在凝血反应中,血小板释放出许多物质,各凝血因子也都发生了变化。这些成分都留在血清中并继续发生变化,如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并随血清存放时间逐渐减少以至消失。这些也都是与血浆区别之处。但大量未参加凝血反应的物质则与血浆基本相同。为避免抗凝剂的干扰,血液中许多化学成分的分析,都以血清为样品。 血浆 相当于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是血液的重要组成分,呈淡黄色液体(因含有胆红素)。血浆的化学成分中,水分占90~92%,溶质以血浆蛋白为主。血浆蛋白是多种蛋白质的总称,用盐析法可将其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三类。 血浆蛋白质的功能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组成血液缓冲体系,参与维持血液酸碱平衡;运输营养和代谢物质,血浆蛋白质为亲水胶体,许多难溶于水的物质与其结合变为易溶于水的物质;营养功能,血浆蛋白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可用于合成组织蛋白质或氧化分解供应能量;参与凝血和免疫作用。血浆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状态存在,正负离子总量相等,保持电中性。这些离子在维持血

浆晶体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血浆的各种化学成分常在一定范围内不断地变动,其中以葡萄糖、蛋白质、脂肪和激素等的浓度最易受营养状况和机体活动情况的影响,而无机盐浓度的变动范围较小。血浆的理化特性相对恒定是内环境稳态的首要表现。 血浆总渗透压313毫渗量/升,相当于7个大气压(533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0.133千帕),其中胶体渗透压不超过1.5毫渗量/升(25毫米汞柱),其余为晶体渗透压。pH7.35~7.47。与水相比的相对粘滞性为1.6~2.4。 血液经抗凝处理后的全部血液为全血;离心除去血细胞后所得到的淡黄色液体为血浆。 如血液不经抗凝处理,让他自行凝固,则在抽血后的一段时间内,血液会自动在一系列凝血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凝集,血液首先凝固成一个整体,再经过一段时间或用离心机离心,血液中凝固的部分会与一些清澈淡黄色的液体分离开,这些液体称为血清。血清与血浆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但其内在的主要区别是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是未经抗凝处理过的血液凝固后得到的。 抽血做化验中常遇到某些化验要求用血清测定、用全血测定、用血浆测定,即是指血液标本的三种主要处理方式和要求。 血清多用于血液生化、免疫等方面的测定;血浆多用于凝血等方面的测定;全血则多用在血细胞、血常规、血沉等方面的测定。 血液的抗凝处理需要抗凝剂,选用什么抗凝剂应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进行选择。血液由液体成分血浆和有形成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而血清是血凝后析出的淡黄色澄清液体,较之血浆少了某些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

(完整word版)1-全血处理为血清或血浆注意事项

全血处理为血清或血浆 血液标本采取后应尽可能早地自然地使血清(浆)从与血细胞接触的全血中分离出来。一般应于采血后2h内分离出血清或血浆。全血处理为血清或血浆分为离心前、离心中和离心后三个阶段,对各不同阶段均有具体要求。 (一)离心前阶段 即指标本采集到离心处理前的一段时间。 1.血清:标本离心前一般应令其自行凝集,不可用木棍等剥离凝血块。通常于室温(22~25℃)放置30~60 min 血标本可自发完全凝集;冷藏标本凝集缓慢;加促凝剂时凝集加快(标本采集后应轻轻颠倒混合5~10次,以确保促凝剂作用)。 2.血浆:需用血浆标本时,必须使用含抗凝剂的血液标本收集管,而且采血后必须立即轻轻颠倒采血管混合5~10次(以确保抗凝剂发挥作用),5~10 min 后即可分离出血浆。 3.冷藏标本:标本冷藏可抑制细胞代谢,稳定某些温度依赖性成分,但全血标本一般不能冷藏;血钾测定标本冷藏不得超过2h。血液中儿茶酚胺、pH /血气、氨、乳酸、丙酮酸、胃泌素、甲状腺激素等检测时需用制冷的标本。 标本需要冷藏(2~8℃)时,标本采取后应立即将标本置于冰屑或冰水混合物(不可用大冰块),并且必须保证标本与制冷物充分接触,保证制冷物达到标本的高度。 4.代谢抑制剂和防腐剂:某些添加剂加入血液标本中能抑制细胞代谢,可以防止血液标本贮存时分析物浓度的变化。血液葡萄糖测定时,如在血液中加入氟化钠,在血细胞未分离的情况下,葡萄糖在22~25℃时可稳定24h,2~8℃时可以稳定48h;但在新生儿和儿童标本,由于红细胞压积高,用氟化钠难以控制细胞的糖酵解作用;甲醛-草酸钾抗凝保存剂不适合血糖测定;氟化钠-麝香草酚混合剂因能抑制酶活性,不适用于酶学测定。 5.标本采集现场:(1)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往实验室,尤其当收集区温度超过22℃时此点更为重要;(2)血液标本采集后血管必须加塞、管口向上、垂直放置,以减少管中内容物振动,促进凝血完全,防止标本蒸发、污染和外溅等;(3)已收集的血液标本应温和地处理,要防止标本管振荡所造成的溶血;溶血可影响测定结果。有严重影响(使结果升高)的项目有:乳酸脱氢酶、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钾和血红蛋白;引起值得注意的影响的项目有:血清铁(↑)、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清甲状腺素(↓);轻度受影响(增加)的有:总蛋白、白蛋白、血清磷、血清镁、血清钙和酸性磷酸酶;(4)应避免对光线敏感的分析物暴露在人造光或太阳光(紫外线)照射下。如VA 、VB6 、β-胡萝卜素、卟啉、胆红素等测定时,标本管应该用铝箔或类似物质包裹保护起来。

全血血浆血清

全血血浆血清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全血,血清与血浆 1、血液的组成: (1)血液由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 (2)离体后未抗凝处理的血液会自然凝固(或离心时),分离出上层淡黄色透明液体为血清;中间层白色固体为白细胞和血小板;最下层红色固体为红细胞。 (3)血液加抗凝剂离心分离时,上层淡黄色液体称为血浆;中间层白色固体为白细胞和血小板;最下层红色固体为红细胞。 (4)血清与血浆差别是:血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Ⅱ(凝血酶原)、Ⅴ、Ⅷ等。 (5)全血适用于临床血液学检查,如血细胞计数、分类和形态学检查等。血浆适用于血浆生理性和病理性化学成分的测定,特别是内分泌激素测定;血浆除钙离子外,含有其他全部凝血因子,也适用于血栓与止血的检查。血清适用于临床化学和临床免疫学检查。 2、血浆里含有纤维蛋白原,血清中没有。 a、血液凝固后1~2小时,血凝块会发生回缩,并释出淡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清。 b、血浆是血液除去血细胞后的成分。其组成绝大部分是水,其次是各种血浆蛋白。 c、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前者缺乏参与凝血过程被消耗掉的一些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但增添了少量血液凝固时由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释放出来的化学物质,血清不可以再凝。 d、血浆:离开血管的全血经抗凝处理后,通过离心沉淀,所获得的不含细胞成分的液体,即血浆。 e、血清:离体的血液凝固之后,经血凝块聚缩释出的液体,即血清。 f、血浆一般是大面积烧伤的病人使用,而血清可以用来检验血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