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带传动 (1)

5带传动 (1)
5带传动 (1)

第五章 带传动

重要基本概念

1.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失效形式:打滑、疲劳破坏。

设计准则:保证带传动不打滑,使带具有足够的疲劳寿命。

2.确定小带轮直径考虑哪些因素

(1) 最小带轮直径,满足d 1≥d d min ,使弯曲应力不至于过大; (2) 带速,满足 5 ≤ v ≤ 25 m/s ;

(3) 传动比误差,带轮直径取标准值,使实际传动比与要求的传动比误差不超过3~5%; (4) 使小带轮包角≥?120; (5) 传动所占空间大小。

3.V 带传动在由多种传动组成的传动系中的布置位置

带传动不适合低速传动。在由带传动、齿轮传动、链传动等组成的传动系统中,应将带传动布置在高速级。若放在低速级,因为传递的圆周力大,会使带的根数很多,结构大,轴的长度增加,刚度不好,各根带受力不均等。

另外,V 带传动应尽量水平布置,并将紧边布置在下边,将松边布置在上边。这样,松边的下垂对带轮包角有利,不降低承载能力。

4.带传动的张紧的目的,采用张紧轮张紧时张紧轮的布置要求 张紧的目的:调整初拉力。

采用张紧轮张紧时,张紧轮布置在松边,靠近大轮,从里向外张。因为放在松边张紧力小;靠近大轮对小轮包角影响较小;从里向外是避免双向弯曲,不改变带中应力的循环特性。

精选例题与解析

例5-1 已知:V 带传递的实际功率P = 7.5 kW ,带速 v =10m/s ,紧边拉力是松边拉力的两倍,试求有效圆周力F e 、紧边拉力F 1和初拉力F 0。

解题注意要点:

这是正常工作条件下的受力计算,不能应用欧拉公式; 解: 根据: v F P e ?=

得到: 75010

7500===v P F e N

联立: ??

?==-=21

212750

F F F F F e 解得: 7502=F N , 15001=F N

11252/75015002/10=-=-=e F F F N

例5-2 设V 带所能传递的最大功率P = 5 kW ,已知主动轮直径1d d = 140mm ,转速n 1= 1460 r/min ,包角?=1401α,带与带轮间的当量摩擦系数5.0=v f ,试求最大有效圆周力e F 和紧边拉力

1F 。

解题注意要点:

1.此题是在最大载荷条件下的受力计算,可以应用欧拉公式; 2.题目数据没有q ,故忽略离心拉力qv 2。 解: 带速:=???=

?=

1000

60140

14601000

601

1ππd d n v 10.702 m/s

小带轮包角:443.2180/1401401==?=πα 弧度 有效圆周力:2.467702.10/5000/===v P F e N 联立:

?????=-====?2

.467392.3215.0443.22

11F F F e e

F F e

f v

α 解得:

3.1952=F N ,

5.6621=F N

例5-3 如图所示为一V 带传动,已知:主动轮直径d 2 = 360mm ,从动轮直径d 1 = 180mm ,包

角?=1601α,?=2002α,带与带轮间的当量摩擦系数4.0=v f ,带的初拉力1800=F N ,试问:

1.当从动轮上的阻力矩为20 Nm ,主动轮在足够大的电机驱动下,会发生什么现象? 2.此时,松边和紧边的拉力各为多少? 解题注意要点:

1.此题是要求分析是否发生打滑现象。 2.小轮先打滑

解:

(1) 尽管大轮主动,打滑仍从小轮开始 要求传递的圆周力:

222180200002211=?==d T F e N

小轮包角:79.21601=?=α

小轮的临界圆周力: 18211

18021

1

279.24.079.24.00max 11=+-??=+-=??e e e e F F v v f f e α

αN 可见:F e >F e max ,小带轮发生打滑现象。 (2) 求F 1和F 2

?????=-====?182

053.32179.24.02

11F F F e e

F F e

f v

α 解得: F 1=271 N ,F 2

=89 N 例5-3 图

例5-4 图示大传动比V 带传动,小轮为标准V 带轮,d 1 = 140mm ,大轮d 2 = 1000mm ,为光滑圆柱,中心距a = 1000mm ,带与带轮间的摩擦系数f =0.2,试分析随着传递载荷的增加,打滑首先发生于哪个轮上。

解:

(1) 求小轮和大轮的包角:

=???

??-=??

? ??-=--20001401000sin 2sin 1121a d d γ?5.25

25.21295.25218021801=?=??-?=-?=γα

03.42315.25218021802=?=??+?=+?=γα

(2) 求小、大轮所能传递的最大有效圆周力之比 当量摩擦系数:58.020

sin 2

.0)2/sin(===?f f v

1

1

2110

1max +-=v

v f f e e e F F αα, 1

122202

max +-=f f e e e F F αα

将包角和摩擦系数代入上两式,求其比值

则:

50.11

24.21

24.21688.31688.3111122112max 1max =-+?+-=++?+-=f f f f e e e e e e F F v v αααα 可见,小带轮能传递较大的有效圆周力,大轮先发生打滑。

例5-5 如例5-5图所示为一带式制动器,已知制动轮直径D =100mm ,制动轮转矩M = 60 Nm ,制动杆长L = 250 mm ,制动带和制动轮之间的摩擦系数f = 0.4,试求:

1.制动力P

2.当M 反向时所需的制动力又为多少?

解题注意要点:

1.可以利用欧拉公式计算松、紧边拉力; 2.其拉力对轮心之矩与M 反向的边是紧边。 解:

(1) 以制动轮和带为分离体,左侧为紧边。

1200100

6000022=?==D M F e N

根据: ?????=-====?1200

51.3214

.021F F F e

e F F e

f πα 解得:F 2 = 477 N ,F 1 = 1676 N ,

根据制动杆的平衡条件:F 2 D = P L ,解的:

191250

1004772=?==

L D F P N (2) M 反向后,右侧为紧边,则:

670250

10016761=?==L D F P N

例5-6 一V 带传动,d 1 = d 2 = 200 mm ,转速n 1= 955 r/min ,传递功率P = 10kW

,单班工作,

例5-4 图

例5-5 图

载荷平稳。用B 型V 带,带长L d = 1440mm ,由带长引起的附加功率值 3.02-=P ? kW 。查表知:当带速v = 9、10、11m/s 时,单根B 型V 带的许用功率P 0分别为3.6、3.8、4.0 kW 。试问传动需要几根V 带?

提示:α

??K P P P P z ca

)(210++=

解:

计算功率:因单班工作,载荷平稳,取载荷系数K =1,则:P ca = KP = P = 10 kW 带速:

101000

60200

9551000601

1=???=

?=

ππd n v m/s

根据带速v 查得:P 0 = 3.8 kW

因为,d 1 = d 2,传动比 i = 1,则01=P ?,αK = 1, 则V 带根数:

α??K P P P P z ca )(210++=

= 86.25

.310

1)3.008.3(10==?-+

圆整取:z = 3 根。

例5-7 一带式输送机的传动装置如图所示,已知小带轮直径d d1

= 140mm ,d d2 = 400 mm ,运输带的速度V = 0.3 m/s 。为提高生产率,拟在运输机载荷不变(拉力F 不变)的条件下,将运输带的速度提高到V = 0.42 m/s 。有人建议将大带轮直径减小为d d2=280 mm 来实现这一要求。试就带传动讨论这个建议是否合理。

分析注意要点:

分析改变后要求传递的圆周力如何变化;

答题要点:

分析改变后要求传递的圆周力如何变化;

由于运输带上的载荷F 不变,当d d2减小后,运输带速度V 提高了40%,则运输带上的功率P = FV ,也增加了40%,整个传动系统传递的功率都增加40%。

在带传动中,小带轮的直径d d1、转速n 1、V 带的根数z 等均没有

改变,则要求传递的有效圆周力F e = P /v ,随着传递功率的增加也增

大了40%。尽管小带轮包角有所增加,其最大摩擦力不可能增加40%,很可能出现打滑现象。此建议不可行。

从另一个方面讲,在带的型号、小带轮直径、小带轮转速都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单根V 带的许用功率P 0没有变化。当要求带传动传递的功率增加40%时,V 带的根数不够。

可行的改进方法:1)将小带轮直径增大40%,d 1=200mm ,以提高带速;2)改用高转速的电动机(如果允许的话,本题目中没给电机转速),将其转速提高40%。

自测题与答案

一、选择题

5-1.平带、V 带传动主要依靠 D 来传递运动和动力。 A .带的紧边拉力

B .带的松边拉力

例5-7 图

C .带的预紧力

D .带和带轮接触面间的摩擦力

5-2.下列普通V 带中,以 D 型带的截面尺寸最小。 A .A B .C C .E

D .Z

5-3.在初拉力相同的条件下,V 带比平带能传递较大的功率,是因为V 带 C 。 A .强度高

B .尺寸小

C .有楔形增压作用

D .没有接头

5-4.带传动正常工作时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是因为 D 。 A .带的材料不符合虎克定律 B .带容易变形和磨损 C .带在带轮上打滑

D .带的弹性滑动

5-5.带传动在工作时产生弹性滑动,是因为 B 。 A .带的初拉力不够

B .带的紧边和松边拉力不等

C .带绕过带轮时有离心力

D .带和带轮间摩擦力不够

5-6.带传动发生打滑总是 A 。 A .在小轮上先开始

B .在大轮上先开始

C .在两轮上同时开始

D 不定在哪轮先开始

5-7.带传动中,v 1为主动轮的圆周速度,v 2为从动轮的圆周速度,v 为带速,这些速度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B 。

A .v 1 = v 2 = v

B .v 1 >v >v 2

C .v 1<v < v 2

D .v 1 = v > v 2

5-8.在带传动的稳定运行过程中,带横截面上拉应力的循环特性是 D 。 A .r = -1 B .r = 0 C .0<r <-1

D .0<r <+1

5-9.在带传动的稳定运行过程中,带截面上的拉应力是 B 。 A .不变的

B .有规律稳定变化的

C .有规律非稳定变化的

D .无规律变化的

5-10.一增速带传动,带的最大应力发生在带 D 处。 A .进入主动轮 B .进入从动轮 C .退出主动轮

D .退出从动轮

5-11. 带传动中,带速v <10m/s ,紧边拉力为F 1,松边拉力为F 2。当空载时,F 1和F 2的比值是 B 。

A .F 1/F 2≈0

B .F 1/F 2≈1

C .F 1/F 2≈f e 1α

D .1<F 1/F 2≈f e 1α 5-12.V 带传动设计中,限制小带轮的最小直径主要是为了 B 。

A .使结构紧凑

B .限制弯曲应力

C .限制小带轮上的包角

D .保证带和带轮接触面间有足够摩擦力

5-13.用 C 提高带传动传递的功率是不合适的。

A.适当增加初拉力F0B.增大中心距a

C.增加带轮表面粗糙度D.增大小带轮基准直径d d

5-14.V带传动设计中,选取小带轮基准直径的依据是 A 。

A.带的型号B.带的速度

C.主动轮转速D.传动比

5-15.带传动采用张紧装置的目的是 D 。

A.减轻带的弹性滑动B.提高带的寿命

C.改变带的运动方向D.调节带的初拉力

5-16.确定单根V带许用功率P0的前提条件是 C 。

A.保证带不打滑B.保证带不打滑,不弹性滑动C.保证带不打滑,不疲劳破坏D.保证带不疲劳破坏

5-17.设计带传动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带在一定的工作期限内 D 。

A.不发生弹性滑动B.不发生打滑

C.不发生疲劳破坏D.既不打滑,又不疲劳破坏

5-18.带传动传动比不准确的原因是 C 。

A.大小带轮包角不等B.摩擦系数不稳定

C.总是存在弹性滑动D.总是存在打滑现象

5-19.在V带传动设计中,一般选取传动比i≤7,i max受 A 限制。

A.小带轮的包角B.小带轮直径

C.带的速度D.带与带轮间的摩擦系数

5-20.带传动达到最大工作能力时,弹性滑动发生在 C 接触弧上。

A.小轮和大轮的全部B.小轮部分和大轮全部

C.小轮全部和大轮部分D.小轮部分和大轮部分

5-21.设计V带传动时,发现带的根数过多,可采用 A 来解决。

A.换用更大截面型号的V带B.增大传动比

C.增大中心距D.减小带轮直径

5-22.V带带轮槽形角 随带轮直径的减小而 A 。

A.减小B.增大

C.不变D.先增大,后减小

5-23.与齿轮传动相比,带传动的优点是 A 。

A.能过载保护B.承载能力大

C.传动效率高D.使用寿命长

5-24.设计V带传动时,选取V带的型号主要取决于 C 。

A.带的紧边拉力B.带的松边拉力

C.传递的功率和小轮转速D.带的线速度

5-25.中心距一定的带传动,小带轮包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D 。

A.小带轮直径B.大带轮直径

C.两带轮直径之和D.两带轮直径之差

5-26.两带轮直径一定时,减小中心距将引起 B 。

A.带的弹性滑动加剧B.小带轮包角减小

C.带的工作噪声增大D.带传动效率降低

5-27.带的中心距过大时,会导致 D 。

A.带的寿命缩短B.带的弹性滑动加剧

C.带的工作噪声增大D.带在工作中发生颤动

5-28.一定型号的V带内弯曲应力的大小,与 B 成反比关系。

A.带的线速度B.带轮的直径

C.小带轮上的包角D.传动比

5-29.一定型号的V带中,离心拉应力的大小与带线速度 A 。

A.的平方成正比B.的平方成反比

C.成正比D.成反比

5-30.V带轮是采用实心式、轮辐式或腹板式,主要取决于 C 。

A.传递的功率B.带的横截面尺寸

C.带轮的直径D.带轮的线速度

二、填空题

5-31.带传动的失效形式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5-32.带传动所能传递的最大有效圆周力决定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四个因素。

5-33.传动带中的的工作应力包括_________应力、_________应力和_________应力。

5-34.单根V带在载荷平稳、包角为180°、且为特定带长的条件下所能传递的额定功率P0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

5-35.在设计V带传动时,V带的型号根据__________和__________选取。

5-36.限制小带轮的最小直径是为了保证带中__________不致过大。

5-37.V带传动中,限制带的根数Z≤Z max,是为了保证_________。

5-38.V带传动中,带绕过主动轮时发生_________的弹性滑动。

5-39.带传动常见的张紧装置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几种。

5-40.V带两工作面的夹角θ为_________,V带轮的槽形角?应_________于θ角。

三、简答题

5-41.简述带传动产生弹性滑动的原因和不良后果

5-42.为什么说弹性滑动是带传动固有的物理现象?

5-43.在相同条件下,V 带传动与平带传动的传动能力有何不同?为什么?用什么措施提高带的传动能力。

5-44.为什么带传动一般放在传动链的高速级,而不放在低速级?

5-45.在V 带传动设计时,为什么要求d d 1≥d min 、1α≥120°、5≤v ≤25 m/s ? 5-46.在V 带传动设计时,为什么要限制带的根数? 5-47.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什么?设计准则是什么?

5-48.普通V 带传动中,影响带疲劳破坏的主要应力是哪些?为什么? 5-49.在V 带传动设计中,为什么要限制带的根数?限制条件如何? 5-50.带传动工作中,带上所受应力有哪几种?如何分布?最大应力在何处? 5-51.当传递相同功率时,为什么V 带传动作用在轴上的压力比平带传动小? 5-52.为什么带传动的传动比i 一般不超过7?

5-53.在多根V 带传动中,当一根带失效时,为什么全部带都要更换?

5-54. 为什么普通车床的第一级传动采用带传动,而主轴与丝杠之间的传动链中不能采用带传动?

5-55.为什么带传动的中心距都设计成可调的?

四、分析计算题

5-56.已知:V 带传动所传递的功率P = 7.5 kW ,带速 v =10m/s ,现测得初拉力F 0 = 1125N ,试求紧边拉力F 1和松边拉力F 2

5-57.已知:V 带传递的实际功率P = 7 kW ,带速 v =10m/s ,紧边拉力是松边拉力的两倍,试求有效圆周力F e 和紧边拉力F 1。

5-58.已知带传动所能传递的最大功率P = 6 kW ,已知主动轮直径1d d = 100mm ,转速n 1= 1460 r/min ,包角?=1501α,带与带轮间的当量摩擦系数51.0=v f ,试求最大有效圆周力e F 、紧边拉力1F 、松边拉力F 2和初拉力F 0。

5-59.如图所示为一两级变速装置,如果原动机的转速和工作机的输出功率不变,应按哪一种速度来设计带传动?为什么?

五、参考答案

2.填空题

5-31 打滑 疲劳破坏

5-32 初拉力 小轮包角 摩擦系数 带速 5-33 拉应力 离心应力 弯曲应力 5-34 带型号 小轮直径 小轮转速 5-35 传递功率 小轮转速

题5-59 图

5-36 弯曲应力

5-37 每根V 带受力均匀(避免受力不均) 5-38 带滞后于带轮

5-39 定期张紧装置 自动张紧装置 张紧轮 5-40 40° 小于 3.简答题

5-41 ~ 5-52:参考答案从略,可参考本章内容。

5-53.在多根V 带传动中,当一根带失效时,为什么全部带都要更换?新V 带和旧V 带长度不等,当新旧V 带一起使用时,会出现受力不均现象。旧V 带因长度大而受力较小或不受力,新V 带因长度较小受力大,也会很快失效。

5-54.带传动适用于中心距较大传动,且具有缓冲、吸振及过载打滑的特点,能保护其他传动件,适合普通机床的第一级传动要求;又带传动存在弹性滑动,传动比不准,不适合传动比要求严格的传动,而机床的主轴与丝杠间要求有很高的精度,不能采用带传动。

5-55.因为带在工作过程中受变化的拉力,其长度会逐渐增加,使初拉力减小。因此需要经常调整中心距,以调整带的初拉力。因此便将中心距设计成可调的。

4.分析计算题 5-56 解题要点:

75010

7500===

v P F e N 15002750

1125201=+=+=e F F F N

7502750

1125202=-=-=e F F F N

5-57 答题要点: 根据: v F P e ?=

得到: 70010

7000===v P F e N

联立: ??

?==-=2

1212700

F F F F F e 解得:

7002=F N , 14001=F N

5-58 解题要点: 带速:=???=

?=

1000

60100

14601000

601

1ππd d n v 7.64 m/s

小带轮包角:62.2180/1501501==?=πα 弧度 有效圆周力:3.78564.7/6000/===v P F e N

联立:

?????=-====?3

.78580.32151.062.22

11F F F e e

F F e

f v

α 解得:

5.2802=F N ,

8.10651=F N

初拉力: 2.6732/)8.10655.280(2/)(210=+=+=F F F N 5-59 答题要点:

带传动应按照减速传动要求进行设计,因为应该按照传递有效圆周力最大的工况设计带传动,

而减速传动时传递的有效圆周力比增速传动时大。

根据: 60

1

1d n v π=

和 v P F e =

当带传动传递的功率不变,带速越小,传递的有效圆周力就越大。当原动机转速不变时,带速取决于主动轮直径。主动轮直径越小,带速越低。综上,按小轮驱动大轮的传动设计。

机械基础-1-1带传动教案

教研室审批:日期::系部审批:日期:

教学内容和过程教法与学法 § 1-1带传动的组成、原理和类型 组织教学 1、点名:了解学生的到校情况,以便为没有来上课的同学补课 2、提问(1)、;运动副概念 (2)、运动副分那几类型 (3)、运动副的应用特点 (4)、低副和高副机构概念 导入新课 通过绪论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了一台机器的工作所需要的传动形式是不同,那他们都有那些传动呢今天我们就来先讲带传动 一、带传动的组成、原理 1、???带传动的组成 如图所示,带传动一般是由主动轮1、从动轮2、紧套在两轮上的传动带3及机架组成。 2、带传动的工作原理 带传动是利用张紧在带轮上的传动带与带轮的摩擦或啮合来传递 运动和动力的 即:当原动机驱动主动带轮转动时,由于带与带轮之间摩擦力的作用,是从动带轮一起转动,从而实现运动的动力的传递。 3、带的传动比i12 ①、定义:机构中主动轮转速为n1与从动轮转速为n2的比值称为机构的传动比。 ②、公式传动比则为 i12=n1/n2 式中,n1、n2分别为主动轮、从动轮的转速(r/min)。 二、带传动类型 ?根据工作原理不同分: 摩擦型带传动和啮合型带传动 1、摩擦型带传动 ?:靠传动带与带轮间的摩擦力实现传动,即:当主动轮转动时,由于带和带轮间的摩擦力,便拖动从动轮一起转动,并传递动力如:圆提问法讲授法

带传动、平带传动、V带传动等; (1)、圆带传动: ?横截面为圆形。只用于小功率传动 例如家用缝纫机 (2)平带:? 平带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内表面为工作面。 结构简单,带轮也容易制造, 在传动中心距较大的场合应用较多 (3)V带传动: V带:应用最广的带传动,在同样的张紧力下,V带传动较平带传动能产生更大的摩擦力。 种类: 普通V带传动、窄V带传动、多楔带)、 1)普通V带 截面形状为梯形,两侧面为工作表面。 2)、窄V带传动和宽带传动 3)、多楔带: 它是在平带基体上由多根V带组成的传动带。可传递很大的功它是在平带基体上由多根V带组成的传动带。可传递很大的功率。多楔 带传动兼有平带传动和V带传动的优点,柔韧性好、摩擦力大,主要用 于传递大功率而结构要求紧凑的场合。 摩擦型带传动的特点 在过载时带在带轮上的打滑,可防止损坏其他件,起安全保护作用。但 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 应用最广 (2)、啮合型带传动? 靠带内侧凸齿与带轮外缘上的齿槽相啮合实现传动,即当主动轮转 动时,由于带和带轮间的啮合,便拖动从动轮一起转动,并传递动力 如同步带传动兼有带传动和齿轮传动的优点吸振、 i 准确,在汽车、 打印机中广泛应用。 同步带传动 啮合型带传动的特点: 可以保证准确的传动比,实现同步传动即:无滑动,能保证固定的传动比; 带的柔韧性好,所用带轮直径可较小;传递功率大。用于要求传动平稳,传动 精度较高的场合.(强力层为钢丝绳,变形小;带轮为渐开线齿形) 启发式

带传动练习题

第一章带传动 一、选择题 1、在一般机械传动中,应用最广的带传动是()。 A.平带传动B.普通V带传动C.同步带传动 2、普通V带的横截面为()。 A.矩形B.圆形C.等腰梯形 3、按国家标准,普通V带有()种型号。 A.六B.七C.八 4、在相同条件下,普通V带横截尺寸(),其传递的功率也()。A.越小越大B.越大越小C.越大越大 5、普通V带的楔角α为()。 A.36.B.38 C.40 6、()结构用于基准直径较小的带轮。 A.实心式B.孔板式C.轮辐式 7、V带带轮的轮槽角()V带的楔角。 A.小于B.大于C.等于 8、在V带传动中,张紧轮应置于()内侧且靠近()处。 A.松边小带轮B.紧边大带轮C.松边大带轮 9、V带安装好后,要检查带的松紧程度是否合适,一般以大拇指按下带()mm左右为宜。A.5 B.15 C.20 10、在V带传动中,带的根数是由所传递的()大小确定的。 A.速度B.功率C.转速 11、V带速度在轮槽中的正确位置是()。 A.B.C. 12、考虑带的使用寿命,要求小带轮基准dd1()国家标准规定的最小值。A.不小于B.不大于C.等于 13、()是带传动的特点之一。 A.传动比准确B.在过载时会产生打滑现象C.应用在传动准确的场合 14、()传动具有传动比准确的特点。A.普通V带B.窄V带C.同步带 15、窄V带的相对高度值与普通V带的相对高度值相比,其数值()。 A.大B.小C.相同 16、窄V带已广泛用于()且结构要求紧凑的机械传动中。 A.高速、小功率B.高速、大功率C.低速、小功率 二、判断题 1、()V带传动常用于机械传动的高速端。 2、()绳芯结构的V带柔韧性好,适用于转速较高的场合。 3、()一般情况下,小带轮的轮槽角要小些,大带轮的轮槽角要大些。 4、()普通V带传动的传动比i一般都应大于7。 5、()为了延长传动带的使用寿命,通常尽可能地带轮基准直径选得大些。 6、()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更换V带时,不同新旧的V带可以同组使用。 7、()在安装V带时,张紧程度越紧越好。 8、()在V带传动中,带速v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带的传动。 9、()V带传动中,主动轮上的包角一定小于从动轮上的包角。

第一章 带传动

第一章带传动 一、填空 1、摩擦类带传动是利用张紧在两轮上的(),依靠()与两轮工作面上的()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 2、摩擦类带传动有()、()和()。 3、按传动原理分,带传动包括()和()。 4、带传动适用于两轴中心距()的传动。 5、V带传动有()、()和()。 6、摩擦类传动过载时产生(),而具有()的作用。 7、摩擦类传动的效率(),()准确传动比。 8、窄V带可应用于()速和()功率的场合。 9、窄V带的顶面()两侧呈()。 10、窄V带与普通V带相比,其传动能力()、效率()、结构()、寿命()。 11、V带的中性层为()。 12、V带的基准长度为()。 13、V带的根数多,传递功率(),V带的根数过多,可造成()。一般根数Z=()。 14、V带的传动中心距大,则带轮包角(),传动能力();V带的中心距过大,带易发生(),使带的传动能力()。 15、带传动的包角为(),通常小带轮的包角()。 16、V带轮的基准直径为()。 17、普通话V带的节宽bp为()。 18、V带的截面形状为()形,()是工作面,楔角为()。 19、V带的截面结构由()、()、()与()四部分组成。 20、根据V带的抗拉体组成不同,分为()与()结构。 21、绳芯结构的V带适用于载荷()带轮直径()和转速()的场合。 22、普通V带共分为()型号,它们是()。其中()最小,()最大。 23、普通V带轮用()制造;调整带轮用()制造;小功率轮可用()制造。 24、V带的结构有()、()、()和()。 25、为了保证V带截面在轮槽中的正确位置,V带的()应与带的()取齐,V带的()与轮槽的()不接触。 26、使用带传动张紧装置时,常有()和()两种方法。 27、小带轮的轮槽角比大带轮的要()。 28、同步带依靠带内周的()与带轮相应()间的()来传递运动和动力,兼有()传动的特点。 29、同步带传动是一个个()的()传动。 30、同步带与带轮间()相对滑动、传动效率()、传动比()、传动比(),带速()。 31、窄V带广泛应用于()速、()功率且结构要求()的机械传动中。 32、同步带基本参数是()。 33、普通V带标记由()、()和()三部分组成。 二、选择题 1、同步带属于()。 A、间接接触的摩擦传动 B、直接接触的摩擦传动 C、间接接触的啮合传动 D、直接接触的啮合传动 2、平带传动()。

第13章 带传动习题1答案

第13章带传动(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 1. 带传动由主动轮、从动轮和紧套在两轮上的带组成,依靠 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力进行传动。 2. 带传动中,带中产生的应力有:___拉应力____、_____弯曲应力____、__离应力___三种。 3. 带传动运转时应使带的__松 __边在上, _紧__边在下,目的是__增大包角___。 4. 主动轮的有效拉力与_____初拉力____、_____当量摩擦系数____、_____包角_____有关。 5. 当A型V带的初步计算长度为1150时,其基准长度为_____1120_______。 6. 单根V带所能传递的功率与___速度__、___当量摩擦系数___、__包角___有关。 7. 已知V带的截面夹角是40度,带轮轮槽的?角应比40__小_,且轮径越小,?角越_小_。 8. 带传动中的初拉力F0是由于______安装时把带张紧______产生的拉力。运转时,即将进入主动轮的一边,拉力由F0______增大______到F1;而将进入从动轮的一边,拉力由F0_______降低_____到F2。有效拉力为_____ F=F1-F2_______。 9. 带传动中,若小带轮为主动轮,则带的最大应力发生在带___进入主动轮 _处,其值为_σ1+ σb1+ σc___。 二、选择: 10.空载时,(静止时??)带的紧边拉力与松边拉力的比值F1/F2是_____A _______ A. 1 B. e fα C. 0 D.1=dmin,是因为______ C ______。 A. 小带轮直径必须标准化 B. 限制中心距 C. 不使带中的弯曲应力过大 12. 带传动的优点是______ C______。 A. 结构紧凑,制造成本低廉 B. 结构简单,传动比准确,中心距便于调整 14. V带(三角带)传动的带轮基准直径应取为_____B_______。 A. D 1 B. D 2 C. D 3 D. D 4

5带传动 (1)

第五章 带传动 重要基本概念 1.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失效形式:打滑、疲劳破坏。 设计准则:保证带传动不打滑,使带具有足够的疲劳寿命。 2.确定小带轮直径考虑哪些因素 (1) 最小带轮直径,满足d 1≥d d min ,使弯曲应力不至于过大; (2) 带速,满足 5 ≤ v ≤ 25 m/s ; (3) 传动比误差,带轮直径取标准值,使实际传动比与要求的传动比误差不超过3~5%; (4) 使小带轮包角≥?120; (5) 传动所占空间大小。 3.V 带传动在由多种传动组成的传动系中的布置位置 带传动不适合低速传动。在由带传动、齿轮传动、链传动等组成的传动系统中,应将带传动布置在高速级。若放在低速级,因为传递的圆周力大,会使带的根数很多,结构大,轴的长度增加,刚度不好,各根带受力不均等。 另外,V 带传动应尽量水平布置,并将紧边布置在下边,将松边布置在上边。这样,松边的下垂对带轮包角有利,不降低承载能力。 4.带传动的张紧的目的,采用张紧轮张紧时张紧轮的布置要求 张紧的目的:调整初拉力。 采用张紧轮张紧时,张紧轮布置在松边,靠近大轮,从里向外张。因为放在松边张紧力小;靠近大轮对小轮包角影响较小;从里向外是避免双向弯曲,不改变带中应力的循环特性。 精选例题与解析 例5-1 已知:V 带传递的实际功率P = 7.5 kW ,带速 v =10m/s ,紧边拉力是松边拉力的两倍,试求有效圆周力F e 、紧边拉力F 1和初拉力F 0。 解题注意要点: 这是正常工作条件下的受力计算,不能应用欧拉公式; 解: 根据: v F P e ?= 得到: 75010 7500===v P F e N 联立: ?? ?==-=21 212750 F F F F F e 解得: 7502=F N , 15001=F N 11252/75015002/10=-=-=e F F F N

机械基础(第一章-带传动)测试题

机械基础(第一章-带 传动)测试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二章带传动测试题 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从给出的A、B、C、D中选一个答案,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带传动是依靠来传递运动和功率的。 A. 带与带轮接触面之间的正压力 B. 带与带轮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 C. 带的紧边拉力 D. 带的松边拉力 2、带张紧的目的是。 A. 减轻带的弹性滑动 B. 提高带的寿命 C. 改变带的运动方向 D. 调节带的初拉力 3、两带轮直径一定时,减小中心距将引起。 A. 带的弹性滑动加剧 B. 带传动效率降低 C. 带工作噪声增大 D. 小带轮上的包角减小 4、带传动的中心距过大时,会导致。 A. 带的寿命缩短 B. 带的弹性滑动加剧 C. 带的工作噪声增大 D. 带在工作时出现颤动 5、带传动的中心距与小带轮的直径一定时,若增大传动比,则小带轮上的包角。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6、带传动的传动比与小带轮的直径一定时,若增大中心距,则小带轮上的包角。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7、若传动的几何参数保持不变,仅把带速提高到原来的两倍,则V 带所能传递的功率将。 A.低于原来的两倍 B. 等于原来的两倍 C.大于原来的两倍 8、带传动在工作中产生弹性滑动的原因是。 A. 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系数较小 B. 带绕过带轮产生了离心力 C. 带的弹性与紧边和松边存在拉力差 2

D. 带传递的中心距大 9、V带传动中,选取V带型号主要取决于。 A. 带传递的功率和小带轮转速 B. 带的线速度 C. 带的紧边拉力 D. 带的松边拉力 10、V带传动中,小带轮直径的选取取决于。 A. 传动比 B. 带的线速度 C. 带的型号 D. 带传递的功率 11、中心距一定的带传动,小带轮上包角的大小主要由决定。 A. 小带轮直径 B. 大带轮直径 C. 两带轮直径之和 D. 两带轮直径之差 12、与V带传动相比较,同步带传动的突出优点是。 A. 传递功率大 B. 传动比准确 C. 传动效率高 D. 带的制造成本低 13、带轮是采用轮辐式、腹板式或实心式,主要取决于。 A. 带的横截面尺寸 B. 传递的功率 C. 带轮的线速度 D. 带轮的直径 14、带传动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其原因是。 A. 带容易变形和磨损 B. 带在带轮上出现打滑 C. 带传动工作时发生弹性滑动 D. 带的弹性变形不符合虎克定律 15、传动带工作一定时间后,因塑性变形,使张紧力。 A. 减小 B. 增大 C. 不变 二、填空题。(共40空,每空1分,共40分) 1、带传动是由、和所组成。工作时,带与轮缘接触面间产生的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 2、带传动根据横剖面形状可分为、、、 等类型,以为最多。 3、带传动在过载时产生打滑,可防止损坏零件,起作用,但不能保证。 4、V带的型号 有、、、、、、 等七种,其中,型最小,型最大。 5、一个V带标有“Y560”的字样,其意思是 。 3

第5章 带传动

第5章 带传动 一、 思考题 1、带传动与齿轮传动、链传动相比较,有哪些优缺点? 2、传动带的截面形状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3、V 带传动与平带传动相比较,有哪些优缺点? 4、带传动工作时,带受哪些力的作用?所受应力又有几种?最大应力在何处? 5、弹性滑动和打滑分别是怎么产生的,二者有何区别?它们对传动造成了什么影响? 6、打滑首先发生在大轮还是小轮上?即将打滑时,松、紧边拉力的关系? 7、提高带传动工作能力的措施有哪些? 8、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什么,其设计准则又是什么? 9、在带传动设计在中,为何要限制带速?小带轮直径的选择应满足什么条件?为何要校核小带轮的包角? 10、 为什么V 带轮的槽角要小于普通V 带的楔角? 11、 带传动为什么需要张紧?张紧轮应放在什么位置? 12、 带传动应布置在低速级还是高速级,为什么? 1、某带传动的大小带轮的基准直径100mm d 1=,400mm d 2=,小带轮转速m in r 1460n 1=,滑动率0.02=ε,传递功率10KW P =,求带速、大带轮的转速、有效圆周力? 2、一平带传动,已知两带轮直径分别为150mm 和400mm,中心距为1000mm,主动小带轮转速min r 1460n 1=。试求: (1)小带轮包角; (2)带的几何长度; (3)不考虑带传动的弹性滑动时大轮的转速; (4)滑动率为0.015 时大轮的实际转速。 3、一平带传动,已知两带轮直径分别为150mm 和400mm,中心距为1000mm,主动小带轮转速min r 1460n 1=,若传递功率为5KW ,带与带轮间的摩擦系数 0.3f =,若所用平带每米的质量m 0.35kg q =。试求: (1)带的松、紧边拉力; (2)初拉力; (3)作用在轴上的压力。 4、A 型普通V 带传动,主、从动带轮的基准直径分别为125mm 和250mm,初定中心距450mm a 0=,试确定带的基准长度与实际中心距。 5、题4的A 型普通V 带传动,用于电动机与工作机之间的减速传动,已知传动 图3-2

(完整版)机械基础(第一章带传动)测试题

第二章带传动测试题 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从给出的A、B、C、D中选一个答案,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带传动是依靠来传递运动和功率的。 A. 带与带轮接触面之间的正压力 B. 带与带轮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 C. 带的紧边拉力 D. 带的松边拉力 2、带张紧的目的是。 A. 减轻带的弹性滑动 B. 提高带的寿命 C. 改变带的运动方向 D. 调节带的初拉力 3、两带轮直径一定时,减小中心距将引起。 A. 带的弹性滑动加剧 B. 带传动效率降低 C. 带工作噪声增大 D. 小带轮上的包角减小 4、带传动的中心距过大时,会导致。 A. 带的寿命缩短 B. 带的弹性滑动加剧 C. 带的工作噪声增大 D. 带在工作时出现颤动 5、带传动的中心距与小带轮的直径一定时,若增大传动比,则小带轮上的包角。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6、带传动的传动比与小带轮的直径一定时,若增大中心距,则小带轮上的包角。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7、若传动的几何参数保持不变,仅把带速提高到原来的两倍,则V带 所能传递的功率将。 A.低于原来的两倍 B. 等于原来的两倍 C.大于原来的两倍 8、带传动在工作中产生弹性滑动的原因是。 A. 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系数较小 B. 带绕过带轮产生了离心力 C. 带的弹性与紧边和松边存在拉力差 D. 带传递的中心距大

9、V带传动中,选取V带型号主要取决于。 A. 带传递的功率和小带轮转速 B. 带的线速度 C. 带的紧边拉力 D. 带的松边拉力 10、V带传动中,小带轮直径的选取取决于。 A. 传动比 B. 带的线速度 C. 带的型号 D. 带传递的功率 11、中心距一定的带传动,小带轮上包角的大小主要由决定。 A. 小带轮直径 B. 大带轮直径 C. 两带轮直径之和 D. 两带轮直径之差 12、与V带传动相比较,同步带传动的突出优点是。 A. 传递功率大 B. 传动比准确 C. 传动效率高 D. 带的制造成本低 13、带轮是采用轮辐式、腹板式或实心式,主要取决于。 A. 带的横截面尺寸 B. 传递的功率 C. 带轮的线速度 D. 带轮的直径 14、带传动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其原因是。 A. 带容易变形和磨损 B. 带在带轮上出现打滑 C. 带传动工作时发生弹性滑动 D. 带的弹性变形不符合虎克定律 15、传动带工作一定时间后,因塑性变形,使张紧力。 A. 减小 B. 增大 C. 不变 二、填空题。(共40空,每空1分,共40分) 1、带传动是由、和所组成。工作时,带与轮缘接触面间产生的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 2、带传动根据横剖面形状可分为、、、 等类型,以为最多。 3、带传动在过载时产生打滑,可防止损坏零件,起作用,但不能保证。 4、V带的型号有、、、、、、 等七种,其中,型最小,型最大。 5、一个V带标有“Y560”的字样,其意思是 。 6、带轮的包角是,包角越大,传动能力越。 7、V带传动的中心距是,两带轮的中

带传动1 复习习题

F o r p e s n a u s e o n y s u d y a n d r e s a c h n o f r c m me r c a u s e F o r p e s n a u s e o n y s u d y a n d r e s a c h n o f r c m me r c a u s e 第五章 带传动 重要基本概念 1.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失效形式:打滑、疲劳破坏。 设计准则:保证带传动不打滑,使带具有足够的疲劳寿命。 2.确定小带轮直径考虑哪些因素 (1) 最小带轮直径,满足d 1≥d d min ,使弯曲应力不至于过大; (2) 带速,满足 5 ≤ v ≤ 25 m/s ; (3) 传动比误差,带轮直径取标准值,使实际传动比与要求的传动比误差不超过3~5%; (4) 使小带轮包角≥?120; (5) 传动所占空间大小。 3.V 带传动在由多种传动组成的传动系中的布置位置 带传动不适合低速传动。在由带传动、齿轮传动、链传动等组成的传动系统中,应将带传动布置在高速级。若放在低速级,因为传递的圆周力大,会使带的根数很多,结构大,轴的长度增加,刚度不好,各根带受力不均等。 另外,V 带传动应尽量水平布置,并将紧边布置在下边,将松边布置在上边。这样,松边的下垂对带轮包角有利,不降低承载能力。 4.带传动的张紧的目的,采用张紧轮张紧时张紧轮的布置要求 张紧的目的:调整初拉力。 采用张紧轮张紧时,张紧轮布置在松边,靠近大轮,从里向外张。因为放在松边张紧力小;靠近大轮对小轮包角影响较小;从里向外是避免双向弯曲,不改变带中应力的循环特性。 精选例题与解析 例5-1 已知:V 带传递的实际功率P = 7.5 kW ,带速 v =10m/s ,紧边拉力是松边拉力的两倍,试求有效圆周力F e 、紧边拉力F 1和初拉力F 0。 解题注意要点: 这是正常工作条件下的受力计算,不能应用欧拉公式; 解: 根据: v F P e ?= 得到: 75010 7500===v P F e N

第一章 带传动

带传动教案 课时:上课时间: 课题:带传动授课教师: 教学目的:1.理解带传动的类型、工作原理及应用场合 2.掌握带传动的主要参数的含义及带传动传动比的计算 3.熟悉三角带的型号,了解选用方法 4.理解带传动的安装、调整及维护方法 教学重点:带传动的主要参数的含义及带传动传动比的计算 教学难点:带传动的主要参数的含义及带传动传动比的计算 教学方法:本从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例子,引入了带传动的组成、原理和类型。着重介绍普通V带的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摩擦轮传动的原理 2.摩擦轮的类型及应用场合 一、引入新课题 大家见过拖拉机吗?它前面的是带传动,思考一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二、教学内容 一、带传动的组成与原理 1.带传动的组成 摩擦型带传动啮合型带传动 1—带轮(主动轮)2—带轮(从动轮)3—挠性带 2.带传动的工作原理 以张紧在至少两轮上的带作为中间挠性件,靠带与带轮接触面间产生的摩擦力(啮合力)来传递运动和(或)动力。 3.带传动的传动比i 机构的传动比——机构中瞬时输入速度与输出速度的比值。

带传动的传动比就是主动轮转速n 1与从动轮转速n 2之比: 二、带传动的类型 三、V 带及带轮 V 带传动——由一条或数条V 带和V 带带轮组成的摩擦传动。 V 带 V 带带轮 四、V 带传动的主要参数 (I ) 普通V 带的截面尺寸 ? 顶宽b 带传动 摩 擦型 带 传 啮合型带传动:同步带传动 圆带传动 平带传动 V 带传动 普通V 带传动 窄V 带传动 多楔带传动 1 122n i n

? 中性层 ? 节宽b p ? 高度h ? 相对高度h /b p (II )V 带带轮的基准直径d d V 带带轮的基准直径d d ——带轮上与所配用V 带的节宽b p 相对应处的直径。 (III )V 带传动的传动比i ? d d1——主动轮基准直径,mm ? d d2——从动轮基准直径,mm ? n 1——主动轮的转速,r/min ? n 2——从动轮的转速,r/min (IV)小带轮的包角α1 包角——带与带轮接触弧所对应的圆心角。包角的大小反映了带与带轮轮缘表面间接触弧的长短。 (V)中心距a 中心距——两带轮中心连线的长度。 d1d22112d d n n i = =d2d11()18057.3d d a α-≈?-??

(哈工程机械考研机械设计题库)第5章 带传动答案

第5章 带传动答案 1、某带传动的大小带轮的基准直径100m m d 1=,400m m d 2=,小带轮转速min r 1460n 1=,滑动率0.02=ε,传递功率10KW P =,求带速、大带轮的转速、有效拉力 2、一平带传动,已知两带轮直径分别为150mm 和400mm,中心距为1000mm,主动小带轮转速min r 1460n 1=。试求: (1)小带轮包角; (2)带的几何长度; (3)不考虑带传动的弹性滑动时大轮的转速; (4)滑动率为 时大轮的实际转速。 3、一平带传动,已知两带轮直径分别为150mm 和400mm,中心距为1000mm,主动小带轮转速min r 1460n 1=,若传递功率为5KW ,带与带轮间的摩擦系数 0.3f =,若所用平带每米的质量m 0.35kg q =。试求: (1)带的松、紧边拉力; (2)初拉力; (3)作用在轴上的压力。 4、A 型普通V 带传动,主、从动带轮的基准直径分别为125mm 和250mm,初定中心距450m m a 0=,试确定带的基准长度与实际中心距。 5、题4的A 型普通V 带传动,用于电动机与工作机之间的减速传动,已知传动的功率4KW P =,转速 min r 1440n 1=,两班制工作,载荷变动较大,试求所需A 型带的根数。 6、B 型普通V 带传动,两轮转速min r 1460n 1=,min r 400n 2=,小带轮的基准直径160m m d 1=,中心距1500mm a 0=,根数4z =,载荷有振动,两班制工作,求V 带所能传递的功率。 7、有一带式输送装置,其异步电动机与齿轮减速器之间用普通V 带传动,电动机功率7KW P =,转速min r 960n 1=,减速器输入轴的转速min r 330n 2=,运输装置工作时有轻度冲击,两班制工作,试设计此带传动。

(新)机械基础第一章带传动

绪论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 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2. 课程内容 包括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件和液压与气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课程任务 学以致用。 1.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运动链称为机构。 机构的组成:机构=机架+原动件+从动件 2.构件 独立的运动单元,如内燃机中的连杆。零件是独立的制造单元。3.运动副 两个构件直接接触组成的仍能产生某些相对运动的联接。 运动副元素——直接接触的部分(点、线、面) 例如:凸轮、齿轮齿廓、活塞与缸套等。 运动副的分类: (1)按相对运动范围分 ①平面运动副——平面运动 ②空间运动副——空间运动,例如:球铰链、拉杆天线、螺旋 平面机构:全部由平面运动副组成的机构。 空间机构:至少含有一个空间运动副的机构。 (2)按运动副元素分

第一章带传动 §1—1带传动的组成、原理和类型 带传动的组成:主动轮1、从动轮2、环形带3。 工作原理:安装时带被张紧在带轮上,产生的初拉力使得带与带轮之间产生压力。主动轮转动时,依靠摩擦力拖动从动轮一起同向回转。 应用实例:皮带输送装置。 一、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 (1)带传动的类型(图片见课件) ①摩擦型 平型带(普通平带、片基平带) V 型带(普通V带)、多楔带、圆形带 V带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传动带,其传动功率大,结构简单,价格便宜。由于带与带轮槽之间是V型槽面摩擦,故可以产生比平型带更大的有效拉力(约3倍)。②啮合型 二、带传动的特点 优点:①适用于中心距较大的传动; ②带具有良好的挠性,可缓和冲击、吸收振动;③过载时带与带轮之间会出现打滑,避免了其它零件的损坏;④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缺点:①传动的外廓尺寸较大; ②需要张紧装置; ③由于带的滑动,不能保证固定不变的传动比;

第5章机械传动练习题及答案

第5章机械传动 5-1带传动有哪些类型?带传动有什么特点? 解:带传动的类型有摩擦带传动和啮合带传动。带传动的特点如下: (1)带传动属于挠性传动,传动带具有一定的弹性,能缓冲、吸振,使运动平稳无噪声。 (2)过载时,传动带在带轮上打滑,可防止其他零件因过载而损坏,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3)带传动适用于两轴中心距较大的传动,结构简单,制造、安装精度要求低,使用维护方便,成本低。 (4)带传动由于受摩擦力和带本身弹性变形的影响,因而不能保证恒定的传动比。 (5)带传动外廓尺寸较大,传动效率低,使用寿命短,对轴的作用力较大。 (6)不宜在易燃易爆的场合工作。 5-2 简述带传动中打滑和弹性滑动现象,并指出哪种现象是避免不了的。 解:弹性滑动是指正常工作时普通V带和普通V带轮产生的微量滑动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在一定初拉力的作用下,普通V带与普通V带轮接触面间摩擦力的总和有一极限值,当传递运动和动力所需要的有效拉力超过普通V带与普通V带轮接触面间摩擦力的总和时,普通V带在普通V带轮上将发生打滑。普通V带打滑时,从动轮转速急剧下降,使传动失效,同时也加剧了普通V带的磨损,因此,应尽量避免打滑现象的发生。 5-3 带传动中,什么情况下使用安装张紧轮的方法张紧?在安装张紧轮时,需要注意什么? 解:根据摩擦传动原理,普通V带必须在预张紧后才能正常工作;运转一定时间后,普通V带会松弛,为了保证传动能力,必须重新张紧。普通V带传动的张紧方法有调整中心距和利用张紧轮两种。 当中心距不便调节时,可采用具有张紧轮的装置。普通V带传动,其张紧轮安放在V 带松边内侧,且靠近大带轮,使普通V带只受单方向弯曲,可提高普通V带的使用寿命,以保证小带轮上的包角。 5-4 链传动有哪几种类型?链传动有什么特点? 解:链传动的类型很多,按用途不同,链可分为传动链、输送链,起重链。 链传动与带传动相比,具体特点如下: (1)链传动无弹性滑动和打滑,能获得准确的平均传动比,但瞬时传动比不恒定。相同工作条件下,链传动结构更为紧凑,传动效率较高。图5-21 链传动 (2)链条不需要像带那样的张紧力,对轴的压力较小。 (3)链传动传递的功率较大,过载能力强,能在低速重载下较好工作。 (4)链传动能适应恶劣环境如多尘、油污、腐蚀和高强度场合。 但是链传动的瞬时链速和瞬时传动比不为常数,传动平稳性较差,工作时有冲击和噪声,磨损后易发生跳齿,不宜在载荷变化很大和急速反向的传动中应用。 链传动适用于两轴线平行且距离较远、瞬时传动比无严格要求及工作环境恶劣的场合。链传动适用的范围为:传递功率P≤100 kW,中心距a≤6 m,传动比i≤8,链速v≤15 m/s,传动效率为0.95~0.98。

4-1 带传动

4-1 带传动 一、填空题 1.带传动是由、和所组成,工作时依靠带与带轮之间的或来传递运动和动力。 2.带传动分为和两类。 3.平带的传动比i一般小于,带速v一般为m/s。 4.平带传动的形式一般有、、等。 5. 平带的接头形式主要有、、等。 6.带轮的包角是。 7.V带截面形状为,其工作面是,强力层的结构形式有和。 8.B2240表示B型带,标准长度为mm。 二、选择题 1.在一般机械传动中,应用最广泛的带传动是()。 A.平带传动 B.普通V带传动 C.同步带传动 2.普通V带的横截面为()。 A.矩形 B. 圆形 C.等腰梯形 3.按国家标准普通V带有()种型号。 A.六 B. 七 C.八 4.在相同的条件下,普通V带横截面尺寸(),其传递的功率也()。 A.越小越大 B. 越大越小 C. 越大越大 5.普通V带的楔角α为()。 A.36 o B. 38 o C. 40 o 6.V带带轮的轮槽角()带的楔角。 A.小于 B. 大于 C. 等于 7.在V带传动中,张紧轮应置于()内测且靠近()处。 A.松边小带轮 B. 紧边大带轮 C. 松边大带轮 8. V带安装好后,要检查带的松紧程度是否合适。一般以大拇指按下带()mm左右为宜。 A.36 o B. 15 C. 20 9.在V带传动中,带的根数是由所传递的()大小确定的。 A.速度 B. 功率 C.转速 10.V带在轮槽中的正确位置是()。 11. ()是带传动的特点之一。 A.传动比准确 B. 在过载时会产生打滑现象 C.应用在传动准确的场合三.判断 1.为了提高平带的承载能力,包角不能太小。() 2.平带的带长是指带的中层长度。()

机械设计课后习题第5章参考答案

第5章习题解答参考 5-6 图示为一带式运输机, 由电动机1经平带传动及一个两 级齿轮减速器带动运输带8。设已知运输带8所需的曳引力F=5500 N,运送速度v=1.2 m/s。平带传动(包括轴承)的效率η =0.95,每对齿轮(包括其轴承)的效率η2=0.97,运输带8的机械1 效率η3=0.92(包括其支承和联轴器)。试求该系统的总效率η及电动机所需的功率。 解:图示为一串联的传动系统 其总效率为:η=η1.η22.η3=0.95ⅹ0.972ⅹ0.92=0.822 电机所需功率:P d=Fv/η=5500×1.2/0.822=8029(W)=8.029(kW)

5-7如图所示,电动机通过v 带传动及圆锥、圆柱齿轮传动带动工作机A 及B 。设每对齿轮的效率η1=0.97(包括轴承的效率在内),带传动的效率η3=0.92,工作机A 、B 的功率分别为P A =5 kW 、P B =1kW ,效率分别为ηA =0.8、ηB =0.5,试求电动机所需的功率。 电机所需功率 解:此传动系统为混联。 并联 P d 串联 8924 .092.097.031=?==ηηη串) (156.85055 .097.010008 .097.0500011W P P P P P B B A A d B dA d =?+ ?=+=+=ηηηη并 ) (156.8505W P P d r ==并串) (65.95308924 .0156.8505W P P r d === 串 串 η

5-8图示为一焊接用的楔形夹具。利用这个夹具把两块要焊接的工件1及1’预先夹妥,以便焊接。图中2为夹具体,3为楔块。试确定其自锁条件(即当夹紧后,楔块3不会自动松脱出来的条件)。 取楔块3为脱离体, 根据楔块3的平衡条件,作矢量三角形 由图分析可知,在反行程F R23是驱动力, 由正弦定理可得, 则 于是此机构反行程的效率为 令 , 可得自锁条件为 解法一:根据反行程时η’≤0的条件确定 反行程时楔块3有向右退出的趋势, P ’ 2313='++P F F R R P ’ 90? - )2sin(cos 23?α? -'=P F R α sin 230P F R '= ? α?αηcos sin )2sin(-= '0≤ 'η?α2≤

普通V带传动设计1[1]

普通V带传动设计 一﹑设计任务 已知电动机的额定功率P = 11 kW , 小带轮转速= 1440 r / min ,传动比i = 2.5 , 另传动比允许误差≤±5% , 轻度冲击, 俩班工作制, 设计合理的普通V带传动。 二﹑设计内容和步骤 A﹑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1 确定计算功率= P 式中:——计算功率, kW ; ——工作情况系数, 见课本表8-7; P ——所需传递的额定功率,即电动机的额定功率,kW 。 查课本表8-7可知选= 1.2 ,则= 1.2×11 kW = 13.2 kW 2选择V带的带型 根据计算功率和小带轮转速,从课本图8-11选择普通V带型为B 型。 3 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并验算带速v 1) 初选小带轮的基准直径 根据V带的带型,参考课本表8-6 和表8-8 确定小带轮的基准直径=200 mm , 满足≥()min = 125 mm

2) 验算带速v 根据式v =/(60 ×1000)m/s 算出 v = 15.07 m/s ,在5~25 m/s 范围内, 符合条件。 3)计算大带轮的基准直径 由= i , 并根据课本表8-8加以圆整,则= 500 mm 4 确定中心距a , 并选择V带的基准长度 1) 根据带传动总体尺寸的限制条件或要求的中心距,结合式 0.7(+)≤≤2(+),初选中心距= 1000 mm 2)计算相应的带长 ≈ 2+ (+)/2 +(-)/4= 3121.5 mm 带的基准长度根据由课本表8-2选取为= 3150 mm 3) 计算中心距a及其变动范围 传动的实际中心距近似为a≈+ (-)/2 = 1014.25 mm,考虑到带轮 的制造误差﹑带长误差﹑带的弹性及因带的松弛而产生的补充张紧的需要,常给出中心距的变动范围 = a- 0.015; = a + 0.03 最终选定中心距 a = 1050 mm 5 验算小带轮的包角 由于小带轮上的包角小于大带轮上的包角,且小带轮上的总摩擦力相应的小于大带轮上的总摩擦力,故打滑只可能在小带轮上发生。为了提高带传动的工作能力,应使 ≈ 180°- 57.3°(-)/ a≥ 90°

第五章 带传动与链传动

第五章 带传动与链传动 1.小带轮包角对带传动有何影响?为什么只给出了小带轮的计算公式? 答:由公式1 1 20+-=??f f e e F F 可知,F 随a 的增大而增大。增加a 会使接触弧上摩擦力 的总和增加,从而使F 增大,提高其传动能力。 2.带传动工作时,带的截面上产生哪些应力?应力沿带全长时如何分布的?最大应力在何处? 答:带传动工作时,带的截面上产生的应力有:拉应力,离心拉应力和弯曲应力。 拉应力在带全长上是分布不均的; 离心拉应力和拉应力一样; 弯曲拉应力只发生在传动带绕过带轮处。 最大应力在传动带绕过带论处。 3.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是如何产生的?它们对带传动有何影响?是否可以避免? 答:弹性滑动的产生是带的弹性变形与带轮间的滑动。 打滑是外载荷引起的有效拉力大于带与带轮接触面间摩擦力总和的最大值时,带将 沿带轮面发生全面滑动。 影响是使带轮转速迅速下降或减为零,使传动失效。 弹性滑动是不可避免的,打滑是可以避免的。 4.带传动的设计? 答:一,确定带传动的计算功率d P ;P K P A d = 二,选择带的型号 三,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 包括1.初选小带轮的直径 2.验算带的速度v ,s m n d v d 1000601 1 ?= π 3.计算大带轮的基准直径:1122 1 d d d id d n n d == 4.确定中心距和基准长度:初定中心距)(2)(7.021021d d a d d +≤≤+ 初算带的基准长度:0 2 004)()(2 21221a d d d d a L d d d d -+ ++ =π ; 计算中心距a :2 0L L a a d -+ ≈ 验算小带轮的包角α:a d d d d o o 1 23.57180-? -≈α 5.确定带的根数Z :Z= []L a d d K K P P P P P )(11?+=

第一章带传动练习题

绪论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构件是单元体。零件是的单元体。 2、机器的功用是。 机构的功用是。 3、机器的执行部分是直接完成工作任务的部分,处于传动的。 4、机器的传动部分是将原动机的传递给执行部分的。 5、根据两构件之间的接触形式不同,运动副可以分为和。 6、方轴与方孔的运动配合是接触的低副。 7、火车车轮与导轨形成接触的副。 8、常见的机器按照用途来分可分为变换的机器,变换的机器和变换 的机器。 9、机器和机构统称为机械。 10、机械传动可分为传动和传动两大类。 二、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低副单位面积承受载荷的能力较大,可用于传力机构。 B、高副能传递较复杂的运动。 C、低副是滑动摩擦,摩擦损失大,效率低。 D、高副是点接触或面接触,制造维护方便。 2、下列机构不是高副机构的是() A、齿形链传动机构 B、曲柄滑块机构 C、套筒滚子链传动机构 D、螺旋齿轮传动机构 3、下列装置不是机器的是() A、电视机 B、空调 C、摩托车 D、螺旋千金顶 4、下列机械装置属属于机器的是() A、剪指刀 B、台虎钳 C、自行车 D、液压泵 5、机床的拖板属于机器的()部分 A、传动部分 B、执行部分 C、控制部分 D、动力部分 6、汽车离合器属于()部分,变速箱属于()部分, 万向联轴器属于()部分,方向盘属于()部分, 制动器属于()部分 A、传动部分 B、执行部分 C、控制部分 D、动力部分 7、下列不属于低副机构的是() A、门折页 B、车床导轨与床鞍 C、台虎钳 D、圆柱凸轮机构 8、下列不属于运动副的连接是() A、滑移齿轮与轴的连接 B、滑动轴承与轴的连接 C、普通平键与轴的连接 D、滚动轴承与轴的连接 9、不可以传递较复杂运动形式的机构是() A、尖顶从动件与凸轮 B、齿轮传动 C、滚动轮接触 D、内燃机曲轴连杆机构 10、承载能力大,不能传递较复杂运动的接触形式是() A、斜齿轮传动 B、丝杠与螺母 C、盘型凸轮机构 D、机车车轮与导轨

(哈工程机械考研机械设计题库)第5章 带传动答案教程文件

(哈工程机械考研机械设计题库)第5章带 传动答案

第5章 带传动答案 1、某带传动的大小带轮的基准直径100m m d 1=,400m m d 2=,小带轮转速min r 1460n 1=,滑动率0.02=ε,传递功率10KW P =,求带速、大带轮的转速、有效拉力? 2、一平带传动,已知两带轮直径分别为150mm 和400mm,中心距为1000mm,主动小带轮转速min r 1460n 1=。试求: (1)小带轮包角; (2)带的几何长度; (3)不考虑带传动的弹性滑动时大轮的转速; (4)滑动率为0.015 时大轮的实际转速。 3、一平带传动,已知两带轮直径分别为150mm 和400mm,中心距为1000mm,主动小带轮转速min r 1460n 1=,若传递功率为5KW ,带与带轮间的摩擦系数 0.3f =,若所用平带每米的质量m 0.35kg q =。试求: (1)带的松、紧边拉力; (2)初拉力; (3)作用在轴上的压力。 4、A 型普通V 带传动,主、从动带轮的基准直径分别为125mm 和250mm,初定中心距450m m a 0=,试确定带的基准长度与实际中心距。 5、题4的A 型普通V 带传动,用于电动机与工作机之间的减速传动,已知传动的功率4KW P =,转速 min r 1440n 1=,两班制工作,载荷变动较大,试求 所需A 型带的根数。

6、B 型普通V 带传动,两轮转速min r 1460n 1=,min r 400n 2=,小带轮的基准直径160m m d 1=,中心距1500mm a 0=,根数4z =,载荷有振动,两班制工作,求V 带所能传递的功率。 7、有一带式输送装置,其异步电动机与齿轮减速器之间用普通V 带传动,电动机功率7KW P =,转速min r 960n 1=,减速器输入轴的转速min r 330n 2=,运输装置工作时有轻度冲击,两班制工作,试设计此带传动。

带传动1 复习习题

第五章 带传动 重要基本概念 1.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失效形式:打滑、疲劳破坏。 设计准则:保证带传动不打滑,使带具有足够的疲劳寿命。 2.确定小带轮直径考虑哪些因素 (1) 最小带轮直径,满足d 1≥d d min ,使弯曲应力不至于过大; (2) 带速,满足 5 ≤ v ≤ 25 m/s ; (3) 传动比误差,带轮直径取标准值,使实际传动比与要求的传动比误差不超过3~5%; (4) 使小带轮包角≥?120; (5) 传动所占空间大小。 3.V 带传动在由多种传动组成的传动系中的布置位置 带传动不适合低速传动。在由带传动、齿轮传动、链传动等组成的传动系统中,应将带传动布置在高速级。若放在低速级,因为传递的圆周力大,会使带的根数很多,结构大,轴的长度增加,刚度不好,各根带受力不均等。 另外,V 带传动应尽量水平布置,并将紧边布置在下边,将松边布置在上边。这样,松边的下垂对带轮包角有利,不降低承载能力。 4.带传动的张紧的目的,采用张紧轮张紧时张紧轮的布置要求 张紧的目的:调整初拉力。 采用张紧轮张紧时,张紧轮布置在松边,靠近大轮,从里向外张。因为放在松边张紧力小;靠近大轮对小轮包角影响较小;从里向外是避免双向弯曲,不改变带中应力的循环特性。 精选例题与解析 例5-1 已知:V 带传递的实际功率P = 7.5 kW ,带速 v =10m/s ,紧边拉力是松边拉力的两倍,试求有效圆周力F e 、紧边拉力F 1和初拉力F 0。 解题注意要点: 这是正常工作条件下的受力计算,不能应用欧拉公式; 解: 根据: v F P e ?= 得到: 75010 7500===v P F e N 联立: ?? ?==-=21 212750 F F F F F e 解得: 7502=F N , 15001=F N 11252/75015002/10=-=-=e F F F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