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北京市地面气象观测技能竞赛-气象观测基础理论

2014北京市地面气象观测技能竞赛-气象观测基础理论
2014北京市地面气象观测技能竞赛-气象观测基础理论

北京市第14届地面气象观测技能竞赛观测基础理论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1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小题0.5分。答案只能填字母)

1.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温、湿度采样频率为。()

A:120次/min B:30次/min C:6次/min

2.干空气的绝热直减率约为露点温度在干绝热阶段直减率的倍。()

A:0.98℃/100m B:2 C:0.50℃/100m D:6

3.2014年地面观测业务调整实施,过去天气现象电码被取消。()

A:2 B:3 C:6 D:9

4.MOI所用数据的来源是SMO软件形成的文件。()

A:采集B:设备C:订正D:质控

5.雪深自动观测,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首行参数中该项目标识为。()

A:0 B:1 C:4 D:9

6.新型自动气象站读取采样数据需用命令为。()

A:DMGD B:DMCD C:SAMPLE D:REDATA

7.气温为0℉,对应的摄氏度为。()

A:-32.0℃B:-17.8℃C:0℃D:16℃

8.能见度自动观测时,MOI中判定天气现象中最小能见度用到的数据为。()

A:10分钟滑动B:1分钟平均C:10分钟平均D:10分钟最小

9.Pt1000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温度每变化0.1℃,电阻值变化Ω。()

A:0.0385 B:0.3850 C:3.8500

10.木制大百叶箱与玻璃钢制百叶箱的内部高、宽、深的大小关系是。()

A:木制均大于玻璃钢制B:木制均小于玻璃钢制

C:两者均相同D:木制较玻璃制的内部高、宽大,但深度小

11.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月观测记录质量检查方法地温差值检查正确的是。()

A:40cm和80cm各定时记录差<4.0℃B:20cm和40cm各定时记录差<4.0℃C:0.8m和1.6m各定时记录差<4.0℃D:1.6m和3.2m各定时记录差<4.0℃12.地面气象观测场风传感器的横臂的安装,应。()

A:呈东西向B:呈南北向C:与当地最多风向垂直D:与当地最多风向平行13.现使用的国际温标是从起生效。()

A:1948年1月1日B:1989年1月1日C:1990年1月1日

14.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避免危害一般站气象探测环境的审批权为。()

A: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B: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

C:市级气象主管机构D:县级气象主管机构

15.下图给出的设备是。()

A:连接器B: D型插口C:HDMI接口

16.水银气压表由托里拆利在年发明。()

A:1528 B:1643 C:1802 D:1904 17.《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六版)》中指出,对于气压、气温、空气相对湿度、海洋

表面温度和能见度的平均算法的标准化,建议是。()A:以传感器输出线性化值的10 分钟至20 分钟的平均编报

B:以传感器输出线性化值的2 分钟至10 分钟的平均编报

C:以传感器输出线性化值的1 分钟至10 分钟的平均编报

D:以传感器输出线性化值的20 分钟至30 分钟的平均编报

18.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字典规定1.5米高度的空气温度的变量名编码为。()

A:AAAa B:AA1.5 C:AAA D:AA150

19.中国气象局关于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的意见调整了天气现象的观测,其中准备综

合利用其它观测资料获取的天气现象有。()A:极光B:雷暴C:烟幕D:霰

20.2014年起,新型自动气象站时钟以为准。()

A:GPS授时B:网络授时C:采集器内部时钟D:计算机内部时钟

21.在JIIiii-YYYYMM.TXT文件中,各要素的排列顺序是。()

A:本站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

B:本站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风向风速

C:气温、相对湿度、本站气压、风向风速、降水量

22.2014年北京玉渊潭樱花节3月21日开幕,至4月底结束,约在节气之间。()

A:春分-谷雨B:清明-立夏C:春分-小满D:清明-小满

23.HMP45D型温湿传感器的湿度部分的引线为芯。()

A:4 B:5 C:8 D:9

24.相对湿度由0%变化到100%时,毛发的增长量约为。()

A:6 %~8.5% B:3 %~5.5% C:2 %~2.5%D:1 %~3.5%

25.《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要求:到2020年,技术装备保障稳定

可靠性满足业务运行要求,故障平均恢复时间小于小时。()A:36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48小时

26.某站雨量筒器口与水平面的夹角达10°,若测得降水量为30.0mm,在无风的条件下,

实际降水量应为mm。()A:29.5 B:30.5 C:170.2 D:172.8

注:cos10°=0.9848 sin10°=0.17365 tg 10°=0.1763

27.用角度来表示风向,正北风的值应为。()

A:360°B:0°C:A、B两者均可

28.用20cm专用量杯测得E601B型蒸发器流入溢流桶的量为50.0mm,则在蒸发器的实际高

度为mm。()A:50.0 B:52.3 C:5.2

29.聚焦式日照计金属槽内有上、中、下三道沟,依次安装自记纸。()

A:夏季、春和秋季、冬季B:冬季、春和秋季、夏季C:夏季、冬季、春和秋季30.PTB220型气压传感器的最低供电电压为V。()

A:5 B:8 C:10

31.在RIIiii-YYYYMM.TXT文件中,各辐射要素的排列顺序是。()

A:总辐射、直接辐射、净全辐射、散射辐射、反射辐射

B: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净全辐射、反射辐射

C:总辐射、净全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反射辐射

D:总辐射、净全辐射、散射辐射、直接辐射、反射辐射

32.对流层与平流层交界处的过渡层称为对流层顶,其厚度约为km。()

A:1~2 B:2~3 C:3~5

33.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四级(Ⅳ,Ⅲ,Ⅱ,Ⅰ级),按照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

程度,颜色依次为。()A: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B: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

C:绿色、黄色、橙色和红色D:红色、橙色、黄色和绿色

34.若某时刻到达地面的总辐射为1500W/m2,则此时光合有效辐射的值在W/m2

之间。()A:600~850 B:1000~1200 C:1200~1500

35.一月内,小型蒸发缺测天或以下时,按实有记录作月合计。()

A:8 B:7 C:6 D:5

36.HMP45D温湿度传感器输出的湿度电压范围为。()

A:0~1000mV B:0~10V C:0~100mV D:0~0.1A

37.某站某日白天降阵雪,现象起止时间全部缺测,则该日阵雪现象输入。()

A:85□\\\\-\\\\ B:85 C:85□XXXX-XXXX D:85□////-////

注:□表示半角空格

38.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优秀集体及个人考核办法(2013版)对优秀集体和个人每年度评选一

次,2014年度的上报时限为。()A:2014年12月底前B:2014年11月底前

C:2015年3月底前D:2015年2月底前

39.某次观测雪压,用体积量雪器进行了三个取样,待雪触化后,用20cm口径专用量杯量

得毫米数分别为7.8、7.9、7.9,则此次雪压为g/cm2。()A:2 B:2.4 C:2.5 D:3

40.某时次露点温度计算值为35.5℃,该时次长Z文件露点组编码为。()

A:////B:1355 C:0645 D:0355

二、多项选择题(共40题,每小题1.5分。若有顺序要求时,顺序错也不得分。答案只能

填字母)

1.台站地面综合观测业务软件由模块构成。()

A:采集软件B:业务软件C:传输软件D:质量控制软件

2.国际温标由以下部分组成。()

A:基准温度点B:三相点、凝固点C:基准点间基准温度表转换关系式D:熔点、升华点E:二类参考点F:工作与基准温度表偏差函数

3.下列属于行业标准《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QXT118-2010)》值域检查的项目

是。()A:0<总云量≤10 成B:0≤风向≤360度或为十六方位和静风的缩写

C:总云量≥低云量D:0≤相对湿度≤100% E:露点温度≤气温

4.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A:观测B:灾情调查C:记录处理D:编发气象报告

5.气象设备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的实施,主要是确保气象探测信息的。()

A:代表性B:准确性C:连续性D:一致性E:可比较性6.雪深自动观测规范适用观测原理为的观测设备。()

A:激光测距B:雷达测距C:超声测距D:前散测距

7.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字典的作用是保证气象观测要素数据以标准化形式进入业务终端,其主

要规定的内容有。()A:帧格式B:观测要素编码C:状态要素编码D:终端控制命令

8.关于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的意见要求大力发展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包

括。()A:公共气象服务业务B:气象预警预报业务C:气象观测业务

D:信息网络支撑业务E:综合气象保障业务

9.UPS是不间断电源的英文简称,按工作原理可分为。()

A:在线式B:后备式C:线上交互式D:动态式E:静态式

10.A文件备注段内容包括。()

A:一般备注事项记载B:测站精确至秒的纬度和经度记载

C:台站沿革变动情况记载D:罕见特殊现象记载

11.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或“描述数据的数据”,气象观测元数据是描述性元数据。

A文件中属于元数据的有。()A:台站参数B:观测数据C:质量控制

D:附加信息E:要素指示码F:要素方式位12.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字典在后续扩展农气、高空等观测时,变量名中前两个字符不能出现

的字母有。()A:BG B:ST C:ED D:EN E:DO(大写字母O)

13.长Z文件中,某些要素微量时用若干“,”表示。可以用,,,表示的要素有。()

A:3-24小时降水量B:小时降水量C:冻土D:雪压

E:人工加密降水量F:雪深G:雨凇H:冰雹

14.以下需要被挑选为年最大降水量时段的有。()

A:15分钟B:30分钟C:45分钟D:60分钟

E:270分钟F:540分钟G:1080分钟H:1440分钟

15.《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的基本原则是。()

A:需求牵引B:综合统筹C:协调发展

D:突出重点E:开放合作F:标准化G:可持续性

16.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是要提高县级核心任务。()

A:气象预警预报服务水平B:公共气象服务水平

C:气象社会管理能力D:综合气象业务管理

17.下列关系中,属于《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QXT118-2010)》内部一致性检查的

有。()A:降水量>0.0mm或为微量时,应有降水或雪暴天气现象

B:日最低气压≤定时气压≤日最高气压

C:云状记录中有吹雪、雪暴、雾或轻雾时,总、低云量均应为10 成

D:各时日照时数≤1.0小时

E:极大风速≥最大风速

18.某站关于UPS使用方法正确的有。()

A:用空调将UPS环境温度调整为26℃B:UPS功率2KW,负载总功率2KW C:关机时通过关闭UPS控制D:每季度安排专人放电一次

19.玻璃温度表需要进行定期检定的主要原因是。()

A:制作不良B:液体分化C:外露表柱

D:基点位移E:球部变形F:液体视膨胀系数非线性变化

20.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的项目有。()

A:雪深B:浅、深层地温C:冻土D:雪压

E:电线积冰F:辐射G:地面状态

21.《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要求到2020年,全面实现观测自动化,

观测准确度全面达到WMO业务要求的项目有。()A:地面观测B:高空观测C:环境气象观测

D:专业气象观测E:天气雷达观测F:海洋气象观测

22.城市气候有浑浊岛效应,主要表现为。()

A:污染物浓度升高B:阴天日数增加C:日照时数减少D:能见度降低E:相对湿度减小

23.数据字典中观测要素名称对应的变量名编码由组成。()

A:观测类B:观测码C:服务类型D:后缀

24.测量温度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型式,非接触式又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下面测温设

备中为主动式的是。()A:测温声雷达B:测温激光雷达C:微波辐射计D:全辐射温度计

25.应急加密观测的启动条件有。()

A:重大天气过程预报服务需要B: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需要

C:三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需要D:二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需要

E:一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需要

F:经批准需要开展的地面气象应急加密观测

26.《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提出增强综合观测能力,重点实施以下

项目。()A:气象卫星B:空间天气C:国家气候观象台

D:天气雷达E:地基垂直遥感F:海洋气象

27.湿度测量的方法有。()

A:热力学法B:吸湿法C:光学法D:称量法E:凝结法

28.以下哪些操作属于正确观测维护玻璃液体地温表的措施。()

A:夏季高温天气里,在早上 8 点观测一次地面最低温度表

B:20时观测,因视线原因,快速拿起地面温度表计数

C:冬季时,用等量的凡士林和机油的混合物涂抹地面温度表表身贴地的一面,以防止

潮湿土壤冻结时冻住和损坏地面温度表

D:地面温度值降到-36.0℃以下时,停止地面最高温度表的观测,记录从缺

E:夏季暴雨,地面三支温度表漂浮,不作观测,记录从缺

29.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的核心基于CAN总线技术和国际标准CANopen协议进行设计,

涉及的标准定义。()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E:应用层

30.地面气象观测质量考核办法(2013版)考核的各项指标为。()

A: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质量B:到报率C:数据可用率D:业务可用性31.气候系统具有以下属性。()

A:热力属性B:表因属性C:动力属性D:水分属性E:静力属性32.在风力等级规定中,以下属于“大风”特征或风速范围的有___ _____。()

A:草房遭受破坏,屋瓦被掀起,大树枝可折断

B:相当于平地10m高处风速中数19.0m/s

C:海面波高一般约7.0m

D:达到相应风速标准时,应记录“大风”现象

33.自2014年1月24日起,雾、霾、轻雾的自动能见度判识阈值为________。()

A:1.0km B:7.5km C:10.0km D:0.75km E:0.5km F:5.0km 34.《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提出为解决地表温度、强风和结冰环境

下风观测问题,引入技术。()A:智能传感器B:红外C:超声D:微波E:雷达

35.下列仪器(含附属部件)安装时应考虑方位的有____ ____。()

A:风向B:气压C:日照D:雪深仪E:前散能见度仪

36.大气环流形成的主要因素有,这些外因都要通过大气本身的特性起作用。()

A:太阳辐射B:地表性质C:地面摩擦D:地球自转

37.在AIIiii-YYYY.TXT文件中,以下要素被归并至其他要素数据段。()

A:海平面气压B:地面状态C:湿球温度D:露点温度

38.空气温度的测量中,属于减小由辐射造成误差的方法有。()

A:采用防辐射设备B:采用极细金属丝元件C:采用辐射误差订正

D:在感应元件表面喷涂较高反射率的反射膜E:采用通风方法

39.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功能规格书要求按照的设计思路研发生产。()

A:统一标准B:统一功能C:统一结构D:统一接口E:统一规范

40.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寡的物理量有。()

A:水汽压B:露点温度差C:绝对湿度D:比湿E:水汽混合比

三、判断题(共60题,每小题0.5分。正确的打√;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的打×)

1.2014年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规定要求有2套自动站(包括便携式自动站)的观测站,

撤除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速风向、地温等人工观测设备。()

2.激光云高仪观测规范可输出观测云量,其计算方法为区域滑动积分算法。()

3.WMO规定,所有气象台站测量的近地层气温的高度应在1.2m到2m之间,我国统一规定测

量的高度为1.5m。()

4.被取消的13种天气现象中,属于其他类现象的有5种。()

5.对于地面和大气的长波辐射,可将雪面近似地当作黑体。()

6.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平静水面要高于波浪起伏的水面。()

7.对于对流层大气而言,太阳辐射不是其主要的直接热源。()

8.粗粒散射为选择性散射,分子散射为无选择性散射。()

9.EN型测风数据处理仪相对EL型记录器而言,提高了风速测量的分辨率和精度。()

10.已完成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的台站,可不再做探测环境保护备案工作。()

11.阵风(风的阵性)是指瞬时风在平均值附近涨落的变化和分布特性。()

12.“全国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优秀集体”和“全国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优秀个人”的审批由中

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负责。()13.在我国现行自动气象站的温度传感器,其温度电缆的长短与阻值大小对测量值的影响可

忽略不计。()

14.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总辐射表可安装在风杆或屋顶平台上。()

15.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比陆面小,单位面积所吸收的太阳辐射比陆地多。()

16.在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质量控制中,气候学界限值是指从气候学的角度不可能出现的气象

要素的临界值。()

17.在人工能见度观测中,其测量的误差与能见度成比例增加。()

18.2014年业务调整后,各基准、基本站的人工观测任务相同,报表保持不同。()

19.目前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中,利用频域反射法原理直接测定的是土壤体积含水量和土壤相

对湿度。()

20.激光云高仪安装时,要求其上方围绕垂直轴约30°的圆锥型空间内无遮蔽。()

21.《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要求到2020年,极轨气象卫星全球观

测资料获取时效由3小时到2小时。()22.在适光条件下眼睛的感光效率在波长为550nm时达到最大值;在暗光视觉中,最大感光

效率与507nm波长相对应。()23.某站年最大降水量集中在2日内,自动观测逐时降水记录如下,该站该年不作各时段年

最大降水量及开始时间的挑选。()

24.高云族的云属冰晶云,中云族的云属混合云,低云族的云全为水滴云。()

25.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监测是日常气象观测业务的重要内容,白天班的值班记录应有

气象探测环境监测的内容。()

26.虹常形成于太阳相同方向有雨幕的时候。()

27.自动土壤水分安装时传感器埋设位置距离应采集箱不小于2米。()

28.日照数据文件Z_SURF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AWS-SS_DAY[-CCx].txt的hhmmss固

定为000000。()29.观测员应保持自动站设备处于正常连续的运行状态,每小时正点前10分钟要查看数据采

集器的显示屏或计算机显示的实时观测数据是否正常。()30.干湿球温度表测量湿度,相对湿度由0变化到100%,随着气温的降低,湿球温度的变幅

将显著减少。()31.台站现用毛发湿度表的毛发已经特殊化学处理,毛发伸长量随湿度变化呈线性响应。

()

32.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采样频率最高的要素是风速和风向,均为4次/s。()

33.雪深传感器安装高度可以为150cm或200cm。()

34.地面气象观测站迁址申请在没有得到中国气象局批复之前,只要符合障碍物距离的规定,

可先行在拟选站址开展办公楼、业务楼建设。()35.气象探测环境变化实行月报告制,县级气象部门应每月的第3个工作日上报市级气象部

门。()

36.各省(区、直辖市)气象局、地(市)气象局、县气象局要就本行政区域内全部气象观

测站分别向同级规划、建设部门进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备案。()

37.新型自动站大风数据文件为FJ.TXT,其保留的大风数据次数为80次。()

38.透射能见度仪最常使用的光源是卤灯或氙气脉冲放电管。()

39.高山站因云笼罩,能见度小于1.0 km时,应不作雾记录。()

40.《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指出,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是国家重要的

公共基础设备,是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1.极光是太阳粒子流受地球磁场影响折向极地,激发高层大气而形成。()

42.酒精主要是因为熔点高的特点,而选作为制作最低温度表。()

43.我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命名规则为:奇数为极轨卫星、偶数为静止卫星。()

44.任何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的测温元件,其测量值在白天将系统偏高于气温,夜间则系统偏

低。()

45.百叶箱内外需涂为白色,油漆脱落时需重新油漆主要是为了保持其美观。()

46.铂电阻地面温度传感器被积雪埋住时仍按正常观测,但需在观测簿备注栏注明。()

47.红外测温是通过探测物体表面发射的能量来测量其温度。()

48.草温传感器高度距地为6 cm,当草层高于传感器时,应及时修剪草。()

49.实现云高自动观测的台站,A文件中实测云高录入为自动观测记录。()

50.用于自动气象站的三杯风速传感器大多是利用风速与输出电压成正比的关系而测得风

速。()51.声学风速表高频响应好,不干扰气流,能精确测量瞬时风速,是理想的湍流测量仪器。

()52.雨量筒的绕流作用导致筒口上方出现局部的上升气流,使降落速度低于上升气流的雨滴

或雪片随风飘去而不落入筒口之内,这是使降水测量偏低的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53.闪击过程将导致电场和磁场的发生强烈的变化,这种变化将形成较宽频谱的电磁场辐射

向空间传播。()54.某站设定审核规则库8月40cm地温最高值40℃,某时次正点值40.2℃,在长Z文件给

出40cm地温可疑,质量控制码为1。()55.现用超声波蒸发量传感器安装在E-601B型蒸发桶内时,不锈钢圆筒上标志线应稍高于蒸

发桶溢孔。()56.E-601B型蒸发器测得的蒸发量小于20cm口径蒸发器的原因主要是蒸发面大小不同所引

起的。()

57.称重式降水传感器外壳的外形设计呈“凸”字型,主要起防风和减少蒸发的作用。()

58.纬度4O°N 以北的台站,不宜使用暗筒式日照计测量日照。()

59.《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关于冻土的观测方法与冻土的定义存在一定的偏差。()

60.仿220KV输电线积冰观测的电缆线要求采用铝合金绞线,外径26.8mm。()

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

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 一、总体要求 地面气象观测场和值班室实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各省(区、市)气象局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的要求建设地面气象观测场和布设安装仪器,同时能满足综合气象观测发展的需要,本着适度超前,整体规划,互不影响,布局合理的原则实施相关建设。 本规范是对《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细化,地面气象观测场地建设和仪器布设安装必须符合本规范的要求,未作要求部分以《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为准。 新建或改造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应按本规范执行。已建气象观测场,应按本规范调整。 观测站址一般需建设围墙或围栏,当围墙与观测场围栏的距离不符合《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所规定的障碍物距离标准时,应将围墙改为通透式的围栏以改善气象探测环境。 站内建设应环保,尽量减少硬化的水泥地。 各类仪器的支架(支柱,包括地温表支撑架)、踏板应牢固、美观,用油漆涂刷为白色(除自动气象站配套风杆、观测仪器及出厂配套设备外),不得使用对要素测量有影响的材质(如反光的不锈钢等)。观测场内地沟、小路、底座、踏板等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状态的破坏。不得自行设置对要素测量有影响的各种装置。 各种电缆线应使用线管与地沟相连,线管要垂直、水平,与传感器相连处,尽可能少的使电缆线暴露在外。为防雨水流入管内,顶部应接向下的弯管。 在气象台站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标牌,告示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标准。 要设置地面气象观测环境评估的公示牌,按照中国气象局统一要求公示观测环境状况证书的内容。 测站警示标志标牌和公示牌由各省按照有关要求统一制作。 有条件的台站观测值班室可以与现代气象业务综合室合并,单独设立时,要求总体美观、布局合理、便于操作维修。值班室应有防盗、防火等安全措施。

2014年上海市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技能竞赛-综合气象业务试卷a4解读

2014年上海市气象部门地面气象观测技能竞赛 综合气象业务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90分)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人核分人 分数 一、填空题(共30题,每空1分,满分30分。) 1.下图为某高度层填图资料,共有4个气象要素,请指出风向风速和温度以外其他2 个高空观测的要素(包括名称、数值、单位)。 2.当产生回波的目标物位于雷达最大不模糊距离之外时,将产生距离折叠,最大不模糊 距离与成反比。 3.多普勒天气雷达主要由雷达数据采集系统RDA、 和构成。 4.积雨云在可见光图像上是色调。 5.短历时强降水为一小时降水量大于等于毫米的降水;冰雹天气一般指降落于 地面的直径大于等于毫米的固体降水过程。 6.《增雨防雹火箭作业系统安全操作规范》规定,发射控制器安全贮存湿度要求小 姓 名 : 考 号 : 密 封 密 封 密 封

于。 7.固定式作业系统发射火箭弹时操作人员和控制器应在米外的安全区。 8.气象灾害防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健全政府领导、、社 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 9.重大气象灾害信息报送时限规定,获知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后内要完成首次 报告(初报)。 10.干旱、、低温、霜冻等灾害对粮食、经济作物、林业、渔业生产及生态环 境造成严重影响,对新农村建设和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11.预计未来6小时内某地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此时应发布预警信号。 12.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完善农村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开展面向新型农 业经营主体的气象服务”。 13.冬小麦、玉米、水稻生长全过程:播种、出苗、分蘖、停止生长、返青、拔节、、 乳熟、成熟。 14.为农气象服务两个体系建设,要不断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精细化、专业化和。 15.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文字产品包括:灾害种类、、风险等级、防御建 议、发布时间、发布单位。 16.山洪地质灾害发布时间必须精确到。 17.更换不同技术特性的气象仪器,应进行对比观测,目的是要消除不同仪器之间的 。 18.是指温度、压强、密度等参数随高度平均分布的最接近实际大气的大 气模式。 19.按照水平尺度对大气运行系统进行分类,通常分为、、 。 20.若要将新型自动气象站经度改为114°15′47″,则应向采集器发送终端命令: 。 21.为达到兼容、互换的目的,新型自动气象(候)站的主/分采集器具有统一的物理接 口和。 22.观测站迁移是造成气象资料序列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23.20cm口径雨量器专用量杯损坏,用普通量杯量得水量为493cm3,则降水量 为。

第一批气象观测员上岗资格考试试卷(全)模板复习进程

气象观测员上岗资格考试基础理论 知识试卷 (考试时间:2013年11月29日) 1.是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2.我国的地面气象观测台站按承担的观测业务属性和作用 分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三类,此外还有无人值守气象站。 3.按云的、和结构特点,将云分为族10属 29类。 4.目前,地面气象观测气压以为单位。 5.人工器测日照以为日界,除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时 间外,其余地面观测项目均采用北京时20时为日界。 6.观测的是未经翻耕保持自然状态的地表状况,划分 为2种类型,20种状态。 7.大气降水的酸碱度采用值表示,大气降水的导电能力 反映大气降水的洁净程度,用来度量。 8.天气雷达中S波段雷达的波长约为,C波段约为。 9.气象目标对雷达电磁波的散射,是气象雷达探测大气的基 础。 10.在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中,定时高空气象观测时次 是指北京时02时、时、14时和20时。 11.常规高空气象观测是指气球携带无线电探空仪,以自

由升空的方式对自地球表面到几万米高度空间的大气气象要素(、温度、湿度)和运动状态(风向、)等的变化进行观测、收集、处理的活动或工作过程。 12.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按传感器所处的位置的不同可以分 为地基、和天基气象观测系统。 13.某野外观测点,利用小型蒸发皿测量蒸发,某日降水 量为19.2毫米,蒸发原量为20毫米,用米尺测得蒸发余量在蒸发皿中的深度为36.1毫米,则该日蒸发量为毫米。 二、单项选择题: 1.海洋上暖而湿的空气流到冷的大陆上或者冷的海洋面上,都较易形成()。 A:辐射雾 B:平流雾 C:蒸发雾 D:锋面雾 2.大气中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最强的成分是()。 A:二氧化碳 B:臭氧 C:水汽 D:沙尘气溶胶 3.低压、反气旋是水平尺度为()的气象现象。 A:小尺度 B:中尺度 C:大尺度 D:行星尺度 4.气压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在海波高度 5.5千米处,气压仅为海平面的()。 A:1/10 B:1/5 C:1/2 D:1/3 5.当相对湿度为100%时,()的说法是正确的。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技术问题综合解答(第1号)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技术问题综合解答 (第1号) 1、国家基本站和一般站,在人工和自动站平行观测期间,定时观测记录缺测时的处理方法是否可参照基准站的规定处理? 答:可以。即人工观测记录和自动气象站的同类观测记录可相互代替。 2、自动气象站2分钟与10分钟平均风有缺测时,是否可以相互代替? 答:不能。自动站记录用人工站记录代替时,也遵循此原则。 3、人工观测站,湿度记录缺测,水汽压、露点温度如何用自动站记录代替? 答:当有人工观测的相对湿度和气温时,则用人工观测值反查求得水汽压和露点温度;若相对湿度缺测,则水汽压、相对湿度和露点全部用自动站记录代替,若气温缺测,相对湿度不缺测,则水汽压和露点用自动站记录代替,并在备注栏内注明,此时允许气温与相对湿度反查不一致的现象。 4、自动气象站中,因时极值不正常,影响日极值挑取,如何进行处理? 答:若某时时极值出现异常,而影响日极值挑取时,则将该时时值作缺测处理,如果能够判断该日极值不会出现在该时内,则该日日极值从其它正常时次记录中挑取;不能判断是否出现在该时内时,则改从已有的自动站时极值和人工观测或从自记纸中挑取的日极值挑取,若此时日极值为人工观测或从自记纸中挑取的值,则出现时间作缺测处理,若无人工观测记录,则从实有的自动站时极值中挑取日极

值,这些情况需在备注栏中注明。时极值可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OSSMO 2004)中,通过“逐日地面数据维护”和“逐日辐射数据维护”处理。 5、总辐射、净辐射、直接辐射、散辐辐射、反射辐射的值相互之间出现矛盾时如何处理? 答:目前自动气象站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复杂。 若在日出第2个小时至日落前2个小时之间(当为阴天或地面有积雪反射辐射很强时除外)净辐射值出现负值,或日落后至日出前净辐射出现正值,当时曝辐量的绝对值>0.10时,可将该时的值作缺测处理,再用内插法求得该时值;若在日落之后和日出之前有总辐射、直接辐射、散辐辐射、反射辐射,则将其作0处理;日极值不正常时,按照第4条解答处理。 若记录之间有矛盾,但不是很突出或不能判断是何要素有明显错误,则维持原记录;若能判断某要素有明显错误时,则先将该要素的记录值按缺测处理,再按记录缺测时的处理规定对该记录进行处理,此时在备注栏中注明。当出现水平面直接辐射等于或大于垂直于太阳面的直接辐射时,维护原记录。若水平面直接辐射较大,应检查直接辐射表跟踪是否正常。 6、内插是否可以跨日界? 答:可以。 7、辐射记录的时曝辐量缺测时,若无正点辐照度值,如何处理? 答:可用内插法求得,此时对于跨日出、日落的时次(包括前后两时次),应按梯形法进行内插。 8、对于风、湿度记录,如何进行内插? 答:《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23.2.1⑵②括号中的内容修改为“风、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一.观测业务要求 1.1观测时次 1、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观测项目每天24次定时观测。(摘自气发〔2008〕475号) 2、基准站、基本站人工定时观测次数为每日5次(08、11、14、17、20时),一般站人工定时观测次数为每日3次(08、14、20时)。(摘自气测函〔2013〕321号) 1.2观测项目 1、各台站均须观测的项目: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日照、地温(含草温)、雪深。 2、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云、浅层与深层地温、蒸发、冻土、电线积冰、辐射、地面状态。 3、由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雪压、根据服务需要增加的观测项目。(1-3条摘自《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测函〔2013〕321号) 4、有两套自动站(包括便携式自动站)的观测站,撤除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速风向、蒸发专用雨量筒、地温等人工观测设备;仅有一套自动站的观测站,仍保留现有人工观测设备。(摘自气测函〔2013〕321号) 5、云高、能见度、雪深、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降水类天气现象等自动观测设备已正式投入业务运行的观测站,取消相应的人工观

测。 6、为了保持观测方法与观测手段的延续性,张北、长春、寿县、电白、贵阳、格尔木、银川与阿勒泰8个长期保留人工观测任务的基准站,保留08、14、20时人工观测任务(含自记仪器记录整理)。(摘自气测函〔2012〕36号、气测函〔2013〕321号) 定时人工观测项目表 1.3观测任务与流程 1、每日观测任务 (1)每日日出后与日落前巡视观测场与仪器设备,确保仪器设备工作状态良好、采集器与计算机运行正常、网络传输畅通。具体时间各站自定,站内统一。 (2)每日定时观测后,登录MDOS、ASOM平台查瞧本站数据完整性,根据系统提示疑误信息,及时处理与反馈疑误数据;按要求填报元数据信息、维护信息、系统日志等。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附件1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 (2016版)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6年2月

编写说明 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自2004年以来,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在观测时次、观测方法和观测仪器等方面先后进行了较大调整,并印发了一系列技术文件和业务补充规定。为加强地面气象观测技术规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发挥其对地面观测业务的技术指导作用,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和有关省局对2004年以来的业务技术规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归纳整编完成了《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本技术规定是对近年来的印发技术文件和业务补充规定的系统性归纳整编,对现行业务技术规定中有争议的内容进行了明确,内容涵盖地面观测业务调整规定、《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与现行业务不一致之处的完善补充、自动观测相关业务规定及异常记录的处理、重要天气报告和应急加密观测规定等。 本技术规定参加编写的人员包括:王柏林、宋树礼、施丽娟、张振鲁、伍永学、祁生秀、周林、李莉、曹铁、刘立群、杨晓丽、杨金花、王力、陈冬冬、周媛、张帆、刘为一、汪武锋、陈虎胜、胡天洁、王磊。 编写组 2016年2月

目录 一. 观测业务要求 (1) (一) 观测时次 (1) (二) 观测项目 (1) (三) 观测任务与流程 (2) (四) 校时 (4) 二. 观测与记录 (4) (一) 云 (4) (二) 能见度 (5) (三) 天气现象 (5) (四) 湿度 (8) (五) 降水 (8) (六) 蒸发 (9) (七) 雪深雪压 (10) (八) 电线积冰 (10) (九) 辐射 (11) (十) 数据文件格式变更 (11) (十一) 异常记录处理 (12) 三. 气象报告 (18) (一) 天气现象电码 (18) (二) 重要天气报 (19) 四. 应急加密观测 (24)

观测理论试题

观测理论试题 说明:1.本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共XX 页。满分190分 。 2.答案一律用大写字母填写在单独的答题卡上,填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完毕,试卷和答题卡一起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共100题,每小题0.5分。答案只能填字母) 1、换日照纸时,注意使纸上( C )时线对准筒口的白线。 A: 12 B: 14 C: 10 D: 6 2、《站址变动分析报告技术要求》中提到拟迁台站现址周边气象台站的分布图,要求提供 以拟迁台站现址为圆心,国家基准气候站或国家基本气象站半径( A )千米范围内,国家 一般气象站半径100千米范围内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和国家一般气象站的分 布图。 A :200 B :300 C :100 D :50 3、在“风力等级表”的“陆上地物征象”栏中。“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有声,撑伞困难, 高的草不时倾伏于地”。其风力等级为( C ) A 、4级 B 、5级 C 、6级 D 、7级 4、各种天气现象和界限温度的初终间日数,( A ) A 、包括初日和终日 B 、不包括初日和终日 5、自动观测时获取被测量数据的时间间隔称为( E )。 A:响应时间 B:平均时间 C:准确度 D:分辨力 E:采样速率 6、近地层温度的升高,主要是空气吸收了( B )的结果。 A .太阳辐射 B .地面长波辐射 C.短波辐射 D.紫外线 7、地球辐射是地球表面、大气、气溶胶和云层所发射的长波辐射,其能量的99%波长 大于( C )。 A :0.76m μ B :3m μ C :5m μ D :10m μ 8、2014年1月份的最长连续降水日数为2013年12月30日至2014年1月3日,其起止日期 记为( D ) A 、30/12-3/1 B 、30-3/1 C 、30-3 D 、30/12-3 9、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气表-1)中规定应统计各级降水日数有( C ) A 、6个 B 、7个 C 、8个 D 、9个 10、《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在测量作物的生长高度时,测量点需距田地边缘( B ) 以上。 A :1m B :2m C :3m D :5m 11、整个自动气象站设备的机壳应连接到接地装置上。接地电阻应小于( C )Ω,设备接地 端与避雷接地网联在一起时,要通过地线等电位连接器连接。 A 、2 B 、3 C 、5 D 、10 12、对地面观测各要素之所以要提出精度要求是为了保证记录( B )需要 A、代表性 B、准确性 C、比较性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摘要

吴宏钢2006/09/18 第1章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 自动观测项目每天24次定时观测;人工观测项目,昼夜守班站每天02、08、14、20时4次定时观测,白天守班站每天08、14、20时3次定时观测。 正点前约10分钟查看显示的自动观测实时数据。 00分,正点数据采样。 00-01分,完成自动项目的观测。 01-03分,向微机录入人工观测数据。 正点前30分钟左右巡视观测场和人工仪器设备。 45~60分观测云、能、温、湿、降水、风、压、地温、雪深等,连续观测天象。 雪压、冻土、蒸发、地面状态等项目的观测可在40分至正点后10分钟内进行。 基准站使用自动气象站后以自动观测记录进行编发报,但仍然保留24次人工定时观测。 人工器测日照以日落为日界,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以地方平均太阳时24时为日界,其余观测项目均以北京时20时为日界。 值班员每日19时正点检查屏幕显示的采集器时钟,当与电台报时的北京时 相差大于30秒时,在正点后按自动气象站技术操作手册规定的操作方法调整采

集器的内部时钟,保证误差在30秒之内。 未使用自动气象站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用钟表要每日19时对时,保证走时误差在30秒之内。 表1.1 定时自动观测项目表 时间 北京时地平时 每小时20时每小时24时 观测项目气压、气温、湿度、风 向、风速、地温及其极 值和出现时间 时降水量、时蒸发量 日蒸发 量 辐射时曝辐量 辐射辐照度及 其极值、出现时 间 时日照时数 辐射日曝辐量 辐射日最大辐 照度及出现时 间 日照总时数 表1.2 定时人工观测项目表 时间 北京时真太阳时02、08、14、20 时 08时14时20时 日落后 观测项目云 能见度 气压 气温 湿度 风向、风速 0-40cm地温 降水量 冻土 雪深 雪压 80~320cm 地温 地面状态 降水量 蒸发量 最高、最低 气温 最高、最低 地面温度 日日照时 数 说明:未使用自动气象站的基准站除02、08、14、20时外,其它正点时次还需观测压、温、湿、风。 第2章地面气象观测场观测场25m325m;条件限制16m(东西向)320m(南北向)。 可将观测场南边缘向南扩展10m。 稀疏围栏约1.2m高。 草高不能超过20cm。 小路0.3~0.5m宽。 仪器东西间隔不小于4 m,南北间隔不小于3 m,距观测场边缘护栏不小于3 m。 旧站址的观测记录持续到12月31日,新站址的正式观测记录从1月1日开始。 新旧两地水平距离超过2000m、或拔海高度差在100m以上要对比观测,时间基准站为1年(1~12月);基本站和一般站为1、4、7或7、10、1月,对比观测的时次为02、08、14、20时(80cm、160cm、320cm等层的地温仅在14时)4个时次,夜间不守班站02时可用自记记录代替。

【精选资料】北京市地面气象观测技能竞赛 气象观测基础理论

北京市第14届地面气象观测技能竞赛观测基础理论试 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1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小题0.5分。答案只能填字母) 1.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温、湿度采样频率为。 () A:120次/min B:30次/min C:6次/min 2.干空气的绝热直减率约为露点温度在干绝热阶段直减率的倍。 () A:0.98℃/100m B:2 C:0.50℃/100m D:6 3.2014年地面观测业务调整实施,过去天气现象电码被取消。 () A:2 B:3 C:6 D:9 4.MOI所用数据的来源是SMO软件形成的文件。 () A:采集B:设备C:订正D:质控 5.雪深自动观测,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首行参数中该项目标识为。 () A:0 B:1 C:4 D:9 6.新型自动气象站读取采样数据需用命令为。 () A:DMGD B:DMCD C:SAMPLE D:REDATA 7.气温为0℉,对应的摄氏度为。 () A:-32.0℃B:-17.8℃C:0℃D:16℃ 8.能见度自动观测时,MOI中判定天气现象中最小能见度用到的数据 为。() A:10分钟滑动B:1分钟平均C:10分钟平均D:10分钟最小 9.Pt1000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温度每变化0.1℃,电阻值变化Ω。 () A:0.0385 B:0.3850C:3.8500 10.木制大百叶箱与玻璃钢制百叶箱的内部高、宽、深的大小关系 是。() A:木制均大于玻璃钢制B:木制均小于玻璃钢制 C:两者均相同D:木制较玻璃制的内部高、宽大,但深度小11.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月观测记录质量检查方法地温差值检查正确的 是。()

综合气象观测与技术保障试卷汇总

湘潭市气象系统2015年综合业务竞赛 综合气象观测与技术保障试卷 总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40空,计20分) 1. 本站投入业务应用的自动站有( )和( )型号。 2. 全国实时-历史地面气象资料一体化业务自( )起转入正式运行。全国所有( )站和()站资料纳入资料一体化业务管理。 3. 地面气象资料一体化业务台站工作任务有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1)();(2)();(3)();(4)()。 4.台站对疑误信息的反馈包括( )反馈、( )反馈和( )反馈。 5. 新型自动气象站基于()技术和()技术构建,采用了国际标准并遵循标准、开放的技术路线进行设计。 6.新型自动气象站按照“()+外部总线+()+()+外围设备”的结构设计。 7.前向散射能见度仪通过测量( ),可以得出散射系数,从而估算出气象光学视程。 8.EL15-2C型风向传感器输出的信号为( )信号。

9.新型自动气象站的供电电源为( )V蓄电池。 10.守班期间,因硬件故障导致整套自动站无法正常工作,经排查在( )小时内无法恢复时,及时启用备份自动站或便携式自动站。 11.新型自动站硬件包括()、()、()、()四部分。 12.《中国气象局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意见》指出:发展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就是要实现县级气象机构()、()、()和()等各项业务综合化、集约化。 13.为便于疑误数据处理,将疑误数据分为显性错误数据、()和缺测数据3类。 14.《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技术规定》中取消13种天气现象观测,出现雪暴、霰、米雪、冰粒时,记为(),这4种天气现象与雨同时出现时,记为()。 15.已实现自动观测的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气压、地温、草温记录异常时,正点时次的记录按照()、()、()、内插记录(瞬时风向、瞬时风速缺测处理,风向、风速不做内插)的顺序代替。 16.因设备故障、雨量空翻等造成降水类和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自动观测记录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时,仅对()时次记录进行处理。 17.自动站中的雨量传感器通过计数翻斗所带的磁铁扫()来测量雨量,计数翻斗每翻转一次,发出一个计数(),表示下了()毫米的雨。 18.传感器是指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元件和()元件组成。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计30分) 1.当用万用表测量雨量传感器上干簧管是否故障,应该使用万用表的

气象观测场技术要求

气象观测场技术要求-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环境条件要求 地面气象观测场必须符合观测技术上的要求。 (1) 地面气象观测场是取得地面气象资料的主要场所,地点应设在能较好地反映本地较大范围的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避免局部地形的影响。观测场四周必须空旷平坦,避免建在陡坡、洼地或邻近有铁路、公路、工矿、烟囱、高大建筑物的地方。避开地方性雾、烟等大气污染严重的地方。 地面气象观测场四周障碍物的影子应不会投射到日照和辐射观测仪器的受光面上,附近没有反射阳光强 气象观测场 的物体。 (2) 在城市或工矿区,观测场应选择在城市或工矿区最多风向的上风方。 (3) 地面气象观测场的周围环境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及有关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4) 地面气象观测场的环境必须依法进行保护。 (5) 地面气象观测场周围观测环境发生变化后要进行详细记录。新建、迁移观测场或观测场四周的障碍物发生明显变化时,应测定四周各障碍物的方位角和高度角,绘制地平圈障碍物遮蔽图。 (6) 无人值守气象站和机动气象观测站的环境条件可根据设站的目的自行掌握。 硬件设施要求

(1) 观测场一般为25m×25m的平整场地;确因条件限制,也可取16m (东西向)×20m(南北向),高山站、海岛站、无人站不受此限;需要安装辐射仪器的台站,可将观测场南边缘向南扩展10m。 (2) 要测定观测场的经纬度(精确到分)和海拔高度(精确到0.1米),其数据刻在观测场内固定标志上。 (3) 观测场四周一般设置约1.2m高的稀疏围栏,围栏不宜采用反光太强的材料。观测场围栏的门一般开在北面。场地应平整,保持有均匀草层(不长草的地区例外),草高不能超过20厘米。对草层的养护,不能对 气象观测场 观测记录造成影响。场内不准种植作物。 (4) 为保持观测场地自然状态,场内铺设0.3-0.5m宽的小路(不得用沥青铺面),人员只准在小路上行走。有积雪时,除小路上的积雪可以清除外,应保护场地积雪的自然状态。 (5) 根据场内仪器布设位置和线缆铺设需要,在小路下修建电缆沟(管),电缆沟(管)应做到防水、防鼠,便于维护。 (6) 观测场的防雷设施必须符合气象行业规定的防雷技术标准的要求。场内仪器布置 观测场内仪器设施的布置要注意互不影响,便于观测操作。具体要求: (1) 高的仪器设施安置在北边,低的仪器设施安置在南边;

首届全国气象行业地面气象测报技能竞赛

首届全国气象行业地面气象测报技能竞赛 观测基础理论试卷 号证考准 线 封 密一、单项选择题(共 25分,每小题0.5分。答案只能填字母) 1. 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A :地面气象观测 B :地面气象观测记录 C :地面气象资料 2. 除日照外,其他各类自记仪器的换纸时间应根据 而 定。 A :省级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 B :台站的规定 C :自记纸上的开始时间 3. 人工观测改为自动观测,平行观测期限至少为 年。 B : 2 4.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 第二十条规定: ,等有关部门,在审批可能影响已建 气象台站探测环境和设施的建设项目时,应当事先征得有审批权限的气象主管机构的同 意。 名 姓 ()A :政府、人大 B :规划、城建 C :城乡规划、建设、国土 A 文件中指示码和方式位 A0=表示的是 A :全月观测冻土,但是未出现 B :该月冻土缺测 >市辖直、区治自{省 6. C :全月观测电线积冰,但是未出现 D :该月电线积冰缺测 时间常数是指被测量值阶跃变化后,仪器测量值达到最终稳定值的 A : 63.2% B : 66.7% C : 80% 所需要的时间。() 7.在OSSMO 软件中,Log 文件夹存放的是 A :仅SAWSS 运行日志文件 B :系统软件运行日志文件 C :参数备份文件 8. 凡与水平能见度有关的天气现象,均以 A :最小水平能见度 B :最大水平能见度 为准。 C :有效水平能见度 9. 影响水平能见度小于 1.0km 和需要记录最小能见度的天气现象分别有 种。() A : 14、7 B : 13、 6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海平面气压时,我国以 海面平均 高度为海平面基准点。 ___________________ () A :渤海 B :黄海 C :东海 11. 干湿球温度表不适用在低温下测定湿度,这是因为相对湿度由 0变化至100%,湿球温度 ()A :变化 太大 B :变化太小 C :不易溶冰

气象地面观测综合试题

首届全国气象行业地面气象测报技能竞赛 观测基础理论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分,每小题0.5分。答案只能填字母) 1. ________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A:地面气象观测 B:地面气象观测记录C:地面气象资料 2. 除日照外,其他各类自记仪器的换纸时间应根据_____________而定。() A:省级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 B:台站的规定 C:自记纸上的开始时间 3. 人工观测改为自动观测,平行观测期限至少为________年。() A:1 B:2 C:3 4.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第二十条规定:_________等有关部门,在审批可能影响已建气象台站探测环境和设施的建设项目时,应当事先征得有审批权限的气象主管机构的同意。() A:政府、人大 B:规划、城建 C:城乡规划、建设、国土 5.A文件中指示码和方式位A0=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全月观测冻土,但是未出现 B:该月冻土缺测 C:全月观测电线积冰,但是未出现D:该月电线积冰缺测 6. 时间常数是指被测量值阶跃变化后,仪器测量值达到最终稳定值的_____所需要的时间。() A:63.2% B:66.7% C:80% 7.在OSSMO软件中,Log文件夹存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仅SAWSS运行日志文件 B:系统软件运行日志文件 C:参数备份文件 8. 凡与水平能见度有关的天气现象,均以________为准。() A:最小水平能见度 B:最大水平能见度 C:有效水平能见度 9. 影响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和需要记录最小能见度的天气现象分别有_____种。 () A:14、7 B:13、6C:≥15、7 D:≥13、6 10. 计算海平面气压时,我国以________海面平均高度为海平面基准点。()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11. 干湿球温度表不适用在低温下测定湿度,这是因为相对湿度由0变化至100%,湿球温度__________。() A:变化太大 B:变化太小 C:不易溶冰 12. 调整最高温度表时,用手握住表身,感应部分向下,手臂向外伸出约________度,用大臂将表前后甩动。() A:20 B:30 C:40 13. 标准状态下冰点和水的三相点的绝对温度分别为___________。() A:273.15 K、273.16 K B:273.16 K 、273.15 K C:273.16 K、273.16 K D:273.15 K 、273.15 K

综合气象观测与技术保障考试卷

市气象系统2015年综合业务竞赛 综合气象观测与技术保障试卷 总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40空,计20分) 1. 本站投入业务应用的自动站有( )和( )型号。 2. 全国实时-历史地面气象资料一体化业务自( )起转入正式运行。全国所有( )站和()站资料纳入资料一体化业务管理。 3. 地面气象资料一体化业务台站工作任务有以下4个方面的容: (1)();(2)();(3)();(4)()。 4.台站对疑误信息的反馈包括( )反馈、( )反馈和( )反馈。 5. 新型自动气象站基于()技术和()技术构建,

采用了国际标准并遵循标准、开放的技术路线进行设计。 6.新型自动气象站按照“()+外部总线+()+()+外围设备”的结构设计。 7.前向散射能见度仪通过测量( ),可以得出散射系数,从而估算出气象光学视程。 8.EL15-2C型风向传感器输出的信号为( )信号。 9.新型自动气象站的供电电源为( )V蓄电池。 10.守班期间,因硬件故障导致整套自动站无常工作,经排查在( )小时无法恢复时,及时启用备份自动站或便携式自动站。 11.新型自动站硬件包括()、()、()、()四部分。 12.《中国气象局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意见》指出:发展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就是要实现县级气象机构()、()、()和()等各项业务综合化、集约化。 13.为便于疑误数据处理,将疑误数据分为显性错误数据、()和缺测数据3类。 14.《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技术规定》中取消13种天气现象观测,出现雪暴、霰、米雪、冰粒时,记为(),这4种天气现象与雨同时出现时,记为()。 15.已实现自动观测的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气压、地温、草温记录异常时,正点时次的记录按照()、()、()、插记录(瞬时风向、瞬时风速缺测处理,风向、风速不做插)的顺序代替。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1-3)

第一编总则 第1章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 气象观测是气象业务工作的基础。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面气象观测是每个气象站的基本任务之一,必须严肃、认真、负责地做好。 由于近地面层的气象要素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时间变化上的脉动性,因此地面气象观测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代表性——观测记录不仅要反映测点的气象状况,而且要反映测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地面气象观测在选择站址和仪器性能,确定仪器安装位置时要充分满足记录的代表性要求。 准确性——观测记录要真实地反映实际气象状况。地面气象观测使用的气象观测仪器性能和制定的观测方法要充分满足本规范规定的准确度要求。 比较性——不同地方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在同一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或同一个气象站在不同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能进行比较,从而能分别表示出气象要素的地区分布特征和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地面气象观测在观测时间、观测仪器、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要保持高度统一。 本规范是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定,观测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是对本规范的必要补充,编制时必须以本规范为依据,其内容不得与之相违背。地面气象观测人员在认真贯彻执行本规范的同时,也要熟练掌握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中的有关内容,确保正确顺利地完成地面气象观测任务。 本规范的制定、修改和解释权属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1.1 观测站的分类以及观测方式和任务 1.1.1 观测站分类 地面气象观测站按承担的观测和作用分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三类,可根据需要设置无人值守气象站。承担气象辐射观测任务的站,按观测项目的不同分为一级站、二级站和三级站。 国家基准气候站——简称基准站。是根据国家气候区划,以及全球气候观测系统的要求,为获取具有充分代表性的长期、连续资料而设置的气候观测站,是国家气候站网的骨干。必要时可承担业务试验任务。 国家基本气象站——简称基本站。是根据全国气候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需要所设置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大多担负区域或国家气象信息交换任务,是国家天气气候站网的主体。 国家一般气象站——简称一般站。主要是按省(区、市)行政区划设置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获取的观测资料主要用于本省(区、市)和当地的气象服务,也是国家天气气候站网的补充。 无人值守气象站——简称无人站。是在不便建立人工观测站的地方,利用自动气象站建立的无人气象观测站,用于天气气候站网的空间加密,观测项目和发报时次可根据需要而设定。

全国气象行业气象观测技能竞赛计算机综合处理试卷

计算机综合处理试卷(文字部分) 说明: 1.软件在下发的U盘中,其文件名为“《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 2004》2009年竞赛专用.exe”,选手必须在自带计算机上完成此软件安装,并以此完成相关内容,形成相关数据文件。若选手的计算机中已安装同类软件,请先卸载(并删除原安装文件夹),再行安装。 2.所需参数库文件和数据文件均将随软件安装到相应文件夹中。软件安装路径统一为“C:\OSSMO 2004”。软件序列号为“cb09bs”。 3.操作员有“管理员”和“选手”,口令分别为“gly”和“xs”。 4.选手答题结束后,必须在所发U盘的根目录和自带计算机的桌面,建立以本人考号命名的文件夹(文件夹不符要求扣总分1分),将软件安装文件夹下的如下内容(连同文件夹、参数文件和数据文件):AwsSource、AwsNet、BaseData、Log、ReportFile、SYNOP、SysConfig,拷入以本人考号命名的文件夹中。 上述形成的参数库文件和数据文件为答卷的一部分,以此和纸质答卷进行评卷。没有将上述要求的文件及文件夹拷入U盘和自带计算机,但不影响评卷,每少一个文件夹扣总分1分。 该试卷的Word文档将随软件安装复制到软件安装的文件夹下。 一、参数设置(20分,评卷以形成的数据文件为准) 请按给定的资料完成有关参数维护,没有给出的内容除编报参数的选组内容外,均以下发软件参数库中的内容为准。(每错一项扣0.2分,扣完为止) 1.操作员管理 以选手本人的准考证号为名增加操作者,其口令由选手任意设置(除空外),并 以“准考证号”为名的操作者作为值班员。

二、定时观测和编发气象报告(35分,评卷以数据文件为准) 根据下面所给资料完成99002站2008年7月2日02、05、08、14、17、20 时的天气报(需形成时上传数据文件)、4-6时航危报和该日全天重要天气报任务,(每 多1个报文文件扣0.5分,每错一项或一组报文扣0.3分,少报或少数据文件也按错 组或错项扣分,每份最多扣1.5分,扣完为止。若因参数设置错误,致使无法确定 报文时间,则按少报论处。) 20E-2006 356E-810 1707S-20Z(小雷暴)20-2006 356-8171735-20 2006-2242 050-135(8时为中雨)252-356 817-1231 1428-1505908-1033[300](能见度:908 900米,958 300米) 三、逐日地面数据和A文件维护(30分,评卷以数据文件为准。) 1.通过逐日地面数据维护,从给出的Z、R文件及B文件中已有资料和下表资 料完成99002站2008年7月B文件的全部内容(当B文件与Z、R文件中的小时 降水量和分钟降水不一致时,以Z、R文件为准)。其中12日、21日应形成日上传 数据文件和日照上传数据文件。形成完整的B文件后,完成该月下旬气象旬月报。(共 25分。每错一个数据扣0.2分,12日、21日1日最多扣2分,其它每日最多扣1

《地面气象观测质量考核办法(试行)》

地面气象观测质量考核办法 (试行) 第一条为了适应观测自动化需要,强化质量管理,完善配套考核机制,进一步发挥地面气象观测站网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地面气象观测业务。 第三条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考核内容包括地面观测系统设备运行保障质量、地面观测资料传输质量、地面观测数据质量三方面。 第四条设备运行保障质量以设备稳定运行率(即业务可用性)为考核指标。设备稳定运行率统计方法按照《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仪器装备运行状况通报办法》执行。 第五条观测资料传输质量以到报率为考核指标。到报率统计方法按照《全国气象资料传输质量考核内容及要求》执行。 第六条观测数据质量以数据可用率为考核指标。数据可用率统计方法按照《全国自动站实时观测资料质量考核办法》执行。 第七条地面气象观测质量以地面气象观测质量综合指数来反映。计算公式为:地面气象观测质量综合指数=0.5×设备稳定运行率+0.25×到报率+0.25×数据可用率。 第八条设备稳定运行率、到报率、数据可用率等分项指标实行逐月通报, 地面气象观测质量综合指数实行年通报。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纳入中国气象局常规目标考核。新型仪器设备试用期(投入使用第一年)一般只评估,不考核。 第九条各省(区、市)气象局根据质量考核结果,每年年底推荐年度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优秀集体和个人,中国气象局对审核通过的优秀集体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原则上,优秀集体数量控制在全国地面气象观测台站总数的2%以内(不足50个台站的省份可申报1个),优秀个人数量控制在全国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从业人员总数的10%以内,艰苦台站可视情况适当增加比例。具体评比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条本办法由中国气象局观测业务主管部门负责解释。各省(区、市)气象局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一条本办法自2014年1月1日起执行。原《地面气象观测质量考核办法》(2012年7月版)同时废止。

首届全国气象行业地面气象测报技能竞赛计算机试卷

首届全国气象行业地面气象测报技能竞赛 计算机综合处理试卷(文字部分) 说明: 1.软件在下发的“纽曼闪盘”中,其文件夹为“计算机综合处理安装软件”,选手必须以此软件完成该试卷内容。若选手的计算机中已安装其他版本的OSSMO软件,请先卸载(并删除原安装文件夹)再行安装,否则后果自负。 2.所需参数库文件和数据文件均将随软件安装到相应文件夹中。软件必须统一安装在C:\盘。软件序列号为“2007cbbs”。 3.操作员有“管理员”和“选手”,口令分别为“gly”和“xs”。 4.选手答题结束后,必须在“纽曼闪盘”的根目录下,建立以本人考号命名的文件夹(文件夹不符要求扣总分1分),将软件安装文件夹下的如下内容(连同文件夹): AwsSource、AwsNet、BaseData、Log、ReportFile、SYNOP、SysConfig、WorkQuality,拷入其中。 上述形成的参数库文件和数据文件为答卷的一部分,以此和纸质答卷进行评卷。没有将上述要求的文件夹拷入“纽曼闪盘”,但不影响评卷,每少一个文件夹扣总分1分。 一、参数设置(20分,评卷以数据文件为准) 请按给定的资料完成有关参数维护,没有给出的内容除编报参数的选组内容外,均以下发软件参数库中的内容为准。(每错一项扣0.2分,扣完为止)

二、定时观测和编发气象报告(30分,评卷以数据文件为准) 根据下面所给资料完成54002站2006年7月22日02、05、08、14、17、20时的天气报(不编航空报,需形成时上传数据文件)、15-16时航危报和该日全天重要天气报任务,(每多1份重要天气报或危险报或解除报扣1.0分,其它每错一项或一组报文扣0.3分,少报或少数据文件也按错组或错项扣分,每份最多扣2分,扣完为止。若因参数设置错误,致使无法确定报文时间,则按少报论处。) ) 2000-2115 0510-1132(8时为中雨)1310-1406 0023-0158[300] 0230-0236 1526-1530(极大风分别为:出现时间0232,20.1m/s,NW;出现时间1527, 24.5m/s,NNE) 1510-1546 1620-1656 1513SW-1534S 1630w-1640(1513:CB 2成 1200米) 三、逐日地面数据和A文件维护(35分,评卷以数据文件为准。) 1.通过逐日地面数据维护,从已给Z、R文件及B文件中已有资料和下表资料完成54002站2006年7月B文件的全部内容中。其中24日、28日应形成日上传数据文件。(共 25分。每错一个数据扣0.2分,24日、28日1日最多扣2分,其它每日最多扣1分。每缺1个日上 2.将54002站2006年7月的B文件转换为A、J文件,并将A文件形成由台站上报上级资料审核部门的格式。(共10分。每错、漏1项扣1分,对意思表达有偏差的文字错误(错别字、错用标点符号)1处扣0.5分,扣完为止。已在逐日地面数据维护扣分的内容,不再重复扣分。若缺A文件扣7,缺J文件扣3分。)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考试试卷(模拟卷)及答案2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考试试卷(模拟卷)及答案 、填空题(20个空格X0.5 分=10分) 1. 在环境空气采样期间,应记录流量、时间、气样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2.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磷时,如显色时室温低于13C,可在20C-30C水浴中显色J5 min. 3. 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试样测定时,选择最适宜的测定浓度可减少测定误差。一般来说,吸光度值在0.1-0.7 范围, 测定误差相对较小。理论上,吸光度值是0.434时,浓度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最小。 4. 在气相色谱中,保留值实际上反映的是组分和固定相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5. 在地表水采样断面同一条垂线上,水深5m-10r时,设2个采样点,即水面下0.5 m处和河底上0.5m处; 若水 深w5m寸,采样点在水面下0.5m处。 6. 环境空气手工监测时,采样仪器临界限流孔流量每月校准1次,流量误差应小于5% 7. 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w i0Q m的颗粒物,称为总悬浮颗粒物,简称TSP ;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w 10呷的颗粒物, 称为可吸入颗粒物,简称PM。 8.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澈监测,一般在排做源上风向设1个参照点,在下风向最多设4个监控点。 9. GC-M的进羊口对真空要求最高。 10. 土壤混合样的采集方法主要有四种,即对角线法、棋盘式法、梅花点法和蛇形法。 11. 测量噪声时,要求的气象条件为无雨雪、无雷电天气,风速5m/s 12. 一般情况下,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监测点位应选在法定厂界夕卜1m高度12m以上。监测时,如是稳态噪声,则采 取1min的等效声级。 13.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通常由化学火焰电火花、电弧、激光和各种等离子体光源激发而获得。 14. 采集用于监测细菌学指标水样的玻璃瓶,在洗涤干燥后,要在160C-170C干热灭菌2h或高压蒸汽121C 灭菌20min 不能使用加热灭菌的塑料采样瓶应浸泡在0.5%勺过氧乙酸中10分钟进行低温灭菌。 15. 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内部审核一般每年不少于1次;管理评审每年至少组织1次。 16. 常用于实验室内质量控制的自控技术有平行样分析、标准样品分析、加n标回收率分析、空白试验值分析、分析 方法比对分析和质量控制图等(至少答出5种) 仃.进行水样分析时,应按同批测试的样品数,至少随机抽取10%-20%羊品进行平行双样测定。 18. 湖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主要是根据总氮、总磷等项目确定的。(至少答出2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