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单方面援助看中朝关系走向

从中国单方面援助看中朝关系走向
从中国单方面援助看中朝关系走向

从中国单方面援助看中朝关系走向

「摘要」:中国对朝鲜的援助自从抗美援朝开始,至今仍未断绝。其中包括粮食、药品、资金、技术、国际支持等不同的形式。1961年7月11日,《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在北京签订,同年9月10日起生效。《条约》决定双方根据国际主义原则,进一步加强友好合作,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一方受到武装进攻,另一方立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它援助;双方不参加反对对方的同盟、集团、行动或措施;发展经济、文化、科技合作,给予经济、技术援助等。将援助朝鲜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了。虽说是友好“互助”,可是从一开始似乎就是中国的单方面援助,而朝鲜则是一味的接受。近几年中朝之间关系不断波动,国内要求取消对朝援助的呼声也很高。中朝两国间的关系将如何发展,本在此浅做探讨。

「关键词」:中国朝鲜单方面援助国际关系

朝鲜半岛地处东北亚中心,对我国而言有着重要战略地位。朝鲜作为朝鲜半岛的国家之一,与中国山水相连,有着 1300 多公里的陆地边界线,是中国安全和对外战略的要冲。中国与朝鲜一衣带水,两国均有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同时拥有相似的文化背景,皆属于东方文明。朴实、勤奋、自强、自立与和谐相处是东方民族的共同特点。在中朝两国交往的千年历史中,无论是从文化方面还是经济方面中国对朝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近代开始,中国共产党与朝鲜共产党关系就密切了起来,并对朝鲜伸出了援手。中国共产党员在建党前夕就接触过朝鲜革命者,毛泽东与何叔衡在湖南长沙与朝鲜革命者共建“中韩互助社”。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1921年到1945年对朝鲜独立运动更是做出了巨大的援助。1926年朝鲜共产党代表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全会讨论中国革命时

说:“朝鲜革命运动得到了中国革命运动最广泛、最积极的支持”。②在1953年的侵朝战争中,中国更是倾力而出,抗美援朝;在成功的将美帝国主义驱逐出朝鲜境内后,中国又在国内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援助朝鲜战后重建。一直到今天的朝核问题,中国依然坚定不移的站在朝鲜这一边,坚持相信“朝鲜半岛无核化”,③中国对朝鲜的援助情况已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但是中朝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因为中国

[日] 金正明:《朝鲜独立运动》(二)东京原书房1957年版,第289页。

《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1919—192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45-247页。

姜龙范:《朝鲜半岛核问题———朝核问题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 东疆学刊,NO.3 Jul .2007。

对朝鲜巨大的无私的援助而日渐亲厚,在近几年中朝关系反而逐渐冷淡下来。在侵朝战争中“鲜血凝结成的兄弟友谊”竟然成为国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中国对朝鲜的援助是否应当继续,中朝之间关系又将走向哪里,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深思。

一、近代以来中国对朝鲜的援助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与朝鲜关系密切,在党的创建活动中,就与在上海活动的朝鲜共产主义者有着联系。中共对朝鲜革命者在中国关内进行的独立运动也持肯定态度,对韩国临时政府内部及朝鲜独立运动各党派间的团结问题都表示了极大的关心,不断支持着朝鲜的独立运动。1942年周恩来发表讲话颂扬“韩国人民的勇敢牺牲精神”,并呼吁朝鲜志士们加强团结,“把他们的血流到他们自己的祖国里去”,“希望在不久后的将来,他们能回到韩国实现韩国的独立与自由”。①随后,八路军朱德总司令发表《团结复国》一文,指出“朝鲜独立运动内部派别分期,未能团结一致,弄的仅有的组织也涣散无力”;呼吁“朝鲜一切抗日复国的志士警惕日寇的内奸阴谋,克服自己队伍内部的分裂倾向,脚踏实地,深入到朝鲜人民中间,为建立抗日复国的朝鲜民族统一战线进行艰苦的工作”。②这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促成朝鲜独立运动各党派团结合作的真诚希望。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对朝鲜实行武装干涉,并派遣第七舰队侵人台湾海峡。28日,周恩来以外交部长名义发表反对美国武装侵略中国领土台湾的声明。③10月l日,中国收到金日成向中国提出的紧急出兵援助请求,随后,中国情报部门又得知朝鲜南方军队已越过三八线,美军也准备就绪。3日凌晨,周恩来紧急召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迎,再次警告说: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④当时中国无论国内情况还是国外局势都不容乐观,但是中国还是毅然决然地做出了援朝的决定。中国根据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

《新华日报》1942年11月11日。

《解放日报》1943年3月1日。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周恩来军事文选》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9页。

《周恩来军事文选》第四卷,第66一68页。

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战争持续了2年多的时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奋勇作战下,抗美援朝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粉碎了美国吞并全朝鲜的企图,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

在朝鲜战争结束后,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为本国的经济建设忧心不已,在寻求苏联援助的同时,也寻求中国方面的援助。金日成在北京进行了两个星期的访问,关于对朝鲜的援助,中方提出签署《中朝经济及文化合作协定》等七个文件,金日成完全接受。周恩来在第一次会谈中表示,可以签署一个秘密的技术合作协定。①根据已经公开的材料,中国的援助包括: 1950年6月至1953年底中国援助朝鲜的 72900 亿元( 合14.5亿卢布) 全部免于偿还;在4年 (1954年至1957年) 期限内,再提供80000亿元( 合16亿卢布) 的无偿援助,其中 1954 年提供 30000亿元 ( 合 6亿卢布) ,这些款项将用于供应工业原料、建筑材料、机器设备、粮食和其他用品,以及修复铁路和桥梁;在3年 ( 1954年至 1956 年) 期限内,中国自费收养 22735 名朝鲜难民儿童,并赡养负责教育这些儿童的7186名朝鲜公民及其家庭成员。根据中朝协议,对于赴朝工作的中国专家,朝鲜政府只需支付他们在中国所领取的同等工资 ( 含出差和补助费) 、医疗费、住宿费和交通费,不承担其他任何费用。来华实习的朝鲜员工,可以享受与中国同等技术人员或技工相同的待遇,包括公费医疗,只需支付住宿费。朝鲜政府仅承担实习人员来往的旅差费。对于朝鲜留学生,中国只向朝鲜政府收取发给学生的助学金和国内旅费。②

二、中国的单方面援助

在朝鲜重建时期的最初几年,中国作出的援助承诺,在金额合计上已经超过了苏联与东欧国家的总和,尤其是考虑到中国在刚刚结束的战争中所蒙受的重大损失,这种做法确实是超乎寻常的。1961年7月11日,《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在北京签订,同年9月10日起生效。《条约》决定双方根据国际主义原则,进一步加强友好合作,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一方受到武装进攻,另一方立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它援助;双方不参加反对对方的同盟、集团、行动或措施;发展经济、文化、科技合作,给予经济、技术援助等。用周恩来与朝鲜代表团会

《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第334—335页。

《人民日报》1953年11月24日,《关于朝鲜实习人员和中国专家条件的协定书》。

谈时的说法,就是“把中朝两国人民传统的战斗的友谊和两国之间的合作关系,用条约的形式固定下来”。①

在朝鲜经济重建初期,兄弟国家的援助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提供的资金在1954年朝鲜国家财政预算中至少占31.6% 。如果说苏联和东欧国家援助的资金主要用于购买工业设备和原料,那么中国的援助除工业设备 ( 织布机、蒸汽机车、车皮) 和煤炭外,重点是提供生活消费品。仅1954年中国便向朝鲜出口了13 万吨粮食(1953年为20万吨)、4000万米棉布(几乎等于朝鲜 1955 年的总产量) 、60万双鞋和30万套棉装等。②培养朝鲜的技术员和技术工人也是中国的一项重要任务,仅1954年来到中国的朝鲜实习生就有3000多人 ( 以后增加到1万多人) 。到上海的实习生共269人,基本上都分配在轻工业和日用品工业企业,其中国营或公私合营企业39人,私人企业222人。③到沈阳的509人,多数是由中国抚养的朝鲜孤儿。他们被分派到 31 个工厂,学习机械制造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准备一年后回国参加建设。④除了资金、技术和物质的援助,中国对朝鲜重建作出的最值得注意且无可替代的贡献,就是几十万志愿军官兵所提供的大量无偿劳动力。这一点,在朝鲜劳动力极为紧缺的战后初期,显得尤其重要。在停战后3个月内,志愿军铁道兵便修复、修整和新建桥梁308 座,全长1.5万米,并修复车站37处,协助朝鲜铁路员工全部恢复了朝鲜北部原有铁路线。此外,在城市重建,修筑水坝、河堤、水渠,植树造林,春播秋种,修建民宅,修复校舍等各个方面,志愿军都投入了巨大人力支援。⑤到1958 年全部撤军前,志愿军共帮助朝鲜修建公共场所881座,民房45412间,修复和新建桥梁 4263座,修建堤坝4096条,全长 429220米,运送粮食物资 63853 吨。此外,志愿军官兵节衣缩食,以粮食 2126.05 万斤,衣物 58.9万件,帮助部分驻地人民渡过灾荒,还为朝鲜人治病 188.39万人次。⑥

《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第335页。

《费德林和波诺马廖夫致在苏共中央的报告》( 1955 年4 月)。

石林主编: 《当代中国的对外经济合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年,第26 页。

《人民日报》1956 年8 月25 日。

《人民日报社》1954 年3 月31 日、6 月25 日、5 月9 日、5 月28 日、6 月6 日。

《人民日报》1957 年10 月25 日、1958 年10 月31日。

中国对朝鲜的援助一直延续到现在,中国对朝援助主要以粮食、化肥、石油为主,朝中年贸易额约在20亿美元左右,相当于朝鲜年度GDP的10%,中国毫无争议地成为朝鲜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从1991年开始,中国取代苏联,成为对朝原油供应的唯一支柱,每年向朝输送50万吨石油,占朝鲜进口石油总量的80%。负责对朝输送石油的中朝友谊输油公司在鸭绿江两岸间建成11千米的输油专线,供给量由设在丹东马市村的供给协调基地决定,朝鲜从中国进口石油不仅价格大大低于国际市场价,而且通常都是延期一到两年再付款。1998年朝鲜50周年国庆时,中国还向其提供了8万吨重油的无偿援助。据韩国国政监察资料表明,1999~2002年,中国向朝鲜提供175万吨石油,并呈逐年增加趋势,即便是受朝核危机冲击最严重的2003年,中国援朝石油量仍达到472167吨(价值7646万美元)。至于粮援,1994年7月,金日成主席去世后,中国一次性向朝鲜提供10万吨粮食的无偿援助,被朝中社称赞为“兄弟情深”。对朝粮援使中国从2005年起一直位居世界三大粮食赞助国之列,排在前两位的是美国和欧盟。据世界粮食计划署统计,2005年,中国援朝粮食达53.1万吨,占当年国际对朝粮援的92%。①

近年来,中国不光注重为朝鲜“输血”,更注重使朝鲜具备“造血”功能。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帮助朝鲜改善道路、港湾、电信等基础设施,使朝鲜国内建设少了后顾之忧。韩国国家情报院证实,2004~2005年,中朝共签订 2.5亿美元的投资协议,这些资金集中帮助朝鲜开发武山、稷东等矿山②。2006年,中国对朝投资总额达1.13亿美元,占朝鲜吸引外资总量的97%,这些投资大多用于平壤西区火力发电所和北昌火力发电所的设备更新,所需设备完全由中国厂商负责。

中国这么多年来对朝鲜做出的援助与贡献数字之大、时间之长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很多时候在中国国内都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还依然保持着对朝的援助。这是令国人都十分费解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与朝鲜之间的关系也是逐渐的冷淡下来,未来的走向也是扑朔迷离。

三、中朝之间的关系及未来的走向

1949—1964 年, 在冷战的国际环境下, 中朝两国结盟, 两国进入同盟关系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 01- 29。

刘金质:《当代中韩关系》[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第227,229页。

时期。1965—1969 年, 由于中国“文革”的进行, 受极左政治思潮的影响, 中朝关系处于紧张状态。1970—1978 年, 中朝都采取措施改善双边关系, 使之走上正常发展轨道, 中朝关系平稳。1979—1998 年, 改革开放后, 中朝在如何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 开始出现一些分歧,中朝关系趋冷, 特别是 1992 年中韩建交, 两国关系陷入低谷。朝鲜要求中国撤走“朝鲜停战委员会”中的中国代表团, 而且还抛弃中国, 单方面同美国协商建立所谓的“新保障和平机制。①”1999 年至今, 中朝两国转变成伙伴关系。由于中朝安全战略的相互依靠性及历史继承下来的传统友谊, 朝鲜为摆脱内外困境也需要同中国改善关系。在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下, 中朝关系逐渐恢复。1999 年, 以朝鲜金永南委员长访华为标志, 中朝两国关系得以正常化。在21 世纪初中朝伙伴关系得以保持和发展。21 世纪, 中朝摒弃了以意识形态划线来处理两国关系, 转而以共同的国家利益为基础发展两国关系。两国关系逐步成熟。在未来, 这种成熟的国家关系必将持续发展。

这是中朝两国间的建交历史,即使是在中朝两国关系冷淡的时候,中国也并没有放弃对朝鲜的援助。近些年来由于新闻媒体的渲染,国人对朝鲜的印象急转直下,并对中国给予的援助提出了质疑,要求对朝鲜的援助转型。事实上,中国对朝鲜的援助方式已经在悄然的发生着改变。1991年苏联解体后,朝鲜从社会主义阵营获取大量经济援助的国际环境不复存在。苏联的继任者俄罗斯停止了冷战时期对朝鲜的大量经济、技术援助。考虑到中国国内的经济情况,1991年10月,李鹏总理对来华访问的金日成主席提出的经济援助要求予以婉言拒绝。1992年初,中国取消了对朝鲜“以物易物”的援助性贸易方式,转而实行“外汇交易”方式。②

近年来中国对朝鲜的援助理念也发生着改变,从无偿援助到互利共赢,从人道主义援助到发展援助。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朝鲜刚刚发生粮食危机时,中国的援助物资集中在粮食、化肥、石油、日用品等紧急人道主义物品上,而且这些援助物资不少都是双方政府达成的馈赠,并没有通过联合国等国际机构。而近年来,随着朝鲜经济危机的好转,中国更加看重从根源上促进朝鲜经济发展,实现双赢。例如,为解决朝鲜国内缺乏浮法玻璃的现状,2004年,中国无偿在平

①张英《中朝关系与朝鲜半岛和平统一》[J] 东北亚研究,2003,(增刊):24。

②刘金质《当代中韩关系》[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第227,229页。

壤援建了现代化的大安友谊玻璃厂,并为其培训了技术和操作工人。①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的对朝经济合作方针,努力保持双边贸易稳步增长,促进相互投资,推进重点合作项目,将双边关系引向正常化轨道。2010年,中朝贸易额达到34.7亿美元,同比增长29.3%,占朝鲜对外贸易总额60.9亿美元的56.9%。2007年之后,中国对朝投资也快速增长。中国在朝鲜的投资部门主要是矿业,另外也包括交通设施、信息技术以及能源等。2010年12月,中国商地冠群投资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0亿美元用于罗先地区的火力发电站、道路、油轮专用码头、石油精炼工厂和炼铁厂等建设。这是外界披露的中国对朝投资中的最大一笔。②由无偿援助转向互利共赢,这对中朝两国间的经贸发展也是极为有利的。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格局下,中朝作为同一阵营的战友,“经历了一段兴衰与共又不无曲折的历程”。③冷战结束后,中朝确立了“继承传统、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加强合作”的发展方针,使中朝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④2009年,中朝两国以建交60周年为契机,成功举办了两国关系史上的第一个友好年。温家宝总理专程访问朝鲜,两国领导人共同总结回顾了60年来中朝关系发展历程,规划了两国关系的未来。双方继续本着“继承传统、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加强合作”的精神,推动中朝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促进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2010年5月,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日对中国进行非正式访问,胡锦涛总书记与金正日总书记会谈时指出:“巩固和发展中朝友好合作关系是中国党和政府坚定不移的方针。我们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维护、推进两国关系。”⑤对此,金正日也强调,朝鲜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把握中朝关系,决心把一个不断巩固和发展的中朝关系传承下去。这标志着中朝传统友谊处于一个新的起点。

中朝两国间近千年的历史渊源成就两国间的邦交与友谊,而在战争中用鲜血凝结成的兄弟友谊更是牢不可破。即使在一些认识或者社会问题上出现了一些小摩擦,但是中朝之间还会是兄弟之国。在“继承传统、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加

①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 03- 21。

②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 02- 29。

③陈峰君:《冷战后亚太国际关系》,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442页。

④《当代亚太》2010年第6期,第141~155页。

⑤《金正日8月26日至30日访华与胡锦涛在长春会谈》,新华网,,2010年8月30日。

强合作”的精神的推动下,两国的关系会愈加紧密,合作也会更加密切。国人也需认清事实真相,从客观出发,改变对朝看法。

「参考资料」:Ⅰ石源华《中国共产党援助朝鲜独立运动纪事》(1921—194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Ⅱ陈峰军,王传剑.亚太大国与朝鲜半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Ⅲ南炫旭《中、苏对朝援助及贸易状况 (1946—1978)》,韩国国土统一院调

查研究室,1979年2月,未刊。

Ⅳ沈志华董洁《朝鲜战后重建与中国的经济援助(1954—1960)》中共党史

研究 2011年第3期

内幕揭秘 中国为何要把一半长白山划给朝鲜中朝关系

内幕揭秘中国为何要把一半长白山划给朝鲜中朝关系 长白山一向被视为满洲民族发迹的“龙脉”之地。由于进入长白山挖参、猎捕之人众多,请政府担心这些活动会断绝龙脉。 1762年始,清政府对东北实施了长达200余年的封禁政策,严禁进入长白山地区,鸭绿江、图们江中朝边境地区成为封禁的重点地区。 后来,由于长期的封禁政策致使东北边疆地广人稀,边备空虚,潜藏着严重的国防危机。特别是清道光之后,由于沙俄等列强的侵略扩张,这种危机日益加重。这给朝鲜边民非法越境进入中国创造了客观条件。 长白山 后来,1860至1870年间,朝鲜北部地区多年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民不聊生。许多朝鲜人出于生计,冒禁非法渡鸭绿江、图们江越境,到对岸中国奉天、吉林省垦荒。 之后人数众多,开垦土地越来越多,为清政府带来诸多政治、社会问题。后来,清政府于1867年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允许汉人迁移至此,后来在对待朝鲜移民的政策上也有所放松,在其“易服雉发”,准其领照纳租,加入中国国籍的情

况下留在中国。并将此咨文通报朝鲜政府。1882年8月,朝鲜国王要求清廷允许朝鲜“刷还”在中国非法垦居的朝鲜人,清朝允许朝鲜的这一做法。 但后来朝鲜移民朝鲜政府不但未刷还越境边民,反而并以穆克登碑为据,于1883年7月提出土门、豆满并非“一江之名,而为两江”的主张,认为中国延边地区的海兰江为土门江。这一主张,不仅原来的非法流民未被刷还,反而有更多的朝鲜越境民迁移至此。这一举动成为后来“间岛”问题的发端。 1885年6月,朝鲜咨清政府,再次主张土门、豆满两江之说,指称海兰江南本来是中国的延边地区为朝鲜领土,并要求双方勘界。1885年9月30日至11月29日,中朝两国派使共同勘界。但双方意见发生严重分歧:其一、关于江名,中方认为土门、豆满、图们为一江名称之谐音;朝方主张土门、豆满(图们)为两江。其二、关于正源,中方主张红丹水为图们江正源,以此水划界;朝方主张红土山水为图们江正源,以此水划界。

浅谈大国谋略

浅谈大国谋略 我想很多人都对大国间的战略,关系的演变,还有国际关系变化,及未来的趋势都很感兴趣,尤其是男孩子。当然我也不例外了,因此由于我的热爱,《中国近现代史缟要》这门课及老师的启发,在过去的这多节课中,经过老师真实生动的讲解,对好多重大历史事件中一些细节的解密,让我对那些事件的发生,变化及后果有了更真实更科学的认识与了解,还有老师同大家的探讨,及个人看了一些课外书籍后,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尤其,大国间的谋略给了我极大的感触,因此在此浅谈一下我个人的想法。 首先,我先谈一下我看过的一些书籍的内容:大体是从一战时期讲起,谈了一战之前的国际关系,然后着重讲了几个大国间的斗争,尤其分析了德国的策略,及德国开国元勋——“铁血宰相”俾斯麦,让我深感佩服。然后讲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各国采取的战略,及各国的发展,紧接着分析了二战之前的国际关系,及希特勒的上台,及希特勒采取的战略,还有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讲了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三巨头,其中丘吉尔的一句堪称经典的名言给我留下了深刻影响“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反映了这些伟人清晰冷静智慧的头脑。然后讲二战后的新的国际格局,“北约”与“华约”进行的冷战,及我国解放战争后的努力,还有我们的抗美援朝战争,同时书中也对每个时期的国际关系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对大家疑惑和误解的事情进行了解密分析,尤其对朝鲜战争,对斯大林个人,书中根据大量史事,从多方面给我们客观真实公正的进行了讲解,改正了我们的固有的,片面的看法,还原了真实。内容还包括我们新中国的外交,其中也对中俄美大国的几位领导人进行了分析,及他们的性格,功过等,分析了国家间微妙神秘的关系等等。个人觉得那些书中大概就从这些方面来讲了近现代的一些重大事件,及这些事件中大国间的相互博弈,最重要还有从而体现出的大国谋略。 而在此时对我来说,《中国近现代史缟要》的这门课也即将结束,我个人也确实觉得自己很有感触,还有通过那些书籍,尤其让我觉得大国间的谋略,跟好多因素都有关,比如有一个能时刻洞察世事,能巧妙利用各国间的微妙关系,来处理本国面临的各种复杂矛盾的领导与决策者是相当重要的,当然还跟这个国家的民族有着很大关系等等,但在此就让我谈谈令我个人感受最深刻的领导者的“大国谋略”。

中朝关系溯源

中朝关系溯源 作者:沈志华 | 发表时间:2014.07.07 刊发于总2067期《中国经营报》[先锋话题]版 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跟朝鲜两国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 在绝大多数中国人印象中,1949年以来的中朝关系与中苏关系有很大区别:中苏关系泾渭分明,前十年,苏联老大哥一切都好,报纸上连篇累牍的歌颂报道,后面的一二十年,中苏交恶,苏联一切都坏;而中朝关系60年来都是“鲜血凝结成的友谊”,除了友谊,从来看不见有别的说法。 现在,我们国家的对朝政策陷入尴尬,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在研究和应对周边复杂的国际关系时,只能有一种声音,说好就一切都好,一旦发生意外,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过去大约十年,我都在搜集中国、苏联、朝鲜还有东欧各国的有关档案,做现代中朝关系的研究,正着手写一本书,主要关注1919~1976年之间的这段往事。 共产国际扶植早期朝共 现代中朝关系要追根溯源,必须搞清楚,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到二次大战之前,朝鲜共产党及其与中共关系的来龙去脉。现在人们一般都知道朝鲜劳动党,不知道有朝鲜共产党,金日成的传记中也不提朝共,因为当年朝共解散的时候,他还没入党。 1910年8月22日,日本通过强签《日韩合并条约》,兼并朝鲜,此后大量朝鲜人向日本、俄国、中国等周边国家移民。到日本的朝鲜移民比较老实,多是打工挣钱去了,很少参与政治运动。最活跃的是到俄国(后来是苏联)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这帮移民,到中国的移民也活跃起来了。1917年俄国闹十月革命,革命浪潮把这些朝鲜移民席卷进来了,纷纷各自成立共产党组织。 1919年3月,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是“三一运动”,30多名朝鲜独立运动人士在汉城公开发表“独立宣言”,遭到日本驻朝鲜总督府强力镇压,但此举激发声势更浩大的朝鲜独立浪潮;第二件是列宁在莫斯科成立共产国际。本来列宁要在欧洲各国发动革命,但德国基尔水兵起义、匈牙利革命、进攻波兰等一系列革命暴动最后全失败了,列宁眼光不得不转向东方的落后国家,认为那里才是世界革命成功的希望所在。在此战略方针下,共产国际成立,以大力扶持东方各国的革命运动,包括倡导建立中共和朝共,而一开始对朝共更为重视,因为朝共第一拨人马就在苏联境内活动。 早期朝共有一个毛病,喜欢拉山头、分派别,到1920年前后,成立了不下20个朝鲜人的共产主义组织,几乎遍地都是。后来渐渐形成两股势力:在中国黑龙江以北的苏联境内,以贝加尔湖为界,一西一东,东边以赤塔为基地的是朝共“赤塔派”,得到俄共(布)远东局的支持;西边是以伊尔库茨克为基地,得到俄共(布)西伯利亚局的支持。在中国上海还有一拨朝共人士,称为“上海派”,因为共产国际远东局就设在上海。后来,上海派与赤塔派联合,成为“上海-赤塔派”。但按共产国际的章程要求,各国共产党要加入,必须先成立一个统一的具有代表性的党,不能大家都抢。问题是,共产国际内部也分派别,对那些在本地区成立起来的朝共组织,知根知底,关系密切,自然更为信任。 在远东地区的朝共党员,大多数没有加入苏联国籍,他们也搞革命,也信仰马列主义,但内心里更倾向于以争取朝鲜独立自由为主要奋斗目标,这就是后来势力很大的“赤塔派”,他们跟朝共“上海派”联系较为紧密。“上海派”早期最有名的领导人是李东辉,他见过列宁和托洛茨基,不但最早发起组织社会党,还组织创建了共产党,后者是第一个得到共产国际承认的朝共组织。最奇特的是,他跟著名的朝鲜民族主义活动家李承晚关系不错,1919年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上海成立,李承晚是总统,李东辉是总理。这种做法很像当年中国的国共合作,列宁对此特别欣赏,共产国际远东局也很支持。

浙江省六校联盟高三文综第一次联考试题

2012年浙江省六校联考文综学科综合能力测试卷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 (共140分) 选择题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地面气温上升至0 ℃以上时,在高空中则会 出现0 ℃层,此时0 ℃层所对应的海拔高度就是气象学上说的0 ℃层高度。读近50年来我 国青藏高原和西北干旱区的0℃层的变化图,完成1~3题。 1. 图示0℃层高度变化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 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相同时间0℃层高度不同的直接原因是 A .地面辐射不同 B .太阳辐射不同 C .大气辐射不同 D .大气逆辐射不同 3. 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的a 线表示的是青藏高原区 B .近20年来0℃层高度的变化幅度变大 C .近50年来天山的雪线的高度变低 D .近50年来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气温比较稳定 叠加分析就是将同一地区的两层或多层地图要素重叠在一起进行图层和属性运算,产生新的图层和属性的过程。图2中甲、乙分别为同一地区两种要素分布图。判断4~5题。 甲 乙 图2 海拔/米 年份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4200 4400 4600 4800 5000 5200 5400 a 地区 b 地区 距平值 1960—2010年青藏高原和西北干旱区某季节0℃层高度年季变化图 图1

4.若将甲、乙两图层进行叠加,得到的新图层是 5.若甲、乙分别为城市交通网和地租等值线图层,叠加后生成新图层的图形信息是 A .城市道路网类型 B .交通线与地租等值线分布 C .城市功能分区结构 D .城市商业网点分布 图4是我国内陆某区域分布图,判断6~7题. 6. 现发现该湖泊的面积在逐年萎缩。对其原因推测中,最不可能.... 成立的是 A .人口增长迅速,流域内取水量大增 B .气候异常,蒸发量增大 C .湖泊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增加 D .该区域过度开垦,增加粮食产量 7.影响图中a 、b 、c 、d 四个聚落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气候 B .地形 C .水源 D .政策 读图5,回答8~9题。 8. 一艘油轮在图中②处发生石油泄漏事故,泄漏的石油随洋流扩散的方向为 A.向东扩散 B.向南扩散 C.向北扩散 D.既向东又向南扩散 9. 关于图5所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③地终年积雪 B.④地“晚穿长袍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 图4 A . B . C . D . 图3 0 0 0 -1000 -3000 -1000 -1000 1000 3000 等高线 -1000 等深线 30o 10o 0o o ① ② ③ ④ ⑤ 图5

明代后期中朝关系的重要史实见证

明代后期中朝关系的重要史实见证 2011-11-21 14:33:37 ——李朝档案《朝鲜迎接天使都监都厅仪轨》管窥 万明 摘要:朝鲜李朝在中国保存下来的档案文书弥足珍贵。李朝《朝鲜迎接天使都监都厅仪轨》,是朝鲜为了迎接和接待明朝使臣,特设临时性专门机构都监都厅所遗的档案文书。这份朝鲜光海君朝两度接待明朝使臣的簿册档案,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起自明万历三十六年至万历三十七年(1608—1609年,朝鲜宣祖四十一年至光海君元年),下部分自明万历四十八年至天启元年(1620—1621年,光海君十二年至十三年),为我们提供了中朝关系史实的第一手资料,大部分内容为《明实录》、《李朝实录》所未载,记录了当时中朝外交的历史真相,反映了明朝与后金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中朝关系的变化。 关键词:档案/光海君/中朝关系/明金关系 作者简介:万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明朝档案保存至今的不多,关于中外邦交礼仪的更不多见;而同时期,朝鲜

方面的档案在中国保存下来则更加珍贵。李朝《朝鲜迎接天使都监都厅仪轨》(以下简称《仪轨》)(注:《朝鲜迎接天使都监都厅仪轨》,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不分卷,手写行书,每半页14行,每行字不等,收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辽宁档案馆编《中国明朝档案总汇》第77册,第261—654页,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影印本。),是朝鲜迎接和接待明朝使臣所设临时性机构都监都厅所遗的档案文书。这份簿册档案,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起自明万历三十六年(朝鲜宣祖四十一年,1608年)至万历三十七年(朝鲜光海君元年,1609年),下部分自明万历四十八年(朝鲜光海君十二年,1620年)至明天启元年(朝鲜光海君十三年,1621年),记录了朝鲜光海君朝两度接待明朝使臣的全部过程。《仪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为我们提供了中朝关系史实的第一手资料,大部分内容为《明实录》、《李朝实录》所未载,记录的是历史在进行过程中的状况,是明代后期中朝关系的重要见证,弥足珍贵。 一 《朝鲜迎接天使都监都厅仪轨》是一份朝鲜迎接明使都监都厅的文书,那么,“都监都厅”是个什么机构,这是我们首先应该了解的问题。查阅朝鲜史籍,《东国文献备考·职官考·权设职》记载:“高丽文宗始设会议都监,以谙练事务者充之,员额无定。”高丽文宗在位是1047—1082年,当中国北宋年间。这是所见设置都监最早的记载。在其书“补记”中,又见记有“辛昌元年,大司宪赵浚上疏曰:‘凡都监,有则监,事已则罢,例也’”。可见都监的临时性机构设置的性质。辛昌是高丽国王辛昌即位所用年号,即1389年。当时仍在沿用旧例。由此我们可以得知,都监这一官方机构,自高丽王朝时开始设置,一直延续到李朝,是一种临时设置机构。按照朝鲜官制,都监之下设厅,厅下有所,因事而设,事完裁撤,人员不固定。

浅谈中韩关系

浅谈中韩关系 摘要:中韩建交24年来,两国关系始终保持平稳快速发展。但由于韩国强势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使得东北亚区域的安全形势更为复杂、难于解决,而中韩关系也跌到历史冰点。本文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分析了中韩之间的关系变迁,阐述了我国与韩国之间的关系现状。面对复杂的安全形势,我们要清醒认识两国发展态势,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关键词:中韩关系;萨德系统;历史文化;解决途径 一、引言 二十一世纪的头十六年,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亚洲已然崛起为全球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而中韩作为两个地区大国,自于1992年8月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两国关系迅速发展。中韩不断开展高层往来,增进互信共识,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 在政治方面,中韩两国近年来越来越感觉到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彼此为解决地区问题开展密切合作。中韩曾合作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中韩同是东盟地区论坛的对话伙伴,参与“10+3”会谈,共同致力于地区和平与经济发展。在经贸合作方面,目前,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投资对象国,韩国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据统计,中韩双边贸易额由1992年的50.3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3000亿美元,增长了近60倍。在文化交流方面,以韩国电视连续剧、流行音乐、游戏、服饰为代表的“韩流”在中国掀起了韩国大众文化的热潮。据分析,“韩流”对韩国经济产生的效益达45亿美元,其中在中国产生的效益就达33亿美元。同时,在韩国也掀起了被称为“汉风”的中国热。2004年底世界上第一个中国孔子学院和亚洲第一个中国文化中心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 然而近期以来,由于美国、韩国强势宣布联合部署萨德系统,使得韩国开始引火烧身,中韩关系也出现了动荡,如今这股风波还在一路蔓延。接下来将分别从中韩历史关系和现状来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我国应采取什么样的应对策略来维护国家安全。 二、中韩历史关系发展 中国与朝鲜半岛交往的历史几乎贯穿于整个中国历史。中韩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交往。山东半岛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是中国通过海上与之交往最早最多的地区之一。在中韩交往的历史上,几乎每一次重大事件都与山东半岛有关联,历代山东人为中韩文化交流和中韩 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志愿军为何要撤出朝鲜朝鲜战争之后我们为什么不跟美国人一样在朝鲜驻军

志愿军为何要撤出朝鲜?朝鲜战争之后我们为什么不跟美 国人一样在朝鲜驻军? 1、朝战期间志愿军与金日成的关系就很紧张 抗美援朝期间,虽然中朝双方面对共同的敌人,利益总体上是一致的,但这并不就意味着双方没有矛盾。相反,为了争夺对战争的主导权,双方不断产生摩擦,造成了志愿军和金日成方面的关系常常很紧张。双方比较突出的矛盾有:(1)军队归谁指挥的问题。据柴成文介绍,在金日成看来,中国出动军队只是在敌情紧迫的情况下帮助朝鲜抵挡一下,因此中朝军队的指挥权自然要由朝鲜领导人掌握。而且由于存在一个国家主权问题,要朝方将自己军队的指挥权拱手让给中方,他们在感情上的确难以接受。而在毛泽东和彭德怀看来,要想打赢这场仗,无论从军事实力还是作战经验上讲,中方显然具有绝对优势,朝方的军事指挥才能则很成问题:朝方“军事指挥异常幼稚,19日下令死守平壤,结果3万人未退出多少”;朝方“虽同意在人民军中开展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但不同意建立政治委员制度”;“朝鲜党征兵问题异常严重,16-45岁男子全部征调入伍。入伍工人家属无人过问,一般群众没饭吃。一切无长期打算,孤注一掷的冒险主义从任何方面都可以看到”。同时,斯大林也明确表示过,

志愿军“当然由中国的指挥员统率”。因此在彭德怀看来,为了“对中朝人民,对几十万士兵负责”,根本不存在将中国军队交给朝鲜指挥的问题。双方就此发生争执,而由于斯大林支持中国,这就迫使金日成做出了妥协,将中朝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中方。 (2)越过三八线后是否南进的问题。当志愿军胜利地突破三八线并攻占了汉城后,彭德怀考虑志愿军在战场上已成强弩之末,并且认为联合国军是有计划撤退的,中朝联军除占领了一些地盘外,没有对敌人有生力量造成什么创伤,因此要求停止进攻,全军休整。这让朝鲜非常不满,金日成认为即便“不能消灭敌人,扩大领土也是很重要的”,要求志愿军乘胜追击。苏联大使扎哈罗夫也支持金日成说:“世界上哪有打胜仗的军队不追击敌人、不发展胜利成果的呢?这将给敌人以喘息机会,犯下丧失战机的错误。”斯大林得知中朝的争论后,来电支持“中国志愿军的领导是正确的”,还批评苏联大使不懂军事,不准他再干扰彭德怀的指挥。金日成再次被迫妥协,认为朝鲜人的观点是带有冒险性的,中方的建议是正确的。然而,据苏联驻朝鲜大使后来报告说:“所有这一切都严重地损害了中国人在朝鲜领导人心目中的威信。” (3)停战谈判签字的时机问题。第五次战役后,中方已经感到吃力,决定“边谈边打,争取谈判解决问题”,但“朝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朝关系及展望

中朝关系及展望 中国和包括今天南北两个朝鲜在内的整个朝鲜的关系,源远流长。远的不说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更和朝鲜密切相关。让我们中国人痛彻心脾的中日甲午战争,就是从日本侵夺朝鲜开始的。结果,应朝鲜政府之请出兵朝鲜的清朝军队,在平壤不明不白地让借机侵入朝鲜的日军占了上风,之后清军的北洋水师又在海战中全军覆没。软弱的中国清朝政府不仅损兵折将,还要赔日本银子,还被迫割让了台湾。 此后的朝鲜和中国,先后都投入了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斗争了几十年,终于打到日本投降了,朝鲜半岛却分成了两半。是谁分的?不是朝鲜人,也不是韩国人,是一个美国人。他随随便便这么一划,就出来了这条三八线。虽然当时仅仅是作为苏美军队的临时受降分界线,但后来却在复杂的国际政治博弈的格局中变成了朝鲜半岛南北分治的政治分界线。而这个格局,显然是三八线两边的朝鲜人都很难以接受的。虽然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1948年先后成立,使得朝鲜半岛出现了两个政权,但是南北双方都想完成半岛上同一民族的统一大业--甚至不惜诉武力,摩擦不断,最终酿成了内战。虽然南北双方矛盾尖锐对立,但在完成民族统一的意愿上是具有同一性的:都不甘于充当强权政治棋盘上的棋子,都要对强者决定弱者命运的国际强权政治实行反抗和挑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北朝鲜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多的几个国家之一。不到一年之后,就爆发了朝鲜战争。这场原本属于朝鲜民族内战的战争因美国军队率先介入而转化成为一场有20个国家和地区军队卷入的国际局部战争,而且因美国军队兵临鸭绿江边危及了新中国的安全,迫使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援朝,成为这场国际局部战争中冲突的一方。 抗美援朝中我们耳熟能详的是"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金日成也是我这个年龄的中国人最早知道的外国领导人之一。我听说在我们棉布供应紧缺的时候,朝鲜的维尼纶帮助了我们。那时候,朝鲜是我们的"哥们儿",而韩国是敌视我们的。 可是,逐渐的,我开始感觉到这个"鲜血凝成的"友谊并不那么单纯,而是疙里疙瘩的。好像我们中国老是有些人对朝鲜不高兴--先是不高兴他们不赞成我们的文化大革命,之后不高兴他们不赞成我们的改革开放,现在更不高兴他们一个劲地在那里试验核武器,搞得东北亚的人和全世界的人都不得安生。有些中国学术界的人甚至把中国派志愿军出兵朝鲜抗美援朝,都说成是中国"上了金日成的当",对朝鲜的"主体思想""先军战略"等等一概嗤之以鼻。 与此同时,中国在1992年和韩国达成了建交协议。韩国不再是我们的敌国了。两国关系17年来不断升温,按照官方的说法,已经从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相形之下,虽然中国和朝鲜也保持着高层往来,也有文化交流,特别是《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还有效力,至少继续有效到2021年,但是与中韩关系相比,中朝关系明显冷清很多。两国贸易以边境贸易为主,只有中韩贸易量的零头。对于朝鲜核试验的问题,中国官方谴责的调门也愈来愈严厉。总之,从我个人的感觉,中国和朝鲜虽然建交以来有着非同寻常的历史关系--历史让我们血流在了一起,《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也让我们两国成为盟友,但是中国官方和媒体造成的舆论,尤其是中国竟然认可了联合国对朝鲜的制裁,已经让这鲜血凝成的友谊大大降温。 反观中国与韩国建交以来,关系已经上升到"战略合作伙伴",虽然中国奉行和平外交,也确实主张与朝鲜半岛任何一方的交往都不损害另一方的利益,但是这些年来对南北朝鲜的实质性交往,一冷一热,对比实在鲜明。 朝鲜自从进行了核试验,就成了大逆不道的"挑战者",被说成是挑战了半岛、东北亚乃至世界的和平和安全。 中国一贯主张朝鲜半岛无核化,金日成在世时,也曾与韩方达成过实现半岛无核化的共识。但是,朝鲜从无核到有核,只是表象,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追根溯源。事实已经证明,谴责

清华大学员工揭内幕

清华大学员工揭内幕 刚毕业就进入清华大学某学院工作!结果很让我失望。 作者:一叶江山千叶红的猫扑秀 原文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28535282.html,/club/read_2789129.html 我是八五年生人。今年七月从清华大学毕业,没想到在毕业之期竟争取到了留校工作的机会。当时是多么的满怀激情,说实话,我不怎么想离开这个培养、教育、给予我现象神经和知识积淀的圣地。恐怕有相当刚毕业的高校生都是能体会到我当时被留用的那种心情。 我这样的人,就是活的很天真,不愿面对现实,总觉的外面的人和世界是那么异常的伪假,是那么的狰狞而无法现象,放佛在学校里,那一切便须臾间的被屏蔽于尘间弄坊,坚挺着最后信念的大学其无法以任何变种攻破这纯真的最 周密防线。于是在我的思想维度里,我总认为大学之纯之于社会之恶,就像杀毒软件之于病毒一样可靠。

可万万没想到,当我开始接触到我的本职工作的时候,她竟使我开始渐渐苏醒,开始认识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母校和当下中国教育状况。唯利是图、内幕交易,知识界与商政勾结等等等等。 我现在为了自保,只能揭露学院最近扣押的两封递交校方的投诉性质文字。 大家和我抱有同样留校幻想的同学请慎重我们的幼稚 想法! 回应“老总学员状告清华培训班忽悠人” (12月4日C19名生维权) 《南方周末》 ①象牙大纛下的魑魅魍魉们 一、让我们都搭上清华这趟高尚的车。2007 年的面授培训人数就达到5.9 万人次,赢利7个亿。清华的培训费不等,但可以以25000元为分水岭,其下几乎没有什么科目,

而其上名目繁多。其中请专家教授最贵的只不过一小时二万块,但放心这样的几乎不会出现。 二、奇怪的办公地址,奇怪的老师队伍。同样的清华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研究生进修班其上课地址确实千差万别,对外交流中心、职业经理人中心、科技大厦D座、经管楼、建筑馆北楼、软件院旁白色小楼、东三环 CBD……有本部校内,本部校外,继教独立校区,甚至有河北的、上海的、浙江的。而他们的办公地址往往不与清华大学有丝毫关系,几乎统统的在写字楼上,有在清河的、西直门的、西三旗的、甚至朝阳潘家园的,我见到过招我来学习的所谓清华老师,她的办公地点居然在昌平。而他们的老师总的来说素质结构奇特,我跟他们某项目的班主任也交流过,说是有好几千兼职的在做招生这一块。而这些老师学校既没有统一培训,更没有统一管理,有的基本上还不能搞清楚清华大学究竟是什么,不过他们会告诉你在赵兰院有个工行可以取钱交款,他们甚至把那个著名的万人大食堂叫做“观寿(畴)园”,其中有女老师甚至为使得我来学习热呼我为亲爱的,还亲昵的咬伤了同期的另一位学员……我在北大清华都学习过,在北大选的是国学,到清华选的是EMBA,再就是公司治理,但万万没想到在清华的这两样课中居然师资和教授讲的内容几乎

从中国单方面援助看中朝关系走向

从中国单方面援助看中朝关系走向 「摘要」:中国对朝鲜的援助自从抗美援朝开始,至今仍未断绝。其中包括粮食、药品、资金、技术、国际支持等不同的形式。1961年7月11日,《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在北京签订,同年9月10日起生效。《条约》决定双方根据国际主义原则,进一步加强友好合作,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一方受到武装进攻,另一方立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它援助;双方不参加反对对方的同盟、集团、行动或措施;发展经济、文化、科技合作,给予经济、技术援助等。将援助朝鲜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了。虽说是友好“互助”,可是从一开始似乎就是中国的单方面援助,而朝鲜则是一味的接受。近几年中朝之间关系不断波动,国内要求取消对朝援助的呼声也很高。中朝两国间的关系将如何发展,本在此浅做探讨。 「关键词」:中国朝鲜单方面援助国际关系 朝鲜半岛地处东北亚中心,对我国而言有着重要战略地位。朝鲜作为朝鲜半岛的国家之一,与中国山水相连,有着 1300 多公里的陆地边界线,是中国安全和对外战略的要冲。中国与朝鲜一衣带水,两国均有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同时拥有相似的文化背景,皆属于东方文明。朴实、勤奋、自强、自立与和谐相处是东方民族的共同特点。在中朝两国交往的千年历史中,无论是从文化方面还是经济方面中国对朝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近代开始,中国共产党与朝鲜共产党关系就密切了起来,并对朝鲜伸出了援手。中国共产党员在建党前夕就接触过朝鲜革命者,毛泽东与何叔衡在湖南长沙与朝鲜革命者共建“中韩互助社”。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1921年到1945年对朝鲜独立运动更是做出了巨大的援助。1926年朝鲜共产党代表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全会讨论中国革命时 说:“朝鲜革命运动得到了中国革命运动最广泛、最积极的支持”。②在1953年的侵朝战争中,中国更是倾力而出,抗美援朝;在成功的将美帝国主义驱逐出朝鲜境内后,中国又在国内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援助朝鲜战后重建。一直到今天的朝核问题,中国依然坚定不移的站在朝鲜这一边,坚持相信“朝鲜半岛无核化”,③中国对朝鲜的援助情况已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但是中朝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因为中国 ① [日] 金正明:《朝鲜独立运动》(二)东京原书房1957年版,第289页。 ② 《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1919—192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45-247页。 ③ 姜龙范:《朝鲜半岛核问题———朝核问题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 东疆学刊,NO.3 Jul .2007。

大学生演讲稿题目

大家好,我是来自xx大学的学生,我有很多的爱好,其中的一个爱好就是历史,下面我演讲的题目就是“我的历史观”。 我觉得历史是最严肃的,也是最应该严肃的,但同时历史又是最经常被忽悠的。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我们在写文章,在做事情,在论证问题时,总会常常引经据典——类似的情况,曾经在什么时候有谁谁谁是怎么做的。来为我们的我们行为提供参考。比如:我们讲到谦让时,我们会想到孔融让梨,讲到陈信时,会想到曾子杀猪,讲到道德修养时,会想到大儒学家朱熹,可是稍微对比一下,就会发现为什么史书上描写的这些人或事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相差这么远,就像是电视台新闻联播一样,我们总会有疑问,为什么电视里面的群众的生活,总是比现实中的我们要好,为什么日常生活中就找不到像朱熹这样的大贤?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常常会归结于当今社会的种种缺陷,却很少有人会去想我们对历史的了解是否有误。其实我们从小便开始接受历史教育,但是我们的悲哀在于我们学到的历史太过于偏颇和有失真实。很多真正的东西都被认为的过滤掉了,导致我们以史为鉴的时候,不但不能知兴衰,反而会离正确的道路越来越远。因此我们所学的历史大多都是被忽悠的历史。 而更加遗憾的是,这种忽悠从我们伟大的先贤孔子时期起就开始了。 想到孔子,我们就会想到他的要恢复周礼,实行仁政,以德治国这些很高尚的主张,但是如果我说,孔子曾经为了谋取一官半职,弃气节于不顾,向鲁国的那些欺君犯上的乱臣贼子卑躬屈膝;而且为了维护自己的声望,罗织罪名杀死了当时的一个名声比他更大的学者少正卯,他曾说出“唯小人于女子难养也”这样的话,但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竟与卫灵公那个名声败坏的夫人男子一同乘车出去兜风,招摇过市。这些历史情结都是被我们所忽略或有意回避的。再说宋代的大儒学家朱熹,我们对他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都很熟悉,但是也正是这样一个非常强调道德操守的人,却和多名女子私通,甚至包括自己的儿媳妇。在知道了这些真实的历史之后,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圣贤只存在于古代,而当世却找不到这样完美的人,原因可能不仅仅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或许他们本来就没有我们所了解的那般完美。 再说到近代,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对近代中国历史的描述中,凡是描述晚清政府或国民党的都是软弱无能,卑躬屈膝,凡是说到革命党人和共产党人是都是愈挫愈勇,不屈不挠,这样的例子很多,但我们可以思考一下,是不是有人天生就没骨气,甘愿背负卖国的罪名呢?同样都是中国人,人格差距就真的这么大吗?就像是我们都只宣扬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棋手,却从不提他经常出入风月场所的生活作风,我们只宣扬蒋介石是反动派,却从不提及他建设民国,领导抗日战争的呕心历血的一面。 再比如抗美援朝,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都认定打败联合会国军是志愿军英勇战斗的结果,我们都相信只要意志足够坚定,就可以让小米加步枪战胜飞机坦克,却很少提及当时的苏联给志愿军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军事物资,志愿军手中的武器并不仅仅只是步枪,双方的武器差距远没有我们之前宣传的那么大。而在金日成时期,朝鲜曾一度对他的国民宣称抗美援朝的胜利是他们的伟大领袖英明指挥,朝鲜人民军英勇杀敌的结果,所谓的中国志愿军根本不存在,而后来中朝关系改善后,金正日又几次公开的参观中国志愿军的纪念馆。可见,历史从来都不曾真实过。 因此,在所有的做研究的学者中,我觉得最可怜的人是研究历史的人,他们明明知道好多事,却不能诉说。最可怜的人是研究历史的人,若档案馆里那一份 份早已发黄的档案能够公诸于世,历史便不再需要去研究,只是因为一些人的遮遮掩掩,便消耗了这些历史学家的一生。但是最伟大的人也是研究历史的人,正是靠了他们不懈的努力,我们才有了机会了解到更加真实的历史,更了解我们真是的过去,只有明白我们的过去是怎样子的,才能更好的理解我们的现在,及规划我们的将来。篇二:优秀大学生演讲稿:

解密中朝关系

解密六十年来中朝关系 导语 中朝关系在官方的宣传中向来被称为是“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无论对朝鲜是喜是厌还是恨,在国人的眼中,中朝一直被看做牢不可破的盟友关系。 中朝之间的“友谊”真的像我们认为的这般亲密无间么?恐怕事实并非如此。 一、朝战结束后,中朝之间并未始终处于蜜月期 1、为了弥合战争期间的中朝矛盾,50年代中期中国给了朝鲜大量援助帮其重建 其实,早在朝鲜战争期间,中朝领导人在军事指挥权、越过三八线后是否南进、停战谈判签字的时机等重大问题上出现了一系列的分歧和冲突,因此,朝战期间及战争结束时,中朝关系并不好。比如1955年苏联副外长库尔久科夫在关于朝鲜和中朝关系的报告中称:“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坐落在离平壤几十公里的地方,朝鲜领导同志极少去那里,仅仅进行过几次会晤。……在平壤战争展览馆的12个战功展览厅中,只给了中国志愿军战士一个,而其余的展览厅中,只宣传朝鲜人民军的作战,根本没有关于志愿军的内容。……中国同志对朝鲜人的行为很不满(尽管没有公开表达过):中国政府在1952年召回驻朝鲜大使后,一直到1955年1月份没有再派新大使。在朝鲜驻北京大使馆举行的招待会上,十分显眼的是,周恩来同志几乎没有同朝鲜代表交谈过。”也就是说,朝鲜对志愿军并不像国人想象的那般信任和感激。 为了重新赢得朝鲜领导人的支持和信任,战争一结束,中国便开始大规模援助朝鲜进行战后重建。中国的援助力度非常大:(1)、1953年金日成访华期间与中国签订了《中朝经济及文化合作协定》,中方明确表示“将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时起,截止1953年12月31日这一时期中国政府援助朝鲜的一切物资和用费,均无偿地赠送给朝鲜政府。同时为了更进一步援助朝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于1954至1957年4年内,再拨人民币8万亿元(旧币,折合人民币新币8亿元),无偿地赠送给朝鲜,作为恢复国民经济之费用”。同时规定,在1954-1956三年内,中国自费收养22735名朝鲜难民儿童,并赡养负责教育这些儿童的7186名朝鲜公民及其家庭成员。(2)、除资金援助外,中国还向朝鲜提供工业设备(织布机、蒸汽机车、车皮)和煤炭和生活消费品等。仅1954年中国便向朝鲜出口了13万吨粮食(1953年为20万吨)、4000万米棉布(几乎等于朝鲜1955年的总产量)、60万双

浅析朝核问题和国家安全

浅析朝核问题和国家安全 摘要:朝核问题不仅是近二十年来东亚地区的热点问题,也是国际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朝核问题直接影响到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宁,中国作为朝鲜的邻国,又有着特殊的历史联系,同时又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与朝核问题利益攸关,国家安全在朝核问题中首当其冲的收到威胁影响。中国应坚决反对朝鲜发展核武器,但面对中朝之间独特微妙的关系,中国还应同时继续保持中朝传统友谊,采取灵活的对朝政策,进一步加强对朝政治决策的影响力,以维护国家安全。 关键词:朝核问题国家安全中朝关系中美关系 一、朝核问题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一)中朝唇齿相依,有共同的安全利益 中国与朝鲜山水相连,拥有1300多公里共同边境,与中国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成属于同一类型,自古以来双方就保持着密切而稳定的联系,且有一种唇齿相依的战略关系。近代以来,朝鲜半岛多次成为列强入侵或觊觎中国的战略通道,其局势对于我国东北以及首都北京乃至整个北部沿海地区的防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美国颠覆并占领朝鲜,将使中国丧失400千米的安全防线,美日联盟军事也会推进鸭绿江。届时,中国东北地区将面临空前的安全威胁,需要加强东北地区的军事力量以防美日的攻击,军事压力随之加

重,不利于为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因此,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维护朝鲜半岛的稳定,对中国的安全与稳定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朝核问题不仅仅是表面上的针对美日那样简单 朝鲜的导弹和核武器能威胁讹诈美日,也能威胁讹诈中国;能打到美日,更能打到北京,在这点上其决定作用的是地理空间,只要朝鲜有核武器,就是对北京、对中国的威胁,是实质性的威胁,如同将国家安全暴露于核弹之下,所以中国就必须要防范。并且当中国发展进入瓶颈期的关键时期被迫在对朝鲜的防御上将付出巨大的成本。 二)朝核问题可能会引发核竞赛,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对中国来而言,朝鲜半岛无核化对中国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从近期来看,朝鲜为了远离美韩控制区域,确保实验秘密性,其核试验的选址北移,越来越靠近中朝边境,朝核试验有可能引发的核污染和“难民潮”可能会严重影响中国东北三省和平与发展的现状。同时,朝核试验将引发周边国家研制核武器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日本和韩国很可能会跟进,危及东北亚地区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严重破坏中国的良好周边环境。日本本来就一直宣称要成为一个“正常国家”,并已经为此作了很多的努力。目前以日本的技术、资金和核材料等而言,制造出核武器是轻而易举的事

浅谈中国与朝鲜在历史疆域问题上的分歧

浅谈中国与朝鲜在历史疆域问题上的分歧 图:长白山天池 朝鲜、韩国史学界的主流观点是将整个“朝鲜通史”划分为以下几个历史阶段: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青铜时代——古朝鲜(新金属时期、卫满朝鲜、汉的郡县)——诸联盟王国(高句丽、辰国与三韩)——三国时期(高句丽、百济、新罗)——南北国时期(新罗、渤海)——高丽——朝鲜——韩国。还有一种非学术意味更多一些的观点,则是以传说中的“檀君朝鲜”,来标记青铜时代和古朝鲜时期。 对于这个历史延续关系的表述,中国学者的观点与朝、韩学者有着很大的不同。 首先,朝鲜半岛的青铜时代比中原大约晚了2000年。正是青铜时代的中原居民将青铜文化带入了朝鲜半岛,从而才开创了那里的文明史。公元前11世纪,箕子(名胥余,殷商王族)在朝鲜

半岛北部建立了“箕子朝鲜”,其政体是西周王朝的一个侯国。箕子朝鲜、卫满朝鲜以及汉朝设置的诸郡县之间,有着确凿 无疑的历史传承关系。箕子朝鲜的存在与否,关系到朝鲜半岛文明史的起源和民族国家的源流等关键问题。如果我们把箕子朝鲜、卫满朝鲜、汉四郡时期称为“古朝鲜”时期,那么这个“古朝鲜”与现在的朝鲜、韩国古代民族国家显然并无直接的渊源关系。而这恰恰正是朝鲜、韩国一些人极力否认“箕子朝鲜”历史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高句丽、渤海诸民族源出我国东北地区。在某些历史时期,它们的活动范围或者政治统治范围曾经扩展到朝鲜半岛的中部。但高句丽和渤海国仍属于 古代中国地方民族政权,沿袭的是汉四郡的统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句丽史和渤海史研究被人为地蒙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其核心就是归属问题。 高句丽古国是公元前1世纪勃兴于浑江、鸭绿江中上游一带的古代中国地方民族政权。最初,其无论从政治、种族以及地望上都与朝鲜半岛南部的居民没有直接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高句丽日益强大,向西扩张到辽河流域,向南则进入了朝鲜半岛。它首先攻击乐浪郡,迫使其内徙,然后才开始与半岛南部的土著城邦小国发生直接联系。迫于中原王朝的压力,高句丽于公元427年将都城迁移至平壤城(今朝鲜平壤),但这并不说明它摇身一变就成了一个朝鲜古代国家。除地望相接外,高句丽与百济、新罗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部分)参考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部分)参考书 1、【美】莫里斯·迈斯纳著:《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杜蒲、李玉玲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2月 2、【美】唐德刚著:《新中国三十年》,台湾远流出版公司,2005年 3、成汉昌著:《中国土地制度与土地改革——20世纪前半期》,中国档案出版社,1994年 4、华庆昭著:《从雅尔塔到板门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9月 5、田间著:《板门店纪事》,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 6、王奇著:《二战后中苏(中俄)关系的演变与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 7、中国中俄关系史学会编:《战后中苏关系走向(1945-1960)中俄(苏)关系学术论文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3月 8、刘志青著:《恩怨历尽后的反思——中苏关系七十年》,黄河出版社,1998年 9、苏联问题编写组编:《冰封岁月——中苏冲突实录》,福建人民出版社, 10、陶文钊著:《中美关系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共和国走过的路——建国以来重要文献专题选辑(1949-1952)》,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 12、【美】韩丁著:《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北京出版社,1980年 13、叶国文著:《土地政策的政治逻辑——农民、政权与中国现代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 14、【美】贝文·亚历山大著:《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美国人的反思》,郭维敬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15、杨生茂主编:《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人民出版社,1991年 16、【美】查尔斯·库普乾著《美国时代的终结:美国外交政策与21世纪的地缘政治》,潘忠岐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 17、刘永志著:《东北亚研究——中朝关系史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 18、唐少杰著:《一叶知秋——清华大学1968年“百日大武斗”》,中文大学出版社,2003年 19、杨鼎川著:《1967:狂乱的文学年代》,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 20、【美】托马斯·伯恩斯坦著,李枫等译:《上山下乡:一个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知青运动》,警官教育出版社,1992年 21、【法】潘鸣啸著,欧阳因译:《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

元末明初中朝关系的变化与封贡关系的重构

元末明初中朝关系的变化与封贡关系的重构有元一代,不断对外拓疆置土,疆域空前辽阔,“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蒙古七征高丽、强索贡物、设达鲁花赤,肆意干涉高丽内政;高丽为求自保,与元结成“甥舅之好”。 元丽联姻的背后,是不容改变的附属国关系。高丽对元朝贡,联元征日,进献贡女,接受元朝军事、政治控制。 元丽封贡成为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的特殊封贡关系。元亡明兴,朱元璋从异族手中夺取政权,复兴汉唐礼制,重建天朝礼治体系。 然明初尚未完全统一全国,北元残余势力伺机反攻,朱元璋一方面致力恢复社会生产,重建社会秩序,另一方面着手消除北元反叛势力,因此对外政策日趋保守,亦改变元朝对外扩张之政策。明朝重建对外关系与华夷秩序,建国伊始宣布十五国为不征之国,高丽便是其中之一。 明与高丽建立封贡关系,一方面籍于高丽的归顺,争取各国的向心力,扩大明朝海外影响,另则希冀以此切断北元之臂力。由于北元及纳哈出势力的存在,高丽首鼠两端,实行双面外交。 恭愍王被弑后,辛禑王上台,实行亲元外交;加之铁岭卫问题,明丽关系恶化,致使两国关系跌入最低点。李成桂即位后,为确保政权的合法性,积极实行事大之政策,谋求明朝的册封。 然朱元璋对其采取“听其自为”的态度,只代选国号,并未册封。建文帝即位初,仍延续朱元璋“自为声教”的原则。 靖难之役后,为求得朝鲜战马的供应,建文帝对朝鲜实行怀柔政策,册封朝鲜,颁布诰命,明丽关系好转。明成祖朱棣登基后,为扩大其政治影响,实行睦邻友好

政策,朝鲜亦积极与明交往,明鲜封贡关系得到巩固。 本文将从以下四部分深入探讨元末明初中朝两国封贡关系的重构问题: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元丽封贡关系的形成与发展问题。元代的封贡制度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和强权性特征,其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蒙丽封贡关系的建立是在蒙军的军事征服下确立起来的;其次,两国不平等的封贡关系确立后,蒙古对高丽实行军事征服与内政干涉;再次,随着中朝两国结成“甥舅之,高丽被迫绑在征讨日本的战车上;最后,随着宗属关系的强化,高丽设立“结婚都监”不断向元朝进贡高丽女子。 贡女制度的确立是元朝封贡制度下的产物,亦是元朝强权政治的体现。第二章主要论述高丽恭愍王时期与元、明的双重交往。 元末明初,恭愍王见元朝大势已去,实行疏元亲明政策。明朝新建基于国内尚未完全统一及重建礼制诸多因素,洪武初年明与高丽友好往来。 在北元残元势力及高丽亲元派势力的影响下,恭愍王后期明丽关系恶化,明太祖对高丽观发生改变。第三部分主要探讨辛禑王时期的明丽关系。 辛禑王继位后亲元势力抬头,导致明丽封贡关系的艰难确立,特别是两国因领土问题,明丽关系一度跌入谷底。第四部分阐述明朝与李氏朝鲜封贡关系的确立与发展问题。 首先,朝鲜李太祖的亲明政策使两国关系开始打破坚冰,然而“表笺之祸”使得封贡关系的确立一波三折;建文帝在位期间,中朝封贡关系开始好转;直至永乐帝继位,两国封贡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并日益巩固。最后结语部分,主要总结元明之际,高丽(朝鲜)与北元、明关系变化,明与朝鲜典型的宗藩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