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原理及其应用知识点规律

电解原理及其应用知识点规律
电解原理及其应用知识点规律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规律大全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规律大全 1.原子结构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及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注意:(1)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 (2)“核电荷数”与“电荷数”是不同的,如Cl-的核电荷数为17,电荷数为1. [质量数] 用符号A表示.将某元素原子核内的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整数值,叫做该原子的质量数. 说明(1)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的关系:A=Z + N. (2)符号A Z X的意义:表示元素符号为X,质量数为A,核电荷数(质子数)为Z的一个原子.例如,23 Na中,Na原子的质量数为23、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 11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1)当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时,没有确定的轨道,不能同时准确地测定电子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和运动的速度,也不能描绘出它的运动轨迹.在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时,只能指出它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机会的多少. (2)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几率多少的图像,叫做电子云.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不表示电子数,只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的几率.电子云密度的大小,表明了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几率的多少. (3)在通常状况下,氢原子的电子云呈球形对称。在离核越近的地方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的地方电子云密度越小.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而只有当能量最低的电子层排满后,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电子层中.因此,电子在排布时的次序为:K→L→M…… (3)各电子层容纳电子数规律:①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1、2……).②最外层容纳的电子数≤8个(K层为最外层时≤2个),次外层容纳的电子数≤18个,倒数第三层容纳的电子数≤32个.例如:当M层不是最外

一年级探索规律练习题

一年级探索规律练习题 1、基础复习。 ①我来一笔一画认真写一写:5—0 ②按要求在横线上画△。 与○同样多。○○○○○_______________。 比○多2个。○○______________。 比○少3个。○○○○○_________。 ③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 1○52○13○50○05○4 ④用画“√”的方法统计出本班语文、数学、英语、美术一周各几节课。 2、思维训练。 我来接着画一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绳长5米,黄绳长4米,都剪去同样长的一段,剩下的绳子是()长一些。 亮亮晚上回到家,拉一次开关,灯就亮了;再拉一次开关,灯就灭了。淘气的亮亮一连拉了10次开关,你说这时候灯是亮了呢,还是灭了呢? ()。 贝贝有5枝铅笔,他给欢欢1枝铅笔之后两人就一样多了,欢欢原来有 ()枝铅笔。 今年晶晶4岁,欢欢5岁,欢欢比晶晶大()岁,2年后,欢欢比晶晶大()岁。 3、★★★智力题。 ①一张照片中有5个大人排成一行,每两个大人之间有一个小孩。照片中一共有()个人。 ②房间里有10支点燃的蜡烛,风从窗户吹进来,吹熄了3支蜡烛,后来又吹熄了3支,这时,主人关上窗户,吹熄的蜡烛没有点燃,第二天,房间里还剩几支蜡烛? 设计理念、意图:刚刚入校的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生活从以“玩”为主,向以“学”为主过渡。所以我们认为要布置一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实践型或拓展型的“特色作业”,让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更丰富,

数学学习更具趣味性。同时也体现了《课标》提出的“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要求。 我们在设计基础题部分时旨在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思维训练部分重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自主探索、感受数学文化。智力题部分要达到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状态下,进一步巩固知识,增强学习信心和应用意识的目的。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作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不仅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而且让学生了解到数学不是抽象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新课标人教A版 一、集合 1、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3、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 或 ,整数集合: ,有理数集合: ,实数集合: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 .

2、如果集合 ,但存在元素 ,且 ,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 3、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并规定: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如果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则集合A有 个子集, 个真子集. §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 . 2、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 . 3、全集、补集? §1.2.1、函数的概念

1、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 ,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 ,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 2、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 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注意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 (1)定义法:设 那么 上是增函数; 上是减函数. 步骤: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判断 格式:解:设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汇总 1、如何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问题? (1)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 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 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 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5)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 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先进、 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动、腐朽没落的文化则会把人 们引向歧途。 (7)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 础上发展、创新。 (3)反对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和根本否定传统文 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3、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2)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基本要求: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 外来文化的关系。 (4)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 群众的文化需求,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 (5)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民 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4、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 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建设。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 神文化需求。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只有 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 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 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2、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 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规律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 共存的规律 多种离子能否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归纳起来就是: 一色,二性,三特殊,四反应。 1.一色--溶液颜色 若限定无色溶液,则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不能存在。 2.二性--溶液的酸,碱性 ⑴在强酸性溶液中,OH-及弱酸根阴离子(如 CO32-,SO32-,S2-,CH3COO-等)不能大量存在。 ⑵在强碱性溶液中,弱碱阳离子(如NH4+,Al3+,Mg2+,Fe3+等)不能大量存在。 ⑶酸式弱酸根离子(如HCO3-,HSO3-,HS-)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存在。 3.三特殊--三种特殊情况 ⑴AlO2-与HCO3-不能大量共存: AlO2-+HCO3-+H2O=Al(OH)3+CO32- ⑵NO3-+H+组合具有强氧化性,能与S2-,Fe2+,I-,SO32-等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⑶NH4+与CH3COO-,CO32-,Mg2+与HCO3-等组合中,虽然两种离子都能水解且水解相互促进,但总的水解程度很小,它 们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热就不同了)。

4.四反应--四种反应类型 指离子间通常能发生的四种类型的反应,能相互反应的离子显然不能大量共存。 ⑴复分解反应 如Ba2+与SO42-,NH4+与OH-,H+与CH3COO-等 ⑵氧化还原反应 如Fe3+与I-,NO3-(H+)与Fe2+,MnO4-(H+)与Br-等 ⑶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 如Al3+与HCO3-,Al3+与AlO2-等 ⑷络合反应 如Fe3+与SCN-等。 查字典化学网的编辑为大家带来的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规律,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3.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4.容斥原理 ()()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N f x M <- ? 11 ()f x N M N >--. 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0时,若[]q p a b x ,2∈- =,则{}min max ma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q p a b x ,2?- =,{}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必须具备的条件:A、必须是劳动产品。B、必须用于交换。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原因: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货币的基本职能:流通手段,需现实的货币,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3、金属货币与纸币

区别联系 货币货币是商品;货币有价值;货币有五种职能;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纸币是价值的符号,纸币由货币发展而来;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纸币纸币不是商品;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纸币只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注: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含义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上涨。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纸币发行过多;社会需求旺盛;成本上升等。纸币发行过少;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使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居民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下降,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短期内适度的通货紧缩使得纸币升值,物价上涨,居民的购买力增强,给居民带来实惠。但从长远看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措施紧缩型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发国债、减少财政支出); 紧缩型货币政策(提高存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少货币发行量)。扩张型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增发国债、增加财政支出); 扩张型货币政策(降低存贷款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货币发行量)。 5、结算有哪两种方式?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及优点是什么? 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帐结算。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复习资料)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高中复习资料)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1.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或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如2Na+ C12=2NaCl(有电子得失)、H2+ C12=2HCl(有电子对偏移)等反应均属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在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特征可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某一化学反应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则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否则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处在最高价的物质只能得到电子,只具有氧化性,只能作氧化剂(注:不一定是强氧化剂)。重要的氧化剂有: ①活泼非金属单质,如X2(卤素单质)、O2、O3等。②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或较高价时的氧化物,如MnO2、NO2、PbO2等。③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2SO4、HNO3等.④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时的盐,如KMnO4、KClO3、K2Cr2O7等.⑤金属阳离子等,如Fe3+、Cu2+、Ag+、H +等.⑥过氧化物,如Na 2 O2、H2O2等.⑦特殊物质,如HClO也具有强氧化性. (2)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处在最低价的物质只能失去电子,只具有还原性,只能作还原剂(注:不一定是强还原剂).重要的还原剂有: ①活泼金属单质,如Na、K、Ca、Mg、Al、Fe等.②某些非金属单质,如C、H2、Si等.③所含元素处于低价或较低价时的氧化物,如CO、SO2等.④所含元素处于低价或较低价时的化 合物,如含有 2 - S、 4 + S、 1 - I、 1 - Br、 2 + Fe的化合物H2S、Na2S、H2SO3、Na2SO3、HI、HBr、FeSO4、 NH3等. (3)当所含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H2O2、SO2、Fe2+等. (4)当一种物质中既含有高价态元素又含有低价态元素时,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例如,盐酸(HCl)与Zn反应时作氧化剂,而浓盐酸与MnO2共热反应时,则作还原剂.

小学一年级数学《 探索规律》教案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数学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欣赏等数学活动中,探索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有序规律的美。 教学重点: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欣赏中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发现规律的方法并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个宝葫芦,请看(出示课件)这个宝葫芦里装了很多的宝贝,想不想看?好,那就请你睁大眼睛仔细看,并用响亮的声音叫出他的名字。(师放课件) 问:你来猜一猜下一个水果是什么?(生猜,叫3-4名)让我们看看到底是谁?(出示课件:苹果) 师:宝葫芦里还有很多宝贝呢?还想看吗?(出示课件,生一边看一边叫出来的水果名字) 师:猜一猜下一个水果是什么?(叫几名学生回答)(苹果)师:你们是怎么猜到的?师:为什么第一次猜水果总猜错,而猜水果一下子就猜到了呢? 师小结:是啊,就象你们说的,水果是有规律的排列的,所以我们能很准确的说出答案,在数学中,也有很多这样的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规律。(板书)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初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本节课以宝葫芦吐宝贝,猜水果的游戏导入,运用学生平时积累的知识经验,不仅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为学习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探索新知 (一)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方法 1.师:谁能说一说,这里面有着怎样的规律呢?(是按照桔子、草莓、苹果、桔子、草莓、苹果这样的规律排列的)按照这个规律,下一个是什么水果?再下一个呢?

最全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集)

最全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集) 引言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 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最新】2020最新高中三年政治必备知识点总结

2020最新高中三年政治必备知识点总结 很多同学都非常想知道,学习了三年政治,究竟高中政治里必备知识点都有哪些呢?今天呢,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关于2019年高中政治必备知识点总结,不多不少刚好90个。同学们赶紧收藏起来好好复习吧~ 一.高中政治必备知识点有哪些 经济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两个属性:价值和交换价值 1.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 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越大,价格也越高,越小,价格也越低,成正比。 3.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如铅笔的使 用价值是可以用来写字,面包的使用价值是可以用来充饥,不同

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4. 货币: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但它比较特殊,它用来充当 一般等价物(苹果与面包价格不同,用货币衡量出来的货币有两个职能:一是价值尺度,二是流通手段)。 5.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发行量 需要符号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如果印的钱过多,导致通货膨胀,影响社会稳定。印的过少,导致通货紧缩,影响商品流通, 所以钞票不是想印多少就可以印多少。 6. 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当供不应求时,出现商品太少,买商品的人多的情况,这时候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当供大 于求时,出现商品太多,买的人少的情况,这时候价格下降,形 成买方市场。 7.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比如李凯生产一部汽车需要花30天的时间。李凯生产一 部手机的时间需要花10天时间,那么这部汽车在市场上的价格 是这部手机的价格的3倍(可以假设汽车3万元,手机1万元)。也就是说生产一件东西,如果花的时间越多,那么它的价格也就越高。但是价格也受供求关系影响,当市场上卖汽车的很多,卖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总结《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1.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或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如2Na+ C12=2NaCl(有电子得失)、H2+ C12=2HCl(有电子对偏移)等反应均属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在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特征可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某一化学反应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则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否则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概念含义概念含义 氧化剂反应后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 反应物 还原剂 反应后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 反应物 被氧化还原剂在反应时化合价升高的 过程 被还原 氧化剂在反应时化合价降低的 过程 氧化性氧化剂具有的夺电子的能力还原性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能力 氧化反应元素在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升高 的反应 还原反 应 元素在反应过程中化合价降低 的反应 氧化产物还原剂在反应时化合价升高后 得到的产物 还原产 物 氧化剂在反应时化合价降低后 得到的产物 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处在最高价的物质只能得到电子,只具有氧化性,只能作氧化剂(注:不一定是强氧化剂)。重要的氧化剂有: ①活泼非金属单质,如X2(卤素单质)、O2、O3等。②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或较高价时的氧化物,如MnO2、NO2、PbO2等。③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2SO4、HNO3等.④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时的盐,如KMnO4、KClO3、K2Cr2O7等.⑤金属阳离子等,如Fe3+、Cu2+、Ag+、H +等.⑥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⑦特殊物质,如HClO也具有强氧化性. (2)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处在最低价的物质只能失去电子,只具有还原性,只能作还原剂(注:不一定是强还原剂).重要的还原剂有: ①活泼金属单质,如Na、K、Ca、Mg、Al、Fe等.②某些非金属单质,如C、H2、Si等.③所含元素处于低价或较低价时的氧化物,如CO、SO2等.④所含元素处于低价或较低价时的化 合物,如含有 2- S、 4+ S、 1- I、 1- Br、2+Fe的化合物H2S、Na2S、H2SO3、Na2SO3、HI、HBr、FeSO4、 NH3等. (3)当所含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H2O2、SO2、Fe2+等. (4)当一种物质中既含有高价态元素又含有低价态元素时,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例如,盐酸(HCl)与Zn反应时作氧化剂,而浓盐酸与MnO2共热反应时,则作还原剂.

高中政治大题必背知识点汇总

2019高中政治大题必背知识点汇总 高中政治大题必背知识点(一) 1、政治和经济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根源于经济,由经济决定。政治又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经济利益的得失是最根本的利害关系。因此,任何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本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政治与经济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我们必须联系经济分析社会政治现象;说明在我国,经济建设是中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成为当前最大的政治;说明发展是硬道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说明经济发展与政治体制改革之间的关系;说明两个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是为了经济利益(可以延伸到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2、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原理 (1)原理内容: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和产品分配的不同,在生产关系中形成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这必然在政治上形成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每个阶级都为实现和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而进行激烈的斗争。这样,政治就表现为各阶级之间的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运用阶级分析法去观察和分析国际和国内带有阶级性质的社会政治现象,了解这些政治现象的阶级背景及其阶级利益;了解现阶段我国的国内主要政治关系和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并得出正确结论。(可以联系哲学上的立场问题) 3、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原理 (1)原理内容:国家政权是维护阶级统治和实现阶级利益的工具。在阶级社会中,一切政治斗争都是围绕着国家政权问题展开的。各政党所进行的政治活动,都同国家政权有关。同时,国家应当如何组织,社会应当如何管理,权力和利益应当如何分配,这些都是政治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因此,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当今世界一个国家政局是否稳定的关键是政权是否稳定;说明阶级斗争和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说明我国政权的巩固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条件。(可以联系国家组织机构及其体系) 4、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的相互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国家性质是指国家的阶级性质,国家职能是指国家在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不同性质的国家,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 3.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 U C A B R ?= 4.容斥原理 ()()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N f x M <- ? 11 ()f x N M N >--. 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0时,若[]q p a b x ,2∈- =,则{}m i n m a x m a 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q p a b x ,2?- =,{}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2)当a<0时,若[]q p a b x ,2∈-=,则{}m i n ()m i n (),()f x f p f q =,若

初三政治必备知识点复习资料

初三政治必备知识点复习资料 初三政治必备知识点:监督权利 1、法律监督: (1)法律监督是整个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环节,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在 我国,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都有权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 (2)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立法监督;②执法监督;③司法监督等。 (3)建立健全法律监督机制的意义:保障法制的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 2、如何理解公民的建议权和监督权: (1)建议权是指公民对国家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合理建议 的权利。 (2)监督权是指公民有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的权利。 3、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内容: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依法享有批评权和建议权,公民可以通过提出 批评建议、新闻报刊、来信来访等形式行使这项权利。 (2)意义:公民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监督权: ①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可以监督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为民 谋利,防止违法乱纪现象,使国家长治久安; ②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 ③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4、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监督权的途径和渠道有: (1)向人大代表反映;(2)采用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 反映;(3)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监督。 5、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要注意的问题): (1)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2)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诬 告和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6、青少年要积极行使监督权和建议权: (1)监督权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 (2)积极行使监督权是具有公民意识及社会责任感强的表现。 (3)青少年要有国家主人翁的意识和公民意识,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如:①对于改善环境、整顿秩序、维护治安等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②发现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举报。③对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建议的权利。④对于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 初三政治必备知识点:依法治国 1、依法治国 (1)含义: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 (2)意义:①依法治国是党和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③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 ④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3)核心和主体、依据:①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②主体是人民。 ③依据是宪法和法律。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有法可依是(指立法)依法治国的前提。 (2)有法必依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依法办事。这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3)执法必严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办事,严肃执法、严格执法,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这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一年级《找规律》说课稿

一年级《找规律》说课稿

一年级《找规律》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城关区通渭路小学的老师,我叫王睿。 课题:找规律 我说课的内容是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主要是发现生活中熟悉事物的隐含规律,这其中有颜色、形状、大小的变化规律,也有数字、算式及图形的排列规律。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也是本教材第1次出现找规律这一单元。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在教材分析方面认为,“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是

本节课确定的教学目标也可以说是三维目标,主要围绕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1.知识与技能: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并会根据规律找出下一个物体;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找出的规律往下摆、往后涂,加深对图形排列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中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不断地发现事物的规律。 教学难点: 而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自己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 教学准备: 为了使教学达到效果,还将在课前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准备了水彩笔、各种颜色的图形以及装有“入场券”的信封袋。 二、学情分析: 在学情分析方面,由于学生在学前阶段就曾接受过“找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启蒙教育。因此,学生对于学习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精力容易焕散,这就需要串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 首先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要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如:集合,A x x x B x ax =--===||22301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B A a ? (答:,,)-??? ??? 1013 3. 注意下列性质: {}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 ()若,;2A B A B A A B B ??== (3)德摩根定律: ()()()()()()C C C C C C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 4. 请问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如:已知关于的不等式 的解集为,若且,求实数x ax x a M M M a --<∈?5 0352 的取值范围。 ()(∵,∴ ·∵,∴ ·,,)335 30 555 5015392522 ∈--

若为真,当且仅当、均为真p q p q ∧ 若为真,当且仅当、至少有一个为真p q p q ∨ 若为真,当且仅当为假?p p 6.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7. 对映射的概念了解吗?映射f :A →B ,是否注意到A 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 中与之对应元素的唯一性,哪几种对应能构成映射? (一对一,多对一,允许B 中有元素无原象。) 8.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9. 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 ()() 例:函数的定义域是 y x x x = --432 lg ()()() (答:,,,)022334 10. 如何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 如:函数的定义域是,,,则函数的定f x a b b a F(x f x f x ())()()>->=+-0 义域是_____________。 [] (答:,)a a - 11. 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或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注明函数的定义域了吗? ( ) 如:,求f x e x f x x +=+1(). 令,则t x t = +≥10 ∴x t =-2 1 ∴f t e t t ()=+--2 1 21 ()∴f x e x x x ()=+-≥-2 1 210

初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 初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汇总 一、国策、战略、理念 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 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 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 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 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 三、标志、标准 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3、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 4、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5、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 7、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四、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

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1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6、要解决我国诸如存在的就业难、医疗难、教育难、收入不均等难题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一年级数学(北京版)-探索规律-1教案

第五单元第3课时:探索规律 年级:一年级教材版本:北京版 授课教师单位及姓名: 指导教师单位及姓名: 一、教学背景简述 “探索规律”作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的主要体现之一,是隶属于《标准(2011)》中“数与代数”领域的正式教学内容,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有要求。其中第一学段,要求学生“探索简单情境下的变化规律”,第一学段的探索规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模式化”思想,发现“规律”就是发现一个“模式”,并能运用多种方法表达“模式”的特点。不仅强调能够发现(识别)规律,也强调对于规律的表征、强调对规律的运用。 为了体现《标准(2011)》的理念,在本单元安排了联系生活实际找图形和数列的简单排列规律这一内容,旨在体现活动性和探究性的特点,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测、分析、推理等活动过程,从而发现规律。像这样的数学活动内容在其他各年级各册教科书中还会体现,只是探索的内容会逐步加深。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索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学生在生活中对“规律”已经有了许多感性认识,对于发现规律的角度(如颜色、形状等)也有所积累。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从最简单而直观的角度发现规律、理解规律。并能用“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等方式表述,给予学生从直观到抽象、从具体到概括地逐步发展的空间。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列简单的排列规律,能用文字、记号、图形等形式表达规律。 2.经历自主探究规律的过程,培养观察、推理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发现生活中规律美的意识,体会创造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