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版画》校本课程开发纲要

《走进版画》校本课程开发纲要
《走进版画》校本课程开发纲要

《走进版画》校本课程开发纲要

一.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走进版画

课程类型:艺术类,选修

授课教师:杨芬

授课对象:初一初二年级学生

学习时间:每周三课时课

教学材料:自编

二.课程的性质和指导思想

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属校本课程中学生选修类课程之一

2.指导思想:版画是少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分纸版画和吹

塑版画,在技法上又分为单色版画和套色版画。它不但能充实学生的生活,并能启迪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都有好处,是其它课业形式所不能替代的。版画教学,同时又是一种很好的美育活动。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还能够不断地提高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对其分辨美与丑、正义与邪恶,高深与庸俗大有裨益,从而凝聚成一种精神涵养。

三.课程目标

1.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版画的基本知识和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感知自然事物和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内容美,发展学生观察、想象、思维能力。

2.在版画创作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计划性,坚持性,养成耐心

细致有序的学习习惯,增强自信心,获得不同层次的成功感。学习合作与交往,促进人格完善。

3.通过版画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建立系统的版画教学整体框架。对版画教学目标,技能技巧,教学方法,指导方法等进行研究总结,形成较为全面的版画教学理论。

4.收集并巧妙利用身边的材料,探索出合理的、新颖的创作技巧,来

丰富画面的肌理效果。创作出富有特色的、有个性的艺术作品。

四.课程内容

版画是造型艺术独立的艺术形式之一。版画不同于一般的绘画。他有着较多的工艺制作过程,在设计好了画稿后,还要用某一平面材料制成印版,然后再用印版在纸或某种平面上印成画面。这样的画面就是版画。以下是本课程的学习纲要:

第一章走进版画

第一课时认识版画及版画的发展历史

第二课时版画的特点、制作工具、材料

第三课时名家作品欣赏

第二章单色版画的制作

第一课时凹版版画的制作方法(吹塑纸版)

第二课时实践创作

第三课时实践创作

第四节凸版版画的制作方法(纸板版画)

第五节实践凸版版画

第六节实践凸版版画

第七节主题创作

第八节主题创作

第九节主题创作

第二章套色版画的创作

第一节吹塑纸版套色版画的制作、印刷

第二节主题创作

第三节主题创作

第四节主题创作

第五节主题创作

第六节作品评选

第三章精彩的KT板儿版画

第一节如何制版、印刷

第二节主题创作

第三节主题创作

第四节主题创作

第五节主题创作

第六节主题创作

第七节主题创作

第八节主题创作

第九节作品评选第四章木板版画的制作

第一节制版、刻板

第二节创作

第三节刻板

第四节刻板

第五节刻板

第六节刻板

第七节刻板

第八节刻板

第九节刻板

第五章石膏板版画

第一节制版

第二节刻板

第三节刻板

第四节刻板

第五节刻板

第六节刻板

第七节刻板

第八节刻板

第九节刻板

第十节刻板

第十一节印刷

第十二节作品评选

第六章综合版版画

第一节整理制版的各种材料,开始制版

第二节制版

第三节制版

第四节制版

第五节印刷

第六节作品评选

五.课程实施

1.根据初中学生学习紧张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整体课时安

排,开课时间为每周三下午的七、八、九三节课。

2.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教学、教师讲解、教师示范及学生实

践相结合。

3.组织形式:组织初一、初二有兴趣爱好的学生,集中授课,

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4.场地设施:美术教室。

5.制作材料及工具:铅笔、橡皮、硬笔、吹塑纸、KT板儿、

水粉颜料、毛笔等。

6.班级规模:根据学生兴趣报名参加,30人以内。

五、课程评价

1、版画教学评价:制定具有创新意识为内涵的认知、操作、情感三方面的评价标准,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重视开展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评,鼓励学生通过活动充分表现自己。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更重视过程的评价。

1、促进学生发展:以过程为主的、动态的发展性评价,注重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学到了什么?”“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什么对你的启发最大”等;提出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与潜能相结合的评价标准,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2、综合运用多种评价的方法:倡导学生评价方法的多元化,通过行为观察、访谈、形成性评价和成长记录等。运用表现性评价的方法,在特定的任务和真实的情境中观察、收集和评价学生多方面的表现。

3、突出学生的自评: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通过自我参照、自我反思、进行自我评价;参照他人的评价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养成良好的自我反思、自我调整的习惯,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设计自我成长的历程,为自己的学习评价承担责任,真正成为评价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2、、学习评价方式

评价实行等级评价,依据《美术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

评价等级按A+、A、B+、B、C+、C、D+、D、E九个等级予以评定。等级评价的标准如下:

A+(95-100分):学习态度、兴趣、习惯和毅力均为最佳状态;造型能力极强,色彩感觉很好,动手能力强,具备优秀的合作意识、协调能力。具有特长发展潜质,积极参加相关的比赛、展览。作品获得国家级和区级表彰奖励。

A(90-94分):学习态度、兴趣、习惯和毅力均为最佳状态;造型能力强,色彩感觉好,动手能力强,并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协调能力。具有特长发展潜质,积极参与相关的比赛、评比、展览等活动,作品获得市、旗级表彰奖励。

B+(85-89分):学习态度、兴趣、习惯和毅力状态良好;造型能力强、动手能力强,有较好的合作意识、协调能力。比较积极参与相关的各级比赛、评比、展览等活动并取得较好成绩。

B(80-84分):学习态度、兴趣、习惯和毅力状态较好;有一定的造型能力有,比较积极参与相关的比赛、评比、展览等活动。

C+(75-79分):学习态度、兴趣、习惯和毅力状态较好;造型能力一般,作品效果欠佳,与他人合作意识、活动积极性不高,取得成绩一般。

C(70-74分):学习态度、兴趣、习惯和毅力表现一般;参与实践活动中参与效果一般,不积极与他人进行合作,造型能力一般。不积极参与学科或与学科相关的比赛、评比、展览等活动。

D+(65-69分):学习态度、兴趣、习惯和毅力表现一般;不积极主

动参与实践活动,合作和协调能力较差。不具备绘画发展潜质,不参与学科或与学科相关的竞赛、评比、展览等活动。

D(60-64分):学习态度、兴趣、习惯和毅力表现较差;造型能力不行,不与他人进行合作,不具备绘画发展潜质。

E(60分以下):没有学习兴趣,只是为打发时间,造型能力较差,动手能力差,在活动中不能与他人合作,,不参加相关的活动,没有完整的作品展出。

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一、校本课程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教育理念,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其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及本地区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二、具体目标 我校的校本课程以兴趣性为主,与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多门学科整合的综合形态出现,融汇德育、美育、智育、体育为一体,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为目标,提高教师的课程改革意识,努力形成具有传承性的办学特色。 1.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充分挖掘学校人文、自然环境资源,整合校内外资源,促进具有传承性的办学特色的形成。 2.通过开展校本课程,让学生感受我们莒县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受祖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和参与合作、进取创造的精神,提高整体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 3.通过开设校本课程,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全面丰富教师的知识历史文化知识,提高组织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提升教师课程开发、教学改革的水平,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 我校把校本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1.必修课:《古诗文精选》)、《写字》。必修课在1—6年级全部开设。 2.选修课:选修课在2—6年级开设。 人文素养类:走进名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科学素养类:科技小制作、科学实验

健康素养类:象棋王国、围棋世界、球类 艺术素养类:手工、绘画、舞蹈、合唱、书法 学科拓展类:数学小课题、数学故事、快乐ABC、电脑绘画、电脑打字 四、校本课程申报程序 学校每位教师都有申报校本课程开发的权利和义务,并履行以下申报程序:1.填写校本课程项目开发申报表,于每学期开学前一周报到教导处。 2.向学校校本课程评审部门递交本人开发校本课程的课程实施纲要。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要进行评估审议,并下发审议意见。 3.选修类课程每门学生参与人数不少于30人。 4.如果选择某一校本课程的学生人数过多,学校将考虑同时安排两个班上课,从而保证校本课程开设的质量。 五、校本课程的评价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包括:学生选择的人数多少;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领导、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教师授课方式及适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要从以上五方面入手,制定不同权重标准,最后综合考虑,形成对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一般采用等级制。一是看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学时总量;二是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三是看学习的客观效果。三者结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③对课程本身的评价。课程是否科学、合理,受学生欢迎,有无实际意义(如对学生发展的帮助,对教师成长的帮助,对学校文化建设、特色建设的帮助等等。) 六、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要做到人员落实,职责分明,团结协作。 2.课时与设施保障 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实施校本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都在原有班级上课;选修课的实施,需要学校根据学生兴趣和需求,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

小学小篮球校本课程纲要设计

小学小篮球校本课程纲要设计 一、课程名称:小篮球 二、授课时间:一学年 三、授课对象:1—6年级学生 四、课程目标: 1、1—2年级主要通过游戏活动,在动中玩,在玩中学,发现与认识成功的学习方法,从中得到乐趣。 2、3—4年级以球性学习为兴趣,原地运球为基础,行进间运球为掌握点,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来提高学生对控球能力。 3、5—6年级学生在一定的竞争环境中学习,掌握双手胸前传接球,单、双手投篮,多点三步上篮以及教学比赛,攻防战术学习等。 五、课程内容: 一年级:原地左右手运球、直线运球、篮球游戏。 二年级:原地左右手运球、往返运球、八字运球、篮球游戏 三年级:后撤步运球、运球接力、投篮比赛、直线运急停跳起、胸前传接球。 四年级:变方向运球、跑动传接球、双手胸前投篮。 五年级:跑步传接球上篮、攻防练习、三步上篮。 六年级:多点上篮与投篮、区域攻防练习。 六、课程理念 小篮球是一项集体竞技、健身、娱乐和益智为一体的集体性运动项目,集体运动的对抗性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活动游戏性和观赏的娱乐性以及各种传媒的效应,都是吸引小学生参与篮球活动的重要因素,使得篮球成为小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也使得小篮球成为小学生最热门的教学内容。 “小篮球校本课程”的实施开展,首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大对学生的宣传力度,小篮球是我市“校本课程”中的一个重点项目;篮球也是我市传统项目,为此我们为了继承我市

的优良传统,将篮球项目推广普及到全市中小学生,其次体育课程越来越被国家所重视(体育学科纳入中考),深受家长和学生喜欢。因此小篮球为校本教材,贯彻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为学生健康锻炼和身心健康服务。 七、课程实施: (一)实施形式: 1、课时安排:每周1—2课时,可以得用课外时间为课时。 2、组织形式:采用班级活动、小组活动、合班活动或跨班级活动。 3、活动地点:校内外相结合。 4、活动准备:提高思想认识,大力宣传开发小篮球课本课程的重大意义。制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案、计划及有关措施。 5、成果展示:在校内开展各种比赛及展示活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的方法开展篮球友谊赛。 (二)实施办法: 1、坚持以发展学生兴趣入手、坚持从提高学生技术技能为本。 2、坚持每节课安排球性练习,各种运球练习。 3、教师对技术教学、动作要规范。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及提高学生篮球技术教学相结合。 5、明确考查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促进学习。 6、实行1人一球或2人一球,提高练习密度,提高教学效果。 7、坚持每周一次全校性篮球练习活动。 8、实行每年一次阳光体育展示活动,为创造校园篮球文化增添色彩。 八、课程评价: 期末测试及评价标准: 1、低年级考核项目:一分钟原地拍球,一分钟双方交替拍球或20米行进间运球往返。 2、中年级考核项目:行进间运球、运球上篮。

《学会感恩》校本课程开发纲要

《学会感恩》校本课程开发纲要 濮阳县梁庄乡梁庄小学蔡振兴 课程名称:学会感恩 课程类型:人文素养类 课程开发者:蔡振兴 课程资源:新编 课程开发对象:小学六年级 授课时间:周二课外活动时间,隔周上课一次,每学期8课时 规模预设:40人 一、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创设生动、活泼的各种教育情境,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感恩之心渗透于学生心灵深处,成为学生自强、自立、进取的内驱力和推动力。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运用活动引领,细节渗透,文化熏陶等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感恩观,让孩子们在“知恩、报恩、施恩”的系列活动中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热爱环境、不畏挫折、回报社会的崇高道德风尚,从而构建学生生命和谐发展的心理基础,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知恩”。让学生明白,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父母、老师、朋友、他人、学校和社会的恩惠,生活中的磨砺是我们成长的需要。要让学生懂得在正视个人价值的同时,还应该顾及他人的利益。

2.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学会感恩。要让学生明白,胸怀感恩之心是做人的最起码的修养,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 3.通过感恩教育,在学生中倡导“施恩”精神。倡导学生拥有热情、宽容的心态,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不图任何名利地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二、课程内容 1.感恩父母课时:1课时 感知父母的爱,并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感恩父母、亲人的关爱,能与他们互动这种情感;学会和父母和谐融洽的交流。开展给父母说一次知心话,为父母过一次生日,给父母送一次礼物,为父母揉一次腰、捶一次背、洗一次脚,帮父母做一次饭等活动。 教学目标:体会亲情,对父母心存感激;学会关心和理解父母,初步掌握感恩父母的方法和途径,用实际行动去感恩父母。 2.感恩老师课时:1课时 老师带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老师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老师为我们扫除心理障碍;老师是我们的朋友,尊重、理解和爱护我们;老师是我们的榜样,言传身教,让我们受益终生;老师的工作辛苦繁重,为我们付出心血和汗水。开展教师节感恩活动、给老师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送一句话,写一首诗歌等活动。 教学目标:发扬尊师爱师的优良传统,理解老师工作的辛苦,体会老师无私的关爱,让学生懂得学会感谢师恩。

篮球校本课程方案

农三师第一中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篮 球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方 案 授课教师:高志国

课程名称:篮球班级人数:20人授课教师:高志国授课对象:高二年级课时安排:18周呈现形式:选修 选用教材:自编教学地点:篮球场 一、目标 1.参与目标:提高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及认识,了解篮球的起源与发展等知识,培养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 2.技能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学会篮球的基本动作和战术配合,提高学生打篮球水平。 3.身体目标:通过练习发展学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学生的速度、灵敏、力量、耐力等素质以及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增强呼吸、循环、消化等系统的机能等素质。 4.心理和社会适应: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创新、合作精神、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增强竞争意识、团队精神、表现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及计划: 第一周:恢复体力,熟悉球性练习. 第二周: 1.移动A准备姿势、起动、急停;B跑:侧身跑、变速跑、变向跑、后退跑;C跳:单脚起跳、双脚起跳。 2.传接球技术:持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单手胸前传接球。

3.运球技术:原地高、低运球,左右手体前横向运球,行进间直线高、低运球,行进间变速运球。 4.投篮技术: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第三周: 1.移动:A转身:前转身、后转身B滑步:前滑步、后滑步、侧滑步C后撤步D跨步、交叉步。 2.传接球技术:原地单、双手反弹传球,双手头上传球。 3.运球技术:行进间体前换手变向运球、运球急起急停。 4.投篮技术: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第四周: 1.移动:移动组合练习。 2.传接球技术:原地单手肩上传球,二人行进间传接球练习。 3.运球技术:背后变向运球。 4.投篮技术:跳投 第五周: 1.投篮技术:行进间高手投篮。 2.传球技术:原地各种传接球练习,二人行进间传、接球练习。 3.运球技术:运球转身。 4.身体素质练习:柔韧、灵敏素质练习。 第六周: 1.投篮技术:行进间低手投篮。 2.传球技术:四角传球。

毽球校本课程开发纲要

毽球校本课程开发纲要 一、课程开发背景及意义 毽球运动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体育健身活动,历史悠久,它是由中国传统的踢花毽演变而来的隔网对抗的竞技体育项目,有助于培养人的灵敏性和协调性,有助于身体的全面发展,增强健康。通过抬腿、跳跃、屈体、转身等运动,使身体各部分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有效地提高关节的柔韧性和身体的灵活性,增强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踢毽球要求人的思想高度集中,瞬间完成踢的动作,技术到位,动作准确,毽子才能遂心着意。心到、眼到、脚到;反应要灵敏,动作要迅速,相互配合要心领神会。毽子虽小,娱乐和艺术等功能俱全,魅力十足。 在学校每天的大课间,师生围在一起,你一脚,我一脚,飞舞的毽子牵动着所有人的眼球,调动着所有人的责任感,激发着所有人团结进取的精神;活动中稍微的不小心都会造成毽子起落中断,一旦落地,一片哗然,一片惋惜。那其间师生的有说有笑,有喊有叫,有逗有让,热烈融洽的气氛,会让师生心态的调整寓于小小毽子的腾飞起落中,让师生在我校校本课程“踢毽子”的大课间活动中切实体味“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的真谛! 二、课程目标 1.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踢毽子的基本动作方法。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柔韧、灵敏、力量等素质,促进机体生长发育。。 2.提高学生参与毽球运动的兴趣,使其树立终身锻炼体育意识,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在毽球运动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4.遵守活动规则,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 三、课程实施

1.课程安排有保证 每周保证一个小时的踢毽子校本课程的教学时间,同时安排适当的课外活动时间进行练习。 2.优化教学内容 遵循新课标的前提下,尽量把每一节课的教学搭配得合理、有趣和创编不同的方式方法。 3.加强教学研究工作 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研究。 4.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5.开展各种游戏 让学生了解与踢毽子相关的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在游戏中让学生释放快乐的心情并动脑筋想出各种踢毽子的方法。6.教师示范与自主练习相结合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构成一个互动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在不断更新的练习内容中获得乐趣。 四、课程内容 一、课堂教学中常学的几种踢法介绍 毽子的踢法种类繁多,在此仅从有利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普及的角度,介绍一些常见的基本踢法,根据腿部不同部位击图1毽有这样一些踢法:单脚脚内侧踢,双脚脚内侧盘踢,双脚一内侧一外侧踢,单、双脚脚背踢,双脚前交叉踢,双腿后交叉踢,大腿踢。如果能很好地掌握以上的这些踢法,在教学中就可以进行形式多样的比赛,如计数赛,计时赛,踢远比赛,踢准比赛,踢高比赛,不同人数的场地赛,多人计数赛。

快乐篮球校本课程纲要

《小学快乐篮球教学》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名称:小学快乐篮球教学 二、学习时间:一学年 三、授课对象:1——6年级 课程目标: 1、 1— 2年级主要通过游戏活动,在动中玩,在玩中学,发现与认识成功的学习方法, 从中得到乐趣。 2、 3— 4年级以球性学习为兴趣,原地运球为基础,行进间运球为掌握点,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来提高学生对控球能力。 3、 5— 6年级学生在一定的竞争环境中学习,掌握双手胸前传接球,单、双手投篮, 多点三步上篮以及教学比赛,攻防战术学习等。 课程理念: 小篮球校本课程” 的实施开展,首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大 对学生的宣传力度,小篮球是我校“ 校本课程” 中的一个重点 项目; 篮球也是我校传统项目,因此小篮球为校本教材,贯彻落实体 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为学生健康锻炼和身心健康服务。 《小学快乐篮球教学》篮球主要发展学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是对我们以前学习的跑的素质、跳跃的素质、投掷的素质以及灵活柔韧素质的综合复习和体现。在有趣的活动中使学生得到锻炼,同

时它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 课程内容: 一年级:原地左右手运球、直线运球、篮球游戏。 二年级:原地左右手运球、往返运球、八字运球、篮球游戏 三年级:后撤步运球、运球接力、投篮比赛、直线运急停跳起、胸前传接球。 四年级:变方向运球、跑动传接球、双手胸前投篮。 五年级:跑步传接球上篮、攻防练习、三步上篮。 六年级:多点上篮与投篮、区域攻防练习。 课程实施: (一)实施形式: 1、课时安排:每周 1— 2课时,可以得用课外时间为课时。 2、组织形式:采用班级活动、小组活动、合班活动或跨班级活动。 3、活动地点:校内外相结合。 4、活动准备:提高思想认识,大力宣传开发小篮球课本课程的重大意义。制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案、计划及有关措施。 5、成果展示:在校内开展各种比赛及展示活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的方法开展篮球友谊赛。 (二)实施办法: 1、坚持以发展学生兴趣入手、坚持从提高学生技术技能为本。 2、坚持每节课安排球性练习,各种运球练习。

校本课程纲要初稿

校本课程纲要初稿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汉阳区玫瑰园小学校本课程《礼仪文化》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礼仪文化》 教学材料:自编校本课程文本 课程类型:人文素养类 授课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 第一部分课程目标 1、使学生懂得讲文明、懂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修养,在学习礼仪知识的同时落实学校的育人目标——崇仁尚礼,礼艺双馨;礼是小细节,爱是大智慧 2、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家庭常规礼仪、校园常规礼仪、社会常规礼仪,享受到温磬的家庭生活,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3、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4、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品质,使学生学会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尊重家长、尊重每一个人。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

国主义教育。

2、文本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自主力、更好地理解正面道德经验和进行道德反省。 3、文本选材要有针对性,既富有中国传统礼仪的文化内涵,又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 4、应注意引导学生在了解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基础上传承“崇仁尚礼”的精神,从内在的自律开始,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5、文本体例和呈现方式可以灵活多样,确定每周的礼仪训练重点,每周着重训练一个方面,检查一个方面,巩固一个方面。要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 6、文本要有开放性和弹性,留有教师再次开发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包括:文本、工具书、报刊、电视、网络、图书馆、学生家长等。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为校本课程的实施配置相应的设备,为学生创设学习的环境,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再开发和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项活动,多角度、多方面的增强学生能力。 注重学科渗透。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文明交际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 三、教学建议

篮球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

小学篮球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课程的教学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根据学生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分层,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改变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发展学生的主题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落实到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实处。并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篮球知识和技能,使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意义与目标 1、课程开发的意义 A、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健康的发展,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和创造性。校本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具体体现在课程的设置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的多样性、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和丰富性。 B、学校特色的形成 一个学校有没有特色,首先要看它有没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就是在保证基本的教育质量的前提下,给学校一个空间,让学校根据自己的客观现实确定自己的办学哲学。确立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特色化课程的建构是实现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 2、课程目标: A、突破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旧体系,建立以增强体质、提高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线的课程目标体系。使学生以篮球运动为基础在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身体活动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B、通过围绕篮球项目的各种体育途径,向学生进行系统的篮球运动、健康保健基础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培养兴趣,发扬优势,优缺共存,协调发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学会以篮球作为自身健身的主要项目,为

四年级校本课程纲要

四年级校本课程纲要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走进郑韩文物》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课程纲要课程名称:《走进郑韩文物》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校本课程 教学课时:3课时 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 设计者:郎娅楠 一、课程目标: 1、提高对历史文物的观察鉴赏能力,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培养集体合作的团队精神,激发探究历史的兴趣。感悟古代文化的内涵,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搜集历史文物,让学生了解郑韩文物的相关知识,增强对文化的认同感,弘扬优秀文化,开拓视野。 2、历史文物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武器、生活器具和各种艺术品等。要想对文物产生兴趣首先要了解文物的时代、类型、特点、结构……。 3、了解文物的基本特性如:木、石、骨、蚌耒耜、蚌镰等廉价,硬度不够,不耐用。铜、青铜很少用于农业生产铜珍贵,质地软;青铜虽硬,但比较脆、易断铁耙、镰、锸、锄、铲等蕴藏丰富,开采方便,质地坚硬。 4、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通过“甲骨文字觅趣”课程的学习,不仅了解甲骨文字发展、演变的过程,而且在积累了部分文字的基础上能根据造字法进行分类、筛选,通过对比选择我们最常用和便于书写的甲骨文字来。

5、方法与能力方面:在学习、开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借助网络资源、书本信息、实物材料、教师资源来学习更多的甲骨文字,学会剪报、上网、实物考察、识别和加工整理的多种实践能力,提高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在甲骨文字的学习过程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逐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敢于探索。 二、课程教学实施: 1、课堂教学, 通过课堂教学,开拓学生视野。实践活动:参观历史博物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主题活动:组织一次文化节,定期开展宣传周,校园张贴宣传,主办学习园地,布置一次学校宣传栏,特色板报设计,创意墙报制作,设计班级牌、教室编号,学生自制卡片,学生进行书签制作,安排一次学校橱窗展示,参与舞台展示,大力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2、社会调查: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校内外人群对甲骨文的知晓程度及宣传意见和宣传渠道,采取有效的方式对甲骨文字学进行宣传,使之从校内走向校外,让更多的人了解郑韩文化。 3、各课题组成员对学生掌握的相关资料进行有目的的归类和筛选,力主做到精选材料,重点突出,去伪存真; 4、教师对学生遇到或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引导和解决,各课题组成员选出实践、操作过程中的精选案例进行交流,互通有无,相互借鉴,进一步指导学生,充实已经完成的内容,编写课程教学的内

篮球校本课程

篮球校本课程纲要 一一般项目 1、主讲教师: 何宇坚 2、教学材料: 篮球技能及篮球裁判 3、课程类型: 运动实践 4、授课时间: 第一学期 5、授课对象: 七年级段 二具体内容 1、课程目标: 学习篮球运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篮球裁判 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对篮球运动的认识; 2、技能目标: 进一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篮球技能水平;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参与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 生勇敢拼搏、顽强竞争、团结协作、公平认真的优良品质;三课程内容 1、理论基础知识 (1)、篮球比赛的技战术 (2)、篮球竞赛规则与裁判知识 2、身体素质部分 主要从“力量、速度、柔韧、灵敏、协调”五大方面进行采取不同方法结合到篮球学习中练习; 3、技术技能部分

(1)、球性、球感练习 (2)、步法练习 (3)、运球:体前变向、转身运球、胯下运球等; (4)、传球:行进间传接球、击地传球、高吊球、长传球等; (5)、投篮:原地跳投、行进间急停跳投、接球转身跳投、篮下 勾手投篮、篮下反手上篮等; (6)、进攻与防守:快攻、阵地进攻、人盯人、联防; (7)、简单的战术配合:挡拆、掩护、传切、突分等; (8)、简单的篮球比赛规则 4、心理练习 (1)、动机训练 (2)、认知训练 (3)、感知训练 (4)、表象训练 (5)、意志训练 四实施形式 1、组织形式:集中训练 2、时间安排:每周一节课(共18课时) 五课程评价 1、考核内容:包括身体素质与基本技术达标测试,基本技术评定和技术运用,篮球裁判基本知识测评和临场裁判的评定;

2、技术动作评比方法: 优:完成动作质量好,姿势正确,动作轻松,自然协调,优美; 良:完成动作质量较好,姿势比较正确,动作较轻松,自然协调; 合格:能完成动作,姿势基本正确,动作不够轻松,自然协调; 不合格:不能完成动作,动作紧张,不协调; 3、篮球裁判临场评定 优:判罚快速准确,跑位熟练,手势标准,体能充沛,比赛节奏控制好,整体表现佳; 良:判罚准确,手势标准,体能充沛; 合格:判罚准确,手势正确; 不合格:判罚不准,手势不正确; 4、身体素质测评(50米、摸高、蛇形跑、立位体前屈、1000米);

(完整版)如何撰写校本课程纲要

如何撰写《校本课程纲要》 教师层面的校本课程方案,其编制技术与教学方案的编制技术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校本课程方案更加关注总体上的课程目标,教学方案更加关注比较具体的教学目标,而目标表述的技术则是相同的。 校本课程的方案有详案和略案之分,从丰富教学方式和学校实际情况来考虑,我们更多地主张校本课程的方案采用略案的形式,给教师和学生都留下更多的活动余地。 确定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须按一般格式编写所开设课程的详尽的《课程纲要》。大致说来,教师层面的校本课程方案应该包括两个基本部分:一是一般项目,二是具体方案。一般格式如下:●一般项目 开课教师/教学材料/课程性质或类型/学习时限(建议18或36学时,即1-2学分)/授课对象 ●具体方案或内容 1.课程目标或意图陈述(要求写4~6点;必须全面、适当、清晰;涉及目标的三大领域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重点明确、按从易到难排序;涉及选择哪些内容与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 3.课程实施建议(含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 4.课程评价建议(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下面节选江苏省锡山高中吴伟昌、许中华老师的校本课程方案,供参考: 一般项目: 课程名称:感受吴文化 授课对象:高二学生 课程类型:人文素养类,任选课 教学材料:自编纲要(共18讲) 授课时间:一学期(每周1课时,共18课时) 具体方案: 一、课程目标 1.感受吴文化(人物、歌谣、山水、语言等),提高人文素养。

2.经历吴文化研究步骤(选题、搜集、整理、利用各种吴文化资料,形成吴文化研究成果)。 3.选取有关吴文化的某个问题进行探究。 二、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 …… 第三讲吴地人物研究之一 教学目标: 描述吴地状元、杰出人物的基本特点。 教学方式: 教师主讲,学生分小组讨论。 教学要点: 1.科举考试种种(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2.状元的由来。 3.吴地状元四特点(会元状元连元多、同门状元形成一大景观、状元门类广而全、状元中堪称杰出的大家多)。 4.吴地状元多有其源,勤奋好学是主因(勤奋苦读、经济繁荣、越、藏书盛行)。 第四讲吴地人物研究之二 教学目标: 描述泰伯首开吴文化的情况;列举无锡、苏州两地状元的基本情况。 教学方式: 学生搜集资料、信息,小组讨论,教师指点。 教学要点: 1.泰伯首开吴文化。 2.无锡地灵人又杰(无锡历史上第一位状元蒋重珍,明末状元周廷孺修撰《康熙字典》的状元王云锦)。 3.状元辈出姑苏城(唐代“五子登科”门第状元归仁翰、兄弟状元归仁绍、父子状元归仁泽、状元归黯、明代状元吴宽、清代状元陆肯堂)。 4.查阅、搜集信息,整理和积累资料。 第五讲吴地人物研究之三 教学目标: 描述常熟、上海两地状元的基本情况。 教学方式: 学生搜集资料、信息,小组讨论,教师指点。 组织形式:

小学小篮球校本课程纲要设计.教学文案

小学小篮球校本课程 纲要设计.

小学小篮球校本课程纲要设计 儋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邢德政(体育学科 一、课程名称:小篮球 二、授课时间:一学年 三、授课对象:1—6年级学生 四、课程目标: 1、1—2年级主要通过游戏活动,在动中玩,在玩中学,发现与认识成功的学习方法,从中得到乐趣。 2、3—4年级以球性学习为兴趣,原地运球为基础,行进间运球为掌握点,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来提高学生对控球能力。 3、5—6年级学生在一定的竞争环境中学习,掌握双手胸前传接球,单、双手投篮,多点三步上篮以及教学比赛,攻防战术学习等。 五、课程内容: 一年级:原地左右手运球、直线运球、篮球游戏。 二年级:原地左右手运球、往返运球、八字运球、篮球游戏 三年级:后撤步运球、运球接力、投篮比赛、直线运急停跳起、胸前传接球。 四年级:变方向运球、跑动传接球、双手胸前投篮。 五年级:跑步传接球上篮、攻防练习、三步上篮。 六年级:多点上篮与投篮、区域攻防练习。 六、课程理念

小篮球是一项集体竞技、健身、娱乐和益智为一体的集体性运动项目,集体运动的对抗性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活动游戏性和观赏的娱乐性以及各种传媒的效应,都是吸引小学生参与篮球活动的重要因素,使得篮球成为小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也使得小篮球成为小学生最热门的教学内容。 “小篮球校本课程”的实施开展,首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大对学生的宣传力度,小篮球是我市“校本课程”中的一个重点项目;篮球也是我市传统项目,为此我们为了继承我市的优良传统,将篮球项目推广普及到全市中小学生,其次体育课程越来越被国家所重视(体育学科纳入中考,深受家长和学生喜欢。因此小篮球为校本教材,贯彻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为学生健康锻炼和身心健康服务。 七、课程实施: (一实施形式: 1、课时安排:每周1—2课时,可以得用课外时间为课时。 2、组织形式:采用班级活动、小组活动、合班活动或跨班级活动。 3、活动地点:校内外相结合。 4、活动准备:提高思想认识,大力宣传开发小篮球课本课程的重大意义。制定 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案、计划及有关措施。 5、成果展示:在校内开展各种比赛及展示活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的方法 开展篮球友谊赛。 (二实施办法: 1、坚持以发展学生兴趣入手、坚持从提高学生技术技能为本。 2、坚持每节课安排球性练习,各种运球练习。

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基本的质量要求

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要求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其狭义是指校本课程的开发,所开发出来的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校本课程。其广义是指校本的课程开发,既包括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包括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2]本文主要探讨校本课程的开发问题。 校本课程开发活动是以学校为基地而展开的由课程设计、课程试验、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重大活动组成的一种系统工程。这种系统工程的突出特点是:专业性强(它必须符合课程论的基本要求);难度很大(因为许多人都没有干过此事);各有特色(因为各校情况有显著差异)。这三大特点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须坚持规范性、注意灵活性、强调创新性。所谓规范,就是守规矩、合法则。校本课程开发的规范性即要求课程开发者按照校本课程形成的法则和课程设计、试验、评价、管理的基本要求来进行课程开发活动。由于各校的情况有很大差别,因而各校校本课程的具体开发项目及其具体内容与具体活动方式均须因生、因师、因财、因物、因时、因地而灵活确定,这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灵活性。校本课程开发的创新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前所未有的创新,这是对未知领域有所发现的开拓性创新,是最高层次的创新;二是继承性创新,这是对已知领域有所突破的发展性创新;三是有新意的创新,这是高层创新的萌芽和前提。校本课程开发的规范性、灵活性、创新性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规范性和灵活性具有明显的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两者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基本的质量要求,创新性则是较高层次的质量要求。 笔者按照学校行政和教师小组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来阐述它的规范性、灵活性和创新性。 (一)学校行政的领导和管理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学校行政肩负着领导和管理的重任,主要任务有六个方面。 1、建立组织机构 规模较大的中小学须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网络。首先,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由校长、主管课程开发的副校长以及教科研中心、教导处、学生处(或政教处)、总务处的负责人组成。其主要任务是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作出正确决策,予以全面部署。组织人力物力,协调各方关系。其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指导组,由教科研中心的负责人和本校一些资深教师组成;必要时,可聘请课程专家参与。其主要任务是起草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方案,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课程改革的重要文献和最新理论,帮助教师小组正确进行校本课程的设计,促进教师小组同校外专家的联系与合作,组织专题研讨与经验交流。第三,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小组,按照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个项目(或科目)而分别组建。其主要任务是学习课程改革的重要文献和最新理论,制定本科目的开发方案,编写《课程纲要》和《教学指导书》,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活页资料。这三级组织机构应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应通过建立和贯彻合理的规章制度来形成快速高效的运行机制。 2、分析学校现状 学校现状分析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深入调查各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别需要,即他们在学习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时未能得到满足的合理需要。可发动教师通过问卷和

篮球校本课程-1

篮球校本课程-1 篮球校本课程纲要 一一般项目 1、主讲教师: 何宇坚 2、教学材料: 篮球技能及篮球裁判 3、课程类型: 运动实践 4、授课时间: 第一学期 5、授课对象: 高二年段 二具体内容 1、课程目标: 学习篮球运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篮球裁判 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对篮球运动的认识; 2、技能目标: 进一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篮球技能水平;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参与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 生勇敢拼搏、顽强竞争、团结协作、公平认真的优良品质; 三课程内容 1、理论基础知识 (1)、篮球比赛的技战术 (2)、篮球竞赛规则与裁判知识 2、身体素质部分 主要从“力量、速度、柔韧、灵敏、协调”五大方面进行采取不同方法结合到篮球学习中练习; 3、技术技能部分 (1)、球性、球感练习

(2)、步法练习 (3)、运球:体前变向、转身运球、胯下运球等; (4)、传球:行进间传接球、击地传球、高吊球、长传球等; (5)、投篮:原地跳投、行进间急停跳投、接球转身跳投、篮下 勾手投篮、篮下反手上篮等; (6)、进攻与防守:快攻、阵地进攻、人盯人、联防; (7)、简单的战术配合:挡拆、掩护、传切、突分等; (8)、简单的篮球比赛规则 4、心理练习 (1)、动机训练 (2)、认知训练 (3)、感知训练 (4)、表象训练 (5)、意志训练 四实施形式 1、组织形式:集中训练 2、时间安排:每周一节课(共18课时) 五课程评价 1、考核内容:包括身体素质与基本技术达标测试,基本技术评定和技术运用,篮球裁判基本知识测评和临场裁判的评定; 2、技术动作评比方法: 优:完成动作质量好,姿势正确,动作轻松,自然协调,优美; 良:完成动作质量较好,姿势比较正确,动作较轻松,自然协调; 合格:能完成动作,姿势基本正确,动作不够轻松,自然协调; 不合格:不能完成动作,动作紧张,不协调;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一、前言 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因人不同会存在有不同的解释,但“理想”的解释或许可以表述如下:“教师和学生一起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他们自己学校的学程或教学单元。”它是在中小学多年来实施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策略,意思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家庭、社会和教育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国学进入课堂势在必行,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杨“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这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中华民族悠远的传统文化中,传承着崇高的精神和优良美德。对于少儿道德信念、精神价值、人格熏陶、习惯养成、文化基础的培养都可以起到不可估量作用。这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道德教育、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长期缺乏有效途径和方法。以古诗文诵读,走进中华经典文化为载体,以丰富活泼的主题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的渗透为阵地,让少年儿童快乐地学习、科学地传承、健康地成长,将在潜移默化中、身体力行中,实现道德素养、全面素质的提升,从而为教育改革找到突破口。这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我校决定开设《经典诵读》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经典诵读》组织学生诵读熟背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让孩子们在一生学习、生活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让他们拥有熔铸在经典中的中华文化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情操,成为富有中华文化底蕴的新一代建设者。所以《经典诵读》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程目标 1、优化儿童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让参与经典诵读的孩子长期在圣贤之道中受到熏陶,使之自然提升儿童的品味与内涵,达到人格教化的目的。 2、提高儿童的专注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参与活动的孩子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经典诵读,并欣赏一些经典音乐,儿童能平心静气地学习,提高其专注力。 3、强化儿童的记忆力。6-13岁是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小学阶段大量诵读,将大大增强儿童的记忆力。 4、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儿童背诵优美的文化经典,自然提高语文表达能力,不管是在书面,还是在口语交际中都将有大的收益。 5、增强阅读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要让儿童大量阅读,在阅读中增请兴趣,提高理解,感悟鉴赏、评价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小学小篮球校本课程纲要设计.

小学小篮球校本课程纲要设计 儋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邢德政(体育学科 一、课程名称:小篮球 二、授课时间:一学年 三、授课对象:1—6年级学生 四、课程目标: 1、1—2年级主要通过游戏活动,在动中玩,在玩中学,发现与认识成功的学习方法,从中得到乐趣。 2、3—4年级以球性学习为兴趣,原地运球为基础,行进间运球为掌握点,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来提高学生对控球能力。 3、5—6年级学生在一定的竞争环境中学习,掌握双手胸前传接球,单、双手投篮,多点三步上篮以及教学比赛,攻防战术学习等。 五、课程内容: 一年级:原地左右手运球、直线运球、篮球游戏。 二年级:原地左右手运球、往返运球、八字运球、篮球游戏 三年级:后撤步运球、运球接力、投篮比赛、直线运急停跳起、胸前传接球。 四年级:变方向运球、跑动传接球、双手胸前投篮。 五年级:跑步传接球上篮、攻防练习、三步上篮。 六年级:多点上篮与投篮、区域攻防练习。 六、课程理念

小篮球是一项集体竞技、健身、娱乐和益智为一体的集体性运动项目,集体运动的对抗性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活动游戏性和观赏的娱乐性以及各种传媒的效应,都是吸引小学生参与篮球活动的重要因素,使得篮球成为小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也使得小篮球成为小学生最热门的教学内容。 “小篮球校本课程”的实施开展,首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大对学生的宣传力度,小篮球是我市“校本课程”中的一个重点项目;篮球也是我市传统项目,为此我们为了继承我市的优良传统,将篮球项目推广普及到全市中小学生,其次体育课程越来越被国家所重视(体育学科纳入中考,深受家长和学生喜欢。因此小篮球为校本教材,贯彻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为学生健康锻炼和身心健康服务。 七、课程实施: (一实施形式: 1、课时安排:每周1—2课时,可以得用课外时间为课时。 2、组织形式:采用班级活动、小组活动、合班活动或跨班级活动。 3、活动地点:校内外相结合。 4、活动准备:提高思想认识,大力宣传开发小篮球课本课程的重大意义。制定 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案、计划及有关措施。 5、成果展示:在校内开展各种比赛及展示活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的方法 开展篮球友谊赛。 (二实施办法: 1、坚持以发展学生兴趣入手、坚持从提高学生技术技能为本。 2、坚持每节课安排球性练习,各种运球练习。

中学《篮球》校本课程教材

校本教材 篮球 -—-—-—-—-----—---——---———-----—--——-—----—--—-—-—-——-——-—— 二○一六年十一月

前言 一、说明 本教材是结合我校“开发拓展型课程,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我校学生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和遵照有关规定,充分考虑本课程的特点而制定的。(一)本教材适用对象为本校中学各年级学生。本课程为拓展型课,属考查课程,总学时18学时,共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 (二)本教材为试行,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并加以补充、修订、完善。 二、教学任务 (一)贯彻教育方针,严格执行我校教学计划的规定,认真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结合篮球游戏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猛顽强的优良品质和思想作风。(二)掌握篮球游戏的基本理论知识. (三)发展学生身体及智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篮球游戏方法. (四)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创编篮球游戏和组织进行教学的能力;具有指导进行身体缎练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分配 (一)教学时数 本课程的教学总时数为18学时。 (二) 一、初中篮球教材概述 (一) 篮球运动的概念 篮球是中学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锻炼身体的综合效果好,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是初中体育教学的内容之一。

篮球运动作为一个竞技运动项目,是以投篮为中心,以得分多少决定胜负而进行的攻守交替、集体对抗的球类项目。 (二) 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James.Naismith) 发明的.因篮球运动本身特有的魅力,深受人们喜爱,所以很快在全世界传播开来.1895年传入我国天津,1932年成立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简称国际篮联).1936年男子篮球运动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增加了女子篮球项目。1992年第25届奥运会向职业篮球球员敞开了大门。篮球运动在中国广为普及,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三) 篮球运动的教学功能 对于体育教学中的篮球运动来讲,它就是一项集体对抗的球类游戏项目。它的特点是集体性、对抗性、趣味性。除了具有一般运动项目的锻炼价值外,篮球运动复杂多变的比赛过程,能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进而提高大脑的分析综合能力和应变能力.竞争对抗的游戏形式,能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以及学生的顽强拼搏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心理自我调控能力。比赛中的集体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篮球技能的掌握可以增加人的运动经验积累,能为今后学习其它运动项目提供一定帮助. 二、初中篮球教学的目标、内容与要求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篮球运动的锻炼价值,培养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2.能在篮球的游戏和比赛中运用所学的篮球的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 3.通过篮球活动,发展学生的灵活、机敏、反应快捷,以及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 4.在从事篮球游戏和比赛中,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与同伴合作及友好相处的精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学内容 1。篮球的基础知识 (1) 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2)篮球运动的特点与价值 (3) 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