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宣教指导论文

合集下载

母乳喂养科普文章范文

母乳喂养科普文章范文

母乳喂养科普文章范文以母乳喂养科普文章为标题母乳喂养是指婴儿在出生后通过吸吮母亲乳房中的乳汁来获得营养的方式。

作为最自然的喂养方式之一,母乳喂养在婴儿的健康和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母乳的成分、优势、喂养技巧以及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介绍和科普。

我们来了解一下母乳的成分。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对于婴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母乳中的蛋白质易于消化吸收,能够提供宝宝所需的氨基酸。

而其中的脂肪则为宝宝提供能量,促进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此外,母乳中还富含免疫球蛋白和抗生素物质,能够增强宝宝的免疫力,预防感染和疾病。

母乳喂养相比于人工喂养具有很多优势。

首先,母乳是天然的食物,无需加工,不含任何添加剂,对于宝宝的健康更有保障。

其次,母乳中的营养物质能够与宝宝的生理需求完美匹配,能够提供宝宝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促进宝宝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母乳喂养还有助于加强母婴之间的情感联系,增进母婴之间的亲密感。

在进行母乳喂养时,有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首先,正确的哺乳姿势非常重要。

婴儿应该面对母亲的乳房,嘴唇贴住乳晕,整个乳头都应该进入婴儿的嘴中。

同时,母亲应该保持舒适的姿势,可以使用枕头来支撑手臂和腰部,减轻乳房压力。

其次,频繁哺乳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乳汁产量和宝宝的吸吮能力。

新生儿通常每天需要哺乳8-12次,随着宝宝的生长,哺乳次数逐渐减少。

此外,母乳喂养时还需要注意母亲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和刺激性食物。

虽然母乳喂养有诸多好处,但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注意的地方。

例如,母亲患有某些传染性疾病时,可能需要暂时停止母乳喂养,以免传染给宝宝。

此外,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口腔畸形儿等,可能需要经过专业医生的指导和帮助才能进行母乳喂养。

因此,如果遇到这些情况,及时咨询专业人士是非常重要的。

母乳喂养是婴儿最自然、最健康的喂养方式之一。

产后母乳喂养的指导及护理体会2500字

产后母乳喂养的指导及护理体会2500字

产后母乳喂养的指导及护理体会2500字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母乳喂养的护理指导和总结母乳喂养困难事件报道的情况。

方法:回顾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68例产妇的资料,统计其母乳喂养率和归纳母乳喂养困难事件报道的情况。

结果:通过采取正确的产后护理指导,观察对象满足母乳喂养6个月的概率在逐年上升,母乳喂养困难的共计24例,经过进一步指导后,14例(58.3%)能恢复母乳喂养。

结论:产后母乳喂养护理指导效果较好,能提高母乳喂养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毕业关键词:产妇;母乳喂养;护理母乳喂养不但能够显著地降低新生儿出生第一年的患病率和死亡率,而且能够最佳地满足婴儿所需营养,营造良好的母婴关系,促进新生儿生理和心理的发育[1]。

如今,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主要与产妇健康状况、母乳喂养的信心和精力及家庭支持情况相关[2]。

2002年,我国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爱婴医院监督指南》,要求各级医疗机构为提高产妇母婴喂养率做出努力,实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以上的目标。

本院医疗服务的对象主要为乡镇人群,目前针对此人群产后母乳喂养护理的相关报道较少,现就5年来我院对68例产后母乳喂养指导心得体会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分娩的产妇68例,年龄18~36(25.6±6.3)岁,分娩胎龄为36~41(38.5±1.4)周。

上述例子均排除因疾病不能进行母乳哺育、新生儿畸形、观察期间随访脱落的案例。

整个观察期间为2011年月至2016年4月。

1.2 护理指导方法(1)方法制定:查阅文献及咨询相关专家了解影响母乳喂养相关因素,依据国家爱婴相关政策制定本院产后母乳喂养护理指导方案,提高科室护士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对科室护士工作进行考核评价,落实各级护士管理职责。

(2)产妇基本情况评估:对产妇的年龄、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健康情况、母乳喂养相应知识和认知态度做基础评价。

论文 母乳喂养

论文 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魏菊芳(榆中县青城镇卫生院,甘肃榆中730121)摘要:目的从母乳喂养的好处、怎样成功喂养、注意事项、不宜母乳喂养的情况、断奶时间等几方面一一进行阐述,进而倡导母乳喂养。

关键词:母乳喂养;好处;成功喂养;注意事项;断奶时间;倡导母乳是婴幼儿健康成长不可替代的理想食品。

纯母乳喂养是生后六个月内婴儿的首选喂养方式,有助于婴幼儿获得最佳的生长,发育及健康状态。

母乳喂养是指用母亲的奶水喂养婴儿的方式。

1989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主办的母乳喂养定义会上将其分为六类:全部母乳喂养,它分为两种1 纯母乳喂养:指除母乳外,不给婴儿吃任何液体或固体食物。

2 几乎纯母乳喂养:指除母乳外还给婴儿吃维生素、水、果汁,但每天不超过1~2次,每次不超过1~2口。

部分母乳喂养:它分为三种1 高比例母乳喂养:指母乳占全部婴儿食物的80%及以上。

2 中等比例母乳喂养:指母乳占全部婴儿食物的20%—79%。

3 低比例母乳喂养:指母乳占全部婴儿食物的20%以下。

象征性母乳喂养:这种几乎不给婴儿提供所需热量,在婴儿出生后3周前不要给婴儿任何人工奶头。

母乳喂养有利于健康这一说法主要体现在最初的两个月的母乳中。

1 母乳喂养的好处1.1 对于乳母1.1.1 宝宝出生之后尽早给宝宝哺乳,可以加速子宫的收缩,加快恶露的排出,有利于子宫的尽早恢复。

1.1.2 哺乳可以减少母亲患乳腺癌的几率,而且对钙的有效吸收,还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

1.1.3 即使是短时间的哺乳,也可以降低妈妈在绝经期前患卵巢癌的几率。

母乳喂养4~12月可以降低卵巢癌、乳腺癌11%;母乳喂养大于24月,可以降低25%。

1.1.4 大量调查都发现,哺乳时间越长,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几率就越小。

1.1.5 哺乳其实也是一个大量消耗的过程,可以起到“瘦身”的作用。

孕妇在生产前体内会存积约36000卡的热量,产后若不哺乳,热量就不能散发出去,更容易发胖。

1.2 对于婴儿1.2.1 营养丰富[1]人乳营养生物效价高,易被婴儿利用。

母乳喂养优势论文-母乳喂养的优点

母乳喂养优势论文-母乳喂养的优点

母乳喂养优势论文-母乳喂养的优点
母乳喂养优势论文
【摘要】母乳是婴儿成长唯一最自然、最安全、最完整的天然食物,营养丰富,含有婴儿所需的所有营养和抗体,保证婴儿的正常、健康发育。

母乳具有最高效的生物利用率,其所含各类营养物质非常有利婴儿的消化吸收。

同时,采用母乳喂养对母亲自身也有极大的好处,有利于母亲子宫收缩和降低患各类妇科疾病的概率。

本文从母乳相关知识出发,探讨母乳喂养的优势。

【关键词】母乳知识;母乳喂养;优势
一、母乳的成分及介绍
母乳是产后女性乳房产生的用作哺育婴儿的汁液,母乳内含有乳铁蛋白、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和牛磺酸等营养物质,是新生儿降生初期最主要的营养物质来源。

母乳可分为初乳(产后12天)、过渡乳(产后13-30天)、成熟乳(产后l 一9个月)和晚乳(10个月以上)。

二、母乳喂养优势分析
2.1. 母乳含有促进大脑发育的牛磺酸、促进铁吸收的乳铁传递蛋白、预防疾病的溶菌酶、促进组织发育的核苷酸、增强视力的DHA,等等,这些宝贵的营养元素都是奶粉无法仿制的。

奶粉中的牛奶含有高于母乳数倍的脂肪和蛋白质等成分,而这些过量的营养不利于婴儿的吸收和消化,容易引起婴儿患病,不利于未来的健康成长。

2.2. 母乳含有生化酶,有利于婴儿肠道消化和吸收。

同时,乳清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有利于柔化肠道,有利于婴儿粪便的排泄。

而奶。

新生儿喂养护理综述5000字论文

新生儿喂养护理综述5000字论文

新生儿喂养护理方面的研究综述报告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的喂养方式护理研究进展。

方法采用文献法,通过在网上,图书馆等搜集整理新生儿的喂养方式护理资料。

结论目前新生儿常用喂养方式为除母乳喂养和部分母乳喂养,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一些早产的新生儿,由于胎龄不足等等原因他们常常不能实现纯母乳喂养,所以本文探究新生儿喂养的方式护理,对新生儿喂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对新生儿喂养技术的护理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并进行总结和建议,以指导临床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喂养方式;护理前言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新生儿的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新生儿是一个巨大的群体,代表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但是目前新生儿中很容易出现新生儿,需要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进行人工喂养。

NICU新生儿由于各方面发育不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很容易患者上各种器质性疾病,这些有机疾病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新生儿的营养摄入。

所以合理、科学的喂养对新生儿的生存、生长、发育、健康和营养至关重要。

然而,NICU新生儿的喂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包括食物的选择和准备、新生儿的喂养技术等。

协调新生儿吮吸和吞咽食物的能力对喂养技术的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新生儿喂养的影响因素1.1胎龄的影响一般来说,胎龄25~30周的新生儿肠胃蠕动范围比较小,并且蠕动不规则。

35周的新生儿会内促进对食物的蠕动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肠胃功能更加完善。

胎龄越小的新生儿,体重越轻,胃肠功能越低,就很容易出现为喂养不耐受的情况。

1.2围产期因素影响围产期的胎儿因为产时缺氧,体温过热等等因素,会是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全,出现代谢紊乱、肠蠕动改变的情况。

经过多年的研究,OriO1e等人发现65.2%的喂养不耐受病例发生在出生后2周内,与围产期因素密切相关。

1.3喂养时间的影响新生儿因为身体各方面的发育不完全,肠道功能也不完全,所以喂养时间也很重要。

实习中的母乳喂养指导与支持

实习中的母乳喂养指导与支持

实习中的母乳喂养指导与支持在医学实习过程中,作为一名医学生,我们常常需要为新生儿和妇女提供母乳喂养的指导与支持。

母乳喂养对于婴儿的健康和成长至关重要,因此,作为医生的我们有责任提供正确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妇女建立和维持良好的母乳喂养习惯。

首先,我们要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抗体,能够提供婴儿所需的所有营养,并增强其免疫力。

母乳还有助于婴儿的消化系统发育,减少过敏和肠道感染的风险。

此外,母乳喂养还能够促进母婴之间的情感联系,增强亲子关系。

然而,母乳喂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

有些妇女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如乳房疼痛、乳汁不足等。

因此,我们作为医生,需要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妇女克服这些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向妇女提供正确的哺乳姿势和技巧。

正确的哺乳姿势对于婴儿的吸吮和妇女的乳房舒适度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示范正确的姿势,如让婴儿的嘴巴紧贴乳晕,使乳头完全进入婴儿的口腔。

此外,我们还可以教授妇女使用乳头护理产品,如乳头保护器和乳头霜,来减轻乳房疼痛和裂伤的问题。

其次,我们可以为妇女提供关于母乳喂养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的指导。

例如,有些妇女可能会担心自己的乳汁不足,我们可以告诉她们通过频繁哺乳和正确吸吮来增加乳汁分泌。

另外,有些妇女可能会遇到婴儿拒绝吸吮的问题,我们可以建议她们尝试改变哺乳环境,如选择安静舒适的地方,或者使用乳头刺激器来帮助婴儿吸吮。

此外,我们还可以提供关于母乳喂养时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建议。

妇女在哺乳期间需要增加热量和营养摄入,我们可以向她们推荐一些富含蛋白质、钙和铁的食物,如牛奶、豆类和绿叶蔬菜。

同时,我们还可以提醒妇女避免吸烟和饮酒,因为这些会对母乳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最后,我们还可以为妇女提供心理支持。

母乳喂养是一个需要时间和耐心的过程,有时妇女可能会感到疲惫和无助。

我们可以鼓励妇女坚持下去,并提供一些缓解压力和放松的方法,如瑜伽和按摩。

总之,在医学实习中,我们需要为妇女提供母乳喂养的指导与支持。

论促使母乳喂养成功的护理

论促使母乳喂养成功的护理

论促使母乳喂养成功的护理【摘要】母乳是婴儿最适宜最天然的食物,用母乳喂养婴儿的方式,对母儿均有益。

母乳喂养对婴儿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国际上已将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作为卫生工作的重要环节[1],为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广泛开展宣传、咨询活动,强化人们母乳喂养的意识。

【关键词】母乳喂养;成功;护理人,是高等哺乳动物,母乳喂养是人的本能的生存方式,为以后的人类社会及人类社会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

1.概述1.1 纯母乳喂养的定义指除母乳外,不给婴儿吃任何其他液体或固体食物。

1.2 母乳喂养对母亲的好处哺乳可增加母子感情,吸吮刺激促使缩宫素分泌,减少产后出血,有利于子宫恢复。

哺乳期推迟月经复潮及抑制排卵,延长生育时间,并且可降低卵巢癌、乳腺癌的发病机会。

可以消耗母亲多余的脂肪,利于母亲保持身材,并且可使乳房丰满。

1.3母乳喂养对婴儿的好处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它含有婴儿出生后4~6个月内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含有适合于新生儿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盐、钙、磷,有足量的维生素,足够的铁和水分[2]。

母乳尤其是初乳(产后头7天的乳汁)含有丰富的抗感染物质(免疫抗体、溶菌酶等),这些物质都能保护婴儿增强免疫力,少得疾病。

母乳可预防过敏性疾病,如湿疹、哮喘。

母乳中的某些物质,如胆固醇是婴儿脑神经细胞发育的必需物,有利于智力发育。

吸吮时的肌肉运动可促进新生儿面部的正常发育,且可预防奶瓶喂养引起的龋齿。

母乳喂养时,新生儿与母亲皮肤的频繁接触,有助于母婴间的情感联系,对新生儿建立健康的心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2.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措施2.1 产前准备2.1.1 加强对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在孕期开展孕妇学校,为其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喂养方法及人工喂养的缺点,提高孕妇及其家属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做好母乳喂养的准备,特别是在母婴分离情况下如何保持泌乳。

2.1.2 对于住院待产的孕妇,如有扁平和内陷的乳头,给予做必要的纠正指导方法:陷入程度轻者,可人工成十字状按压乳晕处数次后抠及乳头根部向外牵拉数次,重者可买一吸奶器负压吸引乳晕周围皮肤使其突出而得以纠正,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母乳喂养健康指导其流程论文

母乳喂养健康指导其流程论文

浅谈母乳喂养的健康指导及其流程【中图分类号】r4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362-01母乳喂养有利于母婴健康,因此,对于能够进行母乳喂养的产妇进行正确的喂养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将我院产后母乳喂养健康指导及其流程总结如下。

1 介绍母乳喂养的好处1.1 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品和饮料,它含有婴儿出生后4~6个月内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各种营养物质比例恰当,有利于婴儿的消化吸收。

1.2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感染物质,可减少婴儿发生肠道,呼吸道和皮肤感染机会,母乳喂养能预防小儿过敏和龋齿的发生。

母乳喂养的宝宝患病机会低于人工喂养宝宝的2.5倍。

1.3 母乳经济、卫生、方便、温度适宜。

1.4 母乳喂养能增进母婴感情。

1.5 母乳喂养可减少产后出血,有助于母亲产后康复,并具有哺乳期避孕的作用。

2 查看有无初乳,并介绍其重要性后讲解挤奶手法2.1 初乳是指产后7天内所分泌的乳汁。

初乳量不多但浓度高,营养极其丰富,是婴儿出生后最早获得的口服免疫抗体,能保护婴儿免受细菌和和病毒的感染。

初乳量虽少,但完全能够满足婴儿出生后几天的需要。

2.2 如果母婴分离或母亲奶太胀以至于不能很好含接时,应将母亲的奶挤出来。

挤奶前应洗净双手,准备一个清洁的容器收集母乳,将容器靠近乳房。

母亲采用舒适体位,身体前倾,将大拇指放在距乳头根部1~2公分的乳晕上,食指放在拇指对侧的乳晕上,其它手指托住乳房。

用拇指与食指的内侧向胸壁挤压,手指固定,不要在皮肤上移动,重复挤压—松弛数分钟,沿乳头依次挤压所有乳晕。

3 讲解母乳喂养的方法3.1 清洁乳房3.2 喂哺姿势母亲应采用轻松舒适的体位,坐或躺着。

母亲一只手臂托住婴儿的肩背部,手掌托住婴儿的臀部,婴儿的身体与母亲应该“三贴”:即胸贴胸,腹贴腹,下颌贴乳房。

婴儿头与身体呈一直线。

如果遇到松弛或过大的乳房,可采用“c”字形手势,即一手四指托起乳房,大拇指将乳房皮肤与婴儿鼻子分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乳喂养的宣教与指导
[摘要] 为了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本文从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喂养的措施,及影响母乳喂养成功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给予相关技术指导从而最终实现关爱婴儿健康,全社会倡导母乳喂养的目的。

[关键词] 母乳喂养宣教指导
[中图分类号] r16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100-01
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食品,母乳所含蛋白质、脂肪、乳糖、无机盐、维生素和液体等主要成分的比例最适合婴儿机体的特征和需要,有利于消化、吸收和诱发良好的食欲。

母乳中还含有大量的免疫活性因子,能保护婴儿避免微生物的侵袭。

母乳是婴儿健康发育成长的保障,是任何食品都不能媲美的。

因此在全社会倡导母乳喂养,关爱婴儿健康。

作为临床护士,有责任对孕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的宣教和指导。

1 母乳喂养的好处要想让母乳喂养能顺利开展,必须要让孕妇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在产前检查开始,就要对孕妇进行宣教。

1.1 母乳对婴儿的好处母乳中含有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所含蛋白质、脂肪、乳糖、无机盐、维生素和液体等主要成分的比例最适合婴儿机体的特征和需要,有利于消化、吸收和诱发良好的食欲。

人乳中所含的白蛋白有2/3是乳蛋白、乳铁蛋白,其中含有大量氨基酸,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易于消化吸收;母乳还具有免疫作用,
母乳中含有大量免疫活性细胞如巨噬细胞等,有多种免疫球蛋白如iga、乳铁蛋白、溶菌酶等,有吞噬、对抗、抑制病毒和细菌的作用,避免微生物的侵袭,有利于防止呼吸道感染和肠道疾病;母乳喂养还有利于婴儿牙齿的发育和保护,吸吮时的肌肉运动有助于面部正常发育,且可预防因奶瓶喂养引起的龋齿[1];促进婴儿心理健康发育:母乳喂养时,婴儿与母亲皮肤的频繁接触,母婴间情感联系,对婴儿建立和谐、健康的心理有重要作用。

1.2 母乳喂养对母亲的好处母乳喂养有助于母婴接触,使母亲对婴儿产生慈爱心情,从而尽快进入母亲的角色。

母乳喂养有助于防止产后出血:婴儿吸吮刺激使催乳素产生的同时促进缩宫素的产生,后者使子宫收缩、减少阴道流血、预防贫血;哺乳期闭经:哺乳者的月经复潮及排卵较不哺乳者延迟,母体内的蛋白质、铁、氨基酸和其他营养物质通过闭经得以储存,有利于产后恢复,还可延长生育间隔,推迟采用其他节育措施的时间;母乳喂养还可以降低乳腺癌、卵巢癌的发病率。

另外母乳喂养经济价廉,温度适宜,可减少家庭其他成员的劳动。

1.3 母乳和动物乳汁的营养成分对比脂肪:牛乳中的脂肪不含有必须脂肪酸,而人乳中含有大量的必须脂肪酸,它是婴儿发育必不可少的物质,尤其是眼睛、血管、大脑等器官的发育[3];ph值:母乳的ph值为5,婴儿食用后不易便秘,便成黄色,质软。

牛乳的ph值为5-7,容易导致便秘,便的颜色呈灰黄、绿,质硬;酪蛋白:人乳中酪蛋白少,占35%,免疫球蛋白含量多,可以提高婴儿的免
疫力,保护婴儿免受外界微生物的侵袭。

牛乳中酪蛋白含量多,婴儿难于消化吸收,易形成凝块;维生素:人乳中含有重要维生素高于牛乳,但缺乏维生素k,故早产儿、有出血倾向的给维生素k。

牛乳中维生素b多,但维生素a、维生素c远不如人乳含量多;铁:人乳中铁含量为50-70ug/100ml,铁有50%可以吸收。

牛乳中含铁50-70ug/100ml,但只有10%可以被婴儿所吸收[4]。

2 母乳喂养的措施
2.1 早接触、早吸吮新生儿出生半小时内裸体放在母亲胸前,即母亲的胸与婴儿的胸紧贴,母亲的腹部与婴儿的腹部紧贴,使母子皮肤相贴,并让孩子吸吮母亲的乳头,以刺激乳汁分泌。

2.2 母婴同室新生儿出生后要和母亲时刻在一起。

2.3 按需哺乳哺乳的次数、间隔的时间按孩子需要和母亲需要来决定,只要孩子需要,母亲乳房胀满就可以哺乳。

3 母乳喂养指导母乳喂养看似简单,可其中蕴含着很大的学问,初为人母对母乳喂养缺乏经验,很多细节上的东西操作错误不但婴儿在吸吮乳汁的时候费力,母亲在哺乳的时候也会感到疲劳。

指导正确的哺乳方法可帮助母亲建立起母乳喂养的信心。

3.1 母乳喂养的体位卧位,母亲侧卧于床上,适用于母亲疲劳、困乏时,她可以一边休息一边哺乳,或者剖宫产后不久,侧卧或仰卧可帮助她更舒服的哺乳婴儿。

此外还可以站着喂奶,如果孩子含接乳房困难,母亲可以取俯卧位,这样有利于婴儿含接。

3.2 哺乳时婴儿的抱法母亲一只手臂托住婴儿的头、肩部,新
生儿还应托住的臀部。

使孩子的头及身体呈一条直线,让孩子面向母亲乳房,鼻子对着母亲的乳头,孩子身体紧贴母亲身体,母亲把另一只手贴在乳房下胸壁上,食指托起乳房的底部,拇指轻压乳房上部,母亲手指不能靠近乳头,避免使用“剪刀式”。

3.3 指导母亲帮助婴儿正确含接母亲用乳头触碰孩子的嘴唇,等到孩子的嘴张大后快速将孩子移向乳房,让其下唇在乳头的下方将大部分乳晕含在口中,上面露出的乳晕大于下面露出的乳晕。

3.4 孩子含接乳房正确的判断孩子的嘴张得很大;下唇外翻;婴儿吸吮时两腮是鼓起的;有节奏的吞咽;婴儿的下颌贴着母亲的乳房;乳房上面露出的乳晕大于下方露出的乳晕。

4 影响母乳喂养成功的因素找出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有针对性的给予护理干预,从而使母乳喂养顺利开展。

4.1 心理因素异常的妊娠史、不良的分娩体验、分娩及产后的疲劳、失眠或睡眠不佳、自尊紊乱、缺乏信心、焦虑、压抑等。

4.2 社会因素得不到医护人员,丈夫和家人的关心和支持;婚姻问题;青少年母亲或单身母亲;母婴分离;知识缺乏(营养、喂养知识)。

4.3 生理因素严重心脏病、子痫、肝炎的急性期;营养不良;会阴或腹部的切口疼痛;使用某些药物,如麦角新碱、可待因、安定等。

4.4 乳房情况如乳头凹陷、乳头皲裂、乳房胀痛等。

4.4.1 凹陷乳头的护理乳头的伸展练习:将拇指放在乳头的两
侧,由乳头慢慢向两侧外方拉开。

通过牵拉乳晕皮肤及皮下组织使乳头向外突出,然后再把乳头向上、向下拉开,每次做15分钟,每天2次。

牵拉乳头:在妊娠后期就应该每日用手去牵拉乳头,或者用特制的乳头器(用20毫升注射器将注射器前端用刀切除,把注射器活塞抽出,从注射器前端插入,再将注射器末端开口放在产妇的乳头上,拉动注射器内部的活塞,利于注射器内部产生的负压将乳头吸出)。

每日重复数次,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4.4.2 乳房胀痛如因为乳汁过多导致的胀痛应让婴儿早吸吮,每次尽量将一侧乳房内的乳汁吸空,如乳汁很多无法吸空,可以将多余的乳汁用吸奶器或者人工挤奶的方法把多余的乳汁吸出。

还可以给乳房按摩和热敷,按摩颈部和背部,刺激射乳反射。

4.4.3 乳头皲裂乳头皲裂表现为乳头红、裂开、有时可有出血、哺乳疼痛,尤其是初产妇在最初几天哺乳后易出现乳头皲裂。

因为疼痛,往往产妇会拒绝哺乳,这样就会造成乳汁淤积,而发生乳腺炎或乳房肿痛,或者会导致乳汁减少,因此要给予及时的技术指导。

告知产妇每次哺乳时间不要过长,一般不超过20分钟,不要在婴儿口中强行将乳头拉出,可以用手轻轻按压婴儿的下颌,待婴儿口腔负压解除后再拔出乳头。

每次哺乳前后挤少量乳汁在乳头和乳晕上,这样可以避免乳头皲裂的发生。

综上所述,要想成功的实现母乳喂养必须要做好宣教工作,要让孕产妇和其家人知道母乳喂养好处,并要求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给予相关的技术指导。

从而实现关爱婴儿健康,全社会倡导母
乳喂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莉.婴儿不同喂养方式与儿童龋齿关系的探讨[d].武汉大学,2002.
[2] 李旭宏.母乳喂养健康教育[j].中国当代医药,2009,(08).
[3] 吕智敏,马会青.孕妇膳食与乳汁中脂肪含量的研究[j].河北医学,2004,(08).
[4] 傅振荣.母乳喂养与早期新生儿的营养[n].滨州医学院学报,1999,(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