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法测定艾司唑仑血药浓度的方法验证.

HPLC法测定艾司唑仑血药浓度的方法验证.
HPLC法测定艾司唑仑血药浓度的方法验证.

HPLC 法测定艾司唑仑血药浓度的方法验证

侯大平*,张志国#,国玉芝,雷力力,黄展(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佳木斯市154002)

中图分类号

R 969. 1;R 971+.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11)14-1280-03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艾司唑仑血药浓度的方法,以确定较好的检测条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依利特Hypersil

-1

ODS 2C 18为色谱柱,甲醇-乙腈-水(28∶28∶54)为流动相,1. 0mL ·min 为流速,35℃为柱温,230nm 为检测波长,地西泮为内标,考察服用艾司唑仑片患者血浆、碱化血浆、血清浓度并对选定的标本及提取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艾司唑仑血浆浓度明显高于碱化血浆及血清浓度,经成对双侧t 检验,艾司唑仑血浆浓度与碱化血浆及血清浓度比较(P 分别为0. 01130、0. 01817),有显著性差异。艾司唑仑血药浓度在0. 0494~1. 2896μg ·mL -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 9918),定量下限为0. 0494μg ·mL -1;平均日内、日间RSD 均<10%,平均回收率为99. 95%~100. 79%。结论:采用患者血浆作为标本进行艾司唑仑血药浓度监测和药物中毒的定量分析可行,本方法简便、准确。关键词艾司唑仑;血浆;碱化血浆;血清;高效液相色谱法;血药浓度

Method Validation of Plasma Concentration Determination of Estazolam by HPLC HOU Da-ping ,ZHANG Zhi-guo ,GUO Yu-zhi ,LEI Li-li ,HUANG Zha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musi University ,Jiamusi 154002,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method for plasma concentration determination of estazolam ,and to confirm optimal determination conditions. METHODS :HPLC method was adopted. The determination was performed on Elite Hypersil ODS 2C 18column with methanol-acetonitrile-water (28∶28∶54)as mobile phase at flow rate of 1. 0mL ·min -1. The column temperature was set at 35℃and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230nm. Diazepam was used as the internal standard. The concentrations of estazolam in plasma ,alkalinized plasma and serum in patients receiving estazolam were determined. Selected samples and extraction method were verified. RESULTS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estazolam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alkalinized plasma and serum. In bilateral paired t test ,the concentration of estazolam in plasma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alkalinized plasma and serum (P =0. 01130and P =0. 01817). The linear range of estazolam was 0. 0494~1. 2896μg ·mL -1(r =0. 9918). The minimum quanti-tation limit was 0. 0494μg ·mL -1. The average recovery rate was 99. 95%~100. 79%. The RSD of intra-day and inter-day were less than 10%. CONCLUSION :It is feasible to collect plasma sample of patients for plasma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of estazolam and quantitation analysis of drug poisoning. The method is simple ,accurate. KEY WORDS Estazolam ;Plasma ;Alkalinized plasma ;Serum ;HPLC ;Plasma concentration 艾司唑仑为临床常用的镇静催眠药,也可用于抗焦虑、抗癫痫治疗,大剂量可引起外周神经肌肉阻滞、兴奋不安等不良反应,严重的可导致死亡。鉴于其临床应用广泛,监测其血药浓度对临床治疗和中毒抢救均有重要意义。然而,在高效液相色谱(HPLC )法测定艾司唑仑血药浓度时,文献报道有使用

[1][2][3]

血浆、碱化血浆和血清作为标本检测,为确定一种较好的方法,本文对使用标本、提取方法进行了初选,结果使用血浆作为标本,艾司唑仑检出率较高。以此为基础,对HPLC 法检测血浆艾司唑仑血浆药物浓度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此法简便、准确。

艾司唑仑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

1219-0102);内标:地西泮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71225-200302);甲醇、乙腈为色谱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2. 1

方法与结果

1

1. 1

材料

仪器

P 230Ⅱ高效液相色谱仪(大连伊利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XW-80涡旋混合器(上海精科实业有限公司);AUW 220D 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日本岛津公司)。1. 2试药

科杂志,1994,9(6):343.

色谱条件

色谱柱:Hypersil ODS 2C 18(250mm×4. 6mm ,5μm);流动

-1

相:甲醇-乙腈-水(28∶28∶44);流速:1. 0mL ·min ;检测波长:230nm ;柱温:35℃;进样量:20μL。2. 2标准溶液的制备

2. 2. 1艾司唑仑标准溶液:准确称取艾司唑仑标准品24. 80mg ,置于100mL 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该溶液5mL ,置于50mL 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浓度为0. 0248mg ·mL -1的艾司唑仑标准溶液。2. 2. 2内标溶液:准确称取地西泮标准品5. 00mg ,置于25mL 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该溶液[5]

高瑞林,李华,杨辉,等. 静脉注射a 12b 干扰素治疗

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疗效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1,17(7):560.

*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电话:0454-*******

#通讯作者:主任药师。研究方向:药物分析与药动学。电话:China Pharmacy 2011V ol. 22No. 140454-8623372。E-mail :zzg-0000@https://www.360docs.net/doc/298856775.html, ·1280·

中国药房201122卷第14期(收稿日期:2010-10-27年第修回日期:2010-11-27)

5mL ,置于50mL 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浓度为0. 02mg ·mL -1的地西泮溶液,作为内标溶液。2. 3使用标本及提取方法初选2. 3. 1血样的采集:随机选取我院门诊服用艾司唑仑患者10名,男、女各半,年龄28~55岁。晚10∶00时口服艾司唑仑片2mg ,200mL 温开水送服。于服药后次日晨9∶00时用柠檬酸钠抗凝和无抗凝剂真空管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出血浆或血清后,置10℃以下冰箱保存待用。2. 3. 2血样处理:(1)精密取患者血浆1mL ,置于10mL 玻璃试管内,加入0. 02mg ·mL -1地西泮内标溶液25μL,涡旋混匀,加入乙酸乙酯5mL ,涡旋震荡3min ,3500r ·min -1离心10min ,分离乙酸乙酯于10mL 试管内,45℃下N 2气流吹干,甲醇100μL溶解,作为血浆样品溶液。(2)精密取患者血浆1mL ,置

-1

于10mL 玻璃试管内,加入0. 02mg ·mL 地西泮内标溶液25μL,加入0.

01mol ·L -1氢氧化钠0. 25mL 碱化,涡旋混匀,加入乙酸乙酯5mL ,涡旋震荡3min ,3500r ·min -1离心10min ,分离乙酸乙酯于10mL 试管内,45℃下N 2气流吹干,甲醇100μL溶解,作为碱化血浆样品溶液。(3)精密取患者血清

1mL ,置于

-1

10mL 玻璃试管内,加入0. 02mg ·mL 地西泮内标溶液25μL,涡旋混匀,加入乙酸乙酯5mL ,旋涡震荡3min ,3500r ·min -1离心10min ,分离乙酸乙酯于

10mL 试管内,45℃下N 2气流吹干,甲醇溶解100μL,作为血清样品溶液。2. 3. 3血样测定:分别取血浆样品、碱化血浆样品和血清样品,按“2. 1”项色谱条件进样检测,以内标法计算含量,结果如表1。

表13组样品含量测定结果

Tab 1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samples of 3groups

序号12345678910血浆0. 084130. 069270. 108310. 073890. 049650. 079060. 090820. 071190. 057220. 173950. 08575

艾司唑仑含量/μg·mL -1

碱化血浆0. 079120. 054420. 083290. 028100. 055280. 070650. 062970. 056490. 046120. 171820. 07113

血清0. 081800. 053190. 080270. 029240. 058520. 075340. 063100. 055460. 047860. 169820. 07146

mV 3216003

21

mV 32160

691215min 03691215min

A B

图1高效液相色谱图

A. 血浆样品+内标;

B. 空白血浆;1. 艾司唑仑;2. 地西泮

Fig 1HPLC Chromatograms

A. plasma+internalstandard ;

B. blank plasma ;1. estazolam ;2. diazepam

2. 5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取健康人血浆1mL ,置于10mL 玻璃试管内,加入0. 02mg ·mL -1地西泮内标溶液25μL,加入0. 0248mg ·mL -1艾司唑仑标准液分别为2、6、10、14、18、22、26、52μL,涡旋混匀,加乙酸乙酯5mL ,涡旋震荡3min ,

3500r ·min -1离心10min ,分离乙酸乙酯于10mL 试管内,45℃下N 2气流吹干,甲醇100μL溶解,按“2. 1”项色谱条件进样,记录色谱。将艾司唑仑的标准浓度(X )对其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比值(Y )进行线性回归,得艾司唑仑回归方程为Y =1. 3183X +0. 0656(r =0. 9918),结果表明,艾司唑仑血药浓度在0. 0494~1. 2896μg ·mL -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0. 0494μg ·mL -1。2. 6加样回收率及精密度试验

按“2. 4”项下方法,分别配制含艾司唑仑0. 3968、0. 2480、

-1

0. 0992μg ·mL 高、中、低3种浓度的样品各5份,按“2. 1”项色谱条件进样检测,以内标法计算回收率;同法制备含艾司唑仑高、中、低3种浓度样品各1份,分别在同日不同时间进样5次,以及在3d 内进样5次,以样品及内标峰面积比值计算日内及日间精密度。精密度及回收率试验结果见表2。

表2精密度及回收率试验结果(n =5)

Tab 2Results of recovery and precision tests (n =5)

加入量/μg·mL -10. 39680. 24800. 0992

测得量/μg·mL -1

0. 3999±0. 03040. 2482±0. 07250. 9915±0. 0964

回收率/%100. 79100. 1099. 95

RSD 日内RSD 日间RSD /%/%/%3. 015. 584. 467. 243. 244. 129. 655. 818. 54

2. 7

将3组样品分别进行成对双侧t 检验:血浆、碱化血浆样品

检测含量比较,P =0. 01130,有显著性差异;血浆、血清样品检测含量比较,P =0. 01817,有显著性差异;碱化血浆样品、血清样品检测含量比较,P =0. 74081,无显著性差异。可见血浆样品艾司唑仑含量约是碱化血浆和血清样品的1. 2倍。因而选定以血浆样品作为艾司唑仑血药浓度检测的标本。2. 4色谱行为

精密取健康人血浆1mL ,置于10mL 玻璃试管内,加入0. 0248mg ·mL -1的艾司唑仑标准溶液10μL,0. 02mg ·mL -1地西泮内标溶液25μL,涡旋混匀,加入乙酸乙酯5mL ,涡旋振荡3min ,3500r ·min -1离心10min ,分离乙酸乙酯于10mL 试管内,45℃下N 2气流吹干,甲醇100μL溶解;同法制备不含艾司唑仑和

内标的空白血浆溶液。按“2. 1”项色谱条件进样,高效中国药房2011年第22卷第14期

液相色谱图见图1。

血浆样品室温放置稳定性试验

用空白血浆制备含艾司唑仑0. 3968、0. 2480、0. 0992μg ·mL -1高、中、低3种浓度的样品,室温放置,分别于0、24、48h 时取样,按“2. 4”项方法处理并测定。结果艾司唑仑含量RSD 分别为5. 84%、10. 54%和9. 12%,表明样品在室温放置稳定。

3讨论

艾司唑仑口服吸收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3%[4],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艾司唑仑性状项下表述为“本品在三氯甲烷中易溶,……;在醋酐中易溶”,这可能是血浆浓度高于碱化血浆和血清浓度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取溶媒的不同也可能是造

[2,3]

成与其他作者产生试验差异的原因。在进行使用标本及提取方法初选时使用服药患者血样是考虑到药物吸收后会与血浆蛋白结合,而体外加入药品会影响与血浆蛋白结合,因而选用了患者血样作为试验标本。

[1]

本试验曾选用甲醇-水(65∶35)、甲醇-乙腈-水(30∶30∶[2]

40)作为流动相,最终发现采用甲醇-乙腈-水(28∶28∶44)的比例,2组分分离度较好;曾考虑采用卡马西平为内标,但在此试

China Pharmacy 2011V ol. 22No. 14。由于地西泮验条件下,卡马西平与艾司唑仑不能有效分离

·1281·

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硫酸氨基葡萄糖浓度及其药动学研究

#

栗艳*,田云,关月,奚苗苗,常瑛,文爱东(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药剂科,西安市710032)

中图分类号R 969. 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08(2011)14-1282-04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硫酸氨基葡萄糖浓度的方法,并考察其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电喷雾检测(LC-MS/MS)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ODS ,流动相为甲醇-0. 2%醋酸铵-0. 1%甲酸缓冲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 0mL ·min -1;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模式下以选择反应监测(SRM )方式进行监测。以DAS 2. 0软件进行房室模型拟合,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在选定的色谱及质谱条件下,硫酸氨基葡萄糖与内标及血浆杂质分离良好,氨基葡萄糖增量浓度在8. 27~165、165~8268ng ·mL -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回收率为103. 8%~113. 7%,日内和日间RSD 均<20%。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低、中、高剂量(500、1000、1500mg )复方硫酸氨基葡萄糖分散片后的药-时曲线符合非房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 1/2为(1. 2±0. 4)、

-1

(1. 3±0. 4)、(1. 4±0. 9)h ,t max (2. 6±1. 4)、(2. 7±0. 9)、(1. 9±0. 8)h ,c max (417±193)、(795±281)、(925±282)ng ·mL ,AUC 0~10(1416±

-1

201)、(3366±1020)、(4033±1282)ng ·h ·mL ,MRT 0~10(3. 2±0. 7)、(3. 6±0. 2)、(3. 3±0. 6)h ;多剂量口服低剂量(每次500mg ,

ss -1ss

tid )复方硫酸氨基葡萄糖分散片达到稳态后,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 max (294±75. 6)ng ·mL ,c min (59. 4±55. 7)ng ·mL -1,t max (1. 9±1. 1)h ,t 1/()h ,AUC 0~10(1015±243)ng ·h ·mL -1,AUC ss (1000±244)ng ·h ·mL -1,c ss av (125±30. 6)ng ·mL -1,MRT 0~10(2. 7±21. 4±0. 80. 3)。结论:本方法适用于复方硫酸氨基葡萄糖分散片人体内药动学研究。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本品后,氨基葡萄糖的吸收程度(AUC 0~t 和c max )与剂量在试验设计的剂量范围内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连续口服本品后,在体内基本无积蓄现象。关键词复方硫酸氨基葡萄糖分散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电喷雾检测法;药动学

Determination of Glucosamine Sulfate in Human Plasma by LC-MS/MSand Its Pharmacokinetic Study LI Yan ,TIAN Yun ,GUAN Yue ,XI Miao-miao ,CHANG Ying ,WEN Ai-dong (Dept. of Pharmacy ,Xijing Hospi-tal of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 ’an 710032,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concentration of glucosamine sulfate in human plasma ,and to study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glucosamine sulfate. METHODS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glucosamine sulfate was determined by LC-MS/MS.The de-termination was performed on Phenomenex ODS column with mobile phase consisted of methanol-0. 2%ammonium acetate-0. 1%formic acid buffer (gradient elution )at flow rate of 1. 0mL ·min -1.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ESI )was applied and operated in posi-tive ion mode by means of SRM. Its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were calculated by DAS 2. 0software. RESULTS :Glucosamine sulfate was well-separated from internal standard and plasma impurity. The linear ranges of glucosamine were 8. 27~165ng ·mL -1and 165~8268ng ·mL -1with recoveries of 103. 8%~113. 7%. The RSD of intra-day and inter-day were all lower than 20%.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time curves of glucosamine sulfate fitted with the non-compartment model after single oral dose of Compound glucosamine sulfate dispersible tablets (500mg ,1000mg ,1500mg ).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were :t 1/

()、(1. 3±21. 2±0. 40. 4)、(1. 4±0. 9)h ,t max (2. 6±1. 4)、(2. 7±0. 9)、(1. 9±0. 8)h ,c max (417±193)、(795±281)、(925±282)ng ·mL -1,AUC 0~10(1416±201)、(3366±1020)、(4033±1282)ng ·h ·mL -1,MRT 0~10(3. 2±0. 7)、(3. 6±0. 2)、(3. 3±0. 6)h ,respectively. The main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multiple oral-dose of Compound glucosamine sulfate dispersible tablets were as follows :c ss max (294±75. 6)ng ·mL -1,c ss min (59. 4±55. 7)ng ·mL -1,t max (1. 9±1. 1)h ,t 1/()h ,AUC 0~10(1015±243)ng ·h ·mL -1,AUC ss (1000±244)ng ·h ·mL -1,c ss av (125±21. 4±0. 8

-1

30. 6)ng ·mL ,MRT 0~10(2. 7±0. 3)h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 method can be used for pharmacokinetic study of Com-pound glucosamine sulfate dispersible tablets. The values of AUC 0~t and c max are linear with the dose of Compound glucosamine sul-fate dispersible tablets under experimental dosage scope. And no accumulation occurs during multiple doses. KEY WORDS Compound glucosamine sulfate dispersible table ;LC-MS/MS;Pharmacokinetics

和艾司唑仑属同类药物,不能同时使用,所以采用地西泮和艾司唑仑互为内标,目标成分之间及与血浆杂质能够有效分离,适合于艾司唑仑药物的血药浓度检测。

综上所述,本试验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艾司唑仑血药浓度监测和药物中毒的定量分析,方法简便、准确。

[1]

参考文献

*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电话:029-********。E-mail :

ty_524@https://www.360docs.net/doc/298856775.html,

#通讯作者:主任药师,教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电话:029-China Pharmacy 2011V ol. 22No. 1484773636。E-mail :aidongwen@https://www.360docs.net/doc/298856775.html,·1282·

梁湘辉,戴智勇,刘文恩.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同时

测定人血浆中5种镇静催眠药浓度[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4(7):689. [2]党宏万,魏世杰,杨晓英,等.HPLC 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

4种苯二氮类药物的浓度[J].华西药学杂志,2008,23(6):699.

[3]刘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艾司唑仑血药浓度[J].中

国药师,2007,10(11):1152. [4]陈新谦,金有豫,汤光主编. 新编药物学[M].第1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78.

中国药房201122卷第14期(收稿日期:2010-12-21年第修回日期:2011-01-09)

阿司匹林含量测定

阿司匹林含量测定 摘要: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非甾体解热镇痛药,现在也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由于其历史悠久,所以至今已经有许多对于阿司匹林含量的测定,例如酸碱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2010版中中国药典中主要记载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滴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关键词:阿司匹林,含量,体内,体外 正文: 一. 阿司匹林原料药的含量测定: 1. 体外: 1.1 直接滴定法: 取阿司匹林原料药约0.4g,精密称定,加入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20ml振摇,完全溶解后,加3滴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直接滴定。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的滴定度T为18.02mg/ml,即每1ml 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8.02mg的C9H8O4。滴定至溶液从无色变成淡粉红色即为滴定终点。记录滴定液的消耗量V。 含量(%)=(V*T/W)*100% = (V*18.02/(0.4*1000))*100% 1.2 水解后剩余滴定法:[1] 取阿司匹林原料药约1.5g,精密称定,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5mol/L)50.0ml 混合,缓缓煮沸10分钟,放冷,加酚酞指示剂,用硫酸滴定液(0.25mol/L)滴定,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5mol/L)相当于45.04mg的C9H8O4。 含量(%)=(V0—V)*F*T/W*100% =(V0—V)*F*18.02/(0.4*1000)*100% (V0为空白实验消耗的硫酸滴定液的体积(ml);V为样品测定时消耗硫酸滴定液的体积(ml);W为阿司匹林样品的取样量(g);F为硫酸滴定液的浓度的校正因素;T为氢氧化钠滴定液的滴定度。) 1.3 HPLC法测定阿司匹林原料药含量 以C18柱(150mm*4.6mm,5μm)为色谱柱,0.2%庚烷磺酸钠—乙腈(85:15)(用冰醋酸调PH至 3.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30℃;流速;

血药浓度监测工作规范试行

治疗药物监测工作规范(试行) 治疗药物监测(TDM)是临床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药动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为了准确、灵敏的检测血药浓度,实现给药方案个体化,提高药物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制定血药浓度测定、结果解释及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等的工作规范。 1.方法学的开发:根据我院临床的需要及检测仪器设备(HPLC、TDX等)的情况,对部分有必要进行TDM的药物建立体内药物浓度测定方法,方便临床常规检测。同时结合国内外最新的药物分析进展,不断开发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简便的体内药物测定方法学,并形成论文发表。 2.通过院刊或其他途径向临床宣传TDM开展的必要性及能开展的项目,以使临床对该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开展监测的药物的峰、谷浓度采血时间、血样采集量、采血所用的试管、药物的半衰期等资料汇总,并向临床介绍。 3.设计TDM申请表,其内容应包括: 3.1患者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体重、原发疾病、肝肾功能及临床症状等。 3.2患者的用药情况:用药剂量、间隔时间、用药途径、方法、疗程及合并用药等。 3.3标本采集情况:标本种类、采集时间。 4.临床TDM的申请及标本采集 4.1对本实验室能监测的药物,临床根据患者的症状、疗效或毒副反应的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填写TDM申请表。 4.2采集时间

4.3标本采集后应连同TDM申请表立即送实验室。 5.测定: 5.1接到标本后,要按测定方法立刻对标本进行处理并测定,确实因工作安排关系,不能立刻测定者,要将标本处理后,放冰箱(0℃以下)冷冻保存,并尽早安排测定(要求当天检测完)。 5.2为了保证测定的准确度及灵敏度,使用TDX检测时,每一次测定均要求与质控一起检测,并根据质控的测定结果校正测定的浓度;使用HPLC法进行测定时,根据柱效及时重做标准曲线及使用对照品重做回收率等。 5.3做好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证仪器设备的良好性能。同时要及时补充各种试剂及对照品、试剂盒等。 5.4测定后,应及时填写血药浓度检测报告单(当天完成)。 6.结果解释及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 6.1要求:对实验室开展的TDM项目,收集群体参数值(K a、K、V d 、Cl、T 1/2 及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等),列成表,方便查找,并及时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及时更新。熟悉掌握测定药物的使用、相互作用、患者临床症状及毒副反应的表现等,并及时收集最新的资料。 6.2接到TDM申请后,实验室立刻通知负责结果解释及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人员或相关专科的临床药师,由其到相应临床查看患者病历,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及临床疗效或毒副反应。 6.3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情况、实际临床疗效、是否出现毒副反应等,结合血药浓度测定的结果进行解释。

第十七章 镇静催眠药

第十七章镇静催眠药 考什么? 正常生理睡眠分为:非快动眼睡眠(NREMS)和快动眼睡眠(REMS)两个时相。 梦境发生在快动眼睡眠时相。 第一节苯二氮类 一、苯二氮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抗焦虑作用:小于镇静剂量BDZ药物具有抗焦虑作用。 (2)镇静催眠作用:明显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持续时间,减少觉醒次数。作为催眠药与巴比妥类相比有以下优点: ①明显缩短或取消非快动眼睡眠第4相,因此可减少发生于此时期的夜惊或夜游症,但对快动眼睡眠(REMS)影响较小,停药后出现反跳性REMS延长较巴比妥类轻,可产生近似生理性睡眠; ②治疗指数高,对呼吸影响小,安全范围大;对肝药酶几无诱导作用,不影响其他药物代谢; ③依赖性、戒断症状较轻。 基于这些优点,以地西泮为代表的本类药物已几乎取代了巴比妥类,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镇静催眠药。 (3)抗惊厥和抗癫痫:地西泮是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用于子痫、小儿高热、破伤风等所致惊厥。其作用机制与促进中枢抑制性递质GABA的突触传递功能有关。 子痫:子痫是妊娠20周以后在妊高征(水肿、高血压和蛋白尿)基础上,出现抽搐及昏迷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症。 (4)中枢性肌松作用:能抑制脊髓多突触反射,抑制中间神经元的传递,大剂量对神经肌肉接头也有阻断作用。用于大脑或脊髓损伤引起的肌肉僵直及缓解腰肌劳损引起的肌肉痉挛。

【作用机制】 GABA(γ-氨基丁酸)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递质,作用于GABA A受体,使Cl-通道开放,Cl-流向细胞内,引起神经细胞膜发生超极化而产生抑制效应。 当BDZ药物与BDZ受体结合时,可促进GABA与GABA受体结合,使Cl-通道开放的频率增加,使更多的Cl-内流,而产生超极化。从而增强了GABA的抑制效应。 注意:在没有GABA存在时,BDZ药物与BDZ受体结合后不能直接使Cl-通道开放。

阿司匹林含量测定

阿司匹林含量测定 摘要: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非甾体解热镇痛药,现在也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由于其历史悠久,所以至今已经有许多对于阿司匹林含量的测定,例如酸碱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2010版中中国药典中主要记载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滴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关键词:阿司匹林,含量,体内,体外 正文: 一. 阿司匹林原料药的含量测定: 1. 体外: 1.1 直接滴定法: 取阿司匹林原料药约0.4g,精密称定,加入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 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20ml振摇,完全溶解后,加3滴直接滴定。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的滴定度T为18.02mg/ml,即每1m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8.02mg的C9H8O4。滴定至溶液从无色变成淡粉红色即为滴定终点。记录滴定液的消耗量V。 含量(%)=(V*T/W)*100% = (V*18.02/(0.4*1000))*100% 1.2 水解后剩余滴定法:[1] 取阿司匹林原料药约1.5g,精密称定,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5mol/L)50.0ml 混合,缓缓煮沸10分钟,放冷,加酚酞指示剂,用硫酸滴定液(0.25mol/L)滴定,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5mol/L)相当于 45.04mg的C9H8O4。 含量(%)=(V0—V)*F*T/W*100%

=(V0—V)*F*18.02/(0.4*1000)*100% (V0为空白实验消耗的硫酸滴定液的体积(ml);V为样品测定时消耗硫酸滴定液的体积(ml);W为阿司匹林样品的取样量(g);F 为硫酸滴定液的浓度的校正因素;T为氢氧化钠滴定液的滴定度。) 1.3 HPLC法测定阿司匹林原料药含量 以C18柱(150mm*4.6mm,5μm)为色谱柱,0.2%庚烷磺酸钠—乙腈(85:15)(用冰醋酸调PH至3.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30?;流速; 1.0ml/min ;理论塔板数按阿司匹林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取阿司匹林样品30mg精密称定,置于50ml的容量瓶中,用稀释液(乙腈——甲酸(99:1))溶解超声并稀释至刻度,混合均匀。精密量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记录色谱图;另称取阿司匹林对照品约25mg,精密称定,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稀释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混合均匀。精密量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C=A*Co*D/Ao C为样品浓度(mg/ml);A和Ao分别为样品和对照品溶液的峰面积;D为稀释倍数(ml)。 二. 阿司匹林制剂的含量测定 1. 体内: 1.1 HPLC-MS/MS法[3] 色谱条件:色谱柱为C18柱(4.6mm*100mm,5μm);流动相0.05%甲酸的乙腈溶液-10mmol/L甲酸铵溶液(PH3.5)(40:60);流速1.5ml/min(分流比为1:9);柱温40?;进样量10μl。 质谱条件:扫描方式选择多反应监测(MRM),离子化方式选择电喷雾(ESI) ASA(阿司匹林)、AS、4-ABS(内标物)的母/离子源;电离模式选择负离子;。 子离子对的质荷比(m/z)分别为;178.9?136.8,136.9?92.8和162.9?118.9. 标准品和样品的制备:取含氟化钠5mg/ml的空白人血浆,加入ASA标准溶

阿司匹林地合成及熔点测定

标准文档 2013-2014(2) 基础化学开放实验(有机化学) ——阿司匹林的合成及含量测定 姓名\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赵超王凤艳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第一章前言(概述) 1.1理化性质 (4) 1.2水杨酸的性质及应用 (4) 1.3阿司匹林的功效 (4) 第二章实验部分及数据处理 2.1阿司匹林的合成 2.1.1仪器及试剂 (4) 2.1.2实验步骤 (5) 2.1.3实验结果 (5) 2.2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 2.2.1实验仪器和试剂 (5) 2.2.2实验步骤 (5) 2.2.3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5)

2,3阿司匹林的熔点测定 2.3.1实验仪器和试剂 (6) 2.3.2实验步骤 (6) 2.3.3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6) 第三章结果及讨论(含结论) (6) 参考文献 (7) 摘要: 阿司匹林又称乙酰水杨酸,是由水杨酸和乙酸酐酯化反应合成的白色晶体。这反应涉及到水杨酸的酚基在浓硫酸为催化剂条件下的乙酰化。通过实验学习制备阿司匹林的原理和方法,进而了解乙酰水杨酸的应用价值。采用酸碱直接滴定法测定实验合成的阿司匹林的纯度及产率,并且学会用熔点法鉴定阿司匹林。 关键词:阿司匹林重结晶浓硫酸直接滴定法熔点鉴定

第一章前言 阿司匹林,化学名称为乙酰水杨酸,英文名称: 2-ethanoylhydroxybenzoic acid,其中文俗名有:醋柳酸、巴米尔、力爽、塞宁、东青等。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诞生于1899年3月6日。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也可提高植物的出芽率,应用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术也有效。 1.1理化性质 阿司匹林色、态、味: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先微苦后转辛。 阿司匹林分子式:C 7H 6 O 3 结构式:C 6H 4 OHCOOH 分子量 138.12 相对密度:1.44, 熔沸点:熔点157-159℃,在光照下逐渐京变色,沸点约211℃/2.67kPa易溶于乙醇,溶于氯仿和乙醚,微溶于水,性质不稳定,在潮湿空气中可缓缓分解成水杨酸和醋酸而略带酸臭味,故贮藏时应置于密闭,干燥处,以防分解。 1.2水杨酸的性质及应用 水杨酸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在医药工业中,水杨酸本身就是一种用途极广的消毒防腐剂。作为医药中间体。水杨酸是一种白色的结晶粉状物,存在于自然界的柳树皮、白珠树叶及甜桦树中。Salicylic取自拉丁文Salix,即柳树的拉丁文植物名。水杨酸具有优秀的去角质、清理毛孔能力,安全性高,且对皮肤的刺激效较果酸更低,因而成为保养品新宠儿。水杨酸可以淡化色素斑、缩小毛孔、去除细小皱纹及改善日晒引起的老化等效果 1.3阿司匹林的功效 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血栓形成这些主要功效。所以它适合用于疼痛,而伴有炎症的疼痛效果又会更好,例如头痛和短暂的骨骼肌肉疼痛或者是牙疼关节疼之类的。还有就是对提问过高或者持续性发热有减低体温的作用。同时它还可以使急性风湿热患者短时间(两天内)内退热,关节红肿疼痛减缓。还用于预防血栓的形成。

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

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 一、需要进行监测的药效学和药动学原因 1.安全范围窄,治疗指数低一些药物治疗浓度和最小中毒浓度接近甚至重叠,极易中毒,只有通过TDM调整剂量,才能既保证疗效又不致产生毒性; 2.以控制疾病发作或复发为目的的用药此类用药多需数月或数年的长期用药,如果不进行TDM,临床只能根据病症是否出现或复发、毒性反应是否发生为调整剂量的依据。而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再调整剂量,将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或延误病情,甚至不可逆的后果; 3.不同治疗目的需不同的血药浓度; 4.药物过量中毒; 5.药物治疗无效原因查找; 6.已知治疗浓度范围内存在消除动力学方式转换的药物; 7.首过消除强及生物利用度差异大的药物; 8.存在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病理情况; 9.长期用药及可能产生药动学相互作用的联合用药。 二、需要进行TDM的药物特点 1.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毒性反应强的药物; 2.药代动力学的个体差异大的药物; 3.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药物; 4.患心、肝、肾和胃肠道等脏器疾病时使用的药物; 5.为预防慢性病发作需长期使用的药物; 6.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很接近的药物; 7.产生不良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疗效的合并用药; 8.常规剂量下出现毒性反应的药物。 具有以下特点的药物不需要进行检测 1.有客观而简便的观察其作用指标的药物; 2.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大、毒性小的药物; 3.短期服用、局部使用或不易吸收进入体内的药物。 三、TDM的临床应用和意义 1.监督临床用药,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确定最佳治疗剂量,保证个体化给药,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2.研究与确定常用剂量情况下,不产生疗效或出现意外毒性反应的原因。 3.确定患者是否按照医嘱服药。

阿司匹林的合成、表征及含量测定

阿司匹林的合成、表征及含量测定 一.摘要 1. 中文摘要 医药上阿司匹林(aspirin)即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又称水杨酸乙酸脂(salicylic acid acetate.), 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治疗感冒的药物, 有解热止痛的作用,同时还可软化血管. 阿司匹林的历史最早追溯于18世纪。首先发现柳树皮的提取物是一种强效的止痛退热及抗炎消肿药,不久就分离、鉴定了其中的有效成分为水杨酸,随后用化学方法大规模生产,供医用。但后来发现它的酸性强,严重刺激口腔,食道及胃壁黏膜,故试图改进。先制成水杨酸钠试用,发现虽然改善了它的酸性和刺激性,但却具有令人不愉快的甜味,大多数患者不愿意服用。18世纪末,合成了乙酰水杨酸,既保持了水杨酸钠的药效,又降低了刺激性,口味好。Bayer公司将它的这个新产品称作aspirin。Aspirin的产生历史是目前使用的许多药品的典型,即开始都以植物的粗提取物或民间药物的出现,再由化学家分离出其中的活性成分,测定结构并加以改造,结果才变成比原来更好的药物。 为了对阿司匹林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们进行了阿司匹林的合成制备实验:在浓硫酸介质中,水杨酸和乙酸酐发生乙酰化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副产品可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洗涤以及乙酸乙酯重结晶除去. 同时乙酰水杨酸又具有一系列特殊结构.在红外谱图中可出现多个特征振动频率.比较产品和标准的红外谱图,同时结合产品的熔点,可对合成的产品进行鉴定. 除此之外,我们还用酸碱滴定测定产品的含量,并结合紫外分光度法对产品进行含量的分析. 2.关键字 阿司匹林, 合成,, 鉴定, 含量测定 Abstract: This medicine aspirin (aspirin) or aspirin (acetylsalicylic acid), also known as salicylic acid acetate (salicylic acid acetate.), Is a very common treatment for cold medicines, hasantipyretic analgesic effect, but can also soften the blood vessels. The earliest history of aspirin back in the 18th century.First found in willow bark extract is a potent 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swelling drug fever, and soon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the active ingredient of which is salicylic acid, followed by large-scale production by chemical methods for the medical.Acid but found it strong, severe irritation in the mouth, esophagus and gastric mucosa, it is trying to improve.Sodium salicylate into the first trial, found that while improved its acidic and pungent, but sweet with the unpleasant, most patients do not want to take

血药浓度监测方法研究

血药浓度监测方法研究 何莎学号:201202191501 摘要:当前临床用药中,需要进行临床血药浓度监测的药物有几十种,有时用药目的也决定了药物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血药浓度监测的必要性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强调。针对血药浓度监测不同方法的研究,本文分别从高效液相、液质联用、免疫分析等方面进行概述,探讨不同监测方法的异同和优劣,为临床血药浓度监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血药浓度监测;方法;临床 The research on method of Monitoring of Blood concentration Abstract:In the current clinical use, the drugs whitch need for monitoring of blood concentration have a few kinds, sometimes the purpose also determines the drugs for blood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the necessity of blood drug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has bee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emphasi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research on blood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 this paper respectively focus on from th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liquid mass combined, immune analysis, whitch were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monitoring methods,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or clinical blood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Keywords: blood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Methods; clinical 前言 众所周知,当药物经各种途径进入体内后,血液成为体内转运的中枢,绝大多数药物经血液循环到达作用部位或受体部位,并以一定浓度产生药效(也包括副作用,甚至毒性作用)。由于药物进入体内到产生药理作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故各种因素都可影响药理作用的强弱,而探讨各种因素对药理作用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1]。血药浓度监测是应用先进的微量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的药

艾司唑仑处方工艺

艾司唑仑 一、理化性质 艾司唑仑结构式 通用名:艾司唑仑 曾用名舒乐安定片 化学名:6-苯基-8-氯-4H-〔1,2,4〕-三氮唑〔4,3-α(1,4)苯并二氮杂卓 分子式:C 16H 11 ClN 4 分子量:294.74 化学名:6-苯基-8-氯-4H-[1,2,4]-三氮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卓 二、药理性质 1、药理毒理 艾司唑仑片为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抑制,随着用量的加大,临床表现可自轻度的镇静到催眠甚至昏迷。 1.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作用,作用于苯二氮卓受体,加强中枢神经内GABA受体作用,影响边缘系统功能而抗焦虑。可明显缩短或取消NREM睡眠第四期,阻滞对网状结构的激活,对人有镇静催眠作用。 2.抗惊厥作用:能抑制中枢内癫癎病灶异常放电的扩散但不能阻止其异常放电。 3.骨骼肌松弛作用:小剂量可抑制或减少网状结构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易化作用、较大剂量可促进脊髓中的突触前抑制,抑制多突触反射。

4.遗忘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可能干扰记忆通路的建立,一过性影响近事记忆。 5.可通过胎盘,可分泌入乳汁。 6.有成瘾性,少数患者可引起过敏。 2 适应症状 具有较强的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焦虑和较弱的中枢性骨骼肌松驰作用。镇静催眠作用比硝西泮强2.5~4倍,其抗焦虑作用具有广谱性,可帮助消除紧张、烦躁性症状。主要用于失眠、焦虑、紧张、恐惧、术前镇静、癫痫小发作等。 3 作用机理 口服吸收较快,口服后3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2~3天血药浓度达稳态。T1/2为1 0~24小时,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93%。经肝脏代谢,经肾排泄,排泄较慢。 4 不良反应 1.常见的不良反应:口干、嗜睡、头昏、乏力等,大剂量可有共济失调、震颤。 2.罕见的有皮疹、白细胞减少。 3.个别病人发生兴奋,多语,睡眠障碍,甚至幻觉。停药后,上述症状很快消失。 4.有依赖性,但较轻,长期应用后,停药可能发生撤药症状,表现为激动或忧郁。 三、艾司唑仑片剂的处方及工艺 1处方 艾司唑仑 0.1g 糊精 2.5g CaSO4 2.5g 硬脂酸镁 0.7g 50%乙醇 20-25ml 制成片剂 1000片 2制法 (1)取处方量的CaSO4与糊精,通过80目筛,混匀,加入50%乙醇适量搅拌

阿司匹林主成分定量分析(实验报告)

题目:阿司匹林主成分定量分析 实验者: 第五大组 班级: 12应用化学 学号: 同组实验者: 班级: 学号: 摘要: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根据物质分子对波长为200-760nm 这一范围的电磁波的吸收特性所建立起来的一种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方法。复方阿司匹林(APC )是应用广泛的热解镇痛非甾体抗炎药,对于感冒、发热、头痛、牙痛等有很好的疗效,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其中有效成分为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非那西汀和咖啡因。本实验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阿司匹林中主要有效成分乙酰水杨酸的含量,计算其有效成分所占比例,为其单位计量的有效成分对于人体的作用强度提供理论依据。 O C C O OH O CH 3 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 关键词:阿司匹林,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水杨酸 1. 引言:阿司匹林是生活中十分常见,应用十分广泛的日常抗炎药物。可用于镇痛解热,抗风湿,关节炎。抗血栓等等。阿司匹林为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或粉末,熔点135-140摄氏度,无气味,微带酸味。在干燥空气中稳定,在潮湿空气中缓慢水解成其他有效成分水杨酸和乙酸。采用传统的酸碱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溶片中乙酰水杨酸的含量,受环境影响较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可有效消除温度、湿度等环境影响,且快捷、准确、重现性好。 2. 实验方法和原理 2.1理论依据 在光度分析中,常会因共存组分与被测定组分的吸收谱带重叠而干扰测定,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可以解决这些干扰问题。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A=Kbc,利用吸光度具有加和性的原理,试样溶液在两测定波长λ1和λ2处的吸光度差ΔA 与溶液中待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这是双波长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分 析的依据。 A λ1=K λ1bc A λ2=K λ2bc ΔA=A 1-A 2=K (λ1-λ2)bc 样品中共存干扰物质的双组分体系中,采用等吸收点法测定消除干扰组分的影响,选择测定波长时有两个原则:干扰组分在这两个波长处应有相同的吸光度,即差吸光度只与一个组分浓度有关,而另一组分无关;待测组分在这两个波长处的吸光度差值应足够答,以保证较高的灵敏度。 阿司匹林(ASA )易在空气中吸收水分,水解产物水杨酸(SA )和乙酸,阿司匹林在280nm 处有一处强吸收峰,水杨酸吸收峰在312nm ,如果阿司匹林的紫外吸收光谱在312nm 处有肩峰,可定性鉴定阿司匹林中有水杨酸存在。 2.2实验方法

HPLC法测定艾司唑仑血药浓度的方法验证.

HPLC 法测定艾司唑仑血药浓度的方法验证 侯大平*,张志国#,国玉芝,雷力力,黄展(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佳木斯市154002) 中图分类号 R 969. 1;R 971+.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11)14-1280-03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艾司唑仑血药浓度的方法,以确定较好的检测条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依利特Hypersil -1 ODS 2C 18为色谱柱,甲醇-乙腈-水(28∶28∶54)为流动相,1. 0mL ·min 为流速,35℃为柱温,230nm 为检测波长,地西泮为内标,考察服用艾司唑仑片患者血浆、碱化血浆、血清浓度并对选定的标本及提取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艾司唑仑血浆浓度明显高于碱化血浆及血清浓度,经成对双侧t 检验,艾司唑仑血浆浓度与碱化血浆及血清浓度比较(P 分别为0. 01130、0. 01817),有显著性差异。艾司唑仑血药浓度在0. 0494~1. 2896μg ·mL -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 9918),定量下限为0. 0494μg ·mL -1;平均日内、日间RSD 均<10%,平均回收率为99. 95%~100. 79%。结论:采用患者血浆作为标本进行艾司唑仑血药浓度监测和药物中毒的定量分析可行,本方法简便、准确。关键词艾司唑仑;血浆;碱化血浆;血清;高效液相色谱法;血药浓度

Method Validation of Plasma Concentration Determination of Estazolam by HPLC HOU Da-ping ,ZHANG Zhi-guo ,GUO Yu-zhi ,LEI Li-li ,HUANG Zha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musi University ,Jiamusi 154002,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method for plasma concentration determination of estazolam ,and to confirm optimal determination conditions. METHODS :HPLC method was adopted. The determination was performed on Elite Hypersil ODS 2C 18column with methanol-acetonitrile-water (28∶28∶54)as mobile phase at flow rate of 1. 0mL ·min -1. The column temperature was set at 35℃and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230nm. Diazepam was used as the internal standard. The concentrations of estazolam in plasma ,alkalinized plasma and serum in patients receiving estazolam were determined. Selected samples and extraction method were verified. RESULTS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estazolam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alkalinized plasma and serum. In bilateral paired t test ,the concentration of estazolam in plasma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alkalinized plasma and serum (P =0. 01130and P =0. 01817). The linear range of estazolam was 0. 0494~1. 2896μg ·mL -1(r =0. 9918). The minimum quanti-tation limit was 0. 0494μg ·mL -1. The average recovery rate was 99. 95%~100. 79%. The RSD of intra-day and inter-day were less than 10%. CONCLUSION :It is feasible to collect plasma sample of patients for plasma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of estazolam and quantitation analysis of drug poisoning. The method is simple ,accurate. KEY WORDS Estazolam ;Plasma ;Alkalinized plasma ;Serum ;HPLC ;Plasma concentration 艾司唑仑为临床常用的镇静催眠药,也可用于抗焦虑、抗癫痫治疗,大剂量可引起外周神经肌肉阻滞、兴奋不安等不良反应,严重的可导致死亡。鉴于其临床应用广泛,监测其血药浓度对临床治疗和中毒抢救均有重要意义。然而,在高效液相色谱(HPLC )法测定艾司唑仑血药浓度时,文献报道有使用 [1][2][3]

服用艾司唑仑片有哪些毒副作用

服用艾司唑仑片有哪些毒副作用 通用名称:艾司唑仑片 英文名称:EstazolamTablets 成分:艾司唑仑 适应症: 主要用于抗焦虑、失眠。也用于紧张、恐惧及抗癫痫和抗惊厥。 艾司唑仑片用法用量: 成人常用量(1)镇静,一次1~2mg,一日3次。 (2)催眠,1~2mg,睡前服。 (3)抗癫痫、抗惊厥,一次2~4mg,一日3次。 艾司唑仑片禁忌慎用者: 1、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的急性酒精中毒。 2、肝肾功能损害。 3、重症肌无力。 4、急性或易于发生的闭角型青光眼发作。 5、严重慢性阻塞性肺部病变。 怎么摆脱艾司唑仑片毒副作用 我的失眠挺严重的,最开始是吃半片艾司唑仑,不到一年时间艾司唑仑从半片加到三片,睡眠时间从来没超过三个小时,睡眠质量特别差,有点动静就醒不说,早上起来头晕头疼一点不解乏,后来听一个朋友介绍用百艺舒,先共同服用一段时间,等睡眠在到七个小时,睡眠质量满意后再逐渐减停西药,不知不觉中的就把吃了二年多的艾司唑仑停掉了,现在什么也不吃,睡眠也很好。 艾司唑仑片注意事项: 1、用药期间不宜饮酒。 2、对其它苯二氮?药物过敏者,可能对本药过敏。 3、肝肾功能损害者能延长本药消除半衰期。 4、癫痫患者突然停药可导致发作。 5、严重的精神抑郁可使病情加重,甚至产生自杀倾向,应采取预防措施。 6、避免长期大量使用而成瘾,如长期使用应逐渐减量,不易骤停。 7、出现呼吸抑制或低血压常提示超量。 8、对本类药耐受量小的患者初用量易小,逐渐增加剂量。 艾司唑仑片不良反应: 1、常见的不良反应:口干、嗜睡、头昏、乏力等,大剂量可有共济失调、震颤。 2、罕见的有皮疹、白细胞减少,肝损害。 3、个别病人发生兴奋,多语,睡眠障碍,甚至幻觉。停药后,上述症状很快消失。 4、有依赖性,但较轻,长期应用后,停药可能发生撤药症状,表现为激动或忧郁。 艾司唑仑片相互作用: 1、与中枢抑制药合用可增加呼吸抑制作用。

唑吡坦在中国的临床应用综述_李洋

·药物临床· 唑吡坦在中国的临床应用综述 李洋* 曾训庭 郑静波** (上海瀛科隆医药开发有限公司 上海 200040) 摘 要唑吡坦为第三代镇静催眠药的代表,于20世纪80年代上市,90年代正式进口入我国,因其较苯二氮?类药物具有更好的疗效和更少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唑吡坦在国内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唑吡坦失眠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9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5)11-0026-03 Review of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zolpidem in China LI Yang*, ZENG Xunting, ZHENG Jingbo** (Shanghai Clinical Research Organization for Medicines, Shanghai 200040, China) ABSTRACT Zolpidem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sedative hypnotics was launched on market in the 1980s, and formally imported into China in the 1990s. Zolpidem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linic due to its better efficacy and less adverse reactions compared with benzodiazepines drug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zolpidem in China. KEY WORDS zolpidem; insomnia; clinical application 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尽管失眠症因人而异,一般公认的失眠状态以入睡时间超过30 min、总睡眠时间低于6 h、早醒等为特征[1]。唑吡坦是一类常用治疗失眠的非苯二氮?类药物,1988年在法国上市,1995年开始正式进口进入我国,湖南株州湘江药业公司于1998年获批生产[2]。目前我国用药市场上常用的酒石酸唑吡坦包括思诺思、乐坦、诺宾等。 1 作用机制 唑吡坦能够部分激活g-氨基丁酸(GABA)受体,GABA受体是一种配体门控型离子通道,激活后增加氯离子的传导从而抑制神经系统,产生镇静作用。GABA 受体以五聚体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含有5个亚单位,其中的a亚单位上有苯二氮?受体,a亚单位的6个亚型分别具有不同的效应。唑吡坦通过特异性作用a亚单位上的a1,产生镇静作用的同时,避免激活其他受体亚型而可能产生的其他效应[1]。2 在中国的临床应用 2.1 与其他药物的疗效比较 张应忠等[3]通过一项为期4周的临床研究,比较唑吡坦(10 mg)和较小剂量喹硫平(25 mg)治疗老年失眠症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小剂量喹硫平组(n=40)试验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总分为(13.38±3.27),治疗后总分为(8.26±3.60);唑吡坦组(n=40)治疗后PSQI总分从(14.19±2.85)降低到(9.67±2.68)。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PSQ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唑吡坦组的总有效率为85.3%。 另一项10 d疗程的临床试验[4],试验组(n=75)接受酒石酸唑吡坦片(10 mg/d),对照组(n=67)服用艾司唑仑(1 mg/d),比较入睡时间、睡眠总时间、觉醒次数,两组组内在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但唑吡坦因残留镇静作用小,更易于被患者接受。 国内也有研究将唑吡坦(10 mg/d)分别与右佐匹克隆(3 mg/d)[5]和扎来普隆(10 mg/d )[6]比较治疗失眠症的疗效,疗程均为2周,以睡眠障碍评定量表(sleep dysfunction rating scale,SDRS)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 *作者简介:李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药 临床试验。E-mail:bonjove210@https://www.360docs.net/doc/298856775.html, **通讯作者:郑静波,医师。研究方向:新药临床试验。E-mail:zheng.j@https://www.360docs.net/doc/298856775.html,

阿司匹林含量测定方法综述资料

阿司匹林原料和制剂在体内及体外含量测定方法 蓝星宇药学1101 31104026 摘要阿司匹林,又名:2-(乙酰氧基)苯甲酸或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历史悠久,应用最早,最广和最普通的解热阵痛药。诞生于1899年3月6日。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也可提高植物的出芽率,应用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术也有效。中国药典(2010版)中阿司匹林原料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采用酸、碱滴定法,而近几十年来,随着色谱技术、光谱技术、电泳技术等的飞快发展,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方法有了突破与发展。该文主要分析阿司匹林原料及以阿司匹林为主药的多种制剂在体内和体外的含量测定方法 关键词阿司匹林含量测定制剂 正文 1.阿司匹林原料药在体内含量测定方法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①色谱条件:填充剂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5um);色谱柱4.6mm×150mm;流动相甲醇-水-正丁醇-磷酸(300:200:10:0.05);检测波长237nm;柱温:室温。 ②对照品溶液制备:精密称取阿司匹林对照品适量,加甲醇溶解并制成浓度分别为0.5mg/ml ③样品处理: 取血清样品0.1ml,置于1.5ml具塞离心管中,加入50ul高氯酸(30%),再加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及内标溶液适量,使浓度均为10ug/ml.涡旋振荡2min,于10000r/min离心5min。 ④测定方法: 取上清液20μl进样,用峰面积计算浓度C X。 ⑥计算公式: C X=(C R×A X)/A R

(C R为对照品溶液的浓度(ug/ml);A X和A R分别为样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中阿司匹林的峰面积) 2.阿司匹林原料药在体外含量测定方法 1)直接滴定法 直接滴定法即将阿司匹林溶于中性乙醇、甲醇或丙酮中,以酚酞、酚红或酚硫酞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滴定液直接滴定。 ①阿司匹林含量测定的反应原理: ②测定方法: 取本品约0.4g,精密称定,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剂显中性)2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剂3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8.02mg的C9H8O4。 ③计算公式: NaOH滴定度T=0.1×180.16×(1/1)=18.02(mg/ml) F=M(实际)/M(规定) 含量(%)=(V×T×F)/W×100% (V为滴定液体积(ml); T为氢氧化钠的滴定度,W为供试品称样量(g);F为滴定液浓度校正因子(F=滴定液实际浓度/滴定液规定浓度)) 2)水解后剩余量滴定法 利用阿司匹林酯结构在碱性溶液中易于水解的特性,加入定量过量的氢氧化钠滴定液,加热使酯键水解后,再用硫酸滴定液回滴定剩余的氢氧化钠滴定液。 ①反应原理:

佐匹克隆与艾司唑仑治疗睡眠障碍临床疗效观察

佐匹克隆与艾司唑仑治疗睡眠障碍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评价佐匹克隆治疗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确诊为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患者每晚睡前口服佐匹克隆,对照组每晚睡前口服艾司唑仑1-2mg,观察4周,并进行随访,对患者的睡眠状况(入睡时间、觉醒次数、总睡眠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包括嗜睡、头昏、乏力、口干、口苦、依赖性)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佐匹克隆和艾司唑仑均能改善患者睡眠状况,但对照组易耐药,长期使用可成瘾,日间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佐匹克隆治疗睡眠障碍的疗效与艾司唑仑相当,但其不良反应少且症状轻,无依赖性,是治疗睡眠障碍安全有效的药物。 【关键词】佐匹克隆艾司唑仑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物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心理疾患,长期失眠会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的意外事故。苯二氮卓类(BZD)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失眠应用最多的镇静催眠药。但由于它的依赖性、耐药性、成瘾性等不良反应,使人们寻找研究新的抗失眠症药物。佐匹克隆是一种新型的非苯二氮卓类抗失眠症药物。笔者对佐匹克隆(华津制药,青尔齐,/片)和艾司唑仑(天津太平洋制药,1mg/片)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XX年5月—20XX年6月门诊患者108例失眠症患者,纳入观察对象,其均符合CCD-3版失眠症的诊断标准,排除精神疾病、躯体疾病所致的失眠,并用随机数学法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20-40岁15例,40-60岁20例,60-80岁25例,平均岁,病程1-18年。对照组48例,其中男25例,女23例,20-40岁12例,40-60岁16例,60-80岁20例,平均岁,病程8个月-19年。以上各项经t检验(P>)无显着差异,具有可比性。 方法治疗前一周未服用本次所观察药物(佐匹克隆、艾司唑仑)。治疗前所有患者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心电图检查均正常。治疗组每晚睡前15-30min,口服佐匹克隆,对照组每晚睡前15-30min口服艾司唑仑1mg-2mg,服用4周。 观察指标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受试者治疗前后的睡眠情况和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评价。 评价标准对患者睡眠状况采用WHOQOL量表 ,对其服药后产生的不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