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

教育部

2015年1月

目录

前言 (3)

1引言 (4)

2总体要求 (5)

2.1意义与作用 (5)

2.2目标与原则 (6)

2.3内容与组成 (7)

2.4组织结构与体系 (8)

2.5实施过程 (13)

3师生发展 (16)

3.1数字校园与师生发展 (16)

3.2学生发展 (16)

3.3教师发展 (17)

4数字资源 (20)

4.1数字资源的分类 (20)

4.2数字资源的来源 (20)

4.3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原则与要求 (20)

4.4通用性基础资源 (21)

4.5仿真实训资源 (21)

4.6数字化场馆资源 (23)

4.7数字图书馆资源 (24)

5应用服务 (26)

5.1应用服务的类型 (26)

5.2应用服务的提供方式 (26)

5.3应用服务的总体要求 (26)

5.4应用服务的集成 (27)

5.5决策支持应用服务 (28)

5.6网络教学服务 (28)

5.7实习实训教学服务 (29)

5.8产教融合服务 (29)

5.9工场实时教学服务 (30)

5.10校企共享信息服务 (30)

5.11远程职业培训服务 (31)

5.12教学资源管理与共享服务 (31)

5.13教学管理服务 (33)

5.14学生管理服务 (33)

5.15教科研管理服务 (34)

5.16人力资源管理服务 (34)

5.17办公自动化服务 (35)

5.18财务管理服务 (35)

5.19设备资产管理服务 (35)

5.20学校后勤服务 (36)

5.21校园一卡通服务 (36)

6基础设施 (38)

6.1基础设施的组成 (38)

6.2校园网络 (38)

6.3数据中心 (39)

6.4网络信息服务 (40)

6.5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40)

6.6多媒体教室 (43)

6.7仿真实训系统环境 (45)

6.8数字广播与网络电视系统 (47)

6.9数字安防系统 (48)

7附录 (51)

7.1规范性引用文件 (51)

7.2术语与缩略语 (52)

前言

为了顺应全球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潮流,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关于“加强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制定和应用推广”的要求,规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实施,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良性发展,特制订《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分为七个部分:引言、总体要求、师生发展、数字资源、应用服务、基础设施和附录。

——第1部分:引言。该部分规定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的适用范围、数字校园的内涵以及实施的指导思想。

——第2部分:总体要求。该部分规定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意义与作用、目标与原则、内容与组成、组织结构与体系和实施过程。

——第3部分:师生发展。该部分规定了数字校园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目标,以及数字校园实施过程中对教师能力提出的要求。

——第4部分:数字资源。该部分规定了职业教育中使用的三类数字资源的建设要求,包括课堂与实训室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场馆资源和数字图书馆资源。

——第5部分:应用服务。该部分规定了数字校园中七类主要应用服务的建设要求,包含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文化生活、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化社会服务和数字化决策支持,以及各类应用服务的集成要求。

——第6部分:基础设施。该部分规定了数字校园中八类主要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包括校园网络、数据中心、网络信息服务、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多媒体教室建设、仿真实训系统环境、数字广播与网络电视系统和数字安防系统。

——第7部分:附录。该部分列出了本规范引用到的其他规范文件,标注了本规范使用但并非本规范规定的术语、符号和缩略语等,以便在本规范直接引用,不再重复定义。

本规范撰写的格式遵循国家标准GB/T1.1-2009中规定的层次划分及其编号规则,采用“章”、“条”、“子条”和“子条下的条目”,以及段或列项的结构。“章”用1、2等编号;“条”用

1.1、1.2等编号;“子条”用1.1.1、1.1.2等编号;“子条下的条目”用1.1.1.1、1.1.1.2等编号。在“章”、“条”、“子条”和“子条下的条目”下有具体的内容,呈现方式有“段”或/和“列项”。“段”即一个自然段,无编号;“列项”包含多个同属性含义的项目,用字母a)、b)等编号。本规范的每个部分根据内容的繁简程度,“段”或/和“列项”可能会出现在“章”、“条”、“子条”或“子条下的条目”下。

本规范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规范由中央电教馆组织起草,参与起草单位: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辽宁省职教信息中心、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程建钢、刘雍潜、葛连升、陈丽、宋继华、韩锡斌、于双和、肖波、张剑平、郭文革、魏民、詹青龙、王巍、郭玉清、张生、刘英群、周潜。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

1引言

本规范适用于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实施,职业院校包括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的实施应按照规划与设计、建设与部署、管理与维护、应用与推广、评价与改进的步骤进行,是一个持续优化和完善的循环过程。

数字校园是指以网络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将学校的主要信息资源数字化,并实现网络化的信息产生、管理、传播和使用方式,从而形成信息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其内涵为:

?良好的网络、通讯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是建设数字校园环境的基础;

?基于网络的数字化信息与知识的产生、管理、传播和使用方式是数字校园的基本特征;

?数字化与网络化渗透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公共服务、学校文化生活以及对外服务等各个方面;

?根本目标在于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育管理、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的模式, 促进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从而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实施应秉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念,注重学生信息化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增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素养,促进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目标的实现。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不仅仅是信息化技术系统的建设,更重要的是突出机制创新,重视职业院校信息化组织结构与体系的构建。组织结构与体系是数字校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数字校园顺利实施、平稳运行和持续发展的保障,包括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组织机构、信息化政策与规范、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机制、运维管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七个方面。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技术系统包括数字资源、应用服务和基础设施三个部分。数字资源的建设要根据自身情况突出专业特色、校企合作特色,在建设的过程中遵循兼顾社会服务、优先引入、慎重自建、边建边用、建用结合、开放共享的原则。应用服务的建设需要各院校对照部、省、市三级信息化管理要求,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实施,量力而行,逐步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充分利用网络互联和云计算技术的优势,积极借助社会力量,协同构建院校中心机房、服务器、网络、仿真实训系统环境等基础设施,将来自校外的数字化服务与校本提供的服务相结合,经济高效地为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数字化服务。

2总体要求

2.1意义与作用

2.1.1数字校园对职业教育的意义

信息技术改变了人类的工作和学习方式,并赋予职业和职业教育新的内涵和要求。一方面,传统职业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正在发生一系列的变革,而且一些新兴职业的“工作空间”和“工作方式”本身就依赖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另一方面,由于信息化技术方法与手段的深入使用,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也将随之发生革命性变革。

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适应了社会和职业的信息化要求,同时也延伸了职业教育的办学空间。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除了发生在校园内的教室、实验室、实训室等传统教学环境和校园外的工厂、车间、宾馆、医院等职业活动场所中,也发生在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空间中。依托数字校园,构建基于网络的跨越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办学模式,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和方向。

2.1.2数字校园对职业院校的作用

2.1.2.1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构建人人互通的数字化学习空间,推动教学模式变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体现在:

a)支持教师面向校内开展混合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面向校外提供在线教学,服务企业培训和

终身学习;

b)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支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益和质量;

c)开展虚拟仿真实训,既可以使学生达到实际操作训练教学导训的目的,又可以大幅度减少昂贵

设备的投入,减少实操耗材,提升实操实训安全系数,有利于培养学生岗位职业技能;

d)引导学生适应信息化环境,提高数字时代所需的信息化思维能力,养成信息化行为方式,了解

信息化交往规则,发展信息化职业能力。

2.1.2.2有利于教师教研科研和双师素质提升

搭建在线协同工作平台,提升教研科研与双师素质和能力,体现在:

a)支持教师网络研修,提供在线培训,支持教师足不出校即可远程进修,开展终身学习,保证专

业能力与双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b)支持在线教研科研,提高研究效率,加速科技创新的步伐,提升职业院校自主创新的能力;

c)构建在线协同机制,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政府和其它院校开展协同创新,促进产、学、研一

体化。

2.1.2.3有利于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的提高

提供信息和数据的集成和分析服务,有利于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的提高,体现在:

a)促进校务实现全流程管理,面向师生员工提供一站式校务管理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

b)整合各种分散应用系统,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建成学校公共数据库,打破因不同管理软件而形

成的“信息孤岛”,实现各类基础数据的共享和交换;

c)支持网上协同办公,促进决策信息和反馈信息快速在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流动,实现扁平化管

理,促进校务公开。

2.1.2.4有利于校园公共服务和文化生活品质的提升

搭建虚拟校园社区,提升校园文化生活品质,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承,体现在:

a)支持学生组成网上社区,鼓励学生反思并分享不同的观点,倡导师生平等,创设开放、民主的

文化;

b)提供网络公共服务和正版软件服务,营造诚信和自律的文化氛围;

c)汇聚互联网上的数字化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艺术馆等,发展师生人文素养;

d)引入数字化生活、医疗、娱乐、保安等服务,提升校园公共服务水平。

2.1.2.5有利于推动职业院校教学服务对社会开放

建设职业院校数字化社会服务体系,推动职业院校对社会开放,体现在:

a)支持职业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或者职业院校开办特

色专业产业,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于一体;

b)支持职业院校优质特色教育资源突破校园界限,服务更大范围的职业群体,促进本行业本地区

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c)获取产业行业需求,推介毕业生源,促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产业人才需求的顺畅对接;

d)支持职业院校向社会开放,提升院校的社会影响力,促进职业教育优秀文化的社会传承。

2.2目标与原则

2.2.1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施的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发展院校师生员工的信息技术职业素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再造管理流程,提升校园文化生活品质,拓展对外服务的范围,引领学校现代化发展,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信息化支撑和保障。

2.2.2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实施原则

2.2.2.1职业素养养成与职业技能提升原则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基础设施、应用服务和数字资源的建设,应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强调和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着力于职业素养养成和职业技能提升,努力探求和构建适合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以及服务模式。

2.2.2.2技术系统和组织体系协调发展原则

数字校园的建设要依据学校整体发展战略和信息化环境下的业务需求,进行技术系统的顶层设计,规划并改造组织结构与体系,包括组织机构、政策规范、管理机制和人员发展,使技术系统和组织体系相互匹配、协同推进。

2.2.2.3以应用为导向原则

数字校园的建设要始终坚持以应用为导向,体现在:

a)规划设计应根据业务需求确定软件系统的要求,根据软件系统的要求确定硬件系统的配置;

b)面向业务应用,构建技术系统和组织体系,推动数字校园的有效应用;

c)以应用效果作为数字校园建设的评价目标。

2.2.2.4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

统一规划不仅要考虑构建哪些技术系统,更重要的是要制订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进行顶层设计,寻求系统整合的方案。要确定有限目标,分步骤实施,考虑不同建设项目的需求和业务流程特点,制定合理的分步实施计划。

2.2.2.5校内机构职责明确与协同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应用服务的需求分析和业务流程应由主管业务部门主导,同时要考虑校内不同机构之间及其与外部机构的协调运作关系。

2.2.2.6承前与启后相结合原则

既要着眼于新系统的建设,也要关注已有系统的利用和整合,更要重视技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2.2.7技术的先进性和成熟性并重原则

数字校园的建设应考虑技术系统的持久性、扩展性和兼容性,选用先进成熟的技术。

2.2.2.8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原则

既要遵循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共性规律,也要考虑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差异,以及具体院校的个性化特点。

2.3内容与组成

2.3.1数字校园的建设内容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支持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服务体系的技术系统。为了保障技术系统的顺利建设和有效应用,还需构建相应的组织结构与体系。数字校园为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校外人员等提供集成的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化文化生活、数字化社会服务和数字化决策支持服务,同时,促进学生和教师信息化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上述建设内容及其之间的关系如图2-1所示。

2.3.2数字校园的技术系统

2.3.2.1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处于数字校园的最底层,包括校园网络、数据中心、网络信息服务、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多媒体教室、仿真实训系统环境、数字安防、校园数字广播与网络电视等。

2.3.2.2应用服务

在基础设施之上是应用服务及其支撑系统,包括教学服务、科研服务、管理服务、公共服务、文化生活服务、社会服务和决策支持服务等。

2.3.2.3数字资源

数字资源通过应用服务的支持被用户使用,包括通用性基础教学资源、数字化仿真实训资源、数字化场馆资源和数字图书资源等。

2.3.3数字校园的组织结构与体系

数字校园的组织结构与体系包括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组织机构、信息化政策与规范、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机制、运维管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等方面,是数字校园顺利实施、平稳运行和持续发展的保障,也称之为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

2.3.4数字校园技术系统和组织体系的关系

数字校园的实施应围绕技术系统和组织结构与体系同时展开,重视彼此之间的相互适应和匹配,既要不断完善组织结构与体系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技术系统,也要尊重现有组织结构与体系的客观存在,理性分析学校自身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量力而行的技术方案,避免因赶时髦而追求技术先进性和完备性带来的浪费。

图2-1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组成及其支撑的数字化服务

2.4组织结构与体系

2.4.1教育信息化领导力

2.4.1.1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含义

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是指校级领导的信息化相关能力与素养。校级领导通过对信息化工作施加影响力,让信息化建设满足本校的需要,促进信息化要素充分发挥作用,支持学校的教学创新和管理改革。

2.4.1.2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作用

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一所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进程和水平。

2.4.1.3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组成

a)信息化价值的认知能力:了解数字校园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明了信息化对学校发展的意义,

理解技术系统和组织体系的价值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确定本校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和规划;

b)信息化工作的调控能力:在数字校园实施过程中能够依据建设目标和规划,综合协调学校各个

部门、统筹规划、统一步调,有条不紊地掌控技术系统、组织保障体系和师生员工信息化能力的均衡发展;

c)信息化绩效的评估能力:能够在数字校园实施过程的每个阶段,审定效果评估意见,做出下一

步工作方向的决策。

2.4.2信息化组织机构

2.4.2.1信息化组织机构的作用

应当组建高效的信息化组织机构,以适应信息化引发的学校教学模式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等带来的变革需要,保障数字校园的实施。

2.4.2.2信息化组织机构的构成与职责

信息化组织机构由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首席信息官(CIO)、信息化办公室、数字校园技术部门、学校业务部门以及监理与评价小组组成,其主要职责如下:

a)信息化领导小组:制定学校信息化及数字校园的有关政策、制度和规划,研究决定学校信息化

及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实施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统筹、协调全校信息化及数字校园工作;

b)学校首席信息官(CIO):是负责信息化工作的专职校级领导,其主要职责是明确学校整体信

息化发展战略,领导制订数字校园规划和标准,推进信息化环境下的组织体制改革,提升全体师生员工以信息化为新动力持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共识,协调各个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c)信息化办公室:是信息化常设工作机构,负责制订数字校园规划和标准,监控规划的执行,协

调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评价实施效果,协调校内部门与校外机构之间的关系;

d)数字校园技术部门:是建设与运行的主要承担者,负责数字校园规划的实施,包括数字校园建

设、运行维护、用户服务与培训,以及数字资源建设、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针对外购系统还需负责与外部机构的协调与合作;

e)学校业务部门:负责提出业务系统的需求、制订信息化政策、推进业务系统的应用,在业务部

门应该设有信息化主管领导和专职信息化人员;

f)监理与评价小组:负责技术系统和组织体系建设与应用的监控和评价,协调与校外聘请的专业

化机构和相关专家的关系,在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各个阶段提供持续跟踪服务,并将获取的评价意见和建议反馈至相关部门。

2.4.3信息化政策与规范

2.4.

3.1信息化战略规划

信息化战略规划是数字校园规划与设计的结果,是学校各方面对数字校园目标、内涵、功能和建设计划达成的共识,是数字校园建设的行动指南。

2.4.

3.2信息化管理与激励政策

应当制定相应的信息化激励政策,鼓励教职员工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2.4.

3.3基础设施建设准则

a)满足数字校园整体建设的需要;

b)满足数字校园不断扩展的需要;

c)满足数字校园稳定运行的需要;

d)以应用为驱动、以需求为导向;

e)符合相关国际和国内标准,采用主流系统或与其兼容的系统。

2.4.

3.4应用服务建设准则

a)系统的功能设计满足业务部门的需求,符合本校数字校园规划的要求;

b)系统的技术路线符合本校数字校园整体技术架构要求;

c)系统的数据结构符合本校数字校园规范;

d)与相关业务系统接口符合本校数字校园规范;

e)系统的技术文档齐全规范。

2.4.

3.5教育信息化标准与规范

在制订本校数字校园规范时应遵循国家与行业相关标准,包括GB/T 20518-2006、JY/T 1005-2012、JY/T 1006-2012、JY/T 0381-2007、JY/T 0383-2007、CELTS-22、CELTS-24和CELTS-3等。

2.4.

3.6用户信息化岗位规范

a)学校定期对教职员工进行信息化能力考核,考核通过者获得上岗资格;

b)教职员工定期参加数字校园的培训,增强信息化应用的意识,掌握相关信息系统的操作技能,

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业务能力;

c)教职员工定期参加信息化规章制度的宣讲培训,提高信息系统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保密意

识;

d)教职员工定期参加部门之间信息化应用交流活动,增强全校信息资源共享的意识与能力。

2.4.

3.7信息化管理规章

信息化管理规章是指数字校园建设与运行过程中应遵循的规章制度,内容包括新建项目报批与验收、校园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络与信息安全保密管理、校园网络信息服务登记管理、数据中心管理、多媒体教室管理、实训仿真环境管理、校园电视与广播管理、校园安防系统管理、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管理部门人员信息能力培训等。

2.4.4信息化人力资源

2.4.4.1信息化人力资源的含义

信息化人力资源是数字校园的活动主体,包括两个方面的人员:数字校园的服务对象和实施主体。

2.4.4.2数字校园的服务对象

数字校园的服务对象包括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通过持续的应用和培训,他们信息化能力分别要求如下:

a)学生和教师信息化能力参见本规范中“3师生发展”的要求;

b)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在信息化意识、信息化技能和信息化环境下的业务能力三个方面达到数字校

园应用要求。

2.4.4.3数字校园的实施主体

数字校园的实施主体包括信息化建设人员、信息化运行与维护人员、信息化培训人员和信息化研究人员,他们的信息化能力分别要求如下:

a)信息化建设人员的基本要求:将学校数字校园规划转化为技术方案的能力,信息技术系统顶层

设计、需求分析、软件开发的能力,落实规范与规章制度的能力,团队协作与协调能力,技术系统应用效果评价的能力;

b)信息化运行与维护人员的基本要求:技术系统问题解答与咨询能力,解决技术系统运行故障能

力,沟通交流能力;

c)信息化培训人员的基本要求:进行信息化意识和规范培训的能力,进行信息化基本技能培训的

能力,针对应用软件使用培训的能力,结合业务模式的变革促进用户发展的能力,组织实施各类培训工作的能力;

d)信息化研究人员的基本要求:进行数字校园规划与设计的能力,起草数字校园规范与规章的能

力,将数字校园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实施建议与措施的能力,进行数字校园评价的能力。

2.4.5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机制

2.4.5.1规划与建设机制

数字校园的规划与建设是以项目为单元进行的,从项目的规划设计到开发过程都应该提供管理保障机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项目管理流程强调计划与过程管理,应合理制定计划、严格执行计划,抓好立项管理、项目计

划、需求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结题等重点环节,以确保技术系统的建设质量和效率;

b)项目建设过程应制定并遵循统一的项目管理规范;

c)对于学校自主开发的项目,需要遵循信息技术系统设计和开发规范,主要包括系统选型、软件

工程规范、系统设计规范、开发环境规范、软件开发规范和系统测试规范;

d)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应当引进监理机制。项目监理方在项目的投资决策、招标、设计、项目

管理与实施和评价验收全过程中,对项目的投资、计划、质量等多个方面,在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方位严格控制,重点进行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变更控制、文档控制和安全控制等。

2.4.5.2人员培训体系

人员培训是指在学校内实施,用以更新教职员工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提升其信息技术环境下工作(包括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能力的学习活动。人员培训体系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a)培训管理体系包括培训制度、培训政策、管理人员培训职责、培训信息搜集反馈与管理、培训

评估体系、培训预算及费用管理、培训绩效考核管理等一系列与培训相关的制度;

b)培训内容体系涉及信息化意识、信息化伦理、信息化知识、信息化技能,以及借助信息技术完

成业务的能力等;

c)培训实施体系应包含确保学校培训制度实施,并通过培训活动的组织和落实、跟踪和评估、改

善和提高,体现培训价值的一整套控制流程。

2.4.5.3经费保障机制

经费保障机制是指院校建立的、确保数字校园实施过程中有长期持续的经费投入的制度形式。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a)应设立常态化的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专项资金,形成制度化的可持续经费投入机制;

b)应统筹考虑硬件经费和软件经费、系统软件经费和应用软件经费、教学平台经费和教学资源经

费、建设经费和运行维护经费、系统建设经费和人员发展经费的合理比例,确保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形成良性循环过程;

c)应加强经费投入的效益分析,形成项目应用效果的长期跟踪办法,建立专门的项目评估与审计

制度。

2.4.5.4研究与发展机制

应建立针对数字校园的研究与发展机制,内容包括:

a)校内有专职人员或专门机构针对本校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应用开展规划与设计、规范与规章、人

员素质提升、实施建议与措施、效果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b)校本研究与校外专家指导相结合的机制;

c)中职、高职和本科院校之间的常态交流机制;

d)校内技术部门、业务部门与校外技术系统提供方的常态交流机制。

2.4.6运维管理体系

2.4.6.1运维管理体系的含义

数字校园的运维管理是指针对数字校园各系统采取相关的管理办法和技术手段,对运行环境和业务系统等进行维护管理,保障数字校园稳定运转的工作。

运维管理体系是指为了达到数字校园运维管理的目标所建立的方针政策、组织机构、规章制度、流程规范和技术手段的总和。

2.4.6.2运维管理体系的建设目标

数字校园运维管理体系的建设目标是建立运维管理的组织机构,制定科学有序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实施统一的运行维护规范,应用运维管理工具搭建运维管理平台,保障数字校园的稳定运转。运维管理体系的建设应遵循ITIL和ISO20000标准。

2.4.6.3运维管理体系的内容

数字校园的运维管理体系包括运维管理的对象、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管理流程及工具等。数字校园运维管理的对象主要为基础设施和应用支撑环境,包括链路管理、机房及配线间管理、网络管理、服务器管理、应用系统软件运行环境管理、多媒体教室管理、多功能会议室管理、安防监控管理、数字广播、数字电视台管理等。

2.4.6.4运维管理的实施

数字校园的运维管理应明确管理对象,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确定管理目标,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及人员,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针对运维管理的各环节工作制定标准的管理流程,并应采用多种运维管理工具搭建运维管理平台。

2.4.6.5运维管理的组织机构

数字校园运维管理的组织机构分为:信息主管部门、业务部门和第三方服务商。

a)信息主管部门中应设置网络运维管理人员、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人员和数据中心运维管理人员;

b)业务部门中应设置专职或兼职的网络管理员和应用系统管理员;

c)第三方服务商包括设备厂商、业务系统提供商及运维服务商。

2.4.6.6运维管理的制度和流程

a)运维管理的制度应包括IT资产管理制度、网络管理制度、机房及配线间管理制度、知识管理制

度、应用软件管理制度等;

b)运维管理流程应包括服务台流程、资产及资源管理流程、知识管理流程、故障和事件处理流程

等。

2.4.6.7运维管理工具

运维管理工具是指为达到运维管理的目标,促进运维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化,提升运维管理的效率,针对运维管理的各项内容所采用支撑工具,包括服务台、IT资产管理、IT项目管理、IT运行管理、IT 流程或调度管理、IT系统优化和决策支持等功能的软件系统工具。

2.4.7安全保障体系

2.4.7.1安全保障体系的含义

数字校园的安全保障是指通过安全管理手段和安全技术手段使数字校园的各类系统及数据面临的风险达到一个可以控制的标准,保障数字校园的安全稳定运行。数字校园安全保障体系是指为实现安全保障的目标所建立的方针政策、组织结构、规章制度、流程规范和技术手段的总和。

2.4.7.2安全保障体系的组成

数字校园安全保障体系由组织架构、规章制度和技术支撑手段构成,涵盖网络系统安全、计算机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等范畴。体系建设应遵循GB/T 22080-2008、GB/T 22081-2008和GB-T-21050-2007等国家标准。

2.4.7.3安全保障体系的实施

数字校园安全保障体系的实施是指通过对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明确安全保障的对象和内容,针对不同的保障对象确定管理目标,设立相应的安全保障的组织机构及人员,采用有效的技术防护措施,制定实施相关的安全保障规章制度和措施等。

2.4.7.4安全保障体系的组织架构

数字校园安全保障体系组织架构应分为三层:主管校领导和信息部门负责人、数字校园网络系统管理者和信息系统管理者、院系或部门网络与信息管理员及各业务系统管理员等。

2.4.7.5安全保障体系的规章制度

数字校园安全保障的规章制度包括三个部分:安全制度、安全策略和安全操作规范。

a)安全制度规定数字校园管理者和使用者应遵循的法律法规,明确管理者的职责和工作内容,规

范使用者的行为;

b)安全策略规定安全保障的级别、网络安全策略、计算机安全策略、应用安全策略和信息安全策

略;

c)安全操作规范对具体的安全保障工作提出标准的操作流程。

2.4.7.6安全保障的内容

参见本规范中的“6.5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2.5实施过程

2.5.1数字校园实施过程的阶段划分

数字校园的实施过程应分为规划与设计、建设与部署、管理与维护、应用与推广四个阶段,在四个阶段循环进行过程中应始终有效果评价,并将其结果反馈给各个阶段加以改进。

2.5.2规划与设计

2.5.2.1数字校园规划与设计的内容

数字校园的规划与设计应对其中的技术系统和组织体系进行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确定数字校园建设目标,选择和制定实现目标的策略和路径,提出组织体系和业务模式的改进建议,制订技术系统的总体架构和建设内容。

2.5.2.2数字校园规划与设计方案的要素

数字校园规划与设计方案的要素应包括:学校发展战略理解、现状分析与诊断、建设目标的确立、业务流程重组和优化、顶层设计、任务分解、实施策略和保障措施。

2.5.3建设与部署

2.5.

3.1数字校园建设与部署的内容

数字校园的建设与部署应总体考虑的内容包括:建设的主体、技术系统部署方式、系统集成模式和信息化组织体系建设。

2.5.

3.2数字校园建设与部署的模式

根据数字校园建设主体的不同,建设与部署模式一般有四种:自主开发模式、合作开发模式、外包模式、托管与租赁模式。

2.5.

3.3数字校园技术系统的部署方式

数字校园技术系统的部署方式指的是院校数据中心与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方式。数据中心与公共服务平台是软件和硬件的结合体,它不仅仅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通信连接、环境控制设备、监控设备以及各种安全装置以及与计算机连接的硬件设备,还包括了运行在计算机系统上大量业务软件系统产生的数据。一般分为以下三种:

a)基于院校机房:院校自建计算机系统机房,所有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均部署在院校机房中;

b)基于校外公共机房:院校无需自建机房,但需要购置服务器,将服务器和应用服务托管至校

外的公共机房中,由外部专业机构做维护管理;

c)基于云计算数据中心:院校无需自建机房,无需购置服务器,直接将应用服务部署到专业的、

提供云计算服务的数据中心。若由省、市或区县统一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话,各院校也可

以不用单独购置公共应用服务。

2.5.

3.4数字校园系统集成模式

数字校园系统集成模式一般应在以下三个层面进行:

a)数据集成:利用公共数据平台,从应用服务数据库中抽取出需要共享的数据,构建全校共享

数据库,为相关应用系统提供共享数据访问服务,为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综合数据分析服务提

供完备、有效、可信的基础数据;

b)认证集成:利用统一用户认证平台,将应用系统中的用户身份信息集成起来,实现单点登录,

多系统漫游;

c)应用发布集成:以公共数据平台中的数据为基础,通过信息门户系统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

的综合信息服务,扩展部门级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服务能力。

2.5.

3.5信息化组织体系建设

数字校园信息化组织体系建设应包括信息化业务模式的分析和重构、信息化政策与规范的制订、信息化组织机构的健全、信息化人力资源的发展、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体制的完善等。

2.5.4管理与维护

2.5.4.1数字校园管理与维护的含义

数字校园管理与维护主要是针对已经构建的技术系统进行管理维护,确保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满足各类用户日常应用的需求。

2.5.4.2数字校园管理与维护的任务

数字校园的管理与维护的任务包括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和多媒体教学设施的维护、数据管理、应用管理、用户管理以及安全管理。应当建立管理与维护的组织机构,提升管理与维护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制订运行与维护服务的规章制度与规范,完善管理与维护流程。

2.5.5应用与推广

2.5.5.1数字校园应用与推广的含义

数字校园的应用与推广主要指利用已经构建的技术系统和数字化资源,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师生的职业信息素养和职业技能,优化学校的管理流程,提高教育管理和服务质量,深化和拓展信息化

应用层次和范围。

2.5.5.2数字校园应用与推广的任务

数字校园应用与推广的任务包括师生和管理人员信息化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人员培训体系和机制的建设、信息化政策和激励机制的建设、教育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数字校园的系统建设完成后,管理与维护、应用与推广这两个阶段在实践中通常是并行的。

2.5.6评价与反馈

2.5.6.1数字校园评价与反馈的任务

数字校园评价与反馈的任务包括确定评价目标、设计评价指标、建立评价组织,实现评价程序的规范化和常态化。

2.5.6.2数字校园评价与反馈的原则

数字校园的建设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评价与反馈应当贯穿于各个阶段,采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促进发展”的原则,对阶段性建设与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诊断,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3师生发展

3.1数字校园与师生发展

3.1.1数字校园环境下学生的职业发展

信息技术改变了人类的工作和学习方式,为了在数字时代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学生需要借助数字校园发展自身的信息化职业能力。

3.1.2数字校园环境下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

在数字时代,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将发生革命性变革,职业院校教师需要借助数字校园持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职业能力。

3.2学生发展

3.2.1知识与技能

3.2.1.1总体要求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常用信息终端及相关专业训练软件,学会利用仿真和模拟软件培养自己的职业技能。

3.2.1.2具体要求

a)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系统运行和操作原理,了解其对职业技能培养的作用和意义;

b)掌握应用手机、平板电脑、PC机收集、下载学习资源的方法;

c)掌握应用手机、平板电脑、PC机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

d)掌握利用数字媒体和网络环境来观摩、体验真实的工作场景的方法;

e)掌握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完成虚拟环境下的仿真训练;

f)掌握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网络空间,进行学习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3.2.2信息熟练度

3.2.2.1总体要求

学生能够利用信息工具收集、评价和利用有效信息,并能与相关职业岗位活动相结合,提出自己的建议。

3.2.2.2具体要求

a)从多种媒体信息来源中,收集、整理、分析、评价、综合信息,并合理地使用信息;

b)依据具体的任务,选择适合任务的信息资源和信息工具,开展自主学习;

c)能够利用信息化工具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撰写学习报告;

d)能够熟练利用职业领域的专门软件和技术进行作品的设计和制作;

e)能够熟练操作学习系统,进行自主学习和协同学习,分享学习成果。

3.2.3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和决策

3.2.3.1总体要求

学生能够利用恰当的数字化资源和信息工具,运用批判性思维技能开展研究、管理项目、解决问题、做出有效的决策。

3.2.3.2具体要求

a)识别、确定需要研究的问题;

b)利用虚拟仿真软件进行问题的诊断、研讨和寻找问题解决方法;

c)通过对问题解决过程的合理计划和管理来形成方案或完成项目;

d)能通过多种视角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案,并能通过模拟仿真等软件系统进行方案的尝试;

e)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进行方案或项目的评价并能做出有效的决策。

3.2.4合作与交流

3.2.

4.1总体要求

学生能够使用数字媒体和环境,促进交流和协同工作,支持个人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同时还能利用交流和协同工具开展问题诊断、研讨和问题解决的活动。

3.2.

4.2具体要求

a)利用多种数字环境和媒体与同伴、教师或他人进行互动和协作交流;

b)利用多种数字环境和媒体与多元化的听众、观众有效地交流信息与表达思想;

c)利用信息交流工具通过与具有不同文化的学习者交流,培养文化理解力,形成全球意识;

d)利用信息技术组建团队,通过沟通、协作工具解决学习难题或创作作品。

3.2.5创新与变革

3.2.5.1总体要求

学生能根据专业特点,借助数字校园提供的技术手段进行创造性训练活动,包括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的创新性训练。

3.2.5.2具体要求

a)结合已经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创造性能力训练,灵活完

成专业要求的任务;

b)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协同工作,针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综合训练,创造性地完成

岗位要求的任务。

3.2.6社会责任

3.2.6.1总体要求

学生能够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人类、文化和社会问题,实践符合法律和伦理的技术行为。

3.2.6.2具体要求

a)尊重知识产权,倡导和实践安全、合法、负责任地使用信息和技术;

b)对信息技术用于支持学习和工作持积极肯定的态度;

c)理解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能扬长避短地使用;

d)承担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个人终身学习的责任;

e)能评价技术行动结果的风险,预见技术行动的影响并能理性决策;

f)能遵守信息技术系统要求的相关规范和流程,做出合理恰当的操作行为。

3.3教师发展

3.3.1意识与态度

3.3.1.1重要性的认识

a)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职业教育

教学模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作用;

b)认识到信息技术所带来的职业教育内涵的变化,主动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变革;

c)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

d)认识到信息化教学能力是职业院校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3.3.1.2应用意识

a)具有在教学中应用仿真实训等教学资源、利用数字校园提供的网络教学服务功能组织教学实践

活动的意识;

b)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

c)具有收集和共享开放课程和仿真实训系统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意识;

d)关注信息技术和教育理念的最新发展,并尝试将其应用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

3.3.1.3评价与反思

a)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征,对教学资源利用效果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b)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征,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c)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征,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3.1.4终身学习

a)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完善自身职业能力的意识;

b)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意识。

3.3.2知识与技能

3.3.2.1基本知识

a)了解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b)了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活动对信息技术的需求特征;

c)了解数字化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d)了解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效果的评价理论、方法、手段和工具;

e)了解系统化教学设计模式和方法,并学会分析和研究职业院校中的教学问题。

3.3.2.2基本技能

a)掌握信息检索、收集、整理、筛选的基本方法;

b)掌握数字媒体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c)掌握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活动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d)掌握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3.3.2.3职业教育教学的技能

a)掌握收集、甄别、管理、应用与职业教育教学相关的各类教学资源的方法;

b)掌握职业教育教学基础性数字资源的教学设计与评价方法;

c)了解职业教育中理论性教学和实践性教学资源的设计思路;

d)利用虚拟仿真教学资源支持职业教育实习实训活动。

3.3.3应用与创新

3.3.3.1教学设计与实施

a)掌握信息化环境下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特征;

b)掌握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内容的提炼、设计与呈现方法;

c)掌握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媒体选择与设计方法;

d)掌握信息化环境下职业教育教学设计效果评价的手段与方法;

e)掌握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和岗位活动的方法。

3.3.3.2科研与发展

a)识别和确定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需求问题,开展信息化教学研究;

b)能针对职业教育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效果进行研究;

c)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能力,支持专业发展。

3.3.3.3合作与交流

a)能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生就学习进行交流;

b)能利用信息技术与家长就学生情况进行交流;

c)能利用信息技术与同事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

d)能利用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人员就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沟通;

e)能利用信息技术与技术人员在教学资源的设计、选择与开发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

f)能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就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进行交流与合作;

g)能利用信息技术与行业专家、兼职教师等开展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分工与协作。

3.3.3.4教学模式创新

a)利用物联网、移动终端等技术构建新型实习实训环境;

b)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虚实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3.3.4社会责任

3.3.

4.1公平利用

努力使不同性别、不同经济状况的学生在学习资源的利用上享有均等的机会。

3.3.

4.2有效应用

努力使不同背景、性格和能力的学生均能利用学习资源并得到良好发展。

3.3.

4.3健康使用

促进学生正确使用学习资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3.3.

4.4规范行为

能向学生示范并传授与信息技术利用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伦理道德观念。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教育政策

目录 1前言 (5) 2总体要求 (6) 2.1建设目标 (6) 2.2建设原则 (7) 2.3建设模式 (7) 2.4建设内容 (8) 2.5建设流程 (9) 3用户信息素养 (10) 3.1学生信息素养 (10) 3.1.1学习态度与思想意识 (10) 3.1.2学习方式与技能 (11) 3.2教师信息素养 (12) 3.2.1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 (12) 3.2.2教学方法与技能 (12) 3.3管理人员信息素养 (13) 3.3.1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 (14) 3.3.2教育领导与管理能力 (14)

3.4技术人员信息素养 (15) 3.4.1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 (15) 3.4.2信息技术专业技能 (16) 4信息化应用 (16) 4.1主要类型 (16) 4.2总体要求 (17) 4.2.1建设要求 (17) 4.2.2应用要求 (18) 4.3教育教学 (18) 4.3.1网络备课 (18) 4.3.2网络教学 (19) 4.3.3网络教研 (19) 4.3.4课堂教学 (19) 4.3.5教学资源 (20) 4.4教育管理 (21) 4.4.1教务管理 (21) 4.4.2行政管理 (21) 4.4.3财务管理 (22) 4.4.4人事管理 (22)

4.4.5学生管理 (22) 4.4.6设备资产管理 (23) 4.5教育评价 (23) 4.5.1学生发展性评价 (23) 4.5.2教师发展性评价 (23) 4.5.3学校发展性评价 (24) 4.6生活服务 (24) 4.6.1家校互通 (24) 4.6.2文化生活 (24) 4.6.3社会开放 (25) 5基础设施 (25) 5.1主要类型 (25) 5.2总体要求 (26) 5.2.1建设要求 (26) 5.2.2应用要求 (27) 5.3网络环境 (27) 5.4数字终端 (28) 5.5数字化教学空间 (29) 5.6创新创造空间 (29)

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总体方案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总体方案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的价值追求、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和灵魂。不仅是学校发展的支撑力和内驱力,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文化传承创新的主要形态和方式。 半个世纪的办学历史,十年高职跨跃发展进程,形成了学校较为厚重的文化积淀。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职业素质、坚强的意志品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涌现出“‘见义勇为’英雄大学生群体”、“湖北最美乡村女教师”、“湖北大学生村官创业之星”、“湖北省杰出志愿者”等先进典型,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二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了岗位职责目标量化管理,逐步推进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奀定了校园文化的保障基础;三是经过新区建设,校园面街带河,拥山抱水,松茂竹盛,繁花序时,展示了“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无穷魅力;四是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目标,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在文艺演出、书画展览、体育活动、知识竞赛、文明寝室和文明教室评比等传统形式的基础上,形成“茂苑文华”大学生艺术节、寝室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等文化品牌,拓宽了校园文化的载体。学校相继被授予“湖北省园林式单位”、“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先进单位”、“咸宁市最佳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的文化建设具备了良好的基础。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为重点,以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建设为载体,围绕学校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目标,建设科学民主、健康向上、文明和谐、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和富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为创建湖北省特色高职院校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二、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丰富学院的文化内涵,创建校园文化精品,突出文化育人功能,培育独特的学校文化精神,不断增强师生员工的发展意识、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全面提升学院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积极营造能够养成师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高职教育氛围,逐步形成个性化的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把学院建成创新风气浓郁、学术环境宽容、资源配置高效、师生文明友爱、职业意蕴厚重、环境优雅宜人的高职校园。 (一)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目标 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通过对学校传统文化的挖掘、梳理、归纳和提炼,吸纳、借鉴国内外高职文化建设的成果和经验,凝结形成独具特色、属于“自己”的办学理念、大学精神等核心价值观,营造勤学敬业、开拓创新、风清气正的文化氛围,以优良的校风、严谨的教风、浓厚的学风、文明的班风体现学院的形象、品牌和核心竞争力。 (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目标 大学制度是大学精神的具体表现,是学院一切文化活动的准则。切实推进学院各项制度建设,借鉴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内外结合,形成学院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和谐运行的机制,建立科学规范、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体系。 (三)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目标 物质文化是是精神文化建设的成果和物质体现,也是大学精神文明外在衈现和物质基础。按照高职育人要求,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多元文化融合共生、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高职校园环境。以独特的风格和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涵影响师生的观念和行为,使广大师生既能够在景观中感悟学院理念、特色及人文精神,又能够在职业情景中受到教育和熏陶,为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目标 大学行为文化是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全体师生精神状态、行为操守和文化品

学校数字化智慧校园三年年发展规划

学校数字化智慧校园三年年发展规划(2017—2019)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确定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全 面深入推进“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并以《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2015)》为指导和目标,以应用建设为重点,以服务教学为核心,不断提升数字校园水平和人才信息素养,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支撑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围绕学校 信息化建设工作,我校将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地推进信息化进程,促进 我校教育管理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为 基础,以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应用为重点,统筹规划,注重实效,创新发展,加快实现教育信息化,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让人 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打造一流的数字化、智慧化校园。 二、总体目标 到2019年,以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核心,建立科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培养造就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建立 较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保障硬件正常安全运行,提升信息化基础设 施建设、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学校的全面数字化、智慧化。 三、学校信息化现状分析 (1)设备现状 1、校园网络的现状 互联网出口带宽为50M,局域网干路为100M,采用三层网络架构,具有 防火墙、上网行为管理等设备。目前我校办公计算机450台、教学计算机75台,外加其他辅助客户端,上网点可达520台左右,明显存在出口带宽偏低的问题,而且办公和教学网络交叉,网络布线缺乏统一规划,缺乏无线接入点,关键设 备老旧、IP地址与Mac地址不能有效绑定等。 2、网络中心现状 网络中心由3台服务器、1台存储服务器、8台交换机、1台防火墙组成, 内连校内局域网,外接国际互联网和县教育局的教育网。由于长时间工作,目 前设备大都已经老化。 3、校园计算机终端现状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及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a4711931.html,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及创新 作者:温化义李咏芳张力祝培刘凡莉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20年第02期 摘要:随着目前教育行业對于文化建设的逐渐重视,加强高校的文化建设就变得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体现出学校文化与内涵的重要工作。基于此,本文就依照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建设创新来进行讨论与研究,稀有能够得到一个成果用于该高校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4-0008-01 从一般角度而言,一个学校的文化建设代表着这个学校的底蕴,同时也代表着这个学校的水平与教学能力。这不光是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同样的关系到学生的培养问题,学校以及相关老师以及单位应当重视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同时文化建设构造需要合理、科学、同时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1.1;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我国目前,选择就读于职业学校的一般是在高考失利的学生,同时由于种种原因,职业学校内出来的学生各方面都会较为差一些。而校园文化的建设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相当于是提升了一方面的水准,而且学校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的行为规范以及素质都有着较为良好的促进性作用。并且对于学生的全面性数字具有着教育方面的作用。同时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校园文化可以对于他们的培养具有一定的良好影响。 另外在校园文化的实际建设中,它具有对于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性作用。而且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是为了使学生在未来的就职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同时在实际教学中,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时能够获得一定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得学习能力与成绩得到提高。 1.2;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我国的大部分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看出其中具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学校没有重视校园的规划,在实践方面没有着重的落实到位。并且在社会与教育模式的改变之下,职业学校在教育方面存在着各种的困难,同时由于职业学校的文化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实践研究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实践研究方案 (讨论稿) 一、课题名称: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一)201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规划纲要》深刻阐述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具体规定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教育规划纲要》对教育信息化问题非常重视,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一个独立章节(第十九章),从“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对我国教育信息化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并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加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升级换代。制定教育信息化基本标准,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信息技术对于教育发展产生的革命性影响,源于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独特的、难以估量的强大的数字技术优势。这种数字化的技术优势,在改变着信息的呈现方式、传播方式、传播速度、传播范围和加工处理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甚至思维方式。无所不在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已经使人们生活在数字地球的环境中了。 教育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应对知识经济挑战、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已成为各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前瞻性战略选择。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全局中的关键环节,是实现教育学方式变革、促进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助推器和倍增机。 (二)发达国家在基础教育领域纷纷开展校园层面的信息化推进计划。 美国在2006年和2008年两次发布数字校园报告;2007年进行数字校园趋势调查;2010年10月,美国教育部发布了“改变美国教育:技术助力下的学习”发展计划,将关注点放在了技术支持下的在线学习及有效评估上。美国作为世界所公认的教育信息化发达国家,其1.强调泛在技术在数字校园中的应用;2.重视数字化学习和在线学习;3.标准化政策与多元化的实施;4.加强家校间的连通性;5.注重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及配套政策措施。 英国于2009年6月推出《下一代学习宪章》,确定了下一代学习的目标,提供了学校的自我评估框架及评估工具。英国是欧洲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中最突出的国家,其1.重视数字化管理与评价;2.强调在线课程的应用;3.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学习的紧密结合;4.注重对外开放式校园的建立。 新西兰是近些年来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得较快的国家之一,以学校为教育信息化主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校园文化是指在知识、人才比较集中的学校群体中所共同创造和形成的校园精神风貌和文化气氛,它是一个学校精神风貌及个性特征的集中体现。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是人才成长的摇篮,是人类文化传承、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基地。它既是一个教养环境,同时也是一个文化环境。它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社会观念、政治原则与价值规范体现在自己的传统结构中,通过课堂中传授、机制的规范、校风、教风、学风的熏陶和潜移默化,形成了教育性、规范性、多样性、超前性、辐射性等特点,从而对整个社会文化起到引领和导航的作用,为社会孕育出新的思想观点、理论学说和精神食粮,为社会提供新的文化规范和输送大批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以师生价值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核心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包括学校的教育目标、校园环境、校园思想、校园学风以及学校教育为特点的文化生活、教育设施、学生社团组织,学校的历史积淀和制度规范、人财物管理等内容,但其最主要内容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它是一种潜在心理力量,一种在学校中普遍认可,接受和推崇的风尚、习惯、准则,它一方面以制度规范形式,依存于校风;另一方面,又以价值观念形式存在于个人身上,体现在学校全体成员的个性心理特征上,可以振奋人的情绪,激励人的意志,调节人的心理,规范人的行为,发挥着社会规范和风气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是一种融爱国、科学、伦理、民主为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文

化新模式。一所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必然包含了校园文化的发展,校园文化的发展会有力的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我院建校历史不长,但自2002年提出“立足地方,以人为本,崇尚品位,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以来,一直有意识的强调要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这是实施教育创新的有力保障;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胡锦涛同志《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周济部长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以及示范校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青年学子的人文修养的必经之路。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 大学是高等科学文化的殿堂。校园文化是校园中所有成员共同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通过营造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每个成员潜移默化地在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上产生认同,形成凝聚力。为进一步推动学院良好育人环境的形成,尤其是对我院这样一个办学历史不长、新建校园不久的学校来说,必须全力进行校园文化再造,使之逐渐成为人文荟萃之地。基于此,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为,以复兴人文精神,人文化成为旨归,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自然美,凸现人文美,让师生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的提升。 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做到有领导、有规划,有思路,力争实现五个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继承与创新的结合;自然与人文的结合;物质与精神的结合;具象与抽象的结合。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大学为百年树人之地,大学校园须为百年大计。校园文化建设要高起点、

普通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标准

附件二: 重庆市中小学校“数字校园” 建设标准 (试行)

二О一三年三月 编制说明 一、本建设标准是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及市教委、市经信委、市科委《关于印发〈重庆市“数字校园”实施方案〉的通知》(渝教科[2009]27号)文件精神进行编制。 本标准包括数字校园基础设施、数字校园应用服务系统、数字资源等

三部分。 二、编制原则 1.本标准按照学校班级数量进行分类:高中、初中、九年一贯制、中心校(完小)Ⅰ类为24个班以上,Ⅱ类为12-24个班级,Ⅲ类为12个班以下。村小(教学点)不单独分类。 2.校园网络系统建设必须符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指导意见》中的原则、设计和建设要求。 3.校园网络系统综合布线、功能室综合布线应符合国家标准的《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路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2887-2000)和公安部公共安全行业标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网络技术要求》(GA/T 387-2002)的相关要求。 4.必配和选配相结合,必配部分是每类学校进行“数字校园”建设必须要实施的,选配部分均注明“()”,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5.本标准执行情况由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负责指导和监督。- 2 - 目录 高中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标准 一、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 - 2 -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不仅能提升学校的声誉,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此,本文阐述了职业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基本内涵、重要性、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建设意见及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职业学校的任务是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实用人才,学生的思想修养、行为规范、做人原则、敬业精神、合作精神,以及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都是他们将来竞争上岗的基本要求。因此,职业学校应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通过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提高学生的修养、涵养、教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及按章办事、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的工作作风,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做好本职工作作好充分准备。 一、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 校园文化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外延极为广泛的概念,从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校园文化热”,到90年代关于校园文化的学术休眠期,已经形成了对校园文化五彩纷呈的界说。从占主导地位的学术观点来看,一般认为校园文化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与精神氛围。广义的校园文化则是指学校生活存在方式的总和,有三个层次,即外层——校园环境文化(亦即校园物质文化)、介层——校园制度文化以及内层——校园精神文化,它们是由外到里的三层结构的同心圆。我们探讨的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是从广义的校园文化角度出发。 二、深刻认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育人环境,努力建设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丰富校园生活,激励人的斗志,规范人的行为,促进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良好的校园文化通过所培养的人才渗透到社会各阶层,必将对社会主义文化乃至整个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和影响。

数字化校园建设

【网络中心】:我院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分析与建议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历史与含义 1.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历史背景 1990年由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Kenneth Green)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大型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The Campus Computing Project),是数字化校园的概念最早出现。 1998年1月31日,美国前副总统戈尔(AL GORE)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二十一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The Digital Earth: Understanding our planet in the 21st Century)”的演讲,最先提出“数字地球”概念,全世界普遍接受数字化概念,引出“数字城市”、“数字校园”等各种概念。 2.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是指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实践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 二、国内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国内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在硬件方面:90%以上的普通高校建设了自己的校园网;在软件方面:一些有实力的高校通过自主开发,研发出了教务管理、办公、人事管理、学生管理、数字图书馆、远程教学等多种应用系统,网络在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大进步,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高校都建设了一些网络应用软件系统。在高校自主开发的同时,一些有远见和实力的软件公司也纷纷加入到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行业,研发出了功能完善的数字化校园软件系统,对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新时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新时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张新光 (哈尔滨技师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摘要]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 用。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仍存在对精神文化重视程度不够、对物质文化投入严重不足,文化建设缺乏科学系统的有效管理、 缺少教师的主动引导及个性化的教育活动方式等问题。职业院校应通过提高校园文化管理制度化水平,加强校园文化的精神塑造,营造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文化建设;对策思考[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 B [收稿日期]2012-02-05 [作者简介]张新光(1969-),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技师学院中级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认真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指出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也必然发挥重要作用。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仅具有校园内部性,而且会对培养的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外部性。 一、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我国的校园文化理论研究与实践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并且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关于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些影响。 目前,学术界对校园文化内涵的解读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狭义的理解:将校园文化定义为开展学校教育所缺少的艺术教育以及各种文化活动,从而提高学生文艺素养,包括学生中的各种社团活动等;二是广义的理解,认为校园文化是人们创造的以特定主体为载体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三是介于狭义和广义之间的理解,认为校园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思想、意识、观念、习惯及情感领域。校园文化的这三层面的解读基本涵盖了校园文化所包括的内容。 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职业院校特征,不仅具有一般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还应当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将校园文化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结合起来,充分运用校园文化来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本文认为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指在职业院校办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校师生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 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等方面,由职业院校师生在教学与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总和。 二、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校园精神文化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校园精神文化不仅可以影响到学校内部全体成员的价值观念、精神面貌和道德修养等,同时也能体现出学校的价值观念和目标追求,以及学校的精神风貌。校园精神文化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过程将外在的物质文化转化为校园师生的内在精神,并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沉淀,成为校园的一种特征。 从目前职业院校的基本情况来看,缺乏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视,往往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停留在口头上,缺少真正的行动。此外,职业院校的校园精神文化缺少深刻的内涵,在思想层面表现出了空洞乏力的状态,因此精神文化在推进校园文化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对校园物质文化的投入不足 校园文化的发展是伴随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进步的,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为学校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也为校园物质文化的投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职业院校与高校相比,不仅资金略显不足,而且校园物质文化的投入也得不到重视。其实, 在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更需要校园物质文化的支撑,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的优化可以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专业技能知识,并在学校就能够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在很多职业院校中,都存在着教学场地不足、 教学设备陈旧、校园环境不够美化等现象,这些状况的存在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也在逐渐改善。但是从学校自身来看,更要具有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主动性,不能忽视这个重要的校园文化建设层面。 3.缺乏科学系统的有效管理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科学系统的有效管理,在本质上是由于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的。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要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和组织,不能朝三暮四,无序开展。当前,在 第2012年第4期(总第396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4,2012Total No.396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2)04-0124-02124--

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

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 沭阳中等专业学校孙其君 校园文化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中职学校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办出职业教育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研究并努力抓好校园文化建设是中职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课题。 一、什么是校园文化 文化即为文明,有广义的文化概念,亦有狭义的文化概念。 所谓广义的文化概念就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理论的东西等等。 狭义的文化概念即为语言、文学和艺术。由此,不难理解校园文化是什么。(一)校园文化的界定 校园文化亦有广狭之分。所谓广义的校园文化,包括校舍建设、教学设施、专业设置、技术特征、课程设置、制度、管理、教学传统、校风、校纪等等。 亦有狭义的校园文化指正规课程之外的一切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诸如学术讲座、理论报告、社团活动、文艺表演、体育比赛、校风校纪、优良传统等等。 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校园文化,这就是有形的校园文化与无形的校园文化。有形的校园文化,要通过一定的载体表现出来。学校校园里的图书馆、实验楼、实训楼、各种各样的实习场地、实习工厂、实习车间、教学车间等,都是一定的载体。再有学生社团,他们是一种自治组织,有章程、有领导、有社员、有活动,比如摄影小组、体操队等。所谓无形的的校园文化,可以认为是无载体的,是抽象的。如校风、教学、学风、学校的好传统、思维习惯、学术氛围、专业氛围、企业氛围等。讲到北大,大家就知道“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提到清华,大家都知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园文化特色。 (二)校园文化的特征 校园文化是如同任何一种形式的文化一样,有它自己的特征。学校是文化组织、教育组织、传承组织,在这里生活的人们主要是教师、学生、实习工厂的师傅和技术人员与给教师、学生服务的人员(包括学校的领导)。 因此,校园文化有它独有的特征: 第一,互动性。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这里教师的作用、学校领导的作用,特别是教师的作用是关键。领导者的办学理念、办学意识和行为对师生员工的影响不可低估,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巨大的。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好校长对学校的工作氛围、学术氛围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学生和老师,老师和校长之间是互动的,是相互促进的。 第二,渗透性。即所谓的“润物细无声”。校园文化,象和煦的春风一样,飘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员工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渗透在他们的教学、科研、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我们很多校长来自于普通中学,对此可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三,传承性。校风、教风、学风、学术传统、技术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或数代人自觉不自觉地缔造的,而且代代相传,相沿成习,似乎有一种遗传因子。

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方案

**小学“数字校园建设”项目建议书 目录

第一章项目建设背景 1.1 项目所在学校基本概况 (1) 1.2 我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2)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2.1 项目建设目的 (2) 2.2 项目建设的意义 (4)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 3.1 我校省级示范中学,信息化基础较好 (5) 3.2 一支比较成熟的信息化教师队伍 (6) 3.3 校领导对“数字校园”建设高度重视 (6) 第四章项目建设的目标和主要原则 4.1 建设目标 (6) 4.2 总体思路 (7) 4.3 主要原则 (7)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 5.1 系统总体结构 (9) 5.2 建设内容及实现的主要功能 (10) 第六章保障措施 6.1 组织保障 (17) 6.2 制度保障 (18) 6.3 资金保障 (18) 6.4 人才保障 (18) 第七章实施计划 7.1 “数字校园”项目实施计划表 (19)

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8.1 投资估算 (20) 8.2 资金来源 (20) 第九章项目建设的预期效益 9.1 充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21) 9.2 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21) 9.3 有利于新教学方法的探索 (21) 9.4 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科研水平 (21) 9.5 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22) 9.6 有利于学校与家长、社会之间的沟通 (22) 9.7 向周边辐射,带动兄弟学校的发展 (22)

第一章项目建设背景 1.1 项目所在学校基本概况 1.2 我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校历来十分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1990年,率先开设信息技术课,是宿州市开设信息技术课最早的学校之一,在信息化建设中坚持“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分步实施、建用并举”的16字方针,将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研究与信息化逐步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年我校完成了校园网一期工程,实现了办公室、教师宿舍的互通互联。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2.1项目建设的目的 紧紧围绕教学和科研两大核心任务,秉承传统,与时俱进,大力弘扬“求实、求是、求精,创新、创造、创业”的校园精神,让全国了解**小学,让**小学走向世界,拟建设花园式、数字化**小学,实现“五个融合”: 2.1.1、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的融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的融合,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传统备课、教学的方式及过程,充分利用校园网进行“无纸化”备课,提高备课效率和水平。建立较为完善的教学资源库,使教师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 教育部 2015年1月

目录 前言 (3) 1引言 (4) 2总体要求 (5) 2.1意义与作用 (5) 2.2目标与原则 (6) 2.3内容与组成 (7) 2.4组织结构与体系 (8) 2.5实施过程 (13) 3师生发展 (16) 3.1数字校园与师生发展 (16) 3.2学生发展 (16) 3.3教师发展 (17) 4数字资源 (20) 4.1数字资源的分类 (20) 4.2数字资源的来源 (20) 4.3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原则与要求 (20) 4.4通用性基础资源 (21) 4.5仿真实训资源 (21) 4.6数字化场馆资源 (23) 4.7数字图书馆资源 (24) 5应用服务 (26) 5.1应用服务的类型 (26) 5.2应用服务的提供方式 (26) 5.3应用服务的总体要求 (26) 5.4应用服务的集成 (27) 5.5决策支持应用服务 (28) 5.6网络教学服务 (28) 5.7实习实训教学服务 (29) 5.8产教融合服务 (29) 5.9工场实时教学服务 (30) 5.10校企共享信息服务 (30) 5.11远程职业培训服务 (31) 5.12教学资源管理与共享服务 (31) 5.13教学管理服务 (33) 5.14学生管理服务 (33) 5.15教科研管理服务 (34) 5.16人力资源管理服务 (34) 5.17办公自动化服务 (35) 5.18财务管理服务 (35)

5.19设备资产管理服务 (35) 5.20学校后勤服务 (36) 5.21校园一卡通服务 (36) 6基础设施 (38) 6.1基础设施的组成 (38) 6.2校园网络 (38) 6.3数据中心 (39) 6.4网络信息服务 (40) 6.5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40) 6.6多媒体教室 (43) 6.7仿真实训系统环境 (45) 6.8数字广播与网络电视系统 (47) 6.9数字安防系统 (48) 7附录 (51) 7.1规范性引用文件 (51) 7.2术语与缩略语 (52)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王爱平 有人认为职业教育是单纯的技能教育与谋生教育,与心灵的净化和觉醒无关或关系不大,这当然是极其错误的看法。我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早就指出:“‘仅仅教学生职业,而于精神的陶冶全不注意’,是把一种很好的教育变成‘器械的教育’,只能是改良艺徒培训,不能称之为职业教育。”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基础扎实、人格健全、主动发展、个性和谐”,从而使职业学校的校园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使职业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5---18岁,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但经济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市场的竞争、就业的压力给他们年轻的心灵带来很大的冲击。由于家长过分的宠爱、生活上的包办,又使他们产生依赖心理,缺乏自立能力;进入职业学校后,由于对专业学习的不适应,对职业、社会缺乏认识,特别是面对未来的人才竞争和求职择业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和恐惧心理。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迫切需要心灵的润泽。 中等职业学校是中职生们进行思想、知识、价值观交流的重要场所,因此,努力创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创建和谐校园,

对促进学生素质、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对建设自觉、高尚、奋发、创新的校园精神氛围,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中职校园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包含四个层面:一是观念,如师生的价值观念、学生就业观念、行为模式、道德规范、校风传统等;二是制度,包括学校规章、管理机构、师生常规要求等;三是物化形式,指学校建筑、环境布置、教育设施等;四是专业特点,如职业理想、车间文化等。概而言之,校园文化是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学校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综合体,具有非强制性、潜在规范性、影响持久性等特征,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认识、鉴别、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功能。 健康的校园文化是国家的教育方针、社会对受教育者要求的文化表现形态,在专职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培育和熏陶下,对师生施加教育影响,促使学校中每个师生的思想言行趋向并符合校园文化的群体要求,对其发展起着定向引导凝聚激励熏陶规范和筛选塑造的作用。 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职业教育有其独特性,而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一般要经历一个逐步完善、定型和深化的过程,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然面临很多问题。 (一)学生文化修养基础薄弱

初级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规划方案.doc

国寺营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规划方案为了加快推进我校教育信息的进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跨跃式发展,根据《湟中县教育局“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出我校数字校园建设发展规划方案。 一、现状和背景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指导思想,学校先后建成微机室1间,交换机房1小间,1套校园广播系统,1套校园网络监控系统。学校共有微机40多台,13个教室全部实现“班班通”,各处室办公室配备了办公电脑,学生的计算机配置已达到15 :1,任课教师的计算机配置已达到2:1。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由于后续维护资金短缺、微机室、多媒体等设备已部分老化、各处室微机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师生有一定意见,对教学和学校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为原则,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数字化校园体系,为实现我校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三、总体目标

从2016年4月-2017年底,拟用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数字校园”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其主要目标是: 1、提出并确定“数字校园”的体系结构,制定“数字校园”的信息标准与应用标准,以及各系统之间的网络接口标准; 2、争取建设一个为全校提供服务的数据中心平台和教学资源库,包括主机托管、虚拟主机、应用服务、数据存储服务、数据备份服务、数据安全服务等。 3、建立全校的网络安全体系,保证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4、促进网络平台不断升级完善,确保校园网络高效稳定运行,构建一个具有国寺营学校特色的数字化空间,拓展校园的时间、空间,扩宽校园网络功能。 四、组织保障 为实现总体目标,学校成立专门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李清奇 副组长:李广新李宝奎 组员:李生财李国福及各班班主任 五、实施步骤 根据轻重缓急、应用优先、易于推广的原则,考虑我校信息化发展实际应用情况,计划分三个阶段分步实现总体目标。 (一)2016年4月-2016年6月底目标 1、首先完成1口微机室的新建工作,配齐教师专用电脑。全面对

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及内涵校园文化,作为校园独特的“母校情结”文化,以它独特的导向、规范、凝聚、美育等功能,深深地影响着学生未来就业、创业的人生路;同时,影响着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但由于许多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还很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1、部分高职院校自身定位不准不稳,校园文化建设脱离实际,偏离方向不少高职院校是通过转制或升格或合并而成,虽然国家宏观指导思想、目标定位很清晰,但一些学校自身定位不准不稳,存在三种倾向:一是学科型教育,办成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二是过分追求“专升本”的升学率,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技能培养;三是一些学校一心一意忙着“升格”为本科院校。学校不姓“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随之定位不准,偏离方向,不能真正为“高职”教育服务。 2、学校刚刚组建,校园文化建设急需大力推进 高职院校不同于其他办学历史悠久的普通高等院校,由于底子薄,规模小,投入少,社会和经济效益差,教育资源(资金、物资、生源、师资)相对短缺,面临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处于建校初期的高职院校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招生工作上,容易忽视一些需要扎实“内功”、见效慢的事情,比如师资队伍、校园文化建设等。其中,校园文化建设就存在着文化和科技含量低,品位不高,很多学校仅仅是抓了一些毫无特色的文体活动而已。 3、历史积淀不充分,缺乏必要的物质支撑和健全的制度保障,校园文化建设基础不坚实职教在我国虽然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高职教育还是近十年的时间,历史沉淀不够,底蕴不深,很多方面无法与其他普通院校相比。一、目前在硬件建设方面虽然得到了很大改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标准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 教育部 年月

目录 前言 ........................................... 错误!未指定书签。 引言.......................................... 错误!未指定书签。 总体要求...................................... 错误!未指定书签。 意义与作用......................................... 错误!未指定书签。 目标与原则......................................... 错误!未指定书签。 容与组成........................................... 错误!未指定书签。 组织结构与体系..................................... 错误!未指定书签。 实施过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 师生发展...................................... 错误!未指定书签。 数字校园与师生发展................................. 错误!未指定书签。 学生发展........................................... 错误!未指定书签。 教师发展........................................... 错误!未指定书签。 数字资源...................................... 错误!未指定书签。 数字资源的分类..................................... 错误!未指定书签。 数字资源的来源..................................... 错误!未指定书签。 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原则与要求 ..................... 错误!未指定书签。 通用性基础资源..................................... 错误!未指定书签。 仿真实训资源....................................... 错误!未指定书签。 数字化场馆资源..................................... 错误!未指定书签。 数字图书馆资源..................................... 错误!未指定书签。 应用服务...................................... 错误!未指定书签。 应用服务的类型..................................... 错误!未指定书签。 应用服务的提供方式................................. 错误!未指定书签。 应用服务的总体要求................................. 错误!未指定书签。 应用服务的集成..................................... 错误!未指定书签。 决策支持应用服务................................... 错误!未指定书签。 网络教学服务....................................... 错误!未指定书签。 实习实训教学服务...................................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产教融合服务....................................... 错误!未指定书签。 工场实时教学服务................................... 错误!未指定书签。 校企共享信息服务................................... 错误!未指定书签。 远程职业培训服务................................... 错误!未指定书签。 教学资源管理与共享服务............................. 错误!未指定书签。 教学管理服务....................................... 错误!未指定书签。 学生管理服务....................................... 错误!未指定书签。 教科研管理服务.....................................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人力资源管理服务................................... 错误!未指定书签。 办公自动化服务..................................... 错误!未指定书签。 财务管理服务....................................... 错误!未指定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