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旨意识心得体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宗旨意识心得体会

篇一:宗旨意识教育培训活动的心得体会--理念文章

强化宗旨观念提升党性素养

—关于参加宗旨意识教育培训活动的心得体会

**县向海乡红旗村前丰产屯是我们这次宗旨意识教育

培训

活动的实践点。受自然条件影响,广种薄收一直是这里农业的显著特征,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10%以上的农户处于贫困状态。尽管生活十分艰苦,但这里的人们民风淳朴,待人真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为期4天的现场体验式培训,使我们对红旗村前丰产屯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有了深入直观的了解,特别是这里农民群众的热情友善,使我们切身感受到了群众对我们党的干部的信任、拥护和爱戴,进一步增进了我们与群众的感情,坚定了为党工作、为民谋利的信念和决心,收获很大,体会颇深。

一、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的思考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

系,是党的群众观念的集中体现;牢记“两个务必”,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党对全体党员的基本政治要求。几天来,通过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新形势下树牢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的

重新认识,强化了恪守“三知”、牢记“两个务必”的思想观念。

一是在生活待遇上的知足。在物质条件面前,保持知足的

思想心态,是为官从政的基本思想素质。几天来的体验培训,给我们的第一感受就是这里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很差,多数过着清贫的日子。对比他们而言,我们工作环境优越,衣食住行无忧,倍加感到自己是幸运的,是知足的。由此想到,作为党的干部,组织和人民给予我们的很多,而我们所做的工作和贡献却很有限,面对当前社会上的种种诱惑和各种不良风气,必须以坚定党性、筑牢宗旨观念为根本,放平心态,生活知足向下比,工作求进向上比,切实做到在名利待遇上不计较、不攀比、不失衡,在提高能力水平、全力干好工作上不自满、不

懈怠、不停滞,在联系群众、关心群众中把握正确的从政心态。

二是对组织和人民培养上的知恩。知恩图报是一种朴素

尚的情感,是激励人们勤勉干事、回报恩情的内在动力。回顾个人的成长经历,自己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名县(市)委书记,除自身努力外,主要靠的是多年来党的悉心培养和广大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可以说,没有党和人民的哺育,就没有自己的今天。通过这次宗旨意识教育,使自己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知恩图报、践行宗旨,就是要时刻提醒自己,倍加珍惜党和人民的厚爱,倍加珍惜回报组织、报达人民的舞台,倍加珍惜自己的人格尊严,真正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事业的发展、人民的幸福

紧紧的连在一起,在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做事、为民造福谋利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是在履行使命上的知责。知足、知恩必知责。党和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交的是信任,交的是责任。几天来的体验培训让我们感到,其实老百姓对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期待并不高,就是希望我们当干部的多为百姓想正事、干实事,为民做主,为民解忧。做到了,我们就不负众望;做不到,我们将无法向组织、向群众交帐。目前,像红旗村前丰产屯这样的农村,很多群众的生活并不富裕,一些困难户的贫困程度甚至超出我们的想像,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肩上的责任重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要想成为一名不负重望的合格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把群众的利益高高举

过头顶,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念着责任,多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尽心竭力地为人民谋福祉,让广大群众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日子。

二、进一步加深了解决好“三农”问题对于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重要性的思考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宗旨意识

心得体会)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制定的我国21世纪头20

年的奋斗目标。我国做为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没有持续发展的农业,就没有持续发展的工业;没有繁荣的农村,就没有繁荣的城市;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

有全国的小康。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当前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这三个“最需要”既体现了党对“三农”工作的重视,也集中阐述了建设全面小康,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当前,我省正处于加快发展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做为传统的农业大省,正确认识、高度重视、有效解决“三农”问题至关重要、事关成败。作为县域工作领导者,必须牢记使命、知责而为,下大力气把“三农”问题研究好、解决好。

一要树立新理念指导农村。农业弱质、农村落后、农民弱势是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必须坚持以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把握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创新理念,科学谋划,统筹做好农村各项工作。应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依托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强基地、育龙头、活贸易,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着力培育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支柱产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良性发展格局,带动农业增效和

农民增收。应坚持用现代化观念武装农民,围绕提高农民创新、创业、创造能力,大力开展科技普及和实用技术培训活动,在着力提高农民文化、

科技素质的同时,引导广大农民破除小农思想,接受先进理念,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应坚持用城镇化理念建设农村,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把推进农村城镇化做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完善中心城镇规划建设,扶持发展带动型产业,鼓励支持农民向城镇转移创业,使农民更多更快地转变为市民,转变成工人和商人。

二要诚心办实事关心农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贫困农村逐渐沦为城市繁荣的陪衬,农业游离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边缘”,农民收入低而不稳,难以享受到与市民

同等的国民待遇,城市与农村日趋独立化、差异化,“一条

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非常严重。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在发展理念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