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技术-试题-总结讲解学习

计算机控制技术-试题-总结讲解学习
计算机控制技术-试题-总结讲解学习

1. 若连续信号的最高频率为ωmax ,按采样定理要求,采样频率ωs 应 >=2ωmax 。

2. 通常在传感器与A/D 之间加入调理电路的目的是 使模拟输入电压满足A/D 转换量程要求 。

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输入与输出信号主要分为 数字 信号与 模拟 信号。

4.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可归纳为以下三步: 实时数据采集 、 实时控制决策 、 实时输出

控制 。

5. 共模干扰的抑制方法主要有: 变压器隔离 、 光电隔离 、 浮地屏蔽 、 采用仪表放大器提高

共模抑制比 。

6. 一般数控系统组成包括: 输入装置 、 输出装置 、 控制器 和 插补器 等四大部分组成。

7. 控制系统的四大要素是: 给定量 、 执行机构 、 控制对象 以及 被控量 。

8. 传感器把生产过程的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然后用A /D 转换器把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读入计算机中,对

于这样得到的数据,一般要进行一些预处理,其中最基本的处理有 线性化处理 、 标度变换 和 系统误差的自动校准 。

9. 计算机控制中的数字PID 控制算法有 数字PID 位置型控制算法 和 数字PID 增量型控制算法 两

种基本形式。

10. 经常采用的软件抗干扰技术包括: 数字滤波技术 、 开关量的软件抗干扰技术 、 指令冗余技

术 、 软件陷阱技术 等。

11. 采用差分放大器作为信号前置放大是抑制 串模 干扰的方法之一。

12. 通常把 叠加在被测信号上 的干扰信号称为串模干扰。

13. 若信号的动态范围为N ,计算机字长n ≥ log2 (1+N) 。

1、计算机控制系统由计算机和 被控对象(或生产过程)两部分组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可以归纳为: 实时数据处理、 实时监督决策、 实时控制及输出。

3、若ωmax 为被采样的连续信号的最高频率,根据香农采样定理,采样周期必须满足 T<π/ωmax

4、人机接口的作用:一是输入程序或数据,完成各种操作控制;二是显示生产过程的工艺状况与运行结果。

6、为使传感器特性与A/D 变换器特性相匹配,通常应在传感器与A/D 之间加入调理电路。 选择D/A 变换器字长时,要求计算机系统输出的最小信号应小于执行机构的死区。

9、某8位A/D 转换器的输入电压为0~+5V ,则输入模拟量为3V 是输出的数字量是99H

1.工业控制机是指按生产过程控制的特点和要求而设计的计算机,它包括硬件 和软件两个组成部分。

2.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控制器有可编程序控制器、工控机、单片机、DSP 、智能调节器等。

3.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被测信号有单端对地输入和双端不对地输入两种输入方式。

4.ADC0809是一种带有8通道模拟开关的8位逐次逼近式A/D 转换器。

5.模拟量输入通道的任务是把从系统中检测到的模拟信号,变成二进制数字信号,经接口送往计算机。

6.信号接地方式应采用一点接地方式,而不采用多点接地方式。

7.按极点配置设计的控制器通常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状态观测器,另一部分是控制规律。

8.模块化程序设计一般包括 自顶向下 和自底向上 两种设计方法。

9.线性表、数组、堆栈和队列的共同特点是要求连续的存储单元来顺序存放数据元素。

10.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输入变送器和输出执行机构的信号统一为0~10mA DC 或4~20mA DC 。

1.计算机系统由 计算机 和 生产过程 两大部分组成。

2.集散控制系统(DCS )的结构模式为: 操作站—控制站—现场仪表

3.变送器输出的信号为 0~10mA 或 4~20mA 的统一信号。

4.模拟输出通道的结构型式主要取决于 输出保持器 的构成方式。

5.数控系统一般由数控装置、 、 和检测装置等。

6.设线性定常系统的输出方程为()()t Cx =t y ,y (t )以最少的N 拍跟踪参考输入r (t ),必须满足条件

7.常用的状态观测器有3种: 、 、

8.“若A 则B ,否则C ”,用模糊关系表示为

9.在一些对程序流向起决定作用的指令前插入两条 指令,以保证弹飞的程序迅速纳入正确轨道。

10.采用双绞线作信号引线的目的是

9.NOP 10.减少电磁感应

1.驱动装置、可编程控制器 6.y(N)=Cx(N)=

r

7.预报观测器、现时观测器、降阶观测器8.()()C×A

B

×

A

=

R U

1、实时的概念不能脱离具体的过程,一个在线的系统不一定是一个,但一个必定是在线系统。

2、典型的工业生产过程可分为:、和。

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典型型式:操作指导控制系统、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监督控制系统、、、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

4、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控制系统的、扁平化、、综合化。

5、数字量输出通道主要由、、输出口地址译码电路等组成。

6、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模拟量输入通道的任务是把系统中检测到的,变成,经接口送往计算机。

7、计算机控制系统的CPU抗干扰措施常采用、、等方法。

8、对于任意的极点配置,L具有唯一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反馈控制规律L满足方程:|zI-F+GL|=β(z))

9、香农采样定理:如果模拟信号(包括噪声干扰在内)频谱的最高频率为f max,只要按照采样频率进行采样,那么采样信号y* (t)就能唯一地复观y(t).

10、程序设计通常分为5个步骤,即、程序设计、编码、、改进和再设计。

1、实时系统、实时系统

2、连续过程、离散过程、批量过程

3、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4、网络化、智能化

5、输出锁存器、输出驱动电路

6、模拟信号、二进制数字信号

7、看门狗、电源监控(掉电检测及保护)、复位8、被控对象完全能控

9、f≥2f max 10、问题定义、调试

一、问答题(25分)

采用74LS244和74LS273与PC总线工业控制机接口,设计8路数字量(开关量)输入接口和8路数字量(开关量)输出接口,请画出接口电路原理图,并分别编写数字量输入和数字量输出程序

1、答:利用74LS245作为开关量的输入,一端接外部开关量信号输入,一端接到PC的8位数据线,利用

74LS273作为开关量的输出,一端接到PC的8位数据线,一端接开关量信号输出。程序略。

1、某炉温度变化范围为0~3000℃,要求分辨率为2℃,温度变送器的输出范围为0-5V。若A/D转换器的输

入范围也是0-5V,求A/D转换器的字长应为多少位?若A/D转换器的字长不变,现通过变送器零点迁移将信号零点迁移到800℃,此时系统对炉温变化的分辨率为多少?(13分)

2、已知模拟调节器的传递函数为D(s) = U(s)/E(s) = (1 + 0.21s)/(1 + 0.105s),试写出相应数字控制器

的位置型和增量型控制算式,设采样周期T = 0.1s。(12分)

1、解:Xmax = 3000, Xmin = 0, λ = 2, 由于A/D转换器的输入电压范围与温度变送器的输出电压范围都

为0-5V,所以A/D转换器的字长应为:

n = log2 (1 + (Xmax - Xmin)/ λ) = log22901 ≈ 12

若A/D转换器字长不变,改变零点偏移,此时Xmax = 3000, Xmin = 800,n = 12,系统对炉温的分辨

率为:

λ = (3000 – 800)/(212– 1)≈ 0.537℃

27、简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一般控制过程。

1)实时数据采集:对测量变送装置检测到的被控参数的瞬时值经A/D转换后进行采集。

2)实时决策:对采集到的被控量进行分析和处理,并按设定的控制规律进行运算。

3)实时控制:根据决策,适时地输出运算后控制信号,经D/A转换后驱动执行机构,完成控制任务。

10 .什么是串模干扰,抑制的方法有哪些?

串模干扰是指叠加在被测信号上的干扰信号.

高通,低通,带通滤波器.

尖峰型串模干扰民为主要干扰源时,用双积分A/D转换器.

采用双绞线作信号引线(减少电磁感应)

3. RS-232C串行通信总线采用什么传输方式?为什么RS-232C的传输距离不远?

答:RS-232C串行通信总线采用的是不平衡传输方式.由于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有公共的信号地线,共模信号不可避免地要进入信号传送系统中.当传输距离过远时,发送器与接收器各自会形成不同的对地电位.

5.数字量输入接口(DI)的作用是什么?采集生产过程的状态信息。

7.模拟量输入通道的任务是什么?把从系统中检测到的模拟信号,变成二进制数字信号,经接口送往计算机8.对8位D/A转换器以单极性电压输出并设VREF=-5V时其最大输出电压Vmax=?

最小输出电压Vmin=?一个最低有效位(LSB)电压VLSB=?

D=FFH=255时,最大输出电压:Vmax=(255/256)×5V=4.98V

D=00H时,最小输出电压:Vmin=(0/256)×5V=0V

D=01H时,一个最低有效位(LSB)电压:VLSB=(1/256)×5V=0.02V

9.对8位D/A转换器以双极性电压输出并设VREF=-5V时其最大输出电压Vmax=?

最小输出电压Vmin=?一个最低有效位(LSB)电压VLSB=?

D=FFH=255时,最大输出电压:Vmax=[(255-128)/128]×5V=4.96V

D=00H时,最小输出电压:Vmin=[(0-128)/128]×5V=-5V

D=81H=129时,一个最低有效位电压:VLSB=[(129-128/128]×5V=0.04V

1、惯性环节的主要特点是:当输入变量发生突变时,其输出变量不能突变,而是按(周期)变化。

2、通常,系统的稳定裕度的大小反映了系统的(稳定性)。

3、若信号的动态范围为N,计算机字长n>=_____________.

4、若连续系统为Gc(s)稳定,采用一阶向前差分离散化方法离散,所得Gc(z)_______C___.

A.也是稳定的B。是不稳定的C。稳定性不一定

5、已知离散系统脉冲传递函数为:G(Z)=(Z+0.5)/(Z-0.5+j0.5)^2,可知该系统是_____A_____.

A.稳定的B。不稳定的C。中性稳定的

6、双线性变换的一个特性是:连续传递函数经过双线性变换后所得Z传递函数的稳态增益____C____

A.不变B。变小C。增大

7、当系统中含有零阶保持器时,系统的稳态误差与采样周期T__A_____.

A,无关 B.有关 C.关系不定

8,在单位闭环负馈控制系统里,增大开环放大系数K,则系统的稳态误差能常( A )

A,减少B,不变,C,增大

9,确定A/D变换器精度时,能常要求它的精度应( A )传感器的精度。

A,高于B,小于C,等于

10,单位闭环负反馈控制系统里,在下向能首中加入一积分环节,则系统工程的稳定程度(增大)

11,一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调节时间近似为ts=__C_____(按误差带为5%计算)

A,3.5T B,4T C,3T

1.下列不属于数字控制方式的是()

A、点位控制

B、直线控制

C、网格控制

D、轮廓控制

2.8位的A/D转换器分辨率为()

A、0.01587

B、0.007874

C、0.003922

D、0.0009775

3.专家控制系统大致可以分为()

①专家自整定控制②专家自适应控制③专家监督控制④混合型专家控制⑤仿人智能控制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4.一个8位的A/D 转换器(量化精度0.1%),孔径时间3.18μm ,如果要求转换误差在转换精度内,则允许转换的正弦波模拟信号的最大频率为( )

A 、5Hz

B 、50Hz

C 、100Hz

D 、500Hz

5.某热处理炉温度变化范围为0~1350℃,经温度变送器变换为1~5V 的电压送至ADC0809,ADC0809的输入范围为0~5V ,当t=KT 时,ADC0809的转换结果为6A ,此时炉温为( )

A 、588.98℃

B 、288.98℃

C 、361.23℃

D 、698.73℃

1、如图1所示,V out 为8位D/A 转换器的双极性输出端,若输入数字量D=11100000(B ),基准参考电V REF =5V ,则V out 为:( c )

A 、4.375V

B 、-4.375V

C 、3.75V

D 、

-3.75V 2、对于电动组合仪表DDZ-Ⅲ型采用的标准电动信号是:(b )

A 、DC 0~10mA 、DC0~20V

B 、DC4~20mA 、 DC1~5V

C 、DC 0~10mA 、DC1~5V

D 、DC4~20mA 、DC0~20V

3、某一个输入电路,其共模干扰电压U cm =100,U cm 转换成串模干扰压为U n =10,则该电路的CMRR (常用共模抑制比)为:( a )

A 、20

B 、10

C 、200

D 、100

4、q=20mV 时,量化误差为±10mV ,0.990~1.009V 范围内的采样值,其量化结果都是:(d )

A 、2

B 、1

C 、100

D 、50

5、软件抗干扰技术包括:(d )

①数字滤波技术、②开关量的软件抗干扰技术、③指令冗余技术、④软件陷阱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如果模拟信号频谱的最高频率为m ax f ,只要按照采样频率( a )进行采样,那么采样信号就能唯一的复观。

A.max f 2≥f

B.max f 21f <

C.m ax f 2f <

D.max f 2

1≥f

3.一个10位的A/D 转换器(量化精度0.1%),孔径时间10μs ,如果要求转换误差在转换精度类,则允许转换的正弦波模拟信号的最大频率为( b )

A.15Hz

B.16Hz

C.17Hz

D.14Hz

4.设加工第一象限直线OA ,起点为O (0,0),终点为A (6,3),进行插补计算所需的坐标进给的总步数N xy 为( c )

A.7

B.8

C.9

D.10

5.( a)数字滤波方法适用于周期性干扰。

A.平均值滤波法

B.中位值滤波法

C.限幅滤波法

D.惯性滤波法

5.已知偏差e (k),积分分离阈值β,以下正确的是( b )

A.当()βk e >时,采用PI 控制

B.当()βk e >时,采用PD 控制

C.当()β≤k e 时,采用PD 控制

D.当()β≤k e 时,采用PI 控制

(1)模拟量输入通道一般由信号处理装置(1分)、多路转换器(1分)、采样保持(1分)和A/D 转换器(1分)等组成。模拟量输出通道主要由D/A 转换器(1分)和输出保持器(1分)组成。

(2)把时间连续的信号变成一连串不连续的脉冲时间序列的过程为采样过程(2分)。采样信号是时间上离散而幅值上连续的信号,该信号不能直接进入微型计算机。必须经量化后成为数字信号,才能为微型计算机接受(3分)。

(3)计算机与外设交换数据的种类:数字量(1分)、模拟量(1分)和开关量(1分)。传送方式有三种:①程序查询方式(1分);②中断控制方式(1分);③直接存贮器存取(DMA)方式(1分)。

4)接口扩展包括硬件电路的扩展和软件程序的扩充(2分)。大量采用硬件电路,可以简化程序设计,提高系统运行的速度,缺点是使成本增加,还因元件数的增加而降低了可靠性程度(2分)。若用软件代替硬件电路,可以大大发挥软件程序的灵活性等特点,缺点是大量使用软件会使系统速度下降(2分)。

(5)①数据采集系统(1分)②操作指导控制系统(1分)③直接数字控制系统(1分)④监督控制系统(1分)⑤分级计算机控制系统(1分)⑥现场总线控制系统(1分)⑦无线控制系统(1分)。

(1)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电磁干扰有三种形式:1.电源噪声;2.从输入线侵入的噪声;3.静电噪声。

(2)抗干扰措施包括三方面:

1.电源与供电系统的抗干扰措施(1分):安装电源低通滤波器;稳压电源的变压器采用静电屏蔽措施;电源应放在距电源引进口很近的地方;电源的输出线均应采用扭绞线;电源线路应尽量避免公共线;电柜接地线与公共接地线应分开走线;加大电源变压器容量等。(2分)

2.接口与过程通道的抗干扰措施(1分):使用双绞线、光电隔离电路、平衡输出驱动器和平衡输入接收器;连接信号线接地和电柜接地时,采用光电耦合器或耦合变压器进行隔离等(1分)。

3.控制对象与终端的抗干扰措施(1分):终端装置内的电源线应扭绞;电源变压器用坡莫合金进行磁屏蔽;改变终端装置的安装位置和方向等(1分)。

1.采样过程按一定的时间间隔T,把时间上连续和幅值上也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成在时刻0、T、2T、…kT的一连串脉冲输出信号的过程。

2.地线是信号电流流回信号源的地阻抗路径。”

3.数字程序控制就是计算机根据输入的指令和数据,控制生产机械(如各种加工机床)按规定的工作顺序、运动轨迹、运动距离和运动速度等规律自动地完成工作的自动控制

4.数据是描述客观事物的数、字符,以及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集合。

1.什么是干扰,干扰来源,抗干扰措施。答:就是有用信号以外的噪声或造成计算机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的破坏因素。外部干扰和内部干扰。硬件措施,软件措施,软硬结合的措施。

2.逐点比较法插补原理。答:所谓逐点比较法插补,就是刀具或绘图笔每走一步都要和给定轨迹上的坐标值进行比较,看这点在给定轨迹的上方或下方,或是给定轨迹的里面或外面,从而决定下一步的进给方向。

3.简述数字滤波技术,其算法有哪些?答:所谓数字滤波,就是通过一定的计算或判断程序减少干扰在有用信号中的比重。故实质上它是一种程序滤波。算术平均值法、中位值滤波法、限幅滤波法、惯性滤波法。

四、简答题(共20分,每题5分)

1.什么是计算机控制系统?它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2.什么是共模干扰?如何抑制?

3.直线插补计算过程有哪几个步骤?

4.程序设计通常分为哪五个步骤?

5.如何消除积分饱和?

名词解释

1.接口是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交换信息的桥梁。

2.过程通道是在计算机和生产过程之间设置的信息传送和转换的连接通道。

3.所谓量化,就是采用一组数据来逼近离散模拟信号的幅值,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

4.自动校准是指在系统开机后或每隔一定时间自动测量基准参数,然后计算误差模型,获得并存储误差补偿因子。

5.HMI就是使用者与机器间沟通、传达及接收信息的一个接口。

简答题

计算机控制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的系统。从本质上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可纳为以下三个步骤:实时数据采集、实时控制决策、实时控制输出

共模干扰时指A/D转换器两个输入端上公有的干扰电压。其抑制方法:变压器隔离、光电隔离、浮地屏蔽、采用仪表放大器提高共模抑制比。

偏差判别、坐标进给、偏差计算、终点判断

问题定义、程序设计、编码、调试、改进和再设计

对计算出的控制量u(k)限幅,同时,把积分作用切除掉。

三、名词解释(合计30分,每题6分)

信号调理 有源I/V 变换 积分分离 模糊集合

1、什么叫共模干扰,其抑制方法有哪些?

2、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一般有哪几种地线?

3、简述逐点比较法插补

4、设加工第二象限直线OA ,起点为O (0,0),终点坐标为A (-4,6),试用直线插补法在图(2)上做出走步轨迹图(标明方向)。

名词解释

为了将外部开关量信号输入到计算机、必须将现场输入的状态信号经转换、保护、滤波、隔离等措施转换成计算机能够接收的逻辑信号,这些功能称为信号调理。

主要是利用有源器件运算放大器、电阻来实现将变送器输出的标准电流信号变换成标电压信号。

在PID 控制中,为了提高控制性能,当偏差e(k)较大时,取消积分作用(采用PD 控制);当偏差e(k)较小时才将积分作用投入(采用PID 控制)。

在人类思维中,有许多模糊的概念,如大、小、冷、热等,都没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的集合。

就是一条引导指令,强行将捕获的程序引向一个指定的地址,在那里有一段专门对程序出错进行处理的程序。 简答题

1、 共模干扰也称共态干扰,是指模/数转换器两个输入端上公有的干扰电压。抑制

方法有:变压器隔离、光电隔离、浮地隔离、采用仪表放大器提高共模抑制比。 2、 模拟地、数字地、安全地、系统地、交流地五种。

3、 刀具或绘图笔每走一步都要和给定轨迹上的坐标值进行比较,看点在给定轨迹

的上方或下方,或是给定轨迹的里面或外面,从而决定下一步的进给方向。如果原来在给定轨迹的下方,下一步就向给定轨迹的上方走,如果原来在给定轨迹的里面,下一步就向给定轨迹的外面走……如此,走一步、看一看,比较一次,决定下一步走向,以便逼近给定轨迹,即形成逐点比较插补。

移动平均值滤波 数据存放方式可以采用环形队列结构来实现。设环形队列地址为40H~4FH 共16个单元,用R0作队尾指示,其程序流程图如图所示。程序清单如下所列。(猜可能会考的编程题目:计算机控制) FLT30:ACALL INPUTA ;采新值放入A 中

MOV @R0,A ;排入队尾

INC R0 ;调整队尾指针

MOV A,R0 ;

ANL A,#4FH ;建立新队尾指针

MOV R0,A ;初始化

MOV R1,#40F

MOV R2,#00H

MOV R3,#00H

FLT31:MOV A,@R1 ;取一个采样值

ADD A,R3 ;累加到R2,R3中 R3存本位

MOV R3,A

CLR A

ADDC A,R2 ;R2存进位

MOV R2,A

INC R1

CJNE T1,#50H,FLT31 ;累计完16次FLT32:SWAP A ;(R2,R3)/16 XCH A,R3

SW AP A

ADD A,#80H ;四舍五入

ANL A,#0FH

ADDC A,R3

RET ;结果在A中

计算机控制技术试卷及答案

一、]t b 填空题 1.工业控制机是指按生产过程控制的特点和要求而设计的计算机,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组成部分。 2.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控制器有可编程序控制器、工控机、单片机、DSP、智能调节器等。 3.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被测信号有单端对地输入和双端不对地输入两种输入方式。 4.ADC0809是一种带有8通道模拟开关的8位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 5.模拟量输入通道的任务是把从系统中检测到的模拟信号,变成二进制数字信号,经接口送往计算机。 6.信号接地方式应采用一点接地方式,而不采用多点接地方式。 7.按极点配置设计的控制器通常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状态观测器,另一部分是控制规律。 8.模块化程序设计一般包括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种设计方法。 9.线性表、数组、堆栈和队列的共同特点是要求连续的存储单元来顺序存放数据元素。 10.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输入变送器和输出执行机构的信号统一为0~10mA DC或4~20mA DC。 二、名词解释 1.采样过程按一定的时间间隔T,把时间上连续和幅值上也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成在时刻0、T、2T、…kT的一连串脉冲输出信号的过程 2.地线”是信号电流流回信号源的地阻抗路径 3.数字程序控制就是计算机根据输入的指令和数据,控制生产机械(如各种加工机床)按规定的工作顺序、运动轨迹、运动距离和运动速度等规律自动地完成工作的自动控制 4.数据是描述客观事物的数、字符,以及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集合 5.积分饱和如果执行机构已到极限位置,仍然不能消除偏差时,由于积分作用,尽管计算PID差分方程式所得的运算结果继续增大或减小,但执行机构已无相应的动作 三、选择题(合计15分,每题3分) 1.下列不属于数字控制方式的是(C ) A、点位控制 B、直线控制 C、网格控制 D、轮廓控制 2.8位的A/D转换器分辨率为( C ) A、0.01587 B、0.007874 C、0.003922 D、0.0009775 3.专家控制系统大致可以分为(D ) ①专家自整定控制②专家自适应控制③专家监督控制④混合型专家控制⑤仿人智能控制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4.一个8位的A/D转换器(量化精度0.1%),孔径时间3.18μm,如果要求转换误差在转换精度内,则允许转换的正弦波模拟信号的最大频率为(B ) A、5Hz B、50Hz C、100Hz D、500Hz 5.某热处理炉温度变化范围为0~1350℃,经温度变送器变换为1~5V的电压送至ADC0809,ADC0809的输入范围为0~5V,当t=KT时,ADC0809的转换结果为6A,此时炉温为(C ) A、588.98℃ B、288.98℃ C、361.23℃ D、698.73℃ 四、简答题(合计20分,每题5分) 1.什么是干扰,干扰来源,抗干扰措施。 答:就是有用信号以外的噪声或造成计算机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的破坏因素。外部干扰和内部干扰。硬件措施,软件措施,软硬结合的措施 2.逐点比较法插补原理。 答:所谓逐点比较法插补,就是刀具或绘图笔每走一步都要和给定轨迹上的坐标值进行比较,看这

计算机控制技术考试卷B卷

专业: 年级: 学区: 姓名: 学号: 考试日期: 装 订 线 计算机控制技术 试卷B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评卷人 复核人 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空,总共 20 分)。 1.常用的AD 转换方法有: 计数法 、 双积分法 , 逐次逼近法 。 2. 常用的AD 转换的启动信号有 脉冲方式 和 电平方式 方式。 3. 8051单片机IO 接口编码方式为 统一编址 ,INTEL8088的IO 编码方式为 独立编址。 4. I/O 通道的干扰类型包括: 串模干扰 和 共模干扰 。 5. 大林算法的设计原则是 以大林算法为模型的数字控制器,使闭环系统的特性为时间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且滞后时间与被控对象的滞后时间相同 。 二、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10题,总共20 分)。 1.防止抖动是能否正确读取键值的必要环节,实现方法是( A )。 A .可以用硬件电路或软件程序实现 B .只能用滤波电路或双稳态电路实现 C .只能用软件程序实现 D .只能用延时程序实现 2. LCD 显示的关键技术是解决驱动问题,正确的作法是( D )。 A .采用固定的交流电压驱动 B .采用直流电压驱动 C .采用交变电压驱动 D .采用固定的交变电压驱动 3. 小功率直流电机控制控制系统中,正确的作法是( B ) A .改变定子上的通电极性,以便改变电机的转向 B .改变转子上的通电极性,以便改变电机的转向 C .在定子上通以交流电,电机可周期性变换转向 D .在转子上通以交流电,电机可周期性变换转向 4.在实际应用中,PID 调节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结构,但不能( D )。 A .采用增量型PID 调节 B .采用带死区的PID 调节 C .采用PI 调节 D .采用I D 调节 5. 若用4位共阳极LED 和74LS04构成光报警系统,使最高位发光其余位不发光的报警模型是( A )。 A .1000 B B .0001B C .1111B D .0000B 6. 关于ADC0809中EOC 信号的描述,不正确的说法是( D )。 A. EOC 呈高电平,说明转换已经结束 B. EOC 呈高电平,可以向CPU 申请中断 C. EOC 呈高电平,表明数据输出锁存器已被选通 D. EOC 呈低电平,处于转换过程中 7. 采样/保持器的逻辑端接+5V ,输入端从2.3V 变至2.6V,输出端为( A )。 A .从2.3V 变至2.6V B .从2.3V 变至2.45V 并维持不变 C .维持在2.3V D .快速升至2.6V 并维持不变 8. 计算机监督系统(SCC )中,SCC 计算机的作用是( B ) A .接收测量值和管理命令并提供给DDC 计算机 B .按照一定的数学模型计算给定植并提供给DDC 计算机 C .当DDC 计算机出现故障时,SCC 计算机也无法工作 D .SCC 计算机与控制无关

gp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项目概述 1 概述 1.1 项目来源 根据国家测绘局《关于全面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与推广工作的通知》(国测国字〔2008〕38号)和《关于伊春等五市列入2009年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第一批推广计划的批复》(国测国字〔2009〕8号)等文件要求及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承担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市1:500数字化地形地籍图测绘”工作是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测区概况 **市地处广西西部,** 地区中部,**市(右江区)建成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本测区范围位于东经106°34′-106°47′,北纬23°46′-23°56′之间。 **市地处珠江水系上游,是国家确定的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中心地带,是滇、黔、桂三省(区)边缘交通枢纽、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和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咽喉,是中国与东盟双向开放的前沿。**市交通便利,是泛珠三角经济区和中国西南地区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开展直接贸易或转口贸易的黄金宝地。 1.3完成任务情况 **市测区C块控制面积约9.63平方公里,2010年3月10日进入测区开始选点埋石、观测工作,2010年5月17日整个测区外业工作全部结束。 选埋石情况如表1、表2: 表1 1.4作业技术依据、系统基准、起算数据来源和控制网精度要求 1.4.1作业技术依据 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2007,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办公室)。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c.《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d.《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2003,国土资源部)。

计算机控制系统试卷四答案

计算机控制系统试卷四答案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使用光电隔离器件时,如何做到器件两侧的电气被彻底隔离? 答:光电隔离器件两侧的供电电源必须完全隔离。 2.给出多通道复用一个D/A转换器的原理示意图。 答: 3.什么是信号重构? 答:把离散信号变为连续信号的过程,称为信号重构,它是采样的逆过程。 4.写出零阶保持器的传递函数,引入零阶保持器对系统开环传 递函数的极点有何影响? 答:零阶保持器的传递函数为 1e () Ts H s s - - =。零阶保持器的引入并不影响开环系统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 5.阶跃响应不变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阶跃响应不变法的基本思想是:离散近似后的数字控制器的阶跃响应序列与模拟控制器的阶跃响应的采样值一致。 6.如何消除积分饱和现象? 答:减小积分饱和的关键在于不能使积分项累积过大。因此当偏差大于某个规定的门限值时,删除积分作用,PID控制器相当于一个PD调节器,既可以加快系统的响应又可以消除积分饱和现象,不致使系统产生过大的超调和振荡。只有当误差e在门限ε之内时,加入积分控制,相当于PID控制器,则可消除静差,提高控制精度。 7.给出常规的直接设计法或离散化设计法的具体设计步骤。 答:直接设计法或称离散化设计法的具体设计步骤如下: (1)根据已知的被控对象,针对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及其它约束条件,确定理想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Φz。 (2)确定数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D(z);根据D(z)编制控制算法程序。

8. 采用状态反馈任意配置闭环系统极点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什 么? 答:采用状态反馈任意配置闭环系统极点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统状态完全能控。 9. 说出实施信号隔离的主要方法。 答:信号隔离方法主要有变压器隔离和光电隔离,变压器隔离适用于模拟信号隔离,光电隔离则特别适合数字信号的隔离。 10. 故障诊断中的状态估计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故障诊断中的状态估计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重构被控过程的状态,通过与可测变量比较构成残差序列,再构造适当的模型并用统计检验法,从残差序列中把故障诊断出来。因此,这就要求系统可观测或部分可观测,通常用各种状态观测器或滤波器进行状态估计。 二、已知系统框图如下所示:T =1s(15分) 试求闭环离散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并判别系统的稳定性。 解:广义对象脉冲传递函数为 系统闭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则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由z 域直接判据 ①|W (0)|=0.632<1 ②W (1)=1-1+0.632>0 ③W (-1)=1+1+0.632>0 知闭环系统稳定。 三、已知某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15分) 要求设计成单位反馈计算机控制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采样周期为T =1s 。要求闭环特征根为0.4和0.6。试求数字控制器。 解:广义对象脉冲传递函数为 根据要求设定闭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r (t ) y (t ) -T

计算机控制技术考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控制技术考试题及答案 西北工业大学考试题(A 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一. 填空题(共30分,每空1.5分) 1. 采样,是指按一定的时间间隔T 对时间连续的模拟信号)(t X 取值,得到) (t X *或),2,1,0,1,)(( -=n nT X 的过程。 P12 2. D/A 转换器的基本结构由电阻网络、基准电源、模拟切换开关和运算放大器所组成。 P21 3. 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I/O 接口用作主机与外部设备的连接界面。 P39 4. RS-232C 又称为通用串行通信接口,它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颁布的串行总线标准。P63 5. 大部分过程控制的目的之一就是抑制作用于过程的各种扰动,以维持过程输出为恒定值。P104 6. 中值滤波法是指在kT 采样时刻,按小采样周期1T 连续进行奇数次采样。P137 7. 基于观测状态反馈的伺服系统极点配置设计方法的设计参数,一是采样周期T 的选择,二是配置系统的极点参数。 P177 8. 伺服系统,指的就是系统输出必须准确跟随指令信号的控制系统。P199 9. DMC 算法的计算机实现,是由初始化程序和主程序两部分组成。P232 10. 啤酒发酵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代谢过程,啤酒发酵罐内的发酵温度始终 是决定啤酒质量的关键所在。P267 二. 判断题(共10分,每题1分) 1. 对同一个FSR 的值,A/D 转换器的位数越多,q 所代表的量值就越小。P18(√) 2. 时钟周期宽度为D T ,则接收/发送数位的位宽度为D nT 2。P55 (×) 3. 当受控工业对象有大的时延时间环节时,不管选择的采样周期T 是否与时延时间τ成整数倍,系统都是较难按常规方法综合的。P91 (√) 4. 最好的离散化方法是双线性变换。P120 (√) 5. PID 算法中的微分项,虽能增大超调和缩短调节时间,但却易于引入高频干扰。P129 (×) 6. 只要选择采样周期T 足够小,最少拍系统的响应调整时间S t 也可以足够小。P158 (√) 7. 当对象的纯延迟时间θ与对象惯性时间常数m T 之比小于0.5时,采用常规PID 算法难以获得良好的系统性能。P171 (×)

建院控制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控制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实习地点: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实习时间:2012年9月14号—10月12号 指导老师:米延华 组号:2组 班级:测绘11班 编写人:吴鹏伟 一、概述:

为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更好的掌握测量技能、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院领导安排我院11级测绘专业学生进行地形测量实习,指导同学们顺利完成对 地形图的施测任务。 二、测区范围: 本测区范围: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及四周外围。 三、作业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36-2007) (2)《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1001-2005) (3)《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四、利用资料情况: 五、使用主要的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全站仪1台、棱镜2个、三脚架4个、水泥钉若干、榔头1把 六、测量人员及时间安排: 人员一组6人于2012年 9月 12日- 9月30 日 七、控制测量: (1)、选点及埋石: 根据实际需要,预先在建院平面图上预选一级导线点,然后到实际地点选 定点位并埋设标志,各组之间相互通视,并且在选点时现场绘制了点之记。 (2)、一级导线观测:

首级控制测量使用了J2全站仪一套通过方向观测法进行观测,导线网中观测方向大于3个时应归零,水平角用j2全站仪施测2测回。导线边往返测2测回,每次照准目标读数4次,直接使用国产全站仪测量平距。 采用标准的一级导线记录手册进行记录。记录时要求都是没有涂改,完全都是原本数据。 八、检查验收: 为了保证成果质量,检查验收实在小组自查的基础上,由组长组织检查验收且对观测记录手册,导线平差计算,控制点等进行了检查。 九、提交资料: 全站仪导线观测手册 全站仪导线坐标计算表 建院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建院控制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选点方案图

计算机控制系统测试题

计算机控制系统试题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劳斯稳定判据在离散系统中主要解决的是( C )。 A、S平面中系统的稳定性; B、Z平面中系统的稳定性; C、三阶以上特征方程稳定判据。 2.某系统的Z传递函数为 0.5(0.5) () ( 1.2)(0.5) z G z z z + = +- ,可知该系统是(B)。 A、稳定的; B、不稳定的;C 临界稳定的。 3、脉冲传递函数是表征(B)。 A、控制系统传递函数; B、计算机控制系统传递函数、 C、脉冲输入的传递函数。 4、有关PID控制算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当系统有阶跃信号输入时,微分项剧增,易引起振荡; B、比例调节几乎贯穿整个控制过程; C、比例控制可以消除一切静差; D、一般来说,不使用纯微分控制。 5、下面关于标度变换的说法正确的是(C)。 A、标度变换就是把数字量转换成与工程量相关的模拟量; B、标度变换就是把模拟量转换成十进制工程量; C、标度变换就是把数字量转换成人们熟悉的十进制工程量; D、标度变换就是把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 6. 适用于某些生产过程对控制精度要求不是很高,但希望系统工作平稳,执行机构不要频繁动作的PID算法为(D )。 A、积分分离PID; B、变速积分PID; C、不完全微分PID; D、带死区的PID。 7、下列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属于单闭环控制系统的是(B)。 A、操作指导控制系统; B、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C、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 D、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8、增量式PID算法解决了位置式PID算法(A)的缺点。 A、计算复杂、手/自切换不便; B、不易实现编程; C、控制准确性差; D、

山东科技大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计算机控制技术》考试试卷

山东科技大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计算机控制技术》考试试卷 一、简答题(每题4分,共40分) 1、简述计算机控制的典型形式有几种。 2、简述接口和过程通道的定义。 3、绘制计算机控制系统框图。 4、简要说明PID控制器的P、I、D作用。 5、简述数字滤波方法的种类。 6、简要回答DDC的含义。 7、简单说明模数转换和数模转换的物理意义。 8、简要说明采样定理的物理意义。 9、简要介绍采样保持器的作用,举一个例子。 10、采样周期的选定应注意什么问题? 二、计算题(每题10分,共10分) 利用后向差分法和双线性变换法将下式进行离散化。并写出差分方程和绘制程序流程图。 三、计算题(每题20分,共20分) 将离散化,求取位置算法和增量算法表达式,并绘制实时性较高的程序编写流程图。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10分) 若加工第一象限OA,起点O(0,0),终点A(11,7)。要求: (1)按逐点比较法插补进行列表计算; (2)做出走步轨迹图,并标明进给方向和参数。 五、设计题 假设ADC0809的端口地址经编译器译码得到为FOH,画出8051与ADC0809的连接器,并写出从IN7路采集信号的程序。 六、计算题(每题10分,共10分) 已知模拟调节器的传递函数,采用数字PID算式实现,试分别写出相应的连续位置型PID和增量型PID算式及其各自的离散化方程。设采用周期T=0.2s。

详细答案 一、 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典型形式: (1)操作指导控制系统。优点:结构简单,控制灵活和安全,缺点是由人工操作,速度受到限制,不能控 制多个对象。 (2)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实时性好,可靠性高和适应性强。 (3)监督控制系统(SSC),是生产过程始终处于最优工况。 (4)分型控制系统(DCS),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 (5)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可实现真正的开放式互连系统结构 2、接口定义:接口是连接通道与计算机的中间设备,经接口联系,通道便于接受微机的控制,使用它可 达到由微机从多个通道中选择特定通道的目的。 过程通道:过程通道是主机与工业生产过程之间信号的传递和转换的连接通道。 4、比例控制作用:对当前时刻的偏差信号e(t)进行放大或衰减,控制作用的强弱取决于比例 系数;特点:它能迅速反应误差,从而减小误差,加快响应速度。 缺点:不能消除静态误差,过大甚至造成系统不稳定。 积分控制作用:通过对误差累积的作用影响控制量,并通过系统的负反馈作用减小偏差; 特点:与e(t)存在全部时段有关,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积分控制将能够消除稳态误差。 缺点:不能及时地克服扰动的影响 微分控制作用:反应e(t) 变化的速度,在偏差刚刚出现时产生很大的控制作用,具有超前控制作用; 作用:有助于减小超调和调整时间,改善系统的动态品质; 缺点:不能消除系统的稳态误差。 5、数字滤波方法的种类: 1、限幅滤波法(又称程序判断滤波法) 优点:能有效克服因偶然因素引起的脉冲干扰 缺点:无法抑制那种周期性的干扰平滑度差 2、中位值滤波法 优点:能有效克服因偶然因素引起的波动干扰;对温度、液位的变化缓慢的被测参数有良好的滤波效果缺点:对流量、速度等快速变化的参数不宜 3、算术平均滤波法 优点:适用于对一般具有随机干扰的信号进行滤波。这样信号的特点是有一个平均值,信号在某一数值范围附近上下波动 缺点:对于测量速度较慢或要求数据计算速度较快的实时控制不适用,比较浪费RAM 4、递推平均滤波法(又称滑动平均滤波法) 优点:对周期性干扰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平滑度高,适用于高频振荡的系统 缺点:灵敏度低,对偶然出现的脉冲性干扰的抑制作用较差,不易消除由于脉冲干扰所引起的采样值偏差,不适用于脉冲干扰比较严重的场合,比较浪费RAM 5、中位值平均滤波法(又称防脉冲干扰平均滤波法) 优点:融合了两种滤波法的优点,对于偶然出现的脉冲性干扰,可消除由于脉冲干扰所引起的采样值偏差缺点:测量速度较慢,和算术平均滤波法一样,比较浪费RAM 6、限幅平均滤波法 优点:融合了两种滤波法的优点,对于偶然出现的脉冲性干扰,可消除由于脉冲干扰所引起的采样值偏差

计算机控制系统试题一答案

计算机控制系统试卷一答案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画出典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框图。 答:典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框图如下: 2、根据采样过程的特点,可以将采样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根据采样过程的特点,可以将采样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周期采样 指相邻两次采样的时间间隔相等,也称为普通采样。 (2) 同步采样 如果一个系统中有多个采样开关,它们的采样周期相同且同时进行采样,则称为同步采样。 (3) 非同步采样 如果一个系统中有多个采样开关,它们的采样周期相同但不同时开闭,则称为非同步采样。 (4) 多速采样 如果一个系统中有多个采样开关,每个采样开关都是周期采样的,但它们的采样周期不相同,则称多速采样。 (5) 随机采样 若相邻两次采样的时间间隔不相等,则称为随机采样。 3、简述比例调节、积分调节和微分调节的作用。 答:(1)比例调节器:比例调节器对偏差是即时反应的,偏差一旦出现,调节器立即产生控制作用,使输出量朝着减小偏差的方向变化,控制作用的强弱取决于比例系数K P。比例调节器虽然简单快速,但对于系统响应为有限值的控制对象存在静差。加大比例系数K P可以减小静差,但是K P过大时,会使系统的动态质量变坏,引起输出量

振荡,甚至导致闭环系统不稳定。 (2)积分调节器:为了消除在比例调节中的残余静差,可在比例调节的基础上加入积分调节。积分调节具有累积成分,只要偏差e不为零,它将通过累积作用影响控制量u,从而减小偏差,直到偏差为零。积分时间常数T I大,则积分作用弱,反之强。增大T I将减慢消除静差的过程,但可减小超调,提高稳定性。引入积分调节的代价是降低系统的快速性。 (3)微分调节器:为加快控制过程,有必要在偏差出现或变化的瞬间,按偏差变化的趋向进行控制,使偏差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是微分调节的原理。微分作用的加入将有助于减小超调,克服振荡,使系统趋于稳定。 4、采样保持器LF398工作原理图如下图,试分析其工作原理。 答:LF398的电路原理:放大器A2作为比较器来控制开关K的通断,若IN+的电压高于IN-的电压,则K闭合,由A1、A3组成跟随器,并向C H端外接的保持电容充电;IN+的电压低于IN-的电压时,则K断开,外接电容保持K断开时刻的电压,并经A3组成的跟随器输出至Aout。 5、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答: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闭环系统特征方程的所有根的模|z i|<1,即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均位于z平面的单位圆内。 6、为什么会出现比例和微分饱和现象? 答:当给定值发生很大跃变时,在PID增量控制算法中的比例部分和微分部分计算出的控制增量可能比较大(由于积分项的系数一般小得多,所以积分部分的增量相对比较小)。如果该计算值超过了执行元件所允许的最大限度,那么,控制作用必然不如应有的计算值理想,

计算机控制技术考试样题及答案

西安交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考试卷 课 程:计算机控制技术 专业班号 考试日期 年 月 日 姓 名 学号 期中 期末 注:所有答题都写在答题纸上。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为了减少有限字长产生的量化误差,采样周期应( )。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少 D. 不确定 2. 已知离散系统脉冲传递函数为 0.5 ( 1.2)(0.8) z z z +-+,则该系统是( )的。 A. 稳定 B. 临界稳定 C. 稳定性不确定 D. 不稳定 3. 当系统中还有零阶保持器时,系统的稳态误差与采样周期( )。 A. 无关 B. 有关 C. 的关系不确定 D. 以上都不是 4. 字符C 的ASCII 码为43H ,字符c 的ASCII 码为( )。 A .43H B. 63H C .62H D. 61H 5. 一个有符号十进制正数13,在数据单元中的二进制表示为( )。 A .00000011 B. 10000001 C. 00001110 D. 00001101 成绩 第 1 页 共 2 页 二、分析计算题 1.(20分)模拟PID 调节器的传递函数为1 ()(1)P D I D s K T s T s =+ +。当采样周期相当短时,用求和代替积分、用后向差分代替微分,试从模拟PID 推导出数字PID 的位置型及增量型控制算法。

解: PID 调节器的时域表达式为 1 ()()()+ ()t P D I de t u t K e t e t dt T T dt ?? =+???? ? 把上式变换为差分方程,可作如下近似 ()() k t i e t dt Te i =≈∑? ()()(1) de t e k e k dt T --≈ 式中,T 为采样周期,k 为采样序号。 由上述三式可得数字PID 的位置型控制算法 ()(1)()()+ ()k P D i I T e k e k u k K e k Te i T T T =?? --=+??? ? ∑ 在上式中令1k k =-,则得 1 (1)(2)(1)(1)+ ()k P D i I T e k e k u k K e k Te i T T T -=?? ----=-+??? ? ∑ 将上述2式相减,即得数字PID 的增量型控制算法 ()()(1)u k u k u k ?=-- [][] ()(1)()()2(1)(2)P I D K e k e k K e k K e k e k e k =--++--+- =Ae(k)+Be(k-1)+Ce(k-2) 其中:A=Kp+K I +K D B=-(Kp+2K D ) C=K D 其中, P K 为比例增益, I P I T K K T =为积分系数, D D P T K K T =为微分系数。 2.(20分)某炉温度变化范围为0~1500℃,要求分辨率为3℃,温度变送器输出范围为0~5V 。若A/D 转换器的输入范围也为0~5V ,则请在ADC0809和AD574A 之间选择A/D 转换器,要求写出计算过程。选定A/D 转换器后,通过变送器零点迁移而将信号零点迁移到600℃,此时系统对炉温变化的分辨率为多少? 解:分辨率为C ?3,分辨率也可定义为 002 .0015003 =-= D 则A/D 转换器的字长 501log )002.011(log )11(log 222=+=+ ≥D n 82256= 92512= 981<<∴n ∴在ADC0809(8位)与AD574A(12位)间选择AD574A 通过零点迁移将信号迁移到C ?600,则此时系统对炉温的变化分辨率为 C ?=--220.012600 150012 3.(20分)信号采集中,为什么要进行采样保持,对模拟量的采样频 率是依据什么来确定?

计算机控制技术试卷及答案仅供参考

一、填空题(合计20分,每题2分) 1.工业控制机是指按生产过程控制的特点和要求而设计的计算机,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组成部分。 2.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控制器有可编程序控制器、工控机、单片机、DSP、智能调节器等。 3.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被测信号有单端对地输入和双端不对地输入两种输入方式。 4.ADC0809是一种带有8通道模拟开关的8位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 5.模拟量输入通道的任务是把从系统中检测到的模拟信号,变成二进制数字信号,经接口送往计算机。 6.信号接地方式应采用一点接地方式,而不采用多点接地方式。 7.按极点配置设计的控制器通常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状态观测器,另一部分是控制规律。 8.模块化程序设计一般包括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种设计方法。 9.线性表、数组、堆栈和队列的共同特点是要求连续的存储单元来顺序存放数据元素。 10.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输入变送器和输出执行机构的信号统一为0~10mA DC或4~20mA DC。 二、名词解释(合计30分,每题5分) 1.采样过程按一定的时间间隔T,把时间上连续和幅值上也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成在时刻0、T、2T、…kT的一连串脉冲输出信号的过程。 2.地线是信号电流流回信号源的地阻抗路径。” 3.数字程序控制就是计算机根据输入的指令和数据,控制生产机械(如各种加工机床)按规定的工作顺序、运动轨迹、运动距离和运动速度等规律自动地完成工作的自动控制 4.数据是描述客观事物的数、字符,以及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集合。 5.积分饱和如果执行机构已到极限位置,仍然不能消除偏差时,由于积分作用,尽管计算PID差分方程式所得的运算结果继续增大或减小,但执行机构已无相应的动作 三、选择题(合计15分,每题3分) 1.下列不属于数字控制方式的是( C ) A、点位控制 B、直线控制 C、网格控制 D、轮廓控制 2.8位的A/D转换器分辨率为( C ) A、0.01587 B、0.007874 C、0.003922 D、0.0009775 3.专家控制系统大致可以分为(D ) ①专家自整定控制②专家自适应控制③专家监督控制④混合型专家控制⑤仿人智能控制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4.一个8位的A/D转换器(量化精度0.1%),孔径时间3.18μm,如果要求转换误差在转换精度内,则允许转换的正弦波模拟信号的最大频率为( B ) A、5Hz B、50Hz C、100Hz D、500Hz 5.某热处理炉温度变化范围为0~1350℃,经温度变送器变换为1~5V的电压送至ADC0809,ADC0809的输入范围为0~5V,当t=KT时,ADC0809的转换结果为6A,此时炉温为(C ) A、588.98℃ B、288.98℃ C、361.23℃ D、698.73℃ 四、简答题(合计20分,每题5分) 1.什么是干扰,干扰来源,抗干扰措施。答:就是有用信号以外的噪声或造成计算机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的破坏因素。外部干扰和内部干扰。硬件措施,软件措施,软硬结合的措施。 2.逐点比较法插补原理。答:所谓逐点比较法插补,就是刀具或绘图笔每走一步都要和给定轨迹上的坐标值进行比较,看这点在给定轨迹的上方或下方,或是给定轨迹的里面或外面,从而决定下一步的进给方向。 3.简述数字滤波技术,其算法有哪些?答:所谓数字滤波,就是通过一定的计算或判断程序减少干

道路工程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高速公路施工控制测量 技术总结 一、控制测量概况 TJ1工区项目部于2013年5月31日至2013年6月17日TJ1工区全线进行了导线复测与高程控制测量。完成工程量如下: 1 复测三等导线长4.9Km,复测四等导线长5.4km。 2 联测TJ2工区导线点2个。 3 加密控制点8个。 4 复测三等水准导线11.1Km。 5 完成内业计算及资料整理。 二、测区概况 高速公路重庆段路线全长33.256公里,路线起于东侧大铺子,设大铺子枢纽互通与G65包茂高速公路相接,经龙凤场、三泉镇、半河乡、马嘴、花天、大有镇、水洞湾、团大堡,止于渝黔交界的福寿场,与本项目贵州段相接。其中第1合同段(TJ1工区)起止桩号为K0+000~K8+500,路线总长8.49km,起于大铺子枢纽互通,止于三泉隧道出口,本合同段有大桥4座,中隧道2座,长隧道1座,互通2座。平面坐标系采用独立坐标系,采用克拉索夫斯基参考椭球,投影带中央子午线经度东经107度15分,投影面为650米高程面,测区参考椭球平均曲率半径取6367011米,高程异常取-11米,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三、投入设备和人员 本次控制测量共投入测量人员5人,其中测量工程师1人,测量员2人,技术员1人,工人1人。 投入设备:中纬ZT80MR一台,觇标2套,对讲机3台,计算器2台,计算机2台. 埋设控制点:水泥3袋(150kg),沙石2 m3钢筋3.5m。

四、作业依据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高速公路重庆段(第1合同段K0+000~K8+500)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 五、已知点资料使用情况 测区内控制点为重庆测绘院提供,共13个点(其中IIIND04、IIIND05位于TJ2工区,C344-1已损坏),控制点坐标为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14度),高程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测区内控制点标石稳定,成果可靠。 全合同段参与导线测量的控制点共有18个,其中2个点位于TJ2工区。其中,加密点共8个。导线点都埋设在土质坚实的地方或稳固的建筑物上,并保证各相邻点间相互通视,导线点之间最长边长1112.250m,最短边长353.805m,导线观测采用中纬ZT80MR型全站仪,加常数K=-1.25mm,乘常数R=-3.06mm/km。导线测量按照《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要求。 六、精度 1、测区导线控制测量 TJ1工区三泉隧道段导线控制测量按照三等控制测量等级进行,三泉互通至大铺子互通段按照四等控制测量等级进行,具体技术要求如下: 测量过程严格按照《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中技术规范进行。 测量结果如下: (1)三泉隧道段:导线长∑D=4970.157m。

计算机控制系统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控制系统试卷一答案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画出典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框图。答:典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框图如下: 2、根据采样过程的特点,可以将采样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 (1) 周期采样指相邻两次采样的时间间隔相等,也称为普通采样。 (2) 同步采样如果一个系统中有多个采样开关,它们的采样周期相同且同时进行采样,则称为同步采样。 (3) 非同步采样如果一个系统中有多个采样开关,它们的采样周期相同但不同时开闭,则称为非同步采样。 (4) 多速采样如果一个系统中有多个采样开关,每个采样开关都是周期采样的,但它们的采样周期不相同,则称多速采样。 (5) 随机采样若相邻两次采样的时间间隔不相等,则称为随机采样。 3、简述比例调节、积分调节和微分调节的作用。 答:(1)比例调节器:比例调节器对偏差是即时反应的,偏差一旦出现,调节器立即产生控制作用,使输出量朝着减小偏差的方向变化,控制作用的强弱取决于比例系数K P。比例调节器虽然简单快速,但对于系统响应为有限值的控制对象存在静差。加大比例系数K P可以减小静差,但是K P过大时,会使系统的动态质量变坏,引起输出量振荡,甚至导致闭环系统不稳定。 (2)积分调节器:为了消除在比例调节中的残余静差,可在比例调节的基础上加入积分调节。积分调节具有累积成分,只要偏差e不为零,它将通过累积作用影响控制量u,从而减小偏差,直到偏差为零。积分时间常数T I大,则积分作用弱,反之强。增大T I将减慢消除静差的过程,但可减小超调,提高稳定性。引入积分调节的代价是降低系统的快速性。 (3)微分调节器:为加快控制过程,有必要在偏差出现或变化的瞬间,按偏差变化的趋向进行控制,使偏差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是微分调节的原理。微分作用的加入将有助于减小超调,克服振荡,使系统趋于稳定。 4、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答: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闭环系统特征方程的所有根的模|z i|<1,即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均位于z平面的单位圆内。 5、为什么会出现比例和微分饱和现象? 答:当给定值发生很大跃变时,在PID增量控制算法中的比例部分和微分部分计算出的控制增量可能比较大(由于积分项的系数一般小得多,所以积分部分的增量相对比较小)。如果该计算值超过了执行元件所允许的最大限度,那么,控制作用必然不如应有的计算值理想,其中计算值的多余信息没有执行就遗失了,从而影响控制效果。

15自动化计算机控制技术复习题

题型:填空题、简答题、综合题 第一章 1.常规仪表组成的自动控制系统,一般分成闭环控制与开环控制两种结构形 式。 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一般是由主机、常规外部设备、过程输入/输出通道、 操作台和通信设备等组成。 3.软件通常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4.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分为:数据采集系统、操作指导控制系统、直接数字控 制系统、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5.计算机控制装置主要分为: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调节器、总线式工控机、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和其他控制装置。 第二章 1.DAC0832主要由8位输入寄存器、8位DAC寄存器、8位D/A转换器以及 输入控制电路四部分组成。 2.模拟量输出通道的任务:把计算机处理后的数字量信号转换成模拟量电压或 电流信号,去驱动相应的执行器,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 3.模拟量输出通道(称为D/A通道或AO通道)构成:一般是由接口电路、数/ 模转换器(简称D/A或DAC)和电压/电流变换器等组成。 4.模拟量输出通道基本结构:多D/A结构和共享D/A结构。 5.D/A转换器的性能指标有分辨率、转换精度、偏移量误差、线性误差、稳定 时间。 6.DAC0832的内部结构组成及其作用:DAC0832主要由8位输入寄存器、8 位DAC寄存器、8位D/A转换器以及输入控制电路四部分组成。8位输入寄存器用于存放主机送来的数字量,使输入数字量得到缓冲和锁存;8位DAC 寄存器用于存放待转换的数字量;8位D/A转换器输出与数字量成正比的模拟电流;输入控制电路来控制2个寄存器的选通或锁存状态。 7.结合图,计算DAC0832的地址,分析说明由DAC0832组成的接口电路的工 作过程,并编写完成一次D/A转换的接口程序。

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崇州市济协乡济民村、天宫村(原红杨村) 土地整理项目1:20XX测量工程 测量工程技术总结报告 一、概况 (一)任务来源 为了加强崇州市济协乡济民村、天宫村(原红杨村)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与科学管理,全面贯彻中央新农村建设指示精神,崇州市国土资源局(以下简称甲方)委托四川旭普信息发展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对济协乡济民村、天宫村(原红杨村)土地整理,开展1:20XX地形图测量。测量面积约为4.65 km2(6980.8亩)。 (二)测区概况 1、地理位置 崇州市济协乡位于崇州市的中西部,其概略地理位置为东经103°37′18〞北纬30°38′59〞及东经103°39′5〞北纬 30°40′45〞之间,东隔西河与崇州市区和锦江乡相邻,南临成温邛高速公路、崇州市区,西与白头乡接壤,北与道明乡接壤。幅圆面积16.3平方公里。济协对外交通发达,过境道路街安路由北至南穿境而过,每日有数班客车来往于崇州市区、道明乡白塔湖风景旅游区;成温邛辅道由东至西可达白头乡、王场乡;有济

民路、桤泉路、文昌街、新义路、双凤路、红杨路6条,村道辐 射全乡各村,与相邻场镇相联。济协乡地处川西平原地区,境内 地势平坦,略显西北高东南低,海拔为534—XXX米。主要水系有 西江河由北至南流,主要灌溉渠系有济民堰、桤木河、泉水河、 黄泥河、韩家堰、光明堰、 向阳河,水资源丰富。济协乡处于成都平原凹陷区,系深厚 的第四纪冰水堆积、冲洪积的松散堆积物,土壤肥沃属中性。气 候属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区,树木种类繁多,由于近年人类活 动的影响,思想汇报专题原生植被逐渐被次生和人工培育的农业 植被所代替。动物物种包括常见的野兔、松鼠等兽类;鲤鱼、草鱼、鲫鱼等鱼类;青蛙等两栖类;蛇、草蜥等爬行类。气候属亚 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降雨量950毫米左右;日照时数为1177小时左右;无霜期达260 天左右。常年主导风为东北风。济协乡济民村、天宫村(原红杨村)土地幅员面积为6980.8亩,约为4.65 km2,项目区树木较多,通 视较差,这给测绘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2、行政隶属 成都市崇州市济协乡。 3、已经完成工作量 1)GPS控制测量; 2)图根控制测量; 3)1:20XX地形图测量,4.65平方公里;

计算机控制系统复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控制系统复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复习资料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计算机控制系统?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2.计算机控制系统与连续控制系统主要区别是什么?计算机控制系统有哪些优点? 3.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保持器有何作用,简述保持器的特点? 4.简述PID 调节器的作用,有哪几种改进型数字PID 算法? 5.计算机控制系统有哪四种形式的信号?各有什么特点? 6.简要说明什么是计算机控制系统?模拟调节器与数字调节器有何区别? 二、分析和计算题: 1.已知一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为-1 -1 -2 0.1z Y(z)Gc(z)== 1-0.4z +0.8z R(z) ,其中输入为单 位阶跃信号,求输出y(KT)。 2.已知一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为-1 -1 0.53+0.1z Gc(z)=1-0.37z 当输入为单位阶跃信号 时, 求输出y(KT)及y(∞)。 3.用长除法或Z 反变换法或迭代法求闭环系统2 z +0.5Gc(z)=8(z +0.1z -0.12) 的单位阶 跃响应。 4.已知低通数字滤波器0.5266z D(z)= z -0.4734 ,求D (z )的带宽ωm;并求当输入E(z)为 阶跃信号时数字滤波器的控制算法。取采样周期T=2ms 。 5.设系统如图所示,试求: ①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②判定系统的稳定性。 ③分别求系统对单位阶跃输入和单位斜坡输入时的稳态误差。 _ 6.设函数的La 氏变换为2 5F(s)= s (s +4) ,试求它的Z 变换F(z)。 7.数字控制系统如图所示,求当K=10,T=1s,a=1时,分别求当输入为单位阶跃、单位斜单位抛物线函数时的稳态误差。 8.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Gk(z)=K(0.1z+0.08)/[(z-1)(z-0.7)],问当K 为何值时系统稳定。 9.已知系统单位负反馈的开环传递函数为:z +0.8Gk(z)= z(z -1)(z -0.7) 问:K 为何值时系统稳定? 10.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广义对象的Z 传递函数为: -1 -1 -1 -1 -1 0.26z (1+2.78z )(1+0.2z ) W1(z)= (1-z )(1-0.286z ) ,试按最少拍无波纹设计原则设计单位阶跃 输入时,计算机的调节模型D(z),并求其控制算法。 11.已知连续系统的传递函数G(s)=(s+1)/[s(s+2)]试用冲击不变法求其等效的Z 传递函数. 12.已知离散系统的Z 传递函数:22 z 2z 1Y(z) G(z)z 5z 6U(z) ++==++,试求离散系统的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