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杂凑函数解读

单向杂凑函数解读
单向杂凑函数解读

第 6 章單向雜湊函數

密碼學上的雜湊函數(Cryptographic Hash Function),為一種可以將任意長本文由【中文word文档库】https://www.360docs.net/doc/2b11695540.html,搜集整理。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教学资料、行业资料、范文模板、应用文书、考试学习和社会

经济等word文档

度的輸入訊息加以濃縮、轉換,成為一相當短的固定長度輸出訊息的函數,此一輸出訊息一般稱為文件摘要(Message Digest)或雜湊值(Hash Value)。

設計或使用雜湊函數於密碼學系統上的主因是因為利用公開金鑰密碼系統簽章時,因其運算速度較慢,若對整份文件加以簽章則效率不彰。因此加以變通,使用由該文件經過雜湊函數運算所產生之長度較短,但足以區別該文件的文件摘要(Message Digest),或稱文件的數位指紋(Digital Fingerprint),來加以簽章,取代原先對整份文件簽章的方式,以加速數位簽章的應用。

雜湊函數與加密演算法一樣,均是將訊息加以隱藏。但其不同點在於加密演算法的結果可以藉由適當的方式加以還原,而雜湊函數則必須具單向與不可逆(One-Way)的特性。因此使得給定文件時,順向計算該文件的雜湊值相單簡單快速,但經過雜湊函數濃縮、運算後的文件摘要,無法反向還原成先前的訊息。

密碼學中所使用的單向雜湊函數(One-Way Hash Function)必須具備以下兩個特性:

1.當給定一特定的雜湊輸出值後,欲找出任何文件可以輸出此一特定

的雜湊值,為計算上的不可行,此為抗拒事先描繪的特性(Preimage

Resistance)。

2.即使給定一份文件及其雜湊值後,找出第二份文件可以輸出此一特

定的雜湊值,為計算上的不可行,此為抗拒第二事先描繪的特性

(Second Preimage Resistance)。

一個單向雜湊函數必須利用有限的資料量(通常為128或160位元)來區別所有文件,必定存在兩份以上的文件具有相同的雜湊值,此即碰撞、衝突或重複(Collision)的現象。因此,一個可以抗拒碰撞(Collision-Resistance)的單向雜湊函數條件更為嚴苛,除了上述兩條件外,必須使得攻擊者欲找出兩份不相同的文件具有相同的雜湊值,為計算上的不可行。

理想中,一個長度為n位元的文件摘要,應可區別n2份文件,但在生日攻

2n,亦擊法(Birthday Attack)的威脅下,已使得此一文件數量大幅減少成為2/

2份文件,換言即輸出長度為128位元(16位元組)的文件摘要函數只能區別64

之,攻擊者即使利用地毯式搜尋(Brute-force Attack),在最壞的情況下也只要經2次運算,即可找出具有相同文件摘要的兩份文件,由此看來,有必要將訊過64

息彙記的輸出長度提升至160位元(10位元組)以上。

大部分的單向雜湊函數或訊息彙記函數之設計理念均極類似,均以固定長度的區塊處理來運作。先將輸入訊息後端不足區塊長度的部份,加以填補(Padding)成為一完整長度的區塊,再利用一個壓縮函數(Compress Function),反複地將兩個固定長度的區塊訊息資料利用壓縮(Compress)、邏輯轉換(AND,NOT,OR,XOR)及旋轉移位(Rotate or Cycle Shift)等處理,產生一個單一的結果,稱為鏈結變數(Chaining Variable),作為下一回合的輸入值,並反覆使用上述壓縮函數至訊息處理完畢為止,其最後的壓縮函數值即為文件摘要,請參考下圖之說明。

圖6-1 文件彙記產生示意圖

常見的單向雜湊函數有RSA公司MD家族之MD2、MD4、MD5,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協會(National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IST)的SHA、SHA-1、與歐盟(European Union)RIPE專案之RIPEMD、RIPEMD -128、RIPEMD -160等,在以下各個小節我們將分別介紹這些單向雜湊函數。

6.1 MD 家族

RSA公司之MD家族包括了MD2、MD4及MD5,都是由設計RSA公開金鑰密碼系統的三位發明人(Rivest、Shamir、Adleman)其中的Rivest所設計發展的,此三個文件摘要函數的內部結構大致相同,均可將任意長度的訊息轉換輸出為128位元的文件摘要,其中MD2是針對8位元的環境予以最佳化,MD4與MD5則是充份利用32位元的環境予以最佳化。

6.1.1 MD2

MD2由Rivest發展於1989年,其運作方式如下:[Kaliski92]

1.將輸入訊息填補成16位元組(128位元)長區塊的整數倍大小。

2.利用基於圓周率(π)的非線性轉換,計算出一個核對總和值(Checksum)

附加於其後。

3.將上述訊息切割為16位元組長的區塊,配合一個固定的初始值,反覆計

算其函數值,產生一個16位元組(128位元)的文件摘要。

目前已經可以找出其壓縮函數的“碰撞”,且在省略核對總和值的條件下,更可以找到兩份具有相同訊息彙記的文件。也就是說,若無核對總和值的幫助,MD2安全強度已經不足。

6.1.2 MD4

MD4由Rivest發展於1990年,其運作方式亦與MD2相似,不同的是MD4在輸入的訊息上添加了一個64位元的資料,用以表示輸入訊息的長度,並變更其處理區塊大小為512位元,且此512位元長的資料區塊在壓縮處理上,也必須經過三個回合(Round)的不同處理,其填補訊息的長度亦也與MD2有所不同[Rivest90,Rivest92a,Stinson95]。而MD5、SHA-1、RIPEMD均以MD4為設計基礎,加以修改發展而成。德國的Dobbertin,在1995年證明,使用一部普通PC,在一分鐘內即可找到一個MD4的碰撞。因此,MD4的安全強度也已經不足。

6.1.3 MD5

MD5由Rivest發展於1991年,可以說是MD4的加強安全版,比MD4稍慢,除了將壓縮處理過程從MD4的三個回合,增加為四個回合外,其餘均與

MD4相同 [Rivest92b ,Stallings99]。MD5目前的劣勢,在於其壓縮函數的碰撞(包括Pseudo-Collision of Compress Function 及Collision of Compress Function 兩種)已被找到。已有論文指出,花費1000萬美金的代價(1995),設計找尋碰撞的特製硬體設備,平均可以在24天內找出一個MD5的碰撞。因此 RSA 公司已發佈新聞指出MD2、MD4與MD5,均不再適合使用於未來的簽章應用,其所推薦適合未來簽章使用的雜湊函數為SHA-1與RIPEMD-160。

欲將文件利用MD5製作文件摘要,則文件必須先被切割為數個512位元的區塊(Block ),而MD5最終將輸出一128位元之文件摘要。以下將簡述MD5的運作流程:

1.

補齊區塊:將文件以512位元為單位切割後,若最後一個區塊長度不足448位元,則必需加入位元將之補齊至448位元;若最後一個區塊長度剛好是448位元,則加入一512位元的區塊。因此,加入的位元範圍為1~512位元。

2.

附加長度:補齊區塊後,在最後必須添加原文件長度的資訊,此資訊長度為64位元(Least Significant Byte First )。若原文件長度超過642位元,則只添加較低階的64位元。即添加的訊息為:

642mod 原文件長度。

3.

初設暫存值:在MD5中有一128位元的暫存器,用以暫存經過運算的結果。在開始製作文件摘要前,MD5會先初設暫存器。128位元的暫存器視為四個32位元的暫存器),,,(D C B A ,初設如下:

10325476

9889

67452301

====D BADCFE C EFCDAB B A

暫存器是以Little-Endian 的方式初設。而MD5運算過程中所利用到的初值IV

即為:

10

325476

988967

452301::::BA DC FE EF

CD AB D C B A word word word word

4.

進行運作:經過前三個步驟後,MD5即可開始以512位元區塊為單位進行運作。每512位元區塊經過運作後,將產生128位元的輸出。

5.

輸出結果:以初值為始,將每次輸出的128位元值相加再進行模322運算,即可獲得最後128位元的文件摘要。

圖 6-2 為MD5的運作流程:

L*512位元IV

圖 6-2 MD5運作示意圖

在前述MD5運作流程中,步驟四是以512位元區塊為單位進行運算,本段

將簡介此運算過程。512位元區塊運算共分為四回合,每回合各進行16次的單位運算。假設目前進行第q 次的512位元區塊運算。取此次進行區塊運算的512位元文件區塊q Y ,將其以128位元為單位分為四部份,分別輸入四個回合。取前次512位元區塊的運算結果q CV (0CV 即為初值IV ),將其以32位元為單位分為

),,,(D C B A 四部份,並將此四部份輸入第一回合。經過第一回合共16次的單位

運算後,將有),,,(D C B A 四部份共128位元的輸出。再將此),,,(D C B A 輸入第二回合進行運算。依此模式進行運算,直至第四回合輸出),,,(D C B A 。將原

),,,(D C B A 與),,,(D C B A 分別相加後,再分別進行模322運算,合併四部份的結

果,即為最後128位元之輸出,如圖 6-3所示。

CV 1

q Y : 相加後再模32

2

圖 6-3 MD5對512位元區塊運作圖

在每次的回合運算中,都將進行16次的單元運算。圖6-4為MD5 之基本單元運算的流程,其中的重要元件將一一說明於後。

X[k]

T[i]

圖6-4 MD5基本單元運作圖

1.g:為運算函數F、G、H、I其中之一。在每次512位元區塊運算中,

第一回合g為運算函數F,第二回合g為運算函數G,依此類推。現將

運算函數F、G、H、I的運算功能說明如下:

2運算。

2.+:相加後再進行模32

3.

CLS:將數字進行循環位移(Circular Left Shift)共s個位元。

s

4.X[k]:在每次512位元區塊運算中,文件

Y以32位元為單位

q

分為X[0]、X[1]、…、X[63]共64份,每回合進行運算時輸入16份,即第一回合運算輸入X[0]、X[1]、…、X[15],第一回合運算輸入X[16]、X[17]、…、X[31]等。這也就是前文所提及的:512位元的文件區塊

Y,

q

以128位元為單位分為四部份,分別輸入四個回合。

5.T[j]:為一32位元之值,經由查表可得。此表是利用三角函數sin製作而成。現將此表羅列如下:

綜合前文所述,MD5的運算流程可表示如下:

L

q q F q G q H q I q q CV MD CV Y RF Y RF Y RF Y RF CV SUM CV IV

CV ===+))))),(,(,(,(,(3210 其中,IV :初值,

q Y :第q 個512位元的文件區塊, L :512位元文件區塊數,

q CV :在MD5運作過程中,第q 個暫存運算值, x RF :利用運算函式x 所進行的回合運算, MD :MD5所產生之文件摘要,

32SUM :將兩數質相加後,再進行模322運算。

6.2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協會的SHA 、SHA-1

安全雜湊驗算法SHA (Secure Hash Algorithm ),是美國國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 ,NSA )所制定,並由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協會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於1993年公佈,成為美國聯邦資訊處理標準

(Fede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andard ,FIPS )中的安全雜湊標準(Secure Hash

Standard ,SHS ,FIPS PUB 180)[Stallings99]。SHA-1則是SHA 在1994年的修訂版,修正了一些SHA 未經公佈的缺陷,SHA 之設計理念與RSA 的MD 家族相當類似,可產生較長(160位元)的文件摘要,並將不同回合處理的方式由重新排列組合位元資料,變更為計算其總和的方式,以擴散任一位元改變的影響。

SHA 可以處理小於642位元的文件,處理速度比MD5稍慢一些,但其文件摘要的長度較長,在地毯式搜尋及逆向攻擊(Inversion Attack )下,具有較高的安全度。欲將文件利用SHA 製作文件摘要,則文件必須先被切割為數個512位元的區塊,而SHA 最終將輸出一160位元之文件摘要。以下將簡述SHA 的運作流程:

1.

補齊區塊:將文件以512位元為單位切割後,若最後一個區塊長度不足448位元,則必需加入位元將之補齊至448位元;若最後一個區塊長度剛好是448位元,則加入一512位元的區塊。因此,加入的位元範圍為1~512位元。

2.

附加長度:補齊區塊後,在最後必須添加原文件長度的資訊,此資訊長度為64位元。此資料為一無正負(Unsigned )的整數(Most Significant Byte First )。

3.

初設暫存值:在SHA 中有一160位元的暫存器,用以暫存經過運算的結果。在開始製作文件摘要前,SHA 會先初設暫存器。160位元的暫存器可視為五個32位元的暫存器),,,,(E D C B A ,初設如下:

12310325476988967452301F E D C E D BADCFE C EFCDAB B A ===== 暫存器是以Little-Endian 的方式初設。而SHA 運算過程中所利用到的初值

IV 即為:

1

2

3

76543210988901234567:::::F E D C FE DC BA AB CD

EF E D C B A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4.

進行運作:經過前三個步驟後,SHA 即可開始以512位元區塊為單位進行運作。每512位元區塊經過運作後,將產生160位元的輸出。

5.

輸出結果:以初值為始,將每次輸出的160位元值相加模322運算,即可獲得最後160位元的文件摘要。

在前述SHA 運作流程中,步驟四是以512位元區塊為單位進行運算,本段將簡介此運算過程。512位元區塊運算共分為四回合,每回合各進行20次的單位運算。假設目前進行第q 次的512位元區塊運算。取此次進行區塊運算的512位元文件區塊q Y ,將依照SHA 中的80字組產生函式,產生80個32位元的字組

t W ,790≤≤t ,每回合輸入20個共640位元。取前次512位元區塊的運算結果q CV (0CV 即為初值IV )

,將其以32位元為單位分為),,,,(E D C B A 五部份,並將此五部份輸入第一回合。經過第一回合共20次的單位運算後,將有),,,,(E D C B A 五部份共128位元的輸出。再將此),,,,(E D C B A 輸入第二回合進行運算。依此模式進行運算,直至第四回合輸出),,,,(E D C B A 。將原),,,,(E D C B A 與

),,,,(E D C B A 分別相加後,再分別進行模322運算,合併四部份的結果,即為最

後160位元之輸出。

CV 1

+q

Y : 相加後再模32

2

圖 6-5 SHA 對512位元區塊運作圖

在每次的回合運算中,都將進行20次的單元運算。圖 6-6為 SHA 單元運算的流程,其中的重要元件說明如下:

1. +:相加後再進行模322運算。

2. k S :將數字進行循環位移(Circular Left Shift )共k 個位元。

3. t :單元運算次數,790≤≤t 。

4. t f :為一運算函式,依據單元運算次數t 值之改變而有不同的運算動作。

現將其運算動作整理如下:

5. t K :為四個函數值,依據單元運算次數t 值之改變而輸入不同的數值。

現將其值整理如下:

6. t W :32位元的字組,790≤≤t ,每單元運算輸入一個字組。

t t

圖 6-6 SHA 基本單元運作圖

在SHA 的512位元區塊運算中,每次運算皆需要80個32位元的字組t W ,

790≤≤t 。在這80個字組中,前16個字組由所輸入的512位元區塊所產生(32

位元×16),之後的64個字組,則由以下函式產生:

)(3814161----⊕⊕⊕=t t t t t W W W W S W ,

其中,⊕為XOR 運算,1S 將數字進行循環位移(Circular Left Shift )共1個位元。圖 6-7 為 SHA 80字組產生函式的運作過程:

W W W 3W W W W 76

W

圖 6-7 SHA 的80字組產生函式運作圖

綜合前文所述,SHA 的運算流程可表示如下:

L

q q q CV MD ABCDE CV SUM CV IV

CV ===+),(3210 其中,IV :初值,

q A B C D E :第q 個經過單元運作的輸出, L :512位元文件區塊數,

q CV :在SHA 運作過程中,第q 個暫存運算值, MD :SHA 所產生之文件摘要,

32SUM :將兩數質相加後,再進行模322運算。

6.3 RIPEMD 、RIPEMD-128、RIPEMD-160

歐盟之RIPE (RACE Integrity Primitives Evaluation )專案為了提供資料的真實性,建立了一些可以提供資料完整性的基本元件組合。在雜湊函數上的研究成果,即為根據該專案對MD4、MD5的評估,提出了一個MD4補強版本,即 RIPEMD 演算法。RIPEMD 改良了MD4中對資料移位(Shift )的做法,並改變其訊息組的順序。RIPEMD 是由左右兩個經過加強且平行處理的MD4所組成,此二函數之演算法完全相同,僅有回合間引用的順序、位置(Sequence of Message Word )及常數項(Constant )不同。

在 RIPEMD 演算法中,輸入訊息同時交由此二函數分別處理,在訊息處理完畢的最後階段,兩個函數的輸出值各被縮減為原來的ㄧ半,合併之後輸出為RIPEMD 的函數值,因此其訊息彙記的長度為128位元。

然而,1995年德國的Dobbertin 發現在RIPEMD 的壓縮函數內,三個回合的

不同處理中的後兩個回合,有碰撞的現象,Dobbertin並將此一現象運用至MD4,只需一部PC,幾秒鐘內即可找出MD4的碰撞。再者,因其RIPEMD大量使用於銀行業,也成為國際標準組織的候選者(ISO/ IEC JTC1/SC27),但其訊息彙記長度較短,難以在莫爾定律(Moore’s Law,電腦硬體速度每三年下降成為四分之一)下抵禦地毯式搜尋。因此RIPEMD的作者們決定提出一個長度為160位元的加強版RIPEMD以供長時間使用,並提出一個維持原長度的改良版RIPEMD-128,僅用來取代先前的RIPEMD。

RIPEMD-160由德國的Dobbertin與比利時的兩位學者所共同發表,其設計理念是以對原先RIPEMD的結構做最少的改變,保存大眾對原先RIPEMD及MD4設計的信心。

RIPEMD-160壓縮函數的處理回合數量,已由MD4的三個增至五個,且左右兩個不同函數的差異性更大,回合間不僅只有引用的順序、位置及常數項不同,甚至連五個回合中所使用的邏輯布林運算順序也都不相同。

RIPEMD-128與RIPEMD-160,大致上相同,可以說是RIPEMD-160的精簡版,主要差別在於RIPEMD-128維持原來的訊息彙記長度128位元,且僅使用RIPEMD-160五個處理回合中的四個,及其前四個不同的邏輯布林運算。

如果我們欲將文件利用RIPEMD-160製作文件摘要,則文件必須先被切割為數個512位元的區塊,而RIPEMD-160最終將輸出一160位元之文件摘要。以下將簡述RIPEMD-160的運作流程:

1.補齊區塊:將文件以512位元為單位切割後,若最後一個區塊長度

不足448位元,則必需加入位元將之補齊至448位元;若最後一個

區塊長度剛好是448位元,則加入一512位元的區塊。因此,加入

的位元範圍為1~512位元。

2. 附加長度:補齊區塊後,在最後必須添加原文件長度的資訊,此資訊長度為64位元(Most Significant Byte First )

3. 初設暫存值:在SHA 中有一160位元的暫存器,用以暫存經過運算的結果。在開始製作文件摘要前,SHA 會先初設暫存器。160位元的暫存器可視為五個32位元的暫存器),,,,(E D C B A ,初設如下:

12310325476988967452301F E D C E D BADCFE C EFCDAB B A ===== 暫存器是以Little-Endian 的方式初設。而SHA 運算過程中所利用到的初值IV 即為:

1

2

3

76543210988901234567:::::F E D C FE DC BA AB CD

EF E D C B A word word word word word

4.

進行運作:經過前三個步驟後,RIPEMD-160即可開始以512位元區塊為單位進行運作。每512位元區塊經過運作後,將產生160位元的輸出。

5.

輸出結果:以初值為始,將每次輸出的160位元值相加模322運算,即可獲得最後160位元的文件摘要。

在前述RIPEMD-160運作流程中,步驟四是以512位元區塊為單位進行運算,本段將簡介此運算過程。512位元區塊運算共分為十回合,每回合各進行16次的單位運算,而這十回合又可分為左右兩部份,每部份各五回合。假設目前進

行第q 次的512位元區塊運算。取此次進行區塊運算的512位元文件區塊q Y ,分別輸入各回合,即每回合輸入512位元。取前次512位元區塊的運算結果q CV (0CV 即為初值IV ),將其以32位元為單位分為),,,,(E D C B A 五部份,並將此五部份分別輸入左右兩部份之第一回合。經過第一回合共16次的單位運算後,左邊第一回合將產生),,,,(E D C B A 五部份共160位元的輸出,右邊第一回合將產生)',',',','(E D C B A 五部份共160位元的輸出。將此),,,,(E D C B A 輸入左邊第二回合,)',',',','(E D C B A 輸入右邊第二回合,分別進行運算。依此模式進行運作,直至兩邊第五回合輸出),,,,(E D C B A 及)',',',','(E D C B A 。將此),,,,(E D C B A 及

)',',',','(E D C B A ,與原q CV 相加後,再進行模322運算,合併五部份的結果,即

為最後160位元之輸出。圖 6-8 為 RIPEMD-160的512位元區塊運作流程。

CV 1

+q Y Y

圖 6-8 RIPEMD-160對512位元區塊運作圖

在每次RIPEMD-160的回合運算中,都將進行16次的單元運算。Figure 9.9 圖示了單元運算的流程,其中的重要元件說明如下:

1. +:相加後再進行模322運算。

2. j :單元運算次數,790≤≤j 。

3. )(j s rol :將數字進行循環位移(Circular Left Shift )共s(j)個位元。

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难题汇编及解析

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难题汇编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一辆慢车从甲地匀速行驶至乙地,一辆快车同时从乙地出发匀速行驶至甲地,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相距1200千米 B.快车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 C.慢车的速度是60千米∕小时 D.快车到达甲地时,慢车距离乙地100千米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由图象容易得出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2)由题意得出慢车速度为600 10 =60(千米 /小时);设快车速度为x千米/小时,由图象得出方程60×4+4x=600,解方程即可;(3)求出快车到达的时间和慢车行驶的路程,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1)由图象得: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故选项A错; (2)由题意得:慢车总用时10小时, ∴慢车速度为:600 10 =60(千米/小时); 设快车速度为x千米/小时, 由图象得:60×4+4x=600,解得:x=90, ∴快车速度为90千米/小时,慢车速度为60千米/小时;选项B错误,选项C正确; (3)快车到达甲地所用时间:60020 903 =小时,慢车所走路程:60× 20 3 =400千米,此时 慢车距离乙地距离:600-400=200千米,故选项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核知识点:函数图象. 解题关键点:从图象获取信息,由行程问题基本关系列出算式. 2.如图,在边长为3的菱形ABCD中,点P从A点出发,沿A→B→C→D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点Q同时从A点出发,沿A→D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则APQ ?的面

积S 关于时间t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动点的运动过程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解答即可. 【详解】 解:根据题意可知: 3AP t =,AQ t =, 当03t <<时, 2133sin sin 22 S t t A t A =??=? 0sin 1A << ∴此函数图象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当36t <<时, 133sin sin 22 S t A t A =??=? ∴此时函数图象是过一、三象限的一次函数; 当69t <<时, 2139(93)sin ()sin 222 S t t A t t A =??-=-+. ∴此时函数图象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 所以符号题意的图象大致为D .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动点运动过程表示出函数解析式. 3.如图所示,菱形ABCD 中,直线l ⊥边AB ,并从点A 出发向右平移,设直线l 在菱形ABCD 内部截得的线段EF 的长为y ,平移距离x =AF ,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2所示,则菱形ABCD 的面积为( )

高中数学常见函数图像

高中数学常见函数图像1. 2.对数函数:

3.幂函数: 定义形如αx y=(x∈R)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α是常数. 图像 性质过定点:所有的幂函数在(0,) +∞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通过点(1,1).单调性:如果0 α>,则幂函数的图象过原点,并且在[0,) +∞上为增函数.如果0 α<,则幂函数的图象在(0,) +∞上为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图象无限接近x轴与y轴.

函数 sin y x = cos y x = tan y x = 图象 定义域 R R ,2x x k k ππ??≠+∈Z ???? 值域 []1,1- []1,1- R 最值 当 22 x k π π=+ () k ∈Z 时, max 1y =; 当22 x k π π=- ()k ∈Z 时,min 1y =-. 当()2x k k π =∈Z 时, max 1y =; 当2x k π π=+ ()k ∈Z 时,min 1y =-. 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 周期性 2π 2π π 奇偶性 奇函数 偶函数 奇函数 单调性 在 2,222k k ππππ? ?-+???? ()k ∈Z 上是增函数;在 32,222k k π πππ??++???? ()k ∈Z 上是减函数. 在[]() 2,2k k k πππ-∈Z 上 是 增 函 数 ; 在 []2,2k k πππ+ ()k ∈Z 上是减函数. 在,2 2k k π ππ π? ? - + ?? ? ()k ∈Z 上是增函数. 对称性 对称中心 ()(),0k k π∈Z 对称轴 ()2 x k k π π=+ ∈Z 对称中心 (),02k k ππ??+∈Z ?? ? 对称轴()x k k π =∈Z 对称中心(),02k k π?? ∈Z ??? 无对称轴

函数的基础知识大全(完整)(包括函数在高考中所有考点知识)

函数基础知识大全 §1.2.1、函数的概念 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 ()A x x f y ∈=,. 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 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3.两个函数的相等:函数的定义含有三个要素,即定义域A 、值域C 和对应法则f .当函数的定义域及从定义域到值域的对应法则确定之后,函数的值域也就随之确定.因此,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为函数的两个基本条件,当且仅当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都分别相同时,这两个函数才是同一个函数. §1.2.2、函数的表示法 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1)解析法:就是把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用一个等式来表示,这个等式叫做函数的解析表达式,简称解析式. (2)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 (3)图象法:就是用函数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求函数解析式的题型有: (1)已知函数类型,求函数的解析式:待定系数法; (2)已知()f x 求[()]f g x 或已知[()]f g x 求()f x :换元法、配凑法; (3)已知函数图像,求函数解析式; (4)()f x 满足某个等式,这个等式除()f x 外还有其他未知量,需构造另个等式解方程组法; (5)应用题求函数解析式常用方法有待定系数法等. 求函数解析式的常用方法: 1、换元法( 注意新元的取值围) 2、待定系数法(已知函数类型如:一次、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 3、整体代换(配凑法) 4.赋值法: 3.映射的定义: 一般地,设A 、B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 ,对于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集合A 到集合B 的对应关系f )叫做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记作f :A →B. 由映射和函数的定义可知,函数是一类特殊的映射,它要求A 、B 非空且皆为数集. 4.映射的概念中象、原象的理解:(1) A 中每一个元素都有象;(2)B 中每一个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不一定只一个原象;(3)A 中每一个元素的象唯一。 1.映射:注意: ①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有象;②一对一或多对一. 2求函数定义域一般有三类问题: (1)给出函数解析式的:函数的定义域是使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集合; (2)实际问题:函数的定义域的求解除要考虑解析式有意义外,还应考虑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函数基础知识基础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函数基础知识基础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四边形0ABC 是矩形,且A ,C 在坐标轴上,满足3OA = ,OC=1.将矩形OABC 绕原点O 以每秒15°的速度逆时针旋转.设运动时间为t 秒()06t ≤≤ ,旋转过程中矩形在第二象限内的面积为S ,表示S 与t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右图所示,则矩形OABC 的初始位置是( )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根据图形可知当t=0时,s=0,所以矩形OABC 的初始位置不可能在第二象限,所以A 、C 错误; 因为1OC =,所以当t=2时,选项B 中的矩形在第二象限内的面积为S=1331236 ??=,所以B 错误, 因为3OA = t=2时,选项D 中的矩形在第二象限内的面积为S=13132?=,故选D . 考点:1.图形旋转的性质;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函数的图象. 2.汽车的“燃油效率”是指汽车每消耗1升汽油行驶的最大公里数(单位:km/L ),如图描述了甲、乙、丙三辆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燃油效率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以相同速度行驶相同路程,甲车消耗汽油最多 B.以10km/h的速度行驶时,消耗1升汽油,甲车最少行驶5千米 C.以低于80km/h的速度行驶时,行驶相同路程,丙车消耗汽油最少 D.以高于80km/h的速度行驶时,行驶相同路程,丙车比乙车省油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可以判断各个选项是否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 解:由图可得:以相同速度行驶相同路程,甲车消耗汽油最少.故选项A错误. 以10km/h的速度行驶时,消耗1升汽油,甲车最多行驶5千米.故选项B错误. 以低于80km/h的速度行驶时,行驶相同路程,甲车消耗汽油最少.故选项C错误. 以高于80km/h的速度行驶时,行驶相同路程,丙车比乙车省油.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3.甲、乙两同学骑自行车从A地沿同一条路到B地,已知乙比甲先出发.他们离出发地的距离s/km和骑行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他们都骑了20 km B.两人在各自出发后半小时内的速度相同 C.甲和乙两人同时到达目的地 D.相遇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首先注意横纵坐标的表示意义,再观察图象可得乙出发0.5小时后停留了0.5小时,然后又用1.5小时到达离出发地20千米的目的地;甲比乙早到0.5小时出发,用1.5小时到达

几何图形中函数解析式的求法(学法指导).doc

几何图形中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有相关联系的 细节,在历年的中考试题中都占有重要的份量,而求函数的解析式则成为 中考的热点。求函数的解析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学生往往把思維 固定在用“待定系数法”去求函数的解析式。而使用待定系数法去求函数 的解析式的大前提是必须根据题目的条件,选用恰当函数(如正、反比例 函数,一次、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如果题目中能根据直接条件或间接条 件给出函数的类型,当然是选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 但我们发现,在几何图形中求函数解析式却成为初中数学考试的常见 题、压轴题。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几何图形中求函数解析式往往是无法确 定所求函数的类型,因此用待定系数法进行解题是行不通的。我们知道, 函数的解析式也是等式,要建立函数解析式,关键是运用已知条件在几何 图形中找出等量关系,列出以变量有关的等式。下面以几个例子来探求在 几何图形中建立函数解析式的常见类型和解题途径。 一、 用图形的面积公式确立等量关系 例1、如图1,正方形ABGD 的边长为A ,有一点P 在 BC 上运动,设PB 二x ,梯形 APCD 的面积为>, (1) 求y 与%的函数关系式; (2) 如果 S AABP 二S 体型APCD 请确定P 的位置。 分析:本题所给的变量>,是梯形的面枳,因此可根据梯形面枳公式 图1 C P B

s 4 (上底+下底)xi 分别找出上底、下底、高问题可获解决。因为上 底CP=7^-x ,下底 AD=V^,高CD=V^,于是由梯形面枳公式建立两个变量 之间的等量关系,y = — (V2 -x + V2) - V2 ,整理得: 例2、如图2,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BC , ZBCD=90°,AD=“,BC=2。,CD=2,四边形 EFGG 是矩形,点E 、G 分别在腰AB 、GD 上, 点F 在BC 上。设EF=%,矩形EFCG 的面枳 为).,。(2002年佛山中考题) (1) 求;y 与■^的函数关系式; (2) 当矩形EFCG 的面积等于梯形ABCD 的面积的一半时,求%的值; (3) 当ZABG=30°时,矩形EFGG 是否能成正方形,若能求其边长,若不 能试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所给的变量:v 值是矩形的面枳,因此根据矩形面枳公式S 二 长X 宽, 若能算出长FC 与宽EF ,或者用变量x 、y 表示FC 和EF ,则问题 可获解决。其中宽 EF=;c,问题归结为求出长FC ,从而两个变量;v 、y 之间 的关系通过矩形面积公式建 立了。 解:(1)过点A 作AN 丄BC 于N ,因为在矩形EFCG 中,EF 丄BC , ? BF _ EF * BN" AN 得 BF= — 2 =-丁 m ⑵略 F N ???EF//AN BF 2a- a

共同本征函数解读

§4.3 共同本征函数 1、测不准关系的严格证明 在算符A ?的本征态中测量力学量A ,可以得到确定值,并不出现涨落。如果测量B ,则不一定能得到确定值。 例如,由于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其位置与动量不能够同时完全确定,而其不确定度由下式确定 ≥???p x 对于比较普遍的情况,设有A ?,B ?两个力学量,令A A A -=???,B B B -=???, (注意在经典力学中A A A -=?) 因为A ?,B ?是厄米算符,所以A ??,B ??也是厄米算符。 考虑积分? ≥?-?=0d |)??(|)(2τψξξB i A I ,ξ为实数,积分区间取为整个空间。 展开上式,有 ??????+??-??-??=?-??-?=τψψτψψψψξτψψξτ ψψξψψξξd )?(?d ]?)?()?(?[d ?(?(d ]??[??()(****2**B B B A A B i A A B i A B i A I )()()()))()() 因为A ??,B ??均是厄米算符,所以有 ? ???+??-??-?=τψψτψψξτψψξξd ?d )????(d )?()(2**2*2)(B A B B A i A I (利用了厄米性) 而A B B A A A B B B B A A A B B A ????)?)(?()?)(?(????-=-----=??-?? 对? ???+??-??-?=τψψτψψξτψψξ ξd ?d )????(d )?()(2**2*2 )(B A B B A i A I ,则 0?)????()?()(222≥?+--?=)(B A B B A i A I ξξξ 令K i A B B A ?????=-,则 0??)?(222≥?++?)(B K A ξξ 这是有关实参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其有解的条件可由判别式给出,即

人教版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经典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经典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现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厘米)与所挂物体的质量x(千克)之间有如下关系: 物体质量x/千克0 1 2 3 4 5 … 弹簧长度y/厘米10 10.5 11 11.5 12 12.5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与y都是变量,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B.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0厘米 C.在弹性范围内,所挂物体质量为7千克时,弹簧长度为13.5厘米 D.在弹性范围内,所挂物体质量每增加1千克弹簧长度增加0.5厘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表数据可得,弹簧的长度随所挂重物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并且质量每增加1千克,弹簧的长度增加0.5cm,然后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 解:A、x与y都是变量,且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正确,不符合题意; B、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10cm,错误,符合题意; C、在弹性范围内,所挂物体质量为7千克时,弹簧长度为10+0.5×7=13.5,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在弹性范围内,所挂物体质量每增加1千克弹簧长度增加0.5厘米,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关系的确认,常量与变量的确定,读懂图表数据,并从表格数据得出正确结论是解题的关键,是基础题,难度不大. 2.甲、乙两同学骑自行车从A地沿同一条路到B地,已知乙比甲先出发.他们离出发地的距离s/km和骑行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他们都骑了20 km B.两人在各自出发后半小时内的速度相同 C.甲和乙两人同时到达目的地 D.相遇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答案】C 【解析】

(一)二次函数图象信息题常见的四种类型

专题训练(一)二次函数图象信息题常见的四种类型?类型之一由系数的符号确定图象的位置 1.[2016·合肥45中月考]在二次函数y=ax2+bx+c中,a<0,b>0,c<0,则符合条件的图象是() 图1-ZT-1 2.[2018·安徽省合肥168教育集团]月考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若a>b>c,且a+b+c=0,则它的图象可能是图1-ZT-2中的() 图1-ZT-2 3.已知函数y=ax和y=a(x+m)2+n,且a>0,m<0,n<0,则这两个函数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大致图象是() 图1-ZT-3 4.已知二次函数y=x2+2ax+2a2,其中a>0,则其图象不经过第________象限. ?类型之二由某一函数的图象确定其他函数图象的位置 5.已知y=ax2+bx+c的图象如图1-ZT-4所示,则y=ax+b的图象一定过() 图1-ZT-4 A.第一、二、三象限 B.第一、二、四象限 C.第二、三、四象限 D.第一、三、四象限 6.如果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那么二次函数y=ax2+bx的图象可能是()

图1-ZT-5 7.如图1-ZT-6,一次函数y1=x与二次函数y2=ax2+bx+c的图象相交于P,Q两点,则函数y=ax2+(b-1)x+c的图象可能为() 图1-ZT-6 图1-ZT-7 ?类型之三由函数图象确定系数及代数式的符号 8.[2017·六盘水]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1-ZT-8所示,则() A.b>0,c>0 B.b>0,c<0 C.b<0,c<0 D.b<0,c>0 图1-ZT-8 9.已知抛物线y=ax2+bx+c如图1-ZT-9所示,对称轴为直线x=1,则代数式:(1)abc; (2)a+b+c;(3)a-b+c;(4)4a+2b+c中,值为正数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图1-ZT-9

高中常用函数性质及图像汇总

高中常用函数性质及图像 一次函数 (一)函数 1、确定函数定义域的方法: (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 (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放方数大于等于零; (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 (5)实际问题中,函数定义域还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使之有意义。 (二)一次函数 1、一次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形如y kx b =+(k ,b 是常数,且0k ≠)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当0b =时,一次函数y kx =,又叫做正比例函数。 ⑴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形式是y kx b =+,要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一次函数,就是判断是否能化成以上形式. ⑵当0b =,0k ≠时,y kx =仍是一次函数. ⑶当0b =,0k =时,它不是一次函数. ⑷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 2、正比例函数及性质 一般地,形如y=kx(k 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 叫做比例系数. 注:正比例函数一般形式 y=kx (k 不为零) ① k 不为零 ② x 指数为1 ③ b 取零 当k>0时,直线y=kx 经过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x 的增大y 也增大;当k<0时,?直线y=kx 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x 增大y 反而减小. (1) 解析式:y=kx (k 是常数,k ≠0) (2) 必过点:(0,0)、(1,k ) (3) 走向:k>0时,图像经过一、三象限;k<0时,?图像经过二、四象限 (4) 增减性:k>0,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k<0,y 随x 增大而减小 (5) 倾斜度:|k|越大,越接近y 轴;|k|越小,越接近x 轴 3、一次函数及性质 一般地,形如y=kx +b(k,b 是常数,k≠0),那么y 叫做x 的一次函数.当b=0时,y=kx +b 即y=kx ,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注:一次函数一般形式 y=kx+b (k 不为零) ① k 不为零 ②x 指数为1 ③ b 取任意实数 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是经过(0,b )和(- k b ,0)两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b,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kx 平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

函数基础知识基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函数基础知识基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某天小明骑自行车上学,途中因自行车发生故障,修车耽误一段时间后继续骑行,按时赶到了学校.如图描述了他上学情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用了5分钟来修车 B .自行车发生故障时离家距离为1000米 C .学校离家的距离为2000米 D .到达学校时骑行时间为20分钟 【答案】D 【解析】 【分析】 观察图象,明确每一段小明行驶的路程,时间,作出判断即可. 【详解】 由图可知, 修车时间为15-10=5分钟,可知A 正确; 自行车发生故障时离家距离为1000米,可知B 正确; 学校离家的距离为2000米,可知C 正确; 到达学校时骑行时间为20-5=15分钟,可知D 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读懂图象,能从图象中读取有用信息的数形、分析其中的“关键点”、分析各图象的变化趋势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矩形ABCD 中,6cm AB =,3cm BC =,动点P 从A 点出发以1cm /秒向终点B 运动,动点Q 同时从A 点出发以2cm /秒按A D C →→B →的方向在边AD , DC ,CB 上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 (秒),那么APQ ?的面积()2 cm y 随着时间x (秒)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A.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三种情况讨论△APQ面积的变化,进而得出△APQ的面积y(cm2)随着时间x (秒)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情况. 【详解】 解:根据题意可知:AP=x,Q点运动路程为2x, ①当点Q在AD上运动时, y=1 2 AP?AQ= 1 2 x?2x=x2,图象为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 ②当点Q在DC上运动时, y=1 2 AP?DA= 1 2 x×3= 3 2 x,是一次函数; ③当点Q在BC上运动时, y=1 2 AP?BQ= 1 2 x?(12?2x)=?x2+6x,为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 结合图象可知A选项函数关系图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分三种情况讨论三角形APQ的面积变化. 3.如图1,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点A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A→B→C→D→A方向运动到点A处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PAB的面积为y,如果y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矩形ABCD的面积为()

高中数学常见函数图像

高中数学常见函数图像 1.指数函数: 定义 函数 (0x y a a =>且1)a ≠叫做指数函数 图象 1a > 01a << 定义域 R 值域 (0,)+∞ 过定点 图象过定点(0,1),即当0x =时,1y =. 奇偶性 非奇非偶 单调性 在R 上是增函数 在R 上是减函数 2.对数函数: 定义 函数 log (0a y x a =>且1)a ≠叫做对数函数 图象 1a > 01a << 定义域 (0,)+∞ 值域 R 过定点 图象过定点(1,0),即当1x =时,0y =. 奇偶性 非奇非偶 单调性 在(0,)+∞上是增函数 在(0,)+∞上是减函数 x a y =x y (0,1) O 1 y =x a y =x y (0,1) O 1 y =x y O (1,0) 1 x =log a y x =x y O (1,0) 1 x =log a y x =

3.幂函数: 定义形如αx y=(x∈R)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α是常数. 图像 性质过定点:所有的幂函数在(0,) +∞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通过点(1,1).单调性:如果0 α>,则幂函数的图象过原点,并且在[0,) +∞上为增函数.如果0 α<,则幂函数的图象在(0,) +∞上为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图象无限接近x轴与y轴.

4. 函数 sin y x = cos y x = tan y x = 图象 定义域 R R ,2x x k k ππ??≠+∈Z ???? 值域 []1,1- []1,1- R 最值 当 22 x k π π=+ () k ∈Z 时, max 1y =; 当22 x k π π=- ()k ∈Z 时,min 1y =-. 当()2x k k π =∈Z 时, max 1y =; 当2x k ππ=+ ()k ∈Z 时,min 1y =-. 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 周期性 2π 2π π 奇偶性 奇函数 偶函数 奇函数 单调性 在 2,222k k ππππ? ?-+???? ()k ∈Z 上是增函数;在 32,222k k π πππ? ?++??? ? ()k ∈Z 上是减函数. 在[]() 2,2k k k πππ-∈Z 上 是 增 函 数 ; 在 []2,2k k πππ+ ()k ∈Z 上是减函数. 在,2 2k k π ππ π? ? - + ?? ? ()k ∈Z 上是增函数. 对称性 对称中心 ()(),0k k π∈Z 对称轴 ()2 x k k π π=+ ∈Z 对称中心 (),02k k ππ??+∈Z ?? ? 对称轴()x k k π =∈Z 对称中心(),02k k π?? ∈Z ??? 无对称轴

知识讲解_指数函数及其性质_基础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编稿:丁会敏 审稿:王静伟 【学习目标】 1.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了解对底数的限制条件的合理性,明确指数函数的定义域; 2.掌握指数函数图象: (1)能在基本性质的指导下,用列表描点法画出指数函数的图象,能从数形两方面认识指数函数的性质; (2)掌握底数对指数函数图象的影响; (3)从图象上体会指数增长与直线上升的区别. 3.学会利用指数函数单调性来比较大小,包括较为复杂的含字母讨论的类型; 4.通过对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的学习,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通过对指数函数的研究,要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更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指数函数的概念: 函数y=a x (a>0且a ≠1)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a 为常数,函数定义域为R. 要点诠释: (1)形式上的严格性:只有形如y=a x (a>0且a ≠1)的函数才是指数函数.像23x y =?,12x y =, 31x y =+等函数都不是指数函数. (2)为什么规定底数a 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①如果0a =,则000x x ?>??≤??x x 时,a 恒等于, 时,a 无意义. ②如果0a <,则对于一些函数,比如(4)x y =-,当11 ,,24 x x = =???时,在实数范围内函数值不存在. ③如果1a =,则11x y ==是个常量,就没研究的必要了. 要点诠释:

(1)当底数大小不定时,必须分“1a >”和“01a <<”两种情形讨论。 (2)当01a <<时,,0x y →+∞→;当1a >时,0x y →-∞→。 当1a >时,a 的值越大,图象越靠近y 轴,递增速度越快。 当01a <<时,a 的值越小,图象越靠近y 轴,递减的速度越快。 (3)指数函数x y a =与1 x y a ?? = ???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要点三、指数函数底数变化与图像分布规律 (1) ① x y a = ②x y b = ③x y c = ④x y d = 则:0<b <a <1<d <c 又即:x ∈(0,+∞)时,x x x x b a d c <<< (底大幂大) x ∈(-∞,0)时,x x x x b a d c >>> (2)特殊函数 11 2,3, (), ()23 x x x x y y y y ====的图像: 要点四、指数式大小比较方法 (1)单调性法:化为同底数指数式,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进行比较. (2)中间量法 (3)分类讨论法 (4)比较法 比较法有作差比较与作商比较两种,其原理分别为: ①若0A B A B ->?>;0A B A B -,或1A B <即可. 【典型例题】 类型一、指数函数的概念 例1.函数2 (33)x y a a a =-+是指数函数,求a 的值. 【答案】2 【解析】由2 (33)x y a a a =-+是指数函数, 可得2331,0,1, a a a a ?-+=?>≠?且解得12, 01,a a a a ==??>≠?或且,所以2a =. 【总结升华】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指数函数: (1)切入点:利用指数函数的定义来判断;

高中的常见函数图像及基本性质

常见函数性质汇总及简单评议对称变换 常数函数 f (x )=b (b ∈R) 1)、y=a 和 x=a 的图像和走势 2)、图象及其性质:函数f (x )的图象是平行于x 轴或与x 轴重合(垂直于y 轴)的直线 一次函数 f (x )=kx +b (k ≠0,b ∈R) 1)、两种常用的一次函数形式:斜截式—— 点斜式—— 2)、对斜截式而言,k 、b 的正负在直角坐标系中对应的图像走势: 3)、|k|越大,图象越陡;|k|越小,图象越平缓 4)、定 义 域:R 值域:R 单调性:当k>0时 ;当k<0时 奇 偶 性:当b =0时,函数f (x )为奇函数;当b ≠0时,函数f (x )没有奇偶性; 例题:y=f (x ); y=g (x )都有反函数,且f (x-1)和g -1 (x)函数的图像关于y=x 对称,若g (5)=2016,求)= 周 期 性:无 5)、一次函数与其它函数之间的练习 1、常用解题方法: b

反比例函数 f (x )= x k (k ≠0,k 值不相等永不相交;k 越大,离坐标轴越远) 图象及其性质:永不相交,渐趋平行;当k>0时,函数f (x )的图象分别在第一、第三 象限;当k<0时,函数f (x )的图象分别在第二、第四象限; 双曲线型曲线,x 轴与y 轴分别是曲线的两条渐近线; 既是中心对成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定 义 域:),0()0,(+∞-∞ 值 域:),0()0,(+∞-∞ 单 调 性:当k> 0时;当k< 0时 周 期 性:无 奇 偶 性:奇函数 反 函 数:原函数本身 补充:1、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与曲线函数的联合运用(常考查有无交点、交点围城图行的面积)——入手点常有两个——⑴直接带入,利用二次函数判别式计算未知数的取值;⑵利用斜率,数形结合判断未知数取值(计算面积基本方法也基于此) 3、反函数变形(如右图) 1)、y=1/(x-2)和y=1/x-2的图像移动比较 2)、y=1/(-x)和y=-(1/x )图像移动比较 3)、f (x )= d cx b ax ++ (c ≠0且 d ≠0)(补充一下分离常数) (对比标准反比例函数,总结各项内容) 二次函数 一般式:)0()(2 ≠++=a c bx ax x f 顶点式:)0()()(2 ≠+-=a h k x a x f 两根式:)0)()(()(21≠--=a x x x x a x f 图象及其性质:①图形为抛物线,对称轴为 ,顶点坐标为 ②当0>a 时,开口向上,有最低点 当00时,函数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 );当<0时,函数图象与x 轴有一个交点( );当=0时,函数图象与x 轴没有交点。 ④)0()(2 ≠++=a c bx ax x f 关系 )0()(2 ≠=a ax x f 定 义 域:R 值 域:当0>a 时,值域为( );当0a 时;当0

函数基础知识难题汇编

函数基础知识难题汇编 一、选择题 1.如图,AB为半圆的直径,点P为AB上一动点.动点P从点A 出发,沿AB匀速运动到点B,运动时间为t.分别以AP与PB为直径作半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B.C.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设P点运动速度为v(常量),AB=a(常量),则AP=vt,PB=a-vt; 则阴影面积 2 2222 111 S)()() 22222244 a vt a vt v av t t πππππ - =--=+( 由函数关系式可以看出,D的函数图象符合题意.故选D. 2.如图,一只蚂蚁以均匀的速度沿台阶A1?A2?A3?A4?A5爬行,那么蚂蚁爬行的高度h 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大致是() A.B. C.D. 【答案】B

【解析】 【分析】 从A:到A2蚂蚁是匀速前进,随着时间的增多,爬行的高度也将由0匀速上升,从A2到A:随着时间的增多,高度将不再变化,由此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解:因为蚂蚁以均匀的速度沿台阶A1→A2→A3→A4→A5爬行,从A1→A2的过程中,高度随时间匀速上升,从A2→A3的过程,高度不变,从A3一A4的过程,高度随时间匀速上升,从A4.→A5的过程中,高度不变,所以蚂蚁爬行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是B. 故选:B. 【点睛】 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的读图能力.要能根据函数图象的性质和图象上的数据分析得出函数的类型和所需要的条件,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排除法求解. 3.在某次实验中,测得两个变量m和v之间的4组对应数据如下表:则m与v之间的关系最接近于下列各关系式中的() A.v=2m﹣2 B.v=m2﹣1 C.v=3m﹣3 D.v=m+1 【答案】B 【解析】 一般情况下是把最大的一对数据代入函数关系式后通过比较得出最接近的关系式. 解:当m=4时, A、v=2m﹣2=6; B、v=m2﹣1=15; C、v=3m﹣3=9; D、v=m+1=5. 故选B. 4.小明和小华是同班同学,也是邻居,某日早晨,小明7:40先出发去学校,走了一段后,在途中停下吃了早餐,后来发现上学时间快到了,就跑步到学校;小华离家后直接乘公共汽车到了学校.如图是他们从家到学校已走的路程s(米)和所用时间t(分钟)的关系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小明家和学校距离1200米;②小华乘坐公共汽车的速度是240米/分;③小华乘坐公共汽车后7:50与小明相遇;④小华的出发时间不变,当小华由乘公共汽车变为跑步,且跑步的速度是100米/分时,他们可以同时到达学校.

一次函数基础知识专题练习题(解析版)

一次函数基础知识专题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点P(﹣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所在的象限是()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3,5)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A.(﹣3,﹣5)B.(3,5)C.(3.﹣5)D.(5,﹣3) 3.已知y轴上点P到x轴的距离为3,则点P坐标为() A.(0,3)B.(3,0)C.(0,3)或(0,﹣3)D.(3,0)或(﹣3,0)4.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在透明胶片上的?ABCD,点A的坐标是(0,2).现将这张胶片平移,使点A落在点A′(5,﹣1)处,则此平移可以是() A.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 B.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 C.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 D.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x2+1)所在的象限是()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6.如图,△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二象限内,顶点A的坐标是(﹣2,3),先把△ABC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A1B1C1,再作△A1B1C1关于x轴对称图形△A2B2C2,则顶点A2的坐标是()

A.(﹣3,2)B.(2,﹣3)C.(1,﹣2)D.(3,﹣1) 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将△ABO扩大到原来的2倍,.若点A的坐标是(1,2),则点A′的坐标是() 得到△A′B′O A.(2,4)B.(﹣1,﹣2)C.(﹣2,﹣4)D.(﹣2,﹣1) 8.小亮同学骑车上学,路上要经过平路、下坡、上坡和平路(如图),若小亮上坡、 平路、下坡的速度分别为v1,v2,v3,v1<v2<v3,则小亮同学骑车上学时,离家的路程 s与所用时间t的函数关系图象可能是() A. B. C. D. 9.甲乙两位同学用围棋子做游戏.如图所示,现轮到黑棋下子,黑棋下一子后白棋再 下一子,使黑棋的5个棋子组成轴对称图形,白棋的5个棋子也成轴对称图形.则下列下子方法不正确的是(),[说明:棋子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如A点在(6,3)].

知识讲解-函数及其表示方法-基础

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编稿:丁会敏审稿:王静伟 【学习目标】 (1)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初步掌握换元法的简单运用. (2)能正确认识和使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列表法和图象法.了解每种方法的优点.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 (3)求简单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了解分段函数及其简单应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定义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记作:y=f(x),x∈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 要点诠释: (1)A、B集合的非空性;(2)对应关系的存在性、唯一性、确定性;(3)A中元素的无剩余性;(4)B中元素的可剩余性。 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①构成函数的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 ②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 3.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2)无穷区间; (3)区间的数轴表示. 区间表示: <<= {x|a≤x≤b}=[a,b]; x a x b a b {|}(,); (] x a x b a b ≤<=; {|}, x a x b a b {|}, <≤=;[) (][) x x b b x a x a ≤=∞≤=+∞. {|}-,; {|}, 要点二、函数的表示法 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解析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简明,给自变量求函数值. 图象法: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直观形象,反应变化趋势. 列表法: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不需计算就可看出函数值. 2.分段函数: 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不能写成几个不同的方程,而应写函数几种不同的表达式并用个左大括号括起来,并分别注明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 要点三、映射与函数 1.映射定义: 设A、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从A到B的映射;记为f:A→B. 象与原象:如果给定一个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那么A中的元素a对应的B中的元素b叫做a的象,a

考研高等数学常用公式以及函数图像

考研高等数学常用公式及函数图象 导数公式: 基本积分表: 三角函数的有理式积分: 2 22212211cos 12sin u du dx x tg u u u x u u x +==+-=+=, , ,  a x x a a a ctgx x x tgx x x x ctgx x tgx a x x ln 1)(log ln )(csc )(csc sec )(sec csc )(sec )(22= '='?-='?='-='='2 2 22 11 )(11 )(11 )(arccos 11 )(arcsin x arcctgx x arctgx x x x x +- ='+= '-- ='-= '? ?????????+±+=±+=+=+=+-=?+=?+-==+==C a x x a x dx C shx chxdx C chx shxdx C a a dx a C x ctgxdx x C x dx tgx x C ctgx xdx x dx C tgx xdx x dx x x )ln(ln csc csc sec sec csc sin sec cos 222 22 22 2C a x x a dx C x a x a a x a dx C a x a x a a x dx C a x arctg a x a dx C ctgx x xdx C tgx x xdx C x ctgxdx C x tgxdx +=-+-+=-++-=-+=++-=++=+=+-=????????arcsin ln 21ln 211csc ln csc sec ln sec sin ln cos ln 2 2222222? ????++-=-+-+--=-+++++=+-= ==-C a x a x a x dx x a C a x x a a x x dx a x C a x x a a x x dx a x I n n xdx xdx I n n n n arcsin 22ln 22)ln(221 cos sin 22 2222222 2222222 22 2 22 2 π π

最新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解析(1)

最新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解析(1) 一、选择题 1.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各自都以自己的速度匀速向B地行驶,甲车先到B地,停车1小时后按原速匀速返回,直到两车相遇.已知,乙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如图是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乙车行驶的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50千米 B.乙车从出发到与甲车返回时相遇所用的时间是6.6小时 C.甲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 D.点M的坐标是(6,90) 【答案】C 【解析】 【分析】 A.仔细观察图象可知:两车行驶5小时后,两车相距150千米,据此可得两车的速度差,进而得出甲车的速度,从而得出A、B两地之间的距离; B.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答即可; C.由A的解答过程可得结论; D.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即可得出点M的纵坐标.. 【详解】 ∵根据题意,观察图象可知5小时后两车相距150千米,故甲车比乙车每小时多走30千米,∴甲车的速度为90千米/时; ∴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90×5=450千米. 故选项A不合题意; 设乙车从出发到与甲车返回时相遇所用的时间是x小时,根据题意得: 60x+90(x﹣6)=450,解得x=6.6, ∴乙车从出发到与甲车返回时相遇所用的时间是6.6小时. 故选项B不合题意; ∵甲车的速度为90千米/时. 故选项C符合题意; 点M的纵坐标为:90×5﹣60×6=90,故选项D不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函数图象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理解x,y的实际意义,根据函数图象

上点的坐标的实际意义,求出甲,乙车的速度和A ,B 两地之间的距离是解题的关键. 2.汽车的“燃油效率”是指汽车每消耗1升汽油行驶的最大公里数(单位:km/L ),如图描述了甲、乙、丙三辆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燃油效率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以相同速度行驶相同路程,甲车消耗汽油最多 B .以10km/h 的速度行驶时,消耗1升汽油,甲车最少行驶5千米 C .以低于80km/h 的速度行驶时,行驶相同路程,丙车消耗汽油最少 D .以高于80km/h 的速度行驶时,行驶相同路程,丙车比乙车省油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可以判断各个选项是否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 解:由图可得:以相同速度行驶相同路程,甲车消耗汽油最少.故选项A 错误. 以10km/h 的速度行驶时,消耗1升汽油,甲车最多行驶5千米.故选项B 错误. 以低于80km/h 的速度行驶时,行驶相同路程,甲车消耗汽油最少.故选项C 错误. 以高于80km/h 的速度行驶时,行驶相同路程,丙车比乙车省油.故选项正确.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3.如图,边长为2的等边ABC ?和边长为1的等边A B C '''?,它们的边BC ,B C ''位于同一条直线l 上,开始时,点C '与点B 重合,ABC ?固定不动,然后把A B C '''?自左向右沿直线l 平移,移出ABC ?外(点B '与点C 重合)停止,设A B C '''?平移的距离为x ,两个三角形重合部分的面积为y ,则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是( ) A . B . C . D . 【答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