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牛郎织女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牛郎织女4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牛郎织女4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牛郎织女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牛郎织女精选4篇(一)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牛郎织女》这个古代的爱情传说,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传统文化意识。

2.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句子成分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

2. 掌握句子成分分析的方法,理解语言的结构。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句子成分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分析复杂的句子结构。

2. 学会运用语言进行情感表达,并用语言讲述故事。

教学准备:1. 课文教材《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牛郎织女》。

2. 讲台、黑板、笔、PPT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牛郎织女》的故事背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传说和民间故事的特点。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一幅插图,让学生观察插图并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共同阅读课文《牛郎织女》,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讲解句子成分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并帮助学生掌握句子成分的名称和功能。

三、合作探究(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并用句子成分分析的方法分析故事中的句子结构。

2.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自己分析的故事句子,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四、巩固提高(5分钟)1. 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的活动,检查学生对句子成分分析的掌握情况。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牛郎织女》中的故事情节,自己写一篇小短文。

2. 向学生解释作业的要求,并给予一定的写作指导。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句子成分分析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总结分析句子的方法。

2. 补充讲解一些学生提出的问题,消除学生的疑惑。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牛郎织女》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牛郎织女》
13 牛郎织女
• 掌握故事情节
• 感受人物特点
开火车讲故事
• • • • • 牛郎名字的由来。 牛郎照顾老牛很周到。 老牛开口讲话,提醒牛郎别错过机会。 织女飞到了人间。 织女和牛郎相识,成为牛郎的妻子。
• 快速浏览6-11自然段,看看这儿有几个情 节,用几个字或一句话概括一下。 • 牛郎织女生活美满。 • 老牛临终嘱咐。 • 王母抓走织女,牛郎追赶。 • 牛郎织女隔河相望。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一群 群喜鹊飞来,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鹊 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每逢 这一天,喜鹊也确实少了许多,据说 他们都到天河那儿搭桥去了。

• 读完了这篇民间故事,我觉得牛郎是个 的人,因为他 ;织女是 个 的人,因为她 。 • 王母娘娘是个 。
巩固练习
结束

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 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得挺美满。转眼间三个 年头过去了,他们有了一儿一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活美满

织女感觉生活很美满。到孩子能说话的时候, 晚上得空,织女就指着星星,给孩子们讲些天上 的故事。天上虽然富丽堂皇,可是没有自由,她 不喜欢。她喜欢人间的生活: ( ),她喜欢; • ( ),她喜欢; • ( ),她喜欢; • ( ),她喜欢。两个孩 子听她这么说,就偎在她怀里,叫一声妈妈,回 过头来又叫一声爸爸。
自主学习单
• 1.默读课文8-10自然段,划出描写王母娘娘 和织女牛郎表现的关键词句。 • 2.读一读,感受一下人物特点。 • 3.时间3分钟。

再说天上,王母娘娘知道织女下嫁人间,气 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 • 一天,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 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两个孩子跑 过来,死死地抓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 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 齐飞向天宫。织女一边挣扎,一边望着两个孩 子大声喊:“快去找爸爸!” • 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心急如焚。 可是怎么上天搭救呢?忽然,他想起老牛临死前 说的话,便赶紧找出牛皮,披在身上,然后将一 儿一女放在两个竹筐里,挑起来就往外跑。一出 屋门,他就飞了起来。他越飞越快,眼看就要追 上织女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 霎时间,牛郎面前出现了一条天河。天河很宽, 波涛汹涌,牛郎飞不过去了。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牛郎织女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牛郎织女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牛郎织女_六年级语文知识点_知识点1.《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

《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

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

它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被誉为我国四大民间故事。

2.民间故事:指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而成的一种文学形式,这些故事大多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3.《牛郎织女》中的两位主人翁深受人们的同情,大家希望他们有个美好的未来,正如苏轼的一首词中写道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times;times;如times;”结构的成语:一贫如洗、挥金如土、挥汗如雨、力大如牛、胆小如鼠、大笔如椽、宾至如归、骨瘦如柴、料事如神、巧舌如簧5.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精卫填海、火眼金睛、夸父逐日、羿射九日、嫦娥奔月6.我国主要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习题解答习题3答案:牛郎心地善良、勤劳能干、重情义,向往美好生活。

织女心地善良、心灵手巧、善解人意,勇于追求美好的生活。

老牛知恩图报、善解人意、勤劳朴实。

王母娘娘心狠手辣、残暴专制、无情无义。

生字的学习是语文学习里的重要内容,在小学六年级阶段,学习语文课本的时候,需要掌握哪些生字呢?下面是我们收集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生字表以供大家学习。

小学六年级语文生字表(带拼音)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包含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精选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13.牛郎织女 苏教版 word文档

精选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13.牛郎织女 苏教版 word文档

精选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13.牛郎织女苏教版 word文档精选-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13.牛郎织女苏教版-word文档13.牛郎织女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了解这篇民间故事的主要情节。

2.认识牛郎织女的传说在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1.生动地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2.认识牛郎、织女形象的特点,分析牛郎哥嫂、王母娘娘在传说中的作用与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以牛郎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2.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愿望。

教学重点:1.掌握主要情节。

2、认识牛郎、织女形象的特点,分析牛郎哥嫂、王母娘娘在传说中的作用与意义。

教学难点:1.传说中牛郎织女和太后姐夫的角色和意义。

2.体会以牛郎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教材分析:由于一定的社会历史原因,牛郎织女故事在汉代之前就已经产生和形成。

它体现了当时小农小手工业者改善生活、争取婚姻自由和个人解放的理想和愿望。

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民间故事。

它以完整曲折的情节、朴素自然的语言、奇异的神话色彩、积极进取的主题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这篇文章的语言简单、简洁、清新自然,读起来很朗朗上口。

课程安排:2学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会话介绍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首先阅读理解,理清思路,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第1页谁是故事中的英雄?围绕这两个角色,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如何展开的?故事是怎么开始的?发展呢?怎么搞的?1、轻声自由读课文,结合预学单,与小组同学互相检查自学情况。

2.理清思路,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第三,检查自我阅读情况:1。

读生词,纠正发音。

2.文学知识介绍: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口头文学作品,由于它反映劳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所以就广泛流传在人民群众之中。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牛郎织女》教学设计《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一起来看看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牛郎织女教学设计吧。

一、教材分析《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

它有一个特点,它透过平淡的语言,反映了人物丰富的精神。

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孤儿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美丽的姑娘织女。

他们男耕女织,过着美满的生活。

王母娘娘知道后,拆散了他们,带着天兵天将抓走了织女。

牛郎急忙披上老牛的皮,用竹筐挑着两个孩子去追赶织女,被王母娘娘用玉簪划的天河隔开。

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想望,天长日久,他们就成了天河边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

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

二、学情分析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

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狡猾的丑恶嘴脸。

我们让学生读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要求: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

观察夏夜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星和织女星,将观察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四、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五、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3、《牛郎织女》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3、《牛郎织女》
本素材 由hi-hoo提供
按 提 示 复 述 课 文
本素材 由hi-hoo提供
(1)生活很苦,人称牛郎。 ( 2)照看周到,老牛亲密。 ( 4)来到森林,见到织女。 ( 3)老牛说话,指点机会。 (6 ) 男耕女织,日子美满。 ( 9)闯入家中,抓走织女。 ( 7)牛郎喂牛,老牛诀别。 (5 )相遇相知,结为夫妻。 (8)王母知情,发誓严惩。 (10)心急如焚,追赶被阻。 (12)喜鹊搭桥,一年一见。 (11)隔河相望,化作星辰。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 一 课 时
新 庄 中 心 校 李 宝 升
本素材 由hi-hoo提供
本文题材为民间故事,民间故 事指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 并不断地被修改、添加、润色、 提升的一种文学形式。民间故 事大多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 美好愿望,反映了人民群众的 强烈要求。
粗暴野蛮、凶狠歹毒
本素材 由hi-hoo提供
2、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 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的前面 出现一条天河。天河很宽,波涛 汹涌,牛郎飞不过去了。 你怎样评价王母娘娘?
冷酷无情、心狠手辣
本素材 由hi-hoo提供
怎样复述这段内容?
本素材 由hi-hoo提供
本素材 由hi-hoo提供
读课文,这段主要写什么? 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牛郎孤苦伶仃? (吃——,穿——,每天——,没有名字。)
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牛郎照顾老牛很周到?
牛郎挑——让牛吃——喝——
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老牛和牛郎很亲密?
牛郎: 心地善良、勤劳肯干 织女: 心灵手巧、心地善良 王母: 冷酷无情、心狠手辣 老牛: 善解人意、知恩图报
本素材 由hi-hoo提供
()生活很苦,人称牛郎。 ( )照看周到,老牛亲密。 ( )来到森林,见到织女。 ( )老牛说话,指点机会。 本文共12小节 ( )男耕女织,日子美满。 标题已经给出 ( )闯入家中,抓走织女。 你能说出顺序 ( )牛郎喂牛,老牛诀别。 ()相遇相知,结为夫妻。 吗? ()王母知情,发誓严惩。 ()心急如焚,追赶被阻。 ()喜鹊搭桥,一年一见。 ()隔河相望,化作星辰。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牛郎织女》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牛郎织女》说课稿
3.技术工具:利用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设备,展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成语和俗语,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展示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方便教师及时反馈和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三)互动方式
为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概述课文:带领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让学生对牛郎织女的故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分析牛郎和织女的人物形象,探讨他们的品质特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涵。
3.讲解重点词语、成语和俗语:结合课文,讲解重点词语、成语和俗语,让学生掌握它们的含义和用法,提高词汇量。
2.在课堂上适时更新板书,便于学生跟随教学进度;
3.使用不同颜色和字体,区分重点和难点,提高视觉效果。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
1.部分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不够深入;
2.学生在创作实践中可能存在表达手法运用不当的问题;
3.课堂时间有限,难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
3.创意写作:布置与课文相关的创意写作任务,如编写牛郎织女的后续故事,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自我评价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同伴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发现自身的不足。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有:牛郎织女的传说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寓意和表达手法等。具体来说,课文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相识、相爱、遭受王母娘娘阻挠、最终成为牵牛星和织女星的过程。这个故事既有民间传说的神奇色彩,又具有现实意义,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牛郎织女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牛郎织女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牛郎织女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孤儿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

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每天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

他没名字,大家都叫他牛郎。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

每天放牛,他总是挑最好的草地,让它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

那头老牛跟他也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呢。

一天晚上,牛郎走进牛棚,忽然听见一声“牛郎!”,是谁叫他呢?回头一看,微弱的星光下面,原来是老牛在讲话。

老牛说:“明天黄昏的时候,你翻过右边那座山,山那边有一个湖,湖边有一片树林。

在树林里,你会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

可别错过了这个机会呀!”第二天黄昏,牛郎翻过右边那座山,来到湖边的树林里。

忽然,远处传来轻盈的欢笑声,牛郎循着笑声望去,只见湖边有几个姑娘正在嬉戏。

过了一会儿,其中的一个离开伙伴,向树林走来。

这姑娘是谁呢?原来她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名字叫织女。

每天早晨和傍晚,王母娘娘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那就是灿烂的云霞。

这天下午,王母娘娘多喝了几杯美酒,靠在宝座上睡着了。

织女和众仙女见机会难得,便一起飞到了人间。

牛郎和织女在树林里相识了。

交谈中,牛郎明白了织女的身份,织女也知道了牛郎的遭遇。

织女见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

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得挺美满。

转眼间,三个年头过去了,他们有了一儿一女。

一天,牛郎去喂牛,那头衰老的牛又讲话了,眼眶里满是泪花。

它说:“我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咱们快分手了!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老牛话没说完就死了。

再说天上,王母娘娘得知织女下嫁人间,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

一天,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

两个孩子跑过来,死死地抓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牛郎织女的故事,了解七夕节文化背景,感受传统节日氛围。

2.听懂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理解、阅读及口语表达能力。

3.学会运用阅读策略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交际能力。

5.提高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课本内容:《牛郎织女》2.知识点: 相识、相爱、分离和重逢的故事,七夕节文化。

3.教具及工具: 课本、多媒体课件、黑板、粘贴画等。

三、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通过互动提问,帮助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 谁知道什么是七夕节? - 你们知道七夕节的故事么? - 你们喜欢听什么样的故事?2.预习(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上的图片和文字帮助学生快速预习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3.朗读(15分钟)请学生先跟读教师,学习语音语调;然后请学生独立朗读,按照情感变化和节奏来朗读。

4.阅读策略教学(20分钟)•1.阅读故事大意,了解情节。

•2.表演扮演故事人物,感受故事情感变化。

•3.分角色阅读,在感知故事角色语言情感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故事的内在冲突与表层事件的关系,感受故事结构的层次性和发展性。

•4.提出问题,分析角色立场和角色冲突,旨在培养语言分析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5.学生活动(25分钟)•1.小组讨论,自由发挥,回答问题•2.个人朗读和音乐活动,体验情感变化和情绪叙述能力。

6.反思总结(10分钟)课堂结束前进行反思总结。

帮助学生整理学会了什么、如何掌握和使用、对自己未来的学习有什么启示,同时提醒学生下节课的主题和内容。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牛郎织女的故事、理解和感受七夕节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学生在朗读和表演时需要准确把握情感变化,通过分析故事,能够提出问题并进行思维分析,表现出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第13课《牛郎织女》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第13课《牛郎织女》苏教版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前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分析神话传说故事。此外,他们对于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有一定的了解。在学习习惯上,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式,但还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启发。
(二)学习障碍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和互动反馈等方式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1.分析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2.反思课堂互动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寻找提高课堂互动效果的方法和策略。
3.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会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首先,我会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边读边解析课文内容,帮助他们理解故事情节。接着,我会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如牛郎的勤劳、织女的善良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主人公的品质。此外,我会通过讲解课文中的优美文字和表达方式,让学生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问,以促进他们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1.通过多媒体展示,如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神话传说的了解和看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设置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如分析课文结构、解读生字词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
4.结合学生的兴趣,引入与课文相关的故事背景和文化知识,让学生在了解文化背景的过程中,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这些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来源于现代教育理念,即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牛郎织女PPT课件苏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牛郎织女PPT课件苏教版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 怎样度过的?
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 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 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 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 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 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 和“织女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 和织女的故事。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1894~1968),名绍钧, 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父亲在地主家做帐 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 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 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1915年秋到上 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 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 (1)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第六自然段。
(2)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王母娘娘知道他们的事后会怎么做呢?
(1)自由朗读第八至十自然段。 (2)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3)你认为王母娘娘是一个怎样的 人呢?
你们喜欢这则故事吗?为什么?
因为牛郎织女都是那种靠勤劳节俭来创 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民 间才会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说。
1、组内成员间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加上自 己合理的想象。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积累的民间 故事在“故事会”上作汇报。
学完了这个故事,你们想说什么呢?同学们 可以从文章内容情节、思想感情,以及中华文化 的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等等方面来抒发你们的感 受。也可以试着对故事进行改写。请把你们最想 说的和最想做的写下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牛郎织女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牛郎织女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牛郎织女苏教版教材解析《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

它有一个特点,它透过平淡的语言,反映了人物丰富的精神内涵。

在课堂中,我通过设问,让学生领会文字所表达的含义。

我对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1.牛郎什么缘故对那头老牛照看专门周到?(从中体会牛郎的善良和勤劳)2.什么缘故仙女佩服织女呢?(织女喜爱的是牛郎的勤劳善良。

同时织女舍弃了荣华富贵,甘愿与穷困的牛郎生活在一起。

)3.姐妹们会说些什么祝福的话?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课文的重点就突破了。

通过师生对话,学生差不多明白了课文实际上寄予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

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

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狡猾的丑恶嘴脸。

我们让学生读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透过故情况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定,树立正确的人一辈子观。

在上课时,也有学生问:什么缘故织女确实会嫁给牛郎呢?在现实生活中,有如此的情况吗?我专门赞扬小孩们的摸索。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适应和高尚的情操。

知识不多确实是愚昧;不适应于思维,确实是粗鲁或蠢笨;没有高尚的情操,确实是卑俗。

”这一问题之因此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是因为现在学生的思维十分开阔,敢想,有创意。

想自己敢想的,说自己敢说的,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维活跃的空间。

在课堂上,学生产生了思维的碰撞,激发了思维的火花,同时更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意识。

因此,不管我们的对话最后有什么结果,我觉得,在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与教育能力。

教学目标:[来源:]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那个故事。

2、明白得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郎织女
【教材分析】: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

它有一个特点,它透过平淡的语言,反映了人物丰富的精神内涵。

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孤儿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美丽的姑娘织女。

他们男耕女织,过着美满的生活。

王母娘娘知道后,拆散了他们,带着天兵天将抓走了织女。

牛郎急忙披上老牛的皮,用竹筐挑着两个孩子去追赶织女,被王母娘娘用玉簪划的天河隔开。

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想望,天长日久,他们就成了天河边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

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

【学情分析】:
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

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狡猾的丑恶嘴脸。

我们让学生读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复述课文。

2、会写本课田字格中7个生字,会认“舔“,”拽“两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够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

2、通过精读课文,初步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反映出人物性格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品读课文,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够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从而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现在有哪一位同学能为大家讲讲牛郎和织女他们都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2、俗话说“千里姻缘一线牵”,这条线可真长啊,从天上一直牵到人间。

在老牛的巧妙安排下,牛郎与织女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在人间过着幸福美满的日子。

二、体会人物形象。

(一)牛郎
1. 故事中的牛郎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
2. 学生自读,互相交流。

3. 小结:牛郎勤劳善良、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

(二)织女
1. 织女是个怎样的人,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自己读一读。

2. 织女“决心”嫁给牛郎。

如果你是她的姐妹,你会怎样劝说?学生练习说话。

3. 牛郎织女婚后生活怎样?从“美满”一词你想到了什么
(三)王母
1. 找出文中描写王母的语句,从中你看出王母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同学们潜心读读9至10节,圈画出来,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2. 指名复述这一段内容。

三、寄托思念:
1. 天河很宽,波涛汹涌,牛郎飞不过去了。

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真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可是牛郎织女有多少话要说啊!河此岸的牛郎会想些什么呢?河彼岸的织女又想倾诉什么呢?请同学们选择一方,写一写他们的内心独白,让我们来为他们鸿雁传书!
2. 故事到这儿已经结束了。

让我们来读读12小节,想一想12小节可以去掉吗?为什么?学生齐读12小节。

师:谁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3. 织女决定嫁给牛郎时,她会有什么顾虑?既然如此,她为什么还是选择与牛郎生活呢?(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4. 民间故事就是这样,用这样较为圆满的结尾来表达老百姓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对天下有情人的深深祝福。

这座桥还不如说是老百姓在心中架起的一座“鹊桥”。

让我们用秦观的《鹊桥仙》来结束今天的这节课。

5、师出示小黑板上的词: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六、作业
读读中国四大爱情故事另外几篇。

【板书设计】:
13 牛郎织女
牛郎:善良勤劳
织女:心灵手巧
王母:冷酷无情
老牛:无私奉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