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诊断学

英文名称:diagnostics

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64 学分:3.5 理论课学时:44 实验课学时:20

适用对象: 医学影像学(工程方向)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诊断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程。诊断学的内容包括问诊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器械诊断等,横跨多个学科,内容涉及面广,实践性强,课程十分强调临床技能训练和诊断思维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因此诊断学可以说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诊断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临床技能培训、课间见习、考试。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结合CAI 课件、VCD、录像、录音、投影、模型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检查方法和思维程序;临床技能培训在临床技能训练中心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中心采用了现代化、功能强大的电子模拟人教学设备,从心肺听诊,到腹部触诊等各种教学功能,训练学生的临床技能。各种穿刺模拟人,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课间见习是在病房进行,学生下科后,深入病房,进行床旁训练,在病房中了解病史采集方法,通过具体的病例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了解各种异常体征及正规的检查手法。在反复医疗实践中,逐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检查方法和检查技术,逐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的目的;考试是检验《诊断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分理论考试与形成性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是对学期末医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结业考试。形成性考试采用实验课出勤考核及实际操作的完成情况考核,是检验学生的实际动手查体的能力,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检验与考核。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问诊

第一章问诊的重要性

【了解】问诊是采集病史的主要手段,是诊治患者的第一步。

第二章问诊的内容

【熟悉】问诊的内容

第三章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掌握】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了解】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第四章常见症状

一、发热

【掌握】发热的概念、临床表现和伴随症状和临床意义。

【熟悉】发热的常见原因。

【了解】发热的机理。

【自学】发热的问诊要点。

二、皮肤黏膜出血

【掌握】紫癜的概念、常见原因、。

【熟悉】紫癜的临床表现及其与充血性皮疹的鉴别。

【了解】紫癜的伴随症状和临床意义。

【自学】紫癜的问诊要点。

三、水肿

【掌握】水肿的概念、常见病因、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熟悉】发病机制。

【了解】水肿的伴随症状。

【自学】水肿的问诊要点。

四、咯血

【掌握】咯血的概念、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咯血与呕血的区别。【熟悉】发病机制。

【了解】咯血的伴随症状和临床意义。

【自学】咯血的问诊要点。

五、胸痛

【掌握】胸痛的病因与发生机制。

【熟悉】胸痛的临床表现和临床意义。

【了解】胸痛的伴随症状。

【自学】胸痛的问诊要点。

六、呼吸困难

【掌握】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

【熟悉】呼吸困难的病因。

【了解】呼吸困难的伴随症状和临床意义。

【自学】呼吸困难的问诊要点

七、呕血与便血

【掌握】常见出血病因及出血部位,不同出血量的病理生理改变与临床表现。

【熟悉】出血的伴随症状、体征及临床意义。

【了解】食管静脉曲张破裂与非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区别。

【自学】出血量与活动性判断。

八、黄疸

【掌握】黄疸病因、分类及辅助检查及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三者的鉴别。

【熟悉】三型黄疸的发生机理、原因、临床表现。

【了解】胆红素的正常代谢、及黄疸的伴随症状。

九、其他

【自学】皮肤黏膜出血:(1)概念,(2)常见原因,(3)临床表现及其与充血性皮疹的鉴别,(4)临床意义。咳嗽与咳痰:(1)常见原因,(2)临床表现,(3)伴随症状及临床意义。发绀:(1)概念,(2)常见原因及发病机制,(3)分类与临床表现,(4)伴随症状及临床意义。心悸:(1)常见病因,(2)临床意义。恶心与呕吐:(1)常见病因,(2)产生机制,(3)临床表现及意义。腹痛:(1)常见原因,(2)发病机制,(3)常见伴随症状,(4)临床表现及意义。腹泻:1.急性腹泻:(1)常见原因,(2)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及意义;

2.慢性腹泻:(1)常见原因,(2)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及意义。便秘:(1)常见原因,(2)临床表现及意义。尿频、尿急、尿痛:(1)概念,(2)临床意义。少尿、无尿与多尿:(1)多尿、少尿、无尿、尿失禁的概念及临床意义,(2)夜尿增多的概念及临床意义。头痛(1)概念,(2)常见原因和机制,(3)临床表现,(4)伴随症状及临床意义。眩晕、晕厥:(1)常见病因,(2)分类与主要临床特点。意识障碍:(1)概念,(2)常见原因,(3)

临床表现,(4)伴随症状及临床意义。

本篇思考题:

1.问诊的重要性?

2.何为主诉?

3.问诊包括那些内容?

4.发热的分度?

5.发热的临床常见的热型?

6.水肿形成的主要原因?

7.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8.黄疸的分类?

9、肺源性呼吸困难的临床分型?

第二篇体格检查

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是临床诊断的前提,通过讲授和示教使学生掌握体格检查的概念和常用方法,熟悉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

第一章基本方法

【掌握】触诊及叩诊方法。

【熟悉】听诊的方法及改变的临床意义。

【了解】嗅诊的方法及改变的临床意义。

本章思考题:

1.触诊的方法有几种?

2.深部触诊方法有几种?

2.试述间接叩诊法。

第二章一般检查

第一节全身状态检查

【掌握】掌握生命征、体温测量方法、发育与体型、营养状态、面容的检查及异常体征的意义。

【熟悉】一般检查的内容及体征的描述。

【了解】语调与语态、姿势、步态的检查及意义。

第二节皮肤

【掌握】常见皮疹的临床意义、肝掌、蜘蛛痣的检查及意义。

【熟悉】皮肤颜色、弹性、紫癜的检查。

【了解】皮肤湿度、脱屑、皮下出血、瘢痕及毛发的检查。

第三节淋巴结

【掌握】淋巴结的检查方法、分布。

【熟悉】肿大淋巴结的触诊内容,

【了解】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和临床意义。

本章思考题:

1.试述体温的测量方法和正常值?

2.成年人常见体型有哪些?其特点是什么?

3.简述常见病容。

4.常见的体位有几种?

3.简述异常步态及其特点。

4.蜘蛛痣和肝掌特点及临床意义是什么?

5.常见的皮疹有几种?临床意义是什么?

6.浅表淋巴结的检查方法和程序是什么?

第三章头部

【掌握】头颅畸形的临床意义、鼻窦的检查。

【熟悉】头颅的检查方法、眼、耳、鼻、口、牙的检查。

【了解】头皮和头发的检查、腮腺的检查。

本章思考题:

1.试述鼻窦的检查方法及顺序是什么?

2.鼻窦有几对?

3.试述扁桃体肿大的分类?

第四章颈部

【掌握】颈静脉怒张常见病因、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甲状腺的检查方法及改变的临床意义。

【熟悉】颈部的皮肤与包块的检查、气管的检查。

【了解】颈部的外形、分区、颈部的姿势和运动。

本章思考题:

1.颈静脉怒张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甲状腺肿大的分类?

3.甲状腺肿大的常见疾病有哪些?

第五章胸部检查

第一节胸部的体表标志

【掌握】胸部常见的骨骼标志、胸部垂直线的划分。

胸部自然陷窝和解剖区域。

【了解】肺和胸膜的界限。

第二节胸壁、胸廓和乳房

【掌握】常见异常胸廓的临床意义。

【熟悉】乳房的检查方法及病变的临床意义。

【了解】胸壁的检查。

【自学】乳房的常见疾病

第三节肺和胸膜

一、视诊:

【掌握】呼吸节律变化及临床意义,

【熟悉】呼吸频率和深度变化及临床意义,

【了解】正常呼吸运动及其改变的临床意义,

【自学】自学呼吸困难的常见疾病、特点和伴随症状。

二、触诊:

【掌握】语音震颤的检查方法和语音震颤改变的临床意义。

【熟悉】胸膜摩擦感的临床意义。

【了解】胸廓扩张度。

三、叩诊:

【掌握】肺部的定界叩诊。

【熟悉】肺部的叩诊方法及注意事项。

【了解】肺部的正常及异常叩诊音和肺部异常叩诊音的临床意义。

四、听诊:

【掌握】肺部正常呼吸音及听诊特点,湿啰音发生机制、听诊特点、分类及临床意义、干啰音发生机制、听诊特点、分类及临床意义。

【熟悉】肺部异常呼吸音极其临床意义。

【了解】听觉语音的检查方法及临床分类,胸膜摩擦音的发生机制,听诊特点和临床意义。

第四节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自学】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第五节心脏

一、视诊

【掌握】心尖搏动的部位和范围、心尖搏动位置改变的临床意义。

【熟悉】心前区隆起与凹陷。

【了解】心前区异常搏动。

二、触诊

【掌握】震颤的病因、产生机制、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熟悉】心包摩擦感的触诊方法、临床意义。

【了解】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

三、叩诊

【掌握】心浊音界的叩诊方法、正常心界范围及心脏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

【熟悉】叩诊顺序,心浊音界的组成。

四、听诊

【掌握】心脏听诊内容、正常心音的组成、产生机理、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心脏杂音的类型产生机制、听诊要点、临床意义。

【熟悉】心瓣膜听诊区心音异常、心音性质改变、心音分裂的种类、听诊要点、临床意义、额外心音产生机制及类型、听诊特点、临床意义。

【了解】心包摩擦音的产生原因、特点、临床意义。

第六节血管检查

【掌握】水冲脉、交替脉、重搏脉、奇脉定义、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

【熟悉】周围血管征的常见病因、产生机制、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血管杂音及常见病因、产生机制、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了解】血压的测量。

第七节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自学】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本章思考题:

1.胸部的体表标志有哪些?

2.常见的异常胸廓形态有哪些?

3.呼吸的频率、节律及深度可有那些异常改变?临床意义是什么?

4.触觉语颤正确的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是什么?

5.正常肺部叩诊音有哪些?

6.肺部异常叩诊音有哪些?

7.如何叩肺下界及移动度?

8.正常呼吸音有几种?

9.病理性呼吸音有几种?

10.干罗音的产生机制与听诊及临床意义特点?

11.湿罗音的产生机制与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

12.胸膜摩擦音的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

13.大叶性肺炎典型体征有哪些?

14.肺气肿的典型体征有哪些?

15.气胸与液气胸在体征上如何鉴别?

16.心尖搏动正常位置?

17.心浊音界改变的心脏病变?

18.正常心音有几种,其产生机制?

19.试述额外心音的分类?

20.心脏杂音的产生机制?

21.心脏杂音的分析要点?

22.二尖瓣区收缩期杂音的临床意义?

23.何谓周围血管征?

第六章腹部

第一节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

【掌握】腹部范围及分区方法。

【熟悉】腹部脏器的部位及其在体表的投影。

【了解】腹部常用的体表标志。

第二节视诊

【掌握】全腹膨隆的原因、腹壁静脉曲张原因的鉴别。

【熟悉】腹部视诊的体位及视诊条件、胃肠型和蠕动波的临床意义。

【了解】各种原因引起的皮疹、色素沉着、腹纹、瘢痕、疝、脐部改变、腹部体毛分布异常、上腹部异常搏动等特点。

第三节触诊

【掌握】脏器触诊的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

【熟悉】腹部触诊的基本方法、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的临床意义、腹部包块的注意事项。【了解】液波震颤的检查方法、振水音的临床意义。

第四节叩诊

【掌握】脏器叩诊的方法及临床意义、移动性浊音的叩诊方法及临床意义。

【熟悉】正常腹部叩诊音。

【了解】肋脊角叩痛及膀胱叩诊。

第五节听诊

【掌握】肠鸣音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熟悉】搔弹音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了解】血管杂音及摩擦音的临床意义。

第六节腹部常见病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自学】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腹膜炎、肝硬化、急性阑尾炎、肠梗阻及腹部包块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本章思考题:

1.腹部视诊包括哪些内容?如有静脉曲张,应如何进一步检查?

2.全腹部膨隆见于哪些情况?如何进行鉴别?

3.试述腹部不同部位的压痛及其临床意义?

4.触及腹部包块时应注意什么?

5.腹部的分区法有哪几种?

6.当检查触及肝脏时,应从哪些方面描述?

7.正常腹部有哪些叩诊音,其变化有何临床意义?

8.试述移动性浊音的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9.试述肝浊音界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10.腹部听诊的内容有哪些?各有何意义?

第七章生殖器、肛门、直肠检查

第一节男性生殖器检查

【自学】阴茎、阴囊、前列腺及精囊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第二节女性生殖器检查

【自学】女性内、外生殖器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第三节肛门与直肠检查

【自学】直肠指诊的正确方法及临床意义。肛门直肠检查的体位。直肠镜所观察到的病变特点。

本章思考题:

1.简述男性外生殖器检查的步骤。

2.试述前列腺检查的临床意义。

3.试述肛诊检查的临床意义。

4.试述尿道口检查的临床意义。

5.阴囊水肿和阴囊象皮肿是怎样引起的?

第八章脊柱与四肢检查

第一节脊柱检查

【掌握】脊柱的检查方法及病理性变形的临床意义。

【熟悉】脊柱的生理功能及生理性弯曲。

【了解】脊柱活动度。

第二节四肢与关节检查

【掌握】四肢与关节形态异常的临床意义。

【熟悉】四肢与关节的检查方法。

【了解】关节的活动范围。

本章思考题:

1.试述脊柱后凸易发生的部位及病因。

2.试述浮髌现象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3.正常颈椎活动范围是多大。

4.试述正常腰椎的活动范围。

5.爪形手常见于哪些病损?

6.单侧杵状指见于何病?

第九章神经系统检查

第一节颅神经检查

【掌握】脑神经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熟悉】脑神经检查顺序。

第二节运动功能检查

【掌握】运动功能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熟悉】肌力的分级、肌张力增高及降低的临床意义。

【了解】不随意运动的特点、共济失调的临床表现。

第三节感觉功能检查

【熟悉】感觉功能检查方法。

【了解】各种感觉障碍的临床意义。

第四节神经反射检查

【掌握】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熟悉】脑膜刺激征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了解】反射弧的组成、直腿高举试验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第五节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熟悉】自主神经对内脏器官的作用。

【了解】自主神经功能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本章思考题:

1.什么是肌力:肌力与肌张力是否是一回事?

2.反射弧由哪几部分组成?

3.某患者体检时发现颈强直,是否可以肯定为脑膜刺激征?

4.什么叫病理反射,出现病理反射是否都属于病理性的?

第十章全身体格检查

【掌握】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

【熟悉】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项目。

第三篇病历书写

第一章病历书写的基本规则和要求

【掌握】病历书写的基本规则和要求。

第二章病历书写的种类、格式与内容

【掌握】住院病历的格式与内容。

【熟悉】门诊病历的格式与内容。

本篇思考题:

1.病历书写有那些基本规则和要求?

2.病历的种类有那些?

3.医疗机构病历管理有那些规定?

第五篇辅助检查

第一章心电图

第一节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

【掌握】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熟悉】心电图的导联体系。

【了解】心电图的产生原理与心电向量的概念。

第二节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掌握】心电图图形的描绘和测量。掌握心电图的正常波形和正常值。

【熟悉】心脏转位。

【了解】小儿心电图的特点。

第三节心房、心室肥大。

【掌握】左、右心房肥大的心电图图形特点及诊断标准。掌握左、右心室肥大的图形特点及诊断标准。

【熟悉】双房、双室肥大的心电图改变。

第四节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熟悉】心肌缺血ST-T改变的类型及心肌缺血ST-T改变的临床意义。

【了解】心肌缺血ST-T改变的鉴别诊断。

第五节心肌梗死

【掌握】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基本图形和心肌梗心电图的图形演变及分期,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熟悉】心肌梗死心电图形成的机理。

【了解】心肌梗死的分类和鉴别诊断。

第六节心律失常

【掌握】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掌握房性、结性、室性期前收缩、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房室传导阻滞、左、

右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

【熟悉】心律失常的概述、分类、产生机制。

【了解】逸搏和逸搏心律的心电图改变等。

第七节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影响

【自学】低钾血症及高钾血症及洋地黄中毒的心电图特点和电解质紊乱及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

第八节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和临床应用

【自学】心电图分析方法和步骤和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第二章其他常用心电学检查

第一节动态心电图

【自学】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范围及临床评价。

第二节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自学】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的方法、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运动试验结果的判断。

心电图思考题:

1.试述左心室肥大心电图诊断的主要条件?

2.试述右心室肥大心电图诊断的主要条件?

3.试述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特点及演变过程?

4.述室性早搏心电图的主要特点?

5.试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

6.试述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

7.心房颤动心电图的主要特点?

8.简述Ⅱo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的主要特点?

9.简述左束支、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的主要特点?

10.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特点是什么?

第四章内镜检查

【掌握】各种内镜检查适应证和禁忌证。

【熟悉】各种内镜检查前的准备。上下消化道疾病在内镜下的表现。

【了解】内镜工作原理,检查方法。

本章思考题:

1.上、下消化道内镜检查的禁忌证有哪些?

2.下消化道内镜检查前如何清洁肠道?

第六篇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

第一章诊断疾病的步骤

【熟悉】诊断疾病的步骤。

第二章临床思维方法

【掌握】临床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

【熟悉】常见误诊、漏诊的原因。

本篇思考题:

1.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常见误诊,漏诊的原因有哪些?

3.临床诊断的内容包括哪些?

4.临床诊断需要收集哪些资料?

四、实验

第一次实习一般状态检查、头颈部检查

【实验名称】一般状态检查、头、颈部检查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诊断、视诊、叩诊、听诊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

【实验时数】2学时

【实验教具】体温计、听诊器、直尺、软尺、血压计等

【实验要求】掌握一般状态、头颈部检查的内容、顺序、操作手法及注意事项;熟悉一般检查的内容和正常、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熟悉头、颈部检查方法与顺序;了解头颈正常状态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思考题】

1、六种热型定义及临床意义

2、发热临床分度。

3、甲状腺检查方法及肿大分度。

第二次实习胸廓、肺和胸膜

【实验名称】胸廓、肺和胸膜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胸壁、胸廓和乳房的检查手法。

【实验时数】2学时

【实验教具】听诊器、直尺、软尺等

【实验要求】掌握望诊、触诊、叩诊、听诊四种基本检查方法在胸廓及肺部的应用;熟悉肺部的异常体征及临床意义,了解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体征;了解胸部的体表标志。胸壁、胸廓和乳房检查。

【思考题】

1、肺脏四个听诊音的特点和部位。

2、乳房发生癌肿时,为什么会出现“桔皮”样?

第三次实习心脏检查

【实验名称】心脏检查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心脏的视、触、叩、听诊方法。

【实验时数】2学时

【实验教具】听诊器、直尺

【实验要求】掌握心脏望诊、触诊、叩诊及听诊的检查方法,能比较准确地叩出心界;了解血管望、触、听诊的检查方法;了解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体征。

【思考题】

1、第一、第二心音的鉴别要点、产生机理,了解其增强或减弱的临床意义。

2、心界的叩诊顺序。

第四次实习腹部检查脊柱、四肢、神经系统检查

【实验名称】腹部检查、脊柱、四肢、神经系统检查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腹部望、触、叩、听诊检查方法;掌握脊柱、四肢、神经系统的检查内容及方法

【实验时数】2学时

【实验教具】听诊器、多媒体心脏系统

【实验要求】掌握腹部视、触、叩、听的基本方法,顺序及注意事项;了解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与腹腔内脏的对应关系;脊柱、四肢的检查方法,熟悉其病理改变的临床意义;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病理反射的临床意义。

【思考题】

1、脾脏肿大临床分度。

2、肝脏双手触诊方法。

3、杵状指、匙状指常见于何种疾病?

4、按顺序说明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

第五次实习生殖器、肛门、直肠检查全身体格检查

【实验名称】生殖器、肛门、直肠检查、全身体格检查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全身体格检查的方法和顺序;掌握生殖器、肛门、直肠的检查方法【实验时数】2学时

【实验教具】听诊器、血压计、直尺、软尺、叩诊锤等

【实验要求】掌握全身体格检查顺序、手法、注意事项。

【思考题】

1、全身体格检查时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2、全身体格检查的顺序?

第六次实习内镜检查

【实验名称】内镜检查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消化道内镜的适应症及禁忌症,了解消化道常见病症内镜下改变及治疗方法

【实验时数】2学时

【实验教具】胃镜、十二指肠镜、结肠镜

【实验要求】掌握消化道内镜的适应症及禁忌症,了解消化道常见病症内镜下改变及治疗方法,了解消化道内镜的发展史,熟悉内镜原理、构造及简单的操作方法。

【思考题】

1、如何识别胃镜与肠镜?

2、胃、肠镜操作原则?

第七次实习心电机的使用及描计心电图

【实验名称】心电机的使用及描计心电图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心电机使用的正确方法;熟悉正常心电图各波的图象,正常值。

【实验时数】2学时

【实验教具】心电机

【实验要求】能正确使用心电机;心电图的阅读分析方法;能掌握正常心电图各波图形、正常值、掌握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及意义。

【思考题】

1、什么是窦性心电图?

2、什么是心律不齐?

第八次实习心房、心室肥大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

【实验名称】心房、心室肥大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心房、心室肥大心电图特点;掌握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电图特点。

【实验时数】2学时

【实验教具】典型的心房、心室肥大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心电图

【实验要求】能识别心房、心室肥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电图,能掌握其心电图特点

【思考题】

1、心肌梗死心电图各波形改变。

2、心肌缺血心电图各波形改变。

第九次实习心律失常

【实验名称】心律失常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各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实验时数】2学时

【实验教具】典型的心律失常心电图

【实验要求】能识别心律失常心电图,能掌握其心电图特点

【思考题】

1、房颤心电图各波形改变。

2、房性心律失常心电图各波形改变。

第十次实习技能操作训练

【实验名称】技能操作训练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学生对全身体格检查的学习状况

【实验时数】2学时

【实验教具】听诊器、血压计、直尺、软尺、叩诊锤等

【实验要求】技能操作训练为10分。抽题进行,边操作边口述。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及进度分配表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必修考试课,考核采用形成性考试加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要求主要是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适当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要考核学生对前沿知识的了解程度。

考核方式:理论课出勤和课堂表现、实验课考核、课程结业理论考试(闭卷)。

课程结业理论考试(闭卷)题型及所占分值:选择题1分×40(其中A型题30分,B型题5

分 X型题5分);概念题2分×5;填空1分×10;简答题5分×5;病例分析15分×2题。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出勤和课堂表现占5%、实验课成绩占20%)占25%;课程结业理论考试成绩(闭卷)占75%。

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书目

参考教材:

《诊断学》,第七版,主编:陈文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主要参考书:

《中华内科学》,第一版,主编:陈敏章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

(企业诊断)教学大纲-骨伤科影像诊断学广东省中医院

骨伤科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骨伤科影像诊断学(五年制) Diagnostic Imaging of Skeletal Diseases 课程编码:10511026 学时与学分:54学时/3学分 先修课程:1.《医学影像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人体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适用专业(方向):中医专业(骨伤方向)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骨伤科影像诊断学是研究骨与关节创伤、感染、骨肿瘤等疾病的综合影像诊断的一门学科,是中医骨伤专业的专业基础。其内容包括骨伤科X线、CT、MR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对骨与关节各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骨与关节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骨与关节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培养学生运用影像检查方法分析骨与关节损伤机制、影像表现,以及对骨与关节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能力。 二、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第一章骨伤X线总论 4学时 目的要求 【了解】X线的发现过程,X线发现者伦琴的生平事迹与人生启发。 【了解】医学影像学的的发展简史及前程展望。 【熟悉】医学影像学的概念。X线的特性,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X线检查方法及应用。 【了解】骨关节系统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掌握】骨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掌握】骨折及关节脱位概念。 【熟悉】骨折与关节脱位的分类及X线表现,骨折的愈合分期,骨折的并发症及后遗症的X线表现。 教学内容 1. X线的发现过程,X线发现者伦琴的生平事迹与人生启发。 2.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史及前程展望,医学影像学的概念。 3. X线的特性,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X线检查方法及应用。 4. 骨关节系统的X线检查方法及应用价值。 5. 骨与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 6. 骨与关节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7. 骨折及关节脱位概念;骨折及关节脱位的分类及X线表现,骨折的愈合分期,骨折 的并发症及后遗症的X线表现。 教学方式 课堂讲座、幻灯、X线胶片、多媒体课件。 第二章上肢损伤 12学时 第一节肩关节损伤 目的要求 【熟悉】肩关节的X线检查方法及正常X线表现。 【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近端各类型骨折的X线表现及肩关节、肩锁关节脱位的X

试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实验诊断学 英文名称:laboratory diagnosi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必修考查 总学时:42 学分:2.5 理论课学时:32 实验课学时:10 适用对象: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性质和地位 实验诊断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室方法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细胞取样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从而获得病原学、病理形态学或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的诊断方法。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通过对实验诊断的学习,为临床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手段和方法 实验诊断的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实验、考试等。其中课堂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CAI课件、电化、多媒体,对板书和各类鉴别要点的挂图进行启发式,以达到使学生融会贯通、快速理解的目的。实验是教师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等手段强化学生对理论的记忆,使之更好地配合好理论。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验诊断学以临床诊断为中心,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正确选择,掌握各项检查的适应症,熟悉和了解原理和方法,重点掌握参考值和临床想结合正确解释检查结果,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第一章概论 【掌握】掌握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 【熟悉】正确的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 【了解】如何进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测 第一节血液的一般检测 【掌握】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正常值及

增减变化的临床意义。 【熟悉】贫血的形态学分类法、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积测定及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方法、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了解红、白细胞病理形态改变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思考题: 1、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测定的参考值、临床意义? 2、红细胞各种形态变化的临床意义? 3、中性粒细胞增多、减低的临床意义? 4、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如何,何为核左移、核右移? 5、异型淋巴细胞包括几种,形态变化如何? 6、三种红细胞指数结束变化的临床意义? 第二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 【熟悉】溶贫常用的实验室检查的临床应用。 思考题: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项目有那些? 第三节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掌握】骨髓细胞的起源及发育演变规律。 【熟悉】正常骨髓细胞的形态和分类 【了解】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法及诊断意义 思考题: 1、骨髓增生度分级及临床意义 2、细胞组织化学染色的临床意义 第四节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 【掌握】ABO血型系统、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的原则。 【熟悉】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其他血型系统。 思考题: 1、ABO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交叉配血临床意义? 2、Rh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 第五节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熟悉】各种贫血的骨髓象和血象的形态学特点

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教学大纲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理工学科部 《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 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二○一五年七月

《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工程造价基本知识 课程内容: 1、基本建设和分类。 2、基本建设程序。 3、基本建设项目划分。 4、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基本要求: 1、熟悉基本建设和分类。 2、了解基本建设程序。 3、了解基本建设项目划分。 4、掌握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本章重点:基本建设和分类、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本章难点: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第二章水工程造价编制与组成 课程内容: 1、投资估算。 2、设计概算。 3、施工图预算。 4、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 基本要求: 掌握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 本章重点: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本章难点: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第三章工程定额 课程内容: 1、定额概述。 2、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 3、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 4、单位估价表。 5、工程预算定额。 基本要求: 1、熟悉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工程预算定额。 2、掌握单位估价表。 本章重点: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工程预算定额。

本章难点: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工程预算定额。第四章水工程概预算费用与计价程序 课程内容: 1、水工程费用与组成。 2、水工程计价程序。 3、水工程费用计算。 4、水工程造价构成分析。 5、工程量清单计价。 基本要求: 1、熟悉水工程费用与组成。 2、了解水工程计价程序。 3、掌握水工程费用计算。 4、了解水工程造价构成分析。 5、学会工程量清单计价。 本章重点:水工程费用与组成;水工程费用计算。 本章难点:水工程费用计算。 第五章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图概预算编制 课程内容: 1、给水排水工程系统概述。 2、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3、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 4、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实例。 5、给水排水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实例。 基本要求: 1、了解给水排水工程系统。 2、熟悉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3、掌握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 本章重点: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本章难点: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第六章消防工程施工图概预算编制 课程内容: 1、消防工程系统概述。 2、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3、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 4、消防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实例。

诊断学教学大纲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诊断学教学大纲(供口腔、法医、预防、医检、妇幼、医技、营养等)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内科教研室 二O一五年九月 目录

前言………………………………………………………………………………………………绪论………………………………………………………………………………………………常见症状………………………………………………………………………………………… 一、发热……………………………………………………………………………………… 二、疼痛……………………………………………………………………………………… 三、呼吸困难……………………………………………………………………………… 四、咳嗽、咳痰、咯血…………………………………………………………………… 五、水肿、心悸、紫绀…………………………………………………… 六、腹泻、腹痛…………………………………………………………………………… 七、消化道出血……………………………………………………………………………… 八、黄疽………………………………………………………………………………………问诊、书写病历……………………………………………………………………………… 检体诊断………………………………………………………………………………………… 一、基本检查方法及一般状态检查……………………………………………………… 二、头、颈部检查………………………………………………………………………… 三、胸廓、肺部检查……………………………………………………………………… 四、心、血管的检查…………………………………………………………………… 五、腹部检查……………………………………………………………………………… 六、生殖器、肛门、直肠、脊柱与四肢检查…………………………………………… 七、神经系统检查………………………………………………………………………… 八、病历编写及诊断方法概述……………………………………………………………器械检查………………………………………………………………………………………… 一、心电图检查………………………………………………………………………… 二、超声波检查…………………………………………………………………………… 三、实验诊断学(检验系)、血常规检查(讲、习)………………………………… 前言

检体诊断学教学大纲

诊断学教学大纲 前言 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学科,本课程是临床医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诊断原理和方法的理论与实践实习,学会采集与分析客观的人体资料,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奠定基础。在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方面要求掌握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掌握望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熟悉各系统各部位的检查内容,正常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重点了解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腹部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掌握血压测量方法。了解心电产生的原理及常用导联,熟悉正常心电图各波的图象、正常值,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及临床意义以及几种常见异常心电图的特征。了解心脏超声检查的原理及临床应用价值。最终达到掌握诊断过程的思维方法,能独立进行病史采集、系

统体检、正确选择辅助检查项目并作出初步诊断;能完成格式正确、文笔通顺、简练,有系统分析与符合逻辑的完整病历;初步具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绪论 目的要求 诊断学是阐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它是临床各科的入门和基础,是由基础过渡临床学习的桥梁课程。因此临床思维方法的培养及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是诊断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主要内容 1、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2、学习诊断学的方法和要求。 3、诊断学的基本内容:常见症状与体征、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检查及其他一些特殊检查,还包括病史采集与书写,通过临床思维分析得出初步诊断。 教学的重点、难点

1、掌握正确的诊断思维 2、熟悉诊断学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自学(适当指定参考书及相关杂志)。 问诊 目的要求 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主要内容 1.问诊的重要性 2.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3.问诊的内容 ①一般项目 ②主诉 ③现病史 ④既往史 ⑤系统回顾 ⑥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 教学的重点、难点 1、问诊内容 2、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录像。 水肿 目的要求 1.了解水肿的发生机制 2.掌握全身水肿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主要内容 1.保持血管内液与组织间液平衡的主要因素及水肿产生的机制2.全身水肿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苏州大学临床技能教学中心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见习》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0130059 大纲执笔人:沈海林、诸伟 实习(见习、实践)周数(时数):18学时大纲审稿人:沈海林 学分:1.5 开课学期:7 适用专业:口腔医学 一、大纲说明 本大纲根据口腔医学专业2006年教学计划制订 二、实习(见习、实践)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实习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理论联系实践的口腔专业人才,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本课程是《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课程的实习环节。通过本实习,使学生正确掌握影像检查的方法、影像诊断技术的过程,锻炼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的能力。通过实习使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实习(见习、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具体内容见下述各章节要求。 四、实习(见习、实践)内容 1、实习(见习、实践)地点:影像实验室及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读片室 1、实习(见习、实践)地点:实习医院为附属第一医院; 2、实习(见习、实践)内容;见下述个章节具体内容 3、时间安排;18课时 五、实习(见习、实践)的形式与方法 包括到附属医院影像中心参观、摄片操作、读片等。

六、实习(见习、实践)考核和成绩评定 掌握口腔颌面部各系统疾病的影像读片、诊断要求。 七、实习(见习、实践)报告的内容与要求 掌握口腔颌面部各系统疾病的影像读片、诊断要求。 八、实习(见习、实践)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第四版,马绪臣主编 九、其他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第四版,马绪臣主编 《口腔颌面影像医学图谱》马绪臣主编 一、前言: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口腔医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口腔临床医学与口腔基础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以研究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对牙及牙周组织病变、颌面骨炎症、外伤、颌骨囊肿、肿瘤、颌骨畸形、涎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及系统疾病在口腔、颅颌面骨的表现等方面的医学影像诊断为内容的学科。 实验课18学时。实验课主要为读X线片。 二、教学要求:

企业诊断-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8年制 精品

《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8年制) 课程编号: 14037401 学分: 7.5 总学时:103 学时 大纲执笔人:戚秀卿、宋浩明、刘琦大纲审核人:戚秀卿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临床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诊断思维的一门临床学科;是在基础医学课程学习后,为过渡到临床各科学习而开设的临床课程;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课,也是通向临床各科学习的桥梁。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问诊和体格检查的基本内容、方法技巧和心电图、肺功能以及各种内镜检查的方法和临床意义,使学生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正确地搜集资料、分析综合,得出符合疾病本质的结论——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学》为103学时。 二、面向专业 临床医学等专业。 三、课程基本要求 深入领会各个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逐步学会与患者接触和交流,掌握问诊的方法、内容和良好的问诊技巧,能独立进行全面系统的问诊。能用规范的手法进行全身系统的体格检查,掌握异常体征及其临床意义。掌握正常心电图及常见异常心电图图形分析。熟悉诊断步骤,逐步掌握临床思维方法,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按照诊断程序进行临床分析、综合,作出临床诊断。独立完成内容真实、格式正确、字体规范、文笔流畅、表达清晰的病历,并能作清楚、流畅的口头报告。 (一)症状学 掌握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伴随症状、鉴别诊断及问诊要点。掌握询问常见症状的方法,通过分析症状的个性及其伴随症状作出初步症状诊断。 (二)问诊 掌握问诊的方法,内容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充分认识问诊的重要性。熟悉特

《林业技术经济学》(新版)教学大纲

《林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林学专业2007级 学时数:27 学分数:1.5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门课程是林学专业的选修课。林业技术经济学是技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科学,或称边缘科学。它是对为达到某种预定目的而可能被采用的各项不同的技术政策、技术方案、技术措施的经济效果进行计算、分析、比较和评价,从而选择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最优方案的科学,即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林业技术经济学也是林业经济学科体系中的一门新兴学科。 二、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0.5学时) 要求理解技术经济的概念,技术和经济的关系,林业技术经济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任务以及其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研究的内容和任务以及其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 全面理解:技术经济的概念,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简单应用:简述林业技术经济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基本原理(1.5学时)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特点,如何处理林业生产中不同技术经济效果之间的关系。 全面理解:经济效果原理。 难点分析:经济效果原理和如何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特点。 第二章技术方案经济比较的可比条件和评价标准(2学时) 一般了解:技术方案经济比较的可比条件。 全面理解:评价林业技术方案的客观标准。 难点掌握:资金的时间价值。 综合运用:资金的时间价值的计算。 第三章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2学时)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的作用和设置原则。 全面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 重点掌握: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 难点分析: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 第四章林业技术经济分析的一般方法(3学时)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研究的一般步骤,以及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内容。 全面理解:比较分析、因素分析、盈亏平衡分析。 难点分析:因素分析。 第五章技术经济预测和决策(4学时) 一般了解:技术经济预测概述。 全面理解:定性预测法、回归预测、时间序列预测以及其它方法,马尔科预测技术,技术经济决策和效用曲线。 难点分析:回归预测和效用曲线的应用。 第六章线性规划(1学时) 本章内容要做好自学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解,因为其中内容涉及到数学内容的较多,难于在有限时间内讲解清

临床诊断学教学大纲

《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目得与任务: 临床诊断学就是研究诊断疾病得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诊断思维得一门临床学科。就是为医学生学毕基础医学各门学科,过渡到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而设立得一门必修课,就是临床各学科得基础课,也就是通向临床各科学习得桥梁。本课程得任务就是讲解问诊与体格检查得基本内容与方法技巧;心电图、肺功能与各种内镜检查得方法与临床意义;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诊断疾病得基本原理与方法,正确地搜集资料、分析综合,得出符合疾病本质得结论——临床诊断。 二、课程基本要求: 在深入领会各个症状得病因与机制基础上,学会与患者接触与交流,独立进行全面系统得问诊,深入理解患者得主诉与病史。能用规范化手法进行系统、全面、重点、有序地体格检查,掌握常见异常体征及其临床意义。熟练掌握主诉、症状、体征间得内在联系与临床意义。熟悉心电图机操作,掌握正常心电图及常见异常心电图得图像分析。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得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按照诊断程序进行临床分析、综合,作出临床诊断,独立完成内容真实、格式规范、描述准确、用词恰当、字迹清晰、书写全面、符合要求得住院病历。 (一)问诊 掌握问诊得方法,内容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充分认识问诊得重要性。熟悉特殊情况得问诊技巧。 常见症状学 掌握常见症状得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伴随症状、鉴别诊断及问诊要点。掌握询问常见症状得方法,通过分析症状得个性及其伴随症状作出初步症状诊断。除课堂讲授外,部分内容自学。 (二)体格检查 1、掌握视、触、叩、听、嗅诊得基本检查方法。 2、掌握一般检查各项内容得正常状态与异常改变得临床意义。 3、掌握头、颈部各器官得检查方法、体征及临床意义。了解眼功能检查、眼底检查、听力 检查。 4、掌握视、触、叩、听四种基本方法在胸廓与肺部得应用,并能获得较为准确得检查结果。 掌握胸部得体表标志、肺部异常体征、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了解乳腺得检查方法、顺序、正常状态及异常改变。学习询问呼吸系统疾病病史得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5、掌握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得临床意义。掌握震颤、心脏浊音界得检查 方法及临床意义。掌握S1、S2得产生机制及听诊特点。掌握心音变化、额外心音得概念、特点及临床意义。掌握心脏杂音得产生机制、听诊要点、鉴别要点及其临床意义。掌握心包摩擦音得产生机制、特点、临床意义及与胸膜摩擦音得区别。掌握血压测量、周围血管征得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熟悉脉搏、血管杂音得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学习询问心血管系统疾病病史得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6、熟悉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掌握腹部视、触、叩、听检查方法(重点为肝、胆、脾触诊)。 掌握压痛、反跳痛、腹部包块得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掌握腹部常见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学习询问消化系统疾病病史得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7、熟悉肛门、直肠检查得方法与临床意义。 8、掌握脊柱、四肢、膝关节得检查方法及病理改变得临床意义。 9、熟悉神经系统检查得内容及方法(颅神经、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检查)。掌握神经

西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辨别病证 的一门学科。 《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内容有绪论、四诊、辨证、综合运用四个部分,主 要内容为诊法与辨证。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 与基本知识,具备一定诊察病情、辨别病证及书写病案的能力,为今后学习中 医各门临床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它是一门衔接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和临 床各科的桥梁课程。 2、【课程教学要求】 《中医诊断学》课程的教学时数为108(其中课堂讲授81学时,临床见习 27学时),教学中应注意理论教学和直观教学及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在课堂 教学中,充分运用图表、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适当进行病例分析讨 论,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完成了课堂教学的二分之一的内容后,可适当安排临床示教与见习,以便及时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临床见习中要注意诊法、辨证与病案书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绪论 一、掌握中医诊断学、诊法、症、证、病、辨证、辨病、病案等概念的含义。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法则。 二、熟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 三、了解中医诊断的发展概况。 四诊 第一章 望诊 一、熟悉望诊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二、掌握得神、失神、假神的观察要点、典型表现与临床意义;熟悉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超声诊断学教学大纲

《超声诊断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超声诊断学是一门以电子学与医学工程学的最新成就和解剖学,病理学等形态学为基础并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即可非侵入性地获得活性器官和组织的精细大体断层解剖图像和观察大体病理形态学改变,亦可使用介入性超声或腔内超声探头深入体内获得超声图像,从而使一些疾病得到早期诊断的新兴学科。超声诊断学属医学影像诊断学范围,是医学影像诊断专业的必修课。 本课程内容包括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和原理;超声诊断的检查方法和诊断术语;超声诊断的正常声像图和病理声像图表现;介入性超声等。其总任务是使学生能运用超声诊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常见病进行诊断。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式教学原则,采用讲授、演示、讨论、阅读、电教、录像、课件和见习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并通过提问、测验和操作,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术水平。 本大纲适用于三年制影像专业,本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课程共70学时。理论42学时,实践28学时 三、各章理论部分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了解:超声诊断学的概念,性质和内容,超声诊断学的发展史略。 教学内容 1、超声诊断学的概念及临床应用特点 2、超声诊断学发展史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学时分配 理论0.5学时,实践0学时 第二章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和原理 目的要求 了解:超声诊断的物理特性、超声诊断仪的种类、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 1、超声波基本物理量 2、超声波的物理特性 3、超声波的生物效应及诊断安全性 4、超声成像一般规律 5、超声显像特点 6、超声诊断仪的基本结构及类型(A、B、M、D) 7、超声诊断仪的使用与维护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电教 学时分配 理论1.5学时,实践1学时 第三章超声诊断基础 目的要求 掌握:超声诊断的检查方法,超声回声的描述和声像图分析,超声报告的书写。 熟悉:超声诊断常见的伪像 教学内容 1、超声诊断的常规检查方法 2、超声诊断的特殊检查方法 3、超声回声的描述 4、超声回声分析的内容 5、声像图分析的方法 6、超声伪像形成的原因 7、灰阶超声常见的图像及伪像的辨识和消除方法 8、超声报告的书写原则、要求及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讨论

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4037401 学分:7.5 总学时:103 学时 课程性质与目的 临床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差不多知识、差不多技能和诊断思维的一门临床学科;是在基础医学课程学习后,为过渡到临床各科学习而开设的临床课程;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课,也是通向临床各科学习的桥梁。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咨询诊和体格检查的差不多内容、方法技巧和心电图、肺功能以及各种内镜检查的方法和临床意义,使学生把握诊断疾病的差不多原理和方法,正确地搜集资料、分析综合,得出符合疾病本质的结论——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学》为103学时。 面向专业 临床医学等专业。 课程差不多要求 深入领会各个症状的病因、发生气制、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逐步学会与患者接触和交流,把握咨询诊的方法、内容和良好的咨询诊技巧,能独立进行全面系统的咨询诊。能用规范的手法进行全身系统的体格检查,把握专门体征及其临床意义。把握正常心电图及常见专门心电图图形分析。熟悉诊断步骤,逐步把握临床思维方法,能按照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按照诊断程序进行临床分析、综合,作出临床诊断。独立完成内容真实、格式正确、字体规范、文笔流畅、表达清晰的病历,并能作清晰、流畅的口头报告。 (一)症状学 把握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生气制、临床表现、相伴症状、鉴不诊断及咨询诊要点。把握询咨询常见症状的方法,通过分析症状的个性及其相伴症状作出初步症状诊断。 (二)咨询诊

把握咨询诊的方法,内容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充分认识咨询诊的重要性。熟悉专门情形的咨询诊技巧。 (三)体格检查 把握视、触、叩、听、嗅诊的差不多检查方法。 把握一样检查各项内容的正常状态和专门改变的临床意义。 学习头、颈部各器官的检查方法与顺序,认识正常状态,把握常见专门体征及临床意义。了解眼功能检查、眼底检查、听力检查。 学习视、触、叩、听四种差不多检查方法在胸廓和肺部的正确应用,并能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查结果。把握胸部的体表标志、胸廓和肺部体检的差不多内容,识不肺部正常体征,把握常见专门体征及其产生气制、临床意义。 了解乳腺的检查方法、顺序、正常状态及专门改变。 了解呼吸系统某些专门的体检方法。熟悉呼吸系统常见专门发觉及其鉴不。 学习询咨询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的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学习心脏的检查方法并能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查结果。把握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心前区专门搏动、震颤、心脏浊音界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把握S1、S2的产生气制、听诊特点及鉴不要点。把握心音变化、额外心音的概念、特点及临床意义。把握心脏杂音的产生气制、听诊要点、鉴不要点及其临床意义。把握心包摩擦音的产生气制、特点、临床意义及与胸膜摩擦音的区不。 熟悉脉搏、血压、血管杂音、周围血管征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了解循环系统某些专门的体检方法。熟悉循环系统常见专门发觉及其鉴不。 学习询咨询心血管系统疾病病史的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熟悉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把握腹部视、触(重点为肝、脾、胆囊、肾触诊)、叩、听诊检查方法。把握压痛、反跳痛、腹部肿块、腹水(移动性浊音、液波震颤)、振水音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了解腹部某些专门的体检方法。熟悉腹部常见专门发觉及其鉴不。

《工程经济》教学大纲

重庆高级建筑技工学校《工程经济》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课教研组编写教师:魏佳强 2013年2月23日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概述。 在专业培养方案中,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选修课。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理论知识较强。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27 适用对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成专学生 考核方式:该课程的考核方法分两部分成绩。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3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等 教学对象:2011级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二年级上学期的成专学生。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它是由技术科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等相互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具有理论面宽、实践性强、政策性要求高等特点。基本任务是研究建筑工程专业的基本经济规律及工程项目经济效果的分析原理和方法。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及其在项目前期决策中的应用,并对建筑工程项目资金筹措、项目经济评价指标和方法、不确定性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财务评价、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设备更新分析、价值工程、风险决策与风险管理等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具有一定的开展技术经济分析、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具有初步的经济分析、科学管理的基本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生对本课程由浅入深地学习,激发学生对建筑及建筑行业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成为一名技术强、能力过硬并具有强烈事业心、责任心的技术管理人才。 三、本课程与该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专业课,用到的知识较为全面,既牵涉基础课,又涉及专业基础课,与其有密切联系的课程有:《建筑构造》、《建筑法规》、《建筑材料》、《工程量计价》。本课程是理论性和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课。 四、教学方法 工程经济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在教学方法上,要在讲清楚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和学会工程经济规范条文的应用,熟悉各种经济指标,能熟练地运用规范进行各种基本构件的经济效果评价。 作业对熟悉基本理论和计算应用是不可缺少的,所以要有计划地根据课程的进度,安排足够的习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学生自我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规范的相关规定。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诊断学 英文名称:diagnostics 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64 学分:3.5 理论课学时:44 实验课学时:20 适用对象: 医学影像学(工程方向)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诊断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程。诊断学的内容包括问诊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器械诊断等,横跨多个学科,内容涉及面广,实践性强,课程十分强调临床技能训练和诊断思维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因此诊断学可以说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诊断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临床技能培训、课间见习、考试。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结合CAI 课件、VCD、录像、录音、投影、模型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检查方法和思维程序;临床技能培训在临床技能训练中心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中心采用了现代化、功能强大的电子模拟人教学设备,从心肺听诊,到腹部触诊等各种教学功能,训练学生的临床技能。各种穿刺模拟人,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课间见习是在病房进行,学生下科后,深入病房,进行床旁训练,在病房中了解病史采集方法,通过具体的病例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了解各种异常体征及正规的检查手法。在反复医疗实践中,逐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检查方法和检查技术,逐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的目的;考试是检验《诊断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分理论考试与形成性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是对学期末医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结业考试。形成性考试采用实验课出勤考核及实际操作的完成情况考核,是检验学生的实际动手查体的能力,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检验与考核。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问诊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口腔)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使用) Ⅰ前言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使用,编写大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在实验课上通过教师示教,学生阅片,病例讨论等方式,与理论课相互验证,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综合驾驭能力,使学生掌握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和X线鉴别诊断,掌握口腔颌面部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熟悉口腔颌面部常用X线检查设备。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相对应,并同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2学时。 四教材:《口腔医学实验教程》,人民卫生出版社,王嘉德,2版,2003年。 Ⅱ正文 实验一口腔颌面部X线技术特点 常用口腔颌面部X线片正常图像 龋病、牙髓病X线诊断 一教学目的 认识口腔颌面专用X线机,学习常用口腔颌面部X线片投照技术和正常图像,学习龋病和牙髓病X线诊断。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根尖片投照技术(包括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和平行投照技术)。 (二)掌握根尖片上牙及牙周组织正常图像。 (三)掌握根尖片所见有关颌骨正常解剖X线表现。 (四)掌握牙合片正常图像。 (五)掌握曲面体层摄影片、华特位片、下颌骨后前位片、下颌骨侧位片、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髁状突经咽侧位片的正常图像。 (六)掌握浅龋、中龋、深龋的X线诊断。 (七)掌握牙髓钙化的X线诊断。 (八)熟悉口腔颌面专用X线机(包括曲面体层X线机、X线头影测量机,牙科X线机)。(九)熟悉牙合片投照技术。 (十)熟悉牙合翼片正常图像。 (十一)熟悉X线头影测量片、下颌骨开口后前位片、颧弓位片的正常图像。

《化工技术经济》教学大纲

《化工技术经济》教案大纲 课程编号: 总学时:(理论教案学时,实践教案学时) 学分: 基本面向:化学工程与工艺类本科生 所属单位(教研室、实验室):化学工程系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性质及任务 本课程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工业的技术特点,紧密联系中国国情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学习和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其任务是运用技术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注重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的普遍原理与化工生产的紧密结合,研究化学工业和化工过程中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结合,力求提高化工过程及设备、乃至整个工业的能源、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局部和整体的经济效益。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了解经济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化学工业的特点; .通过学习经济效益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经济效益指标、资金的时间价值和等效计算、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等,增强经济效益观念,提高效益分析能力; .理解和应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掌握工程项目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能对生产、科研、设计等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技术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属于化学工程的选修课程,可以为先学习化工的基础知识作为铺垫,以增加了解本课程化工技术可行性和合理性,优化设计。 四、本课程的教案内容 (一)绪论 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教案内容和教案环节的安排; 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化学工业的概念和特点; 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化工技术经济学的形成及作用; 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经济观念。 目的与要求: .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 了解化学工业的概念和特点; . 明确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 了解化工技术经济学的作用; . 明确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经济观念。 (二)化工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经济效益的概念和评价原则; 技术经济指标体系; 投资的基本概念; 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估算; 设备折旧的计算方法; 成本及费用的估算; 销售收入、成本、利润与税金。 目的与要求: . 理解经济效益的概念、评价原则和技术经济指标体系;. 了解投资的基本概念和项目资产的组成; . 掌握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估算方法; . 了解设备的折旧和折旧率; . 掌握设备折旧计算的基本方法; . 了解成本及费用的概念; . 掌握成本及费用的估算方法; . 理解销售收入、成本、利润与税金之间的关系。(三)化工技术经济的基本原理 可比原则; 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和衡量; 利息与利率; 现金流量及现金流量图; 资金等效值的概念; 资金等效值的计算方法。 目的与要求: . 了解可比原则的概念和应用;

诊断学教学大纲(特选参考)

诊断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妇产科学、 医学影像学、护理专业用) 长治医学院临床医学一系内科学教研室 二○○四年三月 《诊断学》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The diagnosis learns the syllabus 课程编号: 学时:140学时,其中理论64学时,实验76学时 学分:7.5学分 适用专业: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妇产科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专业用 先修课要求:全部基础课程 一、前言 诊断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是各科临床医学的基础。诊断学阐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是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关键,因此一定要把对学生临床诊断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贯穿到诊断学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诊断学教学,使学生掌握疾病的诊断原理和方法,学会采集病史、综合和分析客观的人体资料,概括诊断依据,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专业课奠定基础。 在诊断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多组织学生接触临床,参加实践,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要注意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锻炼和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诊断学教学中,通过理

论学习,课间实习或实验和临床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及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本《诊断学》教学大纲是以第六版教材为依据编写。诊断学中的问诊、常见症状、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实验诊断、诊断思维方法与病历书写,为课堂讲授内容,其他未列入教学大纲中的部分内容,供学生自学和参考。 [基本要求] 1.掌握常见症状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 2.能独立进行系统而有针对性的问诊,能较熟悉掌握主诉、症状、体征间的内在联系和临床意义。 3.能以规范化手法进行系统、全面、重点、有序地体格检查,并掌握各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4.掌握心电图机的操作程序,熟悉心电图各波图像产生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正常心电图的各波图形及各波、段的测量方法,并了解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及某些常见典型异常心电图表现。 5.熟悉血、尿、粪便等常规项目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技术及常用临床检验项目的目的和临床意义。了解实验结果对疾病的诊断意义。 6.能将问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器械检查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初步诊断,书写格式规范、符合要求的完整病历。 [学时分配] 根据1991年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对《诊断学》课程基本要求结合我院的具体实际,诊断学总教学时数为14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64学时,实习76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 内容讲授实习合计讲授∶实习 绪论 1 0 1 问诊 2 3 5 常见症状8 2 10 基本检查方法 1 2 3 一般检查 1 2 3 头、颈部检查 2 3 5

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成人医学影像学专升本(业余)专业使用」 前言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72学时的教学计划编写,理论教学32学时,实验40学时。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诊断学发展迅速,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及专升本(业余)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专业内容。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熟悉X线、CT、MR等影像诊断手段的基本原理,理解其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病的影像诊断方法,使学生对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具有初步影像学诊断的能力。本课程理论教学遵循细而精的原则,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如幻灯和计算机多媒体,实验教学主要以实际图像和幻灯为主。 一、学时分配表: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总论 了解: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自学) 了解:医学影像学的授课范围、内容和学习方法(自学) 熟悉:学科进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自学)

熟悉:临床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第二章呼吸系统 了解: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自学) 掌握:胸部正常X线表现,胸部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肿瘤,胸部创伤 熟悉:胸部正常MRI表现,胸部病变的基本MRI表现,支气管扩张症 第三章循环系统 了解:适用于循环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自学) 掌握:心脏大血管正常X线表现,心脏大血管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风湿性心脏病、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心包炎的影像学表现 掌握:心脏大血管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心脏大血管病变的基本影像学表现,主动脉夹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四章消化系统 了解:适用于消化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自学) 熟悉:急腹症的CT检查及X线影像观察与分析、腹腔肿瘤 掌握:食管癌,食道静脉曲张,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结肠癌的影像诊断 掌握:脾外伤,肝脓肿,肝海绵状血管瘤,肝癌,胆石症,胰腺炎,胰腺癌的影像诊断 第五章泌尿生殖系统 了解:适用于泌尿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自学) 熟悉:KUB平片、IVP、腹膜后间隙肿瘤 掌握:尿路结石、肾癌、膀胱癌的影像学表现;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女性生殖系统炎性疾病、子宫及卵巢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第六章骨骼与肌肉系统 了解: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应用的选择(自学) 熟悉:CT、MRI在骨关节病变诊断的作用,全身性疾病的骨骼X线改变 掌握:X线平片的影像观察与分析,骨关节创伤,骨关节感染,骨肿瘤及瘤样病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