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的“成本”

生活中常见的“成本”
生活中常见的“成本”

生活中常见的“成本”

在经济学、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的相关科目中,成本往往等价于“钱”,也可以理解为为获得预期的收益而付出的(或潜在的)“代价”,“代价”即所谓:实质性的货币支出。而对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成本”如下:

(1)机会成本:是指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从两个或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而放弃的另外各方案预期可能为企业获得经济收益总价值的最大额。

(2)显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即企业支付给企业以外的经济资源所有者的货币额。例如支付的生产费用、工资费用、市场营销费用等,通常也指可以在财务报表中直接反映的会计成本。

(3)隐性成本:是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往往是一种隐藏于企业总成本之中、游离于财务审计监督之外的成本。一般很难具体的用货币计量。

(4)边际成本:是指产量每增加或减少1个单位所引起的成本变动数额。

(5)沉没成本(历史成本):是指过去已经发生并无法

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所改变的成本。可见,沉没成本是企业在以前经营活动中已经支付的现金。

(6)付现成本:是指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所能够改变其支出数额的成本。

(7)专属成本:是指可以明确归属于企业生产的某种产品或为企业设置的某个部门而发生的固定成本。例如,专门生产某种产品的专用设备折旧费、保险费等。

(8)联合成本:是指为多种产品的生产或为多个部门的设置而发生的,应由这些产品或这些部门共同负担的成本。例如,辅助车间的成本。

(9)相关成本:是指对决策有影响的各种形式的未来成本。如机会成本、边际成本、付现成本、专属成本、差量成本、酌量性成本等。

(10)无关成本:是指对决策没有影响的成本。这类成本往往是指过去已经发生,或对未来决策没有影响,因而在决策时不予考虑,如沉没成本、联合成本、约束性成本等。

2020年7月11日星期六

选择与机会成本

选择与机会成本 董志强 1999-6 可供选择的机会越多,选择一个特定机会的成本就越高,因为所放弃的机会,其所值随着机会的数量增加而增加。 ――汪丁丁 一、选择 我们在《成本与收益中》指岀:收益大于成本说明了某一方案具备可行性。但在人生之中,你面临的很多方案都是收益大于成本,那么你必须选择一个利润(收益减去成本,即净收益)最大的方案才是最好的。只要方案不是唯一的,你就面临着选择。选择是经济学又一个核心概念。甚至可以说,选择构成了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经济学就是研究人们选择行为的一门科学。 选择存在的一个前提就是资源稀缺性。对于一个小孩子,问他是要糖果还是要牛奶,他可能回答都要”但 是经济学不允许出现这样的答案。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可惜二者不可得兼”经济学的大 多数选择必须是二择一”的(称择优选择),即要鱼,就得不到熊掌,要熊掌就不能得到鱼。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比如现在你有 10万块钱,刚好够买一套房子或一辆汽车。你决不可能10万块钱既买车又买房,你能 选择的是,要么买房,要么买车。 人生面临的选择是何其之多啊!几乎你无时不刻不在进行选择。比如是继续工作,还是先去吃饭;是在这家商店买衣服还是在那家商店买衣服;是买红色的衣服,还是兰色的衣服或者黑色的衣服;心中有个秘密是告诉朋友还是不告诉朋友,如果告诉又告诉哪些朋友……这些选择在生活中很常见,不过似乎并不重大,所以 大家轻松地作出了经验判断式选择,也不大去慎重考虑。进一步,这些考虑行为本身也需要付出成本,比如要耗费精力等,而哪些小事情意味着收益比较小或者决策正确与决策失误导致的收益的差别不大。这样,花太长的时间和太多的精力在这些小事的选择决策上是不经济的一一所以人们宁愿以经验或直觉来对待这类选 择问题。 也有一些重大选择,决策正确与决策失误的收益相差非常大,使我们不得不认真权衡。那可能是让我们在一个时期长期犹豫的选择一一重大的决定都是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岀的。你可能有过这样的情况,某个时刻,两条或更多生活道路摆在你的面前,你真的感到为难。人生的路很漫长,但紧要关头常常只有几步”。不过这几步很关键,甚至关系到个人的一生,所以人们的选择格外小心。 二、机会成本 与选择有密切关系的一个经济学概念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的严格定义是:选择最优方案放弃的次优方案的价值。宽泛地理解,机会成本是选择某一特定方案放弃的其他各种可行方案的可能收益之平均值。这里的最优,并非实际发生的最优,而是选择者(决策者)的心理预期。比如说,10万元钱投资于房地产可获得利润 20万,投资于股票市场可获得利润15万,如果把这10万元钱投资于房地产,那么可以从股票市场得到15 万就是其机会成本,如果把这10万元投资于股票,那么可以从房地产投资中获得的20万就是其机会成本。 一般地,最优的资源配置意味着该笔资源投向某一用途所担负的机会成本最小。 机会成本从来都没有真正发生,但它是我们选择某一方案、方向、道路时考虑重点因素之一。人生的机会成本有时会很高,机会成本越高,选择越困难,因为在骨子里面我们从来不愿轻易放弃可能得到的东西。我在毕业的时候,面临就业的选择,使我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那时我的可选方案有两种:一所高校和一家企业。这是一个典型的经济学的选择”(二择一),因为我是不可能同时去高校教书又去企业工作的。如果我 去高校教书,我可以逐渐实现自己做一名学者的梦想,而且我相信高校的较高层次文化氛围和较简单的人际关系,对我个人可能更适合,这些对我都具有相当大的效用,如果我选择企业,那么我就得不到这些效用。反过来,如果我真去那家企业的话,也有很大的效用,因为那家企业给我开岀数目可观的薪水,并且许诺解决住房,我放弃企业,就放弃了这些可能

质量成本案例分析

专题报告 公司某事业部质量损失分析报告 一、文章概要 目前公司某产品品质特不脆弱,品质问题已成为制约该事业部可持续进展的关键瓶颈之一。本文希望从如下方面揭示问题:1、质量损失不仅包括显性损失,而且包含更大的隐性损失。 按照隐性损失ABC核算法保守估测,该产品03年隐性质量 损失是显性损失的2倍左右,达亿元;加上显性损失亿,质量损失高达亿元; 2、操纵质量损失具有重要的战略与经营意义,假如按照实现 353规划既定质量目标保守推算,事业部因提升品质平均每 年可获得收益万元; 3、品质问题的解决宜从电控着手,以建立大品质体系与成本 品质均衡的决策机制为手段,逐步摆脱品质“监控残缺” 的尴尬局面,进入“全局掌控-重点突破-系统创新-全面收 益”的良性循环时期。 二、质量损失的内涵

1、质量损失的构成 所谓质量损失,是指企业为确保或提高产品质量而发生的费用支出,以及由于未能达到质量标准而造成的价值损失。它不仅包括为提高质量而实际支出的费用,而且还包括因品质缺陷导致的价值流失。 依照可识不性质量损失分为显性质量损失和隐性质量损失,按照产生流程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损失成本(外部损失、内部损失)三部分(图1)。 图1:质量损失构成 2、隐性质量损失的内涵 由产品品质不良导致的价值链机会成本损失是隐性质量成本的本源,包括: 顾客流失——老顾客流失和新顾客流失:

老顾客流失——顾客因维修体验而在二次选购时放弃选择原品牌,导致企业损失原可获得的收益。据麦肯锡对中国该产品市场的研究,以后几年老顾客比例呈迅速增长趋势,将由02年的%上升至08年的%。 新顾客流失——经口碑传播而建立某品牌不良品质形象的潜在选购者,当其中部分人作现实购买时放弃选择该品牌,导致该企业损失原可获得的收益。科特勒曾指出,家电消费品是顾客购买决策受参照群体1阻碍最大的产品之一,一个有过维修体验的顾客会将痛苦体验传播给4—8个人。 价格损失——中低价位的该产品,与要紧竞争对手相比,产品品质差异因素带来的售价差异平均超过10%2。 生产率流失——将投入到不良品返修的劳动力和设备资源转化为生产合格品可获得的收益。事实上,同等条件下返修生产往往低于正常生产效率,目前下属某工厂按照正常生产工时的2.5倍来核算返修工时。 供方成本转嫁——从系统性、长远性来看,供方的部分质量成本损失必定会通过后期成交价格、供货质量、议价能力变化 1有过同类产品使用体验的同事、亲人、朋友。 2内部访谈一致认为,产品品质是阻碍价格差异的关键因素之一,其阻碍力至少超过50%。慎重起见,本文取10%。

机会成本案例分析

机会成本案例分析 蔡培源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在生活中,有些机会成本是可以用货币来进行衡量的。例如,农民在获得更多徒弟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鸡,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的收益。但有些机会成本往往无法用货币衡量,例如,在图书馆看书学习还是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之间进行选择。而机会成本泛指一切在作出选择后其中一个最大的损失,机会成本会随付出的代价改变而作出改变,例如被舍弃掉的选项之喜爱程度或价值作出改变时,而得到之价值是不会令机会成本改变的。 而如果在选择中放弃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首选),那么其机会成本将会是首选。而作出选择时,应该要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机会成本最低的选项),而放弃选择机会成本最高的选项,即失去越少越明智。拿融资租赁和贷款比较谁的融资成本高,如果不把机会成本加进去的话,可能会得出一个不正确的结论。比如人们通常感觉融资租赁的融资成本比银行贷款高。出现这种认识错误的主要在于没有把机会成本考虑进去。 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例如,当一个厂商决定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生产一辆汽车时,这就意味着该厂商不可能再利用相同的经济资源来生产200辆自行车。于是,可以说,生产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所放弃生产的200自行车。如果用货币数量来代替对实物商品数量的表述,且假定200辆自行车的价值是10万元,则可以说,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价值为10万元的其他商品。 在西方经济学中,企业的生产成本应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理解。企业的生产成本可以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 “机会成本”的概念告诉我们,任何稀缺的资源的使用,不论在实际中是否为之而支付代价,总会形成“机会成本”,即为了这种使用所牺牲掉的其他使用能够带来的益处。因此,这一概念拓宽和深化了对消耗在一定生产活动中的经济资源的成本的理解。通过对相同的经济资源在不同的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不同收入的比较,将使得经济资源从所得收入相对低的生产用途上,转移到所得收入相对高的生产用途上,否则就是一种浪费。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 定义1:一种资源(如资金或劳力等)用于本项目而放弃用于其他机会时,所可能损失的利益。 定义2: 某项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而放弃掉的获利机会所带来的成本。 在生活中,有些机会成本是可以用货币来进行衡量的。例如,农民在获得更多土地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鸡,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的收益。但有些机会成本往往无法用货币衡量,例如,在图书馆看书学习还是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之间进行选择。而机会成本泛指一切在作出选择后其中一个最大的损失,机会成本会随付出的代价改变而作出改变,例如被舍弃掉的选项之喜爱程度或价值作出改变时,而得到之价值是不会令机会成本改变的。 概念要点 机会必须是决策者可选择的项目 机会成本所指的机会必须是决策者可选择的项目,若不是决策者可选择的项目便不属于决策者的机会。例如某农民只会养猪和养鸡,那么养牛就不会是某农民的机会。 机会成本是指放弃的机会中收益最高的项目 放弃的机会中收益最高的项目才是机会成本,即机会成本不是放弃项目的收益总和。例如某农民只能在养猪、养鸡和养牛中择一从事,若三者的收益关系为养牛>养猪>养鸡,则养猪和养鸡的机会成本皆为养牛,而养牛的机会成本仅为养猪。 机会成本与资源稀缺性的关系 在稀缺性的世界中选择一种东西意味着放弃其他东西。一项选择的机会成本,也就是所放弃的物品或劳务的价值。机会成本是指在资源有限条件下,当把一定资源用于某种产品生产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 不理解机会成本就不理解经济学

当一个人经历了刻骨铭心的人生变故与人生挫折面临重大选择时----他会产生对哲学和宗教的需求; 当一个社会经济经历特别重大的危机和经济衰退----它才会产生对市场经济学的需求,换句话说,在某一个时点,社会需要的是"经济学",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经济政策学。 1、经济学研究选择、权衡取舍; 2、选择实在有与无、多与少之间进行; 3、仅仅关注“收益、成本、利润”不是经济学----是会计学; 4、比较“得失|、关注收益以及放弃的(机会成本)才是经济学; 5、绝大多数人关注得到的收益而忽视放弃的收益-----放弃的收益就是机会成本; 6、曼昆《经济学原理》: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什么?---为看电影放弃的收益; 7、看场电影的收益100个单位;如果同样时间打工得到的收益50个单位。问:看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多少?---答:看电影的机会成本是50个单位(净收益=100-50=+50); 8、如果电影票40元,他应该看电影吗?---答:应该。因为看电影的净收益=收益 - 机会成本(显机会成本+隐机会成本)=100-(40+50)=+10;

大学生活中的机会成本理论应运分析

大学生活中的机会成本理论应运分析 学号:2011010019 班级:财务管理111班姓名:金晶 在如今这个时代,生活离不开物质,物质来源于劳动。而在这个纷杂的大社会里面,只要存在物质,我们就离不开交易。就这样在各种各种的交易中,就形成了经济。总结来说,生活之中无时无刻,无处不存在着经济。经济使我们的生活存在规律,能够顺利进行下去。但是只有杂乱的经济仍旧不能够满足社会的高速发展,就此,经济学在前人不断的努力下诞生了。 但是由于经济学的太过理论化,文字过多使很多人对经济学产生了很多不通的理解,也就此对这一概念的界定有各种各样的回答。如经济学探讨生产什么物品,如何生产这些物品和为谁生产这些物品。在名著《经济学》中萨缪尔森写道:“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在不同的人之间进行分配。”《管理经济学》一书中从公平与效率、生产与分配的角度出发,指出“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有效配置经济资源和如何公平分配国民财富,以满足个人或社会目的的一门社会科学。”种种说法归结起来,总离不开这样一种思考,即经济学是使有限的资源被用于最合理的方面以便增加社会总的财富,使社会变得越来越富裕。 对于这种经济学理解的方向,我们大致还可以具体分析为三个方面:第一,个人或社会的目的或欲望是永无止境的,而经济资源在绝对量上来说是有限的,稀缺的。第二,稀缺资源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用途,但一旦用于某一用途就不能再用于其他用途。第三,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下,可通过“机会均等”或“结果均等”等制度来寻求公平分配方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机会均等的公正游戏规则,将实现由竞争带来的繁荣。 而“生活中的经济学”是将略显抽象的经济学与我们生活中某些看似平常的现象以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在中国现阶段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目标的情况下,经济学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了:分析投资股票、买房前斟算性价比、就连女人们热衷的商场打折。但是大部分人还没有仔细想过,为什么股市跌涨,房价会有高有低,商场又为什么要打折呢。这些就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的经济学”的目的:用经济学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现象,更科学的权衡利弊,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判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机会均等的公正游戏规则,将实现由竞争带来的繁荣。 经济学的理论有很多,为能够简明的理解,我们单独运用机会成本来分析我们的大学生活。 理论上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益,即作出一种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种可能的选择中最好的一种。我们在理解机会成本这一概念时要注意,机会成本不同于实际成本,机会成本并不是生产活动中的实际货币支出,它是一种观念上的成本或损失。在经济分析中,可以采用机会成本来判断一种生产资源的使用是否经济合理,如果它的实际收益大于或等于机会成本时,资源的配置才达到最优状态。 而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之中,上大学便可以用机会成本来分析。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则是指大学教育资源在用于提供教育服务、培养学生时,所放弃的用于生产另一种产品的产量的价值。它是与教育实际成本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可分为公共或学校的机会成本和个人机会成本。前者指教育资源因投入教育而损失的利益,包括房屋、建筑、土地等资源资产的租金,非资本投入的资金收益(利息、投资收益)等;后者指个人因上学而放弃的收入、个人为接受教育而投入的资金及所损失的其他收益。 在以前,我们认为成本就是要付出的代价,付出的东西能否收到回报是未知数。但是

生活中常见的“成本”

生活中常见的“成本” 在经济学、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的相关科目中,成本往往等价于“钱”,也可以理解为为获得预期的收益而付出的(或潜在的)“代价”,“代价”即所谓:实质性的货币支出。而对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成本”如下: (1)机会成本:是指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从两个或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而放弃的另外各方案预期可能为企业获得经济收益总价值的最大额。 (2)显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即企业支付给企业以外的经济资源所有者的货币额。例如支付的生产费用、工资费用、市场营销费用等,通常也指可以在财务报表中直接反映的会计成本。 (3)隐性成本:是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往往是一种隐藏于企业总成本之中、游离于财务审计监督之外的成本。一般很难具体的用货币计量。 (4)边际成本:是指产量每增加或减少1个单位所引起的成本变动数额。 (5)沉没成本(历史成本):是指过去已经发生并无法

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所改变的成本。可见,沉没成本是企业在以前经营活动中已经支付的现金。 (6)付现成本:是指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所能够改变其支出数额的成本。 (7)专属成本:是指可以明确归属于企业生产的某种产品或为企业设置的某个部门而发生的固定成本。例如,专门生产某种产品的专用设备折旧费、保险费等。 (8)联合成本:是指为多种产品的生产或为多个部门的设置而发生的,应由这些产品或这些部门共同负担的成本。例如,辅助车间的成本。 (9)相关成本:是指对决策有影响的各种形式的未来成本。如机会成本、边际成本、付现成本、专属成本、差量成本、酌量性成本等。 (10)无关成本:是指对决策没有影响的成本。这类成本往往是指过去已经发生,或对未来决策没有影响,因而在决策时不予考虑,如沉没成本、联合成本、约束性成本等。 2020年7月11日星期六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 2012-10-04 16:15:49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机会成本的经济学概念 机会成本是指当把一定的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机会成本是经济学原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制定国家经济计划中,在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在新产品开发中,乃至工人选择工作中,都存在机会成本问题。它为正确合理的选择提供了逻辑严谨、论据有力的答案。在进行选择时,力求机会成本小一些,是经济活动行为方式的最重要的准则之一。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机会成本递增法则及其原因 机会成本递增法则是指: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每增加一单位一种产品的产量所产生的机会成本递增,即要放弃更多其他产品的产量。

资源有限及要素间的不完全替代性是机会成本呈递增趋势的原因:一方面,由于资源有限,随着一种产品产量的增加,用于生产其他的经济资源逐渐减少,造成该经济资源相对稀缺,价格增加,在所放弃的其他产品产量不变的情况下,所放弃的最大收益即机会成本递增;另一方面,由于存在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即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换言之,机会成本递增。这也可以用来解释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有时也称为“凸性”)的原因。 基本简介 在生活中,有些机会成本是可以用货币来进行衡量的。例如,农民在没有获得更多土地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鸡,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的收益。但有些机会成本往往无法用货币衡量,例如,在图书馆看书学习还是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之间进行选择。而机会成本泛指一切在作出选择后其中一个最大的损失,机会成本会随付出的代价改变而作出改变,例如被舍弃掉的选项之喜爱程度或价值作出改变时,而得到之价值是不会令机会成本改变的。 而如果在选择中放弃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首选),那么其机会成本将会是首选。而作出选择时,应该要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机会成本最低的选项),而放弃选择机会成本最高的选项,即失去越少越明智。拿融资租赁和贷款比较谁的融资成本高,如果不

选择中的机会成本

选择中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指由于选择一种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的收益。又称择机代价或替换成本。它反映不选择最佳方案或机会的“成本”。或者说是因选择某一经营项目所牺牲的另一机会可获得的利益。例如:在生产要素供应有限,要生产一种产品,就不能生产另一产品的情况下,生产这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就是指放弃另一产品的收益。又如:某人决定开设一家小型杂货店,开店需要投资购买商品和经营设施,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经营。对该人来说,开店的机会成本是,他开店所需投资用于储蓄可得到利息(或把所需投资用于其他用途可得到的收益),加上他不开店而从事其他工作可得到的工资。生产(经营)能力已经充分利用或接近充分利用的时候,或者当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供应不足的时候,机会成本对正确决策有一定意义。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西蒙曾说过:决策时选择出来的最优的方案只有一种,而其他的可能方案虽不及最优的方案理想,但如果采用也能带来效益的,放弃这些方案就势必失去这部分效益,因而决策中将选择某一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丧失的潜在效益称为选择该方案的机会成本。 可见,在经济学中,机会成本与所作的选择有着千丝百缕的关系。机会成本并非会计学意义上的成本,而是一个纯粹的经济学概念。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人们计算机会成本一般只是为了找到最佳的要素组合,从总体上得到最大的利益。我国也有一个与盖茨类似的不愿意上大学的例子,那就是姚明。姚明同火箭队签订了5年的合同,火箭队付给他的薪酬是7000万美元,加上他平时代理的广告收入,据说他的年收入已突破1亿美元,但是如果他选择去读大学的话,这些收入很可能都会失去,也就是说,与在NBA打球相比,他选择上大学的机会成本要大得多。 机会成本不仅仅是名人作出选择时才会用到的,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有选择就需要计算机会成本,因此,这是一个对于任何人都很重要的经济学概念。人们在决策时,经常会比较各个备选项的成本和收益,只有所获利益高于成本,人们才更倾向于采取行动。 人们的所谓理性选择,就是以机会成本为权衡做决策。当你决定要不要换一份新工作时,你就得拿新工作和其他条件与现有工作的收入和条件去做对比。因为你的现有工作的报酬是你选择其他新工作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越大,选择空间就越小,选择也就越难。许多人终生动弹不得,就是因为机会成本太大。许多人一生最终碌碌无为,就是因为舍不

中国著名故事经济学案例分析

身边的经济学 --经典案例分析 (一)中国古典故事中的经济学 1.1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选择 我们知道在清朝入关之前,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故事。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浩浩荡荡攻入北京城,明朝的崇祯皇帝万般无奈之下在景山选择了自缢。但是李自成心里清楚,并不是占据了北京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此时的山海关还被明朝将领吴三桂所占据。于是李自成决定派人去游说吴三桂投降于他,并且答应给予许多优惠条件,以此来拉拢吴三桂,并声明要犒赏吴三桂及其驻守在出海关的部队。此时的吴三桂被李自成的诚意打动,已有降意。 就在吴三桂准备投诚李自成的前夕,吴三桂先后接到来自北京城的两个消息:其一是吴三桂的父亲被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抓捕追赃,并且遭到非难;其二是吴三桂最爱的小妾陈园园也被刘宗敏所强占。得此消息之后,吴三桂勃然大怒,一气之下,拔剑斩杀一名来使,决定一要为父报仇,二要抢回爱妾陈园园,三要与李自成势不两立。 吴三桂态度的180度大转变,引起大顺朝的一片非议。这时候占据北京的 李自成就面临着如下选择:其一是继续招降吴三桂,但是招降吴三桂可能会影响到占有陈园园的刘宗敏,进一步影响到大顺军的团结;其二是征伐吴三桂,但毕竟其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又没有人愿意去征战。对李自成来说真的是左右为难,但最后还是决定要与吴三桂一战。 吴三桂得知大顺朝前来讨伐一事之后,大为震惊。他十分清楚,以自己的 这点兵力是无法抵挡大顺军的,甚至很有可能会命丧黄泉。吴三桂冥思苦想,到底是就这样投降于李自成呢?还是奋起力量与他们拼死一搏呢?万般无奈之下,昊三桂决定向满清多尔衮借兵抗衡李自成。 多尔衮闻讯窃喜,因为清军的志向在于问鼎中原,一直苦于没有出路, 得知吴三桂借兵的消息后,当然欣喜若狂。聪明的多尔衮提出了借兵的条 件,那就是吴三桂必须诚服于清军,当然清军也不会亏待吴三桂。此时的 吴三桂已经是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了,再一想自己的爱妾还在敌军之 手,于是决定与多尔衮合作,共同抗击大顺军。就这样吴三桂选择了“冲 冠一怒为红颜”。 【故事中的经济学】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在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个故事里存在着许多选择,例如,崇祯皇帝在被逼无路的情况下选择了自缢而亡;李自成在对吴三桂的立场上是战是和也左右摇摆不定,难以做出选择;同样吴三桂也面临着这样的选择——是投降李白成还是为了心爱的女人与李自成为敌。在这么多的选择里,主人公们都做出各自不同的选择。 首先我们看崇祯皇帝,他因为觉得自己对不住列祖列宗给他传下来的基业,无地自容,而走上了不归路。其次是李自成,他认为自己创立的大顺军重于一切,不希望因吴三桂而影响了他与刘宗敏的关系。最后是吴三桂在靠自己力量夺回陈园园无望的时候,选择了借兵对抗李自成,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这些历史人物的身上我们发现,他们做出的选择都是有

关于机会成本的辨析

经 济 纵 横6INTELLIGENCE ······· ·················关于机会成本的辨析 徐州空军学院 刘 丽 张 祥 杜 芳 摘 要: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可能都会面临各种形形色色的选择,怎样进行选择才是最优的决策?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经济学中,进行选择的代价被称为是机会成本。本文就是通过辨析机会成本的概念角度出发,例举各种事例,帮助人们形成一种经济学的思辨方式。 关键词:机会成本 选择 代价 一、机会成本的概念机会成本的概念可以说是经济学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因为经济学简单来说研究的是关于稀缺性的学科,即如何使得稀缺性的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学科。但是由于资源不仅具有稀缺性,还具有独占性,所以为了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目的,就要涉及到资源选择的问题。而选择是有代价的,在经济学中,代价被称为成本,所以选择的成本在经济学中即称为机会成本。什么叫做机会成本呢?当把一定数量的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则必须要放弃另一种产品的数量,因为资源的数量有限,同时可以用一种资源生产a 产品,也可以生产b 产品,当选择生产a 产品的时候,就有可能要放弃b 产品,或者当选择增加a 产品的时候,就要减少b 产品的生产,所以,当选择某种产品的时候,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而且当把资源投入到某一种产品中所获得的收益时所放弃生产另一种产品带来的收益,也是机会成本。那么一种资源可能有三种四种五种甚至n 种用途,选择了其中的一种,那么放弃的里面最好的那种选择所带来的利益就是需要付出的机会成本。一般来说对于机会成本呢需要把握以下下几点:首先,机会成本不同于实际成本,它不是在做出某项选择时所支付的实际费用,而是一种观念上的费用或损失。其次,机会成本并不完全是由个人选择所引起的,其他人的选择也会给你带来机会成本。譬如,某个周末你和朋友A 约好聚餐,之后另一朋友B 也约你去聚餐,但是因为你有约在先,只能拒绝了。所以此时去赴朋友A 约会的机会成本即为放弃掉朋友B 的约会,这个很容易辨析。但是如果在聚餐前一晚,朋友A 突然通知你他有事不能赴约,这样给你带来了一些损失。有哪些呢?由于A 临时决策,使得你不能赴约,享受美食,而且之前你也为此放弃掉了朋友B 的邀请,所以因为朋友A 的选择,使你承担的代价除了原来放弃掉的朋友B 的邀请外,还需加上不能享受与朋友A 共同享受美食给你带来的满足度。最后,机会成本是经济主体做出决策时所放弃的最好收益的那种选择。譬如现在拿出100万进行投资,可以投资实业,可以投资金融产品,如股票、债券、基金、期货、黄金等,当然如果不进行投资,也可以将其存在银行里获得利息,这里就有许多种选择。如果选择投资实业,就必须放弃掉其他各种选择,而其他各种选择都会给你带来收益,而在这些收益中最高的那个就是选择做实业的机会成本。而如果把实业投资也好金融投资也好看成一个整体就是投资,投资的收益即利润,而不投资存在银行获得收益就是利息,则这个利息就是在进行投资时,不得不放弃的代价,也就是利润的机会成本。正是基于这一点,中国人民银行经常会通过调整利息率,来影响投资行为。当认为市场过热的时候,会调高利息率,使得投资的机会成本增加,从而减少投资行为,防止市场继续过热。当认为市场低迷的时候,就会调低利息率,降低投资的机会成本,鼓励投资行为,促使市场尽快从低迷中恢复过来。 二、例证分析 为了能够更清晰的明晰机会成本是一种观念上的费用或损失,下面举几个例子进行说明。比如说现在你面临着两个选择,一个你获得了某天免费去影院观影的优惠券,巧的是,当天有位多年未见的老朋友要经过你所在的城市,你很想和这位朋友见一面。不管怎样选择,从其中之一获得的心理满足程度是以放弃另一个为代价的,所以说放弃的那个选择给人们所带来的愉悦,就是人们选择看演唱会或去见老朋友的机会成本。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也许人们会说,这个无需选择,肯定会去选择见老朋友。实际上此时并非是无需选择,而是因为这两个选择给你带来的心理满需程度是极度不对等的,所以人们才会不假思索的就能给出答案。现在换个情况,你面临着两种休闲方式的选择,一个还是你获得了能够在某天免费观影的优惠券,同时还获得了某个KTV 的5折优惠券。那你该如何选择当天的休闲方式呢?这就需要了解各自放弃另一种休闲方式的机会成本是多少了。假如,观影的电影票价是60元,而这部电影对于你来说是期待很久的,你的心理价位是80元。现在如果你选择去看电影,并不需要任何现金性支出,却可以享受价值80元的视觉享受。所以如果你选择去KTV 则放弃掉了价值80元(这里注意,不是60元,机会成本是一种观念的费用或损失)休闲活动,也就是说你选择去KTV 的机会成本是80元。那么如果选择观影的机会成本是多少呢?假如KTV 正常价格一小时是60元,现在优惠价格是30元(5折优惠),但是你愿意承担的心理价位是50元。这样的话,每消费一小时,你需要付出的货币成本是30元,但却能享受价值50元的休闲,总代价为20元。所以如果放弃KTV 的休闲活动,则每小时的代价为20元,即放弃KTV 的机会成本每小时为20元。那么你是选择看电影是去KTV 呢?刚才已经分析过选择KTV 的机会成本为80元,而选择看电影的机会成本一个小时是20元,两个小时是40元,当消费时间超过四个小时的时候,你的机会成本就会超过80元,所以四个小时是个临界点。只要你消费不超过四个小时,看电影的机会成本会更小一些,而KTV 的机会成本更大一些,选择看电影应该更合适一些。所以你是选择去看电影还是去KTV,还有需要确定你准备消费几个小时的KTV。三、小结实际上每个人随时都会面临着选择,只要面临选择,就会有机会成本,而选择的基本原则,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实际上已经总结过了,即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取其轻。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 现象和案例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现象和案例经济学原理 一、决策中的经济学原理 原理一、机会选择 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而言,满足人类欲望需要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也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资源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必然导致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处于无限的选择之中。人们为了得到自己喜爱的事物,必然在众多食物中权衡取舍。选择是一个得到一样事物同时必须放弃另一样事物的过程,这样的选择就产生了机会成本。被放弃的事物的价值就是得到事物的机会成本。选择要决定用既定的资源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经济学家称为资源配置问题,而资源的有限性被经济学家称为稀缺性。稀缺性决定了每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做出选择。 作为例子,我们考虑我们买水果时的机会选择,现在有三种水果提供给我们,一种是苹果,一种是西瓜,还有一种是香蕉并且它们的价格都是一样的,而且只能一次买一样水果。那么如果我买了苹果那也就意味着我就要放弃选择买西瓜和香蕉的机会。同样的如果我选择买西瓜就要放弃买苹果和香蕉的机会,如果买香蕉就要放弃买西瓜和苹果的机会。 还有一个经典例子就是面包和大炮的事例。在战争年代这个决策是关乎国家兴旺的抉择。当时俄罗斯较多比例的选择了大炮,因此它的军事工业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从而有了较强的军事实力用来对抗美国。另一方面,由于它较少的选择了面包,它的轻工业和食品业发展十分落后,很难满足人民生活供给。这是一个机会选择的经典案例,在需要捍卫祖国安定的情况下就要较多的选择大炮,而在和平年代就要较大的选择面包,以取得更快的经济发展。 认识到人们面临不同目标中的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作出什么决策。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他们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 原理二、用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来衡量机会成本 在我们做出选择的同时机会成本就已经产生了,机会成本的代销可以用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来衡量。

100个经典经济学案例分析

昭君出塞——资源短缺 众所周知,西汉在汉武帝的时候已经进入一个全盛的时期,到宣帝的时候更是一个强盛的时期。那时候的匈奴已经因为内部各利益集团的相互斗争分裂成好几个部分,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减弱。但其中有一个名为呼韩邪的匈奴单于曾亲自带领部下来拜见汉宣帝,双方关系还不错。宣帝后的元帝与匈奴的关系依旧缓和。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率众第三次前来长安,朝见元帝,十分恳切的要求同汉朝和亲,以巩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表示愿意娶汉女作为匈奴的阏氏。元帝也十分愿意通过和亲的形式来巩固汉和匈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减少不必要的战乱。但是元帝又舍不得将自家的公主出嫁到遥远的匈奴,于是就决定将宫女许配给呼韩邪为妻。 后宫佳丽虽多,但却没有人愿意去匈奴。就在这关键时刻,有一个名为王昭君的宫女挺身而出愿意远嫁匈奴。元帝开始的时候十分高兴,因为自家的女人不用远嫁匈奴。元帝在长安给呼韩邪与王昭君操办亲事。呼韩邪单于得到年轻貌美的妻子,当然很是激动。回匈奴之前,呼韩邪携王昭君一同向汉元帝告别,汉元帝见到这样的旷世美女,心头很不是滋味,但是为时已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王昭君远走。 回宫以后,元帝很是气愤,心想为什么连自己身边的美女都发现不了呢 为了追查到底,他叫人把王昭君的画像拿出来,仔细看了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画像上的昭君与现实中的相差太远。于是元帝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画中的王昭君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最后,元帝终于搞清楚了原因,原来宫女进宫时先由画工画像,然后再送给皇帝看,依据画像来决定是否入选。当时的画工给宫女画像,只有宫女们送给画工礼物之后,画工才会把人画得很美。但是王昭君自恃自己的美丽而不愿意贿赂画工,结果画工就没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导致王昭君入选不了,从而使其久居深宫,未能与元帝谋面。得知此事之后,元帝极为恼怒,严惩画工毛延寿等人。 【故事中的经济学】 在昭君出塞的故事中,为什么呼韩邪单于和亲的时候要娶公主而元帝 那样美丽的美女也是稀缺的,不然元帝也不至于恼怒,以至要惩办画工。 【我们身边的经济学】 如今,人们都在积极倡导营造低碳生活,尽量减少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的使用,为什么呢这正是因为化石燃料是稀缺的,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学会节约,千万不能浪费稀缺资源,另一方面要学习经济学,只有学好了经济学,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稀缺性问题。 此外,古语有云“知足者常乐”,就是告诉我们在面对相对稀缺的资源时,要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若放任自身欲望膨胀,不仅对自然环境有害,而且自己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选择 我们知道在清朝入关之前,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故事。 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浩浩荡荡攻入北京城,明朝的崇祯皇帝万般无奈之下在景山选择了自缢。但是李自成心里清楚,并不是占据了北京城就可以高枕

关于机会成本的理解

你的选择是最优的吗?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选择,选择走哪条路,选择上大学还是打工,选择一件衣服还是一本书,甚至过年了,我们是选择回家过年还是出去打工挣钱,如果我们回家了我们享受了与家人团聚的乐趣,却失去了外出打工所挣的钱。这都是微观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的体现。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来说,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用于其他生产用途上。这就是说,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为代价的。这就产生了机会成本。一般的,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从个人角度分析,对于一件事,不同的抉择都有不同的机会成本。例如,寒假到来了,同学们都在考虑要回家过年还是外出打工,还是留在学校学习。这是三种不同的选择,所带来的效果也不一样。如果其中一位同学选择回家过年,那么他将享受到与家人,朋友团聚的乐趣,而他将失去外出打工所获得的经验和收入报酬,他也将失去留在学校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我们假设这三种选择都获得一个收入报酬,假如这位同学选择了回家过年,那么他回家过年的机会成本就是他外出打工或留校学习的所获得最大收入报酬。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有的选择可以直接用货币来度量,而有的选择却不可以直接用货币度量,比如回家过年和亲人团聚带来的快乐。但是在上例中我们假设他们都可以用货币来度量,但是他们所带来的收入效用的大小却与每个人不同的观念有关,比如同学1认为亲人最重要,那么对于他来说回家过年带来的收入报酬最大,而同学2认为留在学校学习最重要,因为他认为现在学习是为将来更好的生活做准备,所以对于他来说留校学习获得的收入报酬最大,我们不能根据自己的观念就认为哪种选择比另一种选择带来的收入报酬大,应根据具体的人具体的事来做出判断。 对于机会成本中,我们说它是我们放弃的所有的其他的选择的中的最大的收入报酬,假设我们已经做出了选择A,那么在剩下的其他抉择中选择最大的收入报酬做为选择A的机会成本,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考虑完全我们所有的选择。有时候我们分不清什么是机会成本什么不是。比如,看电影时,付了钱发现电影不好看,电影票的钱是已经花出的钱不算机会成本,如果你后悔买票,那么你现在的选择是继续看下去还是离场,如果继续看下去,那么你的机会成本就是离场所带来的收入报酬,而不是你花了多少钱买的电影票。 现在我用一个例子在阐释一下我所理解的机会成本,假设我现在面临三种也只有这三种选择A、B、C,A是考研继续深造,为将来更好的工作生活做准备;B是工作开始挣钱,减少自己带给家里的负担,减轻父母的压力,另外还能获得收入报酬;C是出国留学,为自己镀金。假如我选择A,那么我将继续需要

1-机会成本

1.机会成本| 放弃掉的鱼,是选择熊掌的代价?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料的大脑万里挑一,欢迎来到老路用得到的商学课,今天呢是第一课,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微观经济部分,那在我看来经济学就是一门研究用户心理的科学,作为微观经济学的开篇哇,我们先来聊一聊机会成本这个概念,有朋友曾经就跟我开玩笑了,他说“老路啊,你可能是读了这个世界上最贵的MBA”我说“唉,不对呀,就学费而言清华MAT GLOB这个项目吧不算便宜哦,但是也绝对算不上世界最贵,上学这两年呢,我这个花费呀也就是学校里吃食堂,泡图书馆,我平时的交通工具都变成了二手自行车了,我这个花费可能跟个普通大学生差不多呀,怎么就变成最贵的呢”那同学就说了:“你读的是全日制,你要上学呢,就不能工作,你这两年的工资、奖金也得算上你的成本呀!”我一合计,唉,有道理哦。学费呢并不能完全代表我上MBA所放弃的东西,这个计算方法呀忽略了我上学最大成本,时间,你看当我把两年时间用来听课,泡图书馆写论文,对吧,我就不能把同样时间用于工作,那一般的为了读书而放弃的工作就是每一个职场人的放弃工作重回的最大代价,何况我辞掉工作的时候啊,还放弃了价值上亿的期权呢,我曾经算过一笔账哦,如果我的一个同学范懒了,某一节课没去上折算下来大概损失个500块钱左右,如果我算上所有的机会成本逃一堂课我损失多少钱呢?我相当于损失15万6,各位15万6什么概念呀?一平米北京的学区房就这么出去啦,这也是我当年读书的时候哦,每一堂课也不敢逃,每天至少6个小时泡图书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太穷啊。 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做选择呀,而每个人拥有的时间呀、金钱呀、社会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通常我们为了要得到某一样东西,一般我们都不得不放弃另外一些东西,那在经济学里呢,为了一个东西而不得不放弃的另一个东西,就是我们为当前这个选择所的机会成本,有人这样描绘机会成本,他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那么放弃掉的鱼就你选择熊掌的代价。对于机会成本的理解呢很垫于我们出更加理性的选择了,比如说在投资领域,比如你投了一笔钱,投了10万块钱,一年之后呢我原封不动的还你10块,那么你是没赔没赚吗?如果你懂得了机会成本概念,你一定马上就明白了,我一定是赔了,这10万块钱投资其他标的可以赚到的固定收益,举个例子,比如你这笔钱投银行理财产品是吧,拿一年5%的年化收益,那么在这个case中你相当于损失了10万块钱的5%,也就是多少钱呢,对5000块钱,通常来说在金钱大路啊懂得一点投资理念的同学一般的可以把自己的投资收益呢弄到8%-10%左右,当然啊,这个数字因人而异,差别非常大每个人差距非常大,那因此呢咱们假设哦,假设你可以把你自己的年化收益稳定在8%以上,那么你的每一分钱就有8%的机会成本呢?换言之哦,任何一笔你的投资没有赚到年化收益8%你自己是不是就可以理解为赔了呢? 理解机会成本哦,我们需要记住下面这3个词,分别是:所有、最大和必然,第一个词呢叫所有,所有的选择都有机会成本,没有意外,比如额,你出国旅游,出国十几天,车停在家里十几天没有租给别人开,你的家没有挂在LEV上帮你赚钱,这些看是没有成本的事哦,其实本质上也都属于几乎成本的一个部分,那有人说了,我自己的房子我天天自己住从来不出屋,我没有几乎成本了哇,其实还是有的是吧,你选择自住的那个机会成本是什么呢,你把这房子租给其他人获得的其他收入,所有的选择都有机会成本,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说世上没有什么真正的免费的午餐。那第二个词呢叫最大,你看哦,老路些用得上的商学课的文章,为了能把这个逻辑呢说得深入浅出,还必须把这个内容控制在7分钟左右,因此呢需要非常自虐的反复推敲这个文字,一篇文章呢我至少需要4个小时,而这4个小时呢,我操盘一个大项目,对吧,比如我在马路边给手机贴膜对吧,这个互联网大科技贴膜,我赚200块钱,那么我写文章的机会成本就是多少呢,就是唉对200块,那么如果我不贴膜,我在路边表演,胸口碎大石,反正这个大石碎胸口也行吧,而不管怎么样只要能多赚一点,我可以赚300块钱,假设,那么我的机会成本就变成了300,我们发现呢我不做这件事,我们可以做其他的100件事,我的机会成本呢必须是这个决策呢放弃的那些最高的最大的那个代价,而不是

机会成本的含义

机会成本小的具有比较优势。简单的讲,可以理解为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例如:你购买一套房屋全部用于居住,则不能再出租获利,也就是居住的同时也失去了用于出租等获利的机会;反过来说,你若出租,你则不能再居住。 机会成本主要应用在投资过程中。在投资决策中,放弃次优方案而损失的“潜在利益”,是选取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 商务印书馆《英汉证券投资词典》解释:机会成本英语为:opportunity cost。名。不可数。进行一项投资时不得不放弃另一些投资,这些投资的最大获利就是该项投资的机会成本。选择投资和放弃投资之间的收益差是可能获取收益的成本。如投资者仅有一份资金,投资股票时必须放弃国债与基金。假如国债投资收益为1万元,基金投资收益为2万元,而股票投资收益为3万元,则股票投资的机会成本是2万元,国债投资的机会成本为3万元,基金投资的机会成本也是3万元。 更加简单的讲,就是指你为了从事某件事情而放弃其他事情的价值。我们常拿融资租赁和贷款比较谁的融资成本高?如果不把机会成本加进去的话,可能会得出一个不正确的结论。比如人们通常感觉融资租赁的融资成本比银行贷款高。出现这种认识错误的主要在于没有把机会成本考虑进去。 首先从利率上说租赁公司的资金是从银行来的,因此融资成本一定比银行高。但从机会成本考虑就不一定了。银行贷款是以资金占用作为标的的。融多少资金,就可以算出有多大的成本。融资租赁是以租赁物件的标的为基础计算成本的,有些厂商租赁打出“零”利率的口号,实际上是一种促销手段。天下没有免费的宴席,从物件的采购上早已把利息提前纳入销售价格中去了。 因为上述原因,和租赁公司谈利率,实际上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上可能会遇到利率问题,但不是租赁公司给出的利率,而是租赁公司的收益率。是用来财务处理的,不能真正地反映融资成本。 第二个概念是银行的利率比租赁公司高。因为银行的利率不能随意加减,有政策限制。租赁公司的利率可以根据双方的讨价还价来确定,有政策支持。但是,银行的政策现在也开始变化,实际上贷款利率已经是上不封顶。对于信用稍差的企业,银行贷款的利率也不会低。融资租赁因为增加了一道物权保障,也是做银行的次好项目。从利率上看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因为银行要做这种项目也要很高的利率。 第三融资租赁项目的操作程序要比银行贷款公开的多,申办程序要简单一些,谈判各方的地位要平等一些。请客吃饭,回扣等桌下交易要少一些,成交时间要快一些。如果把提前投产带来的效益算进去,使用融资租赁的机会成本比银行贷款要小的多。 第四是融资租赁在税收上有独特的好处,是任何融资方式都得不到的。加上审批过程简单,这就是为什么在国外,融资租赁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