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各校区院系

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

中国语言文学系物理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珠海)

医学院

历史学系化学学院历史学系(珠海)公共卫生学院(深圳)

哲学系地理科学与规划学

哲学系(珠海)药学院(深圳)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国际金融学院材料学院

博雅学院(人文高等研究院、通识教育部)工学院国际翻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岭南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

国际关系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

院(微电子学院)

旅游学院智能工程学院

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中英国际海事法学院)数据科学与计算机

学院(软件学院)

数学学院(珠海)航空航天学院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国家保密学院物理与天文学院管理学院(创业学院)网络安全学院大气科学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

海洋科学学院

心理学系

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挂靠)中山医学院(含实验

动物中心)

地球科学与工程

学院

传播与设计学院光华口腔医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资讯管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

艺术学院药学院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

数学学院护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逸仙学院

体育部

广州校区南校园

通讯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510275)占地面积:1.239平方公里

院系设置:

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博雅学院、岭南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学学院、物理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逸仙学院、体育部。

广州校区北校园

通讯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74号(510080)占地面积:0.208平方公里

院系设置:

中山医学院、光华口腔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

广州校区东校园

通讯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东路132号(510006)占地面积:0.989平方公里

院系设置:

法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管理学院、心理学系、传播与设计学院、资讯管理学院、工学院、化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国家保密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药学院。

珠海校区

通讯地址: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519082)占地面积:3.571平方公里

院系设置:

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历史学系(珠海)、哲学系(珠海)、国际金融学院、国际翻译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旅游学院、数学学院(珠海)、物理与天文学院、大气科学学院、海洋科学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海洋工程学院、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

深圳校区

地址:深圳市光明新区(正在建设中)占地面积:3.143平方公里

院系设置:

将建设11个学院,包括: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深圳)、药学院(深圳)、材料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航空航天学院、文学院、理学院。

中大各时期概况

中山大学前身为广东大学,是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创办的,校址设在文明路215号。为纪念孙中山,民国15年(1926年)7月改名为中山大学,后一度迁往天河五山(今华南理工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现址),1952年院系调整时将岭南大学部分院系并入中山大学,中山大学校址亦随之迁入岭大原址。中大是教育部直属的文理科综合大学,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之一。 中山大学历史悠久,知名度较高,师资力量雄厚。丁颖、成仿吾、郁达夫、许德衍、俞平伯等许多著名教授和学者先后在校任教。郭沫若曾任教授兼文科学长,鲁迅曾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建国后在校任教的著名教授有陈寅恪、梁方仲、容庚、江静波、蒲蛰龙、商承祚、李岳生等。 继1978年调整、改革后,1996年设有研究生院、11个学院、30个系、23个研究所和35个教学科研中心。 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合并后仍称中山大学,从而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学府。合并后的中山大学是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共有11个博士、硕士授予权一级学科,99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176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和5个专业学位点。还设立了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31个广东省重点学科。拥有6个国家文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中国第一个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 中山大学校址前身为美国基督教新教会办的大学――格致书院。1927年收归国人自办,改名私立岭南大学,1952年经院系调整并入中大。因此,今中大校院内有不少近代建筑是 属于西洋古典建筑,其中最著名的应属建于清代的马丁堂。

中山大学是有优良办学传统的名牌大学。1924年,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这所大学,亲笔题写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原校名为广东大学,1926年,正式改名为中山大学。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山大学设有文、理、法、工、农、医、师等7个学院。1935年学校设立研究院,开始招研究生。五十年代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山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中大的农学院后成为现在的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成为现在的华南理工大学,师范学院成为现在的华南师范大学,中大的天文学系当年是全国唯一的天文学系,后并入南京大学)。现有四个校区,总面积达6.17平方公里,分别坐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广州南校区占地1.17平方公里,北校区占地0.39平方公里,广州东校区占地1.13平方公里,珠海校区占地3.48平方公里。 历史上的几所中山大学 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此消息传出后,全国各地陆续创办或筹备的中山大学有八所之多,国立中山大学改为第一中山大学(广东);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国立第二中山大学,湖北);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浙江);河南省中山大学;江西中山大学;安徽中山大学;兰州中山大学;西安中山大学。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在上海做出决定,只保留广州第一中山大学,以纪念孙中山先生,于是其他各所学校分别改名为武汉大学;浙江大学;江苏大学;河南大学;江西大学;安徽大学;兰州大学;西安大学,吉林大学。 .【广东大学时期】 1924年2月6日,孙中山下达总统令,任命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校长邹鲁为主任,筹建广东大学。邹鲁2月21日到任,即函聘王星拱、傅斯年、邓植仪、何春帆、梁龙、程天固等35人为筹备委员,成立筹备处,封准向广东各机关挪借开办经费。5月9日,筹备工作完成。6月9日,孙中山又以大总统令任命邹鲁为校长,同时“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公立法政大学”、“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合并升格“国立广东大学”学校于9月19日开始上课,11月11日补行成立典礼,孙中山亲临典礼现场讲话,并题写校训。按照当时《广东大学规程》,广东大学宗旨为:“以灌输及研究高深学理与技术,并因应国情,为图推广其应用为宗旨。”学校设校长1人,并设秘书长1人协助校务,下设图书主任、仪器主任、会计主任、学院院长等。设校务会议,由校长、各分科学长、预科主任以及全校教授互选若干人组成,评议、计划重要校务。广东大学成立时,文科学长为杨寿昌,理科学长为郜重魁。不少知名学者被聘来校任教。如文科的郭沫若、郁达夫、郑伯奇、成仿吾等;理科的何衍睿、张云、陈宗南等。 1925年,“广东公立医科大学”、“广东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并入。 1926年3月,郭沫若就任文科学长,郁达夫任英国文学系主任。郭到任后对文科开始进行整顿,辞退了15名教授。4月,秘书处开始出版不定期杂志《学艺丛刊》,进行学术文艺讨论,社会改造研究,世界潮流批评,东西方名著介绍等。 2.【广东大学时期校址情况】 当时广东大学分处广州四个地方,惟校本部和文理两学院、图书馆及附属学校在文明路原高师所在地(今鲁迅纪念馆),同时也是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和孙中山演讲三民主义的场所。 3.【中山大学成立】

中山大学概况

中山大学概况 中山大学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现有四个校区,总面积达6.17平方公里,分别座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广州南校区占地1.17平方公里,北校区占地0.39平方公里,广州东校区占地1.13平方公里,珠海校区占地3.48平方公里。各校区树木葱笼,绿草如茵,景色秀丽,均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胜境。 办学历史及优良传统 中山大学是有优良办学传统的名牌大学。1924年,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这所大学,亲笔题写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原校名为广东大学,1926年,正式改名为中山大学。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山大学设有文、理、法、工、农、医、师等7个学院。1935年学校设立研究院,开始招研究生。五十年代全国高校院系调正,中山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山大学一直是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也是我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建立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1985年,由国家批准率先在华南地区设立第一所研究生院,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本科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在70周年校庆时,江泽民总书记撰写了"发扬中山先生革命精神,办好中山大学,作出更大贡献"的题词,进一步为办学指明方向。2000年9月,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在珠海市唐家湾建成,为新世纪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山大学。教育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签订协议,教育部与广东省在3年内投资12亿人民币,把新中山大学建设成为一流的高水平大学。 中山医科大学前身之一为博济医学堂,成立于1866年,是我国最早设立的西医学府,孙中山先生曾在此学医和从事革命活动。1936年,博济医学堂发展成为岭南大学医学院。1953年,中山大学医学院、岭南大学医学院合并成立华南医学院,1954年广东光华医学院并入。学校先后改名为广州医学院、中山医学院。1985年,改名为中山医科大学,已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多学院医科大学,在医学遗传学、眼科学、肿瘤学、寄生虫学、内科肾脏病学、器官移植、传染性肝病、生物医学工程及分子医学等方面科学研究成绩显著,达到国家先进水平。 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具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及学术传统。鲁迅、郭沫若、冯友兰、傅斯年、赵元任、顾颉刚、周谷城、俞平伯、陈寅恪、岑仲勉、姜立夫、王亚南、马采、容庚、商承祚、王季思、王力、钟敬文、朱谦之、丁颖、蒲蛰龙等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曾在中山大学任教。柯麟、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毛文书、陈国祯等著名医学专家曾在中山医科大学任教。学校名家大师荟萃,熏陶着一代代莘莘学子,形成了良好的学术风气,不少才华横溢的毕业生成为

中山大学各学院、直属系英文译名

附件3 中山大学各学院、直属系英文译名 中国语言文学系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历史学系Department of Histroy 哲学系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School of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人文高等研究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 in Humanities 通识教育部University General Education Unit 岭南学院Lingnan College 外国语学院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法学院School of Law 知识产权学院School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School of Government 管理学院Business School 创业学院Institute of Entrepreneurship 马克思主义学院School of Marxism 心理学系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传播与设计学院School of Communication and Design 资讯管理学院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gement 数学学院School of Mathematics 物理学院School of Physics —1—

化学学院School of Chemistry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School of Geography and Planning 生命科学学院School of Life Sciences 工学院School of Engineering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工程学院SYSU-CMU Joint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微电子学院School of Microelectronics 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School of Data and Computer Science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中山医学院Zhongshan School of Medicine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Guanghua School of Stomatology,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Sun Yat-sen University 公共卫生学院School of Public Health 药学院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护理学院School of Nursing 逸仙学院Yat-sen Honor School 体育部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auge and Literature (Zhuhai) —2—

中山大学各单位英文译名

中山大学文件 中大办〔2009〕7号 关于发布中山大学各单位英文译名的通知 校机关各部、处、室,各学院、直属系,各直属单位,各附属单位,后勤集团、产业集团: 为适应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和要求,使我校各类机构、单位名称的英文表述更趋规范和准确,学校组织有关专家对各单位英文译名进行了统一的修订和翻译工作。经多次征求意见和论证,在尊重原单位使用习惯和吸取专业意见的基础上,由专家组审定,英文译名已于日前定稿。 学校各类机构和单位英文译名的规范和正确运用,是学校行政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现将学校各二级单位英文译名(见附件1)予以发布,请各单位在日后工作过程中严格遵照执行。同时,为便利工作,加强规范,专家组根据各单位

提交的下设机构名单(附件2)进行了翻译和修订,同予发布,供参考使用。 附件:1.学校各二级单位英文译名 2.有关单位下设机构英文译名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日 主题词:行政事务机构英文译名△通知 中山大学校长办公室2009年4月27日印发 责任校对:王莉婧附件1

学校各二级单位英文译名 机关部、处、室 党委办公室 Office of the SYSU Committee of the CPC 党委宣传部 Publicity Department of the SYSU Committee of the CPC 纪委办公室 Discipline Inspecting Commission Office 监察处 Supervision Department 审计处 Audit Department 党委组织部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of the SYSU Committee of the CPC 党委统战部 The United Front Work Department of the SYSU Committee of the CPC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管理学系系部简介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管理学系 一、系部简介 管理学系成立于2005年,设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等五个专业,已为社会培养四届毕业生,共计1024人,现有在校生1319人。管理系旨在培养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符合社会人才的需求,通过系统的培养使毕业生能很快适应工作要求。 管理学系各位主任和学科带头人均来自于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相 关系和专业,是相关学科的硕士或博士生导师;全系现有专任教师55人,由学院专职教师、母体学校中山大学委派的教师、其他高校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兼职教师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组成,均具有管理学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且具有丰富的授课经验和优良教学方法,全系先后共有15名有博士学历的教师担任主干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各个专业能够直接吸收母体学校中山大学相应专业的开办经验和教学科研方面的知识精华。 二、办学特色 针对管理类学科的应用性特点,积极开展校内外实践教学活动、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不断完善专业实验室建设,现已建成电子商务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和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实验室,模拟企业经营的整个流程,强化学生对采购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及研发等企业管理具体内容的认识。利用暑假开展实践教学,

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事业单位参观、实习,开展调查访谈,写出总结报告。与广州南沙大酒店等多家单位合作,开展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开展学生课外活动时注重“寓教于乐”,“东宝杯”创业计划大赛、“商道杯”现场作文大赛、“脚尖下的中国”等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突出了专业特点,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学院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三、就业情况 管理学系近四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6%以上,就业质量不断提升,主要包括三种方式:一是企事业单位就业,二是自主创业,三是升学读研。我系毕业生以企事业单位就业为主,比如2009届毕业生林小琳,就业单位黄埔海关,岗位为会计;蔡雪如就业单位兴业银行,现已做到大堂经理。2010届毕业生梁德邦,就业单位中国移动通信广州分公司市场部;林琳就业单位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2011届毕业生梁炜贤,就业单位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分行;刘伟斌,就业单位东莞市天纬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2012届毕业生刘妍,就业单位阳江市阳东农村商业银行;郑龙蒋,就业单位英德市大湾镇政府党政办。自主创业的毕业生经营企业较好的有2010届毕业的学生陈晓翔,创办广州极光摄影机构,从事摄影业务,期间曾返校与我系在校生做经验交流;2012届毕业生袁镜坤,创办广州辰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营网站“菜窝网”,做企业级美食运送及推广等业务,定期接受我系在校生实习。升学读研的毕业生较为代表

1952年院系调整

1952年院系调整 1952年,国家进行院系调整,许多综合性大学都蒙受损失,而中国也一夜之间冒出许多专科院校。院系调整一直持续到六十年代,不过,以52年规模最大,时间最为一致,评价也比较容易统一,所以,我们尽量以52年的数据为准。这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的情况暂时不考虑在内。 1952年的院系调整,各家都有个家的损失,各家都有个家的收益;究竟谁占了便宜?谁吃了亏?我们用事实说话。为了还历史本源,我们且来看看各家的历史。如果有不确切的地方,还请各位朋友指正。 一、浙江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浙江大学拥有七个学院(文、理、工、农、法、医、师范)。 浙江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理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并入复旦大学。 理学院药学系并入上海第一医学院。 理学院地理系分别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 2)、文学院人类学系并入复旦大学。 文学院、师范学院部分并入华东师范大学,部分与之江大学组建浙江师范学院,其余部分调入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等。 3)、法学院停办。 4)、医学院并入浙江医学院。 5)、农学院独立为浙江农学院。 农学院畜牧兽医学系并入南京农学院。 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为东北林学院。 农学院农化系并入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 6)、工学院航空系与中央大学、交通大学的航空系合并,组建为华东航空学院。 工学院土木系水利组并入华东水利学院。 工学院电机系电信组并入南京工学院。 调整后的浙江大学只保留工学院电机、化工、土木、机械四系,并入之江大学相关工科及厦门大学电机系。 评价: 七大学院只保留工学院,并入的之江大学工科一般,并入院系较少。 二、南京大学 1949年,中央大学更名南京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南京大学拥有七个学院(文、理、工、农、法、医、师范)。 南京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工学院独立为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 工学院水利系和兄弟院校组建华东水利学院。 工学院的航空工程系与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的航空系合并,组建为华东航空学院。 2)、师范学院独立为南京师范学院。 3)、农学院和金陵大学农学院组建为南京农学院。 农学院农业工程系并入南京工学院。 农学院的森林系与金陵大学农学院的森林系合并,组成南京林学院。 4)、医学院改称解放军第五军医大学,1954年迁至西安并入第四军政大学。 5)、法学院经济系调至复旦大学。 法学院的法律系和政治系调至华东政法学院。 6)、文学院哲学系并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调整后的南京大学保留文、理学院主体,并入金陵大学文、理学院。并且并入复旦大学 德文组、震旦大学法文组、同济大学外文组、齐鲁大学天文算学系、中山大学天文系、浙江大学地理组以及四川大学地理学系。

中山大学博士毕业要求物理系

中山大学博士毕业要求物理系 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坐落于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集云山珠水之秀,沐岭南开明之风。中山大学物理学科始建于1924年创校之初,物理系是最早创建的五个理科院系之一,也是国家最早的一批国家理科基础科研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984年创建了首批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快速激光光谱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5年物理学科经整合成立物理学院,在物理学一级学科下设有凝聚态物理、光学、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四个方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涵盖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高能物理、量子物理、生物物理、软物质物理、能源物理等多个二级学科和研究方向。学院现有教授46人,副教授61人;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研究所/中心4个,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 进入新时代,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坚持以“三个面向”为指导,统筹推进“三大”建设,重点发展凝聚态物理、光学、理论物理三个二级传统学科,能源物理、软物质物理两个新兴学科,粒子与核物理、中子散射物理、超快强激光物理三个大科学平台,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科研成果屡获硕果,现承担多个重大、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多项科研成果入选“教育部青年科学奖”、“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中国光学十大进展”等。当前,物理学科在国内外各大排行中稳居全国前十,第四轮学科评估全国并列第7、获评A-。

学院全面推进“三全育人”“五个融合”机制,有丰富的开题报告海报日等活动,严谨的预答辩制度。同时设有芙兰奖学金、钟盛标奖学金、杨振宁奖学金等丰富的奖助学金来支持和鼓励同学们进行科学研究。学院还通过举办郭硕鸿讲座、高兆兰讲座、芙兰物理节、誉侃计划等一系列丰富的学术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科研能力。 物理学院2022年招收博士研究生实行以综合素质能力考核为基础的“申请-考核”制招生方式。申请人须按照中山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和物理学院的相关要求进行报名并提交申请材料。

中山大学四大校区学院分布

中山大学四大校区学院分布 很多考生不明白中山大学校区分布,在此我们特意收集并整理了这方面的信息,以供考生参考,中山大学总共分为四大校区:南校区,北校区,东校区以及珠海校区.南校区历史最为悠久,康乐园即是中大南校区,中大康乐园与武大珞珈山北大未名湖并称为三大中国大学自然景观之最美丽者;东校区即大学城校区,中大近60%的本科生都在东校区就读;珠海校区是四大校区中建筑面积最大的,校区三面环山,一面环海,风景如画;北校区是中山大学医科的主要集中地。 中山大学南校区: 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博雅学院、亚太研究院、岭南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汉语学院、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社会科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一、二年级在此就读,之后将搬回北校区就读。 具体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 中山大学东校区:

法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管理学院、传播与设计学院、资讯管理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工程学院、超级计算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工学院、药学院为整建制学院整建制学院(即:本科四年、研究生、博士阶段的学习除实习外,其他均在珠海校区完成。)。;中山医学院、光华口腔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一年级本科生在此就读,之后将搬回北校区就读。 具体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东路132号。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国际商学院、翻译学院、旅游学院、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海洋学院、移动信息工程学院为整建制学院整建制学院(即:本科四年、研究生、博士阶段的学习除实习外,其他均在珠海校区完成。)。;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岭南学院、外国语学院、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的一、二年级本科生在此就读,之后将搬回南校区就读. 具体地址: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 中山大学北校区: 中山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光华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

浅谈中山大学多校区管理模式常见问题

浅谈中山大学多校区管理模式常见问题 中山大学是中国多校区高校的一个典型,四个校区中广州南校区和广州北校区是合并校区,珠海校区和广州东校区是新建校区,因此,具有非常典型的多校区高校的组织特征:组织规模巨大、校区地域分散、学科相对齐全、组织文化多元、组织结构复杂。在这样的组织中形成的管理模式,必然会存在一些管理上的问题。学校目前实行的是“条块结合”混合式的多校区管理模式,要求管理“条到边,块到角”。 1 校区一级的角色问题 1.1 中山大学四个校区管理机构的职能与设置 (1)南校区领导机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职能:校本部拥有学校大部分的管理职能。(2)北校区领导机构:医学部。职能:行使学校对医科各单位教学、科研、医政等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相关管理职能的学校行政管理机构;承担学校党办、校办对北校区的延伸管理职能;协调学校各部处在北校区延伸机构的有关工作;负责行政、党务、信息、信访等日常事务工作。(3)珠海校区领导机构:管理委员会。职能:校区的政治核心,领导校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负责校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做好校区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对校区党员干部的党风、党纪进行监督;对校区的改革、建设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共同研究、决策;领导校区的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4)东校区领导机构:管理委员会。职能:校区的政治核心,领导校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负责校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1.2 校区一级的角色分析 一是南校区作为校本部,不存在校区一级,管理机构直接面向学校的所有机构进行事务管理。二是医学部办公室是学校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职能的延伸机构,对所属的机构有权进行统筹协调,发挥的是类似于学校一级机关的功能,管理权限大。三是珠海校区管委会更类似于党群系统,起到政治核心的作用,管理的是政治思想、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对业务部门在校区的延伸机构没有直接隶属关系,对非业务性领域可起到协调管理的功能。四是东校区管委会与珠海校区管委会的职能相同,是东校区的政治核心,对所在地的业务部门或业务部门的延伸机构可以进行协调,但无隶属关系。

海珠岛上的高校

海珠岛上的高校

【本】中山大学(校本部)中山大学是由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亲手创立的综合性重点大学。今天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而成。是国家“985工程”大学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教育部批准建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全国34所研究生入学考试自主划线高校,国家32所副部级重点建设高校。 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

【本】广东财经大学(校本部) 广东法商大学,溯源于广东最早商科——1934年创建的勷勤商学院,于1946年改办为广东省立法商大学;1983年经国务院同意广东设立财经学院,1985年正名广东商学院,2012年向国家教育部申报更名为广东财经大学。 校训:厚德、励学、笃行、拓新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沙路21号。

【本】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校本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全日制普通高校。系何香凝女士为纪念伟大的国民党左派领袖即伟大的爱国主义革命家廖仲恺先生而于1927年手创的以现代农业科学为特色以农、工学科为优势,农、工、理、经、管、文、艺多学科协调发展,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现代农业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广东省属重点本科纪念大学。 校训:注重实践,扶助农工。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仲恺路501号。

【本】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南校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校。前身为广东民族学院,创办于1957年,1998年更名为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02年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02年、2005年,原广东机械学校、原广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广东省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先后并入学院。 校训:厚德博学唯实求新。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怡乐路71号。

中大校史

中大校史 建校初期-->>抗日战争胜利 (光辉历程之一) 1924年-1927年(建校初期) 中山大学,原名广东大学,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创办的。为了培养革命的军事、政治干部和科学人才,孙中山在创办黄埔军校的同时,把当时的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法科大学和广东省立农业专门学校合并,创立了广东大学,任命邹鲁为校长。广东大学下设文、理、法、农、医5科16个学系。校本部设在广州文明路。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逝世。廖仲恺在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委会第七十一次会议上提议将广东大学改名为中山大学,以纪念孙中山先生。8月,广东大学校务会议正式通过改名,得到国民政府批准。1926年7月,国民政府正式明令将广东大学改名为中山大学。 1927年-1938年 1927年至1937年,中山大学各方面都有发展。1930年9月至12月朱家骅为校长。1931年6月至1932年1月由著名教育家许崇清任校长。1931年设有文、法、理、农、医五个学科,同年将学科改称学院。1932年2月后校长仍为邹鲁。1 934年成立工学院,1935年春成立研究院,开始招收研究生。至此,中山大学设有文、法、理、工、农、医、研7个学院,

23个学系,以及天文台、各研究所、医院、中小学等主要附属单位共19个。中山大学校园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邹鲁校长等努力下,在广州市东郊白云山侧的石牌兴建了占地达12000亩的新校园。1937年夏,广东法科学院并入中大法学院。1938年夏,广东省立勤大学工学院并入中大工学院,1938年秋设立师范学院。至1938年全校发展为文、理、法、工、农、医、师、研等8个学院,31学系。 1938年-45年(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期间,中山大学曾三易校址,辗转跋涉。校舍、图书、仪器设备损失惨重。1938年10月,日军侵入广州,中山大学初迁广东罗定,后改迁云南江。1940年4月许崇清复任校长(代)。同年秋,他主持由江迁校回粤北坪石。坪石时期,聘著名学者李达、洪琛、王亚南、陈寅恪、杨东莼等来校任教、讲学。数学家胡金昌、艺术家许幸之、音乐家马思聪、黄友棣等亦曾任教于坪石。在江和坪石时期,条件非常艰苦,各学院、系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进行教学、科研活动,并开展社会调查,对弄清粤北、湖南、广西等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少数民族情况,以及矿藏、水土、森林、植物资源作出了贡献,并在宣传抗战、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1944年秋,日军进犯粤北,坪石告急,中山大学被迫迁往粤北连县、仁化和粤东兴宁、梅县各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