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行政区划图2015版

全国县以上行政区划及名称

我国县以上行政区划及名称 全国有23个省,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华北】北京市(京)天津市(津)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 【东北】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华东】上海市(沪/申)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 山东省 【中南】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 【西南】重庆市(渝)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西北】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港澳台】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 1、河北省(冀) xíng 石家庄:井陉县正定县栾城县行唐县灵寿县高邑县深泽县赞皇县无极县 gǎo 平山县元氏县赵县辛集市藁城市晋州市新乐市鹿泉市 唐山:滦县滦南县乐亭县迁西县玉田县唐海县遵化市迁安市 秦皇岛:昌黎县抚宁县卢龙县青龙满族自治县 邯郸:邯郸县临漳县成安县大名县涉县磁县肥乡县永年县邱县鸡泽县广平县馆陶县魏县曲周县武安市 邢台:刑台县临城县内丘县柏乡县隆尧县任县南和县宁晋县巨鹿县新河县广宗县平乡县威县清河县临西县南宫市沙河市 fù 保定:满城县清苑县涞水县阜平县徐水县定兴县唐县高阳县容城县涞源县安新县望都县易县曲阳县蠡县顺平县博野县雄县 定州市涿州市安国市高碑店市 张家口:宣化县张北县康保县沽源县尚义县蔚县阳原县怀安县万全县怀来县涿鹿县赤城县崇礼县 承德:承德县兴隆县平泉县滦平县隆化县丰宁满族自治县宽城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沧州:沧县东光县青县东光县海兴县盐山县肃宁县南皮县吴桥县献县泊头市任丘市黄骅市河间市孟村回族自治县 廊坊:固安县永清县香河县大城县文安县霸州市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浮山县曲沃县襄汾县古县乡宁县大宁县蒲县 衡水:枣强县武邑县武强县饶阳县安平县故城县景县阜城县

中国行政区划分区

中国行政区划分区 1按行政划分(一):七大行政区 华北地区:11北京市、12天津市、13河北省、14山西省、15内蒙古自治区; 东北地区:21辽宁省、22吉林省、23黑龙江省; 华东地区:31上海市、32江苏省、33浙江省、34安徽省、35福建省、36江西省、37山东省、台湾省; 华中地区:41河南省、42湖北省、43湖南省; 华南地区:44广东省、45广西壮族自治区、46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西南地区:50重庆市、51四川省、52贵州省、53云南省、54西藏自治区; 西北地区:61陕西省、62甘肃省、63青海省、64宁夏回族自治区、6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按行政划分(二):八大行政区 华北地区:北京市11、天津市12、河北省13、山西省14、内蒙古自治区15; 东北地区:辽宁省21、吉林省22、黑龙江省23; 华东地区:上海市31、江苏省32、浙江省33、安徽省34、福建省35、江西省36、山东省37; 华中地区:河南省41、湖北省42、湖南省43; 华南地区:广东省44、广西壮族自治区45、海南省46; 西南地区:重庆市50、四川省51、贵州省52、云南省53、西藏自治区54; 西北地区:陕西省61、甘肃省62、青海省63、宁夏回族自治区6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5。 港澳台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 3按经济划分:三大经济区 东部地区:北京市11(京)、天津市12(津)、河北省13(冀)、辽宁省21(辽)、上海市31(沪)、江苏省32(苏)、浙江省33(浙)、福建省35(闽)、山东省37(鲁)、广东省44(粤)、海南省46(琼)、香港特别行政区(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澳)、台湾省(台)共14个省、市、区。

中国行政区划划分

中国行政区划划分 中国行政区划划分如下: 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省级行政单位) 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县级行政单位) 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乡级行政单位) 至2017年04月14日,全国共有(省以下行政区划单位统计不包括港澳台): 省级行政单位一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34个(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直辖市:行政地位与省相同,但是管辖区域与地级市相同,管辖区、县、自治县等。 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市级行政单位二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334个(293个地级市、8个地区、30个自治州、3个盟) 地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那曲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 自治州下辖县、自治县和市(县级市)。 盟,等同于地区、专区。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兴安盟。 县级行政单位三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2877个(980个市辖区、366个县级市、1360个县、117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1个特区、1个林区) 市辖区是特别行政区、直辖市、地级市下设的行政区,属于县级行政区。 特区:六枝特区(贵州省六盘水市) 林区:湖北省神农架林区。

乡级行政单位四级行政区(乡级行政区):40444个(2个区公所(县辖区)、7566个街道、20117个镇、11626个乡、1034个民族乡、98个苏木、1个民族苏木) 区公所: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南山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泽普县奎依巴格区 村级行政单位五级行政区(村级行政区):662238个 按照行政区划代码用华北、华东、中南、东北、西南、西北六大区分布,具体如下: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 华东(上海、山东、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福建、台湾)、 中南(湖北、湖南、河南、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 西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重庆)、 西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

行政区划体制

第5章 行政区划体制 ? 5-1 行政区划体制及其特点 ? 一、什么是行政区划 ? 国家为了实现自己的职能,便于进行管理,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将国家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并相应建立各级行政机关、分层管理的区域结构。 ? 二、行政区划的特点 ? 1、政治性:不同类型的国家有不同形式的行政区划体制。 ? 2、地域性:要考虑地域因素进行划分。 ? 3、继承性和稳定性:体现历史的延续和发展,受风俗习惯、传统因素等影响具有相对稳定性。 ? 三、中国现行行政区划 ? 目前我国省级行政区共 34 个,即 23 个省、 5 个自治区、 4 个中央直辖市,还有 香港 和 澳门 两个特别行政区。 ? 四、我国行政区划存在问题与改革 (一)行政区划存在弊端 ◆ 1、行政区划层次多而乱 ◆ 2、省区范围偏大,大小相差悬殊 ◆ 3、市管县问题 (二)行政区划改革原则 ? 1、有利于社会稳定 ? 2、有利于经济发展 ? 3、有利于民族团结 ? 4、有利于国家的行政管理 (三)行政区划改革方向 ◆ 1、减少层级 ◆ 2、划小省区 思考: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改革的原则和方向?(要求展开回答) 5-2城市行政区划体制 城市分类: (1)按行政等级分:直辖市、地级市、县级市 (2)按城市规模分: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 (一)直辖市政府机构设置 中国三级行政区 省级 县级 乡级 省、 自治区、 直辖市、 特别行政区 市、县(自治县)、 旗(自治旗)、市辖区 乡(民族乡)、镇(民族镇)

?1、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附北京市、上海市人大机构图) ?2、直辖市人民政府 (附北京市政府机构图) ?3、直辖市人民法院 ?4、直辖市人民检察院 (附上海市检察院机构图) (二)省辖市政府机构的设置 (三)县级市与直辖市、省辖市政府机构的设置不同处:县级市人大代表由直接选举产生。 ?5-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成因与建立 ?二、民族区域自治政府的设置 ?三、民族区域自治政府的自治权和国家的帮助 ?四、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 思考: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什么政策使少数民族实现了当家做主? ? A 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B 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 C 在民族区域实行自治 D 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 思考:四代国家领导人重视民族团结的具体思想有哪些? ?1、毛泽东同志说过:“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2、小平同志指出,我国现阶段的民族关系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 ?3、江泽民同志提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4、胡锦涛同志指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 ?坚持民族的团结和统一,是实现国家强大的基本前提,是中央的积极性,也是绝大多数中华民族成员的愿望。 ?当代中国中央政府的一个最基本的使命,就是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统一。 民族区域自治的涵义、作用 1、涵义: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

1949至今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变化

1949至今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变化 1949至今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变化 中国成立以来,根据有利于行政经济管理、推动生产力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等原则,兼顾历史上长期形成的政治、经济、生活上的密切联系及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几经变迁,在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四十余年时间里,省级行政区划在1954年、1959年、1969年、1988年、1996年五个年头变化较大。 一、1950年的省级行政区——1950年,全国大部分地区虽已解放,但国民经济建设尚未走上正轨,故省级行政区基本上沿袭旧中国的划分,全国共设有52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9个省、12个直辖市、9个行署区、l个自治区、1个地方。 29个省:河北省、山西省、平原省、绥远省、察哈尔省、辽东省、辽西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松江省、热河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省、青海省、新疆省、山东省、福建省、浙江省、台湾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广东省、广西省、贵州省、云南省、西康省。 12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沈阳市、抚顺市、鞍山市、本溪市、西安市、南京市、武汉市、广州市、重庆市。 9个行署区:旅大行署区、苏北行署区、苏南行署区、皖北行署区、皖南行署区、川东行署区、川南行署区、川西行署区、川北行署区。 l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l个地方:西藏地方。 二、1954年底的省级行政区——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年中,国民经济建设逐步得以恢复,原有省级行政区划已暴露出了不少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弱点,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国政府在1954年对我国省级行政区进行了建国后最大规模的调整,撤销了原省级行政区中的7个省(松江省、平原省、绥远省、宁夏省、辽东省、辽西省、察哈尔省)、9个直辖市(沈阳市、抚顺市、鞍山市、本溪市、西安市、南京市、武汉市、广州市、重庆市)、9个行署区(旅大、苏北、苏南、皖北、皖南、川东、川南、川西、川北),恢复了安徽、辽宁、江苏、四川等四省的建制。 1954年底,我国共有32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6个省、3个直辖市、1个自治区、1个地方、1个地区(昌都地区)。 三、1959年底的省级行政区——1959年,我国政府对我国省级行政区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查,撤销了原省级行政区中的4个省、l个直辖市(天津市)、l个地方(西藏地方),新设置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筹委会)共4个省级行政区,热河省分别并入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1955年西康省撤销,金沙江以东辖地并入四川省,以西入西藏自治区。 1959年,我国共有30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2个省、2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l个地区。 四、1969年底的省级行政区——1969年,我国政府对我国省级行政区进行了小规模的调整,主要改变了部分省级行政区的管辖范围,撤销了(昌都地区),并入西藏自治区,恢复天津直辖市。 1969年底,我国共有30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2个省、3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 五、1970年~1987年底之间——除部分省级行政区有管辖范围的调整外,我国省级行政区个数及其名称无变化。 六、1988年——我国政府新设置海南省,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决定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重庆市,管辖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已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迄今,我国共有33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 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 我国现行省级行政区系列如下: 23个省:河北省、山西省、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山东省、福建省、浙江省、台湾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江苏省、安徽省、广东省、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 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1 / 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