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效应及其应用1

多普勒效应及其应用1
多普勒效应及其应用1

多普勒效应及其应用

中文摘要:本文介绍了多普勒效应的发展过程和理论解释,通过具体例子重点讲述了声波和光波的多普勒效应, 并且介绍了多普勒效应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及多普勒效应的应用原理。说明了多普勒效应在生活中的普遍性以及研究多普勒效应的重要性

主题词:多普勒效应; 原理,应用

正文:

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过这样的经验,在铁路旁听行驶中火车的汽笛声,当火车鸣笛而来时,人们会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高.相反,当火车鸣笛而去时,人们则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低.像这样由于波源或观察者相对于介质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所接收到的波频率有所变化的现象就叫做多普勒效应.这种现象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于1842年首先发现的,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多普勒效应的正式提出是1842年在布拉格举行的皇家波西米亚学会科学分会会议上的论文《论天体中双星和其他一些星体的彩色光》。该论文的主要结论是:

(1)如果一个物体发光,在沿观察者的视线方向以可与光速相比拟的速度趋近我们,或后退,那么这一运动必然导致光的颜色和强度的变化。

(2)如果在另一方面一个发光物体静止不动。而代之以观察者直接朝向或者背离物体非常快速的运动,那么所有的这些频率变化都会随之发生。

(3)如果这一“趋向”和“背离”不是按照上述假定的那样,沿着原来视线的方向,而是与视线成一夹角的方向,那么除了颜色和光强的变化,星体的方向也要变化,这样一星体同时会在位置上发生明显变化。[1]

论文首次发表出来因为没有足够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因此被很多人质疑和批评。1845年在荷兰进行的火车笛声实验验证了多普勒效应的正确性,多普勒效应才开始得到广泛重视并应用于实际。多普勒效益的第一次应用始于战争服务,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军用飞机开始出现,英国由于国土面积小在遭遇空袭预警能力很弱,饱受了来自空中的洗劫。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沃森-瓦特根据多普勒效应的原理研制出了最早期的雷达,在英国的东海岸建立了对空雷达警戒网,该雷达墙天线有100米高,能测到160千米以外的敌机,依靠这个雷达墙,英国总能及时准确的测出德国飞机的架数、航向、速度和抵达英国本土的时间,牢牢把握住了战争主动权,有效的降低了德国空军的杀伤力,在这场英国保卫战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决定性的作用。

多普勒效应的原理

波在波源移向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高,而在波源远离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低。当观察者移动时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

假设原有波源的波长为λ,波速为c,观察者移动速度为v:当观察者走近波源时观察到的波源频率为(c+v)/λ,如果观察者远离波源,则观察到的波源频率为(c-v)/λ

声波中的原理

设声源的频率为v,声波在媒质中的速度为V,波长λ=V/v。声波在媒质中传播的速度与波源是否运动无关,故总是以决定于媒质特性的速度V来传

B

0,Vs=0.

此时观测者不是停在原地等待一个个的波来“冲击”,而是迎上去拾取更多的波,那么观测者接收到的

声波的频率为

v '=(V+VB )/λ=[(V+VB)/V]*v (1)

上式表明当观测者向着静止的声源运动时,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为声源频率的(1+v/V )倍,故听到的声

调变高。反之,当观测者背着静止的声源运动时,所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为

v '=[(V-VB )/V]*λ (2)

声波的频率低于声源频率,故听到的音调变低。

二,观察者不动,声源以速度Vs 相对于介质运动,即VB =0,Vs ≠0时。

图1

如声源向着观察者运动,这时vS>0.假定vS<v,因为声速仅决定于介质的性质,与声源的运动与

否无关.所以在一个周期T 内声源在S 点发出的振动向前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λ.如声源不动,则波形如

图1中实线所示;但若声源运动,则在一个周期的时间内声源在波的传播方向上通过一段路程v ST 而

达到S ′点,结果整个波形如图3中点S ′、B ′间的虚线所示.由于声源做匀速运动,所以,波形无畸弯.只

是波长变小,其值为

λ′==λ-Vs T=vT-Vs (3)

T=(v-Vs )(1/ν). (4)

所以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波数为

ν=v/λ′

=[v/(v-Vs )]ν. (5)

该式表明:当声源向着观察者运动时,观察者接收的频率是声源频率的v/(v-Vs )倍.如声源背

1.观察者和声源都运动

离观察者运动,则Vs <0,所以有ν′<ν,即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比声源频率降低了.现在我们就不难

明白前述火车相对观察者运动时音调变化的本质原因了.

三,观察者和声源都相对运动,即vS≠0,VB ≠0。

从以上所讨论的两种情况中,我们不难看出,观察者接收到声波的频率为

ν′=(v+vB)/[(v-Vs )/ν]

=[(v+vB)/(v-Vs )]ν. (6)

综上所述,不论是二者谁运动,只要两者互相接近接收到的声波频率就高于声源频率;互相远离,接收到

的声波频率低于声源振动频率。

以上讨论是假设声源与观测者的运动发生在二者连线上。若运动方向不在二者的连线上,分析表明,

波源或观测者在垂直于连线方向的运动不影响接收频率,即声学中没有横向多普勒效应。

光学中的原理

图2 观察运动光源发出的光频率

如图2所示观察者在坐标系原点观察一沿x 轴正方向以速度u 运动的光源发光的频率,观察得到的光频

率(其中u 为光源的运动速度大小)。若光源运动速度u 与x 轴方向相反,则观察者观察到

的光频率f 与光源固有频率f 0间的关系变为。

电磁波多普勒效应

机械波和光波具有多普勒效应,光是一种电磁波,同样电磁波也遵循多普勒原理,由于电磁波的波段

比光波更短,相比于光的多普勒效应穿透能力更强,并且对于声波而言,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不需要介质

的优点,使其在应用方面远远比前两者普及的更为广泛,为光波和声波不可替代。可利用电磁波多普勒效应推导出移动物体的速度,即??

????+-=2'22'2f f f f c v ,C 为光速,f 为发射频率,f`为所测频率。其中光速001

με=c ,但是在实际介质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μεμε00'1=c ,其中ε为介电常量,μ为磁导率。

电磁波多普勒效应的发现打开了人类探索自然科学的新纪元,第三章将对其具体应用作相应介绍。

应用:多普勒效应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用到了方方面面,比如车辆测速,灾后救援,超声波诊

断病情等,而这些都基于多普勒效应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了更好地理解下面我们举几个个例子来看

看多普勒效应在生活中的实使用

一、雷达测速仪

检查机动车速度的雷达测速仪也是利用这种多普勒效应。交通警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电磁波,通常是红外线,同时测量反射波的频率,根据反射波频率变化的多少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装有多普勒测速仪的警车有时就停在公路旁,在测速的同时把车辆牌号拍摄下来,并把测得的速度自动打印在照片上。这样就可以对超速的汽车做出记录了。

二、多普勒效应在医学上的应用

声波的多普勒效应也可以用于医学的诊断,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彩超。彩超简单的说就是高清晰度的黑白B超再加上彩色多普勒,首先说说超声频移诊断法,即D超,此法应用多普勒效应原理,当声源与接收体(即探头和反射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时,回声的频率有所改变,此种频率的变化称之为频移,D超包括脉冲多普勒、连续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彩色多普勒超声一般是用自相关技术进行多普勒信号处理,把自相关技术获得的血流信号经彩色编码后实时地叠加在二维图像上,即形成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图像。由此可见,彩色多普勒超声(即彩超)既具有二维超声结构图像的优点,又同时提供了血流动力学的丰富信息,实际应用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欢迎,在临床上被誉为“非创伤性血管造影”。

为了检查心脏、血管的运动状态,了解血液流动速度,可以通过发射超声来实现。由于血管内的血液是流动的物体,所以超声波振源与相对运动的血液间就产生多普勒效应。血管向着超声源运动时,反射波的波长被压缩,因而频率增加。血管离开声源运动时,反射波的波长变长,因而在单位时向里频率减少。反射波频率增加或减少的量,是与血液流运速度成正比,从而就可根据超声波的频移量,测定血液的流速。

我们知道血管内血流速度和血液流量,它对心血管的疾病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特别是对循环过程中供氧情况,闭锁能力,有无紊流,血管粥样硬化等均能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超声多普勒法诊断心脏过程是这样的:超声振荡器产生一种高频的等幅超声信号,激励发射换能器探头,产生连续不断的超声波,向人体心血管器官发射,当超声波束遇到运动的脏器和血管时,便产生多普勒效应,反射信号就为换能器所接受,就可以根据反射波与发射的频率差异求出血流速度,根据反射波以频率是增大还是减小判定血流方向。为了使探头容易对准被测血管,通常采用一种板形双叠片探头。

三、宇宙学研究中的多普勒现象

目前通过多普勒效应制成的各种仪器已经广泛运用在对宇宙的观察和研究之中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天文学家斯莱弗在研究远处的旋涡星云发出的光谱时,首先发现了光谱的红移,认识到了旋涡星云正快速远离地球而去。1929年哈勃根据光谱红移总结出著名的哈勃定律:星系的远离速度v与距地球的距离r 成正比,即v=Hr,H为哈勃常数.根据哈勃定律和后来更多天体红移的测定,人们相信宇宙在长时间内一直在膨胀,物质密度一直在变小. 由此推知,宇宙结构在某一时刻前是不存在的,它只能是演化的产物。因而1948年伽莫夫(G. Gamow)和他的同事们提出大爆炸宇宙模型。 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爆炸宇宙模型逐渐被广泛接受,以致被天文学家称为宇宙的"标准模型" 。正是这个效应使人们对距地球任意远的天体的运动的研究成为可能,这只要分析一下接收到的光的频谱就行了。 1868年,英国天文学家W. 哈金斯用这种办法测量了天狼星的视向速度(即物体远离我们而去的速度),得出了46 km/s的速度值。

四、移动通信中的多普勒效应

在移动通信中,当移动台移向基站时,频率变高,远离基站时,频率变低,所以我们在移动通信中要充分考虑"多普勒效应"。虽然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步行或者坐车因为速度的缘故不能产生明显的多普勒效应即频率的偏差,但是一旦换作了飞机等高速移动的设备时,这种偏差就被N倍放大了,这也就是通信收到了多普勒效应的影响,从而导致通信的混乱,所以在现代通信中必须充分考虑到他的影响,从而也使通信工程增加了更多的复杂性。

五.农业中的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不仅运用于各种工业和军事领域,农业也因此而受惠了。利用多普勒效应来增产抗病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植物声频控制技术是建立在植物经络系统的理论基础上,利用He-Ne激光多普勒效应测振仪,精确地测定出植物自发声和接受声的频率,并测定出植物自发声频率与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及组织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做了频普分析,进而研制了植物声频发生器。利用声频发生器对植物施加特定频率的声波,

与植物发生共振,促进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传输和转化,从而增强植物的光和作用和吸收能力,促进生长

发育,达到增产、增收、优质、抗病的目的。

六.多普勒效应在天气预报上的应用

我国南方一直是饱受夏季季风气候和台风等灾害天气影响的严重地区之一。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应用提

高了我国夏季主要灾害天气梅雨锋中尺度强暴雨的预报监测能力,也结束了荆江地区无高性能监测雷达的

历史。我国首部可移动式多普勒天气雷达由中国气象局和湖北省荆州市政府共同投资,是国家973项目

“长江流域梅雨锋强暴雨外场试验”大型重点气象工程的关键设备,日前在湖北荆州启用。

七.多普勒效应在GPS 导航系统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上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

系统。GPS 的基本原理是测量出已知位置的卫星到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然后综合多颗卫星的数

据就可知道接收机的具体位置。GPS 导航定位卫星处于与地球赤道面成一个固定夹角的近圆轨道面

上绕着地球高速运动,因此与地面接收机之间存在径向运动,从而产生多普勒频移。多普勒频移是

影响卫星导航定位接收机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伪码捕获和载波锁定速度有很大影响。利用多

普勒频移推算物体的移动速度也是GPS 测速的重要途径。因此,准确的估计多普勒频移对GPS 信号

接收极为重要。

多普勒频移的计算公式为:

)/(cos /c f v c f v f r d α==?

式中, c 为光速;f 为GPS 卫星的载波频率;v 为卫星的速率( 3. 873 8 km/s);α为卫星与地面接收站

的连线和卫星速度v 的夹角。因此,由控制中心提供的卫星位置和速度可以估算出某时某颗卫星的多

普勒频移。由于GPS 卫星与地球的运动规律共同决定了每颗GPS 卫星相对于地球某点的运行周期,

即在同一地点,某时刻的卫星状态与第二天该时刻约提前4分钟时的卫星状态相同。所以估计GPS

卫星的多普勒频移特性只需估计某地任一23小时56分,该地其他时间GPS 卫星的多普勒频移可以相

聚推算出来。GPS 测速有多种方法,其中包括卡尔曼滤波、位置求导和直接用多普勒观测值求解速

度等3种方法。卡尔曼滤波的方法定位精度达到0.5m ,速度确定精度达到0.1 m/s ;位置求导方法理

论上较为成熟,实践起来也相对容易,但其精度的提高依赖于定位方法的进一步改善和定位精度

的提高,而动态定位中由于多余观测值较少,提高定位精度并非易事;多普勒求解法比第二种方

法理论复杂,实现起来比较困难,但该方法对位置的精度依赖性不强,一般码伪距确定的位置精

度就可以满足要求,因此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利用求出多普勒频移观测量得到的载体速度具有

可靠、高精度的特点。它可以应用于星载、机载、舰载及车载等的速度测量。

八.多普勒声纳的水下导航系统

在人类航海历史上,水面导航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早期航海导航以自然天象如星星为主,逐渐发

展成陆地灯塔,现代水面舰船的导航方法,主要有陆标、天文导航和无线电导航、卫星定位导航、推算导航、

惯性导航系统等几种,虽然这些手段基本上可以满足水面舰船的导航需要。随着二战期间潜艇的出现,水

面导航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水下航行的需求,雷达出现以前,水面导航主要应用惯导系统,惯导系统的误差

是随时间而积累的,在没有修正信息的情况下难以满足长时间导航定位的要求。随着技术的发展水下目标

及载体定位和导航的任务开始使用水声技术。这些系统可以在局部海域对水下目标进行高精度的定位,并

对水下载体进行导航。但是需要在预定工作海域布设导航基阵,在复杂环境和未知海域存在很大工作困难。

在水声系统的基础上出现了声学测速和计程设备,它可以测量载体相对海底的绝对速度。声学测速设备主

要包括声相关速度声纳和多普勒声纳。声相关速度声纳的特点是载体上的发射换能器波束较宽,且向正下

方发射信号。接收时采用多个水听器接收海底回波,通过各接收器接收信号的相关特性推算载体速度,其

优点是基阵尺寸较小,缺点是浅水、低速情况下测速效果误差较大[10]。

因此水下航行器最常用的,也是最可靠的水声测速设备是多普勒声纳。多普勒声纳向海水介质发射声

波,声波被海底反射,产生海底回波,分析海底回波则可以测量载体的速度。当频率为fo 的声波在海水中

传播时,有一部分能量被海底散射回来,这些回波信号经换能器接收、处理后可以测得其频率为fr 。根据

多普勒频移原理,只要声源或接收器与散射体之间有相对运动,则f r≠fo ,其差值为d f ,并且满足下式:

c v f f f f r

d /cos 200α???=-=

式中,α为波束的俯角,V 为声源或接收器的水平相对速度,c 为声速[9].检测回波的频移可求得速度。多普

勒声纳的优点是在很低的速度下仍有较高的测速精度。其缺点是在要求的海底跟踪深度较大时须采用较低

频率导致基阵尺寸过大。近年来,已经研制出基于相控阵的多普勒声纳。这种设备的基阵与常规多普勒声

纳相比要小得多,可以无需考虑声速补偿,相控阵多普勒声纳已成为当今多普勒声纳的主流。水下航行器

可以直接使用多普勒声纳导航,当多普勒声纳能够接收海底有效回波时,则采用底跟踪速度数据进行导航;

由于水深过大或者其他原因无法接收到海底有效回波时则利用水层回波,测量载体相对于水层的速度来代

替地速。为了满足长时间、远距离水下导航的需要如核潜艇,普勒声纳与惯性导航进行组合导航已成为主

流搭配。甚至可以利用GPS 技术,即航行器周期性地浮出水面接收GPS 信号并对导航系统进行修正。随着

声学测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利用多普勒效应进行测速,精度不断提高[10]。特别是宽带多普勒声纳的出现,

其测速精度相对传统的窄带多普勒声纳大大提高,并且广泛应用多种水下航行器的导航。

(器件1)激光流速仪

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研制的“激光流速仪”可测量气体、液体的流速。该仪器的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

图3

图4

从激光器L 发出单色光来,经分光板A 后,两束光都在流经O 处的杂质微粒上发生散射,因第一路入

射光AO 和流体速度分量ucos 1α,方向相同,而BO 与流体速度分量ucos 2α,方向相反,故两种散射光

的多普勒频移是不同的,其频率分别是ν1和ν2,应用纵向多普勒效应公式,由于u/c 很小,得 s r v c

u v *-=)1( 把公式中的c 换成流体中光速v=c/n ,式中的u 换成纵向分量ucos 1α,ucos 2α, s v u v *-=)cos 1(1

α s v u v *+=)cos 1(22να 故探测器接收到的两束散射光频率之差为 )cos (cos 2112ααν+=-=?s v u v v v

若21αα=,则得 αλcos 2*=

?nu v 那么,流速为 v n u ?*=α

λcos 2 频率相近的两散射光在探测器上相互作用而产生拍现象,光电探测器测出每秒钟光强变化频率即拍频

v ?。已知λ,n ,α,就可以测出流速u 。这一测量方法是非接触式的,不影响流体流动情况。激光流

速仪的精度高,测量范围大,而且可以逐点测出瞬时流速,是研究流体力学问题的有力工具。

(器件2)多普勒雷达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脉冲多普勒雷达广泛用于机载预

警、导航、导弹制导、卫星跟踪、战场侦察、靶场测量、武器火控和气象探测等方面,成为重要的军事装

备。装有脉冲多普勒雷达的预警飞机,已成为对付低空轰炸机和巡航导弹的有效军事装备。此外,这种雷

达还用于气象观测,对气象回波进行多普勒速度分辨,可获得不同高度大气层中各种空气湍流运动的分布

情况。脉冲多普勒雷达具有下列特点:①采用可编程序信号处理机,以增大雷达信号的处理容量、速度和

灵活性,提高设备的复用性,从而使雷达能在跟踪的同时进行搜索并能改变或增加雷达的工作状态,使雷

达具有对付各种干扰的能力和超视距的识别目标的能力;②采用可编程序栅控行波管,使雷达能工作在不

同脉冲重复频率,具有自适应波形的能力,能根据不同的战术状态选用低、中或高三种脉冲重复频率的波

形,并可获得各种工作状态的最佳性能;③采用多普勒波束锐化技术获得高分辨率,在空对地应用中可提

供高分辨率的地图测绘和高分辨率的局部放大测绘,在空对空敌情判断状态可分辨出密集编队的群目标。

结论:多普勒效应在当今社会应用极其广泛,无论是在人们日常生活还是军事中都扮演者非常重

要的角色。其各种技术的发展速度也非常的快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也正是因为多普勒效应与

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尽管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了,其前景还是很好的,必定有许多人继续研究,新的应用

也必定层出不穷。以多普勒效应为研究对象,得出以下三点结论(1)多普勒效应的发现和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突飞猛进的变革,尤其在军事应用方面表现更为突出,一方面多普勒效应引导了军事装备的发展和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进步的军事技术又促进了多普勒效应不断向更多领域得到更大的推广和应用。(2)从多普勒效应的被提出以来,人类开始逐步意识到并应用于对生产生活和综合国力的改善,如[6]英国首次利用声纳技术将不可一世的海底幽灵德国潜艇几乎消灭殆尽,改变了世界战争格局。其后重点介绍了多普雷效应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任何科技成果,只有在真正的应用于实际之后才能显示它的魅力。(3)对于多普勒效应迅速发展阶段而言,还是依赖于近年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渗透,比如电子技术,数字技术的应用。历史证明,多普勒效应在探测未知领域方面表现卓越,人类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多普勒效应占据着举足重轻的地位,人类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多普勒效应,必然成为科学发展的得力助手。

参考文献

[1] 特瑞恩著.王仕康等译.激光多普勒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245-278

[2] 杨植宗. 多普勒效应与多普勒雷达[ J] . 物理通报, 2003, ( 2) .# 112 #

[3]汪源源超声多普勒信号的频谱分析[期刊论文]-声学技术 1998(02)

[4]余波.张占龙直接数字合成技术的超声波发射电路[期刊论文]-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05(05)

[5]L.E.Drain The laser Doppler Technique 1980

[6]蒋诚志.陈林才散射体激光多普勒效应光栅测量系统的研究 1991(03)

[7]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03期

体会:

1. 我们要视野开阔,以多普勒效应的应用为例,虽然以前学过多普勒效应,但对其认识仅仅局限

于测速、B超什么的,至于在农业、移动通信等方面的应用则是前所未闻,因此,我们在平时

要多加了解各种技术,增强自己的学识。

2. 我们要学会全方位看问题,研究多普勒效应就要研究它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更好得把握它。

3. 搜集资料时要参考多种来源,因为每份资料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做的就是筛选出对

我们有用的信息。

多普勒效应及其应用

多普勒效应及其应用 姓名:许涛班级:应物二班学号:20143444 天津理工大学理学院 摘要:在多普勒效应中有多普勒频移产生,并且与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情况有关,以此为基础讨论了多普勒效应在卫星定位、医学诊断、气象探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多普勒效应;定位;测速。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有这样的经验,火车汽笛的音调,在火车接近观察者时比其远离观察者时高.此现象就是多普勒效应.它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于1842年首先发现的.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的共同特征.光波(电磁波)也有多普勒效应,并于1938年得到证实.此效应在卫星定位、医学诊断、气象探测等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多普勒效应及其表达式 由于波源和接收器(或观察者)的相对运动,使观测到的频率与波源的实际频率出现差别.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 机械波多普勒效应的普遍公式 设波源S发出的波在媒质中的传播速度为v、频率为fS,接受器R接收到的频率为fR,以媒质为参考系,波源与接收器相对于媒质的运动速度分别为uS和uR,uS和uR与波源和接收器连线的夹角分别为θS和θR,如图1所示.此时可以推导得到 fR= v+uRcosθR /v-uScosθS fS. (1) 此式为波源和接收器沿任意方向彼此接近时的多普勒效应公式.如果波源和接收器沿任意方向彼此远离时如图2所示,同理可推导出 fR=v-uRcosθR /v+uScosθS fS. (2) (1)、(2)两式就是机械波多普勒效应的普遍公式,由两式我们可以得到诸如S 和R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时多普勒效应各公式的表示形式.由此可以看出多普勒效应不但与波源S和接收器R的运动速度有关,而且还与S和R的相对位置有关。 1.2 光波(电磁波)多普勒效应的普遍公式 因为光波(电磁波)的传播不依赖弹性介质,它与机械波需要靠媒质而传播有所不同,所以公式 (1)和(2)对光波(电磁波)不再适用.但是从理论上我们可以推证出光波的多普勒效应公式.若光源发出光波的频率记作f0,观测者测得该光的频率为f,通过计算可得: f=f0√(1-β) /1-βcosθ. (3) 其中,β= v c ,c为真空中的光度,v为光源相对于观测者的运动速度,θ为光源

霍尔效应的原理及应用

学号:1003618095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毕业论文 (2014届) 年级2010级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范博 指导教师姓名翟俊梅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论文完成时间2014-04-22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教务部 二○一三年印制

目录 目录 摘要 (1) 一霍尔效应 (2) 1.1经典霍尔效应 (2) 1.2经典霍尔效应误差 (3) 二量子霍尔定律 (3) 三霍尔元件 (6) 3.1霍尔器件 (6) 3.2霍尔元件 (7) 3.3霍尔元件的特点 (8) 四霍尔效应的应用 (8) (1)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9) (2)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0) (3)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11) 五结语 (11) 六参考文献 (12)

霍尔效应的原理及应用 范博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摘要 霍尔效应是电磁效应,这种现象是美国的物理学家霍尔于1879年在校读研期间将载流子的导体放入磁场中的做受力作用实验的时候发现的。实验中电流垂直在导体的外磁场并通过导体时,导体垂直磁场与电流两个方向的端面之间就会产生出一种电势差,产生的这种现象就是霍尔效应。在实在验中产生的电势差被名为霍尔电势差。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Hall effect Abstract:Hall effect is a kind of electromagnetic effect,This phenomenon is caused by the American physicist A-H-Hall in 1879 when the carriers do during graduate conductors in a magnetic field by the force of the experimental findings.When the current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and through the conductor, the conductor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magnetic field and electric current produces electric potenti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direction of end face, this phenomenon is called the hall effect. The electric potential difference caused by experiment have been called hall electric potential difference.

霍尔效应实验仪原理及其应用

一、实验名称: 霍尔效应原理及其应用 二、实验目的: 1、了解霍尔效应产生原理; 2、测量霍尔元件的H s V I -、H m V I -曲线,了解霍尔电压H V 与霍尔元件工作电流s I 、直 螺线管的励磁电流 m I 间的关系; 3、学习用霍尔元件测量磁感应强度的原理和方法,测量长直螺旋管轴向磁感应强度B 及分布; 4、学习用对称交换测量法(异号法)消除负效应产生的系统误差。 三、仪器用具:YX-04型霍尔效应实验仪(仪器资产编号) 四、实验原理: 1、霍尔效应现象及物理解释 霍尔效应从本质上讲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 B f 作用而引起的偏转。 当带电 粒子(电子或空穴)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就导致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的聚积,从而形成附加的横向电场。对于图1所示。 半导体样品,若在x方向通以电流s I ,在z方向加磁场B ,则在y方向即样品A、A′电 极两侧就开始聚积异号电荷而产生相应的电场H E ,电场的指向取决于样品的导电类型。显然, 当载流子所受的横向电场力 E B f f <时电荷不断聚积,电场不断加强,直到 E B f f =样品两侧电 荷的积累就达到平衡,即样品A、A′间形成了稳定的电势差(霍尔电压) H V 。

设 H E 为霍尔电场,v 是载流子在电流方向上的平均漂移速度; 样品的宽度为b ,厚度为d , 载流子浓度为n ,则有: s I nevbd = (1-1) 因为 E H f eE =,B f evB =,又根据E B f f =,则 1s s H H H I B I B V E b R ne d d =?= ?= (1-2) 其中 1/()H R ne =称为霍尔系数,是反映材料霍尔效应强弱的重要参数。只要测出H V 、B 以及知道s I 和d ,可按下式计算3 (/)H R m c : H H s V d R I B = (1-3) B I U K S H H /= (1—4) H K 为霍尔元件灵敏度。根据RH 可进一步确定以下参数。 (1)由 H V 的符号(霍尔电压的正负)判断样品的导电类型。判别的方法是按图1所示的 s I 和B 的方向(即测量中的+ s I ,+B ),若测得的 H V <0(即A′的电位低于A的电位), 则样品属N型,反之为P型。 (2)由 H V 求载流子浓度n ,即 1/() H n K ed =。应该指出,这个关系式是假定所有载流 子都具有相同的漂移速度得到的。严格一点,考虑载流子的速度统计分布,需引入3/8π的修正因子(可参阅黄昆、谢希德著《半导体物理学》)。 (3)结合电导率的测量,求载流子的迁移率μ。电导率σ与载流子浓度n 以及迁移率μ之间有如下关系:

多普勒效应及其应用1

多普勒效应及其应用 中文摘要:本文介绍了多普勒效应的发展过程和理论解释,通过具体例子重点讲述了声波和光波的多普勒效应, 并且介绍了多普勒效应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及多普勒效应的应用原理。说明了多普勒效应在生活中的普遍性以及研究多普勒效应的重要性 主题词:多普勒效应; 原理,应用 正文: 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过这样的经验,在铁路旁听行驶中火车的汽笛声,当火车鸣笛而来时,人们会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高.相反,当火车鸣笛而去时,人们则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低.像这样由于波源或观察者相对于介质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所接收到的波频率有所变化的现象就叫做多普勒效应.这种现象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于1842年首先发现的,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多普勒效应的正式提出是1842年在布拉格举行的皇家波西米亚学会科学分会会议上的论文《论天体中双星和其他一些星体的彩色光》。该论文的主要结论是: (1)如果一个物体发光,在沿观察者的视线方向以可与光速相比拟的速度趋近我们,或后退,那么这一运动必然导致光的颜色和强度的变化。 (2)如果在另一方面一个发光物体静止不动。而代之以观察者直接朝向或者背离物体非常快速的运动,那么所有的这些频率变化都会随之发生。 (3)如果这一“趋向”和“背离”不是按照上述假定的那样,沿着原来视线的方向,而是与视线成一夹角的方向,那么除了颜色和光强的变化,星体的方向也要变化,这样一星体同时会在位置上发生明显变化。[1] 论文首次发表出来因为没有足够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因此被很多人质疑和批评。1845年在荷兰进行的火车笛声实验验证了多普勒效应的正确性,多普勒效应才开始得到广泛重视并应用于实际。多普勒效益的第一次应用始于战争服务,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军用飞机开始出现,英国由于国土面积小在遭遇空袭预警能力很弱,饱受了来自空中的洗劫。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沃森-瓦特根据多普勒效应的原理研制出了最早期的雷达,在英国的东海岸建立了对空雷达警戒网,该雷达墙天线有100米高,能测到160千米以外的敌机,依靠这个雷达墙,英国总能及时准确的测出德国飞机的架数、航向、速度和抵达英国本土的时间,牢牢把握住了战争主动权,有效的降低了德国空军的杀伤力,在这场英国保卫战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决定性的作用。 多普勒效应的原理 波在波源移向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高,而在波源远离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低。当观察者移动时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 假设原有波源的波长为λ,波速为c,观察者移动速度为v:当观察者走近波源时观察到的波源频率为(c+v)/λ,如果观察者远离波源,则观察到的波源频率为(c-v)/λ 声波中的原理 设声源的频率为v,声波在媒质中的速度为V,波长λ=V/v。声波在媒质中传播的速度与波源是否运动无关,故总是以决定于媒质特性的速度V来传

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产生霍尔效应的物理过程 2. 求霍尔元件的霍尔系数 H R、灵敏度 H K、载流子浓度n、电导率σ及迁移率u 二、实验仪器:LH-A型霍尔效应实验仪器一台、HF-CF型测试仪一台、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霍尔效应从本质上讲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伦磁力的作用引起的偏转。 电子受到洛伦磁力为:() m f e v B =-? 电子发生偏转产生霍尔电压: H H V E b = 电子在霍尔电场 H E中受到一个静电场力:H e f eE =- 随着电荷的增加,电场不断增强,直到 e m f f =-达到平衡: 所以霍尔电压: H V vBb = 设半导体薄片中电子浓度为n,则有: S I nevbd = 所以霍尔电压为: 1 1H H H R R K s H ne d H S H S I B R V I B K I B ne d d == =???→=????→= 1 H R ne =称为霍尔系数,它取决于材料的性质,是反映材料霍尔效应的重要参数。 1 H K ned =称为霍尔灵敏度,它取决于材料性质和几何尺寸. 四、实验内容 1.将 H V、V σ 开关投向 H V侧,保持励磁电流0.6 M I A =不变,调节霍尔电流 1.001.50,,4.00 S I mA = ,,并依次改变励磁电流 M I和霍尔电流 S I的方向,将霍尔电压记录在表中。 H H V evB eE e b ==

2. 将H 、开关投向侧,在零磁场下,取=2mA ,在正向和反向时,测量σ σV 的绝对值平均值为σ= mV 3.求H R 、n 、σ和μ 已知霍尔元件厚:0.5d mm =;宽:4b mm =;长:3l mm = ,磁感应强度B 仪标在仪器中。0.6B B =?仪(110T KGs =) (1)求霍尔系数H R 计算/()H H S R d V I B =??填入表中,并求平均值1327 7 /H H H H R R R m C R +++== (2)求灵敏度H K 计算霍尔元件灵敏度2/H H R K d m C == (3)求载流子浓度n 由e R n H 1= 得3 n m -= (4)求电导率σ 由bd V l I S σσ= 得11 m σ--= Ω? (5)求迁移率μ 由H R μσ=得2 11 m V s μ--=

霍尔效应的原理及其应用

霍尔效应的原理及其应用 蒲紫微1320012 13级生物医学工程 【摘要】从霍尔效应的发现开始,系统阐述了霍尔效应的原理、可测量的物理量,并介绍了目前霍尔效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介绍了霍尔效应的新进展。 【关键词】霍尔效应;实际应用;测量;新进展 霍尔效应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史,在此期间,对霍尔效应的研究,科学家们从没有停止过。霍尔效应是霍普斯金大学研究生霍尔1879年发现的,它属于电磁效应的一种,但又区别于传统的电磁效应。当电流通过导体且外加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垂直时,在与磁场和电流均垂直的方向上便会产生一附加电场,于是,导体的两端便会产生电势差,这一现象就是霍尔效应,这个电势差一般也被称作霍尔电势差。[1] 1 霍尔效应原理 一个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霍尔元件薄片,设其长、宽、厚分别为l,b,d。将其放在如图1所示的垂直磁场中,沿3,4两个侧面方向通以电流,大小为I。由于洛伦兹力Fm的作用使电子运动轨迹发生偏转,造成电子在霍尔元件薄片的1侧聚集过量的负电荷,2侧聚集过量的正电荷。因此在薄片内部产生了由2侧指向1侧的电场E H,同时电子还受到与洛伦兹力反向的电场力F H的作用。当两力大小相等时,电子的累积和聚集便达到动态平衡。这时,在霍尔元件薄片1,2两侧之间将会产生稳定的电压U H。 如果半导体中电流I是均匀且稳定的,可以推导出:U H=R H?IB/ d =K H?IB 式中:R H为霍尔系数,K H称为霍尔元件灵敏度。它表示霍尔元件在单位磁感应强度作用和单位工作电流控制下,霍尔电极开路时,产生霍尔电势的大小,其单位为(伏特/安培·特斯拉). K H不仅与霍尔元件的材料电学性质有关,也与其几何尺寸有关.对于一个确定的霍尔元件,K H是一个常数。[2]-[3] 2测量误差及消除方法 2.1不等位电势和热能流引起的不等位电势 通过霍尔效应测量物理量,主要是通过测量霍尔电势差所达到。在霍尔效应产生的同时,会产生系统误差,其主要来源为伴随霍尔效应产生的各种其他效应,它们对测量的准确度影响很大。因此,系统误差的处理成了霍尔效应测量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热能流实质是载流子的热扩散运动。这种扩散运动是定向的,故热能流是一种热扩散电流。因此有热能流通过霍尔元件时与电流一样,也会产生不等位电势。通过霍尔片的电流方向的改变时,测得电压值会发生变化。电流在某个方向测得电压总比其反向时的电压大。这是因为测出的不等位电势实质上是电流和热能流引起的两种不等位电势的迭加。随着电流方向的改变,所测得的不等位电势的值会不同,并且总是电流在某个方向时测得的电压大于其反向时测得的电压。 2.2系统误差的处理方法[4] 2.2.1直流测量中系统误差的处理 在直流测量中,要消除各种伴随效应带来的系统误差,则根据各种效应所产生的电势的方向特点,分别改变电流和磁场的方

霍尔效应及其应用实验报告

霍尔效应及其应用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霍尔效应原理及其应用 二、实验目的: 1、了解霍尔效应产生原理; 2、测量霍尔元件的 H s V I -、H m V I -曲线,了解霍尔电压H V 与霍尔元件工作电流s I 、直螺线管的励磁电流m I 间的关系; 3、学习用霍尔元件测量磁感应强度的原理和方法,测量长直螺旋管轴向磁感应强度B 及分布; 4、学习用对称交换测量法(异号法)消除负效应产生的系统误差。 三、仪器用具:YX-04型霍尔效应实验仪(仪器资产编号) 四、实验原理: 1、霍尔效应现象及物理解释 霍尔效应从本质上讲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B f 作用而引起的偏转。当带电粒子(电子或空穴)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就导致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的聚积,从而形成附加的横向电场。对于图1所示。 半导体样品,若在x方向通以电流s I ,在z方向加磁场B ,则在y方向即样品A、A′电极两侧就开始聚积异号电荷而产生相应的电场H E ,电场的指向取决于样品的导电类型。显然,

当载流子所受的横向电场力E B f f <时电荷不断聚积,电场不断加强,直到E B f f =样品两侧电 荷的积累就达到平衡,即样品A、A′间形成了稳定的电势差(霍尔电压) H V 。 设H E 为霍尔电场,v 是载流子在电流方向上的平均漂移速度;样品的宽度为b ,厚度为d ,载流子浓度为n ,则有: s I nevbd = (1-1) 因为E H f eE =,B f evB =,又根据E B f f =,则 1s s H H H I B I B V E b R ne d d =?=?= (1-2) 其中1/()H R ne =称为霍尔系数,是反映材料霍尔效应强弱的重要参数。只要测出H V 、B 以及知道s I 和d ,可按下式计算 3(/)H R m c : H H s V d R I B = (1-3) B I U K S H H /= (1—4) H K 为霍尔元件灵敏度。根据RH 可进一步确定以下参数。 (1)由H V 的符号(霍尔电压的正负)判断样品的导电类型。判别的方法是按图1所示的s I 和B 的方向(即测量中的+s I ,+B ),若测得的H V <0(即A′的电位低于A的电位),则样品属N型,反之为P型。 (2)由H V 求载流子浓度n ,即1/()H n K ed =。应该指出,这个关系式是假定所有载流子都具有相同的漂移速度得到的。严格一点,考虑载流子的速度统计分布,需引入3/8π的修正因子(可参阅黄昆、谢希德著《半导体物理学》)。

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实验七、霍尔效应 1879年,霍尔在研究截流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时,发现了一种现象:给处于匀强磁场中的板状金属导体,通以垂直于磁场方向的电流时,肝在金属板的上下两表面间产生一个横向电势差,这一现象称为霍尔效应。霍尔效应不只是在金属导体中产生,在半导体或导体中同样也能产生,且半导体中的霍尔效应更加显著。 霍尔效应是研究半导体材料性能的重要理论根据,利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霍尔元件,又称为霍尔传感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霍尔效应实验原理以及有关霍尔器件对材料要求的知识。 2.学习用“对称测量法”消除副效应的影响,测量试样的VH-IS和VH-IM曲线。 3.确定试样的导电类型,载流了的浓度以及迁移率。 二、实验仪器 霍尔效应仪;霍尔效应测试仪、fx-3600p 计算器。 三、实验原理 霍尔效应从本质上 讲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作用而引起的偏转。 假定有如图所示的金属块中,通以水平向右的沿X轴正方向的电流I,外加沿Z轴正方向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磁场。由于金属中形成电流的是电子,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即沿X轴负方向。此时电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f H ,方向向下,则电子向金属块的下沿聚集,相应正电荷则在上板。这样形成由上向下的电场E H ,使后来的电子在受到向下洛仑兹力f H 的同时,还受到向上的电场力f E ,最终两个力平衡,上下板的电荷达到稳定状态。这时上下板之间的电压称之为霍尔电压,这种效应叫霍尔效应。 霍尔电压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设电子的电量为e ,单位体积中的自由移动的电荷数—即载流了浓度为n ,霍尔片的厚度为d,高度为b ,则由f H =qVB,f e =qE,I=neSv=nebdv;f e =f H.最后推出: B I K ned B I b E U S H S H H == = (1) 其中U H 为霍尔电压(A !、A 之间的电压),它与I S B 的积成正比。比例系数K H =1/ned 称为霍尔灵敏度,它反映材料的霍尔效应强弱的重要参数,表示该元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霍尔效应 (1)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霍尔效应 实验目的: 1、了解霍尔效应原理。 2、了解霍尔电势差V H 与霍尔元件工作电流s I 之间的关系,了解霍尔电势差V H 与励磁电流m I 之 间的关系。 3、学习用“对称交换测量法”消除负效应产生的系统误差。 4、学习利用霍尔效应测量磁感应强度B 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仪器: TH-H 霍尔效应实验仪 TH-H 霍尔效应测试 实验原理: 一、霍尔效应原理 若将通有电流的导体置于磁场B 之中,磁场B (沿z 轴)垂直于电流S I (沿x 轴)的方向,如图所示,则在导体中垂直于B 和S I 的方向上出现一个横向电势差H U ,这个现象称为霍尔效应。 这一效应对金属来说并不显著,但对半导体非常显著。利用霍尔效应可以测定载流子浓度、载流子迁移率等重要参数,是判断材料的导电类型和研究半导体材料的重要手段。还可以用霍尔效应测量直流或交流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和功率,以及把直流电流转成交流电流并对它进行调制、放大。用霍尔效应制作的传感器广泛用于磁场、位置、位移、转速的测量。 霍尔电势差产生的本质,是当电流S I 通过霍尔元件(假设为P 型,即导电的载流子是空穴。)时,空穴有一定的漂移速度v ,垂直磁场对运动电荷产生一个洛仑兹力

()B q =?F v B (1) 式中q 为载流子电荷。洛沦兹力使载流子产生横向的偏转,由于样品有边界,所以有些偏转的载流子将在边界积累起来,产生一个横向电场E ,直到电场对载流子的作用力F E =q E 与磁场作用的洛沦兹力相抵消为止,即 ()q q ?=v B E (2) 这时载流子在样品中流动时将不偏转地通过霍尔元件,霍尔电势差就是由这个电场建立起来的。 如果是N 型样品,即导电的载流子是电子,则横向电场与前者相反,所以N 型样品和P 型样品的霍尔电势差有不同的符号,据此可以判断霍尔元件的导电类型。 设P 型样品的载流子浓度为n ,宽度为b ,厚度为d 。通过样品电流nevbd I S =,则空穴的速度nebd I v S = ,代入(2)式有 nebd B I S = ?=B v E (3) 上式两边各乘以b ,便得到 S S H H I B I B V Eb R ned d == = (4) 霍尔电压H V ( A 、A '之间电压)与S I 、B 的乘积成正比,与霍尔元件的厚度d 成反比,比例系数H R ,称为霍尔系数。它是反映材料霍尔效应强弱的重要参数。 H H S V d 1 R I B ne = = (5) 在应用中一般写成 H H S V K I B = (6) 比例系数ned 1 I R K S H H = = ,称为霍尔元件灵敏度,单位为mV/(mA ·T)。一般要求H K 愈大愈好。H K 与载流子浓度n 成反比,半导体内载流子浓度远比金属载流子浓度小,所以选用半导体材料作为霍尔元件。H K 与片厚d 成反比,所以霍尔元件都做的很薄,一般只有0.2mm 厚。 由(4)式可以看出,知道了磁感应强度B ,只要分别测出传导电流S I 及霍尔电势差H V ,就可算出霍尔系数H R 和霍尔元件灵敏度H K 。

物理实验 霍尔效应与应用

实验4.5 霍尔效应与应用设计 1879年,年仅24岁的霍尔在导师罗兰教授的支持下,设计了一个根据运动载流子在外磁场中的偏转来确定在导体或半导体中占主导地位的载流子类型的实验,霍尔的发现在当时震动了科学界,这种效应被称为霍尔效应。通过实验测量半导体材料的霍尔系数和电导率可以判断材料的导电类型、载流子浓度、载流子迁移率等主要参数。通过测量霍尔系数和电导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还可以求出半导体材科的杂质电离能和材料的禁带宽度。如今常规霍尔效应不但是测定半导体材料电学参数的主要手段,利用该效应制成的霍尔器件已广泛用于非电量的电测量、自动控制和信息处理等各个研究领域。 该实验要求学生了解霍尔效应的基本原理、霍尔元件的基本结构,测试霍尔元件特性的方法,并对测量结果给出正确分析和结论。 鼓励学生运用霍尔效应的基本原理和霍尔元件的特性,设计一些测量磁场,或各种非磁性和非电性物理量的测量的实验方案,例如:磁场分布、位置、位移、角度、角速度等。让学生更好的运用霍尔效应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一、预备问题 1.霍尔效应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有什么价值? 2.如何利用实验室提供的仪器测量半导体材料的霍尔系数? 3.怎样判断霍尔元件载流子的类型,计算载流子的浓度和迁移速率? 4.伴随霍尔效应有那些副效应?如何消除? 5.如何利用霍尔效应和元件测量磁场? 6.如何利用霍尔元件进行非电磁的物理量的测量? 7.若磁场的法线不恰好与霍尔元件片的法线一致,对测量结果会有何影响?如何用实验的方法判断B与元件法线是否一致? 8.能否用霍尔元件片测量交变磁场? 二、引言 霍尔效应发现一百多年来,在基础和应用研究范围不断扩展壮大,反常霍尔效应、整数霍尔效应、分数霍尔效应、自旋霍尔效应和轨道霍尔效应等相继被发现,并构成了一个庞大的霍尔效应家族。1985年克利青、多尔达和派波尔因发现整数量子霍尔效应,荣获诺贝尔奖;1998年诺贝尔物学理奖授予苏克林、施特默和崔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分数量子霍尔效应。自旋霍尔效应是目前凝聚态领域中一个相当热门的研究方向。(反映霍尔效应家族中最新研究进展的论文和资料详见配套光盘)。 用霍尔效应制备的各种传感器件,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技术、检测技术和信息处理等各个方面,霍尔器件作为一种磁传感器。不仅可以用来直接检测磁场及其变化,还可用人为设置的磁场,用这个磁场来作被检测的信息的载体,通过它进行各种非磁性和电性物理量的测量,例如:力、力矩、压力、应力、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角度、角速度、转数、转速以及工作状态发生变化的时间等,转变成电量来进行检测和控制(详见配套光盘中各种霍尔传感器和应用案例分析)。 霍尔元件或各种霍尔传感器的工作基础是霍尔效应。霍尔效应从本质上讲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作用而引起的偏转。当带电粒子(电子或空穴)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就导致在垂直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的聚积,从而形成附加的横向电场E H。对于图1所示的半导体试样,若在X方向通以电流Is,在Z方向加磁场B,则在Y方向即试样A,A′两侧就开始聚积异号电荷而产生相应的附加电场(可参阅配套光盘中动画演示)。电场的指向取决于试样的导电类型。

霍尔效应的应用实验报告

一、名称:霍尔效应的应用 二、目的: 1.霍尔效应原理及霍尔元件有关参数的含义和作用 2.测绘霍尔元件的V H —Is,V H —I M 曲线,了解霍尔电势差V H 与霍尔元件工作 电流Is,磁场应强度B及励磁电流IM之间的关系。 3.学习利用霍尔效应测量磁感应强度B及磁场分布。 4.学习用“对称交换测量法”消除负效应产生的系统误差。 三、器材: 1、实验仪: (1)电磁铁。 (2)样品和样品架。 (3)Is和I M 换向开关及V H 、V ó 切换开关。 2、测试仪: (1)两组恒流源。 (2)直流数字电压表。 四、原理: 霍尔效应从本质上讲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作用而引起的偏转。当带电粒子(电子或空穴)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就导致在垂直电

流和磁场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的聚积,从而形成附加的横向电场,即霍尔电场H E 。如图15-1所示的半导体试样,若在X 方向通以电流S I ,在Z 方向加磁场B ,则在Y 方向即试样 A-A / 电极两侧就开始聚集异号电荷而产生相应的附加电场。电场的指向取决于试样的导电类型。对图所示的N 型试样,霍尔电场逆Y 方向,(b )的P 型试样则沿Y 方向。即有 ) (P 0)()(N 0)(型型?>?

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霍尔效应是导电材料中的电流与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电动势的效应。1879年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生霍尔在研究金属导电机理时发现了这种电磁现象,故称霍尔效应。后来曾有人利用霍尔效应制成测量磁场的磁传感器,但因金属的霍尔效应太弱而未能得到实际应用。随着半导体材料和制造工艺的发展,人们又利用半导体材料制成霍尔元件,由于它的霍尔效应显著、结构简单、形小体轻、无触点、频带宽、动态特性好、寿命长,因而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技术、检测技术、传感器技术及信息处理等方面。在电流体中的霍尔效应也是目前在研究中的“磁流体发电”的理论基础。近年来,霍尔效应实验不断有新发现。1980年原西德物理学家冯·克利青研究二维电子气系统的输运特性,在低温和强磁场下发现了量子霍尔效应,这是凝聚态物理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目前对量子霍尔效应正在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重要应用,例如用于确定电阻的自然基准,可以极为精确地测量光谱精细结构常数等。 在磁场、磁路等磁现象的研究和应用中,霍尔效应及其元件是不可缺少的,利用它观测磁场直观、干扰小、灵敏度高、效果明显。霍尔效应也是研究半导体性能的基本方法,通过霍尔效应实验所测定的霍尔系数,能够判断半导体材料的导电类型,载流子浓度及载流子迁移率等重要参数。 【实验目的】 (1) 了解霍尔效应产生的机理及霍尔元件有关参数的含义和作用。 (2) 学习利用霍尔效应研究半导体材料性能的方法及消除副效应影响的方法。 (3) 学习利用霍尔效应测量磁感应强度B 及磁场分布。 (4) 学习用最小二乘法和作图法处理数据。 【实验原理】 (1) 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从本质上讲,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的作用而引起的偏转。当带电粒子(电子或空穴)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就导致在垂直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在不同侧的聚积,从而形成附加的横向电场。这个现象叫做霍尔效应。 如图1.1所示,把一块半导体薄片放在垂直于它的磁感应强度为B 的磁场中(B 的方向沿Z 轴方向),若沿X 方向通以电流S I 时,薄片内定向移动的载流子受到的洛伦兹力B F 为: quB F B = ,其中q ,u 分别是载流子的电量和移动速度。载流子受力偏转的结果使电荷在'AA 两侧积聚而形成电场,电场的取向取决于试样的导电类型。设载流子为电子,则B F 沿着负Y 轴负方向,这个电场又给载流子一个与B F 反方向的电场力E F 。设H E 为电场强度,H V 为A 、 'A 间的电位差,b 为薄片宽度,则 b V q qE F H H E == (1.1)

大物实验报告霍尔效应【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大物实验报告霍尔效应【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霍尔效应是1879年美国物理学家霍尔读研究生期间在做研究 载流子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作用实验时发现的。阐述了霍尔效应的原理,霍尔元件的特点和分类以及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霍尔效应霍尔元件应用 一、霍尔效应原理 霍尔效应是1879年美国物理学家霍尔读研究生期间在做研究 载流子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作用实验时发现的。霍尔效应是载流试样在与之垂直的磁场中由于载流子受洛仑兹力作用发生偏转而在垂直于 电流和磁场方向的试样的两个端面上出现等量异号电荷而产生横向 电势差UH的现象。电势差UH称为霍尔电压,EH称为霍尔电场强度。此时的载流子既受到洛伦兹力作用又受到与洛伦兹力方向相反的霍 尔电场力作用,当载流子所受的洛伦兹力与霍尔电场力相等时,霍尔电压保持相对稳定。 二、霍尔元件的特点和分类 1.霍尔元件的特点。霍尔元件的结构牢固,体积小,重量轻, 寿命长,安装方便,功耗小,频率高(可达1MHZ),耐震动,不怕 灰尘、油污、水汽及盐雾等的污染或腐蚀,调试方便等。霍尔元件和

永久磁体都能在很宽的温度范围(-40℃~1 50℃)、很强的振动冲击 条件下工作,且磁场不受一般介质的阻隔。另外它的变换器组件能够和相关的信号处理电路集成到同一片硅片上,体积小,成本低,且具有较好的抗电磁干扰性能。 2.霍尔元件的分类。按照霍尔元件的结构可分为:一维霍尔元件、二维霍尔元件和三维霍尔元件。一维霍尔元件又被称为单轴霍尔元件,它的主要参数是灵敏度、工作温度和频率响应。运用此类器件时,就可将与适当的小磁钢一起运动的物体的位置、位移、速度、角度等信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感出来,达到了自动测量与控制的目的。二维霍尔元件的结构是二维平面,也被称为平面霍尔元件;三维霍尔元件通常被称为非平面霍尔元件。霍尔元件按功能可分为:线形元件、开关、锁存器和专用传感器。 三、霍尔效应的应用 人们在利用霍尔效应原理开发的各种霍尔元件已广泛应用于精 密测磁、自动化控制、通信、计算机、航天航空等工业部门及国防领域。按被检测的对象的性质可将它们的应用分为直接应用和间接应用。直接应用是直接检测出受检测对象本身的磁场或磁特性,间接应用是检测受检对象上人为设置的磁场,用这个磁场来作被检测的信息的载体,通过它将许多非电、非磁的物理量,如力、力矩、压力、应力、

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摘要:所谓多普勒效应就是,当声音,光和无线电波等振动源与观测者以相对速度V相对运动时,观测者所收到的振动频率与振动源所发出的频率有所不同。因为这一现象是奥地利科学家多普勒最早发现的,所以称之为多普勒效应。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有这样的经验,火车汽笛的音调在火车接近观察者时比其远离观察者时高此现象就是多普勒效应。它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于1842年首先发现的。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的共同特征。光波也有多普勒效应。此效应在卫星定位、医学诊断、气象探测等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The so-called doppler effect is When sound is light and radio waves such as vibration source and the observer to the relative velocity v relative motion Observers received from the frequency of the vibration frequency and vibration source of the different Because this phenomenon is the earliest discovered Austrian scientist doppler So called the doppler effect In daily life People have such experience The tones of the train whistle when the train approaching observer is higher than its far away from the observer this phenomenon is called the doppler effect It is by the Austrian physicist doppler first found in 1842 The doppler effect is a common characteristic of wave process Light waves have the doppler effect This effect in the satellite positioning medical diagnosis of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many other fields has been widely used 关键词:多普勒效应、声波、光波、电磁波 Doppler effect Acoustic waves are electromagnetic waves 正文: 一、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及运用 当一列呜笛的火车经过某观察者时,他会发现火车汽笛音调由高变低。这是因为声调的高低是由观察者耳膜振动频率的不同决定的,如果频率高,听起来声调就高,反之听起来声调就低,这就是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当火车以恒定速度驶近观察者时,汽笛发出的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结果是波长缩短。因此,在一定时间间隔内进入人耳的声波频率就增加了,这就是观察感受到声调变高的原因;相反,当火车驶向远方时,声波的波长变大、频率变低,因此听起来就显得低沉。 定量分析可得观测到的波的频率f'=(v+u)f/(v-w),式中w为波源相对于介质的运动速度、u为观察者相对于介质的速度、v表示波在静止介质中的传播速度、f表示波源的固有频率。当观察者朝波源运动时,u取正;当观察者背离波源运动时,u取负。当波源朝观察者运动时,w取负;当波源背离观察者动时,w取正。从上式易知,当观察者与声源相互靠近时,f'>f;当观察者与声源相互远离时f'

1.1901年:威尔姆·康拉德(1)

1.1901年:威尔姆·康拉德·伦琴1845~1923(德国)发现X射线2.1902年:亨德瑞克·安图恩·洛伦兹(荷兰)、塞曼1865~1943 (荷兰)关于磁场对辐射现象影响的研究3.1903年: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1852—1908(法国)发现天然放射性;皮埃尔·居里1859—1906(法国)、玛丽·居里1867—1934.(波兰裔法国人)发现并研究放射性元素钋和镭4.1904年:瑞利1842~1919(英国)气体密度的研究和发现氩5.1905年:伦纳德1862~1947(德国)关于阴极射线的研究6.1906年:约瑟夫·汤姆生1856~1940(英国)对气体放电理论和实验研究作出重要贡献并发现电子7.1907年:阿尔伯特·亚伯拉罕·迈克尔逊1852~1931(美国)发明光学干涉仪并使用其进行光谱学和基本度量学研究8.1908年:李普曼1845~1921(法国)发明彩色照相干涉法(即李普曼干涉定律)瑞利 9、1909年:伽利尔摩·马可尼1874-1937(意大利)、布劳恩1912-1977(德国)发明和改进无线电报;10.1910年:范德华1837_1923(荷兰)关于气态和液态方程的研究11.1911年:维恩1864-1928(德国)发现热辐射定律12.1912年:达伦1869-1936(瑞典)发明可用于同燃点航标、浮标气体蓄电池联合使用的自动调节装置13.1913年:海克·卡末林-昂内斯1853~1926(荷兰)关于低温下物体性质的研究和制成液态氦14.1914年:马克斯·凡·劳厄1879~1960(德国)发现晶体中的X射线衍射现象15.1915年:威廉·亨利·布拉格1862-1942、威廉·劳伦斯·布拉格1890—1971(英国)用X射线对晶体结构的研究16.1916年:未颁奖17.1917年:查尔斯·格洛弗·巴克拉1877~1944(英国)发现元素的次级X辐射特性18.1918年:马克斯·卡尔·欧内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1858―1947(德国)对确立量子论作出巨大贡献19.1919年:斯塔克1874~1957(德国)发现极隧射线的多普勒效应以及电场作用下光谱线的分裂现象20.1920年:纪尧姆(瑞士)发现镍钢合金的反常现象及其在精密物理学中的重要性1921-1942 21.1921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德国)他对数学物理学的成就,特别是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22.1922年:尼尔斯·亨利克·大卫·玻尔(丹麦)关于原子结构以及原子辐射的研究23.1923年: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美国)关于基本电荷的研究以及验证光电效应24.1924年:西格巴恩(瑞典)发现X射线中的光谱线25.1925年:弗兰克·赫兹(德国)发现原子和电子的碰撞规律26.1926年:佩兰(法国)研究物质不连续结构和发现沉积平衡27.1927年:康普顿(美国)发现康普顿效应;威尔逊(英国)发明了云雾室,能显示出电子穿过空气的径迹28.1928年:理查森(英国)研究热离子现象,并提出理查森定律29.1929年:路易·维克多·德布罗意(法国)发现电子的波动性30.1930年:拉曼(印度)研究光散射并发现拉曼效应31.1931年:未颁奖32、1932年:维尔纳·海森伯(德国)在量子力学方面的贡献33.1933年:埃尔温·薛定谔(奥地利)创立波动力学理论;保罗·阿德里·莫里斯·狄拉克(英国)提出狄拉克方程和空穴理论34.1934年:未颁奖35.1935年:詹姆斯·查德威克(英国)发现中子36.1936年:赫斯(奥地利)发现宇宙射线;安德森(美国)发现正电子37.1937年:戴维森(美国)、乔治·佩杰特·汤姆生(英国)发现晶体对电子的衍射现象38.1938年:恩利克·费米(意大利)发现由中子照射产生的新放射性元素并用慢中子实现核反应39.1939年:欧内斯特·奥兰多·劳伦斯(美国)发明回旋加速器,并获得人工放射性元素40.1940—1942年:未颁奖 1943-1960 41.1943年:斯特恩(美国)开发分子束方法和测量质子磁矩42.1944年:拉比(美国)发明核磁共振法43.1945年:沃尔夫冈·E·泡利(奥地利)发现泡利不相容原理44.1946年:布里奇曼(美国)发明获得强高压的装置,并在高压物理学领域作出

实验_一___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霍尔效应是导电材料中的电流与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电动势的效应。1879年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生霍尔在研究金属导电机理时发现了这种电磁现象,故称霍尔效应。后来曾有人利用霍尔效应制成测量磁场的磁传感器,但因金属的霍尔效应太弱而未能得到实际应用。随着半导体材料和制造工艺的发展,人们又利用半导体材料制成霍尔元件,由于它的霍尔效应显著、结构简单、形小体轻、无触点、频带宽、动态特性好、寿命长,因而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技术、检测技术、传感器技术及信息处理等方面。在电流体中的霍尔效应也是目前在研究中的“磁流体发电”的理论基础。近年来,霍尔效应实验不断有新发现。1980年原西德物理学家冯·克利青研究二维电子气系统的输运特性,在低温和强磁场下发现了量子霍尔效应,这是凝聚态物理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目前对量子霍尔效应正在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重要应用,例如用于确定电阻的自然基准,可以极为精确地测量光谱精细结构常数等。 在磁场、磁路等磁现象的研究和应用中,霍尔效应及其元件是不可缺少的,利用它观测磁场直观、干扰小、灵敏度高、效果明显。霍尔效应也是研究半导体性能的基本方法,通过霍尔效应实验所测定的霍尔系数,能够判断半导体材料的导电类型,载流子浓度及载流子迁移率等重要参数。 【实验目的】 (1) 了解霍尔效应产生的机理及霍尔元件有关参数的含义和作用。 (2) 学习利用霍尔效应研究半导体材料性能的方法及消除副效应影响的方法。 (3) 学习利用霍尔效应测量磁感应强度B 及磁场分布。 (4) 学习用最小二乘法和作图法处理数据。 【实验原理】 (1) 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从本质上讲,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的作用而引起的偏转。当带电粒子(电子或空穴)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就导致在垂直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在不同侧的聚积,从而形成附加的横向电场。这个现象叫做霍尔效应。 如图1.1所示,把一块半导体薄片放在垂直于它的磁感应强度为B 的磁场中(B 的方向沿Z 轴方向),若沿X 方向通以电流S I 时,薄片内定向移动的载流子受到的洛伦兹力B F 为: quB F B = ,其中q ,u 分别是载流子的电量和移动速度。载流子受力偏转的结果使电荷在' AA 两侧积聚而形成电场,电场的取向取决于试样的导电类型。设载流子为电子,则B F 沿着负Y 轴负方向,这个电场又给载流子一个与B F 反方向的电场力E F 。设H E 为电场强度,H V 为A 、 'A 间的电位差,b 为薄片宽度,则 b V q qE F H H E ==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